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复习-OK

时间:2019-05-14 05:16: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概复习-OK》,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概复习-OK》。

第一篇:毛概复习-OK

第八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一、单项选择题

1.十八以来,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B)位,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

A.二 35% B.二 30% C.二 25% D.三 30% 2.十八大以来为了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制定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全力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召开(B)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恢复和发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A.南昌 B.古田 C.北京 D.遵义

3.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B)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4.截止目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部分领域遥遥领先,(B)、高速公路总里程和港口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A.铁路运营总里程 B.高铁运营总里程

C.电气化铁路运营总里程 D.复线铁路运营总里程

5.截止目前,我国有(C)多种主要工农业产品生产能力稳居世界第一位。A.500 B.300 C.220 D.100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迈上了新台阶,已经达到了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城乡居民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居民平均预期寿命高于(A)平均水平。A.世界 B.发达国家

C.中等发达国家 D.西方国家

7.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A)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工业基础落后 C.科学技术落后

D.发展中国家

8.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C)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A.人类社会

B.发展主义 C.科学社会主义

D.经济全球化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从人民性来看,(A)的发展思想,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

A.为人民服务

B.以人民为中心 C.群众路线

C.科学发展观

10.(A)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A.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 1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B)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富强民主公正和谐美丽

B.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C.富强平等文明和谐美丽

D富强民主文明自由美丽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A)、战略布局是(A),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A.“五位一体”、“四个全面” B.“四个全面”、“五位一体” C.“五位一体”、“四个自信” D.“五位一体”、“四个意识”

13.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增强(A)意识、(A)意识、(A)意识、(A)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A.政治大局核心看齐

B.政治大局思想看齐 C.政治大局核心群众

D.政治人民核心看齐

14.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A)的发展理念。

A.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B.创新、协调、绿色、持续、共享 C.创新、协调、环保、开放、共享 D.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赢

15.坚持新发展理念。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C)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A.集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非公有制经济

D.外商经济

16.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D)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A.法律

B.刑法

C.民法

D.宪法

17.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必须把维护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C)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一国两制”方针不会变、不动摇,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变形、不走样。A.驻军权B.指导建议权 C.全面管治权D.外交权

18.(B)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1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A)核心观点和(A)基本方略。A.“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 B.“十四个坚持”、“八个明确” C.“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 D.“八个明确”、“十二个坚持”

20.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把这一思想载入(D)。A.党章B.政府工作报告 C.历史D.宪法

二、多项选择题

1.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开展(A)和(B),推进(C)常态化制度化,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A.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B.“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C.“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D.解放思想大讨论

2.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出台中央八项规定,严厉整治形式主义、(A)、享乐主义和(C),巡视利剑作用彰显。

A.官僚主义B.腐败之风 C.奢靡之风D.本本主义

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A)规律、(B)规律、(C)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A.共产党执政

B.社会主义建设 C.人类社会发展

D.历史发展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AB)时代问题。

A.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什么是社会主义 D.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洞察时代风云,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回答了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包括中国新型现代化之路、新型经济全球化方案、(A)世界经济复苏方案、(B)、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等思想。

A.“一带一路”建设

B.“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C.上海经全组织 D.和平共处原则

第九章作业题

一.单项选择

1.(C)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A.美丽中国

B.繁荣昌盛C.中国梦

D.强国梦 2.中国梦的主体是(C)。

A.工人

B.中产阶级C.人民

D.新阶层 3.中国梦不仅关乎中国命运,也关乎(C)。

A.亚洲命运

B.民族命运C.世界命运

D.历史命运。4.到(A)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A.2020

B.2021

C.2035

D.2050 5.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间是(A)年。A.2035

B.2049

C.2050

D.2055

6、到(C)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A.2020

B.2035

C.2050

D.2060 7.中国梦是习近平在参观(C)时,提出来的。

A.一大会址

B.古田会议会址

C.复兴之路

D.辉煌中国 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在党的(B)大,提出来的。A.15

B.16

C.17

D.18 9.民族精神的核心是(C)。

A.民族主义

B.道德

C.爱国主义

D.儒家思想 10.时代精神的核心是(C)。

A.思想解放

B.开放竞争

C.改革创新

D.奋勇争先

二、多项选择

1.中国梦的本质是(B)、(C)、(D)。

A.公平正义

B.国家富强

C.民族振兴.D.人民幸福 2.实现中国梦必须走(B)、弘扬(C)、凝聚(D)。A.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道路.C.中国精神

D.中国力量

3.“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分别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明天。这三句诗词分别出自(C)、(C)、(D)。A.、孙中山

B.康有为

C.毛泽东

D.李白

三、材料分析题:

1、有人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主要是国家的富强。是指中国的经济实力、经济规模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国民收入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国防实力超过美国;外交占据世界舞台,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A、你认为这个观点对吗? B、请用你学过的理论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C、请举出二到三个案例来支撑你的观点。

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一、单项选择

1.实行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形式是丰富多样的。经过长期探索,我国在通过依法选举让人民的代表来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管理的同时,找到了一种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权利的特有民主形式,这一特有民主形式是(B)

A.谈判民主 B.协商民主 C.票决民主 D.竞争性民主.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取得重要积极成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A)

A.一个中国的原则 B.相互尊重,求同存异 C.增强两岸同胞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

D.深化两岸利益融合,共创两岸互利双赢,增强两岸同胞福祉

3.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下列关于协调发展不正确的内容是:(A)A.平均主义 B.发展机会公平C.资源配置均衡 D.补齐短板

4.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下列共享发展内涵中那一项是错误的?(D)

A.人人享有 B.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 C.共建共享 D.同步共享,5.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优化市场供求结构,,其中,“一降一补”是:(D)A.降速度、补需求 B.降产能、补短板 C.降库存、补短板 D.降成本、补短板 6.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B)

A.创新 B.协调 C.开放 D.共享

7.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A)A.创新 B.协调 C.开放 D.共享

8.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文明的核心是(C)A.尊重自然、B.顺应自然、C.人与自然和谐共生D.绝对服从自然 9.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理念,下列不正确的选项(D)

A.尊重自然 B.顺应自然 C.保护自然 D.绝对服从自然 10.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是(D)

A.绝对服从自然 B.顺应自然 C.保护自然 D.尊重自然 11.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B)

A.绝对服从自然 B.顺应自然 C.保护自然 D.尊重自然 12.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是(C)

A.绝对服从自然 B.顺应自然 C.保护自然 D.尊重自然

13.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深刻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此段话揭示(C)

A.绝对服从自然 B.人类是自然的主宰 C.人和自然的依存关系 D.人类利益第一

14.2015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国家安全法规定,国家加强国家安全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每年几月几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D)

A.4月12日 B.4月13日 C.4月14日 D.4月15日

15.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其涉及公民层面的表述有(C)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自由、民主、公正、法治 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文明、敬业、诚信、友善

16.发展文化产业,在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基础上,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放在首位的是(B)A.经济效益 B.社会效益 C.小集体利益益 D.微观效益

17.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目的(A)

A.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质量、效益优先 B.加大生产要素供给 C.减小要素供给 D.加快发展速度

18.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人类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A)

A.绿色发展 B.生活富裕 C.经济发达 D.改革创新 19.(C)是最大的民生。

A.教育 B.医疗卫生 C.就业 D.社会保障 20.二、多项选择题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BCD)A.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B.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C.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D.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其主要职能(ABC)A.政治协商 B.民主监督 C.参政议政 D.制定大政方针

3.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AB)A.要旗帜鲜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B把马克思主义的“真经”念好 C.“西天取经”D.离开当代中国实际,抽象空洞地谈论马克思主义。4.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基本生存与生活需要,社会保障包括(ABCD)

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 C.慈善事业 D.优抚安置

5.2018年3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强调:“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ABCD)

A.一切分裂祖国的行径和伎俩都是注定要失败的,B.都会受到人民的谴责和历史的惩罚

C.中国人民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 D.我们伟大祖国的每一寸领土都绝对不能也绝对不可能从中国分割出去 6.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要(ABC)A.弘扬中华文化B.讲好中国故事

C.加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提炼与阐释D.宣扬大国文化

7.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必须始终准确把握“一国”和“两制”的关系(ABCD)

A.“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概念。B.“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C.“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 D.“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

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ABCD)A.长期共存B.互相监督C.肝胆相照D.荣辱与共,9.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住房制度,坚持(ABCD)

A.多主体供给 B.多渠道保障 C.租购并举D.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10.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建立健全和完善(ABC)

A.产业体系、市场体系B.收入分配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C.绿色发展体系、开放体系D.消费服务体系

三、材料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耶夫大学发表演讲 回答学生提问时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段话生动地反映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

1.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列举问题、观点正确)

2.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二者辩证统一,缺一不可)

3.怎样才能做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7分)

答案:

一、1b 2a 3a 4d 5d 6b 7a 8c 9d 10d 11b 12c 13c 14d 15c 16b 17a 18a

二、1abcd 2abc 3ab 4abcd 5abcd 6abc 7abcd 8abcd 9abcd 10abc

第十一章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战略布局,确立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A.“四个全面” B.“五大发展理念” C.“三严三实” D.“两学一做” 2.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安排,从现在起到(A),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

A.2020年 B.2022年 C.2035年 D.2050年

3.十九大明确提出,(C)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D.全面从严治党 4.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A)

A.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B.积极创造社会财富,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C.提高综合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D.加大改革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推进社会全面进步

5.党的十九大首次把党的(B)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A.经济 B.政治 C.文化 D.作风 6.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强调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B)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A.基础性 B.决定性 C.必要性 D.强制性

7.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C)有机统一起来。

A.发展社会生产力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依法治国D.全面深化改革

8.依据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组建国家、省、市、县(D),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A.纪律检查委员会 B.审计委员会 C.反贪污贿赂局 D.监察委员会 9.加强(D)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A.思想 B.组织 C.作风 D.制度 10.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是(B)A.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B.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C.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D.加强党内法规建设

二、多项选择题 1.在全方位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协调好的关系有(ABCDE)A.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B.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C.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D.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 E.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2.在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问题上,必须一以贯之坚持的原则是(ABCDE)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人民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 C.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E.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3.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的,中国共产党当前面临的危险有(ABCD)

A.精神懈怠的危险 B.能力不足的危险 C.脱离群众的危险 D.消极腐败的危险

三、材料题

法制是人类为了征服自己,由人类自己立法进行自我管理,这远比征服自然困难得多。特别是约束公权力非有高度的觉悟、顽强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难以成其事。任何 国家法制的确立都不是在一盘散沙状态下随随便便建立起来的,而是必须有集中统一的领导和部署。

迄今为止,尚未有法治成功的国家是在群龙无首、四分五裂的状态下实现法治的。恰恰相反,就法治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这些国家的法治之所以能够最终确立,都是自上而下、从官到民表现出对法治执着的追求,付出巨大的努力。在中国这样拥有13亿人口、情况极其复杂的大国建设法治,更需要有自上而下坚强统一的领导,要有统一的意志,坚决果断一体推行。正是基于这样的情况,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摘编自《人民日报》2014年10月29日)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为什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1.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2.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3.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答案:

一、单选题

1.A 2.A 3.C 4.A 5.B 6.B 7.C 8.D 9.D 10.B

二、多选题 1.ABCDE 2.ABCDE 3.ABCD 第十二章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一、单项选择题

1.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A)的人民军队,必须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A.装备现代、能打胜仗、作风优良 B.听党指挥、跟着党走、作风优良 C.听党指挥、能打胜仗、纪律严明 D.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 2.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C),奠基于(C),定型于(C),是人民军队完全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政治特质和根本优势。A.南昌起义三湾改编遵义会议B.南昌起义古田会议三湾改编 C.南昌起义三湾改编古田会议 D.秋收起义古田会议三湾改编 3.(A)是党指挥枪原则落地生根的坚实基础。

A.支部建在连上 B.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

C.中央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 D.政治委员制

4.(D)是我军的看家本领,是我军的最大特色、最大优势,是我军同一切其他性质军队的最大区别。A.依法治军 B.改革强军 C.科技兴军 D.政治工作

5.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健全体制机制。在国家层面,成立(B),建立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A.中央军委办公室 B.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 C.武装部 D.国防部

二、多项选择题

1.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力量基础,总体来说,就是要加快形成精干、联合、多能、高效的信息化军事力量体系,重点是优化作 战力量结构,建设现代化陆军、(A)、(C)、(D)、战略支援部队和武警部队,促进各军兵种力量协调发展 A.海军 B.炮兵C.火箭军D.空军

第十三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D)化、经济()化、文化()化、社会()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

A.多极 全球 多样 复杂 B.多元 全球 多样 信息 C.多极 现代 多样 信息 D.多极 全球 多样 信息

2.随着脱欧进程的加快和国际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受阻,但经济全球化的总趋势尚未改变。A.德国

B.英国 C.法国

D.意大利

3.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但(C)仍然是时代主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A.合作与共赢

B.和平与合作 C.和平与发展

D.发展与合作

4.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开展了积极行动,得到了全球(A)多个国家和80多个国际组织的积极支持和参与,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纳入相关内容。A.140 B.200 C.80 D.50 5.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一个科学完整、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思想体系,其核心就是(B)。

A.“建设持久和平、合作共赢、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B.“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C.“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普惠平衡、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D.“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合作共赢、清洁美丽的世界”

二、多项选择题

1.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推动建设(B)、(D)、(C)的新型国际关系,是党中央立足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做出的战略选择,反映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A.和平共处

B.公平正义 C.合作共赢

D.相互尊重

第十四章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一、单项选择题

1.(B)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A.改革开放 B.党的领导 C.科技兴国 D.依法治国

2.(D)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改革开放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是统揽(B)、()、()、(),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A.伟大斗争、伟大精神、伟大事业、伟大梦想,B.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C.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理想、伟大梦想,D.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成就,4.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增强(C)、()、()、(),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B.道路自信、事业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C.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D.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历史自信

5.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必须增强()、()、()、(A),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A.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B.法律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C.政治意识、群众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D.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民族意识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是(A)的先锋队,同时是(B)的先锋队,是(C)的领导核心。

A.中国工人阶级

B.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D.无产阶级革命

2.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A)、(B)、(C),这是党的领导决策核心。A.中央委员会 B.中央政治局 C.中央政治局常委会D.国务院

第二篇:毛概复习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

1.改造和改革有什么关系?

1、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尽管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后者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但它们之间同时又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2、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都有其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两个前后相继,不可或缺的环节。没有社会主义的改造,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同样,没有社会主义改革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巨大发展。

3、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纠正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造后期过于急促和粗糙,出现了一些偏差和失误,遗留了一些问题。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些遗留问题的纠正,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因此,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不能因为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某些不足就否定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继承社会主义改造留下的积极成果,也需要妥善地解决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遗留问题。无论是改造还是革命,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二者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系。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分别体现了以毛泽东、邓小平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中国人民朝着社会主义方向而奋斗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大胆探索,两个不 同阶段的探索。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两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不能因为社会主义改造中的某些不足,就发出“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言论来全盘否定社会主义改造。试想,如果没有“当初”的实践,怎么能够“早知今日”呢?并且,社会主义改革决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全盘否定,它不过是在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上,对建设社会主义的再探索。当然,我们更不能用50年代指导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来否定现在的社会主义改革。

形式与教育李大钊2 19203 新青年4 告中国的农民5 19226 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7 井冈山8 遵义9195210 195311 民主集中制12 “德先生”和“赛先生”,13 李立三14 “右”倾投降主义错误15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6 我国进行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17 统筹兼顾18 发展19 改革开放20 友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22 1934年10月23 党的建设24 刘邓大军挺进中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2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7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杨利伟29 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干部工作的意见30 邓小平31 三次。

第一次,1919年7月,同以胡适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进行的“问题与社会”的论战;

第二次,1920年,同以张东弥、梁启超为代表的“社会主义论战”;

第三次,1921年,同无政府主义者,进行的论战。

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 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焦裕禄

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以坚强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35 第一,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

第二,实事求是、勇于创造的精神。

第三,执行政策、严守纪律的精神。

第四,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

无法正确区分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

不可能完整准确的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精神实质

不肯能改变人们在“文革”中形成的僵化的思想状态

不可能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第三篇:毛概复习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一、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中国在革命取得胜利后,又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二、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把握事物内在必然联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坚持实事求是,就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群众路线,就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处理;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由于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由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它们不愿意也不能够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由于中国无产阶级的强大和革命的彻底性,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而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

三、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

由中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具体国情决定的。一方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另一方面,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1、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也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客观上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利用这些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性。

2、武装斗争。

3、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关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社会主义经济还没有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阶级剥削制度没有结束;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没有完全建立。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内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三、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四、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

1、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经验并准备了条件。初步探索的意义: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 3 的理论和实践。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2、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探索的坚持、改革、发展。

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2.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二、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和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基础上形成的。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始终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首要任务;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 4 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这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就要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不断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弘扬民族精神;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这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作好思想政治工作。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

民;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要努力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共同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人民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

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性

1、有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3、有利于我国经济与国际市场接轨;

4、使社会主义建设富有活力。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2、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1.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2、2.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3、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集中概括。

1.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善于抓住和用好机遇。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着力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坚持以人为本,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3.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坚持全面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坚持协调发展,就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领域协调推进;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可持续发展,还必须建设生态文明。4.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统筹兼顾,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坚持统筹兼顾,必须认真考虑和对待各方面的发展需要,正确反映和兼顾各阶层各群体前利益要求;坚持统筹兼顾,要努力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坚持统筹兼顾,还要求我们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做到兼顾各方、综合平衡。

三、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八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变化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依据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二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三是影响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内涵:第一,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第二,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第三,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第四,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第五,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意义:第一,从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第二,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第三,从人类文明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八个明确”。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党的十九大概括为“十四个坚持”。“八个明确”是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重点讲的是怎么看,回答的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十四个坚持”是行动纲领层面的表述,重点讲的是怎么办,回答的是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对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2、新时代的精神旗帜。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是党的意志、国家意志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指引;为新时代治国理政提供了基本遵循;为全面从严治党、把党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第九章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一、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

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进而使中华民族再次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这一战略安排,是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之后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我们党适应我国发展实际作出的必然选择,还可以保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连续性,对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1.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在经济建设方面,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在政治建设方面,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 8 现;在文化建设方面,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在民生和社会建设方面,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2.从2035年到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要求。一是我国将拥有高度的物质文明,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核心竞争力名列世界前茅,经济总量和市场规模超越其他国家,建成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二是我国将拥有高度的政治文明,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建成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三是我国将拥有高度的精神文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国民素质显著提高,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影响力和推动力,建成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四是我国将拥有高度的社会文明,城乡居民将普遍拥有较高的收入、富裕的生活、健全的基本公共服务,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公平正义普遍彰显,社会充满活力而又规范有序,建成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五是我国将拥有高度的生态文明,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生态环境成为普遍常态,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境界,建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十章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一、新时代如何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1、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2、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整体推进六个体系建设: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二、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 9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坚持党的领导,就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就要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坚持依法治国,就要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三、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1、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旗帜鲜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建设好网络空间;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要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

3、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四、如何在发展中加强和改善民生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五、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1、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2、加强制度和法治的强力保障。

3、政府、企业与公众共担责任。

第十一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第一,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第二,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第三,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第四,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两句话是一个整体,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后一句规定了实现路径。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 10 完善,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三、如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同依法执政统一起来。

2、坚持人民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

四、如何理解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目标。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

核心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第一,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第二,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第三,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第四,文化上,要尊 11 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第五,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二、如何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要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要加强涉外法律工作,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要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十四章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一、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第一,这是由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所决定的。第二,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与发展的历史逻辑所决定的。第三,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新征程的实践逻辑所决定的。

二、如何理解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是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是一个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整体,统一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伟大梦想是目标,指引前进方向;伟大斗争是手段,激发前进动力;伟大工程是保障,提供前进保证;伟大事业是主题,开辟前进道路。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三、如何理解党是最高正职领导力量

第一,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要求。第二,这是对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第三,这是推进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

第四篇:毛概复习

第一章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二选一)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①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②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③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优秀的文化之中;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答:毛泽的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①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②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③正反两面经验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①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运用。(①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答: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①首先,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②其次,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发面。③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④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条件下,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第二章

1、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答: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

2、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①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②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③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3、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

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三章

1、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答: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答:①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②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③用和平方式进行改造。

3、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

答: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④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⑤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系统回答和正确解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它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四章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答: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历经艰辛和曲折,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这些成果对于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促进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①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②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③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答:①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②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③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④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⑤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⑥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第五章

1、如何认识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答:①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③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2、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如何实现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答:基本路线的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既要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要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当今世界的深刻变化和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中牢牢站住、站稳,成为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绝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绝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

答:①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经济;②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政治;③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文化;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⑤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第六章

1、怎样准确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答: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2、为什么说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答: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②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③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才能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充分显示其优越性,才能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

3、如何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答:①实现中国梦是对党的十八大主题的深化;②实现中国梦是对两个百年计划的升华;③中国梦是对中华民族今年以来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升华;④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必须坚持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坚持凝聚中国力量,必须坚持实干兴邦;⑤中国梦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第七章

1、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答:①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②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答:①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要求全面深化改革;②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3、怎样理解必须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答:①方向问题至关重要,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决定着改革的性质和最终成败。②中国30多年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并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始终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和改革立场,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③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党在理论上又一个重大创新。

4、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关系?

答:①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②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科学认识;③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要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第八章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形成有何重要的理论意义?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是深刻总结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顺应国际和国内大势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提出来的,标志着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答: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基本制度。

3、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答: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②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答:根本任务:培育四有公民。内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科学。

5、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答: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③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④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第五篇:毛概复习

毛概复习

1.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P3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

②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新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③中国革命从此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

④我在革命取得胜利后,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持续的封锁禁运。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P11 ①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②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③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

3.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P30

①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②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③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P3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5.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P46 总路线的主要内容为“一化三改”。“一化”为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为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6.确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P61

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②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④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系统回答和正确解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它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7.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P65

①照搬照抄苏联经验不符合中国国情,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②1956年,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提出要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③《论十大关系》前五条主要讨论经济问题,后五条主要讨论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问题。

8.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P78

①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②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③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④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⑤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⑥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9.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P87

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②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③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10.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P94

①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回答基本问题。②马克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犯的错误。

③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总结性理论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P119

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②三个代表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和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1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P126 ①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②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P131 ①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④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⑤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4.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P145

①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②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③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15.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P152 ①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②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③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④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16.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P178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依据: ①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审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③是影响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17.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P180 内涵:

①这个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②这个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③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④这个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⑤这个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意义: ①从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看,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②从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看,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③从人类文明进程看,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18.中国梦的科学内涵:P197 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经济更加发达,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驱动力更加强劲,政治更加民主,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美好。

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进而使中华民族再次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再次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生活在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19.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的具体安排:P203 ①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

②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要求。20.贯彻新发展理念:P207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新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2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P214

①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③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2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22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如何培育和践行:①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②要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

③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23.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P231 ①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②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③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④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⑤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24.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P239 ①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 ②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③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④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2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P244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

加殷实。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①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②创新驱动成效显著

③发展协调性成效显著

④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⑤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26.全国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主要内容:P251

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内容围绕两句话编。27.建设世界一流军队:P272

①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②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③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④深入推进练兵备战。

28.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P279 ①坚持全国一盘棋 ②健全体制机制 ③强化战略规划 ④突出重点领域 ⑤军政军民团结

29.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P285

①就是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位,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反对任何国家损害我国的独立、主权、安全和尊严。

②就是从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要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不属从于任何外来压力。

③就是坚持各国的事务应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世界上的事情应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平等协商,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④就是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颠覆别国合法政权,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30.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P289

其核心就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①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②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③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④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⑤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31.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P301 就是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32.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P303 ①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要求。

②这是对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③这是推进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

下载毛概复习-OK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概复习-OK.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概复习

    1.( D )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A.李大钊 B.陈独秀 C恽代英 D.毛泽东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

    毛概复习

    毛概复习历史时间及人物: 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2.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

    毛概复习

    毛概试题 一、辨析题 1、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这势必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 答:错误(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

    毛概复习

    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内容是: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

    毛概复习

    1. 2. 3. 4. 5. 6. 7. 8.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战争与革命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实践是毛泽东......

    毛概复习

    1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基本依据是什答: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

    毛概复习材料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历史过程 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2、在党的幼年时期,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

    毛概复习选择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复习1、20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提出反对教条主义的领导人是( A ) A、毛泽东 B、 刘少奇 C、周恩来D、张闻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