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时间:2019-05-14 06:17: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一篇: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姓名:娄永飞

学号:0915104025

班级:09经济学一班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这“二十字目标”中,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表征,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

能否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乡风文明”的本质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它包括文化、风俗、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文化具有凝聚、整合、同化、规范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是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既要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又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要推进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加强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农村精神文明是农村发展现阶段的基本要求和重要表现。在农村发展硬件投入普遍不足的情况下,把农村发展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在新农村建设当中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基本现状

当前,各地都积极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为主线,有序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并与农村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精神文明建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1、农村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包括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人口和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和领域。

2、农村社会治安呈现稳定。各村多制定有涉及公益事业、计划生育、老人赡养、地界纠纷、邻里矛盾、环境卫生等方面的村规民约,近80%的受访村民认为执行村规民约对村风良性发展有推动作用;85%的受访对象认为近年来村内风气逐年好转,迷信、赌博等陋习总体减少;村民反映“如今外出不锁门也不用担心被盗”。

3、村镇环境面貌有所改善。近年来,各地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切实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分期实施”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群众整治村容村貌,村镇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首先是基础设施逐步配套。以柯城区坎底村为例,近3年来先后投入资金150余万元用于开展村庄整治和生态村建设,实施了外墙粉刷、路面硬化、公路拓宽、改水改厕、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停车场修建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村内路面硬化面积达8300平方米;自来水入户率达100%;无公害化公厕1座;安装路灯35盏;新建景观亭2座,蓄水坝5条,恢复水碓1座;建造标准垃圾收集房1座,添置垃圾桶58个;配备垃圾车2辆,基础设施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较大提升。进而促使环境卫生状况明显好转。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7%的受访村民认为村内卫生状况正在逐年改善,其中85%认为环境卫生状况的改善十分明显。而82%的受访村民则对党委政府开展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月”活动、“清洁家园”活动、农村“五整治一提高”工程表示支持。

二、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呈现积极发展态势,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1、农民观念呈现复杂。调查显示,45.1%的农民赞同“想办法同时实现集体和个人利益,只有10.9%的人选择“牺牲个人利益,成全集体利益”,而等、靠、要、不劳而获的消极思想依然独占一隅,金钱意识浓厚,44%的人认为“有钱好办事”,15.1%的人认为“有钱就有地位”。而在创业致富问题上,52.3%的受访村民认为,当前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缺乏学科技用科技、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的创业精神。自信不足、妄自菲薄、小富即安等思想仍然严重,78%的村民选择“赚钱后盖房娶妻”,只有7.2%的村民选择了“积累资金,扩大生产”。

2、文化阵地利用率低下。近年来,各地村级文体俱乐部创建数量明显增多,但普遍存在重建轻用的问题,活动场所使用率难有保证,管理不到位,功效发挥无从谈起。如一些村购买了建设路径等已于器材,却往往选择在进村入口、村办公楼边等场所,由于偏离农民居住集中地,使用率不高,甚至被一些群众认为是形象工程。另外,农家书屋很少添置新的书籍,相当不逢属于东平西凑的陈旧报刊杂志,缺少农民需求的农村种养适用技术、致富信息和实用书籍,吸引力不强。

3、村镇卫生状况差距明显。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各地新村建设的不配套,使农村脏乱差现象与现代文明要求形成鲜明的反差,与城市差距明显。村与村间差距也集中显现,少数整治试点村有质的改变,环境面貌堪比城市,但仍有相当部分村镇垃圾处理设施不完备,改水改厕还未完全达标;个别地方人、畜混居,禽、畜放养,粪便横溢,垃圾没人管理。问卷调查显示,有56%的村民认为农村脏、乱、差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二)分析上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突出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干部不知从何处入手,往往停留在年初忙计划、忙布置,年终忙总结、忙评比那种“两头重、中间轻”的浅层次上;还有的认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软任务”,可抓可不抓,没有硬性指标,且效果也不是立竿见影,抓了也是白抓。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号召的多、落实的少;布置的多、督促的少。

2、工作方法不到位。精神文明建设手段单

一、方法陈旧。农村宣传文化阵地设施老化、陈旧落后,同日趋发展的农村经济和不断增长的农民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此外,大多数基层组织在开展此项工作时,未能针对目前农村现状和外部大环境思考出切合当前实际、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缺乏创新,缺乏特色,只停留在上级布置上。

3、主动性激发不到位。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式和效果较难实现统一,这是因为精神文明建设往往比较虚,其工作的抓手通常靠“组织”推动,有时容易停留在喊口号、唱高调、一阵风、走过场的状态,把群众束缚在完全行政化的社会管理体制之下。

4、组织领导不到位。有干部群众反映,有的基层组织存在抓精神文明建设“松一阵,紧一阵”的现象,习惯于为应付精神文明检查突击应付了事。说是精神文明建设实施党委责任制,实际上往往出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难以排上议事日程,不分工抓这项工作的党委成员基本上不去过问或主动参与这项工作。

5、资金投入不到位。乡镇村财力普遍困难,乡镇普遍存在“实实在在干事业”的想法,尽量挤出经费搞基础建设,上项目。

三、增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效的对策与建议

1、注重提高农民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只有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自觉地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必须以民为本,着力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突出德治抓教育。要认真贯彻落实“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的方略,突出思想道德教育.2、注重提升农村发展服务功能。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当前广大农民进入市场、科技致富的热情和积极性日益高涨。要顺应这一新的形势特点,把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快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步伐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增实效的切入点。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用好农民信箱、农技110等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向农民提供市场预测、价格信息、营销物流、产品加工等多种服务,形成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网络,为农村发展奠定坚实信息后援保障。深化城乡共建同促发展。用好结对资源支持农村建设。

3、注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管理机制建立完善。完善领导组织机制,强组织。解决好谁来抓的问题。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创建目标,落实各项工作,关键在领导。各级要建立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以文明办为主体的工作班子,把工作责任落实到人。乡镇党委、政府要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检查、评比和表彰。要改进工作方式,强化服务意识,不搞“大突击”、“一阵风”,兴师动众,无实际内容的检查,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克服和避免形式主义和突击应付的被动状况。

第二篇:建设农村沼气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吴桥镇2010年沼气建设工作小结

吴桥镇认真开展为民办实事工作,全面启动2010年民生工程农村沼气池建设项目,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倾心倾力打造“村风正、村庄美、村民富”新村庄。

根据年初县委县政府工作计划,给我镇安排全年新建150口沼气池任务。3月20日,我镇启动了2010年农村沼气池建设工作。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沼气池建设工作,把它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重要惠农富农民生工程来抓。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具体的部门,落实了具体责任人,由镇里向社会公开招标有资质的建工队具体负责实施。截止到2010年12月20日以完成全部任务,并顺利通过验收。

吴桥镇党委政府从各村实际情况出发,研究提出针对方案,采取全宣传,大发动,多引导,干部带头进村入户宣传,群众积极响应号召行动,政府在优惠政策上重点倾斜,每口池国家给予2000元补贴,在新建选址上重点照顾,逐点逐村推进。今年,重点在吴桥村、路西村、郑庄村、周湖村等4个村启动新建工作,使用新技术,落实新机制,建设新气池。

一 干部挂点。明确一名机关干部挂点负责指导沼气池新建工作,做到经常下村指导,重点督促建工队认真施工,加快进度,经常为其排解困难,协调关系,及时汇报工作进度,让每口沼气池都顺利建设,按期完成落实,并投入使用。

二 资金保障。镇政府本着为民办实事的宗旨,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镇财政实行沼气资金专款专用。对村经审核合格的沼气池,根据招标合同要求及时拨付转移资金,保障这项民心工程惠民暖民,让村民真正得实惠。

三 跟踪服务。镇政府聘请了1名沼气池技术员,每月定期下村给予技术指导,解答村民相关疑难,定期开展维护工作,确保沼气池维护有专人,保障有落实,让村民建得踏实,用得放心,建立一条长效服务机制。

存在问题,由于沼气池建成后已是深秋,气温过低,不能填料,很多就没有起用,随着开春气温逐步回升,由技术人员指导装料后,问题会彻底解决。

第三篇: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几点思考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几点思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这“二十字目标”中,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表征,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能否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乡风文明”的本质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它包括文化、风俗、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文化具有凝聚、整合、同化、规范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是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既要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又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要推进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加强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农村精神文明是农村发展现阶段的基本要求和重要表现。在农村发展硬件投入普遍不足的情况下,把农村发展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下面结合章贡区实际,就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作初步探讨。

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党中央一贯高度重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自1995年中宣部、农业部联合发出《关于深入开展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若干意见》,在全国农村开展了以创建文明家庭、文明村镇和文明乡镇企业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群众性创建精神文明活动以来,陆续实施了一系列精神文明创建工程,精神文明建设机制得到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的文化面貌得到较大改观,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升。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从社会文明建设看,“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是物质层面上的,属于物质文明建设的范畴,前者是建设新农村必要的物质基础,后者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体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精神层面上的,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前者是建设新农村的灵魂,后者是新农村的具体体现,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统一。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立足于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立足于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立足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改变农村面貌,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促进农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向现代化转变。

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长的迫切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十六大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着眼于增强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基础,着眼于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着眼于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农村文明程度,取得了新进展,积累了新经验。但我们也要看到,在农村局部地方,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封建迷信活动、黄赌毒等沉渣泛起,见利忘义、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等现象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改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断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首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可以引导农民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观念和文明意识,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冲破落后传统观念束缚,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觉性和紧迫感。第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可以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通过提供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推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等活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第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能推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快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农村基层文化服务的能力。

三、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

一、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形成“文明乡风”。

“村容整洁”是农村的外表,“乡风文明”是农村的灵魂,两者都是农村文明程度的体现。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要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总体要求,围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开展爱国爱家、遵纪守法、勤劳致富、计划生育、移风易俗、赡养老人、讲究卫生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坚决遏止封建迷信蔓延、宗族势力抬头、反动邪教渗透的现象,引导农民增强现代文明意识,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激发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一是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胡锦涛同志关于“八荣八耻”的要求,是新时期践行“乡风文明”的基本准则。章贡区在全区各镇村的“社情民意点评栏”中专门开辟“道德评议窗”,制作“八荣八耻”宣传牌、宣传单、宣传画,进行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同时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媒介和开展以“一个评议窗、一块指示牌、一个美德袋、一张新课表、一本美德贴、一本美德册、一张格言卡、一张宣传画、一本童谣集、一面美德墙”为内容的“美德十个一”活动,把总书记的要求贯彻到农村,努力营造倡导文明,移风易俗的氛围,并引导农民提高素质,抵制和摆脱封建迷信等愚昧落后观念和陈规陋习的影响,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健康、文明、进步的风尚占领农村阵地,逐步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推进“文明乡风”的形成,保持农村社会的繁荣稳定。二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章贡区利用农村“临时法庭”、“模拟法庭”、“道德法庭”等形式,教育和引导农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诚信意识。同时积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治安联防队伍建设,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构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制订和完善村民公约,加快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能的新型农民。三是加强宣传文化阵地建设。以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核心,积极发展群众文化。章贡区各村充分利用戏台、祠堂、学校、广场等阵地搭建起“邻里大家乐”风采展示活动平台,做到“五有、四化、一互动”:即“有一个舞台、有一个组织、有一个团体、有一个计划、有一个展示;活动经常化、形式多样化、内容精品化、参与平民化;台上台下互动”,在各种节庆、民族传统节日、农闲时间,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广泛吸引群众参与,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确保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二、大力创新创建载体,丰富文化生活。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载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抓住农户这个细胞,在入户到人上下功夫;抓住村这个关键,在夯实基础上下功夫;抓住小城镇这个龙头,在示范带动上下功夫;抓住连片创建这个纽带,在整体提高上下功夫,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一是注重发展新型文化载体。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广播电视的进村入户以及远程教育的不断延伸,农村接收社会信息的渠道多了,参与社会政治的渠道顺了,了解社会市场的渠道通了,接受社会教育的面更广了,广大农民基本改变了过去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封闭生活方式,有些先富起来的农民开始转变观念,从原先的充实“钱袋”到今天的充实“脑袋”,涌现出了许多农村“科技带头人”、“科学种田户”,同时开始追求健康、向上、丰富的文化生活。章贡区抓住契机,注重培养民间艺人,对民间艺人进行登记造册,组织引导、农民自发组建了唢呐、二胡、舞龙、腰鼓等演出团体,开展经常性的演出活动;同时充分发挥省、市文明单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带头示范作用,全面启动“文明帮建”活动,帮助34个自然村建设宣传文化活动室,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群众文化氛围。二是注重培植地方特色文化。农村文化的生命在于特色。近几年,章贡区在巩固和发展原有特色文化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传统民间文化,每年举办一次全区农民文化艺术节,在农民文化艺术节上通过举办“沃土欢歌”文艺演出大赛、“新村新貌”书画摄影展、“好戏下乡”专业剧团巡演、“精品回放”电影村组巡映以及“喜运丰收粮”、“喜运丰收果”、“喜夺胜利果”等农民趣味竞技比赛,从多个层面立体展现全区农村农民的文化特色,给农民朋友打造内容丰富的精美文化大餐。各镇村也纷纷结合传统文化,注入时代气息,培植各具特色的乡村文化,通过不同形式、不同风格,自编自导,经常深入各村开展各具特色的表演,把国家各项方针政策深入宣传到千家万户,深受广大农村群众的普遍欢迎,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助推器”。

三、注重创新工作形式。章贡区结合工作实际,大胆创新工作形式,在农村文明创建中实现了四个“变”。一是变“普通话”为“地方话”,把政策精神编成“三字歌”、“三句半”、民谣、鼓词说唱等地方形式,使上级文件精神变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听得懂,容易记,增强了政策文件宣传的实效性。二是变“念文件”为“演节目”。一改过去枯燥的“念文件”方式,把要宣传的内容编成戏曲、小品等文艺形式,寓教于乐,寓教于演,寓教于学,让群众愿意来,坐得住,听得进。三是变“被动听”为“主动答”。改变过去“干部在台上宣讲,群众被动接受”的形式,把要让农民知道的内容编成知识竞赛题,通过举办知识抢答赛,或者在文艺演出中穿插有奖问答,让台上台下互动起来。四是变“灌输式”为“互动式”。把“一厢情愿”式的灌输教育,变为“听得进去、说得出来”、由一知半解转变为不懂就问的“互动式”。从“我们讲什么群众听什么”,变为“群众关心什么我们就讲什么”,使得思想政治工作与群众所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有效地解决了“群众坐不住、听不懂、学不进”的问题,大大增强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三、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提升道德水平。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农村的有机结合,必须建立协调机制,协调发展。乡风文明与“二十字”目标的其余几项相比较,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也是一项“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是不可少的。因此,在工作中,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与制度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完备的制度保证文明创建常抓不懈,农村精神文明才能长足发展,才能始终与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一致。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要及时总结文明创建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常规程序,制定较为完备的指标体系,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而逐步实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章贡区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各种机制,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不断提升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一是建立健全门前“三包”责任制。依靠群众自治组织,发挥“五老”作用,积极探索形成村民共同保护环境、爱护卫生、革除陋习的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二是建立健全评比监督机制。按照《新农村建设公约》和《村民文明卫生公约》等自治章程,在农户中广泛开展“卫生光荣户”、“十佳和谐村庄"、“十佳文明信用农户”、“十佳文明信用村”等群众性创评活动,使创评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规范村民日常行为,转变农民生活习惯和生活观念。三是建立健全群众性文明创建和自我教育机制。结合新农村建设村庄环境整治,在全区组织开展以“良好风尚到户、思想教育引导到户、知识信息赠送到户、检查评比到户”等“四到户”和每个村“组建一个倡导新风理事会、演出一台新农村建设专题的文艺节目、每季办好一件群众满意的好事实事、培育宣传好一个典型、每月组织开展一次志愿者义务劳动、各镇编写一批村规民约或三字歌、三句半、快板词”等“六个一”为主要内容的“4+6”文明创建活动,把突击整治与经常性管理有机结合,有效防止了“集中整治一阵风,长效管理一场空”现象的发生。同时积极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立了扶贫帮困等志愿服务队,长期开展公益活动,形成“村落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良好氛围。

第四篇: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几点思考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几点思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这“二十字目标”中,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表征,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能否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乡风文明”的本质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它包括文化、风俗、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文化具有凝聚、整合、同化、规范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是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既要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又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要推进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加强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农村精神文明是农村发展现阶段的基本要求和重要表现。在农村发展硬件投入普遍不足的情况下,把农村发展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下面结合章贡区实际,就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作初步探讨。

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党中央一贯高度重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自1995年中宣部、农业部联合发出《关于深入开展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若干意见》,在全国农村开展了以创建文明家庭、文明村镇和文明乡镇企业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群众性创建精神文明活动以来,陆续实施了一系列精神文明创建工程,精神文明建设机制得到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的文化面貌得到较大改观,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升。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从社会文明建设看,“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是物质层面上的,属于物质文明建设的范畴,前者是建设新农村必要的物质基础,后者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体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精神层面上的,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前者是建设新农村的灵魂,后者是新农村的具体体现,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统一。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立足于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立足于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立足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改变农村面貌,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促进农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向现代化转变。

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长的迫切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十六大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着眼于增强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基础,着眼于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着眼于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农村文明程度,取得了新进展,积累了新经验。但我们也要看到,在农村局部地方,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封建迷信活动、黄赌毒等沉渣泛起,见利忘义、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等现象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改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断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首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可以引导农民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观念和文明意识,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冲破落后传统观念束缚,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觉性和紧迫感。第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可以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通过提供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推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等活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第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能推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快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农村基层文化服务的能力。

三、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

一、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形成“文明乡风”。

“村容整洁”是农村的外表,“乡风文明”是农村的灵魂,两者都是农村文明程度的体现。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要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总体要求,围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开展爱国爱家、遵纪守法、勤劳致富、计划生育、移风易俗、赡养老人、讲究卫生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坚决遏止封建迷信蔓延、宗族势力抬头、反动邪教渗透的现象,引导农民增强现代文明意识,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激发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一是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胡锦涛同志关于“八荣八耻”的要求,是新时期践行“乡风文明”的基本准则。章贡区在全区各镇村的“社情民意点评栏”中专门开辟“道德评议窗”,制作“八荣八耻”宣传牌、宣传单、宣传画,进行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同时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媒介和开展以“一个评议窗、一块指示牌、一个美德袋、一张新课表、一本美德贴、一本美德册、一张格言卡、一张宣传画、一本童谣集、一面美德墙”为内容的“美德十个一”活动,把总书记的要求贯彻到农村,努力营造倡导文明,移风易俗的氛围,并引导农民提高素质,抵制和摆脱封建迷信等愚昧落后观念和陈规陋习的影响,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健康、文明、进步的风尚占领农村阵地,逐步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推进“文明乡风”的形成,保持农村社会的繁荣稳定。二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章贡区利用农村“临时法庭”、“模拟法庭”、“道德法庭”等形式,教育和引导农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诚信意识。同时积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治安联防队伍建设,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构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制订和完善村民公约,加快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能的新型农民。三是加强宣传文化阵地建设。以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核心,积极发展群众文化。章贡区各村充分利用戏台、祠堂、学校、广场等阵地搭建起“邻里大家乐”风采展示活动平台,做到“五有、四化、一互动”:即“有一个舞台、有一个组织、有一个团体、有一个计划、有一个展示;活动经常化、形式多样化、内容精品化、参与平民化;台上台下互动”,在各种节庆、民族传统节日、农闲时间,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广泛吸引群众参与,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确保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二、大力创新创建载体,丰富文化生活。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载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抓住农户这个细胞,在入户到人上下功夫;抓住村这个关键,在夯实基础上下功夫;抓住小城镇这个龙头,在示范带动上下功夫;抓住连片创建这个纽带,在整体提高上下功夫,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一是注重发展新型文化载体。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广播电视的进村入户以及远程教育的不断延伸,农村接收社会信息的渠道多了,参与社会政治的渠道顺了,了解社会市场的渠道通了,接受社会教育的面更广了,广大农民基本改变了过去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封闭生活方式,有些先富起来的农民开始转变观念,从原先的充实“钱袋”到今天的充实“脑袋”,涌现出了许多农村“科技带头人”、“科学种田户”,同时开始追求健康、向上、丰富的文化生活。章贡区抓住契机,注重培养民间艺人,对民间艺人进行登记造册,组织引导、农民自发组建了唢呐、二胡、舞龙、腰鼓等演出团体,开展经常性的演出活动;同时充分发挥省、市文明单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带头示范作用,全面启动“文明帮建”活动,帮助34个自然村建设宣传文化活动室,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群众文化氛围。二是注重培植地方特色文化。农村文化的生命在于特色。近几年,章贡区在巩固和发展原有特色文化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传统民间文化,每年举办一次全区农民文化艺术节,在农民文化艺术节上通过举办“沃土欢歌”文艺演出大赛、“新村新貌”书画摄影展、“好戏下乡”专业剧团巡演、“精品回放”电影村组巡映以及“喜运丰收粮”、“喜运丰收果”、“喜夺胜利果”等农民趣味竞技比赛,从多个层面立体展现全区农村农民的文化特色,给农民朋友打造内容丰富的精美文化大餐。各镇村也纷纷结合传统文化,注入时代气息,培植各具特色的乡村文化,通过不同形式、不同风格,自编自导,经常深入各村开展各具特色的表演,把国家各项方针政策深入宣传到千家万户,深受广大农村群众的普遍欢迎,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助推器”。

三、注重创新工作形式。章贡区结合工作实际,大胆创新工作形式,在农村文明创建中实现了四个“变”。一是变“普通话”为“地方话”,把政策精神编成“三字歌”、“三句半”、民谣、鼓词说唱等地方形式,使上级文件精神变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听得懂,容易记,增强了政策文件宣传的实效性。二是变“念文件”为“演节目”。一改过去枯燥的“念文件”方式,把要宣传的内容编成戏曲、小品等文艺形式,寓教于乐,寓教于演,寓教于学,让群众愿意来,坐得住,听得进。三是变“被动听”为“主动答”。改变过去“干部在台上宣讲,群众被动接受”的形式,把要让农民知道的内容编成知识竞赛题,通过举办知识抢答赛,或者在文艺演出中穿插有奖问答,让台上台下互动起来。四是变“灌输式”为“互动式”。把“一厢情愿”式的灌输教育,变为“听得进去、说得出来”、由一知半解转变为不懂就问的“互动式”。从“我们讲什么群众听什么”,变为“群众关心什么我们就讲什么”,使得思想政治工作与群众所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有效地解决了“群众坐不住、听不懂、学不进”的问题,大大增强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三、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提升道德水平。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农村的有机结合,必须建立协调机制,协调发展。乡风文明与“二十字”目标的其余几项相比较,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也是一项“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是不可少的。因此,在工作中,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与制度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完备的制度保证文明创建常抓不懈,农村精神文明才能长足发展,才能始终与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一致。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要及时总结文明创建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常规程序,制定较为完备的指标体系,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而逐步实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章贡区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各种机制,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不断提升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一是建立健全门前“三包”责任制。依靠群众自治组织,发挥“五老”作用,积极探索形成村民共同保护环境、爱护卫生、革除陋习的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二是建立健全评比监督机制。按照《新农村建设公约》和《村民文明卫生公约》等自治章程,在农户中广泛开展“卫生光荣户”、“十佳和谐村庄“、“十佳文明信用农户”、“十佳文明信用村”等群众性创评活动,使创评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规范村民日常行为,转变农民生活习惯和生活观念。三是建立健全群众性文明创建和自我教育机制。结合新农村建设村庄环境整治,在全区组织开展以“良好风尚到户、思想教育引导到户、知识信息赠送到户、检查评比到户”等“四到户”和每个村“组建一个倡导新风理事会、演出一台新农村建设专题的文艺节目、每季办好一件群众满意的好事实事、培育宣传好一个典型、每月组织开展一次志愿者义务劳动、各镇编写一批村规民约或三字歌、三句半、快板词”等“六个一”为主要内容的“4+6”文明创建活动,把突击整治与经常性管理有机结合,有效防止了“集中整治一阵风,长效管理一场空”现象的发生。同时积极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立了扶贫帮困等志愿服务队,长期开展公益活动,形成“村落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良好氛围。

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应着重抓好几个环节

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一样,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体公民,全社会齐抓共建,各方面共同参与。能不能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水平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兴衰成败。新世纪、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此,我们必须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总结经验,分析研究存在问题,找准推动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进一步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

(一)抓领导。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因素。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确定之后,关键的问题在于各级党政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实践证明,哪个地方的领导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就能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否则,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不会长久。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首先,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把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其次,要加强乡村党、政、群组织建设。形成以党支部为核心,村委会、工会、共青团、妇联及有关协会相互配合,齐抓共创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网络体系,并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才能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发展。

(二)抓规划。要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短期、中期、长期规划,特别是小集镇的规划,不但要有街道、机关办公场所、学校、商贸服务等基础设施规划,还要有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电脑室、卫生院(室)、影剧院、老年人活动中心、教师之家、科技之家、职工之家、公共娱乐场所、绿色长廊、室外体育活动设施等,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抓投入。精神文明建设也需要投入,要将抓投入纳入到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之中加以考虑,采取分级负责,多渠道投入的办法解决精神文明建设软硬件方面的投入,辅之以必要的设施设备和活动所必需的经费,为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的有效完成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如果没有投入,只是理论上、口头上的呐喊,再好的措施办法都是一纸空文。

(四)抓阵地。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要把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摆在应有的位置,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我们必须强化阵地意识,扩大阵地范围,切实建好包括农村广播电视网、村镇文化站、图书室、阅报栏、电影放映点、农民夜校、乡镇党校等各种思想文化阵地,努力探索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的规律和办法,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逐步建立健全各类阵地的管理制度,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正确把握阵地的发展方向,针对不同类型的阵地,制定不同的投入办法,不断改善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的条件,并使其发挥重要作用,用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占领农村阵地,为农民提供良好的精神食粮。

(五)抓载体。要在农村抓好种植、养殖等大户的同时,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庭院”、“文明村”创建评比活动。要不断加大基层工作的力度,把创建活动作为农村工作的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列入规划,常抓不懈。创建活动要实行一村(组)一标准,不搞一刀切,标准要简单明了、具体实在、群众认可、便于操作、便于评比、便于群众监督,采取各种办法,吸引更多的农户和村(组)参加到创建活动中来,不断扩大活动的覆盖面。

(六)抓活动。要根据农村文化活动的实际和农民群众自身特点,在节假日和农闲时间,利用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组织农民群众开展一些体育竞赛、文娱创演、科普培训及移风易俗、遵纪守法、敬老爱幼、勤劳致富、当家理财能手等评选活动,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融入到活动之中,达到寓教于乐,家喻户晓的目的,形成农村良好的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氛围,使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党的手中。

(七)抓典型。要多渠道地在群众积极性高,乡村组干部作风实,有阵地、有投入、有设施和一定交通条件的村组,选取不同层次的试范点,就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机构、阵地建设、经费投入、活动开展、管理工作、评比考核等方面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持之以恒地抓下去。通过抓典型示范,不断总结出具体可行、成效明显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做法,并逐步在广阔的农村推广,起到以点带面,抓一点带一片、促一方的效果,以此来提升一个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水平。

(八)抓创新。创新是前进的不竭动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唯有创新,才能打开工作新局面。以创新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做到从实际出发,突出地方特色,找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结合点。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实践无止境,认识无止境,改进创新无止境。尤其是在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物质条件、社会环境和农民思想观念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简单地沿用过去的老套路,精神文明建设就不可能取得成效。必须根据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和规律,在内容、形式、方式、手段、机制等方面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采取新举措,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改进中加强,在加强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在提高中完善,始终保持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近年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着眼于增强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基础,着眼于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着眼于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农村文明程度,取得了新进展,积累了新经验。但我们也要看到,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物质生活改善,农民群众求知、求乐、求美,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愿望更加强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改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断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强化宣传教育。要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总体要求,围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开展爱国爱家、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勤劳致富、计划生育、移风易俗、赡养老人、讲究卫生等方面的宣传教育,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纳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采取村广播、宣传画、文化墙、文艺节目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农村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各类群众组织,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努力营造倡导文明、移风易俗的氛围,逐步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推进“文明乡风”的形成,保持农村社会的繁荣稳定。

加强阵地建设。加强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要把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摆在应有的位置,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必须强化阵地意识,扩大阵地范围,切实建好包括农村广播电视网、村文化大院、图书室、阅报栏、电影放映点、农民夜校等各种宣传文化阵地,针对不同类型的阵地,制定不同的投入办法,坚持建管并重,在各种节庆、民族传统节日、农闲时间,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广泛吸引群众参与,丰富活跃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确保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宣传文化阵地。

创新活动形式。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惟有创新,才能打开工作新局面。以创新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就要做到从实际出发,突出地方特色,找准工作结合点。首先,要变“普通话”为“地方话”,把政策精神编成“三字歌”、“三句半”、民谣等地方形式,使上级文件精神变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听得懂,容易记,增强政策文件宣传的实效性。其次,要变“念文件”为“演节目”。一改过去枯燥的“念文件”方式,把要宣传的内容编成戏曲、小品等文艺形式,寓教于乐,寓教于演,寓教于学,让群众愿意来,坐得住,听得进。第三,要变“灌输式”为“互动式”。把“一厢情愿”式的灌输教育,变为“听得进去、说得出来”、由一知半解转变为不懂就问的“互动式”。从“我们讲什么群众听什么”,变为“群众关心什么我们就讲什么”,虚功实做,使得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与群众所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切实增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抓典型示范。一个先进典型,就是一本鲜活的教科书,使抽象的价值体系变得具体生动,看得见、摸得着,让人民群众可信、可亲、可学。要多渠道地在群众积极性高,乡村干部作风实,有阵地、有投入、有设施和一定交通条件的村镇,选取不同层次的试范点,就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机构、阵地建设、经费投入、活动开展、结对帮扶、评比考核等方面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持之以恒地抓下去。通过抓典型示范,不断总结出具体可行、成效明显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做法,并逐步推广,起到以点带面,抓一点带一片、促一方的效果,以此来提升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水平。

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紧紧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根本目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促进农村协调发展。要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和卫生保洁制度,大力推进农村“清洁家园行动”深入开展,积极探索形成村民共同保护环境、爱护卫生、革除陋习的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形成“村庄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良好氛围。要建立健全评比监督机制,在村户中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村户”、“文明卫生村户”、文明村镇等群众性创评活动,使创评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让广大群众在参与各类创评活动中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目的,防止“集中整治一阵风,长效管理一场空”现象的发生,规范村民日常行为,培养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五篇: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则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鲜明特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进入新世纪,党中央着眼于全国发展大局,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这是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我镇这样一个人口较多的边远乡镇来说,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2008年开年以来,我镇党委、政府立足镇情、着眼长远、把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推动全镇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创新内容、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采取以村寨为单位,机关单位共建为动力,村和机关连片创建为纽带,不断增强工作的实效情和吸引力,为我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特征。

一、主要做法及工作实效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坚持了全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我镇历来重视精神文明建设,2008年初,镇党委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镇长、副书记副科级党委委员任副组长,各村社区支书、单位负责人任成员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一室三组,即楼下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办公室,整脏治乱组、宣传发动组、督查组、一室三组负责人都由一名副科级领导担任,在开展活动的工作中,镇党委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主线,先后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科学发展观教育”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活动,在系统学习教育活动中,狠抓党委中心组的学习,坚持以党员干部和站股干部为重点,通过组织集中学习,宣讲辅导知识竟赛,心得交流,理论探讨等形式,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素质,政策水平,坚定了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同时还积极地宣传和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农民种粮直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等一系列的惠民政策,有效地增强了农民自立意识,竟争意识,开拓创新意识,坚定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心和信心。

(二)以提出全镇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认真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组织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具体来说:一是由镇政法委牵头,由派出所、司法所、文化服务中心抽人组成法制宣读队到全镇各中小学对学生进行法制和思想道德宣传教育,一年来,法律宣传和思想道德宣传几乎是横到边、纵到底,受教育的中小学生共达5000余人,宣讲次数共为30次。二是广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引导人民群众革除各种陈规陋习。主要做法是以“三下村”、“四进自然村寨为截体,即送医、送药、送科技、送信息、送资金、送法律、送书、送文艺进村入户到社区,为广大群众脱贫致富,架起了一座跨越式桥梁。三是开展“心连心、献爱心”活动。2008年是我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我国建国以来最为荣耀的一年,这一年,年初我国南方遭受雪凌灾害,数以万计人民同胞遭灾受灾,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又让数以万计人民身爱其害,目睹电视上的一幅幅受灾画面,其情其境令人潸然泪下,楼下镇党委、政府从讲政治讲人道、讲团结的高度出发,迅速作出反应,及时号召全镇党委干、中小学校师生、广大人民群众伸出援助之手,积极向两灾人民献爱心,据统计,两次分别向两灾人民捐款共达12万余元,其中,学生为9000余元,农民为5000余元,农民党员为2000余元,企业和党员干部为11万余元,线物虽然不多,但能体现了在社会主义这个大家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一颗拳拳之心。四是围绕群众关心的医保、水、电、路、桥、通信等积极拟办实事、受到群众好评,在医保方面,为了让人民群众生病能医,我镇着力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参保,2008年全镇新型农村合作参保率达100%,凡生病的村民都享受到优惠。在水、电、路、桥、通信等方面,我镇先后投入50万元,维修了楼下片区的饮水安全工程,并对泥巴田、半坡、上屯、下屯、高寨、补鲁6个点的农网进行改造,为了让全镇人民尤其是偏远山区的人民能够听到,了解党中央关于惠民的政策,我镇积极争取上级帮扶的“村村通”工程,截止2008年12月20日,我镇电视覆盖率达90%。现全镇已实现村村通水、通电、通电视、通路、通电话。

(三)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加强,载体活动丰富,农民群众文明素质不断提高。

我镇是一个多民族的人口大镇,少数民族尤以布依为主,民族文化浓厚,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先后投资6万元分别在雨歇和鱼龙两个布依族村寨修建了民族活动亭,同时又争取到县工会,当地煤矿企业支持在鱼龙村寨修建了一个标准的水泥路面蓝球场,每当逢年过节或农闲之时,活动亭内,总是吹拉弹唱、热闹非常。为了发展民间文化,全镇8村一社区都成立了花灯队,这些花灯队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会把法律、社会主义公民道德

下载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塑造农村新风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塑造新风貌是新农村建设中带根本性的工作,是提高农民现代化素质的关键。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要求,其中的“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都包含了新风貌的......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发展重要目标。湖田镇党委、政府深刻认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农村城镇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农村城镇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

    解放农村劳动生产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解放农村劳动生产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枣庄市农机局局长 董德久 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

    201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区城建局2010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关情况汇报 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区城建局积极参与配合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城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伟大事业,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真正主力军。只有维护好农民的主体地位,遵循“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中,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很关键的新的政策。 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是 “生产发展、生......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定稿]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摘要】: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必然要求,是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是一个宏大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