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规范我国商业预付卡的建议与对策(模版)
规范我国商业预付卡的建议与对策
商业预付卡以预付和非金融主体发行为典型特征,按发卡人不同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专营发卡机构发行,可跨地区、跨行业、跨法人使用的多用途预付卡;另一类是商业企业发行,只在本企业或同一品牌连锁商业企业购买商品、服务的单用途预付卡。
摘要:近年来,随着现代化支付手段的逐步推广和应用,以商业信用为支撑的商业预付卡作为商业企业扩大市场占有量并获取巨额利润的有效手段,已成为商场及其他行业的一种重要支付手段。商业预付卡在减少现钞使用、便利公众购物、刺激消费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社会问题。本文结合我国现行法律规范,提出完善商业预付卡市场的具体措施,旨在维护消费双方权益,消除由此带来的社会风险,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金融秩序。
关键词:预付卡 金融秩序 发行制度 > >
一、建立严格的预付卡发行制度
预付卡在工商业,尤其是百货餐饮饭店娱乐业中应用十分广泛,基于交易安全和信用保障考虑,经营者若要发行商业预付卡,必须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成立条件。鉴于目前监管体系不完善及社会信用体系不成熟,发行方式应采取核准制,即由发卡人按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向监管部门提出申请,充分告知包括姓名商号或名称及地址在内的真实情况,还必须告知准备发行的预付卡种类金额及未使用余额等信息。监管部门对发卡人申报文件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进行实质性审查,对发卡人营业性质、注册资本、投资总额、经营规模、营业额及利润信用等情况进行实质性审查。
如果准许发行,还应根据对发卡人信用等级不同区别两种情形。一是对信用等级不高的发卡人,其所收取的预付卡销售款项应委托第三方予以托管。实际操作中,发卡人可先与资金托管银行签约,再向消费者出售预付卡,预付卡销售金额托管于银行。消费者可在发卡人处消费后,相应的预付款项才转入发卡人账户。如果没有消费,则预付款仍在资金托管银行设置的专用账户中,一旦发卡人出现经营问题,消费者可向监管机构申请退款。二是对信用等级高的发卡人,其所收取的预付卡销售款项可由自己保管,但在使用消费预付款时应受到严格限制。
二、设立合同示范文本
合同示范文本除包含合同基本要素外,还应包含针对性条款。预付式消费合同的订立,必须采用书面形式,明确当事人权利和义务,当出现纠纷时可根据合同约定方式解决,既降低解决纠纷成本,也节约了司法资源。还应确立应当记载事项和不得记载事项范围。应当记载事项包括发卡人名称、地址、统一编号及负责人姓名,工商登记信息、预付卡面额使用方式等。不得记载事项应包括:①对使用期限的限制。不得记载过期作废字样,但为适度保护经营者利益,可规定过期不再享有优惠。②不得记载最终解释权。最终解释权条款不利于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③不得记载禁止退卡。从退卡实践来看,可以设置犹豫期制度,规定消费者在办卡后的犹豫期内可办理退卡。在犹豫期外,经营者可与消费者协商退还卡内余额。④不得记载到期后余额不得返还消费者。预付卡到期仅仅意味着发卡人和持卡人之间的服务关系结束,但并不涉及持卡人预付款的权属变化,因此发卡人应退还余额。⑤不得记载违反其它法律禁止规定的事项。
另外,预付卡发卡人还可根据自身规模向自律组织缴纳一定数额保证金,存放在自律组织设立的专门账户中。当发生预付式消费纠纷时,消费者可根据法定程序申请保证金的先行赔付。
三、建立预付卡实名登记制度
有效的实名登记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预防行贿受贿、洗钱以及逃税的作用,实名登记制度应包括购卡实名登记制度和持卡实名登记制度。关于购卡实名登记制度,规定购卡人在购买商业预付卡时,必须出示身份证明。单位在购买商业预付卡时,必须出示营业执照。发卡人应采取联网核查方法,统计购卡人购买总额以避免利用多处购卡、多次购卡进行规避的现象。由于将实名登记制度延伸到持卡人,通过对消费者使用预付卡整个流程的严格监管,可以最大限度制止可能产生的腐败行为,因此应当建立持卡实名登记制度。对违反实名登记制度的行为,应当规定一定处罚措施,从而增强制度的约束力和执行力。通过建立购卡实名登记制度和持卡登记制度,有效预防可能滋生的腐败和逃税行为。
四、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
监管制度包括监管主体、监管权限、自律监管等方面。从商业预付卡本身特点来看,其涉及行业领域众多,由于发行主体从经济实力和经营规模上都有很大区别,且数量有日益增多趋势,因此进行“一刀切”式监管方法不具有现实性。同时,与多用途预付卡相比,单用途预付卡只在特定商家使用,使用地点单一,在监管主体上适宜建立以商务部为主导、以资金托管银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为辅助的监管模式。针对预付卡发行主体不同采取不同手段。对发售量大、回收期限长、影响范围广的发卡主体进行重点监管,对发售量小、回收期限短、影响范围小的发卡主体进行一般监管。
关于监管权限,监管机构享有检查权、审查报告权、信用评估权、责令改正权取消登记权。从职能划分来看,商务部及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负责对预付卡的监管,如有权批准或取消发卡人发行资格,有权要求发卡人提供资产评估报告及相关财务资料,有权要求发卡人提供担保,有权对发卡人进行信用评估,有权对发卡人违规行为作出处罚。资金托管银行主要负责对所托管的预付卡资金使用状况进行监管,工商管理机关通过制定预付卡合同格式文本,规范格式条款等措施进行工商日常监管。
自律监管,实际上是第三方监管,由行业协会对预付式消费进行自律监管,可通过制定行业自律公约,监督本行业内部预付式消费行为。这不仅有利于规范行业内竞争秩序、节约司法资源,还能防止不正当竞争和损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的发生。对于违规行为,根据自律公约予以惩处,并建立通过行业协会维权的有效途径,促进预付卡消费纠纷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孙成伟.关于商业预付卡的风险防范建议[J].时代金融(下旬),2012.[2]刘迎霜.商业预付卡的法律规制研究[J].法商研究,2012.[3]周少晨.国务院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J].中国信用卡,2011.[4]钟相.商业预付卡监管思考[J].银行家,2012.[5]张颖,王思迪.商业预付卡运行及监管机制研究[J].商业研究,2012.[6]邸卫和,郄纳新,梁斌,张炜,王树森.关于规范预付卡消费市场的思考[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0.在它的第三个阶段,即现在的发展过程中,Lending Club 通过和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担保的犹他州特许银行Web Bank 进行合作,由Web Bank 向通过审核的借款用户进行相应的放贷,Web Bank 再将这些贷款以凭证的形式卖给Lending Club,同时获得由Lending Club 发行的会员支付凭证。在这一过程中,投资人和借款人并没有直接的发生债务债权关系,更重要的是,Lending Club 和WebBank 也并不承担贷款违约风险。在还款上,借款人每月通过Web bank银行账户自动将借款转还给Lending Club,最后由Lending Club 还给投资人。通过这一模式,Lending Club 可以通过交易手续费、服务费和管理费等获取收入。而WebBank也会根据其相应的贷款标准对借款人进行初步的审查,主要标准包括:FICO 分数(根据Experian、TransUnion、Equifax三大征信局信用报告);债务收入比例低于40%;信用报告反应以下情况:至少有两个循环账户正在使用,最近6 个月不超过5 次被调查,至少36 个月的信用记录。当借款人通过了初始信用审查,Lending Club 的专有评分模型会对申请人进行评估,并决定同意或拒绝申请。初始的评分模型将会提供给申请人一个相应的信用分数,此时再根据申请人的FICO分数和其他信用属性一起输入Model Rank 中。Model Rank 根据内部开发的算法来分析借款人成员的表现,并考虑申请人的FICO 分数,信用属性和其他申请数据。最后根据这些分数进行评级和分类,从而划出不同的手续费,从而开始进行交易。
在我国国内,通过对Lending Club的发展模式借鉴,现在已经发展出了点融网等类似的P2P公司,就是所谓的直接P2P,或者又称纯粹P2P。在他们的模式中,他们并不是提供固定的理财产品和固定的收益率,将出借人的资金全部集中到一定的资金中,在点融网的运营模式中,它们基于借款人的借款利率是和他们自身的风险偏好程度相关的,对于高风险的人群来说,他们的资金成本也应该相对比较高,而低风险的人群的支付的资金成本也相对较低。而平台公司只是收取部分的手续费。在这种运营模式中,平台公司只是收取部分的手续费,所以这种直接可以由投资人的收益反应借款人的实际风险的运营模式,就叫直接P2P。通过这种方式,P2P平台就不再是中介平台,而直接介入了交易,成为了一种金融机构。当然,这种运营模式的基础还是建立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只有P2P平台和银行拥有较为完整的用户大数据,通过严格的审查后,进行评分和放贷,从而达成交易。但是由于在国内,大部分的P2P平台还并没有与银行正式接轨,现在社会普遍看的阿里网贷平台,数据仍然存在不完整性。所以大数据的获取就是一大难点,此外,由于P2P行业并没有统一的征信体系,那么等级的划定就又是一点问题,这两点问题都是需要我们去及时解决的。
五、总结
从对现阶段我国P2P行业发展的现状解读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P2P行业在呈现出整体繁荣、多方向发展的基础上,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包括缺乏统一的征信体系、担保公司的正规性、“去担保化”过程中的风险备用金等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因为我国的法制还不够健全引起的,有些则是因为我国的行业发展还没有完全放开所导致的。但是,总体来说,这些现阶段的问题都是有方法可以解决的。通过和外国的P2P平台发展状况、模式以及环境作对比,借鉴国外优秀公司的发展模式,如Lending Club的发展模式和经验,我们可以逐渐明白我国发展发展模式中的不足,总结一套适合我国发展的方法来解决这一系列“中国化”的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资本市场和作为拥有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国家,我们不能忽略我们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特殊性。所以,作为一名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们不能照搬照套外国的发展方法和手段,而应该不断学习、深化发展,从而做到不断完善行业体系,从而嚷我国的金融发展模式向着更加快速、更加繁荣的方向发展,因此达到更大的繁荣。
>参考文献:
[1]梁冰.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发展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3.[2]吴晓光,曹一.论加强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J].南方金融,2011.[3]吴晓光.论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客户权益保护[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4]王艳红.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法律性质探析[J].青春岁月,2013.[5]伍兴龙.我国网络借贷发展现状与监管路径探析[J].南方金融,2013.[6]娄飞鹏.国内外P2P网络借贷平台比较分析及建议[J].中国金融电脑,2013.
第二篇: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
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
人民银行 监察部 财政部 商务部 税务总局 工商总局 预防腐败局
近年来,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和小额支付服务市场创新的客观需要,商业预付卡市场发展迅速。商业预付卡以预付和非金融主体发行为典型特征,按发卡人不同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专营发卡机构发行,可跨地区、跨行业、跨法人使用的多用途预付卡;另一类是商业企业发行,只在本企业或同一品牌连锁商业企业购买商品、服务的单用途预付卡。总体看,商业预付卡在减少现钞使用、便利公众支付、刺激消费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同时,商业预付卡市场也存在监管不严、违反财务纪律、缺乏风险防范机制、公款消费和收卡受贿等突出问题,严重扰乱了税收和财务管理秩序,助长了腐败行为。为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防范金融风险、促进反腐倡廉,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职责,加强管理
强化对商业预付卡发卡人的管理,是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首要环节,必须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落实分类监管。人民银行要严格按照《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强对多用途预付卡发卡人的监督检查,完善业务管理规章,维护支付体系安全稳定运行。未经人民银行批准,任何非金融机构不得发行多用途预付卡,一经发现,按非法从事支付结算业务予以查处。对商业企业发行的单用途预付卡,商务部门要强化管理,抓紧制定行业标准,适时出台管理办法。金融机构未经批准,不得发行预付卡。
二、健全制度,规范行为
规范商业预付卡的发行和购买,是防范利用商业预付卡洗钱、套现、偷逃税款以及行贿受贿的有效途径,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大执法力度。一是建
立商业预付卡购卡实名登记制度。对于购买记名商业预付卡和一次性购买1万元(含)以上不记名商业预付卡的单位或个人,由发卡人进行实名登记。二是实施商业预付卡非现金购卡制度。单位一次性购卡金额达5000元(含)以上或个人一次性购卡金额达5万元(含)以上的,通过银行转账方式购买,不得使用现金;使用转账方式购卡的,发卡人要对转出、转入账户名称、账号、金额等进行逐笔登记。三是实行商业预付卡限额发行制度。不记名商业预付卡面值不超过1000元,记名商业预付卡面值不超过5000元。
严格发票和财务管理。发卡人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开具发票。税务部门要加强发票管理和税收稽查,坚决依法查处发卡人在售卡环节出具虚假发票、购卡单位在税前扣除与生产经营无关支出等行为。财政部门要加强财务管理,严厉查处挪用预算资金、利用购卡进行公款消费等行为。
三、坚决治理,防贿促廉
治理收卡受贿等违纪违法行为,是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的迫切要求和重要环节,必须进一步狠抓落实,加大查处力度。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禁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接受和赠送礼金、有价证券的通知》的规定,严禁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公务活动中收受任何形式的商业预付卡。凡收受商业预付卡又不按规定及时上交的,以收受同等数额的现金论处。对涉嫌受贿的,依法严肃查处。
四、防范风险,维护权益
加强预付资金管理,维护持卡人合法权益,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必须引起足够重视,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多用途预付卡发卡人接受的、客户用于未来支付需要的预付资金,不属于发卡人的自有财产,发卡人不得挪用、挤占。多用途预付卡发卡人必须在商业银行开立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存放预付资金,并与银行签 2
订存管协议,接受银行对备付金使用情况的监督。人民银行要加强对多用途预付卡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开立和使用的监管。商务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单用途预付卡预付资金的监管,防范资金风险。
人民银行、商务部要继续健全商业预付卡收费、投诉、保密、赎回、清退等业务管理制度,全面维护持卡人合法权益。为防止发卡人无偿占有卡内残值,方便持卡人使用,记名商业预付卡不设有效期,不记名商业预付卡有效期不得少于3年。对于超过有效期尚有资金余额的,发卡人应提供激活、换卡等配套服务。工商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加大消费维权工作力度,严厉打击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不法行为,及时开展相关消费提示,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商业预付卡管理涉及部门众多,情况复杂,规范整顿的任务十分艰巨。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建立对商业预付卡的联合监督检查机制,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2011年年底前,人民银行、商务部等有关部门要联合开展一次商业预付卡市场专项检查,以检查促整改,促进商业预付卡市场规范发展。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三日
第三篇: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
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
中国人民银行 监察部 财政部等
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
中国人民银行 监察部 财政部 商务部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国家预防腐败局 文件
国办发〔2011〕25号
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
近年来,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和小额支付服务市场创新的客观需要,商业预付卡市场发展迅速。商业预付卡以预付和非金融主体发行为典型特征,按发卡人不同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专营发卡机构发行,可跨地区、跨行业、跨法人使用的多用途预付卡;另一类是商业企业发行,只在本企业或同一品牌连锁商业企业购买商品、服务的单用途预付卡。总体看,商业预付卡在减少现钞使用、便利公众支付、刺激消费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同时,商业预付卡市场也存在监管不严、违反财务纪律、缺乏风险防范机制、公款消费和收卡受贿等突出问题,严重扰乱了税收和财务管理秩序,助长了腐败行为。为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防范金融风险、促进反腐倡廉,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职责,加强管理
强化对商业预付卡发卡人的管理,是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首要环节,必须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落实分类监管。人民银行要严格按照《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10〕第2号)的规定,加强对多用途预付卡发卡人的监督检查,完善业务管理规章,维护支付体系安全稳定运行。未经人民银行批准,任何非金融机构不得发行多用途预付卡,一经发现,按非法从事支付结算业务予以查处。对商业企业发行的单用途预付卡,商务部门要强化管理,抓紧制定行业标准,适时出台管理办法。金融机构未经批准,不得发行预付卡。
二、健全制度,规范行为
规范商业预付卡的发行和购买,是防范利用商业预付卡洗钱、套现、偷逃税款以及行贿受贿的有效途径,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大执法力度。一是建立商业预付卡购卡实名登记制度。对于购买记名商业预付卡和一次性购买1万元(含)以上不记名商业预付卡的单位或个人,由发卡人进行实名登记。二是实施商业预付卡非现金购卡制度。单位一次性购卡金额达5000元(含)以上或个人一次性购卡金额达5万元(含)以上的,通过银行转账方式购买,不得使用现金;使用转账方式购卡的,发卡人要对转出、转入账户名称、账号、金额等进行逐笔登记。三是实行商业预付卡限额发行制度。不记名商业预付卡面值不超过1000元,记名商业预付卡面值不超过5000元。
严格发票和财务管理。发卡人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开具发票。税务部门要加强发票管理和税收稽查,坚决依法查处发卡人在售卡环节出具虚假发票、购卡单位在税前扣除与生产经营无关支出等行为。财政部门要加强财务管理,严厉查处挪用预算资金、利用购卡进行公款消费等行为。
三、坚决治理,防贿促廉
治理收卡受贿等违纪违法行为,是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的迫切要求和重要环节,必须进一步狠抓落实,加大查处力度。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禁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接受和赠送礼金、有价证券的通知》(中办发〔1993〕5号)的规定,严禁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公务活动中收受任何形式的商业预付卡。凡收受商业预付卡又不按规定及时上交的,以收受同等数额的现金论处。对涉嫌受贿的,依法严肃查处。
四、防范风险,维护权益
加强预付资金管理,维护持卡人合法权益,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必须引起足够重视,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多用途预付卡发卡人接受的、客户用于未来支付需要的预付资金,不属于发卡人的自有财产,发卡人不得挪用、挤占。多用途预付卡发卡人必须在商业银行开立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存放预付资金,并与银行签订存管协议,接受银行对备付金使用情况的监督。人民银行要加强对多用途预付卡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开立和使用的监管。商务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单用途预付卡预付资金的监管,防范资金风险。
人民银行、商务部要继续健全商业预付卡收费、投诉、保密、赎回、清退等业务管理制度,全面维护持卡人合法权益。为防止发卡人无偿占有卡内残值,方便持卡人使用,记名商业预付卡不设有效期,不记名商业预付卡有效期不得少于3年。对于超过有效期尚有资金余额的,发卡人应提供激活、换卡等配套服务。工商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加大消费维权工作力度,严厉打击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不法行为,及时开展相关消费提示,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商业预付卡管理涉及部门众多,情况复杂,规范整顿的任务十分艰巨。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建立对商业预付卡的联合监督检查机制,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2011年年底前,人民银行、商务部等有关部门要联合开展一次商业预付卡市场专项检查,以检查促整改,促进商业预付卡市场规范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
监察部
财政部
商务部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工商总局
国家预防腐败局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三日
第四篇: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意见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民银行监察部等部门
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11〕2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人民银行、监察部、财政部、商务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预防腐败局《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三日
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
人民银行 监察部 财政部 商务部
税务总局 工商总局 预防腐败局
近年来,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和小额支付服务市场创新的客观需要,商业预付卡市场发展迅速。商业预付卡以预付和非金融主体发行为典型特征,按发卡人不同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专营发卡机构发行,可跨地区、跨行业、跨法人使用的多用途预付卡;另一类是商业企业发行,只在本企业或同一品牌连锁商业企业购买商品、服务的单用途预付卡。总体看,商业预付卡在减少现钞使用、便利公众支付、刺激消费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同时,商业预付卡市场也存在监管不严、违反财务纪律、缺乏风险防范机制、公款消费和收卡受贿等突出问题,严重扰乱了税收和财务管理秩序,助长了腐败行为。为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防范金融风险、促进反腐倡廉,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职责,加强管理
强化对商业预付卡发卡人的管理,是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首要环节,必须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落实分类监管。人民银行要严格按照《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10〕第2号)的规定,加强对多用途预付卡发卡人的监督检查,完善业务管理规章,维护支付体系安全稳定运行。未经人民银行批准,任何非金融机构不得发行多用途预付卡,一经发现,按非法从事支付结算业务予以查处。对商业企业发行的单用途预付卡,商务部门要强化管理,抓紧制定行业标准,适时出台管理办法。金融机构未经批准,不得发行预付卡。
二、健全制度,规范行为
规范商业预付卡的发行和购买,是防范利用商业预付卡洗钱、套现、偷逃税款以及行贿受贿的有效途径,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大执法力度。一是建立商业预付卡购卡实名登记制度。对于购买记名商业预付卡和一次性购买1万元(含)以上不记名商业预付卡的单位或个人,由发卡人进行实名登记。二是实施商业预付卡非现金购卡制度。单位一次性购卡金额达5000元(含)以上或个人一次性购卡金额达5万元(含)以上的,通过银行转账方式购买,不得使用现金;使用转账方式购卡的,发卡人要对转出、转入账户名称、账号、金额等进行逐笔登记。三是实行商业预付卡限额发行制度。不记名商业预付卡面值不超过1000元,记名商业预付卡面值不超过5000元。
严格发票和财务管理。发卡人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开具发票。税务部门要加强发票管理和税收稽查,坚决依法查处发卡人在售卡环节出具虚假发票、购卡单位在税前扣除与生产经营无关支出等行为。财政部门要加强财务管理,严厉查处挪用预算资金、利用购卡进行公款消费等行为。
三、坚决治理,防贿促廉
治理收卡受贿等违纪违法行为,是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的迫切要求和重要环节,必须进一步狠抓落实,加大查处力度。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禁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接受和赠送礼金、有价证券的通知》(中办发〔1993〕5号)的规定,严禁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公务活动中收受任何形式的商业预付卡。凡收受商业预付卡又不按规定及时上交的,以收受同等数额的现金论处。对涉嫌受贿的,依法严肃查处。
四、防范风险,维护权益
加强预付资金管理,维护持卡人合法权益,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必须引起足够重视,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多用途预付卡发卡人接受的、客户用于未来支付需要的预付资金,不属于发卡人的自有财产,发卡人不得挪用、挤占。多用途预付卡发卡人必须在商业银行开立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存放预付资金,并与银行签订存管协议,接受银行对备付金使用情况的监督。人民银行要加强对多用途预付卡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开立和使用的监管。商务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单用途预付卡预付资金的监管,防范资金风险。
人民银行、商务部要继续健全商业预付卡收费、投诉、保密、赎回、清退等业务管理制度,全面维护持卡人合法权益。为防止发卡人无偿占有卡内残值,方便持卡人使用,记名商业预付卡不设有效期,不记名商业预付卡有效期不得少于3年。对于超过有效期尚有资金余额的,发卡人应提供激活、换卡等配套服务。工商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加大消费维权工作力度,严厉打击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不法行为,及时开展相关消费提示,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商业预付卡管理涉及部门众多,情况复杂,规范整顿的任务十分艰巨。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建立对商业预付卡的联合监督检查机制,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2011年年底前,人民银行、商务部等有关部门要联合开展一次商业预付卡市场专项检查,以检查促整改,促进商业预付卡市场规范发展。
“广州律师”发
12:01:16 中国人民银行令 〔2010〕 第 2 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经2010年5月19日第7次行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
行 长:周小川
二〇一〇年六月十四日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支付服务市场健康发展,规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行为,防范支付风险,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是指非金融机构在收付款人之间作为中介机构提供下列部分或全部货币资金转移服务:
(一)网络支付;
(二)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
(三)银行卡收单;
(四)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
本办法所称网络支付,是指依托公共网络或专用网络在收付款人之间转移货币资金的行为,包括货币汇兑、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等。
本办法所称预付卡,是指以营利为目的发行的、在发行机构之外购买商品或服务的预付价值,包括采取磁条、芯片等技术以卡片、密码等形式发行的预付卡。
本办法所称银行卡收单,是指通过销售点(POS)终端等为银行卡特约商户代收货币资金的行为。
第三条 非金融机构提供支付服务,应当依据本办法规定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成为支付机构。
支付机构依法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督管理。
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任何非金融机构和个人不得从事或变相从事支付业务。
第四条 支付机构之间的货币资金转移应当委托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不得通过支付机构相互存放货币资金或委托其他支付机构等形式办理。
支付机构不得办理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间的货币资金转移,经特别许可的除外。
第五条 支付机构应当遵循安全、效率、诚信和公平竞争的原则,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客户合法权益。
第六条 支付机构应当遵守反洗钱的有关规定,履行反洗钱义务。
第二章 申请与许可
第七条 中国人民银行负责《支付业务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
申请《支付业务许可证》的,需经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审查后,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
本办法所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以上的分支机构。
第八条 《支付业务许可证》的申请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且为非金融机构法人;
(二)有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
(三)有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出资人;
(四)有5名以上熟悉支付业务的高级管理人员;
(五)有符合要求的反洗钱措施;
(六)有符合要求的支付业务设施;
(七)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措施;
(八)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和安全保障措施;
(九)申请人及其高级管理人员最近3年内未因利用支付业务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为违法犯罪活动办理支付业务等受过处罚。
第九条 申请人拟在全国范围内从事支付业务的,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亿元人民币;拟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从事支付业务的,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3千万元人民币。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实缴货币资本。
本办法所称在全国范围内从事支付业务,包括申请人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分支机构从事支付业务,或客户可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办理支付业务的情形。
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调整申请人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
外商投资支付机构的业务范围、境外出资人的资格条件和出资比例等,由中国人民银行另行规定,报国务院批准。
第十条 申请人的主要出资人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为依法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二)截至申请日,连续为金融机构提供信息处理支持服务2年以上,或连续为电子商务活动提供信息处理支持服务2年以上;
(三)截至申请日,连续盈利2年以上;
(四)最近3年内未因利用支付业务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为违法犯罪活动办理支付业务等受过处罚。
本办法所称主要出资人,包括拥有申请人实际控制权的出资人和持有申请人10%以上股权的出资人。
第十一条 申请人应当向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一)书面申请,载明申请人的名称、住所、注册资本、组织机构设置、拟申请支付业务等;
(二)公司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三)公司章程;
(四)验资证明;
(五)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
(六)支付业务可行性研究报告;
(七)反洗钱措施验收材料;
(八)技术安全检测认证证明;
(九)高级管理人员的履历材料;
(十)申请人及其高级管理人员的无犯罪记录证明材料;
(十一)主要出资人的相关材料;
(十二)申请资料真实性声明。
第十二条 申请人应当在收到受理通知后按规定公告下列事项:
(一)申请人的注册资本及股权结构;
(二)主要出资人的名单、持股比例及其财务状况;
(三)拟申请的支付业务;
(四)申请人的营业场所;
(五)支付业务设施的技术安全检测认证证明。
第十三条 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依法受理符合要求的各项申请,并将初审意见和申请资料报送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审查批准的,依法颁发《支付业务许可证》,并予以公告。
《支付业务许可证》自颁发之日起,有效期5年。支付机构拟于《支付业务许可证》期满后继续从事支付业务的,应当在期满前6个月内向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提出续展申请。中国人民银行准予续展的,每次续展的有效期为5年。
第十四条 支付机构变更下列事项之一的,应当在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前报中国人民银行同意:
(一)变更公司名称、注册资本或组织形式;
(二)变更主要出资人;
(三)合并或分立;
(四)调整业务类型或改变业务覆盖范围。
第十五条 支付机构申请终止支付业务的,应当向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一)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书面申请,载明公司名称、支付业务开展情况、拟终止支付业务及终止原因等;
(二)公司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三)《支付业务许可证》复印件;
(四)客户合法权益保障方案;
(五)支付业务信息处理方案。
准予终止的,支付机构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批复完成终止工作,交回《支付业务许可证》。
第十六条 本章对许可程序未作规定的事项,适用《中国人民银行行政许可实施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4〕第3号)。
第三章 监督与管理
第十七条 支付机构应当按照《支付业务许可证》核准的业务范围从事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核准范围之外的业务,不得将业务外包。
支付机构不得转让、出租、出借《支付业务许可证》。
第十八条 支付机构应当按照审慎经营的要求,制订支付业务办法及客户权益保障措施,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并报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备案。
第十九条 支付机构应当确定支付业务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并报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备案。
支付机构应当公开披露其支付业务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
第二十条 支付机构应当按规定向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报送支付业务统计报表和财务会计报告等资料。
第二十一条 支付机构应当制定支付服务协议,明确其与客户的权利和义务、纠纷处理原则、违约责任等事项。
支付机构应当公开披露支付服务协议的格式条款,并报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备案。
第二十二条 支付机构的分公司从事支付业务的,支付机构及其分公司应当分别到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备案。
支付机构的分公司终止支付业务的,比照前款办理。
第二十三条 支付机构接受客户备付金时,只能按收取的支付服务费向客户开具发票,不得按接受的客户备付金金额开具发票。
第二十四条 支付机构接受的客户备付金不属于支付机构的自有财产。
支付机构只能根据客户发起的支付指令转移备付金。禁止支付机构以任何形式挪用客户备付金。
第二十五条 支付机构应当在客户发起的支付指令中记载下列事项:
(一)付款人名称;
(二)确定的金额;
(三)收款人名称;
(四)付款人的开户银行名称或支付机构名称;
(五)收款人的开户银行名称或支付机构名称;
(六)支付指令的发起日期。
客户通过银行结算账户进行支付的,支付机构还应当记载相应的银行结算账号。客户通过非银行结算账户进行支付的,支付机构还应当记载客户有效身份证件上的名称和号码。
第二十六条 支付机构接受客户备付金的,应当在商业银行开立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存放备付金。中国人民银行另有规定的除外。
支付机构只能选择一家商业银行作为备付金存管银行,且在该商业银行的一个分支机构只能开立一个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
支付机构应当与商业银行的法人机构或授权的分支机构签订备付金存管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支付机构应当向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报送备付金存管协议和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的信息资料。
第二十七条 支付机构的分公司不得以自己的名义开立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只能将接受的备付金存放在支付机构开立的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
第二十八条 支付机构调整不同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头寸的,由备付金存管银行的法人机构对支付机构拟调整的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的余额情况进行复核,并将复核意见告知支付机构及有关备付金存管银行。
支付机构应当持备付金存管银行的法人机构出具的复核意见办理有关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的头寸调拨。
第二十九条 备付金存管银行应当对存放在本机构的客户备付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并按规定向备付金存管银行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及备付金存管银行的法人机构报送客户备付金的存管或使用情况等信息资料。
对支付机构违反第二十五条至第二十八条相关规定使用客户备付金的申请或指令,备付金存管银行应当予以拒绝;发现客户备付金被违法使用或有其他异常情况的,应当立即向备付金存管银行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及备付金存管银行的法人机构报告。
第三十条 支付机构的实缴货币资本与客户备付金日均余额的比例,不得低于10%。
本办法所称客户备付金日均余额,是指备付金存管银行的法人机构根据最近90日内支付机构每日日终的客户备付金总量计算的平均值。
第三十一条 支付机构应当按规定核对客户的有效身份证件或其他有效身份证明文件,并登记客户身份基本信息。
支付机构明知或应知客户利用其支付业务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应当停止为其办理支付业务。
第三十二条 支付机构应当具备必要的技术手段,确保支付指令的完整性、一致性和不可抵赖性,支付业务处理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支付业务的安全性;具备灾难恢复处理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支付业务的连续性。
第三十三条 支付机构应当依法保守客户的商业秘密,不得对外泄露。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十四条 支付机构应当按规定妥善保管客户身份基本信息、支付业务信息、会计档案等资料。
第三十五条 支付机构应当接受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定期或不定期的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如实提供有关资料,不得拒绝、阻挠、逃避检查,不得谎报、隐匿、销毁相关证据材料。
第三十六条 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依据法律、行政法规、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对支付机构的公司治理、业务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状况、反洗钱工作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
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依法对支付机构进行现场检查,适用《中国人民银行执法检查程序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令〔2010〕第1号发布)。
第三十七条 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可以采取下列措施对支付机构进行现场检查:
(一)询问支付机构的工作人员,要求其对被检查事项作出解释、说明;
(二)查阅、复制与被检查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对可能被转移、藏匿或毁损的文件、资料予以封存;
(三)检查支付机构的客户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及相关账户;
(四)检查支付业务设施及相关设施。
第三十八条 支付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有权责令其停止办理部分或全部支付业务:
(一)累计亏损超过其实缴货币资本的50%;
(二)有重大经营风险;
(三)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第三十九条 支付机构因解散、依法被撤销或被宣告破产而终止的,其清算事宜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办理。
第四章 罚
则
第四十条 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规定审查批准《支付业务许可证》的申请、变更、终止等事项的;
(二)违反规定对支付机构进行检查的;
(三)泄露知悉的国家秘密或商业秘密的;
(四)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其他行为。
第四十一条 商业银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责令其限期改正,并给予警告或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中国人民银行责令其暂停或终止客户备付金存管业务:
(一)未按规定报送客户备付金的存管或使用情况等信息资料的;
(二)未按规定对支付机构调整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头寸的行为进行复核的;
(三)未对支付机构违反规定使用客户备付金的申请或指令予以拒绝的。第四十二条 支付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责令其限期改正,并给予警告或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规定建立有关制度办法或风险管理措施的;
(二)未按规定办理相关备案手续的;
(三)未按规定公开披露相关事项的;
(四)未按规定报送或保管相关资料的;
(五)未按规定办理相关变更事项的;
(六)未按规定向客户开具发票的;
(七)未按规定保守客户商业秘密的。
第四十三条 支付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3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中国人民银行注销其《支付业务许可证》;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转让、出租、出借《支付业务许可证》的;
(二)超出核准业务范围或将业务外包的;
(三)未按规定存放或使用客户备付金的;
(四)未遵守实缴货币资本与客户备付金比例管理规定的;
(五)无正当理由中断或终止支付业务的;
(六)拒绝或阻碍相关检查监督的;
(七)其他危及支付机构稳健运行、损害客户合法权益或危害支付服务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
第四十四条 支付机构未按规定履行反洗钱义务的,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依据国家有关反洗钱法律法规等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中国人民银行注销其《支付业务许可证》。
第四十五条 支付机构超出《支付业务许可证》有效期限继续从事支付业务的,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责令其终止支付业务;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 以欺骗等不正当手段申请《支付业务许可证》但未获批准的,申请人及持有其5%以上股权的出资人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或参与申请《支付业务许可证》。
以欺骗等不正当手段申请《支付业务许可证》且已获批准的,由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责令其终止支付业务,注销其《支付业务许可证》;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申请人及持有其5%以上股权的出资人不得再次申请或参与申请《支付业务许可证》。
第四十七条 任何非金融机构和个人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擅自从事或变相从事支付业务的,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责令其终止支付业务;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实施前已经从事支付业务的非金融机构,应当在本办法实施之日起1年内申请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逾期未取得的,不得继续从事支付业务。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解释。
第五十条 本办法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我国商业医疗保险的难点与对策
我国商业医疗保险的难点与对策
关键词:保险意识薄弱 道德风险 保险监管
摘要:我国的商业医疗保险面临困境,其主要原因即以上三点保险意识薄弱、道德风险严重、保险监管存在漏洞。本文将从这些不利因素产生的原因入手,进行分析找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适用办法。我国医疗保险的发展现状 1. 商业医疗保险的含义
所谓商业医疗保险,是指当被保险人患有某种疾病或因遭受意外伤害及疾病而导致支出医疗费用时,由保险人支付保险金的商业保险,属于健康保险的一种。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商业医疗保险有别与社会保险中的医疗保险项目。商业医疗保险是由保险公司开办的一种险种,相对于政府主办的社会医疗保险(就是我们所缴纳的4金中的一金)来说,它的保障更为全面,例如,社会医疗保险对于药品的限制较严格,许多我们常用的进口药都不在报销范围,而且政府对医院每年的医保支出都有指标,对于医保卡看病的费用都有严格的限制。而商业医疗保险的保障更为全面些,许多疾病都在保障范围。2. 我国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现状
日前,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负责人就中国保监会发布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我国保险公司已有100家,销售健康保险产品的有81家。截至2005年底,有42家寿险公司、35家财险公司开展了健康保险业务,人保健康和平安健康等4家专业健康保险公司开业,形成了多种主体共同经营健康保险的局面。
据统计,2002年以来健康保险保费收入年均增速为37%,2005年实现保费收入312亿元,累计承保2.5亿人次,承担保险金额13万亿元。2006年上半年,健康保险保费收入193.73亿元,同比增长21.23%。2006年全年健康保险保费收入为376.8亿。
目前,我国的我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业务总量很小。2006年保险业保费收入5 641.4亿元,健康保险保费仅占全国保费收入的6.68%,占人身保险保费收入的9.12%,显然与健康保险在整个保险业中的地位极不相称
(2).业务比重很低。健康保险在人身保险中所占比重: 2001年为4.32%,2002年为5.38%,2003年为8.03%,2004年为8.05%,2005年为8.4%,2006年为9.12%,而英、美等发达国家健康保险业务比重均在20%以上。
(3).保险深度、保险密度极微。从保险深度来看,2005年全国健康保险保费收入312亿元,GDP为182 321亿元,仅占0.17%,2006年全国GDP为209 407亿元,健康保险也占0.17%。从保险密度来看,2005年健康险人均保费24元;2006年健康险人均保费29元。
(4).业务覆盖面极小。我国由商业医疗保险提供保障的人群仅占全国总人口的3%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一般都在60%左右。2005年我国卫生费用总支出7 590.3亿元,其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583元,个人支出313元,占53.68%,人均商业健康保险消费支出仅占个人卫生费用支出的7.66%,而美国这一比例为50%以上。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商业医疗虽起步较晚,基础较差,保费规模仍然较小。但是发展趋势可以从增长幅度看出,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随着我国商业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公司产品服务的专业化改进,在不久的将来相信会有喜人的成果。
一、我国商业医疗保险发展的困境分析 11 从投保人、被保险人角度分析
(1)保险意识薄弱:由于在建国初期,我国的商业医疗保险还未创立,政府面向全国实行的是公费医疗制度,不论是生病住院还是一般用药,都可以进行报销。现如今国家建立了社会保险的医疗保险项目,作为一个福利性的保障,当被保险人产生了医疗费用,政府即可为他承担相应的医疗费用。这就致使人们认为拥有了公费医疗和社会医疗保险就足够了。其实不然,由于社会医疗保险是费用型,补偿能力有限,它只能对一般疾病产生的医疗费用进行补偿,但是面对重大疾病,对其治疗所需的费用补偿能力相当有限。而且根据数据表明,有百分之80的人一生中都会罹患重大疾病,所以仅仅有社会医疗保险是远远不够的。而商业医疗保险则正是针对病重进行补偿的险种,它对社会费用型的社会医疗保险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具体的内容你可以写:因为以前都是公费医疗,现在有了社会保险中的医疗保险后,很多人都觉得保障足够了,但是社保的医疗保险是费用型,补偿能力有限,特别是对费用高额的疾病,所以需要商业医疗保险作为补充····)(2)道德风险突出
由于现如今我国的商业医疗保险制度尚不健全,致使道德风险发生严重,很多“客户”为了保险金的补偿会去进行“逆选择”。如:有的“客户”已身患保险条款中的对应重大疾病,但是他们却钻了体检的空子或者串通保险营销员去带病投保,然后再去诈骗保险金。还有些投保的“健康体”,在他们购买了医疗保险之后,身体稍有不适,就回去医院进行一些不必要的治疗,因为有了保险金的补偿,这些人就会抱着“小病大治”的念头,也许一个小小的感冒,他们会当作肺炎来诊断和治疗,以此来获得更多的保险金补偿。诸如此类,还有很多通过各种手段诈骗保险金的形式,一人投保,全家吃药。利用医院的关系出具虚假的住院、诊断证明来诈取保险金。如此众多的道德风险的发生也是如今阻碍着我国商业医疗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3)购买能力有限
由于保险的射幸性,人们普遍会认为买了医疗保险如果不生病的话,那么所缴纳的保费就“白搭”了。另外对于商业医疗保险的需求和购买能力存在着这样一个矛盾:那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或者个人一般都拥有稳定的工作和不错的经济待遇,其单位所提供的保障也往往相当完善和充裕,这一人群对疾病医疗风险的抵御能力较强,于是他们选择了自留,觉得即使不买保险凭着自己的经济实力也能够支付;而对于经济条件一般甚至比较困难的家庭和个人,他们的经济条件很难重大疾病的侵袭,也许一场不幸的大病就使得他们的家庭风雨飘摇,他们才是真正最需要购买医疗保险的人群。但是正是这一类人群对医疗保险的购买能力却不强,再加上侥幸心里,他们也可能认为“没必要”或者“不舍得”去购买价格偏高的商业医疗保险。2.从保险人的角度分析
而对于保险人而言,当前我国开展商业医疗保险的保险公司普遍存在着以下的种种问题,它们也成为了阻碍我国商业医疗快速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1)产品种类较少(2)产品费率较高(3)核保、理赔流程不规范(4)保险营销人员误导客户
3.从医疗机构的角度分析——道德风险明显
医院受利益驱动,对患者进行不必要治疗,使得医疗费用难以控制。
三、我国商业医疗保险发展的对策研究 1、1对投保人、被保险人而言
首先,广大人民群众应增强保险意识,正确认知保险的功能,认识到商业医疗保险是对社会保险医疗保障最有力的补充.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由政策上支持的将商业医疗保险作为对大额医疗保险项目的补充的明确通知。《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福建省财政厅关于新一轮省级医保大额医疗费用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有关事项的通知》 对保险人而言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就应从上述的几个问题入手
增加可参与的险种,险种也应“与时具进”,不仅要完善以往可保疾病的种类范围,并且要将当前我国的医院最近新增的或者临床病例有增长趋势的重大的、治疗费用较高的疾病列入可保范围,从而更全面地为投保人着想,切实地为他们分散医疗风险
合理控制费率在进行核保的过程中,保险公司要加强与医院的合作与沟通,从体检开始,就由保险公司与医院双方派专人进行监管,避免带病投保情况的发生。当被保险人发病后,医院需出示明确的诊断证明以及患者病历,交由保险公司核保部门严格审核。
(1)保险公司要加强对其所属的保险代理人员的岗前、岗中培训。使其对公司所销售的所以医疗保险的险种烂熟于心,明确保险条款、保险责任以及它的适用人群。加强公司的思想道德精神文明建设,使其形成一种企业文化,杜绝逆选择保单、“人情保单”,力求把保险做高尚。
3.对医院及相关监管保险而言
加强医疗服务管理。建立医疗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定点医院、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商业保险公司的信息共享,实时查阅患者的就医用药记录,加强对就医、用药合理性的审查,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医疗风险管控办法。商业保险要认真做好参保人员信息的保密工作,发生泄密、将信息违规挪作他用或侵害参保人员个人隐私的,按有关规定处理。各级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应及时向承保的商业保险公司通报新出台的医疗保险政策,并就新出台的政策进行沟通,研究、确定相应措施。保险公司要主动采取有效的风险管控办法,早介入、早防范,杜绝不合理的医疗费用支出。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应督促相关医院配合保险公司的理赔查核工作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只有政府、企业、医疗部门、个人、保险机构等协同作业,才能够使得老百姓尽快享受到“无微不至”的保险服务。如果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关系难以建立,由于保险公司的人力和财力有限,就目前已销售的医疗险种来说,已让保险公司不堪重负了,完全是一种无利经营,再增加普通的门诊医疗,势必会加大保险公司承保的风险。因此,推行商业医疗保险的前提应是社会各方携起手来,并且急需改革目前的就医体制,如果医疗体制得到根本改善,那么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就有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和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