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解读十八大报告三1

时间:2019-05-14 05:28: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字解读十八大报告三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字解读十八大报告三1》。

第一篇:数字解读十八大报告三1

数字解读十八大报告之三—1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所作的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准确而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阐述了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在与会代表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产生热烈反响。

现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有关专家的解读和个人的学习体会,整理出《数字解读十八大报告》系列文章,供大家理论学习时参考。

【“三型”执政党】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解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对新时期党建经验的总结,更是对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提出的新要求。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寄托着人民的信任和重托,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

学习型,就是强调要掌握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就是强调善于学习。其内涵是党要率领全党并带动社会学习科学理论,学习历史经验,学习人民群众的创造经验,学习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创造的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学习科学知识,在坚持重大理论学习、形势政策学习、热点专题学习中,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掌握和运用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着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服务型,就是强调植根人民、造福人民的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就是善于服 1

务。其内涵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庄严使命。党的一切活动、一切工作都要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于人民的福祉,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用一项项扎实的举措筑牢根基、畅通血脉、壮大力量。一句话,就是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业。

创新型,就是强调新时期面对新问题的解题方法,就是善于创新。其内涵是我们目前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都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长期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不能墨守成规,不能抱残守缺,更不能僵化和止步不前;要求我们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使党的建设不断适应党的事业的发展要求;要求我们不断创新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党内民主,进一步增强党的创造活力。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三个“五位一体”】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

“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上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

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解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扩展为“五位一体”,这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从认识到实践都达到了新的水平。

早在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这一“三位一体”总体布局从党的十三大一直延续到十六大。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总体布局中增加了社会建设,拓展为“四位一体”。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我们党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党的十八大明确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为“五位一体”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丰富发展的结果,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应着全国老百姓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权益。特别是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党和国家将在实现当代人利益的同时,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也是“五位一体”,即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这“五位一体”的总体要求,就是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和根本思路的全新概括,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指

明了正确方向。

执政能力建设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核心问题;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根本任务;党的纯洁性是党永葆本色的“生命线”,纯洁性建设是党的建设的生命工程。三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

因此,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要求,在新的发展阶段,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颇有深意的是,三个“五位一体”都有一项具有净化功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生态文明,体现着自然界的净化;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反腐倡廉建设,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的自我净化。

【三个“倍加”】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此时此刻,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经过九十多年艰苦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我们对党和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倍加自豪,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倍加清醒。”

【解读】

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倍加自豪、倍加坚定、倍加清醒”,说出了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是对历史的回顾,对现在的正视,对责任的清醒认识。

回顾过去,我们有一种理直气壮的自豪感。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创建至今,已经走过了90多光荣的斗争历程。几十年来,我们党顽强拼搏、不懈努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幼稚到成熟,在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带领全国人摆脱了贫穷落后,开创了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生活更加幸福的大好盛世。特别是近十年来,党中央团结和依靠全国人民,攻克了一道道难关,办好了一桩桩世所公认的大事,创造了一个个举世瞩目的奇迹。我们党的辉煌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战胜一切

困难,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是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具尊严、倍加自豪的历史。

正视现在,我们有一种满怀豪情的坚定的自信心。过去的丰功伟业来自于党的正确领导,来自于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更得益于我们确立的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原理,把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在不断地实践中,我党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义的信念,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尤其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形成,使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了新的阶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开启了新的征程。取得的成就证实了我们的理想信念,伟大的实践证实了我们的理想信念,它向世人宣布,我们理想信念是正确的、坚定的。所以,我们由衷地有一种自信心,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

展望未来,我们有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感。成就只属于过去,我们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薄上而放慢脚步,不能因以往的成绩沾沾自喜甚至骄傲自满而停滞不前。我们的远大理想还未实现,我们的宏观目标还未实现,我们的美好前景还在远方。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任务和责任,客观分析世情和国情,准确把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科学对待现实的困难和阻力,强化责任感,坚定责任心,义不容辞地肩负起我们的历史使命,在理想信念的指引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定不移走适合我国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步奔上我们憧憬的美好前景,阔步迈向我们向往的远大征程。认识更加清醒 信念才会更加坚定。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清醒认识,既让我们深受鼓舞和鞭策,更让我们居安思危,高度警醒,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

“三个倍加”是振奋人心的。我们党通过顽强拼搏、不懈努力取得的成就令人倍加自豪;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令人倍加坚定;面临的任务、面临的风险考验令人倍加清醒。认识永无止境,发展更永无止境。我们要把握时代发展要求,带上我们的自豪感、自信心和责任感,开启新的风帆、踏上新的征途,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

【三个“中国特色”】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解读】

十八大报告高度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紧密关系,指明了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一是在实现途径上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是在行动指南上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指导,三是在根本保障上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保障。所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并把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道路是旗帜、是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关乎民族命运,关乎人民幸福。报告将道路提到很高的程度。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最初提法,源于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明确提出的“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此后,经十三大、十四大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和十五大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表述,十六大时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结合在一起正式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命题。

在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四个层次”的科学内涵作出了高度而完整的概括分析,明确指出其第一个层次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立足基本国情;第二个层次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党的基本路线;第三个层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第四个层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四个层次相互联系、有机结合,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整而科学的内容。

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以精炼的语言,表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表述进一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总体布局由原先的“四位一体”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进而大大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不仅从视野上开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也深化了一步,并且从价值目标取向超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而指向人类理想社会,这就使全党从理论的高度更加明确和自觉认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没有革命理论,就没有革命运动。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创新,来源于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成果之一,就是创造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发展和创新。

理论创新来源于思想解放。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够既不囿于传统,又能够超越前人,才能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根据新的实践形成自己的新观点、新认识、新论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我们党才能不抱残守缺、固步自封,才能保持思想上的活力,这是我党理论自信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是真理,真理的东西是打不到的。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较为全面地回答了如何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问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它始终强调并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属性,为党的理论创新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想的实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创造性地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起来,解决了中国发展的经济体制问题。科学发展主题越来越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对世情的清醒认识,为处理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提供良好参照与科学依据。对党情的清醒认识,推进了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键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因为不仅大大丰富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形态。道路侧重于讲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开辟、拓展并越走越宽阔的”;作为道路理论形态的理论体系,当然离不开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和丰富、发展的。” 无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就是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整个历史进程。

道路创新、理论创新的保证是制度创新。中国共产党的创新成果最终落实是制度。十八大报告也从“四个层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做了全面科学的规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概括起来,这“四个层面”一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根本制度的基本政治制度,二是制度在法律上的体现,即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三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四是这些基本制度运作体制的具体制度。这“四个层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制度上的创新,这一创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

制度创新源于制度改革,制度创新是制度改革的成果。只有不断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对制度进行改革,才能保持制度的先进性和优越性。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多年的奋斗、创造、积累,我们党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逐渐形成一套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这套制度体系,是完全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的竞优性的制度体系。这套制度体系,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面对这套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我们要有充分的制度自信。同时,对建立在制度之上的体制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要有高度的自省精神。国际形势还在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党内腐败问题依然严重,党和人民所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因此,我们要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过程中,自觉通过不断改革创新各项具体制度,以逐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使其更加符合国情,更加顺应时代潮流,进而更好地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总之,道路、理论、制度创新是三位一体、相辅相成的。道路是理论的实现形式,没有道路,再美好的理论都是空中楼阁,不能落地,不能变为现时运动与实践;理论是指导思想,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道路就会迷失方向,也不能调动道路主体的积极性;而道路、理论最终要靠制度作为根本保证,没有制度的保证,道路和理论就没有伸展和实践的平台。

道路、体系、制度,是民族复兴的三大基石。只要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中进一步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把三者都统一于中国人民建设现代化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之中,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一定能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一二年十二月

第二篇:数字解读十八大报告四

数字解读十八大报告之四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所作的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准确而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阐述了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在与会代表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产生热烈反响。

现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有关专家的解读和个人的学习体会,整理出《数字解读十八大报告》系列文章,供大家理论学习时参考。

【四个“必须更加自觉”】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解读】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虽然取得了科学发展的辉煌成就,但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所以,实现科学发展,必然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领域的深刻变革,必然涉及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利益格局的深度调整,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仍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面临着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因此,党的十八大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为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制定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战略。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 “四个自觉”,即“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这“四个自觉”,进一步阐明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明确了贯彻落实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得出的一条基本经验。虽然我国的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但人均经济总量水平还很低,还有相当多的人处在贫困线以下;我国是世界制造业大国,但离世界制造业强国还有很长的距离;我国的经济建设缔造了世界奇迹,但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还有待加强。要解决这些问题,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以理论创新为引擎驱动发展。一方面,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另一方面,要深刻认识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我们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坚持“以人为本”,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而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就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驱动发展。一方面,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另一方面,以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最终目的,以人民利益实现的最大化为改革的标准,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归宿,从而既体现了解放全人类、实现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进步的最高价值追求,又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自由和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幸福指数等的现实要求。

实现怎样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进步,基本实现了总体小康的战略目标,积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经验。但也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成就的取得某种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和资源、经济社会生态区域不平衡等为代价的,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要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转变、改革、完善发展方式,着力解决怎样发展的问题,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一基本要求,以自主创新为目标驱动发展,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全面协调可持续指导下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根本上是要坚持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的辩证统一。科技与文化的高度融合是现代发展的显著特征。一方面,科技创新是提高国家硬实力的战略支撑,肩负起科教兴国的重任,根本上还是要加强原始创新和突破创新能力的培育,努力形成以自主技术、自主品牌为核心的自主创新局面,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另一方面,文化创新是提高国家软实力的基本途径,继经济和军事实力之后,文化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又一重要力量,文化领域的竞争与博弈也日益成为考量一个国家文化创新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可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对民族的神圣担当。应该清醒地看到,路途漫漫,任重道远。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等等,还面临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社会保障问题、利益分配问题、社会公平问题、资源配置问题等,都是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切实利益所在。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以协同创新为机制驱动发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关键、重点突破。一方面善于从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的事物和事物的普遍联系中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另一方面,善于统筹协调、把握平衡,在事物的普遍发展中形成有利于突破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合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3

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改革攻坚才能稳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稳步向前。

【四“公开”四“监督”】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解读】

权力如何运行,不但关系到依法行政,也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表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已提出,而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四个公开”、“四个监督” 作为一套完整的监督体系明确提出来,让世人耳目一新。以“四个公开”来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以“四个监督”对权力运行进行制约和规范,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探索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方面重要经验和实践成果的总结,是立足新时期我国权力运行现状、从权力的结构和运行机制上作出的创新性探索,是一种向前、向远、向深处看公权的伟大智慧和清醒前瞻,是我党执政理念的又一次巨大跨越,表明我们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监督体系。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是公权的保护伞。坚持四个公开,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勇于向社会公开一切依法应当公开、能够公开、可以公开的内容。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进一步拓展公开的领域和内容,对于政府筹划或正准备进行的各项工作以及涉及群众利益和公共政策的事项,都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及时向群众公开。各重点行业和领域,也要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和增加办事公开的载体,完

善网上审批、服务办理、信息发布、沟通交流等功能。通过推行“四个公开”,方便群众办事和监督行政行为,让更多的群众通过接近公开、了解公开、参与公开,更加理解和支持党和政府工作,从而激发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活力,形成了人人谋发展、议发展、求发展的良好氛围。

有了“公开”,才有“监督”。公开接受监督,监督结果公开,不仅需要信心和勇气,更需要闻过则喜、闻过即改的决心和毅力。我们深信,只要坚持“四个公开”,坚持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关心群众利益,才能更有效地做好 “四个监督”。

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这“四个监督”中,“党内监督”是主体、是主导,“民主监督”是基础、是民意,“法律监督”是关键、是保障,“舆论监督”是督促、是鞭策。“四个监督”各有侧重,又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我们党和国家对各级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相对完善的监督体系,归根结底都是为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四个监督”全面协调运转,才能更好地推行“四个公开”,才能真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一个政党要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监督,特别是来自政党内部的自我监督。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党内监督主要是指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依据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以及国家法律,重点对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进行的监督。这种党内监督,既是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的必要途径,也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保证。党内监督贵在自觉。要实行好党内监督,一方面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不断强化监督意识;另一方面要保证党内活动的公开透明,让党务公开从被动到主动,从简单到全面,走上了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通过党内监督,让党的威信明显提升,让党员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积极性日益增强,让人民看到了我们党推进党内民主的自信与责任。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民主监督就是发挥群众的力量,让人民来挑毛病、提意见,集中四面八方的声音,发扬广泛的基层民主。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民主监督主要是指非国家机关的组织和个人,运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对执政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公务行为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等活动。这种民主监督,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观念,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党。民主监督突显诚

意。要实行好民主监督,一方面要始终致力于对民主的追寻和维护,在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上做出充分的努力;另一方面还要看到,由于民主监督是“自下而上”的非权力性监督,不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和纪律的强制性,完全依靠人民主体意识的激发,在实际生活中往往容易被一些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所忽视,因而必须把“如何将民主监督的具体措施上升到制度层面”,作为我们党面临的一个主要课题。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监督主要是指有关国家机关运用国家权力,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权力行使过程中严重违法的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和纠正的行为。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法律监督主要是指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在内容上主要指向监督对象的行为和结果的合法性,一定范围内也指向行为和结果的合理性。这种法律监督,以其强制力和权威性,维护着权力运行的公平正义。法律监督捍卫权威。要实行好法律监督,一方面要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党的一切活动都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进行,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另一方面要坚持从严治党,通过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和严格队伍管理相结合、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和加强党性修养与党性锻炼相结合、坚决惩治腐败和有效预防腐败相结合、发挥监督作用和严肃党的纪律相结合等手段,捍卫了法律的权威,赢得了群众的支持与信任。

近年来,新闻媒体的公共话语空间骤增、作用凸显,形成了一种强有力的舆论监督。这种舆论监督是通过新闻媒体运用舆论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是我国监督体系中的特殊组成部分,更是宪法赋予人民群众言论自由权利的重要体现。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面对全新的公共话语空间,不能失语,更不能躲避,而要积极作为,自觉接受舆论监督。舆论监督倍增活力。要实行好舆论监督,一方面要看到舆论监督覆盖面广、参与者众,其优势显而易见,虽然不具强制性,却自有一种精神的、道德的力量,能够对大众心理和社会生活产生很大影响,从而面对舆论监督表现出了应有的理性和坦诚,勇于接受不同声音,直面公众批评质疑,积极应对压力挑战;另一方面要看到舆论监督也是一柄双刃剑,社会舆论的观点有时并不必然公正,舆论倾向也经常不确定,因而对舆论舆情的准确判断尤为重要。只有判断准确了,才能营造监督人人可为、监督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才能更好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各自有着不同的职能和优势,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党内监督是整个监督体系的核心,民主监督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非权力性监督,法律监督是一种专门性和程序性的监督,舆论监督是监督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这四种监督,既目标一致又相对独立,既各司其职又优势互补,既相互制约又共同作用,各有各的特点,相互不可替代,彼此构成了一个纵横交错、严谨周密的监督网络体系,形成了监督的整体合力,发挥出监督的整体优势。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四个公开”“四个监督”作为一套完整的监督体系首次明确提出来,在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以“四个公开”“四个监督”为权力运行保驾护航,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战略方针和战略目标的坚强信心,彰显作为执政党的清醒自觉,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又一次跨越。

【四个“意识”】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解读】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提出:“全党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四种考验”、“四种危险”,让全党振聋发聩;时隔一年多,在党的十八次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又提出让全党警醒的“四种意识”,这是党中央再一次从战略高度对党的形势的清醒认识和判断,寓意深远。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对事物矛盾法则的深刻理解,是对国家兴衰存亡内在规律的重要总结。增强忧患意识,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成熟的重要标志。作为执政党,唯有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戒骄戒躁,在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向好的局面下不沾沾自喜,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清醒地看到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同心同德,才能将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增强忧患意识贵在“净心”。作为党员干部,党和人民在授予自己权力的同时,也给予了责任和约束。党员干部应当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洗私欲,防自满,祛浮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才能得到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拥护和支持,才能把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万里江山千均担,守业更比创业难。”古今中外,历来有“创业容易守业难”之说。因为创业成功之后如果不思进取,懒于作为,思想慢慢僵化,作风逐渐腐化,就会缺乏开拓创新的锐气。而增强创新意识,正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体现。中国共产党作为领路人,始终以创新意识自我加压、自我革新、自我批判、自我修正,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到与时俱进,从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敢探索到科学发展的大胆实践,不断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制度创新、道路创新和理论创新。增强创新意识贵在“尽心”。作为党员干部,要增强责任责任感和进取心,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体制、机制、技术等各个层面,以一种创新的思维、创新的举措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解决发展道路上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我们党、我们国家才能顺应时代的步伐和社会的发展。

“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人安则财瞻,本周则邦宁。”这些古训说的是:一切事情都必须致力于根本,国家以人民为根本,人民以衣食为根本。人民安定,就会创造充裕的财富;根本巩固了,国家就安宁。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制胜法宝”,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增强宗旨意识,是中国共产党团结人民共同奋斗的力量之源。增强宗旨意识贵在“热心”。作为党员干部,要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设身处地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作决策;要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时刻防止脱离群众;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这样才能和群众心贴心,才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福祉。

“在其位谋其政”。增强使命意识,就是要求我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使命感。面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其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前瞻意义是巨大的。这是历史性、时代性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既需要我们有只争朝夕的想法、干劲,又需要有长期作战的耐力恒心和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与使命感。使命感表现为一种富有情感因素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是一种爱党爱国的品质,一种爱岗敬业的精神。增强使命意识,是中国共产党推动民族文明进步的精神之本。增强使命意识贵在“实心”。作为党员干部,要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对岗位充满热情,对工作充满激情,对群众充满亲情,视国家发展和百姓幸福为己任,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咬定青山不放松,心无旁骛促发展,踏石留印,抓铁有痕,锲而不舍、聚精会神地把党的发展大业推向前进,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实现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

“四个意识”是对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部署。纵观党的历史,保持了这“四个意识”,我们党的事业就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进而创造辉煌成就;丧失这“四个意识”,就会走弯路甚至遇到挫折。所以,“四个意识”的提出,既必要,又及时;既是对即将跨上新的历史征程的全党的谆谆告诫,也是对全体党员的重要鞭策。而增强“四个意识”,既是全党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关键,也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的保证。

—— 量小无毒人

二○一二年十二月

第三篇:十八大报告解读1

十八大报告解读1

为了找到十八大报告的轨迹,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是提取其中的关键点,通过这些概念来了解中央决策层对问题的判断以及你对未来政策和行动的分析。安邦咨询的宏观研究团队通过跟踪研究十八大报告相关内容,提炼出了十个关键概念,并对此进行了简要的政策分析。

一、五位一体

十八大报告提出,面向未来,“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这里提出的“五位一体”,是对过去历届党代会关于中国发展总体布局的修正和丰富。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先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这可以称之为“两手抓”。此后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延续了经济建设“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在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后,总体布局有“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建设、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两条路”在党的报告中的这一种提法还是第一次,“老路”是指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封闭路子,而“邪路”是指西方式的民主制度。十八大报告的这一表态,对中国未来的整体改革(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定下了基调,尤其是明确拒绝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走西方道路的可能性。正如十八大报告在政治改革部分所谈,“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就基本内涵来看,“两条路”与国去提出过的“五个不搞”是基本一致的。“五个不搞”是指: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不搞“三权鼎立”和两院制,不搞联邦制,不搞私有化。

三、“双翻番”与实现小康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在经济上的具体目标是“双翻番”,即“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此外,经济增长的质量方面,还体现在如下方面,即“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的数据,扣除价格因素,2010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均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其年均增速分别约为9%和8%。

在我们看来,中国实现经济规模与人均收入的“双翻番”目标,应该不难,这一目标既强调了中国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又兼顾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和结构调整。对于热衷于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的各级地方政府来说,“双翻番”目标又提供了新的经济发展指挥棒。今后对于人均居民收入增长的考核将会加强。

值得注意的是,十八大报告中所提的小康目标不只是经济目标,除了“双翻番”之外,十八大报告还提出了其他多元的目标,包括: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法治政府基本建成,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等。

四、“新四化”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新四化”概念,“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目标上,到2020年,“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实际上,“新四化”提法中的每一个单项并不是创新,都是过去中国正在实施和推进的计划。十八大报告提出“新四化”,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臵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在目标上,到2020年,要实现“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强调科技创新是中国又来已久的政策,但提升到“创新驱动”战略层面,意味着中国对以科技创新来推动经济发展和转型有了新的重视程度。为了实现这种转变,可以相信,中国未来将在对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出台一系列的刺激、鼓励和保护政策,将会涉及到技术、投资、财政、税收、法律等多个方面。如果不能实现创新驱动,中国将无法实现真正的经济转型。

六、强化国有经济

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当然,报告也提出“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在历史背景下来看十八大报告对国有经济改革的表述,对改革的预期应该降低。客观评价,十八大报告的相关表述,其重点和和实质是强化国有经济,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

八、反腐败与政治清明

十八大报告在多处强调,党内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报告警告,党内存在四大危险:“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报告强调,“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自觉遵守廉政准则,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既严于律己,又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决不允许搞特权。严格规范权力行使,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大案要案,着力解决发上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

反腐败是国内的老问题,但也是一个久治不愈,甚至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十八大报告将反腐败提高到“亡党亡国”的高度,在当前形势下应该与过去不同。有理由相信,在十八大之后的诸多工作中,反腐败将会提到更高的重要位臵,并以此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补充。从此次十八大会议期间多名高级官员公开谈到财产公开制度来看,类似财产公开的制度改革,

第四篇:十八大报告解读1

十八大报告解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五位一体

【报告原文】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 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从四位一体上升到五位一体,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领域和范围,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代表认为,党的十 八大报告中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规律和生态环保规律的认 识进入了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社会,又是生态环境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贵州省政协副主席王富玉代表认为,五位一体,五个方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纽带。比如文化建设提供的是不竭源泉,社会和谐则是我们发展的基石,而生态文明的建设则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五个方面缺一不可。”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委书记张秀隆代表表示,经济发展创造“中国奇迹”,如果其他几个方面跟不上,特别是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跟不上,就会造成短板效应,制约发展。

如何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理念?周生贤表示,生态文明建设是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力推进。环保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环保战线要积极 探索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中国环保新道路,遵循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加快推进环境管理战略转型,勇担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 和实践者。

建成小康

【报告原文】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一字之差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十八大报告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上提出了新的要求: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符合中国现实国情,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 江苏省宿迁市委书记缪瑞林代表说。

云南省镇康县南伞镇红岩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毕世华代表理解的“全面小康”就是丰衣足食、家家都在好房子里住、经济收入来源渠道多、有良好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有多余的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

过去十年,中国由世界第六大经济体成长为第二大经济体。这十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2%和8.1%,是新中国历史上居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当前,中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

“13亿人的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不仅是中国人的创举,也将是人类历史的奇迹。”内蒙古大学党委书记侯元代表说。

毕世华代表认为,要破解制约边疆民族地区奔小康的瓶颈,近要抓产业、远要抓教育,必须双管齐下。希望国家加大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尤其在交通、医疗、养老、教育上要有更多倾斜。而要真正实现小康目标,更重要的还得靠自身埋头苦干、自力更生。

四化同步

【报告原文】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坚持四化同步,必将促进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大幅上升,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促进城镇化质量的提高,使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更显著。”四川达州市委书记焦伟侠代表说。

快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到2011年,全国城镇人口达到6.91亿,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关口,达到了 51.27%。这表明我们已经告别了以乡村型社会为主体的时代,进入到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时代。“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 特征。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经济支撑,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空间依托,推动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相互促进,既是为工业化创造条件,也是城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涉及大量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具体问题,”焦伟侠代表说。

“把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起来可以提高效率,也是提高工业经济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有的地方把信息化理解偏了,以为信息化就是买设备。”新疆克拉 玛依市市长陈新发代表说,“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最重要的是管理,其次是标准,第三是数据,第四是软件,相对而言,硬件恰恰是最简单的。” 在未来二三十年里,我国每年将有1000多万人口转移到城市,这必然会带来劳动生产率和城市集聚效益的提高,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这个过程中必须要 以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陈新发代表说,“坚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是一项开创性工程,有利于构建科学合 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

两个翻番

【报告原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

针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指标。代表们认为,双指标同步提 出,说明我们不是一味追求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而是下决心更加重视居民收入的提高。内蒙古阿巴嘎旗萨如拉图雅嘎查党支部书记、廷·巴特尔代表说:“报告针 对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提出明确的倍增目标,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反映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执政理念,让人倍感温暖。” 代表们认为,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也在不断发展、完善,目标更高,标准更严。“实现这个温暖人心的目标并不容易,这是党和政 府在改善民生上自我加压。”廷·巴特尔认为,居民收入是硬指标,比起其他的民生指标更直接、更现实,最具有幸福感。甘肃省扶贫办主任、沙拜次力代表认为,将“收入翻番”确定为奋斗目标,更加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关注民生的基本立场。

从统计数据看,十六大以来,年均经济增速超过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 8.1%,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报告中提出两个翻番的要求,给我们明确了农村今后的发展道路,为我们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安徽省阜阳市颍 州区种粮大户葛浩新代表信心满满。

“收入翻番需要强有力的经济支撑,这需要我们紧紧扭住发展不放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做大做好‘发展蛋糕’。”廷·巴特尔说。

美丽中国

【报告原文】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美丽中国”、“三个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完全符合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也符合人民群众的长远根本利益。”浙江省政协代秘书长孙文友代表说,探索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理应成为大家的责任和共识。

这些年党和政府在生态文明的发展进程上持续推进。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10年下降12.9%;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 度”、“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十一五”期间,中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6亿吨,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孙文友说,2003年浙江省委就作出了建设生态省的决策,2010年,又出台《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了要走生态立省之路,打造“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浙江。

“十八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让我们感到无比振奋。”四川省眉山市委书记李静代表说,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但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更是每一位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职责和担当。

“报告坚定了我们打造美丽贺州的决心。”广西贺州市委书记彭晓春代表认为,作为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应该努力追赶,谋求跨越,在这一过程中,更要把保护生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当作第一位的责任。

文化活力

【报告原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 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 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从十六大提出“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到十七大将“文化软实力”写入大会报告;从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从完整意义上制定“文化强国战略”,到十八大报告再度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我们党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刻。

“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首先必须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贵州民族歌舞剧院院长殷文霞代表认为,“文化创造必定在文化改革发展中实现,过去我们是几年排不了一出戏,现在通过转企改制,面向市场,走向观众,取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世界第一出版大国、第一电视剧大国、第一广播大国、第一动漫大国„„过去10年,文化消费日益扩大、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创造活力迸发。数千家报 刊,570多家出版社,3000多家发行企业,2100多家文艺院团通过文化体制改革从事业单位转变为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企业。“文化创造必须立足于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包括了他们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消费者和享受者。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我们的职责就是要让百姓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进而通过文化的力量提升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国家歌剧院院长、俞峰代表说。

作为第四版《洪湖赤卫队》“第三代韩英”的主唱,国家一级演员刘丹丽代表见证了这部经典的生命力,“社会需要、群众认可,艺术的价值才算得到了体现。正因 如此,我们才一直坚持三贴近,坚持送欢乐下基层,艺术家的文化创造力要想持续迸发,必须从封闭的剧场走向广阔的生活大舞台。”

为什么要喝醉

明知道你不会为我心碎 为什么掉眼泪

明知道男人就这么一点珍贵 是不是活该自己学不会 谁会同情一个男人没人陪 哦...我听不到我需要的安慰 我只能看着黑暗无言以对 哦爱情没有那么美 都是我自己不对

你只会说你害怕他对你误会 哦爱情没有那么美 我渐渐变得无所谓 iloveyouiloveyou 只要能为你受一点罪 为什么要喝醉

明知道你不会为我心碎 为什么掉眼泪

明知道男人就这么一点珍贵 是不是活该自己学不会 谁会同情一个男人没人陪 哦...我听不到我需要的安慰 我只能看着黑暗无言以对 哦爱情没有那么美 都是我自己不对

你只会说你害怕他对你误会 哦爱情没有那么美 我渐渐变得无所谓 iloveyouiloveyou 只要能为你受一点罪 哦爱情没有那么美 都是我自己不对 你只会说你害怕他对你误会 哦爱情没有那么美 我渐渐变得无所谓 iloveyouiloveyou 只要能为你受一点罪

第五篇:十八大报告中8个数字关键词解读

十八大报告中8个数字关键词解读

在党的十八大开幕式上,胡锦涛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

报告旗帜鲜明、思想深刻、求真务实、部署全面,提出一系列新提法、新观点、新部署和新要求,尤其是其中的一些“数字”颇为受人关注,也令人印象深刻。“两个加快”、“三个自信”、“四化同步”、“五位一体”„从各大媒体的解读报道中撷取了报告的8个“数字”关键词,供各位网友学习参考。

八个坚持

【报告原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八个坚持”,在众多代表中引起强烈反响。

“我们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更好地发挥人们的主人翁作用。为此,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们的合法权益,尊重人们的首创精神,让人们自由地、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海南省中医院机关党支部书记李丽花代表这样说。

湖北省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坎子山村党支部书记魏登殿代表说:“总书记的‘八个坚持’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作为基层农村代表,我们感到很温暖、很实在。老百姓过日子盼什么?就是盼衣食无忧、家庭和睦、社会平安。此外,从我们做基层工作的经验来看,把民生问题解决好了,让老百姓安居乐业,社会才能更加安定有序,才能为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实现老百姓的这些期盼,就需要做到‘八个坚持’。”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杜桥街道盈田村党总支书记雷洋洲代表听到“八个坚持”时深有感触。他认为,“八个坚持”反映了群众的心声,也说到了党员的心坎上。“老百姓讲实惠,看的是真本事。不能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是空话。在基层农村,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员必须发挥引领作用。”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特别是在当前社会转型期,人们对于社会公平正义有了新的更高要求,这也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考验。湖北省荆州市检察院党组成员马俊镠代表说:“公平正义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他认为,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就要搭建公平正义的平台,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自我,平等参与竞争,享受各种权利。

(人民网记者 张志锋 付 文)

四个监督

【报告原文】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权力如何运行,不但关系到依法行政,也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代表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党委书记、政委徐志新代表认为,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把“四个监督”作为一套完整的监督体系首次明确提出来,提得非常及时,讲得非常到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他说:“政府就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这是我们党根本宗旨的体现。我们推行党务、政务公开,就是要接受群众监督,让群众拥有知情权。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会形成和谐奋进的发展局面。”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杨宝峰代表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如何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四个监督”是一个有机整体,很有必要,也很重要。“无论是民主监督还是舆论监督,都必须纳入法制化的轨道,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效力。”

李培斌代表来自山西省阳高县司法局龙泉镇司法所,是一名最基层的司法所长。在他看来,完善法律监督,才能够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权益。“法律不但是化解矛盾、平息争端的仲裁者,也是群众维护自身权益、监督权力运行的有力武器。”李培斌说,在他的基层经历中,“普法”也是重要工作。在这一过程中,他亲身感受到随着我国法律体系的完善、人民法律意识的提升,“合不合法、合不合程序”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意识。有了法律监督意识,将权力置于阳光下,才能有效防止特权。

(人民网记者 杨明方 白 龙)三个自信

【报告原文】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引起了代表们的热议。

南开大学党委书记薛进文代表被“三个自信”的新提法深深触动,这位奋斗在高等教育战线的代表兴奋地告诉记者:“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的新要求。‘三个自信’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体现了对我国国情的深刻把握、对民族命运的理性思考、对人民福祉的责任担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0年来的发展进步、伟大成就,让我们增强了这种自信的底气。”薛进文认为,坚定“三个自信”,有利于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有利于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复杂的世界格局中保持自身特色、开辟发展前景。

来自基层的代表,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海口港务分公司秀英客运轮渡公司党总支书记张陈慧也对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振奋心情:“‘三个自信’简洁精练,词约而意丰。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代表,我觉得这一论述让我们更加有底气。我们坚信,只要坚持走正确的道路,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能把中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老百姓的日子就会越过越好。”

天津市卫生局党委书记王贺胜代表认为:“提出‘三个自信’,对于我们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进,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果,这是坚定‘三个自信’的坚实基础。”王贺胜认为:“作为医疗卫生工作者,我们还要努力在工作中体现这种自信,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而不断努力。”

(人民网记者 张 垚 马跃峰)四个意识

【报告原文】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最后的殷殷嘱托,在十八大代表中引起强烈反响。代表们纷纷表示,一定要牢记增强“四个意识”,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厅长、党组书记刘卉代表说:“‘四个意识’是对广大党员提出的新要求。增强忧患意识,就是要求我们在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向好的局面下不沾沾自喜,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创新意识,就是要求我们在体制、机制、技术等各个层面大胆创新,争创优势、克服弊端;增强宗旨意识,就是要求我们全体党员干部必须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使命意识,就是要求我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责任感。”

辽宁省本溪市委书记冮瑞代表认为,“四个意识”是对全党同志提出的殷切希望,意义重大。

辽河油田公司党委书记周灏代表说:“纵观党的历史,保持了这‘四个意识’,我们党的事业就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进而创造辉煌成就;丧失这‘四个意识’,就会走弯路甚至遇到挫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是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前提保证,更给国有企业基层党建指明了方向。”

贵州省团省委书记马宁宇代表认为,“四个意识”的提出,必要且及时,既是对即将跨上新的历史征程的全党的谆谆告诫,也是对全体党员的重要鞭策。

江苏省宿迁市委书记缪瑞林代表认为,“四个意识”是对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部署。

(人民网记者 魏 贺 赵婀娜 王伟健)五位一体

【报告原文】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从四位一体上升到五位一体,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领域和范围,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代表认为,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规律和生态环保规律的认识进入了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社会,又是生态环境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

贵州省政协副主席王富玉代表认为,五位一体,五个方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纽带。比如文化建设提供的是不竭源泉,社会和谐则是我们发展的基石,而生态文明的建设则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五个方面缺一不可。”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委书记张秀隆代表表示,经济发展创造“中国奇迹”,如果其他几个方面跟不上,特别是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跟不上,就会造成短板效应,制约发展。

如何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理念?周生贤表示,生态文明建设是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力推进。环保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环保战线要积极探索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中国环保新道路,遵循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加快推进环境管理战略转型,勇担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和实践者。

(人民网记者 孙秀艳 杨雪梅 李智勇)四化同步

【报告原文】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坚持四化同步,必将促进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大幅上升,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促进城镇化质量的提高,使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更显著。”四川达州市委书记焦伟侠代表说。

快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到2011年,全国城镇人口达到6.91亿,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关口,达到了51.27%。这表明我们已经告别了以乡村型社会为主体的时代,进入到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时代。“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经济支撑,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空间依托,推动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相互促进,既是为工业化创造条件,也是城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涉及大量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具体问题,”焦伟侠代表说。

“把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起来可以提高效率,也是提高工业经济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有的地方把信息化理解偏了,以为信息化就是买设备。”新疆克拉玛依市市长陈新发代表说,“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最重要的是管理,其次是标准,第三是数据,第四是软件,相对而言,硬件恰恰是最简单的。”

在未来二三十年里,我国每年将有1000多万人口转移到城市,这必然会带来劳动生产率和城市集聚效益的提高,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这个过程中必须要以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陈新发代表说,“坚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是一项开创性工程,有利于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

(人民网记者 于 猛 杨明方 周舒艺)两个翻番

【报告原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

针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指标。代表们认为,双指标同步提出,说明我们不是一味追求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而是下决心更加重视居民收入的提高。内蒙古阿巴嘎旗萨如拉图雅嘎查党支部书记、廷.巴特尔代表说:“报告针对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提出明确的倍增目标,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反映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执政理念,让人倍感温暖。”

代表们认为,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也在不断发展、完善,目标更高,标准更严。“实现这个温暖人心的目标并不容易,这是党和政府在改善民生上自我加压。”廷.巴特尔认为,居民收入是硬指标,比起其他的民生指标更直接、更现实,最具有幸福感。甘肃省扶贫办主任、沙拜次力代表认为,将“收入翻番”确定为奋斗目标,更加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关注民生的基本立场。

从统计数据看,十六大以来,年均经济增速超过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1%,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报告中提出两个翻番的要求,给我们明确了农村今后的发展道路,为我们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种粮大户葛浩新代表信心满满。

“收入翻番需要强有力的经济支撑,这需要我们紧紧扭住发展不放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做大做好‘发展蛋糕’。”廷.巴特尔说。(人民网记者 孟祥麟 贺 勇 曹树林)两个加快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所做的报告,内涵丰富,思想精粹,高屋建瓴,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辉的重要文献,是指导中国未来发展的行动纲领。

报告对过去五年工作和十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做了全面总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了系统深刻的阐述,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开放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围绕这个目标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外交、“一国两制”和党的建设的新任务。其中,在经济建设领域,报告立足于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一个重要表述,我们需要从这一提法的指导思想上、所处阶段上和具体路径上,联系起来理解,才能把握“两个加快”的重要内涵和现实意义。

下载数字解读十八大报告三1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字解读十八大报告三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解读十八大报告(★)

    解读十八大报告的一些新提法、新名词、新变化 “美丽中国”首入报告 在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胡锦涛同志所作的十八大报告,浓缩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十年来......

    十八大报告解读

    十八大报告解读 两个翻番 【报告原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

    解读十八大报告

    学十八大精神、创本岗位佳绩 第三幼儿园 张红 十八大报告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奋斗目标等重大问题,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十八大报告解读

    更加自信地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从十八大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固安党校 张国权 提纲:1、我国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背景。 2、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机成熟。 3、坚......

    十八大报告解读

    十八大报告解读 一、 两个“五位一体”:一体”的总体布局,对应着全国老百姓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大权益。特别是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党和国家将在实现当代人利益......

    解读十八大报告

    【关键词:指导思想】 张巨成:“科学发展观” 作为指导思想有四大动因 十八大首次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能够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有......

    十八大报告解读

    十八大报告解读 据新华网报道,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他强调,必须抓好八个方面的重要任务: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坚持以人为本......

    十八大报告解读

    十八大报告解读 11月8日上午,党的十八大隆重召开,胡锦涛同志向大会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总书记所作的报告提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