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雷锋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
论雷锋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
【摘要】雷锋精神具备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素,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要通过课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课外实践等途径将雷锋精神融入价值观教育,以实现其育人目的。
【关键词】雷锋精神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雷锋精神具有先进性、时代性、民族性、群众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正如李长春同志在2012年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所说的,雷锋除了具有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坚定理想信念外,还有四种精神,即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可以说,这正是新时期的雷锋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内涵,是塑造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
雷锋精神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构成元素
雷锋精神有着广泛的感召力,在半个世纪的承续中始终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紧密关联,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构成要素。
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灵魂。“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是雷锋精神的内核,彰显了雷锋以党和国家的意志为先、以党的方向为奋斗方向的高度政治自觉。在《雷锋日记》中,“党”、“祖国”、“社会主义”是出现最多的词语,这是雷锋不懈奋斗的方向所在,也是他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处处以国家、民族和集体的利益为重的理想追求。雷锋一心向着党、坚定信念跟党走的精神,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要求,即把党的主张、国家意志和人民的意愿统一起来,把理想与现实、思想与行为结合起来,这也正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灵魂所在。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多元价值观激烈碰撞,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的大学生极易受到思想上的冲击,导致理想信念的模糊化和边缘化。因此,挖掘雷锋精神中蕴含的理想信念因子,通过弘扬雷锋精神重构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显得十分必要。
对于大学生来说,爱党、爱国应该是最基本的政治价值追求和道德价值选择。因此,构建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切实筑牢大学生自觉接受和拥护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永远跟党走的思想根基,使爱党爱国成为大学生立身做人的精神支柱和价值指南。
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包含了雷锋热爱人民的朴实情怀。雷锋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是默默无闻地做利民、惠民的小事,他热爱人民、服务人民,为了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境界,充分展现了崇高的人生追求。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这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雷锋用一生的行动告诉我们,“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为了人民的利益无私奉献”。这种奉献精神正是雷锋精神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是对大学生在社会责任担当方面提出的明确要求。
责任出自一种爱,社会责任意识更是出自对人民、对社会的一种强烈感情。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决不会将自己与社会、与人民对立起来,更不会以自我利益为中心,而是在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
因此,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价值取向。当代大学生要自觉把个
人的命运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理想追求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自觉服务祖国,无私奉献社会,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体现了雷锋作为一个劳动者踏踏实实做人的态度和准则,其核心是把个人融于集体和人民的事业之中。在22年的短暂人生中,雷锋从事过多种岗位,在每一个岗位上他都发扬“钉子”精神,勤学善思,精益求精,自觉将爱岗敬业与报效国家和社会的崇高理想结合在一起,进而发展成为立志成才、献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懈追求。这种优良品质和革命意志,在平凡之中见伟大,于细微之处见精神,正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
当今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阶段,亟需大批优秀的建设人才。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群体,他们的成长成材,直接决定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因此,立足本职,像雷锋一样兢兢业业,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素质以报效国家,是当代大学生必须肩负的历史使命,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为此,大学生应当具有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把个人的价值追求融入民族振兴、国家发展的使命之中,自觉刻苦学习,优化知识结构,努力成为强国之才,为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雷锋“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时代特征。“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充分体现了雷锋永不自满的谦虚品格和永不停歇的进步意识。只有高小毕业的雷锋,自立、自强,勤奋、进取,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并把它运用于本职工作中。他始终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和勇于探索的工作态度,不断追求卓越,这种创新精神对增强人们的创新意识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也构成了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不可或缺的时代特征。
当前,我们正处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以科技为先导,其前提是知识的不断创新,其核心是具备创新精神的人才。大学生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创新是他们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与内在品质,也是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客观要求,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的培养更是直接关系到国家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下,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新人才的涌现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因而,需要教育引导大学生像雷锋那样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让“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成为大学生成长历程中的精神支柱。有了这种精神,就能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常为常新、与时俱进,就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雷锋精神融入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将雷锋精神融入课堂教育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将雷锋精神内容融入其中,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化。
首先,雷锋精神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多样、直观生动,弥补了当前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的缺点,符合大学生的接受心理,可以增强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的教育效果。其次,高校具备理论研究优势,可以通过深入研究新时期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形成一批有较高理论水准和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并及时将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有针对性地指导和解决当前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
将雷锋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直观、生动、形象、具体、感染力强等特点。校园文化可以通过学校制度规章、校园精神
和校园物质环境等因素,对大学生的思想、心理与行为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雷锋精神是真善美的化身,是人类共同认可的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把雷锋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的价值判断标准,提高校园文化的软实力,最终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
高校要致力于营造以雷锋精神为主题的校园环境文化,开展以弘扬雷锋精神为主题的各类文化活动,让学子们在浓浓的氛围中感知雷锋、感悟雷锋,也感知自己;致力于教育者对雷锋精神的认同和践行,以雷锋精神淳化师德,从而涵养学生心灵。
将雷锋精神融入课外实践。雷锋心中装着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是通过具有价值本体论意义上的实践,雷锋精神具备了德与才、知与行的完美统一。从哲学角度看,遵循知行统一原则的关键在于实践这一环节。因此,将雷锋精神融入大学生的课外实践,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运用科学理论指导人生实践、正确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利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各种实践式、情景式、体验式的活动,既可以使大学生切身感悟雷锋精神的巨大魅力,还可以引导他们自觉践行雷锋精神。此外,高校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让学习和践行雷锋精神常态化,培育广大青年学生奋发向上、无私奉献、服务社会的精神力量,使他们自觉塑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篇:论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论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是一种基本信念,是关于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等的取向与选择。我觉得一个人内心所坚定的价值观对其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习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大学固然是国民教育的重要阵地,是思想最活跃的地方,但同时也最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冲击,所以我们更要坚定自己的信仰和正确的价值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的内容,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包括爱党爱国,立身做人;勤学善思,立志成才;历练本领,立业为民。
爱党爱国,立身做人是大学生立身成人的前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而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在这个社会深刻变迁,思想文化及价值观念多元冲突交汇的时代,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把爱党爱国作为最高的信仰,坚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者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勤学善思,立志成才是大学生的职责与任务,当代大学生要有一颗坚毅勇敢的心,把个人的价值追求融入民族振兴、国家发展和党的执政使命之中,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勤奋学习,善于思考,完备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学好并深刻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历练本领,立业为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要求。当代大学生要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去,不断历练自己,一个人只有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承担责任、做出贡献,他的价值才得以体现。
但当前社会发生的很多事时常让我们觉得失望,时常让我们想好好的思考一下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人性到底是善还是恶,人们心中还有没有所谓的价值观存在。就在2010年10月20日晚,西安一名大学生驾车与一名骑车的女子相撞,事故发生后这名大学生将为逃避法律责任,向伤者连刺8刀致其死亡,后驾车至
郭杜十字时再次撞伤行人,最后被附近群众抓获。后肇事者承认撞人后准备逃逸,发现对方正在记自己的车牌号而拔刀行凶,所以他持刀行凶只因伤者看见了自己。这起事故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反思,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为何会有这样冷漠而残忍的人,他也是一个大学生,为什么他会做出让世人愤怒的事,也许是因为他害怕承担,害怕责任,也许是他的信念不够崇高,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样的人,他不是一个能承担责任的人,在他的内心也一定没有崇高的信仰和正确的价值观。
一直觉得昆明是一个温情的城市,有着美丽的云和善良淳朴的人,西林也应该是一片净土,有着认真勤奋和内心高尚的人,而不应该充满低迷和黑暗。我觉得人若做到了如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愈敏洪所说的“像树一样活着”就可以很好的履行自己的价值观和责任,知道怎么样去做人,做什么样的人。他说 “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产生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的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这就是我们每一个同学做人的标准和成长的标准。”让我们每个人都牢牢记住这段话,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像树一样成长,我们应该像狼一样活着,狼其实是很钟情的动物,公狼有着很强的责任感,它们会在母狼怀孕后,一直保护母狼,即使小狼出世后也会一直保护他,直到小狼有独立能力,同时它们也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所以当小狼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时候,它们也会放手,让小狼去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下。
大学是有些人的天堂,但大学也是有些人的地狱,当你在大学努力认真充实地活过每一天,每一天都能有收获,那大学就是你的天堂,但如果你沉迷于网络游戏,不可自拔,你只是在等等一天天的浑浑噩噩的过完大学四年,拿到毕业证,学位证,但也有可能你甚至拿不到毕业证,这样看来的话,大学不是你的地狱又
是什么呢?就像愈敏洪曾说的“你可以很懒散的一辈子什么也不做的活下去,也可以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来;你可以一辈子就待在一个城市里活下去,你也可以一辈子走遍全世界。所有这一切的决定,全是来自你自己的这颗心。”,所以关键在于我们自己怎么去想,在于我们自己想要做怎么样的人,想走多远的路。大学其实是半个社会,所以要认清现实,你在哪里,你在做什么。上了高年级后,要让自己有大人的形象,如果大一的学弟学妹看到你,你要能让他们感觉到你是他们的学长学姐,你很成熟,所以要学会让自己慢慢的成长起来,不论是在精神还是知识能力上,都要有所进步。在大学也有很多意外用钱的地方,比如修第二学位或者考这样那样的证,为了你的家人和你自己的前途,永远都不要乱花钱。大学四年一定要多去图书馆,如果你四年内很少去图书馆的话,就等于自己浪费了一大笔一大笔财富,因为去借书并不需要你任何代价,所以常去那里,随便翻翻,或多或少都会有收获的。大学的竞争范围是所有的大学生,所以我们应该很清楚的知道是否可以放松学习,这个社会是不公平的,但那些不公平很多情况下都是自己带给自己的,是你不够努力,是你不够细心,是你不够灵活,是你不够大胆„„面对不公平的东西,一定不要抱怨,你的不公平可能恰恰是别人的公平,所以不如去努力的奋斗,靠自己去争取你觉得最合适的公平。大学不是给我们玩的,而是用来奋斗的,用来为将来做准备的,用来完善自己的,用来成就自己的。记得俞敏洪还讲过一个关于生命历程三文鱼洄游的故事,讲到他在加拿大的时候,刚好是三文鱼每四年一次洄游的时候,因为要回去产卵,繁衍后代,所以它们会洄游。三文鱼的一生充满了危险和悲壮,它们克服困难,躲避无数危险,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搏击逆流,洄游产卵,为自己的生命画上句号,这样做也许只是遗传和基因使然,但我们的生命也应该像三文鱼一样,需要经历,需要体验,需要升华。它们的生命历程,给我们权大的震撼,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四年的生命循环,和这样的使命感,它们觉得生命最后一生应该献给自己的后代,它们的生命因为繁衍后代变得永恒。“人生用六个字来表达是比较恰当的,第一个叫做经历,第二个叫做体验,第三个叫做升华。就是你一辈子怎么活下去,有很多不同的活法。所有这一切的决定,全是来自你自己的这颗心。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经历。如果你身边有人过着比你更加丰富的生活,像徐霞客那样,他能够走遍他想要走到的地方,而你自己却只能在一个地方很无聊过
下去的时候,其实你就应该先问一下你自己,既然都是人,为什么他能?为什么我不能?”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着很大的责任去学会怎么做人,要做什么样的人,并且不断的历炼自己,让自己成长为一个内心高尚并且敢于承担的人,永远充满希望,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为了党,为了国家而努力奋斗。人之所以称为人,是因为他有思想,他知道什么是人,知道应该要做什么样的人,所以作为人,内心一定要有强大的力量和信仰,一定要坚定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人生辉煌并闪闪发光。
第三篇:论当代大学生之核心价值观
论当代大学生之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顾名思义,是一种衡量内心活动的尺度,是个体评价事物与抉择的标准。它支配着人的行为、态度、观念、信念、理想等,也为人们自认为正当的行为提供了充足的理由。而在当下之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思潮的不断涌入,使之与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发生着激烈的碰撞,从而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也相应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总体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主导价值观日趋弱化,其中不免受国际因素、国内因素、教育因素、家庭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即为本文所要论述的核心。
一、确立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建设的生力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他们的价值观正处于形成、发展和定格阶段,因此我们要加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特征的研究,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要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什么是自我价值?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如何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命运发展联系在一起?这些都将关系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现,我国在新世纪的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的振兴和腾飞。
二、大学生价值取向问题成因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特点与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际大环境的冲击,也有当今社会转型时期的困惑与焦虑,同时不乏教育及家庭等因素的影响。
(一)国际因素
经济全球化不仅带来了科技的竞争,更带来了文化的竞争。全球化在一定意义上打破了原有的民族、国家、地域的界限和阻隔,各国的文化交流必然进一步扩展,文化间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也空前加强,最终形成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之间的相互激荡,形成复杂、矛盾的文化发展态势。
大学生由于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同时又面对远比父辈们更为复杂的国际和国内新变化及巨大的社会压力,内心交织着困惑重重的价值冲突,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价值观念上民族国家认同感弱化的趋势,对民族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所代表的主导价值观念的疏离和不认同,政治立场消解、政治意识淡漠,表现出价值取向的多元性。
(二)国内因素
中国社会也正面临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转型,东方的价值观与从西方传入的价值观、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与现代的价值观、过去“左”的一套价值观与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新的价值观相互交融和激荡是这个时期表现出的独特精神面貌。生活于其中的大学生群体,其价值观念的形成直接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三)教育因素
中国传统教育一向重视加强对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无论是在教育理论层面还是在教育实践层面,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都已成为教育的中心任务,教育的中心内容也被仅仅定格于“书本世界”和“科学世界”[1]。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育的过程也成为一种简单的知识积累和被动接受的过程。多年来,中国教育历经改革,却一直未能走出应试教育的樊
笼,重智育轻德育,重技能轻做人,造成了社会上只重视学历和技能,学校教育只重视培养学生成才,却忽视培养学生成人。虽然我们的德育教育一直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但也只是停留于课堂灌输,而较少课堂以外的实践环节,忽视引导大学生怎样在实践当中将宏伟目标与平凡小事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去做人做事,很少顾及学生对说教内容的真正接受和理解,甚至有个别教师将自己的思想观念强加于大学生,造成大学生对德育课的逆反心理。因此,我们的德育教育缺乏实效性。
(四)家庭因素
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因素,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同样承载着社会的责任。家庭教育关乎着孩子一生的成长,无论是生理的,抑或是心理方面的成长与成熟无不打上了家庭的烙印。
(五)个人主观因素
无论是80后抑或是90后的大学生,在他们的人生经历中,经常受到的关注就是学习成绩,学习是主要的生活,经历的磨难恐怕就是考试,而人生最大的一次考试也就是高考,进入大学以后,他们的锐气顿消,认为美好的人生就此开始,从不曾想过还要经受什么人生的磨难,他们憧憬着、幻想着,而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时又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迷茫和沮丧,如不及时树立人生目标,加强自我修养,一旦面临冲击和选择,他们将措手不及,无所适从。
无论是从生理还是从心理角度来看,大学阶段仍处在成长期,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尚不成熟,加之缺乏自身道德等方面的修养,其思想观念在社会转型期不断地受到冲击,必然会出现价值观的分化和异化。
三、对策与建议
当今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主流是好的,只是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或缺憾,需要加以有效的引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教育者乃至全社会的当务之急。
(一)树立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在多元文化时代,价值观只有通过主导价值观凝聚社会成员的思想并使之渗透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才能发挥巨大而持久的主导和引领作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价值等级最高的是我们一直倡导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主导价值观。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关系的价值观,集体主义是大学生自我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发展社会主义要求我们反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个人享乐主义思想。只有在大学生心目中树立了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才能坚定其社会主义的人生理想和信念。
(二)创新高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时效性
大学生群体特点鲜明、个性突出,思想行为具有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等特点,且不同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观念结构、价值取向结构、道德追求结构和心理素质结构的不同无疑增加了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和价值整合的难度,也给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必须认真思考新形势下对大学生价值观进行整合的有效策略,以不断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实施全方位引导的有效机制,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社会引导。个人的价值观念大多来源于他所生活的社会,特别是来自他所属的群体,是个体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或在一定文化氛围中积淀而成的,是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社会舆论等因素影响的结果。因此,社会引导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2.教师引导。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引导应首先注重自身的言传身教。学生从教师的一言一行中感受着教师的人格魅力,在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觉地长大,这一过程不仅是知识的汲取过程,更重要的是
人格的成长过程,道德修养的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个好教师的魅力濡染。教师的教学水平、人格魅力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家庭引导。首先,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纠正重智轻德的教养方式。家长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观念,望子成龙先要望子成人,许多家长非常关注孩子考重点大学、上名牌学校、出国、考研等,却忽视子女的心理成长,使一些大学生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虽然大学生离开了家,但心灵的沟通不能因此中断和隔阂,要定期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成长期的困惑,正确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体验和价值观念。
其次,家长应注意自身的言行对子女的影响。大学生由于世界观、人生观的不成熟,缺乏客观地认识事物、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容易认同和模仿家长的言谈举止、道德观念、价值判断等。因此,家长的言行举止在大学生价值观取向当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4.内观自省。调查表明,当今大学生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倾向比较明显,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大学生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一个主要因素。但是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有的大学生能够积极构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价值体系,面对各种诱惑能坚定自己的信念,勇敢面对前进中的各种障碍,有的却走向了极端消极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这说明,一个人究竟确立什么样的价值观,除了社会、家庭各方面加以正确引导以外,最重要的还是要靠个人去内观自省,加强自我教育,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价值观、人生观的构建具有体认性,即需要自己去体会、理解、认同,需要人们对外界所获取的信息进行选择、消融、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这个过程是别人代替不了的。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必须亲自实践,用自己的力量和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外部力量只能使自己得到激励,而不能真正获得感悟。外在引导和教育的目的在于疏导、启发客体自我教育,只有通过自己去领悟教育要求、内观自省、自觉实践的内化过程才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谢东华,郭永朝.浅谈教育的生命意义[J].河北软件职业学院学报,2006,(10).[2] 寇彧.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特点及其与家庭因素的相关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2,(1).[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第四篇:核心价值观与当代大学生
核心价值观与当代大学生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代表着最先进的流行文化。大学生代表年轻有活力一族·,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总书记在五四北大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形成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五四运动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洪流中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乐章。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广大青年对五四运动的最好纪念,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
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身为大学生的我们,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来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是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内容。从国家层面来讲,文明是指国家发展的状态,即国家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这是唯物史观对文明的根本定义。马克思说:“文明的一切进步,或者换句话说,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恩格斯说:“文明时代是学会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产生的时期。”在他们看来,文明是物质与文化的增长,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制度建设,最终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我们熟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都包含于国家发展的状态之中。从社会层面来讲,文明是社会秩序的确立。在中国,“文明”一词最早见于《周易》。该书中多次出现“天下文明”等描述。唐人孔颖达注解说“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其意指社会文教昌达、文德彰显而形成的王者修德、民风淳朴、风调雨顺的和谐景象.从人的层面来讲,文明则是指人的教养和开化状态。《尚书·舜典》称赞舜“浚哲文明”,就是指他非常谦恭,品德高尚,很受人爱戴的意思;《礼记·乐记》说:“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文明是谦恭有礼,是内在的德行开放出来的一枝鲜花。西方的“文明”一词包含有脱离野蛮的开化之意。所以,文明有人的端庄优雅有教养之意。
身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要时时刻刻将文明牢记于心。“文明”对于大学生而言,不是一个口号。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总是可以毫无保留地反映他的个人素质。一个人可以高声宣称他是“文明的”,但是当他随口吐痰,乱丢乱弃,或者上课时对老师不尊重,又或者在校园里男女之间搂搂抱抱等等,我们便不得不开始轻视他。一个人是否文明,绝不在于他是否是个大学生,是否受过何种高等的教育;而是在于审查他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他所受的教育,是否符合最基本的做人要求。今天在我们的校园中,并不乏当众乱骂粗话者,并不乏随口吐痰者,也不乏乱丢乱弃者,或者辱骂老师者。作为祖国的希望,社会的未来,有时我们中的许多人也会奇怪,这些人怎么有资格来上大学?文明修身,不是一天两天,我们需要的是坚持。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其实,文明的修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不是没有,关键看自己有没有坚持到底的信念。其实很多同学都能认识到修身的重要性,都能去做,但
是长期身体力行起来就困难了。文明修身不能浅尝辄止,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严格要求自己,从而真正提高自己的修养。有了坚持到底的决心,陋习才会慢慢改掉;有了坚持到底的决心,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得以形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大学生提倡文明不能一味喊口号,走形式,应该把文明意识融入点点滴滴中,从你我到校园,从高校到社会,文明之花就会遍地开放。净化心灵、宁静致远,让我们大学生将文明进行到底。
文明,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意味着高度繁荣的文化、高度自觉的精神;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意味着良好的秩序、优美的环境、淳朴的风气,人与人之间诚信友善;对于每一个公民来说,意味着比较高的精神文化修养,从言谈举止到内在心灵都很美好。这样的文明境界,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不懈追求。
第五篇:核心价值观与当代大学生
核心价值观与当代大学生 自总书记五四视察北大以后,习近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热议的话题。所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观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包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坚持真理、崇尚科学的科学观;集体主义道德观;真善美相统一的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它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中国先人有“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的核心价值观,而当今总书记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书记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方面提出了价值观念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而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则应该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