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纪检监察干部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研究
加强纪检监察干部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研究
摘要: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能更好地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能建设更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环境。本文从反腐倡廉入手,指出了加强纪检监察干部专业化、职业化的重要意义及当前纪检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期望打造出一支特别能战斗的专业化、职业化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字:纪检监察 干部队伍 专业化 职业化
一直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建设,坚持把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作为推动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抓手。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腐败现象呈现出新的规律和特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任务,这对纪检监察工作的专业化与职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近几年以来,为贯彻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贯彻落实各级反腐倡廉工作部署,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应不断优化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整体结构,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提高纪检监察干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水平。这既是适应当前反腐倡廉形势和任务的需要,也是新时期加强纪检监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加强纪检监察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纪检干部专业化与职业化的内涵
纪检监察干部是一支专门的干部队伍,承担着特殊的职责。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专业化,是指纪检监察干部要拥有能胜任纪检监察工作的知识体系,并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为职业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职业化,是指纪检干部表现出的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特的专业知识、技能、工作方法以及思维方式等等,其要求是具有鲜明的纪检监察职业特点、职业标准和职业道德。
(二)加强纪检监察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是发挥职能、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常言道“打铁还得自身硬”,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的假设和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专门的监督机关,而纪检监察干部,作为“党的忠诚卫士”,一方面必须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努力提高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专业化工作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也必须坚持原则,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铁的纪律、严要求、高素质与能力来为党服务,发挥职能,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强有力地政治和纪律保障。
2.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是适应新形势、服务中心工作的必然要求。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面对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要求,结合“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纪检监察干部既要服务保障全面深化改革,又要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换言之,纪检监察干部要为全面深化改革保驾护航。新形势和任务对纪检监察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纪检干部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因此,就要加强纪检监察干部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为促进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纪律保障。
3.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是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举措。当前,经过全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我们也需意识到,反腐工作重在坚持做到“常”“长”二字,我们反腐倡廉建设的任务依然艰巨。
二、当前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各级党委和纪检监察机关的领导和监督下,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从总体上是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业务精通、作风扎实的队伍,也为各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当前反腐倡廉建设的新任务、新形势和新要求还存在许多不相适应的问题,整支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中仍需加强,特别是乡镇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建设相对滞后。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管理不够专业。纪检监察机关是党内监督的机关,属于执法执纪机关,其职能的特殊性决定了纪检监察机关要有专业的内部管理。而目前的状况是,纪检监察机关内部管理相对常规化和一般化,这导致了当前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难以专业化。
(二)干部配备“专职不专用”,人员结构不够合理。这种情况在乡镇纪检监察机关比较常见。一方面乡镇大都配备了4到6名纪检监察干部,但除了纪委书记是专职的,其他干部多是兼职的,有的地方甚至纪委书记还驻村或分管计生或综治。县直各单位纪委或纪检组根本就没有专职的纪委委员,除纪委书记或纪检组长外,别无他人;由于一般的纪检监察干部大都身兼多职,使得他们参加纪检监察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这种干部配备不齐、专职不专用或者根本就兼职的情况使得他们工作起来力不从心,往往是“种了人家的田,荒了自家的地”难以做到专业化和职业化;另一方面,长期以来进入纪检监察机关没有具体的和刚性的“准入标准”,有的地方纪检监察干部年龄偏大,大都不是专门学习会记、审计、经济、法律等专业的人,懂财会、懂法律、懂电脑、懂写作等专业人才少,也存在“高学历、低能力”现象,特别是在某些乡镇。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导致了纪检干部队伍的不够专业。
(三)管理体制不健全。按照规定,应对纪检监察机关实行上级机关和同级党委双重领导。而在实际中,纪检监察机关在组织人事、财物经费以及各种事务上对同级党委政府仍然存在一定依附性,而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的领导仅局限于业务指导这个层面。也就是说,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组织人事、福利待遇、行政经费等要害问题方面,上级机关难以为下级机关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特别是在乡镇的纪检监察机关,由于缺少办案经费和现代化办公设备的保证致使纪检监察工作难以开展,纪检监察专业能力也不足。
(四)干部综合业务素质不够高。干部综合业务素质既包括干部的思想素质和专业能力素质。一方面在有些人眼里,纪检监察工作是容易得罪人,惹人嫌,吃力又不讨好的苦差,由于这种认识上的误差导致了一些纪检干部产生了“不敢为、不作为、只要不出错”的心理,在工作中出现了怕影响人际关系、怕管多了影响了中心工作的开展等畏难情绪,有的还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种种心理都影响着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还有一些秉公执纪、廉洁自律的纪检监察干部还常被调查对象所埋怨,甚至被亲戚朋友们所不理解这导致了一些纪检监察干部思想不稳定。另一方面,纪检监察干部有的年龄偏大,学习的动力、能力和精力不足,加之培训又少,导致了他们的业务知识跟不上时代。本来,纪检监察工作具有自身的特点,是纪律性要求很高的工作,平时多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是及时更新专业知识、跟上时代进步脚步的重要方法,也是加强专业化、职业化干部队伍建设的必要手段。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客观因素的制约,如缺少有效的学习培训机制、对外交流少、经费不足等,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专业化培训较少,几乎很少组织这样的培训,造成有的纪检监察干部业务知识不精通,知识面窄,知识陈旧单一,理论水平、思维模式、创新能力和工作方法等相对滞后,制约着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在乡镇纪检监察机关,精通业务知识的干部较少,这使得乡镇在执纪问责过程中缺少专业的指导。
(五)纪检监察工作缺乏职业标准,干部缺少专业化、职业化精神和目标。纪检监察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专业性和纪律性,其有着特殊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从目前来看,纪检监察工作并没有规范的职业标准,在具体工作中,对纪检监察干部提出的要求,强调更多的是政治层面上和党性层面上的工作纪律和政治纪律。这就造成干部职业生涯的规划不足。
三、如何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中纪委十八届二次全会指出:“要用铁的纪律打造人民满意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要打造人民满意的专业化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增强干部岗位责任意识,宗旨意识,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笔者认为,要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纪检监察准入门槛,配强干部队伍和设施。
一方面纪检监察干部不同于一般的干部,他们是维护党的纪律的忠诚卫士,一言一行都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直接或间接地牵涉到群众的利益。纪检监察干部是选人用人的实际监督者,但他们本身的选拔任用,也检验着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因此,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严把准入关,严格按《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标准选拔纪检监察干部,综合考虑德、能、勤、绩、廉方方面面的素质,可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方式吸纳、选拔有专业知识储备、纪检监察工作经验、业务能力强的干部,对那些党性观念特别强、能力突出、作风特别扎实的干部,可“不拘一格降人才”。建立起适合纪检监察干部成长的内部选拔用人机制,为优秀干部提供成长平台和上升空间,增强纪检监察队伍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在人员配备上,综合考虑干部的优化组合,注意老中青结合、各种品质互补,保证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特别是要适当补充和吸收法律、经济、审计、心理学等具有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进一步改善队伍知识结构。在办公设施上,应加强对基层纪检监察机关的配套办公设施、装备、经费等的保障,少数地方连专门的执纪问责办公室都没有,应增加对配套装备如电脑、复印机、打印机、摄像机、录音笔等硬件设施的投入,这样才能保障执纪办案的专业性和职业性。
(二)与时俱进,加强专业化、职业化学习和培训。
纪检监察工作是一项业务性、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与时俱进,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能使纪检监察干部不断掌握和更新经济、法律、审计、金融、科技、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应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坚定其理想信念入手,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抓实。
第一,坚持思想教育。结合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思想教育,不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可以通过观看教育影片、漫画、书籍、文艺演出、听党课、主题演讲比赛等形式,既丰富了干部生活,又加强了思想教育。重点是要抓好理想信念教育,把好纪检监察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要注重引导广大纪检干部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其拒腐防变能力,并把思想教育贯穿于各项工作始终。在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同时,应引导广大纪检监察干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增强斗志,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决策部署上来。其次是要抓好自身廉政教育。通过正反、面典型示范教育、党纪政纪教育、法律法规、艰苦奋斗教育,使纪检监察干部始终做到自重、自警、自励,努力成为党风廉政建设和拒腐防变的楷模,成为党员干部在廉洁自律方面的模范。最后是要创新学习方式。应经常性地开展评优选优活动,使教育贴近实际,具有针对性,以此进一步增强纪检监察干部的荣誉感、归属感和使命感,并力求见成效。
第二,适应新形势和时代的发展,加强纪检监察知识业务培训,使其能接受新知识,提高处理新问题的能力。随着科技的发展,违法违纪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和智能化,办案难度相应加大,旧的工作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的反腐形势,纪检干部如何不断适应形势增强业务知识与能力,一是要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有计划地选派纪检监察干部到上级机关参加业务知识培训;二是对新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同志,搞好岗前培训。三是多举办集中业务培训和讨论会,严格学习制度,使纪检监察干部快速成长为业务精英。四是根据工作需要,多加强纪检系统内干部的交流,这样既能增进兄弟单位间的感情,又能取长补短,开阔视野,相互学习。在系统、专业化的学习和培训的基础上,多运用业务知识指导实践,提高纪检监察工作能力。
(三)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专业化管理。
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专业化管理是基础,制度是保障。纪检监察机关不同于一般的部门,有其特点,首先应紧扣其特点,注重专业化管理,对纪检干部的要求也应更加严格,其次,应针对专业化管理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大胆探索,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建立健全一整套能进行专业、有效、规范管理的制度体系。在建立健全制度时,既要以现有的制度体系为着眼点,根据新任务和形势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建立健全制度,体现“梯次性”;又要从制度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入手,根据执法监察、执纪办案和内部管理的需要,及时建立相应的制度,体现“实效性”。如:从规范执法执纪问责入手,建立首问责任制、行政问责制、公开办事制、限时办结制、督查考核制等制度,规范信访举报、执法监察、案件查处、纠风及等工作程序,完善业务流程,使干部在执纪办案时严格按照程序的规定和要求来办,使得干部办案更加专业和规范。
(四)制定纪检监察职业标准,打造一支爱岗敬业、作风扎实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一直以来,由于纪检监察工作的准入制门槛不高,又没有专业的职业标准,导致专业化、职业化队伍建设存在一定困难。
1.制定纪检监察职业标准和规范。纪检监察当前全党正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可以此为契机,通过学习教育,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开展纪检监察职业道德规范讨论活动等,认真、深入查找纪检监察干部在政治意识、思想作风、工作纪律、工作作风、道德品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整改措施,制定出适应纪检监察机关特点的职业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建立起长效机制。
2.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扎实的工作作风是加强纪检监察干部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是一种持久战斗力。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党形成并发扬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传统;形成并保持了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我们党的革命、建设和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物质丰富的社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腐朽思想有所抬头,纪检监察干部是处于反腐败斗争的前沿。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纪检监察干部的作风建设,使纪检监察干部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和秉公执纪的优良作风。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加强作风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和防治意识,提高党性修养。二是引导广大纪检干部践行群众路线,改进工作作风。我们党形成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引导广大纪检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树立群众观念,践行群众路线,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三是要大兴调研之风,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了解和解决反腐败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探索反腐倡廉的新思路、新举措。
3.培育纪检监察职业精神。引导纪检监察干部做好个人职业规划,明确工作目标,牢记使命,培育纪检监察职业精神。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王岐山强调,完成党的事业最终要靠人,关键是用好干部,对党忠诚是对纪检监察干部最根本的政治要求。因此,要加强纪检监察干部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以铁的纪律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同时,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也要坚定理想信念,认清形势,牢记使命,严守工作纪律,落实责任,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落实中央关于反腐倡廉的各项决策部署,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作者:黄旻 温艳 大由乡政府 纪检干事 ***
第二篇:职业化院长与专业化院长比较研究
职业化院长与专业化院长比较研究
重庆医科大学管理学院医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郑万会 王 净(通讯作者)
基金项目:重庆医科大学创新项目“重庆市主城区医院文化的调查分析”
摘要:专家型院长和职业化院长,谁入主中国的医院管理,一直是倍受关注的焦点议题,尽管职业化院长具有诸多优点,却难以占据医院管理的主要市场。分析二类院长的特点及专业化普遍存在的原因,并阐述国内外现状和趋势,探讨职业化推进的诸多障碍及原因,最后提出推行职业化的建议。
关键词:职业化院长,专业化院长,研究
医院院长职业化长期以来倍受各界关注。据统计,我国目前医院院长90%是专家型院长。他们大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管理教育。一项对全国21个省市的调查表明,96%的医院管理人都认为需要相关培训,却仅有28%的医院管理者接受过短期的专业岗位培训。尽管理论界和政府一直倡导院长职业化,但专家型院长仍然占有主要席位。原因何在?
1.专业化院长的优劣势及面临的办院环境
专家型院长是一个特殊的人力资源群体,其优势明显:文化 和学历高,一般都具有医学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学位;专业水平突 出,大多是各医院的医疗技术骨干,已获高级职称;在各自的专业技术岗位上成绩显著,不少是学科带头人。诸多原因致使专业化院长存在潜在的感召力和无形的说服力,对医学知识的精湛更加迎合了公众的“内行管内行”的心理。因而专业化院长在医院管理中独占鳌头。
然而,专业化院长也存在很多不足,如:管理知识相对缺乏,处理复杂管理问题的能力与经验不足;有的自我感觉良好,认为 自己高人一筹,特别是看不起非专业的医院管理者;难以完全脱 离专业全心作院长。多数院长不愿心甘情愿放弃日渐辉煌的专 业,导致管理没作好,专业荒废了的局面;角色复杂影响能力发 挥。政府官员、学科带头人、医院CEO三兼其身,难以将有限的精力全部投入管理,致使管理效能弱化。
随着医改的逐步深入,医院间的竞争重点已从对病源的抢夺转入到管理、经营理念的较量。由于公立医院赖以为生的财政拨款水龙头骤然拧紧,更意味着中国医院的运行环境、经营机制等正发生悄然变革,技而优则仕的院长们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仅靠尖端设备和高超技术已经不能适应时代。日趋激烈的竞争要求院长据国家政策结合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积极应对医院发展面临的资金短缺、医疗风险等难题。.职业化院长的含义及优劣之处
何谓院长职业化?以经营管理医院为终身职业,以契约的方式接受医院产权人的聘任,取得医院法人财产的使用权,以经营者的合法身份经营管理医院,实现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自己的人力资源为资本获得个人收益,并取得职业业绩的人。
这类院长具有系统的管理知识。在处理问题时,易从整体出发,善于驾驭主动权;精力充沛。职业化院长不从事会诊、上手术台等工作,会专心致志当好院长;职业化院长本质决定其毫无退路可言。尽管也同样面临职位隐忧,但由于自身无医疗专业,只有一心一意把管理作为一个终生的职业来经营。
但是,职业化院长也存在如下不足,如:对医学知识的缺乏致使决策、管理时存在盲点;管理属软科学,其效能尚未被广泛认同,因而缺乏普遍的感召力;职业管理者容易把医院当作企业来运作,淡化医院性质以及供求信息的不对称和医患关系的特殊性。
3.国外医院管理模式与我国的差异
3.1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模式特点
在美国,医院的管理者大多不是学医的,95%以上的院长毕业于公共卫生、经济等管理专业。在英国,院长基本上都是管理专业毕业或经济、法学专业毕业并通过培训的专职管理人员。在法国,法律规定,国家综合医院的院长必须经过卫生管理专业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这些是职业化管理的典型范例。
3.2日本的医院管理模式
日本实行的管理体制是从理事会到院长直至一般管理者和 工作人员的直线式领导体制。日本的医院院长要全权管医疗,故不是医师出身就难以胜任工作。医院在管理体制上是以医师为中心,日本的“医疗法”就规定院长必须是医师。这种模式相似于我国的专业化管理。我国是效仿欧美模式还是照搬日本的模式呢?要根据国情而论。
3.3国内外办院环境差异
国外诸多管理模式都是政府扮演着经济支柱角色。美国虽实行企业式的管理模式,但由于全民医保体系健全,医疗费用多由保险公司支付,国民自付比例额度不高。在法国,医院被传统认为是福利事业,以方便病人为宗旨,国家投资巨大。在英国,国家对卫生经费资助占总卫生经费的97%一98%。独联体国家卫生经费也主要来源于国家拨款。总之,政府把医疗卫生事业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而投以巨资。而我国,尽管一直倡导卫生事业性质不变,但国家对其投入不到4%,正常开支缺口靠医院解决。由此而产生的“看病难、看病贵”、医患纠纷大大增加,因而我国院长面临的办院环境尤其严峻,更需要一支职业化队伍才能应对日趋恶化的形势。
4.我国推行职业化院长的主要障碍
不论从卫生事业的远景目标,还是解决医疗卫生领域的棘手问题,都迫切要求职业化队伍的诞生。然而,推行职业化道路却困难重重!原因如下:
4.1政策、制度不完善
4.1.1选拔院长缺乏职业化界定
至今尚无明确的职业化院长的选拔规定,特别是对任职条 件、专业学历等方面。由于医院管理人才来源途径少,系统的管理知识欠缺,加上培养人才起步较晚,而且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人才最终成为院长,还需要一段时间的不断探索,客观上形成了继续沿袭从医学岗位选拔人才到管理岗位扮演院长角色的局面。
4.1.2无相应考核奖惩机制
医院院长实行几年一届任期,大多把管理工作看作兼职和短期工作,许多院长身在其位,却难以全身心投入管理。特别是当付出与收入严重不对等时,有的往往选择采取非正当措施来弥补缺失。对于曾经作出过特殊贡献的院长们,没有获得职业经理人及企业CEO相应的薪酬,更易滑人犯罪深渊。
4.1.3缺乏监督制约机制
院长由政府任命,政府是医院的最终所有者,院长的目标是 力保平稳过渡,无论绩效如何,收拾残局的最终还是政府。于是纷纷向银行大举借债,争相进购设备、互相攀建高楼。更有甚者,搞权力寻租,最为突出的是医药、设备购销中的商业贿赂以及基建中的腐败行为。
4.2卫生管理专业人员匮乏
4.2.1缺乏相应的素质
学习卫生管理的人员尽管具有相应的知识素质,但技能普遍不高,缺乏与时俱进的决策能力,特别是国家宏观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如何独辟蹊径求得发展,及时准确地分析、研判,并作出科学决策更令其束手无策。又因参工时间短,难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格魅力和影响力。
4.2.2 缺乏相应的知识
职业化院长应具备医学、管理、经济等方面的知识。目前的教育体系致使生源大多从高中至大学再到研究生的学习,医学知识略知皮毛,管理知识纸上谈兵,他们进入相应的职位后只能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更难在短期内系统掌握各门综合性知识,当然更难以灵活运用之。
4.2.3择业上的供需矛盾
许多院校近年相继开办了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但许多毕业生并未真正从事该专业。表现在就业形式巨大压力下择业多元化,特别是公务员招考中对该专业的设臵仅限于卫生部及省厅级机关少量的职位,广大医院并不接收该专业人才,使接受过正规专业学习的多数人员很难谋其职。另一方面,从事管理工作的学生缺乏运筹帷幄的能力,用人单位对其兴趣不浓,由此导致恶性循环。
4.3认识偏见
“主业当专家,副业当院长”、“专家是终身的、院长是暂时 的”、“外行管内行如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等认识普遍存在。“临床创造效益”思潮,使一线科室获得较多的政策倾斜。而管理被认为是没有产出的部门,因而不重视管理类人才引进。
5.发展院长职业化道路建议
5.1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使专家型院长顺利过渡为职业化
目前在我国的管理队伍中,有许多知名的院长:如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的徐德志,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石应康、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的徐克等都是专业型院长投身于职业化的典型,故国家应从政策层面上解决专业化院长的后顾之忧,使愿意从事院长工作并有领导才能的人充实到管理队伍,力争在短期内完成过渡。
5.2积极培养院长后备人才
从MBA和卫生管理专业引进专业人才,充实到医院管理工作中,让其熟悉院务工作运作,特别是对医疗知识的知晓,减少决策的盲目性,较快胜任院长角色。
5.3建立院长年薪制 国内前车之鉴已表明,许多在医院改革中的有功之臣,最后沦为阶下囚,一方面由于自身的自律意识逐渐淡薄,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业绩不能像企业的管理者一样得到应有的体现,故寻求他法弥补。
5.4加大卫生事业的投入,逐步完善医保体系
国家应从政策层面上缓解外环境,而不是一味的让医院去承担诸多因素所致的多重压力。特别是在资金上加大投入。
5.5 建立院长智囊团
院长由具有丰富管理知识并知晓医务的人担任,智囊团由专家组成,并吸收中层干部和一线人员入团。既便于合理授权又全面调动职工积极性,避免决策的盲目性。
5.6借鉴医院管理公司模式
对托管医院实行全面经营,通过输出管理、技术等,对人事分配制度等进行改革,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并在医院重点学科建设、战略规划、薪酬管理等领域实现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不断提升,争取做到政府、病人、员工三满意。
摘自人文社会医学版《医学与哲学》2008年9月第9期
第三篇:为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宝刀未老,展我风采
为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进一步推动少先队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团委、少工委《关于举办自治区第五届少先队辅导员专业技能大赛的通知》,市团委举办阿勒泰地区第四届少先队辅导员专业技能大赛。要求每个学校2-3名辅导员参赛。
接到通知后,我校少先大队部马上部署,经过商议由我校的邢宝菊和严颖两位中队辅导员参赛。6月11日两位老师信心十足的走进了赛场。上午经过笔试,必答题,风险题,少先队队课策划与设计,少先队活动策划与设计,下午是辅导员专业技能展示,邢宝菊老师一首感人的诗歌朗诵,感动了在场所有的人。经过层层过关斩将,我校的邢宝菊老师获得的市级第一名。
邢宝菊老师热情,有激情,虽然已经40多岁,但那股不服输的劲谁见了都竖大拇指。
这次辅导员大赛有许多年轻的老师,在她们中邢老师可真谓宝刀未老。
第四篇: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摘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辅导员的队伍建设要积极向职业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它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是切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是加强和改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需要;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断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
在新的形势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实现高等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改革辅导员工作模式和管理体制,实现职业化、专业化培养。
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是形势发展的需要
在世界范围内,随着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的不断加剧,各种思潮相互交错、相互激荡,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斗争更加激烈和尖锐。在国内,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个社会转型、体制转轨、观念转变的新社会形态呈现在人们的面前。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程度明显加深,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大学生中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和倾向。国际国内形势大大加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也对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的形势下,辅导员必须具有敏锐的政治意识和政治鉴别力,要有能及时发现新情况,正确处理新问题的能力。辅导员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较强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辅导员队伍建设走职业化、专业化培养之路。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是切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它的内在规律性,实施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科学的教育理论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炼。目前辅导员的工作周期是:第一年初步了解学生工作的基本程序和内容;第二年开始熟悉工作,掌握一些学生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在此期间就有许多人为自己的转岗、进修、考研做准备;第三年很多人就离开了这个队伍。周而复始,辅导员队伍呈现出高流动性、低稳定性,常年处于“新手上路”的状态。辅导员的频繁流动,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的积累,使很多好的做法和想法得不到总结和继承,更谈不上形成具有系统性、实效性、针对性的理论以更好地指导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情感因素在教育过程中有很好的影响作用。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教育者与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因为辅导员变动频繁,使得学生不认识辅导员,辅导员也不了解学生,相互之间没有亲近感,没有情感积累。辅导员对学生实施教育时,学生“不听、不信”的情形大量存在,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就大打折扣。从目前大学生的发展需求来看,他们发展中诸如心理健康、人生规划、职业选择等方面的问题都需要专业的咨询与服务才能解决。此外,学生社会工作与社会实践的发展也需要具有社会工作专业训练人员的参与等等。这些工作的专业性很强,离开专业教师的指导很难做得好。辅导员走职业化、专业化的道路可以使这些工作做得更深、更好,可以更好地积累经验、把握规律,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教育的发展“量变带动质变”,对高等教育系统和支持高等教育的社会提出了各种问题。①大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以及面临的就业环境与条件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学籍管理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制;生活社区化;成长环境社会化;行政班级被教学班级所取代,组织结构趋于松散;学生来源复杂化,学生差异性增大;学生需求多样化,独立意识明显增强;贫困生问题严重;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学校空间布局上出现了“一区多校”和“一校多区”的格局等等。面对新问题和新特点,如果不能正确地对待和处理,就会影响高校的稳定、改革和发展,影响和谐校园建设。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最能了解学生的需求,最能把握学生的心理,最能贴近学生的情感,最能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他们在及时发现和化解大学生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维护高校的安全稳定,促进高校的健康发展等方面有明显的岗位优势。这就需要辅导员一方面要有很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勤奋工作,乐于奉献;另一方面要求辅导员有过硬的业务素质,较高的政策水平,要善于把国家的政策要求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达到这一要求,需要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是加强和改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需要
目前,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队伍不稳。在大学校园里人们习惯于只把专业学术人才称为教师,而把辅导员看成是教学辅助人员或一般工作人员,同样是做培养人的工作,他们却被另眼相看。辅导员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工作强度大,生活节奏快,无法潜心钻研某一学科领域,大多没有突出的学术成果,因而其职称、工资等都无法与同龄业务教师相比。工作要求高与工作待遇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些现实因素导致辅导员无法安心工作,产生转岗或跳槽的想法,寻求新的出路。二是数量不足。一些学校为了压缩编制,节约开支,在辅导员的配备上一开始就是缺额运作,辅导员队伍超负荷工作。更普遍的现象是辅导员流动快,补员跟不上,适合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人进不来。尤其是扩招后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辅导员队伍更是趋于紧张。三是素质不高。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各高校往往重教学、重科研,忽视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队伍较为普遍地存在学历职称、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及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等现象。某些单位根本不重视辅导员工作,把凡是专业不行的、素质不高的、没地方安排的教师或管理人员都汇集到辅导员的队伍中来,辅导员人数在这些人眼里成了减轻行装的“大囊袋”。四是辅导员频繁流动,其结果往往是优秀人才在流动、素质较高的人才在流动,辅导员队伍成了为其它工作岗位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造血器”,而自身却又严重“贫血”。由于辅导员的职业地位、学术地位和管理地位处于相对弱势,工作前景缺少激励,他们立足本职工作成长和发展的欲望不强,致使整支队伍缺少职业牵引力,辅导员在现有条件下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工作水平有困难。
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能引导辅导员把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从事的职业,自然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就会自觉地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自己的专业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并且就本职工作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进而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就会不断得到提升和完善,一批受学生拥戴、受社会尊重和承认的专家型辅导员也会逐步涌现。在他们的示范和带动下,更多的辅导员会受到影响和鼓舞,辅导员队伍建设就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队伍不稳、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等问题就会得到根本的解决。
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断发展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理论成果,在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综合性、政治性、科学性、实践性都很强的一门应用学科。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它的实践性。从理论形态上看,它不是思辨的产物,也不是推理的结果,而是建立在对大量经验材料的分析研究的基础之上的。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资料直接来源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在实践过程中得到检验和校正,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完善。高校辅导员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他们是科学理论的实践者,也是科学理论形成的第一手资料的获得者。但要自觉地、系统地、全面地去积累和掌握第一手资料,对实践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对实践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并从中抽象出有一定概括力的理论,只有具备一定专业素养的辅导员才能够做得到。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进步和发展,还需要一批有志于此的高素质的研究者的推动。现在该学科已经形成了一支基本的研究队伍,正是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才使学科建设有了今天的发展。但是,这支队伍还不能完全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学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必须采取多种措施稳定和扩大这支队伍,提高研究者的整体素质,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持续发展。
1.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地位,形成相对稳定的职业队伍。
一种职业的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感的产生取决于它的职业威望,推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必须增强社会和就业者对这一职业的认同和接受,提升辅导员岗位的职业吸引力。针对理工科院校的实际,要采取以下措施提升辅导员岗位的职业吸引力,稳定辅导员队伍。
首先,要大力营造尊重辅导员、理解辅导员、关心辅导员的氛围。要通过多种手段来转变对辅导员及其岗位的错误认识,强调辅导员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队伍是教师队伍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是承担特殊使命、具有特殊工作性质、需要用特殊的和理性的眼光来审视的教师,要用有别于审视自然科学类教师的方法来审视辅导员,使全校上下充分认识到辅导员工作是平凡的,但又是崇高和伟大的,大力提高辅导员的职业威望和社会地位,消除对辅导员的职业歧视。
其次,要教育和引导辅导员增强职业的自豪感和自我认同感。辅导员队伍的稳定,除了外部的环境改善外,也需要辅导员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第五篇: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贯彻落实四次全会精神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要求纪检监察机关下更大气力把队伍建强、让干部过硬。四次全会工作报告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强调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做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战士。这是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带头践行“两个维护”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纪检监察机关要带头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继承对党绝对忠诚的光荣传统,做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战士。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纪检监察机关要坚持以初心使命作为政治本色和前进动力,不断增强“两个维护”的自觉性坚定性,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首位,突出抓好党的政治建设这个根本性建设,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政治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中央和国家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不懈推进党的政治建设。2019年2月,党中央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对加强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作出全面部署。2019年7月9日,党中央召开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是中央和国家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专责机关,旗帜鲜明讲政治是第一位的要求。中央纪委常委会坚持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以理论上的清醒强化政治上的坚定,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为灵魂,带头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2019年,中央纪委常委会分专题开展8次集体学习,发挥领学促学作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专题传达学习18次,结合职责研究具体落实措施,带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执行党和国家各项制度、坚决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认真贯彻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精神,自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开展工作,重大事项、重要工作及时主动向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请示报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自觉的一致。
“两个维护”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必须体现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体现在党员干部的日常言行上。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带头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继承对党绝对忠诚的光荣传统,持之以恒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两个维护”的自觉性坚定性。要加强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权力在正确轨道上运行。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擘画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强调,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加强上级纪委监委对下级纪委监委的领导,推进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要坚定制度自信,强化制度意识,增强制度执行力。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的政治机关,不仅要把维护制度权威、保障制度执行作为重要职责,更要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的表率。要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深厚历史底蕴、丰富实践成果和巨大生命力,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定“四个自信”,包括坚定对监督制度体系、反腐败体制机制的自信。要强化政治监督,加强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情况的监督检查,紧紧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着力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督促各地区各部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四中全会决策部署。要坚决贯彻执行包括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等在内的各项制度,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在制度执行上不做选择、不搞变通、不打折扣。
不断提升干部队伍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四次全会工作报告提出,适应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推进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加强学习调研培训,强化实战练兵,提升政治素质、业务能力。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2019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举办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培训班26期,实现委机关、派驻机构处级以上干部全覆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所属的中国纪检
监察学院及北戴河校区,共举办培训班207个、培训纪检监察干部3.5万余人次。同时,注重创新方式方法,通过制发课程光盘和讲义、举办师资班、加强考核测评等,推动全员培训向基层延伸,确保纪法规则贯彻到位。
面对新情况新形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放在首位,突出政治训练和业务培训,把全员培训作为建设高素质队伍、助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要加强统筹谋划,围绕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后新的执纪执法要求、工作规则和业务流程,以应知应会基础知识为重点,在分级分类开展全员培训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
实现执纪执法贯通、有效衔接司法,是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鲜明要求,也是纪检监察机关高效顺畅履行职责的关键。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针对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后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的突出问题,把学习党章党规和宪法监察法作为基础性、经常性工作,一体执行《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监察机关监督执法工作规定》,切实提升队伍专业化能力。要围绕党章党规、宪法监察法、《规则》《规定》等基础性法规,着重学习掌握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责职权、程序要求、审批权限、文书手续等基本功,进一步增强纪法双施双守的本领和担当。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围绕干部培养、选拔、管理、使用,从严从实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建设,以高素质干部队伍助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德才兼备、五湖四海、公道正派,加大干部培养管理和选拔任用工作力度,优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注重引进党建、法律、财政、金融、审计、信息化、外事等各方面人才,完善纪检监察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要让干部到重大斗争一线去,用好实践锻炼这个生动课堂,教育引导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坚定斗争意志,把准斗争方向,明确斗争任务,掌握斗争规律,讲求斗争方法,坚决同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破坏党的集中统一的问题作斗争,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和地方忠诚履职、知重负重、苦干实干。要把年轻干部安排到正风肃纪和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一线扎实历练,推动以案代训、强化实战练兵,让干部在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中成长成才,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素养和日常监督、执纪审查、依法调查等本领。注重选派干部参加基层锻炼,使干部在基层艰苦环境中经受考验,增强宗旨意识和为民情怀,勇于担当、积极作为。
健全内控机制,扎紧制度笼子
四次全会工作报告指出,完善自身权力运行机制和管理监督制约体系,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严格审查调查安全管理,公正文明执纪执法,不断提高纪检监察机关治理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党中央制定监督执纪工作规则、批准监督执法工作规定,就是给纪检监察机关定制度、立规矩,必须不折不扣执行到位。纪检监察机关要在强化自我监督、自我约束上作表率,牢固树立法治意识、程序意识、证据意识,严格按照权限、规则、程序开展工作,下更大气力把队伍建强、让干部过硬。
《规则》和《规定》是纪检监察的程序性法规,上承各种实体性法律法规,下接各项监督业务、审查调查业务、各种工作措施,以及机关内部的各种分工配合、程序衔接、流程设计、监督保障、纪法贯通等等,以及与机关外部各有关单位和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配合、制约。要督促纪检监察干部围绕《规则》《规定》逐项对照学习,确保凡是写入法规的都要严格落实,使每一项要求都化作行动、化为习惯、形成自觉,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强化监督检查,传导压力、压实责任,推动《规则》《规定》一贯到底、落实见效,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水平。
一年多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发挥合署办公优势,健全统一决策、一体运行的执纪执法工作机制。优化内设机构和运行机制,推动纪委监委内设机构与派驻机构职能对接。市地级以上纪委监委全面完成监督检查与审查调查部门分设,进一步加强监督力量、强化内部制约。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起草制定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措施使用规定、国家监察委员会管辖规定等50余项法规制度,建立健全与执法司法机关有序对接的机制制度,完善信访举报、线索处置、立案、留置、案件审理等方面制度,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持续深化“三转”,聚焦主责主业深化纪检监察机构改革,使力量配备进一步向监督执纪执法一线倾斜。严格强化自我监督,完善自身权力运行机制和管理监督制约体系,将纪委监委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创新纪委监委接受各方面监督体制机制,完善特约监察员制度,拓宽外部监督渠道,确保执纪执法权受监督、有约束。
监察体制改革后,纪检监察机关监督范围扩大了、权限丰富了,更要严守监督执法权力边界,规范工作流程,强化监督制约。要牢固树立法治意识、程序意识、证据意识,完善制度规则,强化内部管理,公正规范履职。严格执行开展日常监督、谈话函询、初步核实、立案调查的使用条件、报批程序等,落实监察机关与司法机关、执法部门互相配合、互相制约要求,完善与检察机关在案件移送衔接、提前介入、退回补充调查等方面的协作机制。进一步强化法治思维,在措施使用、证据标准上主动对接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要针对近年来发生的违纪违法问题,不断完善制度、堵塞漏洞。
加强作风和纪律建设,坚决防止“灯下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纪检监察机关要在强化自我监督、自我约束上作表率。四次全会工作报告提出,铁面无私清理门户,严肃查处执纪违纪、执法违法行为,严格禁止打听案情、说情干预、违规过问案件,坚决清除以权谋私、以权搞特殊、蜕化变质的害群之马,持续防治“灯下黑”,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结合近年来查办机关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及日常监督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结合监察体制改革后新实践新要求,制定《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工作人员之间打听、干预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工作和请托违规办事的报备及责任追究规定》,为机关工作人员架起“高压线”,建好“防火墙”。在主题教育中,结合查处案件发现的突出问题,对机关党员干部提出“六个严禁”的纪律要求,并作为制度固定下来,要求机关党员干部对照检查,如发生相关问题及时主动向组织说清楚,知错知止、改错悔错。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从维护保障党中央设计的自我监督体制的战略高度,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和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大局出发,认识和把握纪检监察队伍自身建设问题,从严从实加强纪检监察系统自我监督。要将纪检监察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忠诚于党、忠于人民放在第一位来监督,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重要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政治监督具体化、规范化、常态化,将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的要求落实到行动上。
要以自我革命的精神从严从实加强作风和纪律建设,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等的监督检查,解决作风方面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突出问题。结合实际,不断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改进文风、加强外事管理、厉行勤俭节约。对存在工作推诿、作风漂浮、行动少落实差等情况的,及时谈话提醒、坚决纠正。
要精准运用“四种形态”这个全面从严治党的政策策略,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在从严从实上狠下功夫,对反映纪检监察干部的问题线索认真核查、及时研判,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认真开展谈话函询工作,对存在错误的同志进行严肃批评教育和诫勉谈话,对不适合在原岗位的同志作出组织处理。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动态更新纪检监察干部廉政资料,研析不同岗位风险点,有针对性开展教育管理监督。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的警示教育,及时汇编查处的纪检监察干部迷失初心、背离使命相关忏悔反思等警示教育材料,以案为鉴、汲取教训。结合案例暴露出的典型问题,认真分析查找监督管理方面的短板,不断强化刚性约束。
保持惩处这一手,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要坚持刀刃向内,严肃查处纪检监察干部执纪违纪、执法违法等行为,将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案谋私、跑风漏气、执纪违纪问题作为查处重点,及时打扫庭院、清理门户,坚决防止“灯下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