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塑造“阳光政府”的对策与建议探讨(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4 06:36: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塑造“阳光政府”的对策与建议探讨(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塑造“阳光政府”的对策与建议探讨(范文模版)》。

第一篇:我国塑造“阳光政府”的对策与建议探讨(范文模版)

我国塑造“阳光政府”的对策与建议探讨

摘要:

阳光政府是一种新的、正在发展中的关于政府的法律理论和法律制度,强调政府行为的公开化、透明化,其本质体现为权力的自我约束与通过社会监督来实现权利对权力的制约。阳光政府在我国的建立具有必要性,是我们走向民主宪政国家的必由之路,在理论上对建立阳光政府所需的基础进行讨论,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研究阳光政府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提出研究阳光政府的背景基础上,通过分析打造“阳光政府”的理念认知及制度基础,针对我国“阳光政府”的特点及必要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我国打造“阳光政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解读,提出了我国打造“阳光政府”的对策与建议,最后,总结了全文。关键词:阳光政府 理念认知 动因 对策

1绪论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根据这样的宪法原则,国家机关应当采取各种措施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措施以及重大社会事件等信息及时了解和掌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以及管理社会事务的基本权利。对于那些涉及国家重大利益和安全的信息,不但政府机关要严格依法保密,而且每个公民都有依法保密的义务。对政府本应公开的信息进行掩饰的行为在现代信息社会,在国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进程,实行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今天,不但不能达到维护社会安定的目的,反而在某种意义上会成为产生谣言和“小道消息”的催化剂,从而使政府的工作陷于被动的局面。

阳光政府是透明的政府、温暖的政府,其本质是执政为民的政府。透明,决定了政府要实行政务公开,使人民充分享受知情权和监督权;温暖,决定了政府必须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全力维护和发展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体现执政为民的本质。阳光政府对社会公开、公正和廉洁、高效的管理和服务,有利于人民群众参政、议政,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实现社会安定团结;有利于限制滥用职权,便于监督,减少或遏制腐败现象;有助于提高效率,保证资源向最能发挥效用的部门转移配置。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有可能避免腐败。从现代行政管理发展趋势看,实施政务公开,建设“阳光政府”是大势所趋、潮流所向。2打造“阳光政府”的理念认知及制度基础分析 2.1打造“阳光政府”的宪政理念基础研究

西方的宪政萌芽,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对个人自由平等之权利的诉求。文艺复兴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最伟大成果是使天赋人权思想广泛深入人心,并确立了宪法在国家统治上的至高不容侵犯的地位。人民主权理论是欧洲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在反封建斗争中提出来的。根据人民主权理论,人民是国家权力的真正享有者,政府只是根据“公意”而结成的人民的代言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形式可以有两种,一种是委托他人行使,另一种是自己行使。在前一种情况下,卢梭认为,委托他人行使就是人们通过订立社会契约建立国家,由国家代替人民行使主权,但此时,“行政权力的受托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管理者;只要人民愿意,人民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简言之,人民有权监督政府正当行使权力。

这样的人民主权的理论和基于此的关于国家的理论,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得到了广泛认可。美国1787年制定的宪法设计了历史上第一个建立在人民主权理论基础之上的资产阶级政府。随后在法国等资产阶级国家的宪法中都将人民主权确立为政府设计的基础。人民主权理论在宪法上的逐步确立,产生了近代意义上的行政公开制度,而行政公开制度在法律上的完善,使得阳光政府的建立在全世界范围得到了发展。

2.2打造阳光政府的制度基础分析

制度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定型化的行为模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规范体系。一个制度文明的社会,必定是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一个政治权力得到有效制约、公民权利得到充分实现的社会。

阳光政府的制度基础——行政透明法律制度的建立,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公民对行政活动的知情权利得到充分实现,使政府公开行政活动的义务得到真正履行;是公民行政参与、行政监督权利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行政透明法律制度的建立,拓展了行政参与的范围和深度,体现了政治制度文明的新发展。只有行政透明法律制度为公民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提供了法律保障之时,公民行政参与的范围和程度才能逐渐拓展,参与的效能感和积极性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政府才不是少数人手中被暗箱操作的谋取特殊利益的工具,而是处在阳光之下的真正的公众之政府。3我国“阳光政府”的特点及必要性分析 3.1我国“阳光政府”的特点(1)公开性

阳光政府,其核心内容就是公民有知晓政府信息的权利以及政府有应公民要求公开相关信息的义务,因而公开性就是阳光政府的显著特征。阳光政府的公开性意义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公开性是实现公民知情权的重要前提;公开性的提高能促进公民对行政的参与,提高行政行为的可接受性;公开性能加强公众对行政机关的监督,从而降低行政腐败的概率。政府公开行政的法治意义在于,它可以将国家权力的运作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防止权力的滥用,为法律之实体公正的实现提供程序保障。(2)程序性

建设阳光政府,是要将政府的政务公开,使公民获得政府信息的公民知情权落到实处。而公民任何一项权利的实现,都需要有法律和制度的保障,需要建立规范的程序。公民知情权的实现,同样需要制度程序予以保证。其体现是各国对政务公开程序的设计。阳光政府的程序性主要体现在:通过立法保证政务公开目的正当性即公民获取政府信息的目的正当性;通过立法保证政务公开的范围即公民在哪些方面获取政务信息是合法的;通过立法规定公众获取政府信息的具体程序或方法;通过立法保证公民知情权受侵犯时的制度救济。(3)参与性

建设阳光政府的目的是通过将政府信息公开,使公众在充分掌握信息的基础上,直接或间接参与政府管理的过程,提高政府行政的透明度和在公众心目中的认可程度,从而推进政治民主和政治文明的发展。阳光政府的建设,不仅需要政府在公布信息方面做出切实的努力,还要最大限度的扩大公民参与政府管理的广度和深度。(4)法治性 建设阳光政府是要充分体现一国之民主政治文明,而民主的实现不是建立在一些华丽的标榜之上,而是需要切实的法律保证其实现的途径和不能实现时应该得到的救济。以上所论述的阳光政府的公开性,程序型和参与性,都需要有相应的立法保障。

3.2我国构建“阳光政府”的必要性

阳光政府下,公民享有知情权仅仅是从理论上及对主体权利的一种论证,其要真正实现保障公民利益限制政府权力的功能就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作为保障。(1)打造“阳光政府”是防止政府腐败的治本之策

政府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打造阳光政府,一切腐败行为就难以滋生和蔓延。公开本身是民主政治的需要,信息公开可以加强对政府的监督,特别是来自公众的监督,这样腐败就难以滋生和蔓延,也比较容易发现和整治,同时会使钱权交易等违法现象失去存在的空间,有力地保证了国家政权的廉洁和公正。

在我国,政府一直是掌握大量信息的机关,由于没有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政府机关长期忽视自己作为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的职能,使得公众未能获得或及时获得有用或有价值的公共信息。这种信息不对称、渠道不畅通的情形,必然导致部分政府工作人员滥用职权,他们通过信息封锁和信息垄断,徇私舞弊,谋取私利,滋生腐败。在我国“暗箱操作”的事件时有发生。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通过立法,明确规定政府公开信息的内容和程序,以及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和对违法行为的惩戒,使政府的各项行政行为处于法律的监督之下,定能打破这种“暗箱操作”,减少政府机关的公务人员利用所掌握的政府信息谋取不正当利益从而抑制腐败的发生。

(2)阳光政府是提高政府工作效能的重要手段

在信息时代下,在人民、政府、信息所成的三角关系中,靠电子卷宗将政府、民众的互动关系改变。互联网络通过政务信息发布的公共平台,可以建设面向公众的电子平台,也可以建设管理层级机构之间的电子政府信息发布,沟通反馈渠道。政府上网大大降低了政府信息公开的交易成本,极大地缓解了政府部门之间由于每天公布和积累的大量信息而造成部门之间信息交流迟缓的困难局面。

2l世纪的主旋律是服务行政的展开和不断发展。因此,通过立法,明确政府公开信息服务公众的职能,这就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直接沟通提供了法律依据。政府提供快捷的公共经济、消费信息,能为社会公众的生产、生活提供多方面的便利,社会公众将有关私人的、零星的信息及时地反馈给政府,又有助于政府清楚地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迅速地制定符合社会公众利益的方针政策。政府思群众所思,急群众所急,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才能由变官僚政府变为人民满意的、贴心的、真正的服务于人民的政府。4我国打造“阳光政府”现状及存在问题

由于人民主权理论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人民主权下的民主体现为公民享有参政权、监督权,故而也就势必在一些必要的方面对政府的公开做了规定。我国在政府公开的实践中,存在以下问题:

(1)我国没有统一的行政公开立法,没有确立行政公开的原则和救济制度

行政公开仅仅在少数法律文本中作了规定,例如《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环境保护法》、《价格法》、《统计法》、《土地管理法》、《商标法》、《保密法》、《人民银行法》,而且规定得十分模糊,不具有操作性。上述法律、法规对行政公开的规定是十分零散的,这已经能够反映出立法对行政公开严格限制的基本态度,代表了我国现阶段政府公开的水平。与西方国家发达的行政公开制度相比,无论是在公开的广度上,还是在公开的深度上,我国都具有一定的差距。在我国为数不多的有关行政公开的法律中,多数由于没有法律责任的规定,而使行政事项的公开缺乏严密的法律保障,对于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公开得行为,公民无以获得法律上的救济,使本已在数量上呈现劣势的行政公开由于内容质量上的同样劣势而流于空泛。从我国目前简单、有限的法律条文中提炼不出现代行政公开制度应该内含的原则和精髓,分散、个别的法律规定也不能完整地规范运作过程。(2)暗箱操作式的内部文件大量存在

行政机关内部还大量存在着不向社会公众公开的“红头文件”,并以此作为行政行为的依据。处于保护国家利益或他人利益的目的,行政公开的范围允许有一定限制。比如,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以及商业秘密的可以不公开。但法律必须坚持行政事项“公开是原则,布控开始例外”。许多国家行政公开的特点是法律明确规定不予公开的之外的内容,都是依法应当公开的内容。中国行政公开的特定是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公开的,行政机关原则上不能自行公开。(3)与国际立法脱轨

“透明性原则”是WTO的主要原则之一,中国作为WTO的成员国之一,负有完善体现该原则的立法义务。但就我国目前关于行政公开的立法状况来看,明显存在与国际立法的脱轨。

以上问题直接影响到了我们民主宪政国家的建设,不利于政府职能的有效发挥,更为根本的是不利于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建立阳光政府在我国势在必行。5我国打造“阳光政府”的对策与建议

(1)制定行政程序法典,是实现阳光政府的必由之路

由于行政事务纷繁复杂,不可能制定出一部统一的行政法法典来规范全部行政行为,但我们却完全可以制定出一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行政程序法典来规范和控制行政行为的一些共有的环节。行政程序法是由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权时应当遵循的步骤、次序、方式而构成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适用于所有行政活动的程序性规范。行政公开通过行政程序法而得到实现,也即行政程序法是行政公开或日阳光政府的制度载体,对行政公开的深入实现起到了基础性作用。正因为如此,国外的许多国家都制定了专门的行政程序法典以贯彻实行行政公开。行政程序法的制定从更高的规范层次上赋予了行政公开更高的法律效力,坚持行政公开这一原则并将之贯穿、渗透到整个行政程序法之中。(2)完善公职人员财产申报与公开制度

制定《公职人员财产收入申报法》,任何对权力滥用现象的研究,都会不自觉地转向对金钱即对财产滥用的研究——转向对议员或政府官员的行贿受贿,或对承包商与外国政府的行贿受贿现象的研究。在西方国家,最早的财产申报制度与政党选举制有关。早期的政党选举极不规范,弊端丛生,最突出的问题是贿选严重。于是一些国家相继作出法律规定,要求各候选人在正式选举结果公布后,必须按照规定申报其竞选中各项费用的开支情况,并向社会公开。

由于我国公务员数量庞大,从而基于财产申报所产生的信息也相应的非常可观,加之对于财产申报的结果要采取累计,才能起到监督的效果,故而信息量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建议采用电子数据库管理模式,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采集、保留信息,另一方面也便于公众查询。对于财产申报后的相应数据,也亦采用网上电子数据库的形式予以公开。

(3)在执行过程中,需要相应的行政会议公开制度的配套

这是为了保障人能够充分了解政府作出决定的程序。我国的行政机关虽然实行首长负责制,但对于重要的行政决策事项仍需以会议的方式处理,因而建立行政会议公开制度对于扩大行政公开的范围,丰富公众知情权的内含都有非凡的意义。在改革和完善政府决策机制中,应当进一步提高决策的透明度,逐步公开重大决策过程,这有助于集思广益,是政府决策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和社会认同,从而形成能够保证决策得到准确、有力执行的社会机制,使决策真正达到预期目的和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抓紧建立政府决策项目的预告制度和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建立和完善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基础上的公示听证制度。(4)构建严密的监督机制

我国现有的行政公开制度尚缺乏严密的监督机制的保障,制度运行的后续渠道尚不畅通。西方发达国家阳光政府的建立并有效运行,在很大程度上是监督机制的保障作用得以有效发挥。而我国由于行政公开制度建立比较晚,制度构架不完善,各项制度设立过程中缺乏相应的配套体制。因而要进一步提高行政透明度,关键在于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利运行机制。尽快出台《监督法》,并让各项监督又具体的制度安排来保证实施,如人大应加强质询等制度,行政监察部门应加大对失职渎职官员的处罚力度,司法机关应对违反法律的官员绳之以法。6结论

政府能够得到民众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是社会保持稳定的重要前提之一。但是两者的合作关系必须建立在民众对真实情况充分知晓的基础上。打造“阳光政府”将不再是一句空话,一句口号,应该抓住这个机遇不断创新,不断自我完善。参考文献

[1]张志勇.推进政府信息化,打造阳光政府[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0,(10):16—18.[2]李文龙.建设阳光政府 争创科学发展示范区[J].南方论刊,2010,(4):27—28.[3]陈仪.打破“玻璃门”,打造“阳光政府”——评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与观念障碍[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22—23.[4]蔡奇.推进开放式决策 打造阳光政府[J].行政管理改革,2009,(3):18—19.[5]林兰.打造阳光政府 维护群众利益[J].财政监督,2009,(19):28—29.[6]梁潇.“阳光政府”建设下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J].重庆行政,2009,(5):30—31.[7]李文波.论阳光政府的含义及其产生原因[J].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09,(1):36—37.[8]谢晶莹.塑造阳光政府:建立公民与政府信任关系的关键点[J].大连干部学刊,2009,(1):33—34.[9]刘芳.政府信息化立法与“阳光政府”[J].发展研究,2008,(11):39—40.[10]张利娟.建设阳光政府,需要公民监督机制的完善[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2):16—18.[11]李强.“阳光政府”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及路径选择[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4):23—25.[12] 李明生.建设阳光政府[J].当代江西,2007,(2):22—24.

第二篇:政府采购对策和建议(精选)

确保政府采购价格合理的对策建议

实行政府采购,有利于促进财政预算制度改革,强化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节省财政开支;有利于发挥政府在国民经济中的引导和宏观调控作用;还有利于政府更好的治理社会以及抑制腐败现象的发生。因此,政府采购制度值得继续推行并深化落实,但是,也必须看到在政府采购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不少政府采购价格高于市场价格等。因此,必须强化标前的管理、招标中的运作和招标后的监督,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某一项目的政府采购任务。

一、产生政府采购价高原因

(一)实行竞标产品报备行规,垄断货源提高销售价格近年来,制造商在各省建立总经销,总经销建立若干经销商,形成完整的销售网络。规定各省之间不能串货,同种型号产品编制不同的产品编码。经销商与采购单位形成默契后,将采购招标单位及货物技术配臵报备给总经销及制造商,制造商供给唯一编码,其余的经销商拿不到该型号的编码产品。因此,制造商确保高价出厂,经销商抬高销售价格,通过串标围标获得高额利润。

(二)自由的网上报价,提高网上询价的预算价 政府采购网上商品广场的商品价格是供应商自行报价。由于政府采购招标环节多、时间长、因素多,供应商在网上报价时必然考虑此因素;办公设备、IT产品降价频繁,供应商不能及时调整报价;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和物价部门未能进行有效监督,造成网上询价的预算价格高于市场价格。

(三)恶意操纵招投标,抬高政府采购价格

恶意操纵招投标九法:一是标前管理缺位,放纵投标人设定有利条件。有的采购单位未建立相互制约的工作制度,出现将采购项目技术配臵和预算价、招标文件和采购合同初稿由参与投标的投标人提供,设臵有利条件,使公平招标留下隐患,造成采购价偏高。二是指定设计指定招标,内定中标人。招标单位有关人员为了使某公司承接项目,私自指定某公司提供项目设计、技术指标配臵和预算价,为某公司在招标文件设定有利的条件。三是制定量身定做的标书,内定中标人。投标人为了中标,事前与招标人或招标机构有关人员私下约定,在制作招标文件时,按投标人有利的资质、品牌、型号、编码和业绩等条件来设定招标文件中的资质、技术要求和评分办法,使内定中标人高价中标。四是巧妙设定特殊条件,排挤竞标对手。在招标文件中,注明品牌、设备型号、特殊编码、技术指标进行倾向性描述和特定技术条款,使大多数投标人被拒之门外,私下围标高价中标。五是买通评标专家,搞权钱交易。投标人与招标人、招标机构有关人 员相勾结,安臵耳目,了解评标专家。投标人在开标前与经常参加评标的专家沟通联系,在抽出评委后及时与评标专家沟通联系,在开标地点的大门前、电梯口等候评标专家,私下约定,要求照顾。一旦评委被买通,失去公正性,导致质差价高的投标人中标。六是投标企业串通投标,高价围标。有的投标人为了确保中标,私下串通三家投标企业来陪标,排挤竞标对手,高价围标。有的投标企业挂靠或租用数家企业参加投标,通过编制不同的投标方案进行串标、围标,中标后私下给予报酬。

恶意操纵招投标的根源:一是招投标法律规定存在缺陷。法律对招标文件制作的管理没有规定,设臵监督的范围存在漏洞。如规定行政监督部门不得干涉招标人选择招标代理机构、编制招标文件等事项的自主权,使招标文件制作的监督出现真空,给制定量身定做标书等提供土壤。法定入围合格投标人三个数量太少,便于围标操作。二是招标代理机构处在复杂的利益关系圈。发育不健全的招标代理机构处在多种经济利益的交接点。有的招标机构,挂靠在行政机关,存在隶属关系;有的虽说脱钩,但仍藕断丝连;政府是最大的招标人,拥有大量招标资源,投标机构难免会受其影响;投标人采取各种手段,协调招标机构给予关照。因此,招标机构处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圈。三是投标企业唯利是图。由于招投标市场是开放的,外来投标企业不需履 行登记报备手续,参加投标的企业诚信差异,受利益驱动,串标围标,损害国家利益。

二、确保政府采购价格合理的对策

政府招标采购工作必须加强招标前的管理、招标中的运作和招标后的监督,才能实现合理的采购价格,保质保量地完成招标采购任务。

(一)标前规范管理

标前采购单位内部正常运作,各施其责,提出既能保障质量又有竞争性的产品共性技术配臵,做好采购招标前的网上询价、市场菜价等工作,把好招标文件第一关尤其重要。

1.规范采购单位内部运作,明确工作职责强化责任。为认真履行政府采购法律法规规定的采购人职责,防止职责不明、责任不清,采购人必须设立工作机构和科学的采购管理制度。即:一要建立工作机构。应成立项目采购工作小组,配备专职和兼职人员,配齐必要的工作设备。二要建立科学的采购制度。采购单位应根据部门、本单位实际制定《政府采购管理办法》。该办法对采购物品的询价和市场采价、提出采购物品技术指标的配臵、招标文件的审核、合同的起草审核、采购物品的验收等重要工作必须分权制约、明确职责、分清责任。同时,必须依据有关规定结合部门特点明确有关法律和纪律责任,使该办法有较强的刚性。

2.专家商议共性技术配臵,消除竞标产品报备垄断。在 制作招标文件前,可委托3至5名单数以上专家,根据采购人的工作需求,提出三个品牌以上的共性技术配臵和投标的资质条件作为招标文件的重要内容。专家必须根据采购人的工作需求,科学合理地提出没有倾向性的技术配臵,使招标文件具有竞争性,打破竞标产品报备制度的垄断地位。

3.加强网上询价平台管理,使采购预算价趋于合理。政府采购管理部门、政府采购中心和物价管理部门,必须加强网上询价平台的管理,制定供应商上网产品及报价的申报、审核、更新、检查、监督和法律责任等内容的制度,要督促供应商及时更新价格,及时开展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对违规行为要严肃查处,确保采购人网上合理询价。

4.采取协议供货价折扣措施,实现采购价低于市场价。采取协议供货价格折扣和高于市场价格可从价格低的非协议供应商购买的新措施。在招标前只定折扣率,折扣率在协议供货期内保持不变。先由采购人到市场中通过对供应商进行询价,确定一个供购双方平等协商价格,这个价格不允许高于当时的市场价,最终协议供货价格=供货双方平等协商价格×折扣率,这就确保招标价格低于市场价格。采购单位若发现高于市场价格,可从价格低的非协议供应商购买。采用公开招标采购的,采取最低价中标方式确定中标单位,但制定招标文件时,设定资质条件要把好投标供应商的质量。

(二)标中阳光运行

标中阳光运行,就是实行集中招投标管理,建立电子招投标服务平台,割断了招标人、招标代理、评标专家与投标人的直接联系,减少了串通围标的土壤,增强招标工作的透明性和公开性,有效防止暗箱操作、权力寻租,降低招标成本。

1.实行集中招标,加强采购招标管理。集中招投标管理就是,用现代化管理手段,规范管理政府采购招投标行为。在大中城市建立政府招标管理中心,配齐管理人员;设立专家库;提供电子抽取专家、电子评标、随机摇号、电子监控和电子招投标服务平台等设备;分别设立电子招标、投标、自动抽取专家、评审、摇号和监督管理室,加强各类招投标的管理。

2.推行电子招标,实现招标公平公正。建立电子招投标服务平台。以遵循招投标法律法规为前提,依托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化的数据交换,采取电子签章的第三方认证技术,实现网络发布公告、网上下载标书、网上答疑、网上匿名投标、专家匿名抽取及匿名评标等功能,达到招投标活动的公开、公正、透明和高效等目的。电子招投标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由招标人与投标人信息管理等11个系统组成。

3.规范电子招投标服务平台运作程序。一是网上申报招标或采购。招标人将电子签章的申报采购材料,通过网络向 “平台”上传申报材料。采购管理部门,通过网络审批后,传给招标人;二是随机抽取招标机构招标。招标人从“平台”随机抽取招标机构,委托招标并草拟招标文件。招标人审核招标文件及预算书后,经招标人电子签章,上传“平台”,由政府采购管理部门审核;三是对外发布招标信息和答疑。政府招标管理中心将审批的招标文件,在“平台”发布信息,并进行答疑;四是网上匿名投标。投标人通过网络向投标文件数据库上传经电子签章的投标文件,系统自动作匿名处理;五是随机抽取联系专家评标。从专家信息管理与抽取系统随机匿名抽取并自动联系专家,专家通过权限进行网络评标,经电子签章后,上传“中心”。该管理中心根据专家上传的评标情况,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计算平均分总分,推荐中标人给招标人确认。六是上传履行合同情况。招标人将与中标单位签订的合同和履行合同的情况,上传招投标平台备案,便于监督和管理。

(三)标后监管到位

一要提高标后监管重要性的认知。招标后的管理和监督关系到能否保质保量实现招标文件的规定;关系到能否签订严密有效的合同;关系到能否进行有效的工程质量监督;关系到能否严格有效地进行质量验收;关系到招标工程和采购项目能否如期完工、如期采购;同时,也关系到能否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为此,加强招标后的监督工作尤其重要。

二要建立标后监管的工作机制。实行标后工作责任制,加强标后监管工作。中标单位确定后,招标单位采购小组请有经验的同志草拟合同,特别要制定好购买原料、质量监督、中途抽检、检测验收、违约处理等重要条款,并与有关处室汇稿,严把合同关;加强工程监理和施工的监督;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工程或采购货物进行认真检测验收;加强对工程结算审核的监督管理;专人负责对违约问题的处理;加强固定资产的登记管理。

三要实行标后风险点监管。中标人确定后,招标人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标后存在的风险点,对签订合同、项目验收、结算审核和固定资产管理等风险点进行监管,防止招标后腐败行为的发生。

四要加强投标企业的诚信建设。制定《招标投标机构诚信管理暂行办法》,加强招标机构和投标企业诚信档案建设,建立部门信息沟通及共享机制,建立完整的招投标企业诚信档案。通过健全诚信信息申报、采集、提供等制度,定期收集诚信信息或失信信息,及时进行诚信评定。对失信企业和严重失信企业要严厉查处并在媒体上曝光,同时列入“黑名单”,凡被列入“黑名单”的三年内不得参与招标和投标活动。

五要严厉查处招投标违法行为。要加大对招标机构和投 标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要严肃查处,构成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并给予曝光,强化震慑作用。

第三篇:我国政府信息化现状与对策研究

我国政府信息化现状与对策研究

曹玉明

2013-2-20 15:18:43来源:《中国新通信》2012年第20期

随着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我国社会组织、企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家庭中应用广泛。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领域的广泛应用,使政府信息化在行政管理改革中产生了重大影响。政府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对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在更方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提供政府信息及其它公共服务,构建了一个高效、透明、简捷、具有更高品质的电子化政府。我国政府信息化现状

我国政府信息化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首先,各类政府机构IT应用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备,网络建设在“政府上网工程”的推动下获得了较大的进展,大部分政府职能部门都已建成了覆盖全系统的专网。其次,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的水平不断提高,适应政府机关办公业务和辅助领导科学决策需求的电子信息资源建设初具规模。但我国的政府信息化建设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可概括为是以下几个方面:

1.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

当前政府信息化建设的管理还不是很完善,不能适应政府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不能反映政府信息化建设的特点,比如政府机构设置非常不合理,层次多、部门多,政府部门职能交叉、重叠,办事没有严格的程序,行政流程不合理,行政过程透明度低等等。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必须有新型的管理体系才能与其相适应。

2.部门统筹协作不力,规划不协调

政府信息化需要政府部门内部、部门之间、系统之间、地区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等统一建设、统一规划的力度不够,未能改变部门协作不力,规划不协调的现状。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最初的政府信息化都尚未进行全面规划,政府信息化的建设体制和运行机制尚未建立,导致政府部门信息流通障碍重重,资源得不到有效共享。

3.相应的信息法律体系不健全

政府信息化建设需要法律和法规来保障,健全的法律体系将大大地促进我国政府信息化的进程。目前,我国在信息化法制建设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信息立法研究不成熟,信息法律体系建设缓慢。许多法律中的盲点、空白点已严重影响到政府信息化的发展。

4.信息化建设硬件和软件基础薄弱

信息基础设施是实现信息化的物质条件,硬件和软件基础薄弱成为政府信息化发展的制约。在硬件方面,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技术不足,网络基础设施不够完备,尚没有较为完整的地方性政府的统一网络。在软件方面,信息化人才匾乏,缺乏专门从事网络维护和信息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政府政务信息的资源整合力量不足,政府部门的网站内容单一,更新速度比较缓慢。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对策

2.1 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深化政府机构的改革

政府信息化改革是按照市场经济和电子政务的要求,对现行的政府管理职能、组织以及行政流程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按照政府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深化政府机构的改革,把政府信息化与转变政府职能和政府机构改革结合起来。在这方面,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组织结构、行政流程和政务信息的重组和整合等问题。首先,深化政府机构改革,通过重组整合,使政府机构的运行更加符合电子政务的发展需求;其次,建立统一的政府部门工作规范、改革现行的行政审批制度、使政府管理和服务更加符合电子政务“简便、集中和高效”的客观要求;最后,建设和改造政务数据库,打破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和互联互通,并推动政务信息资源对社会的开放。

2.2 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制定和完善我国的有关信息化的法律。通过立法明确网上政府、公民的职责、权利、义务,明确政府公开信息的法律法规,增强信息和决策透明度,明确政府信息保密方面的法律制度。

2.3 强化组织管理,统一规范标准

针对政府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首先,必须成立一个层次高、有权威、专业性强的专门机构进行指导建设,协调管理要对政府信息化建设进行合理统一的规划;其次,利用先进的信息整合平台,整合原有的基础设施,整合原有的应用系统。这样一种信息整合平台,不仅可以充分整合和利用原

有的政务应用系统,而且能够快速方便地使现有的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连接到平台,从而从根本上消除“信息孤岛”。

2.4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和人才建设

通过各种途径引进资金,用于软、硬件设施的投入、人员培训等。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通过合适方式授权企业参与筹资、建设、运营和管理;借助高校力量,加快相关人才的培养。

第四篇: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引论:所谓政府绩效管理,是指各级政府管理者和政府职员为了达到政府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政府的绩效。政府绩效管理是一种全新的政府管理模式,对我国政府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天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社会矛盾复杂、多极化的社会。其中,政府的作用不能忽视。但是从政府的绩效管理力度与效果来看,我们不难发现,我国政府绩效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分析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原因,探索其改善绩效管理的对策,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政府管理改革的客观要求,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政府绩效管理

存在问题

对策

一、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1、我国政府绩效管理观念上的问题

1.1我国政府的服务意识淡薄

近些年来,随着地方政府绩效管理不断改进,政府领导和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已经逐步转变,管理方式也从传统的管制型政府转向服务性政府,但总体来说,地方政府的服务意识没有完全转变,仍然存在着政府强势的现象。其次,政府工作人员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责,并且出现在工作中相互推脱,工作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导致任务不能按时完成或完成质量不高。这也间接导致了政府工作效能不高。再次,公众满意度较低,政府的工作并未得到老百姓的认可与支持。政府的只是在做没有实际价值的“政府绩效管理”工作。不仅浪费时间还浪费大流量的人力物力,可谓费力不讨好。

1.2我国政府受传统思想影响过深

在我国, 传统的行政管理采用的是行政效率标准。行政效率是以命令——执行为基础的, 虽然它在应付突发事件方面有优势, 但在日常行政管理上只能定性分析, 而无法定量分析以及只讲过程, 不讲效果, 更无法将办事与花钱联系起来的缺陷。而绩效管理归根结底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产物。

1.3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不够扎实

在我国的政府中, 绩效管理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首先政府部门中缺乏绩效管理的专业人才,并且政府没有将这一问题具体实施。其次,政府领导以及工作人员缺乏对于先进绩效管理理论文章或探索绩效管理问题的敏感性,网络上、报纸上、期刊杂志上的资源不能及时发现,更不用说运用到实际中去。最后,政府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学习国外的绩效管理理论,因此也就不能借鉴其中的好办法。

2、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实施中的问题

2.1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缺乏制度保证

绩效管理是政府提高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的重要工具,所以政府绩效管理的实施离不开国家政治体制、政治制度的大环境。就目前而言,有些政府还没有形成关于政府绩效管理的整体思想体系,其绩效目标和下级部门的绩效目标之间的关系不够清晰。各部门进行的绩效管理活动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

2.2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政府的绩效评估体系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指标的设立过于简单。第二、评估指标没有量化。第三、考评主体单一。第四、缺乏对评估结果进行适当的比例控制。第五、考评中缺乏沟通的环节。第六、对考评者缺乏监督机制。此外政府部门绩效评估也有着多重困境:第一、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理论的缺乏。第二、政府部门目标的多元性和内在冲突性。第三、政府部门的产出难以量化。第四、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指标难以确定。第五、政府机构及其人员自身利益的影响。

2.3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实施过程存在误区

首先是单纯的“过程管理”。某些政府绩效管理有时注重的只是工作过程、组织活动的数量和规模,忽视其实际效果;注重投入,不注重产出结果;对于被评估人员只看是否能够严格遵守规则,更加强调态度问题,而忽视了重要的水平问题。其次是单纯的“政绩管理”。“政绩管理”只注重行为结果,并且将行为结果等同于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最后,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方式开放性不高。不少地区的绩效评估主体是上级机关,或某上级评估小组,社会参与度不高,服务对象、社会公众较少参与评估,第三方评价机构参与则更是少之又少。

二、我国政府绩效管理问题出现的原因

1、我国政府绩效管理观念上出现问题的原因

1.1我国政府的服务意识淡薄的原因

首先,政府本身未能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机制,使得有些人从中找到漏洞,以各种借口不完整自己的本职工作。其次,地方政府工作人员之间职责划分不够明确,使得政府工作人员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责,并且出现在工作中相互推脱,导致任务不能按时完成或完成质量不高。这也间接导致了政府工作效能不高。再次,政府未能做到良好的鼓励,导致职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的现象。

1.2我国政府受传统思想影响过深的原因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之所以会受到传统思想影响,并且到今天这样一个程度,主要是因为在对“市场”认识的缺乏以及对新理论一知半解的情况下,我国政府依旧按照传统的办法实行所谓的绩效管理,实则南辕北辙。仅仅以效率来取代绩效,我们知道这是远远不够的。

1.3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不够扎实的原因

我们说,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政府本身的领导层没有做好理论基础方面的学习安排,致使本身这方面知识就不扎实的职员没有得到及时补充的机会。其次职员本身的文化教育程度所限,要想在短时间内换掉不满足要求的职员不可能实现。另一方面,职员只满足于做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考虑到整体利益的人不多。此外,职员为了应付每天诸多的细碎已经身心俱疲。所以没有对新闻等的敏感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人的精力有限。

2、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实施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首先是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缺乏制度保证,主要由于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效用还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很多部门都是按照上级的指示办事,没有一个明确的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即没有制度保障体系。因此导致了上述问题的出现。其次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不够完善,而要打破这些困境以及正确处理好绩效评估体系中出现的问题,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问题。最后,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实施过程存在误区,政府绩效评估的封闭性、主观性较强,开放性、公开化、客观性不够,并且缺乏社会的监督与制约。

三、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对策建议

1、从思想观念上转变

1.1引入西方经典的政府绩效管理理论

由于西方关于政府绩效管理的研究与发展历史都比我国要早,所以借鉴西方关于政府绩效管理的经验理论是个不错的办法。在其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比如:英国政府绩效管理主要是围绕其建立的“公共服务协议” 体系来开展的,目的是建立一种现代的公共支出和绩效管理框架,为制定审慎、有效的中长期支出计划服务。由政府制定清晰的、侧重成果的国家级目标;将责任转移到公共服务提供者自身;独立、有效的审计和监督安排;加强对取得成效的透明度。其主要特点是制度化、法制化;具有公民导向性以及高层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积极推动。我们国家政府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仿照运用,当然还可以是其他国家的,这里只是以英国作为例子引述。在不断学习中,从改善自身问题开始,逐步开展对于绩效管理的整体工作。

1.2政府加强对绩效管理人才的培养

一方面可以通过国际平台,从国外引进人才,并且让国外这些具有专业知识的高级人才对已有的绩效管理模式进行评估,提出整改意见。定期开展绩效管理理论学习与培养的课程。另一方面可以与国内各大高校合作,在各大高校中选择优秀的人才到政府部门工作,提高政府人员整体的素质与知识水平。组建起属于政府自己的绩效管理团队。

2、从具体实施中改进

2.1政府绩效管理立法

一方面立法可以将政府绩效管理的原则、主客体、内容、程序、方法等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保证它的权威性和规范性。更有利于政府绩效管理的实施。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政府绩效管理的持续稳步推进,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防止权力的滥用,从整体上把握政府绩效管理的发展方向。法律所具有的这种强制性、导向性和稳定性有利于维护政府绩效管理的正常秩序,提高政府绩效管理的整体水平,保障政府绩效管理协调持续发展。

2.2建立起电子化政府

构筑电子化政府,一方面,使得行政信息的传递更为迅速及时,反馈渠道更为畅通,提高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电子化政府为政务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提供手段和途径,为公民广泛了解和参与政务信息、科学评价地方政府绩效情况提供条件,为整个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制度环境。

2.3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评估与监督机制

针对绩效管理评估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以及本身所存在的问题,由引进的绩效管理人才带头,重新建立起一套客观、公正的绩效管理评估机制。并且引入第三方进行监督工作。第三方可以包括:专家学者、社会公众、媒体等,所引入的第三方的范围越广,对于政府绩效管理的科学性、公开公平性越有好处。

四、结语

目前我国正处于创建服务型政府的进程之中。建立一个有中国特色的高效的政府绩效管理体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所以在创建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绩效管理方式,通过立法、引进第三方监督机制来建设我国政府绩效管理体系,从而提高我国政府管理能力与行政效率,更好地促进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

参考文献:

[1]王喜明.论我国政府绩效管理中的问题及其克服[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05)。[2]冯利民.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理论研究.2006(3)。

[3]陈振明.政府再造——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述评[ 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M ].

第五篇: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对策建议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对策建议 摘要: 稳增长政策以及换届效应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企业将由“去库存”逐步转入“补库存”,宏观经济运行将延续温和复苏态势今年年初以来,国际经济环境略有好转,我国稳增长政策支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但经济自主增长动力仍显不足,第一季度我国GDP增长

7.7%,增幅低于预期。展望未来,稳增长政策以及换届效应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企业将由“去库存”逐步转入“补库存”,宏观经济运行将延续温和复苏态势。

关键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宏观调控。

一、我国宏观经济概括。

从宏观环境来看,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实现平稳增长的关键时期。由于中国经济面临的通胀压力较大,并且调整经济结构的难度日益增加,因此中国将稳增长、抑通胀和调结构确定为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与之相适应,中国需要在维护宏观经济稳定的基础上对宏观调控政策进行积极的改革,促进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第一,宏观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增幅低于预期。第一季度,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GDP增长7.7%,分别较上年同期和第四季度放缓0.4个和0.2个百分点,增幅略低于预期。第二,投资名义增速较快,实际增速更快。第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20.9%,增幅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从实际增速来看,剔除价格因素后,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20.7%,增幅同比加快2.5个百分点。第三,消费名义增速有所放缓,实际增速基本稳定。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4%,增幅同比放缓2.4个百分点。此外,价格因素影响到消费名义增速,第一季度商品零售价格仅上涨1.4%,同比放缓2.1个百分点。第四,出口增速好于预期,进口增长较慢。第一季度外部市场需求回暖,我国外贸出口同比增长18.4%,增幅同比提高10.8个百分点。我国部分能源和资源性产品进口量减少,也印证了国内需求不旺的特点。第五,物价温和上涨,房价大幅飙升。在国内货币流动性相对宽松、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增大,以及春节等因素作用下,第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保持温和上涨态势,CPI同比上涨2.4%,涨幅同比放缓1.4个百分点;受国内经济延续企稳回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高等因素影响,工业生产者价格环比呈上涨趋势,第一季度PPI降幅收窄至-1.7%。社会普遍关心的房地产价格涨幅较大,按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和销售面积计算,第一季度全国商品房平均价格同比上涨17.7%,而上年同期为下降1.1%。

(二)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与矛盾。

近日有外国媒体基于中国欠佳的经济数据发出“预测”说,中国和韩国可能会跟进全球降息潮,出台刺激经济政策。一个阶段以来,一些外国媒体和机构一直在加大推动中国

政府出台短期刺激经济政策的舆论攻势。他们对中国最近的经济数据有很多评说。评说之一是当下的经济增长与预期不合;评说之二是中国经济呈现弱复苏态势;评说之三是经济下滑态势确定。基于这样的分析结论,中国经济形势堪忧,接下来就会释放政策刺激的“预期”,特别是对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

中国经济目前的问题不是“缺钱”,而是有效投资需求不足。过去几年已经印发了很多钞票,流动性过剩又无处可流,相当于形成了高水位的“堰塞湖”,一旦决口,巨大的水量借助势能将引发势不可挡的灾害。居民存款从2007年的14万亿增加到2012年底的41万亿,5年增加了27万亿,无序发展的理财产品和地方债务的大幅攀升,都隐藏巨大的金融风险,若处理不当,这些都可能成为“货币堰塞湖”决堤的推力。特别是当下美欧日央行都在强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泛滥,而热钱流入必然会加剧“货币堰塞湖”的风险。因此,正确判断当前的经济增长形势,防止政策资源特别是货币政策围着零点几个百分点的增长转动从而加大“堰塞湖”决口的风险,是近期最应该避免的“黑天鹅”事件。

由此观之,中国经济当前显然不是危机状态,所以“复苏”之说很容易造成误解。从根本上来说,中国经济已走进了与过去30年不同的增长阶段,对“增长速度”当然需要重新认识,不然会误判形势,误导政策。

那么,到底该如何认识当前的增长速度?7.7%的增速与前30年平均两位数的增速长相比确实是放缓了,但这不完全是国际金融经济危机的影响,由经济规律带来的潜在增速的必然变化,是我们需要深刻认识的。

首先,经济高增长的条件已经发生变化。以往30年高增长的外部“红利”和内部“红利”正在改变。贸易顺差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最高超过3个百分点,而最近三年贸易顺差增长对GDP的贡献是负。而更重要的,还在于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的改变以及其他要素比如石油价格的国际接轨,大大提高了制造业的成本。既然原有高增长的环境和条件已改变,经济增速放缓就势属必然。

其次,产业结构正在变化。经过了30余年的粗放式发展,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等问题,以及环境和资源约束都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都在制约这些行业有效投资的增长,而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势在必行。在新产业结构还未形成的时候,新的有效投资需求增长还无法补缺正在调整行业的投资减少,经济增速放缓不是太正常的现象么?

二、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调控路径的选择。

中国经济的当务之急,是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释放民间投资的能力,加大“增长后劲”的培育,以保持长期可持续的增长,而所有这些都不是短期刺激政策或依靠更宽松的货币政

策所能实现的。相信决策部门在无序和充满噪音的世界经济大环境中,能保持足够的镇定和清醒,特别是保持判断和把握中国经济形势趋势的自信,尊重经济规律,按照既定的发展战略,以改革释放制度红利,确保中国经济列车行驶在平稳持续发展的轨道上。为了保持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当前必须在保持中国宏观经济运转相对稳定的同时大力推行更多的合理科学的宏观调控政策,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一)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调控首要任务就是要继续加强通胀预期管理。

首先,当前必须要大力扶持农业生产,确保粮食供应充足,要对农业产品市场运行机制和市场规则加以大力监管,以便防止炒作投机,同时避免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快速上涨,确保价格稳定,另外还要对国际市场大宗商品及农产品等价格变动高度关注,以便能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缓解输入型通胀带来的压力。其次就是要适度提高存款利率,要对信贷规模进行合理控制,进一步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要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合理均衡汇率的形成。最后就是要通过采取法律及必要的强制行政手段来积极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对市场过度投机行为加大打击和监管力度。

(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我国经济稳定增长。

为了确保我国的经济发展平稳,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优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通过优化财政支出可以保障投资规模合理快速的增长。具体来说首先就是要对投资项目进行合理的完善和管理,对于可能出现的国际金融危机要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其次要通过努力优化投资结构来严格限制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同时对于代表了高科技的新能源及新材料要给予大力资金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亮点。除此之外,政府还要逐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要加大投资倾斜力度。

(三)加快改革步伐,积极推行市场化改革和制度创新,以便能有效解决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深层次问题。

具体来说主要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除了要调控好农产品的市场价格,还要加快对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调整步伐。积极构建包括煤、电价、天然气及成品油等在内的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价,彻底来改变资源要素价格长期不合理的情况。二是要不断加快垄断行业及部分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可以通过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来在国有企业内部推行公司治理制度,还可以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能够进入到部分垄断行业的领域中来。三是在我国经济内在增长动力不够强大和世界经济复苏不到位的大形势下,国家为了刺激经济发展采取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不要过早停止,相反还要继续采取更多的必要的财政政策来刺激当前的经济发展,以确保我国的经济能保持持续回升的发展态势,同时能有效缓解经济发展的压力。

其一,人为刺激更高的增长是反规律的行为。潜在经济增长速度在一段时间内有一定的内生稳定性,没有必要刻意出台“稳增长”的短期政策,“平稳”货币发行,对防止近期最大可能的人为改变增长态势加大金融风险的“黑天鹅”事件非常重要。当前增速处在潜在增长速度的判断还告诉我们,资本和劳动力要素投入比也在进入规模递减状态。在劳动力供给减少不能配合投资增长的情况下,更多的投资只能加剧规模递减效应,更多的货币投放使货币“空

转”比例更大,加剧本已在高水位的“货币堰塞湖”的风险,一不小心刺激政策可能成为“堰塞湖”决口的导火线。

其二,不出台短期刺激政策不等于政策不作为。虽然潜在增速放缓符合经济发展阶段的规律性,但这并不说明当前的投入产出比和增长结构是完全合理的,也不说明阶段性的稳定增长速度就是未来可持续的增长速度。不出台短期“刺激”政策,不等于已被“蓄”在“货币堰塞湖”中的巨大流动性就没有风险了。

因此,短期内政策资源需要更务实地配置在有效投资需求的创造上,引导巨大的民间资金参与有效率的经济活动,以有序释放“货币堰塞湖”中的流动性。最近一系列审批制度改革,如铁路部分建设项目对民营企业开放,营改增税收试点范围扩大,中小企业税费减免政策延续等等,都在原来政策基础上向前跨进一大步,若进一步细化和可操作性,或将对改善经济运行状态有更直接的效果。

从根本上来说,按照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理论,在规模递减状态下,更高的增长是靠加大技术进步来推动的。也就是要靠提高劳动生产率来突破增长瓶颈。

按照全要素增长生产函数的理论,短期增长的突破要靠“残差”的改善。“残差”是除资本和劳动力以外的所有积极因素,包括更有效率的增长、环境生态平衡的增长、合理的增长结构、合理的产业布局、能释放更大的生产力、创造力和新的增长动力的制度进步等等。

下载我国塑造“阳光政府”的对策与建议探讨(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塑造“阳光政府”的对策与建议探讨(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策与建议

    有的以中国名言警句的形式提问,如:“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随令而不从”,此句话的内涵?你的启示?内涵就不用说了,启示肯定是关于辅导员岗位的工作方法和思路。2、有的直接问:如温......

    建议与对策

    建议与对策 1采取措施切实提高农民工收入。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收入是影响新老两代农民工 消费的主要因素,提高农民工汶人是增加其消费的根本前提。为此,必须改革现行的劳动用......

    浅谈塑造政府良好形象

    文章标题:浅谈塑造政府良好形象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更多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公众对政府要求越来越高,政府形象......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推荐五篇)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08-12-20 15:46:00 ]作者:朱军编辑:studa0714 摘 要 回顾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发展现状中的......

    规范我国商业预付卡的建议与对策(模版)

    规范我国商业预付卡的建议与对策 商业预付卡以预付和非金融主体发行为典型特征,按发卡人不同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专营发卡机构发行,可跨地区、跨行业、跨法人使用的多用途预付......

    塑造阳光心态

    塑造阳光心态 吴维库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今天很高兴和建行北京市分行的朋友们进行交流,我今天上午要讲的专题是《塑造阳光心态》。 现在大家面临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环......

    塑造阳光心态范文合集

    塑造阳光心态 做好工会工作 一、心态对人的影响 良好的心态影响个人、家庭、团队、组织、最后影响社会,好的心态让你成功,坏的心态让你毁灭。一个工会主席的心态,不但影响到个......

    塑造阳光心态

    塑造阳光心态 ——在2016年度第一期战训班上的讲稿 世界被思想推动,人被信念推动。世界是永恒的,生命却是短暂的,如果把世界看成是空濛的夜空,生命就是划过夜空的流星,我们期盼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