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剧本
幕数:五幕
主要人物:男A 男B 女A 女B 李大钊
陈独秀
蔡元培
范静生
辜鸿铭
胡适
次要人物:罗家伦
张国焘
女学生A 女学生B 朱希祖
第一幕
地点:学校
操场
人物:男A 男B
女A 女B
女B:(挠头,作痛苦状)大家赶快想想啊,后天就要交历史报告了,咱们可还连主题都没确定呢。
男A:我说要做,就做改革开放之后春风吹满地好了。
男B:嗯(沉思)„„(摇头)不好不好,我觉得既然是历史,还是找比较久远的东西比较好。我觉得还是做古代思想文化精粹比较好。
女A:你们俩一古一今的,这意见不统一,可不好办了。
男A:做现代的多好啊,古代的东西太久远了,写出来老师也不一定会喜欢看啊。男B:废话,历史不都是过去的事情吗?写未来的那叫科幻片。女B:(双手做祈祷状,眼犯花痴)不如„„都写? 众人:噗„„(扑倒,然后无奈地坐起来)女A:你以为是穿越剧啊?《宫锁心玉》啊!女B:(委屈)那写什么啊? 女A:其实你们刚才争论的时候让我想起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事件,和你们刚才有些像。也是古今之辩。不过人家不仅仅是辩,更是“变”。众人:(疑惑)什么啊? 女A:新文化运动。(大家思索了片刻)
男A:对啊,新文化运动不就是一件新旧文化思想交替的典型历史事件吗? 男B:嗯,而且这场运动也确实深深影响到了中国后来的发展。
女B: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刚好也是咱们国家共产党的创建者的其中一员呢。对了,这事到底是因为什么引起来的啊?
众人:这还是因为„„(画面和声音渐渐模糊)
旁白:时间倒回了二十世纪初的日本„„
第二幕
地点:日本
某湖边
人物:李大钊
陈独秀
(陈独秀独自站在湖边,在思考着什么)李大钊:(从远处走来,手上拿着一封信)仲甫。陈独秀:(转身,微笑)什么事,守常? 李大钊:你看看这个。(表情严肃,将信递给陈独秀)
(陈独秀,取出信,一脸惊讶,向湖边快走两步,眼神紧盯手中的信不放)李大钊:(愤怒)袁世凯这是自绝于国家,自绝于祖宗!陈独秀:(沉吟片刻,转身看着李大钊,郑重)守常,我们该回国了。(李大钊看着他,深深点头)
旁白:在此之后,陈独秀与李大钊回到祖国。
地点:1915年
上海
桌旁
人物:李大钊
陈独秀
陈独秀:(手拿第一期的《青年杂志》,兴奋地拿给李大钊)守常,样刊出来了!李大钊:(接过样刊,满脸欣喜地看着它,激动)好,好啊!太好了!这样,就可以以笔之力,启发民智了!好啊!陈独秀:(满面笑容)嗯,现在终于迈出了第一步,只要把《青年杂志》办起来,让更多的爱国有为之士看到,启发国智,民主共和就有望了!
旁白:自此,陈独秀、李大钊等利用《青年杂志》,大量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从1916年第二卷第一号起,《青年杂志》 改名为《新青年》,1917年初迁到北京出版。主要撰稿人除陈独秀外,还有李大钊、胡适、鲁迅等等。《新青年》大力宣扬西方先进思想,对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而陈独秀等先进人士,也被北大校长,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看重,大力聘请到国立北京大学„„
第三幕
1917年初
北京
北大图书馆
人物:蔡元培
范静生
陈独秀
朱希祖
李大钊
辜鸿铭
蔡元培:现在请民国政府教育总长,范静生先生,为新聘贤达颁发聘书。
(台下掌声四起,范静生起立,向台下鞠躬行礼,在掌声中走上舞台,与蔡元培握手后。,走到台中)范静生:我代表中华民国教育部和国立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宣布:(从蔡元培手中接过聘书)聘用陈独秀先生为北京大学文科长(陈独秀上台,双手接过聘书,鞠躬,再向台下鞠躬后,走向一旁站定);聘请朱希祖先生为文课讲师;聘请李大钊先生为图书馆主任;聘请辜鸿铭先生为英文教授。
(辜鸿铭叼着烟,拄着拐杖起身,身后垂着一根辫子,众人小声议论,轻笑)陈独秀:(小声与朱希祖议论)这就是鼎鼎大名的学界耆宿?怎么这么身打扮?呵呵~(辜鸿铭从容将烟和拐杖交给侍从,走到台中,先与范静生握手,之后接过聘书,随意递给台下侍从,然后接过手杖)
辜鸿铭:可笑么?(台下哄堂大笑)我的辫子长在脑后,笑我的人,辫子长在心头。老夫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而诸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转身)请诸公尽情的欣赏。(又是哄堂大笑)
旁白:1918年12月陈独秀与李大钊等创办《每周评论》。这期间,他以《新青年》、《每周评论》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积极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文学革命,反对封建的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新文化运动一时深深影响了无数中国的有志青年和学生。
第四幕
地点:学校
操场
人物:男A 男B 女A 女B
女B:(疑问)仅仅靠这些人,一本杂志,一所学校,可以么? 男A:嗯,其实在当时社会的传播方式来看,《新青年》这样的杂志其实是很有用的,因为它算是比较快捷自由的一种传播方式了。而且,这些人在当时的影响是很大的,不提李大钊、陈独秀、蔡元培等人,辜鸿铭先生可是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女B:哦,这样啊。(若有所思)哎?我不是记得在新文化运动的后期,就有马列主义了么? 女A:是啊。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由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告诞生。
男B:嗯,也是由此,十月革命的思想风潮也吹向了中国,吹到了北大,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方向,更引起了一场思想的碰撞„„
第五幕
场景:北京大学图书馆
主要人物:辜鸿铭
李大钊 陈独秀 胡适 蔡元培 罗家伦 张国焘 女学生A 女学生B
(辩论开始前,图书馆内座无虚席,学生们期待着这一场思想的碰撞)
辜鸿铭:陈独秀先生大言不惭,借推崇新文化、反对旧文化之名,将国人近代之磨难归罪于孔家旧学。试问,两千年前之孔子,何罪于今人哪。
罗家伦:辜先生,您学贯中西,难道对孔子之学难得用于今日的状况,视而不见吗?
辜鸿铭:孔子教人之方法如数学家之加减乘除,两千年前是三三得九,今日仍是,不会散散得八。自家不精将题目算错,却怪发明之人,毫无道理。若这也算新文化,那就是瞎扯。(台下学生小声议论,不以为然。辜鸿铭回到位置上坐下)陈独秀:(与胡适耳语)虽是诡辩,却难掩其才华。胡适:(微微一笑,起身走到台前)文化总该革新的,因为时间在前行。(台下两个女学生小声低语)有人讲文言文,文雅古朴,而白话文,粗鄙不文。我们说科举误国,误在八股文言,八股文做得再好,不通新学,便不堪实务,不会做事,只会考试。(台下学生轻笑)我们的国家需要实务人才,脚踏实地,强健国力。女学生A:(举手)先生,(起立)我是女子师范的代表。我认为文言文比白话文更加简洁,这是事实。胡适:(右手做请的姿势)请举例。女学生B:(起立)先生,就好像“无能为力”这句成语,所表达的含义不是比白话更简洁吗? 胡适:“无能为力”是四个字。改用白话文,三个字,足够。女学生B:(右手做请的姿势)怎样讲? 胡适:干不了。
(稍作停顿后,满堂喝彩。胡适转身回到座位)
蔡元培:辛亥革命之前,我们以日为师,现在看来是靠不住的。日本维新,源于欧美。为什么放着老师不学,非要学学生呢?
陈独秀:这不是学日本还是学美国的问题,这是新文化和旧文化的问题。要振兴民国,启发民智,就必须废除旧文化,普及新文化。如此变化,国家民族才有新生。蔡元培:你觉得该学哪个 ?
陈独秀:美国也好,法国也好;日本也好,俄国也好。哪个能救中国,便学哪个。蔡元培:俄国?
(陈独秀正欲说话,辜鸿铭开口)
辜鸿铭:笑话。纵观世界,哪个国家统治的精神,不是自己国家和文化所孕育出的思想? 李大钊:放眼世界,从更加宏观的视野看人类未来,何谈可笑? 辜鸿铭:(不以为然,冷笑)哼。李大钊:(起身,来到台前)在俄国,有一个叫列宁的人,他领导的布尔什维克革命已经成功。他所引进的思想,就是德国的马克思主义。张国焘:(举手)什么是布尔什维克?
李大钊:布尔什维克就是多数的意思。什么是多数?是农民,是工人,是千千万万被压迫被奴役的劳动人民。同学们,俄国的胜利,是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是庶民的胜利,是无产者的胜利。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最最伟大的第一次。台下的同学:好!(鼓掌,叫好)
旁白:新文化运动深深影响了当时的很多人,包括毛泽东、周恩来等后来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们,它让中国的国家命运,走向了另一个更为光明的方向„„
第六幕
地点:学校
操场
男A:这样想来,如果没有新文化运动,是不是说中国就不会有共产主义的成熟和发展呢? 女A:我觉得也不尽然吧,毕竟“十月革命”是真正存在的,马克思主义和布尔什维克主义也是存在的,只是可能它们传播到中国的时间可能会晚一点。女B:那这么看来,新文化运动真的是一场十分优秀的运动呢。男B:我不这么觉得,而且,我还挺佩服辜鸿铭先生的。
女B:啊?为什么?那个人除了学识渊博以外,思想还是很保守的啊。
男B:我觉得他对于胡适等人的白话文运动给国人带来传统文化断层上的灾难,曾经早有预见,但最终,民国政府还是在小学课本废除了文言文,给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造成了难以弥补的巨大损失。他作为一个出生在马来西亚的华侨,用自己的努力捍卫着中华民族的尊严。是他,促使世界第一个孔子学院的诞生,近代中国的人物,也唯有他,是最受到世界各国学者文人的尊敬的人物,然而在他的祖国中国,却屡屡被自己的同胞和学生嘲笑唾骂误解着,我们不能不遗憾那样的时代里,我们的大多数青年的幼稚和愚蠢。
众人:嗯嗯,对啊。
男A:所以,这么看来,文化还是应该有扬弃的继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然后积极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点以完善自己。这样的话,一个国家的文明或者一种文化才不会消失啊。(众人赞同)
女A:那么,决定了,这次的历史报告就写它吧。其他人:同意!
(女A在膝头的纸上写下:“文化风暴——新文化运动”几个字)
TND
第二篇:剧本
死亡之谜
五六十年代,社会比较**,大部分人们的生活比较落后。城市里很多人为了生活忙忙碌碌。在农村也一样。
XX村同很多乡村一样,人们为了能过上吃饱饭的日子,不得不去做某些能养活加口的工作。-学校在那个时代还比交少教师无疑不是一个最加的选择。刚开始,教师在这个村里岁的是那中比较吃香的工作,不是太累还可以吃着公家的饭,但是最近几年里村里出了一些事,让很多老师都不愿意来干这份工作。
王语嫣是一名刚刚在师范毕业的学生,她就是一个敢于挑战不信邪的一种人,而恰恰学校里把她分配到这里当实习老师。她在学校里就听说这个村里的怪事,当时一个寝室里的舍友每晚都讲这个话题。而她呢?每次都是把这个话题当作小孩子讲故事一样,比较感兴趣。所以嘛!对学校这个安排没有什么怨言。
八月十八号是语嫣来学校报道的日子,带着大学生刚毕业向上的心里,来参加第一份工作的地方,在吃过午饭后,带着激动的心情准备去学校报到,下午搭乘了一辆XXX村拖拉机来到了村口。当时天已经不早了,村口的一个老槐树特别的显眼,说起来这棵树还有点奇怪就向有什么灵气一样,每到晚上个时候村里的人很少有人出来,这个树呢长得跟很多老槐树不是太一样。给人一种阴森的感觉没到黄昏的这个时候,老槐树的最顶端都会有一种鸟叫声。但是很少有人看见。当时语嫣看了以后心里咯噔一下,全身的汗毛都立了起来,隐隐约约听见有人在说“你会成为陪葬品。”就这样,怀着忐忑的心来到了学校。
当时学校接她的是刘主任全名叫刘干部,给人的感觉特别的和蔼。远远的就看见他在学校门口,王语嫣来到学校门口以后正准备往学校走,刘主任喊了一声是王语嫣老师吗?语嫣闻着声音看去,看见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人,头发凌乱带着一副厚厚的眼镜,穿着皱皱的中山装,脚下是一双看起来很久没擦过的皮鞋。语嫣上去打了一声招呼:“我是王语嫣,请问您是。。”“哦,我是这学校的刘主任来负责接待你的”。“哦那好谢谢您了”。王语嫣就跟着刘主任来到了老师的宿舍。推开门以后宿舍里面非常简陋,只有一张桌子一铺炕。刘主任就说这以后就是你的宿舍。条件是艰苦了点希望你能理解。王语嫣说了几句客气话,就和刘主任聊起天来,聊着聊着就谈到了这个学校的一些事。可是还没说几句,刘主任就打断了,非常严厉的说别听他们瞎说。什么事也没有,你就安心的教你的书吧。语嫣听了以后愣了一会。刘主任看了看窗外,趴到到语嫣耳旁,又看了看窗外才说。以后要注意点,好奇心是会死人的。然后就扭头走了。“哎。。又是一个,哈哈,哈哈。你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啊。”“诶,您去那啊?”“收拾收拾赶紧吃饭去吧。”当刘主任关上门的时候,语嫣感觉一阵阴风吹过了窗外。然后心里打了一个寒颤。然后就准备收拾了。
可是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就又爬窗外看了看,等再看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或者是我想多了吧!”
第三篇:剧本
《卖炭翁》剧本
Cast: 孙女—黄昕 女官—季美来 侍卫—张心瑜 卖炭翁—倪玉春 白衫儿1号—沈欣瑜 白衫儿2号—许佳璐 旁白—朱天仪 Staff: 导演—季美来 编剧—张心瑜 道具提供—朱天仪
演员—季美来、朱天仪、倪玉春、黄昕、许佳璐、沈欣瑜、张心瑜 场景一:宫内 女官、二白衫儿
女官【威严】:最近天气冷,宫内的炭不够用了,你们这些人是怎么搞的?怎么没有及时添置?
二白衫儿【恭敬】:恕奴婢失职,奴婢亟办焉。女官【愤怒】:还不快点去!
场景二:孙女内心独白 孙女
孙女【缓缓道来】:我和爷爷长时间住在村里,爷爷每天起早贪黑的砍树烧炭,手都被炭染得焦黑焦黑的,人才不过三十几头发就白掉了,脸色也一直不好,被炭熏得黝黑,就像被鞭炮炸了似的【无辜又有点不爽】而我却一直被爷爷保护的很好,可一直不做事,在村里都快闲的胃疼了。爷爷在冬天里每两个星期都会去一个叫城的地方逛一圈顺便把炭卖掉,有时候还会带几块好吃的糕点给我吃,可是神马是城呢?【天真】听隔壁家的小元说城似乎是一个有好多好吃的东西的地方,应该是一个挺好玩的地方吧。这不,爷爷又要去城里了,【兴奋】这次我一定要去帮爷爷一起卖炭,顺便见识一下那个好玩的地方!场景三:山里 孙女、爷爷
孙女【天真】:爷爷,今日雪下得真漂亮。希望到城里我们的炭也能卖的一个好价钱。
爷爷【慈祥又悲伤】:小芳啊,今日雪有些大,路程十分艰苦,到那里后说不定会有危险,你还是呆在山里,邻居家我已经打过招呼了,你还是别跟我去了吧。孙女【撒娇】:爷爷,外面的生活我还没有见识过呢,而且你不是已经答应我了吗,怎么可以说话不算数呢?【坚定】今日我是定要陪您去的,到时候说不定还能保护你呢。
爷爷【无奈】:罢了,罢了,你即如此想去,那便遂了你的心愿吧。到时保护便不必了,记着,行事切毋冲动,你若不应我我便是怎么也不可能让你去的。孙女【开心】:好,爷爷,我必会听你的话的。场景四:来路 旁白
旁白:祖君日月兼程,共行百余里。孙宿于牛背,路虽陡然未怨,终至。途中大雪飘扬,及次日初晓,已积一尺余厚。突然,孙女摔了一跤。孙女:呜呜呜【揉腿】„„【小声呻吟】好痛„„
爷爷:快起来,快起来,【去扶孙女】跌倒了,【假装责怪】以后爬起来再哭~~~ 孙女;【愣住】呜呜呜,爷爷好坏!【撒娇,装生气】哼!爷爷:好啦,【欣慰的笑】逗你玩的,下次小心一点,别再摔了。场景五:市南门外
旁白:祖君御炭车之城,夜间辙碾于雪,僵,寸步难行。炭车居城门外,祖君与孙歇于泥中。孙女、爷爷
孙女【惊喜环顾四周】:爷爷,这就是城啊。真是繁华,我都等不及进城里去卖炭了。爷爷,我们快进去吧。
爷爷【怀念】:是呀,多久没来了啊。每次来都会带点东西回去给你,但„„【苦涩】那只是没遇上宫市的时候„„ 孙女【好奇】:爷爷,宫市是什么呀?
爷爷【叹气】:宫市啊„„这种东西,你还是不要知道为好,【意味深长】以后„„自然会懂的。
旁白:祖君如是言,而孙愈奇焉。
爷爷【坐】:算了,小芳,行了这么久的路,牛累了,我们也累了,来,坐下休息一会儿吧。孙女【欢快】:好的,爷爷。
孙女【苦着脸】:爷爷,我饿了,你看天上太阳都这么大了,定是已晌午了,我们为什么还不吃饭啊?
爷爷【疼惜】:乖,等会儿进了城卖了炭,我们就可以买点糕吃了。孙女【高兴】:爷爷真好,还给我买糕吃,我爱死爷爷了【撒娇】。爷爷【关心】:孙女,你不冷吧?
孙女【欢快】:谢谢爷爷关心,我一点~都不冷。爷爷,你呢? 爷爷【打了个哆嗦】:那就好,那就好,我也不冷。场景六:爷爷内心独白 爷爷
爷爷【苦涩】:天这么冷,可真冻死老朽了。【庆幸】幸好孙女穿得够多,不然这一尺厚的雪冻了我不要紧,要冻了这宝贝孙女可得让我心疼死。【思忖】只是„„这天虽冷,但相对的,我这炭的价格也会高一些吧?【担忧】希望不要遇上宫市,不然„„【叹气】。场景七:卖炭
旁白、白衫儿1号、白衫儿2号、爷爷、孙女
旁白:越一时,二白衫儿翩翩而至,居于车前。举文书而口称为敕,白衫儿强夺炭车,以绢为值,民称之为“宫市”。白衫儿1号【倨傲】:而之炭为皇室所重,吾等征而之炭,诺,此半匹红绡一丈绫为炭之值,而等还不速速谢恩!
孙女【向前一步】【气愤】:你们欺人太甚,怎么可以这样~【责怪】„„ 爷爷【眼神示意】【拦住】:小芳,不必如此,你忘了出门前我对你说的话么? 孙女【愣住】:可是„„爷爷„„【不顾阻拦】不,我一定要保护爷爷!【冲上去打白衫儿】:你们怎么这样,欺负老人家,我要把你们„„
白衫儿2号【拍开】:【轻蔑】而等区区贫民,怎可如此放肆,不谢恩而反抗,真乃不识好歹之典范。
爷爷【哀求】:大人饶命,小女不懂事,还望大人多多包涵。这车炭就当老朽孝敬大人们的了,愿大人恕罪。孙女【不敢置信】:爷爷你„„
爷爷【伪装威严实则心酸】:够了,小芳,大人们愿意用绢布来换这车炭已是我们极大地恩惠,不要再说了!
白衫儿1号:【傲慢】也罢,吾不与而辈贫民计较,炭吾收之,【对白衫儿2号】而帮吾叱牛,回去有赏。【白衫儿2号牵牛】 爷爷【无奈】:谢官爷赏赐,吾等听令。【拉起孙女的手】小芳,还不快谢谢官爷。孙女【小声】:爷爷„„【爷爷眼神示意】好吧,【不情愿】谢谢官爷!白衫儿1号【拂袖而去】:哈(轻蔑短笑),不愧贫民。【对白衫儿2号】来,吾等速回宫。场景八:宫内
二白衫儿、侍卫、女官、女官 二白衫儿:大人,炭已送至各宫。
女官:你们怎么才来?而且用了那么多钱只买了那么一点东西,你们这帮子废物!二白衫儿:大人,吾等„„知罪。女官:速去领罚!
二白衫儿:【大声】是,大人。【小声】真讨厌。
女官:【听到后愤怒】你们竟敢以下犯上,来人,拖下去赏他们三十大板!二白衫儿:别,大人,小的知错了,小的知错了~——【边拖边喊】 侍卫出场,拖下去。全剧终
第四篇:剧本如何**
剧本**如果没有被人演绎出来,那么这份剧本就只能说没有成功,只有被拍摄出来被演绎出来的作品才能体现出剧本**的成功。现在的剧本**,不能再像很久很久以前一样只有编剧自己的想法,自己想写的了,需要编辑迎合导演的需求,剧本要适合表演者,当然这些都是一些前提,根本就是要符合观众们的口味,要让观众们喜欢看。
在剧本制作时,新人编剧们总会找不到切入点,不知道怎么去制作一份令人赏析悦目的剧本,往往写着写着就变成了小说**,其实新人编辑们在剧本**时需要做的就是多听多看,从文学的角度去看从历史文化去看去各行业当中去看这个世界,去融入当生活当中,去发现剧本的素材去挖掘生活中的剧本,源于生活的剧本,才能让观众有一种代入感。
剧本**其实就是源于生活当中一些编剧并不注意的事,聪明的编剧们总会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融入到自己的剧本当中,将万千大众融入到剧本里面,将身边形形色色的人物修饰塑造后带入到剧本**当中。
在剧本**时,往往一些新人编剧在构化情景时,将场面铺开的太大从而导致人物跟不上场景的变化,从而导致表演者与场景格格不入以至于表演者入不了戏。因此剧本写作时一定要揣摩人与场景及道具直接的配合。其实这些关系很简单就能理清楚,就只是需要编剧们从生活中发现寻找。
第五篇:剧本格式
这么近那么远
杨沫——男,24岁,N大计算机大四学生,爱好学习打篮球,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个性低调不张扬,获得了保送考研和出国深造的机会。
安然——女,19岁,N大大一学生,文静淑女,暗恋杨沫却又不敢与表现出来。
张毅——男,23岁,杨沫同窗。
基本情节:女孩暗恋男孩,将情书放在他可能会看到的书里,当男孩发现情书的时候女孩已经在一次车祸中丧生,当男孩看完最后一封情书后才发现,信中女孩爱的竟是自己,三年后,男孩从国外回来,去了车祸时要去旅游的地方,并在那里见到了女孩的魂魄,女孩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与男孩相认,但已人鬼殊途。
场景1: 中午,山中,外景
翠绿的大山中,一个旅游大巴急速的行驶着。
场景2: 中午,大巴内,杨沫与安然,内景
沿途的风景丝毫没有引起男孩的注意,他睡得分外香甜。
安然就坐在他靠后的位置上,时而看看沿途的风景时而看看杨沫。突然一个颠簸,男孩醒来,向四周看了一下,在他回头的一刹那,正好与女孩的眼神相撞在一起,只是一瞬间男孩便转过头来,有点不好意思,但嘴角确扬了起来,女孩则羞羞的低下了头。
突然车的前方出现一辆货车,车祸发生。
场景3:当天晚上,医院,杨沫、安然、医生,内景
医院里沉浸在死亡的气息中,长长的走廊里。
杨沫胳膊上缠满了绷带,头上也受了伤,但也算是幸运的。
抢救室里推出一个推车,在白布的遮盖下,死者显得格外静谧。男孩并没有注意,当男孩与推车擦肩而过时,死者露在外面的手和男孩碰了一下,仿佛想抓住他,想告诉他,她不想离开,男孩一怔,回头观望,盖在尸体上的白布不知为何突然飞开了,女孩静静地躺在那里,像天使一样,一滴眼泪从眼角滑落,男孩的心莫名的痛了起来,痛得无法呼吸,痛的无法站立,男孩依靠自墙上,用另一只手捂着胸口,随着推车的渐行渐远,男孩渐渐滑落在地上。
出片名,字幕
场景5:三年后早晨,武汉大学樱花大道,杨沫、安然、张毅,外景
樱花那美丽的精灵在小路上随着微风飞舞,像寒冬纷飞的粉红色雪花,时而急促,时而悠扬,在不经意间,地面上已似铺了一层淡粉色的绒毯,花瓣掉落,旋转,在天空中徘徊,杨沫完全沉浸在魅力的风景中,拿起相机想把这优美的风景定格在这一瞬间,当要按下快门的时候,安然出现在镜头里,长长的头发在风中飞舞,花瓣俏皮的打在她的脸上,发丝上,笑容恬静美好,杨沫被眼前的景色镇住了,那明亮的眼睛中有着淡淡的羞涩,这个眼神好像在哪里看过,但怎么也想不起来了,杨沫走进安然,安然就这么静静地看着杨沫,泪水渐渐模糊了双眼,似痛苦又似欢喜。
杨沫:你怎么了?(安然还是那样看着他)杨沫:我认识你吗?(安然摇头)
张毅:杨沫!(杨沫回头,张毅正好给他拍了一张照片)我们该走了,快点,一会就开始了。
杨沫:好的(杨沫扭头回答道)
杨沫看了看女孩,转身离开,走了几步,依依不舍扭头会看,女孩依然站在那里,静静地看着他。
场景5:当天下午,樱花道,杨沫与安然,外景
杨沫走进那棵大树,在大树的后面,杨沫看到了女孩。
女孩静静地一开在树旁,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女孩的脸上,显得格外的安逸。女孩睁开睡眼,便看到男孩在看她,有些不好意思,杨沫更不好意思了,挠挠头。杨沫:嗨,不啊好意思,打扰你了(杨沫坐在了女孩身旁)安然:不碍事的。
杨沫:你一个人在这做什么。
安然:(直直的看着男孩)我在等一个人,已经很久了。杨沫:那他出现了吗? 安然:嗯。
渐渐地两人的话多了起来,但大多数的都是男孩再说,女孩在微笑地听,时间过得很快
安然:你有喜欢过一个人吗? 杨沫:........有,那时我大四.........场景6:杨沫大四的一个中午,图书馆,杨沫和安然,内景
男孩走进图书馆,在一排排书中寻找那本厚厚的字典,翻开书,赫然发现一封信,他将信留在那里,想了一下,又将它拿起来,他已不是第一次看到这封信了,一直认为是情侣们传递爱情的方式,但这爱情不属于他。(画面显示男孩曾经看到信,犹豫了一下,终又将信放在那里)男孩坐在图书馆的座位上,深吸一口气将信打开,欣赏娟秀的字体印入眼帘
信(我把信放在这里,像看多了童话的小女生一样,把我写给你的信一封一封的夹在你的可能会看的书里)
<完>
段晓丹 201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