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及其主要对策5篇

时间:2019-05-14 05:45: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及其主要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及其主要对策》。

第一篇: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及其主要对策

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及其主要对策 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及其主要对策

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及其主要对策摘要: 摘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 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 的高度统一,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十七 大报告中提出生态文明,是以生态意识强、生态产业发达、生态环境良好为主要 内容的文明形态。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实践,将有力地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社 会主义生态文明将以全新的形式,迎来国际中国社会的绿色希望。关键词: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

一、生态文明提出的背景生态文明的提出,实际上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严酷的现实告 诉我们,人与自然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环境保 护的问题,在中国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曾经高喊着“人定胜天”的口号,毁林垦 荒、围湖造田。改革开放初始,就有专家学者大声疾呼——中国不能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 理的老路。但那些为官一任的急功近利者 15%,超过了 9%的经济增长。我们面临着残酷的 社会现实。人口包袱沉重、自然资源不足、生态系统破坏、环境质量下降宣告着环境危机正 在越来越严重地制约经济发展,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可怕的数字告诉我们,物质财富的增长不能与环境污染同步增长,更不应在能源使用上 竭泽而渔,消费模式的改变也不应以破坏生态文明为结果。近年来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大 自然母亲正在以她特有的方式告诉她的儿女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如果贪婪索取和肆意破坏,她就会惩罚我们这些不听话的孩子。从高能耗、低产出、污染严重的工业文明,走向高效率、高科技、低消耗、低污染、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健康持续的生态文明,推动整个社会走上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唯一的出路。事实已经证明,人类的 发展应该是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协调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讲究 代内公平,而且要讲究代际之间的公平,亦即不能以当代人的利益为中心,为了当代人的利 益而不惜牺牲后代人的利益。而必须讲究生态文明,牢固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中央在这时及时地提出这个鲜明的概念,正是标志着我们党在建设现代化社会的思路正 在转变,提醒着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推进我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谐 等方面的工作,也就是按照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规律来治理国家,治理我们方方面面的工 作。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只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 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现在,十七大报告又提出了“生态文明”,正是我党 在探索建设“和谐中国”道路上通过长期地深入思考,不断追求进步与创新的优秀成果。

二、生态文明的提出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生态文明的提出是我国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飞跃,(一)生态文明的提出是我国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飞跃,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 际地位。际地位。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生态文明的要求,明确指出: 建设生态文明,“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 ” 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代会报告,充分彰显我们国力不断增 强、国际威望不断攀升、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近年来,我国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 候变化等行动,作为发展中国家,为人类生态环境保护积极不懈的努力有目共睹。报告中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并不是要求人们消极地对待自然,面对自然无所作 为,而是强调在产业发展、经济增长、改变消费模式的进程中,尽最大可能积极 主动地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在我看来,这实际上是建设和谐社会理念 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不仅对中国自身有着深远影响,而且也是对全球 日益严峻的环境生态问题所做出的庄严承诺。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中国未来发展及建设的战略基础。

(二)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中国未来发展及建设的战略基础。生态文明观将指导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尤其 在城市化过程中生态文明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生产力观、价值观及可持续发展观为城镇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促进 一个舒适、便捷、安全、和谐、美丽的城市人居环境的形成,使城市真正成为社 会安定文明、生态环境优美、文化生活繁荣、市民风尚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的现 代生态城市。另外,把生态文明建设同吸引外资、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旅游业有机 结合,从而变被动的生态欠账补救建设为主动、有规划、大规模的生态文明建设,也将有效地促进城镇经济的高速、健康地发展。

(三)生态文明的提出有利于指导解决中国发展新阶段面临的一些突出问 题。在现代社会中,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 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这种文明观强 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近年 来我国的人口、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许多环境 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缺乏、物价上涨等问题日益浮现在我们面前,这些问题的 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同时也有由于人类在社会建设中忽视生态平衡、盲目发展而 犯的错误引起的。随着我国工业化建设范围的扩大,生态文明地提出必然能使我 们在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缓解现有的社会矛盾,改善 我们的生存环境。

三、生态文明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七大的召开让我们看到了绿色家园建设的希望,说明如今我国已经在认真 地着手于环保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可是,在如今环境保护为主流的大环境中令人 感到沉重的问题仍然存在并且严重的干扰着环保事业的进行。在我国,仍然有许 多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糟粕存在。无数企业的污染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一)无数企业的污染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却很少见到有关责任人因此 被捕和判刑。被捕和判刑。老百姓是环境利益的最大相关者,但这几年,新闻报道中经常有各 种不利的新闻出现,受害民众对损害切身利益的污染问题的上访、诉讼常因为地 方政府为保住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的错误动机而不被支持,某些权力机关甚至还 出现官企勾结等黑幕。在许多国家里,民间环保组织已成为保护环境的生力军。

(二)在许多国家里,民间环保组织已成为保护环境的生力军。与这些国家 相比,我国的环保组织活动通常得不到地方部门的支持,甚至在某些地区,地方 政府的不支持在长期地阻碍着环保组织的活动。在很多省市,尤其是下级郊县,生态环境方面的新闻舆论监督也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制约,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 用,甚至还有报复行为出现。这些情况都需要我们政府及人民通过共同的努力,尽快地建立可靠、有效的 解决方案,才能将“生态文明”真正贯彻到我们的生活中。

四、生态文明的解决办法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十六大关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论述,为我 们搞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我们必须发展循环经济,这符合我国现在的国情与发展建设的基本状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能够从根本 上解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协调社会 经济与资源环境的之间的关系,同时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是转变经济增长 方式的现实需要,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 求。全民动员,共同行动。

(二)全民动员,共同行动。连同“生态文明”的“四个文明”一起抓的新 观念是我们党对建设现代化国家认识的新升华,是科学发展观的新思维,是构建 和谐社会战略性的新举措。十七大报告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 固树立”。这就是说建设生态文明,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人人都有责任,各行 各业都要身体力行。当前,我们总是强调企业要节能减排,而不重视强调全民的 节能行动,那么我们接下来就应该政府和群众两头抓、两手都要硬,把建设资源 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到社会的每一个成员身上,落实到人们息息相关的 生活中。全民都要树立“切实保护好森林、保护生物多样性,善待自然生态、珍 惜自然资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发展观念,这样才能既建设山清水秀、和谐 美好、生态优良的人类家园,又实现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发展要求。惟有允许并且倡导民间力量参与环保事业,惟有放开社会及民众的舆论监督,生 态文明的观念才能真正在全党领导干部和全国老百姓的心目中树立起来。媒体宣传。

(三)媒体宣传。要使生态文明的观念深入人心,我们还需要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媒体等方方面面的共同配合与努力。因为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更加 注重的是以人为本,追求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自然适应并满足于人以及人 适应自然两者的统一。为了完成这个目标,面对整个社会,我们要大力开展环境 保护的宣传,树立友好的 “环境即生产力” 的理念。尤其面对处于领导位置的人,更要大力宣传及贯彻生态文明观,因为他们只有具备这一理念才能在领导和谐社 会的建设的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坚持环境友好和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 谐关系的建立。政府体制改革。

(四)政府体制改革。在政府机关中还要对过去建设的各方面消极因素做出 反思,尽快地弥补体制的缺陷,不能再单纯地以 GDP 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唯一依 据,而忽视了绿色 GDP 的对于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事实证明,单纯的 GDP 增长 指标有问题,它非但没有体现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环境损失和资源消耗成本,更因 为片面强调 GDP 增长会助长盲目消耗资源、破坏环境,造成社会失衡,反过来又 使 GDP 的增长难以为继。2 这就要做到在对一方领导干部进行评介时,不仅要看 其对经济增长做出的贡献,还要考察他们如何解决环境和社会等问题,尤其要考 察其在处理生态与经济矛盾时的决策表现是否符合“和谐社会”的要求。另外,各地环保部门的人事和财政,也都应该由环保总局统一管理,彻底消 灭其中的利益得失及权力抗衡,这样有关的执法者才可能秉公执法,认真地执行 其社会责任。在面对企业问题时亟需改变中国在环保执法上的两高一低(守法成 本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现象,使得企业不能、不敢、不愿去冒着巨 额罚款的风险进行环境破坏的违法活动,从而杜绝环境污染的源头。健全法律法规。

(五)健全法律法规。惟有环保规则成为既定的制度和法律,防污治污的综合 性约束机制才能真正的在社会中全面建立起来。有了可以遵从的、具有强制效力 的法律保驾,环保机关在全社会的管理、执法过程中更加地顺利,民众在生活中 才能正确认清破坏生态的现象,从而自觉地监督、举报。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法 律的高度,是始终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的强有力保障。加强大众的生态道德教育。

(六)加强大众的生态道德教育。建设生态文明,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手段的支持和法规制度的保障,更离不开 文化意识的支撑。生态道德意识是发展生态文明的依托和精神动力来源。因此, 大力培育全民生态道德意识,不断强化全民生态文明观念,对于新世纪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提高人们生态道德修养要树立新的系统观、价值观、经济观、消费观、科技观,营造培育全民生态道德意识的社会氛围,还 须建立完善的环保教育机制,尤其要抓好学校教育的环节,特别要重视青少年生 态道德意识的培育和提高。只有使人们从小就懂得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树立正确 的生态价值观和道德观,才能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构筑起牢固的生态屏障,才能养 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切实防止破坏生态的悲剧重演。4 五、结 语 俗话说“亡羊补牢,犹未晚矣。”虽然我国现在存在着很多环境问题,但是近几年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确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在退耕还林、植树 造林等方面都已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和路子,相信这对于我国的环保事业的发展将 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如今,十七大报告以这样的方式提出“生态文明”,是把 以往的工作方法上升到了全党理论的高度,说明党中央已经把保护环境、保护生 态平衡当作一件非常重要紧迫的事情。相信在今后的很长一个时期内,保护环境、改善环境、防止和减少污染,将成为一项全国上下都行动起来的事业。我始终抱 着这样的一份希望“当每一个国民都具备了生态文明的理念,当惩治污染的相关 法律臻于完善并付诸实施,当企业建立起了环保公民意识,当污染者在社会中成 为过街老鼠,当地方保护主义和官僚特权成为众矢之的,山青水秀的好河山一定 会重现。”这对于中国的发展、对于中华民族的未来,无疑是一个福音,一种希 望。我坚信,我们的祖国能够在我怀的这份希望中发展得更加强大,更加富强。

第二篇:生态文明建设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战略部署,其中最显著的亮点是: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基础,延续了人类社会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的历史血脉,承载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设成果,贯穿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因此,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生态文明之所以摆上如此重要地位,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1、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科学发展。

2、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促进全民族生态道德文化素质的提高。

3、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全面协调的可持续性发展。

4、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历史性跨越的重要途径。

5、建设生态文明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迫切需要。

6、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的重要内容。

7、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因此建设生态文明任重而道远。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然趋势。

第三篇:谈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与对策

谈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与对策

摘 要: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也不断的进步,同时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党在十八大中首次提出“生态文明”新理念,在十八大中进一步重点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讲其放在了突出地位。本文介绍了生态文明的概念,阐述了加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生态文明 重大意义 对策 生态文明的概念

一般来说,“生态文明”是指人类社会在改造自然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所付出的努力及其获得的全部积极成果。从狭义上说,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对应。生态文明是指人类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所付出的努力及其获得的积极成果,表现为人们的生态意识的增强、生态制度的完善和生态环境的改善等。从广义说,生态文明是一种文明类型。从人类文明形态演技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大体上经历了原始文明、从业文明、工业文明三个阶段,现在正处于从传统工业文明向现代生态文明的过渡时期。文明基本类型的划分,主要是根据不同时期的核心产业而加以区分。工业文明是以工业为核心产业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则是以生态产业为核心产业的文明形态,是后工业文明时代的文明类型,它是人类社会(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反思传统工业文明弊端的基础上提出并且努力建设的一种文明形态,它不仅意味着要改造传统的产业结构、增长模式和消费模式,而且涉及到制度、观念等要素的全面变革。

从生态文明的结构来看,生态文明首先包括强烈的生态文明观念,这就要求我们摆脱“人类中心主义”,不能仅把自然看作人类征服和掠夺的对象,而应该把人看做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观念;其次,生态文明包括一系列为

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建设而建立起来的组织机构和制度规范;再次,生态文明还包括人们在生态观念指导下和生态制度的规约下采取的生态实践活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2.1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特殊国情的必然抉择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国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面临着全面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中发展了经济破坏了生态环境的情况。人口众多,破坏严重,所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意义重大。

2.2 生态文明建设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的迫切需要

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中有好多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建设美好社会的思想。儒家所追求的人与自然统一的“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主张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的相通、相关、相类和统一,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道家极力主张人要节欲知足,要感恩大自然,以为人与人的和谐比不上人与自然的和谐。佛家不但主张万物都是“佛性”的体现,还主张众生平等,万物皆有生存的权利。

2.3 生态文明建设是健全我国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内在要求

生态文明值指的是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文明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政治文明相并列的人类文明形式之一。

2.4 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和谐”,包括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2.5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树立社会主义国家良好形象的客观需要

生态环境问题成为西方国家争夺选民支持的重要筹码的事实表明,生态运动已登上

世界政治舞台。当今世界,决定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发展形式和前途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生态问题,这也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既能树立起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良好形象,也能逐渐改变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某些误解,促进社会主义因素在全球范围的传播。

2.6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并且把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一起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作为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在当代中国,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把人民群众利益(包括物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生态利益)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归宿;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之一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因此可以说,注重环境保护和建设,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努力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2.7 促进“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构建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重要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新一届领导集体进一步提出了它。树立生态文明观,建设生态文明,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具有积极的促动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和谐理念”在内政上的重要体现。它不仅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努力建设生态文明,不仅能够保证人类有个舒心的生活环境与良好的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且能够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实现代际公平与代际和谐。

构建和谐世界是中国共产党的“和谐理念”在外交上的重要体现。它既可以保证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也是我国作为一个大国应该承担的国际责任。在推进构建和谐世界过程中,建设生态文明是个重要条件。和谐世界应该是一个不同民族

国家或地区(不论社会制度)既和平共处而又互利共赢的世界。我国不仅要致力于自身发展,而且作为一个大国要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做出自己的积极贡献。我国只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回应国际社会在资源能源和环境等问题上的关切,致力于与国际社会一起通过协商与合作解决共同面临的(如发展和环境关系)问题,才能建设一个和谐的世界。建设生态文明的对策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应大力提倡绿色生产、绿色消费、文明消费,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与保护生态相适应的政绩观、消费观,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氛围。

3.1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3.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生态文明意识

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人们对生态环境缺乏正确的认识。从一定意义上说,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建立与生态文明要求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全体国民的参与和自觉行动。因此,应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和教育,普及生态环境知识,以提高公众生态文明意识。

(1)持续开展生态教育,提高全民忧患意识

(2)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和监督

3.3改变生产方式,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环境友好型技术、环境友好型产品、环境友好型企业、环境友好型产业、环境友好型学校、环境友好型社区等组成。主要包括:有利于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技术、工艺和产品;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不利影响的各种开发建设活动;符合生态条件的生产力布局;少污染与低损耗的产业结构;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人人关爱环境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我们的社会是环境友好型的社会的话,那么我们的生态也会是文明的。

为此,我们要做到:第一,努力实现从资源粗放型向资源节约型经济发展方式改变。第二,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环境友好型生态产业。

3.4 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资源节约观念、资源节约型主体、资源节约型机制、资源节约型体系等。我们做到了节约资源,也就保护了生态环境,进而对建设生态文明做了大大的贡献。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我们建设生态文明,所以我们要:第一,倡导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第二,追求适度消费的生活方式。第三,提倡节俭的生活方式。

3.5 加快生态文明法制建设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健全的法律体系和良好的法治氛围,具有道德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注视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做到:第一,加快生态环境立法。第二,提高生态环保执法力度和公共监督水平。

3.6 制定生态文明经济政策

经济激励政策是科技促进生态文明的根本性保障。经济主体做出技术研发或技术采纳的决策,都有内在经济原因,都受到成本效益规律的驱动。因此,如无较强的经济政策作为保障,建设生态文明将会困难重重。我们可以指定的经济政策有:一,绿色税收。二,环境收费。三,绿色资本市场。四,生态补偿。五,排污权交易。六,绿色贸易。

3.7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的优势在于:生产和消费最少资源、排放最少的废弃物、无害废弃物作为资源合理的加以利用,把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降低到最低限度,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

循环经济是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实现发展的经济模式,它要求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以生态学规律为指导而不是遵循机械论规律,因此其本质上属于一种生态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循环经济的操作原则,此即著名的循环经济“3R”原则。所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建设生态文明。

3.8 逐步推进生态示范区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统筹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大力加强生态区域建设,着力建设和保护好各区域内森林、湿地、沙漠等生态系统,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协调的生产生态体系。

3.9 制定科学的生态文明发展规划

我国现在的环境问题许多都是由于从前的大布局和大结构有问题造成的。只有根据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的容量总量,制定城市和区域的发展目标,及相应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并实施,才能解决问题,才能不出问题,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

3.10 强化政府职能作用

鉴于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和公共物品的特点,只有政府才能担任管理的重任。生态经济是一项集经济、环境、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它要求人们转变观念,彻底改变行为方式,而这一过程依靠市场自发形成是绝对不可能的,必须依靠政府来保证其实施。政府充分发挥协调和服务职能,重点执行好综合决策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污染物集中控制制度,清洁生产审计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等,非常必要。

3.11 发展环保产业,提高科技水平

生态文明要求从根本上减轻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压力,从而实现环境与资源对经济建设的持续支撑,充分体现新型工业化的要求。高新技术和专利技术是发展生态文明的技术支撑和推动力,环保产业是生态文明的产业支柱和有力的催化剂。环保产业以物质循环利用、废物最小化为追求目标,为清洁生产、废弃物充分利用和物质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和物流服务。

3.12 广泛参与全球生态交流与合作,创造生态文明建设良好的国际环境

我们人类都生存在同一个地球上,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不是中国一个国家的事情,而是全人类、全社会都应该做的事情。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技术,人类的智慧各种各样,所以我们国家要建设生态文明,就要广泛参与全球生态交流与合作,创造生态文明建设良好的国际环境。做到:第一,积极参与国际生态文明制度构建。第二,加强双边、多边区域合作。第三,保障国际贸易中我国的生态安全。结束语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和国家要切实做到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而不是空喊口号。对于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来说,也应该真的响应国家领导人的政策,从我做起,从小时做起,大家齐心协力,共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参考文献:

[1]薛晓源,李惠斌.生态文明研究前言报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 [3] 夏群友.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J].理论前沿,2010,(1).

[4]徐民华.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及其当代价值[J].社会主义研究,1999 ,(5):1-3.[5]梁小民.西方经济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

第四篇: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及其主要对策

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及其主要对策

摘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高度统一,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生态文明,是以生态意识强、生态产业发达、生态环境良好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形态。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实践,将有力地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将以全新的形式,迎来国际中国社会的绿色希望。

关键词:生态文明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文明提出的背景

生态文明的提出,实际上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人与自然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环境保护的问题,在中国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曾经高喊着“人定胜天”的口号,毁林垦荒、围湖造田。改革开放初始,就有专家学者大声疾呼——中国不能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但那些为官一任的急功近利者15%,超过了9%的经济增长。我们面临着残酷的社会现实。人口包袱沉重、自然资源不足、生态系统破坏、环境质量下降宣告着环境危机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制约经济发展,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可怕的数字告诉我们,物质财富的增长不能与环境污染同步增长,更不应在能源使用上竭泽而渔,消费模式的改变也不应以破坏生态文明为结果。近年来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大自然母亲正在以她特有的方式告诉她的儿女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如果贪婪索取和肆意破坏,她就会惩罚我们这些不听话的孩子。从高能耗、低产出、污染严重的工业文明,走向高效率、高科技、低消耗、低污染、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健康持续的生态文明,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唯一的出路。事实已经证明,人类的发展应该是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协调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讲究代内公平,而且要讲究代际之间的公平,亦即不能以当代人的利益为中心,为了当代人的利益而不惜牺牲后代人的利益。而必须讲究生态文明,牢固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中央在这时及时地提出这个鲜明的概念,正是标志着我们党在建设现代化社会的思路正在转变,提醒着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推进我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谐等方面的工作,也就是按照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规律来治理国家,治理我们方方面面的工作。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只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现在,十七大报告又提出了“生态文明”,正是我党在探索建设“和谐中国”道路上通过长期地深入思考,不断追求进步与创新的优秀成果。

二、生态文明的提出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一)生态文明的提出是我国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飞跃,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生态文明的要求,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代会报告,充分彰显我们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威望不断攀升、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近年来,我国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行动,作为发展中国家,为人类生态环境保护积极不懈的努力有目共睹。报告中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并不是要求人们消极地对待自然,面对自然无所作为,而是强调在产业发展、经济增长、改变消费模式的进程中,尽最大可能积极主动地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在我看来,这实际上是建设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不仅对中国自身有着深远影响,而且也是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环境生态问题所做出的庄严承诺。

(二)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中国未来发展及建设的战略基础。

生态文明观将指导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尤其在城市化过程中生态文明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生产力观、价值观及可持续发展观为城镇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促进一个舒适、便捷、安全、和谐、美丽的城市人居环境的形成,使城市真正成为社会安定文明、生态环境优美、文化生活繁荣、市民风尚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的现代生态城市。另外,把生态文明建设同吸引外资、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从而变被动的生态欠账补救建设为主动、有规划、大规模的生态文明建设,也将有效地促进城镇经济的高速、健康地发展。

(三)生态文明的提出有利于指导解决中国发展新阶段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

在现代社会中,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这种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近年来我国的人口、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许多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缺乏、物价上涨等问题日益浮现在我们面前,这些问题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同时也有由于人类在社会建设中忽视生态平衡、盲目发展而犯的错误引起的。随着我国工业化建设范围的扩大,生态文明地提出必然能使我们在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缓解现有的社会矛盾,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

三、生态文明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七大的召开让我们看到了绿色家园建设的希望,说明如今我国已经在认真地着手于环保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可是,在如今环境保护为主流的大环境中令人感到沉重的问题仍然存在并且严重的干扰着环保事业的进行。在我国,仍然有许多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糟粕存在。

(一)无数企业的污染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却很少见到有关责任人因此被捕和判刑。老百姓是环境利益的最大相关者,但这几年,新闻报道中经常有各种不利的新闻出现,受害民众对损害切身利益的污染问题的上访、诉讼常因为地方政府为保住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的错误动机而不被支持,某些权力机关甚至还出现官企勾结等黑幕。

(二)在许多国家里,民间环保组织已成为保护环境的生力军。与这些国家相比,我国的环保组织活动通常得不到地方部门的支持,甚至在某些地区,地方政府的不支持在长期地阻碍着环保组织的活动。在很多省市,尤其是下级郊县,生态环境方面的新闻舆论监督也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制约,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甚至还有报复行为出现。

这些情况都需要我们政府及人民通过共同的努力,尽快地建立可靠、有效的解决方案,才能将“生态文明”真正贯彻到我们的生活中。

四、生态文明的解决办法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十六大关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搞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我们必须发展循环经济,这符合我国现在的国情与发展建设的基本状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协调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之间的关系,同时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现实需要,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全民动员,共同行动。连同“生态文明”的“四个文明”一起抓的新观念是我们党对建设现代化国家认识的新升华,是科学发展观的新思维,是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性的新举措。十七大报告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就是说建设生态文明,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人人都有责任,各行各业都要身体力行。当前,我们总是强调企业要节能减排,而不重视强调全民的节能行动,那么我们接下来就应该政府和群众两头抓、两手都要硬,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到社会的每一个成员身上,落实到人们息息相关的生活中。全民都要树立“切实保护好森林、保护生物多样性,善待自然生态、珍惜自然资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发展观念,这样才能既建设山清水秀、和谐美好、生态优良的人类家园,又实现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发展要求。惟有允许并且倡导民间力量参与环保事业,惟有放开社会及民众的舆论监督,生态文明的观念才能真正在全党领导干部和全国老百姓的心目中树立起来。

(三)媒体宣传。要使生态文明的观念深入人心,我们还需要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媒体等方方面面的共同配合与努力。因为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更加注重的是以人为本,追求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自然适应并满足于人以及人适应自然两者的统一。为了完成这个目标,面对整个社会,我们要大力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树立友好的“环境即生产力”的理念。尤其面对处于领导位置的人,更要大力宣传及贯彻生态文明观,因为他们只有具备这一理念才能在领导和谐社会的建设的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坚持环境友好和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建立。

(四)政府体制改革。在政府机关中还要对过去建设的各方面消极因素做出反思,尽快地弥补体制的缺陷,不能再单纯地以GDP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唯一依据,而忽视了绿色GDP的对于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事实证明,单纯的GDP增长指标有问题,它非但没有体现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环境损失和资源消耗成本,更因为片面强调GDP增长会助长盲目消耗资源、破坏环境,造成社会失衡,反过来又使GDP的增长难以为继。2这就要做到在对一方领导干部进行评介时,不仅要看其对经济增长做出的贡献,还要考察他们如何解决环境和社会等问题,尤其要考察其在处理生态与经济矛盾时的决策表现是否符合“和谐社会”的要求。

另外,各地环保部门的人事和财政,也都应该由环保总局统一管理,彻底消灭其中的利益得失及权力抗衡,这样有关的执法者才可能秉公执法,认真地执行其社会责任。在面对企业问题时亟需改变中国在环保执法上的两高一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现象,使得企业不能、不敢、不愿去冒着巨额罚款的风险进行环境破坏的违法活动,从而杜绝环境污染的源头。

(五)健全法律法规。惟有环保规则成为既定的制度和法律,防污治污的综合性约束机制才能真正的在社会中全面建立起来。有了可以遵从的、具有强制效力的法律保驾,环保机关在全社会的管理、执法过程中更加地顺利,民众在生活中才能正确认清破坏生态的现象,从而自觉地监督、举报。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法律的高度,是始终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的强有力保障。

(六)加强大众的生态道德教育。建设生态文明,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手段的支持和法规制度的保障,更离不开文化意识的支撑。生态道德意识是发展生态文明的依托和精神动力来源。因此,大力培育全民生态道德意识,不断强化全民生态文明观念,对于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提高人们生态道德修养要树立新的系统观、价值观、经济观、消费观、科技观,营造培育全民生态道德意识的社会氛围,还须建立完善的环保教育机制,尤其要抓好学校教育的环节,特别要重视青少年生态道德意识的培育和提高。只有使人们从小就懂得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道德观,才能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构筑起牢固的生态屏障,才能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切实防止破坏生态的悲剧重演。4

五、结 语

俗话说“亡羊补牢,犹未晚矣。”虽然我国现在存在着很多环境问题,但是近几年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确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在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方面都已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和路子,相信这对于我国的环保事业的发展将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如今,十七大报告以这样的方式提出“生态文明”,是把以往的工作方法上升到了全党理论的高度,说明党中央已经把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当作一件非常重要紧迫的事情。相信在今后的很长一个时期内,保护环境、改善环境、防止和减少污染,将成为一项全国上下都行动起来的事业。我始终抱着这样的一份希望“当每一个国民都具备了生态文明的理念,当惩治污染的相关法律臻于完善并付诸实施,当企业建立起了环保公民意识,当污染者在社会中成为过街老鼠,当地方保护主义和官僚特权成为众矢之的,山青水秀的好河山一定会重现。”这对于中国的发展、对于中华民族的未来,无疑是一个福音,一种希望。我坚信,我们的祖国能够在我怀的这份希望中发展得更加强大,更加富强。

第五篇: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及其主要对策

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及其主要对策

摘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高度统一,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生态文明,是以生态意识强、生态产业发达、生态环境良好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形态。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实践,将有力地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将以全新的形式,迎来国际中国社会的绿色希望。

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环境保护与建设、隐患大、矛盾突出,生态环境建设任重道远。只有全社会牢固树产生态文明观念,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国际合作,才可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一、生态文明提出的背景

生态文明的提出,实际上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人与自然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环境保护的问题,在中国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曾经高喊着“人定胜天”的口号,毁林垦荒、围湖造田。改革开放初始,就有专家学者大声疾呼——中国不能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但那些为官一任的急功近利者根本听不进逆耳的忠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几乎都是以环境污染加剧和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生态破坏为代价的。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创造1万美元价值所消耗的原料,是日本的7倍,美国的近6倍,印度的3倍。目前我国仍有61%的城市没有污水处理厂,不足20%的城市生活生产垃圾能够按环保的方式处理,三分之一的土地遭遇过酸雨的袭击,七大河流中一半以上的水资源完全不可用,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没有纯净的饮用水,三分之一的城市人口不得不呼吸被污染的空气。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GDP总值的15%,超过了9%的经济增长。我们面临着残酷的社会现实。人口包袱沉重、自然资源不足、生态系统破坏、环境质量下降宣告着环境危机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制约经济发展,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可怕的数字告诉我们,物质财富的增长不能与环境污染同步增长,更不应在能源使用上竭泽而渔,消费模式的改变也不应以破坏生态文明为结果。近年来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大自然母亲正在以她特有的方式告诉她的儿女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如果贪婪索取和肆意破坏,她就会惩罚我们这些不听话的孩子。从高能耗、低产出、污染严重的工业文明,走向高效率、高科技、低消耗、低污染、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健康持续的生态文明,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唯一的出路。事实已经证明,人类的发展应该是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协调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讲究代内公平,而且要讲究代际之间的公平,亦即不能以当代人的利益为中心,为了当代人的利益而不惜牺牲后代人的利益。而必须讲究生态文明,牢固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

中央在这时及时地提出这个鲜明的概念,正是标志着我们党在建设现代化社会的思路正在转变,提醒着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推进我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谐等方面的工作,也就是按照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规律来治理国家,治理我们方方面面的工作。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只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现在,十七大报告又提出了“生态文明”,正是我党在探索建设“和谐中国”道路上通过长期地深入思考,不断追求进步与创新的优秀成果。

二、生态文明的提出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一)生态文明的提出是我国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飞跃,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生态文明的要求,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代会报告,充分彰显我们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威望不断攀升、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近年来,我国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行动,作为发展中国家,为人类生态环境保护积极不懈的努力有目共睹。报告中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并不是要求人们消极地对待自然,面对自然无所作为,而是强调在产业发展、经济增长、改变消费模式的进程中,尽最大可能积极主动地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在我看来,这实际上是建设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不仅对中国自身有着深远影响,而且也是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环境生态问题所做出的庄严承诺。

(二)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中国未来发展及建设的战略基础。生态文明观将指导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尤其在城市化过程中生态文明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生产力观、价值观及可持续发展观为城镇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促进一个舒适、便捷、安全、和谐、美丽的城市人居环境的形成,使城市真正成为社会安定文明、生态环境优美、文化生活繁荣、市民风尚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的现代生态城市。另外,把生态文明建设同吸引外资、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从而变被动的生态欠账补救建设为主动、有规划、大规模的生态文明建设1,也将有效地促进城镇经济的高速、健康地发展。

(三)生态文明的提出有利于指导解决中国发展新阶段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在现代社会中,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这种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近年来我国的人口、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许多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缺乏、物价上涨等问题日益浮现在我们面前,这些问题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同时也有由于人类在社会建设中忽视生态平衡、盲目发展而犯的错误引起的。随着我国工业化建设范围的扩大,生态文明地提出必然能使我们在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缓解现有的社会矛盾,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

三、生态文明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七大的召开让我们看到了绿色家园建设的希望,说明如今我国已经在认真地着手于环保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可是,在如今环境保护为主流的大环境中令人感到沉重的问题仍然存在并且严重的干扰着环保事业的进行。在我国,仍然有许多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糟粕存在。

(一)无数企业的污染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却很少见到有关责任人因此被捕和判刑。老百姓是环境利益的最大相关者,但这几年,新闻报道中经常有各种不利的新闻出现,受害民众对损害切身利益的污染问题的上访、诉讼常因为地方政府为保住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的错误动机而不被支持,某些权力机关甚至还出现官企勾结等黑幕。

(二)在许多国家里,民间环保组织已成为保护环境的生力军。与这些国家相比,我国的环保组织活动通常得不到地方部门的支持,甚至在某些地区,地方政府的不支持在长期地阻碍着环保组织的活动。在很多省市,尤其是下级郊县,生态环境方面的新闻舆论监督也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制约,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甚至还有报复行为出现。

这些情况都需要我们政府及人民通过共同的努力,尽快地建立可靠、有效的解决方案,才能将“生态文明”真正贯彻到我们的生活中。

四、生态文明的解决办法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十六大关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搞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我们必须发展循环经济,这符合我国现在的国情与发展建设的基本状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协调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之间的关系,同时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现实需要,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全民动员,共同行动。连同“生态文明”的“四个文明”一起抓的新观念是我们党对建设现代化国家认识的新升华,是科学发展观的新思维,是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性的新举措。十七大报告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就是说建设生态文明,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人人都有责任,各行各业都要身体力行。当前,我们总是强调企业要节能减排,而不重视强调全民的节能行动,那么我们接下来就应该政府和群众两头抓、两手都要硬,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到社会的每一个成员身上,落实到人们息息相关的生活中。全民都要树立“切实保护好森林、保护生物多样性,善待自然生态、珍惜自然资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发展观念,这样才能既建设山清水秀、和谐美好、生态优良的人类家园,又实现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发展要求。惟有允许并且倡导民间力量参与环保事业,惟有放

开社会及民众的舆论监督,生态文明的观念才能真正在全党领导干部和全国老百姓的心目中树立起来。

(三)媒体宣传。要使生态文明的观念深入人心,我们还需要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媒体等方方面面的共同配合与努力。因为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更加注重的是以人为本,追求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自然适应并满足于人以及人适应自然两者的统一。为了完成这个目标,面对整个社会,我们要大力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树立友好的“环境即生产力”的理念。尤其面对处于领导位置的人,更要大力宣传及贯彻生态文明观,因为他们只有具备这一理念才能在领导和谐社会的建设的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坚持环境友好和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建立。

(四)政府体制改革。在政府机关中还要对过去建设的各方面消极因素做出反思,尽快地弥补体制的缺陷,不能再单纯地以GDP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唯一依据,而忽视了绿色GDP的对于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事实证明,单纯的GDP增长指标有问题,它非但没有体现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环境损失和资源消耗成本,更因为片面强调GDP增长会助长盲目消耗资源、破坏环境,造成社会失衡,反过来又使GDP的增长难以为继。2这就要做到在对一方领导干部进行评介时,不仅要看其对经济增长做出的贡献,还要考察他们如何解决环境和社会等问题,尤其要考察其在处理生态与经济矛盾时的决策表现是否符合“和谐社会”的要求。

另外,各地环保部门的人事和财政,也都应该由环保总局统一管理,彻底消灭其中的利益得失及权力抗衡,这样有关的执法者才可能秉公执法,认真地执行其社会责任。在面对企业问题时亟需改变中国在环保执法上的两高一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现象,使得企业不能、不敢、不愿去冒着巨额罚款的风险进行环境破坏的违法活动,从而杜绝环境污染的源头。

(五)健全法律法规。惟有环保规则成为既定的制度和法律,防污治污的综合性约束机制才能真正的在社会中全面建立起来。有了可以遵从的、具有强制效力的法律保驾,环保机关在全社会的管理、执法过程中更加地顺利,民众在生活中才能正确认清破坏生态的现象,从而自觉地监督、举报。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法律的高度,是始终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的强有力保障。

(六)加强大众的生态道德教育。建设生态文明,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手段的支持和法规制度的保障,更离不开文化意识的支撑。生态道德意识是发展生态文明的依托和精神动力来源。因此,大力培育全民生态道德意识,不断强化全民生态文明观念,对于新世纪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提高人们生态道德修养要树立新的系统观、价值观、经济观、消费观、科技观,营造培育全民生态道德意识的社会氛围,还须建立完善的环保教育机制,尤其要抓好学校教育的环节,特别要重视青少年生态道德意识的培育和提高。只有使人们从小就懂得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道德观,才能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构筑起牢固的生态屏障,才能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切实防止破坏生态的悲剧重演。

4五、结 语

俗话说“亡羊补牢,犹未晚矣。”虽然我国现在存在着很多环境问题,但是近几年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确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在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方面都已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和路子,相信这对于我国的环保事业的发展将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如今,十七大报告以这样的方式提出“生态文明”,是把以往的工作方法上升到了全党理论的高度,说明党中央已经把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当作一件非常重要紧迫的事情。相信在今后的很长一个时期内,保护环境、改善环境、防止和减少污染,将成为一项全国上下都行动起来的事业。我始终抱着这样的一份希望“当每一个国民都具备了生态文明的理念,当惩治污染的相关法律臻于完善并付诸实施,当企业建立起了环保公民意识,当污染者在社会中成为过街老鼠,当地方保护主义和官僚特权成为众矢之的,山青水秀的好河山一定会重现。”这对于中国的发展、对于中华民族的未来,无疑是一个福音,一种希望。我坚信,我们的祖国能够在我怀的这份希望中发展得更加强大,更加富强。

下载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及其主要对策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及其主要对策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与主要对策

    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及主要对策 [摘要] 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实践, 涵盖立法、决策、治理以及教育、科技、道德等各个方面,涉及整个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领域的深刻变革。......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以此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这一重大命题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发展理念的升华,对发展与环境关系认识的飞跃,具有划时代......

    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对策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当前最重要的是从哪方面做起第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我们必须发展循环经济,这符合我国现在的国情与发展建设的基本状况。大力发展循......

    建设生态文明的原因和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的原因和意义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

    论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经济意义

    论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经济意义首先,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和三大文明建设的一个支撑点。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它是相对于物质文明、政治文......

    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李俊霞 谢国旗 《 人民论坛 》(2010年第35期) 【摘要】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丰富了和谐发展理念的内容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讨论主题: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小组成员:余兰凤(2013224650)王晓丹(2013224610)洪丽君(2013164105) 就图书馆的自主学习,我们翻阅资料,了解到生态文明建设就是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从我做起》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 1、本次班会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丰富生态环保知识,逐步形成“善待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良好风尚。 2、通过搜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