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复习选择题

时间:2019-05-14 13:50: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概复习选择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概复习选择题》。

第一篇:毛概复习选择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复习1、20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提出反对教条主义的领导人是(A)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张闻天

2、正式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C)A、中共七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3、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主题是(B)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B、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题 C、民族解放运动成为时代主题

4、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以人为本的“人”是指(A)

A、最广大人民群众

B、中国共产党

C、农民

5、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为了解决(B)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C、中国需要怎样的发展、如何发展

6、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结果是(E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E、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7.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C)

A、改革

B、稳定

C、发展

8、中国共产党九十年来进行的奋斗归根到底是为了(B)A、中华民族的独立

B、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C、争夺政权、是自己成为执政党

9、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是(C)

A、毛泽东

B、陈独秀

C、李大钊

10、邓小平成为党的第二代核心是在(C)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十四大

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精髓是(A)

A、实事求是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2、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思想路线基本含义的著作是(A)A、《反对本本主义》

B、《改造我们的学习》)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3、在民主革命时期,教条主义曾经在党内盛行一时,党内教条主义的突出表现是(A)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 ②照搬马克思主义的本本

③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 ④不从实际出发

⑤不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

14、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C)A、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 B、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 C、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 D、认清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5、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B)

A、资产阶级领导B、无产阶级领导C、农民阶级是主力军D、帝国主义是主要敌人

16、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B)

A、封建社会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

17、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放在首位的是(A)

A、思想建设B、组织建设C、作风建设D、理论建设

18、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是(B)

①理论联系实际

②密切联系群众

③为人民服务 ④批评与自我批评

⑤实事求是的作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19、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有(C)①统一战线

②实事求是

③武装斗争

④党的建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2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包括(D)

①帝国主义

②封建主义

③民族资本主义

④官僚资本主义

⑤小资产阶级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④

21、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包括(C)

①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②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③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④保护民族工商业 ⑤消灭资本主义

A、③④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

22、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两头”指的是(A)

①无产阶级

②农民阶级

③小资产阶级

④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⑤民族资产阶级 A、①④

B、②③ C、④⑤

D、①③

2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A)

A、马克思主义B、三民主义C、改良主义D、平均主义

24、我国建国初期属于(A)

A、新民主主义社会B、社会主义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5、建国初期,国营经济的主要来源是(D)

A、赎买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B、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C、管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D、没收官僚资本

26、在我国,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C)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B、全国大陆的统一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土地改革的完成

27、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所采取的政策是(C)A、征用B、限制C、赎买D、没收

28、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主要方式(D)A、赎买B、统购统销C、公私合营D、合作化

29、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初级阶段,采取的利润分配政策是(D)A、劳资两利B、定息C、公私兼顾D、“四马分肥”

30、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其经济成分有(A)

①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②个体经济

③私人经济

④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⑤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

31、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C)

①自愿互利

②典型示范

③国家帮助

④公私合营

⑤公私兼顾 A、③④⑤

B、①②⑤

C、①②③

D、①④⑤

33、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的“四马分肥”中的“四马”是指(A)

①国家所得税

②企业公积金

③资方红利

④工人福利费

⑤工人工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34、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在(A)

A、1956年B、1949年C、1978年D、1954年

35、邓小平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是在(C)A、1978年B、1980年C、1992年D、1995年

36、社会主义的本质是(D)

A、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B、人民当家作主C、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7、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A)

A、发展B、改革C、依法治国D、市场经济

38、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C)

A、建设什么样的党,如何建党B、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发展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什么是改革开放,怎样实施改革开放

39、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D)

①坚持按劳分配的标准

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③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 ④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⑤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⑤

D、②④⑤

40、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D)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B、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41、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B)A、教育B、人才C、发展D、技术革命

42、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是(D)A、毛泽东B、周恩来C、刘少奇D、陈云

4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是(A)提出的 A、邓小平B、江泽民C、毛泽东D、周恩来 44、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在我国,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内部的矛盾,处理不当会变成(A)

A、对抗性的敌我矛盾B、非对抗性的敌我矛盾C、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 D、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

45、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关键是(A)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B、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46、我国现阶段最大的实际是(D)

A、市场经济负债很不充分B、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C、生产力落后并且具有发展不平衡的特点D、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B)A、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促进效率提高与体现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 D、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4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B)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完成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实现发达的社会主义

4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奋斗目标是(C)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变革

C、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51、邓小平关于我国当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揭示了我国当前的(D)①社会主义的发展程度

②社会性质

③社会面貌

④社会发展模式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5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最主要内容包括(D)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④坚持改革开放

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③④

53、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包括(C)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防 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4、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是(B)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B、党的十三大C、党的十四大D、党的十五大

55、“改革是中国第二次革命”是从(A)

A、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 B、对社会各个方面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 C、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的经济体制意义上说的 D、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的经政治制意义上说的

56、中国的改革是全面改革,其中(D)是重点

A、政治体制改革B、文化体制改革C、教育体制改革D、经济体制改革 57、20世纪初以来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A)

A、加入世贸组织B、开放经济特区C、实施西部大开发D、申办“奥运”成功

58、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发展是(D)A、基础B、前提C、动力D、目的 59、1978年中国召开了(A),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C、十一届六中全会D、十三大

60、评价改革开放是非成败的标准“三个有利于”是指(C)①是否有利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②是有利于中国国内和国际环境的稳定 ③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④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1、“稳定压倒一切”是(B)提出来的

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

62、我国对外开放的对象是(A)

A、所有国家B、周边国家C、对中国友善的国家D、发达国家

6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B)A、革命B、改革C、政治运动D、阶级斗争

64、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实行这一国策的前提和基础是(B)A、合理、互利互惠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发展对外贸易D、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放开

65、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基础是(A)A、社会主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B、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C、存在旧的社会分工,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D、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

66、我们之所以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因为(B)A、公有制经济的比例越打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B、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C、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 D、公有制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体制

67、我国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B)A、党的基本路线决定的

B、由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所决定的 C、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要求 D、发展生产力的要求

68、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C、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走资本主义道路

69、到1999年底,我国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已有3160万户。1999年8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个体独资企业法》。近年来,国家进一步采取措施,在税收、土地征用、企业开办进出口业务等方面,逐步取消一切不良与个人资本投资和私营经济发展的限制性、歧视性规定。这一材料主要表面,我国(B)A、坚持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B、积极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C、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D、鼓励资本主义发展

70、公有制经济包括(A)

①国有经济

②股份制经济

③集体经济

④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⑤民营经济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

71、非公有制经济包括(B)

①个体经济

②国营经济

③私营经济

④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⑤集体经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⑤

D、①②③④⑤

7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以(C)为主体 A、按需分配B、平均分配C、按劳分配

7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政治制度,民主党派是(D)A、执政党B、反对党C、在野党D、参政党

74、我国实行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

A、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B、工厂的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主集中制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7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D)

A、依法治国B、自由、民主、平等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D、人民当家作主

76、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是(C)

A、政治权和平等权B、平等权和自由权C、生存权和发展权D、政治文化权利

7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是(A)

A、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B、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78、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B)A、民主法制建设B、教育科学文化建设C、树立共产主理想 D、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79、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方向的(A)A、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为精神文明服务,为物质文明建设服务 C、为党的工作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 D、为政治稳定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

8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B)A、灵魂B、主题C、基础D、精髓

8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C)A、主题B、基础C、灵魂D、精髓

8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D)

A、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主义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B、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C、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D、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8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A)

A、以人为本B、坚持科学发展观C、坚持改革开放D、坚持民主法制

8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四位一体”指的是社会主义(C)①经济建设

②政治建设

③文化建设

④国防建设

⑤社会建设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85、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C)A、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B、2005年10月中旬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C、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全会D、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 86、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的关于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重要讲话是(C)A、《告台湾同胞书》B、《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C、《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继续奋斗》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87、“一国两制”的前提是(C)

A、港、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B、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C、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D、港、澳、台实行高度自治

88、“一国两制”作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创造性构想,最早开始于解决(D)提出来的 A、澳门问题B、香港问题C、西藏问题D、台湾问题

89、“一国两制”的构思首先在(C)实践成功 A、台湾B、澳门C、香港

90、针对台湾问题2005年中国人大审议通过了(B)A、《物权法》B、《反分裂国家法》C、《九二共识》

91、世界和平与发展着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是由于(D)

A、战争与革命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B、人口增长失控,资源被破坏,环境恶化 C、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引起的战争时起时伏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

92、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D)

A、领土争端B、民族矛盾C、宗教纷争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93、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是(C)提出来的 A、周恩来B、刘少奇C、毛泽东D、邓小平

94、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D)

A、战争与革命B、知识经济C、冷战D、和平与发展

95、在“三个世界”的划分中,中国属于(C)A、第一世界B、第二世界C、第三世界

96、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了中国外交的三大方针,是指(A)

①另起炉灶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存在④一边倒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97、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并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D)A、朝鲜B、越南C、外蒙古D、苏联

98、江泽民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指出,个体、私营经济中的广大从业人员是(C)

A、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B、职业和身份比较固定的弱势群体

C、中国特色主义事业的建设者D、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

99、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对象包括(A)

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②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③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④与我国有联系的外籍华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0、我国的统一战线是一种(C)

A、思想联盟B、经济联盟C、政治联盟D、文化联盟

101、我国现阶段统一战线的最大特点是(C)

A、封闭性B、开放性C、空前的广泛性D、单一性

102、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C)

A、实现共产主义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103、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是(B)

①理论联系实际

②密切联系群众

③实事求是

④批评与自我批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4、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包括(C)

①政治领导

②思想领导

③组织领导

④经济领导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05、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这种领导地位是由(B)A、党的宗旨决定的B、党的性质决定的C、党的路线决定的D、党纲党章决定的

106、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D)

A、社会主义道路B、人民民主专政C、马克思主义D、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二篇:毛概选择题复习

一、单项选择

第一章

1、毛泽东在()上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A、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会议B、中共六届六中全会C、中共七大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全党共识是在——之后。()遵义会议B、延安整风运动C、中共七大D、建国

3、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延安整风运动期间B、井冈山时期C、中共七大D、1981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4、邓小平理论回答的首要的基本的问题是——。()

A改革开放B、什么是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C、如何建党D、如何让中国人民站起来

5、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

A、理论联系实际B、与时俱进C、独立自主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20世纪上半叶,——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A、求强求富B、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C、解放农民D、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7、确立毛泽东的世纪领导地位是在——。()

A井冈山时期B、遵义会议C、延安时期D、党的七大

4、从文化的内涵上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文化在——上实现结合。(A)

A、内容B、形式C、精神D、时代

5、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B、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C、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D、实事求是

6、——的形成,是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

A、中国资产阶级理论B、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C、社会主义革命理论D、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7、毛泽东认为,——是党的生命。()

A、实事求是B、群众路线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政策和策略

8、毛泽东党建思想的鲜明特点和核心是强调从——上建党。()

A、思想B、组织C、制度D、作风

9、毛泽东将——作为解决党内矛盾的基本方针。()

A、团结—批判—团结B、惩前毖后、治病救人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D、纠正“左倾”错误

10、——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A、时代主题的转换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C、改革开放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1、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是在——。()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三大D、1992年南方谈话 12、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从——上深刻地回答了长期困扰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了新境界。()

A、理论B、实践C、路线D、政策

13、——的召开在当代中国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

14、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是在——。()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15、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群众路线D、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

16、被誉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的第一个宣言书是——。()

A、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B、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C、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D、中共十五大报告

1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初主要是针对——的问题而提出来的。()

A、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B、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党C、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如何推进改革开放

18、江泽民全面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是在——。()

A、2000年在广东视察期间B、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六大

19、毛泽东在1938年所做的——报告中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命题。()

A、《论持久战》B、《矛盾论》C、《实践论》D、《论新阶段》 20、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是在——。()

A井冈山时期B、遵义会议C、延安整风运动期间D、中共七大

2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是——。()

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B、新民主主义理论C、毛泽东思想D、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

2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在于——。()

A、熟读马克思主义理论B、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C、将经验上升为理论D、严格按马克思主义办事

2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形成了——。()

A、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邓小平理论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

A、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B、党的群众路线C、独立自主的原则D、不唯书、不唯上的精神

25、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重大成就,就是在实践上——。()

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树立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D、找到了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

26、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思想路线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27、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B、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C、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指导D、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28、实践证明,——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A、道路B、理论C、旗帜D、党的领导

29、——,是党的根本性建设。()

A、组织建设B、政治建设C、思想理论建设D、作风建设 30、在当代,坚持——,就是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D、科学发展观

31、——,是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B、保持军队的无产阶级性质C、坚持党的绝对领导D、坚持从思想上入党

32、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

A、群众路线B、理论联系实际C、一切从实际出发D、批评与自我批评

33、中国共产党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在——。()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五大

3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我们必须首先搞清楚——这一基本理论问题。()

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B、什么是社会主义C、如何建设社会主义D、认清中国国情

35、——,是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A、一穷二白B、我们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中国属于第三世界D、我们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

36、——,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A、改革B、对外开放C、可持续发展D、科教兴国

3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A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B、基础邓小平理论C、解放思想D、独立自主

38、——,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定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写入了党章。()

A中共十五大B、中共十六大C、中共十七大D、2004年的全国人大

39、我国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A、根本依据B、现实基础C、前提条件D、时代背景 40、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发展B、以人为本C、统筹兼顾D、全面协调可持续

41、从思维的层面看,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的集中体现。()A世界观和方法论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 C、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原则

D、唯物主义思想

第二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理论创新

2、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个明确地提出解决思想路线这个问题的是()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邓小平

3、检验真理的标准是()A、马克思主义著作

B、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C、实践

D、党中央文件

4、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A、提出实事求是

B、强调解放思想

C、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D、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5、对“实事求是”做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并把它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是()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D、胡锦涛

6、毛泽东精辟论证实事求是思想内涵的论著是()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整顿党的作风》 C、《反对党八股》D、《反对本本主义》

7、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非常深刻地阐明了()A、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B、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C、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D、破除迷信的重要性

8、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9、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界定了实事求是的含义,其中“是”指的是()A.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B.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C.我们去研究

D.客观存在 10、1978年,邓小平支持和领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具体针对的问题是()A、“两个凡是”

B、以阶级斗争为纲

C、苏联模式

D、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在各项创新中处于先导地位的是()

A、科技创新

B、制度创新

C、文化创新

D、理论创新12、199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的报告中指出,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C、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D、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1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的基本原则。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A、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

B.、人口数量多,素质不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4、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A、解放思想

B、改革

C、开放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5、江泽民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解放思想

B、与时俱进

C、实事求是

D、求真务实 16、2004年1月,胡锦涛在一次讲话中强调,必须大力弘扬()。A、解放思想精神

B、与时俱进精神

C、实事求是精神

D、求真务实精神

17、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18、毛泽东一贯倡导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思想,他把这种“相联系”比喻成()

A、实事求是

B、有的放矢

C、洋为中用

D、实践出真知

19、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实践,实践的主体是()

A、人民群众

B、英雄人物

C、社会精英

D、劳苦大众

20、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

A、坚持无产阶级的斗志,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B、坚持党的远大理想不动摇,用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人民群众

C、坚持一切从本国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

D、坚持独立自主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原则,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21、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需要()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B、弘扬与时俱进精神

C、强调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D、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第三章

1、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矛盾中,最主要的是()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D、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A、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B、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面貌

C、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人民共和国

D、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3、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的著作是()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新民主主义论》

C、《在晋绥干部分议上的讲话》D、《论人民民主专政》

4、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是()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资本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

5、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最可靠的同盟者是()

A、工人

B、城市小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农民

6、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

A、农民问题

B、土地问题

C、武装斗争问题

D、党的建设问题

7、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是()

A、民族资产阶级

B、城市小资产阶级

C、工人

D、农民

8、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的事件是(A、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D、赎买民族工商业归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所有

9、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是()A、资本主义思想

B、民主主义思想

C、民粹主义思想

D、共产主义思想

10、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联盟,其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A、工人阶级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B、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C、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等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 D、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11、毛泽东提出,加强党的建设()

A.必须把组织建设放在首位

B.必须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 C.必须把思想建设发展首位

D.必须把作风建设放在首位

12、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C、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和坚强有力的共产党组织 D、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

13、“统帅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一观点的错误实质在于()

A、抹煞农民阶级的革命性B、夸大资产阶级的作用 C、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D、忽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

A.资本主义

B.社会主义

C.民主主义

D.共产主义

1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

A、无产阶级革命

B、农民革命

C、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革命

D、旧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1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不包括()

A、城市小资产阶级

B、大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农民阶级

17、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

A、无产阶级的领导权B、革命的动力C、革命的对象D、革命的前途

18、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

A、合法斗争

B、秘密斗争

C、武装斗争

D、经济斗争

19、在中国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内的主要矛盾是()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B、无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农民、小资产阶级的矛盾

D、无产阶级与剥削阶级的矛盾 20、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是()A、政治建军原则

B、党指挥枪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人民战争原则

21、关于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A、二者是中国革命进程必经的两个阶段

B、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 C、二者可以同时进行,“毕其功于一役” D、二者体现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辩证统一

22、“因为中国资产阶级根本上与剥削农民的豪绅地主联结相混合,中国革命要推翻豪绅地主阶级,便不能不同时推翻资产阶级。”这一观点的主要错误是()A、忽视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必要性 B、未能区分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部分

C、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D、不承认中国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区别

23、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表述不正确的是()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C、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D、保护民族工商业

24、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中没有()A、统一战线

B、武装斗争

C、党的建设

D、群众路线

25、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A、封建社会

B、殖民地社会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6、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规定,对民族工商业实行()A、没收

B、赎买

C、保护

D、改造

27、毛泽东为党和人民确定的宗旨是()

A、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B、坚持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为无产阶级利益服务

28、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是()

A、无产阶级专政

B、资产阶级专政

C、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D、工农联合专政

29、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是()A、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

B、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

C、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

D、认清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第四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A.社会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新民主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3.1953年到1956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矛盾 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5.1953年9月,毛泽东在对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讲话时指出: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是()A、剥夺资本家的财产

B、排挤私营工商业 C、国家资本主义

D、保护民族工商业

6.建国初期(1949~1956)我国的社会性质属于()A.新民主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8.建国初期,国营经济的主要来源是()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

B.赎买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 C.管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D.没收官僚资本

9.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

A.新民主主义性质

B.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社会主义性质

10.在对资本主义的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一、第二阶段,采取的利润分配政策是()A.定息

B.劳资两利 C.公私兼顾

D.“四马分肥”

11.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仍具有两面性,主要表现为()A.革命性和妥协性

B.主动性和被动性 C.剥削工人的一面和接受共产党领导和改造的一面

D.有进步性和顽固性

12.在我国,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B.全国大陆的统一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土地改革的完成

13.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所采取的政策是()A.限制

B.征用

C.没收

D.赎买

14.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主要方式是()A.赎买

B.统购统销

C.公私合营

D.合作化 15.毛泽东指出,我国实现工业化的道路只能是()A.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

B.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C.封建主义工业化道路

C.新民主主义工业化道路

16.党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第一种形式是()A.办手工业供销小组

B.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C.办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搞工场手工业 1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开始的。

A.1949年大陆解放之后

B.1953年社会改造开始的时候 C.1952年第一个5年计划开始的时候

D.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之后

第五章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始于()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2.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第一次()

A.深刻概括了社会主义本质

B.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鲜明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

D.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 3.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什么是解放思想,怎样坚持解放思想

B.什么是实事求是,怎样坚持实事求是 C.什么是改革开放,怎样实施改革开放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4.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

A.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C.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本质 D.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5.邓小平反复强调一定要把“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搞清楚,一方面是为了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另一方面是为了()

A.搞清楚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B.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C.确立改革的目标模式

D.突破计划经济为主的传统观念 6.1980年5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

A.本质

B.特征

C.目标

D.原则

7.邓小平指出“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A.生产力发展

B.生产关系成熟

C.上层建筑完善

D.法制健全 8.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一论断()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概括了社会主义的理想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9.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

A.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B.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C.发展生产力和共同致富

D.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10.“抓革命,促生产”这句口号的实质是()

A.解放生产力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以阶级斗争为纲

D.发展生产力

11.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是在()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党的十二大上

C.党的十三大上

D.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 1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

A.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共同属性

B.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 C.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D.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范畴

13.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深刻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突出的是()

A.发展速度与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

B.依法治国与加强党的领导的问题 C.发展经济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问题

D.姓“资”姓“社”问题 14.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理论的()

A.精髓

B.核心

C.思想基础

D.根本点

15.十六大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标志是()

A.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B.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C.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

D.提出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6.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新判断是()A.科学发展

B.社会和谐

C.公平正义

D.民主法治 17.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解决生产力发展的正确途径是()

A.革命

B.改革

C.阶级斗争

D.政治运动

18.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

A.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

B.实行按劳分配

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D.生产力高度发达

19.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是()

A.大力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

C.消除两极分化

D.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20.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是()

A.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

C.消除两极分化

D.达到共同富裕 2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消灭剥削

B.发展生产力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实现共同富裕

22.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条件是()A.调动人民的积极性

B.提高劳动者素质

C.大力发展生产力

D.坚持改革开放

23.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在()

A.1982年

B.1983年

C.1987年

D.1992年 24.邓小平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

A.改革开放

B.发展自己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反对霸权主义

25.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A.改革

B.发展

C.稳定

D.开放

26.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总的目标是改造(),提升传统生产力,发展(),最终整体达到发达生产力的水平

A.先进生产力

落后生产力

B.一般生产力

传统生产力 C.落后生产力

先进生产力

D.落后生产力

一般生产力 27.为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我国提出了()

A.人才强国战略

B.科教兴国战略

C.振兴科技战略

D.高校扩招战略

第六章

1.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的是()

A.马克思

B.列宁

C.毛泽东

D.邓小平

2.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处于初级的阶段是在()

A.1981年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1982年党的十二大 C.1986年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D.1987年党的十三大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始于()

A.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B.1981年初级阶段概念提出

C.1982年党的十二大

D.1987年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体系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持续到(),至少需要100年的时间。A.20世纪末

B.21世纪 C.21世纪中叶

D.21世纪末

5.党首次全面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内涵是在()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二届六中全会

D.十三大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特征是()

A.不发达

B.没有实现工业化

C.没有实现现代化

D.没有实现市场化 7.首次准确概括我国社会注意初級階段主要矛盾的会议是()

A.八大

B.九大

C.十大

D.十一届六中全会 8.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

A.革命

B.改良

C.限制消费

D.改革 9.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C.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D.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并强调这一理论的根本目的和意义在于()

A.使我们深刻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

B.使我们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

C.使我们在工作中避免犯“右”和“左”的错误

D.使我们充分认识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11.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特别指出,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

A.敌我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

C.对抗性矛盾

D.阶级对立的阶级 12.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方法是()

A.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办法

B.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C.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办法

1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中确立的奋斗目标是()

A.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建设成为小康社会

C.建设成为农业、工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的国家

D.建设成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和谐社会 14.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B.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C.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5.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是()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B.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C.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16.1979年3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讲话的中心内容是()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实事求是地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C.党和国家领导人制度的改革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7.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8.四项基本原则为经济建设提供了()

A.政治保证

B.组织保证

C.物质保证

D.作风保证

19.确立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纲领的是()A.1982年党的十二大

B.1987年党的十三大 C.1997年党的十五大

D.2002年党的十六大

20.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纲领、政治纲领、文化纲领()

A.是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的统一

B.是在党的十四大上首次提出来的 C.是党的基本路线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D.不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也是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21.我国提出“三步走”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是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实现共同富裕,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22.根据“三步走”发展战略,我国到21世纪中叶的战略目标是()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C.基本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生活比较富裕

D.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基本协调发展

23.党的十六大指出:“必须看到,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水平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其中的“很不平衡”是指()

A.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还存在差距

B.地区之间、工农之间、城乡之间,以及不同社会阶层之间,收入和生活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C.我国还刚刚迈进小康的社会的门槛

D.我国达到的小康还基本上处于生存性消费阶段 2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C.坚持四项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走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七、八章

1、()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A、改革开放

B、实事求是

C、稳定

D、发展

2、中国共产党提出改革决策的理论基础是()

A、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论

B、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C、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D、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理论

3、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分别是()

A、对抗性矛盾;又相适应又相矛盾

B、非对抗性矛盾;完全适应

C、对抗性矛盾;完全矛盾

D、非对抗性矛盾;根本利益一致性基础上的矛盾

4、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

A、革命

B、改良

C、限制消费

D、改革

5、()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A、阶级斗争

B、追求利润

C、改革

D、外部竞争

6、我国改革的性质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B、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阶级斗争

D、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否定

7、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市场经济

B、建立民主政治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建立充满活力的国有企业

8、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

A、改革的性质决定的B、改革的艰巨性决定的 C、改革的任务决定的D、改革的长期性决定的

9、在我国全面改革中,()是重点

A、经济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改革 C、文化体制改革

D、社会体制改革

10、判断改革和各方面成败得失的标准是()A、社会、政治是否保持稳定

B、“一大二公” C、“三个有利于标准”

D、是否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

11、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A、促进发展

B、推进改革 C、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D、维护稳定

12、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从根本上说是()

A、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的必然结果

B、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 C、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吸取了以往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果

13、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立足点是()

A、以我为主

B、以外向经济为主

C、保证国家安全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14、我国的对外开放是()的开放

A、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B、全方位、多形式、宽领域 C、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

D、全方位、多方向、宽领域

15、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

A、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D、市场经济是国家干预的经济

1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体制是()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C、“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7、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根本的特点是()

A、分配上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结合在一起 B、生产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C、宏观调控上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调控得更好

D、所有制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为基础

18、下列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本质区别的是()A、在宏观调控上,能够更好地做到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B、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在所有制结构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D、在生产目的上,实现共同富裕

1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B、市场经济为主、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C、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D、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0、判断一种所有制是否合理,是否具有优越性的标准是()A、三个有利于标准

B、公有化程度的高低

C、社会、政治是否保持稳定

D、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21、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指()

A、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人民共同占有和支配的一种新型的所有制 B、生产资料归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和支配的一种新型的所有制

C、生产资料归劳动群众共同使用的一种新型的所有制 D、生产资料归劳动群众共同所有的一种新型的所有制

22、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一种生产关系的理论范畴,其实质和核心是()A、生产资料为社会成员共同所有,平均分配

B、生产资料为社会成员共同所有,人人平等

C、生产资料为社会成员共同使用,人人平等

D、生产资料为社会成员共同使用,按劳分配

23、我国所有制结构存在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

A、各种所有制形式的性质不同

B、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属性

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D、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性的要求

24、我国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A、党的基本路线决定的 B、由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所决定的 C、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要求

D、发展生产力的要求

25、我们之所以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因为()A、公有制经济的比例越大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B、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C、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

D、公有制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体制

26、我国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A、国有资产在整个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上

B、控制力上

C、国有资产在公有资产中占优势上

D、国有经济的在发展上

27、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

A、国家经营

B、集体经营 C、股份制

D、租赁

28、股份制企业姓“社”姓“资”,关键要看()

A、是否有国家入股

B、是否有集体入股

C、是否有私人入股

D、是否是国家或集体或私人控股

29、下列对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认识正确的是()A、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

B、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 3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

A、按劳分配制度

B、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按生产要素分配制度

D、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1、社会主义之所以必须实行按劳分配是由()和()决定的 A、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C、社会主义公有制

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 D、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

32、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

A、生产力还不够发达

B、存在着旧的社会分工 C、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D、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

33、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是()

A、按资本分配

B、按生产要素分配

C、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D、按股分红

34、在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的收入是()A、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所得

B、外资企业职工的工资

C、股分制企业职工的按股分红收入

D、集体企业职工的工资奖金收入

3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依据是()A、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存在 B、生产要素多种所有制的存在 C、宏观调控的存在 D、生产要素创造价值

36、下列不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是()

A、私营企业职工的工资

B、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所得 C、按股分红

D、教师获得的工资

37、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实现(),而()是共富的必由之路 A、共产主义

大力发展生产力

B、共同富裕

部分先富 C、人民当家作主

改革开放

D、共同富裕

同步富裕

38、部分先富的前提和条件是()

A、按劳分配、诚实劳动

B、市场调节、合法经营 C、诚实劳动、合法经营

D、能者多劳、多劳多得

39、邓小平提出的()思想,是处理“先富”与“共富”关系的基本指导原则

A、两个大局

B、稳定压倒一切

C、三步走战略

D、改革开放 40、我国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是:()A、保证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B、使劳动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保证劳动者充分就业

D、实现共同富裕

41、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有机结合 A、“好”与“快”

B、“快”与“好” C、“质”与“量”

D、“多”与“快”

42、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A、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B、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C、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D、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43、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要把()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 A、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B、提高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 C、提高集成创新能力

D、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44、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坚持()的指导方针 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对外开放、大胆创新 B、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与时俱进 C、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45、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中心是()。

A、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B、科技进步、改革开放

C、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D、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6、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和物质基础是()

A、生活宽裕

B、生产发展 C、管理民主

D、乡风文明

47、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是处理好()的关系、()的关系。A、东部和中西部

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 B、沿海与内地

农、轻、重 C、党与非党的关系

农、轻、重 D、东部和中西部

沿海和内地

48、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根本特征是()

A、节约能源提高利用

B、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 C、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D、循环经济

49、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是()

A、遵循自然规律

B、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C、环境承载力

D、绿色科技

50、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是:()

A、保护生态环境

B、实行计划生育

C、发展循环经济

D、限制利用资源

第九章

1.我国实行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主集中制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

A.执法组织形式

B.政权组织形式

C.行政组织形式

D.司法组织形式 3.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A.基本要求 B.基本政策 C.基本方略 D.指导思想

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A.依法治国

B.自由、民主、平等 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D.人民当家作主 6.我国的民主党派是()

A.执政党 B.反对党 C.在野党 D.参政党

7.法制是依法治国的()

A.表现和形式 B.前提和基础

C.内容和本质 D.手段和目的 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A.各民族都建立自己的自治政府

B.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建立特别行政区 C.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D.各民族实行完全自治 10.我们应该通过改革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A.合理化、制度化

B.制度化、法律化

C.法律化、现代化

D.有序化、制度化 1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A.国务院

B.最高人民法院

C.最高人民检察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2.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它表明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

A.国体 B.政体 C.根本制度 D.经济基础

13.列宁所说的“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含义是()

A.科学文化水平低的人不需要民主权力 B.高度的民主需要发达的文化条件

C.科学文化水平低的人没有资格参加政治活动

D.科学文化水平低的人不关心民主政治

14.“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A、基本方针

B、政治基础

C、主要途径

D主要内容

15.邓小平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个论断指出了()

A.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B.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C.社会主义民主的性质

D.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联系 16.我国目前所采取的政体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 B.西方式的三权分立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

D.无产阶级专政

17.我国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它们的核心内容都是坚持()

A.工人阶级的领导

B.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C.四项基本原则

D.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8.标志党和国家执政方式、领导方式的根本转变是()。A.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

C.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D.实行对外开放,大胆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

第十章

1.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B.发展教育和科学 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2.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表现为() A.前者是目的 后者是手段B.前者是基础 后者是目标 C.前者是内容 后者是形式D.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依赖

3.中共十五大指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A.同经济体制改革是一致的B.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C.同思想道德建设是一致的D.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是一致的

4.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中,关键是指()

A.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

B.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 C.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

D.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7.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A.实现四个现代化

B.最大限度地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加强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一个新概念被提出是在党的()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五大

D.十六大 9.培养“四有”公民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四有”首先该强调的是()

A.有理想

B.有文化 C.有道德

D.有纪律

10.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民族文化的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是()

A.思想道德

B.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 C.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D.民族精神

11.党的十五大指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A.重要形式

B.重要标志 C.重要基础

D.重要来源

12.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二为”方向是()A.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物质文明建设服务 B.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C.为经济发展服务,为政治文明服务 D.为党的工作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13.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核心是()A.爱国主义

B.为人民服务

C.诚实守信

D.集体主义

14.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A.思想道德建设

B.法制建设

C.民主政治建设

D.干部队伍建设 15.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核心是()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 C.诚实守信

D.开拓创新

16.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A.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B.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C.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继承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1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是()

A.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B.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C.发展教育文化事业

D.加强社会舆论监督 18.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的核心是()A.与时俱进

B.改革创新 C.求真务实

D.开拓进取

19.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D.实现四个现代化

第十一章

1.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

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对未来美好社会的设想。A 马克思.恩格斯

B 毛泽东.周恩来

C 邓小平.江泽

D 胡锦涛 2.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着眼点是()A.解决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问题

B.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C.解决新世纪、新阶段的不和谐问题

D.解决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问题

3.十六届六中全会对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定位是()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和谐社会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和谐社会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始阶段的和谐社会

D.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须与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4.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是()A.科学发展B.以人为本 C.和平正义D.改善民生

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价值目标或核心价值是()A.民主法治B.自由民主

C.公平正义D.社会稳定

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和基本标志是()A.安定有序B.社会安定

C.发展有序D.秩序良好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以人为本

B.共同富裕 C.民主法治

D.公平正义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

A.科学发展

B.诚心友爱

C.充满活力

D.民主法治

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

A.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B.社会安定

C.民主法治

D.改革开放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

A.民主法治

B.公平正义 C.经济发展

D.社会稳定

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

A.社会进步

B.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C.共同富裕

D.增强社会活力

12.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而()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 A.发展

B.中国共产党

C.制度

D.秩序

13、深刻阐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性质.定位.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重大战略 部署的是()

A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问题》

B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C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五年规划纲要》

1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关键在()

A 发展

B 协调利益关系

C 中国共产党

D 民生状况改善

15、()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

A.社会荣辱观

B.集体主义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A 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过程的长期任务

B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期任务

C 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无关的另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D 与历史的和谐社会一致

17、社会和谐首先是()

A 加强党的建设

B 要发展

C 协调利益关系

D 坚持以人为本

18、我国历史上曾产生不少有关和谐社会的思想,其中“和为贵”是()的观点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19、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A “田园牧歌”式的和谐社会

B “乌托帮”式的和谐社会

C 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

D 现代资本主义式的“福利社会”

2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的统一体,和谐社会建设对三个文明建设的作用是()。

A.物质基础

B.政治保证

C.精神支撑

D.社会条件 21.()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A 发展

B 公平正义

C 社会活力

D 社会安定有序 22..党的()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

A 十六大

B 十六届三中全会

C 十六届四中全会

D 十六届六中全会 23.我们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

A 生产力

B 生产关系

C 经济基础

D 上层建筑 2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保证是()。

A.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B.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C.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

D.马克思主义在全社会的指导地位

2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A.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B.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C.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D.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26、()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A.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C.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D.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第十二章

1.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口号的时间是()

A.1949年B.1950年 C.1954年D.1956年

2.1955年5月,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上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倡议;1960年,周恩来将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的思想、政策方针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就是()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C.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D.台湾接受大陆中央政府领导、管辖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标志着我党对台方针政策重大转变的是()A.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

B.1981年9月叶剑英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被称为“叶九条”的台湾问题讲话 C.1982年1月邓小平谈话

D.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早是针对()A.香港问题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D.西藏问题

5.台湾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中国的()A.外交问题B.国际政治问题 C.内政问题D.中美关系问题

6.“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问题是()

A.大陆实行社会主义不能动摇

B.港、澳、台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C.祖国统一

D.和平统一 7.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一国两制

C.和平统一

D.承认台湾事实上的“独立”地位

8、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的时间大约为()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9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1世纪初

9.1984年12月19日,中英正式签署文件,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A.1997年10月1日 B.1987年10月1日 C.1999年9月1日

D.1997年7月1日 10.(),中葡两国政府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澳门回归中国。A.1997年10月1日 B.1999年9月1日 C.1999年12月20日

D.1998年10月1日

11.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首次以国家大法形式宣示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A.《国家统一法》 B.《反台独法》

C.《反分裂国家法》 D.《国防法》

第十三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贯坚持()的和平外交政策。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独立自主

2.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理论是在()

A.20世纪4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3.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核心是()A.和平

B.发展

C.民族独立

D.经济联盟

4.当代世界两大主题是()

A.科学与教育

B.环境与卫生

C.和平与发展

D.和谐与稳定 5.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是用于处理()A.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B.同民族主义国家的关系 C.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D.同一切国家的关系 6.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

A.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D.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7.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务是()

A.实行真正的不结盟

B.反对霸权主义,争取世界和平,为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C.不打别人的牌,也不允许别人打自己的牌 D.对国际问题采取客观公正的态度

8.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发展对外经贸往来

C.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D.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9.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是()

A.一极化

B.多极化

C.两极格局

D.三足鼎立 10.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本质是()

A.反对侵略扩张,维护国家独立自主权利B.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C.决不干涉别国内政

D.平等互利 11.首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A.毛泽东B.周恩来 C.刘少奇D.邓小平

12.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主张建立的新安全观的核心是()A.互利、互信、团结、合作的新安全观 B.平等、协商、互利、合作的新安全观 C.互利、合作、繁荣、发展的新安全观 D.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 13.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和平

B.和平、发展

C.和平、互信

D.和平、发展、合作

二、多选题 第一章

1、“左”倾错误曾经将——,从而使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几乎陷于绝境。()A、马克思主义教条化B、共产国际决议神圣化C、苏联经验神圣化D、列宁主义绝对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的认识。

A共产党革命规律B、共产党执政规律C、社会主义建设规律D、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3、虽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于不同的时期,但其基本精神都是一致的,都坚持了——。()

A实事求是B、独立自主C、群众路线D、民主集中制

4、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党内主观主义的错误主要表现为——。()A、教条主义B、经验主义C、宗派主义D、党八股

5、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中国共产党的——。()A群众路线B、政治路线C、认识路线D根本的工作方法

6、毛泽东是——。()

A、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B、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C、伟大的无产阶级战略家和理论家D、哲学家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与发展的时代背景可以概括为——。()

A国际形势的新变化B、国内形势的新变化C、党内情况的新变化D、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8、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的集中体现。()A、世界观B、方法论C、唯物主义D辩证法

9、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必须——。()

A、理解马克思主义B、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C、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结合起来D、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结合起来

10、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A、理论B、立场C、观点D、方法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深了我们对——的认识。()

A什么是社会主义B、怎样建设社会主义C、建设什么样的党D、怎样建设党

12、科学发展观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的认识。()

A、共产党执政规律B、社会主义建设规律C、人类社会发展规律D、党的建设规律

13、之所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因为这一理论体系——。()

A、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方法B、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根植于人民的政治立场C、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D、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第二章

1、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指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有()

A、党的建设问题B、统一战线问题

C、武装斗争问题

D、国家政权问题

2、邓小平指出:“马克思、列宁从来没有说过农村包围城市,这个原理在当时世界上还是没有的。但是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的具体条件指明了革命的具体道路”。毛泽东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道路的根据是()

A、中国内务民主制度,外无民族独立

B、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C、中国革命的敌人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农村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D、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规定了()

A、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B、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中国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D、中国革命的前途是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4、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点是()A、革命对象不同

B、革命领导阶级不同 C、革命指导思想不同

D、革命前途不同

5、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毕其功于一役” B、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相同 C、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D、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6、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内曾经出现过不同的观点和主张,其中错误的有()

A、“毕其功于一役”

B、二次革命论 C、“无间断革命”

D、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7、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其中“民族的”是指()A、反对外来的资本主义文化

B、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 C、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D、为全民族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

8、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与发展的主观条件有()

A、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B、.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C、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D、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正确

第三章

1、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指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有()A、党的建设问题B、统一战线问题

C、武装斗争问题

D、国家政权问题

2、邓小平指出:“马克思、列宁从来没有说过农村包围城市,这个原理在当时世界上还是没有的。但是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的具体条件指明了革命的具体道路”。毛泽东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道路的根据是()A、中国内务民主制度,外无民族独立

B、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C、中国革命的敌人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农村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D、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规定了()

A、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B、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中国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D、中国革命的前途是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4、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点是()A、革命对象不同

B、革命领导阶级不同 C、革命指导思想不同

D、革命前途不同

5、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毕其功于一役” B、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相同 C、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D、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6、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内曾经出现过不同的观点和主张,其中错误的有()A、“毕其功于一役”

B、二次革命论

C、“无间断革命”

D、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7、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其中“民族的”是指()A、反对外来的资本主义文化

B、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 C、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D、为全民族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

8、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与发展的主观条件有()

A、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B、.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C、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D、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正确

第四章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化三改”,指的是:()A.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其经济成分有()

A.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B.个体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E.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4.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正确的结论有()A.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B.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过渡性社会

C.是一个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的过渡性社会 D.是一个社会主义因素起决定作用,必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社会

5.在农村合作化过程中,党和政府领导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有()A.临时农业生产互助组

B.农业生产互助组

C.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6.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主要有()

A.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了资本主义工商业

B.采取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的形式

C.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D.对私人资本主义的赎买政策应始终坚持采取“四马分肥” 7.建国初期,我党对资本主义经济采取的政策是()

A.利用

B.限制

C.团结

D.改造

8.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的“四马分肥”中的“四马”是指()

A.国家所得税

B.企业公积金

C.资方红利

D.工人福利费

9.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采取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有()A.计划订货

B.统购包销

C.经销代销

D.委托加工

第五、六章

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没有搞清楚()。

A.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B.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C.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

D.社会主义本质与体制模式的区别 2.中国共产党在初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取得的成果是()。A.《论十大关系》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的根本思想

B.中共八大正确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提出许多新方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加强执政党建设指明了方向

C.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

D.作出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3.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是()。A.消灭剥削

B.消除两极分化 C.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人的全面发展 4.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其理论意义在于()。A.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B.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成果 C.为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D.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

5.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关系是()

A.解放生产力是发展生产力的前提

B.发展生产力是解放生产力的目的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D.两者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最终目的的统一 6.共同富裕并不意味着()

A.同步富裕

B.平均主义 C.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D.不存在富裕程度的差别 7.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不发达,消灭剥削并没有消灭()

A.剥削阶级

B.私有制经济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剥削现象 8.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是指()。

A.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

B.把经济建设转移到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C.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D.走信息化道路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社会主义的一般特征,主要是指()

A.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

B.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C.社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D.坚持计划经济 12.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关系是()

A.两者是辨证统一的B.前者为后者的实现创造了前提和条件 C.后者是为前者指明了方向

D.二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第七、八章

1、邓小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A、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落后与人们需要之间的矛盾 B、社会主义社会仍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C、应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D、要根据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来判断一种生产关系的优劣 E、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2、判断改革是非得失的标准是()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C、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E、是否有利于保证劳动力充分就业

3、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之所以要实行对外开放,这是()

A、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B、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C、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D、弥补建设中资金短缺、技术和管理落后、完善市场体制等的要求 E、因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4、要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形成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应该()

A、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B、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C、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D、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E、坚持以进口为主、出口为辅

6、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合作经济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E、股份制经济

7、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并起主导作用

C、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不断增大

D、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控制力不断增强 E、公有制经济在全国各地和各个产业始终占优势

8、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有()

A、股份制

B、股份合作制

C、承包经营

D、租赁经营

E、合作制

9、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并逐步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正确看待所有制这一变化的观点是:()A、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B、公有制经济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没有动摇 C、非公有制经济必然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

D、调整和改革所有制结构应根据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

E、要把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两者统一起来,而不是对立起来。

10、非公有制经济包括()

A、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外资经济

D、混合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

E、股份经济

13、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是()

A、科技含量高

B、经济效益好

C、资源消耗低 D、产值增加快

E、环境污染少

第九章

3.人民民主专政()

A.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C.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创造

B.是我国的国体

D.提法更符合我国的国情

4.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A.制度化B.规范化 C.程序化 D.合理化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

A.最高权力机关

B.最高立法机关

C.最高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D.最高领导机关

6.下列权力中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是()。

A.立法权

B.任免权

C.监督权

D.批准国民经济预决算权

第十章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

A.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B.规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

C.决定着精神文明的性质

D.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正确答案 2.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是()

A.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B.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起巨大的反作用 C.物质文明对精神文明起巨大的反作用

D.物质文明是基础,对精神文明起最终的决定作用 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加强()

A.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B.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 C.集体主义教育

D.家庭美德教育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

A.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C.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D.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第十一章

1.根据2002年2月,胡锦涛重要讲话的论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是()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B.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C.自由幸福、互助合作D.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实现社会和谐是(ABC)

A.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B.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C.古代中国人的社会理想

D.只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想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A.在和谐与不和谐的矛盾统一中发展的社会

B.包含着不和谐因素及消极因素的和谐社会

C.绝对的至善社会

D.相对的、包含着矛盾与差别的和谐社会

4、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重而道远,这是因为()A.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

C.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低

D.我国的教育科技文化水平低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对()规律认识的深化 A.共产党的执政

B.社会主义建设

C.人类社会发展

D.价值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在于()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

B.二者相互包含、相辅相成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D.二者统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

第十二章

1.“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点是()

A.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B.港人治港和澳人治澳

C. 高度自治

D. 完全自治

2.“一国两制”构想()

A.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一个范例 B.基本内容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C.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D.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以后,在香港设立了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由香港当地人自己管理,享有高度自治权,包括()

A.立法权

B.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C.独立的外交权D.行政管理权和财政独立

第十三章

1.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 另起炉灶

B 不结盟

C 一边倒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第三篇:毛概期末复习选择题

单选:第1题(5分)

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是(D)。A四项基本原则 B依法治国 C社会公平D社会稳定 单选:第2题(5分)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大约需要(C)。A10年 B50年 C100年 D300年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A)。

A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实现四个现代化 C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 D实现工业化 单选:第4题(5分)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D).A实现共同富裕

B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C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单选:第5题(5分)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C).A社会主义国家决定的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的

C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D邓小平理论中确定的 单选:第6题(5分)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占主体地位的经济应当是(C).A私营经济 B个体经济 C公有制经济 D外资经济 单选:第7题(5分)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C).A政企分开B党政分开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建立企业经营机制 单选:第8题(5分)我国的国体是(A)。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单选:第9题(5分)

首次把基层群众自制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基本范畴的是(C)。A党的十五大 B党的十六大 C党的十七大 D党的十四大 单选:第10题(5分)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C)。A基本方略 B基本纲领 C基本路线 D最高纲领

简答:第1题(10分)

答题要求:对本题目的回答不能低于50字。如何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答:在三者关系中,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改革是动力,正确处理三者的关系要把握以下原则:

(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稳定。(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3)把不断改善任命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人名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工作路线。让任命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给来暴行看的到的实际利益。简答:第2题(10分)

答题要求:对本题目的回答不能低于80字。

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如何体现的?

答: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由公有制的性质和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公有制经济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同社会发展方向一致

(2)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3)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柱,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师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劳动力人民经济上、政治上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在: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简答:第3题(10分)

答题要求:对本题目的回答不能低于80字。

试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答:十六大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3)依法治国是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论述:第1题(20分)

答题要求:对本题目的回答不能低于200字。试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答: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指出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的主要标准。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2)提出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突破了长期以来只是把解放生产力同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联系到一起的认识,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仍然有一个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3)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邓小平在明确肯定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强调了就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和确立根本任务的一致性。他指出,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远远不能满足人名和国家的要求,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途径是发展生产,为此必须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4)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毛段的根本途径是改革。通过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严重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等,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

1、率先在中国大地上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被称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的是:C A、鲁迅B、陈独秀C、李大钊D、毛泽东

2、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是:B A、党的十四大B、党的十五大C、党的十六大D、党的十七大

3、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D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4、当代时代主题是 C A、改革开放B、依法治国C、和平发展D、一国两制

5、党的十六大把我国在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确立为:B A、消灭贫困人口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C、消除贫富差别

D、实现共同富裕

6、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A A、五四运动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中共二大D、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

7、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B A、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B、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C、革命的对象不同D、革命的前途不同

8、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循序渐进的步骤是A 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B、高级社、初级社、互助组C、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D、互助组、高级社、初级社

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 B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实现发达的社会主义

10、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是在 B A、1949年B、1954年C、1956年D、1975年

11、五十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选择的模式是D A、欧洲模式B、美国模式C、日本模式D、苏联模式

1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B A、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C、新旧体制交替的矛盾D、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的中心任务是:B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C、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 D、保持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

14、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A A、发展B、稳定C、改革开放D、依法治国

15、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内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B A 团结、改革、发展、稳定、B、富强、民主、文明、和谐C、经济、政治、文化、社会D物质、精神、政治、社会

16、“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是20世纪末,GNP比哪一年翻两番,人均收入800——1000美元 D A、1978年B、1980年C、1990年D、1991年

17、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B A、发展B、改革C、革命D、调整

18、中国的对外开放的格局表述不正确的是 A A 多层次B、多角度C、全方位D宽领域

19、中国今天的改革,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改革,属于 B A经济形态改革B、经济体制的改革C、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改革D所有制结构的改革 20、一切可用于生产的要素,包括人力、物力和土地是 B A、资源B、资源配置C、资源稀缺D、资源利用

21、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形式是 D A股份制B、公有制C、私有制D公司制

22、在效率与公平的问题上,我们在微观收入分配中坚持 C A、兼顾效率B、公平优先C、兼顾公平D、效率优先

23、市场经济运行中 “看得见的手”是指 D A、经济规律B、法律法规C、经济政策D、宏观调控 2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公有制经济B、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C、公有制为主体D、多种经济共同发展

25、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可以从哪两方面表现出来 A A、公有制和私有制B、股份制和合作制C、计划和市场D、质和量

26、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A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矛盾D、人民群众

27、中国解决民族问题是采取的 D A 共和国联邦的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政治协商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8、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 A A创新B、改革C、革命 D发展

29、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以下哪点统一起来 B A、法制建设有机统一起来B、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C、政治体制改革有机统一起来D、社会稳定有机统一起来

30、毛泽东提出的繁荣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方针是 C A、团结—批评—团结B、大鸣大放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二、多项选择题

1、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是:BCD A、列宁主义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以下属于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含的内容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改革开放理论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3、“三个代表”的内容是指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ACD A、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改革的发展趋势C、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D、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4、1978年发生以下哪些重大事件:ACD A、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C、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D、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发表

5、以下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的是BCD A、民族资本主义B、官僚资本主义C、帝国主义D、封建主义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BC A、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B、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C、指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但生产力不发达D、指我国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7、邓小平提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归根到底看其是否有利于BCD A、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C、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D、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在古代及近现代的作用公式正确的是:BC A、古代是“科学——技术——生产”B、近现代是“科学——技术——生产”C、古代是“生产——技术——科学”D、近现代是“生产——技术——科学”

9、以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和发展阶段表述正确的是ABCD A、第一阶段: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B、第二阶段: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第三阶段:“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D、第四阶段: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0、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是ABD A、理论联系实际B、密切联系群众C、为人民服务D、批评与自我批评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的是(B)。

A.消除社会一切矛盾 B.以人为本 C.和谐取代矛盾 D.和谐与矛盾共存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A)

A.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 B.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知道和无产阶级专政 C.党的领导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知道 D.社会主义道路和无产阶级专政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核心任务是(B)

A.加速GDP的增长 B.发展社会生产力 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提高人民收入水平

4、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要(C)

A.代表高技术领域中资本的发展要求 B.代表大多数劳动者的发展要求 C.代表与先进生产力相联系的劳动者的发展要求 D.代表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

5、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关键是指(A)A.要倡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建设 B.要无条件地学习世界上发达国家的文化 C.要提倡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D.古今中外,兼收并蓄

6.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说(B)。

A.代表全民的利益 B.代表以劳动者为主体的人民大众的利益 C.代表生活在中国土地上的所有人的利益 D.代表共产党的利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答题纸上相关题目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的是(B)。

A.消除社会一切矛盾 B.以人为本 C.和谐取代矛盾 D.和谐与矛盾共存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A)

A.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 B.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知道和无产阶级专政 C.党的领导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知道 D.社会主义道路和无产阶级专政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核心任务是(B)A.加速GDP的增长 B.发展社会生产力 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提高人民收入水平

4、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要(C)

A.代表高技术领域中资本的发展要求 B.代表大多数劳动者的发展要求 C.代表与先进生产力相联系的劳动者的发展要求 D.代表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

5、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关键是指(A)A.要倡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建设 B.要无条件地学习世界上发达国家的文化 C.要提倡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D.古今中外,兼收并蓄 6.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说(B)。

A.代表全民的利益 B.代表以劳动者为主体的人民大众的利益 C.代表生活在中国土地上的所有人的利益 D.代表共产党的利益

7.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主要反对的是(C)。A.提倡自由的观点 B.西方一切文化 C.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义中国的侵蚀 D.色情文化和奇装异服

8.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基础是(C)。A.与时俱进 B.以人为本 C.实事求是 D.全面发展 9.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A)。A.与时俱进 B.以人为本 C.实事求是 D.全面发展 10.邓小平提出的所谓的“不要问姓‘社’姓‘资’”,是说(B)。

A.不要问中国的发展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 B.不要问建设中具体的做法和管理经验是属于社会主义的还是属于资本主义的 C.不要问引进的设备是来自社会主义国家还是来自资本主义国家 D.不要问引进的人才是信仰社会主义还是信仰资本主义

11.1977年2月,“两报一刊”社论中所提出的“两个凡是”,是指(C)。A.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都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 B.凡是毛主席教导我们的,我们就要照办;凡是毛主席批评过的,我们就不能去做 C.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的遵循 D.凡是党的号召,我们都坚决相应;凡是当的教导。我们都认真执行

12.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的是(C)。

A.扩大社会收入差距 B.让贫困分出等级 C.让先富起来的人带动其他人走富裕发展的道路 D.最后大家实现均富 13.按生产要素分配,即是说(D)。

A.按劳动的量进行分配 B.按资本分配 C.按技术入股的比例分配 D.以上三个因素都包括在内

14.邓小平制定的外交政策是(B)。

A.和平共处、独立自主 B.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C.团结第三世界,反对霸权主义 D.反对霸权主义、决不当头 15.发展是硬道理的意思是说(A)。

A.社会主义建设始终要把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B.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经济发展速度是唯一的指标 C.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经济的发展要超越其他一切工作 D.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关注发展是各级政府唯一的工作

16.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B)。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7.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民心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行,它的生命机体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非常深刻地阐明了(C)。A.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B.唯物主义的重要性 C.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D.大胆地闯的重要性 1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D)。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B.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 C.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 D.中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19.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是(C)。

A.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 B.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各级党委领导制 C.民主集中制 D.少数服从多数,多数照顾少数

20.党的三大作风是(B)。A.党的领导、武装斗争、统一战线

B.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 C.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D.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 2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日期是(C)。A.1976年10月 B.1977年2月 C.1978年12月 D.1979年5月

22.党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A)。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B.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坚持发展、坚持进步

C.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以人为本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和平,坚持发展 2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C)。A.以市场法则主导一切经济活动 B.计划与市场平分秋色 C.在市场原则的主导下,坚持国家的宏观调控 D.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24.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有(B)。

A.公有制与其他所有制关系平行发展 B.公有制为主体,其他所有制关系并存 C.公有制经济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 D.非公有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25.《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日期是(B)。A.1977年2月4日 B.1978年5月11日 C.1979年2月17日 D.1980年3月31日 26.邓小平理论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D)。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27.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在(D)。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 C.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 D.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2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为(B)。

A.按生产要素分配 B.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分配方式为辅 C.非按劳分配为主,按劳分配为辅 D.按对生产贡献的大小进行分配 29.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C)。

A.从来没有走过资本主义道路 B.是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怪胎 C.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边缘部分 D.是纯粹的封建制度 30.科学发展观强调(C)。

A.人与物的并行发展 B.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协调发展 C.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D.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

31.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BD)。

A.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B.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C.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D.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E.必须毫不动摇地发展一切所有制经济 3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内容是(ABCD)。

A.我们已经建成了一定的社会主义基础 B.这个社会主义还有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方面 C.社会生产力还相对落后 D.广大人民群众接受文化教育的水平还不够高 E.这样的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

33.下列观点中有哪些是不正确的?(ACD)。A.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证明创造价值的不只是劳动 B.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证明创造价值的只有劳动 C.说资本不创造价值是错误的 D.劳动价值论在今天有点过时了 E.劳动价值论在今天没有过时

34.共产主义是(ABCE)。A.一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 B.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又一个社会形态而已 C.仍然存在着社会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的 D.解决不了资源紧缺问题的 E.产生于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之中的

35.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BCE)。A.是一种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 B.是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C.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D.与国外资本主义最终会走向相互融合 E.最终会走上发达社会主义的道路 36.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ACE)。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实现以人为本

E.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7.社会主义的国有经济(ABD)。

A.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B.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导力量 C.与非公有制经济不相兼容 D.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补充 E.最终要被私有化 3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ACE)。

A.应该讲价值规律规定 B.只需要看不见的手的操作 C.不能没有宏观调控 D.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没有区别 E.要强调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39.党的建设主要包括(BCD)。

A.爱国主义的教育 B.理论建设 C.作风建设 D.组织建设 E.个人修养的培育 40.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ABCDE)。

A.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B.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C.民主、公平、正义 D.人的全面发展 E.人与物的和谐发展

第四篇:毛概选择题

15-16-1课程结束综合测试

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的基本原则。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A、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人口数量多,素质不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D、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

2、小平同志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有很多条,但最重要的一条是要搞清楚()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什么是共产主义,怎样实现共产主义 C、什么是改革开放,怎样推进改革开放 D、什么是平均主义,怎样打破平均主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需要依靠的力量主要有:()

①工农②知识分子③民营企业的创业人员④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⑤个体户、私营企业主⑥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以及自由职业者

A、①② B、①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4、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最大的政治优势以及最大的危险分别是:()A、独立自主;盲目自大 B、密切联系群众;脱离群众 C、理论联系实际;脱离实际 C、批评与自我批评;精神懈怠

5、在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中,我们对市场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过程,对这一历程的把握正确的是:()

①“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②“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④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其决定性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③→④→①

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弥补市场的缺陷,这些职能不包括:()A、控制和配置各种生产要素 B、提供公共产品C、治理环境污染 D、调节收入分配

7、同样是劳动,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本质区别在于:()。A、是否同等劳动换取等量报酬 B、是否占有生产资料 C、是否在同等规模的企业中劳动 D、劳动的强度是否一致

8、文化的含义具有多个层次,以下属于狭义的文化概念的是:()A、人类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总和 B、知识

C、与经济、政治等相并列的侧重观念形态内容 D、教化世界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不包含:()

A、统一战线 B、实事求是 C、武装斗争 D、党的建设

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

A、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

B、将马克思主义照搬到中国

C、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D、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指导思想

1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小平同志1992年南巡谈话的核心内容之一,社会主义本质的这一概括对传统社会主义认识的突破主要体现在:()

A、坚持了脱离生产力水平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认识

B、摒弃了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的认识 C、纠正了长期以来忽视建设社会主义根本目的和目标的认识 D、制止了把社会主义本质等同于社会主义具体做法的认识

12、社会主义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对这一阶段的内涵准确把握的要点有:()A、从性质上来说,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国家 B、从发展程度上说,尚处在不发达的阶段

C、不是泛指任何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D、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阶段

13、“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邓小平这一论断的内涵是:()

A、计划和市场都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B、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 C、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D、计划和市场是不能兼容的

14、习近平强调,改革既不走僵化封闭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对改革的性质的把握至关重要,以下对改革理解正确的有:()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B、根本性变革经济、政治、文化等制度 C、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D、社会主义诸多体制的修补改良

15、“恢复高考”是改革的一个点,之后由点及面,改革得以逐步全面的推进。这一伟大举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以下对“恢复高考”意义理解正确的有:()

A、改革拉开序幕 B、标志拨乱反正的开始 C、民族恢复理性,重视知识 D、为现代化建设选拔培养了以李克强总理为代表的众多人才

课程核心知识点测试

(四)A

1、有中国特色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A 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 发展教育和科学 C 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D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A

2、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核心是:()

A 爱国主义 B 团结统一 C 勤劳勇敢 D 自强不息

A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A 为人民服务 B 集体主义 C 诚实可信 D 爱国主义

B

4、实行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是:()

A 实现两岸三通 B 坚持“九二共识” C 发展两岸经贸关系 D 促进两岸关系良性互动

B

5、毛泽东于1974年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思想,其中属于第二世界的有:()

A美国、苏联

B日本、欧洲、加拿大和澳大利亚 C 巴西、阿根廷 D 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D

6、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地位是由:()

A 党的目标决定的 B 党的路线决定的

C 党纲党章决定的 D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A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属于:()A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 B 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 C 不同的经济制度的范畴 D 不同的生产关系的范畴

B

8、近年来,为了缩小我国居民在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差距,党和政府做出了巨大努力,如提高个税起征点、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国家扶贫标准和城乡低保补助水平等,这些举措体现了:()

A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提高 B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C初次分配注重效率 D各种生产要素 参与分配 A

9、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A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以及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B公有资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C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不断提高 D国有经济的比重大于集体经济

B

10、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最大的政治优势以及最大的危险分别是:()A、独立自主;盲目自大 B、密切联系群众;脱离群众 C、理论联系实际;脱离实际 C、批评与自我批评;精神懈怠

ABC

1、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中国化的原因在于:()A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B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相容性

C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指导

D 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现实的发展模式

AB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而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A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D 坚持两个“凡是” ACD

3、新中国成立之际,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有:()A “一边倒”

B “反霸权主义” 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 “另起炉灶”

ABCD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有:()

A、工人 B 知识分子 C 农民 D 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

AB

5、“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邓小平这一论断的内涵是:()A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B 计划和市场只是调节经济的不同手段

C 计划和市场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D 计划和市场是不能兼容的

课程核心知识点测试

(三)C 1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

A 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的投入 B 增加资金和资源的投入量 C 科技、管理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素质 D 增加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 A 2 我国经济、政治和各方面改革的实质是:

A 制度创新 B 技术创新 C 观念更新 D 利益分配 A 3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 A 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B 不断提高民主化程度

C 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D 不断加强法制建设 A 4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要求是: A 坚持以人为本 B 实现共同富裕 C 发展社会生产力 D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C 5 现阶段我国所有制结构多样性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利益不同 B 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属性 C 生产力发展水平多层次、不平衡 D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C 6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 市场经济 B 计划经济

C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 7 关于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按要素分配是按劳分配的补充

B 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C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体现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原则

D 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是截然不同的分配原则

B 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态目标要求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

A 人与人的和谐

B 人与自然的和谐 C 人的身心和谐

D 群体之间的和谐 B 9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A 必要的补充 B重要的组成部分 C 有益的补充

D 组成部分

B 10 大学毕业生李某应聘到以私营企业工作,每月工资5000元,李某的收入是: A 按劳分配收入

B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货币表现 C 按技术分配收入 D 按提供的信息分配收入 BCD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BCD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A. 物质基础B. 精神动力C. 智力支持D. 思想保证

CDE

13、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

A独立的外交权 B独立的防务权 C 行政管理权 D立法权 E 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ABC

14、改革是:()

A、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变革 E、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改良

BCD

1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作用是弥补市场的缺陷,这些作用包括: A 控制和配置各种生产要素B 提供公共产品 C 治理环境污染D 调节收入分配

课程核心知识点测试

(二)C

1、“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其中,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A、什么是改革开放,怎样推进改革开放 B什么是共产主义,怎样实现共产主义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什么是平均主义,怎样打破平均主义 D

2、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的基本原则。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A、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

B、人口数量多,素质不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3、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十四大到十八届三中全会20多年的实践,党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了新的科学定位,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A、辅助性作用 B、决定性作用C、基础性作用D、关键性作用

B

4、同样是劳动,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本质区别在于:()。

A、是否同等劳动换取等量报酬

B、是否占有生产资料 C、是否在同等规模的企业中劳动

D、劳动的强度是否一致 B 5、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A、资本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

D、新民主主义社会

B

6、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最后苏联模式僵化了”,列宁新经济政策关于社会主义的思路之所以“比较好”是因为:()A、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社会主义建设纲领

B、根据俄国实际情况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C、为俄国找到一种比较成熟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D、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的设想来建设社会主义 C

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问题是:()

A、诚实守信 B、八荣八耻 C、为人民服务

D、礼仪廉耻

B

8、“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

A、增强综合国力

B、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C

9、毛泽东同志曾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谈到,调查研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走马看花”,一种是“下马看花”。“走马看花”不深入,还必须用第二种方法,就是“下马看花”,细致地看花,分析一朵花。毛泽东强调“下马看花”的实际意义在于:()

A.运用多种综合方法分析调查研究的材料 B.解决现实问题必须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 C.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实际,才能够找出本质和规律 D.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中国化

C 10、1948年10月2日,刘少奇同志在同华北记者团谈话时,讲了一个希腊神话故事:巨人安泰是地神之子,他在同对手搏斗时,只要身不离地,就能从大地母亲那里不断吸取力量,所向无敌;但是,只要他一离开大地,就会毫无力量。他的对手赫拉克勒斯发现了他的这一特征,在一次搏斗中突然把他举到半空中将他扼死。刘少奇借用这一神话故事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要:()A.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B.保持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 C.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D.保持对敌人的高度警惕

CD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小平同志1992年南巡谈话的核心内容之一,社会主义本质的这一概括对传统社会主义认识的突破主要体现在:()A、坚持了脱离生产力水平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认识 B、摒弃了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的认识 C、纠正了长期以来忽视建设社会主义根本目的和目标的认识 D、制止了把社会主义本质等同于社会主义具体做法的认识 AD

2、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以下对于改革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中国的第三次革命

C、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D、社会主义诸多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E、“少谈些主义,多解决些实际问题”的改良主义

BC

3、“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邓小平这一论断的内涵是:()

A、计划和市场都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B、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 C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D计划和市场是不能兼容的 ABC

4、做大分好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始终是我国政府面临的重大任务。做大“蛋糕”是政府的责任,分好“蛋糕”是政府的良知。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分好社会财富这个“蛋糕”是:()A、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B、解决当前收入分配领域突出问题的需要 C、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D、为了实现从“按劳分配”向“按需分配”的飞跃 E、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为杠杆

ABC

5、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并回答学生提问时,国家主席习近平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段话生动地反映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即:()

A、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B、生态文明建设应与经济建设协同发展

C、生态优势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

D、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取代经济建设 E、生态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可兼得

课程核心知识点测试

(一)C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

A 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 B 将马克思主义照搬到中国

C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D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 C

2、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A 以人为本 B 发展 C 统筹兼顾 D 全面协调可持续

B

3、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事件是: A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 五四运动

C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D 辛亥革命

A

4、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

A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 社会主义本质论

C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D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说 B

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A 经济政治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协调

B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 人口快速增长与资源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

D 经济快速增长与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扩大之间的矛盾

B

6、我们之所以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因为()A 公有制经济的比例越大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B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C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

D公有制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体制

D

7、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C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A

8、“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A 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B 港澳台实行高度自治 C 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D 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B

9、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是用于处理()A 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B 同民族主义国家的关系 C 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D 同一切国家的关系

C

10、为研究和完善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国家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的部署,通过有关网站进行问卷调查,并在部分城市进行了电话调查。在广泛进行民意调查的基础上,经过一年多的研究论证,确定了新的节假日调整方案。这体现的执政理念是()

A 依法执政 B 科学执政 C 民主执政 D 理性执政

ABDE

1、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是()

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B.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C.解放思想是形式,实事求是是内容 D.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 E.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AB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的两层含义是()

A.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B.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C.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需要通过改革开放以效仿资本主义

D.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需要加快向共产主义社会发展

E.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不可学习借鉴资本主义的经验 ABE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A.计划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

B.政府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是必要的

C.政府直接参与企业经营活动 D.市场是国民经济的惟一调节者

E.一切经济活动都处于市场关系之中

ACE

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内涵包括()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B.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C.诚信友爱、充满活力、D.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E.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ACDE

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A 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C 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 D 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E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

2015-2016-1 课程期末部分基本知识要点。

1、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建设中国特色主义必须要坚持的根本要求之一,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依然是: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体参见网络课程作业

2、小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前后我们的经验教训有很多条,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搞清楚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体参见网络课程作业 3、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还不是社会主义,经过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两个一百年(1921—2020,1949-2049)的奋斗目标。尤其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十三五计划的奋斗目标请查阅相关资料。具体参见相关新闻报道

4、第8章第一节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内容,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理论要点,政府的职能所在,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等。具体参见课本第八章第一节相关内容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有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新的社会阶层如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等,具体参看课本第十一章。

6、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当前我们党面临“四大考验”与“四大危险”,尤其是存在脱离群众的危险。因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也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所以新形势下应该继续加强。具体参见课本第十二章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内涵的把握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从性质上讲,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从发展程度来说,还处在初级阶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具体参见课本第五章

8、网络课程第二次作业多选题第一题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对于传统社会主义的突破。具体参见网络课程作业

9、习近平强调,既不走僵化封闭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改革性质的把握攸关重要。网络课程课程作业和教学资料栏关于改革的性质的题目好好理解一下。具体参见网络课程作业及教学资料相关课件

10、简述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史或简述自然生态文明理念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关联。具体参见网络课程教学资料栏以及课本第八章第五节。

第五篇:(选择题)毛概

通信原理复习题(选择题部分)

1.已知某线性分组码的最小码距是7,该码用于纠错时可保证纠()位错。(A)1(B)2(C)3(D)4

2.设X、Y 是任意两个不同分布的离散随机变量,下列表达式中()是正确的。(A)I(X)≤ I(Y)(B)I(X,Y)≤ I(Y)(C)I(X/Y)≤ I(Y)(D)I(Y/X)≤ I(Y)

3.二进制信源的熵为1bit/符号,该信源中“1”出现的概率是()。(A)1(B)1/2(C)1/4(D)1/8

4.数字通信中“信源压缩”这一单项技术直接可达到的效果是()。(A)提高系统的频谱利用率(B)提高发送数据的冗余度(C)提高抗窄带干扰的能力(D)提高信源的相关性

5.某二元码序列传信率为2400b/s,若改用八元码序列传送消息,则码元传输速率为()。

A.1200B B.800B C.600B D.300B

6.DPCM的提出主要基于考虑为()。

A.电路实现简易 B.减小速码率,压缩频带 C.改善信噪比 D.扩大信号的动态范围

7.下列哪个描述不符合数字通信的特点()A.抗干扰能力强 B.可以时分复用 C.便于构成综合业务网 D.占用信道带宽窄

8.将抽样值非均匀量化为256个电平并用二进制编码,则码长为()A.256位 B.12位 C.8位 D.6位

9.我国PCM基群的接口码型为()A.HDB3 B.AMI C.CMI D.其它码型

10.PCM30/32路系列三次群能传输的话路数为()A.480 B.120 C.1920 D.30

11.下列几种调制方式中,频带利用率最差的调制方式是()A.2ASK B.2FSK C.2DPSK D.2PSK

12.在 PCM 中,对语声信号采用非均匀量化的理由是()A.小信号出现概率小,大信号出现概率大;

B.小信号出现概率大,大信号出现概率小;

C.语声信号均匀分布;

D.不会引起频谱重叠。

13.某模拟信号的频率范围为10KHz~108KHz,若对其进行PCM编码,其最低抽样频率为()。A.216KHz B.94KHz C.20KHz D.98KHz 14.帧同步系统中的后方保护电路是为了防止()。

A.帧失步 B.帧同步 C.假同步 D.延迟

15.PCM一次群同步复接成二次群时平均每()码插入1位附加码。

A.64位 B.128位 C.32位 D.1024位

16.对于MQAM系统,M越高,()越下降。

A.频带利用率 B.误码率 C.传输速率 D.抗干扰能力

17.PCM一次群的接口码型的一种为()。

A.RZ码 B.HDB3码 C.CMI码 D.以上都不是

18.一个二进制数字信号码元时间长度为0.1us,在传输过程中平均2.5s产生一个错码,则其平均误码率近似为()。

-6-8-7-8 A.5×10 B.2×10C.2×10 D.4×10

19.下图所示的是3路()信号时分复用的原理图。

A.PCM B.PDM C.PPM D.PAM

20.在接收端产生与“字”、“句”起始时刻相一致的定时脉冲序列被称为“字”同步和“句”同步,或者称为()。

A.帧同步 B.网同步 C.载波同步 D.位同步

21.下图是()信号的数学模型。

A.VSB B.AM C.DSB D.SSB

22.在 PCM 中,对语声信号采用非均匀量化的理由是()A.小信号出现概率小,大信号出现概率大;

B.小信号出现概率大,大信号出现概率小;

C.语声信号均匀分布;

D.不会引起频谱重叠。

23.正交调幅M越大,则()。

A.频带利用率越高; B.频带利用率越低;

C.抗干扰能力越低; D.A和C。24.具有检测误码能力的传输码型是()。

A.AMI码 B.HDB3码 C.CMI码 D.以上都是

25.下面的波形图采用的是()编码码型。

A.单极性NRZ码 B.单极性RZ码 C.双极性NRZ码 D.双极性RZ码

26.奈奎斯特频率即为系统的最大码元传输速率它的具体形式可表示为()。

A.1/Tb B.2B C.3/Tb D.B

27.下图中,a信号为未调制数字信号,b为已调信号,请问要得到b图信号需经过()调制。

A.幅度 B.相位 C.频率 D.载波

28.相干解调又称为()解调,这种方法是在接收端采用同频同相的本地载波与接收到的已调信号相乘并经过低通滤波器恢复出原始的信号。

A.自适应 B.包络 C.同相 D.同步

29.抽样的基本方法有平顶抽样和()。

A.曲顶抽样 B.自然抽样 C.坡顶抽样 D.圆顶抽样

30.图b是图a经过脉冲调制所得到的()波形。

A.PAM B.PCM C.PPM D.PDM

31.综合了增量调制和脉冲编码调制两者特点的调制方法进行编码的方式被简称为()增量调制。A.总和 B.数字音节压扩自适应 C.脉码 D.数字音节压扩

32.当采用同步解调或相干检测时,接收端需要提供一个与发射端调制载波同频同相的相干载波,而这个相干载波的获取就称为()。

A.位同步 B.群同步 C.码元同步 D.载波同步

33.为了提高数字信号传输的有效性而采用的编码称为()。

A.信源编码 B.信息编码 C.信道编码 D.数字编码

34.下面编码中都属于信道编码的一组是()。

A.差分脉冲编码、卷积码 B.HDB3、汉明码 C.奇偶监督码、PCM D.分组码、循环码

35.数字信号的载波调制有三种方式,即ASK、FSK和()。

A.PSK B.GSK C.HSK D.MSK

36.根据传输同步信息方式的不同,把同步分为外同步法和()。

A.插入导频法 B.自同步法 C.内同步法 D.码元同步法

37.下图中,a信号为未调制数字信号,b为已调信号,请问要得到b图信号需经过()调制。

A.幅度 B.相位 C.频率 D.载波

38.()调制是采用M个不同的载波频率代表M种数字信息。

A.多进制幅度调制 B.多进制相对相位调制 C.多进制频率调制 D.多进制绝对相位调制

39.根据抽样定理,如果以()的抽样速率对信号x(t)进行均匀抽样,则x(t)可以被所得到的抽样值完全确定。

A.fs ≤ 2fH B.fs ≥ 2fH C.fs < 2fH D.fs ≥ fH/2

40.下面的波形图采用的是()编码码型。

A.单极性NRZ码 B.单极性RZ码 C.双极性NRZ码 D.双极性RZ码

41.下图采用的是()键控法产生()信号。

开关电路cosωct0oπ180o移相S(t)

A.相移 2FSK B.频移 2ASK C.相移 2PSK D.频移 2FSK

42.脉冲编码调制的三个基本步骤为抽样、()和编码。

A.量化 B.移相 C.调制 D.积分

43.非均匀量化可以()小信号的量化信噪比,适当()大信号时的信噪功率比。

A.增加 减小 B.增加 增加 C.减小 增加 D.减小 减小

44.图b是图a经过脉冲调制所得到的()波形。

A.PAM B.PCM C.PPM D.PDM

45.非均匀量化对于信号取值小的区间其量化间隔();对于信号取值大的区间其量化间隔(A.大 大 B.大 小 C.小 小 D.小 大

46.目前在数字通信系统种采用两种压扩特性,我国采用的是()压缩律。

A.μ B.Δ

。)C.Α D.α

47.图b是图a经过脉冲调制所得到的()波形。

A.PAM B.PCM C.PPM D.PDM

48.对信号先积分再进行简单增量调制的方法称为()增量调制。

A.总和 B.数字音节压扩自适应 C.脉码 D.数字音节压扩

49.在接收端需要产生一个与发送端重复频率一致,最佳抽样判决时刻相同的定时脉冲序列,这样的一个码元定时脉冲序列就称为()。

A.载波同步脉冲 B.位同步脉冲 C.帧同步序列 D.网同步序列

50.通信系统的抗噪声性能是指系统克服加性噪声的能力,在数字系统中通常采用()来衡量。

A.误信率 B.速率 C.误码率 D.信噪比

51.下面的波形图采用的是()编码码型。

A.单极性NRZ码 B.单极性RZ码 C.双极性NRZ码 D.双极性RZ码

52.为了提高数字通信的可靠性而采用的编码称为()。

A.信源编码 B.信息编码 C.信道编码 D.数字编码

53.在常用的分组码中,1和0的位数保持恒定的编码称为()。

A.奇偶校验码 B.卷积码 C.恒比码 D.汉明码

54.我国采用的PCM 30/32路制式采用的是()复用技术。

A.时分 B.频分 C.码分 D.空分

下载毛概复习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概复习选择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概选择题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是 A.三民主义 B.新民主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 A.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

    毛概选择题

    11、邓小平理论产生的理论基础是(B)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B.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D.社会主义本质论 12、全面阐述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概选择题

    、不定项选择题(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 ( ABCE ) A 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

    毛概选择题

    第一章 1. 毛泽东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是在( D ) A. 八七会议 B. 遵义会议 C. 瓦窑堡会议D. 六届六中全会 2.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形成全党共识......

    毛概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是在( C ) A.1921年党的一大以后 B.1922年党的二大以后 C.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 D.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2.就中国共产......

    毛概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 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是() A陈独秀 B王稼祥 C毛泽东 D刘少奇 2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马克思主义......

    毛概选择题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的 上。)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

    毛概选择题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是( C ) A.陈独秀 B.王稼祥 C.毛泽东 D.刘少奇 2.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