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时间:2019-05-14 05:32: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xxx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xx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第一篇:xxx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XXX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增强XXX小额贷款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风险防范和风险控制的能力,加强风险管理的组织建设、机制建设和制度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金融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本公司章程的规定,制定XXX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第二条 风险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防范和处置金融风险的各项政策措施,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改进风险管理监控方法,强化风险全程管理,增强识别、计量、预警、防范和处置风险能力,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确保风险在可控目标之内,确保安全经营,稳健发展,确保风险收益的优化。

第三条 风险管理应遵循全面管理、制度优先、预防为主、职责分明的原则。

(一)全面管理原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支出、损益以及人员、薪酬、奖惩等各项事务,都应全面地进行风险管理,涉及风险控制应当人人参与。

(二)制度优先原则。开展各项事务应优先制定相应制度,尽可能使制订的制度科学、合理并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对制度执行效力和结果应实行全程监控。

(三)预防为主原则。各类风险应防范于未然,以预防预警为主,出现问题应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处置化解。

(四)职责分明原则。防范和处置风险应明确职能部门和责任人,明确其相应的权力和义务,对因渎职、失职或营私舞弊造成风险和损失的行为,应依法追究相应责任人的责任。第二章 风险管理的目标和要素

第四条 风险是指对目标产生不利(负面)影响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风险类型包括:战略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

战略风险是指由重大事项的决策失误或战略规划的严重偏差所造成的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由内部管理与服务的问题引起自身外部社会名声、信誉和公众信任度下降所造成的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由不当的法律文书、制度或行为所造成的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由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违约所造成的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所造成的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职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如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由资金流动性状况出现不足及其波动所造成的风险。

第五条 全面风险管理受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的影响。这个过程从发展战略规划制定一直贯穿到具体的各项活动中,用于识别可能影响的潜在事件并管理风险,使之在风险偏好之内,从而合理确保取得既定的目标。

第六条 全面风险管理必须实现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合规目标4个目标,并以此促进可持续发展。

战略目标是指某个时期内打算实现或完成已确定的一项或几项重大计划。

经营目标是指为实施战略目标而在一个阶段内需要实现或完成的主要经营计划。

报告目标是指一个报告期间(通常为一个年度内)需要实现或完成的工作计划。

合规目标是指各项活动应遵循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尽可能避免不合规事件发生或由不合规事件发生所造成的风险控制在既定目标之内。

第七条 为服务并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4个目标,全面风险管理必须具备以下8个要素:

(一)内部环境。即:董事会有义务批准检查经营决策和重要政策,了解经营中的风险,明确可接受的风险程度,确保管理层采取必要的步骤,识别、计量、检测和控制这些风险。管理层有义务实施董事会通过的经营策略和方针;制定和完善有关的制度和程序,用以识别、计量和监测业务中的风险;建立和完善内部组织结构,明确相互的权利和责任,确保赋予下级的任务能得到有效执行;执行适当的内控政策,对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和是否完善进行监测。董事会和管理层有义务促进内部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在内部建立一种控制文化,向内部各层级职员强调和宣传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所有职员都应了解各自在内部控制的作用,全面投入内控制度建设。

(二)目标设定。即:内控制度应与其经营规模、业务范围和风险特点相适应,以合理的成本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基于历史概率统计的基础上设定风险容忍度目标,合理确保发展战略与风险偏好相一致,增长、风险与回报相联系,促进董事会、管理层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

(三)事件识别。即:应当设立履行风险管理职能的专门部门,制定并实施识别、计量、监测和管理风险的制度、程序和办法,以确保既定目标的实现。应当建立涵盖各项业务、所有范围的风险管理系统,开发和运用风险量化评价的方法和模型,对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识别和持续的监控。应当建立明确的内部制衡机构和实行双签有效制度,涉及资产、负债、财务和人员等重要事项变动,都不得由一人独自决定。

(四)风险评估。即:为建立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有效识别和持续评价面临的各类风险,特别是对经营目标有负面影响的重要风险。内控制度还必须随时加以修改和完善,对新的或者以前没有控制的风险进行控制。风险管理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高质量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高素质的风险分析人员。

(五)风险对策。即:应当指定不同的机构或部门分别负责内部控制的建设、执行和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前一机构或部门负责设计内部控制体系,组织、督促各业务部门、下属机构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后一机构或部门负责组织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督促管理层纠正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应当建立内部控制问题和缺陷的处理纠正机制,管理层应当根据内部控制的检查情况和评价结果,提出整改意见和纠正措施,并督促业务部门和下属机构落实。应当建立内部控制的风险责任制:董事会、管理层应当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负责,并对内部控制失效造成的重大损失承担责任;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对检查发现问题隐瞒不报、上报虚假情况或检查监督不力,承担相应的责任;业务部门和下属机构应当及时纠正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对出现的风险和损失承担相应的责任;管理层应当对违反内部控制的职员,依据法律规定、内部管理制度追究责任和予以处分,并承担处理不力的责任。

(六)控制活动。即:内部控制应该成为日常业务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一个有效的内控制度应建立一套适当的内控结构,在业务的每一层级都有明确的内控措施,包括:高层审核、不同部门采取的内控措施;对是否遵守风险头寸进行检查,并在出现违规情况时进行监督;建立审批、授权及核实制度。为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必须建立适应的责任分离制度,职员不能承担有利益冲突的工作;对于潜在的利益冲突,必须加以识别,尽可能降低到最低限度,且进行仔细、独立地监督。

(七)信息和交流。即:有效的内部控制同时也应是一个有效的信息数据系统,掌握全面的内部财务、经营、监测信息,以及对内部决策有关的、反映重大事件和条件变化的外部市场信息;信息本身应该是及时可靠的,随时可以获得,并且前后一致。有效的内部控制要求必须建立可靠的信息系统,反映所有重大业务的情况;所有信息,包括以电子方式持有和使用的信息,必须保密,独立监测,并且在意外时间发生时,有完善的措施作为备用手段。有效的内部控制必须有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保证所有职员充分了解和遵守涉及其责任和义务的所有政策和程序,保证其他有关信息能够向恰当的人员沟通。

(八)监控。即:应对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进行持续的监测,对主要风险进行监测应成为日常业务活动的组成部分,同时还由业务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对其进行定期评价。内部控制还应包括完善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由独立的、经过良好训练的合格职员从事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制度监测工作的一部分,应该直接向董事会或其审计委员会报告,向管理层报告。对于内部控制中的缺陷,无论由业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或者其他职员发现,都应该及时向适应的管理层报告,并加以及时处理。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应直接向管理层和董事会报告。所有支行,不管其大小,都应该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同其业务性质、复杂性以及表内和表外业务中潜在风险相适应,并且随着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完善。

第三章 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

第八条 风险管理层级包括整个董事会、管理层、各职能部门、各条业务线及下属各分支机构。各个层级都要坚持同样的4个目标;每个层次都必须从8个全面风险管理要素方面实行全程风险管理。

第九条 规范、完善的法人治理机制通过合理划分股东、董事、管理层之间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内部监督的有效性和激励约束的合理性。

第十条 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是指由受董事会直接领导,以风险管理委员会为核心,以风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实施操作,以各职能部门、各条业务线、各分支机构的风险控制人员为主要参与人员组成的组织结构体系。

第十一条 在董事会下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对辖内风险管理实行统一领导。

风险管理委员会设办公室,根据风险管理委员会制定的政策,对辖内风险进行垂直管理。风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应作为日常部门开展工作;风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合署于风险管理职能部门。风险管理部负责人担任办公室主任。

各职能部门、各条业务线、各分支机构以及营业点或岗位,均应设有风险控制人员。下一级风险控制人员对本级负责人只承担风险报告任务;下一级风险控制人员对上一级风险控制人员负责,并逐步对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

风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风险控制人员对管辖内的整个风险控制过程和结果分级负责。董事会对辖内的风险管理负最终责任。

第十二条 本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是董事会领导下的一个专业委员会,主要负责全行风险管理政策、风险管理原则和风险管理战略的研究和提出,负责系统性、突发性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工作。风险管理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并定期向董事会报告工作。

本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经济金融方针政策,并结合我市实际,对全行市场定位、信贷投向及资产运作方向、方式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二)对全行信贷、投资和其他资产运作中风险分类管理的重要规定、政策和措施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三)对预防全行经营和管理中的全局性、突发性、倾向性重大风险问题进行战略研究并提出防范建议;

(四)对全行风险管理的工作目标进行前瞻性分析并提出建议;

(五)拟定系统突发性支付风险应急预案和重大风险问题解决方案;

(六)对须经董事会批准的重大事项进行研究和提出建议;

(七)对以上事项的实施进行检查;

(八)董事会授权的其他事项。

第四章 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文化

第十三条 风险管理是全方位与全员参与的管理。风险管理涉及业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因此需要对风险进行全方位的管理。风险存在于业务的每个环节之中,风险管理需要全员参与,全体职员必须营造“全员重视、积极参与、献计献策、齐抓共管”的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和文化。

第十四条 产生风险的各业务部门和交易领域,应将每日的风险信息及时准确向风险管理部门报告,使风险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保持密切有效联系;同时建立清晰的风险报告路线,除了纵向层级之间的报告,还应包括横向之间的交流,实现信息共享,要建立一套具体的风险报告模式,规范风险报告的格式和传递路径,使风险政策能得到很好贯彻。

第十五条 通过加强对职员风险管理理念和文化的灌输、培养和提高,有效增强职员风险管理工作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

第五章 风险管理的范围和过程

第十六条 风险管理的范围涵盖各个层级的业务单位和各类型的风险。要实行通盘管理,将战略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不同类型的风险纳入到统一的风险管理范围,并针对每一类风险的特征采取相应的管理流程和办法。

第十七条 风险管理需要实行全程管理。要对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评价、风险接受、风险转移、风险补偿等各个环节划清职责、分别把关、风险落实、管理到位。完善业务流程各环节的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评价方法,保证所有环节的各类风险都能得到有效控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操作风险、道德风险的防范。

第六章 风险管理的计量和方法

第十八条 风险管理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方法。主要有:

(一)既重视审贷分离,又重视全程管理;

(二)既重视单一信用风险管理,又重视信用、市场、操作、流动性多种类型风险管理;

(三)既重视审批授信管理,又重视问题授信管理;

(四)既重视单笔交易单一风险,又重视所有信用敞口总体风险;

(五)事前主动引导和事后被动督导并重管理;

(六)惩戒功能和激励功能并重管理;

(七)单一行业和资产组合并重管理;

(八)表内风险和表外风险并重管理;

(九)源头控制管理和末端治理管理相结合;

(十)定性分析管理和定量分析管理相结合。

第十九条 通过定性和定量方法,归集、分析在不同时期、不同客户、不同机构、不同业务的各类风险,全面衡量自身总体风险承受能力。通过对资本、收益、风险的衡量,判断局部风险对整体风险的影响程度以及是否可接受,理性处理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的关系。

第七章 风险管理的重点

第二十条 法律。法律风险是银行面临的一种商业风险,法律风险可能造成经济损失。法律风险的原因通常包括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合同违约、侵权(例如知识产权)、怠于行使自身法律权利等。法律风险会给自身带来严重的后果;法律风险在事前是可防可控的。法律顾问和律师的区别是:法律顾问是内部职员,律师则是外部人士;法律顾问注重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而律师则是事后诉讼。法律风险可以通过强化法人法律治理来控制。具备充足的内部和外部法律专业人员以及其他法律资源的法律部门是法律风险防御系统的心脏。我行应采取预防性法律措施来应对其法律风险环境,应针对自身面对的风险做出一些防范性工作。分配给预防性法律措施的资源应与面临的风险成正比。

第二十一条 授权。对高级管理层、各职能部门、辖属分支机构和关键业务岗位授权开展业务的品种、审批的限额应该明确、清楚和适度;授权有权审批人员或组织审批品种和审批限额应当与其控制和管理信用风险的能力相适应;既要管好授权,又要严格控制转授权。

第二十二条 授信。实行统一授信管理,健全客户信用风险识别与监测体系,完善授信决策与审批机制,授信审批部门与执行部门应相互独立,形成健全的内部制约机制,不得合二为一; 防止对单一客户、关联客户和集团客户风险的高度集中;防止违反信贷原则发放人情贷款和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防止信贷资金违规投向高风险领域和用于违法活动。实行最高授信额度管理,对同一客户实施最高额度授信,在最高授信额度下实行中长期授信单笔授权管理。

第二十三条 资金业务。对资金业务对象和产品实行统一授信,实行严格的前后台职责分离(做到前台交易与后台结算分离、自营业务与代理业务分离、业务操作与风险监控分离),建立中台风险监控和管理制度,防止资金交易员从事越权交易,防止欺诈行为,防止因违规操作和风险识别不足导致的重大损失。

第二十四条 存款及柜台业务。对营业网点、要害部门和重点岗位实施有效监控,严格执行账户管理、会计核算制度和各项操作规程,防止内部操作风险和违规经营行为,防止内部挪用、贪污以及洗钱、金融诈骗、逃汇、骗汇等非法活动,确保我行和客户的资金安全。

第二十五条 中间业务。开展中间业务应当取得有关主管部门核准的机构资质、人员从业资格和内部的业务授权,建立并落实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按委托人指令办理业务,防范或有负债风险。

第二十六条 会计。实行会计工作的统一管理,严格执行会计制度和会计操作规程,运用计算机技术实施会计内部控制。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合法,严禁设置账外账、设立小金库,严禁乱用会计科目,严禁编制和报送虚假会计信息(报表)。

第二十七条 计算机信息系统。严格划分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部门、管理部门和应用部门的职责,建立和健全计算机信息系统风险防范的制度,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数据、系统运行、系统环境和信息备份的安全。

第二十八条 ATM等自助设备。ATM等自助设备的保险柜钥匙、密码必须由两人分开保管,严禁单人同时保管保险柜钥匙及密码,并实行定向交接制度。自助设备加取钞前,必须进行清机,及时对账,确保账款相符。自助设备清机、加取钞必须双人操作,严格执行双人清机、双人开启保险柜、双人加取钞、双人清点现金的工作制度。自助设备管理人员严禁向设备维护商在日常的设备维护、保养过程中泄露开机密码和乱丢设备钥匙。自助设备的纸制交易流水和电子交易流水均为重要档案,纸制交易流水应由设备管理机构定期整理装订,归档保管;电子交易流水由省级行业管理部门定期备份,均需保存规定年限。ATM吞没卡以保障客户资金安全为前提按规定加强挂失、止付、领卡登记管理。凡24小时服务的具备现金功能的ATM等自助设备原则上要安装摄像系统,监视的区域、范围必须符合有关要求。要加强对自助设备的安全巡视和对摄像系统的定期检测;自助设备的录像资料、运行监控资料、交易监控资料需保留规定年限。提示持卡人妥善保管身份证件、银行卡账户信息和密码,防止犯罪分子伪造假卡盗取卡内资金。

第二十九条 资本充足与损失拨备。全面提高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真实性、规范性和准确性,揭示贷款内在损失和资产质量;严格执行审慎的损失准备金制度,及时足额提取各类损失准备,加大损失资产核销力度;建立资本约束机制和资本充足率管理制度、程序和责任制,增强资本管理的主动性,确保风险损失拨备充足,确保资本充足率符合审慎经营要求。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制度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规定执行。本制度施行前有关规定与本制度相抵触的,以本制度为准,原规定停止执行。

第三十一条 本实施细则如遇省联社金融风险基本制度正式出台内容相抵触的,以省联社为准。

第三十二条 本实施细则由XXX小额贷款公司董事会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三十三条 本实施细则自董事会决议通过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贷款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风险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贷款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切实化解和消化贷款风险,提高贷款质量,保证信贷资产安全,建立以贷款风险管理为核心的信贷管理体制,依据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下同)关于贷款风险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贷款业务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贷款风险管理的基本任务: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的各项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适应公司贷款业务特点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和机制,强化贷款风险全程管理,有效防范、控制和化解各类贷款风险,降低不良贷款,提高贷款质量。

第三条 贷款风险管理原则,贷款风险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贷款风险管理一般原则与贷款业务实际相结合;

(二)实行贷款风险性质和历史成因分类管理;

(三)坚持贷款风险管理权责相结合;

(四)坚持把封闭管理措施纳入风险管理。

第四条 本制度适用于办理的各项贷款。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章 贷款风险划分

第五条 贷款风险。贷款风险是指在贷款业务运营中,由于受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致使贷款无法按期收回本息,银行可能遭受资金损失。按照风险的划分原则,结合贷款业务实际,贷款风险主要划分为政策风险、经营风险和操作风险。

第六条 政策风险。政策风险是指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实施宏观调控、保护农民利益、稳定市场等政策和特定的产业政策、区域政策,向借款人发放的贷款;借款人因执行政策出现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风险。

第七条 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根据借款人自身经营需要发放的贷款,借款人因经营管理、市场变化、灾害和道德因素等原因的影

贷款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响,不能或不愿意按照事先达成的协议履行其义务,出现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的风险。

第八条 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公司内部控制及治理机制失效以及信息技术系统失效等可能造成的贷款风险。主要包括公司内控制度和治理机制缺陷及内部员工操作失误、违反操作规程、信贷政策超越权和道德因素等造成贷款不能按期收回或损失的风险。

第三章 贷款风险预测

第九条 贷款风险预测。贷款风险预测是指运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对贷款的各种风险因素、风险性质及风险程度进行识别和测定。贷款风险预测是贷前调查、审查的重要内容。风险预测结果是贷款是否发放、贷款期限确定、发放额度控制、贷款方式选择的基本依据。

第十条 政策风险预测。主要以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政策、政策性资金来源的落实与承诺保证情况、贷款贴息补贴和挂账贷款本金消化资金的到位情况为依据,对贷款的政策风险进行预测。

第十一条 经营风险预测。应根据不同的风险因素,分别按照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对风险性质及程度进行识别和预测。

(一)定性分析预测。主要是指通过借款人内容各有关因素以及与借款人贷款偿还密切相关的外部环境和现象的不确定性分析,预测贷款风险。定性分析预测主要包括借款人法人代表素质、经营管理水平、内部控制能力、信誉程度和发展前景分析;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特定行业或地区的经济政策、经济环境、市场供求变化、价格震荡等情况;各种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外部因素或诉讼、疫情等突发事件影响的分析。

(二)定量分析预测 主要是依据借款人的财务指标和经营指标,对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进行分析和预测。预测借款人经营风险主要采用借款人信用等级评定、贷款项目评估、贷款风险度计量以及贷款风险敏感性分析等方法。借款人信用等级评分评定主要是根据借款人财务指标设臵评价指标,将评价指标划为不同分值,根据分值划分信用等级,根据信用等级识别贷款风险程度。贷款项目评估主要是通过

贷款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对借款人财务指标和投资指标、筹资成本、项目效益测算和不确定性分析等量化指标评估,综合评价项目贷款风险。贷款风险度计量主要是通过设臵贷款风险权重,计量贷款风险程度,量化贷款风险。贷款风险敏感性分析是指贷款风险的主要或关键影响因素的变化进行量化分析,测定和判断其对贷款风险的影响程度。

第十二条 操作风险预测。主要依据贷款公司是否具有较强的风险决策能力员工是否具备所承担职责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执行信贷业务和内部控制制度能力;风险管理是否覆盖贷款操作的各个环节;是否具有完善的信息管理手段等。

第四章 贷款风险预警

第十三条 贷款风险预警是指在贷款操作和监管过程中,根据事前设臵的风险控制指标变化所发出的警示性信号,分析预报贷款风险发生和变化情况,提示贷款要及时采取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

贷款风险预警包括微观预警和宏观预警。微观预警是根据各种风险预警信号及时判断单个借款人或单笔贷款的风险程度和风险性质。宏观预警是在微观预警的基础上,通过对贷款风险分类监测,依据贷款组合风险分析,综合评价贷款质量状况,判断全行或地区或行业的贷款风险程度(宏观预警详见第七章)。

第十四条 政策风险预警。主要通过政策风险信号反映。政策风险信号一般包括国家或地区宏观经济政策、财政金融政策、农业政策、其他特定行业政策、信贷政策、汇率和利率政策等的调整、变动。其中,国家和地方政府与公司贷款密切相关政策调整、政策性资金来源地落实和承诺保证变动、贷款利息补贴和挂账贷款本金消化资金的到位异动,应当作为当前政策风险预警的主要信号和监测的重点。通过对各种政策风险信号进行识别、分析,及时发现危及贷款本息按期偿还的风险苗头,提前对政策风险预警做出反映。

第十五条 经营风险预警。主要通过财务预警信号、市场预警信号、行为预警信号和其他预警信号反映。

(一)财务预警信号。财务预警信号一般包括借款人各项财务指标如流动性比率、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收回率、现

贷款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金流量等指标低于行业水平或有较大变动。

(二)市场预警信号。主要通过市场供求和价格波动信号进行综合反映。市场预警信号一般包括借款人所处行业或地区的宏观政策、特定行业政策、财政金融政策等发生改变,可能对行业经济周期和市场发展前景产生不利变化;市场供求关系、产品价格发生持续性或大幅度的波动;贷款上限和贷款支持价格上限面临挑战;地区和行业信用环境以及整体经济环境恶化等。

(三)行为预警信号。行为预警信号一般包括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存在违约记录,提供虚假资料套取贷款,违规开立存款账户,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借款人贷款展期次数增加,借款人法人代表的变动,法人代表及其财务、会计人员发生违规违纪行为,主要股东或关联企业发生较大调整,改制改组不规范,担保物品价值下降或担保撤销,借款人未经银行同意对外提供担保等。

(四)其他预警信号。主要是可能发生各种影响借款人经营水平的重大灾害或突发事件等。

第十六条 操作风险预警。主要通过银行内部操作风险信号反映。操作风险信号一般包括贷款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信贷岗位责任不明确、信贷档案不规范、客户信息资料不全面及信贷管理内控机制不完善等;对不符合贷款基本条件的借款人发放贷款、不按规定办理贷款担保、不按规定用途或超权限发放贷款;贷款“三查”或审贷分离操作不规范、信贷监管制度不落实、信贷信息资料匮乏、借款合同要素不全、信贷文本遗失或失效、数据统计失真、风险预测失误以及其他违反贷款管理制度的各种违规行为和工作失误等。

第十七条 建立和健全贷款风险预警系统。要建立微观风险预警与宏观风险预警相一致的预警体系。要运用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客户信息系统,行业或行情信息分析系统、信贷监管系统,特别是粮棉库存监管系统等信息,对贷款运营各环节和各种状态下的风险信息进行收集、整理、识别、反馈,对影响信贷安全的主要风险信号进行前瞻性判断,并制订处臵方案,落实各环节的责任,提出防范和控制风险的预防性和补救性措施。

贷款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第五章 贷款风险控制

第十八条 贷款风险防范与控制是指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在贷款发放前所采取的预防措施以及在贷款发放后,收回前应当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控制贷款风险的发生、扩大和恶化。应对不同性质的贷款风险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也可以对同一种类贷款风险同时采取多种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

第十九条 实行借款人贷款认定制度,应当对借款人的经营情况、经营效益、资信情况定期进行综合评价,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及贷款风险程度进行贷款资格认定。

第二十条 实行有效地贷款管理办法。贷款风险防范与控制按照区别对待、分类管理的原则,根据借款人的实际情况和贷款性质、种类,分别实行授信管理、逐笔核贷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法。

(一)授信管理。通过核定借款人一定时期内的授信额度,集中同一控制借款人信用风险。根据借款人的不同信用状况分别实行内部授信和公开授信。结合公司贷款业务的性质和贷款的特殊要求,确定借款人的基本授信和特别授信。

(二)逐笔核贷管理。根据借款人资信状况和贷款的风险性质及程度,对不符合授信管理条件的,继续实行逐笔审贷、钱粮挂钩、购贷销还的贷款管理制度。

(三)项目管理。对各种专项贷款,要按照项目管理程序,对贷款项目进行立项、评估、审批、实施、验收、评价的管理过程,以确保贷款项目的成功。

第二十一条 选择有效的贷款方式。应根据借款人的实际情况和贷款性质、种类,分别选择担保贷款和信用贷款方式。选择信用贷款方式的借款人,除另有规定外,原则要有相应的风险补偿和一定比例的自有流动资金,并分别采取贷款风险补偿金管理和自有流动资金比例管理的方式。

(一)贷款担保。对不确定性风险因素较多的贷款,可以按照有关管理制度,分别采取贷款保证、抵押、质押担保方式。

贷款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二)贷款风险补偿管理。对借款人自主经营粮棉油等用于农业的贷款需求,但又不具备发放担保贷款的相应条件,可以采取贷款补偿金方式,作为贷款风险补偿。借款人在贷款前,提供符合有关自筹要求的收购(调入)粮棉油价款一定比例的补偿金,存入指定的贷款补偿金存款账户。补偿金在贷款本息未结清前,不参与借款人的购销经营活动,专项用于弥补收购(调入)粮棉油产生的风险。借款人还清贷款本息后,全额退还补偿金。

(三)自有流动资金比例管理。可以根据贷款种类和性质,确定 借款人自有流动资金比例最低限额。

第二十二条 严格执行贷款操作规程。实行贷款审核和贷款审批授权制度,按照贷款“三查’程序规范操作,签订借款合同,确保要素完整,合法有效,规避操作风险。

第二十三条 完善库存监管制度。根据收购农产品资金贷款的特点,制定库存监管制度,对借款人粮棉油等库存实施有效监管,控制贷款风险,坚持实行粮棉油等农产品收购报账制度、库存检查制度和货款回笼制度。定期检查或抽查责任人的管户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二十四条 加强对贷款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稽核,以促进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做到规范和及时操作。

第二十五条 鼓励借款人投保。鼓励借款人对库存粮棉油等商品和其他符合保险规定条件的财产办理保险,转移贷款风险。

第二十六条 防范和控制借款人改革改制风险。对借款人实行合并、分立、股份制改造、破产等涉及公司债权的改制行为,要全程参与,落实贷款债权,防止借款人逃废悬空银行债务。对需要办理债务转移手续的,要规范签订债务转移协议,确保债务落实手续合法有效。

第六章 贷款风险化解

第二十七条 贷款风险化解是指对已发生的贷款风险,应根据风险的种类、特征、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采取财政补偿、补偿金抵偿、抵(质)押物变现补偿,以资抵债、保险理赔、依法诉讼、呆账核销等措施,避免或减少贷款损失。

贷款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第二十八条 对已经发生的政策风险,应及时向政府汇报,以政策为依据,督促按政策规定落实补贴政策和消化计划,消除贷款风险。

第二十九条 对已经发生的经营风险,应采取补偿金抵偿、向保证人追索、处臵抵(质)押资产、以资抵债、保险理赔、诉讼和呆账核销等措施,化解、补偿贷款风险。

(一)用风险补偿金抵偿贷款本息。当借款人销售库存粮棉油发生差亏损、贷款本息不能全额偿还时,要将借款人风险补偿资金作为贷款的偿还来源,及时收回贷款本息。

(二)向保证人追索。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本息,采取贷款保证担保方式的,应依法向保证人追索,督促其以货币方式或资产抵债方式偿还借款人所欠贷款本息。

(三)处臵抵(质)押资产。借款人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采取贷款抵(质)押担保方式的,应依法对抵(质)押物品进行处臵,处臵价款优先用于偿还所欠贷款本息。

(四)办理以资抵债。借款人确无货币资金或货币资金不足以偿还贷款本息应对借款人事先抵押或质押财产办理以资抵债,通过处臵抵债资产收回贷款本息。

(五)办理保险理赔。借款人因遭受灾害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借款人已经办理财产保险的,应督促其及时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理赔款应优先用于归还所欠贷款本息。

(六)依法诉讼。对不按期归还贷款本息或故意逃废债务的借款人,应通过诉讼手段依法清收。

(七)办理呆账核销。对已形成的贷款风险,采取一切化解补偿措施后仍无法收回的,按照呆账认定与核销程序报批核销。对表外利息,按照规定程序办理审批手续后实行减免。

第三十条 操作风险的化解。对未按规定权限和程序操作造成贷款决策失误,借款合同要素不全或合同无效,信贷监管制度不落实,信贷信息资料缺乏,数据统计失真,以及其他违反贷款管理制度的各种违规操作行为和工作失误等所产生的贷款风险,应采取相应措施,及时纠正或补救,规范管理和操作,将贷款风险减轻到最低限度直至

贷款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消除。

第三十一条 认真解读国家或省级人民政府的政策规定,积极应对“三农”贷款的风险,研究政策对“三农”贷款的风险补偿、化解。

第七章 贷款风险监测与考核

第三十三条 贷款风险监测的依据。贷款风险监测主要依据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结果。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依次反映贷款的风险程度、前两类为正常贷款,后三类为不良贷款。通过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判断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分类的具体依据是贷款实际使用情况和物资保证程度,同时考虑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还款记录(包括贷款逾期天数)和还款意愿,以及贷款偿还的法律责任和银行信贷管理等因素。

第三十四条 贷款风险监测方法。贷款质量分类,有信贷和会计部门按有关规定适时认定,并按照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监测要求进行归并统计。实行贷款质量分种类、分地区动态监测。

第三十五条 贷款风险监测内容。围绕贷款风险五级分类,设臵若干贷款质量评价指标,监测贷款质量静态分布和动态变化情况、贷款质量的量比及其变动情况,贷款质量布局和地区、行业、种类等结构情况,评价贷款质量稳定性和不良贷款风险程度。

第三十六条 贷款风险监测分析。通过建立自下而上逐级定期监测分析制度,真实、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状况。根据贷款风险的高危品种、高危地区、高危行业的分布情况,强化贷款风险的宏观预警功能。根据贷款风险监测结果,上级行及时完善信贷政策,调整授权管理,采取各种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

第三十七条 贷款风险管理评价考核。实行贷款风险管理量化考核制度,通过对贷款质量动态监测,重点对不良贷款增减变化情况进行评价考核,将其作为衡量各级行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对不良贷款绝对额非正常原因增加的,实行一票否决制。

第三十八条 贷款风险的披露。贷款质量分类状况按规定统一对外披露,对银监会。人民银行有特殊要求的,按规定另行上报。

贷款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第八章 贷款风险管理责任制

第三十九条 实行贷款风险管理总经理负责制。要建立贷款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实行贷款风险管理责任制,总经理负总责。

第四十条 实行贷款调查、审查、审批分开管理。贷款调查、审查、审批应分别由不同的岗位或部门负责。建立贷款评审委员会,明确其职能和责任。贷款评审委员会只负责对信贷部门提交的贷款建议进行评审并提出评审意见,贷款有执行董事或执行董事的授权人审批。

第四十一条 明确落实各相关部门的贷款风险管理职责。信贷管理部门负责对贷款风险管理有关制度制定及分类的组织实施,检查指导和贷款质量的监测分析、评价与考核;会计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及按贷款科目核算反映;稽核部门负责对贷款风险管理工作真实性、贷款损失责任认定和处理情况进行稽核检查;信息电脑部门负责贷款风险监测分类统计报表的生成与上报;法规部门负责风险管理相关制度制度合法性的审核和风险保障措施的法律工作。

第四十二条 实行贷款风险责任追究制度。凡因违规操作,工作机决策失误造成贷款损失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交司法部门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三条 本制度由公司股东会负责解释、修订、第四十四条 本制度自股东会审议通过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XXX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增强XXX小额贷款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风险防范和风险控制的能力,加强风险管理的组织建设、机制建设和制度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金融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本公司章程的规定,制定XXX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第二条 风险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防范和处置金融风险的各项政策措施,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改进风险管理监控方法,强化风险全程管理,增强识别、计量、预警、防范和处置风险能力,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确保风险在可控目标之内,确保安全经营,稳健发展,确保风险收益的优化。

第三条 风险管理应遵循全面管理、制度优先、预防为主、职责分明的原则。

(一)全面管理原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支出、损益以及人员、薪酬、奖惩等各项事务,都应全面地进行风险管理,涉及风险控制应当人人参与。

(二)制度优先原则。开展各项事务应优先制定相应制度,尽可能使制订的制度科学、合理并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对制度执行效力和结果应实行全程监控。

(三)预防为主原则。各类风险应防范于未然,以预防预警为主,出现问题应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处置化解。

(四)职责分明原则。防范和处置风险应明确职能部门和责任人,明确其相应的权力和义务,对因渎职、失职或营私舞弊造成风险和损失的行为,应依法追究相应责任人的责任。第二章 风险管理的目标和要素

第四条 风险是指对目标产生不利(负面)影响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风险类型包括:战略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

战略风险是指由重大事项的决策失误或战略规划的严重偏差所造成的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由内部管理与服务的问题引起自身外部社会名声、信誉和公众信任度下降所造成的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由不当的法律文书、制度或行为所造成的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由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违约所造成的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所造成的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职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如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由资金流动性状况出现不足及其波动所造成的风险。

第五条 全面风险管理受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的影响。这个过程从发展战略规划制定一直贯穿到具体的各项活动中,用于识别可能影响的潜在事件并管理风险,使之在风险偏好之内,从而合理确保取得既定的目标。

第六条 全面风险管理必须实现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合规目标4个目标,并以此促进可持续发展。

战略目标是指某个时期内打算实现或完成已确定的一项或几项重大计划。

经营目标是指为实施战略目标而在一个阶段内需要实现或完成的主要经营计划。

报告目标是指一个报告期间(通常为一个内)需要实现或完成的工作计划。

合规目标是指各项活动应遵循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尽可能避免不合规事件发生或由不合规事件发生所造成的风险控制在既定目标之内。

第七条 为服务并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4个目标,全面风险管理必须具备以下8个要素:

(一)内部环境。即:董事会有义务批准检查经营决策和重要政策,了解经营中的风险,明确可接受的风险程度,确保管理层采取必要的步骤,识别、计量、检测和控制这些风险。管理层有义务实施董事会通过的经营策略和方针;制定和完善有关的制度和程序,用以识别、计量和监测业务中的风险;建立和完善内部组织结构,明确相互的权利和责任,确保赋予下级的任务能得到有效执行;执行适当的内控政策,对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和是否完善进行监测。董事会和管理层有义务促进内部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在内部建立一种控制文化,向内部各层级职员强调和宣传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所有职员都应了解各自在内部控制的作用,全面投入内控制度建设。

(二)目标设定。即:内控制度应与其经营规模、业务范围和风险特点相适应,以合理的成本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基于历史概率统计的基础上设定风险容忍度目标,合理确保发展战略与风险偏好相一致,增长、风险与回报相联系,促进董事会、管理层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

(三)事件识别。即:应当设立履行风险管理职能的专门部门,制定并实施识别、计量、监测和管理风险的制度、程序和办法,以确保既定目标的实现。应当建立涵盖各项业务、所有范围的风险管理系统,开发和运用风险量化评价的方法和模型,对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识别和持续的监控。应当建立明确的内部制衡机构和实行双签有效制度,涉及资产、负债、财务和人员等重要事项变动,都不得由一人独自决定。

(四)风险评估。即:为建立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有效识别和持续评价面临的各类风险,特别是对经营目标有负面影响的重要风险。内控制度还必须随时加以修改和完善,对新的或者以前没有控制的风险进行控制。风险管理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高质量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高素质的风险分析人员。

(五)风险对策。即:应当指定不同的机构或部门分别负责内部控制的建设、执行和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前一机构或部门负责设计内部控制体系,组织、督促各业务部门、下属机构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后一机构或部门负责组织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督促管理层纠正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应当建立内部控制问题和缺陷的处理纠正机制,管理层应当根据内部控制的检查情况和评价结果,提出整改意见和纠正措施,并督促业务部门和下属机构落实。应当建立内部控制的风险责任制:董事会、管理层应当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负责,并对内部控制失效造成的重大损失承担责任;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对检查发现问题隐瞒不报、上报虚假情况或检查监督不力,承担相应的责任;业务部门和下属机构应当及时纠正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对出现的风险和损失承担相应的责任;管理层应当对违反内部控制的职员,依据法律规定、内部管理制度追究责任和予以处分,并承担处理不力的责任。

(六)控制活动。即:内部控制应该成为日常业务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一个有效的内控制度应建立一套适当的内控结构,在业务的每一层级都有明确的内控措施,包括:高层审核、不同部门采取的内控措施;对是否遵守风险头寸进行检查,并在出现违规情况时进行监督;建立审批、授权及核实制度。为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必须建立适应的责任分离制度,职员不能承担有利益冲突的工作;对于潜在的利益冲突,必须加以识别,尽可能降低到最低限度,且进行仔细、独立地监督。

(七)信息和交流。即:有效的内部控制同时也应是一个有效的信息数据系统,掌握全面的内部财务、经营、监测信息,以及对内部决策有关的、反映重大事件和条件变化的外部市场信息;信息本身应该是及时可靠的,随时可以获得,并且前后一致。有效的内部控制要求必须建立可靠的信息系统,反映所有重大业务的情况;所有信息,包括以电子方式持有和使用的信息,必须保密,独立监测,并且在意外时间发生时,有完善的措施作为备用手段。有效的内部控制必须有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保证所有职员充分了解和遵守涉及其责任和义务的所有政策和程序,保证其他有关信息能够向恰当的人员沟通。

(八)监控。即:应对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进行持续的监测,对主要风险进行监测应成为日常业务活动的组成部分,同时还由业务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对其进行定期评价。内部控制还应包括完善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由独立的、经过良好训练的合格职员从事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制度监测工作的一部分,应该直接向董事会或其审计委员会报告,向管理层报告。对于内部控制中的缺陷,无论由业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或者其他职员发现,都应该及时向适应的管理层报告,并加以及时处理。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应直接向管理层和董事会报告。所有支行,不管其大小,都应该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同其业务性质、复杂性以及表内和表外业务中潜在风险相适应,并且随着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完善。

第三章 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

第八条 风险管理层级包括整个董事会、管理层、各职能部门、各条业务线及下属各分支机构。各个层级都要坚持同样的4个目标;每个层次都必须从8个全面风险管理要素方面实行全程风险管理。

第九条 规范、完善的法人治理机制通过合理划分股东、董事、管理层之间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内部监督的有效性和激励约束的合理性。

第十条 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是指由受董事会直接领导,以风险管理委员会为核心,以风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实施操作,以各职能部门、各条业务线、各分支机构的风险控制人员为主要参与人员组成的组织结构体系。

第十一条 在董事会下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对辖内风险管理实行统一领导。

风险管理委员会设办公室,根据风险管理委员会制定的政策,对辖内风险进行垂直管理。风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应作为日常部门开展工作;风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合署于风险管理职能部门。风险管理部负责人担任办公室主任。

各职能部门、各条业务线、各分支机构以及营业点或岗位,均应设有风险控制人员。下一级风险控制人员对本级负责人只承担风险报告任务;下一级风险控制人员对上一级风险控制人员负责,并逐步对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

风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风险控制人员对管辖内的整个风险控制过程和结果分级负责。董事会对辖内的风险管理负最终责任。

第十二条 本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是董事会领导下的一个专业委员会,主要负责全行风险管理政策、风险管理原则和风险管理战略的研究和提出,负责系统性、突发性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工作。风险管理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并定期向董事会报告工作。

本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经济金融方针政策,并结合我市实际,对全行市场定位、信贷投向及资产运作方向、方式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二)对全行信贷、投资和其他资产运作中风险分类管理的重要规定、政策和措施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三)对预防全行经营和管理中的全局性、突发性、倾向性重大风险问题进行战略研究并提出防范建议;

(四)对全行风险管理的工作目标进行前瞻性分析并提出建议;

(五)拟定系统突发性支付风险应急预案和重大风险问题解决方案;

(六)对须经董事会批准的重大事项进行研究和提出建议;

(七)对以上事项的实施进行检查;

(八)董事会授权的其他事项。

第四章 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文化

第十三条 风险管理是全方位与全员参与的管理。风险管理涉及业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因此需要对风险进行全方位的管理。风险存在于业务的每个环节之中,风险管理需要全员参与,全体职员必须营造“全员重视、积极参与、献计献策、齐抓共管”的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和文化。

第十四条 产生风险的各业务部门和交易领域,应将每日的风险信息及时准确向风险管理部门报告,使风险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保持密切有效联系;同时建立清晰的风险报告路线,除了纵向层级之间的报告,还应包括横向之间的交流,实现信息共享,要建立一套具体的风险报告模式,规范风险报告的格式和传递路径,使风险政策能得到很好贯彻。

第十五条 通过加强对职员风险管理理念和文化的灌输、培养和提高,有效增强职员风险管理工作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

第五章 风险管理的范围和过程

第十六条 风险管理的范围涵盖各个层级的业务单位和各类型的风险。要实行通盘管理,将战略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不同类型的风险纳入到统一的风险管理范围,并针对每一类风险的特征采取相应的管理流程和办法。

第十七条 风险管理需要实行全程管理。要对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评价、风险接受、风险转移、风险补偿等各个环节划清职责、分别把关、风险落实、管理到位。完善业务流程各环节的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评价方法,保证所有环节的各类风险都能得到有效控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操作风险、道德风险的防范。

第六章 风险管理的计量和方法

第十八条 风险管理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方法。主要有:

(一)既重视审贷分离,又重视全程管理;

(二)既重视单一信用风险管理,又重视信用、市场、操作、流动性多种类型风险管理;

(三)既重视审批授信管理,又重视问题授信管理;

(四)既重视单笔交易单一风险,又重视所有信用敞口总体风险;

(五)事前主动引导和事后被动督导并重管理;

(六)惩戒功能和激励功能并重管理;

(七)单一行业和资产组合并重管理;

(八)表内风险和表外风险并重管理;

(九)源头控制管理和末端治理管理相结合;

(十)定性分析管理和定量分析管理相结合。

第十九条 通过定性和定量方法,归集、分析在不同时期、不同客户、不同机构、不同业务的各类风险,全面衡量自身总体风险承受能力。通过对资本、收益、风险的衡量,判断局部风险对整体风险的影响程度以及是否可接受,理性处理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的关系。

第七章 风险管理的重点

第二十条 法律。法律风险是银行面临的一种商业风险,法律风险可能造成经济损失。法律风险的原因通常包括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合同违约、侵权(例如知识产权)、怠于行使自身法律权利等。法律风险会给自身带来严重的后果;法律风险在事前是可防可控的。法律顾问和律师的区别是:法律顾问是内部职员,律师则是外部人士;法律顾问注重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而律师则是事后诉讼。法律风险可以通过强化法人法律治理来控制。具备充足的内部和外部法律专业人员以及其他法律资源的法律部门是法律风险防御系统的心脏。我行应采取预防性法律措施来应对其法律风险环境,应针对自身面对的风险做出一些防范性工作。分配给预防性法律措施的资源应与面临的风险成正比。

第二十一条 授权。对高级管理层、各职能部门、辖属分支机构和关键业务岗位授权开展业务的品种、审批的限额应该明确、清楚和适度;授权有权审批人员或组织审批品种和审批限额应当与其控制和管理信用风险的能力相适应;既要管好授权,又要严格控制转授权。

第二十二条 授信。实行统一授信管理,健全客户信用风险识别与监测体系,完善授信决策与审批机制,授信审批部门与执行部门应相互独立,形成健全的内部制约机制,不得合二为一; 防止对单一客户、关联客户和集团客户风险的高度集中;防止违反信贷原则发放人情贷款和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防止信贷资金违规投向高风险领域和用于违法活动。实行最高授信额度管理,对同一客户实施最高额度授信,在最高授信额度下实行中长期授信单笔授权管理。

第二十三条 资金业务。对资金业务对象和产品实行统一授信,实行严格的前后台职责分离(做到前台交易与后台结算分离、自营业务与代理业务分离、业务操作与风险监控分离),建立中台风险监控和管理制度,防止资金交易员从事越权交易,防止欺诈行为,防止因违规操作和风险识别不足导致的重大损失。

第二十四条 柜台业务。对营业网点、要害部门和重点岗位实施有效监控,严格执行账户管理、会计核算制度和各项操作规程,防止内部操作风险和违规经营行为,防止内部挪用、贪污以及洗钱、金融诈骗、逃汇、骗汇等非法活动,确保我行和客户的资金安全。

第二十五条 中间业务。开展中间业务应当取得有关主管部门核准的机构资质、人员从业资格和内部的业务授权,建立并落实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按委托人指令办理业务,防范或有负债风险。

第二十六条 会计。实行会计工作的统一管理,严格执行会计制度和会计操作规程,运用计算机技术实施会计内部控制。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合法,严禁设置账外账、设立小金库,严禁乱用会计科目,严禁编制和报送虚假会计信息(报表)。

第二十七条 计算机信息系统。严格划分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部门、管理部门和应用部门的职责,建立和健全计算机信息系统风险防范的制度,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数据、系统运行、系统环境和信息备份的安全。

第二十八条 资本充足与损失拨备。全面提高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真实性、规范性和准确性,揭示贷款内在损失和资产质量;严格执行审慎的损失准备金制度,及时足额提取各类损失准备,加大损失资产核销力度;建立资本约束机制和资本充足率管理制度、程序和责任制,增强资本管理的主动性,确保风险损失拨备充足,确保资本充足率符合审慎经营要求。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制度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规定执行。本制度施行前有关规定与本制度相抵触的,以本制度为准,原规定停止执行。

第三十条 本实施细则由XXX小额贷款公司董事会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三十一条 本实施细则自董事会决议通过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管理制度

********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

风险管理制度

(********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年股东会第***次会议审议通过)

为加强贷款管理,有效防范贷款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合同法》等金融法律、法规和有关小额贷款公司贷款管理规定,特制定如下风险管理制度。

第一条 公司建立业务学习制度,组织贷款业务人员定期学习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小额贷款公司贷款管理相关规定,不断提高贷款管理水平,增强贷款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

第二条 找准市场定位,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积极支持农村种养殖户、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的发展,优化贷款结构,分散贷款风险。

第三条 在贷款对象选择上,贷款的受理及发放只针对有担保的借款人,并且对其担保方式、担保物及其价值、偿还能力、资信情况等进行严格审查、综合考虑,确认无风险后才能发放贷款。

第四条 严格贷款程序,健全制约机制,控制贷款风险的发生。根据贷款管理制度规定,认真审查贷款的发放对象,对照贷款的基本条件,严格贷款程序,确保贷款投放效果。

第五条 建立健全贷款审查管理制度。一是执行贷款“三查”制度,提高放款质量;二是贷款实行受理、审查、批准“三职”分离,健全制度,严守程序,控制人情贷款和低质量贷款的发生。

第六条 强化部门、岗位职责意识,明确责任。在公司内部建立统一的贷款风险控制体系。信贷业务部负责贷款调查评估,承担调查失误和评估失准的责任。风险控制部负责贷款风险的审查,承担审查失误的责任,也是第一清收责任人。总经理是贷款审批人,负最终决策责任。

第七条 严格贷款发放审批制度,层层把关,控制信贷风险。小额贷款发放的程序是,信贷业务部受理,并进行初核,然后交由风险控制部对借款人进行信用调查、核实,再交回信贷业务部履行贷款发放手续,最后由总经理审批。每一笔贷款均须遵守这一程序。

第八条 建立贷款风险预警和贷款退出机制。按季对存量贷款进行贷款五级分类、对借款人存在隐患以及制约借款人发展的因素及时预警,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把贷款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同时,对有可疑因素的借款人贷款应尽快退出,不得再增加贷款。

第九条 公司建立审慎规范的资产分类制度和拨备制度,准确进行资产分类,充分计提呆账准备金,确保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保持在100%以上,全面覆盖风险。

第十条 在防御风险方面,同时实行风险准备金制度。每年从资本金和营业利润中提取风险准备金,提取比例不低于注册资本的20%。

第十一条 公司在经营中发生超过资本金10%以上的不良贷款,或者发生超过资本金5%以上的可疑类以下(含可疑类)贷款,三日内召开股东会研究处置。

第十二条 实行贷后跟踪管理制度,对发生的每一笔贷款的使用,公司风险控制部均应跟踪监督。如果发现存在逾期还款或者无法还款的情况,应立即向公司总经理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第十三条 建立贷款到期催收制度。每一笔贷款到期之前的十日,信贷业务部应对借款人发出偿还借款通知书,要求其按时偿还贷款。

******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筹建工作小组

****年**月***日

第五篇:小额贷款公司风险大调查

小额贷款公司风险大调查

2011年06月24日13:33 来源:商界评论 作者:王力 李彤

欢迎发表评论 字号:

■文/本刊特约记者 王力

小额贷款公司承受着最受歧视的政策,干着为中小企业“雪中送炭”的苦差,风险要一肩扛,身份却寄人篱下。二等公民能走多远,谋事在己,成事在政策。

危机!印度小额贷款危机!

2010年末,印度的安德拉邦,小额信贷行业开始陷入了混乱。在地方官员和政客们的“力劝”下,成千上万的小额贷款借款人停止偿还贷款,虽然他们并非没有还钱的资金。此前,地方上的政治人物将数十起自杀案件归咎于小额贷款发放机构,并敦促借款人不要偿还自己的贷款。

在邻国孟加拉,尽管与印度小额贷款机构追求商业利益有所不同,以公益性标榜的尤努斯,还是被当局指责为“吸血者”,被免除格莱珉银行董事总经理之职。尤努斯仰天长叹,小额贷款之父黯然下课。

那么,小额贷款公司在中国呢?

3月22日,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小额贷款公司(以下简称小贷公司)从2008年底的不到500家,迅速增加到2010年底的2614家,这个数据还在不断刷新。《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0)》中又提到,小贷公司短期贷款余额1952.57亿元,2010年实现账面利润98.3亿元。谁也没有想到小额贷款公司会如此的“茁壮”。

是没有风险地迅速崛起吗?迄今为止,没有一个机构对小贷公司进行过风险评估。但不评估,不代表风险不存在。

尴尬身份融资难

银监会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到,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不能吸收存款!身份是工商企业!从诞生那一刻起,资金困境就是小额贷款公司如影相随的问题。公司大部分资金属于自有资金,以大股东注资补充为主。身戴枷锁,融资还有其他渠道吗?

2010年5月18日,东信小额贷款公司与建设银行内蒙古分行、新华信托股份三方合作,共同推出了资金信托计划,发行信托资金2亿元人民币。这2亿元最终以注册资本金的形式注入东信小额贷款。

同年6月,山西信托推出合作信托计划,向吕梁市信源小额贷款公司提供流动资金贷款;7月,西安信托也以类似方式向博源小额贷款公司发放流动资金贷款。

除此之外,按照最先的制度设计,小贷公司是可以从银行渠道批发融资的,多数小贷公司的批发渠道都是国家开发银行。截止到2010年底,国家开发银行在全国范围内为274家小贷公司提供了130亿元人民币的批发资金。河南省分行在2010年就已向14家小贷公司承诺授信23650万元。但是,其他银行却对小贷公司一点也不感冒。

一个值得玩味的现象是,银监会三令五申,希望银行投入力量支持中小企业。很多银行在设立中小企业贷款中心后就打忽悠玩起数字游戏,中小企业依然饥渴难解。一般而言,小贷公司比银行更能深入地接触中小企业,是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问题的支点。令人遗憾的是,银监会对小贷公司却未做出特别的表态。所有的人都明白银监会对于银行的号召力——小贷公司在困惑,中小企业在困惑,研究人士也在困惑。

连人民银行前副行长吴晓灵也很抓狂,她大声疾呼,“我实在没有耐心了,从2005年呼吁到现在,不过我现在就是人民代表,我代表人民向所有的金融机构和监管当局发出呼吁,希望你们正视小贷机构在中国金融业中的地位。”对于资金批发机构的认识问题,她声色俱厉:“不是认识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我们是不是真心实意的想帮这些穷人和这些小贷机构来发放贷款的问题。”

有人认为小贷公司经营风险大,吴晓灵有些不耐烦,“你给一个企业贷款,贷了1000万元,你给一个小贷公司贷款1000万元,这两笔1000万元,哪一个出坏账的概率更大?”言外之意,小贷公司有很多客户,风险更为分散。

融资比例有所突破也是行业中的呐喊。当前,小贷公司在银行融资额度的比例为注册资本金的0.5倍。巨大的资金缺口面前,这个比例有点低,都有点不好意思提。0.5倍的融资杠杆连一般的工商企业都不如!后者是4倍的杠杆率。“贷款公司”的称呼在这里更像一种讽刺。

中国小额信贷机构联席会秘书长焦瑾璞建议,应该放宽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比例,注册资本与融入资金的比例适当提高到1:1或者是1:2,或者是根据实际业务能力确定。

重庆瀚华小额贷款公司总经理林锋认为,无论是增资还是从银行融资,都只是手段。理想状态下,小额贷款公司资金短缺的根本原因是其没有真正进入金融市场,不具备进入拆借市场、票据市场的资格。小额贷款公司进入市场后,是否可以获得融资,交给市场决定;参与主体会根据小额贷款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给出融资规模。

把话挑明了!小贷公司非金融机构,自己难以从金融市场中分一杯羹,大佬们也懒得带你玩。焦瑾璞的建议离现实还很远。转制村镇银行需“卖身”

小贷公司都在想,如果能够转变为村镇银行,能吸收存款,那该多好?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好消息是时间窗口已经打开。

按照银监会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新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持续营业3年以上(含3年),并且近两个会计连续盈利,不良贷款率低于2%,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130%以上,就可以转制成村镇银行。

按此推算,小额贷款公司将进入转制时间窗口,需要的只是一个资历。照此发展,挥之不去的资金困境的梦魇将会隐去,代之以民营企业家的银行梦想。

多个省市对此已经有所准备。

重庆一直希望探索小贷公司向村镇银行、社区银行改制试点,目前重庆全市小贷公司总数约为120家;杭州在2010年3月就出台文件,表示将“支持小额贷款公司扩大试点并增资扩股,支持有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为村镇银行,增强融资服务能力”。

不过,转制的制度设计却让小贷公司如鲠在喉,难以下咽。《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还规定,小额贷款公司转制村镇银行,必须由已确定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拟作为主发起人。换句话说,在转制之时,银行将通过增资扩股或者股权购买的方式成为村镇银行的第一大股东。这绝对是现有股东难以接受的。

全国近3000家小贷公司,几乎无一家有银行股东。很多股东在创立小贷公司之时,其远期目标就是要组建自己控股的村镇银行。西部一家小额贷款公司的总经理就明确表示,如果是银行非要做第一大股东,就不转制,继续做小贷公司。

他的担忧是,如果银行进入做大股东,银行可以通过股权获得经营上的话语权,将会极为强势,小额信贷公司很可能会变质。交通银行在入股常熟农村商业银行后的大肆干涉就是鲜活的例子。而且,按照银行的经营逻辑,小贷公司的客户都将会被看作“高风险”客户,往往不被银行认可,之前已经成型的小贷公司业务模式有可能被全盘否定。

事实上,多种因素决定了很多银行在微小企业贷款上技术并不如小贷公司。比如客户的经营状况:开网吧的,可以通过查电费开支来断定营业是否稳定;开餐馆的,就看他疏通下水道的次数。行业特有的数据可以从侧面反映出经营收入情况,小贷公司比银行更谙此道。

不过,如果不引进银行作为第一大股东,依照小额贷款公司目前的景况,即使转制为村镇银行也将面临诸多问题。比如吸存,其实这也是现在村镇银行面临的最大问题。很多村镇银行的存款更多是依靠股东的业务支持,显然这根本不具备可持续性。

另外一方面,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现在90%以上的小贷公司根本没有相应的风险控制系统。大部分还是几个人几张椅子做几千万的业务,没有系统的管理、投入,没有权限分置,没有稽核等设置。在存款保险制度缺失的情况下,要有多大的勇气,老百姓才敢将存款放进这样的“银行”?

这需要引导式的进化,引导小贷公司按照银监会的要求进行改进。可是作为监管机构的金融办并不在此着力——金融办的监管人员,他们大多数也并非专业出身。可以预见,未来5年内,不会有超过5%的小贷机构能转为村镇银行。对于大部分小贷公司而言,吸收存款就是一个奢望,资金问题还是需要自己另想办法。伪小贷“垒大户”

龙马兴达小额贷款公司2010年正式挂牌营业,注册资本8亿元,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小额贷款公司。成立仅3个半月,龙马兴达就向泸州老窖(000568,股吧)(45.20,0.20,0.44%)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泸州市的中小企业、个人客户发放贷款共计7.9831亿元,单笔贷款额约为1600万元。这几乎就是一家小型城市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

四川,泸州。龙马兴达小额贷款公司2010年正式挂牌营业,注册资本8亿元,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小额贷款公司。成立仅3个半月,龙马兴达就向泸州老窖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泸州市的中小企业、个人客户发放贷款共计7.9831亿元,单笔贷款额约为1600万元。

这是“小额贷款”吗?这几乎就是一家小型城市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

一些小贷公司都如龙马兴达一样,极富“垒大户”情结,“这正是小贷公司监管难点之一。”内蒙古金融办主任宋亮如此抱怨。

不过,不是每家小额贷款公司都像龙马兴达那样财大气粗,规规矩矩地小贷的机构属于多数。

江苏,南京。詹文嶽,富登金融前中小企业及商业银行总经理,他说:“小额贷款公司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去做银行不做的业务。比规模,小贷公司肯定比不过银行,只能差异化竞争”。生死好坏无人管

时至今日,小贷公司监管架构仍然缺失着最为重要的一环——银监会。这是小贷公司成长面临的尴尬之一。也许,试点之初小贷公司被定义为一般工商企业之时就已经注定。

更遗憾的是,小贷公司的监管被移交给地方金融办,银监会鲜有发言,金融办则成为监管的主角。还记得2003年时,国家将农村信用社的监管交给地方政府,之后人民银行与地方政府砸进了数万亿元进行重组,但整个行业依然是一地鸡毛。信用社有自身因素,但是地方监管的弊端显而易见。

那地方金融办到底在干些什么?内蒙古金融办主任宋亮说,小贷公司目前不是银行,企业家拿出自己的钱去社会放贷,承担了巨大的风险,要以保护服务为主,而不是监管为主。对于金融办而言,就是把日常的监管,经常性的、连续性监管变成不连续的监管,不是控制整个存款到贷款的全过程。比如说不非法吸储,不高息放贷,不暴力收贷„„只管几个大的原则和底线。

此外则是一些基础性的监管工作,比如对行业基本内控制度作出统一要求,制定考核、审查办法。

内蒙古的监管模式几乎是全国监管的缩影。宽准入、重服务并没有错,但令人担忧的是小贷公司薄弱的风险控制和粗放经营模式。数量众多的小贷公司在几年之间遍布全国,良莠不齐,许多公司种种“放水”的模式经营,让整个行业蒙羞。

“我们希望银监能把小额贷款公司纳入监管,现在数量比较多,可以先把各地几个大的小贷公司纳入,这样全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一位资深小额贷款人士说。其实,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小贷公司在几年经营后,有的如亚财联、瀚华小额贷款、富登这些已经在几个省市布局的机构,希望能组建统一的控股公司,统一调度。尽管监管名义不同意,而事实上,这些机构已经逐渐有了控股公司的雏形。这种监管则能给其他小贷公司树立一个标杆,究竟自己该如何控制风险,该完善哪些指标。

该人士说,希望能对小贷公司实行分类监管,即在制定评价标准的基础上,把小贷公司分级。在此情况下,给予一些优质、履行了试点要义的小贷款公司资金放大倍数、分支机构开设的权限。

最为重要的是,通过分级,建立小贷公司的行政退出机制。只要经济不发生大的转折点,小额贷款公司本身将没有大的市场风险。换句话说,小贷公司将通过获得较高的利息得以生存,市场洗牌的退出机制也将得以形成,做好有钱赚,做不好也不怕,就这么赖在市场。

但事实上,市场之外的风险是可能存在的。目前近3000家机构到底蕴藏了多少风险,谁能做出准确的评估?印度小贷公司危机就很值得思考和引以为鉴。

纵观中国股市和银行乱象,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健全严谨的退出机制。

对于金融办而言,谁也不愿意把自己的痛处暴露出来。对外,小贷公司的数量和贷款余额是各地金融办对外炫耀的支点,也没有谁会沉下心来研究小贷公司的模式或者经营创新。这与当年信用社交由地方政府监管是何等的相似?

瀚华小额贷款的客户中中小企业占比约为60%,个体户占比约40%。从贷款结构上看,瀚华小额贷款金额低于10万元的笔数占到了46%,低于50万元的笔数占到了82%。目前每月平均放款笔数达到80笔,单笔平均金额低于20万元,小额贷款(50万元以下贷款)客户数量呈逐月增加的趋势。

截止到2011年4月末,四川南充美兴小额贷款公司的有效客户是6498户,贷款金额是1.4亿元。单笔平均贷款金额是21553元。美兴的贷款额度从2000元到30万元不等,该公司定义小额贷款为10万元以内的贷款,10万元到30万元的则是微小企业贷款。美兴三年里一共发放近17000笔贷款,累计发放金额达到了4.55亿元。即使按照30万元的最高额算,这也只相当于龙马兴达单笔贷款的零头。

生意虽然红火,但是压力很大。美兴每做一笔5000元以下的贷款会亏掉171元,每一笔1万元以下的贷款,会亏掉58块钱,当做到单笔15000元的时候,才能达到收支平衡。

“以前我们每个月平均发放额度是2万元多一点,到现在是3万,总体是盈利的。我们做小额贷款考虑的是投资。”美兴运营总监何良刚说小贷业务要做长远打算。

过去3年,美兴发放5000元以内的贷款达到了3000多笔。前期可能会亏掉一些钱,但是客户会跟美兴小额贷款公司一起成长。美兴小额贷款公司有一个客户,从开始只能给他放5000块钱,现在已经可以给他放5万了。换句话说,前期对其放贷不赚钱,但是现在能赚钱了。这正是一个客户培育的过程。

都去垒大户,小贷公司就失去了生存的意义。如果小贷公司还是按照以前“放水”的粗放式套路走,做过桥贷款、大额贷款,最多就是一个水公司的翻牌,只是高利贷的合法化运营。

南京的詹文嶽说,出于成本的考量、技术限制,很多小贷公司没有能力、也少有兴趣去做微小贷款,但是应该在这些方面做一些尝试和努力。如果能给予银行不能企及的企业资金支持,也算有其正面的意义。

这,需要引导。或成民企金融梦炮灰

■文/本刊特约研究员 李彤

当年,国有银行坏账达到天文数字,国开行董事长陈元惊呼:“我们的银行在技术上已经破产!”政府不惜血本把纳税人的钱成万亿地往窟窿里填,又“挥泪”将几大银行部分股权贱卖给洋人,图的不仅是充实资本金,更为引进发达国家银行运营经验。终于,国有银行转危为安,风险控制能力也上了不止一个台阶。

民营企业则没有这种幸运。旗下有三家上市公司、两家金融租赁公司及证券公司、“啸聚”千亿资产的德隆系轰然倒塌,没人救。今天,德隆那样的大鳄倒是没有再现,但“野蛮生长”着的小额贷款公司却已遍地开花。中国人讲“好了伤疤忘了疼”,西谚云“市场没有记性(Market has no memory)”,民企金融之梦不死,但此番恐怕又是一枕黄粱!

风险控制挂一漏万

总的来说,小贷企业应对风险的“法宝”不外有三个:分散投资、抵押物和高息。

由于服务对象的原因,小贷企业的风险是无法被分散的!吴晓灵认为把1000万元资金贷给小公司的风险比贷给大公司少,因为把资金贷给众多中小企业从而分散了风险。根据国外经验中小企业存活三年以上的概率不到10%。我国多个版本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在2.9到3.7年之间。也就是说,随机地把1000万元贷给100家小企业,三年后收回本息的概率趋近于零!好比遇到大地震,把鸡蛋放到不同的篮子里有什么用?

于是乎小贷公司普遍要求借款方提供房产抵押。放出50万元贷款,拿到价值100万的房产作抵押。假如用房产抵押就能万无一失,美国“次贷”就不可能演变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了!如果坏账集中爆发,小贷公司现金枯竭,储户“挤兑”,拍卖房产远水不解近渴怎么办?国家限购二套房,办不了房产证怎么办?另外,不论贷款人原先有多少套房产,坏账时如果名下只有一套房,按照相关法规是不可以把人家扫地出门的!

高息也不能解决问题。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利率上限虽然被放开,但不得超过司法部门规定的上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修改稿)(一九九零年十二月五日)第一百三十九条规定,“公民之间借贷的利率,生活性借贷利率不得高于国家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二倍,生产经营性借贷利率不得高于国家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

虽然小贷公司收取的利息可以比大银行高出4倍,但融资成本也成倍提高,最终的“息差”还是只有几个百分点。股东投入自有资金,付出的是机会成本,比如直接拆借给其它企业、投入信托基金或者作股权投资基金(PE)的“有限合伙人”(LP),预期收益都不会低于15%。如果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年利息也不可能低于两位数,而且法律风险巨大。

专业VC(风投基金)精选出来的项目也会有一大半青黄不接,投一百个项目出一两个阿里巴巴、盛大、百度赚它几十倍、上百倍才能使基金的总收成差强人意。而面向准上市公司的PE(股权投资基金),投资对象破产的概率很小,有的项目也仅能全身而退,所以从那些成功上市的项目上也要获取十倍以上的收益。

小贷公司玩着风投的风险、收银行的利息,真正是得不偿失。而且,高息反而会使小贷公司客户结构恶化。经济学里有个著名的命题叫做“逆向选择”。假如把非强制商业车险费率提高一倍,平素开车谨慎的车主会倾向于放弃投保,而每月都出险的“二愣子”仍会觉得“划算”。提高费率不仅没有使保险公司的业绩提升,反而会恶化。同样的道理,稳健的实业家宁可扩张慢些也不会把房子抵出去借高利贷,而那些准备明天消失的借款人根本不会在意利息!四倍于商业银行的高息,为小贷公司选择的是高风险的客户。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没行医资格不能给人看病,没驾照不能开车„„没有银行背景的数千家小贷公司,懵懵懂懂地拿出几条想当然的措施就能有效控制风险?

我国多个版本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在2.9到3.7年之间。也就是说,随机地把1000万元贷给100家小企业,三年后收回本息的概率趋近于零!

政府民间各怀鬼胎

流动性过剩、游资左突右冲,国有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却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另一方面,私有资本染指金融业,梦里早已有之,如今实业难搞,不如通过小贷公司把钱放出去坐收高息。这就是小额贷款公司兴盛的社会经济背景。

民间资本虽然被允许从事小额贷款业务,但小贷公司完全游离于金融系统之外,没有金融机构资质,更不能进入同业拆借等专业市场。监管部门的想法昭然若揭:有钱有野心的不必去搞地下钱庄,成立个小贷公司“阳光”些。干不好,你们血本无归,也不会直接影响到金融系统;干得好,那就由“官府”收编,比如转为村镇银行。这种意图已经显现:小贷公司要转制成立村镇银行必须由“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

2008年《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规定:单一股东及其关联方持有的股份不得超过注册资本总额的10%。也就是说股权比较分散,作为主发起人的银行从股比、经验及责任出发,必然获得“村镇银行”的控制权。唯其如此,只贷不存的小贷公司才有可能升级为可以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

中小企业风险大是“普世”问题。虽然九成企业活不过三年,而在它们短暂的寿命里为社会提供了产品和服务、雇佣了人员、或多或少地探索了新的应用技术或商业模式。虽然股东血本无归,但它们的企业对社会是有贡献的。

所以,政府理应不遗余力地鼓励创新、扶持中小企业。比如美国有专项基金,对贷款给中小企业而形成的坏账予以补贴,金额最高能达到本金的90%!另外,担保公司、租赁公司、典当行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也能以各自的专业特长在银行与中小企业间架起桥梁。金融机构的不作为,任民间资本涌入小贷公司,让它们自生自灭。正如《论语》所言:“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那么,民间资本是怎么想的呢?除了申报材料里冠冕堂皇的那套话,他们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其实,对于把1000万元贷给100个小企业这样的“累活”,小贷公司的操盘者也没多大兴趣。即便是面向个人消费、面向中小企业的业务,小贷公司掌握的贷款期限一般是2~3个月,很少超过半年。让相当一部分小贷公司老板眼睛发亮是那些旁门左道!

比如,把资金借贷给炒股的私募基金或投资于房地产开发的信托计划。正像前面说的那样,股东自有资金可以直接投入信托,成立小贷公司没有意义。只有非法集资,才能坐收利差。还有一个“财路”,就是里应外合从银行拿优质项目!比如,银行看好某企业却找些理由不放贷,暗地把项目转给小贷公司,利息一下子高好几倍。银行或银行工作人员再与小贷公司瓜分利益。

但是刀刃上的游戏玩不久。古人说得太好了:“言悖而出、亦悖而入;贷悖而入,亦悖而出”。赌桌上赢的钱终将输在赌桌上,抱有此类心态的小贷公司难免有一天会栽倒!

总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责任首先在政府,其次是金融机构。作为“一般工商企业”的小贷公司本不应趟这浑水。但是贪婪与侥幸还是让那么多资金投了进来,数千家公司中的绝大多数会自生自灭。只有少数公司有幸被招安,由银行作大股东转制为“村镇银行”。

下载xxx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制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xxx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制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额贷款公司风险制度

    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2010年10月 目 录 1. 贷款风险管理制度…………………1--12 2. 信贷合同管理制度…………………13-22 3. 贷款计结息管理制度………………23-26 4. 贷款管......

    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制度

    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安全管理制度为进一步规范公司安全保卫工作,保障公司员工人身和资金财产安全,维护正常工作秩序,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安全保卫工作应贯彻:预防......

    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制度

    贷款管理制度 为了防范贷款风险,合理设置制衡机制,确保公司贷款安全、稳健、高效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一、贷款政策界定 (一)资金主要投放于中小型企业、民营私营经济、微型企业和......

    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管理程序

    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管理程序 管理活动一般都应遵循一定的程序,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管理也不例外,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的程序主要分为业务领域的风险管理程序与非业务领域的风......

    小额贷款公司的法律风险

    小额贷款公司的法律风险 小额贷款公司作为一种新型的产物,近年来在缓解我区"三农"与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由于现在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相关法律法......

    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排查报告

    XXX公司风险排查报告 XXX公司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方针政策,充分发挥小贷公司的自身优势,积极支持“三农”和中小企业、微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以简便、快捷、热情、高效......

    小额贷款公司风险自查工作

    XXXXXXX小额贷款公司风险自查工作 情况汇报 2013年柳州市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围绕制定的经营目标和经营管理,在内控管理上通过建章建制、强化风险管理和有效的开展监督......

    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监控制度

    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 风险监控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增强XXX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防范和控制风险的能力,加强风险监控的组织建设、机制建设和制度建设,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