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遵义会议后中共最高领导人不是毛泽东
遵义会议后中共最高领导人不是毛泽东
文|何方
2011年01月12日08:48 来源:人民网-文史频道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这是延安整风时定下的基调,写进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从此成为历史定论。一切正式党史著作和许多老同志的回忆录,都严格遵守了这一口径。但是只要详加考察,就会看出原来这一论断并不确切,只是一种个人崇拜影响下并不合乎事实的说法。
本文原载于《文史参考》2011年第1期
封面故事:不该被历史埋没的张闻天
2011年,中国共产党将迎来建党90周年纪念。随着史料的不断发掘及对个人崇拜的打破,中共党史上存在的一些历史疑点,迷雾渐散,真相日益明晰。长期以来,张闻天的历史地位和功绩曾被忽视。中共党史普遍认为: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近来史学界研究成果却表明:1935年遵义会议上,当选党中央总书记的是张闻天,他与王稼祥等人力荐毛泽东指挥军队。此后几年,张闻天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对党实现从国内战争到抗日战争的战略转变发挥了重要作用。从遵义会议开始,无论瓦窑堡会议、西安事变、释放刘志丹还是反对毛泽东与江青结婚,张闻天扮演了重要角色。由于各种原因,掌权后的毛泽东对张闻天日渐疏远。从庐山会议到“文革”期间,张闻天长期受到不公正待遇。1976年7月1日,张闻天病逝于江苏无锡。正视历史,还原真相,超越政治成败的评价体系,客观看待历史中的人与事,只会有助于来者更好地把握未来,这也是实现社会公正和民主风气的应有之义。
何方:
陕西临潼人,1922年生;我国著名外交、党史与国际问题学者;1938年赴延安抗大学习,后随张闻天转入外交战线,历任驻苏联大使馆研究室主任,外交部办公厅副主任等;1980年筹办中国社科院日本所并出任所长八年;后任国务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副总干事七年;离休后研究重点转入中共党史,代表作品有《何方谈史忆人》等。
1935年的遵义会议上,张闻天当选为党中央总书记,此后几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对党实现从国内战争到抗日战争的战略转变作出了重大贡献。但长期以来,他在这个时期的职务和所起的作用遭到埋没。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这是延安整风时定下的基调,写进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从此成为历史定论。一切正式党史著作和许多老同志的回忆录,都严格遵守了这一口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此又加以强调和重申。长期以来,使这个问题不只是在学术界,就是在群众中也已成为一种常识。但是只要详加考察,就会看出原来这一论断并不确切,只是一种个人崇拜影响下并不合乎事实的说法。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张闻天为首的党中央的集体领导
根据现有材料,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遵义会议确立的是以张闻天为首的党中央的集体领导。遵义会议及其以后一个时期,毛泽东作为这一集体的一员起了重要作用,但并未成为核心。确立起毛泽东在中央和党内的领导地位,起码也是三四年以后的事,遵义会议连开始过渡都谈不上。会上,只是经张闻天和王稼祥提议,毛泽东当选为政治局常委,从此进入了党的领导核心。
遵义会议决定和常委分工都规定得很明确,就是“取消三人团(即中央政治局常委博古、政治局常委兼中革军委书记周恩来以及苏联军事顾问李德——编者注),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以泽东同志为恩来同志的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
毛泽东这时只能作为会议的一个参加者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他的意见也不见得大家都听。在讨论是否进攻打鼓新场的鸭溪会议上,竟然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否决了毛泽东的意见并撤销了他的政委职务。毛泽东也只能连夜去找周恩来,建议晚点下命令。当时那种军事上的集体领导,现在看来好像有点矫枉过正,但在没有建立起军事领导权威的情况下还是需要的,否则毛泽东就很难发挥作用。所以半年后的沙窝政治局常委会上,毛泽东还提议要发挥常委会作用,每周至少开会一次。说明他并不嫌开会多。因为这时毛泽东的领导威信还不是后来人们所说的那么高。鸭溪会议上意见遭多数否决,以及会理会议前林彪写信、彭德怀发牢骚以及刘少奇与杨尚昆发电报等不信任毛泽东军事指挥的事件,都是证明。
遵义会议是在大家要求下,经政治局黎平会议决定,由总书记博古主持召开的。说遵义会议是在毛泽东领导下举行的,只是延安整风后一些人使用的一种抽象说法。他既未召开和主持,也未作报告和结论。遵义会议后几年的中央会议,则都是由张闻天召开和主持的,前后多达137次。所以在纪念张闻天85周年诞辰前夕,王震还特意向邓力群提出建议,“请你、乔木、胡绳同志考虑,能在修改党史时,将张闻天任中央书记(特别是长征结束后)主持会议的史实载入史册”,说“许多同志似不知张闻天任中央书记多年这一历史事实。历史要真实”。
1938年以前,在张闻天担任总书记时期,只有他可以召开中央的会议,毛泽东则只能建议张闻天召开。在中央驻瓦窑堡期间,政治局和常委的多次会议,就是在毛泽东因去前方而缺席的情况下举行的。其中有些会还就重要的政治问题或组织问题作出了决定,有的事先征询过毛泽东的意见,有的只是事后通知他或者不通知。例如1936年3月晋西会议后,张闻天回到后方,毛泽东仍在前线,在这一个多月里张闻天主持召开的政治局或常委扩大会就有七次,毛都缺席。在红军渡河回陕前,毛泽东要求开政治局会议,4月28日致电张闻天,内称:“提议开政治局会议讨论新的行动方向及其他与其关联的问题。”可见,召开政治局会议是张闻天的职责,毛泽东只可提出建议而无权自行决定。
遵义会议后三四年,代表党中央同各方面联系和处理重大组织问题的,是总书记张闻天。张闻天接任总书记后,发布中央决定和指示,接受并处理各地发给中央的请示报告;派遣和任免重要干部,如长征路上派陈云、潘汉年去上海,到陕北后派刘少奇领导华北局和派冯雪峰到上海等;建立地方党委,其中成立陕甘宁省委,派李富春为书记,成立甘肃省工委,以刘晓为书记,改陕甘特委为陕甘省委,由朱理治任书记,派戴季英去陕南建立省委等,都是由张闻天主持会议通过,再电告在前方的毛泽东、周恩来的。而且连毛泽东本人的几次分工和任命,也是由张闻天建议并提交政治局或常委讨论决定的。如遵义会议后,“他决定由毛泽东同志负责军事工作”,提议毛泽东任前敌总指挥,同意毛泽东成立三人军事小组的意见,长征途中沙窝政治局常委会上提议毛泽东分工主管军事,到达陕北后的下寺湾政治局会议上,建议成立新的中央军委,任命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为副主席,等等。
西安事变:毛泽东要“除蒋”,张闻天主张和平解决
颇能说明问题的还有对1936年西安事变的处理。
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这次事变,是在中共中央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如何正确处理西安事变,是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关键。事变第二天的12月13日,张闻天就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依惯例由分工管军事和统战的毛泽东作报告。毛泽东提出了两条互有关联的主张:一是“我们应以西安为中心来领导全国,控制南京”;二是“除蒋”、“审蒋”(两天后毛泽东领衔的红军将领通电中还公开提出“审蒋”)。张闻天在发言中表示了不同意见,主张“不采取与南京对立方针”,“尽量争取南京政府正统”,“把局部的抗日统一战线转到全国性的抗日统一战线”。
后来的事变发展证明,中央执行的不是毛泽东的主张,而是张闻天提出的方针。19日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对西安事变的意见已趋于一致,通过张闻天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西安事变及我们的任务的指示》,确定和阐明了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会上张闻天还批评了“审蒋”的意见,说“要求把蒋介石交人民公审的口号是不妥的”。一个多月后的1937年1月24日,毛泽东在一次政治局常委会上也提到“审蒋”的口号不对。在紧急时刻,作为“第一把手”的张闻天又亲赴西安,指导谈判和研究对策。这也象征着党中央此时到了西安(这时西安及其附近集中着一大半政治局委员和四分之三的常委)。毫无疑问,毛泽东也是运筹帷幄(19日政治局会议举行的当天就起草和发出14份电报),在处理西安事变中起了重大作用。但提出方针和工作中抓总的却是张闻天。只是由于长期遭到埋没和抹杀,至今论及西安事变的书籍以及文艺作品仍然不承认他的领导作用,甚至忽视他的存在。
张闻天和毛泽东都遵守遵义会议的决议和维护会后形成的领导体制。张闻天是个一贯奉公守法和一切都要照章办事的人。他在坚持集体领导和实行民主集中制方面特别认真,可以说在中共党史上开了一代风气。他又十分尊重毛泽东,注意征求和采纳毛泽东的意见,以致王稼祥讥笑他是个“泥菩萨”,他则以“真理在谁手里就跟谁走”相回敬。但在遵义会议后几年,特别是1937年12月会议改组书记处以前三年,他却并没有把毛泽东看成领导和上级,而是严格履行总书记的职责,主持日常工作,召开中央会议,出主意,用干部,做到了“在其位谋其政”。直到1938年,还为反映许多干部的意见写信规劝毛泽东不要和江青结婚而引起毛泽东的大怒。
张闻天写信反对毛泽东与江青结婚,惹得毛大怒,当场撕信
1938年秋,毛泽东要与江青结婚,延安议论纷纷,许多老同志都有意见。原在北方局做秘密工作的王世英,当时正在中央党校学习,写了一封信给中央,说江青在上海桃色新闻很多,毛主席同她结婚不合适。信上签名的人一大串。根据地也有打电报、写信来的,比如,项英就曾电报中央极力反对。这些意见都集中到张闻天那里。中央的几位领导同志也向张反映,希望他出面做工作。
张闻天觉得为难:结婚是个人私事,别人不便干预;毛泽东的个性又极强,认准了事很难回头。但大家的意见确实很有道理,党的领导人的婚姻也不能等闲视之。考虑再三,张闻天综合大家的意见,以个人名义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信写得比较婉转,大意是:你同贺子珍合不来,离婚,大家没有意见,再结婚也是应该的,但是否同江青结合,望你考虑。因江青在上海是演员,影响较大。这样做,对党对你,都不大好。毛泽东读罢勃然大怒,当场把信撕了,说:“我明天就结婚,谁管得着!”第二天就在供销社摆酒席两桌,张闻天自然不在宾客之列。“刀下留人”救了刘志丹的是张闻天,不是毛泽东
被长期误传的关于释放刘志丹的问题,可能又是一些搞个人崇拜的人为了突出毛泽东而移花接木的例子。
长征到达陕北后,纠正陕北肃反错误、释放刘志丹等人,是张闻天直接领导和亲自处理的。但是长期以来,这种决策却被说成是毛泽东做的。各种史书和回忆录都说是毛泽东听了汇报就“当即下令停止逮捕,停止审查,停止杀人”(还有更生动地描述为下令“刀下留人”),释放了刘志丹等,几乎从无人提到张闻天。
直到1985年,郭洪涛才在《张闻天初到陕北》一文中提出:“具体处理过去的冤案,释放刘志丹等同志,这些工作都是张闻天领导的。他派王首道同志办理这件事,还组成了一个五人小组,除王首道以外,有董老(负总责)、张云逸、罗迈和我参加。他亲自过问这个小组的工作,对纠正肃反扩大化错误抓得很紧。”“一个处理肃反问题,一个改变对富农的策略,我当时深感张闻天开头这两炮放得挺好,对他十分敬佩。”应该说郭洪涛的说法比较可靠。因为他是当时陕北党的负责人,红军到达陕北后第一个代表陕北党向中央常委作有关肃反情况的汇报,然后又参加五人小组。
事实上刘志丹等人也是被关押在后方的瓦窑堡的,常委在下寺湾听取汇报后即分成两路,毛泽东和周恩来去了前方,不可能直接处理此事。而是到后方的张闻天在查清后主持政治局会议通过中央《审查肃反工作的决定》,并亲自主持了为刘志丹等平反的大会,还代表中央讲了话,彻底解决了问题。毛泽东只是在1935年11月18日同周恩来、彭德怀一起从前方致电张闻天、博古,建议详细考察肃反中的问题,说“错捕有一批人,定系事实”。
张闻天不居功不争权,不独断专行,不摆领导架子。但他坚持独立思考,按原则办事,认为毛泽东错的东西也照样批评。除上述西安事变时在会上当面批评“审蒋”的口号不妥外,1936年1月31日在延长召开军事会议时,他还在书面发言中批评毛泽东瓦窑堡会议上关于军事战略问题报告(也是决议)中的一个提法,说“将保卫与扩大巩固根据地放在战略任务的第二项是不适当的”,把“打通苏联”作为战略方针之首要任务也是不对的。在他主持的中央会议上,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否决毛泽东的意见也不止一次。从毛泽东方面来说,还是尊重张闻天的总书记地位,而且当时对张闻天的领导也是满意的,并一再向人谈及。如到陕北后毛常对人说,洛甫这个人讲民主,开会让人畅所欲言,作总结时能把我的意见总结进去,我送他一个雅号,叫做“开明君主”(有时也说成“有道明君”或“明君”)。因而刘英就被称为“娘娘”。他因管军事,又自封为“毛大帅”。于是“明君”、“娘娘”、“大帅”,就在少数领导同志和熟人的圈子里称呼了一阵。
根据上述几个方面看来,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对全党全军的领导,是不符合历史事实和缺乏充分根据的。既然如此,为什么经过延安整风会形成这样一个众口一词的结论,至今仍不能越雷池一步?回答和解决这个问题,看来复杂,其实简单,就是看能不能摆脱多年来个人崇拜的束缚,真正实事求是地对待党史,做到去伪存真,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
第二篇:中国历代最高领导人
中国历代最高领导人
2006年12月23日 星期六 17:15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是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的正式称呼之一。
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的正式称呼,历史上有过几次改变。
一大为中央局书记。
二大三大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四大为中央执行委员会总书记。
五大六大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六大一说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从1943年3月20日到1982年十二大为中央委员会主席。
十二大以来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全称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简称中共中央总书记,较少称“中国共产党总书记”或“中共总书记”。
八大时期(1956年--1966年)和1980年2月十一届五中全会到1982年9月十二大也有总书记,但主要负责书记处的工作,并不是党的最高领导人。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在中国的政治体制之下,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邓小平曾担任过总书记,但他当时并不是最高领导人。其间,最高领导人为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
中共历任最高领导人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暂不成立党的中央委员会,先组成中央局,会议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3人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局书记,张国焘为组织主任,李达任宣传主任。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陈独秀为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高君宇为中央委员。邓中夏、向警予为候补委员。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陈独秀为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中央局组成人员为陈独秀、毛泽东、罗章龙、蔡和森、谭平山(后因谭平山调任驻粤代表,9月补入王荷波)5人组成。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陈独秀任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总书记,陈独秀、彭述之、张国焘、蔡和森、瞿秋白组成中央局并驻中央局。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陈独秀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周总理为秘书长(未到任前,由蔡和森代理);陈独秀、蔡和森、李立
三、李维汉、瞿秋白、谭平山、张国焘7 人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忠发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一说为政治局主席兼中央常委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由苏兆征、向忠发、项英、周总理、蔡和森5名正式委员和李立
三、徐锡根、杨殷3名候补委员组成。
1943年3月20日毛泽东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政治局主席、书记处主席。
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1973年8月30日-1976年9月9日)华国锋(1976年10月7日-1977年8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主席
华国锋(1977年8月19日-1981年6月28日)胡耀邦(1981年6月29日-1982年9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胡耀邦(1982年9月12日-1987年1月15日)赵紫阳(1987年1月16日-1987年11月1日)(代理)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赵紫阳(1987年11月2日-1989年6月23日,实际上—5月19日)江泽民(1989年6月24日-1992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首脑。每届任期为五年,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总理负责召集和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务院全体会议,根据宪法对国务院赋予的职权行事。总理产生程序:国家主席提名,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再由国家主席任免。
历任总理
政务院总理:周总理(1949年10月1日至1954年9月,当时称为“政务院”总理,之后为“国务院”总理)第一届国务院总理:周总理(1954年9月至1959年4月)第二届国务院总理:周总理(1959年4月至1965年1月)第三届国务院总理: 周总理(1965年1月至1975年1月)第四届国务院总理:周总理(1975年1月至1976年1月8日)代总理:华国锋(1976年2月4日至1976年4月7日)总理:华国锋(1976年4月7日至1978年3月)
第五届国务院总理:华国锋(1978年3月至1980年9月10日)总理:赵紫阳(1980年9月10日至1983年6月)
第六届国务院总理:赵紫阳(1983年6月至1987年11月24日)代总理:李鹏(1987年11月24日至1988年3月25日)第七届国务院总理:李鹏(1988年3月25日—1993年3月)第八届国务院总理:李鹏(1993年3月—1998年3月17日)第九届国务院总理:朱镕基(1998年3月17日—2003年3月16日)第十届国务院总理:温总理(2003年3月16日开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是国家机构中的一种。自1954年开始设立。主席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结合行使国家元首的职权,它对外代表国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宪法第六十二条选举产生,任期五年,最多可连任两届,根据宪法规定:国家主席必须是年满45周岁并有选举权及被选举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实践上则同时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以上的高级干部。
宪法第三章第二节界定了主席的职责与义务。主席的主要权力包括,根据全国人大和其常委会的决定公布法律、任免国务院总理和国务院其它组成人员、发布特赦令、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动员令、授予国家勋章;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事国事活动,接受外国使节、批准或废除与外国缔约等。
按宪法,主席职务仅仅是象征性的国家的元首。如果主席同时任别的职务,其实际权力则来自其他职务,自杨尚昆开始,国家主席一般都兼任中央军委主席或副主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如果国家主席出缺,由国家副主席继任;如果正副主席都出缺,则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代理主席职位至新的国家正副主席人选产生为止。
历任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毛泽东(1949年10月1日—1954年9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毛泽东(1954年9月27日—1959年4月27日)刘少奇(1959年4月27日—1968年10月31日)
宋庆龄,董必武(1968年10月31日—1972年2月24日)(副主席代行主席的职权)董必武(1972年2月24日—1975年1月17日)(以代主席名义行主席职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 宋庆龄(1981年5月16日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82年以后)
李先念(1983年6月18日—1988年4月8日)杨尚昆(1988年4月8日—1993年3月27日)江泽民(1993年3月27日—2003年3月15日)胡主席(2003年3月15日至今)
中央军委主席,是中央军委的最高职务。
1982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设立中央军事委员会,至此,形式上存在两个中央军事委员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但是两会的主席(又分别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和国家军委主席)和第一副主席除了过渡时期外均为相同的人选。由于中国社会的特有政治生活背景,中央军委主席一职的人选一般标志着一个统治时代的开始和终结,尽管理论上军委主席只是中国的最高军事统帅,实际上多数为中国的最高领导人或掌握实权的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毛泽东时代,由毛泽东担任军委主席;在邓小平时代,过渡时期由华国锋担任,之后邓小平担任直至1989年,随后就是总书记时期或称后邓小平时代。
客观上在中国,军事权力在政权完全稳定以后,中共中央主席(总书记)、国家主席和军委主席均由一人兼任。在政权的过渡时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有时由一个人兼任,军委主席由实权人担任。如邓小平主政后最高职务为军委主席,期间胡耀邦、赵紫阳和总书记先后担任党的总书记。1993年以后,总书记集国家主席、党的总书记和军委主席三职于一身,其中1989年6月接替赵紫阳为党的总书记、其中1989年9月接替邓小平为军委主席、1993年接替杨尚昆为国家主席。如现任国家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胡主席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在2005年3月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胡主席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1949年—1976年)华国锋(1976年—1981年)
邓小平(1981年—1989年11月7日)
江泽民(1989年11月7日—2004年9月19日)胡主席(2004年9月19日至今)历任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毛泽东(1949年10月1日—1954年9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毛泽东(1954年9月27日—1959年4月27日)
刘少奇(1959年4月27日—1968年10月31日)
宋庆龄,董必武(1968年10月31日—1972年2月24日)(副主席代行主席的职权)
董必武(1972年2月24日—1975年1月17日)(以代主席名义行主席职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
宋庆龄(1981年5月16日授予)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82年以后)
李先念(1983年6月18日—1988年4月8日)
杨尚昆(1988年4月8日—1993年3月27日)
江泽民(1993年3月27日—2003年3月15日)
胡锦涛(2003年3月15日至今)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是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的正式称呼之一。
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的正式称呼,历史上有过几次改变。
一大为中央局书记。
二大三大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四大为中央执行委员会总书记。
五大六大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六大一说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从1943年3月20日到1982年十二大为中央委员会主席。
十二大以来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全称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简称中共中央总书记,较少称“中国共产党总书记”或“中共总书记”。
八大时期(1956年--1966年)和1980年2月十一届五中全会到1982年9月十二大也有总书记,但主要负责书记处的工作,并不是党的最高领导人。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在中国的政治体制之下,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
中共历任最高领导人: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暂不成立党的中央委员会,先组成中央局,会议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3人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局书记,张国焘为组织主任,李达任宣传主任。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陈独秀为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高君宇为中央委员。邓中夏、向警予为候补委员。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陈独秀为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中央局组成人员为陈独秀、毛泽东、罗章龙、蔡和森、谭平山(后因谭平山调任驻粤代表,9月补入王荷波)5人组成。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陈独秀任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总书记,陈独秀、彭述之、张国焘、蔡和森、瞿秋白组成中央局并驻中央局。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陈独秀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周恩来为秘书长(未到任前,由蔡和森代理);陈独秀、蔡和森、李立
三、李维汉、瞿秋白、谭平山、张国焘7 人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忠发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一说为政治局主席兼中央常委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由苏兆征、向忠发、项英、周恩来、蔡和森5名正式委员和李立
三、徐锡根、杨殷3名候补委员组成。
1943年3月20日毛泽东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政治局主席书记处主席。
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1973年8月30日-1976年9月9日)
华国锋(1976年10月7日-1977年8月18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主席
华国锋(1977年8月19日-1981年6月28日)
胡耀邦(1981年6月29日-1982年9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胡耀邦(1982年9月12日-1987年1月15日)
赵紫阳(1987年1月16日-1987年11月1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赵紫阳(1987年11月2日-1989年6月23日,实际上—5月19日)
江泽民(1989年6月24日-1992年10月18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江泽民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江泽民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胡锦涛
历任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毛泽东(1949年10月1日—1954年9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毛泽东(1954年9月27日—1959年4月27日)
刘少奇(1959年4月27日—1968年10月31日)
宋庆龄,董必武(1968年10月31日—1972年2月24日)(副主席代行主席的职权)
董必武(1972年2月24日—1975年1月17日)(以代主席名义行主席职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
宋庆龄(1981年5月16日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82年以后)
李先念(1983年6月18日—1988年4月8日)
杨尚昆(1988年4月8日—1993年3月27日)
江泽民(1993年3月27日—2003年3月15日)
胡锦涛(2003年3月15日至今)
中央军委即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简称,它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军事指挥和军事决策机构”,它领导着全国的武装力量。
1931年中共苏区中央局在江西瑞金成立,下设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央苏区主要领导项英、毛泽东、朱德先后任主席。同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朱德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彭德怀、王稼祥任副主席,毛泽东、周恩来、叶剑英等15人为委员,红军历史上的中革军委即由此开始。1933年5月,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增补秦邦宪(博古)、项英为中革军委委员,朱德在前方指挥作战期间,由项英代行主席职权。1934年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朱德再次当选为中革军委主席,周恩来、王稼祥当选为副主席。
1935年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军事三人小组,成为长征中军事最高决策机构,而中革军委组成人员不变。6月,中央红军同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为了统一指挥两大方面军作战,中共中央召开了著名的“两河口会议”,会议决定由张国焘任红军总政委、中革军委副主席。9月,中革军委实行以毛泽东为首的七人主席团制。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中革军委进一步扩大,委员增加到23人,毛泽东任主席,周恩来、张国焘为副主席。1937年8月22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朱德、周恩来为副主席,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任弼时、贺龙、林彪、刘伯承、张浩、叶剑英、徐向前为委员,这样中央军委又改为仅属于中共中央。
1938年,王稼祥从苏联回国后被补选为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1943年3月,补选刘少奇为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副主席;彭德怀为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自1937年,萧劲光、滕代远、叶剑英先后任军委总参谋长;杨尚昆、陶铸、伍云甫先后任军委秘书长。1945年8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武汉局扩大会议,会议决定成立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彭德怀为副主席,陈毅、贺龙、林彪、叶剑英、聂荣臻、刘伯承、徐向前等为委员,杨尚昆为军委秘书长。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也宣告成立,毛泽东任主席。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彭德怀、程潜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贺龙、陈毅、徐向前、林彪等22人为委员.1959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中共中央军委由毛泽东任主席,林彪、贺龙、聂荣臻为副主席,林彪主持军委日常工作,“9·13”事件后,军委撤销办事组,重组军委办公会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主持军委日常工作,1973年12月,邓小平被选为军委委员;
1977年7月,在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华国锋被追认为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恢复了包括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在内的领导职务。8月12日~18日,中共十一大召开,华国锋当选为中央军委主席,叶剑英、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聂荣臻为副主席;李先念、粟裕、罗瑞卿、汪东兴、陈锡联、韦国清、苏振华、张廷发为常委;罗瑞卿为秘书长;杨勇、张震、梁必业为列席常委。1981年6月,华国锋在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辞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之职,胡耀邦和邓小平分别被选为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共中央军委主席。
1987年11月1日,中共十三大通过了党章部分条文修正案,其中规定“党的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由中央委员会决定”,此条规定一直延续至十六大新党章。2日,邓小平再次当选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赵紫阳任军委第一副主席,杨尚昆为军委常务副主席;1988年4月8日,邓小平在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委员会主席;
1989年11月6日~9日,在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上,邓小平辞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的职务,江泽民当选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杨尚昆为军委第一副主席,刘华清为军委副主席,杨白冰任军委秘书长。
1992年10月12日~18日,中共十四大在北京召开。在这次会议上江泽民当选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刘华清、张震当选为军委副主席;
1997年9月12日~18日。中共十五大在北京召开。大会选举江泽民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选举张万年、迟浩田为军委副主席;傅全有、于永波、王克、王瑞林为军委委员。
2002年11月8日,举世瞩目的新世纪盛会———中共十六大在北京隆重召开,在这次会议上选出了新世纪的中央军委领导班子,江泽民再次当选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郭伯雄、曹刚川当选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
2005 年03 月13 日,胡锦涛在上午举行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回答者:Tanworld助理 二级 8-12 13:15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1945年6月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产生)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1956年9月中共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1969年4月中共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1973年8月中共十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1976年10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1977年7月十届三中全会追认)
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1977年8月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主席:胡耀邦(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选举产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1982年9月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1987年11月中共十三届一中全会产生)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1989年6月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产生)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1992年10月19日中共十四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1997年9月中共十五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2002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回答者:zys1982-助理 二级 8-12 13:17
中共中央总书记
全称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简称中共中央总书记,较少称“中堽共产党总书记”或“中共总书记”。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是 中国共产党 最高领导人的正式称呼之一。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的正式称呼.邓小平在中共八大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书记处总书记,这个职位与现在的总书记一职有着本质的区别,楼上的同志误解了。
如下例列中共历任最高领导人,是有一定权威性的。
中共历任最高领导人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暂不成立党的中央委员会,先组成中央局,会议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3人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局书记,张国焘为组织主任,李达任宣传主任。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陈独秀为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高君宇为中央委员。邓中夏、向警予为候补委员。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陈独秀为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中央局组成人员为陈独秀、毛泽东、罗章龙、蔡和森、谭平山(后因谭平山调任驻粤代表,9月补入王荷波)5人组成。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陈独秀任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总书记,陈独秀、彭述之、张国焘、蔡和森、瞿秋白组成中央局并驻中央局。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陈独秀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周恩来为秘书长(未到任前,由蔡和森代理);陈独秀、蔡和森、李立
三、李维汉、瞿秋白、谭平山、张国焘7 人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忠发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一说为政治局主席兼中央常委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由苏兆征、向忠发、项英、周恩来、蔡和森5名正式委员和李立
三、徐锡根、杨殷3名候补委员组成。
1943年3月20日毛泽东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政治局主席书记处主席。
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1973年8月30日-1976年9月9日)
华国锋(1976年10月7日-1977年8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主席
华国锋(1977年8月19日-1981年6月28日)
胡耀邦(1981年6月29日-1982年9月11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胡耀邦(1982年9月12日-1987年1月15日)
赵紫阳(1987年1月16日-1987年11月1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赵紫阳(1987年11月2日-1989年6月23日,实际上—5月19日)
江泽民(1989年6月24日-1992年10月18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
第三篇:中共历届领导人
中共历届领导人
目录
第一届(1921.7-1922.7)...............................................................................................................2
中央局书记陈独秀...................................................................................................................2 第二届(1922.7-1923.6)...............................................................................................................2
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陈独秀............................................................................................2 第三届(1923.6-1925.1)...............................................................................................................2
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陈独秀............................................................................................2 第四届(1925.1-1927.4)...............................................................................................................2
中央总书记陈独秀...................................................................................................................2 第五届(1927.4-1928.6)...............................................................................................................3
中央总书记
陈独秀............................................................................................................3 第六届(1928.6-1945.4)...............................................................................................................3
中央政治局主席兼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主席向忠发...............................................................3 第七届(1945.4-1956.9)...............................................................................................................4
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 毛泽东........................................4 第八届(1956.9-1969.4)..............................................................................................................4
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4 第九届(1969.4-1973.8)...............................................................................................................4
中央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4 第十届(1973.8-1977.8)...............................................................................................................5
中央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5 第十一届(1977.8-1982.9)...........................................................................................................5
中央委员会主席
华国锋(1977.8-1981.6)....................................................................5 胡耀邦(1981.6-1982.9).......................................................................................................5 第十二届(1982.9-1987.10).........................................................................................................6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胡耀邦(1982.9-1987.1)......................................................................6 第十三届(1987.10-1992.10).......................................................................................................6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赵紫阳(1987.11-1989.6).....................................................................6 江泽民(1989.6-1992.10).....................................................................................................6 第十四届(1992.10-1997.10).......................................................................................................7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江泽民....................................................................................................7 第十五届(1997.10-2002.10).......................................................................................................7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江泽民.................................................................................................7 第十六届(2002.10-2007.10).......................................................................................................8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胡锦涛..................................................................................................8 第十七届(2007.10-2012.11).............................................................................................................8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8 第十八届(2012.11-)............................................................................................................8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8
第一届(1921.7-1922.7)
中央局书记陈独秀
中央局委员 陈独秀 张国焘 李 达
第二届(1922.7-1923.6)
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陈独秀
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陈独秀邓中夏蔡和森张国焘高君宇
第三届(1923.6-1925.1)
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陈独秀
中央局委员 陈独秀蔡和森谭平山毛泽东罗章龙(1923年9月谭平山代表中央驻粤工作,王荷波接替谭平山进入中央局)
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陈独秀、蔡和森、李大钊、谭平山、王荷波、毛泽东、朱少连、项英、罗章龙等候补中央委员:邓培、张连光、徐梅坤、李汉俊、邓中夏
第四届(1925.1-1927.4)
中央总书记陈独秀
中央局委员 陈独秀 彭述之 蔡和森瞿秋白张国焘
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陈独秀 李大钊 蔡和森 张国焘 项 英
瞿秋白 彭述之 谭平山 李维汉 候补委员:邓 培 王荷波 罗章龙 张太雷 朱锦堂
第五届(1927.4-1928.6)
中央总书记 陈独秀
中央政治局常委 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
中央政治局委员 陈独秀 蔡和森 李维汉 瞿秋白 张国焘 谭平山
李立三 周恩来 候补:苏兆征 张太雷
注:1927年八七会议上,选举产生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
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 瞿秋白 李维汉 苏兆征
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 苏兆征 向忠发 瞿秋白 罗亦农顾顺章
王荷波 李维汉 彭湃 任弼时 候补:邓中夏 周恩来 毛泽东 彭公达 张太雷 张国焘 李立三
第六届(1928.6-1945.4)
中央政治局主席兼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主席向忠发
中央政治局常委 向忠发 周恩来 苏兆征 项 英 蔡和森 候补:李
立三 杨殷徐锡根(六届四中全会增补王明为中央政治局常委。1931年6月,向忠发被捕叛变,此后,由陈绍禹(王明)代理总书记。不久,由于陈绍禹到苏联组织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在上海组成了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有秦邦宪、张闻天、卢福坦、主要负责人为秦邦宪(博古)。六届五中全会改选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成员有秦邦宪(博古)、张闻天、周恩来、项英等。1935年1月遵义会议决定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中央领导工作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1943年3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由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三人组成中央书记处、推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
中央政治局委员 苏兆征 项英 周恩来 向忠发 瞿秋白 蔡和森 张
国焘 候补:关向应 李立三 罗登贤 彭湃 杨殷 卢福坦 徐锡根
第七届(1945.4-1956.9)
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 毛泽东
中央政治局委员 毛泽东 朱德 刘少奇 周恩来 任弼时 陈云 康生
高岗(55年开除党籍)彭真 董必武 林伯渠 张闻天 彭德怀林彪 邓小平
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 陈云(1950年10
月27日任弼时逝世后中央决定由陈云代理任弼时的书记工作)
第八届(1956.9-1969.4)
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刘少奇 周恩来 朱 德 陈云(1956年9月中共八
届一中全会选举)林彪(1958年5月中共八届五中全会选举)
中央政治局常委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1956年9月
中共八届一中全会选举)林彪(1958年5月中共八届五中全会选举)
注:八届十一中全会改组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林彪、周恩来、陶铸,陈伯达、邓小平、康生、刘少奇、朱德、李富春、陈云 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第九届(1969.4-1973.8)
中央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
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林彪(1971年9月13日林彪反革命集团发动武
装政变失败。1973年8月中共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永远开除林彪、陈伯达的党籍以及对黄
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等的处理的决定)
中央政治局常委 毛泽东林彪陈伯达周恩来康生
中央政治局委员 毛泽东 林彪 叶群 叶剑英 刘伯承 江青 朱德 许
世友 陈伯达 陈锡联 李先念 李作鹏 吴法宪 张春桥邱会作周恩来姚文元康生黄永胜董必武谢富治 候补:纪登奎 李雪峰 李德生 汪东兴
第十届(1973.8-1977.8)
中央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
第一副主席华国锋(1976年4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
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周恩来 王洪文 康生 叶剑英 李德生(1973年8
月中共十届一中全会选举)邓小平(1975年1月中共十届二中全会选举。1976年4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撤销邓小平的党内外一切职务)
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 毛泽东 王洪文 叶剑英 朱德 李德生 张春桥
周恩来 康生 董必武邓小平
第十一届(1977.8-1982.9)
中央委员会主席 华国锋(1977.8-1981.6)
胡耀邦(1981.6-1982.9)
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1977年8月中共十
一届一中全会选举)陈 云(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选举)赵紫阳 华国锋(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选举)
中央政治局常委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十一届五中全会
增选胡耀邦、赵紫阳为政治局常委,并重新设立中央书记处。胡耀邦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十一届六中全会同意华国锋辞去中央委员会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职务的请求,胡耀邦任中央委员会主席,赵紫阳、华国锋任中央委员会副
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由中央委员会主席和副主席组成,即:胡耀邦、叶剑英、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华国锋)
第十二届(1982.9-1987.10)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胡耀邦(1982.9-1987.1)
代理总书记赵紫阳(1987.1-1987.10)(十二届七中全会确
认1987年1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关于接受胡耀邦辞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职务的请求和推选赵紫阳代理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的决定)中央政治局常委 胡耀邦 叶剑英 邓小平赵紫阳 李先念 陈云
1985年9月24日中共十二届五中全会增选和调整后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胡耀邦 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
中央政治局委员 万里习仲勋王震韦国清(壮族)乌兰夫(蒙古族)
方毅 邓小平邓颖超(女)叶剑英 李先念 李德生 尚昆 杨得志 余秋里 宋任穷 张廷发陈云赵紫阳 胡乔木 胡耀邦 聂荣臻 倪志福 徐向前 彭真 廖承志
1985年9月24日中共十二届五中全会增选和调整后 中央政治局委员万里、习仲勋、方毅、邓小平、田纪云、乔石、李鹏、李先念、杨尚昆、杨得志、吴学谦、余秋里、陈云、赵紫阳、胡乔木、胡耀邦、胡启立、姚依林、倪志福、彭真
第十三届(1987.10-1992.10)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赵紫阳(1987.11-1989.6)
江泽民(1989.6-1992.10)
中央政治局常委(1987年11月—1989年6月)赵紫阳 李鹏 乔
石 胡启立 姚依林(1989年6月—1992年10月)
江泽民 李鹏 乔石 姚依林 宋平李瑞环 中央政治局委员 万里 田纪云 乔石 江泽民 李鹏 李铁映
李瑞环 李锡铭 杨汝岱 胡耀邦(1987年11月—1989年4月)姚依林 秦基伟 杨尚昆 吴学谦 宋平赵紫阳(1987年11月—1989年6月)
胡启立(1987年11月—1989年6月)候补:丁关
根
第十四届(1992.10-1997.10)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江泽民
中央政治局常委 江泽民 李鹏 乔石李瑞环朱镕基 刘华清
中央政治局委员(按姓氏笔划为序)丁关根 田纪云 朱镕基 乔石刘
华清 江泽民 李鹏 李岚清 李铁映 李瑞环 杨白冰吴邦国 邹家华 陈希同 胡锦涛 姜春云钱其琛 尉健行 谢非 谭绍文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按得票多少为序)温家宝 王汉斌
第十五届(1997.10-2002.10)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江泽民
中央政治局常委江泽民 李 鹏 朱镕基 李瑞环 胡锦涛 尉健行 李岚
清
中央政治局委员(按姓氏笔划为序)丁关根 田纪云 朱镕基 江泽民
李 鹏 李长春 李岚清李铁映 李瑞环 吴邦国 吴官正 迟浩田 张万年 罗 干 胡锦涛姜春云 贾庆林 钱其琛 黄 菊 尉健行 温家宝 谢 非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按得票多少为序)曾庆红 吴仪(女)第十六届(2002.10-2007.10)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胡锦涛
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
中央政治局委员(按姓氏笔画为序)王乐泉、王兆国、回良玉、刘淇、刘云山、李长春、吴仪、吴邦国、吴官正、张立昌、张德江、陈良宇、罗干、***、胡锦涛、俞正声、贺国强、贾庆林、郭伯雄、黄菊、曹刚川、曾庆红、曾培炎、温家宝 候补: 王刚
第十七届(2007.10-2012.11)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
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
中央政治局委员习近平、王刚、王乐泉、王兆国、王岐山、回良玉(回族)、刘淇、刘云山、刘延东(女)、李长春、李克强、李源潮、吴邦国、汪洋、张高丽、张德江、***、胡锦涛、俞正声、贺国强、贾庆林、徐才厚、郭伯雄、温家宝、***(2012年4月10日撤职)
第十八届(2012.11-)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
中央政治局常委习近平李克强 张德江 俞正声 刘云山 王岐山 张高丽
中央政治局委员习近平、马凯、王岐山、王沪宁、刘云山、刘延东、刘奇葆、许其亮、孙春兰、孙政才、李克强、李建国、李源潮、汪洋、张春贤、张高丽、张德江、范长龙、孟建柱、赵乐际、胡春华、俞正声、栗战书、郭金龙、韩正
第四篇:中国共产党历任最高领导人表
中国共产党历任最高领导人表
中央局书记:陈独秀(1921年7月一大选举产生)
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1922年7月二大选举产生)
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1923年6月三大选举产生)
中央总书记:陈独秀(1925年1月四大推选)
中央总书记:陈独秀(1927年4月至5月五大推选)
中央总书记:向忠发(1928年6月至7月六大选举产生)(注:1931年向忠发被国民党逮捕杀害后,由王明代理)中央总书记:博古(秦邦宪)(1934年1月六届五中全会产生)
中央总书记:张闻天(洛甫)(1935年1月遵义会议选举产生)
中央主席:毛泽东(1945年6月七届一中全会产生)
中央主席:毛泽东(1956年9月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央主席:毛泽东(1969年4月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央主席:毛泽东(1973年8月十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央主席:华国锋(1976年10月中央会议通过,1977年7月十届三中全会追认)
中央主席:华国锋(1977年8月十一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央总书记:胡耀邦(1980年2月十一届五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央主席:胡耀邦(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央总书记:胡耀邦(1982年9月十二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央总书记:赵紫阳(1987年11月十三届一中全会产生)
中央总书记:江泽民(1989年6月十三届四中全会产生)
中央总书记:江泽民(1992年10月19日十四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央总书记:江泽民(1997年9月十五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央总书记:涛哥(2002年10月十六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央总书记:涛哥(2007年10月十七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历任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毛泽东(1949年10月1日—1954年9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毛泽东(1954年9月27日—1959年4月27日)
刘少奇(1959年4月27日—1968年10月31日)
宋庆龄,董必武(1968年10月31日—1972年2月24日)(副主席代行主席的职权)
董必武(1972年2月24日—1975年1月17日)(以代主席名义行主席职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 宋庆龄(1981年5月16日授予)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82年以后)
李先念(1983年6月18日—1988年4月8日)
杨尚昆(1988年4月8日—1993年3月27日)
江泽民(1993年3月27日—2003年3月15日)
涛哥(2003年3月15日至今)
政府首脑 周恩来:政务院(1949-1954)
周恩来:国务院总理(1954-1976)
华国锋:国务院总理(1976-1980)
赵紫阳:国务院总理(1980-1987)
李鹏:国务院总理(1987-1998)
朱镕基:国务院总理(1998-2003)
宝宝:国务院总理(2003-?)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1949年—1954年)
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1954年—1976年)
华国锋(1976年—1981年)
邓小平(1981年—1989年)
江泽民(1989年—2004年9月19日)
胡锦涛(2004年9月19日至今)
第五篇:中共领导人家训故事
“崇俭”:崇尚节俭之风
周恩来(1898~1976),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
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女士说,伯父要求我们要和全国老百姓一样过简朴日子。我们都是在伯父的教导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过来的。在我们周家兄妹中,我们就是普通老百姓,没有人当大官,没有人经商挣大钱,没有小车子、大宅子。担任国务院总理时,哪怕再忙,也要腾出时间照顾孩子,不请保姆,自己亲身洗衣;在穿着上,孩子们的衣服和鞋袜大都是“接力”着穿,大的穿旧了,再让小的穿。在吃饭时,掉在桌上的米粒都要捡起来吃掉,一丁点也不浪费,吃到最后还要掰一块馒头把碗碟上的菜汁擦干净。
“崇廉”:崇尚廉洁之风
习仲勋(1913年10月15日-2002年5月24日)祖籍河南省邓州市,生于陕西省富平县,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建国以来长期主持西北党、政、军全面工作。1959年4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负责国务院常务工作。
俗话说:“官贵廉”,作为老一辈革命家习仲勋之子,习仲勋形成的习家家风,无疑熏陶了习近平。
习近平说,“学父亲做人,为人坦诚、忠厚”,“一辈子没有整过人和坚持真理不说假话,并一以贯之”。1986年12月5日,中央为了纪念西安事变50周年,专门组成一个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习仲勋为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吕正操为副团长的中央代表团,乘专机赴西安出席修葺一新的张学良公馆开放仪式。当晚,代表团一行住在陕西宾馆,第一顿接风饭,即按习老的意愿吃羊肉泡馍。按照习仲勋团长要求,他不单独开套间由省领导陪著吃饭,而是和代表团全体成员在一个大圆桌一起进餐。饭桌上隻有几道凉菜,然后每位前面多了一大碗羊肉汤和一个馍,让每位来宾自己手撕馍往汤裡放。在数十年的革命生涯中,无论是身处西北大地还是茫茫岭南,无论是身为县委书记还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习仲勋都对群众赤诚相待,“老老实实把屁股放在老百姓这一方面,坐的端端的。”女儿乾平“文化大革命”前毕业于外交学院,学的是法语,分配到《国际商报》工作。一九八三年,王光英筹建光大公司,有意调她去工作。习仲勋闻知后,当面谢绝了王光英的好意,习仲勋严肃地对女儿说,人只要有才能,在哪里都可以发挥作用,就怕你没有本事。你是习仲勋的女儿,就要“夹着尾巴做人”。一句“夹着尾巴做人”,足见习仲勋对自己名誉的珍视,对党性的遵守之严。>>>
“崇勤”:崇尚勤劳之风
朱德(1886年-1976),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朱德委员长对自己的女儿同样是严格要求。他的女儿朱敏,一九五三年从莫斯科师范大学毕业,回国后,被分配到北京师范大学工作。开始她和父亲住在一起,朱德委员长金工次提出要她住到职工宿舍去,并给她讲这个方面的道理:“你们住在我这里,对你们没有什么好处,会使你们脱离群众,滋长优越感。你们不能靠父母过日子,要自力更生,学会独立生活,要和群众在一起,要能够吃苦。不能吃苦,总有依赖思想,就会变。”后来,朱敏怀孕分娩,生了第一个孩子,产假刚满,老人就催促她去上班。他对女儿说:“我们都是搞社会主义革命的,也要互相帮助嘛。你去上班,孩子就放在我这里,我替你安排好,你不要惦记。”并一再叮嘱说:“你去上班后要住宿舍,不要老回家,要好好工作,和群众打成一片。”有时朱敏想孩子想急了,就悄悄地跑回家去看看孩子。委员长知道了,很不高兴地批评女儿不听话,不安心工作。朱敏只得遵照父亲的嘱咐,在学校里安心工作。每逢节假日才回家看望父母和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