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国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专家论证会召开
《全国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专家论证会召开
2012年5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了《全国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专家论证会。国家发展改革委解振华副主任主持并讲话。来自国务院参事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单位的13位院士、专家参加了论证会。会议推选国务院参事冯之浚教授担任专家组组长。
解振华副主任指出,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把循环经济摆到了很重要的位置,首次提出了资源产出率提高15%的目标。《规划》是国务院确定的“十二五”时期国家级专项规划之一,是对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有关循环经济目标任务的具体部署,也是我国首部国家循环经济规划。希望各位专家广开言路,多提宝贵建议,使《规划》成为“十二五”时期指导全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行动纲领。
环资司介绍了《规划》编制情况和主要内容。专家组认真审议后认为,《规划》提出的“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总体布局、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等,既着力创新,又求真务实,符合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的原则,体现了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和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要求;《规划》提出构建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以及社会层面循环经济体系,为“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思路;提出的实施“十百千”示范行动,为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目标任务提供重要支撑;提出的完善政策机制、健全法规标准、加强管理和监督、强化技术和服务支撑、建立统计评价制度等保障措施,充分体现了发挥政府、市场、企业、公众合力的要求,有利于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最后,专家组认为,《规划》编制过程规范,基础扎实,资料翔实,结构合理,目标明确,内容全面,条理清晰,保障措施有力,既有战略高度,又有具体抓手,体现了鲜明的循环经济特色和专项规划特色,对全国“十二五”时期循环
经济发展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同意通过评审。同时,专家组还就进一步完善规划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篇:循环经济“十二五”规划
循环经济“十二五”规划9月出台
时间:2011-6-1 10:23:00来源:山西新闻网
明确四大发展方向加快转型跨越发展
从权威部门获悉,《全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11~2015)》的编制工作已正式启动,目前该规划已列入报请国务院审批计划,规划将于9月出台。
国家发改委近期组织召开了《全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11~2015)》编制工作会议,研究成立了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并讨论了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和编制大纲。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发展循环经济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编制全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对我国现阶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循环经济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表示,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传统经济向可持续发展经济转变的重要途径。与会人士同时指出,《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已两年有余,可全国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尚未出台、相关配套法规尚未完善等,给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颇多掣肘。
“„十一五‟规划约束性指标的完成,循环经济功不可没,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经济实现进一步发展所受到的资源能源约束将越来越严重。”第十届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毛如柏表示,“在日益巨大的资源能源需求和严峻的环境压力面前,我们只能从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中寻找出路”。
从国家发改委有关方面了解到,“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的原则,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并从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健全资源循环利用回收体系、推广绿色消费模式和强化政策技术支撑四个方面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首先是明确提出资源产出率目标“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根据以往资源产出率的变化情况,综合考虑未来五年的发展,提出资源产出率提高15%的目标。据专家预测,循环经济未来在中国的发展空间巨大。以汽车零部件再利用为例,中国才刚刚起步,而国外汽车零部件90%以上通过再制造实现,再制造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不低于新产品,有的甚至超过新产品。再以轮胎行业为例,国内已经有企业在试点,能够明显节约生产成本,但是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还没有认识到再制造的重要性。
其次,国家将强调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我国将从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建设改造各类产业园区等方面入手,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理,统筹园区、产业基地和产业带的空间布局,构筑上下链接、相互循环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循环利用体系,实现产业循环式组合。
第三,生产消费等领域循环经济将全面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把生活消费领域的循环经济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通过鼓励
消费者购买使用再生产品,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限制过度包装,推行绿色采购等工作,形成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最后,明确了循环经济发展由试点向示范升级“十二五”时期,循环经济要从试点走向示范和全面发展,国家发改委将深入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组织实施循环经济“十百千示范”行动,即实施循环经济十大工程,创建100个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和乡镇,培育1000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推动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循环经济促进法》起草小组组长孙佑海在表示,“除了抓紧制定出台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之外,还应抓紧制定法律配套法规,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他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强制回收的产品和包装物名录及管理办法;鼓励、限制和淘汰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名录;限制生产和销售的一次性消费品名录;禁止在电子电气等产品中使用的有毒有害物质名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等。并研究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制定循环经济技术和产品名录,建立完善再生产品标识制度和循环经济统计评价制度。
第三篇:湖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十二五”发展规划专家论证会
2011年11月16日下午,湖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十二五”发展规划专家论证会在我校图书馆举行。
湖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以下简称省数图)是由湖北省教育厅领导和投资建设的全省高校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服务系统。项目启动于2006年底,总投资1500万,目标是依托现代网络条件和技术,以全省各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为基础,合理布局,分工协调,建立纸本馆藏文献和网上电子文献相结合的文献资源体系和网上公共服务体系,为全省所有高校的师生提供服务,使我省高校教学科研的文献保障有明显的改善,促进我省高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提高。经过三年的建设,项目的计划任务全部完成,建立了两个数据中心和18个学科文献中心,拥有一批可供全省高校使用的、可满足教学科研基本需要的中文文献数据库,形成了全省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的新机制,并利用节余资金,新增了区域随书光盘及中文电子文献元数据仓储等系统的建设,超额完成了建设任务,于2010年1月7日顺利通过了项目一期建设验收。2010年5月,教育部曾在武汉大学召开全国省级高校文献保障系统建设现场会,推广湖北省的经验。
为了在一期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全省高校文献资源保障水平、提升省数图两个数据中心的服务能力、加强对成员馆的服务力度,湖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管理中心提出了《湖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为保证《规划》科学可行,保证省数图项目的建设进度和建设质量,2011年11月16日下午湖北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组,召开了湖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十二五”发展规划专家论证会,对《规划》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论证。专家组组长由教育部高校图工委秘书长/CALIS管理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强担任,专家组成员有教育部高教司教学条件处处级调研员李晓明、北京大学CALIS管理中心副主任陈凌、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郑巧英、东南大学图书馆馆长顾建新、湖北省图书馆党委书记贺定安、武汉大学网络中心主任石岗、华中科技大学网络中心副主任贺聿志等七位图书馆界、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专家。会议由湖北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张建军主持,湖北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张锦枫、我校图书馆馆长燕今伟、副馆长刘霞参加了会议。
会上,省数图系统组组长、我馆馆长助理、系统部主任黄勇凯从项目背景、建设内容、管理与运行机制、可行性分析、总预算和效益分析等方面向专家组汇报了省数图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在认真听取汇报后,专家组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质询和讨论。专家组一致同意项目通过认证,认为:湖北省教育厅在“十一五”期间投资建设了湖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一期工程,成果丰硕,效益显著,为“十二五”期间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规划》根据湖北省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湖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十二五”的发展目标,思路明确,内容全面,体系完整,切合实际,总体可行;《规划》提出的投资规模基本合理。同时,专家组也就规划提出了建议,认为应进一步加强湖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和运行中的软件投入和队伍建设投入,完善和细化应用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并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以《规划》为蓝图,省数图将在一期建设形成的技术、数据、成员馆等方面的基础上,扩大建设和服务规模,大幅提升全省高校体系的学术文献资源共享与保障能力。到2015年,省数图将建成一个资源丰富、无缝连接、覆盖全省高校图书馆的云计算公共服务集成平台;建成面向全省各级各类高校图书馆和读者的“资源中心”、“信息服务中心”、“技术支持中心”和“宣传培训中心”;建立与中国高校数字图书馆、国家科技文献平台和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
充分融合、互动服务的可靠机制,推动全省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发展;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文献服务队伍,形成体系完善、机制健全、服务一流,符合我省创新跨越和可持续发展的文献保障服务运行机制,使高校教学科研文献保障和服务能力进持续增强,促进我省高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提高。
第四篇:我校召开图书馆文化建设专家论证会
我校召开图书馆文化建设专家论证会
6月22日上午,图书馆文化建设专家论证会在我校图书馆二楼期刊阅览室召开,会议由郑瑛副校长主持。出席论证会的专家领导有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柳金发馆长、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叶俊馆长、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邱惠芳馆长、武汉电力职业学院谭雪梅馆长、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尹志清馆长、长江职业学院戴斌主任。党政办、财务处、后勤处、工会、图书馆的领导以及部分图书馆馆员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开始之前,副校长郑瑛和馆长周保银带领专家领导实地参观和考察图书馆的各楼层布局、空间结构,并为专家发放了由我校专家李建强老师和侯永胜老师前期设计的图书馆文化建设方案图册,让大家对将要讨论的图书馆实体有初步了解和认识。随后,副校长郑瑛介绍了图书馆文化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针对图书馆文化建设设计方案所做的前期工作进展,希望同行专家为我馆的文化建设建言献策。馆长周保银就图书馆的建设和资源进行了介绍。
在实地参观考察和听取情况介绍后,六位专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战经验纷纷给出了许多非常有建设性和针对性的意见。其中,有从细节的角度比如针对大厅的柱面、温馨提示标语、墙面装饰如何设计布置;有从系统角度如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安全性、先进性、艺术性、舒适性进行规划和布局;有从读者的角度提出现有的座椅、绿植、宣传展示的不足和空缺;有基于校园文化特色角度提出图书馆文化建设要与学校特点、专业特色相融合,有从施工层面对招标、工期、资金分配等工作如何安排统筹。专家们热情用心地从不同角度和层面给出了这么好的意见和建议,图书馆将对这些内容进行认真的梳理、归纳和分析,以便更好地吸收和利用这些“金玉良言”。
最后,副校长郑瑛代表学校对兄弟院校馆长们的到来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图书馆文化建设300万的项目对我们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们要把这个历史性责任担当起来,一同建设好这个项目,为师生员工营造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要把图书馆建设成为学校的国际化交流窗口和校园文化建设基地。后期,图书馆要继续对省内知名图书馆的环境建设进行调研,尽快招投标,找国家一流设计公司按照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对图书馆进行高水平设计和功能定位,从安全性、系统性、先进性、舒适性出发,努力打造“功能齐备,特色鲜明、品位高雅,学术浓郁、底蕴厚重、管理规范,科学节能”的图书馆文化环境。
(会议现场)
(郑瑛副校长讲话)
第五篇:专家解读“十二五”规划建议
专家解读“十二五”规划建议
日前,中共中央制定的十二五(2011-2015年)规划建议全文首次公布。十二五规划建议称,十二五规划期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十二五规划将对社会经济发展与居民的工作生活都有怎样的提示作用?本报记者进行了全面解读。
原文要点一
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
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解读要点:
可通过国企利益分配来实现
花旗银行中国经济学家彭程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也就是提高劳动者的税前收入,即要涨薪。诚然,在这方面政策会起到一定帮助作用,但是工薪主要是由市场决定。
另一点,规划建议要提高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意味着要调整中国的资本市场,尤其是利率决定系统。
宏源证券高级研究员范为告诉本报记者,我国GDP总量已居于全球第二,十二五规划将标志着我国从制造型大国向消费型大国转化。
第二,提出了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十二五规划提出将扩内需放在首要位置,对于实现由“国富”向“民富”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将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第四,提出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和收入分配改革。收入分配改革将直接决定未来我国最终消费率的回升速度。
另有业内人士指出,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分享制度,可能意味着在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方面会有实质性改革。此前,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不断下滑,而国家收入和国有企业利润占比则大幅上涨。数据显示,近些年居民的消费率(消费/可支配收入)一直在70%~72%之间,保持相对稳定,但是居民的消费在GDP中的比重降低到了40%左右,原因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在GDP中的比重由过去的70%降到了现在的60%左右。而与此同时,政府收入的占比却从10%涨到24%左右,企业的未分配利润比重也大幅上升。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指出,提高居民收入占比,可以通过国有企业利益分配来实现,建议国家参与国有企业的分红,然后进行再分配。原文要点二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进外汇储备经营管理,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和处置机制。参与国际金融准则新一轮修订,提升我国金融业稳健标准。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深化政策性银行体制改革。健全国有金融资产管理体制。
解读要点:
人民币利率决定将逐步市场化
人大财经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利率市场化、存款保险制度、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这些内容,在十二五规划里面正式提出,意味着在未来5年里,这些工作是必须做并取得实质性进展。比如存款保险制度,估计在未来5年内会正式实施。利率市场化方面,也会尽早推进。赵锡军表示,目前,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利率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并未市场化。未来5年,估计在这些方面会不断加快步伐。
中山大学金融系主任陆军表示,由于国家提出2020年上海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估计未来5年会在推进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方面有较大进展。对于存款保险制度,陆军表示,十二五规划简洁提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估计会在未来5年内建立。
彭程表示,目前我们的存贷利率差太大,资本市场将居民的存款转入银行,银行再以较低的价格转向企业,从而得以压缩资本成本促进经济发展。要改变这种局面就是要改变利率的形成体系,最终走向市场化,从而缩小存贷利差。其中存款利率最迫切需要上涨,以扭转当前长期的负利率状况,贷款利率也要小幅上涨。
原文要点三
开征环保税 研究房地产税改革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
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相应调减营业税等税收,合理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逐步建立健全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继续推进费改税,全面改革资源税,开征环境保护税,研究推进房地产税改革。
解读要点:
财税收支依据将更明朗
一位税务专家对本报记者表示,十二五规划提到要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这是很重要的财政改革方向。相信随着十二五规划对这个问题的关注,税收依据与监管的问题会更加明朗化。彭程称,地方政府收入要多元化,房地产持有税迟早都要实施。如果中国经济改革转型成功,中国税源的重点要逐步从企业税收转向消费税。比如现在的个人所得税只占总税收的6%,太低了。
原文要点四 抑制投机需求
加强土地、财税、金融政策调节,完善符合国情的住房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合理引导住房需求。
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给。
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抑制投机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解读要点:
未提到“遏制投资”和“稳定房价”
业内专家表示,作为指导性建议,至少说明未来五年,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是严加控制的,还原房屋的民生功能。
加大保障性住房投入
不过,记者注意到,在建议当中,没有提到“遏制投资”和“稳定房价”。对此,易居中国研究院综合部部长杨红旭表示,“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只提到抑制投机需求,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合理的投资可能不会遭到政府的严厉打压,现在有两三套房的,一套自住,其他的放租作长期投资,这种情况政策可能会有所放松”。另外,“稳定房价”在建议中也没有出现。杨红旭分析认为,现在政府是在以时间换取空间,加大了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投入。
不过,有专家表示,目前房产税主要是在旧税种上修改,准备工作也基本完成,“因此,未来五年税收改革主要还是围绕着物业税。”杨红旭称。
原文要点五 进口和出口
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
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作用。下一步国家将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保持现有出口竞争优势。
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有序到境外投资合作。同时要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作用。
解读要点:
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洲研究部主任李钢对本报记者表示,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关注“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这是未来五年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的新构想,下一步国际贸易结构将向这个方向积极转变。
李钢称,对外贸易投资结构变换也将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据了解,商务部方面将编制《对外投资合作“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重点国别和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与有关国家商签经贸合作中长期发展规划。相关部门将做好海外投资环境研究,强化投资项目的科学评估。定期发布《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对外承包工程国别产业导向目录》等指导性文件。今后,落实安排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对外承包工程保函风险专项资金、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发展资金,扩大对东盟、上合组织、非洲等地区优惠信贷支持规模。完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
范为表示,这意味着我国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再像过去那样只倚重投资和出口两驾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