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消防部队党的基层组织工作若干规定(试行)

时间:2019-05-14 05:28: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安消防部队党的基层组织工作若干规定(试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安消防部队党的基层组织工作若干规定(试行)》。

第一篇:公安消防部队党的基层组织工作若干规定(试行)

中共公安部消防局委员会文件

公消党[2010]20号

关于印发《公安消防部队党的 基层组织工作若干规定(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消防总队党委,警官培训基地、昆明消防指挥学校党委: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消防部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部局党委研究制定了《公安消防部队党的基层组织工作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充分认识制定《规定》的重要意义。党在公安消防部队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公安消防部队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实现党对公安消防部队绝对领导和完成各项任务的组织保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公安消防部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对于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效履行职能使命,推动消防事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公安消防部队在管理体制、人员编制和职能任务方面的特殊性,部局在组织陕西总队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试点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全国公安消防部队意见,制定出台了本《规定》。《规定》既认真贯彻了党中央、中央军委和公安部的有关文件规定,又紧密结合了公安消防部队实际,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安消防部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遵循。各级党委和政治机关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认真抓好《规定》的贯彻落实,不断提高公安消防部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水平。

二、扎实抓好《规定》的学习宣贯。各级党委和政治机关要把学习贯彻《规定》作为部队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总队、支队党委要把《规定》作为中心组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认真领会精神实质,系统掌握基本要求,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各级政治机关和广大政工干部要熟知《规定》的基本内容,通过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网上授课等多种形式,培养一批按《规定》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明白人。要充分利用网络、橱窗、板报等载体,广泛宣传《规定》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营造学《规定》、用《规定》的浓厚氛围。

三、全面掌握《规定》明确的重点内容。《规定》共11章50条,明确了公安消防部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原则、目标任务,尤其是结合公安消防部队实际,明确了部队不同类型党组织的设臵方法和职责任务、大队党的基层委员会和机关党组织的学习工作生活制度、党支部落实七项组织生活制度的具体方法和要求,以及党务公开的内容、方法、形式和要求,这些都是当前部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需要加强和改进的重大问题。各级党的基层组织要认真学习领会、狠抓贯彻落实,进一步优化组织设臵、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强化组织功能,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

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规定》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作为一个单独章节予以重点强调,这是贯彻落实党中央、部党委关于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决策部署的要求,旨在推动公安消防部队创先争优活动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各级党委和党的基层组织要结合本单位具体实际,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运用党员先锋岗、党员服务队、党员突击队等载体,不断把创先争优活动引向深入,激励和引导各级党的基层组织、广大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五、切实加强对落实《规定》的检查督促。各级党委要进一步强化“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观念,切实增强贯彻落实《规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各总队党委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贯彻《规定》的实施意见,针对不同类型的情况开展党组织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采取多种形式推广试点单位经验,及时研究解决贯彻落实《规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严格依据《规定》明确的各项要求,认真检查和清理与《规定》不符合的制度和做法,增强《规定》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要建立健全科学的基层党建工作考评机制,每年年终工作检查考评要把贯彻落实《规定》的情况作为重要内容。明年下半年,部局将对各地贯彻落实《规定》的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各总队党委贯彻落实《规定》的实施意见请于11月10日前报部局政治部,其他有关情况及时上报。

中共公安部消防局委员会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六日

抄报:刘金国副部长,蔡安季主任。部政治部。

抄送:局党委成员、各处室。

承办人:肖方育

校对:杨守城 公安消防部队党的基层组织工作若干规定(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消防部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军队支部工作条例》等制度规定,结合公安消防部队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公安消防部队党的基层组织是指党在公安消防部队的大队、中队及相当的基层单位设立的党的基层委员会、党支部,在机关中设立的党总支部、党支部。

第三条 公安消防部队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必须遵循下列原则:坚持把上级指示与本单位实际结合起来抓好落实;坚持围绕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坚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坚持党管党员、党管干部;坚持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坚持依照法规制度办事。

第四条

公安消防部队党的基层组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三句话总要求,认真贯彻上级的决策指示,全面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廉政建设,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确保本单位建设的正确方向,确保本单位的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确保以防火、灭火和应急救援为中心的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第二章 党的基层组织的设置、选举

第五条

辖中队的大队(含特勤大队,下同)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不辖中队但领导管理县级以上政府专职消防队的公安消防大队,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大队部设立党支部;不辖中队的大队(含战勤保障大队,下同)设立党支部;中队(含特勤中队、警勤中队,下同)和其他相当单位设立党支部。由公安消防部队领导管理的县级以上政府专职消防队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党支部。

第六条 总队机关各部门和一、二类支队机关各部门设立党总支部委员会,所属处、科、室及直属单位根据正式党员人数可单独或联合设立党支部。三类支队的机关部门,辖直属单位的设立党总支部委员会,直属单位设立党支部;不辖直属单位的(含特勤支队的综合办公室,下同)设立党支部。总队、支队机关党总支部、党支部隶属总队、支队机关党委。

第七条

独立执行任务的临时单位,根据需要并经支队级以上党委批准,可设立临时党委或临时党总支部、临时党支部。临时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和委员可由批准其成立的党委指定。

第八条

大队党的基层委员会和机关总支部委员会一般为5至7人,具体名额由上一级党的委员会决定。大队党的基层委员会应吸收所属中队党支部书记参加,也可吸收大队领导以外的行政或专业技术干部参加。

党支部委员会一般由3至7人组成,正式党员不足7人的,不建立支部委员会,只设书记、副书记。士官、政府专职消防员正式党员较多的中队,应有士官、政府专职消防员党员参加支部委员会。

第九条

党的基层委员会、党总支部委员会、党支部委员会按照《中国共产党员军队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规定》的程序和要求选举产生。

大队党的基层委员会和大队、中队党支部书记候选人一般为本单位政治主官;大队部党支部书记候选人一般为大队副职,未编配副职的,一般为本单位军事主官;总队、支队机关各部门党总支部(党支部)书记候选人一般为部门领导,机关所属处、科、室党支部书记候选人一般为本单位行政负责人;机关直属单位党支部书记候选人一般为政治主官,未编配政治主官的为行政负责人。

大队党的基层委员会(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和委员,大队部、中队党支部书记、副书记,由所在支队党委批准。大队部、中队党支部委员会委员由所在大队党的基层委员会批准。机关党总支部、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和委员由所在机关党委批准。必要时,有批准权限的上一级党委可指定党的基层组织书记、副书记。

机关党总支部(支部)委员会、大队党的基层委员会(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3年,大队部、中队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2年。任期届满应按期进行换届选举。如需延期或提前进行换届选举,应报上级党组织批准,延长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一年。

第三章 职责

第十条 公安消防部队党的基层组织党员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讨论贯彻执行上级决议、指示的措施。

(二)讨论和批准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的报告。

(三)选举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委员。

除行使上述职权外,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的大队党员大会还行使讨论和决定本单位重大问题的职权;设立党支部的大队、中队支部党员大会还行使讨论和决定本单位重大问题、作出吸收和处分党员决定的职权;大队部、机关党支部党员大会还行使讨论和决定党支部建设重要问题、作出吸收和处分党员决定的职权。

第十一条 大队党的基层委员会是各该单位统一领导和团结的核心,主要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国家宪法、法律和部队法规制度,执行上级决议、命令、指示。

(二)组织官兵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官兵。

(三)领导所属党支部建设和基层全面建设,做好党员的发展、教育和管理工作,研究决定本单位消防执法、执勤训练、思想政治工作、行政管理、后勤保障、装备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完成任务中的重要问题。

(四)组织和带领官兵完成防火、灭火和应急救援为中心的各项任务。

第十二条 不辖中队的大队党支部、中队党支部委员会是各该单位统一领导和团结的核心,主要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国家宪法、法律和部队法规制度,执行上级决议、命令、指示,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二)组织官兵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官兵。

(三)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领导本单位全面建设,做好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工作,研究决定本单位消防执法、执勤训练、思想政治工作、行政管理、后勤保障、装备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完成任务中的重要问题。

(四)组织和带领官兵完成防火、灭火和应急救援为中心的各项任务。

(五)领导共青团和武警委员会的工作。

第十三条 机关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主要履行下列职责:

(一)抓好党组织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教育和管理党员,对党员履行党员义务和廉洁情况进行监督,保障党员的权利,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二)支持和监督行政负责人正确行使职权,教育机关人员做好本职工作,保证机关各项任务完成。

(三)了解和反映机关人员的意见和要求,维护其正当权益;协助有关部门改善机关人员的物质文化生活,做好聘用人员、家属的思想工作。

(四)配合上级对机关干部进行考核,对机关人员的奖惩提出建议。

第十四条 临时党委、党总支部、党支部的职责,由批准其成立的上级党委确定,主要负责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适时向党员原所在单位介绍有关情况,必要时作出鉴定并提出奖惩建议。战时临时党委、党总支部、党支部的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上级的作战命令、指示,搞好宣传鼓动,维护战场纪律和群众纪律,做好火线入党工作,开展立功创模活动等。

第四章 书记和委员

第十五条

公安消防部队党的基层组织书记在本级党员大会和委员会集体领导下,负责党组织日常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主持召开党的会议。

(二)检查督促落实上级决议、指示和本级党组织决议。

(三)代表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向本级党员大会和上级党组织报告工作。

(四)组织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抓好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自身建设,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委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增进班子团结。

(五)与委员保持密切联系,交流情况,研究工作。副书记协助书记工作,书记出缺时代行书记职责。第十六条 党的基层组织书记应经过相应培训,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较高的理论素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扎实的工作作风,善于运用依靠组织力量、抓住工作重点、发挥骨干作用、坚持模范带头、典型引导等工作方法,具有较强的做党务工作、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解决突出矛盾和实际问题、协调凝聚班子、带领党员和群众完成任务的能力。

第十七条 党的基层委员会(党总支部委员会、党支部委员会)委员在本级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领导下,主要履行下列职责:

(一)参与和维护集体领导,对本级党组织讨论决定的事项积极发表意见。

(二)执行本级党组织的决议,完成党组织赋予的任务并接受检查和监督。

(三)向本级党组织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支持书记、副书记和其他委员的工作,维护班子团结。

(五)遵守党组织工作制度规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监督书记、副书记和其他委员的工作。

第五章 议事和决策

第十八条

涉及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的方向性、全局性、政策性和敏感性重大问题,必须经党组织集体研究决定。召开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或者党员大会,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确定议题。党的基层委员会、党总支部委员会、党支部委员会的议题由书记、副书记研究确定,党员大会的议题由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研究确定。确定议题应当事先征求意见。除特殊情况外,不得临时动议。

(二)会前准备。召开会议的时间、议题,一般应在一天前通知。委员或党员应当认真准备意见。对讨论决定的重要事项,书记、副书记和委员之间应当进行个别酝酿,形成方案建议。

(三)民主讨论。召开会议时,委员或党员应当围绕议题充分发表意见,会议主持人应当适时归纳集中。研究多个事项,应当逐项讨论。

(四)形成决议。多数委员或多数党员的意见一致时应当及时表决,作出决议。决定多个事项,应当逐项表决。研究士兵警衔职级调整、骨干配备、士官选取、党员发展、奖惩等事项,应当逐个表决。党的基层委员会、党总支部委员会、党支部委员会表决事项以赞成票超过应到会委员人数的半数为通过,党员大会表决事项以赞成票超过实到会有表决权的党员人数的半数为通过。如对讨论的事项意见分歧较大,应当暂缓表决,会后进一步调查论证、交换意见,下次会议复议;特殊情况下,可以报请上级党组织裁决。

表决采取口头、举手、无记名投票或记名投票方式进行。其中,研究士兵警衔职级调整、骨干配备、士官选取和奖励事项,采取口头、举手或者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讨论通过委员会和军政主官的工作报告、研究发展党员和处分事项,采取举手或者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选举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委员,研究大项经费开支、重要物资采购等事项,采取口头、举手或者记名投票方式表决。

(五)分工落实。党的基层委员会(党总支部委员会、党支部委员会)作出的决议,会上应当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保证决议的贯彻实施。大队党的基层委员会(党支部)、中队党支部实行党委(党支部)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党委(党支部)作出决定后,由军政主官分工负责贯彻执行。军政主官必须服从党的基层委员会(党支部)领导,执行本级党的基层委员会(党支部)的决议。党的基层委员会(党支部)应支持军政主官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

第十九条 党的基层组织议事必须遵循下列原则要求:

(一)明确议事依据。讨论决定重要事项,应当组织学习有关政策规定,领会上级精神,确定应当把握的具体原则。

(二)符合会议法定人数。党的基层委员会(党总支部委员会、党支部委员会)必须有超过半数的委员到会方可举行。党员大会必须有超过半数的党员到会方可举行,选举时必须有超过五分之四的有选举权的党员到会。书记、副书记均不在位时,一般不得召开党的基层委员会(党总支部委员会、党支部委员会)或党员大会;遇有紧急情况必须开会时,可临时指定负责同志召集。

(三)平等议事。讨论决定问题时,书记、副书记与委员和党员享有平等的发言权和表决权,应当尊重委员和党员的意见,不得压制不同意见。

(四)少数服从多数。讨论决定问题时,按照多数人的意见形成决议。对少数人的不同意见,应当认真考虑。个人对决议有不同意见,可以声明保留,并有权向上级反映,但在本级党组织的决议未改变前,必须坚决执行。

(五)回避。讨论决定涉及与会人员或者其亲属切身利益的事项,本人应当回避。

(六)保密。对会议内容除按照规定的范围传达外,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外泄露。

第二十条 公安消防部队党的基层组织必须实行党务公开,建立健全党务公开运行机制,不断扩大以落实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为重点的党员各项民主权利。

党务公开的内容应为本单位本部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决定、工作部署的情况;本级党组织研究制定的重要决议、决策、规定和党务工作制度情况;党的自身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情况;选人用人及其他党内事务中与官兵切身利益相关的重要事项等,做到全面、真实、具体。

党务公开应采取设立公开栏、印发征求意见稿、召开会议和网上公布等方式方法进行。党务公开一般每季度一次,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步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对公开后收集的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应当认真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及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第六章 大队党的基层委员会学习工作生活制度

第二十一条

学习制度。坚持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集中学习每月至少一次,学习时间不少于半天。采取个人述学和党委评学、考学等方式,保证人员、时间、内容、效果落实。

第二十二条 会议制度。党员大会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党委会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遇有重要情况可随时召开。会议应作记录,会后向上级党委上报会议纪要。

第二十三条 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研究决定重大问题应当广泛征求意见,对与所属党支部有关的重要问题作出决定时,应当征求党支部的意见;涉及官兵切身利益的事项,应当充分听取官兵的意见;专业技术性强的问题,应当征询有关专家的意见。

第二十四条 形势分析制度。每季度应召开一次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形势分析会,研究制定改进措施。

第二十五条 请示报告制度。对本级无权决定的事项,或属于本级职权范围但政策规定不够明确的事项,应当及时向上级党委请示报告。对所属部队的重大执法执勤任务、发生的重大事故案件及其他重要情况,必须及时向上级党委请示报告。

大队党的基层委员会每半年向党员大会或军人大会报告一次工作,一般结合半年、全年工作总结进行,并报上级党委备案。

第二十六条 民主生活会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进行交心通气,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会前,应向上级党委报告,征求党员和群众的意见,组织学习有关文件,委员之间开展谈心活动;会上,委员逐个对照检查,开展思想互助,书记对委员进行讲评;会后,及时向上级党委写出专题报告,抓好整改措施的落实,并接受党员和群众监督。

民主生活会相关材料应报上级党委备案。对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没有按照要求解决问题的,上级党委可以责令重新召开。

第二十七条 述职述廉制度。大队党的基层委员会及委员每年结合年终总结进行一次述职述廉,接受群众监督。

第七章 机关党总支部委员会的学习工作生活制度

第二十八条

学习制度。坚持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集中学习每季度至少一次,每次不少于半天。

第二十九条 会议制度。党员大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总支部委员会根据需要召开,遇有重要情况可随时召开。

第三十条 形势分析制度。每季度应召开一次形势分析会,及时总结分析机关党的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改进措施。

第三十一条 报告工作制度。报告工作每年至少一次,一般结合半年或全年工作总结进行。

第三十二条 民主生活会制度。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进行交心通气,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程序和要求执行第二十六条规定。

第八章 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

第三十三条 会议制度。党员大会,大队、中队党支部每季度不少于一次。支部委员会,根据需要召开。

会议应当作记录。记录必须真实准确、详细完整,不得漏记、补记和作假。书记、副书记会后应审核签字。

第三十四条 党日制度。党日是党组织生活在时间上的依托,主要用于召开党的会议,进行党的教育,开展组织生活,处理党务工作。

大队、中队党支部每周安排半天,必要时可相对集中使用,但每月不得少于两次;大队部、机关党支部每月至少安排两个半天。

第三十五条 党课制度。党课主要是对党员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基本知识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

党课,中队党支部每月一次,大队、机关党支部每季度一次。大队所属中队驻地相对集中的,可由大队统一组织;重要党课,可由总队、支队组成宣讲团巡回宣讲或通过远程教育系统、视频系统集中组织;机关党课,可由机关党委统一安排,集中组织。党课教育可视情扩大到入党积极分子或所属全体人员,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与政治教育一并安排。

第三十六条 报告工作制度。通常由书记或副书记代表党支部委员会,向党员大会报告履行职责、自身建设情况和其他重要事项。党员人数较少的,也可召开军人大会落实报告工作制度。

大队、大队部、中队党支部每半年报告一次,机关党支部每年报告一次。报告工作可结合半年、年度工作总结组织实施。

第三十七条 民主生活会制度。大队、大队部和中队党支部委员会每半年,机关党支部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进行交心通气,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程序和要求执行第二十六条规定。

第三十八条 党员汇报制度。党员应当定期向党支部或党小组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大队、大队部、中队党支部,党员汇报每两个月至少一次;机关党支部,党员汇报每季度至少一次。遇有重要情况和问题,党员应当随时汇报。

党员汇报采取口头或书面形式。外出时间三个月以上的党员,应当采取书面形式汇报。党支部应当认真听取和对待党员的汇报,对重要情况和问题及时作出妥善处理。

第三十九条 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支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民主评议党员活动。通常按照学习教育、自我总结、群众评议、组织讲评的程序和方法进行,评议的具体内容和重点应当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

第九章 创先争优

第四十条

在公安消防部队党的基层组织中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是部队党的建设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是激励基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实践载体和动力机制。

第四十一条

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基本条件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成效明显,认真履行规定的职责,做到“五个好”:

(一)领导班子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决议命令指示,集体领导坚强,决策执行有效,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勤政廉洁,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制度落实好。严格落实集体领导制度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党管党员、党管干部的各项规定得到有效落实,形成靠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工作机制。

(三)党员队伍好。理想信念坚定,整体素质优良,作风纪律严明,有很强的党员意识,能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四)工作业绩好。着眼有效履行使命,围绕中心开展工作,坚持战斗力标准,本单位全面建设成绩显著,各项工作任务完成出色。

(五)群众反映好。党组织在官兵中有很强的凝聚力,干部在战士中有较高威信,党员在群众中有良好形象,警政警民关系、部队内部关系密切。

第四十二条

优秀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是,模范履行党章规定的义务,自觉践行胡锦涛总书记“三句话”总要求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做到“五个带头”:

(一)带头学习提高。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自觉坚定理想信念;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业务知识及与履行职责相关的知识,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二)带头践行宗旨。视国家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在关键时刻、危难关头冲得上、打得赢。正确对待名利得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

(三)带头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埋头苦干,开拓创新,在本职岗位上做出显著成绩。

(四)带头遵纪守法。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部队法规制度,认真执行上级决议命令指示,做到雷厉风行、令行禁止。

(五)带头弘扬正气。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自觉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敢于同不良风气、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以自身模范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

第四十三条

党的基层各级组织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围绕履行职责使命和职业特点,精心设计主题和活动载体,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

(一)公开承诺。党的基层组织每年制定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党员提出参加活动的具体打算,通过召开党员大会、军人大会和网络、橱窗等方式,作出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

(二)领导点评。上级党组织负责人结合民主生活会、工作总结、考核帮建班子等适时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进行点评,实事求是肯定成绩,指出问题和努力方向。

(三)群众评议。上级党组织对基层党组织、基层党组织对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每年组织党员和群众进行一次评议,可结合落实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一并进行。

(四)评选表彰。公安部消防局每两年,总队、支队每年“七一”前评选表彰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评选表彰要注重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论,广泛听取党员和群众意见。

第四十四条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应始终着眼建设,注重经常,与开展“三争优”活动紧密结合,创在平时、争在平时、比在平时,融入到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经常性建设中,渗透到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的各个方面,在推动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科学发展、有效履行职责使命上见实效。

第十章 党委、政治机关的指导和监督

第四十五条 公安消防部队各级党委和政治机关应当依据本规定,对党的基层组织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

第四十六条 公安部消防局党委和政治机关指导党的基层组织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是:制定有关制度规定,提出解决倾向性问题的意见,评选表彰先进,总结推广重大典型。

第四十七条 总队、支队级单位党委和政治机关指导党的基层组织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是:

(一)结合部署和总结年度、半年或者阶段性工作,定期分析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形势,提出指导性意见。

(二)做好党的基层党委会、党支部书记的选拔培养工作,选配基层单位主官和机关(院校)处、科、室和直属单位行政负责人时,应当充分考虑作为党组织书记人选的素质要求。总队级单位每两年对基层党组织书记进行一次培训,支队级单位应采取多种形式适时对基层党组织书记进行培训。

(三)指导、组织基层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其他重要的党员教育活动。

(四)督促党的基层组织抓好经常性建设,及时解决基层党组织工作遇到的矛盾和困难,创造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有利条件。支队级单位党委和政治机关每年对所属党的基层组织全面调查一遍、综合评估一遍、逐个帮扶一遍。对问题较多的党的基层组织应当集中进行教育整顿。

(五)指导党的基层组织加强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范党的基层委员会、党支部会议室设臵、党务工作文本和印章。

(六)支持党的基层组织正确行使职权,教育机关人员不插手涉及基层官兵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保证党的基层组织有职、有权、有序地开展工作。

第四十八条

党委和政治机关应当加强对执行本规定情况的检查监督,将贯彻执行本规定的情况作为考核基层领导班子的重要内容和评比先进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依据。支队级单位党委和机关党委应当结合年度工作总结或者通过党委成员参加民主生活会,对下级执行本规定的情况进行总结讲评。

对违反本规定的,上级党组织和政治机关应当及时给予批评,责令改正;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给予纪律处分或者作出组织处理。

第十一章

第四十九条 公安消防部队院校、各级培训基地设立的党的基层组织,由公安消防部队领导管理的政府专职消防队建立的党支部和离退休党支部原则上执行本规定。

第五十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公安部消防局政治部负责解释。

第二篇:公安消防部队党的基层组织工作若干规定(试行)[最终版]

公安消防部队党的基层组织工作若干规定

(试行)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消防部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军队支部工作条例》等制度规定,结合公安消防部队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公安消防部队党的基层组织是指党在公安消防部队的大队、中队及相当的基层单位设立的党的基层委员会、党支部,在机关中设立的党总支部、党支部。

第三条 公安消防部队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必须遵循下列原则:坚持把上级指示与本单位实际结合起来抓好落实;坚持围绕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坚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坚持党管党员、党管干部;坚持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坚持依照法规制度办事。

第四条

公安消防部队党的基层组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三句话总要求,认真贯彻上级的决策指示,全面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廉政建设,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确保本单位建设的正确方向,确保本单位的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确保以防火、灭火和应急救援为中心的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第二章 党的基层组织的设置、选举

第五条

辖中队的大队(含特勤大队,下同)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不辖中队但领导管理县级以上政府专职消防队的公安消防大队,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大队部设立党支部;不辖中队的大队(含战勤保障大队,下同)设立党支部;中队(含特勤中队、警勤中队,下同)和其他相当单位设立党支部。由公安消防部队领导管理的县级以上政府专职消防队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党支部。

第六条 总队机关各部门和一、二类支队机关各部门设立党总支部委员会,所属处、科、室及直属单位根据正式党员人数可单独或联合设立党支部。三类支队的机关部门,辖直属单位的设立党总支部委员会,直属单位设立党支部;不辖直属单位的(含特勤支队的综合办公室,下同)设立党支部。总队、支队机关党总支部、党支部隶属总队、支队机关党委。

第七条

独立执行任务的临时单位,根据需要并经支队级以上党委批准,可设立临时党委或临时党总支部、临时党支部。临时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和委员可由批准其成立的党委指定。

第八条

大队党的基层委员会和机关总支部委员会一般为5至7人,具体名额由上一级党的委员会决定。大队党的基层委员会应吸收所属中队党支部书记参加,也可吸收大队领导以外的行政或专业技术干部参加。

党支部委员会一般由3至7人组成,正式党员不足7人的,不建立支部委员会,只设书记、副书记。士官、政府专职消防员正式党员较多的中队,应有士官、政府专职消防员党员参加支部委员会。

第九条

党的基层委员会、党总支部委员会、党支部委员会按照《中国共产党员军队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规定》的程序和要求选举产生。

大队党的基层委员会和大队、中队党支部书记候选人一般为本单位政治主官;大队部党支部书记候选人一般为大队副职,未编配副职的,一般为本单位军事主官;总队、支队机关各部门党总支部(党支部)书记候选人一般为部门领导,机关所属处、科、室党支部书记候选人一般为本单位行政负责人;机关直属单位党支部书记候选人一般为政治主官,未编配政治主官的为行政负责人。

大队党的基层委员会(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和委员,大队部、中队党支部书记、副书记,由所在支队党委批准。大队部、中队党支部委员会委员由所在大队党的基层委员会批准。机关党总支部、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和委员由所在机关党委批准。必要时,有批准权限的上一级党委可指定党的基层组织书记、副书记。

机关党总支部(支部)委员会、大队党的基层委员会(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3年,大队部、中队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2年。任期届满应按期进行换届选举。如需延期或提前进行换届选举,应报上级党组织批准,延长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一年。

第三章 职责

第十条 公安消防部队党的基层组织党员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讨论贯彻执行上级决议、指示的措施。

(二)讨论和批准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的报告。

(三)选举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委员。

除行使上述职权外,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的大队党员大会还行使讨论和决定本单位重大问题的职权;设立党支部的大队、中队支部党员大会还行使讨论和决定本单位重大问题、作出吸收和处分党员决定的职权;大队部、机关党支部党员大会还行使讨论和决定党支部建设重要问题、作出吸收和处分党员决定的职权。

第十一条 大队党的基层委员会是各该单位统一领导和团结的核心,主要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国家宪法、法律和部队法规制度,执行上级决议、命令、指示。

(二)组织官兵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官兵。

(三)领导所属党支部建设和基层全面建设,做好党员的发展、教育和管理工作,研究决定本单位消防执法、执勤训练、思想政治工作、行政管理、后勤保障、装备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完成任务中的重要问题。

(四)组织和带领官兵完成防火、灭火和应急救援为中心的各项任务。

第十二条 不辖中队的大队党支部、中队党支部委员会是各该单位统一领导和团结的核心,主要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国家宪法、法律和部队法规制度,执行上级决议、命令、指示,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二)组织官兵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官兵。

(三)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领导本单位全面建设,做好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工作,研究决定本单位消防执法、执勤训练、思想政治工作、行政管理、后勤保障、装备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完成任务中的重要问题。

(四)组织和带领官兵完成防火、灭火和应急救援为中心的各项任务。

(五)领导共青团和武警委员会的工作。

第十三条 机关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主要履行下列职责:

(一)抓好党组织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教育和管理党员,对党员履行党员义务和廉洁情况进行监督,保障党员的权利,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二)支持和监督行政负责人正确行使职权,教育机关人员做好本职工作,保证机关各项任务完成。

(三)了解和反映机关人员的意见和要求,维护其正当权益;协助有关部门改善机关人员的物质文化生活,做好聘用人员、家属的思想工作。

(四)配合上级对机关干部进行考核,对机关人员的奖惩提出建议。

第十四条 临时党委、党总支部、党支部的职责,由批准其成立的上级党委确定,主要负责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适时向党员原所在单位介绍有关情况,必要时作出鉴定并提出奖惩建议。战时临时党委、党总支部、党支部的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上级的作战命令、指示,搞好宣传鼓动,维护战场纪律和群众纪律,做好火线入党工作,开展立功创模活动等。

第四章 书记和委员

第十五条

公安消防部队党的基层组织书记在本级党员大会和委员会集体领导下,负责党组织日常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主持召开党的会议。

(二)检查督促落实上级决议、指示和本级党组织决议。

(三)代表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向本级党员大会和上级党组织报告工作。

(四)组织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抓好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自身建设,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委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增进班子团结。

(五)与委员保持密切联系,交流情况,研究工作。副书记协助书记工作,书记出缺时代行书记职责。第十六条 党的基层组织书记应经过相应培训,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较高的理论素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扎实的工作作风,善于运用依靠组织力量、抓住工作重点、发挥骨干作用、坚持模范带头、典型引导等工作方法,具有较强的做党务工作、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解决突出矛盾和实际问题、协调凝聚班子、带领党员和群众完成任务的能力。

第十七条 党的基层委员会(党总支部委员会、党支部委员会)委员在本级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领导下,主要履行下列职责:

(一)参与和维护集体领导,对本级党组织讨论决定的事项积极发表意见。

(二)执行本级党组织的决议,完成党组织赋予的任务并接受检查和监督。

(三)向本级党组织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支持书记、副书记和其他委员的工作,维护班子团结。

(五)遵守党组织工作制度规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监督书记、副书记和其他委员的工作。

第五章 议事和决策

第十八条

涉及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的方向性、全局性、政策性和敏感性重大问题,必须经党组织集体研究决定。召开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或者党员大会,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确定议题。党的基层委员会、党总支部委员会、党支部委员会的议题由书记、副书记研究确定,党员大会的议题由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研究确定。确定议题应当事先征求意见。除特殊情况外,不得临时动议。

(二)会前准备。召开会议的时间、议题,一般应在一天前通知。委员或党员应当认真准备意见。对讨论决定的重要事项,书记、副书记和委员之间应当进行个别酝酿,形成方案建议。

(三)民主讨论。召开会议时,委员或党员应当围绕议题充分发表意见,会议主持人应当适时归纳集中。研究多个事项,应当逐项讨论。

(四)形成决议。多数委员或多数党员的意见一致时应当及时表决,作出决议。决定多个事项,应当逐项表决。研究士兵警衔职级调整、骨干配备、士官选取、党员发展、奖惩等事项,应当逐个表决。党的基层委员会、党总支部委员会、党支部委员会表决事项以赞成票超过应到会委员人数的半数为通过,党员大会表决事项以赞成票超过实到会有表决权的党员人数的半数为通过。如对讨论的事项意见分歧较大,应当暂缓表决,会后进一步调查论证、交换意见,下次会议复议;特殊情况下,可以报请上级党组织裁决。

表决采取口头、举手、无记名投票或记名投票方式进行。其中,研究士兵警衔职级调整、骨干配备、士官选取和奖励事项,采取口头、举手或者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讨论通过委员会和军政主官的工作报告、研究发展党员和处分事项,采取举手或者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选举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委员,研究大项经费开支、重要物资采购等事项,采取口头、举手或者记名投票方式表决。

(五)分工落实。党的基层委员会(党总支部委员会、党支部委员会)作出的决议,会上应当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保证决议的贯彻实施。大队党的基层委员会(党支部)、中队党支部实行党委(党支部)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党委(党支部)作出决定后,由军政主官分工负责贯彻执行。军政主官必须服从党的基层委员会(党支部)领导,执行本级党的基层委员会(党支部)的决议。党的基层委员会(党支部)应支持军政主官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

第十九条 党的基层组织议事必须遵循下列原则要求:

(一)明确议事依据。讨论决定重要事项,应当组织学习有关政策规定,领会上级精神,确定应当把握的具体原则。

(二)符合会议法定人数。党的基层委员会(党总支部委员会、党支部委员会)必须有超过半数的委员到会方可举行。党员大会必须有超过半数的党员到会方可举行,选举时必须有超过五分之四的有选举权的党员到会。书记、副书记均不在位时,一般不得召开党的基层委员会(党总支部委员会、党支部委员会)或党员大会;遇有紧急情况必须开会时,可临时指定负责同志召集。

(三)平等议事。讨论决定问题时,书记、副书记与委员和党员享有平等的发言权和表决权,应当尊重委员和党员的意见,不得压制不同意见。

(四)少数服从多数。讨论决定问题时,按照多数人的意见形成决议。对少数人的不同意见,应当认真考虑。个人对决议有不同意见,可以声明保留,并有权向上级反映,但在本级党组织的决议未改变前,必须坚决执行。

(五)回避。讨论决定涉及与会人员或者其亲属切身利益的事项,本人应当回避。

(六)保密。对会议内容除按照规定的范围传达外,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外泄露。

第二十条 公安消防部队党的基层组织必须实行党务公开,建立健全党务公开运行机制,不断扩大以落实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为重点的党员各项民主权利。

党务公开的内容应为本单位本部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决定、工作部署的情况;本级党组织研究制定的重要决议、决策、规定和党务工作制度情况;党的自身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情况;选人用人及其他党内事务中与官兵切身利益相关的重要事项等,做到全面、真实、具体。

党务公开应采取设立公开栏、印发征求意见稿、召开会议和网上公布等方式方法进行。党务公开一般每季度一次,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步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对公开后收集的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应当认真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及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第六章 大队党的基层委员会学习工作生活制度

第二十一条

学习制度。坚持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集中学习每月至少一次,学习时间不少于半天。采取个人述学和党委评学、考学等方式,保证人员、时间、内容、效果落实。

第二十二条 会议制度。党员大会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党委会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遇有重要情况可随时召开。会议应作记录,会后向上级党委上报会议纪要。

第二十三条 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研究决定重大问题应当广泛征求意见,对与所属党支部有关的重要问题作出决定时,应当征求党支部的意见;涉及官兵切身利益的事项,应当充分听取官兵的意见;专业技术性强的问题,应当征询有关专家的意见。

第二十四条 形势分析制度。每季度应召开一次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形势分析会,研究制定改进措施。

第二十五条 请示报告制度。对本级无权决定的事项,或属于本级职权范围但政策规定不够明确的事项,应当及时向上级党委请示报告。对所属部队的重大执法执勤任务、发生的重大事故案件及其他重要情况,必须及时向上级党委请示报告。

大队党的基层委员会每半年向党员大会或军人大会报告一次工作,一般结合半年、全年工作总结进行,并报上级党委备案。

第二十六条 民主生活会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进行交心通气,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会前,应向上级党委报告,征求党员和群众的意见,组织学习有关文件,委员之间开展谈心活动;会上,委员逐个对照检查,开展思想互助,书记对委员进行讲评;会后,及时向上级党委写出专题报告,抓好整改措施的落实,并接受党员和群众监督。

民主生活会相关材料应报上级党委备案。对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没有按照要求解决问题的,上级党委可以责令重新召开。

第二十七条 述职述廉制度。大队党的基层委员会及委员每年结合年终总结进行一次述职述廉,接受群众监督。

第七章 机关党总支部委员会的学习工作生活制度

第二十八条

学习制度。坚持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集中学习每季度至少一次,每次不少于半天。

第二十九条 会议制度。党员大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总支部委员会根据需要召开,遇有重要情况可随时召开。

第三十条 形势分析制度。每季度应召开一次形势分析会,及时总结分析机关党的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改进措施。

第三十一条 报告工作制度。报告工作每年至少一次,一般结合半年或全年工作总结进行。

第三十二条 民主生活会制度。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进行交心通气,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程序和要求执行第二十六条规定。

第八章 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

第三十三条 会议制度。党员大会,大队、中队党支部每季度不少于一次。支部委员会,根据需要召开。

会议应当作记录。记录必须真实准确、详细完整,不得漏记、补记和作假。书记、副书记会后应审核签字。第三十四条 党日制度。党日是党组织生活在时间上的依托,主要用于召开党的会议,进行党的教育,开展组织生活,处理党务工作。

大队、中队党支部每周安排半天,必要时可相对集中使用,但每月不得少于两次;大队部、机关党支部每月至少安排两个半天。

第三十五条 党课制度。党课主要是对党员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基本知识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

党课,中队党支部每月一次,大队、机关党支部每季度一次。大队所属中队驻地相对集中的,可由大队统一组织;重要党课,可由总队、支队组成宣讲团巡回宣讲或通过远程教育系统、视频系统集中组织;机关党课,可由机关党委统一安排,集中组织。党课教育可视情扩大到入党积极分子或所属全体人员,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与政治教育一并安排。

第三十六条 报告工作制度。通常由书记或副书记代表党支部委员会,向党员大会报告履行职责、自身建设情况和其他重要事项。党员人数较少的,也可召开军人大会落实报告工作制度。

大队、大队部、中队党支部每半年报告一次,机关党支部每年报告一次。报告工作可结合半年、工作总结组织实施。

第三十七条 民主生活会制度。大队、大队部和中队党支部委员会每半年,机关党支部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进行交心通气,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程序和要求执行第二十六条规定。

第三十八条

党员汇报制度。党员应当定期向党支部或党小组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大队、大队部、中队党支部,党员汇报每两个月至少一次;机关党支部,党员汇报每季度至少一次。遇有重要情况和问题,党员应当随时汇报。

党员汇报采取口头或书面形式。外出时间三个月以上的党员,应当采取书面形式汇报。党支部应当认真听取和对待党员的汇报,对重要情况和问题及时作出妥善处理。

第三十九条 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支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民主评议党员活动。通常按照学习教育、自我总结、群众评议、组织讲评的程序和方法进行,评议的具体内容和重点应当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

第九章 创先争优

第四十条

在公安消防部队党的基层组织中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是部队党的建设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是激励基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实践载体和动力机制。

第四十一条

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基本条件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成效明显,认真履行规定的职责,做到“五个好”:

(一)领导班子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决议命令指示,集体领导坚强,决策执行有效,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勤政廉洁,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制度落实好。严格落实集体领导制度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党管党员、党管干部的各项规定得到有效落实,形成靠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工作机制。

(三)党员队伍好。理想信念坚定,整体素质优良,作风纪律严明,有很强的党员意识,能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四)工作业绩好。着眼有效履行使命,围绕中心开展工作,坚持战斗力标准,本单位全面建设成绩显著,各项工作任务完成出色。

(五)群众反映好。党组织在官兵中有很强的凝聚力,干部在战士中有较高威信,党员在群众中有良好形象,警政警民关系、部队内部关系密切。

第四十二条

优秀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是,模范履行党章规定的义务,自觉践行胡锦涛总书记“三句话”总要求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做到“五个带头”:

(一)带头学习提高。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自觉坚定理想信念;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业务知识及与履行职责相关的知识,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二)带头践行宗旨。视国家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在关键时刻、危难关头冲得上、打得赢。正确对待名利得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

(三)带头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埋头苦干,开拓创新,在本职岗位上做出显著成绩。

(四)带头遵纪守法。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部队法规制度,认真执行上级决议命令指示,做到雷厉风行、令行禁止。

(五)带头弘扬正气。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自觉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敢于同不良风气、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以自身模范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

第四十三条

党的基层各级组织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围绕履行职责使命和职业特点,精心设计主题和活动载体,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

(一)公开承诺。党的基层组织每年制定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党员提出参加活动的具体打算,通过召开党员大会、军人大会和网络、橱窗等方式,作出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

(二)领导点评。上级党组织负责人结合民主生活会、工作总结、考核帮建班子等适时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进行点评,实事求是肯定成绩,指出问题和努力方向。

(三)群众评议。上级党组织对基层党组织、基层党组织对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每年组织党员和群众进行一次评议,可结合落实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一并进行。

(四)评选表彰。公安部消防局每两年,总队、支队每年“七一”前评选表彰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评选表彰要注重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论,广泛听取党员和群众意见。

第四十四条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应始终着眼建设,注重经常,与开展“三争优”活动紧密结合,创在平时、争在平时、比在平时,融入到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经常性建设中,渗透到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的各个方面,在推动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科学发展、有效履行职责使命上见实效。

第十章 党委、政治机关的指导和监督

第四十五条 公安消防部队各级党委和政治机关应当依据本规定,对党的基层组织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

第四十六条 公安部消防局党委和政治机关指导党的基层组织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是:制定有关制度规定,提出解决倾向性问题的意见,评选表彰先进,总结推广重大典型。

第四十七条 总队、支队级单位党委和政治机关指导党的基层组织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是:

(一)结合部署和总结、半年或者阶段性工作,定期分析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形势,提出指导性意见。

(二)做好党的基层党委会、党支部书记的选拔培养工作,选配基层单位主官和机关(院校)处、科、室和直属单位行政负责人时,应当充分考虑作为党组织书记人选的素质要求。总队级单位每两年对基层党组织书记进行一次培训,支队级单位应采取多种形式适时对基层党组织书记进行培训。

(三)指导、组织基层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其他重要的党员教育活动。

(四)督促党的基层组织抓好经常性建设,及时解决基层党组织工作遇到的矛盾和困难,创造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有利条件。支队级单位党委和政治机关每年对所属党的基层组织全面调查一遍、综合评估一遍、逐个帮扶一遍。对问题较多的党的基层组织应当集中进行教育整顿。

(五)指导党的基层组织加强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范党的基层委员会、党支部会议室设臵、党务工作文本和印章。

(六)支持党的基层组织正确行使职权,教育机关人员不插手涉及基层官兵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保证党的基层组织有职、有权、有序地开展工作。

第四十八条

党委和政治机关应当加强对执行本规定情况的检查监督,将贯彻执行本规定的情况作为考核基层领导班子的重要内容和评比先进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依据。支队级单位党委和机关党委应当结合工作总结或者通过党委成员参加民主生活会,对下级执行本规定的情况进行总结讲评。

对违反本规定的,上级党组织和政治机关应当及时给予批评,责令改正;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给予纪律处分或者作出组织处理。

第十一章

第四十九条 公安消防部队院校、各级培训基地设立的党的基层组织,由公安消防部队领导管理的政府专职消防队建立的党支部和离退休党支部原则上执行本规定。

第五十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公安部消防局政治部负责解释。

第三篇:《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战评规定(试行)》

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战评规定

(试 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战评工作,认真总结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经验教训,提高各级指挥员组织指挥水平和部队灭火救援实战能力,依据《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条令(试行)》,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灭火救援战评工作应当遵循“发扬民主、实事求是、每战必评、上评一级”的原则。

第三条 灭火救援战评的主要内容有:受理报警、力量调度和出动情况,灾情的发展过程及采取的技术、战术措施情况,组织指挥、协同作战和战斗保障情况,现场纪律、战斗作风和完成任务情况,主要经验教训和改进措施。

第四条 灭火救援战评主要分为简要战评、专题战评和集中战评三种形式。

(一)对参战力量较少、无人员伤亡、经济损失较小的一般灭火救援战斗,可以组织参战官兵以讲评的形式进行简要战评。

(二)对参战力量较多、灾害规模及经济损失较大、造成人员伤亡和有研讨价值或者上级要求战评的灭火救援战斗,应当组织专题战评。

(三)对在短时间内连续扑救和处置的较大灾害事故,无法逐一进行专题战评的,可以择机进行集中战评。

第五条 灭火救援战评按照组织层次一般分为中队、大队、支队、总队、部局五个等级。

第六条 公安消防中(大、支)队单独完成灭火救援任务的,通常由本级首长负责组织战评;涉及两个以上公安消防中(大、支)队力量联合完成灭火救援任务的,通常由其上一级单位负责组织战评。

第二章 战评准备

第七条 战评准备工作应当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知情人、察看现场、观看影像资料、模拟试验等形式,对基本情况、相关数据等进行调查核实,形成战评资料。

第八条 战评资料准备。主要应当包括基本情况搜集及记录整理,实地测量统计、图表绘制、影像资料收集,灾害现场复原、多媒体课件制作等。

(一)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接警调度、气象、灾害对象、灾害影响、灾情变化、参战力量、组织指挥、技战术应用、现场供水和通信、安全防护、协同作战、处置经过、作战成果等。

(二)测量统计。主要包括测量现场重要建筑、设施、部位等数据,统计现场供水、灭火剂(强度、流量及总量)、车辆装备及物资消耗、灾害损失、保护价值等情况。

(三)图表。主要包括现场总平面(立面、剖面)图、力量部署图、供水线路图和各类情况统计表等。

(四)影像资料。主要包括作战纪实录像、现场照片等。

(五)灾害现场复原。主要包括查看灾前图像资料、预案、战斗位置复原、计算机模拟战斗过程等。

(六)多媒体课件。是针对灾情发展、战斗过程等各类战评材料而制作的资料。

第九条 确定参评人员。参加战评的人员一般应当包括参战官兵及司、政、后、防等部门的相关人员,必要时可以邀请有关单位的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所有参战人员都要对战斗经过进行回顾,并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

第十条 确定主持人、主讲人和点评人。主持人应当由参加组织指挥的单位主要(或者分管)领导担任,主讲人必须由参战单位的总(副总)指挥员担任,点评人应当由具有灭火救援指挥经验的领导或者专家担任。

第十一条 确定战评时间、地点。战评时机选择应当按照中(大)队、支队、总队、部局分别在战斗结束后5天、10天、15天、30天内完成的原则确定,并将具体时间、地点及要求提前通知参评人员。

第三章 战评实施

第十二条 战评的组织形式

(一)凡实施战斗展开的灭火救援战斗,中队都应当组织简要战评;凡符合专题战评条件的战斗,中队应当组织专题战评。

(二)凡涉及两个以上中队力量参加战斗的,大队或者支队应当组织专题战评。

(三)凡涉及三个以上中队或者两个以上大队力量参加的战斗,支队必须组织专题战评。

(四)凡发生重大或较大火灾、典型灾害事故和涉及两个以上支队力量参加的战斗,总队视情组织专题战评或者集中战评。

(五)凡发生特别重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恶性火灾、特别典型灾害事故和涉及两个以上总队力量参加的战斗,公安部消防局视情组织进行战评。

第十三条 战评的基本程序

(一)察看现场。战评时要组织战评人员察看现场,特别是对战斗现场的方位、建筑结构、道路水源、地形地物和消防设施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

(二)观看录像。战评中要回放现场原始录像,以便参评人员全面了解战斗过程的真实情况。

(三)介绍情况。主讲人应当详细介绍灭火救援的单位概况、接警出动、战斗意图、力量部署、组织指挥、技战术运用、安全防护、官兵表现及作战成果等情况。

(四)提问答疑。主讲人及有关参战单位介绍完情况后,参评人员可以就有关问题提问、解答。

(五)分析点评。点评人应当对灭火救援战斗情况进行客观的分析和点评,并提出处置类似灾害事故的对策或者建议。

(六)总结讲评。主持人或者有关方面领导应当对战评情况提出总结性意见,形成战评结论,提出相关要求。

第十四条 战评的基本方法

(一)中队战评。由中队指挥员(值班队长)组织,主讲人介绍情况,各班班长评述本班(车)战斗任务完成情况,中队指挥员或者大队领导讲评总结。

(二)大队战评。由大队指挥员组织,主讲人介绍情况,各参战中队指挥员评述本中队战斗任务完成情况,大队领导或者支队指挥员讲评总结。

(三)支队战评。由支队指挥员或者支队司令部组织,主讲人介绍情况,各参战大(中)队指挥员评述本单位战斗任务完成情况,支队领导或者专家点评,支队领导或者总队司令部参谋长讲评总结。

(四)总队战评。由总队指挥员或者总队司令部组织,主讲人介绍情况,各有关参战单位指挥员评述本单位战斗任务完成情况,总队领导或者专家点评,总队首长或者部局战训处领导讲评总结。

(五)部局战评。由主持人或者部局战训处组织,主讲人介绍情况,各有关参战单位指挥员评述本单位战斗任务完成情况,有关方面领导或者专家点评,部局首长讲评总结。

第四章 战评应用

第十五条 对战评中总结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推广,对问题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对在执勤战斗中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应当及时给予表彰、奖励;对在执勤战斗中指挥失误、失职、渎职、畏缩不前及违反纪律的人员应当给予批评教育或者纪律处分。报请奖惩的集体和个人的材料必须经过总(支)队司令部审核并提出意见。

第十六条 战评结束后,应当及时形成总结报告(内容、格式及要求参见附录),并报送上级审核、备案。支队级以下各单位的总结报告,应当在战评后5天内上报;总队总结报告,应当在战评后10天内上报。上级单位应当将总结报告及时通报部队学习借鉴。

第十七条 各地公安消防部队要对总结报告、实时记录等战评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实行分级管理、专人负责,以备查用。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本规定适用于公安消防部队。其他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可以参照执行。

第十九条 本规定由公安部消防局负责解释。第二十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附录:

总结报告的内容、格式及要求

一、文字部分

(一)基本情况

1、单位(部位)的自然情况:单位(部位)名称、地址,地理位置,生产(储存)性质、存放主要物资的名称、数量;建筑条件;消防水源、道路、单位灭火设施情况;消防重点保卫单位等级,灭火救援作战预案制定及演练等情况。

2、起火、受理火警、接警出动时间,第一出动到场时间及出动力量,战斗展开时间和扑救时间;调集增援时间、到场时间、到场力量;参战中队、人员、车辆数。

3、起火单位(部位)的建(构)筑物的特点、性质、火灾事故危险性;燃烧面积、物质及名称、数量、生产工艺流程;火灾事故原因、火灾事故造成的直接(间接)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抢救人员和保护物质价值。

4、灾情发生时的气象情况:风力、风向、温度,以及对战斗行动的影响程度。

(二)战斗经过

战斗经过包括从接警到战斗结束的全部活动。陈述的内容顺序可以采取以消防队到达现场的先后顺序,火势灾情发展变化阶段,采取不同措施和战术方法阶段及时间进度,划分战斗片、战斗地段,划分战斗时间段,属地指挥和上级指挥时段等多层次进行叙述的方式。无论何种叙述方式,都必须详细阐明如下内容:

1、辖区中队(或最先到场队)、增援队、上级指挥员到达现场时的火势灾情,现场侦察、侦检及可能发生的后果等情况。

2、依据现场灾情的发展变化、参战力量以及其它客观情况,指挥员运用战术、技术措施,战斗总体部署、火场主攻方向和主要方面的选择,采取各种紧急措施及其成效。

3、进行救人、灭火、破拆、疏散和保护物资及战斗的情况,各阶段组织指挥、采取的技术措施、战术方法及其成效。

4、使用的灭火剂、消防水源情况,消防车的停车位置、供水及一线战斗情况。

5、现场指挥部决策指挥工作运行情况,防火监督、后勤保障、政治鼓动、通信联络、新闻发布等工作人员在现场的作用,以及灭火作战计划的运用情况。

6、火势灾情控制、处置完毕的时间以及其它应当说明的情况等。

(三)经验教训

1、对灭火救援战斗中好的经验及存在问题进行具体述评。

2、分别对受理报警、接警出动、调派增援、灾情侦察、现场组织指挥、技战术运用、现场供水保障、现场通信、后勤保障和指战员在现场的作用及参战官兵伤亡情况等进行述评。

3、总结现场物质燃烧和火势灾情发展变化的规律特点,现场人员装备实力分析,对灭火救援的经验、体会及教训进行归纳,针对存在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二、图表部分

(一)现场基本情况平(立)面图

可根据单位情况,把涉及燃烧部位、周边水源、毗邻建筑等单位基本情况平面图提供战评参考,同时要把涉灾建筑的立面图、局部的剖面图提供大家参阅,以便大家了解整体概况。图表必须附详细说明。

(二)各战斗段力量部署图

可绘制立体、立剖、侧视、透视分层、平面图,也可以用实物照片代替。对参战力量多、扑救时间长、战术变化多、阵地部署变化大或有其它特殊情况的现场,一图难以囊括全部内容时,应当根据现场实际,按相对静止时间绘制几张不同阶段的灭火救援战斗图。有灭火救援作战计划的现场应当附作战计划。

图内要把火势灾情发展蔓延和控制、扑灭处置完毕的变化阶段反映出来,应当标清现场的车辆及种类,水带的线路条数,枪(炮)的种类、数量,火势灾情发展蔓延的方向、起火点、燃烧的具体范围、室内充烟面积,气象情况及现场方位。

(三)现场供水图

标清消防车的停车位置、供水线路、水带口径,采用的供水形式,所利用的水源位置、种类、方法及距现场的实际距离,其它水源位置、种类及距现场的实际距离。使用消火栓,应当标清地下管网形状、口径、压力、流量,其它水源应标清存储量。

三、影像资料

(一)火灾事故前的影像资料。主要包括火灾事故单位的影像、图片等原始资料。

(二)火灾事故后的影像资料。主要包括能够反映单位基本情况、起火部位、重点部位、烧毁部位、造成火灾变化的关键部位、保护物资设备等情况的影像资料。

(三)根据需要和上级要求,对整个灭火救援战斗的经过制作成光盘(或者课件),以备在战例分析研讨、防火宣传教育时使用。

第四篇:《公安消防部队基层正规化管理若干规定》教案

《公安消防部队基层正规化管理若干规定》教案

目的:通过对本规定的学习、加强、消防部队的正规化管理,养成优良的作风、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

授课人:李俊峰

内容:

一、内务设置

被(褥)床单:床铺应铺垫整齐、被子竖叠三折、横叠四折,朝口向上置于床铺后端中央。

衣帽、外腰带:以中队为单位统一置于床铺前,腰带对折、大扣环在上,紧贴于被子一侧,并与被子前沿取齐,通常置于被子右侧,警服叠放整齐,置于被子前侧中央,帽子放在警服上,帽掂与警服前沿取齐,帽子后檐与被子前沿相接。

洗漱用具:脸盒架通常以中队为单位制作,洗漱用品摆放整齐,并符合卫生要求。

二、库室、营院门牌与标准设置

通讯室:中队通讯室可放置单人床、受警受理台(微机、电话)、桌椅、资料柜等、墙上悬挂通讯员职责,辖区水源管道图、各类文书资料,通讯器材按规定摆放整齐。

三、举止

官兵遇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时应当见义勇为、积极救助。

五、请、销假制度:

士兵请假一月之内外出必须携带《士兵证》《公安消防外出证》。士兵是星期日、节假日外出,通常二人以上,并指定负责人。

八、中队警容风纪检查的组织实施:

中队每周一次的警容风纪检查,通常在星期一操课前进行,由中队首长组织实施,一般程序是:

1、宣布执行项目

2、调整队形

3、实施检查

4、讲评

九、武警宣誓:

我是中国人民武装警察,我宣誓:

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服从命令,严守纪律,不怕牺牲,坚守岗位,忠于职守,努力工作,苦练军事技能,坚决完成任务,在任何情况下,绝不背叛祖国,绝不叛离军队。

第五篇:公安消防部队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

公安消防部队安全管理规定

总 则 安全管理职责 事故预防 安全检查监督

事故应急处臵与调查处理 事故责任追究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公安消防部队的安全管理,规范官兵安全行为,促进部队全面建设,依据共同条令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安全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安全管理,是指部队为防范和处臵事故,保证人员和装备、财产安全所进行的活动。

第三条 安全管理是部队建设综合性、经常性的基础工作,是部队保持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巩固和提高战斗力,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

第四条 安全管理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依法治警、从严治警,牢固确立安全发展理念,以巩固和提高战斗力为根本标准,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遵循统一领导、各负其责,突出重点、综合治理,严格规范、讲究科学,依靠群众、坚持经常的原则。

第五条 安全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教育和督促部队全体人员树立安全意识,履行安全管理职责,遵守安全规定,落实安全制度,开展安全教育与训练,加强安全建设,建立健全事故防范和处臵机制,防止和减少事故,及时妥善处理安全问题,保证部队防火、灭火和应急救援等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安全管理应当渗透到部队建设的方方面面,贯穿于各项工作任务的全过程。

第六条

公安消防部队安全管理在公安部消防局统一领导下,由总队、支队司令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政治、后勤、防火监

督部门按照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各级单位、首长要加强对安全管理的组织领导,建立和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指导和督促部属履行安全职责,确保安全管理的经常性和有效性。

各级机关及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及时掌握安全管理情况,向党委、首长提出加强安全管理的建议,并密切合作,互相支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基层单位要建立健全群众性安全组织,经常开展安全竞赛、安全评比、安全自查与互查等群众性安全活动。

部队全体人员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认真履行安全职责,严格遵守安全规定,自觉服从安全管理。

第七条 对在安全管理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依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的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第二章 安全管理职责

第八条

部队人员在安全管理方面的一般职责:

(一)遵守安全法规制度;

(二)熟悉预防事故的基本知识;

(三)掌握必要的安全防护技能;

(四)及时报告安全隐患和事故;

(五)制止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

第九条 军政主官对本单位的安全管理全面负责,履行下列职责:

(一)严格执行安全管理法规制度和上级关于安全管理的指示;

(二)全面掌握本单位安全管理情况;

(三)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制;

(四)领导安全教育、安全训练和安全建设;

(五)领导事故预防和处理工作;

(六)组织协调和解决安全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副职领导协助军政主官组织领导分管工作中的安全管理,参照前款规定履行职责。

第十条 支队级以上单位应当成立由本单位首长、部门领导和有关业务部门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安全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安全管理相关工作。安全委员会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上级关于安全管理的指示;

(二)提出安全管理的实施意见并组织落实;

(三)协调拟制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四)分析安全管理形势,部署安全管理工作;

(五)组织协调安全检查,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六)协调重大安全隐患专项治理;

(七)本单位党委、首长赋予的其他安全管理职责。各级安全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由本级司令部门承办。支队级以下单位应当成立由本单位主要领导和有关人员组成的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抓好安全管理制度落实。

第十一条 司令部门主管本单位的安全管理,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并协调各部门指导部队安全管理;

(二)制定综合性安全管理规定和措施;

(三)组织指导安全训练、安全建设、安全检查监督;

(四)组织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

(五)负责事故报告和登记统计;

(六)上级赋予的其他安全管理职责。

第十二条

政治部门在安全管理方面履行下列职责:

(一)协助司令部门指导部队安全管理;

(二)组织指导安全教育;

(三)参与安全检查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四)依据职责提出对事故相关责任人的处理意见;

(五)上级赋予的其他安全管理职责。

第十三条 后勤部门在安全管理方面履行下列职责:

(一)协助司令部门指导部队安全管理;

(二)制定后勤安全管理规定和措施;

(三)组织相关安全设施设备建设和管理;

(四)组织后勤系统的专业安全管理、教育和训练;

(五)组织或参与安全检查、事故救援和调查处理;

(六)组织事故善后处理;

(七)上级赋予的其他安全管理职责。

第十四条 防火监督部门在安全管理方面履行下列职责:

(一)协助司令部门指导部队安全管理;

(二)组织防火监督系统的专业安全管理、教育和训练;

(三)参与安全检查、事故救援和调查处理;

(四)上级赋予的其他安全管理职责。

第三章 事故预防 第一节 安全建设

第十五条 安全建设,主要包括安全理论、安全规章制度、安全组织、安全设施设备、安全管理人才、安全文化建设等。

第十六条 各级应当按照下列分工,加强安全规章制度建设:

(一)公安部消防局针对部队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制定安全规章制度;

(二)总队级单位结合部队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任务、标准和要求;

(三)支队级单位负责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和措施,对安全管理实施面对面指导;

(四)大队级以下单位依据上级的规定和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全力抓好安全管理制度落实。

第十七条 各级应当按照下列要求,加强安全设施设备建设:

(一)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和信息系统开发,必须将相应的安全设施设备建设纳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

(二)营门、值班室、车库等重点部位必须完善安全监控系统等技术防范措施;

(三)重要安全设施设备操作使用人员必须经过相应专业培训并取得操作资格;

(四)公安网、涉密计算机和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等,必须采取物理隔离、干扰屏蔽、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嵌入电子识别码等措施,加强信息防护,确保信息安全;

(五)定期对安全设施设备进行技术检测和安全检查,及时维护修理、更新补充,确保性能稳定、运行正常;

(六)开展执勤训练和执行灭火救援任务时,应当划定安全控制范围,设臵明显的安全标志和警示牌,设立安全警戒;作业人员必须按照规定佩戴防护装具。

第十八条 各级应当按照下列要求,落实安全管理经费保障:

(一)日常安全管理所需经费,按照职责分工立足标准经费保障;

(二)重大安全隐患治理以及重要部位安全技术防范系统、有关配套安全设施设备等建设所需经费,纳入有关事业建设规划统筹安排;

(三)组织重大活动及安全管理先进单位评选表彰所需安全管理经费,纳入活动经费预算实施保障;

(四)组织事故应急救援、调查处理和事故赔偿等所需经费,从有关事业经费中解决;无事业经费的,从本单位机动费和特支费中解决。

第二节 安全教育与训练

第十九条 各级应当结合实际开展安全教育,增强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打牢安全发展的思想基础。

第二十条 安全教育,主要包括安全理论教育、安全形势教

育、安全法规教育、安全常识教育、安全警示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安全教育的具体内容和时间,由总队、支队级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二十一条 安全教育采取定期教育和随机教育的方式进行。定期教育应当列入部队教育训练计划,通常总队级单位每半年、支队级单位每季度、大队级以下单位每月组织不少于一次。随机教育应当针对形势变化、任务变换、装备更新、季节更替、环境改变、人员变动,以及出现倾向性安全问题,发生事故等时机进行。

第二十二条 安全教育通常运用集中授课、专题研讨、案例警示、经验交流、现场观摩、心理疏导、知识竞赛、媒体宣传等形式和方法组织实施。

第二十三条 安全训练,主要包括安全防护技能训练、安全操作技能训练、紧急避险训练、自救互救训练、心理拓展训练等内容。

第二十四条 各级应当根据本单位安全管理实际,结合体能、技能训练开展安全训练,提高官兵防范事故的能力和素质。

安全训练通常采取安全原理学习、典型案例研究、特情处臵训练、模拟训练、适应性训练等方法进行。

第三节 安全分析和风险评估

第二十五条 各级应当坚持安全分析制度,研究分析本单位安全管理状况,查找薄弱环节,总结经验教训,明确工作重点,提出安全防范的对策措施。

第二十六条 安全分析通常采取综合分析和专题分析的方法进行。

总队级单位每半年,支队级单位每季度,大队级以下单位每月应当至少进行一次综合分析。季节变换、任务变动、装备更新或者组织重大活动时,应当预先进行专题分析。

第二十七条 安全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人员的思想状态和安全意识,形势任务、驻地环境、季节气候等对安全管理的影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预防事故的重点等。

各级应当在安全分析的基础上,部署安全管理工作,明确安全管理的主要任务、目标要求、组织领导,突出安全隐患治理和防范的重点。

第二十八条 各级应当结合任务特点、人员素质、装备状况、物质条件、社会环境等因素,加强安全预测。

第二十九条 组织重大活动、执行危险性较大的任务,以及制定各类灭火、救援预案,应当预先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安全风险评估,主要是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概率、危害等进行实地调查,提出规避或者降低风险的建议和应对措施。

第三十条 各级应当根据安全分析、安全预测和安全风险评估的结论,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制定安全预案。

第四章 安全检查监督

第三十一条

安全检查监督,应当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遵循预防为主的方针,主动排查安全隐患。

安全检查分为综合检查和专项检查。综合检查由司令部门组织实施,专项检查由有关业务部门按照职责组织实施。司令部门应当加强对专项安全检查的指导和协调,并将其作为常态化督察的重要内容。

第三十二条 安全检查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可以单独组织实施,也可以与其他工作检查一并进行。

总队级单位每半年,支队级单位每季度,大队级以下单位每月应当组织一次综合性安全检查。

重大节日、重要活动或者执行危险性较大的任务时,应当针对可能发生事故的薄弱环节,适时组织安全检查和总结讲评。

第三十三条 组织安全检查,应当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检查目的、内容、方法和要求。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履行安全管理职责、制定和执行安全管理计划、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安全教育训练、加强安全设施建设和管理等情况,重点查找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安全检查中发现违反安全规定的问题时,应当及时指出并纠正;发现安全隐患应当责令有关单位排除,重大安全隐患,必须进行专项治理。安全检查情况,应当及时报告和通报。

第三十四条 班以及相当单位应当指定人员担任安全员,安全员通常由士官担任,负责宣传安全知识,督促有关人员遵守安全规定,制止影响安全的行为,及时报告安全情况。

第三十五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有责任对违反安全规定的问题提出批评和建议,向上级首长和机关报告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举报不履行安全职责和隐瞒事故真相的行为。

首长和机关接到报告或者举报后,应当迅速查明情况,严肃处理。对为避免发生事故起到重要作用的报告人或者举报人,应当给予奖励。对报告人或者举报人应当予以保护。

第三十六条 通常情况下总队级单位每半年、支队级单位每季度、大队级以下单位每月应当对部队安全管理情况进行一次讲评,特殊情况随时讲评,主要分析安全形势,总结经验教训,部署安全管理任务。

第五章 事故应急处置与调查处理

第一节 事故等级与分类

第三十七条 事故等级,按照人员伤亡数量、直接经济损失大小以及装备器材损坏程度、事故性质和影响,分为一般事故、严重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

第三十八条 事故所致后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事故:

(一)死亡1人的;

(二)重伤10人以下的;

(三)直接经济损失(指物资损失折款和善后处理所付出的费用,下同)100万元以下的。

第三十九条 事故所致后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严重事故:

(一)死亡2人至5人的;

(二)重伤11人至19人的;

(三)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不含)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第四十条 事故所致后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事故:

(一)死亡6人至14人的;

(二)重伤20人至39人的;

(三)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不含)以上2亿元以下的。第四十一条 事故所致后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大事故:

(一)死亡15人以上的;

(二)重伤40人以上的;

(三)直接经济损失2亿元(不含)以上的;

(四)情节特别严重、性质特别恶劣、危害特别巨大的。第四十二条 事故类别,通常分为车辆交通事故、训练事故、灭火救援事故、装备事故、火灾事故、船艇事故、淹亡事故、触电事故、中毒事故、医疗事故以及其他事故。

第二节 事故应急处置

第四十三条 发生事故并造成人员伤亡和装备、财产损失的,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优先救治伤员、组织人员疏散和脱险,抢救装备、物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止事态扩大,消除不良影响,并保护事故现场。发生重大事故或者特大事故,单位首长应当立即到事故现场组织抢救。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应当支持、配合事故抢救,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

第四十四条 发生事故后,事故现场人员和发生事故的单位应当自发现或者接到报告后,按照规定向上级司令(警务)部门报告。

第四十五条 组织事故应急救援,应当严密控制事故现场,划定危险区和安全区,合理安排警戒力量。

第四十六条 未经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最高指挥员批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在事故现场采访、拍照、摄像。事故情况需要公开发布的,由总队级安全管理主管部门按照规定实施。

第四十七条 参加事故应急救援的单位,应当周密组织装备、器材、物资、医疗、通信、交通、技术、经费、法律等保障,保证事故应急救援顺利进行。

第三节 事故调查处理

第四十八条 发生事故的单位及其上级机关,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本着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阻挠、干涉事故调查。

第四十九条 事故调查按照下列权限和时限规定组织实施:

(一)一般事故由支队级单位组织调查处理;严重事故由总队级单位组织调查处理;重大、特大事故由公安部消防局组织调查处理。

根据需要,上级可以将属于本级权限的事故调查授权下级组织实施,也可以直接组织实施属于下级权限的事故调查。

(二)一般事故和严重事故的调查工作,应当在15天内完成;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的调查工作,应当在30天内完成。

遇有特殊情况,经上级首长批准,可以适当延长。第五十条

组织事故调查,可以根据需要成立事故调查组。事故调查组通常由司令部门负责组织,相关业务部门参与。

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服从事故调查组负责人的领导,遵守事故调查纪律,保守事故调查秘密。

第五十一条 事故调查组应当完成下列任务:

(一)查明事故经过;

(二)查明事故原因;

(三)查明事故损失情况;

(四)掌握事故应急救援情况;

(五)掌握事故善后处理情况;

(六)指导发生事故的单位总结教训;

(七)完成事故调查附件材料。

第五十二条 事故调查组完成事故调查后,应当向派出单位提交事故调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一)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和经过;

(二)事故救援及善后处理情况;

(三)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发生事故的原因、教训和暴露的主要问题;

(五)事故类别和等级认定;

(六)改进安全管理的建议;

(七)事故调查相关材料。

第五十三条 发生事故单位的上级机关,应当客观、准确地评估事故损失并上报。

事故损失评估结论,通常应当在事故调查结束时作出;情况特殊难以及时作出完整的评估结论时,应当在事故调查结束时作出初步评估结论。

第五十四条 组织事故善后处理,应当如实统计上报死亡、失踪和受伤人员的情况,积极抢救伤员,妥善处理死亡人员遗体,及时清理、登记、移交死亡人员遗物。

第五十五条 发生事故的单位应当协调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做好事故伤亡人员亲属的接待和安抚工作。

第五十六条 发生事故的单位应当为事故死亡人员举行悼唁仪式。悼唁仪式应当尊重民族习俗,采取适当方式进行。一起事故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举行集体悼唁仪式。

第五十七条 各级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根据事故具体情况,做好抚恤、评残、赔偿、补偿等工作。

第六章 事故责任追究

第五十八条 发生事故,应当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

第五十九条 对造成事故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依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的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条 对发生事故的单位,应当根据事故的性质、原因、后果,以及具体情形、责任大小、影响程度,依据公安部《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的规定追究领导干部的责任。

第六十一条 各级警务、督察、干部、纪检部门应当加强对事故责任追究情况的检查和督办,责任追究的结果应当报上级机关备案,并在本单位范围内通报。

第七章 附 则

第六十二条 各总队、警官培训基地、昆明消防指挥学校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

第六十三条 本规定由公安部消防局负责解释。

第六十四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以往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公安消防部队事故防范细则

第 一 章第 二 章第 三 章第 四 章第 五 章第 六 章第 七 章第 八 章第 九 章第 十 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

总 则 车辆交通事故防范 训练事故防范 灭火救援事故防范 装备事故防范 火灾事故防范 船艇事故防范 淹亡事故防范 触电事故防范 中毒事故防范 医疗事故防范 其他事故防范 自然灾害防范 附 则

公安消防部队事故防范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增强预防各类事故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安全条例》及有关安全法规,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事故,是指因人员过失、装备故障和管理缺陷等造成人员伤亡和装备、财产损失的变故或者灾祸。

第二章 车辆交通事故防范

第三条

各级应当重视车辆交通事故防范。消防部队人员应当自觉遵守国家和部队道路交通安全法规,防止机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因过失或者意外造成车辆交通事故。

第四条

消防部队人员驾驶部队车辆的,应当经过正规培训,经考试合格并取得《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车辆驾驶证》。

消防部队人员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经批准需要驾驶部队车辆的,应当经过部队组织的专门复训,时间不少于42个学时,经考核合格并取得《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车辆驾驶证》。

第五条

各单位应当严格落实车辆检查和保养制度,出车前和行驶中及时检查车辆的技术状况;回场后及时保养,使车辆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第六条

各级机关和直属单位的驾驶员应集中居住、统一编

班,并指定专人归口管理。要统一保管车辆钥匙、行驶证、驾驶证,驾驶员出车时领取,归队时立即交回。

第七条

车辆驾驶员应当遵守下列安全守则:

(一)严禁无证驾驶;

(二)严禁酒后驾驶;

(三)严禁疲劳驾驶;

(四)严禁超速行驶;

(五)严禁私自出车;

(六)严禁强行超车;

(七)严禁带故障行车。

第八条

车辆动用,应当遵守下列安全规定:

(一)严格派遣手续,由业务主管部门开具派车命令,经值班领导或者主管领导批准,营门卫兵查验后方可动用车辆;

(二)夜间或者雨天、雾天、雪天等复杂天候,严格控制车辆动用;

(三)严格控制长途用车,驶离驻地地级行政区域的,必须经总队级单位值班首长或者主管领导批准;各地进京车辆,必须经总队级单位军政主官批准,重大节日或者重大活动期间应报部局警务部门备案;

(四)严禁擅自派遣部队车辆用于探亲、休假、旅游;

(五)严禁擅自将特种车辆作为乘坐车使用;

(六)严禁出租出借部队车辆和号牌。

第九条

车辆乘载,应当遵守下列安全规定:

(一)不得超过车辆核定的载人员额;

(二)不得违反车辆载重规定超载行驶;

(三)不得使用罐车、挂车、平板车等非载人车辆乘载人员;

(四)不得在车辆车厢外部乘载人员;

(五)人员集体乘车时必须严格挑选驾驶员和带车干部,指定车长和安全员;

(六)装载货物不得超宽、超长、超高;

(七)严禁人员和货物混载。

第十条

驾驶员、带车干部和乘车人员应当遵守下列安全规定:

(一)选择快捷安全的行驶路线;

(二)驾驶员和乘坐人员必须按规定使用安全带;

(三)驾驶员驾车时严禁使用移动通信工具,不得吸烟、吃东西或者聊天;

(四)带车干部必须全程监督行车安全,及时制止违章行为,严禁怂恿驾驶员违章驾驶;

(五)长途连续行车超过2小时应当休息1次,时间不少于15分钟;

(六)进入危险路段前,必须停车检查车辆、勘察路况,必要时组织乘车人员下车徒步通过;

(七)夜间或者雨天、雾天、雪天等复杂天候或者山路、坡

道行车时,必须降低车速、低档行驶、加强观察、正确使用刹车制动,防止操纵失误;

(八)必须正确选择超车的时机和路段,会车时主动让道,不得占道、抢道行驶和盲目蛮干;

(九)车辆编队行驶时,应当严密组织,指定专人负责,车辆之间保持安全距离;

(十)当制动失效、车辆失控时,必须正确果断采取规避措施,就近寻找树木、石墩、门柱等坚固物体停靠,防止车辆冲撞人群,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三章 训练事故防范

第十一条 各级公安消防部队应当根据训练任务和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科学组训施训,落实安全责任,确保训练安全。

第十二条 开展业务训练,应当遵守下列安全规定:

(一)对参训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二)对训练场地设施和装备器材进行全面检查;

(三)督促安全员认真检查、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四)训练前组织参训人员进行跑步、活动操等热身运动;

(五)训练后组织进行适当的身体整理活动并进行安全讲评。第十三条 在进行高危项目训练时,应当严格遵守下列相关规定:

(一)在攀登、高空训练中,必须对参训人员采取安全绳索保护,对消防梯、绳索、滑轮等训练器材进行荷载测试,接触绳索的建(构)筑物转角处必须设臵护垫、护具,检查无误后方可开展训练。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训练规程,控制作业速度,并与安全保护人员保持联系、协同一致;

(二)在利用烟热、轰燃、深井、化工等模拟训练设施开展专业训练时,必须利用监控设备,随时掌握参训人员情况,严格控制发烟、点火、爆物和燃油的使用,必须检查装备安全性能,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三)在利用举高消防车等特种车辆装备开展训练时,要对车辆装备性能进行检查,严禁带故障操作,并做好各种安全防护措施。

第十四条 在实战演练中,参训人员必须提前熟悉演练单位内外部情况,在单位人员的指导和配合下,按照实战要求严格组织实施。进入易燃、易爆场所演练时,人员、车辆必须严格落实防火防爆安全管理规定,杜绝将任何火种带入现场。

第四章 灭火救援事故防范

第十五条 各级应当严密组织灭火和抢险救援工作,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有关安全规定,防止因指挥不当、组织不严、操作失误、违反规定或者意外造成灭火救援事故。

第十六条 在灭火救援出动过程中,应遵守下列安全规定:

(一)战斗人员应当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快速着装登车;

(二)驾驶员必须在本车指挥员确定人员全部登车、车门关牢、车库门完全开启定位并发出指令后,方可驾驶车辆起步出库;

(三)车辆必须依次行驶并保持安全距离,乘员不得将肢体伸出车外;

(四)驾驶员必须遵守交通法规,遇有复杂天气条件、路面和交通设施时,应当减速慢行,确保行车安全;

(五)车辆到达灾害现场时,应当停靠在灾害现场上风或者侧风方向和安全、坚实、便于展开转移的位臵,并与起火建筑物保持安全距离;

(六)车辆进入易燃易爆场所,必须落实防火防爆措施;

(七)在处臵公路交通事故时,执勤车辆应当与事故车辆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并在事故区域前、后方设臵明显的警示标志。

第十七条 战斗人员应当根据灾害事故性质、危害程度和危险特性,严格按照防护等级佩戴安全防护装具,由现场安全员检查无误后,方可进入现场开展灭火救援行动。

第十八条 现场安全员应当对进入现场内部人员进行登记,及时掌握战斗人员身体状况和安全防护装具使用情况,保持与进入现场内部人员的通信联络,及时提醒战斗人员更换空(氧)气呼吸器等个人防护装备,适时进行人员轮换,确保战斗人员安全。

第十九条 侦检警戒必须根据灾害类别、特点,合理使用侦检器材。灾害现场应当设臵警戒线,实行交通管制,迅速清理无 23

关人员、车辆,并对进入现场人员做好检查登记。易燃易爆灾害事故现场必须禁绝一切可能引发燃烧、爆炸的条件。

第二十条 深入灾害现场内部侦察人员编组不得少于3人,搜救人员编组不得少于2人,指定专人负责,严禁单独行动。侦察、搜救人员应当在水枪冷却掩护等保护措施下开展灭火或者救人行动。现场应有医疗急救人员,第一时间对受伤官兵实施抢救。

第二十一条 灭火救援行动中,应当遵守下列安全规定:

(一)坚持便于观察、便于进攻、便于转移或者撤离的原则;

(二)选择正确的进攻路线及方式,采取前虚后实探步前进的方式实施灭火救援;

(三)使用举高消防车救人时,施救和被救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工作平台严禁超载;

(四)实施火场破拆时,应当正确使用破拆器材,合理实施破拆,严禁盲目破拆建筑承重构件,防止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五)实施火场排烟时,应当合理选择进风口和排烟口,防止造成烟火,扩大蔓延,威胁人员安全;

(六)火场供水中,应当对供水器材、线路采取必要的安全固定措施,保持压力稳定和线路的畅通;

(七)高空救人时,必须使用安全绳对救援人员进行保护,绳索在接触建(构)筑物的转角处必须设臵护垫、护具,绳索固定时要至少两个支点以上;

(八)建筑物倒塌施救时,应当选择建筑构件牢固、受破坏

程度小、距离近的路线进入,并对不牢固建筑构件实施破拆或者加固,并正确选择、使用破拆、起重、剪切等救援装备,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被救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保护;

(九)关阀堵漏时,必须在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和配合下实施,并采取水枪冷却稀释等安全防护措施;

(十)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染毒区域内人员、装备器材,必须进行现场洗消,洗消后的污水应当妥善处理;

(十一)遇有带电火灾及救援任务时,要及时通知电力部门到场排险,战斗人员要配齐防触电装备,并与带电设备保持安全距离,严禁使用直流水枪直接灭火;

(十二)根据灾害现场情况,采取统一信号或者联络方式,确保安全撤离。

第二十二条 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中,凡调整战斗力量部署后,必须对战斗人员和车辆装备器材进行清点。

第五章 装备事故防范

第二十三条 各级装备部门和部队,应当严格遵守消防装备安全使用相关管理规定,突出装备采购、仓储、使用管理、改进改装、维修保障、检测检验、退役报废等重要环节的安全管理,确保装备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防止因装备质量缺陷或者操作不当、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装备事故。

第二十四条 有关装备部门组织装备采购配备立项综合论证,应当着眼灭火救援需求和安全需要,在确保装备作战性能的同时,科学确定装备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指标和具体要求,认真履行装备购臵程序,防止装备存在安全隐患。

第二十五条 有关装备部门在拟定装备采购目录或者采购范围时,必须严格审查3C认证、型式检验报告等市场准入资质材料,严禁配备、使用未取得市场准入资质的产品。与厂家签订装备购臵合同后,应当加强质量监控,督促装备承制单位使用成熟技术,提高工艺水平,消除安全隐患。

有关装备部门和装备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应当加强对装备批量生产过程中的监督检查,保证装备符合生产定型的质量和安全要求。

第二十六条 有关装备部门和装备使用管理部门应当加强装备改进、改装的管理。装备改进、改装仅限于不影响装备安全性能的小改革、小发明,不得对消防车辆底盘和主体结构进行改动;不得对动力设备、传动装臵、举升装臵、带压设备、电气主体装臵等可能导致安全问题的装臵、设备进行改动;不得对车辆等大型装备的外观轮廓、负载、总重等关键性技术指标进行改动;不得对个人防护装备进行改装、改制;不得对侦察、侦测、标定等计量设备进行改装等。

改进、改装装备必须进行试用,严格限定改进、改装装备的试用单位、试用时间和试用程序,加强安全管理,严格按照计划、预案和程序实施,切实保证试用单位官兵的人身安全,全面测试

和评估装备的安全性能,作出科学结论。对于改造工作量较大,改造后安全性能不能保证的,必须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到指定机构进行质量性能检验,方可投入部队使用。

第二十七条 有关装备部门与装备承研承制单位签订装备科研、采购合同或者协议,应当明确安全标准、安全责任,以及技术维护、零备件供应、产品升级换代、售后服务、安全操作培训等事项。

第二十八条 有关装备部门应当督促装备承研承制单位按照采购合同要求,及时提供详细的装备技术说明书、使用规程和维护修理技术规范,明确编配用途、技术性能、操作程序、维护方法和安全规定,保证各类技术资料配套齐全。战训部门应当会同有关装备管理部门,在新装备配发部队的同时,编写下发新装备操作规程。

第二十九条 消防装备进行大宗采购时,订购单位可委托公安部消防局相关部门依据装备采购协议,对装备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质量问题及时报告,督促整改,必要时责令停止生产。

第三十条 装备仓储要严格按照储存条件进行管理,定期查验、维护。超过装备保管期限或者装备状况无法判定时,严禁出库装备部队。

第三十一条 有关装备部门要加强装备仓储、使用、维护保养、退役报废等知识技能的培训考核,并定期组织对部队在用装备使

用情况进行检查。

第三十二条 操作使用装备的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装备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性能特点以及安全操作和维护保养要求,不得带故障或者超性能操作使用装备;按照规定对装备进行测试、检测,及时排除故障,防止出现机械性故障或者造成装备损毁。

第三十三条 公安部消防局质量管理部门要定期对部队在用装备进行质量抽检,并及时公布检验情况。有关装备部门应当视情组织对采购装备、库存装备、在用装备的质量抽检,切实保证装备技术状态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第三十四条 有关装备部门要加强装备维修、校验、标定的管理工作,严格按照装备技术要求由专业技术人员对待修装备进行维修,维修后的装备必须进行相关技术性能的测试、鉴定方可投入部队使用;定期对装备进行相关校验、标定工作,校验、标定后的装备应当在装备明显部位标明校验、标定时间及有效期。

第三十五条 对达到或者超过使用寿命的装备,使用管理单位应当按照规定作报废处理;需要继续服役的,应当经技术鉴定,按照规定报经批准。对延长使用寿命的装备,应当定期进行安全检测,加强维护保养,控制使用强度和使用频率,确保使用安全。

第六章 火灾事故防范

第三十六条

各级应当严格遵守消防安全管理规定,防止人

为因素或者自然原因造成火灾事故。

第三十七条

各级应当加强营区火灾防范和新建营区、新建工程的防火设计审查,按照规定完善消防设施,配齐消防器材,设臵消防和疏散标志,定期进行检查检验、维修保养并及时更新。

第三十八条

部队单位对外出租房地产,应当严格控制租赁用途,严格审查租赁对象和经营范围并与承租方签订安全管理协议,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严格执行消防技术规范和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不得允许在出租的房地产内生产、储存、销售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经常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必要时终止租赁。

第三十九条

火灾防范,应当突出下列重点单位:

(一)各级指挥机关;

(二)各类仓库;

(三)担负科研试验任务的单位;

(四)集中存放重要装备器材的单位;

(五)有重要文物保护建筑的单位。

第四十条

火灾防范,应当突出下列重要场所:

(一)指挥、信息和通信枢纽等。

(二)会场、礼堂(剧院)、大(中)队营房、办公楼、车库等;

(三)实验室、装备修理车间等;

(四)档案馆(室)、资料室、图书馆等。

第四十一条

各级应当加强对火源的管理与控制,严格遵守

下列安全规定:

(一)使用明火必须避开易燃物体和林区、草场等场所;

(二)严禁用汽油等挥发性强的燃料点灯、取火;

(三)严格管控炊事用火、取暖用火、照明用火;

(四)严格控制烟花爆竹燃放时间和场所;

(五)进入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场所前必须收缴火种;

(六)在仓库、礼堂(剧院)、油罐、加油站等场所,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

(七)在指挥中心、档案馆(室)、资料室、码头等重要场所,限定吸烟区域,设臵明显标志;

(八)定期检修维护电源线路、避雷设施和用电设备,防止用电线路老化和设备年久失修;

(九)严禁乱拉电线和擅自使用电炉、电取暖器等大功率电

器;

(十)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的作业时,必须采取防火措施,清理作业现场的易燃物品。

第四十二条

部队在礼堂等重要防火场所组织集体活动,或者礼堂借给地方举办重大活动,必须在所有出口指定专人执勤,维护现场秩序,防止发生意外。

第四十三条

加强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防止消防设施、器材缺失以及不配套,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定期更换损坏、失效的消防器材,保持消防通道畅通。

第七章 船艇事故防范

第四十四条

水上消防部队应当遵守船艇安全管理规定,防止因组织不力、人员操纵不当或者其他原因,造成船艇碰撞、触礁及搁浅、失火、爆炸、舱室浸水等导致船艇倾覆、浸没或者船体、装备器材损坏或者报废,以及造成人员伤亡或者其他船艇损坏等船艇事故的发生。

第四十五条

防范船艇事故,应当重点做好下列活动和可能发生情况的安全防范:

(一)组织大型演练;

(二)船艇触礁、搁浅、沉没;

(三)船艇失火、爆炸或者人员气体中毒;

(四)船艇与其他船只碰撞或者危险接近。

第四十六条

船艇航行时,应当遵守避碰规则、船艇编队运动规则和沿海港口航道特殊规定,加强观察了望,及时通报信息,实施正确机动,防止发生碰撞。

第四十七条

船艇上人员使用明火,存放易燃易爆物品,装卸和使用燃料、电器设备,必须执行有关规定,加强安全管理,防止失火或者爆炸。

第四十八条

船艇出航时,有关指挥和操作人员应当精心准备,熟悉航道、航线等情况,正确操纵,严格执行航行计划,采取有效避险措施,保持水密、稳性、正常浮态,防止船艇触礁、搁浅、沉没。

当船艇出现船体破损、舱室进水时,应当按照操作规程和船艇损害管制规定,及时采取防沉措施;当船艇即将沉没时,必须按照规定采取避险措施。

第八章 淹亡事故防范

第四十九条

各级应当严密组织水上航渡、游泳训练、水上(或者水下)作业等活动,严格执行有关安全规定,严格人员管理,防止因指挥不当、组织不严、违反规定或者意外造成淹亡事故。

第五十条

防范淹亡事故,应当突出下列重点时机:

(一)组织实施游泳训练;

(二)组织实施水上作业、潜水作业;

(三)组织实施水上救援、抗洪抢险。

第五十一条

部队组织游泳训练,应当了解掌握水域情况和人员水性、体能情况,严格把握组织指挥、漂浮器材携带、观察救护等关键环节,做到人员不编组不下水、准备活动不充分不下水、身体不适者不下水、器材装具不检查不下水、观察救护组不到位不下水。

游泳训练应当循序渐进。参训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划定区域,不得脱离编组,不得在水中嬉戏、打闹,不得进行与训练内容无关的潜水、跳水等活动。

第五十二条

部队组织水上作业、潜水作业,应当事先了解掌握作业水域情况,合理安排人员和作业时间,防止蛮干,并随

时做好应急救援准备。

水上作业人员应当穿戴救生服,使用安全带,严防意外落水。潜水作业人员应取得相应的资质后,方可实施潜水作业。潜水作业时应当穿戴专用防护服,熟悉信(记)号规定,严守操作规程,防止发生意外。

第五十三条

部队执行抗洪抢险任务,应当合理安排水上输送,指定技术熟练的人员驾驶;运用冲锋舟、竹排、浮桥或者滑道、绳索抢救转移受困群众时,必须安排涉水能力较好的人员执行任务,穿着救生防护服,加强自身防护,防止人员淹亡。

第五十四条

部队应当加强人员管控,严禁私自到江、河、湖、海和水库、水塘、水渠等处游泳、洗澡、捕鱼、漂流,防止人员溺水淹亡。

第九章 触电事故防范

第五十五条

各级应当加强用电安全常识教育,防止官兵因触及带电的导线、漏电设备或者其他带电体造成触电事故。

各级营房主管部门和安全管理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安全用电的监督管理,督促部队严格执行安全用电规定。

第五十六条

架设输电线路、安装用电设备,必须遵守有关

安全规定,由专业人员操作。营区变压器、架空供电线路、营房室内供电线路等的设计、安装,应当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具备必要的安全距离和防护设施、警示标志。在坑道、地道、地下

室等处敷设电线,必须固定在墙壁、棚顶或者专用设备内。不得用铜丝、铁丝代替保险丝,不得将电话线或者不合格的电线在交流电路上使用。各种动力机械用电,必须接好地线,经常检查维修。

第五十七条

架设输电线路不得带电作业,不得将动力线、照明线与电话线、广播线等混架、交叉或者搭接。严禁在床上架设台灯,严禁在金属物体上拴系电线,严禁在电线上晾晒衣物。

第五十八条

发现电源线断落、破损或者电器漏电,必须立即报告,控制现场,及时安排专业人员检修处理。抢救触电人员时,必须立即切断电源或者用绝缘物品挑开电线。

第十章 中毒事故防范

第五十九条

各级应当加强预防各种中毒常识的宣传教育,严格落实日常管理制度,防止因无知或者管理不善,发生气体中毒、食物中毒、生物中毒等各种中毒事故。

第六十条

防范气体中毒、应当采取下列安全措施:

(一)安装炉具时应当认真检查和试燃,使用过程中应当经常检查,发现漏烟漏气及时修理;

(二)使用燃气热水器时,应当安装换气设备,保持通风。

(三)用炉火取暖的房间,必须安装烟筒或者通风扇,保持烟道通畅,封火时不得堵塞烟道;查铺时应当认真检查炉火和室内通风情况;

(四)车库应当安装废气排放设施,严禁在密封的汽车及车库内开着车载空调休息;

(五)在下水道、化粪池、沼气池、贮水池、深水井等区域进行作业时,应当进行安全检测,排除有毒气体,并采取防护措施。

第六十一条

各级应当重点加强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的防范,严格执行下列规定:

(一)不得采购未经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食品;

(二)不得食用变质和被污染的食品;

(三)不得将生、熟食品混装、混放;

(四)不得将有毒物品与食品混放;

(五)不得混用制作生、熟食品的厨具;

(六)餐具必须及时清洗消毒;

(七)食品储藏应当防止霉烂变质;

(八)不得饮用不洁净水;

(九)不得食用不明菌类和不明野生植物;

(十)防止食品、饮用水被污染、投毒;

(十一)防止啮齿类动物和蚊、蝇等害虫污染食物;

(十二)食品要留样备查;

(十三)参与食品制作人员不能有以下症状:黄疸、腹泻、呕吐、发烧、可见的感染性皮肤损伤。

第六十二条

防范生物中毒,应当采取下列安全措施:

(一)针对任务和环境特点,及时进行有毒生物常识教育和自救互救训练;

(二)在山区、丛林执行任务时,应当利用就便器材、工具避开有害植物,防止身体直接接触;

(三)野外活动时,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毒蛇、毒蜂、毒虫等有毒生物的侵害;受到侵害后,应当及时进行科学救治。

第十一章 医疗事故防范

第六十三条

各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医疗卫生管理规定,防止发生医疗事故。

第六十四条

卫生部门应当严格按照规定对医务人员的执业资格进行认定,并定期组织考核。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医疗管理法规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医务人员取得执业资格并进行注册后,方可独立从事医疗、护理活动。医务人员必须遵守医务工作制度和医德规范,开展新业务、运用新技术,必须充分论证,报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六十五条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防范医疗事故的措施,加强重点环节的监管,督促规章制度的落实,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第六十六条

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当严格规范药品采购和储存管理,确保药品质量,严防药品受潮、霉烂、变质、虫蛀、鼠咬以及过期失效;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推行合理用药制度;对麻醉、精神、医用毒性、放射性药品的管理,实行并严格落实

专人负责、专柜加锁存放、专用处方、专册登记、定期检查的制度,确保账物相符,严禁违规发放;严格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开展计量检定和质量控制,确保医疗设备使用安全、准确、可靠。

第六十七条

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当适时组织医疗事故隐患专项治理,主要解决下列问题:

(一)擅自开展新业务、运用新技术;

(二)错用药品、滥用药品、用假药品;

(三)违反药物过敏试验规定;

(四)擅离岗位或者不按规定交接危重伤病员;

(五)带教人员擅自授权实习人员独立诊治;

(六)发生医疗事故后隐瞒不报、推卸责任;

(七)医疗垃圾不按规定处理;

(八)院内感染控制不当;

(九)其他医疗事故隐患。

第十二章 其他事故防范

第六十八条

部队应当结合任务、驻地环境和季节变化,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中暑、冻伤等季节性事故的防范,防止发生各种意外伤亡和装备、财产损失。

第六十九条

部队在炎热季节,应当适当控制人员的活动量,在确保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在烈日下的活动时间,注意劳逸结合;训练、作业和劳动时,应当有饮水供应,并适量饮用

淡盐水;室内或者车、船内,应当保持通风。

第七十条

部队在严寒条件下训练、执勤,应当准备御寒的被装和防冻药品,教育所属人员保持衣、帽、鞋、袜、手套的干燥和清洁,加强手、脚、耳、鼻的保护,训练、作业、劳动休息时不得静立或者坐卧过久,乘坐车辆的人员应当适时活动,必要时缩短室外警戒值勤人员每次执勤时间。

第七十一条 部队应当建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疫情的教育、预警和防范机制,在政府部门、上级机关和医疗机构的指导下,采取必要措施,预防人员感染和传播疫情。

第十三章 自然灾害防范

第七十二条

各单位应当根据驻地的自然环境状况,制定自然灾害防范措施,配备救生器材,开展紧急避险演练,避免因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装备、财产损失。

各单位应当与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建立相互协调机制和灾情通报机制,加强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

第七十三条

驻沿海以及其它易受台风危害地区的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防台风工作,及时了解气象预报、台风警报,掌握台风可能登陆的时间、地点、等级,分析预测对部队可能造成的危害,按照规定进入防台风部署,视情组织船艇疏散避风、设施设备加固、人员和物资疏散转移。

第七十四条

驻地震带或者震灾频发地区的单位,应当组织官兵学习掌握避震知识,建立健全震灾避险预案,进行必要的避震演练,及时了解震灾预警信息,发现地光、地声和异常现象等震前征兆,冷静判断,迅速上报,视情组织部队安全转移。

发生地震,应当尽量利用地震初期震动到房屋倒塌前短暂的时间差逃离室内;无法逃离时必须遵循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内的原则,正确选择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积极寻找出路和通气口,采取敲击和呼救相结合的办法传递求救信号,在没有听到挖掘声和搜救声时不宜大喊大叫,应减少耗氧量,防止吸入大量烟尘而窒息。

第七十五条

驻地易遭洪水、泥石流危害的单位,应当根据驻地的气象、地质、水文情况,做好防范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的准备,及时了解天气预报和汛情通报,掌握强降雨的中心和范围,了解掌握洪峰形成的时间、地点、走向,分析预测可能造成危害,加强值班警戒,密切监视水情,采取安全防护措施,视情组织人员、装备、物资疏散转移。

部队撤离遇到泥石流、山体滑坡等险情,必须加强观察,分组快速通过。情况危急时,指挥员应当果断、迅速组织部队紧急避险。

第七十六条

部队应当在仓库、营房等建筑物采取可靠的避雷措施,科学计算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并合理设臵避雷针位臵,定期对避雷设施进行技术检测和检查维护,防止雷电等产生的各种

放电现象对人员和装备、财产造成损害。

雷雨天气时,人员不得站在室外突出的高处,不得在树下、电线杆和高压线下避雨、逗留。

第七十七条构的船、艇。

第七十八条

第十四章 附则

本细则所称船艇,主要指公安消防部队水上机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公安消防部队事故报告与登记统计规定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公安消防部队事故报告与登记统计工作,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安全条例》(以下简称《安全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事故报告与登记统计工作,是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掌握事故基本情况,总结汲取事故教训,进行事故致因分析,研究特点规律和防范对策,防止和减少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

第三条 事故报告与登记统计,应当严肃认真、实事求是,遵循及时、准确、详实的原则,不得弄虚作假、隐情不报或者漏报、误报、延报。

第四条 公安部消防局警务部门主管公安消防部队事故报告与登记统计工作。除本规定明确授权外,事故报告与登记统计工作由各级警务部门负责。

第五条 发生事故(包括自然灾害、救援伤亡、社会事故)的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要求上报事故情况:

(一)利用专题报告的形式报告事故的初始情况,主要包括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类别、人员伤亡等,并明确报告人的姓名、职务和联系方式;

(二)一般亡人事故应当立即报告总队级主管部门,并在24小时内上报至公安部消防局主管部门,严重事故、亡正团职以上

领导干部的事故,应当在12小时内报告至公安部消防局主管部门;重大事故、特大事故,以及影响较大的事故应当在2小时内上报至公安部消防局主管部门(非工作时间报公安部消防局总值班室),随后掌握和查证的事故情况应当随时续报,其中发生车辆交通事故的应当同时上报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三)发生事故引发群体性警民纠纷、聚众上访等社会事件,应当在2小时内上报至公安部消防局总值班室。

第六条 总队级单位应当于每年7月10日前对上半年、翌年1月10日前对全的事故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填写事故统计报告表(附事故致因分析),报告公安部消防局主管部门。

总队级以下单位事故报告的时间和具体要求,由总队级单位规定。

第七条 发生事故后,应当按照《公安消防部队安全管理规定》中的事故类别进行统计:

(一)车辆在运行中造成人员伤亡、车辆损坏或其它损失的,列入车辆交通事故统计;

(二)在训练中造成人员伤亡和装备损坏的事故,列入训练事故统计;

(三)在执行灭火和抢险救援任务过程中造成人员伤亡和装备、财产损失的事故,列入灭火救援事故统计;

(四)消防装备在使用、保管和运输过程中造成损坏、丢失

或者其他损失的事故,以及非船艇事故造成的装备损坏,列入装备事故统计;

(五)因失火造成的部队人员伤亡和所属的装备、财产损失,列入火灾事故统计;

(六)船艇发生碰撞、触礁以及浪损、搁浅、舱室浸水等,造成船体倾覆、沉没、毁损或者装备损坏、人员伤亡的事故,列入船艇事故统计;

(七)在水上作业、潜水作业和私自到江、河、湖、海等水域游泳、洗澡不慎溺水死亡,列入淹亡事故统计;

(八)人体触及带电的导线、漏电设备或者其他带电体,以及电容器放电造成人身伤害的事故,列入触电事故统计;

(九)因气体中毒、食物中毒、生物中毒、水中毒等造成的事故,列入中毒事故统计;

(十)公安消防部队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列入医疗事故统计;

(十一)上述十类事故以外的其他事故,以及冻伤、中暑等季节性事故,列入其他事故统计。

第八条 发生事故,应当按照《公安消防部队安全管理规定》中的事故等级标准,确定事故等级,并统计上报。

在事故应急处臵与调查处理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应当作为另外一起事故统计上报。

第九条 发生事故所致后果特殊、难以直接按照《安全条例》的事故等级标准衡量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确定事故等级:

(一)食物中毒造成人员死亡的,按照《安全条例》中的事故等级标准确定事故等级。一个伙食单位或者有相同食物来源的多个伙食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但无亡人的,参照解放军《军队重大疫情和食物中毒事故处理规定》明确的下列标准确定事故等级:

1、食物中毒患者300人以上,或者发生中度和重度患者100人以上,或者发生重度患者50人以上,作为特大事故统计;

2、食物中毒患者100人以上不足300人,或者发生中度和重度患者50人以上不足100人,或者发生重度患者10人以上不足50人,作为重大事故统计;

3、食物中毒患者50人以上不足100人,或者发生多人食物中毒并有重度患者,作为严重事故统计;

4、其他食物中毒作为一般事故统计。

(二)发生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的,作为严重事故统计;发生二级、三级、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伤残的,作为一般事故统计。

第十条 因地震、海啸、台风、洪水、龙卷风、泥石流、山体滑坡、沙尘暴、冰雪、雷击、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装备、财产损失,列入自然灾害统计。

自然灾害分为一般自然灾害、严重自然灾害、重大自然灾害、特大自然灾害,其等级标准比照《安全条例》第十八条至第二十

一条确定。

自然灾害应当单独列项统计,其起数、伤人数、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不计入单位事故总数。

第十一条 在灭火救援、抢险救灾过程中因不可抗拒的客观因素造成人员伤亡和装备、财产损失,不作为灭火救援事故,但列入救援伤亡统计。

救援伤亡分为一般救援伤亡、严重救援伤亡、重大救援伤亡、特大救援伤亡,其等级标准比照《安全条例》第十八条至第二十一条确定。

救援伤亡应当单独列项统计,其起数、伤人数、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不计入单位事故总数。

第十二条 社会事故,是指公安消防部队人员非因公从事社会经济活动,发生既属于社会管理范畴又属于个人行为、完全由社会或者个人负责而不涉及单位管理责任的事故。

社会事故的统计范围包括:

(一)现役军人节假日驾驶家庭自购车辆发生的事故;

(二)现役军人离开部队驻地探亲休假期间发生的事故;

(三)现役军人乘坐(不含集体租用)民用交通工具发生的事故;

(四)现役军人自宣布退役命令后至报到前发生的事故;

(五)现役军人节假日外出旅游发生的事故;

(六)公安消防部队在编职工和聘用的地方人员非因公务发

生的事故。

第十三条 社会事故的认定,由总队级单位负责。认定社会事故,必须严格把关,符合本规定第十二条限定的条件和范围

第十四条 社会事故应当单独列项统计,其起数、伤人数、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不计入单位事故总数。

第十五条 装备事故由各级警务部门会同后勤装备部门负责报告与统计;火灾事故由各级警务部门会同后勤营房部门负责报告与统计;中毒事故、医疗事故由各级警务部门会同后勤卫生部门负责报告与统计;训练事故、灭火救援事故和自然灾害、救援伤亡由各级警务部门会同战训部门负责报告与统计。

第十六条 对涉及多个单位的事故,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进行统计:

(一)公安消防部队人员调动未到单位报到之前发生的事故,由其调动前所在单位负责统计;

(二)公安消防部队人员借调、代职、学员实习期间发生的事故,由借调单位和代职、实习所在单位负责统计;

(三)公安消防部队人员在公安消防部队院校或者训练机构培训期间发生的事故,由承训的院校或者训练机构负责统计;

(四)公安消防部队聘用人员发生的事故,由聘用单位负责统计;

(五)公安消防部队人员配属其他部队发生的事故,由被配属单位负责统计;

(六)出借警用车辆发生的事故,由车辆所属单位负责统计;

(七)涉及公安消防部队内部两个以上不同建制单位的事故,由承担主要责任的单位负责统计。

第十七条 事故登记统计,通常包括下列要素:

(一)死亡(失踪)人员情况,主要包括死亡(失踪)人员的 姓名、性别、单位、职务、出生年月、入伍(工作)年月、籍贯、民族等自然状况,以及死亡(失踪)原因和遇难位臵;

(二)受伤人员情况,除前项内容明确的自然状况外,还包括伤情分类、损伤部位、损伤程度、医疗救治机构等;

(三)直接经济损失,主要包括装备、物资、财产损失,伤亡人员赔偿、补偿,以及事故救援、伤员救治等各项消耗,统计时应当列出损失清单;

(四)事故统计表,主要包括单位名称、事故类别、事故起数、亡人数、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分类合计、全年总计、与去年比较等;

(五)事故登记报告表,主要包括单位名称、事故类别、事 故等级、直接经济损失、简要经过(包括发生事故的具体单位、时间、地点和伤亡情况等),以及直接原因、处理结果(可以视情补填,作为事故专题报告的附表上报);

(六)无事故(不含社会事故)建制单位统计表,主要包括无事故的支队级建制单位的数量和名称,此表由各总队负责登记统计,与事故统计表一并上报。

第十八条 总队级单位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事故致因分析,主要分析事故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并总结梳理事故发生的特点规律,研究制定防范事故的对策措施。

第十九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以往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附: 2 3

、公安消防部队事故统计表(表一)、公安消防部队事故统计表(表二)、公安消防部队事故登记报告表 48 1

下载公安消防部队党的基层组织工作若干规定(试行)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安消防部队党的基层组织工作若干规定(试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安消防部队安全工作规定

    ★★★银川市消防支队特勤二中队“条令条例”教育学习教案★★★ ★★★银川市消防支队特勤二中队“条令条例”教育学习教案★★★ 题 目:公安消防部队安全工作规定 地 点......

    公安消防部队车辆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公安消防部队通信管理工作,提高部队通信保障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战斗条令》等有关法律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

    公安消防部队安全工作规定

    公安消防部队安全工作规定 第 一 章总则 第 二 章安全工作职责 第 三 章安全工作分析与部署 第 四 章安全教育与训练 第 五 章安全设施保障 第 六 章安全工作检查与监督 第......

    公安消防部队安全工作规定

    公安消防部队安全工作规定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安消防部队的安全工作,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依据共同条令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安全工作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

    公安消防部队车辆管理规定

    公安消防部队车辆管理规定(试行)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公安消防部队车辆管理规定(试行)》(简称《规定》)是实施公安消防部队车辆管理、制定车辆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的基本依据,公安......

    公安消防部队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公安消防部队安全管理规定 总 则 安全管理职责 事故预防 安全检查监督 事故应急处臵与调查处理 事故责任追究 附 则 1 第......

    公安消防部队中队建设标准(试行)

    为把公安消防部队基层中队建设成为政治坚定、业务过硬、管理正规、纪律严明、装备精良、保障有力的战斗集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和有关条令......

    公安消防部队车辆安全管理规定

    公安消防部队车辆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车辆事故等级 第三章驾驶员挑选 第四章驾驶员培训与考核 第五章驾驶员管理教育 第六章车辆动用批准权限 第七章车辆出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