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 论市场经济与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

时间:2019-05-14 06:35: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 论市场经济与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 论市场经济与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

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 论市场经济与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

论市场经济与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推进伴随着新旧观念的剧烈摩擦和人生价值的重新定向。大学生作为思维活跃、行动灵捷、最少传统观念的知识阶层的群体,自然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极敏锐的感受力,并相应地逐步调整、更新自己的观念系统和行为习惯,其中,变化最大、最快、也最为关键的,就是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

关键词:市场经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

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它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固然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和表现,是由一定社会经济条件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经济改革深化的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念,而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个人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所呈现出的多元化、复杂化的态势,了解其产生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作为大学生,应该培养合理的市场经济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青年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特征及其行为表现。

1、主体意识越来越强烈,自我意识凸现但不偏激,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自改革开放以来,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强化一直是青年学生的特点之一,如对人生理想的追求,把“个人事业成功,生活美满”摆在第一位,在谈到人生最大幸福时,都反映出对个人自我价值的追求,自我意识的加强。不过,个人奋斗已被大多数学生摒弃,这是青年学生成熟的标志之一,也可以说是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据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要实现自我价值,除靠自己努力外,还得争取别人的帮助,对个人、社会有一种比较清醒的认识。但是,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有小部分的学生赞成和有点赞成“人人都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观点,一些学生认为“现在大公无私的提法已经过时”,这表明仍有部分学生囿于“自我设计”的圈子,常常是讲人生价值就是自我价值,讲成才就是个人成名家,讲人生幸福就是个人幸福,从而滋生出以“我为中心”的极端个人主义苗头。

2、重功利,讲实惠,对物质利益越来越看重,蕴含着趋乐避苦的趋向。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对我国现行的公有制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形式的认识明显提高,市场经济观念日益增强,经济头脑、实惠观念愈来愈重。如学习上的实用至上,择业时金钱至上,政治观经济化等。调查表明,有38.6%的学生在学习之余考虑最多的是“如何获取更多的金钱”。有19.4的学生认为判断人生价值的标准是“社会地位的高低”,13.6%的学生则把“金钱的多少”作为人生价值的尺度;31.2%的学生认为“有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在相当一部分学生心目中,金钱同人的尊严同等重要。

二、青年学生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因素。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对青年学生的双重效应是最根本的、决定性的因素。价值规律反映在青年学生思想观念中所形成的平等观念,权利和义务观念以及效益竞争意识,打破了有的青年学生安于现状,追求中庸的心态,使青年学生能站在社会价值的起点上重新审视个人价值,正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从而形成青年学生求实向上,积极进取的价值观念。但是,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特别是以经济利益为驱动力,市场交换的双方都是以利已作为行为的出发点,使青年学生对自己从小受到的价值观教育以利他行为的出发点背道而驰,感到困惑不解,心理失去平衡,为适应新的形势,他们很快吸收各种各样的新思维、新观点。这就使青年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出现多元矛盾,摇摆不定的状况。

2、各种理论思潮的影响。大学是文化聚集地,古今中外的各种文化思想在此荟萃,并为大学生所分享。在文化领域的开放和交流的大潮裹挟下,大量的西方学术著作翻译出版,生活在文化前沿阵地的大学生们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各种典籍。形形色色的西方思潮冲击着大学校园,震动了传统文化的结构和观念,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其结果是造成青年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多元化态势,还有一部分学生则陷入新旧观念形态双重并存的矛盾之中,他们既怀疑现存的价值观念,又在西方的理论思潮中与中国国情、民族的心态冲突面前感到困惑不解,引起价值认同上的矛盾。

三、正确引导,努力提高学生人生价值观的选择能力。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当代中国社会必然的历史选择,由此牵引起人们特别是医学生人生价值取向的改变,这是一种趋势。人生价值取向的正误将影响整个人生道路。如何对学生进行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就成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结束语: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一些新的特点也不足为怪,要正确理性对待,市场经济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影响是把双刃剑,要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大学生在价值观的重组上会出先浮躁和紊乱,只有加强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的教育和引导,因势利导,是大学生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站稳脚跟,并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二篇: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

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

说起马克思主义,人们是即陌生又熟悉。熟悉的是从很小开始就知道马克思,听说马克思主义,知道中国共产党是在认证贯彻并实践马克思主义后,取得了抗战与革命的最后胜利。除了少数研究哲学与历史等体系的人对马克思主义很是了解外,在当代,可以说,很多人不知道马克思主义究竟是什么东西,它在当代究竟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重要的角色,对当代中国究竟有什么作用,最主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如何发挥它在中国经济,民生,国力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解决上述问题,我们不得不追溯到马克思主义也就是马克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提出的,在当时它只是一种思想,是一指导当时欧洲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思想,它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欧洲如火如荼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之中,它通过对革命斗争经验的深刻总结,揭示了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和寻求解放的正确道路,从而成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纲领。传至我们当代,在经过无数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修补与完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已成为我们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瑰宝。

在当代,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思想的革命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反映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的美好理想,为我们指明了奋斗方向。

第三篇:论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

伴随着,现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以经济发展为国策的政治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过于快速,加上,外来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尤其是网络文化的盛行,在中西文化碰撞交汇磨合的同时,难以避免的,社会风气有些浮夸,让精神文明没有跟上物质文明的步伐。

更重要的是,伴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深度,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是爸妈的心头肉,是家中的太上皇,难免有些娇生惯养,不能吃苦的风范。由于基本国情的复杂,大环境的影响,当今大学生也就不可避免的概括起来说,出现了这样两种价值观的人群: 1,负面的有损社会进步的人生价值观理论:

(1),对于当代大学生,往往一个人为中心,忽略团队精神,冷漠而不善于交际,缺乏语言沟通力,要求不切合实际,想法过于简单而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对于生活,过于追求享乐而忽略了付出才有回报。是一个物质高于精神的时代。

(2),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金钱本位盛行的同时,甚至于对优良传统的冷漠与价值偶像的错位。近年来,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与个别大学生的高消费、高享受的追求已经格格不入了。有的大学生竟然声称:新三年就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那是老掉牙的论调,那是在挖改革开发发展的墙角,不节俭是在为带动中国GDP的发展做贡献。呵呵,信誓旦旦,不得不让人汗颜。

2。正面的积极向上的符合社会发展并且应当鼓励的人生价值观:

(1),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态度是积极的。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他们善于捕捉和接受新生事物,报纸、广播、电视,特别是网络已经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大多数同学国家的一些重大决策以及对重大事件的处理,持赞成与拥护态度。

(2)、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是务实的,是分成有主见的。对人生价值的看法与选择,许多大学生都有自己的见解。当然也许有些地方脱离了实际,可是却不影响他们对未来的远大抱负。他们已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而把努力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锻炼各种驾驭生活的能力、了解社会、树立自强自立放在第一位。每个大学生都明白,竞争激烈,就业问题,逼迫的,不得不,多学些本领,多掌握几种技能,适应竞争,适应社会。

(3)、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是进取的、向上的。对“追求健康向上、对社会有所作为”的人生价值观普遍持认可态度。他们有自己的认知能力,对社会中的正义现象,给予赞扬,对社会中的低俗行为,进行抨击。比如贪官,比如强权,在网络上的讨论与曝光,相信会是一个推动社会进步的与社会自由和谐的重要动力。

2,大学生应当树立的人生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可以用四句话32个字来概括,: 矢志爱国,报效社会;

博学笃行,传承文明;

求真创新,奋发有为;

明礼修身,自立自强。

“矢志爱国,报效社会”,这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信念和境界。我们生长在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

大时代,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祖国会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富裕,越来越美丽。大学生只有爱党爱国,才能学习成才,报效社会。也只有国家富强,我们才会生活的更富足更幸福。

“博学笃行,传承文明”,这是当代大学生应负的责任和担当。大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知识、踏实做人、传承文明,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要靠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人类的文明成果要靠大学生接续和传承。

“求真创新,奋发有为”,这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人格和形象。相信真理而不信妄言,坚持真理而不畏权势,探寻真理而不怕艰险。追求真理,为了真理可以磨破嘴皮,为了真理可以奔波劳碌。年轻的大学生应当是社会奋发有为的先锋和楷模。为了自由与光明,敢于付出一切。

“明礼修身,自立自强”,这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道德和要求。知荣辱、讲礼仪,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独立自主、自省自强。这一些既是传统文化的要求,也是新时代的要求,是一个社会进步的重要精神动力,与保障。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要以建设伟大的祖国为己任,甘于奉献,乐于奉献,只有如此,才是一个社会有用的人,才是一个有理想有目标,无愧于接受大学教育的人,无愧于社会进步的人。

该说的说了,该写的写了,只有努力,努力做好吧!

第四篇: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价值观是指人们关于价值的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总的观点、总的看法,它是由世界观、人生观所决定的,同时反过来影响世界观、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取向,而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立身做人、建功立业的思想根基和精神动力,对于一个集体是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不竭源泉。

忠诚于党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灵魂,是我军保持根本性质有效履行使命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 “军队是从属于一定阶级并为这阶级服务的”。我军作为党领导下的新型无产阶级军队。忠诚于党是由这支军队的阶级属性和肩负的使命决定的。一个人的脊梁,不是骨头而是精神;一支军队的脊梁不是武器而是军魂。忠诚于党是中国革命建设的历史必然和客观现实需要。这是建立在中国革命建设历史经验总结对中国社会美好未来追求基础之上的一种理性自觉,并不是一种感性认识,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段历史就证明了这些。

热爱人民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只有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我们才能更好地去认识和改造世界。我军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热爱人民是保持人民军队性质宗旨的必然要求。判断一只军队的性质宗旨,评价一个军人的价值追求,根本的也是看他们为谁当兵,为谁打仗。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毛主席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动员了全国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

报效国家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它科学阐明了革命军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马克思主义认为:“军队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捍卫国家利益的武装集团”。我军是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是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当代革命军人报效国家是国家需要,职责所在,是由军人和国家的内在关系决定的。报效国家必须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头顶边关月,情系天下安”,在保卫国家、建设国家中实现自身价值。

献身使命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完成我军职能任务的根本要求。理论和实际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军队因使命而存在,军人因使命而献身。献身使命是实现军人自身价值的根本途径。“一切为打赢,一切看战果”,我们只有在实际行动中努力提高有效履行使命的能力,才能实现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的价值追求,才能维护国家、军队、军人的崇高荣誉。

崇尚荣誉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特殊精神需求,是我军官兵牺牲奉献、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通过对自身的反思和实践活动能够指导、控制、改造自身。德国军事家克劳塞维茨说:“在一切高尚的情感中,荣誉心是人的最高尚的情感之一,是战争中使军队获得灵魂的生命力”。我军一代代官兵在荣誉的激励下,自觉珍惜和维护国家、军队、军人的荣誉,视荣誉重于生命,为祖国和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作为军校学员,我们应该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激发聪明才智和创新思维,努力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用实际行动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第五篇: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信仰

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信仰

摘要:大学生是青年一代中的精英,是国家建设与发展的储备力量,他们的政治信仰状况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活跃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多,尤其是大学生,他们的思想空前活跃,价值观念多元化,生活方式多样化。而且,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与其他多样的冲突矛盾不可避免。这些因素都在影响着大学生的理想信仰,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充分认识和深刻分析影响大学 生信仰倾向的原因,探析和阐述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大学生中主导地位的时代意义,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研究课题。

关键字: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

马克思指出,“信仰的本质,在于人类对自身本质力量和生存发展的把握。”[1]信仰就是人们对其认定的最高生活价值的某种对象的始终不渝的信赖和执著的追求,是一种对人生有限性的超越和对不朽精神的追求。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是指对马克思的理论及其奋斗方向坚信不移,并且愿意身体力行。青年,寄托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目光的关注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2]

现在“信仰教育”已经成为一个比较重要和流行的概念。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说的信仰教育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信仰教育,即我国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教育。

一、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观教育的必要性

当今,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一方面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促进和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却给人们带来无穷的压力、灾难与迷茫,人们在享受自身发明成果的同时,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重负,尤其是精神信仰上的迷失。面对这一切,不少大学生也在逐步失去方向,丧失信仰,陷入到一个毫无目标的困境中无法自拔。正如马尔库塞所说:与现代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相伴随的是人的精神的不断丧失,人们在更多的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对如思想、信念等许多东西却越来越淡漠。在这种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背景下,于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已经产生了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的表面富足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相对落后使得当代中国大学生感到迷茫,不知所措。邓小平曾经说过:精神污染的危害很大,足以祸国误民。它在人民中混淆是非界限,造成消极涣散、离心离德的情绪,腐蚀人们的灵魂和意志,助长形形色色的个人主义思想泛滥,助长一部分人当中怀疑以至否定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的思潮。而中国现存的如贫富差距问题、官僚腐败问题、政治体制问题等更使得一些不够成熟的大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失之偏颇。

二、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

马克思主义是崇高的科学的信仰,但最近报纸文献上很多调查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却存在淡漠的倾向。列举如下: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科中心曾以“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调研”为课题立项。课题组有重点地选择了国内5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山东大学、广州大学、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东北电力大学和成都医药大学作为调研的主要样本采集地,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调研结果认为,当前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主流是好的,但同时在相当一部分学生中也存在着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和理想淡化、思想多元化等倾向。这种倾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缺乏最基本的认知。调研结果显示,对于马克思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问题的回答,文科生的正确率为69.2%,理科生的正确率为39.8%,而理科研究生的正确率仅为20%。二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回答马克思主义是否有说服力和是否过时了这个问题,有4.8%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没有说服力,完全过时了”,而有16.4%的学生感到“说不清楚”

三、大学生信仰危机的成因分析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改革和发展势必使人们在思想观念上有一个调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大学生出现理想信念迷失或信仰动摇是难免的社会现象。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的理性认识不够 从大学生自身来看,其身体和生理机能处于成熟高峰,心理发展迅速,处于成熟而未完全成熟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大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同时,他们的人生实践经验匮乏,对外界的认识经验不足,因而对一些错误思潮识别能力不强,往往容易上当受骗、迷失方向而做出错误判断,常常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动摇心理。

(2)转型期的社会变化 目前大学生所面临的信仰危机,从本质上来讲是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价值体系断层的现象,即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所说的“现代化所带来的传统社会和文化特质的一种断裂”的一种表现。这种断裂主要表现为:伴随着社会的变迁,由传统社会主流文化价值观日渐衰落所带来的旧的信仰体系(父辈一代的主流信仰体系)的逐渐解体。这一过程又由于现代社会特质向各个领域的渗透而得以加速。而新的适应现代性社会特质的信仰体系又由于缺乏支持的基础而尚未建立,这就出现了价值体系转型时期的断层现象。

(3)西方多元文化的侵蚀和苏东剧变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一些学者大肆鼓吹“文化趋同化”和“文化同质化”,试图用资本主义文化来主导世界文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除了利用其经济、政治、军事优势来控制世界各国外,还试图利用其多元文化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渗透,促使社会主义国家抛弃马克思主义信仰。20世纪后期的苏东剧变,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走向了低谷,一时间国际上反对共产主义的思潮一浪高过一浪,这种情况自然会使部分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动摇。

(4)现实社会生活的消极影响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吸收和借鉴了世界上大量优秀的东西,大大增强了综合国力,加快了社会发展的进程,增强了人们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各种意识,如开放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与法制意识等。但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过程,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也乘机而入,造成人们思想观念的混乱,影响人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同时,由于体制、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等原因,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深层次问题日渐暴露,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先富与后富、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以及腐败问题、社会信用下降等问题,都严重困扰着人们的实际生活,也影响人们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

四、当代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信念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当代大学生只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才能深刻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持久的生命力,自19世纪马克思主义诞生至今150多年来,它不断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经验教训,吸收、借鉴和融合各种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马克思主义深刻地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质、规律、道路、方法、战略和策略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已经被实践证明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胜利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社会实践,改造世界、推动历史前进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所以能够与时俱进,就在于它能够顺应时代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就是脚踏实地的一步步有改造现实世界的过程,而其中的每一个进步都是实现共产主义的过程,都是理想实现的过程,都是追求并实现和谐的过程。对现实的每一步改造都是理想的具体化。建设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理想的实现就是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进程中的重要一步,而当代大学生理想的实现又是为共同理想的实现做出的努力。

参考文献:

①中国社科院“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调研”课题组.对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调研[J].中国干部论坛,2005,01.②卢黎歌、王成文.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及其对策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③王兴家.青年学生思想政治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7,7

④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⑤于海清.对中国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调研[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1):25-28.⑥唐倩,陈燕锋.论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教育[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6-28.

下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 论市场经济与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 论市场经济与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