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科本科毕业论文范例
范例
学院名称 论文提交日期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橘园无线信号传输方式研究
陈XX 2007XXXXX
指导教师
XX 副教授
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
自动化 年 月 日
论文答辩日期
年 月 日
摘要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感器网络得到了快速的推广和应用,传感器被尝试用于精细农作业以采集农作物生长环境中的有用信息(如温湿度、土壤营养情况等),然后通过无线网络(如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或因特网传给管理人员,旨在于将高科技技术应用于精细农作业的生产与管理,让农作业的生产与管理更加科学与方便化。
本文根据实验室采用的无线传感器节点的相关物理特性,以及节点将要应用的实际环境(山地柑橘园),进行了基于Matlab平台的无线通信系统仿真。并采用无线传感器节点在模拟的柑橘园场地进行了实际测量,记录了实验中不同节点高度、传输距离、植被深度以及植被宽度等实际情况下,节点信号的路径损耗和丢包率,并通过自行编写的VC++小工具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后将结果以图片的形式给出。
由于节点的实际应用环境地理位置复杂,且具有一定的狭义适用性,即往往某种传感器节点部署只适合某种特定应用类型的传感器网络,对其他类型来说不具备通用性。加之无线信号在信道中传输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干扰和损耗,且有许多情况是无法预知的,这让实际应用取得最佳节点部署制造了挑战。本文的贡献只是为节点的科学部署提供部分理论依据。关键词:直接序列扩频
系统仿真
无线网络 Orange Groves Wireless Signal Transmission Research
Chen XX(College of Engineering,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a)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apidly development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electronic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nsor network obtained fast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sensors is trying for fine farming to acquisition crops growth environment, the useful information(such as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soil nutrient situation, etc), and then through the wireless network(such as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or Internet Service to management personnel, aims to high-tech technology applied to fine farming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make the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farming more scientific and convinient.This paper based on the laboratory using wireless sensor node related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the actual environment to application nodes(mountain citrus groves), has been made based on Matlab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imulation.And USES the GAINS in simulation of citrus groves node area to an actual measurement, and records the experiments of different nodes height, the transmission distance, vegetation depth and vegetation width actual conditions, signal node path loss and packet loss rate, and through written by vc + + small tools on the experiment data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finally will result in picture form are given.The actual application environment because of node location complex, and has certain special applicability, namely, often a sensor node deployment for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type only network of sensors, it does not have to other types of generality.Together with the wireless signals in channel transmission will meet various interference and loss, and there are many situation is unpredictable, it makes the actual application to achieve optimal nodes deployed created challenges.This paper contribution for the node is provided theoretical basis for scientific deployment part.Key words: 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system simulation wireless netrok
目录 前言..........................................................................................................................................2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2 1.2 ……........................................................................................................................................2 1.3 ……........................................................................................................................................2 1.4 ……........................................................................................................................................2 2 总体方案确定..........................................................................................................................2 2.1 ……........................................................................................................................................2 2.1.1 …….....................................................................................................................................2 2.1.2 …….....................................................................................................................................2 2.2 ……........................................................................................................................................3 2.3 ……........................................................................................................................................3 2.4 信号的衰减途径...................................................................................................................3 2.5 ……........................................................................................................................................3 2.6 ……........................................................................................................................................4 3 理论分析及设计......................................................................................................................4 3.1 …............................................................................................................................................4 3.2 …............................................................................................................................................5 4 测试与试验分析......................................................................................................................5 4.1 …............................................................................................................................................5 4.2 …............................................................................................................................................5 5 结论..........................................................................................................................................5 5.1 …............................................................................................................................................5 5.2 …............................................................................................................................................5 参 考 文 献................................................................................................................................6 附
录......................................................................................................................................7 致
谢......................................................................................................................................9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
图、表清单
图 1 瑞利分布............................................................................................................................3
表 1不同节点高度下测量的p值.............................................................................................4 1 前言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肩负着养活十三亿人口的重担,以农为本的思想根深蒂固。但一直以来都由于科技水平的发展跟不上时代步伐而只能进行粗放型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效益受自然条件制约程度严重,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薄弱。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下,国内兴起了现代精细农业生产的理念(周立功,张华,2005),其中一个方向就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精细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李四等,2011),主要用传感器来采集并发送大气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土壤温湿度等重要信息,力图以较少的投资取得较大的生产效益。显然,与国外如以色列、荷兰等发达的农业国相比,我国在农业研究方面的技术含量还比较低,还需不断的研究和提高(Wolchik et al,2001;赵一等,2008;LI et al,2011)。
本文针对无线传感器节点的信号传输方式进了仿真研究,并在模拟的柑橘园里进行了实际测量。1.2 …….1.3 …….1.4 …….总体方案确定
2.1 …….2.1.1 ……..2.1.2 ……..在这种理想空间中,不存在电波的反射、折射、绕射、色散和吸收等现象,而且电波传输速率等于真空中光速c。在实际环境中,电波传播总要受到传播介质或障碍物的影响,影响的程度因环境不同而不同。如果传播介质与障碍物对电波传播影响的程度小到可以忽略,则这种条件下的电波传播可认为是自由空间传播。由电磁场理论可以推出,在自由空间传播条件下,接收信号功率PR表达式如式2.1:
PRPTGTGR(4d)
(2.1)
2其中:GT为发射天线增益,GR为接收天线增益,为波长,d为接收天线与发射天线之间的距离,PR为接收信号功率,PT为发射信号功率。
以dB计算的话,式2.3可表示为: Lfs32.420dlg2f0
l
(2.2)式中,Lfs— 路径损耗,dB;d — 传播距离,km;f— 载波频率,MHz 2.2 …….2.3 …….2.4 信号的衰减途径
发射、接收节点间不存在视距路径,用于描述平坦衰落信号接收包络或独立多径分量接收包络统计时变特性的一种分布类型,如图 1所示。
图 1 瑞利分布
2.5 ……
所谓白噪声,是指它的功率谱密度函数在整个频率域内是常数,即服从均匀分布,如表 1所示。
表 1不同节点高度下测量的p值
测量距离/m
1.00 1.00 1.00 1.00 2.6 ……
节点高度/cm 75 100 125 150
P值/dBm-53.29007285-53.4151777-53.31321797-53.37604043
CS 0 1 0 X 3 理论分析及设计
3.1 ….下方为刀库三维装配图的两个视图,1为安装板,作用是通过螺栓连接导轨连接到加工中心机床机体上,示意如图 2所示。滚珠丝杠的平台连接,实现刀库的水平移动。装配关系详细请看总装配图1104-000000,安装板、导轨、移动板详细尺寸请看零件图1104-200020、1104-200030、1104-200040。
1.立柱 2.滚珠丝杠 3.主轴 4.刀库 5.工作台 6.床身
图2 加工中心简图 3.2 ….测试与试验分析
4.1 ….4.2 ….结论
5.1 ….5.2 ….参 考 文 献
姜锡洲.一种热外敷用药制备方法: 中国专利, 881056073[P].1989.07.26.卢加纳,李震,洪添胜,宋淑然,黄家洋,陈辉鑫.山地果园牵引式货运机避障系统的设计与试验[C]//王五.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洛阳: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 2011, 49-54.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08.16[1998.10.04].http://.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 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赵一, 钱二, 孙三, 等.中国心理学的过去与未来[J].心理学报,2008,40(1): 210–215.周立功, 张华.深入浅出ARM7—LPC213x/214x(上册)[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5: 12-13.Buseck P R.Research of a wireless sensor network[M].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2004:10-11.LI Zhen, WANG Ning, HONG Tiansheng, FRANZEN Aaron, LI Jianian.Closed-loop drip irrigation control using a hybrid wireless sensor and actuator network[J].SCIENCE CHINA-Information Science, 2011, 54(3): 577-588.Wolchik, S.A., West, S.G., Sandler, I.N., et al.An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theory-based mother and mother-child programs for children of divorce[J].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2002, 68(2): 843–856.附
录
附录1 灰度检测程序主要代码
I2 = rgb2gray(I);%将其转化为灰度图像 …
I4 = 255*ones(s(1), s(2), 'uint8');I5 = imsubtract(I4,I2);%反白处理 …
I3 = medfilt2(I5,[5 5]);%对图像进行中值滤波去除噪音 …
level = graythresh(I3);%图像的二值化处理及滤波 bw = im2bw(I3,level);se = strel('disk',3);
figure(),subplot(1,2,1),imshow(bw),title('二值化')bw = imclose(bw,se);bw = bwareaopen(bw,10);附录2 XX设计主要电路图
致
谢
本毕业设计是在XX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感谢XX老师的带领,以及XX老师悉心的教导。XX老师严谨治学的态度让我敬佩,在我的整个设计和论文过程中,XX老师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验上都严谨对待,精益求精,其科学的作风,积极研究的态度,渊博的理论知识以及开朗乐观的心态让我受益匪浅。再次感谢XX老师的英明指导。通过本次设计,让我收获良多………..。
第二篇:工科类专业本科财务毕业论文该怎么写
工科类专业本科财务毕业论文该怎么写
本科专业(含本科段、独立本科段)自考生在各专业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后,都要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工科类专业一般为毕业设计、医科类一般为临床实习)及其答辩考核。财务毕业论文的撰写及答辩考核是取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文凭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衡量自考毕业生是否达到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层次相同专业的学力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是,由于许多应考者缺少系统的课堂授课和平时训练,往往对财务毕业论文的独立写作感到压力很大,心中无数,难以下笔。因此,对本科专业自考生这一特定群体,就毕业论文的撰写进行必要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试就如何撰写财务毕业论文作简要论述,供参考。
财务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本科专业者完成本科阶段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应考者的总结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完成财务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
首先是选择课题。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因为,选题是财务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如果“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
教育部自学考试办公室有关对财务毕业论文选题的途径和要求是“为鼓励理论与工作实践结合,应考者可结合本单位或本人从事的工作提出论文题目,报主考学校审查同意后确立。也可由主考学校公布论文题目,由应考者选择。财务毕业论文的总体要求应与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相一致,做到通过论文写作和答辩考核,检验应考者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但不管考生是自己任意选择课题,还是在主考院校公布的指定课题中选择课题,都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切实可行的课题。选好课题是毕业论文成功的一半。
第一、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财务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熊鹤龄:国家级人力资源专家,著名风险管控专家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高级人才评荐中心高级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软实力之企业软实力标准I版》课题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EMBA班特46岁,大学师范专业和法学专业出身。先后担任:HP(中国)高级经理深圳西风信息产业集团公司人力资源总监、董事局秘书长北京春雪集团公司副总裁兼人力资源总监 北京某大型投资管理公司总裁、首席风险管控顾问;答辩是特殊的。因为给他们毕业答辩时提问的老师除了校内的专业教师外,还有很多陌生的面孔。他们既是一线从事会计、审计和财务管理工作的操作者,有丰富的专业积累和实践经验;同时也是有高学历、高职称和高资质的专家学者代表。的需要,以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和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题要符合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要具有新颖性,有创新、有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或推动作用,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花很大的精力,表达再完善,也将没有丝毫价值。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选题。首先,要从现实的弊端中选题,学习了专业知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和理论上,还要下一番功夫,理论联系实际,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其次,要从寻找科学研究的空白处和边缘领域中选题,科学研究还有许多
没有被开垦的处女地,还有许多缺陷和空白,这些都需要填补。应考者应有独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去思索,去发现,去研究。最后,要从寻找前人研究的不足处和错误处选题,在前人已提出来的研究课题中,许多虽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还有待于丰富、完整和发展,这种补充性或纠正性的研究课题,也是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
第二、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财务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不但要有考生个人的见解和主张,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由于考生个人的主观、客观条件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选题时,还应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及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来选题。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首先,要有充足的资料来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对课题深入研究与开展很有帮助。其次,要有浓厚的研究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激发自己研究的热情,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以专心、细心、恒心和耐心的积极心态去完成。最后,要能结合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每个考生无论能力水平高低,工作岗位如何,都有自己的业务专长,选择那些能结合自己工作、发挥自己业务专长的课题,对顺利完成课题的研究大有益处。
选好课题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研究课题,研究课题一般程序是:搜集资料、研究资料,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最后是执笔撰写、修改定稿
第三篇:工科毕业论文书写方法(范文模版)
怎样撰写论文4一v、为6什5么o要写 7培养环节的需要 6学位论文6的需要 5知识拓展的需要 1能力h训练的需要。知识拓展的需要: 5了r解论文7的相关背景。6知晓研究的方7法手5段。6弄清问题的本质规律。能力r训练的需要: 2分1析与q观察能力w(选择题目)。5 资讯获取的能力m(查阅文4献)。1度势与w决策能力j(研究定位)。8判断与t思维能力d(确定内7容)。2动手3与f操作能力h(计8算实验)。6洞察与m概括能力c(成果表述)。二t、怎样写(避免非学术型失误)2.两要素:做与t写,两者关系
1、选题
5、查资料(网络,全新,顺藤摸瓜)
2、明确论点(重要性)0、定位(对象,方1法,结论有一d新)
5、Title(精炼准确,不k宜简或繁)0、Abstract 固定结构:研究什8么k问题、在情况下j、用什5么m方7法、论文3的主要结论、意义e
2、绪论 固定结构:论文4的重要性(宏观)、具体研究对象重要性、相关的研究状况(文6献综述原则:新,全,正面为8主)侧重于q近0年的文0献、指出尚未涉及w的对象或尚未得到的结论,或尚未统一m的观点、给出论文7的目的
2、理论或方6程描述:只叙述与n论文0有关的、用别人g的理论或方1程要注明标注、方8程或公2式符号要逐一j说明 40、研究方3法介4绍:尽可能详细,尤g其是关于s方1法本身的研究,新颖、合适、出处、利弊
11、结果分6析讨论:图形规范,如线条粗细、符号文7字大j小l、坐标和变量标注、图形大k小q;对图形或表格结果叙述,如变量之t间关系;更重要的且更显功力n是通过便面结果,引7出隐含结论,此时可以4结合别人a或自己m成果叙述,尽量展开i话题。
44、结论:画龙点睛,将分4析和讨论部分4的结论性句子a归纳在结论中2,不b能与z摘哦要相同,比3照要更详细。61、参考文5献:格式与m所投刊2物一e致如人l名写法等 74、如何做:做之h前论点要明确,要给出那些图,图要全,处分0利用数据。怎么k证明结果可信?用自己o或别人o实验结果比3较;用别人u计8算结果比7较部分4结果,证明算法可靠。03、如何写:学术论文3虽然强调的是内6容,但文7法必须过得去。一r些表述可参考国外作者论文7(避免Chinglish)。采用一u些固定的表述内1容。综述别人c的成果时可用别人m摘要中0的句子c。应注意的几y个p问题对别人g工t作评价(正面为0主)、参考文3献的引5用(本刊2为6重)、所投刊4物的选择(合适为3本)、评审意见2的答复(谦逊为1宜)。选题合理性、先进性、可行性 大n学绝大v多数都是复制 粘贴 但建议先看懂再复制 而且最好有自己l独到的见7解 工f科的能够建模最好了l 多学习f几o种软件 MATLAB CAD 编程等等 一z些办8公6软件要熟练应用 即使现在用不i到 工w作了e也r经常用 不o要荒废四年大m学时光 人z生最美好 最容易出成绩的四年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p≥bェㄙd枝mwyn攻哗qヒux∴
第四篇:本科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
院 系: 法学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学 生: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2012 年 4 月
浅析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
摘要:防卫过当制度是正当防卫制度的重要补充“我国97刑法,紧随正当防卫制度的规定之后,在第20条第2款规定了防卫过当制度”研究防卫过当制度对于正确理解正当防卫!保障刑法中规定的公民防卫权的行使!以及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防卫过当的主观罪过是防卫过当行为的必要构成要件”而且,一直以来,学术界对防卫过当行为主观罪过的表现形式存有较大争议,因此,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在对防卫过当制度进行学习研究时,笔者认为,对防卫过当制度的正确理解,应当从它的基本定义出发”笔者认为防卫过当和正当防卫!特殊防卫一样,都属于公民的防卫性行为,都是具有防卫意图的行为“由于防卫人行使防卫行为时,存在故意或过失的主观罪过,并造成了危害社会的严重后果,触犯了刑法,符合刑法中规定的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才有别于正当防卫行为和特殊防卫行为,成为违法行为”因此,在具有防卫性的同时,防卫过当也是一种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做为一种犯罪行为,防卫过当主观罪过的表现形式与一般犯罪相同,包括直接故意!间接故意!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等”但是,防卫过当在量刑方面又不同于一般的犯罪行为“防卫过当行为实际上具有防卫性和犯罪性两种特性”防卫过当的防卫性,即防卫过当行为人防卫意图的存在,是防卫过当行为在量刑方面区别于一般犯罪行为的根本原因“.防卫过当的主观罪过是防卫人在行使防卫行为时,基于刑法意义上的故意或过失,实际上使得防卫效果超过合理范围,造成了触犯刑法的危害后果,并基于此构成犯罪的心理状态”防卫过当的主观罪过同样包括一般犯罪罪过所要求的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防卫意图只是表明防卫人行使过当防卫行为是出于对不法侵害行为的防卫,并因而在量刑方面有别于一般 的犯罪行为”防卫过当的犯罪行为在主观罪过方面的内容和一般犯罪是一致的,可以由直接故意!间接故意!过于自信的过失或疏忽大意的过失等构成".关键词: 防卫过当;防卫性;防卫意图;罪过形式
目 录
摘要…………………………………………………………………… 关键词………………………………………………………………… 引言 ………………………………………………………………… 1.防卫过当制度概述………………………………………………… 1.1防卫权的历史 …………………………………………………… 1.1.1西方世界防卫过当制度的历史 ……………………………… 1.1.2防卫过当理论在我国的历史演变 …………………………… 2.防卫过当和正当防卫 ……………………………………………… 2.1正当防卫的概念………………………………………………… 2.2防卫过当和正当防卫是不同性质的防卫行为 ………………………… 3.防卫过当与特殊防卫……………………………………………… 3.1特殊防卫的概念…………………………………………………… 3.2特殊防卫和防卫过当的关系………………………………………
4.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 ……………………………………………… 4.1直接故意的罪过形式……………………………………………… 4.2间接故意的罪过形式……………………………………………… 4.3过失心理的主观罪过形式…………………………………………
5.结束语…………………………………………………………………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第五篇:本科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融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现代通信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更新和维护,以及提高企业效率为目的一种集成化的人机系统。MIS系统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因此,人们称MIS学科是一个交叉综合性的学科。企业人事管理是一项琐碎,繁杂而又非常细致的工作,一班是不允许发生差错的,它直接影响着劳动者队工作的积极性,是提高劳动生产力,提高企业活力的基础,在以往手工进行的办公工作中,需反复的进行各种抄写,计算等工作,不仅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往往会出错。计算机应用于企业的人事信息处理处理,不仅可以使企业各类人员以最少的劳动和最短的实践取得足够的、可靠的、准确的信息。而且可以使他们从简单的数据统计、收集、汇总等重复繁重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关键词】 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人事管理 信息化 目录
第一章 MIS的开发背景„„„„„„„„„„„„„„„„„„„„„1 1.1 课题的提出„„„„„„„„„„„„„„„„„„„„„„„1 1.2 采用的体系结构„„„„„„„„„„„„„„„„„„„„„1 1.3 具体的开发方法„„„„„„„„„„„„„„„„„„„„„2 1.4 系统的目标„„„„„„„„„„„„„„„„„„„„„„„2 1.5 开发工具的选择„„„„„„„„„„„„„„„„„„„„„3 第二章 系统分析 „„„„„„„„„„„„„„„„„„„„„„„„4 2.1 初步调查„„„„„„„„„„„„„„„„„„„„„„„„4 2.2 可行性分析„„„„„„„„„„„„„„„„„„„„„„„4 2.3 现行系统分析„„„„„„„„„„„„„„„„„„„„„„5 2.4 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6 第三章 系统设计„„„„„„„„„„„„„„„„„„„„„„„„10 3. 1 系统功能设计 „„„„„„„„„„„„„„„„„„„„„10 3. 2 数据库设计 „„„„„„„„„„„„„„„„„„„„„„11 3.3 代码设计 „„„„„„„„„„„„„„„„„„„„„„„11 3.4 用户界面设计 „„„„„„„„„„„„„„„„„„„„„16 第四章 系统实施„„„„„„„„„„„„„„„„„„„„„„„„21 4.1 系统实施主要活动、地点和作用 „„„„„„„„„„„„„21 4.2 程序设计 „„„„„„„„„„„„„„„„„„„„„„„22 4.3 系统测试 „„„„„„„„„„„„„„„„„„„„„„„23 4.4 系统运行的管理与维护 „„„„„„„„„„„„„„„„„24 结束语 „„„„„„„„„„„„„„„„„„„„„„„„„„„„„26 参考文献 „„„„„„„„„„„„„„„„„„„„„„„„„„„„27
1.1 课题的提出
企业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要部分,它能够为查询人事信息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一直以来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而且容易丢失。
自20世纪50年代将计算机引入数据处理以来,历经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各个阶段。一方面是信息技术应用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许多管理信息系统在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之后夭折了,或者根本没有实现原定系统开发目标,或者根本没有实现原系统的开发目标,而把计算机用作了打字机。这是长期以来困惑着人们的一大问题。现在人们日益深刻认识到,把信息技术应用与应用环境分离是办不到的。管理信息系统根本不仅是技术系统,而且是社会系统。
使用计算机对企业人事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企业人事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
因此,开发一个代替手工操作的新型的计算机管理的信息系统对本公司来说刻不容缓,这也是本课题的由来。
1.2 采用的体系结构
本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C/S模式结构的MIS体系构建。
Clients/Server结构(简称C/S结构)是九十年代流行的信息系统结构,在C/S结构下,应用系统被分为前台(客户机)和后台(服务器)两部分,其作用分别是:应用处理由客户机完成,数据访问和事务处理由服务器完成。这种方案实现了功能分布,即由客户机端提出查询请求(执行SQL语句),而服务器完成对数据库的查询任务,并把查询结果通过网络返回给客户机 C/S模式响应速度快,网络通信负担小,适用于企业内部局域网,在企业内部的集中管理模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3 开发方法
本系统采用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和快速原型法相结合的方法开发。1.4 系统开发的目标
本系统大致要做到以下几点: 1)操作简便,节省大量人力;
2)可以方便的存储员工档案,安全、高效; 3)可以迅速计算员工的各种工资费用; 4)可以迅速查到所需信息,便于管理。
企业要较好的管理其人事信息,就必须要建立完善、准确的原始记录。有关人事信息的原始凭证包括员工基本信息,工资记录、考勤记录、工作评价记录、员工基本信息记录等。1.5 开发工具的选择
本系统使用VB6.0作为前台设计和SQL Server 2000管理数据库。编程环境的选择:
Visual BASIC是一种可编程的应用软件,其特点是具有生成功能,用户可方便的设计界面,是目前最为广泛的、易学易用的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它提供给用户一种可以跨越多个软件平台的通用语言,还提供了大量的控件,这些控件可用于设计界面和实现各种功能,减少了编程人员的工作量,也简化了界面设计过程,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应用程序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软件开发人员只要掌握一种核心的语言,而且看到的是相同的用户界面。实现本系统VB是一个相对较好的选择。关系型数据库的实现:
SQL Server 2000 是Microsoft公司最新开发的大型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非常大的关系数据库的创建、开发、设计及管理功能。与以前的版本相比,SQL Server 2000 彻底脱离的了 Sybase,它将数据库连接到 Internet,并通过Web浏览器显示数据操作,具有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并与Microsoft公司的其他产品及第三方面产品具有良好的兼容性,能方便的实现无缝操作。此外,SQL Server 2000 还提供了对分布式事务处理的支持,并具有对开发工具的良好支持,能为大型数据库项目提供优秀的企业业绩解决方案。第二章 2.1 初步调查
1)系统的外部环境。现行的人事管理系统有员工、车间、财务科、人事科、经理之间的工作联系,有各种表单、文件和资金的往来。
2)现行系统的概述。现行系统功能低下,管理水平落后,无人对整个流程负责,工作效率很低,安全性和可靠性也很差。
3)现行系统的重要作用。现行系统担负责管理公司的人事系统,它和公司的员工、各管理部门以及领导是通过频繁的表单和接触以及口头传达来联系的,它所掌握的信息和片面,不具有全局性。
2.2 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是指在当前组织内外的具体条件下,这个信息系统的开发是否具备必要的资源及其它条件。现对本系统的可行性分析如下: 1)技术可行性分析:
MIS系统技术成熟、可靠,VB6.0开发与老版本兼容性好、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高校稳定、灵活方便、适合现阶段业务规模发展的需要,技术上可行。2)济可行性分析:
当前,各单位系统为适应新时期信息发展的需要,紧密注意信息新技术的发展。为加强管理,各单位实现了计算机企业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因此,系统的硬件资源已经完备,系统开发只需软件成本预算,开发费用大大降低。3)管理上的可行性
管理人员已充分认识到使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对员工实现规范的计算机管理的重要性,用计算机管理企业人事信息能保证所需要的基础数据准,真实。
2.3 现行系统分析
现行的系统是采用手工操作的,效率低下而且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由于手工所存在的误差,还容易造成数据的丢失,降低了系统的性能和准确度。由于信息有时乱七八糟地存在一起,十分分散。信息交换全赖于传递文件和口头表示,对数据的共享也非常的不便。2.3.1 现行系统统组织结构图
系统的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部的划分及它们的相互关系。信息的流动关系是以组织结构为背景的,而且总是伴随着组织部门之间的物流、资金流、和资料流而发生的。下图是本公司的系统的组织结构图:
2.3.2 业务流程图
这是一种表明系统内各单位、人员之间业务关系、作业顺序和管理信息流动的流程图,它可以帮助分析人员找出业务流程中的不合理迂回等。
2.4 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 2.4.1 数据流程图
将本系统的数据用数据流程图表示,以员工的工资管理为例,见下图。经过对数据流程分析,揭示出五个主要处理:企业人事信息填制工资计算表、工资计算、工资汇总和工资发放。在数据流程图中显示出系统当前使用的数据存储有:工资卡(档案)、工资结算单(每个职工工资结算明细)、工资汇总表(各部门各类人员的各项工资汇总结果)。如下图:
工资管理系统与五个外部实体有关:人事科、车间室、总务科、职工和财务系统,其中总务科是系统数据的外部来源,即它们主要提供原始数据的实体。职工和财务的子系统是工资系统数据的外部取出,是接收系统数据的实体。2.4.2 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是在数据流程图之上进一步定义和描绘所有数据的一种工具,是对数据流程图的一个补充说明,它清楚的定义与解释了数据流程图上未能表达的内容,同时它能够帮助分析员组织数据,是同用户交谈的极好工具。此外,数据字典记载着每个数据项的关键条目,从中可以检查出个数据元素的内容或漏掉的数据元素。
数据字典是描述系统流程图中所有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功能等卡片的集合,其包括种条目:数据流、文件、数据项和加工。建立完善的数据字典是对所收集、整理数据的一种分析归档方式,为下一步建立数据库和处理数据作准备。
下面列出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中,数据字典的部分条目
1. 数据项 2. 组和数据项
3. 数据流 4. 数据存储
5. 处理逻辑
论文出处(作者):
第三章 系统设计 3.1 系统功能设计
系统开发的总体任务是实现企业人事信息关系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是在系统开发的总体任务的基础上完成的。对本系统的功能进行集中、分块,按照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要求,得到如下图所示的系统功能模块图。各模块实现的功能解释如下: 1)有关企业员工各种信息的输入,包括员工基本信息、所在部门、工作信息和工作简历等。2)员工各种信息的查询。3)员工各种信息的修改。4)考勤信息的输入等。5)考勤信息的查询。6)员工工作评价信息的输入。7)员工工作评价信息的查询。8)员工工作评价信息的修改。9)员工工资信息的输入 10)员工工资信息的查询。11)员工工作信息修改等。
3.2 代码设计
代码是一组有序的数字或字母的排列,是代表客观存在的实体或属性的符号,代码设计就是给系统中某些实体及其属性于相应的编码。这些编码主要是为了对实体的表示、助记和方便检索。代码结构的类型有:顺序码、区间码、助记码。本企业对员工的编码使用的是区间码。
上述编码分别以“0”,“1”,“2”,„„开头,以表示所代表的员工分别属于管理人员、一车间、二车„„。3.3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在一个信息管理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数据库结构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对应用系统的效率以及实现的效果产生的影响。合理的数据库结构时既可以提高数据存储的效率,保证数据的完整和一致.另外,合理的数据库结构将非常有利于程序的实现。
设计数据库系统时应该首先充分了解用户各个方面的需求,包括现有的以及将来可能增加的需求。
3.3.1 数据库需求分析
用户的需求具体体现在各种信息的提供、保存、更新和查询,这就要求数据库结构能充分满足各种信息的输出和输入。收集基本数据、数据结构以及数据处理的流程,组成一份详尽的数据字典,为后面的具体设计打下基础。
仔细分析调查有企业人事信息需求的基础上,将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本系统所处理的数据流程。
图: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系统数据流程图 3.3.2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根据上图,就可以设计出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各种实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后面的逻辑结构设计打下基础。这些实体包含各种具体信息,通过相互之间的作用形成数据的流动。根据上面的设计规划处理的实体有:员工基本信息实体、员工考勤信息实体、员工工作评价信息实体、员工工资信息实体。各个实体具体的描述E-R图如下: 下图为员工基本信息实体E-R图。
下图为员工考勤信息实体E-R图。下图为员工工资信息实体E-R图
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系E-R图如下图所示。3.3.3 数据库结构的实现
经过前面的需求分析和概念结构设计以后,得到是数据库的逻辑结构。现在就可以在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系统中实现该逻辑结构。这是利用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系统中实现该逻辑结构。3.3.4 创建系统数据表格 manrecord 列名 数据类型 长度 允许空 说明 ygid varchar 8 编号 ygname varchar 10 姓名 ygdept varchar 20 √ 部门 ygsex varchar 2 √ 性别 ygbirthday datetime 8 √ 生日 ygplace varchar 40 √ 籍贯 yglevel varchar 10 √ 学历 ygspecial varchar 20 √ 专业 ygdate1 datetime 8 √ 参加工作时间 ygdate2 datetime 8 √ 入党时间 ygbusi varchar 12 √ 职称 ygdate3 datetime 8 √ 职称时间 ygstatus varchar 12 √ 原身份 ygoffice varchar 30 √ 原工作单位 ygduty varchar 10 √ 原职务 ygdate4 datetime 8 √ 进入公司时间 ygdate5 datetime 8 √ 起薪时间 ygdate6 datetime 8 √ 调入时间 ygno varchar 8 √ 挡号 ygremark1 text 16 √ 备注 3.3.5 创建员工基本工资分配表 pay 列名 数据类型 长度 允许空 说明 gzid varchar 8 编号 gzname varchar 10 姓名 gzbase numeric 5 底薪 gzall numeric 5 √ 补贴 gzbonus numeric 5 √ 奖金 gzpay numeric 5 √ 加班 gzdeduct numeric 5 √ 扣考核 gzage numeric 5 √ 代扣养老金 gzmedical numeric 5 √ 代扣医疗保险 gzhouse1 numeric 5 √ 代扣住房公基金 gztotal numeric 5 √ 税前小计 gzduty numeric 5 √ 所得税 gzhouse2 numeric 5 √ 房贴 gzhouse3 numeric 5 √ 房租 gzlaborage numeric 5 √ 实发工资 gzdate datetime 8 √ 时间 3.4 界面的设计
本系统的用户界面设计采用Visual BASIC 6.0,他最大的优点是可视性,每个对象都以图形方式显示在界面上,我们不必建立每个对象的程序代码,只需用工具画在界面上。现将本系统的几个主要界面介绍一下。
3.4.1 企业人事信息系统的主窗体
这个项目我们使用多文档界面,单击工具栏中的ADD MDI Form按钮,产生一个在这个窗体上添加所需的控件,创建好的窗体如图所示:
下面对主窗体各选项实现的功能作具体介绍: 1)系统:该项只包括一个退出选项。2)员工基本信息
包括四个菜单项:添加员工信息、修改员工信息、删除员工信息、员工信息查询。员工基本信息的数据项有员工编号、员工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所在部门、籍贯、学历、专业、参加工作时间、进入公司时间、起薪时间、调入部门时间、职称、入党时间、档号、原身份、原职务、原工作单位、备注等。3)员工考勤管理。
包括四个菜单项:添加考勤信息、修改考勤信息、删除考勤信息、员工考勤查询。包括的数据项有员工所在部门、员工姓名、出勤时间、工序时间、旷工时间、请假时间、早退时间、迟到时间、加班时间、出差时间等。4)员工工作评价管理。
包括四个菜单项:添加工作评价信息、修改工作评价信息、删除工作评价信息、员工工作评价查询。包括的数据项有员工所在部门、员工姓名、员工所在部门、工作业绩、工作态度、业务水平、备注等。
5)员工工资管理。
包括三个菜单项:计发员工工资信息、修改员工工资信息、员工工资信息查询。包括数据项有员工所在部门、员工姓名、底薪、补贴、奖金、加班、住房补贴、房租、养老金、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所得税、实发工资等。6)帮助:显示相关帮助信息。3.4.2 主窗体菜单
创建如下图所示菜单结构:
该窗体实现的是对菜单的编辑,主菜单有系统、员工基本信息、员工考勤管理、员工工作评价管理。下面的子菜单分别实现的是对这些主菜单的具体数据的添加、修改、删除和查询。3.4.3 员工基本信息模块。创建好的窗体如下所示:
下面对本窗体实现的功能作具体介绍:
该窗体分四个部分,左上边实现的是输入员工的基本信息,右上边实现的是输入员工的基本工作信息,下边是工作简历,最下边是其它信息。员工的基本信息的数据项有:姓名、部门、性别、生日、籍贯、学历、专业。工作信息的数据项有建参加工作时间、进入公司时间、起薪时间、调入部门时间、职称、职称时间、入党时间。工作简历包含的数据项有:原身份、原职务、原工作单位。其它信息的数据项是:备注,用于输入有关员工的其他备用说明。3.4.4员工考勤管理模块。创建好的窗体如下所示:
现将员工考勤窗体介绍一下:基本信息栏可输入员工信息、本月基本信息、调整工资。员工基本信息栏包括部门和姓名;本月基本信息包括考勤年月、本月天数、工休天数和应出勤天数。3.4.5员工工资管理模块 创建好的窗体如下所示:
该窗体的功能有输入员工的信息、基本工资、代扣项目和工资总计。员工信息栏的数据项是:部门和姓名;基本信息数据栏的数据项是底薪、补贴、奖金、扣考核、房贴和房租;代扣项目栏的数据项有:养老金、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工资小计栏的数据项有稅前小计、所得税、实发工资和计发时间。
第四章 系统实施
4.1 系统实施主要活动、地点和作用 4.1.1 系统实施的主要活动
系统实施的主要活动内容包括系统环境的建立、程序设计、数据准备与录入、系统人员培训、系统的调试与转换和、文档的建立与完善。以上各工作几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4.1.2系统实施的环境建设与设备购置
由于在系统实施过程需要的人员和设备的数量及种类都很多,因此,在正式组织实施时必须首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一、计算机机房的建设
计算机机房的建设是指能够满足各项环境指标、安放计算机设备使其充分发挥功能的工作场所。
1)机房建设的要求
计算机机房的建设应该考虑到它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以及安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的要求,并且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指标标准,为系统的实施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2)机房总体布局问题
计算机机房应该包括计算机主机房、基本工作房间和各类辅助性房间等。计算机机房的总体布局应该以安装计算机设备的主机房为中心,然后确定其它房间的多少和大小,并且依据各个房间之间的关系来综合考虑布局。
二、购置计算机系统设备。
1)购置计算机系统硬件设备。购置设备首先要考虑该是质量,并且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购置成本。
2)资料齐全、手续完整。购置设备要求供货单位提供的设备资料必须齐全、售货手续必须完整,同时要组织好验收工作。由于计算机设备技术比较复杂,验收工作必须十分认真仔细地进行。3)计算机设备的兼容性和可维护性。购置计算机设备必须还要考虑它的兼容性和可维护性。应尽量选购那些兼容性好、可维护性好、并且能够提供良好售后服务的设备。4.1.3 系统实施的作用
系统实施阶段既是成功的实现新系统,又是取得用户对系统信任的关键阶段。MIS的规模越大,实施阶段的任务就越复杂。在系统正式实施之前,就要制定出周密的计划,即确定出系统实施的方法、步骤、所需的时间和费用。并且要监督计划的执行,做到既有计划又有检查,以保证系统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
4.2 程序设计和软件开发工具。
随着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软件越来越复杂,同时硬件价格不断下降,软件费用在整个应用系统中所占的比重急剧上升,从而使人们对程序设计的要求发生了变化。在过去的小程序设计中,主要强调程序的正确性和效率,但对于大型程序,人们则倾向于首先强调程序的可维护性、可靠性和可理解性,然后才是效率。目前衡量程序设计质量的指标要求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可靠性
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是衡量系统质量的首要指标。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如数据存取、通讯、操作权限等的安全可靠性;另一方面是指程序运行的可靠性。2)实用性
实用性是指从用户的角度来审查系统的功能实用、灵活、方便。实用性是系统实施后投入运行的重要保证。3)规范性
规范性是指系统功能的划分、书写的格式、变量的命名等都有统一的规范。文档的规范化是今后程序的阅读、修改、维护以及相互交流所必须做到的。4)可读性
可读性是指设计的程序结构和命令语句清晰,使其他人容易看懂。可读性是今后维护和修改程序的基础,对于大型的系统软件开发尤为重要,没有可读性的程序就无法修改与维护,也就没有生命力。5)可维护性
可维护性是指系统程序的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独立的,没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连锁反应。可维护性是和规范性、可读性等指标密切相关的。4.3 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是在假定系统中有错误的前提下进行的,通过测试来尽可能地发现在系统分、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中存在的错误,也就是系统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和解决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错误。测试包括对系统的基本功能、系统的效率、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等问题所进行的测试。系统测试的目的体现在系统调试的各个步骤中。程序测试,是为了发现程序设计中错误。也就是说,越是早期的错误,往往越是到最后才能发现。所以要非常重视早期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工作,决不能草率行事,不然一旦出现错误,将使系统的开发工作大量返工,造成工期的延误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系统测试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黑箱法
黑箱法是指测试人员不考虑程序模块的内部结构如何,而只用测试程序来验证程序是否符合功能的要求,是否会发生异常现象。2)白箱法
白箱法是指测试人员根据模块内部的结构来导出测试数据,使模块中的所有测试路径都被测试到。
系统的测试很明显在程序测试中要用白箱法,在系统的统调试中要用白箱法。但是在具体实践中是要互相结合运用的,因为无论是“黑箱法”还是“白箱法”都是无法将系统中的所有错误都测试出来。
4.4 系统运行的管理与维护
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系统正式投入运行以后,为了让MIS长期高效的工作,必须加强对MIS日常管理。我们把系统交付使用后的变更等工作成为软件维护。MIS运行的日常管理决不仅仅是机房环境和设施的管理,更主要的是对系统每天运行情况、数据输入和输出情况以及系统的安全性与完备性及时如实的记录和处置。这些工作主要有:
1)系统运行的日常维护。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录入、及处理结果的整理与分发。此外,还包括简单的硬件管理和设施管理。
2)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整个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能够反映出系统在大多数情况下的状态和工作效率,对于系统性能的评价与改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对MIS的运行情况一定要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录下来。除了记录正常情况外,还要记录意外情况发生的时间、原因与处理结果。记录MIS运行情况是一件细致而又繁琐的工作,从系统开始投入运行就要抓好。
系统维护维护是系统生存期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持续时间最长,工作量最大的一个阶段。因为在软件的使用过程中,用户往往会发现一些在开发时期没有发现的错误;随着环境的变化,用户可能对原来的软件产品提出修改的要求,往往会对原来的软件在性能和功能上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所以说软件在交付使用后,还必须做好维护工作,使软件将更加完善,能适应新的环境和要求,延长使用时寿命。
1)程序的维护。程序维护指根据需求变化后硬件环境的变化对程序进行部分或全部修改。修改时应充分利用原程序,需改后要填写程序修改登记表。并在程序变更通知书上写明新老程序的不同之处。
2)数据文件的维护。数据文件的维护有许多是不定期的,必须在现场要求的时间内维护好。维护是一般使用开发商提供的文件维护程序,也可自行编制专用的文件维护程序。
3)代码的维护。代码的维护应由代码管理小组进行。变更代码应经过详细讨论,确定之后应用书面写清、贯彻。代码维护的困难往往不在代码本身的变更,而在于新代码的贯彻。为此,除了成立专门的代码管理小组外,各业务部门要指定专人进行代码管理,通过他们贯彻使用代码。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明确管理职责,有助于防止和订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