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工作实务在企业中的应用——EAP
員工協助方案(EAP)的發展和前景
——社會工作實務在企業中的應用
浙江工商大學 社會工作0902
王海霞
0920300224 摘要
本文叙述了员工协助方案(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以下简称EAP)的含义、发展、具体实施及作用,从微观层面分析了社会工作实务技巧与EAP的关系和区别,并探讨了EAP在中国存在的必要性和服务于中国的可能性。企业推动EAP服务对员工来说,不仅可以有效的解决个人身心不适应的症状,更可以纾缓员工因工作所带来的压力;对企业而言,一方面可协助员工解决个人的问题,另方面亦可以提高工作绩效、减少职业灾害等等,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益,达成劳资双赢的局面。
关键字 企业 员工协助方案(EAP)社会工作实务 引言
近年来,职场压力与过劳死亡等议题普遍受到社会大众所重视,职场压力不仅对个人会造成不良适应反应,对企业更是一大威胁。对个人的不良反应包括:失眠、紧张、焦虑、不安、情绪低落等等;因个人的不良适应而对组织造成的影响更包括:高缺勤率、高离职率、高职灾率、旷职、绩效低落、甚至怠工等等。这提醒我们必须重视这些问题。EAP服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其内容包括了:工作、生活及健康等方面,例如:工作调适、职涯发展、人际关系、家庭婚姻、心理卫生、酗酒戒赌等等,可协助解决、改善企业员工职场压力的问题。总之,企业推动EAP服务对员工来说,不仅可以有效的解决个人身心不适应的症状,更可以纾缓员工因工作所带来的压力;对企业而言,一方面可协助员工解决个人的问题,另方面亦可以提高工作绩效、减少职业灾害等等,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益,达成劳资双赢的局面。
EAP的实施,有助于发现员工的心理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组织气氛、企业文化和管理等方面的因素,EAP可以提高员工健康度和企业绩效,这对企业的决策、管理、改进和员工开发都意义重大。
1、員工協助方案(EAP)的定義
一、員工協助方案的定義
員工協助方案(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簡稱EAPs),也可以翻译为员工帮助计划,是 美國 1970年代以來在企業界發展出的新方案,以協助員工解決社會、心理、經濟與健康等方面的問題。美国国际EAP协会(以下简称EAPA)给出的定义是:EAP是工作组织的资源,其运用专业的技术,透过预防、确认和解决员工个人及生产力问题,以增进员工与工作组织的效能。换言之,系指工作组织为了协助员工及提升生产力,而提供一系列的EAP服务方案,目的在于发现并解决有关影响员工工作表现的个人问题,包括:健康、婚姻、家庭、财务、酒瘾、药瘾、法律、情绪、压力及其他。
目前,在国际上已经发展成一种综合性的服务,其内容包括压力管理、职业心理健康、职业生涯发展、健康生活方式、法律纠纷、理财等各方面的指导,全面帮助员工解决个人问题。在天津这种服务才刚刚兴起,从中可以看出企业对员工的关怀日趋人性化。希望更多企、事业机构能注意到这一问题,关心员工心理健康。
有關員工協助方案的定義有很多学者(以台湾学者为主)提出过解释,整理如下
學者/單位
Dessler 年代
員工協助方案的定義
方龙彰 罗叶勤 谢鸿均
劳委会
是企業內一正式方案,是由雇主針對那些有酗酒、購博、或有1994 壓 力等問題的員工,提供一些有關於諮商或是治療之方案,協
助他 們解決個人或工作問題。
是指輔導運用適當的知識與方法於事業單位內,以提供相關的民84
服務,協助員工處理其個人、家庭與工作上的困擾或問題。
是指輔導運用適當的知識與方法於事業單位內,以提供相關的民85
服務,協助員工處理其個人、家庭與工作上的困擾或問題。
是指一事業單位內由企業主所提供的服務性計晝活動、目的在發現有關勞動生產的問題,並提供有效的方案活動解決這些問民85
題。
是指企業組織為了照顧員工及提昇生產力、所提供的一種計劃性
活動,目的在發現解決有關影響勞動生產的個人問民87
題。
注:表格来自王冠貿《企業實施員工協助方案之探討 — 以 D 公司為例》
2、員工協助方案(EAP)的發展史
EAP服务在国外发展的已经相当成熟,截至九十年代末,世界财富500强中,有90%以上的企业建立了EAP项目。在美国有四分之一以上的企业员工常年享受着EAP服务,大多数员工超过500人的企业目前已有EAP,员工人数在100-490的企业70%以上也有EAP,并且这个数字正在不断增加。
1.國外
(一)國外員工協助方案的演進
員工協助方案最早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紀末,由於企業規模的擴大,生產線急速擴充,大量引進勞動人口,但是工作的環境並未改善,使得怠工、罷工、裝病的狀況普遍存在,部分的管理階層為了消除工人的不滿而所提供的各種福利措施。之後陸續有公司提供類似的服 務,直到 1936年有工業社會之父尊稱的的梅堯(E.Mayo)在西方電器公司霍桑廠創辦了非精神病的工業諮商方案,才變得較有規模,該公司聘有二十名諮商員,為廠內員工提供諮商的服務。而美國員工協助方案是由一九四0年代的「工業酗酒方案」所發展出來,工業酗酒方案的產生係為了處理員工酒精中毒的問題,方案的諮商員治療員工酗酒的行為,幫助員工恢復應有的工作表現,以避免員工失去工作,並有利於工作組織生產力的穩定。一九七0 年代「工業酗酒方案」
擴大服務範圍而成為「員工協助方案」,這種方案與工業酗酒方案之不同之處是「員工協助方案」也治療其他有關社會適應的問題,如情緒困擾、家庭和婚姻問題等。目前美國有兩個有關「員工協助方案」的專業組織,一是「員工協助專案協會」(Employee Assistance Professionals Association, EAPA)、另一Professionals Association, EAPA)、另一則是「北美員工協助學會」(E)。員工協助方案專業領域發展至一九八0年代,已有許多企業組織提供此一專業的服務給員工。目前美國排名五百大企業中設有「員工協助方案」的佔百分之六十以上;而員工人數達一百名以上的公司中,有百分之六十成立員工協助方案。現今美國有超過兩萬個以上的員工協助方案(Haught,1999)。2.港臺(臺灣)
自民國七0年代,我國原有勞工輔導制度,算是台灣員工協助方案的前身,由於各廠礦推動不力,使勞工輔導並未在事業單位中全面劄根,故員工協助方案推行成效仍屬有限。因此行政院勞工委員便在民國79 年間,以「工業社會工作」名稱推廣勞工輔導業務。自民國83 年起,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為配合社會變遷,以及因應現代勞工需求,將「工業社會工作」更名為「員工協助方案」(以下簡稱EAPs)積極大力推動(蔡明湫,民 86)。以提供勞工生活面、工作面與社會適應問題之協助服務。目前,勞委會根據「輔導事業單位推行員工協助方案實施要點」,不僅積極推展專業制度之建立,同時亦委由救國團承辦EAPs專業人員養成基礎班與進階班訓練課程。此外,為落實推動本土化的EAPs,以切合各事業單位之需求,曾委託中華人力資源管理協會在北、中、南三區成立 「EAPs推行小組」並定期集會研討(林桂碧,民 88)。各地張老師亦陸續透過講座、刊物、訓練、活動等方式,專責推展工廠青年輔導工作(林桂碧,民 84)。經近五年來的宣導與培訓,事業單位亦逐漸體認列EAPs的重要性與迫切性。企業組織實行員工輔導工作,始於台灣松下電器在民國 61年成 立 BS(BigSister)組織,選任資深且服務熱忱的女性人員扮演作業員與主管間的溝通橋樑。民國71年迪吉多電腦在工廠成立諮商輔導室,聘請專任工作者從事員工心理諮商服務。自此之後,陸續有企業在其內部推動有關員工服務的活動。民國77 年後繼有台電、宏碁、明碁、中華映管、中華汽車、統一超商、統一企業、台積電、致伸 … 等公司設立員工輔導室或是員工諮商中心並聘請專業人員協助員工,這些現象顯示:企業界越來越重視員工服務了(方隆彰,民 80 ;林桂碧,民 84)。根據勞委會推動「員工協助方案」的推行小組調查。目前台灣目前大約有30 家企業推行員工協助方案。目前其運作模式大都以設立諮商室或以轉介的方式委託外面的專業顧問進行服務(勞委會,民 90)。3.中國大陸
3、員工協助方案(EAP)在企業中應用的意義
基本上實施員工協助方案的目的在期望透過員工協助方案的執行能有效的解決員工在工作上、生活上所遭遇的各種問題與困擾,使員工能以健康的身心投入工作,提昇工作績效並促進其生涯發展。另一方面,企業期望因本方案的實施,降低員工流動率,進而提升生產力。並能減少企業整體福利成本之支出,以及增進勞資和諧(郭嘉珍,民 88)。有關實施員工協助方案的目的,本研究採用勞委會所認為員工協助方案的實施的功能與目的為代表性說法(勞委會,民 87)。可區分為以下幾方面:
(一)企業整體
1.增強員工對企業組織之向心力與凝聚力。
2.有效之員工福利、人力資源管理的投資,減少未來問題處理之成本,增進企業競爭力。
3.有助於樹立良好企業形象,並進一步促進企業發展。
(二)員工本身
1.協助員工解決生活上之問題,提昇整體生活品質,促進身心健康。2.促進員工良好之人際及工作和諧關係。
3.改善員工福利,滿足員工之需求。
4.協助員工自我成長,引導其生涯發展。
(三)工作方面
1.穩定勞動力與人力資源,例如降低離職率、缺勤率等。
2.提高生產力與工作績效,包含工作數量與品質。
3.協助解決工作上所遇問題,減少工作上之焦慮,提高工作情緒與士氣。
4.協助新進員工及一般員工適應工作與環境。
(四)勞資關係
1.增如勞資間溝通管道,可扮演上下意見溝通的橋樑。
2.促進勞資和諧:經由員工與主管或企業與工會之間之良性溝通,共創和諧的勞資關係。
4、員工協助方案作為社會工作實務在企業的具體應用
依据EAPA制订的实施「EAP标准与专业手册」,所谓EAP专业技术系根据Paul Roman & Terry Blum 在1985年发表的”The Core Technology of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一文中指出:EAP必须具有的核心技术:
(一)员工个人的行为问题与工作表现具有密切关联,例如:出勤状况、职场人际关系、酗酒、药瘾等问题将会影响员工的工作表现;因此,对于因个人行为问题影响其工作表现的员工,EAP应提供信赖和适时的问题诊断与评估服务;(二)EAP专业人员必须对工作组织的管理者(督导、经理和主管等)提供专家谘询,告知如何运用EAP政策和程序采取合宜的步骤,做好适当的转介;亦即是,透过谘询、训练和援助,帮助工作组织的管理者如何协助有困扰的员工改进工作表现及改善其工作环境,同时亦将EAP的服务延伸至教育员工及其家属;(三)EAP专业人员在必要时,可以运用有效和适当的面质,直接协助有困扰的员工解决问题;换言之,可运用面质、刺激和短期干预的方法,面谈工作表现有问题的员工;
(四)EAP服务必须与谘商、处遇、其他社区资源作微观连结,并且做好个案管理,以及尽可能运用工作组织外的社会资源;例如:转介有问题的员工接受诊断、处遇和协助,并且做好个案追踪或提供追踪服务;
(五)EAP服务必须做好工作组织与谘商、处遇、其他社区资源之间的宏观连结,并协调工作组织与外部服务提供者之间的平衡沟通;亦即是,EAP专业人员需要与处遇、其他外部服务提供者建立及维持有效的关系,同时亦可以为工作组织提供谘询,协助工作组织与外部服务提供者之间有效的合作;
(六)EAP服务(欧美国家)的焦点系为酗酒员工和其他物质滥用(substance abuse)问题的员工,提出恢复生产能力,以及为工作组织降低成本和减少福利支出的一种最重要承诺;所以,EAP的服务不仅鼓励酗酒和药瘾的员工多接触员工健康福利,同时也鼓励心理和情绪困扰的员工多接触员工健康福利;
(七)EAP服务是为解决员工在工作组织上问题,因此,在员工使用EAP服务之后,EAP专业人员必须以评估研究方法证实EAP服务对于工作组织和个人工作表现是有成效的。
三、服务项目
基于以上核心技术,美国EAP所发展出来的服务项目,可分为与健康/管理照顾服务法令有关的服务及非健康/管理照顾服务法令相关的服务两大类:(一)与健康/管理照顾服务法令有关之服务─
属于健康照顾服务包括:临床评估、临床诊断、心理谘商、化学药品依赖(chemical dependency)/精神健康处遇;至于所谓管理照顾服务,系指为健康照顾服务提供网路、健康照顾系统、福利等之管理。(二)非健康/管理照顾法令相关之服务─
支持团体、家庭/医疗休假条例(简称FMLA)及儿童/老人照顾服务、法律/财务转介、美国残障法(简称ADA)服务团队;健康促进(wellness promotion)、失能管理(disability management)、工作/生活方案(work/life programs)、紧急意外/压力管理、回复责任的协助、危机管理、物质滥用专业服务、转职/退休服务、福利工作方案、冲突管理/暴力预防、处遇和评估团队、职场禁止药物滥用(简称DFWP)、职场安全卫生方案。
四、服务输送模式
EAP服务的输送模式,主要分为内部模式、外部模式及混合模式等三种型态:(一)内部模式(Internal model)─
是指工作组织僱用EAP专业人员,协助员工处理生活面、工作面及健康面之任何问题与需求。
(二)外部模式(External model)─
系工作组织与外部EAP公司签订契约,再由EAP专业人员提供服务给该公司员工,以协助员工处理生活面、工作面及健康面之任何问题与需求。(三)混合模式(Combination model)─
某些服务由内部EAP专业人员负责,有些服务则委由外部EAP专业人员或机构提供。
五、实施现况(一)历史沿革─
1.第一阶段(1980年以前),是事业单位因内部员工的需求(尤其是针对新进员工的工作适应或住宿员工生活辅导),成立「大哥哥大姊姊(BSC)」或宿舍辅导员协助员工处理工作上或生活上之问题;
2.第二阶段(1980年至1990年中期),系依据政府颁布「厂矿劳工辅导人员设置办法」,设立专职或兼职的劳工辅导人员从事员工谘商辅导工作;
3.第三阶段(1990年中期之后),因政府部门鉴于「劳工辅导制度」无法符合事业单位的需要,亦不能满足劳工朋友的需求,转型配合劳委会积极推动,并且强调整合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劳资关系、员工谘商辅导及工业社会工作之「员工协助方案」服务系统。(二)推动模式─
1.依据1981年「厂矿劳工辅导人员设置要点」,事业单位应依厂内劳工人数设置劳工辅导人员,以推动劳工辅导工作。地方劳工行政机构每年编列预算,透过各种方式如研习、研讨、座谈、观摩和表扬等办理推展劳工辅导工作。中央劳工行政单位亦委托「张老师」机构,以谘商辅导模式办理劳工辅导人员训练。因此,「谘商辅导」方式便是台湾EAP工作初期的推动模式。
2.1990年代的后期,劳委会劳工福利处基于工业环境中的劳工的问题不只是个人事务,同时也受到企业组织管理、劳工法令、工作环境、家庭因素、生活事件、工作生涯之影响,以及检讨政府过去以「劳工辅导」概念推动EAP工作不易之困扰,修正以「员工协助」的概念和方式继续推展EAP工作,成为现阶段政府积极推展的EAP专业服务模式。推动至今,确实受到被协助的劳工、服务提供者及曾推介员工至EAP服务的管理者之肯定与接纳。(三)宗旨目标:
主要系运用「员工协助方案」核心技术发掘员工的问题与需求,并运用内外部资源协助解决其问题或满足其需求,期使在生活上,有着安定的生活,并提升生活品质,增进身心健康家庭快乐和谐;在工作上,能适应工作环境,以减少工作的不安,并稳定流动率,以提高生产力与工作绩效,发展其潜能,促进人力资源之发展;在劳资关系上,强化有效的沟通,增进员工对事业单位的向心力,促进劳资关系的和谐与合作,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四)组织架构:
1.在管理部门设立专门单位或由专人负责,如中华汽车、福特汽车、台电、台积电等,较能有系统、有组织、有制度地推动「员工协助方案」的服务业务;但是,最大的危机是倘若高层主管无意支持,其各项服务工作(或方案)将不易推动。2.设立「员工协助方案」服务中心,由各部门主管共同参与,再由专业人员专办、非专业人员专办或兼办,如统一企业、汉翔工业(未来)等,拥有各层主管支持的优势;但是,如果没有一个专人(最好是专业人员)专办的话,各项服务工作(或方案)也将无法有效地推动。
3.「员工协助方案」服务业务分属于人事部、公关处、福利会和工会等,并由专业人员专办、非专业人员专办或兼办,如中油、台湾松下、中美和等;因为员工问题的多元化与复杂化,又分属于各部门或单位,假如由各部门皆能各其所司发挥功能,理应适得其所;但是,若缺乏一个统筹规划的部门或单位,将会产生资源浪费的问题。
4.直接委托外部EAP公司、EAP非营利机构、心理谘商辅导机构或EAP专业人员,提供企业组织和员工个人(或及其家属)各项员工协助方案服务(如:心理谘询方案、健康医疗方案、法律谘询方案、管理谘询方案、理财谘询方案、转职服务方案、退休规划方案、离职员工服务方案等)。(五)服务内容:
1.心理谘询类─新进人员工作与生活适应,员工个人情绪、压力、情感、婚姻、家庭沟通,生涯规划与转换,退休和离职谘询等;
2.教育成长训练类─员工进修,补习教育,技能训练,生涯规划,自我成长讲座,辅导专业智能训练等;
3.休闲育乐类─社团、康乐、联谊、旅游、球赛、文艺活动等;
4.医疗保健类─设置医务室或诊疗所,与特约医院合作,提供健康教育等; 5.福利服务类─急难救助,托儿托老,救济补助,法律税务谘询,投资理财等。
六、企业实施EAP程序
为推动EAP服务,无论采用以上哪一种服务输送模式(内部、外部、混合模式),在工作组织内部都需要建立一个服务系统,其实施程序如下:(一)确认实施EAP的负责部门─
成立专责新部门或单位、指定某一部门或单位负责、人事部门。(二)成立推动EAP的组织─
任务小组编制(人数、任务职称、职责),任务小组的工作要求(确定角色、定期开会、完成分配之任务、尊重彼此意见…),订定小组目标,拟定计划书/时间表(确定方案目标、策略;编列预算;设计可行方案,以获得支持;相关人员训练计画;规划宣导方法与程序;决定由哪一部门或哪一工作区域试行实施;作业流程之监督、评估、修正等)。(三)方案需求调查与分析─
先对工作组织本身之现况与特色做全盘分析,了解员工需求,针对员工需求结合工作组织目标设计适合的员工协助方案。(四)设立目标及编列预算─
设立目标(针对需求或问题思考目标,含短、中、长程目标),编列预算(先多方面思考工作组织内、外部可利用资源)。(五)设置服务窗口─
拟定服务窗口的角色/职责,订定作业流程。(六)选定EAP专业服务机构─
与外部EAP专业服务机构签约,如医院、法律事务所、社福机构、谘商辅导机构、EAP企管顾问公司等,员工直接去寻求协助或由工作组织相关人员(主管、同事…)推介。
(七)EAP服务系统宣导会─
行政管理说明会(对象为人力资源部门有关人员),介绍说明会(对象为第一线主管),基层方案协助网路(对象为各阶层员工或志工),员工引导介绍说明会(对象为全体员工)。
(八)EAP服务系统推广─
主管人员训练(对象是主管、督导人员),给予所有员工有关EAP的介绍信,及方案小册子,同时亦寄至员工家中。(九)试行EAP服务方案─
依据当前企业组织或员工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或满足的需求规划先导方案试行,并评估其成效,再修正方案。(十)全面实施─
再次举行说明会,以加强宣导;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以协助处于不同阶段的员工们;与工作组织目标结合,时时考虑EAP服务的适时性;建立EAP服务之标准化,包括EAP服务设计(任务小组、需求调查、服务实施系统)、执行计画(政策叙述、执行计画)、行政与管理(EAP服务程序、行政管理层级、行政品质、社区网路、EAP服务安全保证、EAP服务信赖度、专业伦理)、直接服务(危机干预、评估和推介、短期谘商、EAP服务进展管理、追踪管理、教育训练)、间接服务(配合工作组织内部活动、结合社区组织和社会资源、与EAP专业服务机构合作)和评估等六大部份;EAP服务之管理;EAP服务之扩展。
5、展望
第二篇:EAP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探讨和应用(定稿)
EAP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应用探讨
韩桂红
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摘要:本文通过现代员工援助计划EPA的诠释,引出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与员工援助计划(EAP)结合的方法,并对EAP项目应用对策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员工切身利益,才能让企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保持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EAP;应用对策研究
改革和发展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也要不断创新。随着国营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竞争的压力,每一个员工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思想上呈现出多样性特点,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员工的心理素质和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到人的情感、思想和行为,也影响着工作和团队的建设。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以满足员工的需要,为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效支持,是摆在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建立员工援助计划(EAP)的重要意义
1、EAP的主要内容
完整的EAP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因为要处理外部压力源本身的问题,即减少或消除不适当的环境和管理因素;二是应对压力所造成的反应,即行为、情绪和生理症状的疏导和缓解;第三,改变个体自身的弱点,改变不合理的信念、生活方式以及行为的模式。
2、对EAP类型的实现
根据实施的时间长短,可分为短期和长期的EAP 实施的系统工程。企业根据不同的服务商,建立内部EAP和外部EAP。在某些情况下,会实施员工援助。企业由内部机构和人员实施EAP,让企业和员工更加及时、有效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3、EAP的应用
随着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和突破,国有企业EAP员工援助计划的实施,是一个必然的选择。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是通过理性分析,道德教化的方法,使教育者在思想、认识、观点等得到提高,以达到启蒙教育的目的。心理EAP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宗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员工,贴近企业,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以及他们的亲属的心理需求,注重解决内在的精神困惑和心理问题,在此基础上,积极教育和引导,以实现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价值最大化。
二、将员工援助计划(EAP)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的主要方法
在当前员工思想活跃,情绪起伏较大,强烈的现实心理的影响下,企业建立科学、有效的EAP,建立和完善EAP服务,并根此培养的专门的工作人员和服务模式,为了使利益协调,管理层允许员工表达自己的诉求,调解冲突,建立了保护权益、调解矛盾的长效机制。
1、设立目标机构。开展阶段项目工作,关爱员工心理健康,营造积极、愉快的工作氛围,帮助管理者掌握管理技能,实现员工对健康的追求,让所有人享受健康目标。要建立一个专业的EA团队,建立企业内部EAP项目组,由EA顾问组成,使EAP援助计划覆盖整个企业
2、员工心理检查:主要通过网络、电话咨询、面对面、心理测评工具、心理主题研讨会等活动,获得员工的心理数据记录。需要个人隐私保密的员工,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档案评估结果需保密,向人力资源部门提供以下信息:员工评估报告分析;个人心理评价结果正常指数;员工躁郁症、暴力自杀行为;新员工面试时的心理水平测试;人力资源因工作需要了解的个人心理健康数据。根据这些信息,为员工提供心理支持,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3、心理咨询辅导。首先,建立企业内部心理诊室。选择私人的,安静的室内空间;门设备铭牌;咨询座、钟表、工厂布局合理;张贴《咨询服务流程》、《咨询师道德规范》等咨询服务指南。同时,心理咨询师还可以定期上门提供咨询服务。
4、建立危机干预体系。心理危机是因为突然遭受严重灾害,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生活状况发生明显变化,特别是现有的生活条件极其困难,导致人痛苦、不安的状态,往往伴随着绝望、敏感、焦虑、行为障碍等。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促进员工的情感沟通,避免员工不良心理的恶性转化,帮助员工达到心理平和。
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应用EAP项目的对策
1、加强心理咨询和评价,注重心理沟通
情绪、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身心健康的影响,已逐渐成为影响员工个人绩效、工作状态、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
首先,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通过教育的手段,进行正确的引导,避免受外界不良信息观念的传播影响,要以正确的方式引导他们理解和改变世界。
其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EAP小组对典型职业心理问题调查、统计与分析,总结企业的根本问题。然后,与专家们通过“一对一的谈话,找到影响个体员工心理健康的因素的压力源,从专业角度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最后,根据企业各部门不同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调查方法或手段,科学、合理地分析了员工的心理问题,解决了员工的心理问题。
2、注重员工的切身利益,建立和完善表达机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员工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浮躁、心理失衡、心理疲劳、心理停滞等“亚健康状态”,对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在关心员工时,除了身体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和解决员工的精神问题,给员工带来积极的影响,员工的精神获得安慰。因此,企业需要通过EAP方法充分了解员工的心理需求和心理问题,对症下药,与员工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为员工提供空间和机会释放心理压力。
企业能否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保持稳定的发展,与员工的内在思想密切相关。企业是由员工组成的,在企业中,员工价值是企业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在这些有价值的员工里,有许多会有一些严重的心理和行为问题,需要在EAP项目的参与下获得反馈,及时解决员工的问题,从而提高企业员工的价值比重。
四、结论
要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独立性与先进性,必须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而既要树立世界眼光又保持中国特色,就应该从方式方法上进行创新,将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与EAP方法结合起来,开创出一套适用于中国企业的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在全球化的今天,要使企业保持良好的竞争力,不仅要重视企业在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创新,还要引导员工找准精神坐标,通过员工的参与,解决其实际问题,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参考文献
[1]张笑非.思想政治工作视域下石油企业员工帮扶计划(EAP)研宄[J].西南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4(06).[2]陈兰.以员工帮扶计划(EAP)做活企业思想政治工作[J].实践与探索,2012(03).
第三篇:浅谈认知行为理论及其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案例应用
浅谈认知行为理论及其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案例应用
2012级社会工作专业 华国娟
摘要:认知行为理论作为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理论,在社会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本文简述了认知行为理论的发展历程及主要观点,并结合对一位高三女生案主的社会工作介入服务过程,尝试分析了在社会工作实务中运用认知行为理论应遵循的原则、操作技术、介入策略和对认知行为理论的简要评价。
关键词:认知行为理论、社会工作实务 案例应用
在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开展社会工作既是完善社会保障体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安定有序的有力手段,更是建设和谐文化,营造诚信友爱良好社会氛围的重要保障。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助人为宗旨,运用专业知识、理论和方法,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的专门职业。社会工作吸收并融合了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各种理论,同时在实践中也发展出独特的概念和理论模式。认知行为理论作为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理论,在社会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一、认知行为理论的发展和主要观点
(一)行为理论(Behavior Theory)
行为主义的理论基础来自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在巴甫洛夫用狗做的经典实验中,狗的行为是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铃声与食物的反复结合,使铃声具有了直接引起狗分泌唾液的作用。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为行为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20世纪三四十年代,行为主义心理学崛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为人格和智力的主要测量工具。行为主义者认为,人的大多数行为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因此也可以学习新的行为、改变旧的行为,个体学习的动机可以通过强化得到。例如,在小学的学习中,助人为乐、好人好事是会受到老师学生表扬的行为,就有学生不断从事这样的行为并且持续维持,然而,当一个学生做了好人好事没有得到表扬反而被误解、被指责,那么他以后就极少有可能再从事这样的行为。在行为主义这里,人的行为是可以被控制的,这种理论成为行为治疗的理论基础,认为治疗的焦点在于弄清楚什么事情可以持续引起人的行为发生转变,而不去关注人的心理的内在变化。行为理论常用的干预技术包括系统脱敏疗法、厌恶疗法、冲击疗法等等。
(二)社会认知理论(Socialcognition Theory)
认知学派源自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分道扬镳。在阿德勒看来,人的行为是由个人整体生活形态所塑造的。这包括个人对自我的认识、对世界的看法、个人的信念、期待等。在这个过程中,认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影响人的行为,更会影响个人整个生活形态的形成。认知学派认为,人的行为受学习过程中对环境的观察和解释的影响。不适宜的行为产生于错误的知觉和解释。所以,要改变人的行为,就要首先改变人的认知。
个人对事件发生的原因的解释。所谓认知治疗原则,指的是修正一些认知上的错误的假定,包括过度概括、选择性认知或归因、过度责任或个人肇因假定、自我认错或预罪、灾难化思考、两极化思考等。
二、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原则及案例分析
(一)在社会工作实务中应用认知行为理论与技术的原则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社会问题,协调社会关系,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服务活动,需要将认知行为理论运用到社会工作的具体实践中。认知行为理论由于综合了认知理论和行为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强调认知活动在心理或行为问题中的发生作用,因此,认知行为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可以被广泛应用在社会工作实务中。在社会工作的实务中既采用各种认知矫正技术,又采用行为治疗技术,能够做到从内在的认知和外在的行为两方面着手帮助受助者实现改变的目标,而认知的改变和行为的改变又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在社会工作实务中应用认知行为理论与技术的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关于认知行为技术应用的基本原则
第一,尊重个人的自主决定和信念。认知行为学派主张,个人的知识经验的形成是积极主动的,个人的认知和生活形态是通过正确解读外在环境事件的意义,有效地自我调适来建构和调节的。
第二,帮助服务对象改变错误的认知、建立正确的认知。认知行为学派认为,帮助服务对象的关键是协助他(她)自助、自立,使其能够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成为自己的咨询者和帮助者,以达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效果。
第三,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并鼓励服务对象形成积极的态度,以实现助人和自助的目标。
2、关于助人目标的原则
第一,改变错误的认知或不切实际的期待以及其他偏颇和非理性的想法。第二,修正非理性的自我对话。第三,加强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能力。第四,加强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应用认知行为理论与技术开展社工服务的具体案例
本案例主要运用认知行为疗法中埃利斯(Elis)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和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来协助案主消除其困扰,以促进案主的成长与发展。
1.埃利斯(Ellis)的理性情感治疗
理论基础:理性情感治疗基于这样的假设:非理性或错误的思想、信念是情感障碍或异常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对此,Ellis并进一步提出了“ABC”理论。在ABC理论中,A指与情感有关系的激发事件;B指信念,包括理性或非理性的信念;C指与激发事件和信念有关有的情感反应结果。在A与C之间有B的中介因素,A对于个体的意义或是否引起反应受B的影响,即受人们的认知态度,信念决定。Ellis的ABC理论后来又进一步发展,增加了D和E两个部分,D指对非理论信念的干预和抵制;E指导有效的理性信念或适当的情感行为替代非理性信念,异常的情感和行为。D和E是影响ABC的重要因素,对异常行为的转归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是对ABC理论的重要补充。
普通的小学教师;母亲45岁,是一名典型的农村妇女在家务农,患有慢性胃炎,在案主升入高三时专门来到县城租房陪读。哥哥是某高校大二学生。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父亲的工资,同时因为母亲医药费的开支,家庭的日常开支,再加上自己和哥哥高额的学费,这样的开支使得原本已经拮据的家境更加捉襟见肘,总的来说,案主家庭的经济状况比较差。
4、问题及资源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发现案主的主要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卑心理和自信心不足。由于来自贫困的农村地区,家庭的经济情况比较差,使得案主没有足够的自信心来与同学和朋友保持较好的交流和沟通,同时,案主对自己的品质和能力做出过低的评价,又对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怀疑所产生的心理感受,导致了自我否定的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表现为消极的自我评价,从而产生比较严重的自卑心理。所以案主家庭的状况是导致他自信心不足的直接原因,自我评价较低和自信心不足应该是导致案主其他问题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
(2)孤独心理。案主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也不喜欢在课堂上发言,在课余时也仅仅和自己宿舍的同学走的近一些,和班级里的其他同学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缺乏沟通的勇气。这种心理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过多的自我否定和挫折引起的。由于案主缺乏与别人交往的足够的自信心和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的存在,这是导致案主出现孤独心理的主要原因。
(3)嫉妒心理。通过和案主的几次交谈了解到,案主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嫉妒心理。案主对他人的长处,成绩心怀不满,抱以嫉妒;看到别人冒尖,出头不甘心,总是希望别人落后于自己。同时,案主还缺乏竞争的勇气,往往采取讽刺,挖苦的方式给他人造成不同程度上的危害。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案主的心理健康和交际能力,影响正常思维,造成人格的扭曲。
通过分析发现,案主也具有以下优点和资源:案主个人的上进心比较强,悟性也比较高,学习成绩优良,学有余力。高一时曾获得过两次奖学金,和宿舍成员之间的关系较好。
5、介入策略
通过对案主问题及资源的分析,了解到家庭的经济情况是影响案主产生自卑心理的直接原因,当人生活在社会群体中时,难免会产生相互比较的心理倾向,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比较是经常发生的,甚至说是不可以避免的,当自我感觉到自己的某些方面不如他人时,往往会产生自卑,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感到“抬不起头来”,因而发展成为不愿意同别人进行交往。所以,当案主面临比较糟糕的家庭经济情况时,他在与别人交往时所要面临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把工作目标确定为:通过解决问题,恢复和提高案主的自信心;增强沟通能力和独立自主生活的能力;帮助案主正确的认识自我;减轻以至消除案主的嫉妒心理。
在此案例中,工作者必须与当事人建立协同合作的关系,案主需要认同工作的目标,并积极配合完成整个过程;通过对案主问题的分析,我们了解到案主的心理困扰大部分是认知历程受到干扰造成的,当然也有对社会竞争缺乏全面的,客观的了解的心理的影响。为了改善其情绪状态与行为,必须改变认知,也就是改变案主的一些基本的信念和
参考文献:
1.马尔科姆﹒派恩著.冯亚丽、叶鹏飞译.现代社会工作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
2.王竹换、庞鑫.浅析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运用.《法制与社会》.2009(1)3.程玲.社会认知理论及其在社会工作中的运用.《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4.李晓侠.关于社会认知理论的研究综述.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5)5.陈俊.社会认知理论的研究进展.社会心理科学.2007(12)
6.许若兰.论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研究及应用.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第四篇:社会工作实务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
1、所谓模式是指对现象所做的总结和概括,是以一种结构性、广泛性和一般性的方式描述事物运行发展的过程,是将现象具有的共同元素进行提炼和概括后的一种抽象,它能够为行动提供指引。
2、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是对社会工作实务活动共性的概括,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涵盖了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系统。
3、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是关于“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理论,包括人们生活所处的各个社会环境系统的理论,重点放在个人、群体、社会和经济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上”。社会工作者为了评估和解决人的问题:必须了解人在每个发展阶段的需要和资源,同时也要了解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如何认定和满足这些需要,包括人们生活中的各个社会系统(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以及社会系统是如何推动或阻碍人们保持与获得健康、幸福的理论和知识。②系统理论
社会系统理论就是一个具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社会组织,系统的每个部分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社会系统论重视分析社会系统内部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这些相互作用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系统理论分析组织、政策、社区和群体对个人的影响,认为个人处于环境中的各种系统不断的相互作用中。社会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改善服务对象与其系统间的相互作用的形态和性质。在系统视角下,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的环境系统是社会工作者介入和改变的场域。系统视角的社会工作实务强调:(1)注重个人的整体性和完整性;(2)强调社会系统、特别是家庭系统在塑造和影响人的行为及生活状态中的重要作用。(3)注重运用社会资源,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网络资源帮助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解决问题,满足需要。系统视角下的社会工作实务对服务对象问题所持的观点:
一、问题形成原因的分析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疾病医疗模式或心理病理模式,即不再是一种个人归因。其问题的产生是内部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采取“社会病理”模式,既考虑对象外在环境中的社会支持网络和情况,也考虑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均问题,以及人们所处环境与社会制度的限制或不公平。
二、对个人问题的评估,焦点不仅在于服务对象个人内在生理或心理的行为特征层面,而且涉及与服务对象问题相关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等各层次相关的外在环境的特质、功能和运作情况。
三、服务对象问题的相关层面或系统的各部分是动态的。
四、服务对象问题的处理需要采取周延和连续的整合观点。③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与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人在情境中”的观点一脉相承。栖息地是指人生活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生存空间是指人在社会所处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滋养性环境能够在适当的时刻和方式下提供必要的资源、安全和支持,以增进社区成员的认知、社会及情绪发展。如果人面对生活压力又缺乏 社会支持,便会出现严重沮丧,甚至产生偏差行为,这种环境是不友善环境。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个体需握有取得资源的机会,否则无法建立自己的生存空间。适应良好与病态、偏差等问题无关,而是天时、地利、人和下的成功交流,适应不良指的是个人的需求和环境提供的资源、支持之间无法搭配调和。生态系统理论提出人类的发展公式是D=F(P。E)即发展是人与环境的函数,主张个人的发展是主动的、有目的和目标的,人会为自己做最好的决定及选择。生态系统工作切入点:1)微观系统指个人在亲密情境下的人际关系活动形态与角色扮演,它包括影响个人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系统。2)中观指小群体,包括家庭、工作群体和社会群体。一是中间系统,两个以上的系统间发生关联,二是外在系统即两个以上的关联系统发生关联。3)宏观系统包括组织、机构、社区和文化。生态系统理论强调社会工作的目标是使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能够适应环境的要求。据生态系统理论的观点,社会工作将焦点放在:一是促进人们的成长和发展,二是增强人们适应环境的能力,三是先移除环境对人和群体的阻碍,四是增加社会和物理环境对人们需求的响应和营养成分的提供。
生态系统理论下工作实务的任务,生态系统理论说明,个人或家庭问题产生的根源不单纯是个体内在原因,很多情况下是由于环境资源的不足与障碍,是多种因素互动而形成的。
一、人与环境的调和程度,二、环境的品质,三、生活中的问题。社会工作实务干预的目标在于:一要增强个人和群体的能力,二要聚集于加强或建立社会支持。通过对环境进行干预,从而增进人与环境的调和度。社会工作的功能就在于增进个人、家庭、群体的需要与环境中的支持资源的两相调和度,同时兼具直接服务和宏观干预两个层次的专业功能。直接服务重在通过环境工作提升个人应对环境压力的能力,满足发展的需要。间接服务是在社区、组织及政策倡导等层面发挥专业功能。④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
(1)优势视角认为,每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都有其内在的能力,包括天赋、知识、社会支持和资源,只要存在适当的条件,就可以建设性地发挥自身功能。优势视角的宗旨是:动员服务对象的力量(天才,知识、能力和资源)来达到他们自己的目标和愿望。都要立足于发现和寻求、探索和利用服务对象的优势和资源,协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梦想,并面对他们生命中的挫折和不幸,抗拒社会主流的控制。优势视角的优点在于它有分析、探索和发展服务对象自身的优势和能力,也在于它为服务对象培养那些能够解决他们问题的环境资源,协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以及满足他们自己的需求。社会工作的角色是帮助对象自我增能。优势视角认为:个人和社区的优势是可以再生的、可以发展和可以扩展的资源。优势视角强调:1)每个人小组家庭都有优点,都有他们内在和外在的资源。2)创伤疾病可能是伤害,也可能成为挑战和机遇。3)个人和小组家庭潜能是无限的,4)社工与服务对象协作才能更好提供服务。5)每一种环境都充满资源。优势视角将增能建立在五个理念之上: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对扩大对象能力的优势的强调;关注个人或家庭与环境;将对象视为积极的能动主体;将个人的精神指向一直受到剥夺和压制的人群。社工的角色不是为他人增能还是帮助人们自我增能,社工要避免以一种父爱主义的姿态与服务对象沟通。优势视角提供另外一种态度:个人和社区的优势是可以再生、可以发展和可以扩展的资源。
4.系统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个人和群体、组织以及社区的需要和问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有内部原因,也有其外在的诱因。
5.内外影响力范式试图解释为什么对相同的处境每个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行为,协助社会性工作者理出其中的头绪。基本假设是人自身及其环境中生成的各种力量促成了他用某种方式行事,即内部力量与外部力量等各种力量的交互作用导致的行为。
6.生命周期理论观点,通用过程模式的社会工作实务要求有系统地、全面地思考个人或者群体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找出影响个人或群体的内外因素,进而给予协助,消除影响人们成长和发展的那些个人和社会因素。7.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基本要素:个人或系统完成生命任务的条件与资源;个人或系统与资源系统的互动;个人或系统的困难与社会问题的关系。(1)非正式系统:家庭、朋友、邻居、同事、亲戚等。非正式系统资源能够提供物资与精神的帮助,情感支持,建议、信息,或直接提供具体服务和资源,如帮助照顾孩子、料理家务;临时性帮助,如借与钱财。(2)正式资源系统:一种是群团组织,如工作单位、各专来团体、群众组织及各种协会等。另一种是社会性资源,如学校、医院、各种社会服务机构、派出所。
8.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
一、强调助人是一个过程。改变必须是一种主动与自发的过程。必须启发与促进对象内心的动机与愿望,使改变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二、运用综合方法。
三、工作过程阶段化。
四、工作任务阶段化。
五、整合的价值观。
9.改变媒介是指受雇于公立、志愿、非营利机构、组织和社区中的社会工作者。他是有计划变迁的具体操作者在“问题-解决”的改变过程中是促使服务对象发生改变的媒介。服务对象的改变媒介不只是社会工作者还包括其他的助人者,即改变媒介系统。服务对象系统是指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也是社会工作服务的直接受益人。目标系统为达到改变服务对象系统的目的所需要改变和影响的系统。行动系统是指那些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努力,实现改变目标的人,是社会工作者的合作者。
第五篇:社会工作实务(精选)
社会工作实务
一、名词解释
1、社区服务:在政府的福利政策和公共财政扶持下,在社会资源支持帮助下,依靠社区居民的组织参与,动员社区内在的资源力量,向社区居民提供的各种服务活动。
2、预估:就是收集资料和认定问题的过程,是把所有有关服务对象的资料组织起来并使其具有意义的专业实践活动。
3、结案:当介入计划已经完成,介入目标已经实现,服务对象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或者服务对象已有能力自己应付和解决问题,即在没有社会工作者协助下可以自己开始新生活时,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双方根据工作协议逐步结束工作关系所采取的行动。
4、评估:是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系统地评价社会工作的介入结果,总结整个介入过程,考查社会工作地介入是否有效、达到了预期目的与目标的过程。
5、矫正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实施于矫正体系中,是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指引下,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术、为罪犯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社区矫正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方面服务,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活动。
6、优待:是指国家对因公伤残人员、因公死亡以及病故人员家属所采取的一种物质抚慰形式。
7、老年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以老年人及其相关人员和系统为工作对象,帮助老年人,特别是处境困难的老年人,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质量,使老年人有更好的社会适应和福利的活动。
8、青少年社会工作:是在社会工作实务的主要领域,是把青少年作为工作和服务对象,运用关于青少年成长和发展规律,以及社会工作专业的理念、理论、方法和技巧,最大限度地发掘青少年的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专业活动。
9、妇女工作:是用来称呼妇联或有关机构为妇女提供的服务和为妇女利益而开展的各项有关工作。
10、矫正:也称矫治,原是医学上的专门用语,意指通过手术或药物治疗,使身体部位的形状或技能方面发生几遍的患者得到康复,以重新过上和正常人一样生活的过程。
11、社会性别:属于社会范畴,通常指作为一个男人或女人的社会含义,泛指社会对男女两性关系的期待、要求和评价。
12、社会康复:是指从社会的角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为残疾人创造一种适合其生存、创造、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并使残疾人享受与健全人同等权利,达到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目的。
13、社会救助:是在社会成员因、自然原因或社会原因生活发生严重困难时,由政府和社会对其提供基本保障的救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4、医务社会工作:是在健康照顾工作中实施的社会工作实务,目的是协助那些受到实际的或潜在的疾病、失能或伤害影响的服务对象、家庭和群体,增强促进、维持和恢复尽可能好的社会功能。
15、抚恤:一般是指对因工伤残人员、因公死亡以及病故人员家属所采取的一种物质抚慰形式。
二、简答题
1、简述间接介入中运用社区人力资源时的主要技巧?
1)识别谁是有影响能力的人。这要求社会工作者走出办公室,深入社区,了解民勤。2)具有与“有影响力”的建立关系,与服务对象出道工作地技巧。
3)具有说服和游说、令人信服的陈述和表达技巧。
4)把握工作目标的技巧。将“有影响力”的人团结起来为服务对象的利益工作。
2、简述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1)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2)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
3)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
4)使“潜在服务对象”成为现有服务对象。
3、简述老年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健康服务: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2)认知与情绪问题的处理。3)精神问题的解决。4)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
5)老年特殊问题的处理。
4、简述直接介入有哪些具体行动策略。1)促使服务对象运用现有资源。2)进行危机介入。
3)运用活动作为介入的策略。4)调节行动。5)运用影响力。
5、简述老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1)社会价值观可能影响社会工作者的态度和行为。2)反移情是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3)社会工作者要善于自我意识与自我督导。4)老年社会工作要多学科合作。
6、简述妇女问题有哪些。
1)妇女与经济。妇女还没有能完全平等地参与经济发展、平等地获得经济资源和有效服务,经济地位较低。2)妇女与消除贫困,妇女占农村贫困人口的多数。
3)妇女参与决策管理。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人数和比例较少。4)妇女与教育。妇女中的文盲较多,受教育年限较少。
5)妇女与健康。现有服务未能满足妇女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健康服务需求。
6)历史文化中残存的男女不平等的陈规陋习尚未完全消除,侵犯妇女权益的现象在一些地区仍然不同程度存在。
7、简述目前常用的康复治疗的方法。1)物理和运动疗法 2)作业疗法 3)语言疗法 4)心里疗法 5)问题疗法
6)中医疗法
8.简述社区矫正的任务。
1)按照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刑法的顺利实施。
2)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矫正其不
良心理和行为,使他们悔过自新,弃恶从善,成为守法公民。
3)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解决在就业、生活、法律、心理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利于他们顺利适应社会生活。
9、简述妇女社会工作的特点。
1)是一个服务对象规模最庞大的实务领域。2)工作的核心目标是创造男女平等的社会环境。3)服务内容往往与婚姻、家庭问题相关联。
10、简述社区矫正工作的适用范围。1)被判处管制的。2)被宣告缓刑的。3)被暂予监外执行的。4)被裁定假释的。
5)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
6)符合上述情况的罪行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人犯罪等应作为重点对象,实施社会矫正。
11、简述安置对象的特点。
1)利用帮助的能力相对较强。2)情绪波动较大。
12、简述医院常规社会工作服务的主要内容。1)筛查和寻找服务对象。2)危机介入
3)心理社会评估和介入 4)简短辅导和哀伤辅导 5)出院计划
6)出院后服务和外展
13、简述刑满释放后的社会工作。1)提供住宿场所。
2)提供就业、就学辅导。
3)提供生活辅导和医疗保健转介服务。4)提供物质援助。
14、简述整合社会工作方法在家庭社会工作中的应用。1)个案工作方法应用于家庭。2)小组工作方法应用于家庭。3)社区工作方法应用于家庭。
15、简述对居民领袖进行社区教育的重点和目标。1)、价值态度方面:培养以公众利益、社会公义为已任的价值思想。
2)、知识思考方面:协助学习分析相关政策,认识权利资源的分布,了解政府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
3)行为技能方面:培养领导能力,特别是组织集体行动的能力,学习基础动员的方法与技巧。
六、论述题
1、论述一般意义上的儿童社会工作方法。
1)儿童个案工作方法。目标;特点;经常使用的儿童个案工作地两种形式。2)儿童小组工作。定义:功能;要素与特点;重视非正式的儿童团体。
3)儿童社区服务。定义与内涵;儿童社区工作的介入手段
2、论述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光荣院、军休所内社会工作的内容。
1)协助优抚对象适应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光荣院、军休里的新生活。2)协助老年优抚对象适应晚年生活。
3)协助老年优抚对象发挥余热,实现老有所为。
4)协助残疾退休军人进行康复训练并使其融入社会。
5)促进休养院、光荣院、军休所专业服务的发展与服务质量的提高。6)推动志愿服务并对志愿服务进行督导。
3、论述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实务主题。1)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2)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和预防暴力 3)青少年健康教育。
4)参与初级健康照顾。
4、论述小组工作在青少年服务中的主要功能。
1)小组可以为青少年提供同伴增强的机会。同伴给予的经常性、多样性的鼓励,赞许,远比成年人给予的增强更有效。
2)小组的过程更能刺激出大多数当事人的真实世界。因此,小组可以帮助组员学习到新的观念、行为,并为过度到现实生活中提供良好的帮助和训练。3)小组规范会对小组组员的行为起到很好的制约作用。
4)小组能够提供很多的示范者、行为预演的协助者,大家在小组内获得的经验将有助于组员重新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和行为习惯。
5)小组工作为青少年建立正向积极的伙伴关系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并创造了安全开放的积极环境,由此能够增强青少年的社会交往能力,改变他们与社会隔离的封闭状态。
5、论述自然灾害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灾害应急救助。2)灾后社区恢复重建。3)社区减债
6、论述厌学问题产生的原因。
1)对老师的反感而讨厌上老师的课,极力回避与老师的接触,最终发展到对某一科目的厌学。
2)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3)过分看重分数
4)人际交往问题
5)缺乏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动机 6)学习负担过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