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论如何加大力度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党的十八大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标志着我国开始全面进入生态文明建设时期。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快速的遭到破坏。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刚刚起步,还存在许多障碍与问题,如生态经济刚刚起步、环境资源法律体系尚不健全、环境经济政策缺乏、生态文明的环境伦理价值观尚未真正建立以及公众环保和参与意识较弱等方面,必须从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健全环境资源法律制度,广泛运用环境经济政策,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的环境伦理价值观,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和参与积极性等方面大力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
关键词:生态文明 经济建设 可持续性 对策
正文: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已是人类发展的必要需求。基于我国所处的人口资源环境的特殊国情,协调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这一历史任务显得更加紧迫。
党的十八大报告独立成篇系统论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次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传承与创新,是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做出的科学判断和重大抉择。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刻领会生态文明建设精神实质,对于进一步弘扬生态
文化,促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一、十八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新的要求。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生态文明之所以摆上如此重要地位,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人类自从进入工业文明以来,在创造辉煌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难以承受的资源危机、生态灾难、环境危机,以致发展不能持续,民生不能有效改善,人类的生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境界,是正在积极推动、逐步形成的一种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以生态文明取代工业文明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这是全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克服危机的明智之举。
生态文明就是人与自然和谐,是把自然与文明结合起来。它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境界,是正在积极推动、逐步形成的一种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
当前之所以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一个重要原因是只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制约越来越凸显,石油、铁矿石等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快速上升,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耕地逼近18亿亩红线;另一方面环境污染严重,环境状况总体恶化趋势没有根本遏制,生态系统退化,由此带来的自然灾害频发。此外,要意识到,资源环境问题的出现,背后有体制政策、发展方式等方面的原因,也有思想认识、自然观方面的原因,比如生态文明的理念没有树立,生态不文明的做法普遍存在,自然的价值还不被承认。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人类关于发展的新思考,它是人类对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片面发展而造成的一系列资源和环境破坏所进行反思的结果。
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但却带来了资源的高生产高消耗和环境的高污染”,而进一步威胁了子孙后代的生存。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是人类对自身未来发展的一种理性思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主要体现在和谐性和可持续性两个个方面: 和谐性指的是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类之间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和自然都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和谐取决于人与人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只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让可持续发展成为现实。
可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要符合生态法则,必须改变以往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以及与之相应的思维方式。
三、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生态文明追求经济与生态之间的良性互动,坚持经济运行生态化,改变高投入、高污染的生产方式,以生态技术为基础实现社会物质生产系统的良性循环,使绿色产业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生态文明倡导人类克制对物质财富的过度追求和享受,选择既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环境的生活方式。
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工业文明无限度地索取和利用资源不同,生态文明注重的是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发展经济的同时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强调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基础之上。因此,可以说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从“十二五”规划中可以看出资源环境的约束将迫使中国走向“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一条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相辅相成,依靠科技进步,广泛运用最新科学技术,既高速增长又不大量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既提升结构
又能扩大就业的速度与效益相结合的工业化道路。在资源环境约束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既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与资源承载能力不相适应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根本转变的必然选择。落后的生态环境建设已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约束力,反之,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将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实质上并不冲突。其本质都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但结合资源有限而人类欲望无限的现实,在实际操作上确实存在着很大的难度。结合现今实际情况,已有一些举措在实践中取得了效果,尚有一些举措缺乏实践环境。
1、加强教育和学习,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和发展观。
人与自然的关系, 是一种平等和谐的统一关系。我们必须把对自然的合理开发和积极保护统一起来,吸取教训,把促进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与保证未来持续发展统一起来。实践表明,过去那种“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是不负责的行为, 将会为子孙后代带来惨痛的代价。
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向前发展,生态文明将会成为未来社会的主要文明形态。应深入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和环境法规,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大幅度提高社会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力度。与此同时,大力培育全民族的生态道德意识, 使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转化为自觉行动,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应履行的道德义务与责任。
2、通过立法约束人们的行为,保障生态建设的有序落实
制度缺失和体制机制不合理是导致中国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我国现行的宪法没有明确“可持续发展”作为环境资源保护的指导思想, 现有的单项的自然资源法中,对自然资源开发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缺乏具体规定, 致使有些法律条款操作性不佳。因此,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 要在各种经济立法中突出生态环保资源型经济的内涵, 使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在经济法中得到充分体现,进而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完善环境政策法规、制度,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硬约束条件。努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决打击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
行为,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只有将环境保护上升到国家意志的战略高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从源头上减少生态环境破坏问题。
3、支持文化创新,加强生态文化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要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化,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森林文化、湿地文化、野生动物文化、绿色消费文化等生态文化, 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道德观、价值观、政绩观、消费观, 并使之广泛渗透到社会、经济、科技、法律、政治以及伦理等领域, 为经济社会的生态化发展提供智力与精神支持。
4、发展现代循环经济
发展现代循环经济就是实现国民绿色经济,解决经济增长和生态破坏之间矛盾的有效出路。现代的循环经济,包括从源头预防污染物产生,从消费降低废物排放,从处理增加利用效率等多个方面。这就要求改变传统工业生产中的“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高污染”,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充分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努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积极淘汰落后生产技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特别是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实现结构节能。大力提倡生态科技,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5、增加对生态、环境的投入
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环保投资就达到GDP的2%,英国2.4%,日本1.8%- 2.9%,到1992年美国达到了2.5%,而中国到2005年才达到1.3%。“十一五”期间规划的投入比例是1.5%,中国生态、环境投入总量不足,加之有效投资率低和投资保障制度不完善,以致生态治理、环境保护目标难以实现。应当根据引进庇古税等有效的方法约束生态破坏行为,并增加环境治理的财政收入。用法律以及各种规章制度清晰的明确政府、企业、社会、公民对环境保护的责任、义务,并全方位增加对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的投资。
6、在各行业实行绿色GDP的统计方法
2011年,中国以快速的经济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然而这一经济数据背后却掩藏着自然资源的快速消耗和生态环境的不断破坏。“Pm2.5”这一概念被人们逐渐熟知,可入肺颗粒物正是人们生活环境恶化的一种表现。因此基于居民生活水平的实际GDP统计体系需替代简单的生产额加总所产生的GDP。
绿色GDP是将生态成本要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即从GDP中扣除经济生产中投入的环境成本。通过将环境污染与生态恶化造成的经济损失货币化,使人们深刻并直观的认识到经济开发活动给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效应,以及伴随GDP的增长付出的环境资源成本和代价。从根本上改变各行业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现状,从而推动生产作业向低消耗、低排放、高利用的集约型模式转变,真正把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到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
7、树立正确消费观,节能减排
人们需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杜绝浪费。这要求人类摒弃过度挥霍性消费的享乐主义,而主动以实用节约为原则进行适度消费,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间的物质交换,使得生产消费的消耗最小。资源的使用和环境的破坏都基于人类的欲望,因此以节俭满足基本生存需要为目标的适度消费必定能够大幅度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的持续性、公平性及和谐性,追求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应该转变观念,由征服自然变为尊重自然,由索取自然变为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选择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生态文明社会是一个人与自然共同繁荣,和谐相处,持续发展的文明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当前的客观需求。
第二篇: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把发展低碳能源作为 推进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任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
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黑龙江省作为全国生态大省、能源大省,如何在改善能源供给,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有效保护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低碳能源的出现为破解这一矛盾提供了可借鉴模式。低碳能源是指替代传统煤炭、石油化石高碳能源,以减少CO2等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能源类型,主要包括核能和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低碳能源必将成为未来推进黑龙江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
一、发展低碳能源是大势所趋和必然选择
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的CO2浓度增加了40%,地表温度上升了0.8℃,导致冰川融化,海洋酸化和极端灾害频发,国际能源署提供数据显示全球正在朝着平均温度上升3.6摄氏度到5.3摄氏度的方向前进,气候变化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发展低碳能源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努力的方向。欧盟的《能源政策绿皮书》和《气候变化与可再生能源综合计划》提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要占总能源的20%,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耗减少20%,核能发电占总发电量的1/3左右,2050年要达到50%的目标。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能源新政,计划在10年内投资1500亿美元用于发展低碳能源经济,利用低碳能源发电量到2012年达到总量的10%,到2025年达到总量的25%。我国也明确了温室气体减排的“时间表”,向国际社会承诺要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大力发展低碳能源。低碳能源产业是未来引领经济发展的先导性战略产业。顺应世界减碳排放的大趋势,国内各省区抢抓机遇,纷纷制定和实施低碳能源发展规划,大上低碳能源项目,努力把低碳能源打造成新兴战略产业。据统计,目前已有18个省份提出了打造低碳能源基地,或把低碳能源当作支柱产业来发展。另外,有100多个城市把太阳能、风能作为城市的支柱产业。各沿海省份加大海上风力发电开发力度,建设“海上三峡”。辽宁正在建设红沿河核电站,一期工程4台机组全部投入运营后,年发电量将达到300亿千瓦时。低碳能源产业成为国内外新一轮发展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成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推动加快发展的重要“引擎”。发展低碳能源是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一,已经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焦点,国内频繁出现的严重雾霾天气,引发公众对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强烈呼声,未来节能减排工作压力巨大。黑龙江省地处北国高寒地区,冬季取暖以燃煤供热为主,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较高,客观上增加了节能减排的难度。要在推进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保护好大小兴安岭生态天然屏障,建设全国绿色放心大粮仓,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碳排放,积极促进能源由高碳向低碳转型,实现经济绿色增长和环境可持续。
二、黑龙江省低碳能源资源丰富、基础良好、前景广阔
从资源禀赋看,我省可再生能源和低碳能源资源比较丰富。全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864.2万千瓦,居东北之首;风能资源居全国第三位;耕地面积居全国首位,生物质能资源量多类全;太阳能位于全国的富集带;地热能也居全国前列;天然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603.29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五位。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将为我省今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支撑。从发展态势看,我省可再生能源和低碳能源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2013年底,我省发电总装机为2392.59万千瓦,低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装机为534.36万千瓦,占全省总装机的22.33%。其中,水电装机96.52万千瓦,风电装机392.15万千瓦,生物质装机45.09万千瓦,分别占低碳能源装机的18.1%、73.5%、8.4%。2013年低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电量118.69亿千瓦时,占上网总电量比重为16.67%。从产业支撑看,我省可再生能源和低碳能源装备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在水电装备方面,哈电集团生产的空冷水轮机组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已装备国内200多家电站和国外的20多家电站,占全国总量的1/2强。在风电装备方面,哈电发电设备、大庆瑞好、北安上海电气研发生产的风力发电整机及风机叶片实现规模化量产,九洲电气生产的直驱、双馈两种型号的风电变流器填补了我省空白。一重集团生产的百万千瓦核反应堆容器已装备多家国内大型核电站,并承接国外制造合同,为我省发展核电产业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可再生的低碳能源
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着眼于结构调整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立足我省
第三篇: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人类文明是不断发展的,在历史的车轮走过的痕迹上,我们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科技文明,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问题。当人类走进工业文明的那天,我们的地球环境便急剧的开始遭到破坏,发展到今天我们的地球已是千疮百痍,伤痕累累,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态问题。正是在这样的全球的背景下,我们十七大的代表们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强调“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目标。在十八大上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十八大的关键词之一。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智慧和经验的结晶,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标志。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 自然 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人 人与社会和谐共生 良性循环 全面发展 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理论形态。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而且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同时也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胡锦涛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建设生态文明,需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这样我们的生态文明才会建设的更加美好。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
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在假期里,我来到了我们家旁边的化工厂遗址调查,发现在工厂旁边存在着重大的污染。在工厂东侧有一条河流,由于长年的污染,这条河流基本算是黑色的,河边漂浮着白色的泡沫状污染物。在这样的环境下感受到的只有一片死寂,没有了往日的活力。听年龄大的爷爷说早些年这条河流也没有如此的污浊,当时还会偶尔去河边垂钓,现在的河流散发的恶臭就让人呢望而却步。工厂走了,但是污染还在,四周的村子据说都要去很远的地方取水,连水井也要的打的比周围的深许多,给周围的居民带了大量的不便和健康隐患。
在前些年,工厂迫于压力搬迁到了市郊,原本和谐平静的田园村庄耸立起了一排排的烟囱,机器的轰鸣声,车辆的汽笛声冲击着人们的耳膜。现在国家提倡节能减排,科学发展,工厂也大量的使用了清污装置,比起前些年的滚滚黑烟有所好转,但是污染是不可避免的,人类的发展伴随着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意识到环境的重要,不要再以生态换经济,得不偿失。
正是由于国家的快速发展,党和政府意识到了对环境的破坏,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党中央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
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并将到2020年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要求之一。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绿色经济、绿色矿业、绿色消费模式、政府绿色采购不断得到推广。“绿色发展”被明确写入“十二五”规划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在今年的十八大,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表示了我国对生态的关心及保护。
而作为一名学习地理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在学校养成保护自然环境的良好习惯,决不能乱扔垃圾,并减少对塑料袋的使用,尽可能不用塑料袋,而对于废弃物品,我们也应该尽可能地最大利用,使它发挥最大的利用价值,不要乱丢废弃物,以造成更多的环境污染。学好地里专业知识,更好的了解地球,以便更好的保护地球。
让我们积极响应十八大充满激情的号召“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保护地球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为建设生态文明共同努力,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迈出坚定的步伐。
第四篇: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成绩
论文题目:论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 授课教师:侯培岩 院系:日本语学院 年级:2012级 姓名:孟哲 学号:120121316
论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概念与生态文明理念,是20世纪以来人类为解决威胁自身持久健康发展的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在对其产生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根源的认识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与战略思想。可持续发展概念主要着眼于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强调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这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生态文明理念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从人类社会文明转型的历史视角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内在要求,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在内涵上,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一脉相承,次第渐进,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扩展和升华。在实践上,二者是相通和统一的,建设生态文明,才能加快可持续发展的步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建设生态文明。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已是人类发展的必要需求。基于我国所处的人口资源环境的特殊国情,协调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这一历史任务显得更加紧迫。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占有率在世界各国中处于低位;同时,我国的资源和人口分布呈逆相关,许多资源分布在人口稀疏、环境恶劣且难以开发的中西部地区,而人口集中的东部地区资源却较为稀缺,人均可利用资源相对匮乏。这些现实的情况,决定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不能走资源消耗型之路,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不可忽视生态环境保护。
中共“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的报告, 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 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口的进一步增长,生产、生活所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已越来越严重。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快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积极发展生态文明,促使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向低消耗、附加值高的环境良好型发展模式转变。
我国为促进生态平衡采取的措施
(1)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
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2)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3)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4)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可持续发展战略
(1)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作为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要调整需求结构,要把国民经济增长更多地建立在扩大内需的基础上;更好、更快的发展现代的制造业以及第三产业,更重要的是要调整要素投入结构,把它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和管理的创新上来。
(2)要把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在全社会的各个系统都要推进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
(3)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求,可持续发展实际上讲的是人的平等、人的基本权利,可持续发展的所有问题,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4)是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实际上很多不可持续问题的根本解决要靠科技的突破、科技的创新。(5)要建立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这样的体制和机制,特别是要深化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强化节能减排的责任制。
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能做的更多的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节约做起,从保护做起,从响应国家的号召做起,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积极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潮中去,为人类的美好明天做出一份贡献!
第五篇: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一位班主任的生态文明建设
石家庄市第三十八中学
赵玉环 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已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请看党的十八大:
“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而且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这些充满激情和期待的号召,引起人民大会堂内代表们雷鸣般的掌声。就好像一只强心针,给广大人名注入了活力。
读着这些我激动万分,仿佛看到了祖国到处天蓝蓝、地绿绿,到处花香鸟语、莺歌燕舞。同时也感到自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兼班主任肩上的责任和大有可为。因为我可以比一名普通百姓做的更多。这更坚定了我的信念。回想这些年的做法我十分欣慰。
老百姓常说“三岁看小,七岁看大”,意思是凡事从小时候开始教育效果最好。学生固然会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但班主任的教育作用必是首当其冲的。你给学生们灌输什么理念,学生总会受到影响的;你坚守什么,学生也总会耳濡目染的。所以,我主要培养了学生的节约意识和环保低碳意识,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践行。
树立一种意识,就等于在学生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越早越好,越深刻越好。所以我主要从如下几方面去做:为什么要树立节约和环保低碳意识?树立怎样的意识?现在怎样践行?长大了怎样践行?这三个方面步步递进、环环相扣、相辅相成。
一、为什么要树立节约和环保低碳意识
这是问题解决的根本。只有让学生弄明白这个问题,才会从心底触动学生,让学生意识到问题的急迫性和严重性,学生才会从心底接受这种理念。为什么要树立节约和环保低碳意识?主要原因就是国家资源的有限甚至短缺与日益增多的需求之间的极大矛盾,所以要节约;触目惊心的资源破坏与环境生存、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所以要低碳环保。我的方法是放手让学生搜集资料,一个小组一个方面,分别从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水资源的短缺、破坏和浪费,电资源的短缺和浪费,水土流失及危害,空气质量与危害,温室效应及其危害,粮食资源及其浪费情况六个方面进行。大家汇总后展现给全班同学,形式要多种多样,比如手抄报、课件等,可图文并茂,相互解说。目的是人人动手,人人了解,人人自危。虽然耗费了一定的时日,但对学生来说却是一个大大的教训,真是不弄不知道,一弄吓一跳,学生们感言说太可怕了。我把大家的资料整理如下:
1、水资源的短缺、破坏和浪费 .水资源的短缺:
水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地球虽有70%的表面被水覆盖,但其中的97%是海洋,海水含盐量过高,不能被陆生生物利用。剩下3%的淡水面中又有2%以上集中在地球南北极,其余不足1%的淡水,主要分布在江河、湖泊、地下、大气以及生物体内,可见,水资源并不丰富。由于利用、污染和浪费越来越剧烈,水资源缺乏问题日益明显。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全国660多个城市中,缺水城市有400多个,其中严重缺水城市114个。严重缺水城市中北方城市占71个,南方城市有43个。即便在多水的长江流域也有缺水城市59个,缺水县城155个。中国近90%沿海城市水资源短缺18城市极度缺水。
.水资源的破坏:目前我国江河湖泊70%被污染,75%的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震惊国人的十大水污染事件。
.水资源的浪费: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人没有意识到水的宝贵,随意浪费水,随意往江河扔垃圾,排放污水。有很多孩子认为:自来水一开水笼头就有,自来水厂里多的是,没必要节约。他们没有意识到水从河里抽上来要经许多工序才能供我们使用,而且,河水被污染得越利害,花费的人力、物力就更大。每一滴水来之不易,不节制用水,不保护好环境,水就会越来越少,将来我们用的水就要比金子还宝贵。
2、电资源的短缺和浪费 当前,我国一方面面临电资源短缺的困扰,另一方面又存在着严重的电资源浪费现象。以北京市为例,今年夏天估计最高用电负荷将突破1000万千瓦,而电网供电能力只有830万千瓦,供电形势严峻。但是,有多少单位出现“长明灯”现象。
3、水土流失及危害
当前我国水土流失状况严重。
面积大,范围广。根据遥感调查,全国现有土壤侵蚀面积达到357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7.2%。水土流失不仅广泛发生在农村,而且发生在城镇和工矿区,几乎每个流域、每个省份都有。
强度大,侵蚀重。
根据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以及流失强度综合判定,我国现有严重水土流失县646个。其中,长江流域265个、黄河225个、海河71个、松辽河44个,分别占41.0%、34.9%、11.0%和6.8%。从省级行政区来看,水土流失严重县最多的省份是四川省,97个;其次是山西省,84个;然后依次是陕西省63个,内蒙古自治区52个,甘肃省50个。
危害:导致土地退化,耕地毁坏,使人们失去赖以生存的基础,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导致江河湖库淤积,加剧洪涝灾害,对我国防洪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同时,由于水土流失使上游地区土层变薄,土壤蓄水能力降低,增加了山洪发生的频率和洪峰流量,增加了一些地区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机会;恶化生存环境,加剧贫困,成为制约山丘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削弱生态系统功能,加重旱灾损失和面源污染,对我国生态安全和饮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4、空气质量与危害
我国空气污染严重,空气质量很差。环保专家指出,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臭氧等。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大城市,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建筑施工、冬季取暖烧煤等排放的有害物质难以扩散,导致空气质量显着下降。室内空气污染物主要是室内的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及家具等散发的有害气体:甲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苯、氡、氨等。
危害:
二氧化硫是城市中普遍存在的污染物,主要影响呼吸道,加重已有的呼吸系统疾病,产生气喘、咳嗽等一系列症状。可吸入颗粒物,能随人体呼吸深入肺部,产生毒害作用,尤其值得关注。
二氧化氮对肺组织产生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从而引起肺水肿。
一氧化碳可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降低血液输送氧的能力,引起组织缺氧,使机体各项代谢发生紊乱。
臭氧对呼吸系统可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能引起上呼吸道炎症。
甲醛可引起人的嗅觉异常,并对皮肤和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急性中毒时可出现流泪、流涕、咳嗽等症状,并发生呼吸道疾病。慢性吸入可导致持续头痛、无力、失眠等。造成肺功能、肝功能、免疫功能异常,甲醛还被确定为可疑致癌物;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对人体影响主要是刺激眼睛和呼吸道,导致皮肤过敏,使人产生头痛、咽喉痛、乏力等症状;苯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认为有毒致癌物质,吸收或经皮肤吸收一定量会引起中毒,严重时会对人体造血系统、神经系统造成损伤。
苯不仅能引起麻醉和刺激呼吸道,还能在体内神经组织及骨髓中蓄积,破坏造血功能,长期接触会造成严重后果。
5、温室效应及其危害
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
它会带来以下列几种严重恶果: 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 海平面上升; 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6、粮食资源及其浪费情况
英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发表报告称,全球每年浪费20亿吨食物,几乎占生产量的一半。生产食物需要耗用大量土地、水资源和能源,浪费食物无疑就是浪费宝贵的资源和能源。因此,节约粮食也是一种环保。我国一年的粮食浪费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
以上内容的整理让学生既懂得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最重要的是从根本上懂得了人类主要生存资源的有限性以及其被破坏的现状和极大的危害。从根本上懂得了为什么要树立节约和环保低碳意识,这种认识是根本性的、长久性的,也是刻骨铭心的,他们会发自内心的需要去做。所以如何实践就不会是一种空话。
二、树立怎样的意识
树立节约和环保低碳意识意识。大力宣扬勤俭节约光荣、奢侈浪费可耻的思想,倡导环保低碳的行为。从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升油,每一粒米,每一元钱的小事做起,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用品,多用节能环保产品,做到人走水断流、下班关电源、剩饭剩菜不浪费,热爱自然,珍惜资源,厉行节约,拒绝浪费。拒绝追求名牌、追求享受、过度消费等。做到少开一天车、多植一棵树等,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影响和带动自己的亲朋好友及身边的每一个人加入节约环保行列,揭露和制止铺张浪费行为,在社区、在企业、在校园、在农村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节约资源、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树立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理念。树立节约环保刻不容缓的危机意识。树立节约环保关乎民族生存发展的忧患意识。树立节约环保为自己、为子孙的发展意识。树立人人为建立“美丽中国”尽一份力的责任意识。
三、如何践行
只有理念的倡导,没有行为的实践,理念就会变成一句空话。要把理念转化成一种有力的力量,就必须在如何践行上下功夫。为此,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发动学生,让学生说自己或他人平时的浪费和不环保低碳的行为,然后分成几类进行整理如下:
1、吃的方面 ①吃饭时挑食,不好吃就扔掉,剩饭剩菜随意倒掉;请客大讲面子,多点多要,大半剩下倒掉,尤其是婚宴和公款吃喝。②买各种零食吃; 可以看出在吃的方面,凡事多余的、不必要的、过高的需求均会带来浪费。
2、穿的方面 ①旧的衣裤不穿,总爱买新的衣服; ②互相攀比,追求新异穿名牌。
3、用的方面 ①随意丢弃、破坏物品,比如桌椅,买不适合学生的高档文具和图书 ②将铅笔、橡皮、书本、衣服、雨伞等经常丢失。③浪费纸张,不会节约用纸,环保用纸,乱撕作业本,一张纸上随意写几个字就丢掉。无用的纸张随意丢掉 ④乱买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书籍、杂志,花钱大手大脚。(5)买东西大量使用塑料袋又随意丢掉,一天使用十几个是常有的事。(6)废旧电池乱仍。
4、玩的方面 ①买很多玩具,又不爱惜,几天就弄坏了。②过生日,大手大脚请客。③到公园时,玩这样那样。(4)电视、电脑长时间使用,无效使用。
5、资源方面 ①随便浪费水电。洗脸、洗澡时使用大量的水,不用时也不关水龙头,在公共浴池洗澡用水量是在自己家洗澡用水量的几倍;能第二次使用的水也任它流走。长流水经常出现在办公场所及公共场所;随意开空调等。
二、大家讨论解决办法,畅所欲言,整理分类,有的放矢。
1、水:水龙头使用时间长有漏水现象,用装青霉素的小药瓶的橡胶盖剪一个与原来一样的垫圈放进去,可以保证滴水不漏;洗澡时多用喷头淋浴,这比用浴缸洗澡节省水量达八成之多。洗澡时应避免过长时间冲淋,搓洗时应及时关水,不要将喷头的水自始至终地开着;用洗米水、煮面水洗碗筷,可节省生活用水及减少洗洁的污染。用洗菜水、洗衣水、洗碗水及洗澡水等清洗水来浇花、洗车及擦洗地板,蔬菜先用淘米水洗一遍,再用清水清洗,不仅节约水,而且能有效清除蔬菜上的残存农药,增加水的二次利用。
2、电脑:长时间不使用电脑,可以将电脑的主机和显示器关闭,短暂休息期间,尽量启用电脑的“睡眠”模式,关机后,一定要将电源插头拔下,否则不仅浪费电而且会缩短电脑的寿命。在用电脑听音乐或看影碟时,最好使用耳机,以减少音箱的耗电量。
3、电视机:音量不要太大,时间不要过长。关上后应切断电源,拔下插头。
4、灯光:不用时随即熄掉;尽量用日光灯代替白炽灯,日光灯具有发光效率高、光线柔和、寿命长、耗电少的特点。
5、空调:夏天温度不要过低,冬天不要过高,能降低一度算一度。
6、电冰箱:冷藏室设在5℃,冷冻室设-6℃,冰箱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也最省电,购买时应挑选高能源效益的型号。
7、洗衣机: 装满一机衣物才洗衣;切勿使用过量洗洁剂; 特别是使用乾衣机前,先采用高速旋转脱水程序较为节电。
8、、拒塑:拒绝塑料袋、使用布袋子,也尽量不使用一次性方便筷。
9、不浪费粮食:吃多少,做多少,不随意丢弃;吃不完打包;不买过多的零食。
10、不买过多的衣物,不破坏物品,做到物尽其用;纸张两面使用,废弃纸张集中存放,回收利用。
以上是教导学生们的个人行为,要落实在每一个学生身上,落实在每一天。我们还探讨了班级节约行为,营造了一种人人环保节约的班级氛围:
1、开展了“环保节能口号”征集大赛,各班上报的口号简洁新颖,“追求绿色时尚,拥抱绿色生活”,“人人树立节约意识”,“个个争当绿色天使”,“树环保之风,迎美好明天”;充分体现了同学们重视环保,提倡节约的决心。并且张贴这些学生创造的环保宣传语,各小组轮流。
2、设立环保角,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种。要求学生集中存放塑料瓶、废弃纸张。各组轮流管理。
3、纸张必须双面使用,且合理使用。
4、选派专人负责电扇和点灯的开关,防止无效浪费。灯开关处张贴了自制的写有“随手关灯,节约能源”字样的提示牌,提示同学们从点滴做起,树立节约意识
5、定期选择并嘉奖优秀环保员。
6、定期创办“我为环保做贡献”手抄报。
通过以上行为,学生树立了节约环保意识,形成了节约环保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