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学感想
美学感想
在上这门选修课之前,我一直以为美学就等同于美术。也曾想过上课的内容,起初以为上课时老师会拿几张富有艺术美的图片来让我们欣赏,然后慢慢地给我们分析它美在哪儿,教我们该如何欣赏,接下来老师就会教我们画画,当然期末作业也将会是画画,画画的成绩就是我们的期末成绩。
可一上课我才发现我错了,美学并不是美术,老师也不会叫我们画画,甚至有些老师根本就不会画画。美学它研究的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而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形态.因此,美学不等于美术。
那美学到底是什么呢?简单说来美学就是人类思索美的理论体系——我们可以在理性层面认识美,提高美的鉴赏力,从而怀着更加理智和虔诚的心,去创造美的生活和美的世界。
虽然美学是才确立的一门独立科学,但我们对美的探索,追求,却在很久很久之前就开始了。在古希腊和古罗马前期,毕达哥拉斯算出了黄金分割率——这是和谐之美;而普洛丁也有对美的理解,他认为神(好比太阳)是一切美的本质。在文艺复兴和启蒙时期,达芬奇和莎士比亚也肯定了自然界本身的美和美感的正当性;博克则认为美事物的客观性质,能够唤起爱或类似爱的情感,小巧,光滑,娇柔。可见,人类对美的探索和追求并非现在一时的兴起,而是必然存在的。
既然如此多的人喜欢美,那美的表现形态是怎样的呢?具体来说美的表现形态分为五种:崇高、优美、丑、悲剧性、戏剧性。当然,我们都喜欢美崇高和优美的形态。排斥它的丑、悲剧性和戏剧性。但是,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成为他人眼中的美?并且是正面性的,而非负面性的,如丑陋、悲剧性和戏剧性。这就需要我们深思。大众认可的就一定是美的吗?如今流行的就一定是优美的吗?大师的审美观就一定是崇高的吗?我想这些的答案应该都是否定的吧。每个人的心理感受都有其独特的个人特征,因此,人们在审美活动中所用以判断对象的价值标准不同,面对同一对象时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不管怎样,我认为我们大体的审美观应该保持一致并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应追求怪、异、奇。关于所谓的人体艺术,我个人表示欣赏不来,所以不敢多做其它评价,我只知道绝大部分人并没有带着艺术的眼光去欣赏的。相反,那些舍己为人,用自己的生命去点亮另一个生命的的举动却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崇高,让人久久不能忘记。
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祖国的接班人,处在一个高度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我们更不能一味的追求所谓的标新立异,而迷失自我。面对让我们目不暇接的新新事物,我们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择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让我们的祖国,蒸蒸日上,日益壮大,走向辉煌。
第二篇:关于美学原理的一些感想
关于美学原理的一些感悟
上了这么多次美学原理选修课,从未缺席过一次的我,在认真学习、研究并思考过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悲剧,喜剧,美感等之后,的确有了自己的一些小小感受和心得。
此刻的我明白,我只是万千世界中的一个小个体,整个人类的认知都是有限的,更何况我个人了,但就算是我这样的一个个体,也有着自己对美的认识。现在我可能还是个尚未成熟的果实,对世界的认知微乎其微,但就像书上所说那样:凡具有对美的审美意识的人,都能对“什么是美的”、“什么是美”作出判断。对我这个个体而言,美是不断成长,成熟的思维!通过它,我对世界,对美的认识不断地在改变。也就是说,对我而言,美是种意识,因为有了意识,我才能感受到美的存在!在广阔的大地上,美指的是生命,气息;对我这个个体而言,美是不断成长,成熟的思维!但对它,我也有质疑,或许有一天当我变得成熟时,我就可以用更成熟的思维看代美、认识美,并对它做出更完善的解释。毕竟人和事物都在不断发展着,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变更着。
在学以前,我一直片面狭隘地阐释心中所谓的“美”。直到现在我才明白,原来美不是个单独的概念,它是多方面存在的,所以我们要从多方面去了解它,要是只局限于一点,那是找不到美的!我们要用自己不断成熟的思维意识来看代美,看代这个世界!因为这个广阔的大地是美的,美也是人的意识,所以我们也是美的。美是人的主观意识,却离不开客观事物,因为有了万千事物的存在所以美,对人来说,有了意识才会发现美,所以美是意识,更是一种客观存在。
美学,让我游刃有余地穿梭在感性与理性交叉的世界里;让我更加清醒地认知整个世界与周围其他个体;让我在平凡无奇的生活里看见了更多的温暖和感动„„
美学,真的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不是几堂课就能听的透彻、完全学完的课程。她真的需要大家用课余很多时间去不断了解和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人生„„
第三篇:古希腊罗马美学的感想
对古希腊罗马美学的感想
2010级哲社思政1班 201011022921 何艳冲
“哲学是美学的基础,宗教是美学的方向,美学行走于哲学和宗教之间”,老师说过的这个观点我也是非常同意的,最初的古希腊罗马美学的产生正是得益于它的哲学,以及宗教神话故事。西方美学史是从古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到现代欧美的美学思想发展史。西方美学史源远流长,著名的美学家、著作和流派极多,影响遍及世界,从古希腊罗马到现代欧美的美学,老师讲过的有关的哲人也很多,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笛卡尔、培根、休谟、康德、席勒、黑格尔、叔本华等。在短时间内去读这么多与这些人物有关的书并且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深刻的理解是有些困难的,所以有关西方美学史的感想我能知道并且深刻理解的确实很少,所以我就略微写一下我对古希腊罗马美学的感想,但是希腊罗马的美学也有多个阶段,涉及的内容也很多,当然我也不能很全面的对各个阶段进行全面的叙述,只就我自己理解的范围和对认知喜爱的思想家的观点小述对西方美学史的开端----古希腊罗马美学的一些看法和感受。
西方美学史的开端是古希腊罗马美学,古代的希腊罗马是欧洲文明的摇篮。黑格尔说,有教养的人,一提到希腊,都会有一种家园的感觉。恩格斯也说过:“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西方近现代文化的各种观念,包括美学在内,都能在古代希腊罗马找到它的源头,古希腊罗马美学对整个西方美学的历史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它是我们理解全部的西方美学史的一把关键钥匙。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包括原始氏族社会末期和整个奴隶制社会,大致指的就是公元前13世纪到公元5世纪。古希腊罗马美学统称西方的古代美学,这段美学史长达一千多年,一般都会被划分为三个阶段:希腊古典早期的美学、希腊古典盛期的美学、希腊化和古罗马时期的美学。古希腊美学产生有它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古代希腊包括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沿岸,基于这样的地理位置,所以希腊的交通便利、气候温和、大自然美丽而且富于变化。古希腊人在这里休养生息,创造了高雅的文化,我们都知道希腊有很多传奇的神话传说,神话是古希腊美学得以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神话和美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现在已经得以证明的是:早在远古时代,古希腊人的审美活动就已经是丰富多彩的,而且已经相当成熟了,他们对美和艺术十分敏感和重视,具有高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尤其是对神话的创造。如果说,美学是审美意识的理论形态,那么神话则是审美意识的形象的直观地表达。世界上许多的古老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而古老的希腊神话可说是世界上流传至今保存得最完整的神话,它以幻想直观的形式艺术的概括了人类童年时代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并且表达了希腊人最初的审美意识和思想感情,到今天都还有巨大的艺术价值,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确切的说希腊神话是在人们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的自然界和社会现象,希腊神话中,有美神阿佛洛狄忒、文艺之神阿波罗,从关于他们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美的形象。美在神话和史诗中指的是某种客观的,能显露出的光辉和威力,因而具有感性形象和魅力或者是吸引力,可以由感官直接感知到。到公元前5世纪的左右,出现了希腊文化全面高度繁荣的盛况,雅典政府鼓励公民自由地参加各种政治活动和文艺活动,每年都要举行各种祭神节、文娱节,组织公民观看各种比赛和文艺演出,最重要的就是今天都被我们所知的隔四年举办一次的奥林匹克体育竞赛,希腊人热衷于各种审美和文艺活动,这些在他们心中不仅仅是一种娱乐,而且是教育、宗教生活和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希腊人对人体美似乎格外重视,他们都十分懂得如何显示和欣赏人体的健美,以至于可以赤身裸体参加体育比赛,他们都是爱美的人。他们喜爱美妙的东西,但是并没有因此而流于奢侈,他们爱智慧但并没有因此而流于柔弱,但是对于我们来说,财富不仅是满足我们虚荣心的物质,而且是使我们有可能取得成就的工具······审美活动的空前活跃和文艺的高度繁荣,为美学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最早提出和研究美学问题的希腊哲学家,主要有毕达哥拉斯学派、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智者派和苏格拉底等。作为最初的美学理论,早起希腊美学跟哲学一样有着直观、朴素的性质。
毕达哥拉斯学派是由毕达哥拉斯在公元前6世纪创立的,它的成员大多是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其他自然科学家。在哲学上,毕达哥拉斯学派跟其他希腊哲学一样,首先注意的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或本体问题,但是与其他的观点很与众不同的是,他们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数。数虽然是无形的,但却能由心灵体会,数统治着一切,任何事物与现象都体现出某种数学关系,如果没有数便不能解释和认识一切,“数是一切事物的本质,整个有规定的宇宙的组织就是数以及数的关系的和谐系统。”这样的一些话说的未免太大胆得惊人,它把感性的实体都打倒了,把它造成了思想的实体,本质被描述成非感性的东西,于是一种与感性、旧的观念完全不同的东西被提升成本体和真实性的存在。就在上面说的哲学是美学的基础,在美学上,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美是和谐的命题,美在对称和比例的问题,它的特点是从属的哲学出发对一切问题做出宇宙论的解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美是和谐,和谐是许多混杂要素的统一,是不同要素的相互一致,美是由一种数量关系造成的和谐,而且他们还认为 整个宇宙都是按照一定的数所构成的一个和谐的系统。美并不限于艺术,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有其和谐的地方那就是美。联系到我们现在推行的建立和谐世界、和谐中国、和谐社会所碰到的各种难题诸如国情、意识形态的差异、文化背景的不同、宗教信仰等,这些都是阻挡和谐前进步伐的绊脚石,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上面说的和谐是许多混杂要素的统一,是需要很多不同要素达到相互一致。现在的世界因为人们的想要的太多,每个国家都想变强大,都不想被别的国家欺负,都想在国际上有说话的权利,都因为内心的欲望想要去控制别人······总之,世界真的很乱,连我自己都觉得慌了。所以世界要和平,就应该互相理解各国的国情和文化背景,只有达到相互的一致才能达到美的境界,才能建立美的世界和美的中国、和谐的世界。
赫拉克利特是古希腊卓越的唯物主义者,他也主张美在于和谐,但是与毕达哥拉斯学派不同的是,他认为和谐不是根源于非物质的神秘的数,而是根源于作为“火”的各种变体的客观事物的属性,因此美应该是客观的。而且他还强调美不是矛盾的调和,而是对立面斗争的结果,他说“对立造成和谐”,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就像不同的音调结合在一起造出最美妙的和谐之声。他还进一步区分了和谐的两种类型:一种是含蓄的和谐,另一种是明显的和谐,而且他觉得含蓄的比明显的和谐更有说服力。我既赞成毕达哥拉斯的观点也赞成赫拉克利特的观点,但是更加的偏向于后者,后者既肯定了美的客观性,又肯定了美的相对性,这样就丰富了对审美现象的辩证意识。
德谟克利特是早期希腊最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比前人更加注意美和艺术现象的社会性质,他说“作为动物,它只要求为它所必需的东西,但是人则要求超过这个东西”。当然了,个人的追求不一样,或者是个人心中对快乐的概念定义也不一样,但是大的快乐应该来自于对美的作品的敬仰,人不应该追求一切种类的快乐,应当只追求高尚的快乐,追求美,但是不亵渎美,这种对美的热爱才是正当的。美从来不是一种纯粹的物理属性,人的美更是如此。当我们看见一个美人时,最吸引我们的是光彩和神韵,而不是颜色和比例,光彩和神韵是发自一个人最真挚的地方。那种徒然长着一张漂亮脸蛋的女人尤其男人最让人受不了,由于他们心灵的贫乏,你会觉得他们的漂亮多么空洞,甚至多么愚蠢,只有漂亮的外表而没有内涵看了只会让人心生厌倦。社会上的很多明星或者是富家子弟们穿戴和装饰看起来都很华丽,也让很多不知道人生在何方的年轻人所仰慕,但是,很可惜,他们很华丽但都是没有“心”的,没有心、没有生命力的东西当然就称不上美丽了,就算它们很有体现身份的价值意义,但是那也只是金钱上的价值,而不是我们所应该追求的那种真正能体现人生价值的东西。所以美应该是高尚的内心世界的体现。
关于希腊罗马时期的美学观点还有很多,但是我了解的很少,所以就先写以上的几个观点看法。先人们的主张也让人很惊讶、很受益,也很感慨为什么现在我们没有这样的大家,他们的观点可以为我们那今天所用,不管是毕达哥拉斯学派和赫拉克利特的和谐即为美,还是德谟克利特的关于美是高尚的,是从一个人的内心深处体现出来的主张。我们的生存状态从大的讲是世界到我们每个人细微的生活都表现出很不和谐的现象,所以就一点也没有美的迹象,科技的发展让大多数的人们都忘记了去追求真正的美,当然了,要像得到真正的美,就应该先有真正和谐的环境,要有真正和谐的环境,就需要每个个人都要把他人当作是人,而不是像当下的人都不把他人当作人,把他人当作是实现自己利益的工具,这种状况只会让矛盾愈演愈烈,矛盾解决不了哪里来的和谐呢?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就是体验美的过程。所以,最重要的是要注重对他人价值的尊重,不论是哪方面的价值。最后,美是内心深处高尚的东西,追求美不要一味的只追求虚无的外表,外表华丽但是内心丑陋的美根本就不会有人欣赏也不会让人对之无限期的留恋,我想:只虚有其表而没有内涵,天天就在那里炫耀你所谓的华丽、所谓的美应该会很痛苦吧!就算这种美可以给你带来金钱上的满足抑或是虚荣心的满足,但是会活得很累吧。当下的人们啊,包括我自己在内,在没有看到以上真正入心的观点之前,曾经走错了多少的路程,曾经追求的美是多么的肤浅。西方美学史还有很多观点对我们是有益的,单看这个古希腊罗马的美学史就知道了,虽然我看的相关的书很少,表达的想法也很肤浅,可是已经觉得很幸福了,因为我的价值观得到了改善,不像过去那么麻木的天天时时刻刻去在意自己的外在不如他人亮丽了,最珍贵的如钻石般的美是一个人内心最真实、最正确的价值观念。古希腊美学史的产生有它优越的文化背景,我们现在没有那么好的条件,估计一时还出现不了类似以上的大家,但是我们可以利用他们的观点让我们的精神生活变得更加的有意义,让我们的人生活得不再那么没有追求,而是过得充实,我相信如果我们每个人面对生活的心态都是健康向上的,那么我们的世界就有可能变成更和谐的,也就是更美的。
第四篇:旅游美学理论和旅游美学感想
旅游美学期末作业
旅游美学理论和旅游美学感想
学院:人文学院
姓名:石应江
学号:1005010068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进,人的生活的节奏的快步话,因此导致了人的守时性的单调性的生活,这样及其会引起厌恶,心情遭透的情绪,然而这需要一种方式缓解这样情绪,让人恢复生机,能够继续工作、生活,对生活还能产生兴趣,重新获得对生命存在的意义。因此我们需要另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那就是旅游。那旅游的含义何在,旅游的方式,旅游对人有益等等认知问题,仍是需要我们细心解决的问题。就我本人而言,旅游美学就产生了。了解旅游美学的理论知识及其相关的内内容,无疑这是我们对全新生活方式-----生活的随意性,生活的多样性和生活的娱乐性------最好的诠释。最重要的是,关于旅游美学的明白,是人对生活的新要求,突破旧生活的困扰,从旧生活的解脱出来,获得对生活的热情,提高人对生活的高质量要求,实现人活在世上的意义,活出人存在的另一番意义。
关键词: 旅游美学,随意性,丰富性,娱乐性等 正
文
(一)旅游如何与美学结合
就一定范围内,我们把生活分为日常生活和旅游生活。日常生活,就是人在原住地的生活,这种生活大部分就是工作,其次,除了工作还是工作。日常生活具有守时性,单调性,功利性等等特点。与之相对应的是旅游生活。旅游生活就是生活空间的转移,这是旅游发生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旅游生活的最主要的特点。而转移的目的不是其他,就是“游”。古语有云“游者,自由也”,即是不从事自己日常生活的本职工作,完全摆脱在原住地的身份角色和时间限制,作为一个自由自在的人。旅游活动是一种无功利的活动,让人舒服的生活方式。对应于日常生活的守时性、单调性等特点而言,旅游生活具有随意性,丰富性和娱乐性、业余性、异地性、享受性等特征。综合上述,旅游就是第二空间的诗性①生活。诗性的提出在于18世纪的理性主义占主体地位的时代,诗性指的主要是一种感官直觉的活动不是靠理性的逻辑支配的行为。再者,美学是由‘美学之父“鲍姆加登站在反对理性主义的整齐划一的普遍性的角度上提出来的,并为取名为aesthetic。Aesthetic其含义为感性,与理性相悖。
美学作为一种感性学,探讨人的非理性因素在认识的问题,既然美学即是aesthetic是一门感性之学,而旅游活动又是以感官为手段是我感性活动,那么用美学的理论方法来理解旅游活动,探讨旅游活动的价值何在,这无疑就是完美的结合,即是旅游美学创生的必然性。
旅游美学原理
(1)旅游活动创生旅游美。① 18世纪的历史哲学思想家在其著作《新科学》提及到诗性理性。旅游美学期末作业
旅游美是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创生出来的一种美及美感。美感的产生是一旅游过程的活动为基础的。旅游活动的过程由前过程,过程、后过程构成表现为五个节点----愿游、行游、居游、憩游和忆游。前过程是一种对旅游标识物的认知,激发游客对旅游地的动机的过程。过程是游览过程,主要是观光游、度假游等,后过程是旅游过程后游客对旅游美的储存,分享和再现的过程。其中最重要的是是愿游。旅游美是游客在游览活动中因某一客体的形象的冲击而创生的直觉形象,是一种审美的境界,具有畅爽诗性、狂欢诗性等特征。(2旅游活动的符号化为旅游的审美审美文化。
旅游美是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创生出来的一种美及美感。旅游美究其本质来说,就是一种审美现象的理论。审美现象的理论主要包括美感的客观化和美感的符号化。美感的客观化指的是,在感觉上和理论上,美被指认为是这一客体的固有性质,即是美=客体的性质。而美感的符号化指的是,在实际上,客体被认为为美,不是由主客之间通过审活动建立起来的,美=客体。审美现象在我国自古就表现一览无遗。例如,泰山闻名中国一大部分的原因就是被指认,著名的史学家史马迁就在在历史著作《史记》提及泰山,之后泰山就因为被名人指认而闻名等等。
旅游美学的内容
(1)旅游活动的五节点
旅游活动过程分为五个节点,它们是愿游、行游、居游、憩游和忆游。其中最主要的是愿游,其更多体现了美学的内容。(2)旅游的美感经验
首先是愿游的神话诗性,其次就是旅游行游的抒情诗性;再者就是旅游居游的畅爽诗性,加之就是旅游憩游的狂欢诗性,最后是旅游忆游的梦幻诗性。神话诗性指的是对旅游标识物的神话性——其关乎到旅游活动的产生问题,即是需要和诱因。抒情诗性就是抒情的表达方式,其是都种多样的,例如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咏物抒志等等。畅爽诗性就是一种逍遥游的状态。狂欢诗性自己摆脱了各种束缚,例如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没有了敬畏,恐惧的心里状态了,自己变得自由自在的,达到一种畅爽诗性。最后就是梦幻诗性,即是发生在旅游活动后,游客凭着自己的回忆和旅游纪念品得到的一种美好的直觉回忆,让游客回想起了旅游活动时的场景,简直就是一番美好的精神财富。(3)l旅游活动的五个审美对象
在旅游美学理论中,存在着五个审美对象,那就是拟态景观,其次就是自然风景,再次就是环境景观,加之再有场所景观,最后就是纪念品景观。拟态景观指的是通过大众传播带给广大人民群众的一种网络景观,其的旅游形象有以下的影响因素,例如旅游吸引物,地脉与文脉,旅游者的旅游偏好等等。自然环境指的就是上帝创造的那个原生态的,没有很多的人文的景观,居游很高的享受性。例如沙漠景观等等自然景观。场所景观就是我们祖先通过他们的时代努力,创就的人文景观,居游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政治教育价值。例如遵义会址,井冈山等等场所景观。纪念品景观就是我们游客在旅游活动的最后环节的一个结果,也即是为了保存此段旅游的一段美好的回忆。
旅游美学的评价机制
旅游美学的评价机制指的是对一个旅游观光地的评价,看其是否有开发价值和游览价值。一个旅游观光地是否有游览价值,首先需要看旅游景观的多样性与组合结构是否合理,其次就是景区的接待能力和交通便利状态,最重要的我一点就是旅游观光地是否安全。这是一个游客选择旅游观光地的首先考虑因素。综上所述,一个旅游观光地的价值如何,就得看上面这些标准了。旅游美学期末作业
(二)旅游美学的感想
在陈老师的细心教授和师生之间的沟通,使本人获得了关于旅游美学的一些基本的认知和对待旅游的一些审美技巧。
首先,旅游美学这一门学科是真真实实的存在着,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活动一定会蓬勃发展,潜力是无限的,因此旅游美学的前景是可观的,我们因该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情去看待这门学科,期盼在不久的将来,旅游美学会发展到一定的高度,受到许多人的热情欢迎。
其次,旅游美有两种审美情况。那就是旅游美学的客观化和旅游美学的符号化。这使我明白了旅游美学是一种被指认的审美文化,而不是由主客体通过审美建立起来的。即是美就是客体的固有性质或者客体本身。
再者,作为投资者,旅游美学的理论知识,使我们明白如何建设与规划旅游观光地,如何策划景观以至于景区的工程建设。还有,了解游客的心理、需要和诱因、如何才能使更多的游客来旅游观光地旅游,推动旅游的稳定,快速发展,加速经济的第三产业化的比例程度。作为游客,旅游美学的认识,让我们明白我们的需要到底与哪个景区及其景观符合,我们可以理性的对景区进行全面的评价,以至于我们正确的作出对观光旅游地的抉择。
最后,本人认为,旅游既然是一种活动,本因该本着双赢的想法来实行。要保证双方的利益,我们就做好本职的工作或者义务。作为投资者,就应该规划好景区,完善基础设施,保证旅游观光客的应有的权利,让游客在一次旅游活动中获得开心,畅爽,狂欢等等美好的心情,让游客心甘情愿为了无费用的宣传景区。作为游客,我们拥有本该有的素质,保护和爱护旅游观光地的一切,不要出现所谓的破坏行为,这也是游客本身与旅游观光地之间的契约,这是一种义务,是我们心肝情愿的,我们必须毫无条件的遵守。同时保护观光地的基础设施,这也是爱国的另一种内在的表现,是一种自觉地素质的高尚体现。,
第五篇:美学论文
美学感受之
——经典电影回顾
1、《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苏联彩色故事片,1972年高尔基儿童电影制片厂出品。根据同名经典中篇小说改编,导演斯塔尼斯拉夫。影片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只是表现了一场局部战斗,几位女士兵在准尉的带领下展开了与德军的战斗。影片采用鲜明对比的表现手法和独特的蒙太奇手法,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穿插女战士们战前梦幻般的爱情和生活,用朴实的黑白表现战争的残酷,用柔美的彩色高调来表现一个主题:战争本不应该是姑娘们的事,但德国法西斯把姑娘们逼上战场。同时表现了女兵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影片感人的力量在于它的真实性,像生活本身那样朴实自然。影片结尾处,准尉在女兵们的坟墓前凭吊的时候,观众们也都不由自主地为德国法西斯犯下的罪行表示愤慨并为女兵们的牺牲流下热泪。那五位付出生命、青春和明天的女兵,她们的面孔永远活在人们心中。影片主题与战争、女性、生存相关,其深刻的哲学内涵和精湛的电影表现技巧使其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
2、《两个人的车站》
前苏联彩色故事片,莫斯科电影制片厂1982年出品,导演:梁赞诺夫。是不是拥有一颗真诚的心就会获得真诚的爱呢?两个人的车站,爱情的车站,生命的车站… …钢琴家普拉东为妻子承担了车祸的责任。在法庭审判之前,他动身到戈里巴耶道夫去与父亲告别。途中,在一小车站上,他与车站餐厅女服务员薇拉从争吵到相互同情、关心,最后产生爱情。这两个不幸的人虽然社会地位、文化教养差距很大,但两颗善良的心使他们最终走到了一起。
本片是最能代表前苏联喜剧电影特色的影片之一:一部多义性影片,既歌颂了中年男女的美好爱情,又反映了复杂社会生活的一个横断面。它时而令人发笑,时而催人泪下,是一部独特新颖的悲喜剧。影片风格简洁流畅,情节性强,人物性格鲜明,心理刻画细腻。作品带有抒情色彩的悲喜剧,既让观众笑声不断,又能在笑声背后感受到小人物无奈的悲哀。影片呼吁对人加以关怀,展示生活本身应该具有的瑰丽色彩。影片有着令人难忘的细节和台词。
4、《公民凯恩》
《公民凯恩》的拍摄距今已有60多年,但依然被视做“电影史上十大影片”当之无愧的冠军和头号经典,它在英国权威性杂志《视与听》自1952年起、每隔10年由全球最顶级的导演和影评家参与的“世界电影十大佳作”评选中连续3届荣登榜首,其影响力可见一斑。然而,令人迷惑不解的是,《公民凯恩》也是一部票房与所获声誉极不相称的影片,在解释这种现象时,资深影评家说:“它并不是那种让人一望而知的情节片,而是一部对生活高度凝炼、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心理世界的理性体验的影片,它的意义深邃,需要反复咀嚼,它是一部纯粹的„电影的诗‟!”《公民凯恩》有一种挣脱时间羁绊的不朽性,它在每一个方面都上升到全新的高度,其中某些方面后来被人模仿到泛滥,但有些至今没人敢去突破。追随它的许多电影只是在某个层面或某个点上做了突破,便受到大家的强力追捧,而《公民凯恩》在每一个层面部大大突破了电影艺术原有的表现手法,有些几乎到了“后无来者”的高度。
5、《星球大战》与美国文化
《星球大战》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更是美国文化的象征。“美国的文化是构成美国全球性力量的一部分”(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兹比格·由热津斯基语),英国人麦克雷则在其著名的《2000年的世界》一书中更进一步指出:“美国的优势和大国之尊,既不表现在天然资源的丰富,也不表现在经济规模的强大,甚至也不表现在政治影响的广泛,美国强权最为隐秘而且最具杀伤力的表现在于文化上的扩张和渗透能力。” 《星球大战》就是一部集美国文化的扩张和渗透能力之大全的电影。在它当中集中使用了最先进的高科技电脑及数字制作手段,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太空世界,它对宇宙中各种星系、文明、生物的描述,它所创造的各种奇形怪状的外星人与航天器,它所表现的波澜壮阔的太空场景和星球大战场面,确实超出常人所思,非一般科学技术所能表现,不能不说是一种梦幻般的视觉奇观。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星球大战》是一部贴鲜明的美国标签的电影,美国人的政治、经济意图以及所谓的美国精神是这部电影立身的基础与灵魂。《星球大战》对太空秩序的描绘,对崇尚武力解决争端的崇拜,对美国英雄式的太空武士维护“太空正义”的极度渲染,其实就是美国的现实地球上推行霸权外交,搞强权政治,用武力解决问题和干涉他国内政的生动写照,当然,这一切是在“正义”的前提下进行的,这一“正义”是典型的美国式的正义。
但综合看来,《星球大战》仍是一部表现了人类智慧和科技进步的电影。《星球大战》的成功,在于它十分擅长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于它非常会讲故事,在于它有相当开阔的文化视野,在于它超常的想像与创新能力,在于它有丰富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