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结核病防治十二五规划[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2 05:38: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国结核病防治十二五规划[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国结核病防治十二五规划[本站推荐]》。

第一篇:全国结核病防治十二五规划[本站推荐]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结核病防治十二五规划

2011-12-7 8:29:00 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结核病 防治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国办发 〔2011〕5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二○一一年十一月十七日

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

为进一步做好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有效遏制结核病的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我国结核病疫情与防治工作现状,制定本规划。

一、防治现状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被列为我国重大传染病之一。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结核病防治工作,相继实施了3个全国结核病防治十年规划。特别是从2001年开始,全面推行了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各级人民政府积极履行职责,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结核病疫情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10年间,全国共发现并治疗肺结核患者829万例,其中涂阳肺结核患者450万例,避免了4000多万健康人感染结核菌。2010年全国涂阳肺结核患病率降至66/10万,比2000年下降了61%,如期实现了我国政府向国际社会承诺的结核病控制阶段性目标,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确定的结核病控制指标。

同时,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还面临着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我国仍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世界卫生组织评估,目前我国结核病年发病人数约为130万,占全球发病人数的14%,位居全球第二位。近年来,我国每年报告肺结核发病人数约100万,始终位居全国甲乙类传染病的前列;耐多药肺结核危害日益凸显,每年新发患者人数约12万,未来数年内可能出现以耐药菌为主的结核病流行态势;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患者人数持续增加,防治工作亟待加强;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结核病防治形势严峻。但我国现行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和防治能力还不能满足新形势下防治工作的需要,防治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基层防治力量薄弱,流动人口患者治疗管理难度加大,公众对结核病危害的认识不足,防治任务仍然十分艰巨,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

二、指导原则和防治目标

(一)指导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遵循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和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防治、科学防治。健全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参与的结核病防治机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稳步推进,全面实施中国结核病控制策略。

(二)防治目标。进一步减少结核感染、患病和死亡,切实降低结核病疾病负担,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全国肺结核患者发现并治疗管理人数达到400万;

——全国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保持在85%以上;

——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率达到95%以上;

——报告肺结核患者和疑似肺结核患者的总体到位率达到90%以上;

——全国以县(市)为单位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使用覆盖率达到100%;

——80%以上的县级结核病实验室开展痰培养,100%的地市级结核病实验室开展药敏试验,100%的省级结核病实验室开展快速菌种鉴定;

——跨区域流动的肺结核患者信息反馈率达到90%,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成功治疗率达到80%;

——以市(地)为单位开展耐多药肺结核诊治工作覆盖率达到50%,耐多药肺结核可疑者筛查率达到60%;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结核病的筛查率达到90%,卫生部确定的艾滋病流行重点县(市)结核病患者艾滋病病毒的筛查率达到70%;

——全民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达到85%。

三、防治措施

(一)加大工作力度,早期发现患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切实落实肺结核患者或疑似患者的报告和转诊制度。定点医疗机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为肺结核可疑者免费提供痰涂片、胸部X线检查等诊断服务。鼓励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患者发现水平。各地卫生、教育、公安、司法行政、民政、红十字会等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对结核病密切接触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羁押人群等高危人群以及老年人、学生、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的结核病筛查工作,尽早发现肺结核患者。

(二)规范患者管理,提高治疗水平。落实对肺结核患者的免费诊疗与管理政策,定点医疗机构要对肺结核患者实行规范化治疗,免费提供一线抗结核药品治疗和随访检查,规范开展辅助检查和辅助治疗,切实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加强患者的治疗管理,探索推广适宜的治疗管理技术和方法。规范使用抗结核药物,逐步推广使用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落实结核病感染控制工作制度,加强对医疗卫生人员的防护。

(三)扩大耐多药肺结核诊疗覆盖面,遏制耐药菌传播。各地要将耐多药肺结核防治工作纳入当地结核病防治规划。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县级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负责开展痰培养工作或推荐耐多药肺结核可疑者至地市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确诊;地市级或省级定点医疗机构负责对可疑者进行耐药检测,以及对确诊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住院治疗、出院后随访复查和登记报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按照定点医疗机构制定的治疗方案,对出院后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管理;地市级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耐多药肺结核防治工作进行督导,开展健康教育和评价。积极推广快速诊断方法,缩短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诊断时间。

(四)加强流动患者管理,完善防控机制。各地要认真做好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的发现、登记、转诊、接收和管理工作,充分利用结核病专报系统,落实跨区域结核病患者管理机制。加强流动人口和羁押人群结核病患者的属地化管理,对转出的流动人口和出狱(所)后不在本区域的结核病患者实行跨区域管理。加强部门协调配合,为贫困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提供关怀和救助。积极探索针对农民工等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的有益做法和经验,不断完善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政策。

(五)加强双重感染防治,减少患者死亡。各相关医疗卫生机构要切实加强合作,共同开展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的诊断及对感染者治疗、管理和疫情监测工作。为所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提供结核病筛查服务。在卫生部确定的艾滋病流行重点县(市),为结核病患者提供艾滋病病毒筛查服务。为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患者及时提供治疗与关怀,努力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六)强化宣传教育,普及防治知识。坚持结核病宣传教育的公益性,将结核病宣传教育纳入相关工作安排,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各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和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不断改进和创新方式方法,积极宣传结核病防治知识和防治工作,切实增强宣传教育的实效,营造有利于结核病防治的社会氛围。

(七)加强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撑。卫生、科技、教育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结核病防治科研工作,充分利用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重点开展结核病发病机理、流行危险因素、新诊断技术、新药品以及新型疫苗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建立对新技术、新方法的评估和验证工作机制,及时推广适宜技术和方法。推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紧密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全面提升结核病防治水平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八)加强国际交流,拓展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积极争取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吸收、借鉴和推广国际先进的结核病防治技术及成功经验,积极参与结核病防治国际合作,共同实施全球遏制结核病策略。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结核病防治工作重要性和长期性的认识,本着对人民群众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将结核病防治工作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要根据本规划提出的目标,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本地区结核病防治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要建立健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明确部门分工,协同做好防治工作。

(二)明确部门职责,加强防治合作。卫生部门负责本地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将结核病防治纳入卫生发展规划,作为重点疾病加以控制。发展改革部门按照基本建设分级管理原则,负责加强结核病防治机构能力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负责完善相关产业政策,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增强抗结核药品的生产供应能力。财政部门根据结核病防治需要、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合理安排补助资金并加强资金监管。教育部门负责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在卫生部门指导下落实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科技部门负责协调卫生等部门,共同推进科技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对结核病防治研究工作的支持。公安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负责在卫生部门指导下,对监狱、劳教所、看守所、拘留所等场所的被监管人员及戒毒康复场所的戒毒人员开展结核病检查和治疗。民政部门负责加大对贫困结核病患者的救助力度,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贫困结核病患者纳入低保,提供医疗救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部门负责按规定将结核病患者纳入医疗保险范围,支付相关的诊疗费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加强对抗结核药品的审批和监管,保证抗结核药品的质量。广电等部门负责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公益性宣传,大力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红十字会等社会团体为贫困结核病患者提供人道主义救助,开展健康教育和人道关爱活动。

(三)明确机构职责,完善服务体系。各地要加强省、市、县三级结核病防治网络建设,逐步构建定点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防治服务体系。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负责肺结核患者疫情报告,并将其转诊至当地卫生部门指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定点医疗机构负责对肺结核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和登记。原则上每个县(市)应确定至少1家定点医疗机构负责诊断治疗一般结核病患者;省级、地市级卫生部门根据本地区域卫生规划和结核病防治工作需要,确定定点医疗机构诊断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及疑难、重症结核病患者,并应优先考虑当地具有临床诊疗资质的结核病防治所、结核病专科医院、传染病院以及具备收治传染病患者能力的综合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转诊、协助追踪肺结核患者,并根据定点医疗机构制定的治疗方案,对本地肺结核患者的治疗进行督导管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卫生部门领导下负责组织开展结核病防治规划管理、疫情监测与处置、实验室质量控制、防控技术指导、宣传教育、绩效评估等工作。

(四)保障经费投入,有效整合资源。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政府投入为主、分级负责、多渠道筹资”的经费投入机制,将结核病防治经费纳入政府的财政预算。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对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地方财政也要逐步加大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投入,继续保障患者发现、治疗管理、疫情监测、培训、督导、宣传教育等防治措施的落实,完善对基层医务人员发现和管理患者的激励机制。加大对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建设的投入,对定点医疗机构承担的结核病防治任务进行合理补偿,保障其高质量完成结核病诊疗任务。建设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的结核病检测实验室,落实相关工作经费,逐步使省、市和县级实验室分别具备开展结核菌快速检测、药敏试验和痰培养的能力。动员和引导社会各界为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支持,统筹安排国际国内防治资源。加强资金管理和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完善保障政策,减轻患者负担。各地在执行国家现行结核病免费诊疗政策的基础上,可根据当地实际适当扩大诊疗费用减免项目。卫生、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做好公共卫生专项与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落实公共卫生结核病防治项目,对不属于公共卫生支付范围的结核病患者医疗费用,可按照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相关规定予以支付。结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调整,逐步增加二线抗结核药品的种类。民政、卫生部门和红十字会等要对贫困结核病患者给予医疗、生活救助,帮助减轻患者负担。

(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防治能力。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结核病防治队伍的建设,合理配置防治人员。定点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均要设置专门科室和人员负责结核病防治工作。要将定点医疗机构结核病实验室纳入全国结核病实验室网络管理,不断提升实验室工作质量。加强各级结核病防治人员的培训,全面提升专业技术能力。加强学术带头人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积极引进高精尖人才,全面提高我国结核病防治能力。建立激励机制,完善包括结核病专职防治人员在内的卫生防疫津贴制度,提高基层人员的补助标准,调动防治人员的积极性,稳定防治队伍。

(七)保障生产供应,规范药品管理。扩大国产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的生产供应,加快二线抗结核药品的国产化进程。强化抗结核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切实保证药品质量。对进口抗结核药品按照规定享受税收优惠。

五、监督与评估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本规划要求,将工作目标和任务层层分解到具体部门,落实各项工作责任。卫生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每年对本地区防治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圆满完成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卫生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要不定期地对各地区的规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通报,并于2015年组织开展评估,结果报国务院。

第二篇:全国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

全国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

卫生部 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精神,有效预防和控制地方病的流行,维护病区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病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我国地方病的流行趋势与防治工作需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防治现状

我国是地方病流行较为严重的国家,31个省(区、市)不同程度地存在地方病危害,主要有碘缺乏病、水源性高碘甲状腺肿、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大骨节病和克山病。我国外环境普遍处于缺碘状态,除上海市外,30个省(区、市)都曾不同程度地流行碘缺乏病。水源性高碘病区和地区分布于9个省(区、市)的115个县(市、区),受威胁人口约3000余万。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分布于13个省(市)的188个县(市、区),受威胁人口约3582万。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分布于28个省(区、市)的1137个县(市、区),受威胁人口约8728万。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分布于7个省(区)的316个县(市、区),受威胁人口约3100万。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分布于2个省的12个县,受威胁人口约122万。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分布于9个省(区)的45个县,且在19个省(区)发现生活饮用水砷含量超标,受威胁人口约185万。大骨节病病区分布于14个省(区、市)的366个县(市、区),受威胁人口约2197万。克山病病区分布于16个省(区、市)的327个县(市、区),受威胁人口约3225万。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地方病防治工作。《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对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地方病等疾病的监测与预防控制。多年来,特别在“十一五”时期,各地区、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加大综合防治力度,基本健全了地方病防治监测体系,地方病严重流行趋势总体得到控制,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0年底,已有28个省(区、市)达到了省级消除碘缺乏病的阶段目标,97.9%的县(市、区)达到了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已查明的水源性高碘病区和地区基本落实停止供应碘盐措施;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炉改灶率达到92.6%;基本完成已知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中、重病区的饮水安全工程和改水工程建设;基本查清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范围和危害程度;完成了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分布调查,已知病区基本落实了改炉改灶或改水降砷措施;地方性氟中毒和砷中毒病区中小学生、家庭主妇的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85%和70%以上;99%以上大骨节病重病区村儿童X线阳性检出率降到20%以下;克山病得到有效控制。

但是,我国地方病防治工作距实现消除地方病危害目标仍有较大差距,西藏、青海和新疆3省(区)仍处于基本消除碘缺乏病的阶段,水源性高碘病区和地区尚未全面落实防治措施,西部地区局部仍有地方性克汀病新发病例,尚有部分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未完成改水,局部地区的大骨节病病情尚未完全控制。更为重要的是,地方病是生物地球化学因素或不利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所致,在已落实综合防治措施的病区,只有建立长效防治机制,才能持续巩固防治成果,避免病情反弹。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防治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各项地方病防治措施,建立健全长效防控机制,进一步巩固现有防治成果,基本消除重点地方病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病区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1.政府领导、齐抓共管。进一步强化政府领导,落实部门责任,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共同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2.突出重点、全面推进。从实现消除地方病的战略高度出发,在已经取得防治成果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和综合防治措施,着力解决防治工作难点问题,全面推进防治工作。

3.因地制宜、科学防治。根据地方病流行特点和防治现状,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病种,科学制定相关技术措施,确保防治工作取得实效。

4.预防为主、防管并重。加强病区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改造,广泛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减少并努力消除各种致病因素。加强防治措施的后期管理,建立健全长效防控机制,巩固防治成果,推动防治工作扎实有效、深入持久地开展。

(三)防治目标。

1.总体目标。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地方病防治长效工作机制,全面落实防治措施,基本消除重点地方病危害。

2.具体目标。

(1)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海南、西藏、青海和新疆4省(区)90%以上的县(市、区)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其他省(区、市)95%以上的县(市、区)保持消除碘缺乏病状态。有效防止地方性克汀病新发病例。人群碘营养水平总体保持适宜状态。

(2)基本消除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和砷中毒的危害。在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95%以上的家庭落实以改炉改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强化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砷中毒防治工作的后期管理,使病区改炉改灶家庭炉灶完好率和正确使用率均达到95%以上。

(3)有效控制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砷中毒及水源性高碘甲状腺肿危害。基本完成已查明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砷中毒病区的饮水安全工程和改水工程建设,有效落实水源性高碘病区和地区的防治措施。强化已建改水工程的后期管理,确保90%以上的改水工程保持良好运行状态,水质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应卫生标准。

(4)有效控制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危害,降低人群摄氟水平。

(5)基本消除大骨节病。消除大骨节病的病区村达到90%以上。其中,东、中部地区达到95%以上,西部地区达到85%以上。

(6)基本消除克山病。消除克山病的病区县达到90%以上。

三、防治措施

(一)加强病情监测。进一步完善防治监测体系,提高监测灵敏度和覆盖面,尤其要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监测。加强监测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实现监测信息共享,提高信息利用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加强监测管理与质量控制,准确、及时、定量地分析和预测全国地方病病情和流行趋势,强化监测与防治干预措施的有机结合,为适时调整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二)落实防控措施。根据各地区地方病的流行现状,实施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加大干预力度,务求取得实效。

1.碘缺乏病。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补碘”原则,继续实施以食用碘盐为主的综合防控策略。未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地区,进一步加强碘盐普及力度,提高碘盐覆盖率和合格碘盐食用率,碘缺乏病严重流行地区可结合本地实际施行碘盐财政补贴政策。已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地区,要加强对碘盐生产、销售的监管,确保合格碘盐持续供应,巩固和扩大防治成果。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现高危人群并采取应急强化补碘措施,防止地方性克汀病新发病例。在普及碘盐的同时,合理布设不加碘食盐的销售网点,方便因疾病等原因不宜食用碘盐的居民购买不加碘食盐。动态监测人群碘营养状况,适时调整食盐加碘浓度,根据不同地区各类人群的不同碘营养需求,提供不同含碘量的碘盐,供消费者知情选购。

2.水源性高碘甲状腺肿。水源性高碘病区和地区要继续做好不加碘食盐供应,加强人群碘营养状况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干预策略,必要时实施改水降碘措施。

3.地方性氟中毒和地方性砷中毒。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砷中毒病区,要继续实施以健康教育为基础、改炉改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提高防治工作覆盖面。尚未完成改水的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和新发现的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或水源性高砷地区,要完成改水降氟、降砷工程建设,加强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和水质监测,防止因水源污染导致饮用水氟、砷含量超标,确保生活饮用水符合国家卫生标准。通过财政补贴,在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推广普及低氟砖茶。要切实加强防治措施的后期管理,做好改水设施和改良炉灶的维护、维修,及时修复或重建已损毁的改水工程,确保病区改水工程达标运行,病区家庭正确使用合格防氟防砷炉灶,持续巩固防治成果。

4.大骨节病和克山病。加强对重点病区的病情监测,在大骨节病活跃病区有效落实转产换粮、易地育人等综合防控措施,在克山病高发病区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改善膳食营养,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出现大骨节病临床新发病例和急型、亚急型克山病病例。

(三)加强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和人际传播等方式,在病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健康教育活动,使地方病防治知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增强群众防病意识,促进形成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政府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政府领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要把地方病防治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将地方病防治指标、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制定本地区防治规划和工作计划,层层分解目标,明确具体措施,抓好组织实施。

(二)落实部门责任。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职能分工,履职尽责、密切配合,认真研究实现规划目标的政策措施,切实抓好落实。

卫生部门要做好组织协调、技术指导、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预防治疗和监测评估工作。

发展改革部门要将有利于病区综合防治的建设项目投资优先向病区倾斜,促进病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教育、广电等部门要在卫生部门指导下,采取多种形式向病区群众普及地方病防治的相关知识。

科技部门要积极为地方病防治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加强碘盐加工和市场供应的监管,保证碘盐生产企业在国家规定的食盐加碘标准范围内,根据市场需求,生产不同含碘量的合格碘盐。

民政部门要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地方病病人实施医疗救助。

财政部门要安排地方病防治所需必要资金并监督使用情况。

水利部门要将“十一五”期间尚未实施改水工程的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水源性高砷地区纳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加强对已建改水工程的管理,使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保证正常供水。

农业部门要在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砷中毒病区,优先安排农村沼气池建设项目。

商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边销茶的流通管理。

质检、工商部门要依法加强边销茶生产、流通环节的质量监督,严肃查处制售假冒伪劣违法行为,防止不合格边销茶流入市场。

林业部门要结合林业重点工程对病区给予倾斜支持,改善地方病病区生态环境。

扶贫部门要将地方病防治工作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内容,对扶贫对象进行重点帮扶,实施综合防治。

残联要协助有关部门开展地方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预防残疾发生,参与做好氟骨症、大骨节病、地方性克汀病病人的畸残康复。

(三)加大资金投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规划要求和防治工作需要,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落实防治专项资金。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加大对贫困地区防治工作的支持力度,并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重点倾斜。要完善“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资”的经费投入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充分利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农村沼气池建设、基本消除重点地方病危害工程等项目资源,发挥在地方病防治方面的综合效益。

(四)加强法制建设。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公布的有关地方病防治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切实做到依法防治。根据工作要求及时修订、完善《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和规章。

(五)提高防治能力。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中,要加强地方病防治体系能力建设,改善工作条件,配备更新必要的设备装备,合理设置岗位,强化专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防治队伍综合实力,保证防治工作需要。加强地方病防治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对防治重点难点问题组织联合攻关,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吸收国际成功经验和做法,提高防治工作整体水平。

(六)加强检查评估。卫生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定期对本地区地方病防治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推动规划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要在2013年和2016年,分别对各地区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和终期评估,评估结果向国务院报告。

第三篇: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报告

(新闻资料4-1)

中国结核病控制工作进展情况

今年3月24日是第1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我国确定的宣传主题为“防治结核 早诊早治 强化基层”,目的在于通过加强对基层结核病控制工作的重视,早期发现结核病人,并使发现的结核病得到及时规范的治疗管理,保证到今年底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覆盖率达100%,新涂阳肺结核发现率达到70%,发现的病人治愈率达到85%”三大目标。为到2015年实现结核病患病率和死亡率下降一半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奠定基础。

为保证2005年结核病控制阶段目标的如期实现,我国将2004年确定为结核病控制的加速行动年。去年年内,各级政府采取了更加有力的措施,全国的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一、2004年的主要行动

(一)国务院专门部署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央财政大幅度增加了经费投入。

2004年9月3日,国务院组织召开了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吴仪副总理做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多年来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下,在各相关部门的配合和努力下,我国的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的成绩。对下一步结核病防治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指出要切实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结核病控制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落实政府承诺,全面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要抓住关键环节,扎实有效开展结核病控制工作;要以农村为重点,全力以赴推进结核病控制进程以及不断完善总结,建立持续有效的结核病控制机制。

为落实会议精神,中央财政加大了对结核病控制经费的投入。自2001年以来,中央政府每年投入4000万元主要用于购买免费治疗的抗结核药品。2004年中央政府在此基础上,增加2.65亿元结核病 防治的经费投入,主要用于省级以下地区涂阴肺结核免费治疗的药品,提高病人发现、健康教育、培训和诊断条件的改善等。

(二)针对不同地区分类指导。

由于我国各地结核病控制工作发展不平衡,卫生部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对各个省的结核病控制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将山西、内蒙、江苏、安徽、新疆、江西、河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12个省(自治区)列为我国目前的结核病控制重点省份,采取了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原则,卫生部组织国际合作伙伴和国内专家对重点省份进行了现场督导,检查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以及国务院电视电话会议的贯彻和落实情况,了解结核病控制项目进展情况,并总结各地工作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发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为进一步促进重点省的工作,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于2004年12月在西安联合召开了中国结核病防治高层研讨会。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主任尾身茂博士,以及其他结核病控制方面的国际伙伴的专家,12个重点省(自治区)政府、卫生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领导和专家与会,客观地分析了12个省结核病控制工作的进展、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的计划。各地政府在会议发言中均明确承诺,将加大工作力度,采取综合措施,确保2005年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

为保证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卫生部在2004年出台了一系列结核病控制方面的政策措施。为加强结核的疫情报告、转诊和病人管理工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肺结核疫情报告和病人管理的通知》,并制定了肺结核病人转诊和追踪实施办法、肺结核病人报病奖和肺结核病人督导管理费的发放办法;建立了包括结核病在内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充分利用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追踪病人;在原来只对传染性病人进行免费治疗的基础上,逐步实施对所有肺结核病人免费治疗;为方便群众就医,以解决农村地区不能及时就诊的问题,下发了《关于开展在乡镇卫生院设置结核病痰涂片检 查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在1/3的乡镇卫生院设立痰检点,通过开展试点工作和召开专题研讨会,制定了乡镇卫生院结核病痰涂片检查点设置及实验室操作规程,目前部分地区已经开始该项工作的培训和试点工作。

同时,卫生部和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制定相关措施,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卫生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的《国家农村巡回医疗车使用管理办法》,特别提出要利用巡回医疗车对登记的肺结核病人进行随诊,对未登记的传染病网络直报肺结核病人进行检查;卫生部与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司法部与卫生部共同制订方案,在全国劳教场所建立发现与治疗管理结核病人机制,对重点人群的结核病控制工作给予了明确的指导方案。

为保证全国目标的实现,卫生部将全国病人发现目标分解到各省,要求各省根据“2004年底新涂阳病人发现率东部地区达到70%以上,中部地区达到60%以上,西部地区达到50%以上;2005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达到70%以上”的指标,制定本省2004年和2005年各地、县拟达到的病人发现目标。并自9月份起实行月报制度,以及时了解各地结核病病人发现工作的进展。

(四)加大了结核病控制健康促进工作的力度,首创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材料资源库。

为向各级领导宣传结核病控制的政策和基本知识,在全国“两会”召开期间,为每位代表发放了中国新闻两会特刊——《关注结核病》和包含结核病宣传内容的《关注重大疾病保护群众健康》科普书刊及光盘;在一年一度的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前夕,卫生部领导及世界卫生组织驻华官员等参加了现场结核病控制宣传活动,并深入病人家中看望正在治疗的结核病人。

为使全国的医务工作者了解新的结核病控制政策和进展,基层医务人员明确自己在结核病控制工作中的职责,广大群众更多地了解结核病的基本知识,卫生部分别在《健康报》开辟的两个结核病控制专版,并开展结核病控制知识竞赛活动,同时印制了231万册《乡村医 生结核病控制工作日志》,发放到每位村医和社区医生的手中,印发了170万张结核病控制宣传画到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要求在乡村和主要场所进行张贴。

为使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能够更科学有效地开展结核病健康促进活动,由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国外贷款办公室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利用英国政府赠款开发出一套《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材料资源库》。它是一个供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媒体材料、培训材料和工作材料的 “工具箱”。它包括一张引导光盘和7张材料储存盘。这个“资源库”是为结核病防治人员、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人员设计的,同时也是为媒体人员设计的。“资源库”为这些领域的工作人员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材料资源。各级人员可以利用“资源库”里的各种材料开展防治结核病方面的传播及培训活动。通过使用“资源库”中的各种媒体材料来达到向广大群众传播防治结核病的基本信息,使有肺结核可疑症状的人能够主动地到结核病防治机构去检查,提高病人发现率。

“资源库”里的材料具有突出的特点:平面媒体材料的画面简洁、主题突出、尽量减少了影响信息传播的无关内容;为了使不识字的群众也能够获得一定的重要信息,还专门设计了针对文盲群众的招贴画和折页;音像作品采用的广播剧、电视剧、相声、快板等艺术形式生动活泼,是我国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目前5000套“资料库”已经下发到省、地市、县级结核病控制机构。

(五)国际合作开展结核病控制工作顺利实施。

与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全球基金、英国国际发展部、日本国际协力机构、加拿大国际发展署、比利时达米恩基金会等国际伙伴的合作与交流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

全球基金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第一轮实施比较顺利,活动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项目目标,尤其是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覆盖、病人发现以及病人治愈率,均得到了提高。该项目的实施,对我国的DOTS覆盖率、病人发现率和治愈率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新的一轮 项目又获批准,新的项目活动包括加强综合医院与结防机构的合作、加强对基层妇联干部和村医的培训以推动当地健康促进活动的开展以及加强中央和省级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等三大方面,这三个方面的项目活动是对已有国家结核病控制规划的补充,项目将在 今年下半年启动。

从2002年3月启动的“世行贷款/英国赠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覆盖16个省实施顺利,在项目实施期间,将利用世行贷款和英国赠款1.04亿美元。通过项目的实施,该项目被认为是“以创新的融资方式实施的出色项目”,2004年荣获世界银行的最高奖项:“世界银行行长奖”。

日本无偿援助结核病控制项目继续在12个经济欠发达省份实施,世界卫生组织/加拿大国际发展署支持的项目在山东、江苏和浙江实施顺利,比利时达米恩基金会继续对西藏、内蒙古和青海的结核病控制工作给予支持与援助。

总之,通过各项政策措施的实施,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效果。截止2004年底,全国DOTS覆盖率达到了95%,超出原计划90%的目标;2004年全国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平均发现率为64.1%,超过了60%的目标;2003年登记的新涂阳肺结核病人的全国平均治愈率为91.6%,治疗成功率为94.3%,超出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85%治愈率的目标。

二、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尽管目前我国的结核病控制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要顺利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05年阶段目标,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部分地区政府的承诺落实不够,防治经费不到位。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一个重要要素是各级政府对结核病控制工作的承诺,而防治经费的落实是结核病防治工作的保障,是政府承诺的具体体现。目前,一些省、市(地)和县级政府部门领导对结核病流行的严重性、危害性认识不够,对结核病防治任务的艰巨性、长期性估计不足,在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争取项目时,积极 承诺并保证配套经费及人员的落实,但在项目实施时,结核病防治经费却不能足额到位,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结核病控制经费不能及时有效地使用,严重影响了《规划》的有效实施。全国各级开展结核病防治基本活动的经费仍存在缺口。

(二)结核病防治人力资源不足,难以保证实际工作需求。由于结核病控制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量大,基层人员待遇难以落实,各级结核病防治人员的数量和有经验人员的比例远远不能适应目前实际工作的需要。从国家到县级,各级专业人员无论质量还是数量,均不能满足快速DOTS扩展、增加病人发现和提高DOTS质量的需要;缺乏经过专业训练、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结核病防治专业人员,而且人员流失现象严重。

(三)扩展DOTS策略的同时,关注DOTS执行质量的提高。目前由于DOTS扩展的速度较快,加之经费到位不足、人力资源能力薄弱等因素,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执行质量的问题,具体体现在如培训、督导、综合医院与结防机构合作、监测统计、实验室、健康促进等领域。因此,在如期实现2005年全球结核病控制目标的同时,保证执行高质量的结核病防治规划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需要予以关注的问题,也是实现千年发展目标进程中的关键问题。

(四)结核病健康促进工作急需加强。

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是预防和控制结核病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我国结核病健康促进工作起步晚、起点低,往往注重的是一年一度的防治结核病日活动,而忽视了经常性宣传教育。目前仍存在公众缺乏对结核的知晓和不了解国家相关免费政策的问题,健康促进工作的开展仍不能满足结核病控制的需求。

(五)需要关注结核菌耐药性和结核病与艾滋病的双重感染问题。2000年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结核菌耐药率为27.8%,耐多药率为10.7%;而且,可能出现的结核病与艾滋病的双重感染流行,将加重我国结核病疫情,增加结核病工作的难度。

三、2005年的重点工作

中国实现结核病控制目标的情况将直接影响全球目标的实现。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正视现实和挑战,必须尽快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落实各项结核病控制措施,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增加政府投入,扩大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面,提高发现率,减少耐药病例,动员社会力量,普及预防知识,积极开展密集人群和流动人口的结核病控制治疗工作,2005年年底之前,全国以省为单位评价:DOTS覆盖率达到100%,新涂阳病人发现率达到70%,治愈率在85%以上。

(一)加强领导,全方位地落实各项结核病控制措施。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加强领导,认真履行各部门的职责。以《规划》为指导,落实政府承诺,提供结核病防治工作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全方位地落实各项结核病控制措施,逐步建立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国家将组织高层的结核病规划的督察工作;2005年将组织《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的中期评估;并将根据评估结果制定2006-2010年结核病防治实施计划。各省要将2005年带有预算的工作计划下发到各规划执行单位,省、地、县级要详细了解做哪些工作,目标是多少,每项工作的经费来源额度,还有多少缺口,如何解决。

加强结核病控制工作的能力建设,通过加大中央级结核病防治工作管理和技术指导的力度,特别要对工作滞后的地区进行重点督导;根据工作需要增加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稳定队伍,进一步强化分级培训,尤其是对城市社区的医生和乡村医生的培训,提高各级人员控制结核病的工作能力;加强结防机构建设,改善工作条件。按照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指南的要求配齐人员。中央将加强对重点地区的支持和指导工作。将重点地区分为两类,一是疾病负担较重的地区,二是实施规划质量较差的地区。对疾病负担较重的省份要加大经费的投入和技术支持的力度,对实施规划质量较差的地区要加强技术的支持。中央将组织人力对重点地区进行较长期的现场指导,协助当地开展工作。

(二)切实落实发现病人、治疗病人、管理病人的各项措施。1.医疗机构要及时做好结核病人的筛查和诊断工作,对不需住院治疗的结核病人,由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统一进行登记和治疗管理,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结核病人的报告、转诊工作的领导。

2.要充分利用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对疫情报告中发现的病人进行随访,并为社区和乡村的基层医务人员设立结核病报病奖,鼓励基层医务人员发现和报告结核病病人。

3.在乡镇卫生院设置结核病痰涂片检查点,要向乡级卫生院提供痰检设备,培训技术人员。对各查痰点工作要提供一定的补助,对查出阳性病人的痰检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

4.国家目前正在陆续为基层提供医疗巡回车,用于基层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基本医疗服务,要求各地要利用医疗巡回车,对传染病网络直报的结核病人进行随访和归口登记管理,并对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线索调查,提高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的发现率。有关部门正在制定管理办法。

5.逐步开展对涂阴肺结核病人的免费治疗工作。加强对免费药品的管理,提高肺结核病人免费治疗工作中诊断和治疗管理质量,提高肺结核病人免费治疗的成功率。

6、全国正式启动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并组织有关专家编写《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工作指南》,以指导结核病的信息报告工作;逐级培训各级信息管理系统的业务人员,使业务人员掌握并熟练地使用该系统;根据各级用户的反馈信息,进一步完善系统的各项功能;有针对性的督导检查各省监测信息的报告情况,以进一步加强结核病监测工作,提高结核病的信息报告的实效和质量。

(三)加强督导工作的力度,提高结核病防治工作的质量。中央级继续与国际伙伴合作,实行联合督导工作。每季度要进行一次的督导工作,在内对每个省要进行一次督导,对重点省份要加大督导频度。

省、地、县要按照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指南的要求频度开展督导工作,省级每年至少对地市进行2次督导,每次每个地市要督导2-3个县,全年至少要督导一半以上的县。地市级每季度要对所辖县督导一次。县级每个月对所辖的乡镇进行一次督导。国家要在督导员手册的基础上,发展较详细的督导方法和现场记录的系列表格,制定统一的评价和分析方法。

(四)开展经常性的健康教育活动,普及结核病的防治知识。要把“世界防治结核病日”集中宣传与结核病防治经常性宣传结合起来。将结核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纳入结核病防治工作计划。各地要根据《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及《中国结核病控制健康促进策略》,明确当地结核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和采取的措施,把结核病防治政策和防治知识的普及宣传作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提高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确定《预防控制结核病核心信息》,积极给大众媒体和健康教育工作者开展防治结核病宣传教育工作提供正确的信息。

要求各级疾病控制机构要加强对从事结核病健康教育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交流与督导检查。做好结核病控制社会学评价、结核病防治知晓率调查等工作,努力提高结核病健康教育活动的质量。

加强对结核病防治工作各项政策和知识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让广大群众了解国家免费治疗结核病的政策,使符合免费抗结核治疗的病人都能及时得到规范的治疗和管理,以提高肺结核病人发现率和治愈率。同时要积极向群众宣传结核病的危害和防治方法,提高全民的健康素质。

要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协作,坚持全民宣传教育与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相结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 的结核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

(五)继续加强国际合作,加强结核病防治的研究工作。近年来,我国的结核病控制工作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与帮助。要继续做好世行贷款/英国赠款、全球基金、日本政府援助、加拿大国际发展部/WHO、达米恩基金会等项目工作。同时,我国还要继续积极参与全球结核病控制工作的各项行动,承担自己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并将国际援助项目与规划目标有机的结合,以促进我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目标的如期实现。在继续做好原有实施性研究项目的基础上,争取更多的援助与合作,结合我国的实际需求开展更多的研究项目,探索出一条适应我国特点的结核病防治方法和策略,提高我国结核病防治水平。

卫生部新闻办公室 二○○五年三月二十二日

第四篇:涿州市结核病防治十二五规划终期评估报告课稿

涿州市结核病防治“十二五”规划

终期评估报告

结核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是一种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我市结核病发病率在乙类传染病中一直处于前三位,为做好我市结核病防治工作,在市卫生局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着各级“十二五”结核病防治规划的目标要求,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政策,积极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经过结防工作人员的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全面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加强结核病的归口管理,强化了肺结核的发现、诊断、治疗、管理,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将2011-2015年结核病防治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涿州市地处华北平原西北部,北京西南部,京畿南大门。东临固安,西接涞水,北通北京,南到高碑店。地处北京大经济圈紧密层,位于京、津、保三角区中心地带.全市总面积742平方公里,辖11 个乡镇、3个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409个行政村。2014年底户籍总人口为670571人,约21万户。是北京周边和河北省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市之一。

二、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2011-2015年6月,按照“十二五”结核病防治规划的目标要求,我市结核病防治工作基本上已完成目标。

(一)2011-2015年6月发现并治疗活动性肺结核1568例,防痨门诊接诊疑似肺结核病人共计10479例。

(二)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情况:2011-2015年6月涂阳密切接触者3117人,筛查3086人,密切接触者筛查率99.00%(3086/3117)

(三)肺结核患者和疑似肺结核患者的总体到位率:2011-2015年6月应转患者626例,到位624例,总体到位率99.68%(624/626)。

(四)2011-2014年病人治疗转归情况: 发现新涂阳肺结核患者843例,治愈817例,治愈率96.92%(817/843);发现新涂阴患者396例,完成疗程396例,完成疗程率100%(396/396);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420例,全疗程系统管理数1412例,系统管理率为99.44%(1412/1420)。

(五)结核病实验室情况:2011-2015年6月初诊10479人均进行了痰涂片检查,初诊查痰率达到100%。2014年7月开展了Genepert快速检测,至2015年6月共检测159人份痰标本,其中检测出利福平耐药12人份,针对耐药人员即时调整了治疗方案。根据保定疾控关于实验室操作技术有关文件的精神,从2014年6月1日起开展了痰培养工作。

(六)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筛查情况:2011-2015年6月接受过结核病症状筛查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30人,2011-2015年6月可随访的艾滋病患者30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中结核病的筛查率为100%

(30/30)。

(七)初诊肺结核可疑者查痰率

2011-2015年6月初诊人数为10479,查痰人数为10296,平均查痰率为98.25% 三、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

(一)规划制定与下发

1.为全面加强我市结核病防治工作,有效遏制结核病的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冀政办函〔2012〕17号)、《保定市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相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涿州市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

2.工作计划制定和工作检查的情况

每年均制定有工作计划,按计划要求完成各项工作指标,2011-2014年由涿州市卫生局组织检查,检查结果上报市卫生局,由市卫生局向政府报告,2015年改为由涿州市卫生计生局组织检查,检查结果上报市卫计局,由市卫计局向政府报告。

(二)保障措施落实

1.相关部门《规划》执行情况:市食品药品监督局每年对免费抗结核药品进行监督检查,每年“3.24”—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新闻媒体免费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辖区内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对外出务工人员、农

民工、学生等重点人群进行结核病防治宣传教育。

2.各级结核病防治专项经费到位和使用情况 :2011-2015年6月:中央经费累计到位86.91万元,累计支出80.5223万元,累计剩余6.3877万元。累计使用率为92.65 %。

3.政策的开发和实施情况

(1)普通肺结核纳入新农合中的慢病报销,住院报销封顶额度为2000元。

(2)对贫困患者的扶持和补助政策 : 无相关扶持和补助政策。

(三)防治服务体系建设

1.结核病防治模式: 涿州市结核病防治2011-2015年6月14日以市疾控中心负责诊疗与管理,无定点医院,重症病人到综合医院住院治疗,出院后转诊到疾控中心结核门诊治疗管理,各医疗卫生单位发现可疑肺结核和肺结核病人转诊到疾控中心结核门诊;2015年5月28日在涿州市卫生局成功召开了肺结核转型工作会议,2015年6月15日正式实施结核病防治“三位一体”的新型服务体系,市疾控中心负责管理,定点医院(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负责诊疗,各医疗卫生单位发现可疑肺结核和肺结核病人转诊到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各乡镇卫生院负责各管辖内的病人督导管理。以卫生行政部门为主开展多部门参与的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促进工作,提高群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疾

控中心防痨门诊和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均能开展痰实验室检查、X线胸片检查、诊断结核、抗结核治疗、提供免费抗结核药品;具有结核病网络专报、网络疫情报告、项目管理。市疾控中心负责病人追踪、进行督导访视、开展结核病健康促进、举办培训。

2.结核病防治机构的基础设施及开展工作的基础条件情况:涿州市疾控中心设有结核病防治门诊,具有Genepert快速诊断仪,X-光机、双目显微镜、恒温培养箱、生物安全操作柜、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等。能够满足结核病人的诊断、治疗、督导和管理。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有X-光机、CT、双目显微镜、恒温培养箱、生物安全操作柜、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等,能够满足结核病人的诊断和治疗。

3.结防机构人员配备及能力情况:防痨科隶属于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室成员5人,本科学历3人,专科学历2人。都能胜任科里的各项工作。办公用房13间。设有统计督导室、放射科、药房、痰涂片实验室、P2实验室等工作用房。

4.结防机构实验室检测能力情况:设有专职检验员1名,·能开展痰涂片检查、Genepert快速检测等。2015年6月15日至今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兼职检验员2人,进行了痰涂片检查、能开展结核病分支杆菌分离培养及其它生化和检测。

(四)十二五《规划》工作的开展情况

1.肺结核患者发现和治疗管理

(1)2011-2015年6月肺结核病可疑患者就诊10479人次,初诊肺结核可疑者查痰人数10279人,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568例,均进行了免费抗结核药物治疗。

(2)结核患者报告发病率及登记管理率

2011-2014年共报告1417例,累计人口262万人,平均报告发病率为54.08/10万;2011-2015年6月平均登记管理率为51.05%。

(3)肺结核患者全程管理率:2011-2014年完成全疗程随访复查、督导服药管理的肺结核患者数1412例,登记的肺结核患者数1420例,全程管理率99.44%(1412/1420)。

(4)2011-2015年6月30日对乡镇卫生院督导703次,3所综合医疗机构169次,实际访视患者768人。对所有患者都采取DOTS(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

2.人员培训工作:参加省、市一级管理培训、业务学习共86人次;本级举办培训班42期,参加人数2861人次。

3.药品管理:抗结核药品采购由保定市疾控中心统一实施,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对免费抗结核药品进行监督检查,我疾控中心负责药品计划、接收、保管、发放。2015年6月15日转型后疾控中心负责药品计划、接收,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负责保管、发放。据调查辖区内均无销售一线抗结核药品和二线抗结核药品的药店。

4.健康促进:利用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资料库开展结核病防治宣传栏155期,宣传印刷品发放400200份、制作标语110幅、开展现场宣传855次,其他健康活动2次。

5.实验室工作:2011-2015年6月,实验室进行了免费痰检,患者痰涂片为4704片,其中阳性片为1115片,查痰率达到了100%。2014年7月-2015年6月Genepert快速检测痰检阳性标本159份,其中检测出利福平耐药12份。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实验室开展了痰结核菌分离培养工作,为结核病诊断提供了技术保障。

四、主要成绩及经验

(一)主要成绩

1.实施规划以来,随着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我市结核病疫情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2011-2015年6月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发现并治疗人数达到1568例。2011-2014年:新涂阳肺结核患者843例,治愈817例,治愈率96.92%(817/843);2011-2015年6月:涂阳密切接触者3117人,筛查3086人,密切接触者筛查率99.01%(3086/3117);非定点医疗机构报告肺结核患者和疑似肺结核患者626例,总体到位624例,总体到位率99.68%(624/626)。发现新涂阴患者396例,完成疗程396例,完成疗程率100%(396/396);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420例,全疗程系统管理数1412例,系统管理率为99.44%(1412/1420)。

2.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结核病

防治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冀政办函〔2012〕17号)、《保定市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相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涿州市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按规划要求频率对各乡镇卫生院及综合医疗机构进行督导,督导内容:疑似结核病患者、肺结核患者的推荐和转诊情况、首诊医生结防知识与转诊知识掌握情况、政府通告宣传画上墙情况、辖区内主动搜索情况、乡医对村医的督导情况、村医对病人的管理情况等。截止2015年6月30日,累计督导乡镇卫生院703次。3所综合医疗机构169次。访视病人:768人。通过督导乡镇卫生院和三所综合医疗机构没发现漏转病例,医疗机构报告率:95%以上。转诊率达到95%以上。

3.规划实施,形成了政府负责、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共同做好结核病防治的良好局面。

(二)主要经验

(1)加强宣传培训是结核病防治的重要措施。通过下乡培训,使乡、村两级医务人员对防痨工作的政策法规,技术规范、技术策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结核病疫情以及我国结核病控制策略在思想上有了新的认识,各卫生院加强了病人报告和转诊工作力度,培训后防痨门诊由原来每天就诊人数的7-8人提高到每天就诊30人左右,对结核病人的发现和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政策策略的落实是完成工作的保障。

2014年,我们实行了推荐一个病人发放1元钱和转诊一例肺结核病人发放20元的奖励制度,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乡医、村医对转诊和推荐病人的积极性。利用村广播宣传8条核心信息的频率显著提高,其中东仙坡乡东仙坡村村医主动与村委会接洽,并联系疾控中心防痨科去村委会现场讲解结核病防治知识.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家属督促服药的责任心.(3)2014年6月桃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辖区内所有居民免费提供肺结核微信平台,方便了肺结核防治知识的宣传,进一步加强了医患之间的交流。

五、主要问题

(一)结核病人的治疗管理

各镇卫生院负责各管辖内的病人督导管理,主要是镇卫生院的防保医生负责,乡村医生极少参与,导致部分肺结核病人处于自服药状态,极大地影响了病人的规则治疗率和治愈率。乡村医生面视下的督导化疗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健康促进工作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加强,应探索出一条适合广大农民群众易于接受健康促进新路子,提高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的力度、广度和深度,最终提高全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六、主要建议

(一)做好开发领导层工作,争取各级领导对结核病防控的支持。协调社会各阶层、各部门积极参与结核病防治工

作,在全社会中营造出一个人人参与的结核病防控的良好局面。

(二)努力探索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新路子,丰富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策略,结合当地实际,提高乡村医生对疑似肺结核病人的转诊(推荐)率。

(三)加强结核病防治人员的培训,全面提升专业技术能力。增强结防医生面对结核病人化疗当中出现问题的应对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结核病人的中断治疗率。建立激励机制,完善包括结核病专职防治人员在内的卫生防疫津贴制度,提高基层人员的补助标准,调动防治人员的积极性,稳定防治队伍。

2015年9月21日

第五篇:区县结核病防治十三五规划

区县结核病防治十三五规划

为进一步减少结核病危害,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加快推进健康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省“十三五”结核病防治规划》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目标

到2020年,政府领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协同、大众参与的结核病防治机制进一步完善。县疾控中心、县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结核病防治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实现及早发现病人、全程规范诊治和精准签约管理,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等防治服务。医疗保障政策逐步完善,患者负担进一步减轻。肺结核发病和死亡人数进一步减少,全县肺结核发病率下降到50/10万以下。

——报告肺结核患者和疑似肺结核患者的总体到位率达到95%以上。病原学检查阳性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筛查率达到95%以上。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达到50%以上。耐多药肺结核高危人群耐药筛查率达到95%以上。

——肺结核患者成功治疗率达到90%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肺结核患者家庭签约规范管理率达到90%以上。

——学生体检结核病筛查比例明显提高,高中以及寄宿制中学新生入学体检结核病检查率达到

90%;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结核病检查率达到90%以上。公众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

——县医院具备痰涂片和痰培养检测能力,力争具备开展结核病分子生物学检测能力。

——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制度与公共卫生项目的有效衔接。增加抗结核药品供给,提高患者门诊和住院医疗费用保障水平,减少患者因经济原因终止治疗,减轻患者负担,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二、防治措施

(一)完善服务体系,提高防治能力。

1.推进专病专防策略。加强结核病服务网络建设,深化新型结核病防治管理模式,建立联动机制,完善和细化县疾控中心、县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职能,实现防治工作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形成各方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服务体系。向社会公布县医院为全县结核病诊疗定点医院,积极改善诊疗条件,建立达到呼吸道传染病诊疗和防护条件的结核病门诊、病区和实验室。开展结核病示范区建设,探索有效的结核病筹资、分级诊疗、管理新技术、防治新模式,建立结核病防治可持续发展机制。

2.加强防治队伍建设。县疾控中心、县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负责结核病防治工作。加强工作人员培训和防护工作,定期开展免费体检,提高防治人员服务能力,降低防治人员结核病感染率。落实传染病防治人员卫生防疫津贴政策,对工作期间患结核病的防治人员按规定给予治疗和相应的工伤或抚恤待遇。建立健全结核病防治工作考核激励机制,在职称晋升、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等方面向防治人员倾斜,县医院承担结核病诊治任务的人员待遇不得低于本单位同等条件人员。

3.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县医院要建立相应职能和符合生物安全防护要求的结核病实验室,配备专职技术人员,推广应用新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提高病人细菌学确诊率,要具备结核病痰涂片检测、痰培养检测及结核病分子生物学快速诊断能力。将县医院结核病实验室纳入全省结核病实验室网络管理,加强质量控制,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二)完善发现策略,提高发现水平。

1.多种途径早期发现患者。医疗机构在诊疗和健康体检工作中,加强对有咳嗽、咳痰两周以上或痰中带血等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的排查,发现肺结核疑似患者要及时转诊到县医院进行规范诊治,并及时报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主动搜寻可疑症状者,对发现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要直接转诊到县医院进行排查和诊治。县疾控中心要加强对网络报告的肺结核患者疫情追踪核实工作。

2.开展重点人群主动筛查。县疾控中心、县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相互配合,对病原学检查阳性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65岁以上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结核病重点人群进行主动筛查;将结核病检查纳入学校新生入学、监管场所(监狱、看守所、拘留所、收容教育所、强制隔离戒毒所、强制医疗所等场所)入监(所)和流动人口聚集的重点行业入职等健康体检项目,早期发现传染源。疫情高发的镇、村要开展肺结核的普查。

3.及时发现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将耐多药结核病防治工作纳入结核病防治规划,积极开展耐多药防控工作,及早发现耐多药患者。县医院负责对所有肺结核患者进行痰涂片和痰培养检测,对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和耐多药肺结核高危人群进行耐药筛查,并将耐多药肺结核疑似患者转至商洛市中心医院进行耐药检测和诊断。积极推广耐多药快速检测技术,缩短诊断时间。继续开展耐药结核病监测工作,掌握结核病的流行传播规律和菌株的遗传变异情况,做到早期预测预警,优化防治政策。

(三)规范诊疗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1.推行结核病分级诊疗模式。建立结核病定点诊疗、双向转诊、上下联动、基层康复管理的分级诊疗制度,医疗机构发现疑似肺结核病人要及时报告并转诊到县医院进行诊治。县医院主要诊治普通肺结核,疑难重症肺结核要转至商洛市中心医院诊疗。病人病情稳定后,转回县医院进行后续治疗,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家庭签约健康管理服务,确保患者接受全疗程规范治疗。基本实现普通肺结核患者诊治不出县。

2.实施结核病诊疗规范。县医院要根据肺结核门诊诊疗规范、临床路径和结核病防治工作规范等有关技术指南的要求,对肺结核患者进行合理检查,规范治疗。建立完善的肺结核病人诊治、登记报告、病案信息录入、院内转诊、随访和家庭签约健康管理服务等工作机制,推广使用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为转诊患者建立绿色通道。注重发挥中医药在结核病治疗、康复中的作用。加强对县医院医疗质量监管,规范医务人员诊疗行为,落实定点医疗机构诊断检查、处方点评、抗结核药品使用、辅助用药等跟踪监控制度。

3.加强儿童结核病和传染性肺结核防治。指定县医院同时作为儿童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对儿科医生开展结核病防治技术培训,规范儿童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服务,对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儿童及密切接触者中发现的潜伏期感染者进行重点观察,提高卡介苗接种覆盖率和接种质量。原则上对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实行传染期内住院隔离治疗,放宽住院日期,待传染性基本消失后,进行居家治疗,减少对公众的传播。县医院要落实结核病感染控制措施,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4.加强结核病医疗质量控制。县卫计局要将结核病诊疗纳入医疗质量控制工作体系,建立结核病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机制,根据我县实际,制定结核病医疗质量管理相关制度、规范和具体实施方案。组织有关专家定期对全县结核病诊疗质量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对县医院评价的重要依据。

(四)采取综合措施,防控重点人群。

1.加强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防控。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进行结核病筛查,对结核病患者提供艾滋病病毒检测服务。负责结核病和艾滋病诊疗的县医院要做好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的筛查、诊治和管理工作。

2.强化学校结核病防控。县科教体、卫计等部门要加强合作,建立定期例会和信息通报制度。建立校长、校医、班主任三级传染病防控责任体系,全面落实新生入学结核病筛查、因病缺课登记、病因追踪、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控措施。加强日常散发病例的早期发现和诊疗管理,开展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及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防止学校出现聚集性疫情。进一步加强学校结核病疫情监测和处置,为学校开展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专业培训、技术指导。

3.加强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控。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做好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的诊断、报告、转诊追踪、信息登记和治疗、随访管理等工作。对跨区域治疗的患者,做好信息衔接。做好基本医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加强流动人口聚集场所的宣传教育,提高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控意识和能力。

4.加强监管场所羁押人员结核病防控。开展入监(所)体检结核病筛查和日常监测,落实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将出狱(所)尚未治愈的肺结核患者,监管场所应当及时转诊至患者居住地的定点医疗机构完成后续治疗。

(五)推行家庭签约,加强病人管理。

推行结核病患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并将服务质量纳入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考核内容。完善由县医院、县疾控中心、镇办卫生院和村医组成的服务团队,明确团队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制度规范、成员职责,提供全疗程的健康管理服务。鼓励使用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为患者开展随访服务,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的管理、培训、技术指导和督导,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水平。县医院、县疾控中心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做到患者转诊、追踪、治疗管理等工作全程无缝衔接。

(六)完善保障政策,减轻患者负担。

最大限度发挥基本医保对肺结核患者的保障作用,将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的抗结核药品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将肺结核(包括耐多药肺结核)纳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病种支付和报销范围,门诊报销比例不低于70%。将符合条件的贫困肺结核病及耐药肺结核患者纳入精准扶贫对象和医疗救助范围,治疗费用按规定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支付后,给予医疗救助,患者自付比例不超过医疗总费用10%,切实降低肺结核患者就医负担,避免患者家庭发生灾难性支出而因病致贫返贫。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特别是慈善机构等社会力量的作用,开展对贫困肺结核患者的关怀和生活救助。

(七)加强信息整合,提高使用效率。

依托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提高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规范结核病信息报告。将县医院纳入国家结核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掌握肺结核患者登记、诊断治疗及随访复查等情况。结合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利用县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有信息系统收集数据,加强信息整合。逐步实现结核病患者筛查、转诊追踪、诊断治疗、随访复查、治疗管理等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实现县疾控中心、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医保经办机构之间信息共享。利用远程医疗和远程教育网络,开展结核病防治技术指导和培训。

三、部门职责

(一)县卫计局:发挥县防治重大疾病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本规划并开展监督评估;加大贫困地区结核病防治力度,对农村贫困结核病患者进行分类救治;将结核病防治作为传染病防治监督执法的重要内容;完善结核病防治服务网络,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结核病防治信息管理和共享机制;负责指导各地区运用中医药技术方法在结核病诊疗中发挥作用,组织开展中医药防治结核病研究,发挥中医药在防治耐多药肺结核等方面的优势。

(二)县委宣传部、县文广局:配合县卫计局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公益宣传,大力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

(三)县发改局:负责加强县医院、县疾控中心等结核病防治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结核病防治设施条件。

(四)县科教体局:负责加强全县学校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组织落实新生入学体检等学校结核病防控措施,创建良好学校卫生环境。组织学校在县疾控中心和镇办卫生院指导下做好疫情报告,严防结核病疫情在校园内蔓延。将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纳入科普宣传工作计划。

(五)县公安局、司法局:负责会同县卫计局对监狱、看守所、拘留所、收容教育所、强制隔离所、强制医疗所等监管场所的被监管人员开展结核病检查和治疗管理。将结核病防治知识纳入对监管场所民警和医务人员的岗位培训和教育内容,纳入被监管人员的入监(所)和日常教育内容。

(六)县民政局:负责按照相关社会救助政策,将符合条件的结核病患者纳入救助范围,给予基本生活救助和医疗救助。

(七)县财政局:根据结核病防治需要合理安排补助资金并加强资金监管,保障防治工作开展,切实减轻肺结核患者就医负担。

(八)县人社局:会同县卫计局负责完善结核病医保政策,推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高患者医疗保障水平。将结核病防治知识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内容。

(九)县扶贫局: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已治愈的、有劳动能力的结核病患者的扶贫开发支持力度,做到精准帮扶、无一遗漏。

(十)县市场监管局:负责加强对抗结核药品的监管,完善抗结核药品的抽验机制,保证抗结核药品的质量。

(十一)县物价局: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合理制定结核病诊疗服务项目价格,推进结核病诊疗适宜技术的临床应用。

(十二)县红十字会等社会团体:负责为贫困结核病患者提供人道主义救助,开展健康教育和人道关爱活动。

(十三)县检疫站:负责加强口岸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组织落实口岸结核病疫情监测和管理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办、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结核病防治工作重要性和长期性的认识,加强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把结核病防治作为重要民生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各部门要及时制订细化配套措施,指导督促地方落实各项防治责任,完成好规划任务。

(二)加强宣传教育。各镇办、各部门要充分发挥“12320”

公共卫生热线、微博微信等宣传平台作用,大力开展宣传工作,不断提高防控水平和全民健康素养。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为契机,集中开展宣传活动。深入开展百千万志愿者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行动,把结核病防治知识纳入中小学健康教育内容。对结核病患者及其家属、密切接触者和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者、学生、流动人口、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重点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

(三)强化督导评估。各镇办、各部门要将规划工作目标和任务层层分解,县卫计局组织对全县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通报检查结果和监督工作改进情况。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考核评价,探索将考核结果作为财政投入、医保支付、职称评聘等重要依据。县卫计局要会同有关部门不定期的对各地执行规划情况进行检查和通报,并于2020年组织开展评估,结果报县政府。

下载全国结核病防治十二五规划[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国结核病防治十二五规划[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暂行条例

    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暂行条例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暂行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结核病是全国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为了明确结核病防治的任务,进一步加强防治工作,在总结建国以来防痨......

    区县结核病防治工作十三五规划

    区县结核病防治工作十三五规划为全面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结核病防治“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和《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市结核病防治“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关于加强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通知

    关于加强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各省、市、自治区卫生厅(局):建国以来,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全国疫情仍较严重,特别是广......

    四川省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转发卫生厅等部门四川省地方病防治 “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川办发〔2012〕48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卫生厅、省发展改革委、......

    全国养蜂业十二五规划

    广西亚索蜂业有限责任公司 全国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来源:三农在线网作者:不详 我国是世界养蜂大国,养蜂数量和蜂产品产量多年来一直稳居世界首位。养蜂业的稳定发展对......

    2012结核病防治工作计划

    XXX卫生院 2012年结核病防治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加强我镇传染病防治工作,遏止结核病流行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根据市区2012年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要求,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 总......

    结核病防治工作总结

    结核病防治工作总结为贯彻落实“十三五”结核病防治规划,深入推进张家界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结核病防治专题调研工作,根据《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关于进一步落实结核病......

    结核病防治规章制度

    结核病防治规章制度 1。结核病防治管理规章制度 第一条为预防、控制结核病的传染和流行,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四川实际,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