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八一纪念馆再忆当年峥嵘岁月
观八一纪念馆再忆当年峥嵘岁月
五一小长假期间,我和同学一起去八一起义纪念馆参观,天气炎热,人们的热情也同样高涨。了解了在这片热土上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极其英勇事迹,倍感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为当代的青年更不能只求安逸的生活,在追梦的路上不畏艰险,永不放弃。以个人梦的实现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通过这一趟更为全面细致的了解了南昌起义的经过,并被八一精神所鼓舞,更感动于革命者为了取得最终的胜利所进行的旷日持久的战争。
1927年春夏之交,正当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节节胜利,工农革命蓬勃发展之际,国民党蒋介石,汪精卫集团相继背叛革命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31万,其中共产党员2.6万多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了惨重的失败。
在极为严峻的现实下要不要坚持革命?如何坚持革命,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两个至关重要,生死攸关的问题,党以装起义的实际行动,对此作出了明确的回答。八月一日凌晨2时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的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中国共产党掌握和影响下的国民党2.3万余人,在南昌举行起义。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烈的战斗!起义军全歼守的3000余人占领南昌城。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用血与火的语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坚持革命的坚强决心,他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一面革命武装斗争的旗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和人民军队的诞生!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军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历经千辛万苦战胜千难万险,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已成为维护祖国统一、捍卫国家主权,保卫社会主义建设的钢铁长城。
八一精神永放光芒南昌起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纪元,是中国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南昌起义所凝聚和体现出来的“终于信仰、听党指挥、敢为人先、百折不挠、为民奋斗”的八一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鼓舞和激励着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从事胜利走向胜利。
南昌起义参加者两万三千余人,至今留下姓名者仅一千零四十二人。他们中建国前牺牲的三百七十二人、建国后担任过党和国家领导职务的十八人。今天的幸福生活不仅仅是在战场上奋斗过的人换来的,更有无数的普通百姓对军队的大力支持,南昌搬运工人为起义军搬运辎重物资,纺织工人赶织军用服装用的缝纫机也陈列在馆。其中还有起义军军帽军服,起义军的识别标志:领系红领带,膀扎白毛巾,在马灯和手电筒上贴红十字。
可见当时条件极其艰苦,但丝毫不减革命者的热情。他们胆识与谋略同在,起义前夜朱德接到前敌委员会交给的一项特殊任务,设法牵制敌军两个主力团的团长副团长,为起义的胜利创造有利条件。1927年7月31日下午,朱德嘉宾楼宴请敌23团团长卢泽民、副团长蒋学文,敌24军团长肖日文等四人。饭后,朱德把敌团长安排去打麻将,自己则借故去贺龙指挥部,与贺龙会晤,告诉他牵制敌团长的情况,已做好战斗准备。南昌起义战斗打响了,几个敌团长惊恐万分,急忙寻找自己的武器;埋伏在屋外的起义军战士冲进来,把敌团长控制住了。晚上,朱德与敌团长在一起打麻将,并将敌团长的卫兵支走。趁着敌团长不注意,朱德让自己的卫兵把他们的枪支拿走。在当时共产党“小米加步枪”的模式下,他们采取巧妙的战略战术为起义成功奠定了基础。
星火燎原南昌起义后,根据“八七”会议精神中国共产党在全国领导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数百次武装起义,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逐步确立了人民军队的建军基本原则,形成了游击战争思想及其战略战术。举行了伟大的长征,实现了三大红军主力在西北会师;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实现了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战略转变。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中华民族面临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促进和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战略总方针,将领导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极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敌后抗日武装,在敌后积极开展游击战争,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和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为实现国内和平、民主、团结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而国民党统治集团在美国的帮助下,发动了全面的内战。人民解放军在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领导下、以自卫战争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随后转入战略进攻,并适时发战略决战,进行战略追击,向全国进军,消灭了数百万国民党军队,解放了除台湾、澎湖、金门、马祖等少数岛屿以外的全部国土,夺取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星移斗转换首义事,立业建功垂青史。当年起义的枪声已逝,战斗的硝烟已散。但南昌城头升起的八一军旗却依然高高飘扬,并将永远飘扬。让我们大力继承和弘扬伟大的八一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南昌起义永垂青史!八一精神永放光芒!
第二篇:忆峥嵘岁月
《忆峥嵘岁月,迎六十华诞》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峥嵘岁月里梦腾重师》。泱泱长江水,流淌着六十年悠深的眷恋;苍苍歌乐山,屹立着六十年熔铸的辉煌;莘莘学子涌动着六十年不变的情怀;衮衮名师升华着六十年热切的期待。
六十年征程,栉风沐雨,春华秋实。有过柳暗花明的阳春美景,也有过巅沛流离的辛酸往事。然而,她却在一次次磨难中不断塑造自我的完美与高大。星移斗转,沧桑巨变,六十年时光弹指一挥间。在我心目中,重师大——永远是科学知识的神圣殿堂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家园——她是那样致力于文化的传播,学业的精进,人格的塑造,灵魂的升华;她是那样崇尚奋斗,拒绝平庸,激励学子们以不断探索的精神去无所畏惧地进行拼搏。重师人始终把立教无类、以文化人作为办学理念;把勤学善思、求是致用作为行为准则;把自强不息、躬行师道作为崇高精神;把厚德笃学、励志创新作为责任使命;一代一代薪火相传,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1954年1月5日,正值新中国百废待举、百业待兴之时,重庆师范大学的前身——重庆师范专科学校诞生了。作为新中国最早创办的师范院校之一,我校蓬勃发展,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改革,把握教育国际化趋势,坚持开放办学,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通过全校师生的努力,学校科研成果丰硕,科研核心竞争力也明显提升。发展科研的同时,我校也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强化实践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近60年来,14万余名青年才俊在重庆师范大学孕育理想。在这漫长的育人道路上,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校友,成为教育、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中坚骨干力量。有跻身于科研一线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马志明;有将青春热血挥洒在基层教育,被评为“最美乡村女教师”的曹瑾;有自强不息在2011年亚洲艺术盛典摘取“环保之星”桂冠的聋哑学生刘霜霜„„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值得敬仰的校友,他们见证了重师发展的历史,更为重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同学们总问:“为什么你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啊!重师是一块神奇的热土。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点一滴都在精心呵护并集纳着辈辈贤士,培养着代代英才。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从这里出发,走向成熟,走向成功。昨天的稚子成为了今天的专家学者、教育精英、各界新秀„„
重师是一片智慧的沃土,是一片灿烂的的星空。这里记载着学子们求知的历程,绵延着花季少年的期盼;这里留下了跋涉者的足迹,洒下了求知者的汗水;青春在这里闪光,灵感在这里迸发,一颗颗不甘平庸的年轻的心在这里得到奔腾、激荡。回顾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梦想没有大小,我坚信“今天我以重师为荣,明天重师以我为荣”!
六十华诞即将到来,同学们,你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为母校祝福,为创造辉煌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忆峥嵘岁月
“忆峥嵘岁月,沐和谐之光,做师大骄子”
——三大盛事争创新高
2011年,不平凡的一年,建党90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的到来唤起了人民对峥嵘岁月的回忆,十七大五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带来了新的发展目标。本支部以“忆峥嵘岁月,沐和谐之光,做师大骄子”为三大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学习发扬老一辈的光荣传统,秉承十七大和谐发展观,争做新时代的研究生。
11年,对学生党员来说,作为学生中的先锋和榜样,在这样的一年里,在骄傲和自豪之余,应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本着实事求是、创先争优的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维护校园的发展与和谐,努力去做些实事,将科学发展观真正带到校园,将宣传和发扬老一辈的优良传统。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发扬党支部的战斗堡垒精神,将党的科学发展观普及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将同学们紧密团结在一起,增强我们的凝聚力。
忆峥嵘岁月——喜迎建党90周年
活动一:
重温党史党章
通过党史党章的回顾和重温,让党员和积极分子更进一步了解历史和老一辈党员的光荣事迹及优良传统,进一步熟悉党员的肩负的重大责任,进一步履行党员的义务。活动时间:3月下旬 活动地点:一教315 活动形式:观看红色电影,查阅红色书籍,党史党章理论知识竞赛等 活动二:
考察“中共一大会址”,回顾党建历程
通过外出考察“一大会址”,回顾党建的艰难历程。活动时间:4月上旬
活动地点:中共一大会址
活动三:
党建90周年红歌会 活动时间:5月至6月 活动地点:不定
活动形式:选取红歌,学习演唱
沐和谐之光——学习十七大五中及两会精神
活动一:结合十七大五中和两会,谈谈感想
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党的十七大五中全会顺利召开,布置新的发展目标和重点要求;一届全国人大和政协四次会议在2011年3月圆满召开,提出了11年关注的民生问题,经济问题。如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如何以科学发展为目标更好更快地发展,谈谈自己的理解。
活动时间:3月中旬 活动地点:一教315 活动形式:小组讨论,自由发言等
活动二:践行十七大精神,和谐之光进学院
理论联系实际,在新党章的指导下,从实处做起,将和谐首先带进学院,以构建和谐学院为目的,在学院内部,组织研究生支部和本科生支部进行交流。期间正值本科生毕设阶段,针对本科生毕设中存在的疑问,研究生同学给于解答帮助,并提供毕设的相关经验,然后进入实验室互动,对一些常用的软件硬件操作做一简单讲解,让本科生从中获益。为构建和谐学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活动时间:4月下旬 活动地点:实验室 活动内容:研究生本科生毕设经验谈; 活动方式:组织研究生党员同学和本科生同学首先进行毕业设计咨询会,首先研究生同学介绍自己做毕业设计的经验,包括题目的选择,时间的安排等。然后给本科生在毕业设计中遇到的困惑加以解答。最后进入实验室,对毕业设计中常用到的软硬件作用及相关基本操作进行介绍。
做师大骄子——志愿服务篇
“我们是骄傲的七千万分子之一”,2010年上海世博会给了我们一个志愿服务的广阔平台。如今世博会已经圆满结束,志愿服务的精神仍将继续。活动时间:5月
活动地点:师大附近康健园,桂林公园 活动方式:清扫整理康健园,桂林公园
第四篇:观八一纪念馆有感
观八一纪念馆有感
几日前近现代史老师组织我们班级参观了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这也是我来南昌第一次参观参观纪念馆。其实在初中历史课上,我们就已经学习了有关南昌起义的知识: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我记得当时书上还有革命领袖朱德总司令用过的枪械照片。后来我考上了南昌省的大学,心里还想着从这里打响人生的第一枪呢!
我们在馆内并没有停留多长时间,20多分钟便走到尽头。在浏览纪念馆内的珍藏时,除了入口处那把六米高耸立着的八一步枪,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便是馆内的蜡像。那一座座蜡像还原了革命人物的原始形貌,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仿若那些革命英雄活生生的显现在眼前,具有非常高的观赏价值。
最后走出纪念馆看着馆前两旁林立的数十位领袖人物,我不禁在想这其中有木有安徽的老乡呢,于是回来后我便查了很多关于八一南昌起义领袖的资料。据资料收集,南昌起义主要是由周恩来、谭平山、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中共人士和贺龙领导,遗憾的是这其中并没有籍贯安徽的领袖。
一提到南昌起义这个熟得不能再熟的话题,很多人或许认为又是老调重弹了。然而在历史洪流中,在这类大历史事件的背后,隐藏着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人们都知道领导南昌起义的革命领袖有哪些。但是,谁倡导了南昌起义?谁最早的提出了这次起义呢?
周恩来?叶挺?刘伯承?还是朱德?
确实,上述几个名字最易被人念起。他们是南昌起义的参与者、指挥者。在随后的革命战争中或建国后的国家发展历程中,这些将帅叱咤风云,屡立功勋。但要说最早提出南昌起义的人,就不能不提到一位关键的历史人物——李立三。首先我们来了解下李立三其人:
李立三,男,原名李隆郅,湖南省醴陵县人。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五四运动、南昌起义等著名的革命运动。1928—1930年在上海党中央工作,任中共中央常委兼秘书长、宣传部部长等职。1930年犯过“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被称为“立三路线”。同年被派到苏联学习,1946年回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劳动部部长、中共中央工业交通工作部副部长、华北局书记处书记等职。是中共四至八届中央委员,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李立三的处境日益困难。他的夫人李莎原是苏联人,为表示热爱中国和丈夫,交出苏联护照,加入中国国籍。在“文化大革命”中,有人诬陷他们一家是“苏修特务”,李立三不堪忍受这种侮辱,于1967年6月22日服安眠药自杀,终年68岁。1980年中共中央正式为其平反。李立三曾有个绰号叫“坦克车”,因为他性子耿直、急躁,工作冲劲十足、勇往直前„„
翻开《中国共产党历史大辞典》,在“李立三”条目中有这样的记述:“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后,(李立三)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并担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委员、革命委员会委员和政治保卫处处长”。然而,李立三并不仅仅只是南昌起义的参加者,他还是最早提出举行南昌起义的人。
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年轻的领导者中,最先进入革命先驱孙中山视野的,有两个人:一是毛泽东,另一个便是李立三。那还是在国民党“一大”上,毛泽东和李立三以新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的身份做发言。他们词锋激烈的雄辩,令孙中山和国民党元老们印象深刻。李立三的发言单刀直入,大段大段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其中不乏率直批评国民党的言论,博得了孙中山的赞许。李立三给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不止是雄辩与口才,坚决革命与性情暴烈也占一条。1922年春节,李立三回家探亲。当时,他正在安源煤矿组织罢工,但家人并不知道这一切。父亲李镜蓉问李立三将来的打算,李立三答:“我要干共产!”李镜蓉暴跳如雷:“你这是自己找死!人家督军有那么多兵,那么多枪,你们几个小娃娃,一千年也搞不成!”李立三坚定地说:“军阀有枪,我们有真理,有人民。我们死了不要紧,一定会有更多的人起来革命。革命一定成功!”在安源煤矿的斗争中,敌人悬赏600大洋刺杀他,李立三从容不迫,坚决主张用革命暴力回应反革命暴力,最终取得了罢工的胜利。安源罢工的胜利,刘少奇说“这实在是幼稚的中国劳动运动中绝无仅有的事”。好一个革命暴力回应反革命暴力!正是这个主张“暴力回应暴力”的李立三,提出了铭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的南昌起义。
虽然南昌起义由于缺乏经验,没能与当地农民运动相结合,就地开展土地革命和建立农村革命政权,而是采取孤军南下策略,企图回广州后重整旗鼓,再次北伐,在进入广东后又有两次分兵错误,最后遭敌围攻而失败。但是我认为这种说法太笼统,也不符合客观实际。南昌起义的胜利和南下广东的挫折应分开评述。从局部看,起义主力军是失败了,但从整体上看,它探索了中国革命和创建人民军队的道路,更重要是培养了一大批国家、军队的领袖人才。他们高举人民革命的义旗,抵抗了反革命的进攻,创造了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基础„„
第五篇:忆峥嵘岁月
忆峥嵘岁月,兴希望之路——纪念建团九十周年演讲人:王婉玲(营销协会)背景音乐:初雪钢琴曲,松花江上伴奏走进新时代伴奏 注:(1).1,2,3段插入初雪钢琴曲(2)第4段插入松花江上伴奏(3)5,6,7段插入走进新时代伴奏
1.时间是无情的,它让红花凋谢,让落叶枯萎,让青丝变成白发。生命的旅程五色缤纷,不经意之间总有太多太多琐碎如烟絮掠过眼前,有的就那随风而逝,并未在彼此的生活中留下印记,有的却如落入心湖的石子,在坠落的时候荡起一圈圈涟漪,打乱原有生活的宁静。
2.穿岁月峰头,伴历史云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走过了90年的风雨征程。五四运动至今,一代代优秀青年为民族复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循火红足迹,经坎坷征程,一代代优秀青年紧跟共产党,始终站在时代的峰顶浪尖!
3.席慕容说:“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记,在生命之河的右岸是铭记。我们乘坐着各自独有的船在左岸与右岸穿梭,才知道忘记该忘记的,铭记该铭记的。
4.翻开中国的近代史,西方列强用中国人民发明的指南针,把侵
略的矛头指向了中国,用中国人民发明的火药,炸开了古老中国那紧闭的大门。随之而来便是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和掠夺,对古老文化的洗劫。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从此中国人民过着国破家亡,任人宰割的生活。勇敢勤劳的中华儿女为了救亡图存,使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不断探求着新方法,从黄花岗72烈士的铮铮烈骨到武昌枪响,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成功,然而仅仅三个月,胜利的果实便被窃取。资产阶级共和国尚未建立,便又开始了军阀混战,使中国人民再次陷入了更加沉重的灾难之中。就在这危难时刻,“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为我们开创新的世界。”当我们戴着光芒四射的团徽,站在火红的团旗下,高唱我们自己的团歌时,心中怎能不为之激动,怎能不为之骄傲,怎能不为之自豪!“爱国,爱党,爱人民,爱家乡”这个坚定的信念在我们脑海中不断回荡!
5.今天,我们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放眼交通大变迁,揭开祖
国改革开放光辉的发展史,其中立体化交通所取得的成绩是这一历史篇章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高速公路的发展变化更让我们目不暇接,从1988年10月,祖国内地第一条高速公路开始,短短20年间,我国高速公路从零到通车里程突破5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二,再次创造了世界奇迹,20年里建成的高速公路,相当于发达国家半个世纪修建的里程数。
就拿我的家乡——梧州,来说吧!无论是西江大桥畔刚劲的“宝石之都”雕塑,还是矗立在云龙桥头的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标志的“马
踏飞燕”;无论是原汁原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还是星光璀璨的宝石丽洁比赛„„这一连串的标志,都是展现新梧州形象与魅力的响亮名片。
6.梧州国际宝石节自举办以来,市有关部门每年都要开展长达数
月的市容市貌专项整治,维修道路、路灯,设置景观,清洁市容,全力营造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在第五届梧州国际宝石节开幕式结束后,泰国驻南宁总领事馆代总领事拉蒂坤·詹素里亚就曾感叹:“梧州的自然环境以及城市规划,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在梧州国际宝石节的推动下,文化底蕴丰厚的梧州古城焕发出无限生机。2008年以来,我市又启动了“四小”项目、“三冲”改造,红岭新区、南岸开发等项目,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让群众感受到城市变迁所带来的实惠。据有关部门统计,2005年至2010年底,全市市政基础设施、市容环
境整治、园林绿化投资超50多亿元,创历史最高。在20世纪中华民族前进的道路上,中国共青团留下了英勇奋斗的足迹,做出了无愧于历史的贡献;展望未来,面对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中国共青团也必将以新的作为开创新的事业,在中华民族振兴史上继续谱写光辉灿烂的篇章。
7.梧桐细雨,淹没了往事匆匆,春华秋实却刻下了今日种种。生
有涯,知无涯,而无限孕育了有限,叶落归根,种下的是下一个季节的希望,深埋的是勃发的希望。命运,人生,不应该在秋风秋雨的叹息声中淹没。随秋风落去的,是一个时代残存的记忆,更是另一个时代的生机。青年朋友们,让我们团结一起,做好新一代的接班人,永远跟党走,青春献祖国!祝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