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同上一节课
同上一节课 共研一节课
4月2日上午,昌邑市第二实验小学数学教研组老师们和展开同课异构教学教研活动,以探求更为有效的教学。魏老师、孙老师她们同上了三下《长方形的面积》。两位老师对教学起点把握都比较准确,内容呈现也别具匠心。从生活中“买新房子了”的问题引入课题,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再借助对1平方厘米小方块的操作,摆一摆、数一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主建构,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两位老师在教学中又各有特色。孙老师在挖掘教材内涵的同时,用好教材,用足教材。魏老师的课堂比较开放、大气,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去参与学习。学生学得快乐,学得主动,在观察中思考,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生活化的情景中体会了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课堂碰撞着思维,飞扬着智慧,体现了课堂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
老师们听得十分认真,在课后的讲评中更是积极反思,踊跃发言。“呈现问题时,大屏幕色彩对比不够明显,学生看不清楚”,“小组合作,目标明确,有实效”。教研组长李爱萍老师说,老师能从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出发,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有以下几个亮点:
1、用生活情景引入--我家买新房子了,引出课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训练,每个操作环节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活动来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理解,整个教学详略得当,重.难点把握准确。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3、达标测试注重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易到难,有层次性。
4、学生评价及时,教师适时运用激励性语言。建议:
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在活动要求中添上一条:正方形的个数与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供稿:王显风
昌邑市第二实验小学
第二篇:同上一节课
“同上一节课”五步程序的探讨与实践
“同上一节课”就是同年级同学科教师集体研讨同一个教材内容,从骨干教师示范引路课开始,通过观摩研讨、再观摩再研讨的形式,全组教师依次完成研讨教材的授课任务,在对同一教材内容的“研磨”中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确定了“同上一节课”的五步程序,即选定课题,分头钻研——集体备课,形成预案——骨干示范,及时反思——全员展示,步步提高——剖析整理,全面提升。
一、选定课题,分头钻研
每组课文中我们会选择一课作为集体备课的重点课例。重点课例选定的主要依据是本组课文的编排意图、本组的教学重难点。精读课文是首选课例,因为精读课文担负着一组课文的主要的教学任务。如五年级第一单元的《山中访友》。有时我们也会选择略读课文,因为有的略读课文在一组课文中起着过渡和衔接的作用,这样的课文可以减缓学生学习和理解本组课文的难度。如四年级第四单元的《永生的眼睛》。另外,教材中新增加的课文也常常是我们选择的对象,如二年级第四单元的《风娃娃》。
选定课题后,每位教师根据所安排的备课内容,提前一周熟悉教材,研究教学参考书,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抓住教学的关键点,列出自己的困惑和疑问。主讲人要在集体备课前确定课例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及突破措施,理清教学思路,设计具体的教学环节,确定当堂训练和反馈检测题,预测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教学生成,整理需要给学生补充的资料。
二、集体备课,形成预案
主讲人在集体备课时详细介绍本课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教学策略的设想和比较清晰的教学思路。主讲人还要就本课提出几个自己困惑的问题与大家讨论,这几个问题就是这次集体备课大家讨论的话题。组里的老师也可以就本册教材教学重点、难点,从大的方面着眼进行研讨。例如,低年级语文就可以紧紧围绕怎样指导学生读好课文,怎样指导学生识字、写字这两大重点来讨论。
交流研讨一般从两方面展开:一方面由主讲人介绍自己的教学构思,围绕讨
论提纲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设计思路,其他组员进行修改、补充、删减、矫正某些教学环节,主讲人执笔初步形成教学设计预案;另一方面就教学的难点或困惑进行深入讨论,就如何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形成有效实施策略。最后学科组长作小结,对本次教研活动作详细记录。
三、骨干示范,及时反思
集体备课形成预案后,由主讲教师上示范课,按预案执教。主讲教师也可根据本人和本班的实际,随时对预案进行调整,以求最佳效果。课堂教学结束后,及时评课,反馈教学效果,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探讨、反思,提出改进措施,为本组其他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做准备。主讲人也就是示范课教师由两部分人员组成,或是学科组长,或是本学科的骨干教师。每次集体备课教研的主讲人由学科组长或由分管语文教学领导安排。主讲人必须精心地做好准备工作。学期后期主讲人将逐渐过渡到新成分教师,把他们推上前台,给他们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
四、全员展示,步步提高
主讲人示范课结束后,教师根据修改后的教案依次组织教学。第二位教师讲课后,组织第二次评课。对教师在课堂中对教材的把握与处理,对教学生成的处理,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接受程度、学习兴趣、参与程度进行评价分析。再次根据听评课情况修改教案。第三名教师再根据修改后的教案进行课堂教学,讲课后再评课、再修改。这样,同一教学内容在全组形成了“讲——评——改——再讲——再评——再改”的循环过程。在不断的修改中,组内所有教师做到全员展示,步步提高。
五、剖析整理,全面提升
整轮讲课结束后,教师的教案异彩纷呈,各具特点,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处理不当的地方。集中多方面的优点,主讲人整理出一份优秀教案,教师人手一份。教师还要针对课堂中发生的现象作生成性分析,就教案实施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进行反思,并记录下来,即教后反思。下一次集体教研时,把教案实施时反映出来的重点问题提出来,作为研讨的重点。这样,通过一个单元一次的富有内涵的磨课经历,丰富了教师的教学经验。让老师们学到了很多知识,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看似简单的一节课,却包括了诸多方面的内涵,给予教师较多的收获和与 思考,使广大教师在课堂“研磨”中真正成长起来。
开展“同上一节课”活动,促进了集体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实现了真正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了教法的不断完善,不断地把研究引向深入,为学科教学质量提供了“源头活水”,为教师的共同进步奠定了基础。
作者单位 山东省龙口市东江镇大脉完小
第三篇:同上一节课
同上一节课:
小班数学活动《大发现》
授课教师:梁平珍
活动目标:通过观察实物认识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活动准备:
1、正方形的书、圆形的铃鼓、三角铁
2、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图卡各一张。
3、各种图形积木玩具
4、挂图一张。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实物并提问:
1、小朋友,这是什么呀?(铃鼓)它长得什么样子?(圆圆的)
2、这是什么呀?(三角铁)它长得什么样子?(有三个尖尖的角)
3、这是什么?(书)它长得什么样子?(方方的)、二、出示图卡: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图形宝宝,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图形宝宝长得什么样子。
出示圆形并提问:“它长得什么样子?”“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圆形。”幼儿一起认识圆形。依次认识正方形、三角形。
三、幼儿动手操作,帮图形找家。
幼儿根据老师的要求拿出相应的积木并放在相应的图形里。
四、出示挂图并提问:
1、小朋友看一看图上都有什么?
2、电视机是什么形状?
3、钟表是什么形状?
4、灯罩是什么形状?
5、教师和幼儿一起完成连线。
五、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找一找什么东西是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
第四篇:同上一节课
“同上一节课”大学区主题研修活动方案
通远镇中心小学
岳进
一、指导思想
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打造富有特色、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活力课堂为目标,立足学校实际,聚焦课堂,加强对课堂教学策略、方法、评价和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等方面的研究,本学期拟在全学区内开展“同上一节课”教学研讨活动。通过系列活动,努力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尊重个性、富有时代特征的校本课程新体系,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营造积极向上的教研氛围,提高我区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二、活动目的
“同上一节课”就是相同学科的老师,选择同一教学内容,结合不同学生的既有状况以及教师本身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建构不同的教学设计,呈现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塑造各具特色的创造性课堂教学模式。
它是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为活动平台,开展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知识、情感交流活动。“同上一节课”的核心理念是让每个常态课堂都务实、具有活力并且得以持续,实现教学效率、教学效果、教学效益最大化,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发展。
“同上一节课”教学研讨活动的探索和开展,关注教师如何组织和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在课堂中是否获得有效的学习,更关注教研组、备课组如何组织实施既讲究合作又体现个人智慧和风格的教学研讨活动。通过交流、评议、对比分析以及积极改善,有效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教师在教学行为中积极开展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在“同上一节课”的研讨过程中,教师不断地改善教学行为,对教材、学生、教学方法等要素生成科学和创造性的见解,提高课堂效率,形成风格,进而提炼出一套适合自己特色的教研活动模式。
三、活动对象
1.大学区三年级备课组推荐2名教师为本次“同上一节课”研讨活动的授课教师,确定同样的教学内容,基于集体研讨的基础上进行各具风格的教学设计和实施。
2.以备课组为单位,全体大学区三年级教师参与“同上一节课”备课、听课、评价活动各个环节。
四、活动程序
“同上一节课”教学研讨活动的基本流程为:集体备课→个性化教学设计→课堂实践→评议反思。
五、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4月3日——4月10日(宣传和申报阶段)
确定教师:教研组、备课组确定授课教师。
确定课题:此项活动要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对比交流,所以备课组在选择课题时要充分考虑到所选课题应具备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空间和要素。课题的选择还应兼顾语文学科的教学进度,不宜刻意调整进度。
确定地点:通远镇中心小学。
第二阶段:4月10日——4月30日(实施和总结阶段)
4月10日至4月30日为实施和总结阶段,授课结束后,及时开展评议交流活动,并且要有详细记录。评议交流程序是授课教师说课、听课教师汇报课堂观察情况,组长组织点评。
教研组将认真总结本次活动的经验和不足,下学期力争让每一位教师直接参与“同上一节课”授课环节。条件成熟时,开展校际间的同课异构交流活动。
第五篇:同上一节课
“同上一节课:雷锋告诉我”观后感
3月5 日,在第52个“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我们六(2)班学生认真收看湖北电视台教育频道首播的“同上一节课:雷锋告诉我”视频课堂。整堂课分成为梦想拼搏、奉献与服务、人人都能当雷锋三个部分。在雷锋的有关视频资料介绍后,第一位登台演讲的“老师”是奥运冠军、体育明星杨威,他以不惧挑战、为祖国荣誉拼搏的励志演讲,赢得了全场阵阵热烈的掌声。坚守平凡的“心灵导盲师”张龙则用亲身经历,引导中小学生传承雷锋精神,在校园中形成“人人学雷锋”的社会道德。最后一位主讲的“老师”是湖北省慈善形象大使孙汀娟,她用集善成山,汇聚社会爱心共同拯救早产儿壮壮的故事,诠释了新时代的雷锋精神。
雷锋有着和我们现在截然不同的童年生活,遭遇了种种的不幸。雷锋幼年时父母、哥哥和弟弟相继离开人世,不满七岁的他成为孤儿。看到这里,我不禁攥紧了小手,为雷锋叔叔从小忍受着人世间那么大的苦难而难过。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真是天壤之别啊!我们每天穿着新衣服,天天吃着小零食,星期天还可以吃“肯德基”。若是爸爸妈妈有空的话,他们还会带我们去旅游,享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美景。今后我一定要向雷锋叔叔学习,要从身边一点一滴为人民服务的小事做起,比如:哪个同学上课没有认真听讲,作业不会做,或者是哪个同学跌倒了,我都应该主动去帮助他们。在学习上,也要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善于“挤”和“钻”。从现在起就要努力学好本领,长大以后也要像雷锋一样报效祖国,为人民服务,做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让雷锋精神作为自己刻苦学习的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