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之中国音乐[5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05:33: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化自信之中国音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化自信之中国音乐》。

第一篇:文化自信之中国音乐

文化自信之中国音乐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只有对自己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正是有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保持自己、吸纳外来,形成了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同时也要看到,在对待自身文化的态度上,伴随着民族兴衰、国运沉浮,不时出现“自卑自弃”和“自大自傲”两种倾向,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对文化发展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现在,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地球村”,不同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频繁。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加需要我们以理性、科学的态度进行文化的反思、比较、展望,正确看待自己的文化,正确对待别人的文化,充分认识中国文化的独特优势和发展前景,进一步坚定我们的文化信念和文化追求。做到文化自信,关键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而中国音乐作为在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我们更应该对中国音乐充满信心,并将它发扬光大!

中国传统音乐绵延几千年包含诸多审美品格,它是一定音乐思想特殊本质的集中体现,是音乐思想意识的结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维习惯,对其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把中华民族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层面来审视时,我们就会发现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面镜子,它折射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画面,透视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情感世界和人文精神。所以,我们只有了解中华民族音乐才能真正了解中国文化精神。中国传统音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的价值超越了时空,是联结着中华民族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精神家园。这些精髓承载着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历史记忆,凝聚着世代中国人的情感认同,解读着当今民间纯正、鲜活的生存信息。

在历史的长河里,在国家民族仍未消亡的这个历史阶段,我们的民族音乐是世界多元音乐文化资塬中的一元物种,它具有自己独特的地位、作用与价值,有其生存的土壤和一定时期内继续发展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它是中国人民自己所喜闻乐见的音乐种类,人民离不开它。民族音乐还可以起到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总之,它就象成千上万的物种使得世界多姿多彩一样。各民族不同的音乐文化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文化资源,从而使得世界文化缤纷多姿、光辉灿烂。今天由于信息与交通快速发展,当世界朝着各民族趋同的方向愈来愈快速发展的时候,人类也确有责任为保留各民族自己的独特文化做出应有的努力,使其独特的价值免于消亡。从长远来看,它的价值取向主要是多元价值、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象征,美国向宇宙空间发射的太空船上载有一张措放给外星人听的金唱片,其中就有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古代名曲《流水》,这是我们的骄傲,它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民族音乐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世世代代积淀成的文化传统,将长期作用于这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音乐文化的和谐发展需要传承传统,需要个性与多样性,需要不断创新。

音乐文化的和谐发展需要个性与多样性。“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民歌曾经是中华民族最为普遍的精神食粮,保护并合理地开发各地域、各兄弟民族民歌的经济和文化价值,有利于丰富发展我国各地域音乐文化和各兄弟民族音乐文化,从而有利于维护我国音乐文化品种的个性和多样性,也就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我国音乐文化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王洛宾对维吾尔民歌的垂青、杨丽萍对云南各兄弟民族音乐的依恋等都已为此作了很好的诠释。再者,音乐文化的和谐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发展的动力是创新,创新的基础是继承。无论是基于传统上的创新,还是源于对不同个性的借鉴,同则不继,异则相生。经过实践的检验和历史的冲刷依然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民歌,将继续不断地为音乐艺术的发展提供技术、经验和创作素材。这是由民歌质朴、真实、亲近自然,直接源于生活的特性决定的。诸如歌剧《图兰朵》中的《茉莉花》;源于内蒙古民歌《墙头上跑马》的马思聪的小提琴曲《思乡曲》等。

从现阶段来看,从文化多元角度出发,我们占世界人口1/4的中华民族有必要有责任保留宣传我们自己的民族音乐文化,使它在世界音乐文化大舞台上能一枝独绣,充分放射出其独特璀璨的光芒。即使在未来国家民族消亡的时代,民族音乐仍应作为文化物种加以妥善保护。别的不说,单就文化物种是一项极好的旅游资源这一点也足以证明其有存在的价值。

从发展的眼光看,我们更应该为世界音乐作出应有的贡献。邓小平高瞻远瞩,站在历史的和世界的高度提出我们的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这里当然也包括音乐教育,因此未来和世界才是我们音乐发展的真正方向。因此,在我们实际音乐教学中,不仅要讲授民族音乐,更应宣扬世界音乐,从而让青少年儿童从小就放眼世界,放眼未来,并逐渐形成其开放性的思维方式。美国和我们一样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它的人民来自世界各地,仅正规交响乐团就有一千多个,再加上业余的,数量就极其可观。由此可见其音乐文化的发达确非我们所能相比。因为我们民族的文化素质不高,才尤其需要文化教育和世界音乐教育,最终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使他们能真正地充分地创造和享受世界音乐文化财富。

从世界发展大势中把握我国文化发展前景。世界文化多样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一个多元的世界文化格局初现端倪。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既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世界,也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世界更加关注中国,也更加关注中国的文化,这为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提供了重要契机。我们要坚定对中国音乐文化的信心,将中国文化引向世界,在世界的文化大花园中完善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

中国音乐欣赏论文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姓名:朱峰

学号:10320318

第二篇:中国音乐之文化自信

中国音乐之文化自信

任何一个民族,必然有其众多与众不同的文化特质。这是因为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民族逐渐形成了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诞生了不同的思想,从而产生不同的行为方式和意识认知,最终产生了不同的文化。在这众多文化特质中,音乐就是其中重要一环。

中国音乐约起源于7﹑8000年前,这一时期的音乐尚处在蒙昧时代,它的主要作用是祭祀捕猎、求偶、以及劳动等,尚未作为一种单独的审美活动从生活中脱离出来。在两千余年后,中国音乐中极为重要的乐器—琴诞生了。在这之后,中国音乐逐渐从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转向了审美应用,这一时期的音乐表现的主要是对自然祖先神明的崇拜和对贵族享乐生活的描述。同时,音乐还承载了政治意义,比如《韶》《大夏》等歌颂类音乐都是在这一时期首次出现的。再往后便是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的音乐除了表现上述内容外,还增添了对个人悲欢的表达以及对教化的承载。例如诗经中的诗歌就来源社会的各个阶层,表现了他们的感情,孔子学生子游为武城宰时,曾以弦歌教化民众,同时,这一时期的声乐也有了极大的发展,士大夫阶级还以编钟为乐器创造了大量的精美乐曲。到秦汉时,乐府音乐兴起,其特征为相和,这种形式对隋唐音乐发展具有很强的引领作用。同时,汉代还发展了律学,为魏晋时新律的产生奠定了基础。魏晋音乐大量融合了羌胡音乐的乐器及表现手法,为隋唐时各族音乐融合奠定了基础。同时,围巾时在律学上的成就也使其解决了许多音乐难题,如黄钟不能还原问题等。唐代音乐融会各族音乐之长,并取得了极大进步,其主要表现是歌舞大曲的发展。其代表成就是《秦王破阵乐》《霓裳羽衣舞》等。其后宋元时,市民音乐的勃兴,词调音乐获得了空前的发展,而戏曲艺术在元代出现了以元杂剧为代表的高峰,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最早的戏曲理论著作,成为后世戏曲理论的基础。戏曲的发展最终在明清达到了巅峰,戏曲种类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且随地区不同而发展出不同的戏曲门类,其影响之广,已经达到“不问男女”,“人人习之”的程度。这一情况最终催生出中国国粹—京剧。直到鸦片战争以后,西方音乐入侵之后,戏曲才逐渐衰落下来。这一情况也直接造就了西方音乐的流行,催生出了学堂乐派以及新式的音乐学院,它们是中国现代音乐的启蒙者。由以上对中国音乐的回溯可知,中华音乐源远流长,历数千年时代变异不改其香,反使愈远愈醇,品味绵长。然而正是这样一种文化,在改革开放之后短短三十余年内就变成了落后文化,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所不齿,其原因何在?不自信耳。事实上,自从鸦片战争以后,整个中国就一直生活在一种极度自大又极度自卑的心态中。自大是因为天朝大国、万国来朝之梦未醒,自卑则是因为偌大一个国家,倾全国之力,竟敌不得一个人口不足其十一以至于百一的弹丸小国,所以那些自大而无能的大人老爷们便神话西方人,流毒一至于今。正是这个原因,所以后来救国救民的先贤们为了医中国毒疮,便全用西药,凡西方文化不论出处,一概为先进,凡国内文化,不论其用,一概斥为愚说,甚至有全盘西化之论被提出,并为一时显说,亦非无端也。在这之后,又经战乱,文革变迁,华夏文化精粹十散其九,到改革开放时,中国几成文化真空,此时外国文化大举入侵,中国文化如以疲敝之卒应虎狼之师,如何能挡?所以新时代年轻人的成长环境就是一个完全的崇扬西方文化的环境,如此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如何会有中国文化自信?这一点从音乐上便可略窥一二,现在年轻人在长大的过程中听过几次戏?听过琵琶曲多还是吉他曲多?日常生活中听闻的钢琴演奏会多还是古琴演奏会多?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文化自信了,这是好事,可是文化自信不是喊喊口号就行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想建立起这些没有一代人甚至几代人都不可能成功。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环境,在一个以懦弱为荣的国家里是不可能有勇士的,在一个为剽窃为荣的国家是不可能有学士的,在一个以欺诈为荣的国家里是不可能有君子的,在一个以诚信为痴傻,以贪腐为志向的国度里,谈什么礼仪,谈什么自信呢?那会被人笑话的。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涉及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以什么样的思路发展文化的重要课题。三者相互作用、有机统一,其中文化自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及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只有树立文化自信,才会有坚守的从容,才会有奋发的勇气,才会有创新的活力,才能让文化真正获得强大的世界影响力。

只是这么一句话罢了,若欲建立文化自信,习之,践之,恒之。只有不断提供有益于人民思想进步、社会文化繁荣的思想文化成果,才能够在汹涌的世界文化竞争浪潮中,特别是在与发达国家的文化碰撞中交汇,做到保持文化特色,并积极参与和影响世界文化发展。

第三篇:文化自信之中国音乐

文化自信之中国音乐

一、中国音乐与文化发展应保持自身音乐文化体系

二十世纪中国音乐受西方音乐影响最大的是浪漫乐派或民族乐派。如果说语言的整化和统一必然以一个有权威的方言或语言为基础,那么可以说,中国传统音乐因素与西方的浪漫派音乐的结合构成了这种整化的音乐语言基础,直至本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这种对浪漫乐派的接受和音乐语言的整化现象也有其自身的音乐文化基础。其一,中国音乐对音乐标题性、文学性的爱好;其二,中国音乐对音乐旋律抒情性的重视;其三,对音乐的民族性、英雄性、幻想性偏爱。以上三个特点也是浪漫乐派所具有的特征,举凡中国大众广为接受的音乐作品,如《黄河大合唱》,钢琴协奏曲《黄河》,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交响诗《嘎达梅林》等等,无不具有以上特征。到本世纪八十年代,这种整化的音乐共同语开始分化,其主要标志为受西方“先锋派”音乐影响而出现的“新潮”音乐(以及后来出现的通俗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的部分接触,较突出的是郭文景音乐创作中的“四川音乐风格”,如作品《蜀道难》,谭盾音乐创作中的“湖南音乐风格”等。通俗音乐创作中也出现了“西北风”、“东北风”等与地方音乐风格的接触。但这些接触是短暂的,并没有能形成新的音乐共同语的整化或分化。这种非本位文化技术元素的强行导入,使本位文化的整体构成骤然变换,甚至被悬搁了起来。其影响不仅发生在创作思维及其具体的操作层面,同时也影响到包括传播、教育以及从事这一专业的音乐文化当事人的身份结构。由此来看,在全球音乐文化越来越开放、交流越来越频繁的情况下,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仍应该保持与自身音乐文化原型——地区性音乐风格文化自主体系的联系。

二、具有中国特色地区性音乐风格是文化自信的动力之源

第一,地区性音乐风格是建立在中国音乐上千年历史演变基础上的(上可追溯到周代十五国风)。其本身的变异或演化有其内在和潜在的文化基础,如语言、艺术、哲学、心理、美学、地理环境等。这就形成了一种生命遗传体的“基因”——音乐风格历史演变框架的“活动”传统,也是宇宙地球地域生命文化的体现。在综合音乐观的参照下它可以成为一个包容各种音乐类型的开放体系(如通俗音乐、专业音乐、传统音乐等),同样也可将西方音乐的优秀部分纳入这种地区性音乐风格演变框架中进行演变。第二,地区性音乐风格以音乐历史风格演变的框 架为基础。这将有利于在变化因素和连续性要求之间建立新的平衡条件,使音乐文化的现代化转型过程中与文化原型发生关系。第三,地区性音乐风格有利于促进东方音乐的发展和东方文化效应。东方国家多属于地区性音乐风格体系,同类型文化的交流更容易引起相互共鸣、吸收和促进发展(如表演、教学、理论等交流),考虑共同面对的问题,促进东方音乐参与世界音乐发展的历史进程,形成东方文化效应,增强东方音乐的国际地位。第四,地区性音乐风格所具有的社会学意义。地区性音乐风格重建是根据各地区各民族音乐文化的基础来考虑的,了解自己的音乐传统根基与文化业绩及历史,有利于增强各自的自信心、自豪感与自觉意识,即发现自己是谁,它独具的音乐文化特征,然后也发现别人是谁,以自己的方式接受自己和别人,并以自己的方式前进。第五,地区性音乐风格有利于保持地方文化生态特征(如音乐与民族特性、语言、生活方式、人文景观、自然地理等),只有保持一定的地方文化生态,音乐才具有文化个性和吸引力。

三、中国音乐文化自信要在新的道路探索发展

世纪的中国新音乐是整个新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选择“新方式”来做事情,过生活的结果之一。“新学堂”的建立,“学堂乐歌”的兴起以及其成熟的发展,中国的无调性作品,中国的十二音作品的陆续出现,等等。所有这一切,均说明我们中国人“听音乐”,“做音乐”的方式有了明显的质的改变。这些行为令那些不习惯接受中国新音乐的外国学者感到费解。其实赵元任先生早已说得明白: “中西音乐有异,中国音乐有自己的‘国性’,只得保存跟发展。但我们中国人得在中国过人的日子,我们不能全国人一生一世只穿了一种学博物馆的服装,专预备你们来参观。”可见,那种要求我们中国人的音乐文化永远停止在1840 年以前的想法不仅是不现实的,更是“不人道的”。自宋代以后,中国音乐主要是以本土繁衍、变异的方式在发展。直到清末,外来音乐文化,尤其是西洋音乐文化与日本近代音乐逐渐传入,音乐由此兴起。而这种现象确实为中国音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知识经济发展加剧了东西方音乐文化的交融和碰撞。弘扬中华传统音乐文化、使中华文明在信息大潮中绽放异彩是音乐教育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电子出版物和远程教育的发展,东西方音乐文化将形成全方位的碰撞,民族音乐文化的历史命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方面各民族音乐文化在冲突和融合中会增加统 一和普遍性;另一方面,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繁荣和生存面临着威胁。全球信息网络一体化极易使西方社会的人生观、价值观长驱直入。在这场以文化渗透为主要途径和手段的新的“世界大战”中,中华民族的文化、文明和社会价值观关系到国家的兴衰、统一的成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产力。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和革命的英雄气概,中国人民有着坚强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为此,我们要主动出击、积极应战,大力开发音乐文化信息资源。将伟大的民族精神、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音乐文化信息送上国际互联网,使中华灿烂文化绽放异彩;激浊扬清,用中华文化抵御外来腐朽的文化的侵蚀,在我们民族的精神广宇里筑起思想文化的万里长城。

四、中国音乐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音乐文化发展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到了二十世纪初期,音乐课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应用于课堂。但是,中国的音乐教育课程设置从近现代到如今近百年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已经不能适应当今世界音乐文化发展。这也就是说,中国音乐文化与当今世界上发达国家音乐文化之间存在着水平上的差距。中国的音乐文化无论在物质的,制度的层面,还是在观念的,意识的层面,都没有能够适应当今世界音乐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没有能够充分的满足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以音乐教育为例: 就物质层面而言,教育设施的匮乏,办学经费的短缺,师资力量的不足,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就制度层面而言,中国的教育体制亟待改革,大量音乐人才的分布与流动极不平衡,一些专业音乐院系人满为患,而大量的音乐普及教育岗位则无人问津;就观念层面而言,音乐教育观念陈旧、闭塞、学术视野短浅、狭隘。以上三个层面是阻碍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文化自信之中国音乐与社会的发展

首先,经济体制与音乐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经济体制结构是音乐文化生产结构形式的基础。可以说,中西方音乐文化生产结构形式就是两种不同经济体制结构的反映。如对比中西方封建专制中的经济体制结构:

十五、十六世纪西欧城市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成为这个政权和文化的重要经济基础。商业城市的兴起,市民阶层的出现,在音乐方面也反映出来。当时工业技术的进展,给音乐艺 术也带来极大的变化,以威尼斯为中心的乐谱印刷业的产生,使音乐记录手段标准化,音乐有了更统一的书面作品的版本,音乐作品附带以商品形式出现,成为一种社会音乐文化的需求,逐渐形成整体的文化过程,在此整体文化过程中,乐器制造工业、音乐出版商、作曲家以及演奏演唱家职业等专业分工,逐渐形成类似工业生产规模形式的音乐文化生产方式,从而使欧洲音乐艺术在其后的几个世纪中得到迅速而广泛的传播。而十五至十六世纪中国(明代)城市的商品经济只能作为整个封建经济的附庸,农业和小手工业仍是其政权和文化的重要经济基础,音乐存在方式,如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等更多地反映出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结构的关系,没有形成工业性附带商品形式的音乐传播和生产。十九至二十世纪,中国经济结构受到外来的冲击,外国资本主义一方面破坏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另一方面则促进了中国城乡商业经济的发展。本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面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已卓有成效。经济体制的改革也将涉及音乐文化生产体制的改革。事实上,市场上的经济利益往往与文化观念、道德价值发生着潜在的冲突,市场和资本主义“毁灭”了它们所不 能取代的文化价值和道德价值。

其次,全球音乐文化与地方音乐文化相冲突。文化本身发展中的全球综合化趋势与地方寻根意识的冲突主要反映在全球音乐文化与地方音乐文化方面。全球文化的概念出自于“全球经济”的基础,全球文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广告、出版、新闻、电影、演出等方面,也在文化交流设施、新闻流通、教育输出、精神产品等方面,这些自然包括了全球音乐文化。其结果是一种音乐文化压倒其他音乐文化而处于千篇一律的状态。二十世纪西方音乐文化传布全球形成了主流文化,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如各大洲现代作曲家的出现、西方音乐技术结构在各种文化中的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电影音乐等,这也就形成了世界音乐文化综合化的概念,即各种文化音乐的共同趋势和发展可能,它也综合了各种民族音乐中有生命力的因素。中国在保存传统音乐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国家文化部与中国音协于1979年联合制订了《收集整理民族音乐遗产规划》,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全面普查、收集、整理和编辑出版《中国民间歌盐集成》、《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中国曲艺音乐集成》、《中华民族民间器乐集成》和《中国琴曲集成》五种传统音乐集成。法国著名学者L·多洛讲到:“在一个国家的文化关 系政策中,考虑最多的是确保本国文化的传播,尽管越来越有必要考虑对其他国家的文化和技术援助”。因此,在当今世界,全球音乐文化与地方音乐文化在发展关系中,音乐可以说象语言发展一样是不断整化与分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一个民族都应保持清醒的自觉意识和全球意识,立足自身,放眼世界。

再次,音乐文化价值随着商品价值的波动而波动。商品价值的概念是对劳动产品这种物在商品交换中所表现出的性质或属性的规定。而文化价值所包含的意义存在于社会、伦理、哲学、美学、政治等广泛领域,较之商品价值有着更大的涵盖意义,商品价值则只有较狭窄的含义。但当文化以商品的形式出现时,以商品的法则聚集文化的法则,商品的价值规律无可遏制地形成垄断,同时也摧残着文化产品本身,于是,文化价值与商品价值的冲突便展开了。如广告是文化交流中最赚钱的部门之一,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统计,每年费用已达一千六百四十亿美元。广告已成为世界性的活动,而大众交流媒体对广告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如电台、电视台、报纸等,许多文化活动其目的成了商品经济的投资,如许多音乐会、晚会、大奖赛以及各种音像带的生产,影响着音乐文化发展的趋向。而那些从事具备文化价值的音乐艺术创造的劳动力价值则“相形见拙”,音乐教师、音乐家、传统音乐家、作曲家等的社会价值受到严重冲击。

由此,音乐文化发展中音乐文化价值与商品价值关系的协调的背后,也需要考虑“新发展观”所涉及的一些问题。因此,中国音乐文化发展也应该考虑:整体的发展——以文化价值为统领;综合的发展——包括各种音乐形式和商品形式,以及市场的、计划的、个体的、自然的、生态的、人文的等目的;内在的发展——不排斥引进,但真正的发展将是充分依靠和利用本土音乐与音乐资源的发展。

第四篇:学系列讲话之“文化自信”有感

学系列讲话之“文化自信”有感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载,山石可移,海河可枯,唯有文化不会被时间吞噬,点滴汇聚成一条历史的长河。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在各种场合提到文化自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上,总书记更是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何为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司马家之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对文化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这也是文化自信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后成为第四大自信的原因。

文化自信不是一句口号,也绝不是空谈,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有其独特的精神内核。抛弃文化,丢掉传统,就等于自断其根本。当前,国内出现“国学热”,国际上出现“中华文化热”、“孔子热”,截至XX年12月1日,中国已在1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所孔子学院、1000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学员总数达190万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不仅遍布中国,更走向了世界。

坚持传统不等于固步自封,文化除了继承还有发展,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罗素说过,“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当今中国向世界敞开胸怀,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也让不同的优秀文化成果走进来。如何将人之精华为我所用,是一个时代课题。

在发展中创造是我们党摸索出来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例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经过我们党立足国情、立意革新与传统文化想糅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理论,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正如总书记所说:“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我们党的带领下,坚持文化自信,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第五篇:文化自信是民族之魂

文化自信可以凝聚中华民族之魂

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中国共产党95年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做出的伟大历史贡献,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满怀信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宣言书。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之际这样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重要的地点场景,在已有“三个自信”基础上增加第四个自信即文化自信。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意味着将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系统及其表达形式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核心层面,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正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滋养,获得活的灵魂。这是当代中国人的共同愿望,是新时代的呼唤。

众所周知,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彰显着民族的生命力,它是由人类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与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它是人类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是对客观世界感性上的知识与经验的升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远源流长的血脉,是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奋勇前进的不竭动力,是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强支撑。2011年7月1日,时任总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他还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班上发表讲话时指出:“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今天,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由“树立”到“坚持”是一个飞跃,也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相承一脉。只所以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就是因为我们已经更加看准了,更加认定了,既然是看准了和认定了,就不容置疑,不容含糊,就必须要一以贯之地坚持到底。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政党和社会成员对自己的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念。这种信念建立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是对自身文化在过去、现在和将来价值的充分肯定。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是以人为本的文化,是崇尚道德的文化,是经世致用的文化,是与时俱进的文化。千百年来,中华民族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道路,提供了“中国方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就是要接续历史和文化传统,把文化继承好、发展好,并建立起对文化传统的强大自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构建坚实的文化基础。正如总书记所说,文化自信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因此,我们的自信不仅具有传统的和历史的根基,更是面向时代面向未来的。这也是“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写照。

自信才能引发自豪,自豪才能焕发力量。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相提并论,显示了总书记对文化自信的高度重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一要坚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信心。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倡导的和谐、大同、天人合一、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辩证思维等都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价值观。对这些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要继承和弘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反映了时代特征,顺应了人民的期待,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必须要坚持和发展;二要广泛吸纳外来的优秀文化。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胸怀、以辩证取舍的科学态度,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方针,融合一切外来优秀文化成果,既要坚守自己的优秀文化,又要加强交流、交融,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既要正确对待自己的文化,又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文化,不断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努力在同外来文化的互动交流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三要大力开创文化事业繁荣昌盛的新局面。民族复兴离不开文化复兴,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征程中,必须要抓住机遇,推动文化大发展,再创文化的新辉煌。尤其是作为文化工作者,必须要牢记使命,认真履责,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出发,创作出更多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更好地为文化强国做出贡献。

下载文化自信之中国音乐[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化自信之中国音乐[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年高考作文预测之文化自信

    高考作文预测:从“古诗词热”看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从“古诗词热”看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 不是歌手选秀,也不是明星综艺,2017年春节到元宵节,......

    中国音乐通史之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音乐通史 题型 填空题 词条解释 简答题 问答题 远古、先秦 一、简答题 1.词条解释: 贾湖骨笛: 是用猛禽的肢骨在其一面钻孔而成 大司乐: 我国最早的宫廷音乐机构,是我国古代......

    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 (一) 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

    浅谈文化自信

    浅谈文化自信 丘吉尔曾说:“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足以说明他对文化的重视程度,与此相同,***所提出的“中华民族所需要的伟大复兴要以中华文化的发展为......

    文化自信学习材料

    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自信”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的命题。为什么要提出文化自信这个命题?为什么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提?实际上,习近平......

    文化自信资料[定稿]

    “文化自信”这一时代课题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传递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在2014年2月24日的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提出要......

    浅谈文化何以自信

    浅谈文化何以自信0文化自信既体现在对待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态度上,也体现在对待本民族文化当下发展及其前景的态度上。对于曾经绘就文明华彩篇章、致力于创造文化新辉煌的中华......

    高度文化自信

    强军当有高度文化自信 习主席强调:“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