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共历次重要会议召开的时间及主题(定稿)
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总结
一、民主革命时期的会议(1921-1949年)(一)党的创建时期(1921-1923年)
1.“一大”(1921.7.23,上海):中国共产党成立。2.“二大”(1922.7,上海)A.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a.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b.最低纲领: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民主共和国 B.群众路线的方法
3.“三大”(1923.6):确立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二)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即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八七会议(1927.8.7,汉口)(1)背景:大革命失败
(2)内容:①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②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③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3)意义: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1.5.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31.11,江西瑞金)2.遵义会议(1935.1.15-17,军事和组织问题)(1)背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内容:①解决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3)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瓦窑堡会议(1935.12)(1)背景: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1935“八一宣言“
(2)内容:会议分析了华北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讨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等问题,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着的“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三)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即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1.洛川会议(1937):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2.“七大”(1945,延安)(1)内容: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提出废除国民党***,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③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四)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即第三次国民革命时期)
1.七届二中全会(1949,河北平山县西柏坡)(1)内容:①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开始城市领导乡村时期;
②指出党的总任务是迅速恢复发展生产,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③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糖衣炮弹”的进攻。
(2)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9,北平)(1)内容:①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②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
二、建国后召开的会议
(一)过渡时期(1949-1956年)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1)内容: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②选举国家主席,任命国务院总理。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
1.“八大”(1956.9)(1)内容:①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提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③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
(2)意义: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2.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在北京召开,提出了忽视客观规律的总路线,推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3.庐山会议:1959年召开,错误地开展了对彭德怀等人的斗争,使“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4.七千人大会:1962年初在北京召开,是建国以来人数最多的中央工作会议,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初步纠正了“反右倾”运动的错误。
(三)“文革”时期(1966-1976年)1.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与八届十一中全会:1966年夏在北京召开,标志着毛泽东对“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四)徘徊时期1976-1978年
1.全国科学大会:1978年初召开,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后)
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内容:①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②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全面纠正“左”倾错误,作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③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
(2)意义: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2.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年召开,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建国以来的历史,包括重大历史事件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客观的评价,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3.“十二大”(1982.9.1):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十三大”(1987.10.25):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5.“十四大”(1992.10.12):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十五大”(1997.9.12):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7.“十六大”(2002.11.8):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8.“十七大”(2007.10.15):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和成功经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作了科学概括;阐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战略部署。
9.“十八大”(2012.11.8):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10.“十九大”(2017.10.18):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三、标志党的工作重心三次转移的会议
1. 1927年的“八七”会议,标志着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了农村。2. 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标志着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
3.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党和国家的重心由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第二篇:历次中共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间与地点
历次中共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间与地点
一大是: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召开的二大是: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的;
三大是: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的;四大是: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召开的;五大是: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召开的;六大是: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召开的;七大是: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召开的;八大是: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的;九大是: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的;十大是: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的;十一大是: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的;十二大是: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的;
十三大是: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的;十四大是: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的;十五大是: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的;十六大是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的;十七大是: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的;十八大是:201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的;
第三篇:中共历次重要会议时间、内容、意义
《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专题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党的生日为7月1日)上海内容:①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②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2、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2年 上海
内容: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最高纲领是建设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 “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3年
内容: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4、“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汉口
内容:①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②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③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意义: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5、遵义会议 ——1935年 遵义
内容:①解决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瓦窑堡会议 ——1935年瓦窑堡
内容: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7、洛川会议 ——1937年洛川
内容: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8、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5年延安
内容: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提出废除国民党***,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9、全国土地会议——1947年
内容: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10、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
内容:①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开始城市领导乡村时期;
②指出党的总任务是迅速恢复发展生产,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③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糖衣炮弹”的进攻。
意义: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1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9月北平
参会代表: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的代表。
内容:①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国家性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②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
③确定了国旗(五星红旗)、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首都(北京)、纪年方法(公元纪年)。④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1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北京
内容: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②选举毛泽东为国家主席,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13、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北京
内容:①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提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③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
意义: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14、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北京
内容:①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②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全面纠正“左”倾错误,作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③讨论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
④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
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15、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9月北京
大会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国内形势,提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发展社会生产力,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
确定了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工作的一系列方针;
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问题,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由于当时党对于全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没有能够在后来的实践中坚持下去。
16、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北京
在全会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实际上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全会取得一系列具有决定意义的成果:
恢复和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
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
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提出正确对待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的方针。
意义:这次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此,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7、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82年9月北京
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论断。党的十二大对全面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18、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87年10月北京
大会提出并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完整地概括为: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大会规定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即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大会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辟新道路的历史经验作了初步概括,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了比较清晰的轮廓。
19、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92年10月 北京
大会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江泽民在报告中回顾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4年来的实践,从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和依靠力量、实现祖国统一九个方面,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大会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党的十四大和年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20、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97年9月北京
大会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为主题,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并把这一理论作为指引党继续前进的旗帜。
江泽民在报告中指出: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大会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纲领及其相互关系。大会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论断。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明确规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党的十五大是在世纪之交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大会。
21、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2002年
党的十六大召开,这次大会是我们党新世纪乘胜前进,规划制新世纪中国发展重大战略的会议,也是与时俱进,为指导思想增添理论新成果的代表大会,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22、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2003年10月在北京举行。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并决定提交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是“五个统筹”:(1)统筹城乡发展;(2)统筹区域发展;(3)统筹经济社会发展;(4)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5)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23、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04年9月16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要点解析: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三个关系”)。
党执政五十五年的主要经验(“六条基本经验”):“第一,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第二,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第三,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第四,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第五,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第六,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四个‘执政党’”):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五种能力”):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24、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05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共分十部分(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快科技教育发展。
25、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全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全会指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的前进方向,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全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党的十七大于2007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
26、中共十七大:2007年10月15日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五、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六、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八、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九、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十、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十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十二、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
第四篇:历次党代会召开时间
历次党代会召开时间
(2012-09-30 15:06:54)
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上海)
中共“二大”:1922年7月(上海)
中共“二大”通过的《党章》第十一条规定“全国代表大会每年由中央执行委员会定期召集一次”,后来被长期沿用。
中共“三大”:1923年6月(广州)
中共“四大”:1925年1月(广州)
中共“四大”违背了中共“二大”通过《党章》关于党代会每年定期召开的规定,这是党代会首次没有按时召开,从而埋下了后来党代会是否召开取决于中央政治局甚至政治领袖的祸根。
中共“五大”:1927年4月(武汉)
中共“五大”继续违背党章关于每年召开党代会的规定。
中共“六大”:1928年6-7月(莫斯科)
中共“七大”:1945年4-6月(延安)中共“七大”严重违背党章规定党代会每年召开一次会议的规定,竟然间隔17年,史无前例。
中共“八大”: 1956年9月(北京)
中共“八大”严重违反中共“七大”通过党章关于党代会3年召开一次的规定,竟然间隔11年。
中共“九大”:1969年4月(北京)
中共“九大”严重违反了中共“八大”通过党章关于党代会5年召开一次的规定,前后间隔13年。
中共“十大”:1973年8月(北京)
中共“十大”提前1年召开,这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还属于首次。
中共“十一大”:1977年8月(北京)
中共“十一大”依旧提前1年召开,“文化大革命”后政治洗牌。
中共“十二大”:1982年9月(北京)
中共“十二大”按期举行,这是1928年以来第一次。
中共“十三大”:1987年10-11月(北京)
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北京)中共“十五大”:1997年9月(北京)
中共“十六大”:2002年11月(北京)
中共“十七大”:2007年10月(北京)
第五篇:党代会历次召开时间_内容
1921年7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全国党代会”),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
1922年第二次全国党代会,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⑴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⑵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瞿秋白在其中最早提出“统一战线”的概念
1923年第三次全国党代会,确定了与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的重大方针,推动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
1925年,第四次全国党代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为大革命高潮的到来作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1927年的第五次全国党代会,批评了陈独秀的错误,但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领导权,如何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如何对待武汉国民政府和国民党,特别是如何建立党的革命武装等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都未能作出切实可行的回答,因此,难以承担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挽救大革命的重任。而真正结束中央所犯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制定正确的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方针,是在3个月后的八七会议上完成的。
1928年在苏联召开的第六次全国党代会,认真地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对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存在严重争论的根本问题,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它集中解决了当时困扰党的两大问题:一是在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问题上,指出现阶段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引起中国革命的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依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二是在革命形势和党的任务问题上,明确了革命处于低潮,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党的中心工作不是千方百计地组织暴动,而是做艰苦的群众工作,积蓄力量。这两个重要问题的解决,基本上统一了全党思想,对克服党内存在的“左”倾情绪,实现工作的转变起了积极的作用。由于历史发展的局限性,党的六大对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中国革命的敌人、党的工作重心等问题认识不足,但这仍然不能掩盖党的六大本身主要方面和路线的正确性。
1945年第七次全国党代会,通过了新的党章,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统一的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确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将毛泽东思想写在了党的旗帜上,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1956年的第八次全国党代会,做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大会在总结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八大制定的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的方针和设想是富于创造精神的。但由于实践的时间还很短,理论上和思想上还不可能很成熟,许多新的观念和方针还不可能牢固地确立并取得深刻的共识。许多新的设想还没有付诸实施,或者没有充分付诸实施,很快又发生反复。
1969年的第九次全国党代会,由于当时各地党组织处于瘫痪状态,无法正常进行代表的选举,多数代表由革命委员会同各造反组织的头头协商决定或上级指定,以致很多品质恶劣的帮派骨干、打砸抢分子,林彪、江青一伙的爪牙,成了九大代表。相当多的原八届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处在被审查或监禁中,未能作为代表出席九大。总的来说,九大就是把问题搞得更糟的会议,自始至终被强烈的个人崇拜和“左”倾狂热气氛所笼罩。它加强了林彪、江青等人在党中央的地位,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更加合法化。实践证明,九大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1973年的第十次党代会,由于整个路线方针是错误的,所以,并没有解决题。这种不成功的甚至错误的党代会,或多或少给党的事业带来消极的影响甚至严重的危害。开成这样的会议,有种种复杂的原因,但确实反映了当时的党正徘徊在一段曲曲折折的道路上开得很成功,在党的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1977年的第十一次党代会,总结了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宣告“文化大革命”以粉碎“四人帮”为标志而结束;继续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今后依然要以两个阶级、两条道路斗争为纲;重申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党的根本任务。为此,报告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8项主要任务,要求党中央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在本年内初见成效,3年内大见成效。
1982年召开的十二大,邓小平同志在开幕词中明确提出了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标志着党成功地实现了具有重大历史性意义的伟大转变,它开始把中国带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政治轨道,并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永远载入史册。
1987年召开的十三大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立论的根据,明确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按照邓小平同志的构想正式表述了分 “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1992年召开的十四大科学概括和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997年召开的总结了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性巨变,鲜明地高举起邓小平理论的旗帜,明确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进一步明确了党的建设的总目标。
2002年召开的十六大,科学地总结过去、规划未来,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对党章进行了修改,使党的根本大法更加完善,为新世纪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提供了更加科学有力的指导。
2007年召开的十七大科学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
历次党代会时间、地点
会议召开时间地点
第一次1921.7.23-31上海
第二次1927.1.6-23上海
第三次1923.6.12-20广州
第四次1925.1.11-22上海
第五次1927.4.27-5.9武汉
第六次1928.6.18-7.11莫斯科
第七次1945.4.23-6.11延安
第八次1956.9.15-27北京第十次1973.8.24-28北京第十一次 1977.8.12-18北京第十二次 1982.9.1-11北京第十三次 1987.10.25-11.1北京第十四次 1992.10.12-18北京第十五次 1997.9.12-18北京第十六次 2002.11.8-14北京第十七次 2007.10.15-21北京第九次1969.4.1-24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