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习近平总体安全观的中国意蕴
习近平总体安全观的中国意蕴
中国面临的不安全因素是综合性的影响中国总体安全的国内外因素很多,但最主要、最直接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从国内方面来说,第一,腐败、法制执法不严等,是当前中国最大的政治不安全因素。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积累了相当多的问题和矛盾,开始进入敏感期、突发期、多发期、易发期、并发期,这些问题主要是政治腐败、法治欠彰、以权代法、分配不公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国内不少地方都引发了群体性事件。再加上国内台独、疆独、藏独分子以及法轮功邪教势力乘机煽动闹事,维护政治安全的压力相当大。
第二,中国经济转型面临的安全问题。中国经济转型有六个方面,从出口导向为主转向国内消费为主;从高能耗高污染向绿色环保转变;从制造业为主转向服务业为主;以成本低廉的劳动力为主向劳动生产率更高的人力资本为主;从高速变为中高速,从以数量总量为主向数量质量平衡并以质量为主;从利益分配不平衡向更加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转变。经济转型的许多不确定因素会对国家安全产生复杂影响。
第三,空气、水和土地污染等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突出问题。近年来经济发展对环境破坏很大,尤其是出现了大面积的雾霾天,同时水资源污染、地表的污染也很严重。这不仅大大加大了资源环境保护的成本,更对国民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也给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大压力,甚至也成为中国与邻国的外交交涉的内容。
从国外因素来看,第一是美国因素。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有能力有意愿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构成挑战的大国。美国官方虽然表示欢迎中国的强大,但美国国内存在强大的反华势力,美国一直通过对台军售牵制中国,以所谓重返亚太进一步强化美日、美韩军事联盟。
第二,主权安全及南海争端等。在解决与周边国家的陆上疆界历史遗留问题之后,海上疆界的划定成为维护中国领土主权的重大问题,这方面中国面临的挑战很严峻。中国在钓鱼岛受到日本的挑衅;在南海的众多岛礁被周边国家侵占,中国的海上权益受到严重侵犯。
第三,影响中国经济安全的外部因素。中国的经济是开放经济,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使发展中国家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西方国家控制着大宗商品的定价权,核心技术的发明专利权,主要市场的控制权,主要货币的发行权,主要国际经济组织的决策权等。其二,中国对外依存度高居不下,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和波动大。如铁矿石2009年进口为6.3亿吨,对外依赖度为69%;石油2011年进口为2.56亿吨,对外依存度为56%。其三,外资在中国已经开放行业中有过大的影响,中国国内民族企业的竞争力下降。在中国已开放的每个产业中,排名前5位的企业几乎都由外资控制;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其四,金融安全困局。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金融要素在世界各地流动,他国的金融危机会很快到本国,给本国经济和金融带来冲击。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引发了世界性的经济紧缩,其消极影响到今天仍然存在。
国家总体安全:超巨复杂的整体
在这种情况下,过去强调的国家安全概念已经不能适应今天的复杂的安全形势,因此习近平有关国家安全的讲话不仅把国家安全视为国家的头等大事,而且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发展,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的新概念,为理解国家安全提供了一个新观念。
例如粮食问题,有粮则安稳,无粮则乱危。它首先关系到老百姓的生存,是国民安全问题;无粮缺粮少粮则会导致社会**,产生政治安全、社会安全问题;粮食生产、运输、保存是经济安全问题;粮食作为国家最重要的资源又是资源安全问题;把粮食作为一种期货又产生金融安全问题,粮食的生产又涉及到耕地农田质量,是国土安全问题;到国外购买粮食会产生外部安全问题,保障运粮通道的畅通是一个军事安全问题;而且它是一个涉及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问题,今天的粮食生产运输保存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信息网络,敌对势力可以通过网军破坏网络从而又与传统安全相关;爱粮惜粮不浪费粮食,在粮食和食品加工过程中讲诚信、讲道德、讲良心,又是一个文化安全问题……,除了核安全与粮食无关外,其他的安全领域都涉及到了。所以,任何一个安全都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靠某一个单位、某一机构来保障,都会出现巨大的漏洞和问题。
所谓国家总体安全,就是把国家安全视为一个超巨复杂的体系。习近平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它是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在总体安全体系中,每一个领域的具体的安全,虽然各有侧重点,但首先都必然和必须与其他领域的安全密切相关相联,互不可分;任何时候都不能孤立地片面地理解国家安全的问题。
总体安全观是对中国近年来提出的综合安全的发展。总体安全就是综合安全,但综合度比综合安全更高、更深、更全面。政治安全与经济安全交织就是一种综合安全,但这种交织的政治经济安全还不能说是总体安全。总体安全在考虑政治经济安全时,还要考虑军事、文化、国民、资源等方面的相关联的问题。总体安全是一种更全面的综合安全。
总体安全的中国特色
总体国家安全的概念本身具有中国特色,是中国概念,而总体安全在体系架构和具体内涵上,也体现出明显的中国特色,这就是习近平指出的,中国的总体安全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第一,总体安全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维的体现。首先,安全意识就是忧患意识。习近平在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讲话中指出,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其次,安全意识就是防止危险。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安与危分不开的,所谓安全就是没有内外的危险。最后安全意识是整体意识、全局意识。中国的易经有鲜明的整体思维,《管子》等经典则强调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一体。
第二,中国总体安全突出政治安全,把政治安全作为中国总体安全的根本。中国是一个大国,国情超巨复杂,处理好国内的政治问题是国家政权最重大的安全问题。如果中国不能保持政治秩序的正常运行和政治稳定,一切安全问题都将是空谈,相反,在政治安全良好状态下,其他的安全问题相对容易解决。中国把政治安全确定为总体安全的核心,反映了中国维护国家政治安定、稳定、有序、和谐的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和内向性。
第三,中国的总体安全把人民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宗旨。所有的安全问题,归根到底是由人民来感受、决定和评价的,任何不安全最直接影响的首先是广大的民众。国民安全是以民为本思想在安全领域的拓展。
第四,以共同安全为目标的安全共同体。近年来,习近平的讲话不断提到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在国安委第一次会议的讲话中,习近平又提出了安全共同体的问题,指出中国的安全必须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安全共同体是对过去的共同安全的发展,也是命运共同体在安全领域的运用。
总体安全构建以文化安全为突破口
当前中国最大的不安全,并不在于外敌的入侵和战争威胁,也没有严重的内部政治**和不稳定的前景。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的安全问题是可预期的、有保障的,但在文化安全领域则不然。由于内外的综合因素,当前中国处于严重的文化不安全状态。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亡则国亡。前面所说的政治经济安全都是有形的,而且大多已经被认识,成为国家安全防范的主要内容,但文化安全则是一个无形的安全,看不见,摸不着,但实际上它已经成为中国严重的安全问题:一个没有信仰价值体系的国家和民族才是最不安全的。
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中,文化安全是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除了中国不善于用文化市场的因素来建设先进文化的原因之外,中国当今的文化不安全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大行其道,在学习西方的进程中,许多人不善于区分什么是西方的文明成果,自觉不自觉把西方的价值观念潜意识地作为中国各个领域的价值观或应遵行的准则。中国主流思想界、文化界的精英是用西方的概念、思维在思考,用西方的价值观在评判一切,反美的和亲美的都是在用美国的思维在思考。在国际社会中,中国在西方文化之后亦步亦趋,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围攻下处于守势,只有招架之功全无还手之力。
第二,中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度,但受到来自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观念和来自西方的传统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观念的影响,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也自觉或不自觉地都把中国的历史文化的主要成果视为封建、落后、专制、极权、不民主、无自由或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而加以批判。
第三,在中国崛起进程中,出现了中国历史文化复兴的“国学热”,对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心多少有一定帮助,但对于什么是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成果却并没有形成一个共识。在所谓的国学中,先进的观念与迷信的东西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使得法轮功等邪教得以大行其道。
第四,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文化影响,除了武术、孔子、中国古代的四大文明、长城等东西外,不能向国际社会提供比西方的民主、自由、人权更好更先进的价值理念,因而中国的模式缺乏文化影响力和感召力。
从十八大就任党的总书记以来,无论是在中国的内政还是外交方面,习近平都展现了许多新理念。这种治国理念既来源于对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实践发展的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来源于习近平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提炼和总结。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是习近平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在习近平倡导的“中国梦”、以民为本、以法治国、人与自然和谐一体、新型国家利益观等重要的治国理念中,都能见到这些理念中的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厚重的历史影响。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精神;总书记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抓三进”(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思想,这是非常及时,非常重要的。习近平在北大与学生的对话中,强调了《管子》两千多年前提出的文化安全的观点: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直接把礼义廉耻等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作为国家安全的基础。因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仅对提高民族的文明道德水平,降低群体事件,增强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建设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抵御各种消解民族凝聚力的外来文化的影响,对中国的长治久安,对提高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文化影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再造文明中国的行动纲领。只有构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才能从根本上为保障国家安全提供强大的思想文化的安全屏障。
构建总体安全体系要有顶层设计
建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是构建总体安全的第一步。要完成总体安全的构建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首先,应该有一个能够反映中国安全形势特点、任务、宗旨、目标的国家安全战略。虽然有关方面一直在进行国家安全战略的研究,但到今天为止,我国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尽快完成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研究是一个迫切的任务。
其次,必须有一个反映总体安全的国家安全法。过去的相关法律法规涉及的国家安全概念,都是某一部门、某一领域的安全立法,比如食品安全、生产安全、运输安全、国防安全、政治安全等,没有一个总体上概括国家总体安全的法律。一些领域的安全立法也不完整,比如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网络安全、文化安全等就缺乏相应的立法。
第三,尽快完善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机构设置和运行规则。比如,现在中国有几千亿国家资产流到国外,暴露出国家资产监管的巨大漏洞,应该设立金融安全局专门监管;又如,中国的许多重要产业被外资控制,应有专门机构审查和评估外国投资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第四,从文化入手,强化国家、社会、国民的安全意识。安全不仅关系到国家命运,也关系到每个国民的命运。国民不仅是国家安全的最终受益,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动力。应当强化国民的安全意识,形成凡是危害国家安全国民安全的,自觉进行抵制;凡是有益于国家安全国民安全的,自觉进行维护。不做危害国家安全和国民安全的事情,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自己从事的工作做起。
(作者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责编/刘建 美编/李祥峰
第二篇:[军转快讯]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中国意蕴
[军转快讯]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中国意蕴
关键词:军转 张为臻 总体国家安全观 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军转考试
2015年5月15日,全国国家安全机关总结表彰大会在京召开,总书记在讲话中再次强调国家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习近平指出,要“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定理想信念,忠诚党的事业,与时俱进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安全工作。去年4月15日,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召开首次会议,第一次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概念,这标志着富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机制开始正式运转。学者认为,习近平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具有“中国意蕴”,确保中国发展的稳定与持续已成为我国国家安全的头等大事,强烈的忧患意识、清醒的底线思维、勇毅的担当精神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应有的精神境界。
总体国家安全观具有“中国意蕴”
确保稳定发展成为国家安全头等大事
在去年召开的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首次会议上,习近平把“国家安全”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与分量,要求我国各项工作都要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个理念展开。昨日,在表彰会议上,习近平提出“扎实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与时俱进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要求,强调,“国家安全机关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力量,为保卫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体国家安全的概念本身具有中国特色,是中国概念,而总体安全在体系架构和具体内涵上,也体现出明显的中国特色,这就是习近平指出的,中国的总体安全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叶自成指出,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具有其“中国意蕴”。首先,安全意识就是忧患意识。习近平在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讲话中指出,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其次,安全意识就是防止危险。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安与危分不开的,所谓安全就是没有内外的危险。最后,安全意识是整体意识、全局意识。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沈丁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根据时代发展和形势变化,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中国发展的稳定与持续,是我国国家安全的头等大事。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内外各种矛盾不断浮现,包括一些突发的甚至难以预见的问题的发生,这对我们认知问题、辩识矛盾、克服困难提出了新的挑战。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任务繁重艰巨
政治安全是总体安全的根本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时期,面临复杂多变的安全和发展环境,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任务繁重艰巨。”在昨日的大会上,习近平他强调,要高度重视加强国家安全工作,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依法防范、制止、打击危害我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重视、理解、支持国家安全机关工作,同心协力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中国总体安全突出政治安全,把政治安全作为中国总体安全的根本。”叶自成认为,中国是一个大国,国情超巨复杂,处理好国内的政治问题是国家政权最重大的安全问题。如果中国不能保持政治秩序的正常运行和政治稳定,一切安全问题都将是空谈。他指出,中国的总体安全把人民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宗旨。所有的安全问题,归根到底是由人民来感受、决定和评价的,任何不安全最直接影响的首先是广大的民众。国民安全是以民为本思想在安全领域的拓展。国际关系学院国政系主任林宏宇认为,习近平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在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和国家历届领导人有关国家安全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国内外安全形势的总体特点,创造性地提出的富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价值观念、工作思路与机制路径。
强化忧患意识、底线思维和担当精神
构建总体安全体系要有顶层设计
“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是党和人民对国家安全机关的一贯要求,新的历史条件下仍然要坚定不移坚持和加强。”在昨日的大会上,习近平指出,要总结经验,从严管理,努力打造一支坚定纯洁、让党放心、甘于奉献、能拼善赢的干部队伍。
如何打造一支坚定纯洁、让党放心的干部队伍,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主任任天佑认为,强烈的忧患意识、清醒的底线思维、勇毅的担当精神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应有的精神境界。张为臻,强化忧患意识、底线思维和担当精神,必须与强化战略定力结合起来。离开战略定力,极易导致“神经过敏”和战略误判,落入敌对势力设置的陷阱。当前,无论外部干扰如何变换花样,我们都要紧紧扭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个战略目标和时代主题,始终高度警惕国家被侵略、被颠覆、被分裂的危险,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被破坏的危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被打断的危险。这样就能在壮大实力的同时,强固安全底线,提升安全系数。
“构建总体安全体系要有顶层设计,建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是构建总体安全的第一步。要完成总体安全的构建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叶自成认为,首先,应该有一个能够反映中国安全形势特点、任务、宗旨、目标的国家安全战略。同时,应从文化入手,强化国家、社会、国民的安全意识。安全不仅关系到国家命运,也关系到每个国民的命运。国民不仅是国家安全的最终受益,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动力。应当强化国民的安全意识,形成凡是危害国家安全国民安全的,自觉进行抵制;凡是有益于国家安全国民安全的,自觉进行维护。不做危害国家安全和国民安全的事情,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自己从事的工作做起。
(原题目: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中国意蕴;来源:军转网)
第三篇: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图解
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图解
背景
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
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
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
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
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
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
国家安全体系涵盖11种安全
第四篇:浅析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
浅析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
——对其中涉华“国际安全”的探讨
中国的国家核心利益有哪些?中国政府在2011年9月发表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中,明确界定了中国核心利益的范围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4月15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建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新观念,并首次全面阐述了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内涵,并指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①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②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③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④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⑤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下面,作者就总体国家安全观中的涉华“国际安全”的具体内涵,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并根据当前中国对外关系和国际环境变化的现状,试尝浅析中国国际安全的一些具体内容:
一、涉及到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方面的核心利益。这不但关系到中华民族和国家的尊严,更是新世纪中国人的历史责任。本范畴的主要内容应包括:(1)目前围绕中国钓鱼岛主权和中日海洋油气开发争纷为中心的中国在东海主权问题;(2)以南沙群岛被周边国家非法实际占据岛礁为标志的中国在南海主权问题;(3)以反“台独”为基本方向的台湾问题;(4)打击西北边疆地区个别少数民族宗教极端势力分裂国家行径为主战场的“疆独”问题;(5)反对以宗教领袖和和平主义者面貌在国际舞台上粉墨登场,来自原前藏地区的**喇嘛推行“大藏区自治”为名由,实质上的“藏独”问题。此外,尚存在于中国某些边疆地区,目前尚非十分突出的其他隐性民族分离趋势的隐患。
二、中国的国际地区利益。这首先要求今天的中国人具备全球视野,站在一个全新的高度,重新看待今天的世界,也重新审视我们自己在21世纪的国际诉求。中国的国际地区利益应主要包括:(1)以朝核和钓鱼岛主权两个热点为战略枢纽,中国在东北亚的地区利益;(2)以南中国海,主要是南沙群岛的岛礁主权为突出显影,伴随华人华裔的所在国的社会文化权益的保护和恢复,中国在东南亚的地区利益;(3)位于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西南部,以瓜达尔港为起点的中巴油气管道及铁路项目和位于缅甸联邦西部,以实兑港为起点的中缅油气管道及铁路项目,以及对这个世界的第二大洋某些重要地理战略节点作为“重大关注”,中国在印度洋的地区利益;(4)在原苏联中亚五个“斯坦”范围内,以油气能源为核心,通过建设“新欧亚丝绸之路”作为基础载体,中国在中亚的地区利益。此外,还应包括,以不可再生资源开发为基本内容,中国在非洲大陆的地区利益;在以玻利瓦尔社会主义为旗帜的拉美和加勒比海一系列国家的战略预置与能源开发,中国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的地区利益;以铁矿、铜矿石、原油等大宗商品资源开发为主,中国在澳洲大陆及南美的地区利益。还有,伊核问题,叙利亚问题,巴以冲突为核心难分难解的中东问题……
其实在这些问题的背后,更深沉的问题却是,未来中国的发展,将在什么样的国际环境和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框架下展开?这对全球每一个大国的领袖来说,都是至关重大而又难以未卜先知的决定性的问题。作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关注:
(1)建立可靠的盟国关系和以华为中心的多边国际组织。为保障中国的国际安全环境,调整同周边国家、同地区大国、同全球性其他结构性国家之间的双边和多边关系,建立有效的国防战略缓冲区和友好并有真实效果的国际支持支撑力量。
(2)保障中国在国际贸易和重要战略资源,包括原油、铁矿石、铜矿石等“大宗商品”物流正常输送的国际海上运输线的安全。
(3)提高中国在现行国际金融组织,尤其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集团(WBG)中的投票权比重,籍此逐步参予国际金融秩序的改革,增强中国在参预和影响国际经济关系发展的“游戏规则”的引导、制定、组织、诠释等方面的地位。
(4)增大对世界贸易组织(WTO)、海牙国际法庭(ICJ)、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等国际组织的影响力。宣示东方的价值理念,促进世界对中国的深入了解,改变中国和中国人在世人心目中的传统印象,确立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新形象,通过多边合作,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主动促进中国在国际事务的各个领域发挥更为重大的积极影响。
(5)改进中国在联合国(UN)现体制框架内的作用形式。使联合国的改革向着人类进步和文明的必然方向发展,更加积极地参予全球性、地区性国际事务,传播中国理念,阐释人们对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存在的疑惑,在构建国际政治关系新框架的进程中,切实引导全球关系健康发展的正确方向,在保卫世界和平方面发挥更大的积极有效的作用。
这样,通过全球基本关系框架、国际性地区利益和中国周边国家安全三个层次,建立起中国国家安全中的“国际安全”的基本战略结构。这只是作者的一点初步的肤浅认识,对于其中的许多问题,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探索
第五篇: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探究
(430079)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瑜路152号 闫聪慧 电话:***
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探究
闫聪慧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针对当前国际国内严峻的安全形势,积极探索国家安全新理念,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特点。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内容及特点;意义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着眼点上深刻把握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正确分析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安全形势,在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国家安全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对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一、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形成的背景
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形成不是偶然的,是在深刻把握当前国际国内安全形势下吸收借鉴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而形成的,具有深刻的理论背景和现实背景。
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形成的理论背景。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在马克思恩格斯和平国际观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国家安全思想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安全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和平的国际观上。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各国无产阶级要加强国际合作,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实现和平的国际状态,这是未来新社会的国际原则。这些思想为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习近平继承发展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国家安全思想,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
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形成的现实背景。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在全球化趋势下我国仍面临着国际国内一些不和谐不稳定因素,国际国内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给我国的国家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国际上,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国与国之间的利益战争并没有完全消失,地区冲突与局部矛盾仍然存在,恐怖主义、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文化能源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仍在蔓延,给世界稳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国内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种矛盾相互交织、错综复杂,使我国社会遇到的风险加大,社会稳定面临挑战。我国周边环境也不容乐观。与日本、韩国、菲律宾、越南、印度等存在一系列领土争端,潜在地给我国安全带来威胁。此外,“藏独”、“台独”、“疆独”等势力日益猖獗,恐怖暴力事件、邪教组织寻衅滋事时有发生。总之,新世纪新阶段,我国面临着国际国内的严重形势,对我国国家安全提出了新的课题。这构成了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现实背景。
二、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说:“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主要内容,是理解和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依据。
1、以人民安全为宗旨
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置人民群众的安全利益放在首位,也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的根本体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保障。人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根本力量,只有确保人民安全,国家安全才有保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利益,这是国家安全的保障,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根本目的。人民安全也是国家安全的根本目的。贯彻落实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既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安全,又要保障每个人的安全,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和平安全环境所带来的幸福。
2、以政治安全为根本 “以政治安全为根本”是指要把国家政治安全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高度自觉地予以维护,不允许任何人、任何敌对势力以任何手段破坏我国的政治安全,为我国国家安全提供根本的政治保障。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把政治安全作为实现国家安全的根本性手段,这是由我国的社会性质和社会现实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就是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的安全是最大的政治安全,也是我国国家安全的根本之所在。当前,国际国内安全因素比以往更为复杂,安全形势更为严峻,因此,习近平强调:“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
坚持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反映了新的历史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政治安全的新认识,折射出新时期维护我国政治安全的迫切需要,有力地回应了国际国内敌对势力企图破坏我国政治安全的图谋。
3、以经济安全为基础
习近平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要以经济安全为基础。这主要是由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经济安全形势决定的。国际上,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首先,西方大国的经济霸权日益严重。近几年,一些西方大国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它们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在世界上推行经济霸权主义,将自己的经济利益凌驾于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利用经济手段控制他国的经济命脉经济部门,另一方面掠夺他国的能源资源来为自己经济的发展解除后顾之忧。此外,千方百计削弱他国的经济竞争力,并找寻“适当的”时候对他国进行经济制裁。其中,我国就是受害国之一,这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严峻考验。其次,一些经济强国利用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冲击着我国的经济安全。长期以来,这些经济强国垄断着国际经济规则的制订权,它们通过不合理的经济规则大肆压低初级产品或原材料的价格,垄断高技术产品的价格,还不断推行贸易保护主义,设置重重贸易壁垒,这些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害,严重制约我国的经济安全。最后,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危机也是影响我国经济安全的潜在因素。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深入,经济因素尤其是金融因素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加快,一旦一国发生金融危机,他国就会很快受到冲击。
4、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
军事安全是指以军事力量为主要手段,同时辅以其他手段来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为国家发展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军事安全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生死存亡,是其它一切安全的重要保证。文化安全是“指民族传统、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国家文化主权领域免受外来文化威胁和危害的状态。”文化安全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因素,是引领国家发展的精神动力。社会安全是衡量国家安全的综合因素,它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稳定,关系到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就要“注意研究这些方面面临的大量新情况新问题,遵循不同领域的特点规律,建立完善强基固本、化险为夷的各项对策措施,构筑起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当前,面临日益严峻的国际国内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切实维护我国的军事、文化、社会安全,对此,提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要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
5、以国际安全为依托
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就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注重维护本国安全利益的同时,注重维护国际安全,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国家安全已不再是孤立的,一国的安全已经置身于这个国际大环境之中。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信息、军事等联系日益密切,诸多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深刻把握国际形势的变化,针对国际上存在的安全因素和不安全因素,适时调整我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提出要坚持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的总体安全观。
(二)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特点
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个丰富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继承中国共产党人国家安全思想的基础上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发展而来的,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国家安全理论,具有鲜明的特点。
1、系统性
习近平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将发展与安全统一起来,这充分体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系统性。
2、共同性
习近平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贯彻落实总体安全观,既要重视自身安全,又要重视共同安全”。要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的安全,不能为了自身安全而牺牲了他国的安全,要“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这不仅深刻揭示了一国安全对世界安全的依赖性,还充分说明了只有确保世界安全,才能保障一国的安全。这是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共同性的集中体现。
3、综合性
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安全内容的综合性。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国土安全的同时,也突出了国民安全、国际安全,同时还强调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方方面面的安全问题,将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统一起来。第二,安全主体的综合性。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在追求国家安全的同时更注重国民安全,强调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将人民安全提高到至上的位置,突破了传统国家安全理论中只注重军事、政治安全的狭隘性。第三,安全手段的综合性。习近平总体安全观在维护国家安全时不排除军事手段,但更强调运用非军事手段,通过增强国家综合国力、打造良好的政治生态以及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等来实现国家的安全,从而促进地区稳定和世界的和谐发展。第四,安全要素的综合性。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将安全要素扩展到科技、社会、信息、生态、资源、核等范畴中,使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扩展、安全因素更为复杂。
4、民本性
习近平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这揭示了当代中国国家安全的根本目的,确立了国家安全的总纲领;“重视国民安全,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这突出了人民群众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主体性,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确立了人民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核心地位,奠定了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民心基础这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人民安全的高度关注,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总体国家安全观。
5、包容性
习近平的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内部安全与外部安全、自身安全与共同安全,着力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体现了习近平总体安全观很强的包容性。随着综合国力的强大,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步提升,中国以更加坚定的自信、更宽广的胸怀、更谦和的姿态发展外交关系。新的历史条件下总书记坚持包容、开放的态度尊重各国人民的愿望和选择,在捍卫自身安全的同时,积极促进他国的安全,为实现“中国梦”构筑坚实的屏障,这也将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国际社会上的生命力和感召力之所在。
6、和谐性
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这充分体现了总体国家全安观的和谐性。和谐是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根本属性。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在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这头已经醒来的狮子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这为4月15日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性质作了根本的定论。
三、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积极应对全球化背景下来自国际国内的各种威胁与挑战,以世界和中国未来的发展为着眼点,大胆超越传统国家安全思想,为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安全理论,为维护我国的和平发展和世界的和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和价值。
(一)拓展了国家安全观的内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
国家安全问题是我们党一直以来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坚持从总体上思考和把握国家安全是我们党十分宝贵的经验。习近平坚持全面的、总体的、系统的观点,继承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国家安全思想,深入分析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着眼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及恐怖主义、宗教主义等极端势力,在关注传统国家安全的同时,更强调非传统安全,提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拓展了国家安全的内涵,是习近平对当前国家安全更为全面的认识,深化了对国家安全内容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
(一)有利于为我国发展构筑一个相对和平的国内环境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改革攻艰期,也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群体性事件多发、流血冲突事件频繁、公共安全得不到有效地保障,针对这状况,习近平提出发挥执政党的社会整合功能,通过多方面的机制建来构建和谐社会。顺应时势要求,习近平在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倡导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它坚持全面的观点,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各种安全问题,有利于我们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不同的策略,化解阻碍我们发展的矛盾,从而为我国的发展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国内环境。
(二)有助于构建一个互利共赢、平等协作的和谐世界
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在国际国内形势纷繁复杂、安全困境日益突出的新时期提出的,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充分反映了国际国内人民的利益诉求,“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总体国家安全观超越单方面安全的范畴,追求全面的安全,将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内部安全与外部安全结合起来,强调以和平合作的原则来调整世界各国的安全问题,防止避免国际危机和冲突的发生,通过互利合作来寻求世界的共同安全。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体现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发展新型友好外交关系的新思路和新构想,为世界各国发展外交关系新供了新的范例,为构建中国国家安全战略指明了方向,也为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有利于构建一个互利共赢、平等协作的和谐世界。
参考文献:
[1]吕国辉、杨丽杰:《胡锦涛国家安全思想初探》[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2]马占魁、孙存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J],解放军报,2014年7月30日
[3]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讲话强调《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N],解放军报,2014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