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专题四 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
专题四
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
电视新闻节目究竟能不能策划?对此业界有着广泛的争议,有人认为新闻节目一旦进行了人为的策划就偏离了新闻客观、真实的基本原则;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在我国新闻节目是宣传手段的一种,为了获得理想的宣传效果,精心的策划是可行的。
电视新闻节目能不能策划?首先要区分两组概念 新闻与宣传
狭义宣传:是指党和政府特定时期的方针、政策、措施,需要媒体配合向民众解释、说明。广义宣传:是指所有的新闻报道。它们都有改变和影响受众思想,心理和情感的企图,并通过带有议程设置目的的报道促使他们按照宣传者的意志行动。
新闻是客观的,宣传是主观的,如何把二者融为一体,达到和谐统一,就要通过“把关人”机制和议程设置机制
新闻策划与新闻造假
新闻策划内涵:新闻策划特指对于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方式、形式、程序、时机、角度等策划。(新闻策划是在不改变基本的新闻事实的前提下,对新闻报道方式、形式等的策划。例如:消息类新闻节目的编排;专题类新闻节目的选题策划,采访策划;访谈类新闻节目演播室策划,嘉宾策划,话题策划;电视直播节目中整体策划和构思。)
新闻价值的组成:
一是新闻信息对社会可能产生的实质影响 二是人们对这种实际影响的认识
由此新闻信息可以理解为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对客观事实的观念性陈述,二是对所含新闻价值的理念性判断,两者不可或缺。因此,对新闻报道的策划行为,并非否定新闻的真实性:因为报道者要以自己的价值观去分析判断客观存在的事实,再据此决定传播什么和如何传播。同时,策划和组织报道的本质意义在于报道者根据媒介的新闻传播宗旨与原则,对报道的内容和形式加以选择,并通过对新闻报道资源的最佳配置,以使新闻传播获得报道者所期望的效果。
新闻需要策划的背景
由于现代传播技术与传播手段不段更新,就电视来说,受众对信息需求不断加大,要求不断提高,受众强烈的参与意识逼迫电视人重新选择报道方式,改进报道手段,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新闻策划成为一个重要策略。
从国内外新闻节目的发展现状来看,各种新的新闻节目形式不断涌现。而且各类型的新闻节目在节目要素、表现形式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将按照新闻节目的分类来论述电视新闻的策划。
一、消息类新闻节目
消息类节目的特点:迅速、简要地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新闻事件。以消息为主,辅以连续报道、新闻点评等节目样式。是观众了解国内外大事的主要窗口,也是电视台最为常见的一种新闻节目样式。这类节目也因其内容的广泛包容性被称为“综合类”新闻节目,《新闻联播》《新闻30分》等,经常安排在整点、半点播出。2003年5月,央视新闻频道正式开播,每逢整点都会有综合类新闻节目的播出,使信息类新闻节目无论是在播出信息量还是在时效 性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多样化特征:国内要闻、地方新闻、国际新闻等;性质上,政治新闻、社会新闻、文体新闻等;节目形式上,简讯、述评、现场报道甚至滚动字幕),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类节目最重要的立足点在于选题。
1、选题
消息类新闻节目选题策划的基本要求:重要性(对社会、对人们政治与经济的影响,如政局变动和决策、经济动态与政策、军事行动与战况、灾难与拯救等)、新奇性(满足受众对世界的好奇心,增加生活情趣)、贴近性(为服务于受众,为受众展现身边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公正性、时效性。一个事件只要具备了以上某个方面的特质,就可以作为选题成立。
选题的大部分来自对社会时间进程的预计,而当选题确定以后,应结合选题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地进行剖析,从而确定相应的具体的报道计划,安排好采访、组稿工作。节目组可以自行组织记者围绕新闻事件进行采访,也可提前向相关单位约稿,如中央电视台在重要的节日期间,都会要求地方台提供全国人民欢度节日的相关报道。
信息类新闻节目作为栏目选题的策划和单个新闻又有所区别:栏目更突出的是节目整体的传播效果,而单个新闻要体现自身的独特性。受单位时间限制,信息类新闻栏目内容以动态新闻为主,不可能像深度报道一样将新闻的细节与内涵说清楚,但它时效性强、播出时间固定的特点同样产生了适合自己的报道形式——可以进行系列报道、连续报道,从一定程度上弥补深度不足的弱势。
系列报道是围绕同一新闻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多次、连续的报道;连续报道是对正在发生、发展中的新闻事件及所追踪的事态进行及时而又持续的报道。系列报道适合成就报道或政策思想宣传等非事件性报道。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系列报道“实践三个代表,加强党风建设”,连续报道则是对动态事件的追踪报道,如凤凰卫视的“9.11事件最新报道”。
系列报道、连续报道作为综合类新闻节目特有的节目样式,能有效地提升动态新闻的报道深度,是综合类新闻节目中深度报道的载体。在选题策划时应结合综合类新闻节目的优势,充分运用连续报道、系列报道的样式,给观众以全方位的、持续的信息满足。如何以一定数量的动态新闻报道实现对某个重大新闻事件的展示,在连续报道多个信息的同时造就整体节目的节奏和连续的吸引力,这才是栏目选题策划的意义。如新千年、申奥成功、中国入世等大事件的报道。
2.小记者大编辑
信息类新闻节目丰富的内容给观众带来了巨大的信息量,但同时,如何将内容庞杂、形式各异的新闻报道有机地融合在一个节目中,则是信息类新闻节目策划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讲,对于同一地域同一级别的媒体来说,新闻事件和来源渠道是相同的,信息发布渠道也是有限的,最终如何获得受众,关键在于报道的角度、观点和编排。由此看来,信息类新闻节目不应满足于记者的规模与现代化转播手段,还应当在加强编辑工作。(1)客观、公正的角度观点
本来客观、公正应该是新闻的基本要求,但为了急功近利提高收视率,不少媒体经常发布未经核实的信息,甚至提倡“炒作”新闻。纸箱馅包子
【刊播媒体】北京电视台
【发表时间】2007年7月8日 【作者】訾北佳
【“新闻”】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以“纸做的包子”为题,播出了记者暗访朝阳区一无照加工点使用废纸箱为馅制作小笼包出售的节目。【真相】2007年6月初,訾北佳在《透明度》栏目组选题会上提出,曾接到过群众电话反映“包子有掺碎纸”的问题,引起栏目制片人的兴趣,遂被确定为报道专题。6月底的一天,訾北佳携带秘密拍摄设备,邀请其朋友、无业人员张某假扮工地老板,在朝阳区康家沟市场购买了肉馅、面粉等物后要求卫全峰等四人做包子。拍摄过程中,訾北佳要求卫全峰等人将其捡来的纸箱经水浸泡剁碎掺入肉馅中,制成包子喂狗。因效果不佳,便随机找到一名农民工,授意其编造了有关“肉和纸比例关系”的谎话,并编造使用火碱的台词,以增加视觉、听觉效果。8月12日,制造“纸箱馅包子”新闻的北京电视台临时人员訾北佳,以损害商品声誉罪被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1000元。
【点评】事情虽已水落石出,但7月18日晚间北京电视台在《北京新闻》中向社会深刻道歉时使用的一个词却颇可玩味,即造假者訾北佳乃“临时人员”。言外之意,就是此人非北京电视台正式职工,因此和北京电视台没有任何关系。这番为自己开脱的说辞是什么逻辑?
史上最恶毒的后妈虐童 【刊播媒体】江西电视台
【发表时间】2007年7月15日 【作者】都市频道记者
【“新闻”】7月15日,江西省电视台都市频道“都市情缘”栏目播发专题节目《为什么这样对她》,报道中六岁女童丁香小慧躺在病床上狂吐鲜血、身上到处是瘀血青紫。
在片中,记者采访医生以及居委干部,得出的结论是:“小孩身上的伤肯定是他伤!”最后片尾出现了一个镜头,孩子对着记者的话筒说,身上的伤是后妈打的。7月17日,题为《我所见过的最没人性的事情!后妈毒打6岁继女,治疗现场千人哭成一片!!》的文章在各大网站、论坛上传播。在更多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下,“史上最恶毒后妈虐童事件”被广泛传播。【真相】7月24日,江西省鄱阳县公安局向公众通报了丁香小慧被虐事件情况权威调查通报:现在事实已查清:
一、陈彩诗没有虐待丁香小慧的行为;
二、丁香小慧体表初始伤是自己跌倒造成的。
【点评】事实上,“后母虐童事件”的真正黑幕根本没有揭开,其诡异之程度,令任何一部好莱坞悬念电影都逊色不已——整个事件的背后操纵者究竟是谁?最先在网上传播“恶毒后妈”的神秘发帖人是谁?为何江西电视台的专题节目还未播出的镜头却已全部上网,而且截图异常清晰?丁香小慧为何要撒谎……
当然,“炒作”能够取得一定的传播效果,但一个有一定水准、在受众心目中具有权威性的媒体一定不是靠“炒作”取胜的,甚至不需要有多大的传播范围。如近年来一个小小的半岛电视台,在世界范围内造就了极高的知名度,原因就是其报道不屈服于任何压力,坚持自己的新闻价值,无论是美国、英国政要的访谈还是极端恐怖分子的讲话,都予以发布。
当然,新闻具有不可回避的舆论导向性。所有的媒体都难以回避其所代表的阶级发言的实质,同时媒体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所以媒体往往会对新闻事实和报道分寸加以选择。但新闻必须客观公正,才能有公信力,有生命力。(2)编排
编排是将所有本不相干的信息进行有机串联,使之最终成为一个节目整体。成功的编排能凸显节目个性,并形成整体的传播效果;反之对单个的出彩的新闻由于没有恰当的编排,整个节目也是散沙一盘。因此,新闻节目的策划就经常具体落实在编排上。
体现重要性
一般来说,新闻按其重要性依次次排列的做法曾经被各电视台广泛采用。这对观众来说是有益的,他们能在最短的时间里集中收看到所有重要的新闻。如头条的选择是综合类新闻节目编排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电视新闻节目的头条犹如报纸的头版,它直接影响着观众的收看趋势。特别在网络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从电视获取信息也已经不是受众的唯一选择,对 于综合类新闻节目来说,精心挑选的头条还是吸引观众眼球的一个有效手段。因此在节目编排时应对头条的选择给予足够的重视。
同时,头条的选择和节目定位又密切相关。《新闻联播》定位国内,头条多是国家领导人的活动或重要经济报道。省级台如《江苏新时空》则定位于江苏,头条是来自省内的重大新闻。凤凰卫视定位与两岸三地、面向世界,因此《时事直通车》头条的选择以新闻的重要性作为标准,少了具体地域的限制。
同时,事实本身的重要性和观众的兴趣点也是影响头条选择的重要因素。如当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失事时,《新闻联播》就将这条国际新闻放在了头条。
除了要考虑内容的重要性,目前编排要考虑的还有新闻报道的播出次序对受众整体收看的意义。对电视台来说,重要新闻结束后他们将面临流失观众。因此,一种新的编排方式出现了,它除了将头条以外的重要新闻散布在整个节目中,并在内容提要理予以介绍,给观众以收视期待。这样能持续调动观众的热情,锁定观众。如央视体育频道18点整的《体育新闻》,节目将当天的重要体育新闻按类别(足球、篮球、网球、田径等)散布在节目中,体育迷要想比较完整的看到所有的赛事报道,就只能在半个小时的时间里锁定《体育新闻》了。
在进行综合类新闻节目的结构策划时,各电视台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内容选择适当进行调整。如《新闻联播》主要面向国内观众,所以国内要闻分量较大,文体、国际新闻的内容则相对较少。《中国新闻》是国际频道的新闻节目,因此国际新闻的信息比较详尽,此外还增加了对国际重大事件的述评。而对于省市台来说,国内新闻、国际新闻的内容又要进一步压缩,以重点突出本省(市)内的新闻。
体现节奏
一般来说,综合类新闻节目时长大多为30分钟,大时段新闻信息的堆积,一方面可能会导致观众收视疲劳,另一方面由于电视新闻节目的线性播出,也不方便他们有选择地收看。因此,综合类新闻节目一般会将节目分为几个板块,不同性质的内容往往会集中在不同板块中播出。
如《新闻30分》由国内新闻、文体新闻、国际新闻等几个部分组成。在不同的版块之间,《新闻30分》、《新闻联播》都采取了插播一个小片头的方式,使节目呈现出一定的节奏感,而不给相应的版块命名。也有个别的节目是60分钟,如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的《新闻60分》,由于其超大容量的内容构成,于是节目中每个板块都有自己的名称,如“综合要闻”“国际新闻”“财经报道”“综艺在线”“体育时空”等。
3.节目风格
同样是综合类新闻节目,节目风格可以有着明显的差异。《新闻联播》严肃,《新闻30分》明快,《南京零距离》贴近、平和。风格各有千秋,但都是为了满足一定的传播效果。
在进行节目风格策划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前面提到的编排理念,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新闻报道的形式
新闻报道的形式将直接影响到整体节目风格的确定,如果在前期策划中确定了节目的风格,就意味着相应的新闻报道形式的确定。
《新闻联播》每条新闻处理都是中规中矩,格式严谨,这些新闻的组接,最终形成严肃风格。
《新闻30分》报道形式多样:记者暗访、现场报道、现场直播等,并安排一定数量的趣闻轶事的报道,形成了轻松明快的风格。
以《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一些城市台的综合类新闻节目则注重新闻报道的口语化,以唠家常的方式播报新闻,形成了其“贴近”的风格。
(2)
播报时段
节目播出时段的不同,意味着潜在观众群的不同,从而也会影响节目风格的定位。早晨一般是上班族——听电视 鲁豫《凤凰早班车》“说新闻” 上午多半是家庭主妇、退休人员——娱乐休闲、老年节目
中午多半是上班族休闲——边看边休闲,节目风格轻松明快 《新闻30分》 晚上是中老年观众——严肃、正统
《新闻联播》
晚上十点以后是新闻节目的有一个黄金时段,这一时段在以前是被各电视台所忽视的。近几年,各电视台都加强了十点档新闻节目的制作力度,如央视《晚间新闻报道》、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等。这一时段的观众是忙碌了一天回到家中的上班族,他们此时需要大容量的新闻节目来满足自己的信息需求,因此这一时段的新闻要简短明快、信息量大。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播出时段的不同决定了节目风格的选择。因此在前期策划中确定节目风格时,就应考虑节目的播出时段。
(3)
播报者
播报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播音员和近年来成长起来的主播。播报者的风格与形态也是信息类新闻节目策划时应该着重考虑的因素,也是节目形象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播音员是公众形象,是节目的直接代言人。如《新闻联播》的播音员罗京、李瑞英、张宏民等端庄大方、体现出大家风范;《南京零距离》的主播“光头孟非”极具亲和力,给人以“邻家大哥”的感觉。再如《新闻30分》在筹备阶段的时候来北京广播学院挑选主持人,他们的要求是形象清新、声线明快,最终选择了郎永淳,这和《新闻30分》的节目风格也是一致的。而曾经担任北京电视台《北京特快》的主播胡紫薇,创造了流行一时的紫薇播音语式——准确、机灵、干净利索,这其实也是《北京特快》节目整体风格的体现。
隐形采访
涉及个人的隐私权问题的主要在于群众关心和普遍存在两个原则上,策划者如果不得已需要动用隐性采访,首先要清楚以下几点:(1)被采访对象有没有违法,法律保护个人隐私,但是不保护犯罪。以通过隐性采访报道的强奸案为例,违法者原则上应该可以报道,但受害者没有违法,其姓名、住址就不宜报道。(2)被采访对象是否公众人物,就享受隐私权的范围而言,公众人物要明显小于非公众人物,这也是舆论监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如一些党政高级官员的隐私,一般都会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加强对他们的监督也是理所当然的(3)采访场合是否公开化。如果采访场合是公开的,尽管采用的是隐蔽的采访手段,报道不应该被视为侵害隐私权。根据《宪法》第3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如果秘密闯入私宅进行偷拍偷录就会被认为是违法。
《焦点访谈》在2001年1月至4月,正好是人大、政协“两会”召开期间播出的《违法收缴违民心》、《触目惊心注水肉》、《谁给私盐开绿灯》等通过隐性采访制作的节目,不仅符合了“三原则”,也没有侵犯个人的隐私,反映的问题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使得问题迅速的得到解决,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可见,选题的策划是必要的。
隐性采访时还要注意不可泄露国家机密,我国《保密法》第20条规定:“报刊、书籍、地图、图文资料、声像制品的出版和发行以及广播节目、电视节目、电影的制作和播放,应当遵守有关保密规定,不得泄露国家秘密”。
采访策划是为了更好的获得现场画面和同期声,需要记者在最短的时间内策划出最佳采访方案。隐性采访中,采访策划一是为了降低危险度,二则是避免发生侵害隐私权的官司。要做到后者,关键的是要注意两点:首先,充分准备好特定的隐性采访工具,经常使用的包括微型摄像机、无线话筒、超长焦镜头以及记者的乔装工具等。《国家安全法》21条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非法持有、使用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这就是说,隐性采访只 能使用专用的新闻摄录设备,而不能使用专用的间谍器材。其次,采访前最好先与当地的公安、工商、海关等相应执法部门联系配合其行动,更能从法律上保障采访活动的顺利进行。
还值得一谈的就是涉入式隐性采访中,记者也可以以普通人的面目出现,或者含糊其辞地以一些人人都可以具有的身份,例如过路人、顾客之类来掩盖记者的真实身份。但是记者假冒身份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诸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工作人员、警察、法官、检察官、工商、税务、军人等身份、职务是国家法律规定不得假冒的,如果假冒要负法律责任的。而且,记者在进行隐性采访时,更不能违法,比如暗访社会色情服务问题时,就不能亲历“三陪”后再进行报道,记者有舆论监督的权利,但是同样也要接受社会的监督。
二、评论类新闻节目
评论类新闻节目——就新闻事实发表评论、见解的节目类型,它的主要任务:报道某个事实,通过具体事实的分析提示,阐明对事实的见解、态度,借以影响、引导舆论。典型《焦点访谈》
评论类节目策划重点体现在以下四点:选题、节目形式、评论员、内容——思辨
1、选题
评论类节目,表达偏于理性,因此要求选题必须有吸引力,否则将会造成节目的枯燥乏味。
从选题范围:
① 抨击腐败现象和社会阴暗面——吸引力强
② 衣食住行、子女教育——贴近社会生活(贴近性,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如衣食住行、子女教育)
从展开评述的可行性看,越是错综复杂、难辨是非的选题,越具有辨析的价值。评论节目的选题范围大致有以下四类
弘扬提倡的——主要是对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宣传,重在正面表述; 解疑答惑的——对一些新鲜事物或国家的政策法规的阐述; 批评监督的——针对一些社会丑陋现象的批评和监督;
社会警示性的——对社会和自然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焦点访谈》选题标准分析:
政府重视:强调选题的政治标准和操作性。往往是政府重视的选题,才能够在报道之后,比较顺利地得到解决。在这样的选题中,媒介议题与政府议题在报道中得到统一;
群众关心:作为新闻报道贴近性的一个体现,是此栏目获得影响力和公信力的一个基础;普遍存在:是新闻报道选题典型性的一种体现。舆论监督节目要让“二老”满意。所以焦点访谈的那只眼睛是三方力量的汇聚。一方面主流意识形态,一方是民意,一方则是以媒体经营为代表的具有强烈使命感和改革意识的知识分子。
06年8月1日 生死五小时 社会呼唤能工巧匠 理论热点面对面 “欣弗”问题出在哪儿 如此“就业” “草帽书记”的百姓情怀 塌陷引发特大煤矿事故 腾飞的海峡西岸 一痛再痛“奥美定” 超强台风“桑美”来袭 树立干部选拔的正确导向 中了土豆,毁了草原 不该垮的水库 山西运城乙脑疫情防控纪实 这里还在卖盗版 打盗版,出重拳 冲在一线的新闻记者 丧事上挑起脱衣舞 沉重的门票 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警惕肺结核 新技术扮靓新媒体 好人林秀贞 今年天气怎么了 被套取得天保工程资金 松花江防控污染最新情况 村里来了博士团 警惕药品不良反应 如此迎接参观团 汽车抢行,列车脱轨 “无红包医院”调查 晒私盐,损公利 问题炉子何以出炉 吃药吃出了“毒”瘾 北京奥运,备战反恐 创“四好”班子促国企发展 07年3.4——3.16 两会 县乡财政脱困 关注社会保障问题1养老保险 2残缺的社会保险 世博会向我们走近屡叫不停的污染 关注社会保障问题3“明星企业”的社保黑洞 4招聘会上社保难求 共享 欢乐
《焦点访谈》在2001年1月至4月,正好是人大、政协“两会”召开期间播出的《违法收缴违民心》、《触目惊心注水肉》、《谁给私盐开绿灯》等通过隐性采访制作的节目,不仅符合了“三原则”,也没有侵犯个人的隐私,反映的问题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使得问题迅速的得到解决,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可见,选题的策划是必要的。
批评监督性的选题最具有吸引力,也最具思辨性,所以迅速吸引了众多追随者,他们也采取了和《焦点访谈》相似的选题原则。但是不少台在经过一段时间热播以后(选题多为事先储备)却突然发现,真正找到一个合适的选题异常艰难,最后很多节目由日播改为周播,甚至有的最终只能选择停播。
实际上,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批评性报道所带来的各方面的压力尤其突出,甚至直接影响了节目的制作播出。往往,事件本身的错综复杂性使问题的解决,是只具有监督功能的媒体力所不能急的,中央台尚且如此,更何况省市级地电视台。另外一方面是出于社会效应的考虑,如果只是批评报道,不但不会帮助实际问题的解决,甚至有可能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民族的团结,因此,批评性报道应把握适度的原则。
评论节目应该做到既要鞭挞不正之风,更要讴歌新风尚,既有重大事件的述评,也关注老百姓的生存状态,而不是一哄而上,“骂”字当先。
评论节目应该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刻理解国情和民情,把握政策,正真——解疑答惑,引导舆论。
2、节目形式
评论类新闻节目形式多样:
单个主持人+采访播报+评论—《焦点访谈》 主持人+专家—新闻访谈—《国际观察》《时事开讲》
多人共谈—杭州电视台《加入我是人民代表》凤凰卫视《时事辩论会》 在进行评论类新闻节目的策划时,应根据节目意图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
单个主持人+采访播报的电视评论形式灵活,短小精悍,倾向性强,适合事件挖掘,可以作为新闻报道后续或补充。对一些大是大非的新闻事实进行述评,适用于社会对这些新闻事件的是非判断基本趋同的事件。主持人作为公众的代言人通过这种节目形式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引导舆论。
主持人+专家的新闻访谈,有较强的客观性和权威性。在这类节目中,专家们可以针对一个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看大,或分析新闻背景或展望事件的发展趋势。央视《国际观察》水均益+几位专家对国际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共同进行分析。通过专家阐释,为观众释疑解惑,引导观众透过新闻事件的现象看到本质。凤凰卫视的《军情观察室》请来军事专家以增强军事专业性与权威性,主持人董家耀和军事专家马鼎盛二人的迷彩服装扮更增添了趣味性。
多人座谈突出广泛参与性,每个参与者都是不同观点、阶层、利益、角度的代表,具有贴近性。但权威性和专业性相对较弱。内容决定形式,确定选题,就确定形式。
《焦点访谈》关注国计民生的选题决定了它的主持人新闻点评的形式。
《国际观察》对于国际重大事件的分析必然要求众多专家参与,而多人座谈的形式也是家长里短的平常事相应。
3.评论员
评论类新闻节目的评论员来源两种: ① 节目主持人
评论类新闻节目主持人身兼播报员和评论员的双重职责。要求其具备一定的主持功底,更要求其具有解读新闻事件的专业眼光。在节目中能有效的引导专家对新闻事件的本质进行评述。
水均益——新华社编辑、记者,中央台战地记者采访过安南、普京、克林顿、布莱尔、金大中、穆沙拉夫、阿罗约、阿拉法特、卡尔扎伊、基辛格等国际著名政治家。②各领域的专家学者
国外一些电视台有自己的专职评论员,每当有重大事件发生,他们便及时发表评论,在观众中很有权威性。目前国内的电视界也正逐步出现专家型的评论员,但专职的很少,往往是由电视台邀请一些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参与节目的制作,在人选上相对固定。《中国播报》国际问题专家阎学通和军事问题专家张绍忠,他们或许没有新闻从业的经验,但他们对于本领域的了解可以提升节目的权威性,让评论变得专业而透彻。
因此,评论新闻节目策划时,一方面要寻找一位高素质主持人,一方面要建立与专家评论员的联络机制,以便在发生突发事件或重大新闻事件时能迅速联系到相关专家,或进行采访或来到演播室担任节目评论员——有助于节目整体质量的提高和节目权威性的树立。
4.内容思辨色彩
电视评论要考虑叙事、采访、评论之间的关系,努力体现思辨性,让观众在生动的形象背后看到深刻的道理,这是评论类新闻节目策划的根本所在。
①用事实说话,图文并茂
新闻事实部分包括:新闻事件的现场资料、当事人和目击者的讲述、记者的现场报道 前期采访应结合论点获取具有说服力影像资料 ②述评结合,分析画面
述——画面和背景的一手资料,现场画面和背景资料与评述的有机组合最终可以产生强烈的针对性和鲜明的倾向性。
“述”是为“评”服务的,“评”是主体——根本。
评论节目应“用事实说话”的同时,加强主持人、评论员评论的力度,要评得准、狠、精彩,真正做到“述”与“评”融合、纪实性与思辨性结合,角度多样,且最终观点鲜明。
三、深度报道类新闻节目
深度报道类新闻节目是对重大事件、社会问题或现象进行包括背景、分析解释、归纳预测与评论。
深度报道的使命、作用和意义:对新闻事件的深度挖掘,详细展示事件的来龙去脉,带领观众寻找现象背后的原因和目的,挖掘现象背后的含义和理念。《新闻调查》《社会记录》
1、选题 ①热点
社会热点——老百姓关注的焦点,收视率的保证。社会热点成为报道选题——体现出选题价值。
其实在电视台或网络媒体的新闻中,观众对热点新闻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但是深度报道带来是对热点事件的全方位展示,是对热点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新闻背景的系统报道,故事性强,富于悬念,具有一定深度。
如:《新闻调查》推出“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在其他电视新闻已经报道很多了,但是这两期节目的收视效果还是很好。
②
难点、疑点
对于社会“难点、疑点”的阐释是深度报道的优势,而且这也是深度报道的社会责任。比如:政府机构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农村民主选举、国企改革、惩治腐败、如何促进社会和谐等等问题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难点、疑点”,也是老百姓急于了解的新鲜事物。
[新闻调查]看病难
· [新闻调查]一只猫的非常死亡
· [新闻调查]天价医疗费 · [新闻调查]开平违法批地案调查 · [新闻调查]温岭黑帮真相 · [新闻调查]国资流失之谜 [新闻调查]黑哨内幕
[新闻调查] “问诊”京藏高速大拥堵 ③ 故事性
深度报道要求内容有深度,而要有深度,必须有一定的节目长度来保证。实际上对于深度报道来说,一期节目就是讲述一个故事,因此要想在较长的时间里锁定观众,故事自身必须居于很强的故事性。
《新闻调查》的选题大多具有很强的故事性。《社会记录》——强调故事性
选题是引人注目的社会事件,凡人小事,事件新奇曲折,故事性强。
《社会记录》是一个讲故事的栏目,一个描述这个世界上正在发生的真实故事的栏目。每晚《社会记录》提供的可能是引人注目的社会事件,也可能有不为人知的凡人小事;重要的是,这些故事都是值得引起人们的注意。《十三级大风》
“娱乐化”也是新闻表达中非常敏感的问题,从选题和表达的原则上讲,新闻内容不可“娱乐化”,但其富于趣味性的表达效果却不该回避“娱乐化”的“故事性”内涵。
针对不同性质的事件可以采用“故事性”的叙述方式,如《文涛拍案》——故事化的深度报道
2、调查方式
深度报道都是对事实的本质进行理性的揭示。
“挖掘深度的方向不是唯一的,但无论节目制作者选择了什么样的方向来寻求节目所要达到的目标深度,都必须首先寻求支撑这个深度的事实与证据。所谓深度就是对事实的占有,作为记者,你获得事实越多,你离深度越近。”——孙玉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三联书店2003年版
深度报道对事实的占有是通过在新闻现场的采访获得的,“接近真相,从现场开始”——《新闻调查》的片头语,强调了记者在现场调查采访的重要性。
要想了解事件的真相,必须深入采访,了解事件的方方面面,才能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分析比较,最终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如《看病难》:
1、是否真的难,采访来自不同地方的病人,内蒙、安徽;提着箱子,几点来排队,看病容易么,来了几次了。住在哪里?票贩子,等等。
2、同仁医院的副院长,原因,医院的数量的增加,看病人数的增加;采访出诊的专家,工作的常态;
3、附近的普仁医院,门庭冷落,采访院长;体育馆路医院,采访院长,医院的生存,人才的流失。
4、采访路人,是否会到体育馆路医院,原因,药品的短缺、设备、医疗水平,或随大流。临床经验。结论:竞争压力。
5、对体育馆路医院院长的采访,社区医院的优势,人群就医观念。大病进医院,小病去社区。不同级别的医院能解决什么问题。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最好去社区医院就诊。需要长期观察。不来这里的原因,不认识,缺乏信任和了解,医疗报销比例小;
6、北京大学公共卫生管理学院统计,周子君,百分之七十的一二级医院都处于亏损状态。大医院病床的使用率百分之一百一,小医院百分之三十六,医疗资源闲置;全国医生每天的平均接诊人次是4——5人,大医院是60人;医生数量大,但是分布不均衡;
8、医疗网的功能定位,一级医院负责附近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和预防保健;二级医院是一般性的专科医疗服务;三级医院解决全省或全国的疑难杂症。无论大病小病都去大医院。
9、如何被打破,中华医院管理协会的副会长,原卫生部医政司司长,分布制作者,以医院为主,进行创收的时候被打破;大小医院两极分化;恶性循环。
10、两千万平方米的医院大楼在建设,北京市土地一年供应量的一半;
11、从哪里入手,职责;市场定位;
11、天津社区医院,新村医院,没有政府和法律的支持。是否有可推广的可能性。
调查过程中的“话语权”
深度报道的选题涉及的事实一般比较复杂,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应避免先入为主的情况发生,在事实的真相大白于天下前,应给予当事双方或事件的不同方面以形同的“话语权”。记者必须在掌握大量事实以后,再通过自己的理性思维来实现对事物本质的揭示。特别是对一些事实真相处于混沌状态的选题,更要注意给予持不同意见的各方以同等的发言权。
3、表现手法
深度报道需要多角度、多侧面地挖掘事实的真相,反映事实的本质,这也决定了它在表现手法上的多样化。
首先,从节目组成元素来看,在深度报道中,记者的采访、现场取证、主持人演播室的评论、专家评点、现场的记录等,都可以成为节目的一个部分。
《透视渗灌工程》中王利芬现场独立的调查、发现、取证行为,说明渗灌工程——政绩工程。采访、水利局领导、两个乡的乡长,水利局专家的陪同下再次检查渗灌工程;
从结构上来看,逻辑清晰是对深度报道的结构最基本的要求,但是逻辑清晰并不意味着结构布局的单一。
由于深度报道选题涉及事实的复杂性,在调查过程中,往往需要多条线索齐头并进,最终在真相处交汇。只有立体化、多角度、多侧面地剖析事实,才能实现对真相的把握。
第三,悬念的设置,在节目利用倒叙、插叙甚至“情景再现”的手法。
另外,深度报道都会人为地将节目分成几个段落,在每个段落的最后设置一定的悬念或导视,以形成观众的收视期待。
分段的方式在缓解观众疲劳的同时也增强了节目的节奏感,在层层递进中最终达到节目的高潮。段落连接通过导视或主持人的串词来完成。
第二篇:电视新闻节目策划
专题类电视新闻节目策划
201311330522
郭凤梅
一、背景浅析
作为电视节目的主体,电视新闻节目一直占有重要地位。电视新闻节目承担着信息传播媒介的重要功能。电视新闻所具有的传播优势更使它“能够最迅速最广泛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群众中去,并变为群众的实际行动,能够广泛的反映群众的意见、呼声、意志和愿望;能够及时的传播国内外各种信息,直接影响群众的思想、行为和政治方向,引导、激励、动员、组织群众为认识和实现自己的利益而斗争。”在21世纪中国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现在,新一代青年人正逐步成为这个社会的主力军,在不久的未来甚至是现在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因此,青年人的良知与觉悟至关重要,而一档真正为青年主体为受众定位的新闻节目,在这样的形势下,应运而生。
二、策划动机
在传播媒介高度发达、信息大量过剩的背景下,电视新闻的迅速崛起和持续繁荣,也使得电视机构以及从事电视创作的人越来越重视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和加工。用最有效、最合理的方式对新闻事实进行加工处理,并实现最大化的信息传播效果。
以青年人作为最主要的受众目标,配合青年人生活作息习惯,从节目的立意、内容、关注的核心、节目播出时间、时长都经过仔细考虑,从而得到青年人的关注,达到节目预期效果,让节目存在有实际的意义。
三、节目设定 节目名称:新闻焦距 节目类型:新闻、资讯
目标受众:85后、90后社会年轻群体 播出时间:每周日21:40 节目时长:26分钟
节目宗旨:作为新闻性质节目,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正面的价值观,选取最重要、最热门、最受关注的新闻、话题等内容,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帮助广大年轻社会群体及时了解社会,提高年轻人的实事敏感度、唤起对时政的热情。节目目标:阐明对新闻事件的见解和态度,从而发挥传媒的舆论导向作用,该档节目将会深入青年人群体,以青年人的视角观察新闻、了解新闻、切合实际。使青年人进一步了解国情、认识民情、关注国计民生
四、本期专题
名称 微信朋友圈,已变“坑友圈”
主持人导语: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新闻焦距》,我们都知道微信朋友圈指的是腾讯微信上的一个社交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朋友圈发表文字和图片,同时可通过其他软件将文章或者音乐分享到朋友圈。用户可以对好友新发的照片进行“评论”或“赞”,用户只能看相同好友的评论或赞。和大多数的自媒体一样,原本只是用来分享信息的平台,随着微信“红包”这一功能的加入,发展到今天,有人说朋友圈已变“坑友圈”,让我们一起看看这是怎么一回事。
1、嘉宾上场:主持人邀请嘉宾上场,嘉宾上场要营造出气氛
2、主持人串场:主持人的风格应该做到与嘉宾的配合,给人一种舒服亲切的感觉,谈谈他们对这件事的看法。
3、观看影像资料:由主持人提及观看影像资料,这部分影像资料是由我们采编人员收集到的,它包括文字信息、图片信息、采编人员对相关人员的采访视频,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插入背景声音。具体如下,“想练字,求众筹一支派克笔,是真爱的支持一下,1块不嫌少,100块钱不嫌多”、“想去东南亚,红包换明信片哦,包多少钱大家看着办”、“众筹看场演唱会,现场视频发给大家看”、“要过生日了,想给自己买个生日礼物,希望得到大家支持”。朋友圈里,你收到过这样由朋友发起的“众筹帖”吗?有人认为不差那几块钱,还能收到对方回馈的小礼物,“还蛮有意思”。也有人表示很反感,“救急不救穷,不愿意为那些无厘头的爱好买单”、“不好意思不给,但给了觉得是感情被消费”。
4、深入报道:寻找典型案例,进行报道
大学生朋友圈“心愿众筹”买手机 一晚获1700元。
周娟(化名)是北京某大学四年级在校生,近日她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条状态,称“6s发布快一个月了,还没攒够手机钱,求朋友们红包打赏,不然就去卖肾了”。与文字同时出现的还有一张表情委屈的配图和一些哭泣的表情。第二天,用周娟的话来说“感到太意外了”,一晚上就收到将近1700元的微信红包,“虽然大多数朋友给的是10块以下,最多也就是50块,但没想到有那么多人给。”于是,周娟打趣地在自己的“众筹帖”下面说:“感谢大家帮我保护了肾。” 朋友圈里的“周娟”并不是个例。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不少人都看到过自己朋友圈有人众筹资金去旅行、看演唱会、买礼物。这些帖子多写得滑稽俏皮,有意无意,但外加一句“考验是不是真爱”、“真情求助”、“多少是点心意”的话,让不少好友都打开微信红包慷慨解囊。
当然,这些众筹发起者多数也不会让朋友白白掏口袋,会以旅行明信片、异国小物件、一封信、甚至是演唱会视频作为“回报”。在朋友圈发起“尤克里里”众筹的小武说,如果众筹成功会连续发布一个星期演奏视频感谢大家。他私底下表示,众筹并非真的“差钱儿”,而是增加朋友间互动的一种形式,觉得“有意思”,“就像抢红包似的,哪怕有时候就一两毛钱,大家也耍得不可开交,不是钱多少的问题。” 真心支持还是碍于面子,对于朋友圈儿里的个人众筹,多数发起人都表示“效果不错”,收到的红包数很出乎意料,“哪怕有的只有一分钱,但觉得很好玩儿”。在一些个人发起的众筹帖下面,不少朋友留言称“有意思,必须支持”,“挺逗啊,我是真爱我给红包”。王女士遇到自己的朋友众筹想骑行青海湖,毫不犹豫包了20块钱红包,“无所谓,都是好朋友,给二十块钱支持一下”。但也有人对此举表示很反感,和周娟同是大学生的刘希认为,“这是在消费大家的友情,几块钱确实没什么,给就给了。”另外他还表示,发红包多是看到别的共同好友留言支持,不好意思冷眼旁观,“碍于面子”总得意思一下。另外也有人表示,看到有朋友发类似的“心愿众筹”,就当没看见,“哪怕是群发的,我收到了也不理会。挺没劲的,怎么会有人想让别人为他的兴趣爱好买单呢?又不是真的遇到困难。”为需求买单偏离众筹意义。有社会学专家认为,朋友圈属于私人社交平台,朋友之间开玩笑无可厚非。但变相的心愿众筹如果是“唤起大家的同情,一起出钱为自己的需求买单”,就偏离了众筹本身的意义,有些行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与乞讨无异。而且这种行为发生在“熟人”中,有些人碍于人情、面子而不得不给予支持,这种熟人间的“道德绑架”会降低信任资本、削弱社会的横向纽带。5、6、7、转会现场:主持人与嘉宾对谈,深入的分析实践案例,提出看法 主持人串场:
最后的结束语及下期节目预告
五、节目要求
片头以蒙太奇手法,通过各种灯光的变换,吸引观众眼球。整个节目在歌曲上要根据不同的场景进行变化,以防止观众听觉疲劳。主持人要有明显的个人风格,严谨、大气、机智,具备现场鼓动性。采访人员要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方式来采访嘉宾。在内容的安排及选材上尽量做到能吸引观众,采访问题要多样,问题新颖。
六、人员设置
1、主持人:一人负责演播厅内的主持
2、编导:一人
3、摄影:两人负责视频拍摄
4、撰稿:两人分别负责主持人稿件、采访问题。部分解说词,策划稿件等
5、场外采访
第三篇:电视新闻节目专题策划
电视新闻节目专题策划
【节目名称】
《七嘴八舌》
【节目类型】
谈话互动财经新闻评论节目
【主持人】
欧阳夏丹
【播放平台】
首播:中央二套(每周周五)21:00至21:30
重播:中央二套(每周周六)9:00至9:30
【节目时长】
60分钟
【节目策划理念】
《七嘴八舌》栏目是一档贴近普通电视观众的经济类新闻评论节目,倡导普通百姓参与到社会经济生活中来,和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一周之中最具代表性的经济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所有生活在当代中国经济生活中的人,所有关心中国经济运行发展的人,所有渴望了解经济生活知识的人,都是本档节目的潜在观众。借鉴《新闻会客厅》邀请嘉宾的标准,邀请经济事件发生的当事人或者亲历者与学者,普通百姓一起探讨。
【节目策划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也会面对越来越多的经济问题。同时中国经济在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经济运行时有起伏,近期又陷入通货膨胀困局,面对这样的情况,普通百姓希望了解更多关于现在中国经济对自己生活的影响,而专家学者对于经济的宏观调控也有话要说。
央视新闻频道有很多档即时新闻评论节目,比如《新闻会客厅》《新闻1+1》和《24小时》等等,但是缺少一档专门针对经济生活的评论节目。一般的谈话节目只会邀请观众和嘉宾,一般的互动节目题材多是娱乐,糅合两种节目元素的《七嘴八舌》刚好填补了这个空白。
【节目定位】每期的节目,将从最新经济政策、经济公共话题等选题中选取本周最新、最热和与百姓生活联系最紧密的经济新闻话题展开评论分析。《七嘴八舌》打破了传统的新闻播报方式,采用两位主持人引导一两位嘉宾,学者同一两位民意代表们进行互动的方式,深入解析经济新闻幕后错综复杂的背景脉络。
【节目流程】
第一部分——准备阶段
关注本周内政府和主要金融机构的经济政策,股市汇市和期货市场的波动以及网络上经济话题的民意讨论,寻找热点确定选题,确认邀请的经济事件当事人和相关领域学者官员。挑选民意代表有两种方式:一是联合门户网站发出网络讨论邀请函,面向全社会针对此经济事件有兴趣的观众。根据观众填写的报名反馈,挑选出口才好,思维清晰,年龄适当,观点鲜明的两到三位民意代表(男女比例均衡)。二是在电视台播放寻求热心观众的的节目预告,提供报名电话,通过电话联系确定观众是否参与。
第二部分——拍摄阶段(以车船税改革话题为例)
【我看车船税改革】
1.播放短片:
(画外音)立法调整车船税,车船税涨价了!10月29号车船税法草案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一时间引发众多人的热议。根据车船税法草案的说明此次由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暂行条例》调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草案》,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今年理发的计划之一。根据草案,由于机动车的排气量大小和它的价值多少挂钩,为了方便征管,将乘用车的计税依据由现行的统一计征调整为按排气量大小为7档计征,并提出对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的车船可以减征或者免征车船税,对高能耗,高污染的车船可以加收车船税。那么,为什么一不公开征求意见的草案引来这么多的关注,车船税真的要涨了吗?如果《车船税法》一旦实施,对于车主的赋税影响有多大?
(随机采访2到3位在汽车交易市场购车的顾客,询问他们是否了解车船税,对于车船税普遍上调是什么态度)
(选取一个普通市民用车的排气量,计算比较车船税上涨之前和之后的数字,标明涨幅,可以让观众更直观的感受涨价幅度)
(画外音)虽然车船税草案实施后各地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是很多人还是认为车船税普遍上调是个不争的事实,而对于此番涨价用意是调节财富分配还是征税,是按照价值征税还是按排气量征税,分档征税究竟能不能促进节能减排等几个立法焦点问题,社会各界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虽然车船税在我国的税收征税中占着很小的比例,但是随着我国近些年经济的发展,汽车交易量和保有量的大幅增长,这次调整车船税的影响还是很大的。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更好的解读车船税法草案,到底怎样调整才合理?在今天的节目里,让我们和专家学者七嘴八舌,给车船税法草案提出合理建议。
(出节目标志,飞入拍摄片段——主持人,观众和学者进行激烈讨论时有爆点的语言)(主持人)七嘴八舌讨论身边经济小事,大家晚上好,这里是《七嘴八舌》,最近一个很热点的新闻话题:车船税要立法,要上涨了。在一二线城市已经有很多家庭有了汽车,所以这次的车船税调整几乎和这些家庭紧密相关。今天,我们就这个热点话题邀请到全国人大代表XXX和3位不同岗位的民意代表来到现场,和大家讨论。
(镜头切)人大代表从门内走出来,和主持人握手之后,就坐在主持人旁边的凳子上。
(主持人)XXX,请问您平时开车么?您的车排量是多大呢?
(xxx)我的车是3.0
(主持人)(拿出一块写着新法规排量的收费标准的黑板)如果按照新的收费标准,您现在要缴纳XXX元,而按照旧的收费标准则是OOO元,这样就增长了@@@元。
(特写)黑板
(XXX)这个涨幅还是很大的,作为人大代表,我们当时在分组审议的时候,争议就很大,因为考虑到这个税是牵扯到千家万户的。
(主持人)主要的争议在哪里?
(XXX)主要的争议在它的目的,宗旨还有社会效益上。
(主持人)因为这个草案现在仍在征求社会意见的阶段,今天将您请来也是希望您可以和我们的民意代表面对面的讨论,收集意见。
(XXX)我很高兴可以来到现场听到大家的声音。
(主持人)我们请到的第一位民意代表,从事媒体行业的A先生。
(A先生)(同时)从门里走出来
(主持人)您好,为什么您对这个问题如此关注呢?
(A先生)不论是我自己还是身边的朋友都因为生活原因买了车,车船税的改革牵动了我们以及很多像我们一样人的利益,我觉得很有必要关注。
(主持人)恩,那么您对车船税改革有哪些好的建议呢?
(A先生)首先我看到原先的车船税暂行条例已经要变为车船税法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样的立法也给了我们来这里讨论这个话题的机会。但是我觉得这个草案本身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
(主持人)(拿起黑板)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新的征税标准。我们看到1.0排量及其以下排量的收费是比以前减少了的。从1.0排量开始,分为7档征税,1.0以上的每一档的征税幅度都是迅速增加,您觉得这样的收费标准,普通用车族可以接受么?
(A先生)这个方案的初衷是希望可以鼓励大家多使用小排量的汽车,虽然整个征税方案看起来有升有降,但是主要受益的还是1.0以下排量的用户。然而现在一二线城市里的主打车型并不是1.0以下,而是1.6到2.0之间。而这些人通常是城市的白领,上班族等等,是中产阶级,城市的中坚力量。这个方案的调整无疑会增加他们的生活成本和负担。
(主持人)是的,现在的城市白领生活压力比较大,有房子供,有孩子养。
(A先生)而且我们知道,车船税应该是个财产税,既然是财产税,我认为应该按照它的价值来收取。
(主持人)下面进入互动环节,请现场的观众朋友们发表自己对A先生建议的意见,同意的请举绿色牌,不同意的举红色牌。
(主持人)这位朋友,你举的是红色牌,说说你的看法吧。
(观众)我认为新的方案之所以会涨价,主要是想用车船税来调节用车频率,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但是不一定要用一种税来调节,比如对于排量大的,污染环境的车可以用燃油税来调节。这样就可以避免车船税上涨对普通工薪族的影响了。
(主持人)恩,这个想法也很好。对于A先生的建议,其他的民意代表是不是持有相同的观点呢?来,让我们请出第二位民意代表,来自某税务机构的B先生。
(B先生)(同时)从门里走出来
(主持人)欢迎B先生加入我们的讨论之中,您听了刚才A先生说按照价格征税的方法,你同意他的看法么?
(B先生)我听了A的观点,感觉大家对税务的了解还是比较透彻的,车船税属于财产税,按照价格征税确实是合情合理的。车船税的征收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你的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占用了公共资源,比如道路,停车位,红绿灯和其他交通设施等等。但是作为一名普通的车辆使用者,我有一个疑问,怎样准确的评估车辆的价值呢?因为车辆的价值会在使用过程中不断的减少。所以使用排量来征税是比较方便的方法。
(主持人)恩好,那么车船税最初的改革目的,从两位看来是什么呢?
(A先生)在我看来它的目的是增加税收。
(B先生)我觉得是用车船税这个杠杆来调节城市拥堵的交通。
(主持人)两位都没有提到草案里说的节能减排的作用。
(A先生)我觉得我们现在的认识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并不是排量大的车就一定污染大的。
(B先生)我同意A的观点,所以这样的政策变化有可能带来的效果和它制定的初衷是相悖的。
(主持人)也就是说两位在这个问题上已经达成了一致,就是说即使按照排量来征税,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也是不太可能的。
(B先生)是的,我觉得单纯利用一个税收来解决城市拥堵或者节能减排是不科学的。税收的力量没有这么大。
(A先生)我也这样认为,我们应该加大对节能减排车辆的优惠措施,而不是更多的征收非节能车的税收。
(主持人)下面让我们请出第三位民意代表,交通电台主持人C小姐,C小姐你简单介绍下你的用车情况吧。
(C小姐)好的,我开的车是1.6的排气量,当时选择这个排气量就是因为感觉比较节能环保的,没想到现在反而被征了税,而且税额还比较高,这个我是不能接受的。
(主持人)恩,那么我们谈回到草案的制定目的上来,C小姐,您认为这个草案的目的是什么呢?
(C小姐)我虽然不认同它的征收标准,但是我肯定它制定法律的导向。其实我们身边的每一个税种都有制定的导向。比如说个人所得税,是为了调节社会贫富收入差距的。这个税的导向不光是为了完成我们国家在国际上节能减排的承诺,同时也是有利于我们环境的保护,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
(A先生)是的,但是我们不能指望一个税种,或者一个草案可以解决一个很系统很复杂的问题。而且用车船税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燃油税同样也可以达到,这就相当于重复征税,确实加重了普通车辆使用者的负担。
(主持人)好,那么B先生有什么不同意见呢?
(B先生)我觉得让一个税种承担这么多功能的确不科学,可能会淡化它本来的主要功能,这就谈到税种的一个分工问题上了。
(主持人)好,谢谢3位发表自己的观点。下面我们来看看某门户网站上网友们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打开电脑,同时大屏幕上显示网页上的投票)
(主持人)XX%的网友认为车船税的调整是不能起到节能减排的效果的,有OO%的网友认为车船税的上涨增加了生活负担。这个结论和我们现场讨论的结果是很契合的。
(主持人)我们的导播随机挑选了一位参与投票的热心网友,现在请导播连线这位网友。(连线中,拨号声)
(主持人)您好,我们这里是中央电视台《七嘴八舌》节目的现场,您对这次车船税的改革持一个什么样的态度?
(热心网友)我觉得分7档征收是个进步的举措,以前的车船税无论车辆贵贱都是一个标准,比如QQ和奔驰要交一样的钱,这个我们看来很不公平的。现在网上争议比较大的就是用什么方式征收,虽然我不是很喜欢按照排量来征收,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按照排量确实是一个实际可行的办法。车辆的价值评估是比较难的,每年的价值都不同。而且要第三方来评估这个价值,这样的方式虽然合理但是不可行。
(主持人)谢谢这位网友与我们连线。各位现场的观众朋友们,现在有一个机会来表达我们对车船税征收的意见,在大家座位底下有纸张和笔,大家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写下来投入这个意见箱里,方便人大代表XXX收集,整理。我们也希望民间的意见可以更好的被采纳,让车船税更好的发挥它的效用。
(主持人)(上前)感谢今天参与讨论的3位嘉宾,下周同一时间请您继续关注央视二套的《七嘴八舌》节目,再见~
(背景)观众们轮流来到意见箱前投入意见书。
【策划撰写人】任琦 新闻3班 20082210415
第四篇:XX电视新闻节目策划方案
XX电视新闻节目策划方案
新闻节目指以新闻材料为基础,加工制作而成的电台或电视节目,新闻节目可包括现场或预先录制的访问、专家的分析、民意调查结果,偶尔会包含社论内容。XX电视新闻节目策划方案,欢迎大家阅读参考。XX电视新闻节目策划方案一:
一.背景
在《南方周末》上有一篇名为《行走的苦难教育》的新闻特写引起媒体和和百姓的关注,学校创办人徐向洋是因为自己有个“问题儿子”而悟出这套教育方法的。他的儿子在小学四五年级时,贪玩调皮,最后辍学,靠家庭教育走出了一条路子。徐向洋说“行走教育”是没办法的办法,他也不忍心看孩子们这么苦,这么难。不过这些孩子很多已经到了临界点,再往前一步就是深渊。他说“我们先抓住他最主要的毛病,帮他克服解决。”
二.活动宗旨
1.更加深入的了解这种近乎残忍的“行走教育”
2.探访学生的生活状态和学校的管理方式以及所实行的半军事化管理
3.把学生真实的生活状态展现给社会,并与学生进行交流
4.做为电视节目真实记录“行走教育”的每个细节和整个过程
三.节目类型
由记者,自愿的学生和学生家长组成的采访小组一直跟随“行走教育”,一直到结束。电视媒体全程记录“行走教育”的整个过程。风格:真实;体裁:记录片;充分运用同期声和现场采访,淡化主持人。
整个行程从江苏淮安出发。经安徽,湖南,湖北和重庆,抵达成都附近的温江,走了2800多公里,每天行军的最长距离为63公里。把“行走教育”最真实的过程记录下来,并且把学生的生活状态和老师的教育方式全程拍摄。
四.摄制模式
采用ENG电视制作模式,因为是全程跟踪采访,并且时间跨度比较长,不可能采用直播的形式。拍摄完成之后通过后期剪接制作成电视新闻节目。
五.节目内容定位
“行走教育”本身就是一次充满争议的活动,有人认为:学校对学生采取严厉的军事化管理,尤其是体罚和变相体罚,与现行教育法规背道而驰,是对孩子心灵和身体的伤害。不过还有另一种声音: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方明认为,行走学校是陶行知极力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再现,人生有这么一段时间专门用来走路,对孩子来说太难得了。让孩子们一起吃苦,是对人生的磨砺,让他们早日学会生存,明白人生。所以整个活动我们会把最真实的教育展现给社会,让学生们和孩子家长来评论这样教育方式的好坏。
六.节目内容
1.活动前期调查和宣传
(1)第一阶段着重对学生家长和社会教育机构调查对“行走教育”的看法和建议
(2)第二阶段宣传本次活动的本身,以此引起社会对“行走教育”的关注和重视
(3)第三阶段是观众互动,通过对社会教育机构和孩子家长的采访,把他们真实想
法通过现场采访的形式播放出来。
2.活动周期安排
(1)举行新闻媒体发布会,重点针对宣传前期的第一阶段
(2)在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本次活动,时间为宣传前期第二阶段
(3)赞助商以及观众互动时间,机动安排
3.活动内容安排
(1)请一到两位教育青少年专家到演播厅,并且首先请他们谈一下对“行走教育” 的看法,然后请他们谈一下现在青少年教育的问题和如何对青少年进行管理的 问题
(2)播放前期调查采访的片段,让观众听一下孩子家长的声音
(3)继续播放前期调查,看教育机构和社会各阶层的人对“行走教育”持何种态度
(4)采访学校创办者徐向洋,让他谈一下创办这样一所学校的初衷和对持反对意见
的人有何看法
(5)采访学生9岁的张中雨:为何来行走学校,在这里呆的这段时间有何感受,对
老师的体罚有何看法
(6)采访16岁的浙江女生杨蕾,觉得在这样学校的教育下能使自己改变么?为什么
出去之后还是老样子?是否第一次行走教育对他的影响不够深刻?认为自己上
网,泡吧,早恋是正确的么?
(7)采访学校的中队长毛姐,她是体罚学生的执行者,当她体罚学生的时候会心疼
么? 她自己的孩子有出现过这样的问题么?
(8)采访围观的群众,问:你们对行走教育有什么看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利?
(9)深入学生调查采访,看大多数学生对此有何看法
(10)采访并且深入了解各学校领导对此是什么态度
七.节目特色
1.这是一个纪实性的记录片,通过镜头语言给观众展现真实的“行走教育”
2.记录一个非常真实的故事,充分运用同期声和现场采访,淡化主持人
3.和观众互动,在拍摄过程中采访围观的群众,以此知道平民的想法
4.和社会教育机构以及社会各阶层互动,对于“行走教育”发表他们的看法
5.深入学生中间,获得学生们的想法,看大多数学生对“行走教育”持何种态度
6.采访并且深入了解学校领导对此是什么态度,互动性比较强,且非常广泛
XX电视新闻节目策划方案二:
电视新闻的策划和加工是在传播媒介高度发达、信息大量过剩的背景下进行的;无论是自然发生的新闻报道的策划活动,还是人为策划的新闻事件,策划的目的都在于实现对媒介新闻传播资源的最大发掘与最佳配置。
传播资源包括:新闻环境资源、新闻信息资源、新闻媒介资源、新闻受众资源。新闻资源发掘配置的原则:用最有效、最合理的方式对新闻事实加工处理,并实现最大化的信息传播效果。
电视新闻节目策划的意义
在日益激烈的媒介竞争环境中,新闻节目策划能力是一个媒体影响力的重要体现;是媒体在新闻大战中占尽先机、利于不败之地的一个重要手段。经过精心策划的电视新闻节目或者栏目会成为一个电视台的品牌,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电视策划有宏观(一般学理--理念)、中观(具体对策--策略)、微观(可操作性技艺--方式、方法)。电视策划应根据对象的不同提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念、创意、思路以及实施方案(包括背景分析与前景预测)。电视新闻策划对象分为:宏观新闻频道策划、中观的新闻栏目策划和微观的新闻节目策划。
本章重点讨论电视新闻栏目和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
第一节 电视新闻节目的界定&分类
一、电视新闻的界定:
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区别了电视新闻与印刷媒体报纸、杂志新闻的不同;
“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则区别了电视新闻与广播新闻的不同。广播是以生意为传播符号,电视则是以声音和画面、视听双通道来传播信息。
这个定义比较清晰的界定了电视新闻的个性、突出了它的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传播方式多、形象生动直观的特点。
“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是对电视新闻作为新闻共性的界定。同事也规定了电视新闻的特性。
这是在陆定一关于新闻的定义基础上,又根据现代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结合电视新闻本身题材、类型的变化而作了补充。
第一个提法:“正在”
当代电子摄录系统(ENG)的出现以及卫星传送、海事电话等传播技术的出现,使远隔万里的新闻报道实现了同步现场直播。
同步指:事件发生和报道同步,报道和传播的同步。
如今,电视直播已经使传统经典新闻定义中的“今天的新闻今天报道”变成了 “现在的新闻现在报道”。新的电视新闻定义强调了“新近或正在”的概念。
第二个提法:“发现”
“发现”:一是指过去发生事情现在刚刚发现;如考古新发现等等。这种发现通常就是新闻。二是指现代新闻报道中特别需要强调的,特指新的观点、新的见解的发现。
电视新闻不仅以形象直观和时效快取胜,同样要求对大量的传播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和加工发现新的角度,挖掘出深度。
所以,新闻竞争不仅仅是新事件、新消息和独家报道的竞争而且也是“发现”的竞争。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崛起,增强了新闻报道的理性思辨色彩。今天新闻的内涵、外延已经扩展,由客观事实报道扩展到有新意的思想、观点的传播以及新闻背景的发掘和崭新。因此,在给电视新闻下定义时,要强调“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新的电视新闻的定义把传统新闻的定义内涵和外延加以拓展,并突出了电视新闻的独特个性。
这个独特个性表达了电视新闻即可以回答表面的“是什么”的新闻,又可以回答“为何”的新闻,强调对新闻事实的发现和解读。
二、电视新闻节目分类:
按着《中国应用电视学》的划分,电视新闻节目被分为三个类:消息类新闻、专题类新闻、言论类新闻。
消息类新闻:指的是迅速、广泛、简要地报道国内外新发生的事态的新闻报道的节目形式。消息类新闻节目是电视新闻实现国内外要闻总汇的主要渠道,是观众了解国内外大事的主要窗口。
其特点:消息类新闻节目不仅能够迅速、简要、客观、广泛地传播,它还充分体现了电视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的特点。
专题类新闻节目:是对新闻事实作详尽的有深度的报道。
其特点:节目时间长,内容丰富、深刻,信息量大。
选题往往是反映社会上人们关注的、议论纷纷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
要求记者能在事实的基础上,对事实、对问题做出分析,以独特的见解引起观众深层的思考。
言论类新闻节目:主要是通过对新闻事实的分析发表议论,阐述道理,鲜明地提出电视台或评论者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事实看法,它是电视新闻的旗帜、灵魂。
其特点:它在形式上通常表现为谈话类新闻节目。
专题类、言论类电视新闻节目是电视作为舆论中心在节目中的具体体现,同时也对电视记者提出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从电视新闻发展趋势看,专题类、言论类新闻节目是开掘电视新闻节目思想深度的主渠道,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XX电视新闻节目策划方案三:
这是一档倡导“聪明+勤奋+勇气=成功”的职业理念,鼓励人们用科学的职场视角剖析自己,用积极的态度改变自己职业生涯的职业励志节目。
这是一次最有生命力的“真人秀”节目尝试,无论从内容到形式依然突出“绝对挑战”核心理念的节目,其“绝对”之处体现在精心设计的商场上智商和情商的较量把电视节目的游戏成分淡化了下来,应该算是迄今为止最贴近生活最有生活原型素材的“纪实秀”。与虚构游戏类真人秀不同,现实的商业特性锻造了更高级别真人秀的节目特性。
这是挑战专业类节目收视率瓶颈的一次积极尝试。统计得知,良好的系列节目中的故事特性和悬念特性能有效的积累收视,将稳定的专业节目收视人群改变为“专业加戏剧”的收视人群对《绝对挑战》未来的收视环境有非常好的突破作用。
这是一次对节目整合营销的一次有益尝试
一、节目的立足点——《绝对挑战》不得不做的改变
1、传承“真实”,保证收视源动力
《绝对挑战》的职业梦想很高,但“绝对真实”。它涵盖的内容最实际:职业机会、地位、金钱、社会认可、精神欲望,所以,当我们强化这个梦想并为这个梦想提供更具含金量机会的时候,没有人会不注目。我们将严格保持原有节目的“绝对真实”:真实的企业参与,真实的高职位、真实的应聘者、真实的招聘结果,谁会实现这个梦想呢,要实现这样的梦想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呢?如何通过实际的努力实现这个梦想?这些真实的心理对位构成了最强劲的收视源动力,这是和别的游戏类真人秀最大的不同。
2、强化戏剧表现打破专业类节目的收视平庸现状
《绝对挑战》进入今年,收视大幅攀升,几乎是去年收视分额的两倍,大家的努力为节目赢得了可喜的收视基础。但同时,节目制作水平的日益精良并没有最大限度的弥补节目专业性带来的收视不利,导致收视横向比较平庸。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观众更期待在周末看到一个“真实的戏剧”。《绝对挑战》系列节目更象一部“城市幸存者”,每一个测试项目中都包括了团队合作,个人贡献,领导才能,压力对抗等等办公室必备的基本因素和戏剧冲突,而复杂的多的人物关系和悬念设置很大程度上迎合了收视特性,情节和情绪成为捕捉的主体。如果职场里表现的可以代表普遍意义的商业的话,那么它就是第一部商业影像日记。节目的最高目标是“利用职场平台,描绘实现职业梦想的过程,回答大多数人在职场和人生中都可能面对的问题,核心是职业人的命运。那么,象电视剧一样的连续性设计,高诱惑的结果悬念,冲突性强的执行过程,精彩的人物关系,加上随时意外的选择和淘汰,构成了低门槛的戏剧收视特性,为大幅提高收视创造了基本条件,是针对节目收视潜力的一次前瞻性的深度挖掘。
3、独占性的资源平台让我们必须抓住这样一个打造影响力的机会
现在已经有不少社会传媒和地方电视台开始筹划引进美国《学徒》的节目形式,但苦于在资源上和制作手段上无法胜任而没有成型。而《绝对挑战》节目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已经成为国内收视率最好,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人力资源节目,并在频道的支持下,形成了由诸多知名企业、知名专家、知名行业机构和广泛的人才群的人力资源平台,另外在节目制作过程中,积累了大量行业信息、专业知识储备及职场真人秀节目制作经验,加上CCTV的平台优势,自然成为高水准的职场“真人秀”节目最适合的操作平台。但目前从操作上来讲,每期节目中都会换一个新的企业,沟通成本大,企业的资源也没有最大限度的挖掘出来,而企业的常变也导致观众的关注度易于漂移,整体来讲资源浪费。现在我们必须抓住这样一个机会,在日常节目的基础上,打造职场节目第一品牌的持久影响力。
4、整合的节目播出平台开拓了整合的营销模式
在系列节目中,合作企业是节目内容的主体元素,其宣传规模贯穿8集节目,虽然节目内容不会很强化企业色彩,但如此特殊的形式形成了对企业高端宣传的良好模式,所以,企业理所应当的成为节目制作成本的主要承担者和部分广告的赞助方,(不少企业都在积极探讨这种合作方式)。除此之外,节目整体也是一个良好的整合营销的“优秀产品”。在节目录制过程中,企业还要提供尽量多和大的商业平台资源,要提供很现实的高端职位和待遇,也就是节目中的诱人结果,这些都为节目运做提供了很好的人财物的支持,相比于日常节目中企业所得优于节目所得的不对称模式,系列节目可以说是很好的寻找到了彼此最大的利益配比,让我们可以有很充足的基础打造节目的收视率和影响力,加上额外的随片广告,使我们有良好的赢利预期。
节目内容
一、节目的总体描述
节目宗旨——
第一层次:励志为本,职业改变命运。系列节目所搭建的平台是最有生活基础的梦想平台,我们为有智慧有能力有勇气的普通人实现职业梦想提供最具诱惑力的机会,从中挖掘最感人的励志精神。
第二层次:全面解读现代商业社会最真实的竞争之道和职场搏击技巧,通过生动经典的系列案例提升人们的职场竞争力。
第三层次:纪实戏剧,以“纪实秀”的形式记录真实的职场故事,挖掘丰富多彩的生活特质。
节目内容——10名求职者围绕知名企业的高职位,在老板和企业顾问团的要求下,通过销售、市场、促销、房地产、广告、金融等商业案例测试及每次测试后的淘汰环节,表现个人优势,获取最后胜利,赢得职位及职业大奖。
节目目标——表现挑战精神,宣扬职业梦想光环。
栏目形态——在真实职场环境中进行的“真人纪实秀”系列节目,每期时长为60分钟,8集为一个系列。
栏目名称——《绝对挑战》,强调写实围和竞争动式。
二、节目构架设想。(按八集)
10名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教育背景、不同职业经历的选手组成两个团队,每集进行一个主题测试任务,任务过后,失败的一队淘汰一人,被淘汰的人把自己随身携带的2万元基金留给自己团队的一人,此人成为下一个任务的团队领袖;胜利的一队享受高级服务。
10人第一集隆重出场,大家“破冰”,并组成两个团队
10人第二集组成2队,每队5人,淘汰1人;
9人第三集,每队5-4人,淘汰1人;
8人第四集,每队4人,淘汰1人;(如一个对连续被淘汰,则可从胜利的一方选择一人)
7人第五集,每队4-3人,淘汰1人;(如一个对连续被淘汰,则可从胜利的一方选择一人)
6人第六集,每队3人,淘汰1人;(如一个对连续被淘汰,则可从胜利的一方选择一人)
5人第七集,每队3-2人,淘汰1人
4人第八集,每队2人,进行一次淘汰赛,淘汰两人,最后决战,决出1名获胜者。
基础规则流程:组建团队——测试任务(发题、执行、失败队长选择两人进入总裁会议室)————淘汰(总裁淘汰一人)——享受结果(获胜的享受高级服务,分配奖金,失败的品尝苦涩)
第一集:荣誉之争
这是系列节目的开篇,有很多节目元素要登场,无论对节目中的人物之间还是对电视观众来讲,每一个人都是新的,那么选手之间的“破冰”游戏和选手与电视观众的“破冰”互动游戏成为本集节目的测试的核心。当然必不可少的选手出场,企业职位诱惑力渲染,团队组成等也将成为开篇的重要环节。
地点:企业集团总部
任务:初来乍到
每个参赛者到达陌生的比赛环境,有会有不同接待,面对不同的职场“破冰”小难题,以此让观众更加熟悉选手的特点和个性:如60秒电梯沟通、30分钟前台危机、会议室尴尬等等。
地点:基地公寓客厅
任务:人才拍卖
每个参赛者都会带来在自己原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拍摄的介绍自己的1分钟MV,在一个集中展示的环境里,大家会选出最喜欢的2人成为第一期团队领袖,他们获得选材基金XX0元,接下来有一场小的人才拍卖会,由剩下的人对自己做30秒陈述,并对自己明码标价,两位团队领袖用基金雇佣和争夺自己的队员。
冲突:对自己价值的理解和在他人眼中的价值之间的差距及虚荣心的差距
第二集:超级销售
在商场中,销售能力需求并不仅仅体现在一些销售性岗位上,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懂的如何将他们销售出去是商场必不可少的技能,因为无处不在的一个思维是时刻发现和掌握商品的价值,并利用大家认同的价值差来获取利益。
地点:北京后海酒吧街
任务: 换取价值
每组任意选取1000本旧杂志,在酒吧街经过两次以物异物换取尽量多的啤酒,再选取一个小时的时间段进行销售,以获得更多的销售额。
时间:2小时准备+5小时执行+1小时销售
淘汰:失败的一组由组长带领进入会议室,进行最后的申辩,在老板决定前,身处另一房间的选手亲友团将目睹全过程并投票赦免一人,最后有老板决定一人被淘汰,这一人将自己的两万元培训基金送给队友,获得的人自动成为下一次任务的组长。
第三集:交通利益
每一个商业项目都有自己的一个赢利周期,所以我们需要不断的发现新的项目,获得的赢利点。本集的核心任务是在特定环境里寻找新的商业项目,并在有效时间内赢取更多的利润。失败的团队淘汰一人。
地点:北京王府井步行街
任务:人力车资本
每组获得北京胡同游的黄包车队(20辆)和5000元种子基金,要在王府井步行街对车队进行重新定位和经营,收入高的一组获胜。
时间:2小时准备+6小时执行
淘汰:失败的一组由组长带领进入会议室,进行最后的申辩,在老板决定前,身处另一房间的选手亲友团将目睹全过程并投票赦免一人,最后有老板决定一人被淘汰,这一人将自己的两万元培训基金送给队友,获得的人自动成为下一次任务的组长。
第四集: 品牌之争
品牌象一件神兵利器,需要不停的打磨,也需要懂行的应用,所以商业战场中,市场策划和执行能力属于高层领导者必须的素质。本集的任务核心是为某个新服务策划一个大型活动,其中包括活动策划,组织实施,媒体应用和广告操作等等。
地点:大连
第五篇:电视新闻节目策划
电视新闻节目策划
新闻要素的五个“W”,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为何” 新闻节目分类:消息类新闻,专题类新闻,言论类新闻。
消息类新闻:指的是迅速,广泛,简要地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事态的新闻报道的节目形式。
消息类新闻节目是电视新闻实现国内外要闻总汇的总要渠道。是观众了解国内外大事的主要窗口。
专题类新闻节目:对新闻事实作详尽的有深度的报道
言论类新闻:通过对新闻事实的分析发表议论,阐述道理,鲜明地提出电视台或评论者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事实的看法,从而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新闻策划的含义:1.新闻策划特指对于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方式,形式,程序,时机,角度等策划。2.新闻策划也包括一些由媒体主动策划,先前未曾发生的新闻事件。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要素:选题策划,采访策划,嘉宾策划,节目形式策划,编排与播出策划。
选题策划:不仅对于专题类新闻节目,而且对于一般消息类新闻节目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电视新闻选题标准的要求:新鲜性,时效性,典型性,独家性,可操作性。新鲜性:“新”是新闻核心的价值之一,强调的是新信息,新观念
时效性:电视新闻选题策划的一个基本要求。
典型性:针对新闻的内涵而言,也可理解为开掘性,要充分认识到这个新闻是否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是否体现着事物的某种本质特征,是否包含有价值的,能够进一步开掘的信息。独家性:对一个电视媒体新闻策划的更高要求。两层含义:1.指新闻事件的独家报道2.对一个新闻事件的解释是独家的,与众不同的。
新闻消息类节目的选题策划主要表现在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这两种节目形态 《焦点访谈》选题标准:“政府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
新闻现场直播节目如何报道分两种情况:1.可以预见的重大新闻事件的直播报道2.不可预见的突发新闻事件的直播
采访策划:不仅是节目内容的主体,而且是节目的基本构成因素和基本形态。常常和采访技巧,采访经验,采访准备,采访程序等内容联系在一起的。
电视新闻类节目的采访要求记者具备4种意识:
1.换位意识:电视采访最大的特点是在摄像机镜头前进行的。换位意识首先要求采访记者要考虑和尊重被采访对象在镜头前的感受,使他们放松紧张情绪,进入自然的谈话状态,这是取得好的采访效果的一个前提。换位意识也要求采访记者要设身处地地从被采访对象的角度思考问题,尽可能充分掌握对方的思想,心理,语言习惯,扫除双方交流中间的障碍,赢得采访的主动权。换位意识的另一个体现在于设计采访话题时,记者要
善于运用逆向思维,从观众的角度作换位思考。
2.无知意识:出镜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保持一种无知心态和求知的好奇心,有些采访即使
知道结果,也要设计采访问题时从无知开始,到获知结束。这是一种采访心态和技巧。保持谦虚心态,无知意识,就是保持一种积极的应变心理。无知意识体现在记者面对采访对象时的问题设计。问题要有逻辑性,呈现出层层递进的关系。
3.怀疑意识:指在调查采访时,采访记者始终要保持一种警惕,不要轻易相信眼前看到的场景,耳朵听到的话语,用足够的怀疑来作出冷静的判断,尽可能采访到方方面面的事实和证据。
4.现场意识:电视的优势在于能够重现由逼真的影像和生动的话语所构成的现场场景。现
场意识是指现场记者的采访要和事件同步进行,尤其要善于抓住每一个反映事物本质的瞬间,并把它通过采访揭示出来。
嘉宾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