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团队精神让员工更爱岗敬业
团队精神让员工更爱岗敬业
美国西北大学 “员工绩效管理和评估论坛”最近对100家美国传媒企业进行了调查研究,主题是这些企业员工的敬业程度以及这种敬业程度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单纯提高薪水并不能让员工更快乐。但如果人们被自己尊重的团队成员所尊重,就会产生满足感,并能更加敬业地工作。除了得到自己所尊重的团队成员的尊重,如果自己的团队或者企业能够为外界所尊重,这令员工往往最快乐。所属团队团结协作、受人信赖、作风诚实、有良好的同事关系,这是让员工敬业和快乐的不可或缺 的因素,团队成员具有团队精神会让他们更加爱岗敬业。其实,团队精神更是我们中华民族兴盛不衰的法宝。如孟子所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如老百姓所言“人心齐,泰山移”;如周易所述“二人同心,其力断金,同心之言,其香如兰”;如马克思所说“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也正如中国化工集团的企业文化中提出的“家和万事兴”,只是这个“家”是企业员工共同的家,是大“家”,而这个“和”,就是凝聚企业员工的团队精神。团队精神在企业发展中居重要位置
I + We = Fully I,这是著名心理学家荣格列出的公式。意思是说,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集体中,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个人价值。也就是说,一滴水如果想不干涸,最好的办法是融入大
海。
回顾历史,勇武过人的项羽力拔山、气盖世,能以一当十,甚至以一当百,却落了个兵败垓下“空留江东万古恨”的结局,是因他缺的是一支“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的团队。参加取经团队以前的孙悟空虽有火眼金睛、如意金箍棒、一个斤斗能翻十万八千里,还会七十二般变化,自己一人能抵挡十万天兵天将,但终究逃不出如来佛的手心,原因也是没有一支与他同心同德、可以依赖的团队。因此,一个没有团队精神的个人会输掉人生,一个没有团队精神的企业将是一盘散沙,一个没有团队精神的民族难以强大。
团队精神反映一个人的素质,对企业来讲,团队精神需要每个人各就各位,通力合作。如果一个人的能力很强,但团队精神不行,公司不需要这样的人,所以中国化工集团倡导员工“先做人,后做事”。
那么,什么是团队精神呢?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在企业里形成这样一种氛围:能够不断地释放团队成员潜在的才能和技巧;能够让员工深感被尊重和被重视;鼓励坦诚深度的交流,避免恶性竞争;用岗位找到最佳的协作方式;为了一个统一的目标,大家自觉地认同所必须担负的责任,并愿意为此奉献自己的才能,共同创造团队最大最优的绩效。概括一句话,团队精神是指团队成员团结一致,互相帮助,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坚毅奋斗到底的精神。企业需要创造利润和效益。企业业绩来自哪里?从根本上说,首先来自团队成员个人的成果,其次来自集体成果,一句话,团队所依赖的是个体成员的共同贡献而得到的实实在在的集体成果。协同合作是团队精神的核心,团队的根本功能在于提高组织整体的业务表现。强化个人的工作标准也好,帮助每一个成员更好地实现成就也好,目的就是为了使团队的工作业绩超过成员个人的业绩,让团队业绩由各部分组成而又大于各部分之和。
团队精神的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这是从松散的个人集合走向团队最重要的标志。在这里,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并鼓励所有成员为之而奋斗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向心力、凝聚力,一定来自于团队成员自觉的内心动力、来自于有共识的价值观。如果组织中每一个成员,都能把自己掌握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拿出来在团队中共同分享,释放集体智慧,使1+1>2,团队的学习力就会大于个人学习力,团队智商就会高于成员个人智商。团队学习既是团队成员相互沟通和交流思想的过程,也是团队成员寻求共识和统一行动的过程,从而也是产生团队的“创造性张力”的过程。
建设具有团队精神的高效团队对企业发展有重要作用:
1、以团队的方式展开工作,能促进成员相互之间的帮助和支持,并提高员工的士气。我们还可以看到,团队规范在鼓励成员工作卓越的同时,还创造了一种增加工作满意度的氛围。
2、采用团队形式使管理层有时间进行战略性的思考,尤其是自我管理工作团队形式,使管理者得以脱身去做更多的战略规
划。当工作以个体为基础设计时,管理这往往要花大量的时间监督他们的下属和解决下属出现的问题,他们成了“救火队长”而不是有效的管理者。因此很少有时间进行战略思考,运用工作团队,则能让管理者把精力主要集中在诸如中长期发展计划等重大的问题上来。
3、把一些决策权下放给团队,可使组织在做出决策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团队成员对于工作相关的问题常常要比管理者知道的更多,并且离这些具体问题也更近,因此,相比以个体为基础的工作设计来说,采用团队形式,决策常常更迅速。此外,团队有助于促进员工队伍多元化。“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由不同背景、不用经历的个人组成的团队,看问题的角度更广;由风格各异的成员组成的团队所做出的决策,要比单个个体的决策更有创意。
4、提高工作绩效。很多研究和实践表明,团队的工作绩效要明显高于单个个体的工作绩效。一些公司,如联邦捷运公司、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美国钢铁公司等都已发现,相比传统的以个体为中心的工作设计,工作团队方式可以减少浪费、减轻官僚主义作风、工作积极性提高并提高产量。4
目 录
内容提要 写作提纲 正文
一、资产减值准备的理论概述………………………………………………4
(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概念……………………………………………4
(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方法……………………………………………5
(三)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意义……………………………………………5
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5
(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模式不固定………………………………5
(二)公允价值的获取………………………………………………………6
(三)固定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计量…………………………………7
(四)利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8
三、解决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10
(一)确定积累时间统一计提模式…………………………………………10
(二)统一的度量标准………………………………………………………11
(三)提高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确定方式的操作性………………………11
(四)加强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认识………………………………12
(五)完善会计监督体系……………………………………………………12 参考文献………………………………………………………………………15
内容提要
在六大会计要素中,资产是最重要的会计要素之一,与资产相关的会计信息是财务报表使用者关注的重要信息。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企业普遍存在资产不实、利润虚增的情况,从而使资产减值问题一度成为我国会计规范的热点问题。人们也期望通过会计上的法律法规减少信息的不对称,让企业向广大投资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资产减值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本文通过对新旧会计准则的对比,针对会计实务中对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处理,分析资产减值准备在会计实务操作中的存在的问题,并对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价,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阐述了资产减值准备提取在实务操作中面临的境况。从资产减值准备入手,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分析,提出了计提标准不恰当,计提时间未作统一规定等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分析方法等对策。
写 作 提 纲
一、资产减值准备的理论概述
(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概念
(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方法
(三)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意义
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模式不固定
(二)公允价值的获取
(三)固定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计量
(四)利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
三、解决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一)确定积累时间统一计提模式
(二)统一的度量标准
(三)提高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确定方式的操作性
(四)加强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认识
(五)完善会计监督体系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问题的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日益完善,大众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要求也逐步提高。而市场经济的完善,竞争的加剧,企业对其交易方会计信息要求也提高,国家为了宏观调控的需要,也需要企业提供大量真实的会计信息。
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是不可逆性的规定。按照财务会计的谨慎性原则,预期不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就不应列入资产,预期不会带来原预计额的经济利益的资源要折扣后列入资产,即减除预计减值后的部分才是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产。
本文通过对我国会计准则中的资产减值准备会计问题的研究,理论上提高企业对现行资产减值准则的认识,促进企业完善企业相关会计核算,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对于完善我国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准则提出建议,促进我国资产减值准备准则完善。实践中,这一研究旨在加强企业对与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准则的认识,完善企业会计核算,提示相关部门就准则中不完善的地方加强对企业的监督。以下就是我的论文。
一、资产减值准备的理论概述
(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概念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指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其可回收金额,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是指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固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其中,处置费用包括与资产处置有关的法律费用、相关税费、搬运费以及为使资产达到可销售状态所发生的直接费用等判断固定资产是否减值,应依据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损的某些迹象,如果存在任何一种迹象,企业应对其可收回金额进行正式估计。企业的固定资产可按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按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减值准备。对于可收回金额须以相关技术、管理等部门的专业人员提供的内部或外部独立鉴定报告,作为判断依据。
(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方法
大部分企业的资产减值准备主要包括坏账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范围包括市场价格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固定资产。计提方法是按单项资产计提。
1、计提公式:减值准备=账面价值-可收回金额。
2、全额计提情况:
①长期闲置不用,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再使用,且已无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
②虽然固定资产尚可使用,但使用后产生大量不合格的固定资产; ③已遭损毁,以至于不再具有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 ④其它实质上已经不能再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固定资产。
需要注意的是,已经全额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
(三)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意义
固定资产减值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存在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以及其他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情况。当可收回金额低于帐面价值时,确认固定资产发生了减值,这是就要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从而调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使账面价值真实客观地反映实际价值。计提减值准备使得企业的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制定的财务政策更加稳健。而从信息的使用者角度出发,适时考虑无形损耗,更精确计量了期末资产的价值,同时也剔除了虚增的利润,降低了财务风险,体现了谨慎性原则。计提减值准备是对固定资产折旧的有益补充,它的实施也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使会计信息更加真实,财务政策更加稳健。现在,企业固定资产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利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及时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减值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确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模式不固定
固定资产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可以发现,企业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的
时间“年度终了”较好掌握,但是“定期”会计制度没有说明,这就给企业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使企业在操作的时候具有一定的随意性,财务人员可以随意制定计提时间,造成虚假信息泛滥,误导投资,也使企业之间提供的相关信息缺乏了可比性。
企业的会计行为受会计准则等制度规定的约束,但是会计准则在具有统一性和规范指导作用的同时还兼有一定的灵活性,给会计人员区别不同情况留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和判断余地,如同一会计事项的处理存在多种备选的会计方法或可由会计人员做出不同的判断。准则的灵活性是为了让更多的企业从实际出发,多种会计处理方法并存,为企业进行会计操纵提供了可乘之机,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利益的需要选择会计方法,操纵会计报表。
(二)公允价值的获取
对于固定资产减值而言,公允价值的获取有难度,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在公平交易,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的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可见,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反映的是现值,其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公平交易的市场而不是其它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无疑在很大程度上会提高资产减值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尽管我国市场经济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非市场化的因素依然很多,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所依赖的“成熟市场经济”相距甚远。部分市场仍然处于垄断状态,竞争不充分,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不能反映市场的公允性,我国目前的资产信息、价格市场不健全,不能定期、及时地公开各种资产的最新市价,因此公允价值难以得到合理的确定,不同市场上所反映出来的市场信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价格难以真正反映价值,准则对资产可收回金额的估计规定过于笼统,没有明确划分不同性质的资产所使用的计量属性,企业资产按照其经济利益的实现方式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待出售和处置或者持有的目的就是为了出售并且有公平市场价值的资产,如可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及投资性房地产等;另一类是基于持续经营的假设,通过持续使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资产,这类资产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如企业的生产设备和产房等固定资产,这类资产即使有公平的市场价格,但由于这类资产在正常经营条件下 10
是不会被出售或处置的,因此,其相应的市场价格与其特定主体价值的计量是无关的,其价值取决于其未来所能实现的经济利益的折现值。即同一生产设备在不同企业的不同经营管理水平下其特定主体价值是不一样的。因此,如果笼统的运用公允价值和现值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并取其高者,不仅会降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也会降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在单个企业的经营环境恶化和经营管理水平下降的条件下,企业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可能会大于账面价值,账面价值可能大于现值,此时,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的要求来看,企业应该以现值低于账面价值的金额来计提资产减值,这正是投资者决策所需要的会计信息。但是,按照准则规定,企业完全可以已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金额大于资产的账面价值为由不计提减值,而不对现值进行估计。而此时,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的资产价值不仅没有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也损害了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所获得的信息本身可能就是不完整的,增加了公允价值计量的难度,造成了投资者的决策失误。
(三)固定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计量
固定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计量难度较大,新准则规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应当按照资产在持续使用过程中和最终处置时所产生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来选择恰当的折现率对其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可见,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准确性取决于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确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是,对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的确定很难把握。主要表现在:
1、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具有很大不确定性。新准则规定:“固定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的取得是需要企业管理层在合理和有依据的基础上对固定资产剩余使用寿命内整个经济状况进行最佳估计,其中预计的固定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应当包括:固定资产持续使用过程中预计产生的现金流入如销售量,以及售价的预测;为实现固定资产持续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入所必需的预计现金流出(包括为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发生的现金流出)如设备购置、厂房构建的预测;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处置固定资产收到或者支付的净现金流量如处置收入、处置费用公允价值的预测。而这些预测,一方面需要建立在一系列假设和估计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需要企业的管理 11
当局具有较高的现金流量管理水平,对于我国而言中小企业占据着市场经营的主体,而中小企业的企业规模小、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但凡是中小企业,基本上都是一家一户自主经营,使资本追求利润的动力完全体现在经营者的积极性上。由于经营者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反应灵敏,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治理权合一,既可以节约所有者的监督成本,又有利于企业快速作出决策。其次,中小企业员工人数较少,组织结构简单不会单设部门去管理现金流量,这样一来,对于企业的财务信息就会造成不确定,带来数据失真的后果。
2、合理折现率的计量难度大。新准则规定:“折现率是反映当前市场货币时间价值和资产特定风险的税前利率,该折现率是企业在购置或者投资资产时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因此合理的折现率必须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资产特定的风险价值。要求合理折现率的确定必须以能够反映该项资产特定风险的市场利率为依据,如果该项市场利率难以取得,也可以采用替代利率估计折现率。替代利率可以是调整后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增量借款利率或者其他相关借款利率。调整时需要考虑该项资产的特定风险,以及其他有关货币风险和价格风险。这样一来折现率成了一个十分不稳定的因素,对于企业而言,客观估计某项固定资产的特定风险有相当大的难度,不同的会计人员对于固定资产价值的会计估计显然会有差异,这样也容易导致利润操纵,因而计提是否真实合理不易确定。
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要将计提的减值准备考虑进去。这样做企业将导致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一部分进入了产品成本,一部分进入了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做不是强行将本来属于一体的事物拆成了两部分,而对计提减值准备金额估计的大小将使营业费用与非营业费用之间的界限变模糊,进而影响到营业利润与非营业利润的计算结果。由于折旧率和尚可使用年限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转回的各期均要做相应的改变,固定资产均要重新计提折旧,不但计算烦琐,而且容易出错。
(四)利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
固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公允价值等是企业确认和计量资产减值准备的很重要的基础。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公允价值、未来现金 12
流量、折现率等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其结果会因人而异。尽管新准则对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使用进行了细化和规范,但是要企业真实地计提固定资产减值,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利润操纵是公司的管理层为了实现自身的效用少交所得税或实现公司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目标,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调节公司盈余的行为固定资产减值的计提能够平抑各年度间的利润波动,为踌年度利润调节留出空间,有的企业甚至将视为操纵盈亏的“蓄水池”。企业利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表现形式通常有两种形式:
1、少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增加企业利润。
企业自身的动机,有些企业为了上市或向银行贷款,少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来增加企业利润,不能真实的反映资产价值,反映资产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从而来粉饰财务报表,误导了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从而来得到想要的结果。
2、多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减少企业利润。
盈利的公司加速计提,一些企业往往趁着当前生产经营态势较佳、利润大幅增长的经营背景,大额加速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这样既能集中清算、释放一些历史问题遗留下来的各种潜在风险,又能利用“会计估计”而低估固定资产形成秘密准备金,为以后的会计期间留下足够的“业绩储备”。
固定资产减值的计提直接影响企业利润的增减。有些企业人为地多提或少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以达到调节企业利润的目的,这种行为严重的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主观随意性较大,留给企业很大的选择空间,计提标准以及比例的确定都可由企业自行根据情况确定,这在客观上也为企业利用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提供了方便企业既可以“少提”来掩盖风险,虚增利润,也可以“多提”减少利润,为来年增加利润做准备,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使得企业想要利用转回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的美梦破灭,避免出现虚列资产,少提减值而导致企业利润的虚增,这一项规定大大减少了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调节利润的空间。
三、解决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一)确定积累时间统一计提模式
新会计准则对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时间未作统一规定的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说明,并规定应当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发生减值的可能性的迹象。如果存在减值迹象,应进行减值测试,估计资产的可回收金额。当固定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应当计提减值准备。这一规定统一了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时间,避免企业对外报送季报、年报时均应按照准则规定来判断是否存在资产减值的迹象,以便确定是否应该计提减值准备。准则还规定了,对于固定资产的减值损失,一旦确认后,会计期间内均不得转回。
1、判断资产减值迹象。
资产存在减值迹象是是否进行减值测试的必要前提,资产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主要可从外部信息来源和内部信息来源两方面加以判断。
(1)从企业外部信息来源看,资产的市价当期大幅度下跌,其幅度明显高于因时间的推移或者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或者法律等环境及资产所处的市场在当期或者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企业产生有不利的影响;市场利率或者其他市场投资报酬率在当期已经提高,从而影响企业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折现率,导致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等。
(2)从企业内部信息来源看,如果企业有证据表明资产已经陈旧过时或者其实体已经损坏;资产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其实体已经损坏;企业内部报告的证据表明资产的经济绩效已经低于或者将低于预期。
2、确定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应当根据公平交易中销售协议价格减去可直接归属该资产处置费用的金额确定;不存在销售协议但存在资产活跃市场时,应当按照资产的市场价值减去处置费用的金额确定。
(2)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应当按照资产在持续使用过程中和最终处置时所产生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选择恰当的折现率对其进行折现
后的金额加以确定。
(3)资产的公允价值经济安全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只要有一项超过了资产的账面价值,就表明资产没有发生减值,不需要再顾及另一项金额。
3、由于该企业治理结构、会计准则的不完善以及会计信息市场的不完备,会计政策选择权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赋予企业一定的会计弹性,便于企业通过专业判断和会计选择向市场传递企业的特有信息。然而,现在我国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的发展时间毕竟还很短,各项措施都极不完善,在这种情况下不宜赋予企业过多的选择权[9]。因此,应该对资产减值的试用范围作较详细的规定,尽可能缩小会计人员人为估计和判断的范围,避免企业执行会计政策的主观随意性,统一和规范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和计提比例,尽可能减少同类业务处理方法的多样性和选择权。
对于不同的计量模式实际上可以统一起来,就会显得标准得多,好掌握的多了。所以,可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资产减值计量标准,形成统一规定,从而有利于今后制定该企业的资产减值准则。但这样做,必须要计算现金流量净现值,估计各现金流出、流入量及贴现率、使用期限等,这就对该企业的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统一的度量标准
作为企业治理、会计准则市场的不完善和不完整的会计信息,会计政策选择具有一定的必然性。给了企业一定程度的会计适应性,安心的企业通过专业判断与会计选择给市场的特定企业的信息。然而,我国的资本市场,尤其是在股票市场仍然很短的开发时间,这些措施都是很不完美,在这种情况下,不应该有太多的事要让企业期权。因此,我认为审理的范围应是资产减值,为一个更详细的要求,减少会计人员估计的范围和判断的人类,避免企业主观和任意实施会计政策、统一和规范会计资产的减值准备等上述方法、规定比例方法来减少同类业务的多样性和选择。
(三)提高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确定方式的操作性
提高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确定方式的操作性,我们应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操作性较强的具体标准,以指导企业的会计实践。固定资产可收 15
回金额的确定由企业根据自身所处的 经济 环境而定。如企业处于市场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可鼓励企业建立财务预算或预测制度,根据财务预算或预测数据的反馈情况,看企业是否具备采用在用价值这一计量属性来确立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四)加强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认识
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为了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企业应制定固定资产的核算程序和标准,规范固定资产减值的核算,确保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首先要建立固定资产的状态管理,并要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性能及时分析,掌握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固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要及时进行减值测试,正确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五)完善会计监督体系
完善会计监督体系,不仅要加强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更要加强以独立审计为核心的外部监督,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监督作用。这样才能确保固定资产减值会计的合理运用,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1、开发相应的制度和规定
虽然对逆转资产减值是一种严重的虐待在中国的政策,但作为一个实际的政策,,其存在的修订的精度可以提高企业财务数据。如果未来的资产价值的逆转恢复,然后要自然减值亏损公认。为了防止损害调整利润情况是由企业、计提的减值,之前的资产价值回收和逆转的准备。这种情况下属于企业谨慎性原则在过去对反向的滥用,秘密的准备。我想,是区分开发有关系统提供了一个标准,而不是一个合理的解释减值准备的转移反应,进行应用回顾性的调整。针对存在的问题,关键是这个禁令不是逆转,但应进一步提高会计标准,而发展相应的制度和法规来规范的使用的固定资产减值。
2、加强信息披露
在目前的有关规定,规定企业会计政策的变化,在本年度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不应详细描述了哪些变化。所以大部分的企业提供或者转让大型回来时,并没有提及或少提及的原因是资产减值,而且没有透露细节,甚至如果投资者想知道更多的损害企业资产,没有开始。因此,16
完善法律法规,规范企业信息披露标准,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公众披露企业的资料,减值准备的利润来提高使用现象的控制有一定的影响。此外,作者建议监管部门披露信息作为上市企业将被评估的重要部分,限制人为操纵利润。
3、提高从业会计的职业判断能力
提高从业会计的职业判断能力,必须加强企业会计人员在职培训,学习先进 科学 的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并强化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企业自身要注意到积极开发应用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促进企业财务部门管理职能的强化,及时准确地提供固定资产价值变动信息,从而适当地记录固定资产的价值变动。加强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监督,在审计实施阶段,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固定资产减值计算的程序和方法以及相关内部控制制度,以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注册会计师应收集资产减值所依据的资料、假设及计提方法是否合理,复核可收回金额的计算是否正确,检查审计证据,以评价固定资产减值所依据资料的相关性、充分性和可靠性;在审计报告阶段,应将依据审计证据所估计的固定资产减值中可收回金额与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列示的可收回金额进行比较,在有差异时,应判断差异是否合理。如认为差异不合理,注册会计师应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如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注册会计师应将其视为一项错报,并同其他错报一并考虑。如差异金额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则不必调整,但各项差异的累积数对会计报表造成重大影响时,注册会计师应将各项差异综合起来考虑。被审计单位对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不合理或披露不充分时,注册会计师应视其重要程度,出具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当缺乏客观数据或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时,注册会计师无法判断被审计单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合理性,应当考虑其对审计报告的影响,决定是否在审计报告中予以揭示,以引起会计报表使用者充分注意,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例如强调不相容职位的相互分离与相互牵制。为了使企业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能够比较公允地反映出企业资产的减值情况,正确报告当期的资产和经营业绩,对于在测算过程中的一些关键岗位必须进行有效的分离,以达到相互监督、相互牵制的效果。强 17
化企业内部监督部门作用,对于一些需要有关人员做出判断的事项应当交由相关的监督部门再次核查。
综上所述,通过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分析,对此我有了一些了解,但是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我并未能完全深入了解。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也只有通过不断地完善企业会计制度,企业在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方面存在的问题才会得到更好的解决,本文只是粗浅的分析,尚未触及课题的精髓,仍需要加强学习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因此这篇文章只是一个粗浅的研究与论述,我今后仍需多加学习,运用更多的实践知识,在具体应用方面多以研究,并做进一步的探讨与分析。评语:看了你的论文,与上一稿相比没有太大改观啊,尤其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部分,要继续找一些资料,可以到收费网站或找一些权威的书刊杂志的资料来补充。一定要找一些有深度的资料,不能过于简单了。佟贺
参考文献
1.谭燕,《资产减值准备与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管制》,2008管理世界;
2.郑维,《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08,商业现代化;
3.黄涛,《我国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2010,企业技术开发; 4.罗素新,《试论资产减值会计问题》,2010,现代经济信息; 5.黄东平,《固定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2008,新疆财经出版社;6.勾文静,《浅析资产减值准备》,2007,石家庄联合技术职业学院学术研究。
第二篇:团队精神让员工更爱岗敬业
团队精神让员工更爱岗敬业
美国西北大学 “员工绩效管理和评估论坛”最近对100家美国传媒企业进行了调查研究,主题是这些企业员工的敬业程度以及这种敬业程度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单纯提高薪水并不能让员工更快乐。但如果人们被自己尊重的团队成员所尊重,就会产生满足感,并能更加敬业地工作。除了得到自己所尊重的团队成员的尊重,如果自己的团队或者企业能够为外界所尊重,这令员工往往最快乐。所属团队团结协作、受人信赖、作风诚实、有良好的同事关系,这是让员工敬业和快乐的不可或缺 的因素,团队成员具有团队精神会让他们更加爱岗敬业。
其实,团队精神更是我们中华民族兴盛不衰的法宝。如孟子所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如老百姓所言“人心齐,泰山移”;如周易所述“二人同心,其力断金,同心之言,其香如兰”;如马克思所说“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也正如中国化工集团的企业文化中提出的“家和万事兴”,只是这个“家”是企业员工共同的家,是大“家”,而这个“和”,就是凝聚企业员工的团队精神。团队精神在企业发展中居重要位置
I + We = Fully I,这是著名心理学家荣格列出的公式。意思是说,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集体中,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个人价值。也就是说,一滴水如果想不干涸,最好的办法是融入大
1海。
回顾历史,勇武过人的项羽力拔山、气盖世,能以一当十,甚至以一当百,却落了个兵败垓下“空留江东万古恨”的结局,是因他缺的是一支“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的团队。参加取经团队以前的孙悟空虽有火眼金睛、如意金箍棒、一个斤斗能翻十万八千里,还会七十二般变化,自己一人能抵挡十万天兵天将,但终究逃不出如来佛的手心,原因也是没有一支与他同心同德、可以依赖的团队。因此,一个没有团队精神的个人会输掉人生,一个没有团队精神的企业将是一盘散沙,一个没有团队精神的民族难以强大。
团队精神反映一个人的素质,对企业来讲,团队精神需要每个人各就各位,通力合作。如果一个人的能力很强,但团队精神不行,公司不需要这样的人,所以中国化工集团倡导员工“先做人,后做事”。
那么,什么是团队精神呢?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在企业里形成这样一种氛围:能够不断地释放团队成员潜在的才能和技巧;能够让员工深感被尊重和被重视;鼓励坦诚深度的交流,避免恶性竞争;用岗位找到最佳的协作方式;为了一个统一的目标,大家自觉地认同所必须担负的责任,并愿意为此奉献自己的才能,共同创造团队最大最优的绩效。概括一句话,团队精神是指团队成员团结一致,互相帮助,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坚毅奋斗到底的精神。企业需要创造利润和效益。企业业绩来自哪里?从根本上说,首先来自团队成员个人的成果,其次来自集体成果,一句话,团队所依赖的是个体成员的共同贡献而得到的实实在在的集体成果。协同合作是团队精神的核心,团队的根本功能在于提高组织整体的业务表现。强化个人的工作标准也好,帮助每一个成员更好地实现成就也好,目的就是为了使团队的工作业绩超过成员个人的业绩,让团队业绩由各部分组成而又大于各部分之和。
团队精神的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这是从松散的个人集合走向团队最重要的标志。在这里,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并鼓励所有成员为之而奋斗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向心力、凝聚力,一定来自于团队成员自觉的内心动力、来自于有共识的价值观。如果组织中每一个成员,都能把自己掌握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拿出来在团队中共同分享,释放集体智慧,使1+1>2,团队的学习力就会大于个人学习力,团队智商就会高于成员个人智商。团队学习既是团队成员相互沟通和交流思想的过程,也是团队成员寻求共识和统一行动的过程,从而也是产生团队的“创造性张力”的过程。
建设具有团队精神的高效团队对企业发展有重要作用:
1、以团队的方式展开工作,能促进成员相互之间的帮助和支持,并提高员工的士气。我们还可以看到,团队规范在鼓励成员工作卓越的同时,还创造了一种增加工作满意度的氛围。
2、采用团队形式使管理层有时间进行战略性的思考,尤其是自我管理工作团队形式,使管理者得以脱身去做更多的战略规
划。当工作以个体为基础设计时,管理这往往要花大量的时间监督他们的下属和解决下属出现的问题,他们成了“救火队长”而不是有效的管理者。因此很少有时间进行战略思考,运用工作团队,则能让管理者把精力主要集中在诸如中长期发展计划等重大的问题上来。
3、把一些决策权下放给团队,可使组织在做出决策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团队成员对于工作相关的问题常常要比管理者知道的更多,并且离这些具体问题也更近,因此,相比以个体为基础的工作设计来说,采用团队形式,决策常常更迅速。此外,团队有助于促进员工队伍多元化。“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由不同背景、不用经历的个人组成的团队,看问题的角度更广;由风格各异的成员组成的团队所做出的决策,要比单个个体的决策更有创意。
4、提高工作绩效。很多研究和实践表明,团队的工作绩效要明显高于单个个体的工作绩效。一些公司,如联邦捷运公司、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美国钢铁公司等都已发现,相比传统的以个体为中心的工作设计,工作团队方式可以减少浪费、减轻官僚主义作风、工作积极性提高并提高产量。
第三篇:如何让员工更忠诚
如何让员工更忠诚
栏目主编王圆圆:
在一个忠诚普遍缺失的年代,企业想尽办法提高员工的忠诚度,以确保企业能够长久健康的发展,但是无论是员工主动忠诚于企业,还是被动忠诚于企业,都需要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努力。
尽管本文提出了管理员工忠诚的十二种方法,但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应该是—换位思考:企业和员工都期望从彼此那里获得什么?
岁末年初,都是员工的跳槽高峰期,朋友相聚,大家互相沟通“合适的工作职位”。“职场跳蚤”甚至成为部分青年员工的职业常态。这些热衷跳槽的员工对离职企业的忠诚度很低,那么如何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呢?
《辞海》对“忠诚”的解释是“忠于职守,真诚待人”。“忠”指的是“坚守中心,不偏不倚”,“诚”指的是“言出必成,信守诺言”。美国经济咨询局对来自 11个国家的13个跨国企业进行“员工忠诚”问题调查后发现,尽管对于“员工忠诚”的定义有很大分歧,但是有四种定义是大家一致认可的:员工很满意;员工有兴趣;员工有成就感;员工渴望贡献比企业所期望的更多成绩。
无论是《辞海》的定义,还是美国经济咨询局的调查发现,都意味着管理员工忠诚可以通过人际关系和岗位职责两条途径展开。本文综合介绍的管理员工忠诚的十二种方法,都可以归纳到这两条途径。
第四篇:如何让员工更忠诚
如何让员工更忠诚
随着职业生涯的长期历练,自己的能力得到了不断的提升,自认为在企业里已经不可能获得提升或加薪;也或是因为自己的能力提升想获得一个更高的发展平台或更高的薪水,或是感觉自己在企业的付出与回报不能成正比,心里失衡。
对于员工的跳槽和叛离原因,有时并不全是员工的错误,也有企业方面的原因,老板许诺的东西兑现不了,一次可以,二次可以,但不能有第三次,老板不能因为员工涉世不深欺骗员工,那么员工的向心力就会减弱。还有就是老板对待新老员工的态度不能是双重标准,否则你让新进的员工如何待的住啊。当然也还有其他的原因,那么作为老板应该如何才能留下适合于企业的优秀人才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提高优秀人才的忠诚度。
一、慎承诺,重兑现
俗话说“源头不理水难清”。因此,企业在招人时就要注重员工的敬业度,如果一个人两年之内换了三份工作,肯定不能用。因为这样的员工招进来也或许不会稳定下来,这样就可以在源头控制一下。关键是我们企业在招人的时候不能轻易的将企业描绘的是如何如何的好,一定要把企业困难跟应聘的人员讲,实事求是的介绍企业给应聘者,让应聘者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不是对对新进员工轻易许诺,尤其是老板,更不能向企业迫切需要的人才重许诺,因为,往往人才进来后老板的期望值也非常高。达不到期望值,老板就不给好脸色,原来的许诺也变成一句空话,这样会使员工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在这样的氛围里,要想留下来继续工作,可能性非常小,如果新员工的没能看开点,到处说企业的不是,散布谣言,其破坏力也是不容低估的。因此无论是老板、经理、还是人力资源部都不要对员工轻易的许下不能对象的诺言,只要许诺就要不折不扣的去兑现。哪怕没有许诺,但是员工的表现非常好,老板、经理们都应该给予及时的关注和嘉奖,超出当初进来的期望值,员工的职业成就感就会非常强,对企业的忠诚度必然会提高。
二、重激励,高薪酬
企业里员工的动力主要方面还是薪酬的高低,薪酬低干活的人会有很多抱怨,薪酬高也会有很多人会产生嫉妒,那么什么样的薪酬才能够留住人才呢?我个人认为一定是超出员工期望值的薪酬能够留住人才。我在曾经工作过的一家企业里老板跟我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给员工期望值的工资多加五百元,然后告诉他只要工作业绩出色,加工资不是问题,而这在以后的工作中老板也是这样兑现的,我也是曾经的一员,只不过是老板多给了一千元,而我牺牲了周六周日没命的给企业干工作,同时回报也是巨大的,因为开发的市场多,带出的队
伍多,最多将队伍带领到一千五百人以上。这是对老板知遇之恩的最好报答,而老板也是不断通过奖金、工资、福利和职务的提升、以及参加培训学习来回馈。
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有时不是公司的知名度和品牌,也不是产品的好卖与否,关键是一个企业能否提供比较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不能是同行的最高标准,最起码也要高于同行的平均标准。
另在设计薪酬制度与体系上要实现:公平、竞争的目的,因为薪酬的大不部分是一个人具体的价值体现。同时企业也要在员工的精神上,文化上给予激励,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同时不能忽略员工的心里素质教育,既要注重现在,也要注重长远,对其职业生涯的提供规划和指导,使其真是的能够感受到老板和企业对他的重视,重视也是一种激励。
三、给信任,保安全
员工在企业里的工作,是鉴于企业信任员工,员工信任企业,双方相互的信任基础上达成工作关系的。既然员工已经被招进企业参加工作,企业无论是老板还是人力资源都要给予信任。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用人要疑,疑人要用。企业要明白为什么要用人不疑?这是信任,信任的是品德和能力!为什又要用人要疑?这是督导,疑的是能力。
员工在工作中能否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自己的才能,这与企业里的工作氛围是密切相关的,如果在一个彼此相互猜疑企业里,每个人都在担心别人打自己的小报告,会感到人人自危。因此好的人际关系或健康的企业文化能够产生信任氛围,有助于凝聚人才,有助于人才与企业的共同成长。另外企业完善的薪酬福利制度,也可以让员工解除后顾之忧,产生安全感。员工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企业一定要创造出一种信任的氛围,同时不要将企业里人际关系搞的过于复杂,复杂的企业人际关系,往往是员工离开企业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尤其是企业里的帮派林立的时候,员工更不会感到安全,同时企业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由于高管或核心团队成员的离职,导致企业倒闭或业务萎缩的例子有很多。因此,企业一定要有这样观念灌输给员工“人际关系简单化,简单关系纯洁化”,这样才能有助于员工产生安全感,也能够加强员工之间的大融合,更加有利于员工的稳定。
四、常培训,提素养
培训对于企业的整体提升非常有帮助的,如有的企业里有企业大学,商学院在自己的企业里进行培训提高人才的各项知识和技能。但是,绝大部分企业不会有这样培训机构,怎么办?是老板培训?人力资源部培训?还是外聘专家培训?这些都非常少,尤其是外部专家对企业的人员进行内训的少之又少。一般在企业参加培训多是老板或与老板身边的人——亲戚居
多,或是以前跟随老板打天下的人,这都无可厚非,但是企业要想真正的能够快速高校的发展,必须是全员培训。让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这种待遇,这样就可以很好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
只要长期坚持不懈,一定能够获得质的变化。在我给金牛砖机做咨询时,遇到企业里的员工心态不好,思想保守,员工间猜疑、销售能力薄弱等问题,设计了一个系统的培训课程,根据每个月服务的时间,在开始咨询的第一个月推出《我为谁工作》解决员工的思想,干工作不是给老板干的心态,是给自己干的;针对思想保守的观念,设计了转变观念课程,并辅助以职业形象,要求员工必须着职业装,就此一个动作,迅速的企业展示给客户的形象提升了一个档次,员工的信心立马增强了。
观点:企业组织系统是指能够给企业带来长期利润,提高管理成熟度,适应企业扩张与规避企业风险,并能激活各级人才的管理系统。
第五篇:感恩——让员工更懂企业(定稿)
感恩让员工更懂企业
“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我们每个人都应珍惜所拥有的一切,都要懂得感恩。
作为一名企业的员工,应该懂得感恩,也就是说从自身生活条件的变化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来感激企业的关怀;从工作能力和自身素质的提高来感知我们防伪印刷的企业文化;从自身的成长历程去感受企业领导的培养;从企业的发展和企业形象的迅速提升去感谢做为企业一分子的光荣和自豪。我们回头想想,企业给我们付出的是那么的多!有对比才会知道好与坏,当我们回到家中,左邻右舍看到自己提的大包小包都会感到很羡慕,特别是知道这些全是我们企业的福利时我们心中是不是也因有这样的企业感到自豪和骄傲?当炎炎夏日,其他企业的员工都在风扇下汗流浃背的埋头苦干时,我们会不会因这么好的工作环境感到庆幸,当我们坐在企业给我们每个员工准备的生日聚餐饭桌前,会不会因企业无微不至的关怀而感动?我们是企业的员工,企业想法设法的给与我们同等条件下还高的薪酬,更重要的是,给与了我们学习和发展的一个又一个平台!我们中间有太多太多的年轻人,一毕业就来到企业工作,这么多年过去,我们有没有总结过自己,一个个懵懂无知的少年变成现成的领机、组长、班长。。这些都是谁给与我们的?是我们的企业,正是企业心系每一个员工,让每一位有志之士都能很好的发展而做出的努力和牺牲。我们是否能数清“三保证、三关爱”帮助了多少人,是否还记得企业付费给我们请专家上了多少次课,更是否还记得当我们又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是谁在时刻惦念和关爱这我们,不错,就是她---我们的企业!我们真的应该庆幸我们有这样的好企业、好领导、好同事!懂得报恩,就是要从内心深处把回报企业、奉献企业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牢固树立与企业共患难的思想。反之,不懂得感恩,心里就总会去想工作的种种缺点,计较工作的时间太长、抱怨同事不和、厌烦工作性质,觉得自己不应被埋没……,没有了责任感,何谈忠诚?何谈付出?何谈发展?
企业以员工而发展,员工因企业而生存。只有企业发展了,员工的才能才会有施展的舞台;只要我们紧密团结在企业领导的周围,共同面对遇到的困难,我们面前的困难就不算什么困难;企业的困难解决了,我们大家的困难也就解决了。拨开乌云见日月,我们企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我们的日子也就会一天比一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