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调查报告[定稿]
商南县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调查 调查时间:
调查时间为2011年12月
调查地点:
商南县丹江以南10多个乡镇的偏远高寒贫困山区
调查对象:
本调查涉及对象是国家贫困县的贫困地区——商南县丹江以南10多个乡镇的偏远高寒贫困山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的家庭。
调查方式:
本调查主要以问卷和现场访谈、电话访谈三种形式进行资料搜集与整理。与全区域85位家长面谈,电话联系全区域家长50次,散发调查问卷300份(见附件1),收回298份,有效295份。直系监护人占80%,旁系监护人占20%。监护人为父母的占20%,其他的占80%。
调查人:
刘先武
研究背景与概况
孩子的教育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也给许多家庭和学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不良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并且已经成为阻碍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重要原因,影响社会进步的重要问题。通过这次调查,希望了解一下现今受调查地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情况,收集一些有关信息,从而对现今 留 守儿童家庭教育中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调研,了解清楚当中存在的问题根源,寻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法,家庭学校合作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
调查内容:
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卷》中列出的各个选项对家长与孩子间日常生活行为习惯和作业完成与辅导,爱国品德教育,综合素质,体育教育,特长教育,交际礼仪,安全知识等一些常见要点进行调查。
调查目的:
探讨当前区域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妥,并研究相应的对策,对进一步做好当前受访区域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实现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为推动全区农村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提出合理建议和意见。
调查结果:
经过调查发现,根据我县现今的教育实际情况,面对升学压力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学习问题成为家庭围绕孩子的主要问题,一些孩子成长的其他要素(例如:品德修养、兴趣)往往被家长忽略,而调查也表明,大部分家长对孩子全面素质陪养力度方面还是不足够的,甚至有的是负面的家庭教育,可以从群众、老师以及政府对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满意度中可以看出来。孩子成绩令人揪心,素质教育成果不容乐观。急切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早日认识到,并作出积极地动作。
调查资料分析 调查发现,就当前留守儿童家长对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各式各样,但基本集中在下面几方面。
一、报告解读:二大客观原因造成家庭教育困难 第一大原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地经济落后,家庭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很少,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投入还不足够面对庞大的人口。所以物质条件的制约必然对教育有一定的压制。
1、受调查地区是国家级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甚是落后,人们整天都想着怎样吃饱穿暖,温饱都是问题,何谈教育。受教育儿童都是靠政府投资,家庭无法投入更多的教育资源,家长能力有限。家庭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靠政府每年救济粮和扶贫款维持生活;学生每年都有政府一定额度的帮扶,享受国家蛋奶工程的恩惠。
2、家庭投入资金比例小,政府投入资金比例大;但政府投入的资金比起同地区发达乡镇还是有较大的差距。
第二大原因:
1、孩子成长环境很差,孩子没有耳濡目染的学习氛围。受调查地区属于贫穷高寒山区,生活困难教育环境落后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受经济条件制约,家长无力给孩子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有的连一张可以写字的桌子都没有。有的父母在外打工,孩子家长都是弟兄几个,爷爷奶奶都是将近60岁的人,90%不识字,还要照顾好几个孩子,根本无法辅导。孩子在家庭生活方面是及其节俭的。父母离开后,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在节俭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饮食方面,吃好是不敢奢求的,能吃饱就行。儿童时期正 3 是生长发育的时期,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农村留守儿童只能在极度节俭的状态下过着维持温饱的生活,这些儿童甚至在生病的时候,也往往没有能力和条件及时去医院救治。此外,部分家庭条件较差的留守孩子不仅生活上得不到应有的照料,小小年纪还要帮助年迈的老人承担许多家务。
孩子身边都是些上年纪的老人生活习惯不好,说的是方言,很少有看书写字的习惯,这些都对孩子有非常大的影响,甚至有孩子对大人说:“你们都不写字,整天让我写。”
有些村子,赌博成风,无业、待业人员太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此点比较重要)
2、人力资源投入也是有很大差距。
受调查地区属于高寒山区,教师少,任务重,有的老师一身兼数职,课堂任务都无法完成。再加上有些老师自身素质有限,将大部分学习任务留给家长,客观上给本来就不很成功的家庭教育造成很大的困难。
二、报告分析;四项对策修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口
1、素质调查;家长素质普遍较低,亟待转变理念及行为
数据统计
学历方面:受访家长中,90%的家长学历在初中以下,高中的有6%,而大专以上的仅占4%。90%为农民,87%在外打工,父母双方均在外务工,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隔代亲人照看的留守儿童。大部分监护人是重监护轻教育,甚至对留守儿童娇生惯养、放任自流,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
素质偏低对策:
即使家长素质偏低,家庭辅导还是有办法的,家庭教育不能荒废。
(1)家长无法辅导孩子可以利用家庭周围资源,几个孩子放在
一起,让素质较高的家长辅导。(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举行手拉手、结对等帮扶活动)
(2)可以让高年级的孩子辅导低年级的孩子。
(3)家庭教育不只是辅导作业,还有品德,学习习惯,综合素
质,礼仪等。实践证明一些不识字的家长照样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大学生。
(4)有些年轻家长可以进行自学,夜校、求教、网络教育等方式提高自身素质。
2、意识方面调查总结1:
自认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的只占20%,而在获取辅导孩子能力、掌握教育方法的意识方面,高达80%的家长竟然回答“一点都不希望”,且希望得到帮助的家长不到20%。他们认为孩子教育是学校的事,与家庭无关。
1、原因透析
(1)留守儿童家长学习意识淡薄,没条件看书看报,更何况儿童教育、心理辅导之类的书籍。
(2)留守儿童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没有足够重视,家庭教育行 为极为欠缺。
(3)留守儿童家长自身生活方式的非健康因素干扰太多,给孩子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视。
(4)有一部分家长的观念相当封建老旧,他们认为女孩子不必要读那么多的书,凑合念几年书,混个初中毕业证就行了,也就不会注重孩子的基础知识教育。
(5)认为自己下苦力挣的钱比文化较高的人挣钱还多的“打工”父母,在他们心目中滋长着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于是对子女没有明确的要求,顺其自然,从而“能读书就读,读不好去打工也能赚钱”的观念在农村儿童思想中普遍存在。
2、家长的话:
(1)十里坪镇白鲁础村的韩顺军是高中生,他自己也承认,工作压力大,没有意识去对孩子的学习和相关教育进行过思考。
(2)十里坪镇白鲁础村的张传勇,是初中生,在外打工,自认为有意识照顾孩子,但是鞭长莫及,没法教育孩子。
调查中发现,排除素质的原因,相当多的家长都会用“工作”说事,以此来作为自己缺失家庭教育的借口。
意识调查1对策
家长素质的高低是相对性的,留守儿童的家长相对城区的会偏低,而且素质偏低的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力度度就明显低于素质高的家长,表现出参与教育的意识不强,有些家长甚至把孩子教育问题完全依赖学校,自己不闻不问孩子成绩不好就说学校没教好,要改变 这一点关键要强化家长的参与意识,家庭也是孩子的一所学校,家长更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要认识到教育孩子也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校、政府等教育机构可以加大宣传力度,是家长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使他们知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3、意识调查总结2 ; 缺乏理性,将教育重担交付学校
1、数据显示
家校互动:有意识与学校保持联系并主动从学校方了解关注孩子状况的只占受访人数的17.8%,有些家长将孩子交给学校,自己对孩子不闻不问。更有甚者,老师联系家长竟然无法联系到。
2、原因透析
(1)认识有误。留守儿童家长普遍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与己无关;
(2)责任缺失。在孩子遇到什么问题后,家长只是一味抱怨,甚至指责学校失职。
3、家长的话:
邓刚则是受调查地区家长中为数不多的大专生之一,尽管如此,他说;“作为家长,都有着自己的社会任务,教师也是承担社会责任的一份子,孩子的教育应该在学校就有成体系地施行。”
走访中发现,就教育所承担的任务而言,许多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找学校”,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就是学校的事。意识调查总结2对策
(1)受访区白鲁础九年制副校长赵明军:教育孩子是社会、学校、家庭三方的共同责任,要是缺少一方,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都是一种缺失。孩子一出生首先就在家庭里接受教育,要是家庭教育这块缺少了,孩子这一方面的培养就失去了一个正确的观念导向,再把孩子放到学校来,教育就会难免出现一些障碍。所以家长一定要在观念上转变过来。
(2)家长意识的提高也有待于政府提倡,和引导。(3)学校定期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方法辅导。
4、教育理念调查
望子成龙,棍棒底下出孝子,男服学堂女服嫁,等一些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①资料统计
寄望方面:有43.2%的留守儿童家长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对孩子的思想建设、内心感受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比较忽视。
关注度方面:对在校表现关注占10.5%,能否自觉完成作业,占60.5%,而关注品德表现及校园生活感受的只占20%。
对错犯错方面:能采取说服教育为主要方式的占30.3%,而采取“不理他”“关在家里”“罚站”等消极方法的有60.7%。
②原因透析
(1)理念失衡。一方面期望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另一方面 把才能局限于孩子的书本知识或成绩表现;忽视品德,学习习惯,综合素质,礼仪等.(2)方式失策。基于对孩子的期望,在面对孩子错误的时候,认为严厉、高压才会对孩子有更大的触动。缺少说服教育,树模教育,辅导教育,心理教育。
③家长的话
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未能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管农活多么辛苦,我都会和我妻子轮流对孩子的作业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其学习中的问题和错误。(会打孩子吗?)会,教育过程中肯定有时候对他的表现不满意而采取一些暴力手段。”张亮说。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他却希望读小学的孩子考上好学校从而有个好工作。几乎所有的家长回答记者关于对孩子的希望时也表达着相似的观点。
理念调查对策:
(1)认真与老师沟通,向老师请教,老师家长合作将孩子教育好。(2)孩子不能打,否则会出现逆反心理,自己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3)说服教育,引导教育、榜样教育应该是教育犯错孩子的好方法。
三、调查后的思考
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家庭教育也应是如此,家庭教育搞不好,不能把责任完全归功于家长,其实社会,学校,政府都是有责任来配合家庭搞好家庭教育的。
1、学校该做点什么?
学校方面。记录留守儿童情况和监护人及临时监护人的情况,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学校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在学校举办的活动中,多把机会留给留守学生,为留守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给留守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室,帮助他们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引导他们走出自闭的心理障碍,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开展“爱心伙伴牵手”工程。学校要大力开展“爱心伙伴牵手”工程。动员有条件的同学,与留守儿童结成好伙伴,节假日邀请留守儿童到自己家作客,同吃同玩同学习,让留守儿童感受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让亲子间保持电话联系,班主任根据孩子的校内外表现,尽可能地让孩子与父母取得联系,每月定期通电话,让家长对孩子进行“电话教育”;利用“五一”、“十一”、春节等学生家长返乡的机会约父母面谈,这样能使这些父母较为详细地了解孩子,以便更好地进行短期的家庭教育;定期家访,定期举行监护人座谈会,交流管教“留守儿童”的经验教训,相互沟通交流,共同制定教育策略;开展“体谅父母”活动、“交往辅导”活动,将心理咨询室引入农村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等。
2、地方政府应该做点什么? 建立并完善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使之成为农村教育保障机制。成立关心“留守儿童”教育指导机构,建立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可由乡镇政府牵头,学校组织,村民委员会、派出所及热心的退休教师等参加。建立对“留守儿童”家庭定期访问制度、与在外务工父母联系制度,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健康、安全和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承担起更多的教育、关心和保护责任。湖南省新宁县妇联倡议的要求各级妇女组织、妇女干部担任“代管妈妈”行动就是为“留守儿童”营造亲情、加强管理方面的一个典范。
加强宣传贯彻《义务教育法》的力度。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既是一项权利,也是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各级政府尤其是乡镇应该严格依法办事,以有效的措施督促民工及其委托的子女监护人从守法的高度,正确处理外出务工致富与教育子女的关系,把“留守儿童”的辍学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县、乡镇政府部门要努力整治好学校周边环境,加强监管直至取消学校周围那些接待未成年人的网巴、游戏厅、录像厅等,加大危害学生安全和学校工作秩序的打击力度。给儿童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附
件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调查问卷
尊敬的家长: 您好,家庭教育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为更好探讨当前区域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妥,并研究相应的对策,对进一步做好当前受访区域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实现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推动全区农村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提供可靠的建议和意见,特开展此次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只做研究之用,我们将对您的回答保密,希望您如实填 写这份问卷。感谢您的支持!
一、家庭基本情况
1、您的孩子所在的年级___性别 __
2、您是孩子的()A 父亲 B 母亲 C 外祖父(母)
D 祖父(母)E 其他亲友
3、您的学历是()A 初中及以下 B 高中 C专科及以上
4、您家的家庭结构属于哪种类型()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其他
5、您的孩子在大多数时间里和谁生活在一起?()A母亲 B父亲 C爷爷奶奶(或外祖父母)D父母
6、家庭 收入靠什么?
()
A、打工
B、务农
C政府救济
D其他
7、家庭困难程度()
A一般困难
B 特别困难
二、家庭教育情况
1、在孩子成长中您最关心孩子的哪方面()A 孩子的思想品行 B 孩子的成绩
C 孩子的综合能力
D 孩子的身体状况
2、您对孩子的学习情况的期望程度是()A 门门功课都要优秀 B各门功课及格就可以 C无所谓
D其他
3、孩子做了一件好事,如捡了一些钱交给了班主任,您会怎么 做?()
A鼓励表扬孩子做得对 B认为无所谓
C骂孩子傻
D其他(请填写)
4、孩子做错事,您一般会怎么做?()
A先找犯错误的原因,再进行批评教育 B非常气愤,批评甚至打孩子 C不管不问,任其发展
D其他
5、孩子成绩不理想,您一般会采取什么手段教育他?()A谈心 B找老师 C责骂或打骂 D其他(请填写)
6、家长是否常常在孩子面前争吵?()A 没有
B偶尔有
C 经常有
7、您会处处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吗?()
A做得很好 B 有这种意识但做的不好 C从未有过这种意识
8、您经常让孩子做家务活或是其他的劳动吗?()
A经常劳动 B 偶尔会让 C 从来不让
9、您平时会花一些时间陪孩子做功课吗?()
A经常
B 偶尔会
C 不会
10、您是否了解你的孩子(兴趣、爱好、朋友圈等)?()A了解
B不了解
11、以下几种说法,您同意哪种说法?(可多选)()A 小时学文化,长大学做人 B 树大自然直 C智力开发最重要
D品德教育最重要
E 健康教育最重要
F从小注意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2、您获得家庭教育知识的主要途径是()A 家长会
B 书本、杂志、媒体
C 长辈影响
D自己的摸索、积累 E其他(请填写)
13、您经常通过哪种方式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情况?()A 家长会
B 主动与教师联系(拜访、电话等)
C 老师家访
D教师请家长 E其他(请填写)
14、您认为“人前教子”这种方法正确吗?()A对 B 不对
您平时这样做吗?()
C 这样做 D不这样做
15、您认为您教育孩子时缺乏的是()(不限项)
A态度不耐心
B 知识不够 C缺少方法 D其他
16、您如何看待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A 二者之间就是朋友关系
B 二者可以平等友好的相处,但父母要保持权威
C就这么一个孩子我当然得好好对他,再苦再累也得把他 伺候好了呀
17、您的孩子对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
A很关心,热情为家人服务 B 比较关心,能为家人服务
C有时关心,有时为家人服务 D很少关心,很少为家人服务
18、您把自己的孩子与其他的孩子攀比过吗?()
A 经常 B 偶尔 C从来没有
19、如果您曾经攀比过,那您是比较的哪一方面?()
A 学习成绩 B 思想品行 C综合能力 D其他 20、你认为孩子有特长吗?()
A有
B 没有
C 不知道
22、你认为你的孩子不教育能成才吗?()
A 能
B 不能
C 不知道你的孩子主动把吃的东西让给你吗?()
A有一次
B 偶尔
C总是
D 从不
24、您认为您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请简要谈一谈。
25、您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哪些困惑?
26、如果您需要家庭教育方面的咨询,您希望得到哪些方面的帮助?
再一次感谢您认真的填写调查问卷。
2011年12月
第二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峰岩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为了了解农村贫困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等各方面情况——关爱留守儿童的实验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为2011年12月
调查地点:重庆南川区峰岩乡的偏远高寒贫困山区
调查对象:
本调查涉及对象是国家贫困县的贫困地区¬¬——重庆南川区峰岩乡的偏远高寒贫困山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的家庭。为了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情况,我参加了我区大学生志愿团,在2012年初寒假期间为期7天对峰岩乡部分留守儿童进行访问,通过问卷、交谈和或动得方式进行了解相关情况
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农村发展相对落后,许多农民都有向外出打工,城市出现大量的农民工,因此农村出现了一群特殊群体——留守儿童。
所谓留守儿童,就是随着农村成年男女向城镇转移就业,外出打工,而多数人没有携带孩子一同前往,致使许多儿童远离双亲或单亲成为农村家庭留守儿童,他们多数依靠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监护。为了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找准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今年开学之初,我大学生志愿团采用问卷、访谈等形式,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作了专题调查,下面是调查情况。
一,我们峰岩乡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概况。
为了确保调查工作的准确性和针对性,调查对象主要是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年龄在6-12岁之间。调查的农村留守儿童总人数为721人,其中小学生421人,中学生300人,据调查统计,我峰岩乡农村人口11533人,现有劳动力7601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劳动力5225人,在721名留守儿童中父母常年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322人,占48%,其中小学生202人,中学生120人,父母阶段性外出务工的比例更大占校生的绝大部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大,总体比例较高。
研究背景与概况
孩子的教育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也给许多家庭和学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不良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并且已经成为阻碍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重要原因,影响社会进步的重要问题。通过这次调查,希望了解一下现今受调查地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情况,收集一些有关信息,从而对现今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调研,了解清楚当中存在的问题根源,寻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法,家庭学校合作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
调查内容:
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卷》中列出的各个选项对家长与孩子间日常生活行为习惯和作业完成与辅导,爱国品德教育,综合素质,体育教育,特长教育,交际礼仪,安全知识等一些常见要点进行调查。
调查目的:
探讨当前区域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妥,并研究相应的对策,对进一步做好当前受访区域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实现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为推动全区农村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提出合理建议和意见。
调查结果:
经过调查发现,根据我县现今的教育实际情况,面对升学压力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学习问题成为家庭围绕孩子的主要问题,一些孩子成长的其他要素(例如:品德修养、兴趣)往往被家长忽略,而调查也表明,大部分家长对孩子全面素质陪养力度方面还是不足够的,甚至有的是负面的家庭教育,可以从群众、老师以及政府对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满意度中可以看出来。孩子成绩令人揪心,素质教育成果不容乐观。急切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早日认识到,并作出积极地动作。
调查资料分析
调查发现,就当前留守儿童家长对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各式各样,但基本集中在下面几方面。
一、报告解读:二大客观原因造成家庭教育困难
第一大原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地经济落后,家庭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很少,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投入还不足够面对庞大的人口。所以物质条件的制约必然对教育有一定的压制。
1、受调查地区是国家级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甚是落后,人们整天都想着怎样吃饱穿暖,温饱都是问题,何谈教育。受教育儿童都是靠政府投资,家庭无法投入更多的教育资源,家长能力有限。家庭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靠政府每年救济粮和扶贫款维持生活;学生每年都有政府一定额度的帮扶,享受国家蛋奶工程的恩惠。
2、家庭投入资金比例小,政府投入资金比例大;但政府投入的资金比起同地区发达乡镇还是有较大的差距。
第二大原因:
1、孩子成长环境很差,孩子没有耳濡目染的学习氛围。
受调查地区属于贫穷高寒山区,生活困难教育环境落后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受经济条件制约,家长无力给孩子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有的连一张可以写字的桌子都没有。有的父母在外打工,孩子家长都是弟兄几个,爷爷奶奶都是将近60岁的人,90%不识字,还要照顾好几个孩子,根本无法辅导。孩子在家庭生活方面是及其节俭的。父母离开后,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在节俭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饮食方面,吃好是不敢奢求的,能吃饱就行。儿童时期正是生长发育的时期,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农村留守儿童只能在极度节俭的状态下过着维持温饱的生活,这些儿童甚至在生病的时候,也往往没有能力和条件及时去医院救治。此外,部分家庭条件较差的留守孩子不仅生活上得不到应有的照料,小小年纪还要帮助年迈的老人承担许多家务。
孩子身边都是些上年纪的老人生活习惯不好,说的是方言,很少有看书写字的习惯,这些都对孩子有非常大的影响,甚至有孩子对大人说:“你们都不写字,整天让我写。”
有些村子,赌博成风,无业、待业人员太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此点比较重要)
2、人力资源投入也是有很大差距。
受调查地区属于高寒山区,教师少,任务重,有的老师一身兼数职,课堂任务都无法完成。再加上有些老师自身素质有限,将大部分学习任务留给家长,客观上给本来就不很成功的家庭教育造成很大的困难。
二、报告分析;四项对策修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口
1、素质调查;家长素质普遍较低,亟待转变理念及行为
数据统计
学历方面:受访家长中,90%的家长学历在初中以下,高中的有6%,而大专以上的仅占
4%。90%为农民,87%在外打工,父母双方均在外务工,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隔代亲人照看的留守儿童。大部分监护人是重监护轻教育,甚至对留守儿童娇生惯养、放任自流,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
素质偏低对策:
即使家长素质偏低,家庭辅导还是有办法的,家庭教育不能荒废。
(1)家长无法辅导孩子可以利用家庭周围资源,几个孩子放在一起,让素质较高的家长辅导。(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举行手拉手、结对等帮扶活动)
(2)可以让高年级的孩子辅导低年级的孩子。
(3)家庭教育不只是辅导作业,还有品德,学习习惯,综合素
质,礼仪等。实践证明一些不识字的家长照样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大学生。
(4)有些年轻家长可以进行自学,夜校、求教、网络教育等方式提高自身素质。
2、意识方面调查总结1:
自认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的只占20%,而在获取辅导孩子能力、掌握教育方法的意识方面,高达80%的家长竟然回答“一点都不希望”,且希望得到帮助的家长不到20%。他们认为孩子教育是学校的事,与家庭无关。
1、原因透析
(1)留守儿童家长学习意识淡薄,没条件看书看报,更何况儿童教育、心理辅导之类的书籍。
(2)留守儿童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没有足够重视,家庭教育行为极为欠缺。
(3)留守儿童家长自身生活方式的非健康因素干扰太多,给孩子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视。
(4)有一部分家长的观念相当封建老旧,他们认为女孩子不必要读那么多的书,凑合念几年书,混个初中毕业证就行了,也就不会注重孩子的基础知识教育。
(5)认为自己下苦力挣的钱比文化较高的人挣钱还多的“打工”父母,在他们心目中滋长着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于是对子女没有明确的要求,顺其自然,从而“能读书就读,读不好去打工也能赚钱”的观念在农村儿童思想中普遍存在。
2、家长的话:
(1)十里坪镇白鲁础村的韩顺军是高中生,他自己也承认,工作压力大,没有意识去对孩子的学习和相关教育进行过思考。
(2)十里坪镇白鲁础村的张传勇,是初中生,在外打工,自认为有意识照顾孩子,但是鞭长莫及,没法教育孩子。
调查中发现,排除素质的原因,相当多的家长都会用“工作”说事,以此来作为自己缺失家庭教育的借口。
意识调查1对策
家长素质的高低是相对性的,留守儿童的家长相对城区的会偏低,而且素质偏低的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力度度就明显低于素质高的家长,表现出参与教育的意识不强,有些家长甚至把孩子教育问题完全依赖学校,自己不闻不问孩子成绩不好就说学校没教好,要改变这一点关键要强化家长的参与意识,家庭也是孩子的一所学校,家长更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要认识到教育孩子也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校、政府等教育机构可以加大宣传力度,是家长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使他们知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3、意识调查总结2 ; 缺乏理性,将教育重担交付学校
1、数据显示
家校互动:有意识与学校保持联系并主动从学校方了解关注孩子状况的只占受访人数的17.8%,有些家长将孩子交给学校,自己对孩子不闻不问。更有甚者,老师联系家长竟然无
法联系到。
2、原因透析
(1)认识有误。留守儿童家长普遍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与己无关;
(2)责任缺失。在孩子遇到什么问题后,家长只是一味抱怨,甚至指责学校失职。
3、家长的话:
邓刚则是受调查地区家长中为数不多的大专生之一,尽管如此,他说;“作为家长,都有着自己的社会任务,教师也是承担社会责任的一份子,孩子的教育应该在学校就有成体系地施行。”
走访中发现,就教育所承担的任务而言,许多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找学校”,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就是学校的事。
意识调查总结2对策
(1)受访区白鲁础九年制副校长赵明军:教育孩子是社会、学校、家庭三方的共同责任,要是缺少一方,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都是一种缺失。孩子一出生首先就在家庭里接受教育,要是家庭教育这块缺少了,孩子这一方面的培养就失去了一个正确的观念导向,再把孩子放到学校来,教育就会难免出现一些障碍。所以家长一定要在观念上转变过来。
(2)家长意识的提高也有待于政府提倡,和引导。
(3)学校定期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方法辅导。
4、教育理念调查
望子成龙,棍棒底下出孝子,男服学堂女服嫁,等一些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①资料统计
寄望方面:有43.2%的留守儿童家长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对孩子的思想建设、内心感受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比较忽视。
关注度方面:对在校表现关注占10.5%,能否自觉完成作业,占60.5%,而关注品德表现及校园生活感受的只占20%。
对错犯错方面:能采取说服教育为主要方式的占30.3%,而采取“不理他”“关在家里”“罚站”等消极方法的有60.7%。
②原因透析
(1)理念失衡。一方面期望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另一方面把才能局限于孩子的书本知识或成绩表现;忽视品德,学习习惯,综合素质,礼仪等.(2)方式失策。基于对孩子的期望,在面对孩子错误的时候,认为严厉、高压才会对孩子有更大的触动。缺少说服教育,树模教育,辅导教育,心理教育。
③家长的话
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未能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管农活多么辛苦,我都会和我妻子轮流对孩子的作业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其学习中的问题和错误。(会打孩子吗?)会,教育过程中肯定有时候对他的表现不满意而采取一些暴力手段。”张亮说。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他却希望读小学的孩子考上好学校从而有个好工作。几乎所有的家长回答记者关于对孩子的希望时也表达着相似的观点。
理念调查对策:
(1)认真与老师沟通,向老师请教,老师家长合作将孩子教育好。
(2)孩子不能打,否则会出现逆反心理,自己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3)说服教育,引导教育、榜样教育应该是教育犯错孩子的好方法。
三、调查后的思考
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家庭教育也应是如此,家庭教育搞不好,不能把责任完全归功于家长,其实社会,学校,政府都是有责任来配合家庭搞好家庭教育的。
1、学校该做点什么?
学校方面。记录留守儿童情况和监护人及临时监护人的情况,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学校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在学校举办的活动中,多把机会留给留守学生,为留守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给留守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室,帮助他们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引导他们走出自闭的心理障碍,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开展“爱心伙伴牵手”工程。学校要大力开展“爱心伙伴牵手”工程。动员有条件的同学,与留守儿童结成好伙伴,节假日邀请留守儿童到自己家作客,同吃同玩同学习,让留守儿童感受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让亲子间保持电话联系,班主任根据孩子的校内外表现,尽可能地让孩子与父母取得联系,每月定期通电话,让家长对孩子进行“电话教育”;利用“五一”、“十一”、春节等学生家长返乡的机会约父母面谈,这样能使这些父母较为详细地了解孩子,以便更好地进行短期的家庭教育;定期家访,定期举行监护人座谈会,交流管教“留守儿童”的经验教训,相互沟通交流,共同制定教育策略;开展“体谅父母”活动、“交往辅导”活动,将心理咨询室引入农村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等。
2、地方政府应该做点什么?
建立并完善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使之成为农村教育保障机制。成立关心“留守儿童”教育指导机构,建立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可由乡镇政府牵头,学校组织,村民委员会、派出所及热心的退休教师等参加。建立对“留守儿童”家庭定期访问制度、与在外务工父母联系制度,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健康、安全和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承担起更多的教育、关心和保护责任。湖南省新宁县妇联倡议的要求各级妇女组织、妇女干部担任“代管妈妈”行动就是为“留守儿童”营造亲情、加强管理方面的一个典范。
加强宣传贯彻《义务教育法》的力度。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既是一项权利,也是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各级政府尤其是乡镇应该严格依法办事,以有效的措施督促民工及其委托的子女监护人从守法的高度,正确处理外出务工致富与教育子女的关系,把“留守儿童”的辍学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县、乡镇政府部门要努力整治好学校周边环境,加强监管直至取消学校周围那些接待未成年人的网巴、游戏厅、录像厅等,加大危害学生安全和学校工作秩序的打击力度。给儿童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第三篇: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探讨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探讨(下)
作者:时间:2008-12-09
对策探讨
家庭教育虽然以家庭作为修饰语进行限定,其运作虽在家庭内部,但功夫却在家庭之外。要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绝不可能脱离学校、社会进行。现就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一)家庭内部
1、建议家长与孩子建立心连心的沟通。教育好孩子,首先必须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长处,并尽可能积极地引导。留守儿童的家长虽然不能长期在孩子身边,但可以通过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思想沟通和亲子互动,倾听子女的心声,积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偶尔寄一件小礼物或一本书,使他们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春节或农忙时,建议家长尽量回家与子女团圆,让他们享受到家的温暖。
2、通过参加家长学校等渠道,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去接触社会生活影响,包括社会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甚至是敌对作用的影响,父母应该指导他们去跟不好的影响进行斗争,从而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另一方面,给孩子的自由空间应该是有限的,不能一味地去溺爱孩子,所谓“一切为了孩子”、盲目地去爱自己的子女,结果是害了自己的子女。
3、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增加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围,为孩子创建“智力背景”。为孩子订阅一些有益智力的杂志,培养孩子对读书的乐趣,增长孩子的知识面。父母在工作之余,也要多学习多读书,和孩子互相督促,形成浓厚的家庭文化教育氛围,帮助孩子形成自觉学习的态度,改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4、帮助孩子形成切合实际的人生理想。培养孩子热爱本土社会、理解本土社会,敢于面对本土社会落后的现实,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从事本土社会建设的信心和勇气。从小让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既可以培养孩子“爱农”观念和劳动观念,还可以培养孩子的非智力情感,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使孩子体会父母的艰辛,促进孩子的学习。
5、加强与托管人的联系。由于父母长期在外,与留守的子女接触最多最亲的就是托管人。因此,应加强与托管人的联系,了解子女的生活、学习动向,遇到问题与托管人一同商议,为孩子的成长创造好的环境。虽然子女留给托管人照顾,但作为父母的职责并不会因此减轻,甚至要比一般的父母更关心子女,因此即便人在外地,也要积极主动地与托管人联系,同样扮演好父母的角色。
(二)学校方面
虽说学生的教育是家庭、社会、学校共同的责任,但面对现实的农村状况,教育的重担大部分还是要落到学校教育者的身上,这其中也当然包括家庭教育的内容。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通过班主任,弄清每个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特别是登记清楚托管人的姓名、住址及联系方式。通过这一环节,使学校与托管人取得直接联系,以便准确
1而及时了解这些学生的思想动态,对症下药,防患于未然。托管人是学校与“空巢子女”之间不可缺少的纽带和桥梁,他们的信息反馈,有利于教师随时了解情况,及时有效地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
2、随时与“留守儿童”的父母保持联系。要求教师经常与留守儿童的父母取得联系,探讨父母与孩子交流的经验体会,并配合老师适时鼓励,因势利导,变害为利,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思想状态,让子女感觉到父母虽身在他乡,却心系自己。
3、定期召开托管人会议。为消除孩子的负面影响,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定期召开托管人会议。会上,请教育有成效的监护人进行经验交流,大家共同探讨教育子女的有效途径,互相学习借鉴,取长补短。
4、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长期和父母分离的孩子,缺乏家庭温暖,有的性格孤僻、自卑,有的高傲、目中无人、唯我独尊。他们在班上小错不断,常做出一些违犯班纪班规的举动,以引起别人对他们的关注。实际上他们内心极度脆弱,他们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爱护,去感受来自集体的温暖,以慰藉自己脆弱的心灵。因此,教师要在平时留心这些孩子的一言一行,清楚地认识孩子心理上、行为上存在的问题,及时对症下药,使关爱能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心坎中去,让他们的母爱父爱得到延伸。
5、有针对性的组织召开“走进父母”的主题班会。教师利用班会课向学生介绍一些在外打工者的劳苦辛酸,介绍一些优秀“留守子女”的先进事迹,让孩子从学习讨论中明白:父母强忍别离的痛苦外出艰难谋生养育了他们。因为有了父母在外的千辛万苦,才有了孩子现在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父母是最勤劳、最坚韧、最值得敬重、最具榜样的父母,作为子女,应该时刻用勤奋和刻苦来报答他们。
6、加强家访、校访的交流协作。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着很多缺陷和不足,给孩子带来很多影响和心理压力。应要求教师不定期家访,做好临时监护人的工作,使他们能正确地对待孩子,掌握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增强对孩子的责任感。同时,鼓励家长定期校访,认真反映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多与老师交谈,切实消除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改正不良习惯。
第四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李守富
留守儿童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随着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即为留守儿童。
为了深入的了解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问题我分别在三流中心校十二个班(共425名同学)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占据接近二分之一的人数,父母全部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有近三分之一,留守儿童的数量大的惊人。
一、农村存在留守儿童的原因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社会转型的产物和结果,是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带来的问题,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和农村基础教育的现存问题交织在一起,既有制度性因素,也有政策性因素;既有学校教育的因素,也有家庭的因素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农村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大批农村人口纷纷离开土地涌向城市,选择了进城务工的生存发展道路。这种农村人口的大规模流动打破了长期稳定不变的家庭结构,导致父母与子女长期分离,农村出现了大批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教育问题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大问题。因此、留守儿童的教育是需要我们高度关注的问题。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17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全国妇联日前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家庭经济条件,为子女接受教育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和可能性。但是,从总体上看,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角色的长时间缺位,导致大量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亲情呵护与完整的家庭教育和监管,致使他们在学习、生活、情感、教育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亲情关怀缺失。家庭成员经常性缺位导致的亲情关怀缺失,是留守儿童面临的最大无奈,也是留守儿童各种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据统计,有超过半数的农村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中的任何一方一起生活。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不完整的家庭结构中,不能像其他儿童那样拥有父母的呵护,得到应有的亲情关怀。这种长久的亲情隔离导致很多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生疏,有些子女不愿张口叫其父母,甚至有些还对父母充满了怨恨。
心理问题骤增。由于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和父母相处交流的机会,很多留守儿童很少有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接触较少或不愿意接触。他们常常表现出情感冷漠、行为孤僻、悲观消极、不善于表达等自闭倾向,存在不同程度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问题,有的自卑懦弱、多疑敏感,有的性格怪异、暴躁叛逆,有的忧郁焦虑、自 暴自弃等。长此以往,这些儿童很难树立正常的自我价值观,严重的甚至有轻生倾向。
学习兴趣减低。由于家庭监管的缺失和学校教育的疏忽,多数留守儿童学习较为困难。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他们有的经常课堂违纪,有的撒谎逃学,有的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对于学校和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甚至个别留守儿童对学校和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学习成绩下滑较为明显,辍学现象比较严重。
道德意识淡薄。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在情感上得不到足够的关心,在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上也难以得到父母的引导和帮助,缺乏道德养成教育和纪律约束,容易偏离主流的道德价值观。一些留守儿童出现了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偏差,养成了自我中心、自私自利,好逸恶劳、乱花钱、摆阔气等陋习,还有的甚至染上吸烟、酗酒、打架、斗殴等不良嗜好,违法违纪现象较多,有些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
安全问题频出。部分留守儿童因年龄太小,父母又不在身边,缺乏约束和监管,人身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在生活中,有的留守儿童患病得不到及时医治,由溺水、触电、斗殴等引起的意外伤亡事件也屡屡出现。同时,留守儿童还是不法分子侵害的主要目标,特别是留守女童受到侵害的风险更大。近年来,留守儿童被拐卖、拐骗、猥亵的现象时有发生。帮助的对象,与外界接触较少或不愿意接触。他们常常表现出情感冷漠、行为孤僻、悲观消极、不善于表达等自闭倾向,存在不同程度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问题,有的自 卑懦弱、多疑敏感,有的性格怪异、暴躁叛逆,有的忧郁焦虑、自暴自弃等。长此以往,这些儿童很难树立正常的自我价值观,严重的甚至有轻生倾向。
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社会转型的产物和结果,是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带来的问题,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和农村基础教育的现存问题交织在一起,既有制度性因素,也有政策性因素;既有学校教育的因素,也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因素;既有共性问题,也有个性问题,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因素:
社会因素。政策性壁垒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主要因素。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的城乡二元制结构是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流动的最大障碍,也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政策性壁垒。由城乡二元制结构而衍生的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不仅人为形成了城市人与农村人的界限,也加剧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分化。这种现阶段难以跨越的城乡鸿沟和羁绊,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员的自由流动和发展,也对城乡教育产生着重大影响,由此产生的中考、高考户籍地考试制度等一系列限制性政策,使得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子女不得不在户籍地学习生活。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有些地方政府部门没有建立外出务工家庭的专门资料,也没有对农村留守儿童做过任何详细统计,更没有明确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 政策,导致了目前个别地方政府的教育责任缺位。
家庭因素。健全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家庭教育的主体由父母变成了其他抚养者,其中绝大多数是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等祖辈,还有一部分是其他的亲戚。这些老人一般年龄偏大,身体健康状况较差,文化程度偏低,对孙辈较为溺爱,其他亲戚因为留守儿童不是自己的孩子,可能会出于各种原因放任自流,导致对留守儿童的监管不力甚至根本不管。另一方面,留守儿童寄宿在亲戚家中,很难产生归属感,也容易和亲戚家年纪相近的孩子产生矛盾。这种溺爱或放纵性的家庭环境,使得留守儿童几乎生活在无限制、无约束的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他们自私任性、霸道蛮横、自我中心等极端性格。
家长观念的偏差也是影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要因素。一些家长认为让孩子读书,还不如早打工、早赚钱,这种观念无形中降低了对孩子学习的要求,严重影响着孩子的学习进步。部分外出父母因无法长期照顾陪伴孩子,于是更多采取物质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孩子零花钱的数量增多。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儿童,生理心理都还很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现象的影响,手里过多的零花钱往往进一步助长了他们的不良习气。这种监护权的缺失和畸形补偿,对孩子的人格发展、道德发展和个体社会化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学校因素。目前,在很多农村地区,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较差,教学设施较为简陋,师资力量薄弱,合格师资紧缺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农村中小学除了讲授文化课的智育教师之外,思想品德教育、美 术、音乐、英语、体育等方面的教师比较缺乏,基本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生活指导教师,不能为学生尤其是留守学生提供更悉心的关怀和照顾。同时,由于农村教师教学负担过重,一些教师几乎没有与学生的课外交流和谈心活动。这种缺少特殊性、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基本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由我国特定历史时期的多种原因造成的,是社会转型中的成本和代价,这个成本和代价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共同承担。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既需要政策、法律和法规的支持和保障,也需要每一个人的关爱,是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内的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完善相关法律政策,加大农村留守儿童保护力度。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儿童权益的保护,使留守儿童享有和其他儿童一样的受教育权、健康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等。发挥社会协调机构、法制服务机构的作用,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依法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法律环境。
强化政府职能,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逐步缩小城乡贫富差距。要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 大力支持农村和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投资环境,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机会,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和义务教育质量的差异。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二元分割体制,逐步弱化或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体制,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促进城乡居民之间的合理均衡流动。凸显政府的教育责任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要把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作为促进城乡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有教、亲情有护、安全有保。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改变不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状况,积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保障农村留守儿童能够与城市儿童平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和服务。
加强学校教育,充分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学校要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校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做到“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要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注重培养孩子坚定的政治素质、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法纪观念,促进留守儿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深入开展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教育,开展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帮助留守儿童初步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养成孝敬父母、团结同学、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不断加大教师培训 力度,大力加强师德建设,从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等方面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经常开展参观、访问、公益劳动等充满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等,营造良好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要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或监护人进行沟通,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通过开办家长学校,举办留守儿童监护人学习培训班或其他形式的专题讲座,加强对教育者或监护人的培训,努力提高教育者或监护人的水平。要建立齐抓共管、师生参与的留守儿童工作机制,探索实行班主任责任制,负责对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心理上的指导。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对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留守儿童监护人情况、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去向及联系方式等要登记造册,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情况,有针对性实施教育。
强化家庭教育功能,营造温馨生活环境。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要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学会了解孩子,不仅要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更重要的是了解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掌握每一时期孩子不同的心理、智力和情感的变化,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以及正确的亲子观和育人观,学习掌握科学的教子理念和方法。学会运用科学的鼓励激励方式,把精神鼓励和亲情关怀相结合,使留守儿童感受到更多的父母关爱,体会更多的浓浓亲情。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提法很好。在我看来,要是能去除城市化特色就好了,因为这样的特色制造出一个十分庞大的农民工队伍,引发了留守儿童现象。在去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要着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解决好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就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同时,切实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落实好,将教育资源的分配向农村贫困地区倾斜,加快改善这些地方的办学条件。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有关“留守儿童”的议案和建议越来越多。“最美孕妇”、“中国好人”彭伟平说,由于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安全问题在农村地区十分突出,希望能引起国家重视。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在政协小组讨论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将为未来城市的发展,带来危害性的影响。贵州省全国人大代表姚晓英谈及去年发生在贵州毕节的五名儿童闷死垃圾桶中的惨案,她语调低沉地说:“留守儿童问题不解决,我们的小康就是有伤疤的小康!”。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不可忽视的普遍性社会问题。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亟待全社会的进一步关注。
第五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目: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姓名:李娜
专业班级:09高材01班
学号:094203011
22011年 8 月 20 日
内容摘要: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为深入的了解这些问题我在农村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
关键词:留守儿童现状原因建议
问题的提出:1·什么是留守儿童?
2·为什么留守儿童数目会越来越多多?
3·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4·为解决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心理问题我们该如何做?
正文: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随着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即为留守儿童。
为了深入的了解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问题我和我的同学分别在自己的家乡调查的进100户人家,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占据接近三分之一的人数,那么为什么留守儿童的数目会如此之多,通过调查和参考各方面的资料我们发现,留守儿童的家庭都相对的比较贫困,父母为了支撑孩子读书和供养家里年迈的父母仅靠家里几亩地是完全供应不过来的,为此他们不得不留下年幼的孩子在家自己出去打工挣钱,这样也就造成的大批的留守儿童。
父母外出打工后,把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抚养,自己与孩子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就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生活方面: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了其中最典型的问题,也就是所谓的“亲情饥渴”,在调查中每当我们问到孩子想不想父母时他们的回答都是肯定的,然而他们的父母大都是一年甚至几年回来一次,能给孩子的只有经济上的关怀,调查中有部分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偶尔的一个电话以此维系亲情很难勾通思想,倾听烦恼,不能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怀。有的父母多年不与孩子见面,至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
学习方面: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的留守儿童成绩中等偏下,具体的原因我们寻访过学习的老师,老师大都表示他们之所以学习成绩不佳与他们的智力没有
丝毫的关系,他们大都聪明乖巧,只是家里疏于管教,对于孩子的学习关心不够,家里的爷爷奶奶对孩子有的只是溺爱,对孩子言听计从,而且他们素质普遍偏低,无法辅导孩子的功课。另外就是有些孩子小小年纪就开始迷恋网络,不思进取也就造成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素质偏低。
心理方面: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我们大家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而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发现个别孩子行为孤僻,言谈极少,整天呆在家不出门,但这也是极个别的情况。然而有部分的孩子小小年纪满口脏话,这也是父母疏于管教的结果。
另外我们还注意到,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不服管理、我行我素,这都是让人忧心的问题啊!
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参考的许多文献,我觉得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现将我的建议总结如下:
一、家庭方面
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读书是学校和老师及儿童自己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责任的,他们一般认为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人的素质决定的。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村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家长还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
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保证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
二、学校方面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
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2)为与留守儿童沟通提供方便
可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方便,权衡利弊,最好能建立起封闭式教育。
三、社会方面
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力度,尤其是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这些不良社会环境对自制力比较差的儿童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误入歧途。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既牵涉到教育方面,也关乎心理、社会、法律、经济等方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影响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同时也影响到他们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的工作,更远的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因此,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成长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会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从而使大家自发自觉的来关爱、帮助、支持留守儿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祖国的花朵饱含着生机,期待着怒放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