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重要会议和毛泽东文章

时间:2019-05-14 19:36: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共重要会议和毛泽东文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共重要会议和毛泽东文章》。

第一篇:中共重要会议和毛泽东文章

顺口溜背建国前重要会议

一大奋斗目标提,革命对象错确认;二大高低两纲领,秋白统一战线提;三大国共合作忙,思想组织要独立;国民一大新三民,联俄联共扶农工;四大首分两资产,无产领导工农盟;五大工农小资产,新创民族独裁制 八七独秀枪杆子,革命起义总方针;六大新民革命定,无产基础批左右;古田军队服从党,党建军建纲领文;六届四中王明左,革命质形路军乱;瓦窑堡民族抗日,老毛提马主中化;遵义中共首自决,老毛领导地位立;洛川抗日有措施,减租减息转游击;六届七中尊老毛,若干问题有决议 七大少奇改党章,三大作风论联合;七届二中贺胜利,农村转城两务必

中共一大:

贡献:提出党的奋斗目标

确定革命对象(可惜错了)

1922年7月,中共二大

民主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

统一中国本部(包括东三省)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最高纲领: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

瞿秋白在其中最早提出“统一战线”的概念。

中共三大

国共合作,强调保持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提出了“真正的平民政权”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国共合作的基础:新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核心是民权)

1925年,中共四大

讨论的是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问题

明确将资产阶级分为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中共五大

提出“工农小资产阶级的民族独裁制”

1927年8月7日,汉口,“八七会议”

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政策。

总方针: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

1928年莫斯科,中共六大

1)肯定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的社会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确定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的中心任务:工农民主专政的实现和反帝反封建

革命的的力量:工农阶级

革命的前途:社会主义

2)革命的形势:两个高潮之间,新的高潮即将到来

3)批评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

左倾盲动主义

4)提出加强党的无产阶级基础

1929年,古田会议

人民军队的建设问题

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

王明的左倾占统治地位,主要表现有:

1)在革命性质上:混淆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把反资和反帝并列

2)在革命形式上:强调革命高潮的到来

3)在革命道路上:坚持以城市为中心

4)在军事方面:军事教条主义,用所谓的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

1931年12月,瓦窑堡会议

中共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935年1月,遵义会议

讨论军事路线和组织路线的问题

中共第一次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是幼年党向成熟党转变的标志。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榜罗镇会议:正式确定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

1940年2月20日,延安各界宪政促进会上

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宪政》,指出:宪政就是民主的政治,中国需要民主政治

1944年9月15日,国民参政会

林伯渠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正式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1945年6月,中共七大

刘少奇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对毛泽东思想作了科学的概括和阐述。从而使其作为一个科学的概念被正式确定下来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发表了《论联合政府》,提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1948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提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问题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毛泽东详尽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现状以及党应采取的基本政策

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执政党的建设问题

1950年,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毛泽东提出“不要四面出击”

1954年10月,一届人大 通过第一部《宪法》

1955年10月,中共七届六中全会 初步形成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思想

1956年1月,知识分子会议 周恩来表述知识分子属于工人阶级

1956年9月,中共八大

确立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上来,国内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需要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

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稳中稳步前进

陈云提出改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的方法:以国家集体经营为主体,以个人经营为补充;

以计划生产为主体,以在国家许可的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为补充;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以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任务: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1961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 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964年12月,三届人大第一次会议

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第一次公布四个现代化(工业,农业,国防,科技)

1979年3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讲话的中心内容是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纠正“文革”中和以前左倾错误,这是党在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马克思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飞跃的起点。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决议》,确立了毛泽东的地位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982年,中共十二大

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作了重要补充: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明确规定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国家与中国各族人民的指导思想。

1987年,中共十三大:明确概括和全面阐述党的基本路线

1992年10月12日--18日,中共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97年9月12日--18日,中共十五大:进一步阐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1)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进一步阐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2)进一步阐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3)就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做全面部署

4)确立跨世纪发展宏图

5)明确回答了邓小平死后中国怎样继续前进这个重大问题

1987年十三大--97年十五大:三步走的具体规划

1995年十四届五中全会和97年十五大把第三步再分为三个小阶段:

1)21世纪第一个十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比较富裕,有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2)再经过十年,到建党一百周年时,经济更加发展,体系更加完善

3)到建国一百周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002年3月3日--13日九届政协五次会议

2002年3月5日--15日九届人大五次会议

毛概著作、会议、事件年表(1911-1982)(黑体字为毛泽东的著作)【注:了解毛泽东同志的主要著作及其观点和经典性论述,对于“毛泽东思想概论”这门课的复习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考生们掌握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脉络,加深对重要理论和观点的理解。近年来,在考研政治中直接考到毛泽东著作的试题就为数不少,如2002年文科第7题、理科第8题、第22题、2003年第23题、2004年第7题、2006年第10题、第25题等;涉及的著作有《〈共产党人〉发刊词》、《反对本本主义》、《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论联合政府》等。另外,在题干中引用毛泽东的经典表述进行命题的情形更是常见,如2005年第10题、2006年第8题等;涉及的著作有《为人民服务》和《改造我们的学习》等。

在复习中,考生们当然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全盘掌握毛泽东的主要著作及其观点和论述。根据考研政治的考察要求与特点,我们只须就与大纲和考试内容有关的著作进行概要地了解。梁峰老师以《毛泽东选集》和《毛泽东文集》为依据,将相关的著作及其观点和论述简要整理如下,相信对考生朋友们会有所帮助。可以有把握的说,07年的毛泽东思想概论试题将考到的著作文献,基本上都在其中。】(零)毛泽东思想萌芽前大事记

1911年10月10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即武昌起义)爆发,这是近代中国史上第一次巨变。第二次是建国(毛泽东),第三次是改革开放(邓小平)。

1915年《青年杂志》(次年改名为《新青年》)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迈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毛泽东思想的开始萌芽时期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初步结合时期(时间大体上是自1921年至1927年,即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萌芽”的标志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的提出。《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毛泽东最早阐释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代表性文章。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领导下,全国兴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

1、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⑴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⑵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意义。

3、瞿秋白在其中最早提出“统一战线”的概念

4、中共二大之后,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为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而斗争的新征途。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

1、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保持共产党在组织上、政治上的独立性。2、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基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共四大在上海召开。

1、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在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迎接大革命的高潮。

2、四大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3、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4、大会明确将资产阶级分为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925年5月30日(五卅运动),上海租界的英国巡捕突然在南京路上向游行的群众开枪,激起了上海乃至全国民众的愤怒,全国各地有1700多万人参加了这次反帝运动。

1925.12《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分析中国社会的各阶级状况及其在革命中的地位;划分了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指出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 1925年冬《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一文,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作了更深刻的探寻。该文指出:辛亥年的革命,虽然其本质应该是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然因当时多数党员还没看清此点,革命的口号变成简单的“排满”,党的组织和内容是极其简单,作战的队伍是极其孤弱。这是因为当时还没有有组织的工农群众;当时国内还没有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国际的局面是几个强国霸占了全世界,没有被压迫阶级革命的联合,中国革命没有国际援助。

1926年7月(北伐战争),国民革命军约10万人从广东分三路正式出师北伐。

1926年9月《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都市的工人学生中小商人应该起来猛击买办阶级,并直接对付帝国主义,进步的工人阶级尤其是一切革命阶级的领导,然若无农民从乡村中奋起打倒宗法封建的地主阶级之特权,则军阀与帝国主义势力总不会根本倒塌。”

1927.3《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肯定农民的作用及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论述了建立农民革命领导权和农民革命武装的必要性;分析了农民的富农、中农、贫农三个阶层,认为贫农是农民中最革命的力量。

(二)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时期(时间大体上是自1927年至1935年,即土地革命前、中期)。“初步形成”的标志是“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初步形成和“活的灵魂”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基本形成。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代表作,《反对本本主义》是“活的灵魂”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代表作。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共五大在武汉召开。

1、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

2、五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周恩来等领导北伐军3万多人,在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

1、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2、会议撤消了陈独秀的总书记职务,结束了右倾机会主义(投降主义)路线的统治;

3、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当的主要任务。

1927年9月(秋收起义),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受党中央委托,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赶赴湖南,组织领导秋收起义。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江西井冈山,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共六大在苏联莫斯科召开。

1、大会肯定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的社会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确定:⑴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⑵革命的中心任务:工农民主专政的实现和反帝反封建;⑶革命的力量:工农阶级;⑷革命的前途:社会主义;⑸革命的形势:两个高潮之间,新的高潮即将到来。

2、批评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王明的左倾盲动主义,提出加强当的无产阶级基础。

3、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1928.10《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提出红色政权存在发展的原因和主客观条件。1928.11《井冈山的斗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重要文献之一。

1929.12《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古田会议决议核心内容):指出党内的各种错误思想;提出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这篇文章从树立无产阶级思想,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建设新型人民军队这个基本点出发,对红四军党内存在的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绝对平均主义、个人主义、流寇思想和盲动主义残余等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进行了科学分析,指出了它们的表现、来源、危害和纠正的方法。

1930.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建立红色政权的必要性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阐述了中共领导的红军和小块红色区域存在发展的可能性;明确的提出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路线与政策;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实际上否定了“城市中心论”,确立了要以“乡村为中心”的观念,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理论。

1930.5《反对本本主义》:这是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献。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提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提供了认识依据;已经包含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方面的基本因素;提出从实际出发的思想:“中国的革命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状况”;阐明了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及调查方法即阶级分析法;首次明确反对教条主义;提出必须洗刷唯心精神,坚持“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

1931年1月7日,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占统治地位,重要表现有:

1、在革命性质上:混淆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把反资和反帝并列;

2、在革命形式上:强调革命高潮的到来;

3、在革命道路上:坚持以城市为中心;

4、在军事方面:军事教条主义,用所谓的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1931.4《总政治部关于调整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提出“不做正确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1933年10月《怎样分析农村阶级》:为纠正在土地改革工作中发生的偏向、正确地解决土地问题而写的,曾由当时中央工农民主政府通过,作为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标准。

(三)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时期,即“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的阶段”(时间大体上是自1935年至1945年,即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走向成熟”的标志是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概念的正式提出和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完备成熟的标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阐述。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的4年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中央的领导,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到了成熟;使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

1935年9月27日榜罗镇会议召开。会议解决了俄界会议所未能解决的在陕甘建立根据地的具体目的地问题,确定了保卫与扩大陕北苏区根据地的重大战略决策,这对于党中央把陕北作为抗日的前进阵地和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1935.12《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瓦窑堡会议通过):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路线,彻底地解决了联合民族资产阶级的问题。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着的“左”倾关门主义,1935.12《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之后的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的报告。根据瓦窑堡会议决议充分说明和民族资产阶级在抗日条件下重新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和重要性。着重指出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领导作用。分析指出:“半殖民地的政治和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并且,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即革命的动摇性、妥协性是由其软弱性决定的。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清晨,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了蒋介石。

1936.12《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总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经验。科学分析中国革命战争的四个特点。系统说明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和战略战术。

1937.5《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指出抗日与民主互为条件;回答革命前途问题,指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是文章的“上篇”和“下篇”的关系。

1937.7《实践论》:揭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揭示了认识的辨证发展过程(两次飞跃),发展了认识论关于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指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动力、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整理性的唯一标准。

1937.8《矛盾论》:坚持和发展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提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辨证关系原理;论述了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原理。

1937.8《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洛川会议通过):制定出全面抗战路线。

1937年9月《反对自由主义》:列举了自由主义的十一种表现,指出自由主义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极,意见分歧;使革命队伍失掉严密的组织和纪律,政策不能贯彻到底,党的组织和党所领导的群众发生隔离。分析了自由主义的思想根源,“在于小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性,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革命利益放在第二位”。强调反对自由主义是思想战线的任务之一。

1937年9月25日(平型关大捷),日军精锐部队板垣师团一部进入平型关,八路军发起攻击,取得了抗战以来歼灭战的第一个胜利。

1938.5《论持久战》: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分析了中日双方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科学地预见了抗日战争发展的三个阶段;把抗日游击战争放在战略地位考虑,阐明了积极防御理论;阐明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思想。1938.5《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内和党外有许多人轻视游击战争的重大战略作用,只把希望寄托于正规战争,特别是国民党军队的作战。毛泽东批驳了上述观点,强调并论证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并对抗日游击战争的六个具体战略问题分别作了论述:

(一)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和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

(二)和正规战争相配合;

(三)建立根据地;

(四)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

(五)向运动战发展;

(六)正确的指挥关系。指出这六个问题是全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纲领。这篇文章对统一和提高全党的认识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1938年9月-11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召开。主要是总结抗战以来的斗争经验,纠正王明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明确党在民族革命战争中的地位,以争取抗战的胜利。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938.10《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政治报告《论新阶段》的第七部分。首次使用“实事求是”的概念,向全党提出了“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伟大历史任务。阐明提出“中国共产

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这个问题,目的是使全党同志明确地知道并认真地负起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重大历史责任。强调共产党员必须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在民族战争中应在各方面起先锋的模范的作用。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深刻地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1938.11《战争和战略问题》:指出战争和军队的重要性,提出注意研究军事问题。说明“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

1939年5月《青年运动的方向》:毛泽东在延安青年群众举行的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纪念会上的讲演。编入《毛泽东选集》第2卷。指出:现在定了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这是很对的。重申“革命的或不革命的或反革命的知识分子的最后的分界,看其是否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分析了中国革命问题,指出: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必须靠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努力才能完成;革命的对象,一个是帝国主义,一个是封建主义;革命的动力是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阶级中一切愿意反帝反封建的人;革命的目的是建立一个人民民主的共和国。毛泽东在这个讲演中发展了他关于中国革命问题的思想。1939.10《<共产党人>发刊词》:

1.提出三大法宝的理论体系。指出统一战线是我们党的政治路线的一部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道路是在这样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复杂关联中走过的”。武装斗争也是我们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部分。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三个法宝的中心一环。

2.提出建立一个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政党,是一项“伟大的工程”。3.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这个根本思想原则。1939.12《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问题,全面阐述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特点,指出:“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提出中华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辩证统一关系。

2.系统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部分,首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3.系统的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和领导等问题

4.进一步揭示了中国革命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地重要性及建设农村根据地地重要性。

1939年12月《纪念白求恩》:毛泽东为八路军政治部和卫生部将在1940年出版的《诺尔曼•白求恩纪念册》写的文章。高度赞扬白求恩身体力行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要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1939年12月《大量吸收知识分子》:针对党内和军内存在着的不重视知识分子、不愿意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思想,指出在民族解放战争和建立新中国的伟大斗争中,共产党必须善于吸收知识分子,大量吸收他们加入我们的军队、学校和政府工作。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提出应当使工农干部的知识分子化和知识分子的工农群众化同时实现起来,并指出无产阶级自己的知识分子的造成,也决不能离开利用社会原有知识分子的帮助。1940.1《新民主主义论》:标志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形成。

1940年2月,在延安各界宪政促进会上,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宪政》,指出,宪政就是民主的政治,中国需要民主政治。

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百团大战),八路军出动百余个团,沉重打击了日军。提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纲领,明确完整的提出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方案。

1941年1月4日(皖南事变),皖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到达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突袭。

1941年3月17日和4月19日《〈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农村调查》是毛泽东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调查农村情况的记录。序言指出,出版这本书的目的在于指出一个如何了解下层情况的方法。“我仍然坚持没有调查是不可能有发言权的。”跋指出,抗日时期党的政策,既不是“一切斗争,否认联合”,也不是“一切联合,否认斗争”,而是综合联合和斗争的两重性政策。强调必须分清严肃地坚决地保持共产党员的共产主义的纯洁性同保护社会经济中的有益的资本主义成分并使其有一个适当的发展之间的界限。

1941.5《改造我们的学习》:延安整风的文献:科学解释了“实事求是”概念;将主观主义分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提出“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著名对联以讽刺主观主义。

1941年5月《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指出:在中国两大矛盾中间,中日民族间的矛盾依然是基本的,国内阶级间的矛盾依然处在从属的地位。将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和没有或较少买办性的民族资产阶级加以区别,将最反动的大地主和开明绅士及一般地主加以区别,这是党争取中间派和实行“三三制”政权的理论根据。深刻地提出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共产党如果不能争取中间阶级的群众,并按其情况使之各得其所,是不能解决中国问题的。

1942年春,延安整风运动开始。

1942.2《整顿党的作风》:延安整风的文献:依据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互相关系的原理,揭示和阐明了党内团结与斗争的辨证关系

1942.2《反对党八股》:延安整风的文献:剖析了党八股产生的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主观唯心主义是党八股的主要哲学基础;形而上学是党八股的最主要思维模式。

1942.5《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文艺工作的方向和原则。提出文艺工作“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1942年底(大生产运动),中共中央开展了大规模的生产运动。

1943.6《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第一次从哲学高度对群众路线做了理论概括,把党的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辩证法和唯物论有机地统一起来。“在我党的一切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944年4月《学习和时局》: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和5月20日在中央党校第一部所作的讲演。对中共高级干部关于党史上的两条路线问题的讨论中提出的五个重要问题,阐述了中央政治局的结论。强调指出:对于党的历史上的任何问题都应取分析态度,不要作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简单结论;对于犯错误的同志必须“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借以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这样两个目的”。分析了目前的时局,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用五年半的苦战奋斗,得到了增强战斗力的结果,这一情况将决定今后中国的命运。提出:为了争取新的胜利,要在党的干部中间提倡放下包袱和开动机器,增强自觉性,克服盲目性,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

1944年9月《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在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的会上的讲演。指出:共产党和它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是完全地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强调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要奋斗就会有牺牲,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是死得其所。张思德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这个讲演是毛泽东论述共产主义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著名篇章。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和在七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都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了精辟的论述。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规定为党的根本宗旨和共产党人言行的出发点与归宿,坚持了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

1944年9月15日,在国民参政会上,林伯渠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正式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1945年4月20日,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

1、大会对毛泽东思想作了第一次科学的概括和阐述(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从而使其作为一个科学的概念被正式确定下来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2、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1945.4《论联合政府》: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的讲话。提出从实际出发,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般纲领具体化为现阶段的行动纲领和战斗任务;再一次强调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辨证统一关系;指出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达到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提出党的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践,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阐述废除国民党***,建立由各党各派代表参加的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对人民战争的思想作了概括。1945年6月《愚公移山》: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所致的闭幕词。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历史转折关头,为努力争取一个新民主主义中国的光明前途,党的七大胜利召开,实现了全党在思想政治上的空前团结和统一。毛泽东在这篇闭幕词中,充分肯定了党的七大所制定的路线是正确的,要求大家积极宣传这条路线,使全党和全国人民树立起革命必胜的信心,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文中以愚公移山的寓言作比喻,指出我党要像愚公那样藐视困难挖山不止,就一定会感动、团结并依靠全国人民,挖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两座大山,取得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文章深刻地揭示了一切反动派注定要失败,人民必然要胜利的历史发展趋势,指出要坚决反对美国政府扶蒋反共的政策,强调要把美国人民和他们的政府相区别,要把美国政府中决定政策的人们和下面的普通工作人员相区别的政策;文章分析了旧世界的三大矛盾不但依然存在,而且发展得更尖锐、更扩大了,正因如此,革命潮流终将战胜反动逆流,中外反动派要把中国引向黑暗的企图注定要失败。这篇文章从精神上武装和动员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对争取民主革命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文章倡导的愚公移山精神永远是鼓舞中国人民战胜困难的强大思想武器。

(四)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时期(时间大体上是自1945年至1956年,即解放战争时期和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继续发展”的标志是——一方面,新民主主义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另一方面,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形成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1945年8月28日(重庆谈判),毛泽东等抵达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并签署了《双十协定》。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提出了“自力更生”的原则。他说:“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 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 叫做自力更生。我们并不孤立, 全世界一切反对帝国主义的国家和人民都是我们的朋友。但是我们强调自力更生, 我们能够依靠自己组织的力量, 打败一切中外反动派。”从此“自力更生”就成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相信自己, 依靠自己, 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斗争口号。这个口号后来还演变为“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或“自力更生, 奋发图强”等口号。

1946年5月4日(土地制度改革),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1947年10月,中共中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7.12《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提出土改中必须注意的两条基本原则;第一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提出十大军事原则(核心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1948.1《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专门论述了在革命统一战线中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问题。1948.3《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问题》:指出中国现阶段革命的性质;提出“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两个方面”的重要观点。

1948.4《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土地改革路线;明确地把官僚资本主义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一起列为革命对象;首次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概念。1948年9月-1949年1月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1948年9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提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问题。

1948年9月《关于健全党委制》:指出有些领导机关中个人包办和个人解决重要问题的习气甚为浓厚。强调:“党委制是保证集体领导、防止个人包办的党的重要制度”,各级党委必须建立健全党委会议制度,一切重要问题“均须交委员会讨论,由到会委员充分发表意见,做出明确决定,然后分别执行”。指出必须注意:“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二者不可偏废”。

1948.11《全世界革命力量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必须通过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来实现对革命的领导权。指出:“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 1948.12《将革命进行到底》:第一次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

1949.3《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西柏坡会议):实现伟大历史性转变的纲领:运用矛盾转化的观点,阐明党的工作中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进入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必须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党的中心任务;运用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分析党的工作任务的特殊性和国内各个阶级的状况及其采取的政策;分析了当时中国的五种经济成分的发展状况和党必须采取的正确政策;提出两个“务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问题,要求全党在革命胜利后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和攻击。

1、毛泽东详尽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现状以及党应采取的基本政策;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执政党的建设问题。

2、毛泽东同志在大会上提出:⑴两个转折: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⑵两个务必是:“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

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949.3《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是毛泽东同志在党的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所作的结论的一部分,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12条;(1)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2)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3)“互通情报”。党委各委员之间要把彼此知道的情况互相通知,互相交流。(4)不懂得和不了解的东西要问下级,不要轻易表示赞成或反对。(5)学会“弹钢琴”。党委的工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6)要“抓紧”。党委对空要工作不但一定要“抓”,而且一定要“抓紧”。(7)要“胸中有数”。对情况和问题一定要注意进行基本的分析。(8)“安民告示”。开会要事先通知,像出安民告示一样,让大家知道要讨论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并且早作准备。(9)“精兵简政”。讲话、演讲、写文章和写决议案;都应当简明扼要。会议也不要开得太长。(1O).注意团结那些意见和自己不一致的人一道工作。(ll)力戒骄躁。这对领导者是个原则问题,也是保持团结的一个重要条件。(12)、划清两种界限。就是划清革命与反革命,成绩还是缺点的界限。《党委会工作方法》揭示了党委领导工作的一般规律,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学说。

1949.6《论人民民主专政》:建立新中国的伟大纲领:系统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阐述了专政的内容、基本任务及民主与专政的关系;完善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提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总结了人民民主专政得以实现的国内和国外基本经验。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的主要议题是确定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任务,以及实现这些任务所必须开展的各项工作和战略策略方针。毛泽东向全会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指出:全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重要任务,是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报告中把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作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一个重要条件。

1950年6月《不要四面出击》: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讲话的一部分。解释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书面报告的战略策略思想,指出:为了实现党的总方针——肃清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推翻地主阶级,解放台湾、西藏,同帝国主义作斗争,为了孤立和打击最主要的敌人,必须通过推行土地改革,合理调整工商业,做好统一战线工作,争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使绝大多数人拥护我们或者不反对我们。绝不可树敌过多,四面出击,引起全国紧张。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另一方面进攻。我们的战略策略方针就是这样,三中全会的路线就是这样。

1954年9月,一届人大召开。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明确规定,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了“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就是要建设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这是“四个现代化”的最初表述。

1955年10月,中共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初步形成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思想。1956年1月,在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周恩来表述知识分子属于工人阶级。

1956.4《论十大关系》: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道路的根本思想,标志着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1.提出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重要思想和基本方针。2.首次提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将对立统一规律应用于对社会主义现实的分析,提出了十大关系: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建设方面的五种关系,即重、轻、农的关系,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个人之间关系,中央和地方关系。

4.第一次就民主党派问题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1956.4《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毛泽东首次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1956年9月15日~27日,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

1、大会讨论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年>的建议》。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确立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上来。任务: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

3、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会议主要确定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⑴提出了国内主要矛盾的新结论,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⑵坚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⑶强调加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性;⑷着重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重申了党反对个人突出,反对对个人歌功颂德的方针。

4、陈云提出改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的方法:以国家集体经营为主体,以个人经营为补充;以计划生产为主体,以在国家许可的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为补充;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以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为补充(“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五)毛泽东思想曲折发展时期(时间大体上是自1957年至1976年,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1957.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关于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经典文献。

1.第一次系统地阐释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明确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及两类社会矛盾的学说;

2.提出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3.论及了民主与专政、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再次提出和详尽论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我国文化艺术,促进科学进步的根本方针;

4.辩证地论证了重、轻、农的关系;指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的产物; 5.单列一章阐述知识分子问题。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召开,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召开全党和全国人民认真贯彻执行,争取在15年或更短的时间内,在主要工业产品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会后,全国各条战线迅速掀起“大跃进”高潮。

1958年12月《关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是不是真老虎的问题》:毛泽东在中共八届六中全会期间写的文章。从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观点出发,分析了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具有两重性,它们是真老虎又是纸老虎,这是一个由真老虎转化为纸老虎的过程的问题。从这两方面建立我们的战略思想和策略、战术思想,即战略上藐视它,战术上重视它。向阶级敌人作斗争是如此,向自然界作斗争也是如此。指出:头脑要冷又要热,是统一性的两个对立面,冲天干劲是热,科学分析是冷。在我国,在目前,有些人太热了一点。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召开。

1、会议正式通过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2、会议认为经济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是比例关系严重失调,因此,要求在编制国民经济计划时,要按照农、轻、重的次序安排经济。

3、会议确定1961年经济工作要贯彻以农业为基础,把农业放在首位的方针,要求全党全民大办农业,大办粮食,要求国民经济各部门都支援农业。

1962年1月《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有7000人参加的中央工作会议,这是八大以来党的一次重要会议,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对经济工作中“左”的错误展开了批评和自我批评。毛泽东在讲话中突出强调并系统阐述了实行民主集中制和在党内、党外发扬民主的问题,并对几年来工作的缺点和错误承担了责任;讲话指出民主集中制的方法是群众路线的方法,民主集中制是建立在广泛民主基础上的集中,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讨论、说理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即只能用民主的方法;讲话认为如果不充分发扬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不充分实行无产阶级民主制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无产阶级集中制,没有高度民主,不可能有高度集中,就不可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讲话提出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要有一个过程,指出还有许多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和很大的盲目性,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今后世界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认识上出现一个飞跃到达自由王国。这篇讲话体现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思想,在党的历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963年5月《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审阅《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

时加写的一段话。正确回答了人的正确思想的来源问题,提出或重申:“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强调对干部和党员应当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本文进一步阐发了《实践论》的基本观点。1964年12月,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

1、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新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宏伟目标。

2、正式提出“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设想:第一步,用15年时间,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1969年4月1~24日,中共9大在北京召开。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林彪代表党中央作的政治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其中党章把林彪作为“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写入总纲。九大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1973年8月24~28日,中共十大在北京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的错误。

(六)毛泽东思想发展的新时期(1976年-今,即邓论和三个代表指导的改革开放时期)1977年8月12~18日,中国十一大在北京召开。

1、大会总结了同“四人帮”的斗争,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重申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任务。

2、党的十一大召开,虽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从而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1、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2、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3、制定了关于加强农业发展的决定;

4、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

5、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重新评价了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

6、这些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始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在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飞跃的起点。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决议》,重新建构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确立了毛泽东的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第二次系统阐述毛泽东思想,第一次是刘少奇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1982年9月1~11日,中共十二大在北京召开,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做了重要补充: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比十一届六中全会概括的多了“建设”两字)

第二篇:中共重要会议和毛泽东文章

考研1号专注考研,致力于考研!

毛概著作、会议、事件年表(1911-1982)(黑体字为毛泽东的著作)

【注:了解毛泽东同志的主要著作及其观点和经典性论述,对于“毛泽东思想概论”这门课的复习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考生们掌握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脉络,加深对重要理论和观点的理解。近年来,在考研政治中直接考到毛泽东著作的试题就为数不少,如2002年文科第7题、理科第8题、第22题、2003年第23题、2004年第7题、2006年第10题、第25题等;涉及的著作有《〈共产党人〉发刊词》、《反对本本主义》、《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论联合政府》等。另外,在题干中引用毛泽东的经典表述进行命题的情形更是常见,如2005年第10题、2006年第8题等;涉及的著作有《为人民服务》和《改造我们的学习》等。

在复习中,考生们当然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全盘掌握毛泽东的主要著作及其观点和论述。根据考研政治的考察要求与特点,我们只须就与大纲和考试内容有关的著作进行概要地了解。梁峰老师以《毛泽东选集》和《毛泽东文集》为依据,将相关的著作及其观点和论述简要整理如下,相信对考生朋友们会有所帮助。可以有把握的说,07年的毛泽东思想概论试题将考到的著作文献,基本上都在其中。】(零)毛泽东思想萌芽前大事记

1911年10月10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即武昌起义)爆发,这是近代中国史上第一次巨变。第二次是建国(毛泽东),第三次是改革开放(邓小平)。

1915年《青年杂志》(次年改名为《新青年》)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迈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毛泽东思想的开始萌芽时期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初步结合时期(时间大体上是自1921年至1927年,即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萌芽”的标志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的提出。《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毛泽东最早阐释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代表性文章。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领导下,全国兴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

1、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⑴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⑵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意义。

3、瞿秋白在其中最早提出“统一战线”的概念

4、中共二大之后,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为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而斗争的新征途。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

1、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保持共产党在组织上、政治上的独立性。2、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基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共四大在上海召开。

更多精华请登陆 考研1号网 www.xiexiebang.com

考研1号专注考研,致力于考研!

1、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在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迎接大革命的高潮。

2、四大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3、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4、大会明确将资产阶级分为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925年5月30日(五卅运动),上海租界的英国巡捕突然在南京路上向游行的群众开枪,激起了上海乃至全国民众的愤怒,全国各地有1700多万人参加了这次反帝运动。

1925.12《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分析中国社会的各阶级状况及其在革命中的地位;划分了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指出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

1925年冬《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一文,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作了更深刻的探寻。该文指出:辛亥年的革命,虽然其本质应该是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然因当时多数党员还没看清此点,革命的口号变成简单的“排满”,党的组织和内容是极其简单,作战的队伍是极其孤弱。这是因为当时还没有有组织的工农群众;当时国内还没有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国际的局面是几个强国霸占了全世界,没有被压迫阶级革命的联合,中国革命没有国际援助。

1926年7月(北伐战争),国民革命军约10万人从广东分三路正式出师北伐。1926年9月《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都市的工人学生中小商人应该起来猛击买办阶级,并直接对付帝国主义,进步的工人阶级尤其是一切革命阶级的领导,然若无农民从乡村中奋起打倒宗法封建的地主阶级之特权,则军阀与帝国主义势力总不会根本倒塌。”

1927.3《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肯定农民的作用及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论述了建立农民革命领导权和农民革命武装的必要性;分析了农民的富农、中农、贫农三个阶层,认为贫农是农民中最革命的力量。

(二)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时期(时间大体上是自1927年至1935年,即土地革命前、中期)。“初步形成”的标志是“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初步形成和“活的灵魂”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基本形成。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代表作,《反对本本主义》是“活的灵魂”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代表作。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共五大在武汉召开。

1、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

2、五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周恩来等领导北伐军3万多人,在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

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

更多精华请登陆 考研1号网 www.xiexiebang.com

考研1号专注考研,致力于考研!

1、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2、会议撤消了陈独秀的总书记职务,结束了右倾机会主义(投降主义)路线的统治;

3、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当的主要任务。

1927年9月(秋收起义),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受党中央委托,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赶赴湖南,组织领导秋收起义。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江西井冈山,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共六大在苏联莫斯科召开。

1、大会肯定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的社会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确定:⑴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⑵革命的中心任务:工农民主专政的实现和反帝反封建;⑶革命的力量:工农阶级;⑷革命的前途:社会主义;⑸革命的形势:两个高潮之间,新的高潮即将到来。

2、批评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王明的左倾盲动主义,提出加强当的无产阶级基础。

3、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1928.10《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提出红色政权存在发展的原因和主客观条件。

1928.11《井冈山的斗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重要文献之一。

1929.12《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古田会议决议核心内容):指出党内的各种错误思想;提出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这篇文章从树立无产阶级思想,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建设新型人民军队这个基本点出发,对红四军党内存在的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绝对平均主义、个人主义、流寇思想和盲动主义残余等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进行了科学分析,指出了它们的表现、来源、危害和纠正的方法。

1930.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建立红色政权的必要性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阐述了中共领导的红军和小块红色区域存在发展的可能性;明确的提出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路线与政策;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实际上否定了“城市中心论”,确立了要以“乡村为中心”的观念,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理论。

1930.5《反对本本主义》:这是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献。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提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提供了认识依据;已经包含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方面的基本因素;提出从实际出发的思想:“中国的革命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状况”;阐明了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及调查方法即阶级分析法;首次明确反对教条主义;提出必须洗刷唯心精神,坚持“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

1931年1月7日,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占统治地位,重要表现有:

1、在革命性质上:混淆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把反资和反帝并列;

2、在革命形式上:强调革命高潮的到来;

3、在革命道路上:坚持以城市为中心;

4、在军事方面:军事教条主义,用所谓的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

1931.4《总政治部关于调整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提出“不做正确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1933年10月《怎样分析农村阶级》:为纠正在土地改革工作中发生的偏向、正确地解

更多精华请登陆 考研1号网 www.xiexiebang.com

考研1号专注考研,致力于考研!

决土地问题而写的,曾由当时中央工农民主政府通过,作为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标准。

(三)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时期,即“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的阶段”(时间大体上是自1935年至1945年,即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走向成熟”的标志是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概念的正式提出和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完备成熟的标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阐述。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的4年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中央的领导,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到了成熟;使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

1935年9月27日榜罗镇会议召开。会议解决了俄界会议所未能解决的在陕甘建立根据地的具体目的地问题,确定了保卫与扩大陕北苏区根据地的重大战略决策,这对于党中央把陕北作为抗日的前进阵地和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1935.12《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瓦窑堡会议通过):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路线,彻底地解决了联合民族资产阶级的问题。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着的“左”倾关门主义,1935.12《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之后的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的报告。根据瓦窑堡会议决议充分说明和民族资产阶级在抗日条件下重新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和重要性。着重指出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领导作用。分析指出:“半殖民地的政治和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并且,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即革命的动摇性、妥协性是由其软弱性决定的。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清晨,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了蒋介石。

1936.12《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总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经验。科学分析中国革命战争的四个特点。系统说明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和战略战术。1937.5《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指出抗日与民主互为条件;回答革命前途问题,指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是文章的“上篇”和“下篇”的关系。

1937.7《实践论》:揭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揭示了认识的辨证发展过程(两次飞跃),发展了认识论关于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指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动力、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整理性的唯一标准。

1937.8《矛盾论》:坚持和发展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提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辨证关系原理;论述了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原理。1937.8《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洛川会议通过):制定出全面抗战路线。

1937年9月《反对自由主义》:列举了自由主义的十一种表现,指出自由主义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极,意见分歧;使革命队伍失掉严密的组织和纪律,政策不能贯彻到底,党的组织和党所领导的群众发生隔离。分析了自由主义的思想根源,“在于小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性,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革命利益放在第二位”。强调反对自由主义是思想战线的任务之一。

1937年9月25日(平型关大捷),日军精锐部队板垣师团一部进入平型关,八路军发起攻击,取得了抗战以来歼灭战的第一个胜利。

1938.5《论持久战》: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分析了中日双方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科学地预见了抗日战争发展的三个阶段;把抗日游击战争放在战略地位考虑,阐明了积极防御理论;阐明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思想。

1938.5《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内和党外有许多人轻视游击战争的重大战略作用,只把希望寄托于正规战争,特别是国民党军队的作战。毛

更多精华请登陆 考研1号网 www.xiexiebang.com

考研1号专注考研,致力于考研!

泽东批驳了上述观点,强调并论证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并对抗日游击战争的六个具体战略问题分别作了论述:

(一)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和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

(二)和正规战争相配合;

(三)建立根据地;

(四)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

(五)向运动战发展;

(六)正确的指挥关系。指出这六个问题是全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纲领。这篇文章对统一和提高全党的认识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1938年9月-11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召开。主要是总结抗战以来的斗争经验,纠正王明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明确党在民族革命战争中的地位,以争取抗战的胜利。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938.10《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政治报告《论新阶段》的第七部分。首次使用“实事求是”的概念,向全党提出了“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伟大历史任务。阐明提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这个问题,目的是使全党同志明确地知道并认真地负起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重大历史责任。强调共产党员必须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在民族战争中应在各方面起先锋的模范的作用。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深刻地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1938.11《战争和战略问题》:指出战争和军队的重要性,提出注意研究军事问题。说明“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

1939年5月《青年运动的方向》:毛泽东在延安青年群众举行的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纪念会上的讲演。编入《毛泽东选集》第2卷。指出:现在定了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这是很对的。重申“革命的或不革命的或反革命的知识分子的最后的分界,看其是否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分析了中国革命问题,指出: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必须靠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努力才能完成;革命的对象,一个是帝国主义,一个是封建主义;革命的动力是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阶级中一切愿意反帝反封建的人;革命的目的是建立一个人民民主的共和国。毛泽东在这个讲演中发展了他关于中国革命问题的思想。

1939.10《<共产党人>发刊词》:

1.提出三大法宝的理论体系。指出统一战线是我们党的政治路线的一部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道路是在这样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复杂关联中走过的”。武装斗争也是我们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部分。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三个法宝的中心一环。

2.提出建立一个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政党,是一项“伟大的工程”。3.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这个根本思想原则。1939.12《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问题,全面阐述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特点,指出:“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提出中华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辩证统一关系。

2.系统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部分,首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3.系统的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和领导等问题 4.进一步揭示了中国革命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地重要性及建设农村根据地地重要性。

更多精华请登陆 考研1号网 www.xiexiebang.com

考研1号专注考研,致力于考研!

1939年12月《纪念白求恩》:毛泽东为八路军政治部和卫生部将在1940年出版的《诺尔曼•白求恩纪念册》写的文章。高度赞扬白求恩身体力行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要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1939年12月《大量吸收知识分子》:针对党内和军内存在着的不重视知识分子、不愿意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思想,指出在民族解放战争和建立新中国的伟大斗争中,共产党必须善于吸收知识分子,大量吸收他们加入我们的军队、学校和政府工作。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提出应当使工农干部的知识分子化和知识分子的工农群众化同时实现起来,并指出无产阶级自己的知识分子的造成,也决不能离开利用社会原有知识分子的帮助。

1940.1《新民主主义论》:标志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形成。

1940年2月,在延安各界宪政促进会上,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宪政》,指出,宪政就是民主的政治,中国需要民主政治。

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百团大战),八路军出动百余个团,沉重打击了日军。提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纲领,明确完整的提出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方案。

1941年1月4日(皖南事变),皖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到达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突袭。

1941年3月17日和4月19日《〈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农村调查》是毛泽东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调查农村情况的记录。序言指出,出版这本书的目的在于指出一个如何了解下层情况的方法。“我仍然坚持没有调查是不可能有发言权的。”跋指出,抗日时期党的政策,既不是“一切斗争,否认联合”,也不是“一切联合,否认斗争”,而是综合联合和斗争的两重性政策。强调必须分清严肃地坚决地保持共产党员的共产主义的纯洁性同保护社会经济中的有益的资本主义成分并使其有一个适当的发展之间的界限。

1941.5《改造我们的学习》:延安整风的文献:科学解释了“实事求是”概念;将主观主义分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提出“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著名对联以讽刺主观主义。

1941年5月《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指出:在中国两大矛盾中间,中日民族间的矛盾依然是基本的,国内阶级间的矛盾依然处在从属的地位。将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和没有或较少买办性的民族资产阶级加以区别,将最反动的大地主和开明绅士及一般地主加以区别,这是党争取中间派和实行“三三制”政权的理论根据。深刻地提出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共产党如果不能争取中间阶级的群众,并按其情况使之各得其所,是不能解决中国问题的。1942年春,延安整风运动开始。

1942.2《整顿党的作风》:延安整风的文献:依据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互相关系的原理,揭示和阐明了党内团结与斗争的辨证关系

1942.2《反对党八股》:延安整风的文献:剖析了党八股产生的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主观唯心主义是党八股的主要哲学基础;形而上学是党八股的最主要思维模式。1942.5《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文艺工作的方向和原则。提出文艺工作“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1942年底(大生产运动),中共中央开展了大规模的生产运动。

1943.6《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第一次从哲学高度对群众路线做了理论概括,把

更多精华请登陆 考研1号网 www.xiexiebang.com

考研1号专注考研,致力于考研!

党的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辩证法和唯物论有机地统一起来。“在我党的一切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944年4月《学习和时局》: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和5月20日在中央党校第一部所作的讲演。对中共高级干部关于党史上的两条路线问题的讨论中提出的五个重要问题,阐述了中央政治局的结论。强调指出:对于党的历史上的任何问题都应取分析态度,不要作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简单结论;对于犯错误的同志必须“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借以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这样两个目的”。分析了目前的时局,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用五年半的苦战奋斗,得到了增强战斗力的结果,这一情况将决定今后中国的命运。提出:为了争取新的胜利,要在党的干部中间提倡放下包袱和开动机器,增强自觉性,克服盲目性,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

1944年9月《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在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的会上的讲演。指出:共产党和它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是完全地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强调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要奋斗就会有牺牲,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是死得其所。张思德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这个讲演是毛泽东论述共产主义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著名篇章。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和在七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都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了精辟的论述。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规定为党的根本宗旨和共产党人言行的出发点与归宿,坚持了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

1944年9月15日,在国民参政会上,林伯渠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正式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1945年4月20日,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

1、大会对毛泽东思想作了第一次科学的概括和阐述(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从而使其作为一个科学的概念被正式确定下来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2、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

1945.4《论联合政府》: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的讲话。提出从实际出发,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般纲领具体化为现阶段的行动纲领和战斗任务;再一次强调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辨证统一关系;指出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达到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提出党的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践,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阐述废除国民党***,建立由各党各派代表参加的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对人民战争的思想作了概括。

1945年6月《愚公移山》: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所致的闭幕词。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历史转折关头,为努力争取一个新民主主义中国的光明前途,党的七大胜利召开,实现了全党在思想政治上的空前团结和统一。毛泽东在这篇闭幕词中,充分肯定了党的七大所制定的路线是正确的,要求大家积极宣传这条路线,使全党和全国人民树立起革命必胜的信心,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文中以愚公移山的寓言作比喻,指出我党要像愚公那样藐视困难挖山不止,就一定会感动、团结并依靠全国人民,挖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两座大山,取得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文章深刻地揭示了一切反动派注定要失败,人民必然要胜利的历史发展趋势,指出要坚决反对美国政府扶蒋反共的政策,强调要把美国人民和他们的政府相区别,要把美国政府中决定政策的人们和下面的普通工作人员相区别的政策;文章分析了旧世界的三大矛盾不但依然存在,而

更多精华请登陆 考研1号网 www.xiexiebang.com

考研1号专注考研,致力于考研!

且发展得更尖锐、更扩大了,正因如此,革命潮流终将战胜反动逆流,中外反动派要把中国引向黑暗的企图注定要失败。这篇文章从精神上武装和动员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对争取民主革命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文章倡导的愚公移山精神永远是鼓舞中国人民战胜困难的强大思想武器。

(四)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时期(时间大体上是自1945年至1956年,即解放战争时期和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继续发展”的标志是——一方面,新民主主义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另一方面,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形成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1945年8月28日(重庆谈判),毛泽东等抵达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并签署了《双十协定》。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提出了“自力更生”的原则。他说:“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 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 叫做自力更生。我们并不孤立, 全世界一切反对帝国主义的国家和人民都是我们的朋友。但是我们强调自力更生, 我们能够依靠自己组织的力量, 打败一切中外反动派。”从此“自力更生”就成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相信自己, 依靠自己, 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斗争口号。这个口号后来还演变为“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或“自力更生, 奋发图强”等口号。

1946年5月4日(土地制度改革),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1947年10月,中共中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7.12《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提出土改中必须注意的两条基本原则;第一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提出十大军事原则(核心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1948.1《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专门论述了在革命统一战线中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问题。1948.3《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问题》:指出中国现阶段革命的性质;提出“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两个方面”的重要观点。1948.4《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土地改革路线;明确地把官僚资本主义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一起列为革命对象;首次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概念。

1948年9月-1949年1月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1948年9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提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问题。

1948年9月《关于健全党委制》:指出有些领导机关中个人包办和个人解决重要问题的习气甚为浓厚。强调:“党委制是保证集体领导、防止个人包办的党的重要制度”,各级党委必须建立健全党委会议制度,一切重要问题“均须交委员会讨论,由到会委员充分发表意见,做出明确决定,然后分别执行”。指出必须注意:“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二者不可偏废”。

1948.11《全世界革命力量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必须通过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来实现对革命的领导权。指出:“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 1948.12《将革命进行到底》:第一次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1949.3《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西柏坡会议):实现伟大历史性转变的纲领:运用矛盾转化的观点,阐明党的工作中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进入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必须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党的中心任务;运用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分析党的工作任务的特殊性和国内各个阶级的状况及其采取的政策;分析了当时中国的五种经济成更多精华请登陆 考研1号网 www.xiexiebang.com

考研1号专注考研,致力于考研!

分的发展状况和党必须采取的正确政策;提出两个“务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问题,要求全党在革命胜利后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和攻击。

1、毛泽东详尽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现状以及党应采取的基本政策;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执政党的建设问题。

2、毛泽东同志在大会上提出:⑴两个转折: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⑵两个务必是:“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949.3《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是毛泽东同志在党的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所作的结论的一部分,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12条;(1)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2)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3)“互通情报”。党委各委员之间要把彼此知道的情况互相通知,互相交流。(4)不懂得和不了解的东西要问下级,不要轻易表示赞成或反对。(5)学会“弹钢琴”。党委的工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6)要“抓紧”。党委对空要工作不但一定要“抓”,而且一定要“抓紧”。(7)要“胸中有数”。对情况和问题一定要注意进行基本的分析。(8)“安民告示”。开会要事先通知,像出安民告示一样,让大家知道要讨论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并且早作准备。(9)“精兵简政”。讲话、演讲、写文章和写决议案;都应当简明扼要。会议也不要开得太长。(1O).注意团结那些意见和自己不一致的人一道工作。(ll)力戒骄躁。这对领导者是个原则问题,也是保持团结的一个重要条件。(12)、划清两种界限。就是划清革命与反革命,成绩还是缺点的界限。《党委会工作方法》揭示了党委领导工作的一般规律,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学说。

1949.6《论人民民主专政》:建立新中国的伟大纲领:系统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阐述了专政的内容、基本任务及民主与专政的关系;完善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提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总结了人民民主专政得以实现的国内和国外基本经验。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的主要议题是确定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任务,以及实现这些任务所必须开展的各项工作和战略策略方针。毛泽东向全会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指出:全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重要任务,是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报告中把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作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一个重要条件。

1950年6月《不要四面出击》: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讲话的一部分。解释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书面报告的战略策略思想,指出:为了实现党的总方针——肃清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推翻地主阶级,解放台湾、西藏,同帝国主义作斗争,为了孤立和打击最主要的敌人,必须通过推行土地改革,合理调整工商业,做好统一战线工作,争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使绝大多数人拥护我们或者不反对我们。绝不可树敌过多,四面出击,引起全国紧张。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另一方面进攻。我们的战略策略方针就是这样,三中全会的路线就是这样。1954年9月,一届人大召开。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明确规定,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了“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更多精华请登陆 考研1号网 www.xiexiebang.com

考研1号专注考研,致力于考研!

就是要建设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这是“四个现代化”的最初表述。

1955年10月,中共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初步形成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思想。1956年1月,在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周恩来表述知识分子属于工人阶级。1956.4《论十大关系》: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道路的根本思想,标志着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1.提出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重要思想和基本方针。2.首次提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将对立统一规律应用于对社会主义现实的分析,提出了十大关系: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建设方面的五种关系,即重、轻、农的关系,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个人之间关系,中央和地方关系。4.第一次就民主党派问题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1956.4《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毛泽东首次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

1956年9月15日~27日,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

1、大会讨论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年>的建议》。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确立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上来。任务: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

3、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会议主要确定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⑴提出了国内主要矛盾的新结论,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⑵坚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⑶强调加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性;⑷着重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重申了党反对个人突出,反对对个人歌功颂德的方针。

4、陈云提出改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的方法:以国家集体经营为主体,以个人经营为补充;以计划生产为主体,以在国家许可的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为补充;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以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为补充(“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五)毛泽东思想曲折发展时期(时间大体上是自1957年至1976年,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

1957.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关于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经典文献。

1.第一次系统地阐释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明确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及两类社会矛盾的学说;

2.提出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3.论及了民主与专政、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再次提出和详尽论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我国文化艺术,促进科学进步的根本方针;

4.辩证地论证了重、轻、农的关系;指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的产物;

5.单列一章阐述知识分子问题。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召开,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

更多精华请登陆 考研1号网 www.xiexiebang.com

考研1号专注考研,致力于考研!

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召开全党和全国人民认真贯彻执行,争取在15年或更短的时间内,在主要工业产品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会后,全国各条战线迅速掀起“大跃进”高潮。1958年12月《关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是不是真老虎的问题》:毛泽东在中共八届六中全会期间写的文章。从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观点出发,分析了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具有两重性,它们是真老虎又是纸老虎,这是一个由真老虎转化为纸老虎的过程的问题。从这两方面建立我们的战略思想和策略、战术思想,即战略上藐视它,战术上重视它。向阶级敌人作斗争是如此,向自然界作斗争也是如此。指出:头脑要冷又要热,是统一性的两个对立面,冲天干劲是热,科学分析是冷。在我国,在目前,有些人太热了一点。

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召开。

1、会议正式通过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2、会议认为经济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是比例关系严重失调,因此,要求在编制国民经济计划时,要按照农、轻、重的次序安排经济。

3、会议确定1961年经济工作要贯彻以农业为基础,把农业放在首位的方针,要求全党全民大办农业,大办粮食,要求国民经济各部门都支援农业。1962年1月《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有7000人参加的中央工作会议,这是八大以来党的一次重要会议,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对经济工作中“左”的错误展开了批评和自我批评。毛泽东在讲话中突出强调并系统阐述了实行民主集中制和在党内、党外发扬民主的问题,并对几年来工作的缺点和错误承担了责任;讲话指出民主集中制的方法是群众路线的方法,民主集中制是建立在广泛民主基础上的集中,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讨论、说理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即只能用民主的方法;讲话认为如果不充分发扬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不充分实行无产阶级民主制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无产阶级集中制,没有高度民主,不可能有高度集中,就不可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讲话提出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要有一个过程,指出还有许多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和很大的盲目性,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今后世界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认识上出现一个飞跃到达自由王国。这篇讲话体现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思想,在党的历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963年5月《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审阅《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时加写的一段话。正确回答了人的正确思想的来源问题,提出或重申:“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强调对干部和党员应当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本文进一步阐发了《实践论》的基本观点。1964年12月,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

1、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新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宏伟目标。

2、正式提出“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设想:第一步,用15年时间,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1969年4月1~24日,中共9大在北京召开。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林彪代表党中央作的政治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其中党章把林彪作为“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

更多精华请登陆 考研1号网 www.xiexiebang.com

考研1号专注考研,致力于考研!

写入总纲。九大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1973年8月24~28日,中共十大在北京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的错误。

(六)毛泽东思想发展的新时期(1976年-今,即邓论和三个代表指导的改革开放时期)

1977年8月12~18日,中国十一大在北京召开。

1、大会总结了同“四人帮”的斗争,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重申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任务。

2、党的十一大召开,虽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从而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1、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2、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3、制定了关于加强农业发展的决定;

4、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

5、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重新评价了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

6、这些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始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在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飞跃的起点。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决议》,重新建构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确立了毛泽东的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第二次系统阐述毛泽东思想,第一次是刘少奇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1982年9月1~11日,中共十二大在北京召开,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做了重要补充: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比十一届六中全会概括的多了“建设”两字)

更多精华请登陆 考研1号网 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毛泽东著作及中共重要会议(时间顺序)

毛泽东著作及中共重要会议(时间顺序)

1.中共一大(1921.7):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2.中共二大(1922.7):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它在当前阶段的纲领应当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3.中共三大(1923.6):正式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4.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 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后来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这个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大会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这样,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就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萌芽时期著作(大革命时期)

(1)1926年9月《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提出“农民问题乃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2)1926年前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6.八七会议(1927.8):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毛泽东在会上着重阐述了党必须依靠农民和掌握枪杆子的思想,强调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会议还提出了“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到新的道路”的任务。八七会议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开始形成时期著作(土地革命时期)(1)1928年10月和11月,《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毛泽东写了这两篇文章,明确地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同时还科学地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分析了处于白色政权包围环境中,农村革命根据地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2)1930年1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在此文中进一步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这篇文章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初步形成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

(3)1930年5月,《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写了《反对本本主义》,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 国情况”的重要思想,表现了毛泽东开辟新道路、创造新理论的革命首创精神。这篇著作,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

◆成熟时期著作(土地革命/抗日战争时期)

8.遵义会议(1935.1)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这里召开了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1935年12月《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阐明党的抗日名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可能性、反关门主义、具体主义)9.瓦窑堡会议(1935.12):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提出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1)首先阐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2)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强调党的领导权;(3)规定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具体政策,决定“人民共和国”口号替代“工农共和国”。(2)1936年12月《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总结土地革命战争党内军事问题上的中的争论(3)1937年夏,《实践论》、《矛盾论》:毛泽东在延安抗大讲授《实践论》、《矛盾论》,揭露和批评了党内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述了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为抗日战争的到来做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10..洛川会议(1937.8):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为此,必须实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必须改革政治机构,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并适当改善工农大众的生活。会议强调,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群众运动。

11.中共六届六中全会(1938年):毛泽东做了《论新阶段》报告,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中国化” 命题。

(4)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一方面,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强国弱国的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另一方面,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而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毛泽东还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即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6)1939年 10月,《<共产党人>发刊词》: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毛泽东总结了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7)1939年12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在此文中,揭示了中国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的主要特征,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中国革命发生、发展的原因;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还提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观点。(8):1940年1月《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在此文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9)1941年5月,《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整风运动首先在党的高级干部中进行。此著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10)1942年2月,《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毛泽东先后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讲演,整风运动在全党范围普遍展开。主观主义主要表现形式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12.中共七大(1945.4):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刘少奇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正式提出毛泽东思想并写进党章。

(11)1945年,《论联合政府》:毛泽东在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与党的纲领联系起来,进行具体阐述

◆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

▲解放战争时期(1)《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48年,毛泽东完整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3.中共七届二中(1949.3):(1)提出了迅速夺取民主革命全国胜利的方针。(2)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城市(3)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提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工业国、有新民主主义转变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4)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据此提出了“两个务必”---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务必保持艰苦奋斗;(5)提出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后存在“两个矛盾”----新中国同帝国主义;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②毛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现状以及党应采取的基本政策;

(2)《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明确指出,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而主要是工人和农民的联盟,因为这两个阶级占了中国人口的80%-90%。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主要是这两个阶级的力量。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主要依靠这两个阶级的联盟。他指出,我们还必须利用一切于国计民生有利而不是有害的城乡资本主义因素,团结民族资产阶级。但是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者,也不应当在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

14.中共七届三中(1950.3):确定了当时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是要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内,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会议制订了党在建国初期的战略策略方针,就是不要四面出击。四面出击,树敌太多,造成全国紧张,而应该集中力量向国民党残余势力、封建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进攻。按照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着重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第二,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第三,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第四,加强党的自身建设。(1)1956年《论十大关系》: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报告概括提出 了十大关系。这十大关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即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毛泽东在论述十大关系的前三条时指出,在把重工业作为国内建设重点的同时,要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并处理好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从而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作出了创造性的论述。第四、五条讲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开始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后五条讲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这都属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调动积极性的问题。其中,在论述中国和外国的关系时,毛泽东提出了“向外国学习”的口号,强调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但不能一切照搬。在思想文化方面,也进一步指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和确立,适应了国家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迫切要求,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知识分子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成为党和国家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科学进步的指导方针。《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15.中共八大(1956.9): 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我们还必须为解放台湾、为彻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最后消灭剥削制度和继续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而斗争,但是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虽然还有阶级斗争,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在经济建设上,大会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在大会发言中,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这个思想为大会所采纳,并写入决议,成为突破传统观念、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经济体制的重要步骤。(2)1957年2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阐明社会主义社会的重大理论问题。主要内容有:第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主要有:在政治思想领域,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在物质利益、分配方面,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对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实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前提下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第二,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它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16.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1月):

(1)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讲话,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标准提到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为冲破“两个凡是”禁锢,克服思想僵化状态,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因而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这个讲话实际上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它为全会实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转折奠定了重要基础。

(2)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7..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年6月):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决议》,科学的评价了毛泽东及其毛泽东思想的地位。指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开辟道路。18.中共十二大(1982):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制定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19.中共十三大(1987):明确概括和全面阐述党的基本路线;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20.中共十四大(1992):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实现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第四篇:毛泽东著作及重要会议

部分毛泽东著作及主要内容

1.《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1)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2)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敌人;(3)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既有革命性又有软弱性、妥协性;(4)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最接近的朋友,农民是最可靠的同盟军;(5)工业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2.《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 中共领导农民运动的伟大纲领:(1)肯定农民的作用及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2)论述了建立农民革命领导权和农民革命武装的必要性;(3)分析了农民的富农、中农、贫农三个阶层,认为贫农是农民中最革命的力量;(4)相信群众、依赖群众、放手发动群众。

3.《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10)——提出红色政权存在发展的原因和主客观条件。

4.《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1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重要文献之一。

5.《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 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1)建立红色政权的必要性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2)阐述了中共领导的红军和小块红色区域存在发展的可能性;(3)明确地提出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路线与政策;(4)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意义: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6.《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 坚持调查研究,洗刷唯心精神:(1)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2)提出从实际出发的思想,“中国革命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3)阐明了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及调查方法即阶级分析方法。

7.《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1935.12瓦窑堡会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路线。

8.《抗日救国十大纲领》(1937.8洛川会议)制定出全面抗战路线。9.《论持久战》(1938.5)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分析了中日双方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科学地预见了抗日战争发展的三个阶段;把抗日游击战争放在战略地位考虑,阐明了积极防御理论;阐明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思想。

10.《战争和战略问题》(1938年)—— 中国革命只能靠武装斗争解决问题:(1)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具体道路和形式;(2)运用联系的观点具体分析了战争问题,指明战争是中共主要的斗争形式。

11.《<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 三大法宝的理论体系:(1)统一战线是我们党的政治路线的一部分;(2)武装斗争也是我们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部分;(3)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三个法宝的中心一环。

12.《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一部重要历史文献:(1)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问题(2)系统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和领导等问题(3)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一全新的科学概念(4)进一步揭示了中国革命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建设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

13.《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形成:(1)为中国革命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客观依据;(2)革命阶段论和发展论相统一的观点;(3)文化与政治、经济的辩证统一的观点;(4)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革命文化的观点;(5)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6)共产主义思想的领导与新民主主义的行动纲领的实践辩证统一的观点。

14.《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将主观主义分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第一次科学地解释了实事求是的含义。

15.《整顿党的作风》(1942.2)——延安整风的文献:依据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互相关系的原理,揭示和阐明了党内团结与斗争的辨证关系。

16.《反对党八股》(1942.2)——延安整风的文献:剖析了党八股产生的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主观唯心主义是党八股的主要哲学基础;形而上学是党八股的最主要思维模式。

17.《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5)——指出文艺工作的方向和原则。提出文艺工作“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18.《论联合政府》(1945年七大)—— 中国人民胜利的指南:(1)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揭示事物发展的两种可能性,科学阐明了实现光明前途的客观依据和条件;(2)从实际出发,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般纲领具体化为现阶段的行动纲领和战斗任务;(3)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

19.《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48.4)——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土地改革路线;明确地把官僚资本主义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一起列为革命对象;首次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概念。

20.《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 实现伟大历史性转变的纲领:(1)运用矛盾转化的观点,阐明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进入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2)运用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分析党的工作任务的特殊性和国内各阶级的状况及其采取相应的基本政策;(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国家学说和阶级斗争学说,阐明了全国胜利后的国家政权的性质和阶级斗争的特点,并以不断革命论和发展阶段论相结合的思想武装全党。

21.《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 建立新中国的伟大纲领:(1)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2)总结了人民民主专政得以实现的国内和国外基本经验;(3)分析了各阶级在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4)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和职能;(5)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6)制定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22.《论十大关系》(1956年)—— 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1)提出了“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中心思想;(2)对立统一规律应用于对社会主义现实的分析,提出了十大关系;(3)阐述了社会主义实践中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辩证关系,发展了唯物史观;(4)辩证地分析了独立自主和学习外国的关系。

2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 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光辉典范(1)明确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2)提出了两类社会矛盾的学说,阐明了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方针和方法;(3)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还没有完全结束,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将是长期的,曲折的;(4)“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我国文化艺术,促进科学进步的根本方针;(5)坏事具有两重性,努力创造条件使坏事变好事。

二:党史重要会议

一大:1921 年7 月23 日至31 日在上海召开。中心任务:1.确立党的名称“中国共产 党”;2.党的纲领;

二大:1922 年7 月16 日至23 日在上海召开。提出现阶段纲领和最高纲领,第一次提 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分清了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但仍不懂得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三大:1923 年6 月12 日至20 日在广州召开。决定全体党员和共青团员以个人名义加 入国民党,同孙中山建立统一战线。党的三大并没有提出无产阶级应当掌握国民革命领导 权的问题。

四大:1925 年1 月11 日至22 日在上海召开。党的四大最重要的贡献是在党的历史上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对政权和武装问题的 极端重要性仍缺乏足够的认识。

七大:1945 年4 月23 日至6 月11 日在延安召开。毛泽东向大会提交了《论联合政府》 的书面报告。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重要讲话。正式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 想。

八大:1956 年9 月15 日至27 日在北京举行的。大会完全肯定了党中央从“七大”以 来的路线是正确的,同时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 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

十三大:1987 年10 月25 日至11 月1 日在北京举行。它开辟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发展 的新阶段。党明确认识到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此基础上寻找出了一条符合 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十五大:1997 年9 月12 日至18 日在北京举行。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 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十六大:2002 年11 月8 日至14 日在北京举行。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 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八七会议――1927 年8 月7 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毛泽东提出了“须 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

三湾改编――1927 年9 月29 日,这是工农红军政治工作的开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 对领导。

古田会议――1929 年12 月下旬,中心思想: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党的建设。在 党建方面,强调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遵义会议――1935 年1 月15 日至17 日,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最紧迫的军事问题和 组织问题-(政策问题,瓦窑堡;思想问题:延安整风;作风问题,七大)

重要意义:①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了以 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②遵义会议是中共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 问题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瓦窑堡会议――1935 年12 月。(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洛川会议――1937 年8 月(制定全面抗战路线)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 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从1949 年3 月5 日至13 日—西柏坡

中心议题: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着重地讨论了在现在形势下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城 市的问题。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务必继续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谦 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提出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年。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的起点。

第五篇:中共历届重要会议及议题

八七会议:1927年,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正确革命方针。

遵义会议:1935年,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毛泽东当选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独立自主解决党内的重大分歧,标志着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中共七大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大会通过的新党章强调了群众路线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七届三中全会:1950.6,争取国家经济基本好转的三个条件: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中共八大1956年9月在北京召开,这是我们党在建国以后第一次举行的全国代表大会。大会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作出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十二大”(1982):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十二届三中全会:于1984年10月2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次会议标志着改革开始由农村走向城市和整个经济领域,由此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第二阶段,即改革的展开阶段。1984年国内发行第一张股票。

**“十三大”(1987):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十四大”(1992):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四届二中全会:1993年3月5~7日。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八五”计划若干指标的建议》,将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由原定平均每年6%调整到8~9%。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党政机构改革的方案》。

十四届三中全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十四届四中全会:集中讨论了党的建设问题,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

十四届五中全会: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十五大”(1997):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五届二中全会:全会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的方针。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十五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

十五届七中全会:讨论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

“十六大”(2002):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十六届二中全会:通过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及机构改革的意见

十六届三中全会: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体制建设。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全会通过的《决

定》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十六届四中全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十六届六中全会:着重研究构建和谐社会问题

十六届七中全会:认真总结中共十六大以来5年的工作,对全面推进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战略部署。

十七大: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十七届二中全会:过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草案)》稿。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着重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着重研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

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我国文化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下载中共重要会议和毛泽东文章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共重要会议和毛泽东文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泽东短篇文章

    用毛泽东思想正确对待大学生活 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专业金融111班狄会丰 忽然顿悟了,当我们不自觉的开始用学到的实践认识论、辩证法来思考问题的时候,我们才真正的长大了,......

    中共历史上的重要会议总结

    中共历史上的重要会议总结 中共一大(1921): 宣告中共成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召开。大会的中心议题是正式建立......

    中共历史上的重要会议总结

    中共历史上的重要会议总结 中共一大(1921): 宣告中共成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召开。大会的中心议题是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

    中共成立以来召开的重要会议

    中共成立以来召开的重要会议 历史:中共成立以来召开的重要会议 1.中共一大:1921,上海→宣告中共成立; 2.中共二大:1922,上海→制定革命纲领; 3.中共三大:1923,广州→决定建立革命统......

    初中历史复习之中共重要会议1

    中共一大 时间: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有毛泽东等13人,代表全国50多个党员。 内容:①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

    毛泽东文章梳理[推荐5篇]

    每一个考研的人都会对那个来自湖南的毛姓老头的文章搞得火大,花10分钟给你梳理下 (转自人人不负责任哈随意看看加强记忆。。。。)1926年3月《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提出了......

    中共历次重要会议召开的时间及主题(定稿)

    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总结 一、民主革命时期的会议(1921-1949年) (一)党的创建时期(1921-1923年) 1.“一大”(1921.7.23,上海):中国共产党成立。 2.“二大”(1922.7,上海) A.反帝......

    重要会议整理

    重要会议整理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间:1921地点:上海条件:①工人阶级及其运动的发展。②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③各地先后成立了一些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