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马列主义怎样理论联系实际
学习马列主义怎样理论联系实际?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有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有以剩余价值理论为核心的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学批判,有以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为精髓的社会革命理论,有早期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经验的纪录和总结,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联系时代实际结合各自国家的实际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
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联系实际当然应该包括联系各种具体工作的实际,但从宏观上主要是联系无产阶级革命的实际。
马克思创立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联系的是国际工人运动的实际,当然不会联系帮助资本家如何赚钱的实际,帮助资本主义国家如何扩张发展的实际,在埋头赚钱的资本家看来,马克思的研究和理论那是非常不实际的,如何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才是他们的最大实际,而剩余的存在正是他们的实际所不需要揭示而需要掩盖的。
至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从实际上仅仅有巴黎公社的短暂存在,好像从实际上来说,无产阶级专政尚未形成重要的实际,于是资产阶级攻击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完全没有实际意义的乌托邦。然而,今天谁能说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理论不是紧密联系无产阶级革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谁能说不是剩余价值学说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奠定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的基石?真正基于实际的前瞻性理论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及其重要的内容,不可轻易判断为理论脱离实际的空谈。
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叛徒集团借口情况发生了变化而“修正”马克思主义,他们那是理论联系实际吗?完全不是!那是实际上的放肆糟蹋科学糟蹋理论!
真正理论联系实际的恰恰是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回到马克思主义的正确道路上的列宁主义!只有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列宁才能准确的分析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时代特征,这才是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不仅联系世界的实际,而且联系俄国的实际,这样联系实际地从大处着眼,一点也不是脱离实际地说大话,而是准确把握宏观实际和微观实际的联系,十月革命的胜利就是列宁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光辉典范。和伟大的列宁的实际价值相比,修正主义的实际价值等于零!等于负值!
在当时庸俗的俄国人看来,实现俄国的强大应该是俄国人的实际目标,而俄国的强大就是沙皇的强大,对于国家强大来说,谈别的都是不实际的,更不用说革命了。但是,列宁却认为,要变帝国主义的争夺战争为国内革命战争,革命才能真正使俄国强大,果然,十月革命以后,苏联才真正强大起来。如此看来,是俄国的庸人更实际?还是列宁更实际?
我国五四时期有过一场李大钊和胡适“问题与主义”的著名争论,是胡适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更实际?还是李大钊的首先搞清主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更实际?
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要强国是拥护蒋介石?还是拥护革命?恐怕有一部分人就会认为,拥护蒋介石最实际,革命简直就是捣乱!就是破坏中国的稳定发展和强大。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则认为: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几经挫折,最后的结论是,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事实证明还是中国共产党的结论最符合中国的实际。陈独秀主张“二次革命”,认为中国的实际是没有资本主义,因此必须经历一个资本主义阶段,革命只能由资产阶级领导,共产党只能当配角;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则认为:不要对国民党寄予幻想,共产党必须独立开展革命的武装斗争。事实证明陈独秀的“实际”是最不实际的,在实际面前,他碰了一鼻子灰。真正共产党人的主张才反映了中国真正的实际,国民党果然迅速向右转,转向了反革命,向共产党和人民挥起了屠刀。
党在左倾路线统治时期,左倾领导人认为把十月革命的模式搬到中国来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因此主张发动城市起义,再向全国扩展。这样看起来,既是准确理解理论,又是实际运用理论,是最好的理论联系实际了。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却敢于说“不”,中国的实际和苏联的实际不同,基本理论必须坚持,但革命模式不能照搬,以农民为革命的主力军,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再夺取城市,才是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事实证明,表面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主张处处碰壁,而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
如何搞社会主义?这也是要理论联系实际。不仅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理论联系实际,而且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建设也要理论联系实际。前苏联的现代修正主义首先是丢了马列主义理论,当然就谈不上理论联系实际了,但他们打的旗号却是:马列主义过时了,不符合变化了的实际了,他们用丢掉理论的办法去“符合实际”,结果闹到了亡党亡国!
毛泽东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大师,他决不会死搬硬套地对待理论,他对实际有非凡的洞察力。苏联现代修正主义的出现,他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实际,在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开展了对现代修正主义的大批判。事实证明,毛泽东的批判是正确的,是有预见性的,是一场真正马列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斗争。
吸取苏联的教训,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建设上理论联系实际,毛泽东发动开展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对文化大革命即使不做评论,仍然应该认为,这是一场理论联系实际的斗争,毛泽东不是空谈理论,也不是盲目实践。是理论错了?还是对实际的估计错了?还是在过程中,在激烈复杂的斗争中某些复杂问题的出现事实上是不可避免的?历史会给出评价,人民从实际的对比中,理论和实际的对照中,人民会给出评价。
可见,什么是实际?理论应该联系怎样的实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理论的创立和发展不容易,理论联系实际出了效果并被历史承认更不容易。象云谷川那样动辄一个新理论,那就太容易了,当然也就太不“值钱”了。
第二篇:学习马列主义怎样理论联系实际
马列主义理论联系实际
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联系实际当然应该包括联系各种具体工作的实际,但从宏观上主要是联系无产阶级革命的实际。马克思创立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联系的是国际工人运动的实际,当然不会联系帮助资本家如何赚钱的实际,帮助资本主义国家如何扩张发展的实际,在埋头赚钱的资本家看来,马克思的研究和理论那是非常不实际的,如何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才是他们的最大实际,而剩余价值的存在正是他们的实际所不需要揭示而需要掩盖的。
至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从实际上仅仅有巴黎公社的短暂存在,好像从实际上来说,无产阶级专政尚未形成重要的实际,于是资产阶级攻击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完全没有实际意义的乌托邦。然而,今天谁能说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理论不是紧密联系无产阶级革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谁能说不是剩余价值学说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奠定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的基石?真正基于实际的前瞻性理论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及其重要的内容,不可轻易判断为理论脱离实际的空谈。
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叛徒集团借口情况发生了变化而“修正”马克思主义,他们那是理论联系实际吗?完全不是!那是实际上的放肆糟蹋科学糟蹋理论!
真正理论联系实际的恰恰是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回到马克思主义的正确道路上的列宁主义!只有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列宁才能准确的分析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时代特征,这才是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不仅联系世界的实际,而且联系俄国的实际,这样联系实际地从大处着眼,一点也不是脱离实际地说大话,而是准确把握宏观实际和微观实际的联系,十月革命的胜利就是列宁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光辉典范。和伟大的列宁的实际价值相比,修正主义的实际价值等于零!等于负值!
在当时庸俗的俄国人看来,实现俄国的强大应该是俄国人的实际目标,而俄国的强大就是沙皇的强大,对于国家强大来说,谈别的都是不实际的,更不用说革命了。但是,列宁却认为,要变帝国主义的争夺战争为国内革命战争,革命才能真正使俄国强大,果然,十月革命以后,苏联才真正强大起来。如此看来,是俄国的庸人更实际?还是列宁更实际?
我国五四时期有过一场李大钊和胡适“问题与主义”的著名争论,是胡适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更实际?还是李大钊的首先搞清主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更实际?
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要强国是拥护蒋介石?还是拥护革命?恐怕有一部分人就会认为,拥护蒋介石最实际,革命简直就是捣乱!就是破坏中国的稳定发展和强大。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则认为: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几经挫折,最后的结论是,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事实证明还是中国共产党的结论最符合中国的实际。
党的第一次路线斗争时,陈独秀主张“二次革命”,认为中国的实际是没有资本主义,因此必须经历一个资本主义阶段,革命只能由资产阶级领导,共产党只能当配角;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则认为:不要对国民党寄予幻想,共产党必须独立开展革命的武装斗争。事实证明陈独秀的“实际”是最不实际的,在实际面前,他碰了一鼻子灰。真正共产党人的主张才反映了中国真正的实际,国民党果然迅速向右转,转向了反革命,向共产党和人民挥起了屠刀。
党在左倾路线统治时期,左倾领导人认为把十月革命的模式搬到中国来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因此主张发动城市起义,再向全国扩展。这样看起来,既是准确理解理论,又是实际运用理论,是最好的理论联系实际了。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却敢于说“不”,中国的实际和苏联的实际不同,基本理论必须坚持,但革命模式不能照搬,以农民为革命的主力军,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再夺取城市,才是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事实证明,表面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主张处处碰壁,而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
如何搞社会主义?这也是要理论联系实际。不仅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理论联系实际,而且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建设也要理论联系实际。前苏联的现代修正主义首先是丢了马列主义理论,当然就谈不上理论联系实际了,但他们打的旗号却是:马列主义过时了,不符合变化了的实际了,他们用丢掉理论的办法去“符合实际”,结果闹到了亡党亡国!
毛泽东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大师,他决不会死搬硬套地对待理论,他对实际有非凡的洞察力。苏联现代修正主义的出现,他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实际,在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开展了对现代修正主义的大批判。事实证明,毛泽东的批判是正确的,是有预见性的,是一场真正马列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斗争。吸取苏联的教训,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建设上理论联系实际,毛泽东发动开展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对文化大革命即使不做评论,仍然应该认为,这是一场理论联系实际的斗争,毛泽东不是空谈理论,也不是盲目实践。
资料来源《百度文库》
第三篇:马列主义学习资料
马列主义以及马列主义中国化学习资料
马列主义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学说。包括科学世界观、社会历史发展学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理论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体系,它包含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同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实践的结合中发展的;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发展的;是在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创造性研究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具体内容:
一、阶级斗争:阶级与阶级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激烈的;无产阶级最终必定的将通过武装斗争的手段夺取政权;
二、国家管理:中央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制度,必须要建立整个社会的全民的监督机制;
三、农业政策:必须要以事实教育农民只有组织起来才是农业的唯一出路;千万不能用行政命令去改造农民落后的小农经济的思想意识;不然会毁了农业的;列宁同志在这里有一句名言:如果我们的政策、法令农民群众不懂、不能理解;那么我们的这些法令与政策将一钱不值;在这里列宁同志的另一句名言则是:在正确的道路上多走一步,哪怕只是一小步,往往就会使我们从正确走向错误的;
四、对敌斗争:在没建成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中,都必定的存在阶级复辟的可能性;无产阶级一定要用绝对的手段打击阶级敌人的任何复辟的尝试与行动;
五、婚姻与家庭:只有基于性爱的婚姻才是合理的婚姻;但也要防止不要把婚姻拖到任意婚姻的烂泥塘里去;
六、马列主义本身也特别的说明:这些理论只是根据当时的社会现实所提出来的理论;各个国家必须要结合本国、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之;马列主义只是纲领性的指导理论而绝不是教条;并且她也必将根据时间的推移、环境的改变等等因素需要及时的发展、补充与继续进一步的完善;
马列主义的发展历程
纵观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从其理论功能的演进来看,可划分为醒世、创世、治世三个阶段.三个阶段,互为补充,后者是前者的继承,又是对前者的发展、完善.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一个开放性的系统,被不断地赋予新的时代精神,同时又始终不失其经典性的意义.三个阶段,共同构成完整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1.马克思主义古典主义阶段,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经典理论成型阶段,核心人物是马克思,代表人物有恩格斯及其同时代的工人运动领袖,如李卜克内西、倍倍尔、普列汉诺夫等,研究核心是无产阶级革命,概括一句话:消灭私有制.2.马克思主义的列宁主义阶段(创世学说),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着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核心人物是列宁,首要代表人物是毛泽东,代表人物有斯大林、铁托、金日成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第一代领袖人物,研究核心:如何推翻现存的社会制度,建立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创立社会主义制度.3.马克思主义的邓小平理论阶段(治世学说):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主题同当代中国实际结合过程中,核心人物是邓小平,代理人物是邓小平,研究核心,是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依靠力量以及中国最终统一等问题展开论述,并形成新的理论体系.马列主义的意义
一、思辨的、直观的和科学的实践观把实践纳入哲学并使之成为核心概念,不是马克思的创造。
二、人类实践的最高形式是无产阶级实践以“现实的普遍利益”为立足点,这决不是思辨的虚构。马克思依赖下述发现,才奠立了普遍利益的现实根据:其一,历史,尤其是法国大革命史表明,任何一个试图领导革命的阶级,其阶级利益必然这样那样地和人类的普遍利益相吻合。其二,无产阶级能够持久地代表人类的普遍利益,因而是唯一能够冲破资本主义狭隘个人关系的社会力量。两个基本点的有机统一,使得马克思的实践观真正做到了科学与价值,现实与未来的统一。
三、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精神走向21世纪,马克思的实践观本身就是科学性和革命性、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统一。唯物主义和理想主义、科学精神和批判精神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精髓,也是马克思所开辟的、唯一能够超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这一伟大的开创性事业的每一步都需要开创性的工作,我们应当为此而努力。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重大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4)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发展进程以及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党在幼年时期,由于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都不足,对于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不甚了解,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使中国革命走了一些弯路,出现了严重的曲折。遵义会议以后,党的理论和实践逐步走上了正确的轨道。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深化了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在基本精神上都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这是它们的基本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
第四篇:学习马列主义心得体会专题
从历史之路,看脚下之步
——党校学习之体会
我很荣幸参加了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直属班的学习,我深知这是一种特殊的高水准的学习,突出的是更多的政治理论学习和现实形势教育,很感谢各位党校老师展现给我们的不仅是党的空间架构层次,更是党的历史,纵横党内党外的历史、贯穿古今中外的历史,我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礼”,思想上”充”了”电”,行动上”加”了”油”。是我们每个学员人生的”加油站”,也是新的岗位的”起跑线”,必将对自己今后的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特别珍惜这次难得的宝贵学习机会,以下是我这次党校学习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自己成长历程
我是一名出生在六十年代末的幸运儿,没有经历文革的磨难和饥寒交迫的煎熬,在朦胧懂事之前,是听家长诉说过去的遭遇和困苦生活中度过了孩提时代;又在改革开放的东风推动下顺利通过千万考生过独木桥的高考并幸运的享受了国家免费高等教育;又在资产阶级自由化在高校的鼓噪之后被党中央果断平息**后参加了工作;亲身体会了中国经济二十余年飞速发展的变化;从毕业至今按照上级领导、上级党委的要求兢兢业业脚踏实地的工作,将一个负债数千万的一个二级单位一步步地扭亏为盈,企业的利润、产值规模、职工收入隔年翻翻,尤其是职工的收入从六折起每年以百分二、三十的速度递增,困难职工的生活得到了根本改善,职工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同时自己的成绩也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肯定,成为一名国有央企较成功的中层管理者,有时会自觉和不自觉产生一种骄傲自满的情绪。
通过这一阶段的党校学习深感自己对工作及责任认识不足。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主要领会其用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看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等这些哲学理论要始终是我们平时工
作的指导方向。想想我们的党和国家在经历对马克思主义不同阶段的认识及运用,对革命工作所产生的影响是如此的巨大;从王明、陈独秀再到文革的十年,对党的命运、军队的命运、国家的命运几乎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到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从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到两弹一星的成功;从拨乱反正到改革开放;中国革命的成功所取得辉煌的业绩就是毛泽东思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胜利。而这些理论的成就都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可见学习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多么重要,而自己还因取得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实在是夜郎自大。
二、自我感悟
参加工作多年,首次静心研读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的原著。通过对这些原著的研读以及对毛泽东思想的再学习,再体会,自己对党的这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路线的形成、实践和发展,有了更深、更新、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作教条而是当作行动的指南,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我们不仅要通过学习弄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而且必须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马克思主义。恩格斯曾批评某些人用学理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态度去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以为只要把它背得烂熟,就足以满足一切需要,对他们来说,理论是教条而不是行动的指南。恩格斯不止一次地坚决反对这种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态度,强调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理论来源于实践,又为实践服务并指导实践,由于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理论本身也必须随着实践而发展创新。所以说,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它必须跟着时代的步伐前进,而决不能停滞不前,如果发展停止了,思想僵化,把理论变成僵死的、一成不变的神圣教条,固步自封,满足于老一套,它就
没有生命力了。这一点,对于我们企事业中层管理者尤其重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决不在于熟练地背诵经典著作中的个别论断和现成的结论,而在于学会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地领会其精神实质,善于灵活地和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永葆革命青春,始终保持强大的活力,就是因为它永远和实践保持密切联系,总是能够适应于新的历史条件,对出现的新问题作出新的回答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马克思主义最富于探索精神,勇于创新,永不满足于现状,这正是中层管理者最需要学习的品质。
2、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根本目的在于运用,以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必须密切结合中国的实际,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但要在人们的实践中发挥作用,必须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就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凡是结合得好的,就能在工作中取得成功,反之就会遭到挫折、走弯路。正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回答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我们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归根到底是为了解决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因此,要把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阐释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密结合起来,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来武装我们的头脑。
3、学习研究经典著作,要以经典作家为榜样,学习他们科学的严谨的治学精神,树立马克思主义学风。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中,要求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实,把真理作为科学最高的价值追求。通往真理的道路往往是曲折的,充满荆棘险阻、崎岖难行。科学研究要取得有价值的成就,就要有开辟新天地的精神,需要付出大量辛勤的劳动。我们不仅要有矢志于科学、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而且要有思想解放、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科学研究本身又是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浮夸的,我们必需具备深厚的学术知识积累、宽广的视野和严谨的治学精神。而所有这些都体现在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里。今天,我们需要学习的正是这种马克思主义学风。
无论做任何事决不能有浮躁心理,切忌急功近利,要甘于寂寞,持之以恒,根据科学研究的规律办事。恩格斯曾经说过,“即使只是在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例上发展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一项要求多年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因为很明显,在这里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靠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解决这样的任务。”只有采取这样严谨的治学态度,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三、结合实际
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企业已经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作用越来越明显,中国产品对开放的世界已越来越有影响力。五千年文明之邦必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旗帜插在世界文明历史之巅。
作为企业的中层管理管理者,我在深思:重组后的中国电力集团在规模上已经进入了世界五百强,我们离真正的世界五百强还有多少差距!我们的核心竞争力、科技的研发能力、人才战略、综合管理能力、企业的发展战略等等是否已达到世界先进强企的标准,而我们应该在其中做哪一些有推动作
用的工作,我们的思想观念是否已跟上世界强企的发展要求了。在企业发展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运用那些观念和方法来不断地调整自己,提高自己。
可见,在中国搞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离不开毛泽东的思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要与时俱进地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措施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要将习近平校长 在《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中要求的:”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知古鉴今,古为今用”。
总之,通过党校老师对原著的精辟解析、独到的见解和大量的旁征博引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不但在理论上使自己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开阔了视野,同时在思想上也有了新的飞跃,而且人生观、世界观也有了深刻的变化。从我党产生的历史、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及历史赋予的责任到当前面临的任务来看,要求我们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看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要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看本质,要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个人的利益要服从企业的利益,企业的战略要符合国家的战略;在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企业的过程中切记不能忽视人民大众的强烈愿望,要将企业的发展与职工个人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要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集体智慧联系在一起;要将企业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不断扩大的贫富矛盾得到有效的解决,不能忽视弱势群体,以防止因小失大。我将以此次党校学习为契机,用学到的新知识和科学发展观去指导工作实践,为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努力创新,勤奋工作,再做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O一一年十一月三日
第五篇:马列主义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这句话极为重要。它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与时俱进的,又是一脉相承的。深入学习领会胡锦涛
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这句话极为重要。它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与时俱进的,又是一脉相承的。深入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7月1日发表的重要讲话和中央《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精神,正确认识十六大报告的这一科学论断,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很有帮助。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怎样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呢?
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工人阶级用来观察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工具和锐利武器,列宁、毛泽东、邓小平都是运用它来分析研究和解决他们所处时代的国内国际的重大实际问题,并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江泽民同志也是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他特别重视历史唯物主义尤其是社会基本矛盾和人民群众的根本观点。他说:“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论断”,“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真谛”。“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的观点。这要作为我们思想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系统的科学理论,包括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十三年理论创新的全部内容。因此,它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多方面的。当今世界迅速发展变化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在各个方面进行理论创新,既要坚持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要敢于和善于在多个领域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推向前进。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多的、更直接的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这一继承和发展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党的建设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是沿着毛泽东、邓小平的立党、建党的思路,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作为当今中国的执政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所面临的时代要求和国内外发展变化了的社会实际展开的。二是关于社会主义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历史地继承了毛泽东在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所取得的科学思想成果,特别是直接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它是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第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和精辟概括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真地分析和研究世情、国情和党情的过程中进行的。正是在这样的总结、概括、分析、研究中,我们党更加认识到,在今天来说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东西,是我们特别需要坚持和继承的基本原理;什么是已经不再适用而不应该拘泥的个别论断;什么是特别需要加以阐发创新的重大理论。这种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认识与实践的多次比较分析和反复探究过程,使我们党在认识上理论上又产生新的飞跃,从而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发展。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归结到一点,最重要最根本的是表现在什么问题上呢?就是表现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上。可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党和国家的全部工作,所形成的具有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我们必须永远坚持、不会改变的。但是它可以而且应该和需要根据不同的历史条件和任务进行新的概括和阐发,并通过这种新的概括和阐发,从各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实现新的丰富和发展。列宁曾经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称之为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邓小平同志说,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点,精髓,就是实事求是。这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新的概括和阐发。《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阐述毛泽东思想时指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即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三个基本方面,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是毛泽东同志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实践所形成的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样有一个贯穿这一系统理论各个组成部分的活的灵魂、精髓,这个活的灵魂、精髓,总的说也就是实事求是,从基本方面说,就是“三个代表”这三句话本身。“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是从具体问题上而是从一般规律上提出问题的,是一种高度科学抽象的“总结论”,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概括。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实践要求,从保持党的先进性的角度出发,着重从三个基本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行概括和阐发,并赋予了新的涵义。这样的概括和阐发抓住了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发展变化的本质,更为鲜明、集中地反映了这一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要求。它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生产力和当代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结合起来,把生产力标准、社会全面进步标准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标准统一起来,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内在的辩证关系,从而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它为我们党提供了观察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思考国家前途命运的一个新的认识角度、认识工具。“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些话精辟地揭示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立场、观点、方法的突出特色。
每一代马克思主义者都是在自己所处的历史条件下,实践着马克思主义,并且以自己的理解和语言解释着和阐发着马克思主义。如果这种解释和阐发经过实践检验是符合实际的,如果这种解释和阐发不仅是在个别方面而且是在根本问题上作出的,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当代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作出的符合实际的新的解释,它特别是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当代的涵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所以具有重大意义,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此。
(三)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
第一,马克思主义是一座蕴藏丰富的理论宝库,它经过一代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发展,不断地增添新的内容。对这一宝库我们一定要十分珍惜。胡锦涛同志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在仔细研读马克思主义一些重要著作和我们党一些重
要历史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党的十六大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上新的与时俱进,这正是建立在一脉相承的基础上的。而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向前迈进的脚步才显得更加扎实和从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我们的主心骨,在任何时候都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一个也不能丢掉。
第二,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我们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他们很少长篇大论式地引用前辈经典作家的原话,但是却处处使人感到是真正而又充满活力的马克思主义;不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所阐发的问题都不会相同,但又总是始终有着共同的基础和相通的脉搏。这些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共同的基础与相通的脉搏是什么呢?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它们是贯穿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一条红线。我们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但要把它作为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来学习,掌握它全部的丰富的科学内涵,更要把它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来学习,自觉运用它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学到手。
第三,强调一脉相承并不是为了向后看而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向前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这是它的最大特点,我们一定要着重从这个意义上去深刻地学习它、理解它和掌握它。“运动在发展中,又有新的东西在前头,新东西是层出不穷的。研究这个运动的全面及其发展,是我们要时刻注意的大课题。”我们要牢记毛泽东同志的这段教导,在坚持一脉相承的基础上坚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这就是我们研究这个问题所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