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与计算机实用技术课程研究报告
网络与计算机实用技术课程研究报告
浏览器的使用研究
张高翔 69号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网络信息爆炸,人人都会接触到网络,而对于每一个上网的人来说,第一个遇到的问题就是应该选着什么网页浏览器更好。然而,对很多人,只知道上网而不知道什么是网页浏览器,那么什么是网页浏览器呢?网页浏览器是个显示网页服务器或档案系统内的文件,并让用户与此些文件互动的一种软件。它用来显示在万维网或局部局域网络等内的文字、影像及其他资讯。这些文字或影像,可以是连接其他网址的超链接,用户可迅速及轻易地浏览各种资讯。
作为联系人与网络世界的桥梁,网页浏览器起到的不仅仅只是个窗口的作用。浏览器的功能固然是浏览网页,但大家浏览网页的目的是什么呢?呵呵,深层次的回答出来了:获得信息。对了,浏览器的真正作用,是通过一个浏览的窗口,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那么,如何方便、高效地攫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就是浏览器的根本作用了。
列举一下通过浏览器获得信息的方式:
一、附件下载
1、正
常的文
件
链
接
下
载
(exe.txt.zip.rar.avi.mp3.flv.flash„„等等)
2、论坛的附件下载
3、种子方式的下载
4、下载方式:
a、浏览器直接点击下载
b、专用的下载软件下载
二内容下载
1、文字内容下载
2、图片内容下载
3、下载方式:
a、正常的复制、粘贴
b、通过浏览器的特殊附加功能获取
i、拖拽式
ii、批量式
iii、另存式
浏览器的功能显而易见,其市场份额成了各个大型网络公司的必争之地。当前市场上有许许多多的网页浏览器。这不得不说的就是微软公司的IE浏览器。IE是微软的新版本Windows操作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旧版的操作系统上,它是独立、免费的。从Windows 95 OSR2开始,它被捆绑作为所有新版本的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默认浏览器。由于之前十几年来的微软公司捆绑销售IE,使得IE浏览器成为世界上使用率最广泛的浏览器,一度形成垄断。但是由于是捆绑销售的且不断爆出重大安全漏洞,本身执行效率不高,不支持W3C标准,Internet Explorer一直被人诟病。Internet Explorer 最主要都是被批评其安全性。很多间谍软件,广告软件及电脑病毒横行网络是因为 Internet Explorer 的安全漏洞及安全结构有裂缝。有时浏览一些恶意网站会被恶意自动安装。这被名为“强制安装”:在 ActiveX 的安全描述中填写虚假的描述以遮盖软件的实际用途,误导使用者安装一些恶意软件。
当然,Internet Explorer 不只有一个用户有问题,而使大部份的使用者。它们影响很多电脑显示安全问题无处不在。微软没有责任去修补安全漏同及发布修补档除 Internet Explorer 的安全漏洞外,微软使用很长的时间去修补漏洞。在一些例子中,恶意网站制作者在微软发布修正档前利用漏洞去攻击使用者。其他的批评大多是来自技术专家用户、网站开发者和建基于Internet Explorer而开发的软件应用程序的开发者,他们十分担心Internet Explorer对开放标准的支持,因为Internet Explorer通常使用专利的网页标准延伸元件来达至相似的功能。
Internet Explorer对一些标准化技术都有一定程度上的支持,但亦有很多执行上的差距和兼容性的故障 — 一些较为轻微,一些没有 — 这导致技术开发者的批评日益增加。批评增加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归因于Internet Explorer的竞争对手相对地已提供完全的技术支持,标准规格(Standards-compliant)的应用亦越来越广泛起来。
正因为Internet Explorer在全球广为应用,网络开发者们在寻求跨平台且功能强大的代码时常常会发现Internet Explorer的漏洞、私有的功能集合和对标准支持的不完善成为了他们最大的绊脚石。
通常来说,网络开发者们在编写代码时应该具有跨平台性,因此能在所有主要浏览器上运行的?胱苁潜夭豢缮俚摹?nternet Explorer的技术很封闭,且只支持少数的CSS、HTML和 DOM特性(而且很多实现都有问题)。竞争对手Firefox和Opera不仅在这方面领先于Internet Explorer,且它们也具备原生的XHTML支持。正因如此,Internet Explorer始终未能通过验证CSS标准支持程度的Acid2测试。另一个Internet Explorer的巨大缺点源自PNG格式,这一问题仅在Internet Explorer 7中得到了解决。尽管如此,Internet Explorer 7在访问含有透明PNG的网页时性能将大大降低。
除了IE浏览器,现行市场还有Mozilla的Firefox、Apple的Safari、Opera、HotBrowser、Google Chrome、GreenBrowser浏览器、Avant 浏览器、360安全浏览器、世界之窗、腾讯TT、搜狗浏览器、傲游浏览器、orca 浏览器 等。我个人经常使用的是世界之窗浏览器。世界之窗采用IE内核开发,兼容微软IE浏览器,可运行于微软windows98/me/2000/xp系列操作系统上,并且要求系统已经安装了IE。推荐运行在安装IE5.5或更高版本的系统上。不同于常见的IE内核浏览器,世界之窗没有采用常见的开发库如MFC/WTL等开发,而是直接使用效率更高更简洁的Win32 SDK开发,自行封装扁平架构的开发库,接口更加透明,因而功能实现更加直接,便于优化,这就是为什么功能相同的情况下,世界之窗可以更小更快的原因之一。世界之窗浏览器是一款小巧、快速、安全、功能强大的多窗口浏览器,它是完全免费,没有任何功能限制的绿色软件,兼容微软
IE
浏览器,可运行于微软Windows98/ME/2000/XP/Vista/7操作系统上,并且要求系统已经安装了IE。推荐运行在安装IE6.0或更高版本的系统上。网页浏览器的选择是每个人的上网权利,那些捆绑着流氓软件无法卸载的浏览器是不可取的,希望大家在选择浏览器的时候要谨慎。
第二篇:207499 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实践课程大纲
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实践课程大纲
[课程编号]:207499
[英文名称]:Computer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Course Practice
[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学 分 数]:1
[总 学 时]:5天
[实践学时]:5天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实习是信息管理与信息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通过校外参观、调研和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和“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课程的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后续课程提供基础。
二、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深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完成从实践到理解、从理解到应用的学习过程;熟练掌握在网络环境下获取和交流信息的能力;提高对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1.先修课程: 无
2.后续课程:信息类其它课程
四、课程实习内容
1.校外参观或专题讲座(1天)。
2.信息资源检索与使用(1天)。包括:搜索引擎的使用;专业文献数据库的使用;常用下载工具;压缩及解压缩软件;电子阅读软件。
3.信息化案例解析(1天)。
4.专业或课程调研,并完成调研报告(2天)。
五、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要求:考核课
2.考核方式:课程实习报告
3.考试成绩:平时成绩(40%)+文档成绩(60%)
编写负责人:信息管理内部资料审稿人:院主管领导:
第三篇:2011下半年计算机技术与软件
山西省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
(水平)考试办公室文件
晋计考办发〔2011〕1号
关于进行 2011下半年计算机技术与软件 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的安排意见 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人事)局人事(干部)处、省直各有关单位: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工作计划及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厅发〔2010〕90 号)的文件精神,2011年下半年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的时间定于2011年11月12日举行。为确保下半年考试工作顺利进行,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考试级别、时间、内容
高级资格: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系统架构设计师、网络规划设计师
上午: 9:00—11:30 综合知识
下午:13:30—15:00 案例分析
下午:15:20—17:20 论 文
中级资格:
软件设计师、网络工程师、软件评测师、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信息系统监理师、嵌入式系统设计师、电子商务设计师、上午: 9:00—11:30 基础知识
下午:14:00—16:30 应用技术
初级资格:
程序员、网络管理员
上午: 9:00—11:30 基础知识
下午:14:00—16:30 应用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员
上午: 9:00—11:30 基础知识
下午:13:00—15:30 应用技术(上机考试)
本次考试指定教材请登录中国计算机技术职业资格网(;地址:太原市并州北路39号408室,省机电行办四层省电子信息办。
二○一一年七月十八日
主题词:计算机 资格 考试 安排
抄 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山西省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
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办公室 2011年7月18日印发
第四篇:未来计算机与计算机技术
未来计算机与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的关键技术继续发展
未来的计算机技术将向超高速、超小型、平行处理、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尽管受到物理极限的约束,采用硅芯片的计算机的核心部件CPU的性能还会持续增长。作为Moore定律驱动下成功企业的典范Inter预计2001年推出1亿个晶体管的微处理器,并预计在2010年推出集成10亿个晶体管的微处理器,其性能为10万MIPS(1000亿条指令/秒)。而每秒100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将出现在本世纪初出现。超高速计算机将采用平行处理技术,使计算机系统同时执行多条指令或同时对多个数据进行处理,这是改进计算机结构、提高计算机运行速度的关键技术。
同时计算机将具备更多的智能成分,它将具有多种感知能力、一定的思考与判断能力及一定的自然语言能力。除了提供自然的输入手段(如语音输入、手写输入)外,让人能产生身临其境感觉的各种交互设备已经出现,虚拟现实技术是这一领域发展的集中体现。
传统的磁存储、光盘存储容量继续攀升,新的海量存储技术趋于成熟,新型的存储器每立方厘米存储容量可达10TB(以一本书30万字计,它可存储约1500万本书)。信息的永久存储也将成为现实,千年存储器正在研制中,这样的存储器可以抗干扰、抗高温、防震、防水、防腐蚀。如是,今日的大量文献可以原汁原味保存、并流芳百世。
新型计算机系统不断涌现
硅芯片技术的高速发展同时也意味着硅技术越来越近其物理极限,为此,世界各国的研究人员正在加紧研究开发新型计算机,计算机从体系结构的变革到器件与技术革命都要产生一次量的乃至质的飞跃。新型的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纳米计算机等将会在21世纪走进我们的生活,遍布各个领域。
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是基于量子效应基础上开发的,它利用一种链状分子聚合物的特性来表示开与关的状态,利用激光脉冲来改变分子的状态,使信息沿着聚合物移动,从而进行运算。
量子计算机中数据用量子位存储。由于量子叠加效应,一个量子位可以是0或1,也可以既存储0又存储1。因此一个量子位可以存储2个数据,同样数量的存储位,量子计算机的存储量比通常计算机大许多。同时量子计算机能够实行量子并行计算,其运算速度可能比目前个人计算机的PentiumⅢ晶片快10亿倍。目前正在开发中的量子计算机有3种类型:核磁共振(NMR)量子计算机、硅基半导体量子计算机、离子阱量子计算机。预计2030年将普及量子计算机。
光子计算机
光子计算机即全光数字计算机,以光子代替电子,光互连代替导线互连,光硬件代替计算机中的电子硬件,光运算代替电运算。
与电子计算机相比,光计算机的“无导线计算机”信息传递平行通道密度极大。一枚直径5分硬币大小的棱镜,它的通过能力超过全世界现有电话电缆的许多倍。光的并行、高速,天然地决定了光计算机的并行处理能力很强,具有超高速运算速度。超高速电子计算机只能在低温下工作,而光计算机在室温下即可开展工作。光计算机还具有与人脑相似的容错性。系统中某一元件损坏或出错时,并不影响最终的计算结果。
目前,世界上第一台光计算机已由欧共体的英国、法国、比利时、德国、意大利的70多名科学家研制成功,其运算速度比电子计算机快1000倍。科学家们预计,光计算机的进一步研制将成为21世纪高科技课题之一。
生物计算机(分子计算机)
生物计算机的运算过程就是蛋白质分子与周围物理化学介质的相互作用过程。计算机的转换开关由酶来充当,而程序则在酶合成系统本身和蛋白质的结构中极其明显地表示出来。
20世纪70年代,人们发现脱氧核糖核酸(DNA)处于不同状态时可以代表信息的有或无。DNA分子中的遗传密码相当于存储的数据,DNA分子间通过生化反应,从一种基因代玛转变为另一种基因代码。反应前的基因代码相当于输入数据,反应后的基因代码相当于输出数据。如果能控制这一反应过程,那么就可以制作成功DNA计算机。
蛋白质分子比硅晶片上电子元件要小得多,彼此相距甚近,生物计算机完成一项运算,所需的时间仅为10微微秒,比人的思维速度快100万倍。DNA分子计算机具有惊人的存贮容量,1立方米的DNA溶液,可存储1万亿亿的二进制数据。DNA计算机消耗的能量非常小,只有电子计算机的十亿分之一。由于生物芯片的原材料是蛋白质分子,所以生物计算机既有自我修复的功能,又可直接与生物活体相联。预计10~20年后,DNA计算机将进入实用阶段。
纳米计算机
“纳米”是一个计量单位,一个纳米等于10[-9]米,大约是氢原子直径的10倍。纳米技术是从80年代初迅速发展起来的新的前沿科研领域,最终目标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意志直接操纵单个原子,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
现在纳米技术正从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起步,把传感器、电动机和各种处理器都放在一个硅芯片上而构成一个系统。应用纳米技术研制的计算机内存芯片,其体积不过数百个原子大小,相当于人的头发丝直径的千分之一。纳米计算机不仅几乎不需要耗费任何能源,而且其性能要比今天的计算机强大许多倍。
目前,纳米计算机的成功研制已有一些鼓舞人心的消息,惠普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已开始应用纳米技术研制芯片,一旦他们的研究获得成功,将为其他缩微计算机元件的研制和生产铺平道路。
互联网络继续蔓延与提升
今天人们谈到计算机必然地和网络联系起来,一方面孤立的未加入网络的计算机越来越难以见到,另一方面计算机的概念也被网络所扩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Internet在过去如火如荼地发展,其影响之广、普及之快是前所未有的。从没有一种技术能像Internet一样,剧烈地改变着我们的学习、生活和习惯方式。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有计算机网络直接或间接地与Internet相连,使之成为一个全球范围的计算机互联网络。人们可以通过Internet与世界各地的其它用户自由地进行通信,可从Internet中获得各种信息。
回顾一下我国互联网络的发展,就可以感受到互联网普及之快。近三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对我国互联网络状况的调查表明我国的Internet发展呈现爆炸式增长,2000年1月我国上网计算机数为350万台,2001年的统计数为892万台,翻一番多;2000年1月我国上网用户人数890万;2001年1月的统计数为2250万人,接近于3倍;2000年1月CN下注册的域名数为48575,2001年1月的统计数为122099个,接近于3倍;国际线路的总容量目前达2799M,8倍于2000年1月的351M。
人们已充分领略到网络的魅力,Internet大大缩小了时空界限,通过网
络人们可以共享计算机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信息资源。“网络就是计算机”的概念被事实一再证明,被世人逐步接受。
在未来10年内,建立透明的全光网络势在必行,互联网的传输速率将提高100倍。在Internet上进行医疗诊断、远程教学、电子商务、视频会议、视频图书馆等将得以普及。同时,无线网络的构建将成为众多公司竞争的主战场,未来我们可以通过无线接入随时随地连接到Internet上,进行交流、获取信息、观看电视节目。
移动计算技术与系统
随着因特网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以及计算机处理能力的不断提高,新的业务和应用不断涌现。移动计算正是为提高工作效率和随时能够交换和处理信息所提出,业已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移动计算包括三个要素:通信、计算和移动。这三个方面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移动计算概念提出之前,人们对它们的研究已经很长时间了,移动计算是第一次把它们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它们可以相互转化,例如,通信系统的容量可以通过计算处理(信源压缩,信道编码,缓存,预取)得到提高。
移动性可以给计算和通信带来新的应用,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面对无线移动环境带来的挑战。在无线移动环境中,信号要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和衰落的影响,会有多径和移动,给信号带来时域和频域弥散、频带资源受限、较大的传输时延等等问题。这样一个环境下,引出了很多在移动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中未遇到的问题。第一,信道可靠性问题和系统配置问题。有限的无线带宽、恶劣的通信环境使各种应用必须建立在一个不可靠的、可能断开的物理连接上。在移动计算网络环境下,移动终端位置的移动要求系统能够实时进行配置和更新。第二,为了真正实现在移动中进行各种计算,必须要对宽带数据业务进行支持。第三,如何将现有的主要针对话音业务的移动管理技术拓展到宽带数据业务。第四,如何把一些在固定计算网络中的成熟技术移植到移动计算网络中。
面向全球网络化应用的各类新型微机和信息终端产品将成为主要产品。便携计算机、数字基因计算机、移动手机和终端产品,以及各种手持式个人信息终端产品,将把移动计算与数字通信融合为一体,手机将被嵌入高性能芯片和软件,依据标准的无限通信协议(如蓝牙)上网,观看电视、收听广播。在Internet上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自然不会把汽车仅作为代步工具,汽车将向用户提供上网、办公、家庭娱乐等功能,成为车轮上的信息平台。
跨入新世纪的门槛,畅想未来之时,我们不妨回顾本世纪人们对计算机的认识。1943年IBM总裁Thomas Wason说“我认为全世界市场的计算机需求量约为五台”。1957年美国PrenticeHall的编辑撰文“我走遍了这个国家并和许多最优秀的人们交谈过,我可以确信数据处理热不会热过今年”。1968年IBM的高级计算机系统工程师的微晶片上注解“但是„„它究竟有什么用呢?”。1977年数字设备公司的创始人和总裁Ken Olson说“任何人都没有理由在家里放一台计算机”。愿我们的所言也将被证明是肤浅的、保守的。
第五篇:计算机技术与特色考核
计算机技术与特色
历史与特色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原名《微机发展》,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上网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计算机学会和陕西省计算机学会共同主办。刊名为著名科学家胡启恒院士亲笔所提,中国计算机学会名誉理事长张效祥院士写了创刊词。1991年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1-1450/TP,国际刊号:ISSN 1673-629X。该刊为综合性学术技术刊物、月刊。
该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国内读者分布在全国30个省市,国际读者分布在北美、西欧、韩国、日本以及我国港、澳、台等38个国家和地区。几年来高水平的论文刊登数量明显增加,各类自然科学基金论文刊登数量已超过80%,各项指标在我国自然科学自动化、计算机类(TP)多种期刊中排名前列,已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自然科学杂志之一。
该刊在我国计算机界有广泛的作者群体,主要稿件来源单位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中南大学、东北大学、上海大学、福州大学、安徽大学、西北大学等全国数百所重点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中国航空、航天、电子、中国水电、中国建筑、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等重点研究院所等。
刊载内容涉及国内外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方向、技术和创新的最新成就、软件工程的最新成果、应用开发的成功经验等,在学术界有较好的影响。为我国计算机的创新、设计、开发、应用创造了一个宽舒和谐的学术交流的氛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术、技术展示的平台,成为我国计算机和嵌入式系统领域最具有代表性的前沿性的刊物之一。
该刊的编委是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九所知名大学和七所重要研究所,以及美国、加拿大的外籍专家共22位著名教授或研究员组成。以沈绪榜院士为首的编委会顾问组把握着期刊的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