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台上台下一种表现
,“不整人、不耍滑、不偷懒”是他一直以来做人的准则,“不整人”被放在了首位,而“不整人”往往是见证了“整人”会毁掉共同事业之后的心得。台上台下一种表现
“做到台上台下一种表现”,对领导干部就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带头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经得起检查。这是检验对党对群众是否忠诚老实的重要参照系
有一些缺点、犯一些小错误无可避免,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的领导干部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以致小缺点、小错误变成了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微慎始慎终
前不久,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强调:领导干部要把深入改进作风与加强党性修养结合起来,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襟怀坦白、言行一致,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对党忠诚老实,对群众忠诚老实,做到台上台下一种表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越界、越轨。
总书记对领导干部提出 “做到台上台下一种表现”的要求,自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君不见,有的领导干部台上说一套,台下另做一套;台上讲话像领导干部,台下做事一塌糊涂;台上高喊马克思主义,台下却搞自由主义;台上一本正经,台下没个正经。更有甚者,台上喊反腐,台下玩贪污。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领导干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组织者和引领者,领导干部只有率先垂范、做好榜样,才能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凝聚起干事业的智慧和力量。如果领导干部好做“双面人”,台上台下是两种表现,言行相悖、表里不一,又怎么赢得群众的尊敬和拥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乃此之谓也。失却了形象,失去了威信,又何以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遑论在放眼未来中去实现开拓创新,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领导干部不能做到“台上台下一种表现”,不仅有损自我人格,而且更玷污了党和组织的形象。
“做到台上台下一种表现”,对领导干部而言,其核心所在,就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带头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经得起检查。事实上,这也是检验领导干部对党是否忠诚老实、对群众是否忠诚老实的重要参照系。“做到台上台下一种表现”,我们的领导干部务须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并在建设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坚持“吾日三省吾身”、自觉接受监督上下功夫。
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建设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是共产党人不断追求自我完善、不断攀登事业和人生高峰的思想保证。建设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不仅要求我们加强学习,增强理论自信,坚定信仰和理想,而且要求我们富有强烈的事业心,把立说立行结合起来,把自己的工作和理想结合起来,把手中的工作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结合起来。事实上,只有当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有机统一起来的时候,才能为“做到台上台下一种表现”提供可靠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在困难面前保持住斗志,在名利面前经得起考验,在大是大非面前辨得清方向,争做为民造福的榜样、争做干事创业的榜样、争做清正廉洁的榜样,保持共产党员的纯洁性和政治本色。
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领导干部也会有一些缺点、有时也会犯一些小错误。有一些缺点、犯一些小错误无可避免,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的领导干部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以致小缺点、小错误变成了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微、慎始、慎终。要经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防微杜渐,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有同志提出,党的领导干部必须“以党章为镜、以群众为镜、以先进典型为镜、以党纪国法为镜、以时代要求为镜”,很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因为说到底,“照镜子”首先就要通过对照党章党纪对共产党员的角色规范和要求,对照人民群众和时代发展对共产党员的角色期待来审视我们的行为。在此过程中,领导干部只有勇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从自己做起,从当下改起,才能避免知行不
一、台上台下不是一种表现的现象,时刻保持和维护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
领导干部认真履职、正确用权,自觉接受监督,既是保证领导干部个人健康成长的基本前提,又是促进一个地方和单位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保证党的先进性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领导干部只有把权力“关进笼子”,积极主动地置身于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之下,学会并适应在多重监督的环境下开展工作,自觉做到闻过则喜、即知即改,才能切实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
一个自觉接受监督的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要以“进取之心”对待工作,以“谦虚之心”对待学习,以“敬畏之心”对待事业,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以“坦诚之心”对待群众,以“自省之心”对待自己。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台上台下一种表现”。这既是监督的力量,也是领导干部的内在自觉。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儒家学说认为,正心诚意然后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心就是要端正心态而不存歪心、不生邪念,去非分之想、弃贪婪之念。心态端正,自律意识就强;心态不端,各种潜在的不健康意识和欲望就可能滋生。廉洁心态是一种健康的社会职业心态。领导干部要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从调整好心态做起,要消除“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的官财心态,“船到码头车到站、吃点拿点不算贪”的放纵心态,“上升无希望、不捞白不捞”的失落心态,“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侥幸心态和“贪图
享受、快乐人生”的享乐心态。
欲望人皆有之,如果欲望不加以节制,就会膨胀,演变成贪婪,最后使人走向堕落。大量案例表明,部分心理失衡的领导干部对金钱等物质利益有强烈的渴望。当将手中的权力用于谋取私利,并不会就此止住,相反地,欲望会进一步扩大,从而划出一条清晰的堕落轨迹:欲望→满足→新的欲望→更大的满足。朱元璋九世孙朱载堉有一首题为《山坡羊·十不足》的诗,形容欲壑难填十分贴切:“逐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却嫌房屋低。盖了高楼并大厦,床前缺少美貌妻。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没马骑。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洞宾陪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上天梯子未做下,阎王发牌鬼来催。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欲望是一个无底洞,如果心理失衡,陷入贪欲无法自拔,就会在腐败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对此领导干部
一定要慎之又慎。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共产党人干事业,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健全的人格是人们安身立命之本,而廉洁则是党员领导干部人格力量的重要支撑。大量事实证明,腐败首先是精神的堕落,腐败行为发生与否,主要取决于行为主体的思想动因。而净化人的思想,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大堤,就必须健全人格。要通过养成对权力、地位、责任与利益等的正确认识,不断提高人格修养,真正从内心形成高尚的信念和廉洁的观念。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如果一个领导干部视廉洁为生命,那么,他还会对腐败行为安之若素吗?答案不辩自明。
是要围绕公道正派,建设“党性最强、作风最硬、工作最出色、干部群众最满意”的组工干部队伍。这其中,做到懂规矩、严程序、守纪律,是打造“四最”干部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一、懂规矩。所谓规矩,就是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矩,社会就会失去稳定与和谐;没有规矩,人就会失去约束与制衡。组工干部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素质、作风和形象如何,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党的看法,对党风廉政建设的信心,乃至影响到党的整个形象。因此,作为组工干部,首先一点就是一定要懂规矩。一要懂党的规章。党的规章是党的建设运行的基石,是党建工作有序运转、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元素。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党性原则,坚持组织原则,坚持按党的规矩办事。二要懂组织工作规章。要坚持照章办事,找准位置,不越轨,不乱为。三要懂人情礼仪。要知大知小、知荣知辱、知是知非、知美知丑。明白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懂规矩是一种修养、是一种美德,讲规矩是品行和素质的外在表现。当然,懂规矩并不等于墨守成规、麻木守旧。我们要的是在懂规矩基础上的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
二、严程序。万物有理,四时有序。序,就是事物发生发展、运动变化的过程和步骤,是客观规律的体现。严程序就是要求我们必须严格按照程序办事情。一是要严格组织程序。组织工作严谨、细致、科学、规范。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组织规程,循序渐进,不能随心所欲。如,干部选拔任用,中央专门制定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这是我们党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必须遵循的基本规章,为此,中央明确要求:“坚持按章办事,严格履行程序”,“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二是要严格办事程序。机关工作主要是办文、办事。在办事上,更要讲程序。对上、对下,部门之间、处室之间、人与人之间,要严格按照约定俗成的工作流程。要分清轻重缓急,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事杂而乱为,不以事急而盲为,不以事忙而怕为。如最简单的请示汇报,该谁请示就谁请示,该谁汇报就谁汇报,切不可乱了章法。三是要严格办文程序。工作部署、情况汇报、经验总结等都是通过文字形式来运行的。办文水平更能显示综合素质。因此,不会写材料、不懂得办文程序就不能称之为一个合格的组工干部。要在熟练掌握机关各类公文的格式、写作方法、写作技巧的基础上弄清办文的工作流程,明确发文主体、签发机关、各种不同的文号等,避免发生不该出现的失误。
三、守纪律。纪律是纲纪法律,是党政机关、部队团体为了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正常进行而制定的规章、条文。毛泽东同志说过:“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我们党之所以能带领人民取得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除了正确的政治路线外,靠的就是铁的纪律。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组工干部更应做严格遵守纪律的模范。一是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做到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二是要严格遵守组织纪律。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根本的组织纪律,违反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和违反民主基础上的集中,都是违反组织纪律的行为。作为一名组工干部首要的就是带头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做到党章规定的四个服从,即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少数服从多数,全党服从中央。三要严格遵守工作纪律。要严格遵守《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十不准”,严格遵守组织工作的各项规定,增强责任意识,切实做到不该看的不看,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严防跑冒滴漏现象发生。坚持办事的动机要纯正、做人的品德要端正、处理事情要公正、邪恶面前要刚正、身居要位要清正。自觉把公道正派作为现实工作、生活中的职业道德要求,落实到做一个正派公道的组工干部的标准和党性修养上来,落实到体现党和政府形象上来,落实到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上来。四是要严格遵守廉政纪律。由于组织部门工作的特殊性,组工干部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要能够经得起考验、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抵得住诱惑、熬得住艰苦。蝇头小利不能沾、个人小“好”不能张、交往小“节”不能随。做到“心不贪、身不懒、手不伸、嘴不馋”。特别是在交友方面,决不能义气用事,防止讲感情而不顾事业、讲灵活而丢掉原则,切实处理好朋友与工作、广交友与慎交友的关系。防微杜渐、廉洁从政,这样才能身子正、腰干直、底气足,无私无畏、轻装上阵。
第二篇:习近平谈慎独: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
习近平谈慎独: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
2015年04月09日20:59原标题:习近平:要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 【学习小组按】
“台上一套,台下一套,说一套,做一套;人前是人,人后是鬼……”山东省委原常委、济南市委原书记王敏,如此描述自己的“两面人生”。
日前,中纪委官网刊发《千万不能跟党装两面人耍两面派——山东省委原常委、济南市委原书记王敏案件警示录》一文,详细披露王敏官商勾结、贪腐堕落的细节和心路过程。
一些组员询问,对“台上一套,台下一套”现象,习近平是否有过论述?学习小组(微信号:xuexixiaozu整理材料发现,习近平谈慎独时,曾提及这一问题。
“台上一套,台下一套”,说白了,就是不慎独慎微。今天,小组带组员重温习近平谈官员慎独的相关论断。
———————————————— 【一】
追求“慎独”的高境界(二00七年三月二十五日
《礼记》有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党员干部要“慎独”。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手中往往掌握一定的权力,不仅要主动接受组织、制度的监督,而且还要不断加强自律,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尤其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就将“慎独”作为党性修养的有效形式和最高境界加以提倡,他说;“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党员干部都要努力做到“慎独”。
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明确的政治方向,遵守鲜明的政治原则,珍惜个人的政治生命,以形成内在的“定力”。
其次,要时刻反躬自省,就像古人讲的“吾日三省吾身”,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洁身自好,存正祛邪,注重修身养德,增强防腐拒变的“免疫力”。
同时,还要办事公开透明。党员干部也是普通的人,难免存在各种弱点,会犯各种错误,而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只要办事讲民主、讲程序、讲纪律,避免暗箱操作、上下其手,就能减少各种诱惑的“渗透力”,防腐拒变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摘自《之江新语》 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二00四年三月二十日
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也见品德。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
古人云:“堤溃蚁穴,气泄针芒”,“巴豆虽小坏肠胃,酒杯不深淹死人”。这揭示了由量变到质变的深刻哲理,也是一些腐败分子带给我们的深刻教训。大多数腐败分子是从不注意小事小节逐步走到腐化堕落境地的。在推杯换盏中放松了警惕,在小恩小惠面前丢掉了原则,在轻歌曼舞中丧失了人格,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
“小事当慎,小节当拘”,确是对领导干部的金玉良言。每个领导干部都应慎独慎微,从小事小节上加强自身修养,从一点一滴中自觉完善自己,懂得是非明于学习、境界升于自省、名节源于修养、腐败止于正气的道理,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
浙江民营经济比较发达,各级领导干部一方面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要亲商、富商、安商;另一方面,同企业家打交道一定要掌握分寸,公私分明,君子之交淡如水。千万不要在这个问题上摔跟头,这方面的教训太多了。
所以,各级领导干部要注重加强自身修养,慎小事,拘小节,防微杜渐,两袖清风,筑牢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
摘自《之江新语》 【三】
不刻意“慎独”非栽跟斗不可
为官之德在于清廉。为官一场最起码应留个清名。持身必须以清廉为准则,凡利禄名誉“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当官做领导,手中握有一定的权力,因此在钱财、名利问题上犯错误的可能性总会比一般人大。如果平时不刻意“慎独”,不注意防范“找上门来”的错误,老是怀着侥幸心理去为不可为之事,非栽跟斗不可。
摘自《摆脱贫困》之《从政杂谈》(一九九O年三月 【四】
要慎权慎独自警自励
谦虚是一种传统美德,是人的一种胸襟,是接受新事物、求得新发展的精神状态。谨慎是一条重要的为政之道。古人云,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对于共产党人来说,谨慎是一种责任心,用权时要如临如履,小心翼翼;是一种作风,要多做少说,敏于事而慎于言;是一种能力,要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也是一种品格,要慎权慎独,自警自励。保持谨慎,决不是因循守旧,谨小慎微,而是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谨言细致,慎终如始。
摘自2003年7月10日习近平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作报告时的插话
慎独慎微勤于自省
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
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
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
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
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
摘自《人民日报》2014年3月10日第1版,习近平在参加全国人大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
【六】
慎独慎初慎微,防微杜渐
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抓作风建设,就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
习近平为此提出4点要求:一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做到既有人情味又按原则办,特别是当个人感情同党性原则、私人关系同人民利益相抵触时,必须毫不犹豫站稳党性立场,坚定不移维护人民利益。
二是下决心减少应酬,保持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多学习充电、消化政策,多下基层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情况,多系统思考和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自觉远离那些庸俗的东西。
三是实实在在做人做事,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堂堂正正、光明磊落,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不搞“假大空”。
四是对一切腐蚀诱惑保持高度警惕,慎独慎初慎微,做到防微杜渐。
摘自《人民日报》2014年3月19日第1版,习近平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继续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第三篇:习近平谈慎独—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
习近平谈慎独: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
‚台上一套,台下一套,说一套,做一套;人前是人,人后是鬼……‛山东省委原常委、济南市委原书记王敏,如此描述自己的‚两面人生‛。
日前,中纪委官网刊发《千万不能跟党装两面人耍两面派——山东省委原常委、济南市委原书记王敏案件警示录》一文,详细披露王敏官商勾结、贪腐堕落的细节和心路过程。
‚台上一套,台下一套‛,说白了,就是不慎独慎微。今天,小组带组员重温习近平谈官员慎独的相关论断。
【一】
追求‚慎独‛的高境界(二00七年三月二十五日)
《礼记》有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党员干部要‚慎独‛。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手中往往掌握一定的权力,不仅要主动接受组织、制度的监督,而且还要不断加强自律,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尤其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就将‚慎独‛作为党性修养的有效形式和最高境界加以提倡,他说;‚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党员干部都要努力做到‚慎独‛。
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明确的政治方向,遵守鲜明的政治原则,珍惜个人的政治生命,以形成内在的‚定力‛。
其次,要时刻反躬自省,就像古人讲的‚吾日三省吾身‛,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洁身自好,存正祛邪,注重修身养德,增强防腐拒变的‚免疫力‛。
同时,还要办事公开透明。党员干部也是普通的人,难免存在各种弱点,会犯各种错误,而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只要办事讲民主、讲程序、讲纪律,避免暗箱操作、上下其手,就能减少各种诱惑的‚渗透力‛,防腐拒变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摘自《之江新语》 【二】
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二00四年三月二十日)
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也见品德。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
古人云:‚堤溃蚁穴,气泄针芒‛,‚巴豆虽小坏肠胃,酒杯不深淹死人‛。这揭示了由量变到质变的深刻哲理,也是一些腐败分子带给我们的深刻教训。大多数腐败分子是从不注意小事小节逐步走到腐化堕落境地的。在推杯换盏中放松了警惕,在小恩小惠面前丢掉了原则,在轻歌曼舞中丧失了人格,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
‚小事当慎,小节当拘‛,确是对领导干部的金玉良言。每个领导干部都应慎独慎微,从小事小节上加强自身修养,从一点一滴中自觉完善自己,懂得是非明于学习、境界升于自省、名节源于修养、腐败止于正气的道理,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
浙江民营经济比较发达,各级领导干部一方面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要亲商、富商、安商;另一方面,同企业家打交道一定要掌握分寸,公私分明,君子之交淡如水。千万不要在这个问题上摔跟头,这方面的教训太多了。
所以,各级领导干部要注重加强自身修养,慎小事,拘小节,防微杜渐,两袖清风,筑牢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
摘自《之江新语》 【三】
不刻意‚慎独‛非栽跟斗不可
为官之德在于清廉。为官一场最起码应留个清名。持身必须以清廉为准则,凡利禄名誉‚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当官做领导,手中握有一定的权力,因此在钱财、名利问题上犯错误的可能性总会比一般人大。如果平时不刻意‚慎独‛,不注意防范‚找上门来‛的错误,老是怀着侥幸心理去为不可为之事,非栽跟斗不可。
摘自《摆脱贫困》之《从政杂谈》(一九九O年三月)【四】
要慎权慎独自警自励
谦虚是一种传统美德,是人的一种胸襟,是接受新事物、求得新发展的精神状态。谨慎是一条重要的为政之道。古人云,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对于共产党人来说,谨慎是一种责任心,用权时要如临如履,小心翼翼;是一种作风,要多做少说,敏于事而慎于言;是一种能力,要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也是一种品格,要慎权慎独,自警自励。保持谨慎,决不是因循守旧,谨小慎微,而是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谨言细致,慎终如始。
摘自2003年7月10日习近平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作报告时的插话
【五】
慎独慎微勤于自省
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
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
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
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
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
摘自《人民日报》2014年3月10日第1版,习近平在参加全国人大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
【六】
慎独慎初慎微,防微杜渐 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抓作风建设,就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
习近平为此提出4点要求:一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做到既有人情味又按原则办,特别是当个人感情同党性原则、私人关系同人民利益相抵触时,必须毫不犹豫站稳党性立场,坚定不移维护人民利益。
二是下决心减少应酬,保持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多学习充电、消化政策,多下基层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情况,多系统思考和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自觉远离那些庸俗的东西。
三是实实在在做人做事,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堂堂正正、光明磊落,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不搞‚假大空‛。
四是对一切腐蚀诱惑保持高度警惕,慎独慎初慎微,做到防微杜渐。
第四篇:延迟满足是一种心理成熟的表现。
延迟满足
(六安市城北小学 张丽)
记得在杂志上看到“延迟满足”这个词,我心里想当然的认为就是让孩子学会等待。通过查资料我才知道延迟满足是一种心理成熟的表现,是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决策取向,以及在等待中,展示自我,控制自我的能力。“延迟满足”不是单纯地让孩子学会等待,也不是一味地压制他们的欲望,更不是让孩子“只经历风雨而不见彩虹”。说到底,它是一种克服当前的困难情境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
生活中有不乏这样的行为,比如边做作业边看电视、上课时东张西望做小动作、放学后贪玩不回家,容易性格急躁、缺乏耐心,进入青春期后,在社交中容易羞怯固执,遇到挫折容易心烦意乱,遇到压力就退缩不前或不知所措。这些都是延迟满足能力发展不足造成的。
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些四岁左右的孩子,带到一间陈设简陋的房子里,给他们每一颗非常好吃的糖果,同时告诉他们,如果马上吃掉糖果,只能吃一颗;如果20分钟后再吃,将奖励一颗软糖,也就是说,一共可以吃到两颗糖果。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果马上吃掉;而有些孩子则能耐住性子,闭上眼睛,也有的孩子自言自语或唱歌,来转移注意力。消磨时间,以克制自己的欲望,而获得更多的糖果。心理学家跟踪这些做实验的孩子们,一直到他们高中毕业,跟踪研究的结果是:那些能在等待最后吃到两颗软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的人人等待机遇,而不急于求成,他们具有一种为了更高、更远的目标而放弃眼前利益的能力,即自控能力。现在有很多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之所以上瘾迷恋,就是因为游戏在非常短时间内就给出结果,非常符合人类这一天性。
我的孩子今年14周岁,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变化变化巨大,如何塑造良好的品质,是我思索的重要课题。
孩子的运动能力较差,记得在上小学四年级时,老师在体育课上教跳绳,半学期过去了,他一个都不能跳过去。老师和我谈到这件事,我就问孩子:“为什么跳不好?”他说:“我不想学,我想自由的玩。”我就告诉他:“你牺牲一些玩耍的时间,但获得了一项技能,而且这种技能对你的身体、体质非常有利,你必须要认真练习。”儿子听了我们的话,也表示愿意去。放学以后,我就手把手教他,孩子从一个跳不好,逐渐跳到10个,20个,30个,现在每分钟能跳到一百七八十,孩子的身体素质,也大大提高了。现在不要我要求他跳,他也十分愿意跳绳,我感到十分欣慰。
一、人生从养成一个好习惯开始。
一个好的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而能持之以恒坚持下来的人,少之又少。孩子的作文能力比较差,我就鼓励他每天阅读以后,写上一两百字的读书笔记。开始孩子很不理解,认为这是浪费时间。但是渐渐的,孩子写作觉得容易了,理解能力也有所提高。虽然每天花了十几分钟时间但作用非常明显。
每天写500字的日记,或者每天写一千字的文章,每天跑步五公里,每天看书两小时,一年的时间,你就会发现自己具有巨大的改变。延迟满足感让你重新思考生活,并持之以恒,向着努力方向前进。
二、设立长期目标为目标去持续努力。延迟满足感告诉我们,你不用天天想着春播秋种,而是把自己的目标制定的很远很远,这样你才会认真思考,长远规划。年轻人,应该有更高更远的目标,不要局限在买一套房,买一辆车。关注自己最根本的东西,然后持之持续努力。马云的成就就说明这个道理,他经过长期摸索,制定要建立互联网公司的目标,忍受了很多人的嘲讽,最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堵车的时候总有人喜欢夹塞变道,他们看到旁边的那条道,好像走的更快,就迫不及待的把车别过去,因为觉得自己这条路貌似很慢,他们忍受不了这个。但一变道,马上就发现自己错了,刚才的道更快。
三、阶段性的反思。
只顾埋头走路的人,如果不思考与反思,很容易走了冤枉路。每天写日记总结自己的问题,巩固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并督促自己,沿着既有的方向前进。不要假装努力,结果不会陪你撒谎。真正的持续努力,生活会给你最好的赏识。反思是人生前进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就如竹子的精神,每一个阶段作一个总结。如果人生每经过一个阶段能作一个“总结与反思”,人生将会加快“成长”加快成功的步伐。苏格拉底说过:未经省察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在新阶段开始时,我选择反思而非展望。反思意味着理性的思考,而展望则带有一些浪漫的幻想。人生当然不能没有幻想,可是路却在脚下。不要期望孩子一开始就能等待二十分钟,要遵循小步递进原则。最初的延迟时间不要过长,否则会让孩子灰心丧气,放弃追求目标的信心。每个月每个学期,我都会陪着孩子花上一个小时或几个小时总结下这段时间的得失,并一一记录下来,好的有哪些,不好的有哪些,这样孩子就能对这一阶段的学习生活有一个冷静思考,使本来模糊的认识、想法清晰起来,哪些对成长有利,哪些有害有了明确的认识,对下一阶段更好地学习就更加容易了。
四、延迟满足别忘了满足
有一个“曾子杀猪”的故事:曾子的妻子出门,孩子哭着不让妈妈走。于是妈妈对孩子说:等我回来,给你杀猪吃。等曾子的妻子回来,曾子真的拿着刀进了猪圈。曾子的妻子觉得他太较真了,可曾子说:“孩子都会和父母学。如果对孩子言而无信,是在教他骗人。父母骗了他,他以后就不会再相信别人了!”还是把猪杀掉了。
生活中,许多人都选择了曾子妻子的做法,用玩笑话来搪塞孩子,却不知道,孩子是不会开玩笑的——他们觉得小孩子被狼吃掉后真的还能活过来,觉得妈妈真的会因为更爱妹妹而把自己扔掉,觉得再出门妈妈就真的会给她买那个玩具,觉得到了“下次”得时候爸爸就真得会带自己去海洋馆……所以,他现在不闹了,变得乖乖的,因为他觉得你给他许诺,就是真的。如果你把这件事当做玩笑忘记了,他会觉得上当了,渐渐地不再信任你,也不会再信任别人——现在有棉花糖就赶紧吃,要不然这些大人跑路了,我就一个都吃不上了。
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以独立的人格面对世界。孩子在延迟满足中磨练意志,砥砺对人生的期许,变得更有弹性,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竞争。
第五篇:绘画是表现自我的一种存在方式
绘画是表现自我的一种存在方式
一幅好的作品,应该留下自然所不能替代的东西。即:我们因个人的喜好、性情、学识,对所感受的物象根据立意进行取舍、整理之后,采用相应的绘画形式加之表现的结果。绘画艺术创作是个人化的行为,没有既定的成规,但也不是无章可循。正是由于艺术世界无穷尽的可探索性,才使得艺术如此千变万化。艺术需要激情和感觉,它带给你瞬间的灵感和顿悟,可以说激情是引导创作的开始。不过,我认为理性地思考也同样不容忽视。不同的艺术追求会使画面的效果大相径庭。
当我确定了一个我感兴趣的表现主题或对象时,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突出它的特点。如何牢牢地抓住当时当地的感受,并特别注意针对不同景色的感受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同时探索新的绘画表现语言。就个人的创作经验而言,我遵循“变化中求统一”的作画原则。这种“变化”依托于各种各样的对比关系,如强弱对比、虚实对比、形色对比等构成画面的诸多元素相互之间的关系。我在作品《春的气息》(1999年,140×120cm)中就充分考虑了各种对比关系的运用与“春的气息”这一主题之间的关系。画中梧桐树的枝条在风中舞动,和淡雅静谧的画面气氛形成动与静的对比。浅灰色系的同类色关系(如绿色系的走势和安排在画中的协调作用)是产生画面整体气氛的因素,枝条有轻重缓急的线形变化,和背景中房屋轮廓线的笔直形成对比。画面中小面积红与绿的补色对比在大面积的淡灰色对比中更加夺目,这个地方既是画面色彩纯度最高的部分也是线条密集处,同时黑白对比最强的色块也集中于此,我把它称为“画眼”。在几乎平涂色块的背景处理上,这些枝条更显示了丰富的色彩变化。
创作时我几乎不刻意追求画面的空间感,只讲求画面色彩关系的处理和画面各种对比关系的层次安排。点、线、面的构成是画面形式感的基础元素,当绘画抛开了主题性时,现代主义画家更多关注画面形式语言的探索。空间意识被弱化,透视规律不再被奉为宗旨之后,绘画回到最本质的表现。从后印象派开始就有不少大师进行这方面的艺术实验,他们的经验给我不少启发,尤其是凡高的用笔、马蒂斯对色彩关系的处理,还有毕加索多视点的理性分解和重构,维亚尔画面的形式处理等。作品《南国林涛》(2004年,38×46cm)就是我在这方面所做的尝试,整个画面是以点线、面的构成形式出现,没有明确的主题,只有抽象的形式。不同的点状笔法使画面产生了质感的变化,几块灰色块的形之间有一种势态形成了一股向心力,围住画面中零散不规则的散点,通过间杂安排小面积、高纯度的红黄绿小色块使这个部分成为画面的主体。那些看起来随意的用笔是经过了仔细推敲后安排的。在这件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我着重于画面形式感的处理,也考虑笔触和肌理质感的关系。同样地,在《山野》(2005年,73×54cm)的构图和形式以及笔触的处理等与《南国林涛》有许多共通之处。此外,我在作品《北方-旱春》(2005年,160×180cm)中,仍然继续画面形式的探索,落笔之前对于构图进行过思考并根据现场写生的经验安排了画面的线形框架,这件作品基本是点、线条和色块的结合,高明度低纯度灰色系的细微变化产生的画面平静感和线的波折动感之间的对比。画面前方的线条硬直,而画面后方的线形浅淡。为了突出画面的节奏感和松紧关系在画面的主要部位加强了黑白对比和造型的的变化,笔触也处理得更厚重,与画面其他部分的平缓用笔有所不同,这样的处理使画面的各种对比关系更加丰富。这就是我所需要的变化。同时我认为笔触的表现力和节奏感对传达情绪的作用也不能忽视。作品《北方-旱春》没有像《山野》那样处理成高纯度的色彩对比关系,而是更多考虑色彩与表现形式内容和情绪的需要。《绿韵》(2000年,58×60cm)的创作主要是从形和色彩关系角度去表现它,从画面外围的冷色调的蓝绿到中部的黄绿暖色调的色彩冷暖对比,为了与满眼鲜艳的绿色进行对比,白色灰色的树干被处理成偏红的色彩。对比色的运用使画面更响亮。树形的处理上注意了空间疏密的安排,树叶被处理成各种点状的变化。在绿色系的主导关系中,形的变化加强了画面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沙家浜》(2005年,80×65cm)是一件高纯度色彩对比的作品。在色彩表现方法上,吸收了野兽派的色彩表现法,马蒂斯认为空间是依靠色彩来表现的而不是光线和透视构图上。不同的色相不同的造型分布拉开了画面的结构层次,丰富了画面语言的表现力。
对于我来说,写生就是创作。我的创作离不开能够触动心灵的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五彩缤纷的大自然总能不断地增加我鲜活的感受和创作活力,如果总是被动的描摹自然就会失去画画的兴趣,而主动的表现就会把握好主客体与绘画的关系。
创作和学习是一体的,古往今来的画家们无不是在学习和借鉴他人的过程中成长。西方绘画的传统是一条绵延不断的河,即使是在号称破坏一切和颠覆架上绘画传统的后现代艺术实验的大潮汹涌之际也未曾枯竭。人类视觉审美需求决定了它的存在。美的法则不一,可归结为“万变不离其宗”。在艺术技巧花样翻新的时期,怎样增加艺术内涵和突显个人审美情趣也是画家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在现阶段的创作中如何的表现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并逐渐地让自己的绘画语言清晰可辨,是我当前所要努力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