第一篇:甘肃省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申报及管理办法
甘肃省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申报及管理办
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推动我省循环经济的发展,促进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建设对提高区域经济水平、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废物排放、大幅度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率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和《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推动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规范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申报、批准认定及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的试点园区是指,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特征,具有产业关联,企业间内部循环与产业间循环链条清晰、协调推进的循环经济发展园区。第二章 申报条件
第三条 基本条件
1、设立发展循环经济领导机构和相关工作机构,并得到县以上人民政府的批准。
2、制定了如何实现区内企业之间、园区与外界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交换,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管理机制。
3、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水平,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进步等方面具有建设园区的基础条件。
4、园区内重点企业必须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同时,园区内资源产出指标、资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必须符合《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目标要求。
5、园区建设能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第四条 编制循环经济长远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目标,规划和目标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并配套制定和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规划编制要和《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循环经济主导产业链的延伸、做大做强,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的培育相结合,对试点园区建设的总体思路、建设内容、重点项目、保障措施等做出重点分析,以使规划能指导园区建设实践。
第五条 少数民族、边远贫困地区条件可适当放宽。第三章 申报及认定批准程序
第六条 申报甘肃省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由园区管委会提出书面申请,报所在地工信局,由所在县(市、区)工信局加注意见报市、州工信委,市、州工信委向省工信委提出书面申请报告。
第七条 省工信委根据市、州的工信委申请报告和按规定提供的有关资料,进行现场考核、论证后对符合条件的批准命名。
第四章 报送材料
第八条 申报试点园区须提供以下资料
1、市、州工信委的申请报告。
2、试点园区管理委员会组织机构建设(附当地政府的批文)。
3、《甘肃省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申请表》。
4、经济实力情况、基础设施现状和累计投入。
5、试点园发展循环经济规划(含总体规划、经济指标规划、重点支撑项目、园区内企业间、以及与区外之间的循环发展规划等)
第五章 试点园区的管理
第九条 试点园区及相关情况将在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门户网站公布,并适时更新。
第十条 试点园区每年1月底前向各级主管部门报告上年度发展情况,市州工信委对试点园区的发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2月底前将本地试点园区上年度建设情况报送省工信委。省工信委对试点园区每年采取抽检、互检等形式进行监督检查。发展情况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各项经济指标情况:
1、循环经济发展指标完成情况;
2、主要经济指标及效益分析;
3、支撑项目建设进展、产业延伸发展情况。
(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三)管理机构情况;
(四)各项优惠政策落实情况;
(五)节能、科技、质量、环保、安全生产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第十一条 省工信委在产业发展规划布局、技术改造及资金安排等方面,对试点园区予以重点指导和支持。
第十二条 对试点园区要建立“准入退出”机制,按照规范一批、提高一批、发展一批的原则,对试点园区实行动态管理,对符合甘肃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的试点园区,及时考核提升为甘肃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对发展缓慢、管理落后、没有产业特色和主导产业、基础设施条件差、服务水平低、入驻企业和项目少,生产要素聚集效应差的试点园区要采取通报、警示直至按照审批权限予以撤销命名。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负责解释。
甘肃省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申请表
第二篇:《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解读
《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解读
【编者按】2009年12月24日,国务院批复了《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家批复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我省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的肯定,更体现了国务院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力支持和殷切期望,开启了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阶段。现就有关内容予以解读,供参考。
《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正式启动
1月15日上午,甘肃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电视电话会议,对全面启动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进行动员和部署。
会议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循环经济发展问题,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为我们抓好循环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甘肃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省域循环经济示范区,这是中央对甘肃调整发展思路的支持。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以国务院批复《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为契机,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发展循环经济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认真组织实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把发展循环经济与实施“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结合起来,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结合起来,与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和制定实施“十二五”规划结合起来,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主攻方向,以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为重要抓手,以培育新兴产业为重要内容,以构建循环型社会为重要保证,努力走出一条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科学发展的新路子,力争把甘肃建成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为我国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发挥示范作用,实现甘肃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国家十条政策支持甘肃省发展循环经济
(一)国家在循环经济重大项目布局上,对甘肃省优先安排。对循环经济专业基地内的项目,在符合产业政策和项目相关管理程序的情况下,加大支持力度。
(二)优先支持甘肃石化、有色、建材、钢铁、清洁能源等优势产业结构调整,形成新的原材料基地,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并对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适当放宽产业规模。
(三)国家制定产业振兴规划实施方案、引进先进技术和实施自主创新重大项目等,向甘肃循环经济专业基地予以倾斜,并在重大关键技术和设备引进方面给予支持。
(四)适当放宽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项目资金额度限制,适当提高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专项补助资金比例。
(五)继续加大对甘肃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支持力度,加快推广节能新技术。
(六)国家对甘肃省循环经济专业基地的基础设施、水利、交通、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公益性项目,加大支持力度。
(七)完善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资源型企业按政策规定足额提取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由企业自提自用,自主按政策规定用于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支持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等。
(八)按照有关办法的规定,由甘肃省和有关机构发起设立甘肃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基金。具体方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协调有关部门和甘肃省制定。
(九)支持在甘肃省实行环境税试点,具体办法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十)国家财政在实施支持节能减排、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中,重点向甘肃省循环经济专业基地倾斜。
《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建设目标任务
到2015年,把我省建成全国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切实做到全社会循环经济意识明显提高,节约型循环社会初步建成;循环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基本形成,法律法规体系基本确立;循环经济基本载体有机组合并形成规模;循环经济发展方式明显转变,并取得良好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进一步明确了我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载体,就是立足建成甘肃国
家循环经济示范区,着力打造16个产业链条,重点培育100户骨干企业,积极改造提升36个省级以上开发区,逐步形成覆盖全省的各具特色的七大循环经济专业基地:即兰州、白银石油化工、有色冶金循环经济基地,平凉、庆阳煤电化工、石油化工循环经济基地,金昌有色金属新材料循环经济基地,酒泉、嘉峪关清洁能源、冶金新材料循环经济基地,天水装备制造循环经济基地,张掖、武威、定西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循环经济基地,甘南、临夏、陇南生态循环经济基地。筛选出了我省循环经济的重点支撑项目,共72大类,2133亿元投资。这些项目实施后,预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634亿元,利税317亿元;可提供就业岗位15-20万个;对全省万元GDP能耗降低的贡献率为58%,万元GDP水耗降低的贡献率为85%,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的贡献率为80%,对二氧化硫减排的贡献率为50%,对化学需氧量减排的贡献率为75%。
《总体规划》确定我省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分两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目标(2009年—2010年):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相协调,在现有32户国家和省级试点企业、10个省级试点园区、4个试点城市的基础上,把试点提升为示范,并使示范企业增加到6个。在全省范围内打造16条循环经济主导产业链,重点建设“兰白”、“平庆”、金昌、“酒嘉”、“张武定”等七个循环经济基地。
第二阶段目标(2011年—2015年):在经过第一阶段的重点突破和全面铺开后,继续深化省级试点示范工作,到2012年,使省级示范试点企业达到100家,示范试点园区达到36家,示范试点城市增加到8个,并选择50家企业重点培育为示范企业,以不同行业的骨干企业为龙头,围绕资源的循环利用、节能减排和产业链延伸,培育发展横向关联配套、纵向延伸拓展的产业网络,着力打造精细化工、冶金—资源综合利用—冶金化工—新材料、风电设备、石油化工—特色精细化工一体化、有色金属及废弃物采选冶—深加工—再生—再加工、石油炼制—石油化工—精细化、煤电化工循环经济、煤电—建材—综合利用、河西“陆上三峡”、设备制造—回收—再制造、资源高效利用—节能环保产品—新型材料、西部电工电器工业基地和集成电路封装基地、养殖—沼气—种植—养殖生态农业、畜产品—特色农副产品—农业废弃物循环经济、中藏药产业、绿色食品产业等16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到2015年,建立起循环型农业、工业、服务业产业体系,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得到完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资源出产率等指标在2010年基础上实现重大进展,成为国内发展循环经济的省级示范区。
第三篇: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情况
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情况
2008年我市选定并实施了25个循环经济试点项目。这批项目总投资54807万元,预期年销售收入87731万元,年利税21259万元。其中,农业资源综合利用项目5个;工业类节能、节水项目6个,工业类废气、废渣循环利用项目9个;产品和技术开发类项目5个。项目达产后,可节约标煤15.91万吨;综合利用磷渣、粉煤灰等工业废渣127.7万吨;综合利用黄磷尾气5650万立方米;减排CO2、SO2等温室气体43万吨;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9.17万吨。
16个2007循环经济试点项目在2008也取得了比较好的进展。其中,有9个基本完工,7个开工建设,黄磷尾气制甲酸、甲酸钠以及磷渣石膏砖等重点项目均已建成投产。2009年准备第一批实施了18个循环经济试点项目。这批项目总投资40959万元。
第四篇:循环经济项目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阜新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
辽宁省阜新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阜新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
阜政办发[2007]88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阜新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管理办法(暂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七年十月二十七日
阜新市农业循环经济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条 阜新市被国家列为第一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市,为确保阜新市循环农业发展各项任务指标的完成,积极推进阜新循环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循环农业快速发展,推进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和《农业部关于实施发展现代农业重点行动的意见》(农发〔2007〕2号)以及农业部《循环农业促进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中的管理对象,是指阜新市辖区范围内承担发展循环经济项目的县(区)政府及其从事农业循环经济的企业。
第三条 本办法中确定的任务指标主要依据《阜新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阜新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实施方案》确定的总体规划目标以及计划指标。对每个循环经济链条中所涉及的项目内容、评价标准、完成时限均依据总体规划及实施方案。
管理范围依据上述任务目标确定。
第四条 成立组织机构。为推进阜新市农业循环经济的顺利实施,市政府成立农业循环经济领导小组。各承担项目的县区,要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要有专门从事此项工作的机构和管
理人员,两县人员编制不得少于6人,各区不得少于2人。
第五条 整合项目资金。各县区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整合资金,集中用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第六条 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各县区要根据《阜新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及《阜新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制定本区域内的规划和实施方案。
第七条 各承担项目的县区规划完成的任务指标和实施进度不能低于《阜新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实施方案》中确立的任务目标。
第八条 市政府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任务指标作为农业及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大监督考核力度。
第九条 建立农业循环经济项目考核制度,阜新市辖区内各承担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项目的县(区),每半年要向市农业循环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一次进展情况。市农业循环经济领导小组于年末前组织成员单位负责对各县(区)农业循环经济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同时将各承担单位项目完成情况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对于未完成任务的县(区)和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同时取消市级以上项目资金的支持。
第十条 市政府设立循环经济发展资金,每年拿出部分资金专门用于扶持和鼓励从事农业循环经济工作的企业和单位。
第十一条 建立项目扶持与奖励制度
1、依据国家有关文件和《阜新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实施方案》的要求,按时下发项目补助资金。
2、对于完成任务指标的县区给予适当奖励。
第十二条 考核评价标准。市农业循环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县区农业循环经济工作进行考核,采取100分考核制,全部完成得满分。
1、任务指标完成情况(满分40分)
任务指标全部完成的得满分,未完成任务指标的不得分。
2、组织机构、人员落实情况(满分20分)
已成立机构、人员编制到位的得满分,未成立专门机构或人员编制未到位的不得分。
3、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满分10分)
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的得满分,未制定的不得分。
4、项目配套资金(满分20分)
有项目配套资金的得满分,没有或不足的不得分。
5、工作汇报(满分10分)
各县区每半年向市农业循环经济领导小组汇报一次工作进展情况,按照要求及时汇报的得满分,不及时或不汇报的不得分。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农业循环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附件:阜新市农业循环经济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第五篇:宁强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项目入园管理办法
宁强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项目入园管理办法(试行)
为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加快园区发展步伐,科学合理利用土地,更好地为入园企业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8]21号)和省政府《关于支持灾后恢复重建有关问题和政策措施的意见》(陕政发[2008]35号)精神,结合实际,制定以下项目入园管理办法。
一、入园管理
(一)入园条件
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项目及汶川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业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规划项目。
2、全国500强企业、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的项目。
3、具有主导产品、产业链延伸对县域经济具有明显带动作用的项目以及高新技术产业项目。
4、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县产业园区的产业布局,达到规定的投资额度和投资强度的项目。
5、符合园区发展方向的其他项目。
6、禁止在园区兴办矿产品加工、国家产业政策限制淘汰产业、落后技术工艺和对环保产生影响的企业。
7、禁止对钢结构、轻钢厂房及其附属设施有腐蚀性的项目入驻园区标准厂房。
(二)投资要求
1、租用厂房项目:总投资300万元以上的项目。
2、自建厂房项目:在规定的建设期内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以上,每亩土地投资强度100万元以上。
3、入园投产后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
(三)环保要求
入园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家有关环保要求标准,对园区及周边生态环境无影响,或在可控和限定范围内。
二、土地管理
(一)土地性质
按园区管委会核准、规划的用地类别,其性质不得改变。入园项目按程序取得有偿使用的土地,未经园区管委会批准,不得转让、抵押,否则园区管委会有权收回土地使用权。
(二)土地有偿转让费
1、根据国家关于工业用地取得方式的规定,园区工业用地的挂牌价不低于8万元/亩,其他类别的项目用地(如商业、物流用地)价格原则上按市场价格确定。
2、对产出效益高、市场竞争力强和劳动密集型项目,或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充分利用我县当地资源,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预期的项目,其用地面积和地价由管委会上报县政府常务会研究,实行一事一议。
3、入园项目建成后,经园区管委会复核,其投资强度低于园区规定标准的,按其投资强度和园区规定的投资强度标准核算其应占用的土地面积,其余的土地能二次规划利用的,由园区管委会按原合同地价退还企业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费,收回多余用地;如园区无法二次规划利用的,则由用地企业按原合同地价的5倍补缴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费。
4、企业解散或破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之规定和程序执行,并报园区管委会备案。企业按程序拿到土地一年内无法开工建设的,由园区管委会按照法定程序收回土地。
三、项目入园程序
(一)申请及审核
1、由项目单位向园区管委会提出入园申请,并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园区管委会对上述资料审核合格后,由管委会下发入园通知书,并确定租用厂房或地块。
3、对自建厂房的项目,待地块确定后,企业须在3个月内向园区管委会提供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所设计的总体、详规图及厂房设计图。
4、总体、详规图经园区管委会审核通过后,园区管委会与项目单位签订入园协议,凭土地款进账单,由管委会负责组织放线后,项目单位开始开工建设。
(二)入园确认
1、租用厂房项目:以企业与园区管委会签订《园区标准厂房有偿使用合同》,并按合同规定交清有偿使用费为准。
2、有偿租地自建厂房项目:以企业与园区管委会签订《企业入园投资协议》并交付首期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费为准。
四、项目服务配套措施
园区管委会为项目入园开辟“绿色通道”,对入园项目实行全程跟踪服务,优化环境,创造便捷、高效的办事机制,具体措施是:
(1)安排专人协助入园企业办理证照和工程报建工作。
(2)对企业提出需协调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实行即时服务,限时解决或答复。(3)提供人才招聘、科技服务、融资帮助、法律咨询、物流等方面的服务与咨询。
五、本办法由宁强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六、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实施。宁强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