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概8-14章选择复习题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在(B)年进入全面的改革开放时期。A.1958 B.1978 C.1992 D.2006 2.1984年10月,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概念,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重大突破的文件是(B)。
A.《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C.《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 D.《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3.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论断(D)。
A.阐述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各自特点 B.强调了资本主义也可以搞计划经济
C.说明了计划和市场是覆盖全社会的 D.否定了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 4.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B)。
A.建立市场自发调节的经济体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商品经济体制 D.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5.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种一制度的确立是由(A)。
A.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的
C.扩大对外开放决定的 D.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决定的 6.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属于(C)。
A.私营经济 B.合作经济 C.公有制经济 D.全民所有 7.党的十五大提出,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A)。
A.更要注重质量的提高 B.更要注重结构的优化 C.更要注重领域的广泛 D.更要注重比重的扩大 8.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D)。
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B.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形式 C.逐步向公有制过渡的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9.1992年,我国明确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A.计划经济 B.商品经济 C.市场经济 D.综合经济 10.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B)。
A.股份合作制 B.全民所有制 C.股份制 D.集体所有制
11.按劳分配是(B)。
A.计划经济的分配原则 B.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C.市场经济的分配原则 D.共产主义的分配原则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A)。
A.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以按资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辅 C.以个体劳动力价值收入分配为主体,其他收入分配方式为辅 D.以劳动力价值收入分配为主体,其他收入分配方式为辅 13.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C)。
A.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水平B.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C.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5.社会保障的根本目标是(D)。
A.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B.达到人们的小康生活需要 C.满足人们的富裕生活需要 D.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
16.按照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思想,在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上,中央做出了一项重大决策,即(D)。
A.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B.实施依法治国方略 C.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D.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的政体是(B)。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专政是(B)。A.资产阶级专政 B.无产阶级专政
C.工农联合专政 D.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3.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实行的方针是(A)。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民主协商、科学决策 4.我国的政党制度是(D)。
A.邦联制 B.联邦制 C.民族区域自治 D.多党合作制 5.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B)。
A.人民民主专政 B.依法治国 C.多党合作制 D.政治协商
6.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A)。
A.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B.实现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C.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D.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7.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的(B)。
A.基础 B.具体表现和实现形式 C.主要内容 D.性质 8.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C)。
A.依法治国 B.权利制衡 C.人民当家作主 D.多党合作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单项选择题
1.培育“四有”公民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四有”的核心和精神支柱是(A)。A.有理想 B.有道德 C.有文化 D.有纪律 2.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最高理想是(B)。
A.实现社会主义 B.实现共产主义 C.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D.实现大同社会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B)。
A.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B.整个民族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C.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问题 D.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积累实践经验的问题 4.民族文化的最本质、最深刻体现是(D)。
A.思想道德 B.社会公德 C.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D.民族精神
5.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当今世界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无论就其中哪一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具有基础定位的是(A)。A.科技 B.教育 C.创新 D.发展
6.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繁荣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方针是(C)。A.团结—批评—团结 B.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7.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遗产问题上正确的态度应是(D)。
A.文化复古主义 B.民族虚无主义 C.完全吸收 D.批判地继承、发扬 8.时代精神的核心是(B)。
A.集体主义 B.改革创新 C.共产主义 D.与时俱进
9.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B)。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B.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 D.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10.当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同时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D)。A.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B.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C.坚持以德治国方针 D.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单项选择题
1.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系统地回答了(D)。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B.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C.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建设什么样的社会,怎样建设社会的问题
2.2006年10月,党的十届六中全会通过的重要文件是(D)。A.《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设》 D.《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B)。
A.坚持科学发展 B.坚持以人为本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民主法治 4.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观点是(A)。
A.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没有矛盾的社会 B.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D.社会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5.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根本政治保证的是(A)。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B.发展和谐文化
C.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D.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6.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的是(B)。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B.加强思想文化建设
C.发展经济 D.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C)。
A.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B.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C.坚持改革开放 D.正确处理建筑工地发展稳定的关系
8.2006年10,中共十六民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社会要和谐,首先要(B)。
A.创新 B.发展 C.管理 D.保障
9.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六个方面,排在第一的是(A)A.民主法治 B.公平正义 C.诚信友爱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口号的时间是(A)A.1949年 B.1950年 C.1954年 D.1956年
2.1955年5月,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上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倡议;1960年,周恩来将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的思想、政策方针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就是(C)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C.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D.台湾接受大陆中央政府领导、管辖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标志着我党对台方针政策重大转变的是(A)A.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
B.1981年9月叶剑英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被称为“叶九条”的台湾问题讲话 C.1982年1月邓小平谈话
D.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早是针对(C)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西藏问题 5.台湾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中国的(C)A.外交问题 B.国际政治问题 C.内政问题 D.中美关系问题 6.“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问题是(C)A.大陆实行社会主义不能动摇 B.港、澳、台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C.祖国统一 D.和平统一 7.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A)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一国两制 C.和平统一目 D.承认台湾事实上的“独立”地位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理论是在(C)A.20世纪4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2.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核心是(B)A.和平 B.发展 C.民族独立 D.经济联盟 3. 首先提出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一系列主张的我国领导人是(B)
A.周恩来 B.冯超越邓小平(原名邓小平)C.江泽民 D.胡锦涛 4.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是用于处理(B)A.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B.同民族主义国家的关系 C.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D.同一切国家的关系 5.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B)A.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繁荣和发展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6.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务是(B)A.实行真正的不结盟
B.反对霸权主义,争取世界和平,为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C.不打别人的牌,也不允许别人打自己的牌 D.对国际问题采取客观公正的态度
7.邓小平20世纪80年代对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所作的最大的调整是实行(C)A.一边倒政策 B.不结盟政策 C.完全的不结盟政策 D.反美统一战线 8.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是(D)A.和平与发展 B.和平、稳定、公正、合理 C.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本质是(A)
A.反对侵略扩张,维护国家独立自主权利 B.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C.决不干涉别国内政 D.平等互利 10.首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B)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11.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主张建立的新安全观的核心是(D)A.互利、互信、团结、合作的新安全观 B.平等、协商、互利、合作的新安全观 C.互利、合作、繁荣、发展的新安全观 D.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一、单项选择题
1.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发挥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关键在于(B)A.维护全体职工的经济利益
B.保障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全体职工的合法权益,巩固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 C.稳定全体职工的工作岗位 D.大力提高全体职工的文化水平
2.我国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因为(B)A.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B.他们主要是运用自己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C.他们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民主与法制建设以及决策、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方面都负有重要责任 D.没有知识分子参加,取得建设和改革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3.改革开放以来新出现的社会阶层是(B)A.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C.新的资产阶级 D.不劳而获的寄生者 4.我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是(B)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互助,维护祖国统一 C.民族共同繁荣 D.民族各自独立 5.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D)A.阶级矛盾问题 B.阶级斗争问题 C.民族冲突问题 D.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具体的内部矛盾问题 6.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广泛团结的基础是(C)A.坚持共同的社会主义理想 B.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C.爱国主义 D.共同的文化传统 7.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主题是(A)A.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C.维护世界和平D.加强民族团结 8.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包括大陆范围内的联盟和大陆范围外的联盟,在这两个联盟中(A)A.大陆范围内联盟是主体 B.大陆范围外联盟是主体
C.大陆范围内联盟和大陆范围外联盟都是主体 D.大陆范围外联盟是大陆范围内联盟的基础 9.在“四个尊重”的方针里,核心是(C)
A.尊重知识 B.尊重人才 C.尊重劳动 D.尊重创新 10.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A)A.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B.民族互助 C.民族融合 D.民族交流 11.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特征是(D)A.各民族共同繁荣 B.各民族之间消除差别 C.民族地区稳定 D.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12. 新形势下人民军队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D)A.拥军优属、拥政爱民 B.巩固国防、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C.打得赢、不变质 D.加强战备、服务经济建设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一、单项选择题
1.判断一个政党是什么性质,主要看(A)A.它的理论和纲领究竟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 B.它由什么人领导
C.它的党员出身于哪个阶级 D.它的党员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这种领导地位首先是由(A)A.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决定的 B.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 C.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决定的 D.党的纲领和党的章程决定的 3.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是(C)A.实现社会主义 B.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B)A.党的根本任务的体现 B.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 C.党的基本路线的体现 D.党的奋斗目标的体现 5.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是(C)A.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B.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6.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D)A.理论联系实际 B.实事求是 C.独立自主 D.密切联系群众 7.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B)A.放松思想工作 B.脱离群众 C.党政不分 D.组织涣散
第二篇:毛概8-14章选择复习题1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在(b)年进入全面的改革开放时期。A.1958
B.1978
C.1992
D.2006 2.1984年10月,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概念,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重大突破的文件是(b)。
A.《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C.《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 D.《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3.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论断(d)。
A.阐述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各自特点 B.强调了资本主义也可以搞计划经济
C.说明了计划和市场是覆盖全社会的
D.否定了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
4.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B)。A.建立市场自发调节的经济体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商品经济体制 D.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5.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种一制度的确立是由(A)。A.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的 C.扩大对外开放决定的
D.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决定的 6.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属于(C)。A.私营经济
B.合作经济
C.公有制经济
D.全民所有
7.党的十五大提出,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A)。A.更要注重质量的提高
B.更要注重结构的优化
C.更要注重领域的广泛
D.更要注重比重的扩大 8.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D)。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B.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形式
C.逐步向公有制过渡的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9.1992年,我国明确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A.计划经济
B.商品经济
C.市场经济
D.综合经济 10.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B)。A.股份合作制
B.全民所有制 C.股份制
D.集体所有制 11.按劳分配是(B)。A.计划经济的分配原则
B.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C.市场经济的分配原则 D.共产主义的分配原则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A)。A.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以按资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辅
C.以个体劳动力价值收入分配为主体,其他收入分配方式为辅
D.以劳动力价值收入分配为主体,其他收入分配方式为辅 13.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C)。A.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B.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C.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5.社会保障的根本目标是(D)。A.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B.达到人们的小康生活需要 C.满足人们的富裕生活需要 D.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
16.按照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思想,在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上,中央做出了一项重大决策,即(D)。
A.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B.实施依法治国方略 C.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D.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有(BCD)。A.计划与市场都反映社会基本制度的属性 B.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C.计划与市场可以在同一社会中共同发挥作用
D.计划与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弊端是(BCD)。A.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 B.政企职责不分,权力过于集中
C.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作用 D.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3.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ABC)。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混合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D.合资合作经济
4.公有制经济是(ABC)。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 B.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
C.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
D.资本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
5.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ABD)。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C.国有经济采取多样化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D.在社会总资产中,公有资产在数量、规模和比重上占优势
6.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有(ABCD)。A.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 B.自然垄断的行业
C.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
D.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 7.非公有制经济包括(ABC)。A.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D.集体经济
8.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出富裕程度的差别是(ABC)。A.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必然结果
B.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必然结果 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结果 D.科技发展水平低的结果
9.针对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党的十六大五中全会提出,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进一步(ABCD)。A.理顺分配关系 B.完善分配制度
C.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D.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10.我国现有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有(ABCD)。A.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B. 基本医疗保险 C. 失业保险制度
D.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1.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相对于传统工业化道路而言的。所谓“新”,就在于它(ABCD)。A.同信息化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
C.坚持城乡协等到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 B.注重经济发调发展
D.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12.建设创新型国家(ABCD)。A.经济是保障
B.科技是关键 C.人才是核心
D.教育是基础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的政体是(B)。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专政是(B)。A.资产阶级专政 B.无产阶级专政 C.工农联合专政
D.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3.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实行的方针是(A)。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民主协商、科学决策
4.我国的政党制度是(D)。
A.邦联制
B.联邦制
C.民族区域自治
D.多党合作制 5.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B)。A.人民民主专政
B.依法治国 C.多党合作制
D.政治协商
6.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A)。A.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B.实现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C.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D.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7.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的(B)。A.基础
B.具体表现和实现形式 C.主要内容
D.性质
8.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C)。A.依法治国
B.权利制衡 C.人民当家作主
D.多党合作
二、多项选择题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在充分发挥人民民主的基础上,加强国家政权的专政力量。这是因为(ABCD A.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力量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会弱于资本主义 B.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渗透,分化和颠覆的图谋没有改变 C.国内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有时还会很尖锐
D.社会生活中还存在着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2.共产党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这种领导是政治领导,即(ABC)。A.政治原则的领导
B.政治方向的领导 C.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D.组织关系的领导
3.在多党合作制度下,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是(AB)。A.政治上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B.执政党与参政党或合作党的关系 C.组织上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D.执政党与在野党或反对党的关系 4.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ACD)。A.政治协商
B.权力制衡。)
C.民主监督
D.参政议政
5.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是否成功,关键是看(BCD)。A.政企是否分开 B.国家政局是否稳定
C.能否促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 D.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 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的自治权利,主要有(ABCD)。A.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 B.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利
C.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D.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评议文字、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及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自由。
7.实行村民自治,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途径。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包括(ABD)。A.民主选举
B.民主决策
C.民主管理
D.民主监督
8.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ABCD)。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9.十一届二中全会后,邓小平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最重要的政治保证,其核心是(C)。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0.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是(ABD)。A.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B.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C.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标志
D.民主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要手段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单项选择题
1.培育“四有”公民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四有”的核心和精神支柱是(A)。A.有理想
B.有道德
C.有文化
D.有纪律 2.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最高理想是(B)。A.实现社会主义
B.实现共产主义
C.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D.实现大同社会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B)。A.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B.整个民族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C.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问题 D.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积累实践经验的问题 4.民族文化的最本质、最深刻体现是(D)。A.思想道德 B.社会公德
C.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D.民族精神
5.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当今世界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无论就其中哪一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具有基础定位的是(a)。A.科技
B.教育
C.创新
D.发展
6.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繁荣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方针是(c)。A.团结—批评—团结
B.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7.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遗产问题上正确的态度应是(d)。A.文化复古主义 B.民族虚无主义
C.完全吸收
D.批判地继承、发扬
8.时代精神的核心是(b)。
A.集体主义
B.改革创新
C.共产主义
D.与时俱进
9.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b)。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B.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
D.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10.当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同时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d)。A.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B.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C.坚持以德治国方针
D.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有(ABCD)。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2.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紧密相连、有机统一,是(ABCD)。
A.对对道德观的精辟概括,对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重要指导方针 C.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D.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 3.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是(ABCD)。A.爱国主义 B.团结统一 C.爱好和平
D.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4.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要(ABCD)。
A.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B.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C.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诚实守信为重点
D.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公民素质提出的综合要求是(ABCD)A.有理想
B.有道德
C.有文化
D.有纪律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ABCD)。A.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D.坚持接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BD)。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 C.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
D.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单项选择题
1.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系统地回答了(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B.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C.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建设什么样的社会,怎样建设社会的问题
2.2006年10月,党的十届六中全会通过的重要文件是(D)。A.《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设》 D.《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B)。A.坚持科学发展 B.坚持以人为本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民主法治
4.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观点是(A)。A.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没有矛盾的社会 B.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D.社会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5.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根本政治保证的是(A)。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B.发展和谐文化
C.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D.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6.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的是(B)。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D)。
B.加强思想文化建设 C.发展经济
D.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C)。A.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B.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C.坚持改革开放
D.正确处理建筑工地发展稳定的关系
8.2006年10,中共十六民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社会要和谐,首先要(B)。
A.创新
B.发展
C.管理
D.保障
9.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六个方面,排在第一的是(A)
A.民主法治
B.公平正义
C.诚信友爱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多项选择题
1.50年代中期,毛泽东明确提出要学会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著作是(BC)。A.《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 B.《论十大关系》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
2.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明确提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包括(ABD A.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解决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 B.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以解决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矛盾 C.坚持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以解决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D.坚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以解决全国城乡各阶层以及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矛盾 3.和谐社会就是(ABCD)。
A.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 B.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
C.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 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CD)。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B.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C.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D.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5.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ABC)。A.生产发展 B.生活富裕 C.生态良好 D.生态平衡
6.目前我国已进入了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主要表现在(ABCD)。A.经济体制深刻变革 B.社会结构深刻变动 C.利益格局深刻调整
D.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7.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包括(ABCD)。)
A.物质文明建设
B.政治文明建设 C.精神文明建设
D.和谐社会建设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ACD)。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C.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 D.党实现执政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口号的时间是(A)A.1949年
B.1950年
C.1954年
D.1956年
2.1955年5月,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上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倡议;1960年,周恩来将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的思想、政策方针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就是(C)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C.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D.台湾接受大陆中央政府领导、管辖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标志着我党对台方针政策重大转变的是(A)A.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
B.1981年9月叶剑英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被称为“叶九条”的台湾问题讲话 C.1982年1月邓小平谈话
D.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早是针对(C)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西藏问题
5.台湾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中国的(C)A.外交问题
B.国际政治问题
C.内政问题
D.中美关系问题
6.“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问题是(C)A.大陆实行社会主义不能动摇
B.港、澳、台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C.祖国统一
D.和平统一 7.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A)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一国两制
C.和平统一目
D.承认台湾事实上的“独立”地位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1960年周恩来的归纳总结,为了达到“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的目标,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主张有(ABCD)
A.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陈诚、蒋经国亦悉由蒋意重用
B.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
C.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征得蒋之同意后进行 D.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 2.“一国两制”构想(ABCD)
A.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一个范例 B.基本内容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C.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D.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以后,在香港设立了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由香港当地人自己管理,享有高度自治权,包括(ABD)A.立法权
B.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C.独立的外交权
D.行政管理权和财政独立
4.中国政府提出,我们力争用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因为(ABCD)A.在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问题上始终存在着和平方式与非和平方式两种可能性 B.能否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并不完全取决于我们一方 C.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
D.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主要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独”势力搞“台湾独立”的阴谋 5.“一国两制”构想及其实践的重大历史意义有(ABCD)A.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B.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的原理 C.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用来处理一个国家的内部问题 D.为解决国际争端和世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途径和模式
6.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新世纪新阶段对台关系的意见,内容是(ABCD)A.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 B.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C.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 D.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理论是在(C)A.20世纪4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2.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核心是(B)A.和平
B.发展
C.民族独立
D.经济联盟
3. 首先提出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一系列主张的我国领导人是(B)A.周恩来
B.冯超越邓小平(原名邓小平)C.江泽民
D.胡锦涛
4.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是用于处理(B)A.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B.同民族主义国家的关系 C.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D.同一切国家的关系 5.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B)A.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繁荣和发展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6.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务是(B)A.实行真正的不结盟
B.反对霸权主义,争取世界和平,为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C.不打别人的牌,也不允许别人打自己的牌 D.对国际问题采取客观公正的态度
7.邓小平20世纪80年代对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所作的最大的调整是实行(C)A.一边倒政策
B.不结盟政策 C.完全的不结盟政策
D.反美统一战线 8.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是(D)A.和平与发展
B.和平、稳定、公正、合理 C.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本质是(A)
A.反对侵略扩张,维护国家独立自主权利B.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C.决不干涉别国内政D.平等互利 10.首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B)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11.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主张建立的新安全观的核心是(D)A.互利、互信、团结、合作的新安全观 B.平等、协商、互利、合作的新安全观 C.互利、合作、繁荣、发展的新安全观 D.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
二、多项选择题
1.1974年,毛泽东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他所说的第二世界国家有(ABC)
A.日本
B.英国
C.澳大利亚
D.巴西
2.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其基本点是(ABCD)
A.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
C.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D.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一个都没有得到解决,还需要各国人民长期不懈地共同努力 3.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依据在于(ABC)A.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B.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C.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D.是基于和谐世界理论的必然选择
4.我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它的基本含义是(ABCD)A.对一切国际事务,都要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 B.不屈从于任何外来的压力
C.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
D.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 5.中国政府提出和谐世界应该是(ABCD)A.民主的世界,坚持民主平等,实现协调合作 B.和睦的世界,坚持和睦互信,实现共同安全 C.公正的世界,坚持公正互利,实现共同发展 D.包容的世界,坚持包容开放,实现文明对话
6.在处理国际关系和外交关系方面,我国坚持的外交工作布局是(ABCD)A.大国是关键
B.周边是首要
C.发展中国家是基础
D.多边是舞台
7.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ABCD)
A.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B.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C.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D.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一、单项选择题
1.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发挥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关键在于(B)A.维护全体职工的经济利益
B.保障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全体职工的合法权益,巩固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 C.稳定全体职工的工作岗位
D.大力提高全体职工的文化水平
2.我国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因为(B)A.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B.他们主要是运用自己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C.他们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民主与法制建设以及决策、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方面都负有重要责任 D.没有知识分子参加,取得建设和改革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3.改革开放以来新出现的社会阶层是(B)A.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C.新的资产阶级D.不劳而获的寄生者 4.我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是(B)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互助,维护祖国统一 C.民族共同繁荣D.民族各自独立
5.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D)A.阶级矛盾问题 B.阶级斗争问题C.民族冲突问题 D.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具体的内部矛盾问题 6.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广泛团结的基础是(C)A.坚持共同的社会主义理想
B.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C.爱国主义
D.共同的文化传统 7.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主题是(A)A.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C.维护世界和平
D.加强民族团结
8.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包括大陆范围内的联盟和大陆范围外的联盟,在这两个联盟中(A)A.大陆范围内联盟是主体
B.大陆范围外联盟是主体
C.大陆范围内联盟和大陆范围外联盟都是主体 D.大陆范围外联盟是大陆范围内联盟的基础 9.在“四个尊重”的方针里,核心是(C)
A.尊重知识
B.尊重人才
C.尊重劳动
D.尊重创新 10.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A)A.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B.民族互助
C.民族融合D.民族交流
11.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特征是(D)A.各民族共同繁荣
B.各民族之间消除差别
C.民族地区稳定
D.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12. 新形势下人民军队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D)A.拥军优属、拥政爱民
B.巩固国防、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C.打得赢、不变质
D.加强战备、服务经济建设
二、多项选择题
1.新时期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主要有(ABC)A.队伍迅速壮大
B.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工人阶级中知识分子的比重大大增长,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进城就业的农民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C.岗位流动加快,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铁饭碗”已被打破,职工对单位的依赖性大为削弱,自主性大为增强 D.工人阶级是国家主人翁,又是私营企业的雇佣劳动者
2.新时期以来,工人阶级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主要有(ABC)A.工人阶级中知识分子的比重大大增长,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 B.进城就业的农民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C.在各类非公经济企业中就业的职工已经达到职工总数的二分之一以上 D.80后新工人开始成为骨干力量 3.我国知识分子是(ABCD)A.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B.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 C.文化、教育、科技工作的主要承担者 D.科技兴国的主力军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的新社会阶层主要包括(ABCD)A.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中介组织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
B.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C.个体户
D.私营企业主
5.新时期的一个重大政策是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具体是指(ABCD)A.尊重劳动 B.尊重知识 C.尊重人才 D.尊重创造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一、单项选择题
1.判断一个政党是什么性质,主要看(A)A.它的理论和纲领究竟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 B.它由什么人领导
C.它的党员出身于哪个阶级
D.它的党员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这种领导地位首先是由(A.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决定的 B.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 C.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决定的 D.党的纲领和党的章程决定的 3.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是(C)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B)A.党的根本任务的体现
B.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 C.党的基本路线的体现
D.党的奋斗目标的体现
5.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是(C)A.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B.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A)
6.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D)A.理论联系实际
B.实事求是 C.独立自主
D.密切联系群众
7.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B)A.放松思想工作
B.脱离群众 C.党政不分
D.组织涣散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性质是指(ABCD)A.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B.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C.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 D.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ABD)A.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B.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C.由党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D.人民的拥护和选择的结果
3.党中央强调指出,从生死存亡的高度认识党群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体现在(AB C)A.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
B.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
C.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D.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
4.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要坚持的方针是(ABC D)A.标本兼治
B.综合治理
C.惩防并举
D.注重预防
5.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基本原则是(ABC)A.根本立足点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 C.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
D.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党的十七大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在于(ABC)
A.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突飞猛进和广泛应用,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以增强综合国力为中心目标的改革、调整浪潮,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是与时俱进地把握了时代要求和世界大势
B.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是我们党要更好地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必然要求;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在时代前列领导改革开放,关键在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
C.也是适应党的队伍不断发展变化,切实解决党自身建设新矛盾新问题的必然要求;党领导改革开放30年,治国理政、自身建设取得伟大成就,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矛盾、新的问题;必然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在不断改进和创新中得到加强
D.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构想的必然要求 7.十七大提出党的建设主线是(AB)A.先进性建设
B.执政能力建设 C.作风建设
D.思想建设
8.党的建设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是(ABC)A.党要管党
B.从严治党
C.为民、务实、清廉
D.学习、创新
9.按照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和总要求,党的建设的重点是(ABCD)
A.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 B.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 C.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
D.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10.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ABCD)A.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 B.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
C.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
D.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11.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ABCD)
A.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B.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C.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D.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12.在半个多世纪的执政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执政的成功经验,主要是(ABCD)A.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
B.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C.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D.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13.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主要经验是(ABCD)A.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 B.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C.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保证党始终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 D.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证党始终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第三篇:毛概复习题不定项选择
自测题1:不定向选择题
1、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是()
A.科学发展观 B.毛泽东思想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邓小平理论
E.“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社会主义本质 C.实事求是 D.“三个有利于”
3、关于官僚资本,表述正确的是()
A.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是中国资本主义的两个不同组成部分 B.官僚资本和官僚资产阶级的概念是毛泽东于解放战争时期提出的
C.中国的官僚资本和西方国家一样,是在一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 D.官僚资本是直接依靠反动政权的力量形成的,并构成了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 4、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有()A.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积极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B.遵循自愿互利的、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C.全面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采取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的逐步过渡形式
5、发展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因为()A.发展是坚持当的先进性的要求
B.发展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要求 C.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D.发展决定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6、三个代表重要实现是我们党的()
A.发展之源 B.立党之本
C.执政之基
D.理论之源
E.力量之源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A.农民阶级
B.城市小资产阶级 C.工人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宝()A.统一战线 B.武装斗争 C.党的建设
D.农村包围城市 9.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有()
A.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 B.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C.采取加速的方法 D.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10、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表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著作,这些著作:()
A.是毛泽东思想形成阶段的主要成果 B.分清了革命斗争的敌友问题
C.概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D.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 附参考答案:
1、BC2、C3、AB
4、ABD
5、ABD
6、BCE7、ABCD
8、ABC9、ABD10、AD
自测题2:不定项选择题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据是()A、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
B、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 C、西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D、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这是因为(A、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B、它们都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 C、它们具有相同的社会理想 D、它们都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E、它们都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是()A、实事求是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E、科学发展观
4.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是()
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目的 B、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归宿 C、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D、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归宿 E、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5.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C、公私兼顾,劳资两利 D、保护民族工商业
E、没收四大家族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6.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有()A、群众路线 B、统一战线 C、武装斗争 D、独立自主 E、党的建设
7.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正确的结论有()A、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B、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过渡性社会 C、是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过渡性社会
D、是一个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的过渡性社会 E、是一个社会主义因素起决定作用,必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社会 8.邓小平提示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是在()年 A、1978 B、1980 C、1992 D、1982 E、1995 9.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结底,就在于没有搞清楚(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A、什么是社会主义 B、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 D、什么是解放思想 E、什么是实事求是
10.实现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是()
A、消灭剥削
B、消除两极分化),而这正是邓小平C、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人的全面发展 E、民主法制 附参考答案:
1.B 2.ABCDE 3.A 4.BCE 5.ADE 6.BCE 7.BDE 8.C 9.AB 10.ABCD 自测题3:不定项选择题
1.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提出反对教条主义任务的领导人是()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张闻天 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据是()A、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
B、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 C、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D、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们都()A、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B、反映了近代中国的时代要求 C、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 D、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 E、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实事求是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是()
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目的 B、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归宿 C、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D、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归宿 E.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6.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有()
A、群众路线 B、统一战线 C、武装斗争 D、独立自主 E、党的建设 7.我国建国初期属于()
A、新民主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8.在我国,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全国大陆的统一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土地革命的完成 9.邓小平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是在()年 A、1978 B.、1980 C、1992 D、1995 10.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没有搞清楚(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A、什么是社会主义 ? B、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 C、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什么是解放思想? E、什么是实事求是? 附:参考答案
1.A 2.B 3.ADE 4.A 5.BCE 6.BCE 7.A 8.C 9. C 10.AC 自测题4:不定项选择题
1.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是()A、1982年党的十二大 B、1987年党的十三大 C、1992年党的十四大 D、1997年党的十五大 E、1998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2.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
A、马克思列宁主义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这正是邓小平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E、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辨证关系是()
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B、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C、解放思想不能离开实事求是 D、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E、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结合,就是实事求是
4.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党的建设要解决两大历史性的课题()A、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B、不断发展生产力 C、建设小康社会 D、带领人民走向共同富裕 E、增强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5.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因为(A、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一致的 B、它们基本立场和方法是一致的 C、它们有着共同的理论品格,即与时俱进 D、它们均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E、它们有着相同的社会理想
6.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
A、深刻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B、鲜明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
C、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提出了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E、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7.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A、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E、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8.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是()
A、邓小平的南方谈话)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E、《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9.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正确的结论有()A、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B、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过渡性社会 C、是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过渡性社会
D、是一个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的过渡性社会 E、是一个社会主义因素起决定作用,必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社会 10.实现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是()A、消灭剥削
B、消除两极分化 C、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E、民主法制 附参考答案:
1.D 2.ACDE 3.ABCDE
4.AE
5.BCDE 6.E
7.D 8.D 9.ABDE
10.ABDE
自测题5:不定项选择题
1、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A.新民主主义性质 B.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社会主义性质
2、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是()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十月革命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3、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其经济成分有()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与合作社经济 B.个体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4、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与发展的主观条件有()A.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B.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C.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D.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正确
5、中国在对资产阶级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
A.统筹兼顾 B.劳资两利 C.公私兼顾 D.四马分肥 6.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保护民族工商业
C.没收蒋、宋、孔、陈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D.发展生产、繁荣经济 E.公私兼并,劳资两利 7.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A.无产阶级领导的 B.民族的 C.科学的
D.大众的文化 E.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
8、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要求是()A.坚持以人为本
B.实现共同富裕 C.发展社会生产力
D.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9、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据是()A.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
B.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 C. 西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D.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E.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
10、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没有搞清楚(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A.什么是社会主义 B.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 D.什么是解放思想 E.什么是与时俱进 附:参考答案
1.B 2.B 3.ABCD 4.ABCD 5.D 6.ABC 7.ABCDE 8.A 9.AE 10.AB 自测题6:不定项选择题
1、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是()A.新民主主义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这是邓小平理D.邓小平理论
E.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理论
2、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是()A.1982年党的十二大
B.1987年党的十三大 C.1992年党的十四大
D.1997年党的十五大 E.1998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要求是()A.坚持以人为本 B.实现共同富裕
C.发展社会生产力
D.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是()A.实事求是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E.科学发展观
5、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正确的结论有()A.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B.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过渡性社会 C.是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过渡性社会
D.是一个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的过渡性社会 E.是一个社会主义因素起决定作用,必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社会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
A.农民阶级
B.城市小资产阶级
C.工人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7、在我国,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全国大陆的统一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土地革命的完成
8、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A.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E.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9、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是()
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目的 B.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归宿 C.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D.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归宿 E.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10、实现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是()A.消灭剥削
B.消除两极分化 C.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E.民主法制 附:参考答案
1.BC 2.D 3.A 4.A 5.BDE 6.ABCD 7.C 8.D 9.BCE 10.ABC
自测题7:不定项选择题
1、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关键是()A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C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 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2、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因为改革是()
A 为了解放生产力 B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C 要对原有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
D对原有的经济制度进行根本性变革 E 引起经济、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
A 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 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 在宏观调控上,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使社会主义的优势和市场经济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
E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就其都是市场经济而言,两者具有共性
4、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公有资产在各个地方和产业中都占优势 C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D国有经济的比重大于非公有制经济 E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5、我国的民主党派是()
A执政党
B反对党 C在野党 D参政党
6、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原则区别是()A 经济基础不同 B 阶级实质不同 C 国家结构形式不同 D 宗旨不同 E 主体不同
7、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A 民主法制建设 B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C 树立共产主义理想 D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A培养“四有”新人 B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C弘扬民族精神
D弘扬科学精神
9、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纳入()A 经济建设的内容 B 政治建设的内容 C 文化建设的内容 D 社会建设的内容
10.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是()
A 反对和遏制“***” B 推进两岸“三通” C 促进两岸政治谈判 D 回到“九二共识” 附参考答案:
1、A
2、ABCE
3、ABCE
4、AE
5、D6、ABDE
7、B
8、A
9、D
10、A 自测题8:不定项选择题
1、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目的C发展是手段 D稳定是目的 E 稳定是前提
2、实行改革开放是()
A 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B 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 C 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 D 社会主义国家的一贯政策 E 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
A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B在不需要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完全自由地发挥作用的经济体制 C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D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4、台湾问题是()A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B中国的内政问题
C中美关系的最大障碍 D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E“二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5、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对象包括()A 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B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C 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D 以我国有联系的外籍华人
E 结成反帝反霸统一战线的国际友人
6、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公有资产在各个地方和产业中都占优势 C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D国有经济的比重大于非公有制经济
E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7、我国的民主党派是()
A执政党 B反对党 C在野党 D参政党
8、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原则区别是()A 经济基础不同 B 阶级实质不同 C 国家结构形式不同 D 宗旨不同 E 主体不同
9、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A 民主法制建设 B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C 树立共产主义理想 D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
A培养“四有”新人 B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C弘扬民族精神 D弘扬科学精神 附参考答案:
1、A BE
2、ABCE
3、A
4、ABC
5、ABC
6、AE
7、D
8、A BDE
9、B
10、A 自测题9
一、不定项选择题
1、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公有资产在各个地方和产业中都占优势
C.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D.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E国有经济的比重大于非公有制经济
2、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的基本原则,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A.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 B.人口数量多,增长快,素质不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现阶段,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是()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知识分子 D.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社会阶层
4、邓小平提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归根到底看其是否有利于(A.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C.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A.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C.促进效率提高与体现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 D.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6、实现“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A.台、港、澳享有高度自治权
B.中国坚持社会主义 C.一个中国
D.台、港、澳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A.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全党,教育干部和群众 B.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C.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D.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8、下列关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A.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B.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
C.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绝对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 D.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能和不需要批判地吸收和借鉴西方政治文明的积极成果
9、在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上,中国坚持的原则是()A.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互不侵犯
C.互不干涉内政 D.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 10、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的“两个务必”是指()A.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 B.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C.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D.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附参考答案:不定项选择题:
1、AC2、D3、ABCD
4、BCD5、B
6、C
7、BCD8、ABC9、ABCD
10、CD 自测题10:不定项选择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内容有()
A.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B.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军事 E.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
2、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因为(A.农业向社会提供粮食等基本生活资料
B.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和市场
C.农业为国家提供积累,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
D.农业的状况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的稳定 E.农业的发展最终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是()A.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培育市场主体 B.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优化资源配置
C.转变政府职能,建立起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 D.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E.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A.国有资产和集体所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集体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C.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D.国有资产在总资产中占一半以上)E.在全国所有的地区和产业中,公有资产都必须占优势
5、决定按劳分配的客观经济条件是()
A.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B.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C.旧的社会分工和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这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D.是彻底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差别的一个经济手段
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是()A.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
D.积极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
E.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
7、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A.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B.互不侵犯
C.互不干涉内政 D.平等互惠
E.和平共处
8、在当代中国,坚持、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前提和保证。因为只有坚持党的领导()
A.才能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B.才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制定正确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 C.才能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D.才能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9、新时期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对人民军队的总要求是()
A.政治合格
B.军事过硬
C.作风优良 D.纪律严明
E.保障有力
10、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
A .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目的C.发展是手段 D.稳定是目的
E.稳定是前提 附:参考答案:
1、ABC
2、ABCDE
3、ABCDE
4、AC5、ABC
6、ABDE7、ABCDE8、ABCD
9、ABCDE10、ABE
第四篇:毛概复习题-2017
第一章
1、曾经提出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研究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思想的早期中共领导人是:李大钊
2、民主革命初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际形成的初步成果主要有: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
3、确立毛泽东在全党实际领导地位的会议是:遵义会议 4、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界六中全会上首次明确提出的重大命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重大命题提出于: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重大命题的提出者是:毛泽东
7、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会议是:中共七大
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包括: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9、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1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是: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14、在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下,时代的主题是:战争与革命
15、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是: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
16、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辟的革命新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17、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新道路开辟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面对的党内盛极一时的错误倾向主要有: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神圣化;把苏联经验神圣化
18、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其理论主要体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策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党的建设理论
19、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
20、毛泽东强调党内斗争中坚持的正确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21、毛泽东创造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教育的整风形式是;批评与自我批评
22、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告诫全党的“两个务必”思想包括: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包括: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4、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和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25、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群众路线
26、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伟大转折,开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的重要会议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27、1982年党的十二大会议上,邓小平提出的重大命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8、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重大命题提出于:中共十二大
29、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会议是:中共十三大 30、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于:中共十三大
31、将“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会议是:中共十五大
32、将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的会议是:中共十六大
33、将胡锦涛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会议是:中共十八大
34、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会议是:中共十七大
35、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6、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37、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38、围绕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习近平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表现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39、毛泽东为中央党校题写的校训是:实事求是 40、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41、1980年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首次作出的概括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42、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4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44、之所以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因为: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第二章
45、认清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是:认清国情
46、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
47、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48、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49、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民主与主义革命崭新阶段的标志是:五四运动 50、中国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起始于:五四运动
51、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的科学概念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52、“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科学概念提出于毛泽东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53、完整地表述新民主主义总路线内容的是毛泽东的《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54、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分清敌友
55、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56、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帝国主义
57、近代中国贫困落后和一切灾祸的总根源是:帝国主义
58、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的前提是: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
5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60、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无产阶级
61、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成分复杂,主要包括: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自由职业者
62、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是: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63、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内容包括: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64、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中国特色的一项内容是:保护民族工商业
65、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包含的内容是:民族的文化;科学的文化;大众的文化 66、在领导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毛泽东相继撰写的文章主要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67、在领导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毛泽东提出的重要思想是:工农武装割据 68、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根本在于将主要问题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即: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 69、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是:土地革命 70、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
71、中国革命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是:农村革命根据地
72、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中国革命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7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的统一战线有: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74、总结党建立、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实践经验,主要在于: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要正确对待资产阶级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
75、在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坚持的策略方针是: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76、总结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展武装斗争的革命经验,建立人民军队必须做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军队;坚持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 77、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 78、中国共产党在加强自身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必须在任何时候都重视党的组织建设;必须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必须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
79、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包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80、在党的建设中居于首位的是:思想建设 81、民主革命时期,“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使革命事业遭受严重挫折,其直接结果就是:红军被迫长征
第三章
82、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其主要的经济成分有: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83、提出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会议是: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84、毛泽东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1953年 85、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86、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被概括为“一化三改”,其中的“一化”是指:社会主义工业化 87、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被概括为“一化三改”,其中 “三改”的对象是:个体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88、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中共开辟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主要体现为: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互助合作道路;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89、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主要表现为:个体经济的积极性;互助合作的积极性
90、我国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遵循的原则是: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91、我国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坚持的方针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92、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中共创造的过渡形式有: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93、我国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步骤有:手工业供销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94、社会主义改造中,中共创造性第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具体是指: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95、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的办法有: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步骤有: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96、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对私营企业利润采取的分配方法是: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
97、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对私营企业利润采取的分配方法称之为:“四马分肥” 98、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的丰富的历史经验有: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99、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推开是在:1953年 100、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在:1956年 10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是在:1956年
10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的标志是: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0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1954年 10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章
105、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发表于:1956年 106、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良好开端的标志是:《论十大关系》
107、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居于我国政治生活主导地位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 108、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于:1957年 109、毛泽东系统论述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文章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10、毛泽东强调,在我们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就是: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
111、毛泽东认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应采取民主方法,主要有: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
112、在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这一总方针的前提下,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毛泽东主张实行的方针是:“团结——批评——团结”
113、在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这一总方针的前提下,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毛泽东主张实行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114、在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这一总方针的前提下,对于科学文化领域的矛盾毛泽东主张实行的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15、在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这一总方针的前提下,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毛泽东主张实行的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116、在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这一总方针的前提下,对于民族之间的矛盾毛泽东主张实行的方针是: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117、毛泽东强调,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18、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第一大关系是: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119、在推动中国工业化发展道路方面,毛泽东提出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思路,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
120、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的强国: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现代科学技术
121、党的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方针是: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123、关于所有制结构调整,陈云提出的设想是:“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124、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内容是;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是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的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
125、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方面,毛泽东提出了“两参一改三结合”的思想,即: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
126、关于教育科学文化工作,党提出的口号是:“向科学进军”
127、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有: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128、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留下的深刻教训有: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129、所谓的“大民主”的极端现象表现为: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
第五章
130、中共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该处于初级阶段的纲领性文件是: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
131、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进行系统阐述的会议是:十三大
132、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包括: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133、初级阶段具有特定的内涵:所谓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判断题)
134、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作出了九个方面的概括,其中第一条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点)的总概括
135、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作出了九个方面的概括,其中第九条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任务)的总概括
13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也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基本出发点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37、当前我国最大的实际是: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38、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许多新情况、新变化,显示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有: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大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13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40、1957年下半年,党在指导思想上发生“左”的错误,推出的错误方针是:“以阶级斗争为纲”
141、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4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领域的目标和要求是:富强 14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领域的目标和要求是:民主 14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文化领域的目标和要求是:文明 14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领域的目标和要求是:和谐 146、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47、“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的“两个基本点”是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48、党领导人民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第六章
149、邓小平认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50、邓小平提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概念是在:1980年 151、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原则是:发展生产;共同致富
152、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或根本目标)就是:共同富裕 153、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作出总结性理论概括是在:南方谈话
154、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包括: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155、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有: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5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57、邓小平之所以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于: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根本任务
158、周恩来代表党中央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 159、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提出于:1988年
160、改革开放以来,党高度重视发展问题,邓小平围绕着发展问题提出的一个著名论断是:“发展才是硬道理”
161、十八大进一步强调科学发展思想,其内涵有: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162、周恩来首次提出我国要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是在: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163、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是在:1987年 164、确定“三步走”发展战略构想是在:十三大 165、“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的第一步就人民生活水平而言,主要解决的是:温饱问题 166、“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的第二步就人民生活水平而言,达到的预期目标是:小康水平167、邓小平提一次使用“小康”概念是在:1979年 168、邓小平首次提出“小康社会”是在:1981年
169、习近平的“中国梦”这一重要战略思想提出于:2012年 170、171、172、中国梦内涵中的弘扬中国精神,就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第七章
17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改革开放
17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性决策,基于一系列深刻的反思,主要有:对“文化大革命”进行深刻反思;对中国发展落后进行深刻反思;对国际形势进行深刻反思
175、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改革开放 176、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改革
178、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179、习近平提出,要把握和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些重大关系,这些关系包括: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80、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点有:改革;发展;稳定 181、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改革 182、解决中国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是:发展 183、中国改革发展的前提是:稳定
184、中共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原因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经验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和科技发展机遇的客观要求;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185、我国在对外开放中坚持实施的战略是:互利共赢
186、中国提出的实现与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共赢的重大举措是:“一带一路” 187、“一带一路”的具体内容是:“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第八章
18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控制 189、第一次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是:十五大
190、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
19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192、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为:控制力
193、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独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
194、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 195、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是:公有制
196、生产要素归纳起来包括:土地;信息;管理;资本;科技发明;专利;知识;劳动 197、198、经济发展新常态主要特点有: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199、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党的领导 200、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人民当家作主
201、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202、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203、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04、坚持、巩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要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要加强和改进法律实施工作;要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要加强同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要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
205、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 206、当代中国最直接、最广泛的民主制度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07、明确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会议是:十五大 208、将“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的会议是: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209、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必须坚持的原则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300、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任务有: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深入推进依法执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制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制工作队伍建设
30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有: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展基层民主
30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有: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30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04、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奋斗目标的会议是:十六大 305、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繁重,需做好的工作包括: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306、创新社会治理体制需做好的工作包括: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加强基层社会治理; 307、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308、党的十八大强调必须树立的生态文明理念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309、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是:尊重自然
310、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顺应自然
311、人与自然相处是应承担的重要责任是:保护自然
312、将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节作为基本国策,我们应做的工作包括: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
313、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主要有: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第九章
31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钓鱼岛)
315、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316、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周恩来将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政策和主张归纳为:“一纲四目”
317、周恩来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一纲四目”中的“一纲”是指: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318、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
319、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始于:1979年
320、标志着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纲领性文件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
321、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一概念是在:1982年
322、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基本国策的会议是: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323、为回应大陆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台湾当局提出的政策是:绝不接触;绝不谈判;决不妥协
324、台湾当局迫于压力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是在:1987年
32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是: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326、“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一个中国
327、“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有: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328、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是在:1997年7月1日
329、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是在:1999年12月30日 330、2005年胡锦涛针对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的重要意见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绝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绝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331、为遏制“台独”势力,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 332、海峡两岸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九二共识”
333、习近平提出新形势下推进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主张有: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其核心是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深化两岸利益融合,共创两岸互利双赢,增进两岸同胞福祉,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宗旨;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灵沟通;两岸双方要着眼大局,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不仅要求同存异,更应努力聚同化异,不断增进政治互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大家一起来干
第十章
334、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和平;发展)335、1970年代毛泽东提出的关乎世界格局的战略思想是:三个世界划分战略 336、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337、面对经济全球化战略机遇期,我国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经济结构调整进展缓慢;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我们适应和引领
338、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归结起来就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长处;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坚持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339、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有:“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340、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首次系统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 341、1970年代面对苏联对中国的军事部署,毛泽东审时度势提出的外交战略是:“一条线” 342、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后,邓小平对外交战略和对外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确定的战略是:“真正的不结盟”
343、邓小平在对国际形势作出新的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确立的党际关系原则是: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
344、我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345、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346、中国倡导新型国际关系,其“新”在于:合作共赢 347、在中国外交工作布局中,关键的是:大国关系 348、在中国外交工作布局中,首要的是:周边关系
349、在中国外交工作布局中,基础是:与发展中国家关系 350、在中国外交工作布局中,舞台是:多边关系
351、中国外交致力于同各大国发展全方位合作关系,主要是积极发展:同美国的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的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 352、中国外交致力于同各大国发展全方位合作关系,其中同美国的关系体现为:新型大国关系
353、中国外交致力于同各大国发展全方位合作关系,其中同俄罗斯的关系体现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354、中国外交致力于同各大国发展全方位合作关系,其中同欧洲的关系体现为: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
355、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是:合作共赢 356、目前在国际上招摇撞骗的关乎中国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的分裂势力有:“台独”;“藏独”;
“东突”
第十一章
357、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358、检验中国共产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359、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一切为了人民是因为: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是党的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360、之所以说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因为: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36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36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
36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明显变化,呈现出的特点有:队伍迅速壮大;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综合素质迅速提高;岗位流动加快 36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依靠力量是:农民阶级 365、在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中,居于第一资源的是:人才
366、全党和全社会在国家发展中必须坚持的一个重大方针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36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归纳起来主要有: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
368、我国各民族人口分布呈现出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369、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是:党的领导问题
370、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371、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也是中华民族政策的基石是:民族平等
372、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华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是:民族团结
373、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
374、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375、2013年习近平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 376、习近平提出的强军目标的灵魂是:听党指挥 377、习近平提出的强军目标的核心是:能打胜战 378、习近平提出的强军目标的保证是:作风优良
379、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需做的工作有:调整优化作战力量结构;加快新型作战力量建设;推进作战要素融合集成
380、调整优化作战力量结构的重点是加强:海军建设;空军建设;第二炮兵部队建设 381、军民融合,源于党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思想 382、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是:军政军民团结
第十二章
383、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是因为: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党的领导;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党的领导;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凝聚
亿万人民力量,需要党的领导;应对复杂国际环境需要党的领导
384、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做到: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提高依法执政水平;要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385、当前,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主要有: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386、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内存在着的危险有: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
387、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 388、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 389、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性建设是:执政能力建设
390、十八大提出的把党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新的战略目标是: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 391、2014年习近平明确提出的要求是:“全面推进从严治党” 392、从严管党治党,首先就要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 393、从严治党的根本之道是:制度治党
394、对领导干部“三严三实”具体要求中的“三严”是指: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
395、对领导干部“三严三实”具体要求中的“三实”是指: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396、“好干部”的标准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397、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是严明:政治纪律
398、党的纪律中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是:政治纪律
399、全面从严治党,作风建设至关重要,必须做到: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严格党内生活,开展积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从领导干部抓起;建立抓作风的长效机制
400、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做到: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惩治这一手不放松;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推进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
第五篇:毛概复习题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是 A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B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C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的科学判断
2、中国共产党八十年来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是为了 A中华民族的独立
B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C夺取政权、使自己成为执政党
3、坚持与时俱进的核心是创新,在各方面创新中起先导和保证作用的是 A科技创新 B理论创新
C体制创新
4、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是 A新三民主义
B新民主主义理论
C毛泽东思想
5、正式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6、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根本前提是 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中国革命运动的深入进行
7、标志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 B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论述
8、十六大所确定的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A邓小平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9、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思考始于 A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10、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征是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B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题 C民族解放运动成为时代主题
1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发展
B改革 C稳定
1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发展 B以人为本 C科技
13、以人为本的“人”,是指 A最广大人民群众
B中国共产党
C农民
14、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是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
A党的建设
B人民军队 C土地革命
15、科学发展观第一次提出是在党的()上。A十六届三中全会
B十六大
C 十五大
第二章
一、选择题
1、_______,指的是人们在思想认识上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A基本路线 B总路线
C思想路线 2、1941年5月,毛泽东在_________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A《实践论》
B《矛盾论》
C《改造我们的学习》
3、经过_________,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A遵义会议 B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 C古田会议
4、_________,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届六中全会 C十二大
5、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_________。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是俱进
6、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_____。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C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7、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____________。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8、实践基础上的_________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A制度创新 B科技创新 C理论创新
9、党的__________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A基本路线 B思想路线
C总路线
10、___________是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而制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A政治路线
B思想路线 C组织路线
11、____________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12、走自已的路,在__________,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A理论原则上
B思想方法上 C基本立场上
第三章
一、选择题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 A鸦片战争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2、明确提出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的会议是 A一大 B二大 C三大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首要对象是 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
4、完整表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文献是 A论新阶段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领导统一战线过程中的最根本的经验是 A正确处理好与资产阶级的关系 B正确处理好与农民的关系 C正确处理好与知识分子的关系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 A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B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
7、中国革命战争的性质是 A无产阶级革命战争 B资产阶级革命战争 C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8、新民主主义理论达到成熟是在 A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
B大革命失败以后 C遵义会议以后
9、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 A北洋军阀
B国民党新军阀 C日本帝国主义
10、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最早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是
A民族资产阶级 B小资产阶级
C无产阶级
11、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 B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 C过渡时期
12、官僚资本主义的买办性是指它 A依靠帝国主义
B勾结封建势力 C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
13、主张放弃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其理论基础是 A一次革命论 B二次革命论 C三次革命论
14、辛亥革命失败的启示是
A旧式农民战争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改良主义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C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15、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是 A政权问题 B军队问题 C分清敌友问题
16、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 A革命对象不同 B革命手段不同 C革命领导阶级不同
17、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A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B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C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
1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 A土地革命
B武装斗争 C根据地建设
第四章
一、选择题 1、1949年至1956年我国的社会性质是 A新民主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2、建国初期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是 A合作经济
B个体经济 C私人经济
3、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居于领导地位的经济是 A资本主义经济 B个体经济 C社会主义经济
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 A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B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C资本主义社会形态
5、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农民和富农的矛盾 C农民和地主的矛盾
6、建国初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的经济是 A国营经济 B个体经济 C资本主义经济
7、总路线确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步骤和方式是 A先搞工业化建设
B先搞农村机械化建设 C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
8、建国初我国国营经济最主要的来源是 A没收的官僚资本 B赎买的民族资本 C建立的合作经济
9、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 A国家资本主义形式的确立
B个别行业的公私合营的建立 C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普及
10、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经济形式是建立 A国家社会主义经济 B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11、对个体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经济形式是建立 A合作社经济 B私人经济 C国营经济
12、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的时间是 A、1949年
B、1954年 C、1982年
第五章
一、选择题
1、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在 A1987年党的十三大 B1992年的南方谈话
C1992年党的十四大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坚持改革开放 B发展生产力
C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
3、邓小平曾说:“现在我们虽说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这说明 A我国实际上还处在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 B我们搞的社会主义事实上是在补资本主义的课 C我国的生产力不发达,还没有摆脱贫困
4、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 A能否消除剥削现象 B能否实现社会公正 C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5、在社会主义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 A革命 B改革 C阶段斗争
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解决思想,实事求是
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7、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是 A共同富裕 B按劳分配
C生产力发展迅速
8、党的十六大以来,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A本质属性 B本质
C核心内容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最终取决于 A社会主义公有制程度的不断提高 B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C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六章
一、选择题
1、______,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A认清中国革命的性质
B认清中国革命的任务 C认清中国的国情
2、我国处于_____阶段,是中共和邓小平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A社会主义比较发达 B社会主义比较富裕 C社会主义初级
3、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_________。A马克思
B列宁 C斯大林
4、_____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进行了系统阐述。A中共十四大
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三大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______年开始算起。A、1956 B、1949 C、1978
6、在近代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不承认中国人民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_________。A空想论
B经验论 C机械论
7、______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需要继续完成的历史性任务。A工业化 B市场化 C社会化
8、毛泽东在____一文中,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矛盾论>>
9、______ ,是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
10、_____,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A理论联系实际 B密切联系群众 C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11、_____是我们的立国之本。A改革开放 B四项基本原则 C自力更生
12、____年,中共中央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的任务。A、1952 B、1950 C、1954
13、______年,邓小平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A、1987 B、1983 C、1982
1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_________。A四项基本原则 B改革开放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5、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_____。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第七章
一、选择题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阶级斗争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的是()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3、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A改革 B阶级斗争 C社会革命
4、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A阶级斗争 B改革 C经济建设
5、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A阶级斗争 B改革
C发展生产力
6、在全面改革中,()改革是重点
A经济体制
B政治体制 C文化体制
7、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A大家是否赞成 B“三个有利于” C生活富裕
8、党的()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9、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是()A“又相适应又相矛盾”
B对抗性 C不可调和
10、()年12月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 A2000 B2001 C2002
11、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的决议
A《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B《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开放的决议》
12、在全面改革中,()改革是重点 A经济体制 B政治体制 C教育体制
第八章
一、选择题
1、建立高度集权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是因为()A有利于集中力量发展工业
B把它看作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区别的重要特征 C经济关系相对简单
2、陈云在八大提出了()A“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B两参一改三结合 C一平二调
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改革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C建立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
4、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经济上的区别之一是()A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
B是运用计划还是运用市场来配置资源 C所有制及所决定的分配制度不同
5、目前在我国所有制中占主体地位的是()A 公有制经济 B集体所有制经济
C非公有制经济
6、目前我国的分配制度是()A按劳分配 B按生产要素分配
C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其本质是()A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分配 B对按劳分配的否定 C按劳动力分配
8、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体现在()A控制力上 B社会资产的总数量上在
C市场竞争充分的行业占优势
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是()A企业
B政府 C自然人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基础手段是()A 市场
B计划
C以计划为主 市场为辅
11、在以公有制为主的前提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主要是由(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 B人们认识上的误区导致的 C全面西化的结果
12、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还必须()A探索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B公有公营
C反对产权的分离
13、深化分配体制改革,涉及到()A调整和规范国家 企业 个人的分配关系 B调整和规范个人间的分配关系
C调整和规范企业间的分配关系
第九章
一、选择题
1、一个国家实行的政治制度和要走的民主道路的最主要依据是: A本国的国情 B本国的人口 C本国的环境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于: A、1949年
B、1954年 C、1956年
3、我国设立常务委员会并赋予其相应职权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是: A市级以上)B县级以上 C乡级以上
4、我国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范围已扩大到: A县
B乡 C村
5、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A中央军委 B国务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6、我国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人民政协制度
7、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正确表述是:
A由于缺乏民主和法制的传统,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不具有迫切性
B由于人民群众政治文化素质较高,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会相当容易
C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需要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过程
8、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正确表述是: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政治基础
B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依据
C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现实条件
9、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正确表述是:
A坚持人民民主专政,首先要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中国共产党,不断强化党的领导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就是增加警察和监狱,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充分履行国家政权的专政职能
第十章
一、选择题
1、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是: A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B马克思主义 C民族主义
2、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是: A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为经济建设服务
C为政治服务
3、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A以德治国 B树立共同理想 C培育四有公民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 A马克思主义 B为人民服务 C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5、我国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社会主义
6、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A与时俱进 B改革创新 C开拓进取
7、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提升文化的经济效益
B增加文化事业的投入 C创造更多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
8、广义的文化涵盖了人类创造的: A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B经济和政治 C科技和文艺
9、现阶段文化工作的主题是: A 科学发展观 B八荣八耻
C繁荣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
10、今天仍然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是由于: A党的要求 B人民的需要
C马克思主义是严密的科学体系
11、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要求: A德育为先
B智育优先 C体育优先
12、对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作出系统总结的是: A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
B 态环境伦理 C八荣八耻
第十一章
一、选择题
1、“兼相爱”、“爱无差”,提出这一思想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A墨子
B孟子 C孔子 2、1842年德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发表了《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书A魏特林
B付立叶 C马克思
3、社会要和谐,首先要()A发展 B改革 C稳定
4、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A思想道德建设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坚持“双百方针”
5、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在党的(A十六大报告)B十三届四中全会 C十六届六中全会
6、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的是党的()A十六届六中全会
B党的十六大
C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两者都属于建设()这个大范畴。
A 建设共产主义 B现代化社会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9、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认识的深化 A党的性质
B执政规律 C奋斗目标
第十二章
一、选择题 1、1995 年 1 月 30 日,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就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提出了()。A“一国两制” B八项主张
C九条方针
2、“一国两制”的政策在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后,将至少保持()年不变。A 30 年 B 50年
C 100年
3、“一国两制”首先是从探索解决()问题后开始的。A香港
B澳门 C台湾
4、实行“一国两制”的基础是()。
A坚持和平共处原则 B一个中国的原则
C坚持高度自治原则
5、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武力()的各方面准备。A收回香港 B收回澳门 C解放台湾 6、50多年来,我们党和政府对台方针政策大致经历了由“解放台湾”到()两个重要历史时期。
A“对等谈判” B“和平统一”
C“武力攻台”
7、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有关国际条约明确规定将()归还中国。A香港 B澳门 C台湾 8、1954年12月,美国政府与蒋介石集团签订(),把台湾、澎湖列岛置于美国的“保护伞”下,阻挠中国统一。A“军事合作条约” B“政治协作条约” C“共同防御条约”
9、六十年代,周恩来总理将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政策和主张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即()A台湾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 B台湾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
C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10、(),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第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驱除台湾当局的非法代表。A1969年10月 B1971年10月
C1979年1月 11、1983年6月,()的提出,使“一国两制”的构想更加完备、充实,更加具体化、系统化。A“一纲四目” B“叶九条”
C“邓六条”
12、“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成功运用于解决()问题 A台湾 B香港
C澳门 13、2005年3月4日,胡锦涛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B大陆与台湾实现“三通”的要求决不放弃 C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14、2005年4月,中共中央和胡锦涛总书记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率团访问大陆,开展两岸政党交流与对话
A连战 B马英九
C宋楚瑜
第十三章
一、选择题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由谁最先提出 A毛泽东
B周恩来
C乔冠华
2、在我国外交政策上,确定“真正的不结盟”战略的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是: A国家主权平等 B互不侵犯 C互不干涉内政
4、我国对外政策的立足点是: A独立自主 B发展与大国关系
C 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5、威胁世界和平稳定的主要根源是: A贫穷 B水资源缺乏
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6、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是()A和平与发展
B 霸权主义 C第三世界
7、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 : 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B反对霸权主义 C实现人类的解放
判断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实践自发地产物(错)2.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错)3.毛泽东晚年的思想也是毛泽东思想(错)
4.1840年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介于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错)
5.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一株不结果实的花朵”(对)
6.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的开端(错)
7.中故宫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辛亥革命的继承和发展(对)
8.中华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革命性的阶级(错)
9.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错)
1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对)11.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应该“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错)
12.在中国民主统一战线中,大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之一,因此,它始终是被排除在统一战线外的(错)
1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对象之一(错)14.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应该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对)15.整风就是“残酷斗争,无情打击”(错)
16.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因此,农民是中国革命的天然领导者(错)
17.工农武装割据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对)
18.红色政权存在发展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全国革命的继续向前发展(对)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错)
20.农业就是工业,因此,中国的工业化必须以农业为指导(错)21.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仍存在着对抗性的矛盾,因此,属于敌我矛盾的范畴(错)
22.在中国,没收官僚资本就其革命性质而言是新民主主义的(错)23.建国初期,我国的国营经济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建立的(错)
24.邓小平理论就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否定和超越(错)25.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所以毛泽东思想没有科学价值(错)26.一切依靠群众就是要处处听群众的安排(错)27.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对)28.毛泽东的功绩大于过错(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