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济学原理笔记-曼昆
第一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做出决策的时候人们不得不在不同的目标之间做出取舍)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比如读大学,要考虑到不能工作带来的工资损失)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比如应该读到什么时候才能拿到最好的工资,博士,硕士呵呵)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比如去超市买东西很便宜,于是我们去买,结果买了很多的不需要的东西,反倒花了更多的钱) 经济相互交易的三个原理:
5)贸易能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想想如果没有贸易,我们还处于自然经济的状况,那么我们需要做所有的事情,需要去做冰箱,彩电……不可能吧。没有贸易就没有竞争了,那么我们就可能在某一领域被人们垄断,想想封闭的中国,我们可能不能得到很多的先进的科技,但是我们现在和很多的国家贸易,这样我们可以享用更多的先进的技术)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这个东西从我学过的邓小平理论当中可以反复地看到,无形的手,价格!)
7)政府有的时候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我们需要政府来维持这个社会的治安……,抄一句:促进效率和促进公平〈尽管很多的时候他们是一对矛盾,有的时候政府也不一定能做到这一点〉市场失灵)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的三个原理: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就是劳动生产率,你工作一个小时,那么你能够创造出多少的财富。那么我们要提高生活水平,我们就需要去得到良好教育,现在我就在这么做,呵呵,拥有生产工具——我现在需要一台电脑,速度要快些,屏幕要液晶的更好,以及获取最好技术的机会——这我需要向导师和图书馆,师兄多多请教了,还要自己去争取机会!)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这个好理解,不就是通货膨胀么)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菲利普斯曲线——增加货币的供应量,可以至少短期的失业率〈其实我还是不懂为什么?〉,但是会造成通货膨胀)
第二章 象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第一节 作为科学家的经济学家
为什么我们会把经济学家作为一个科学家来看待呢? 经济学家同样的需要去观察世界,冷静地建立并且检验有关世界如何运行的各种理论。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学家更多的是关注历史提供的自然实验——因为你不可能为了去验证一些数据去影响国家的经济运行,所以说经济学里的“实验”不是那么好做的。 那么如何去做呢?
我们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世界,建立理论,再去进一步的观察(检验!)…… 在观察世界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出一定的假设,这些假设会有利于我们的观察。当然,假设并不是永远的成立。比如我们去买东西,如果商店就在门口,我们可以假设买东西所花费的时间为零,如果是在3站地以外的话,这个假设就不能成立。 建立起经济模型。两个模型:循环流向图,生产可能性边界
定义一下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概念。这两个家伙基本上可以见名见意。前者,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后者,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某个市场上如何相互交易。
或者这么说吧。如果你关心的是货币和失业率的关系,那么你所关心的话题应当是宏观经济学。而如果你看到的是一个公司如何在生产某种产品上决策,你所关心的应当是微观经济学的东西。第二节 作为政策顾问的经济学家 我们说,当经济学家去解释世界的时候,我们认为他们是科学家。 当经济学家尝试帮助改善世界的时候,他们是政策顾问。
实证分析: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规范分析:企图描述世界如何运行的观点。比如说,国家的财政管理提高了资金利用率。 国家应当进一步的加强对私营企业的监管力度。第三节 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原因
科学的判断不同,价值观不同,感觉与现实。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看,我们实证理论的正确性的看法不同,理论的依据自然不一样。比如我认为人们应当是高储蓄率好,这样有利于经济的增长,但是有的人可能认为低储蓄率好。这就是分歧。价值观也可能不同。怎么会是最公平的?是看长远的利益,还是看眼前的,还是看中期的利益。但是,有的时候经济学家对某些问题看法一致的时候,政府的决策者或者普通的群众可能觉得这个看法脱离了实际,从而不予接受这些观点。这都是有可能的。 附加一点:因果关系的分析。我们在分析事实的时候一定要分清楚谁是原因,谁是结果。有没有被忽略的第三者原因。这样子会使我们在做出判断的时候避免得出荒谬的结论。
第三章 相互依存性和贸易的好处
从一个简单的例子开始吧。假设有这样的的两户人家,陈家人捕鱼,李家人种地。陈家人每天可以捕8斤鱼。李家人每天可以种15斤粮食。如果他们各自为营的生活的话。每天都是过着这样的单调的生活了。如果可以有贸易的存在,那么它们之间可以交换铲平,贸易可以让每个人去享受更多的东西。举个现在的例子吧。家里面的各种电器,蔬菜,粮食,什么东西不是经过贸易得来的呢!我们不可能为了可以看电视而去生产电视机…… 每个人都消费本国和世界各国的其他人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相互依存和贸易之所以合意,是因为它可以使得每个人享用更多数量和品种的物品和劳务。现在的一个问题是,如果一个人在每个领域都很擅长的话,他还有必要去贸易么?看看: 那么我们可以看,如果陈家人每天可以捕8斤鱼或者种24斤粮食。李家人每天可以捕5斤鱼或者20斤粮食。要是我现在从主观看来,李家人不管怎么样都会占了很大的便宜了,那么陈家人还会选择去交易么? 机会成本:陈家人得到1斤鱼的机会成本是3斤粮食。李家人得到1斤鱼的机会成本是4斤粮食。那么李家人在生产粮食方面具有比较优势。那么陈家人在生产鱼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绝对优势:陈家人不管在生产鱼还是在粮食方面都具有绝对优势。不多说,如果陈家人每天(5,9)李家人每天(3,8)。 陈家人每天(8,0)李家人每天(0,20) 他们交换:(-3,10)(3,-10) 结果:(5, 10)(3, 12)看,我们可以使得陈家人吃更多的粮食,李家人吃更多的粮食。其实他们的价格定在(鱼为1)1:3和1:4之间就行,两家都会有好处的。这样子。贸易的好处是根据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
第四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第一节 市场与竞争 市场:某种物品和劳务的一群买者和卖者 竞争市场:有许多的买者和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竞争的种类: 我举个例子
中国铁路——垄断市场
中国的各家民航公司,电信公司——寡头市场 中国的杂志市场——垄断竞争 现在的玩具生产市场——完全竞争 还需要解释一下。看看左边的批注…… 第二节 需求 需求——和买者相关。需求量: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量。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的观点。引入了两个东东:需求表和需求曲线(向上倾斜)。很simple的。就是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一个关系。假使不是每个人都刷牙。呵呵,还是可能的。我要一管牙膏,这是我的个人需求,那么,我们全校的人(甚至全国)需要的牙膏数目则是这个学校(全国)的市场需求了。我不用牙膏,而用洗牙水,洗牙水被称作为替代品(substitute)。牙膏要是太贵了,人们可能就会去买更多的洗牙水。更好的例子是肥皂和洗衣粉。牙膏使用的增多会引起人们对牙刷的需求,牙刷称为互补品(complement)。红酒和酸梅也算是吧。影响买者的变量有以下几个: 价格(沿需求曲线移动),收入,相关物品价格(替代品和互补品),嗜好(这个东西好cool,所以我要买),预期(明天加工资,今天上馆子,呵呵),买者数量(学校扩招,新来了大一新生,牙膏要好卖了)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正常物品,低档物品。呵呵。正常物品就是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收入增加,需求量增加。低档物品就是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收入增加,需求量减少的物品。曼坤给的例子是公共汽车。我想了想,那些街头的小贩卖的东西也算吧。我们这些没钱上馆子的人会光顾这些地方,但是有了钱了,你就可能不能去了。 第三节 供给 供给:和卖者相关。供给量:卖者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量。供给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的观点。引入了两个东东:供给表和供给曲线(向下倾斜)。很simple的。就是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一个关系。(类同于需求,但是注意曲线的倾斜方向是不同的)同样的有市场供给和个人供给。个人供给组成了市场供给。 影响供给曲线的变量有以下几个: 价格:沿着供给曲线移动。
投入价格:供给量和投入的价格负相关。想想,如果生产手机的成本很高,就很少有公司会去上马手机的生产线了。反之,就有很多的公司投入这个市场。技术:看看蒸汽机如何改变了这个世界就知道了。正比!预期:如果明天卖出这个产品会赚更多的钱,企业就会减少今天的供给。卖者的数量:生产者少了,供给自然会减少。 第四节 供给和需求的结合 均衡:供给和需求达到了平衡的状态。均衡价格:使供给与需求平衡的价格。均衡数量:当价格调整到使供给与需求平衡时的供给量和需求量。供求定理:认为任何一种物品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供求平衡的观点。超额供给——引起过剩 和超额需求——引起短缺 分析均衡变动的三部曲: A.区定该事件是移动供给还是需求曲线,还是两者都移动。B.区定两个曲线移动的方向。
C.用供求图说明这种一动如何改变均衡价格和数量。 本课当中的一个关键点:市场经济当中,价格是引导经济决策,从而指引配置稀缺资源的信号。价格确保了供给和需求的平衡。注意一点:供给、供给量、需求、需求量的关系。
供给曲线中曲线的位置表示的供给,而横轴表示的是供给量 需求曲线中曲线的位置表示的需求,而横轴表示的是需求量。
第五章 弹性及其应用 第一节 需求弹性
弹性:需求量和供给量对其决定因素中某一种的反应程度衡量。 需求价格弹性:衡量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几个有意思的结论: 1. 相近替代品的可获得性。有了可替代品需求弹性大。2. 必需品和奢侈品。奢侈品的需求弹性大。3. 市场的定义。市场范畴大时需求弹性小。市场范畴小时需求弹性大。(单看猪肉包子这个市场,它的需求弹性显然很大,因为我还可以买很多其他的替代品来替代包子这个食物)4. 时间的长短。物品往往随着时间的变长而更具弹性。 几个图表要能够分清。在需求曲线上:通过某一点的需求曲线越平坦,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大。通过某一点的需求曲线越陡峭,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小。所以说:接近越I形状的需求曲线,价格弹性小,接近于E形状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大。 总收益:一种物品买者支付的量和卖者得到的量,用该物品的价格乘以销售量来计算。 对应到需求曲线上就是曲线上一点的纵坐标和横坐标的乘积 一个规律:当需求缺乏弹性时,价格和总收益同方向运动 当需求富有弹性时,价格和总收益反方向运动 很有用的一个规律,总是在反复的用到这个规律。利用弹性大和弹性小这个规律可以在需求曲线这个模型上面得出很多的结论。 其他的需求弹性: 1. 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收入变动的百分比 解释一下:正常物品——收入弹性为正数,和低档物品——为负数,这很容易想象,我有了钱了,可能就不会上马路边的小馆子吃饭了,或者更可能不会去买一些低档的东西,呵呵。在正常物品中,食物和衣服的收入弹性小,奢侈品的收入弹性大。那是,不管你有没有钱,你都得吃饭啊。2.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物品1的需求量变动百分比/物品2的价格变动百分比 解释一下:替代品负,互补品正。 第二节 供给弹性 供给价格弹性:衡量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供给价格弹性=供给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同样采用中点法。我们说,供给价格弹性取决于买者发辫他们生产的物品的伸缩性。在长期而言,供给价格弹性可能很大,但是在短期而言,供给价格弹性可能很小。这很容易理解。你想,对于一个现有的工厂,我不可能突然之间能增加一倍的产量,但是如果是长期而言,我可能去开一个新的车间,这样我可以轻而易举的使我们的产量翻番。另外,对于某些情况p89图5-7我们说供给水平低的时候,供给价格弹性高。反之,供给水平高的,供给价格弹性低。这是因为有可能企业有一定的闲置的生产能力
第六章 供给、需求和政府政策 第一节 价格控制 首先介绍两个概念:价格上限 和价格下限 举个例子说明价格上限怎么的影响我们的市场的结果。比如最高租金限制。也就是在一个城市里面房子的租金最高可以到什么程度。当供求的平衡价格低于价格上限的时候,我们说,价格上限对于我们的价格和销售量是没有影响的。当供求的平衡价格高于价格上限的时候,我们说,价格的上限对于我们的价格和销售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房屋租赁市场吧。如果你规定了一个价格上限,那么,如果这个时候房子短缺的话,我们的房东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他就会各种不同的分房机制来控制租房者,比如我现在所在的北航就是,我们住在大运村,房子最近相对比较便宜,但是学校有一个租金的上限,因此,我们现在去找学校的房管中心的时候,他们的态度非常的不好,有了什么问题也不能解决。如果取消了租金的控制……(呵呵,如果学校的房子多了的话,那么我们就有的选择了)。因为从长期而言,房屋的租赁市场的需求和供给的弹性都很大,短期而言都很小的。所以,如果他没有利润,就不会去在长期阶段去投资新建更多的房子,这样,我们的需求就更加得不能满足,因为供给被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了。所以从短期而言,我说,价格上限的控制影响不会是很明显,但是从长期而言,我们说这些影响会慢慢的体现出来。当然,如果你定的价格上限非常的高,以至于平衡点很少达到的话,那么,这个价格上限就不会去影响我们的供给和需求的平衡。一句话,价格上限可能会让买者买不到它需要的东西。(李武says)(本来是为了买者的利益着想的) 举个例子说明价格下限怎么的影响我们的市场的结果。一句话,价格下限可能会让卖者卖不出它需要的东西。(李武says)(本来是为了卖者的利益着想的) 看看劳务市场。(曼坤给的例子)我们订了一个最低工资,表示公司要使要雇人的话,最少要拿这个钱,如果我的这个最低工资太高的话,可能增加我们的劳务供应,减少我们的劳务需求,这样,劳务市场的供应过剩,这样子话~~~~失业率就要上升了。瓦赛,这个结论和我们想像当中的不一样啊。那么说,现在我们不应该定最低工资了??? 换个例子,如果说一个计算机软件都规定了价格下限,每个软件都卖10000块,这样子,我们可都去生产软件了。于是,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在10000块这个点上,会有更多的软件生产出来,但是,需求并没有增多,反倒是减少了。于是生产过剩……卖不出去了。但是,如果说,我们这个市场的软件本来就要卖15000,那么,我们说这个价格下限不会有任何的影响。这么看来,价格控制往往伤害了他想要帮助的人。那么怎么办,比如,我们政府可以给租房者提供补助,这样就不会打击房主的积极性了。比如,我们可以给低收入的劳动者减税,而不是让企业发更多钱。但是,曼坤说了,这样也不是很完善。 可以看到,在价格上限对于比他值大的平衡价格会产生影响。在价格下限对于比他值小的平衡价格会产生影响。 第二节 税收 这个东西,我到现在还是很混乱。税收归宿问题:关于由谁来承担税收负担的研究。向买者征税,会引起需求曲线下移。向卖者征税,会引起供应曲线左移。惊讶的结论:对买者征税和对卖者征税是相同的。在两种情况下,税收这个“楔子”都使供给和需求曲线相对移动,在新的均衡时,买者和卖者分摊税收负担。对买者和卖者征税的唯一区别就是谁把钱交给政府。税收抑制了市场活动。对一种物品征税时,该物品在新均衡时的销售量减少了。买者和卖者分摊税收负担。新均衡时,买者对该物品支付的更多,卖者得到的更少了。 弹性与税收归宿。供给富有弹性,需求缺乏弹性的时候,买者承担更多的税收。需求富有弹性,供给缺乏弹性的时候,卖者承担更多的税收。很容易理解,弹性衡量条件不利的时候,买者或卖者离开市场的意愿。征税的时候,选择小的一方(弹性小)不能轻而易举的离开市场,所以,要承担更多的税收。税收负担倾向于落在缺乏弹性的一方。所以我们看到的一个案例就是美国废除了大多数的奢侈品税。因为生产奢侈品的工人的供应曲线弹性低,所以他们更多地承担了税收而不是像比尔盖茨这样的人。
第七章 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 福利经济学:研究资源如何影响经济福利。——会得到的结论:市场上的供求平衡可以使买者和卖者得到的总利益最大化。 第一节 消费者剩余 支付意愿:买者愿意为某种物品支付的最高价格。消费者剩余:买者的支付意愿减去买者的实际支付量。我想买一个书包的愿意支付的最高价钱是50元,张蕊想买一个书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钱是100元。如果书包卖60,那么我就不会去买这个书包。而对于张蕊,她得到的消费者剩余是40元。如果书包卖40,那么我也会买,我得到书包的消费者剩余是10元,张蕊得到的书包的消费者剩余是60,其中,有20元是相对于书包卖60时候的额外的消费者剩余。 对于需求曲线:需求曲线以下的和价格以上的面积衡量市场的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带来了什么东西呢?它衡量了消费者从一种物品中得到的买者自己感觉到的利益。如果决策者想尊重买者的利益,这是一个好的衡量标准。大多数市场上,消费者剩余反映了经济福利。——如果这个消费者是理性的话。如果不管花不少钱,买者都愿意的话,那么我们也没有话可说的。那么,她的消费曲线就不是上面这样子的了。曼坤举的例子是吸毒者的例子,不管是高价低价,他们都会愿意去买!天!这还有什么可说的。 第二节 生产者剩余 成本:卖者为了生产一种物品必须放弃的每种物品的价值。举个例子:我为了编软件。这是一个机会成本,我要放弃我的休息时间,我还要去学习,我要用电脑,等等等等。生产者剩余:卖者出售一种物品的得到的量减去卖者的成本。结论:价格之下和供求曲线以上的面积衡量市场的生产者剩余。 结论:我们用生产者剩余来衡量卖者的福利 第三节 市场效率 效率:资源配置是使社会所有成员得到的总剩余最大化的性质。平等:福利在社会成员中分配的公平性。效率是关心如何地把蛋糕做大,公平是关心如何去分配蛋糕。总剩余: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的总和——是供给和需求曲线到均衡数量之间的面积。总剩余 =买者的评价-买者支付量+卖者得到量-卖者的成本 (只有在平衡点的时候)=买者的评价-卖者的成本 观点: 1)自由市场把物品的公平分配给对这些物品评价最高的买者。这种评价由卖者的支付意愿来表示。2)自由市场将需求分配给可以以最低的成本生产这些物品的卖者。3)自由市场生产使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 总和最大化 的产量。——所以社会计划者通过增加或减少物品的生产量并不能增加经济福利。结论:市场上的供求平衡可以使买者和卖者得到的总利益最大化。 但是:看到的是,我们所有的假设都是在完全的市场竞争的前提下。我们要看到 市场失灵!——市场势力和外部性是两个普遍的例
子。问题:曼坤的书:p133, 9,10题。不会。在于总剩余这个问题,我分得很不清楚。
第八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 一种物品的税收使得该物品的买者和卖者的福利减少了,而且,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的减少常常超过了政府筹集到的收入。总剩余——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税收收入之和——的减少称作为税收的无谓损失。 税收有无谓损失,是因为它使买者少消费和卖者少生产,而且,这种行为变动使市场规模缩小到使总剩余最大化的水平之下。由于供给和需求弹性衡量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状况变动的反应程度,所以弹性越大,意味着无谓损失越大。 税收增加越多,它对激励的扭曲越大,无谓损失增加越多。税收收入最初随着税收规模的扩大而增加,但是最终由于高税收减少了市场规模,也就减少了税收收入。 这一点学过数学的人都会知道。我想。呵呵。求税收的那个矩形的面积,必定是在某个时候有一个最大值。而这个最大值的点,我们在下面这个图里可以看出,并不是蓝色的线条所示的区域,而是中间的某个位置。这就是我们这个模型要取得最大税收的点。但是,随着税收的增加,我们的无谓损失一直在增加,这一点我们不容忽视。也就是,税收的增加在达到某个点之后不会再增加,但是无谓损失一直在增加。这就是结论。
第九章 应用:国际贸易 通过比较没有国际贸易时的国内价格和世界价格,可以确定自由贸易的影响。国内价格低表明,该国在生产这种物品上有比较优势,而且将成为出口者。国内价格高表明,世界其他国家在生产这种物品上有比较优势,而且该国将成为进口者。 当一国允许贸易并成为一种物品的出口者时,该物品的生产者状况变好,而该物品的消费者状况变坏。当一国允许贸易并成为一种物品的进口者时,该物品的生产者状况变坏,而该物品的消费者状况变好。但是这两种情况下,贸易的好处大于损失。 关税——进口的税——是市场接近于没有贸易时存在的均衡,因此,减少了贸易的好处。虽然国内生产者的状况变好,而且政府增加了收入,但是消费者的损失大于这些好处。
d和f区域是关税带来的无谓损失。 进口配额的影响与关税类似。但是,在进口配额时,进口许可证持有者得到了有关税时政府得到的收入(图中的蓝色区域),但是消费者的损失大于这些好处。 有各种配额限制贸易论:保护工作岗位,保卫国家安全,有助于幼稚产业,防止不公平竞争以及对外国的贸易限制做出反应。尽管这些观点在某些情况下有某些优点,但经济学家相信,自由贸易通常是一种更好的政策。
第十章 外部性 第一节 外部性和市场无效率 所谓使市场最适合量,是考虑到外部性的影响之后的。我们说,市场达到了所谓的均衡点的时候,有的时候可能并没有把外部性的因素考虑进去,比如我们家的那个橡胶厂,肯定没有把污染的因素考虑进去。它的所谓的均衡,是建立在我们环境的污染这个基础之上的。它的外部性是负的。比如技术溢出(发明创新),它的外部性是正的。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正外部性;负外部性。外部性的内在化: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总之:政府可能对有负外部性的物品征税和对有正外部性的物品补助来把外部性内在化。正外部性的例子:技术溢出。对待技术溢出的方法: 1. 政府旨在促进技术进步行业的经济干预——产业政策。争论:衡量问题极其复杂,没有准确的衡量,政治制度最终补贴那些最有政治影响的行业,而是那些产生了最大正外部性的行业。2. 专利保护。第二节 外部性的私人解决办法 科斯定理:一种观点,认为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的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他们就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了。
这样,在协商之后,双方可以达成一种协议,在这种协议当中,每个人的状况可以变好,而且,结果是有效率的。事实上:我们还有交易成本的存在。 第三节 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成本 当外部性引起市场达到一种无效率的资源配置时,政府可以以两种方式中的一种做出反应。命令与控制政策直接管制行为。市场为基础的政策提供激励,以使私人决策者选择自己来解决问题。1. 管制(问题在于政府管制这需要了解某些行业和这些行业可以采用的各种技术的细节,而政府管制者要得到这些信息是困难的)2. Pigovian tax(庇古税)和补贴(完全有弹性)3. 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完全无弹性)
第十一章 公共物品和公有资源 第一节 不同类型的物品 排他性: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是该物品的特性。竞争性: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减少其他人使用该物品的特性。 竞争性 排他性 是 否
是 私人物品:有竞争性有排他性 冰激凌蛋卷
衣服
拥挤的收费道路 自然垄断:无竞争性有排他性
消防
有线电视
不拥挤的收费道路
否 公有资源:有竞争性无排他性
海洋中的鱼
环境
拥挤的不收费道路 公共物品:无竞争性无排他性
国防
知识
不拥挤的不收费道路 第二节 公共物品 搭便车者:得到收益避开支付——所以私人在提供这种物品时,就存在搭便车的激励。结论:私人市场不会提供公共物品,所以政府在确信总收益大于成本的情况下,可以提供公共物品。重要的几种公共物品 国防
基础研究
反贫困(有分歧)(福利制度) 第三节 公有资源——具有竞争性 共有地悲剧:一个寓言,说明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为什么公有资源的使用大于合意的水平。结论:政府通过管制或者税收来减少对公有资源的是用来解决公有资源的过度使用,政府也可以把公有资源变为私有。一些重要的公有资源: 清洁的空气和水
拥挤的道路
鱼类,鲸鱼,和其他的野生生物 问题:p198曼坤书2题
第十二章 税制的设置 平均税率:总收入除以支付的总税收。边际税率:增加1美元收入支付的额外税收。 定额税:每个人交等量的税收。(被认为很有效率,但是没有兼顾公平) 受益原则:认为应该根据人们从政府的服务中得到的利益来纳税的思想。能力纳税原则:认为应该根据一个人可以承受的负担来对这个人纳税的思想。 纵向平等:主张支付能力高的纳税人应该缴纳更多税的思想。 比例税:高收入的纳税人和低收入的纳税人缴纳收入中相同比例的税收。累退税:高收入的纳税人缴纳税收在收入中的比例低于低收入的纳税人 的税收。累进税:高收入的纳税人缴纳税收在收入中的比例高于低收入的纳税人 的税收。(中国现在执行的就是这样的税收政策) 横向平等:主张有相似支付能力的纳税人应该缴纳等量税收的思想。 说明: 纵向平等:富人和穷人之间比较 横向平等:同等收入的人之间的比较。 内容提要: 美国政府用各种用各种税收筹集收入。联邦政府最重要的税是个人所得税和用于社会保障的工薪税。州与地方政府最重要的税是销售税和财产税。 税制的效率是指它给纳税人带来的成本。除了资源从纳税人向政府的转移,税收还有两个成本:第一是税收改变了激励和行为引起的资源配置扭曲;第二是遵守税法的管理负担。 税制的平等涉及到税收负担是否公平的分配到人民中。根据受益原则,人们根据他从政府得到的收益来纳税是公平的。根据支付能力原则,人们根据他们承受的财务负担的能力来纳税是公平的。当评价税收的平等性时,重要的是要记住从税收归宿研究得出的结论:税收负担的分配与税单的分配不是同一件事。 当考虑税法的改变时,决策者经常面临着效率与平等之间的权衡决策。大多数关于税收政策争论的产生是因为人们对这两个目标的侧重有所不同。 税收归宿问题:谁来支付税收?
第十三章 生产成本 第一节 什么是成本? 总收益:企业出售其产量所得到的量。总成本:企业购买生产投入所支付的量。利润:总收益减去总成本。 显性成本:要求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隐性成本:不要求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由上批注可得到两个不同的利润概念: 经济利益:总收益减去总成本,包括显性和隐性成本。会计利益:总收益减去显性成本。 第二节 生产与成本 生产函数: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和产量之间的关系。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边际产量递减: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的增加而减少的特征。 第三节 成本的各种衡量 固定成本:不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可变成本:随着产量的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平均成本
平均总成本ATC:总成本除以产量。
平均固定成本AFC:固定成本除以产量。平均可变成本AVC: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边际成本MC(marginal cost):额外一单位的产量增加所引起的总成本增加。 结论: 1. 递增的边际成本mc 2. U形的平均总成本(U形的底部——是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有效规模))3. 边际成本和平均总成本之间的关系
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下降
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上升 边际成本和平均总成本相交于有效规模 总的结论: 1,随着产量的增加,边际成本最终要上升。2,平均的总成本曲线是U形的。3,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在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交。第四节 短期与长期成本 很容易想象,短期之内一个工厂的建立不是说能建就能建的。因此,像工厂这样的成本只能是算作固定成本,但是于长期而言,一家大公司可以去兴建很多的工厂,这样而言,对于短期而言的固定成本对于长期而言的也是可变的。 为什么?因为在长期当中,企业沿着长期曲线移动时,他根据产量调整工厂规模,这样,在长期当中,企业可以选择他想用那一条短期成本曲线。但是在短期当中,它不得不用它过去选择的短期曲线。 规模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减少 规模不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规模收益不变:长期平均总成本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第十四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我们说,企业有很多的种类,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供给曲线与他的各种成本有什么关系呢? 这些成本——我们在上一章已经学过了: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接下来的内容就是我们在竞争市场上对这些企业的行为的分析: 第一节 竞争市场
定义:有许多的买者和卖者,以至于每个卖者和买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的市场 特点:
市场上有很多的买者和卖者。
每个卖者提供的物品大体相同。 企业可以自由的进入或退出市场。竞争企业的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 产量(加仑)价格(美元)总收益(美元)平均收益(美元)边际收益(美元)
(Q)(P)(TR=P*Q)(AR=TR/Q)(MR=△TR/△Q)1 6 6 6 6 2 6 12 6 6 3 6 18 6 6 4 6 24 6 6 5 6 30 6 6 第二节 利润最大化与竞争企业的供给曲线 边际成本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的交点是利润最大化的的点 短期而言,如果企业的边际成本小于平均可变成本,企业将暂停营业。长期而言,如果企业的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总成本,企业将退出市场。边际成本曲线就是企业的供给曲线。 为什么企业在P〈ATC(图中认为MC曲线就是P供应曲线,所以MC代表的值和P一致)的时候不退出而是继续在市场经营,直到P 在自由进入与退出的市场上,长期中利润为零。在长期均衡时,所有企业在有效规模时生产,价格等于最低平均总成本,而且,企业数量的调整满足在这种价格时的需求量。 需求变动在不同时间范围内有不同的影响。在短期中,需求的增加价格上升,并使利润增加,而需求减少降低了价格,并引起亏损。但是如果企业可以自由进入和退出市场,那么,在长期中企业数量调整使市场回到零利润均衡。 实际上,长期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生产资源的数量可能有限,会引起成本上升 企业有不同的成本 企业获得零利润仍旧经营?因为它的会计利润是正的。(我们的所说的成本当中包括了机会成本) 第十五章 垄断 垄断:一种没有相近替代品的产品的唯一买者的企业 第一节 产生垄断的原因 1. 垄断资源 例子:南非的戴比尔斯钻石公司的钻石。垄断了世界上80%的钻石生产 说明:实际上垄断很少产生于这个原因。因为现实经济非常巨大,而且资源由许多人共同所有。2. 政府创造的垄断 例子:专利和版权法是政府如何为公共利益创造垄断的例子。说明:——需要注意的是决定专利和版权的法律既有利益也有成本。它们的利益是增加了对创造性动力的激励。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利益被垄断定价的成本所抵消。3. 自然垄断 由于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向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劳务而产生的垄断。例子:城市供水系统。说明:这是想当然的。如果一个城市只有一家供水公司,那么它铺设的管道就能得到充分的利用。这样,他供水的成本是最低的。如果有两家以上的公司,供水的成本势必要上升。实际上,公共物品和公有资源当中有很多的自然垄断的例子。经济中有排他性而无竞争性的例子都是这样的。比如,很少有人使用的桥的例子。桥的收费站具有排他性,桥的使用没有竞争性(肯定够用了)。 第二节 垄断者如何做出生产的定价决策 1. 清楚地认识到: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和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不一样的。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竞争企业的保持水平。为什么? 因为从主观上讲。垄断企业当中占有的份额如此之大以至它的需求曲线和市场的需求曲线的走向有类似之处——我的意见——而竞争企业在市场当中占有的份额非常的小,基本上它的产量不会影响的市场的价格,所以对它的需求是一个平行的直线。但是可以分析出来。它的需求曲线富有完全的弹性。2. 垄断者的利润。可以从下图当中得出: http://img.tianyablog.com/photo/2005/2/27/443388_86456.jpg 小 tips: 专利到期并没有使垄断者失去全部的市场势力。一些消费者仍然忠于有品牌的药品。这使得以前垄断者至少可以收取比新的竞争者略高一点的价格。 第三节 垄断的福利代价 1. 无畏损失。显然从下图可以看出,边际成本和需求的交点处是有效的产量水平。但是我们的垄断价格却是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交点。这样就会带来无谓损失。 http://img.tianyablog.com/photo/2005/2/27/443389_86456.jpg 垄断引起的无畏损失类似税收引起的无畏损失。 第四节 对垄断的公共政策 决策者会有以下的四种方法: 努力是垄断行业更有竞争性 ——用反托拉斯法增强竞争。——问题:政府是否能够进行必要而有相当准确的成本-收益分析。——例子: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分解。美孚石油公司的分解。 管制垄断者的行动 ——问题:企业亏损:政府补贴企业 允许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 不能激励垄断者降低成本:允许企业从降低成本党忠义更高利润的形势得到利益。——例子:水厂,电力公司等等 把一些私人垄断变为公共企业 ——公有制 ——问题:投票机制不如利润机制可靠。——例子:。。 无所作为 ——+.+或者解释成什么也不做。因为前几个政策都有缺点。这个前提是市场失灵带来的损失比这些政策带来的损失都要小。 第五节 价格歧视 定义:以不同的价格向不同的顾客出售同一种物品的经营做法。分析:只有在垄断经营当中才有价格歧视的出现。为什么,因为在竞争市场当中,没有一个企业愿意向任何一个顾客收取低价格。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接受任何企业收取的高价格。——因为它可以通过低价格从其他的企业那里得到。价格歧视的例子: 1. 电影票——儿童票,老人票等等。(儿童和老人的支付意愿低,由此成功地实现价格歧视)2. 飞机票价。比如对周六停留一个晚上的往返票收取低价——个人更愿意接受,而公务出差的人可能不能接受。由此实现价格歧视。3. 折扣券——麦当劳之类的就有啊。没钱的人可能去刻意收集。但是有钱的人才懒得收集。由此实现价格歧视。4. 奖学金——对贫困学生提供。5. 数量折扣——买得越多越便宜这个例子我们在超市里屡见不鲜。——实际上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买一大堆东西的,或许它只要一个单位就可以了。而不是一打。6.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日本的电器在日本买的价格比在中国便宜。但是我们没有机会得到和日本一样的价格。这也成功地实现的价格歧视。但是如果有人专么从日本收购电器,在中国出售。这就使得这些生产商不能实现价格歧视。7. 读研的时候有公费和自费之说。这也是一个价格歧视。 结论:完全的价格歧视的极端情况下,垄断的无畏损失消失。 第十六章 寡头 第一节 在垄断和完全竞争之间 寡头和垄断竞争 寡头:只有几个提供相似或相同产品的卖者的市场结构。比如:原油,网球,中国的移动和联通,生产cpu的Intel和AMD等等。 垄断竞争:许多出售相似或相同产品的企业的市场结构。 比如:电影,小说等等。寡头市场上企业的数量越多,产量和价格越接近于竞争下存在的水平。第二节 只有少数几个卖者的市场 试想一下我们中国的联通公司和移动公司。他们两家公司主导了国内的移动通信业。实际上,他们有可能在私底下达成了某种提供的服务数量和收取价格的协议——这种一个市场上企业之间就生产的产量或收取的价格达成的协议可以称之为勾结。以一致的方式行事的企业集团成为卡塔尔(cartel)。 拿零售市场的家电零售商来说吧——国美,苏宁,大中。他们这些寡头希望形成卡特尔而赚取最大的利润。实际上真的会如此么?比如市场上卖120台冰箱时候大家赚的最多。如果每一家都卖40台。那么大家赚取的利润会最大。实际上,国美可能想:如果我卖60台,那么,虽然每一台的价格下降了。实际上我还是要赚的多啊。哪里会想到苏宁和大中也是这么想的。于是一共卖了180台。国美的赚钱计划泡了汤。。这就被称作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相互作用的经济主体在假定所有的其他主体所选战略为既定的情况下选择自己最优战略的状态。原油市场就是一个好的例子。我们可以看看欧佩克控制石油生产这个卡塔尔的效果。第三节 博弈论和合作经济学 首先看看什么是博弈论:这门学科是:研究人们在各种策略的情况下如何行事。 囚徒困境的解释:两个被捕获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很困难的。 甲和乙得到的刑期取决于他们是坦白还是保持沉默并取决于另外一个人的决定。 如果选择之后 无论另外一个参与者采用何种策略,他都是一个参与者最好的策略,那么这种策略称之为优势策略。 比如甲乙都选择坦白。。这样他们之间的合作就会被打破。不可能享受到每人都只有一年的最优待遇。公有资源,做广告,军备竞赛,寡头都是一个好的博弈例子。人们有的时候会去惩罚不合作者:这会在某种程度上维持住合作。(可能博弈进行的次数不是一次)第四节 针对寡头的公共政策 贸易限制和反托拉斯法。决策者通过反托拉斯法来防止寡头从事减少竞争的行为。案例: 1. 转售价格控制:规定某某产品全国统一零售价XXX 2. 掠夺性定价: 占据了80%的市场,突然降价到成本以下。想要挤出竞争者。。3. 搭售:微软的操作系统搭售浏览器,媒体播放软件等等。 第十七章 垄断竞争 某些市场既有竞争特点又有垄断特点—— 垄断竞争的概念:许多出售相似而相同的产品的企业的市场结构。三大特点: 1)许多卖者:许多的企业争夺相似的企业顾客群体。 2)产品差别:每个企业生产的一种产品至少与其它企业生产的这种产品有所不同。因此每个企业不是价格的接收者,而是面临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3)自由进入:企业可以无限制的进入或者退出一个市场。因此市场上的企业的数量一直调整到经济利润为零的时候为止。 比如:书籍,cd,电脑游戏,餐馆,家具,等等。第一节 有差别产品的竞争 1.1短期的垄断竞争企业: 面对着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短期当中,这两种市场类型(垄断和垄断竞争)是类似的。1.2长期的均衡 1)正如在垄断市场上一样,价格大于边际成本。这个结论的得出是因为利润最大化要求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以及由于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使得边际收益小于价格。2)正如在竞争市场上一样,价格等于平均总成本。这个结论的得出是因为自由进入和退出使得经济利润为零。第二点表明了垄断如何不同于竞争!1.3垄断竞争的完全竞争两点说明: 1.过剩的生产能力 2.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加成 一个说法:真得很有感触(垄断竞争市场是卖者向买者寄圣诞卡的市场)。为什么!因为有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加成!想想那些好的酒店,其实他们就是一个垄断竞争者,他们会给那些住过的客人寄贺卡,其实是想拉拢客源。每多住一个人,他的利润就多一份。所以他才会有这个利益的驱动去给你发贺卡。如果是多住少住赚的钱一样多。我不相信他会这么做!第二节 广告 注:广告,品牌,更多的是出现在垄断竞争市场!因为垄断竞争当中的固有的产品差别使企业使用广告与品牌。 广告 对于广告的支持者:认为广告抑制了竞争,使得买者不关心相似产品的价格差别。 对于广告的反对者:认为提供了信息。决策者现在更接受广告使得市场更具竞争力的观点!我怎么看待:能做得起广告,至少能说明一点,这个公司有钱!有实力!在某种意义上值得信赖! 品牌 反对品牌:品牌使得消费者感觉到并不存在的差别。 支持品牌: 1)品牌给消费者提供了在购买之前不易判断质量的产品质量信息。2)品牌给企业提供了保持高质量的激励。因为企业保持自己品牌的声誉有经济目的。 我怎么看待:反正我自己上超市买东西总是先看品牌,我觉得有品牌放心。 第十八章 生产要素市场 为什么计算机程序员的工资会比加油站的加油的员工的工资高? 因为人们愿意为计算机软件花费大量的资金。而不会愿意为加油站的员工付这么多的钱。这些工人的工资反映了他们所生产的物品的价格。什么是生产要素? 用于生产物品和劳务的投入。劳动,土地,资本是三种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接下来我们将对他们进行逐一的分析。第一节 劳动需求 劳动的边际产量和劳动的边际产量值。增加一单位的劳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量。这个好理解,想想多雇佣了一个工人,他肯定带来某种影响,不管他是使得产量增加了还是减少了。一般而言,多雇佣一个工人会增加一定的产量。这个增量就是所谓的劳动的边际产量。此时的劳动的边际产量乘以该产品的价格就是所谓的边际产量值。对于一个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而言,边际产量值曲线也就是劳动需求曲线。对于一个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而言,每一种要素要达到该要素的边际产量值等于其价格这一点上。 引起劳动需求变化的因素: 1)产品价格 产品价格变动的时候,边际产量值变动,劳动需求曲线移动。比如价格上升,增加了每个工人的边际产量值,所以增加了劳动需求… 2)技术变革 技术进步会引起边际产量值的变动。由此。和上面一致:比如技术革新增加了每个工人的边际产量值,所以增加了劳动需求… 3)其他要素的供给 一种要素的供给量会影响其它的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加油站没有油可卖会引起加油站员工的边际产量,由此对加油员的需求就会降低。中国足球没有市场了(没有观众),会对每个足球运动员的边际效益产生影响,对足球运动员的需求也会减少。 第二节 劳动的供给 劳动的供给我们将在第21章的家庭决策论当中更加详细的叙述。简单的说明: 工作和闲暇的取舍。我想说,在工作和闲暇之间的取舍对于一个人相当的重要。真的是一个人的工资越来越高他就不愿意去休息了么。那么比尔盖茨就不用睡觉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尽管人们的工资越高,享受闲暇的机会成本就越大,人们可能会减少休息。可是不要忘了一点,当人们的钱多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人们已经很富了,这个时候人们可能去选择休息而不是继续挣钱。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说为什么美国总统会经常去度假,某某明星会去出国休息,等等。 那么什么会引起劳动供给的增加呢? 嗜好变动 社会的大趋势变动。旧中国是男主外,女主内。现在不然,妇女一样需要工作。由此,对劳动供给增加。 可供选择的机会改变 计算机专业现在的工资很高,所以很多不学计算机的人都投向了计算机业。计算机业的劳动供给增加。其他行业的劳动供给减少。 移民 这个对中国看来就是大量的优秀的人才流向美国等国家,美国的劳动供给增加。而中国相应的行业劳动供给减少。第三节 劳动市场的均衡 工资调整使劳动的供求平衡 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产量值 下面两幅图反映了劳动供给的移动 这幅图我给的一个例子是去过去广东打工的人的例子: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广东,那么,劳动的供给增加。所以均衡工资下降,就业量增加。 结合下面的这张图,有更多地解释现在的民工荒问题。 虽然说现在广东的工人人数在增加,可是劳动需求在增加。人均的工资不够高的情况下,你当然招不到工人。很显然是事情。广东的现在的人均工资必然经历一个上升的过程。不可能有无限的民工。也就是说劳动力供给的弹性不是无限大的。第四节 其他的生产要素:土地和资本 相对于土地市场,资本市场更加富有弹性一些。我们同样可以有由供给和需求模型来分析他们。生产要素之间是有联系的。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了。改变任何一种生产要素供给的事件会改变所有要素的收入。 第十九章 收入和歧视 第一节 决定均衡工资的若干因素 1.1 补偿性工资差别: 是指为了抵消不同工作的非货币特性而产生的工资差别。 为什么上夜班的人的工资要高?因为人们都不愿意去上夜班。1.2 人力资本: 是指对人教育和在职培训投资的积累。 最主要的人力资本类型是教育。 所以说受教育多的人工资高并不奇怪吧。因为受教育高的工人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这一点和马克思看法一致哈)实际上,这个工资差别可以认为是对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的教育成本的一个补偿性的工资差别。可是现在的社会熟练工人和不熟练工人的收入差距为什么会越来越大呢? 实际上现在有两个争论: 一个是认为国际贸易改变了对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的相对需求。 非熟练工人可以从更加便宜的国家获得。 一个认为技术变革改变了对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的相对需求。电脑替代了很多非熟练工人的工作。单看看北京城铁里面的检票的就知道了。城铁用的是机器。环线里面用的是两个人——还得倒班吧。 实际上两种假设都有可能。1.3 能力、努力和机遇 三者共同作用。1.4 教育是区分高能力工人和低能力工人的一种方法。他发出了一种信号,告诉雇主。这个人能力强一些。这个和人力资本理论共同作用,决定了工人的工资。1.5 超级明星现象 主要产生在: 市场上的每一位顾客都想要享受最优生产者提供的物品。 使最优最优生产者以低成本向顾客提供物品可能的是生产这种物品所用的技术。所以说,永远不会有超级售货员,超级司机。。因为他们至少不可能满足第二点。为什么有超级明星…你说呢?张学友的磁带和一个不出名的明星的磁带都是10块,你买哪一块?因为第一点不同。1.6 高于均衡工资:最低工资法、工会和效率工资 这个概念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对于某些工人而言,他们的工资会比供求平衡的水平高! 第一个原因是:最低工资法。政府规定了最低工资。 第二个原因是:工会的市场势力。还记得几年前的NBA劳资纠纷么。这就是工会和老板(企业)之间的一个博弈。有了工会,工资会高10%~20%。 第三个原因:效率工资。企业会发现高工资是有利的。由此,他会保持较高的工资来增加工人的劳动效率,减少工人的流动性。第二节 歧视经济学 收入当中的差别是基于种族、性别或者其他的因素的歧视。实际上歧视的衡量很困难。人们应该根据人力资本和工作特性的差别进行校正。竞争市场倾向于限制歧视对工资的影响。如果一个工人群体的工资由于边际生产率无关的原因而低于另一个工人群体,那么,非歧视企业将比歧视企业盈利更多。(雇主的歧视行为的反映)。利润的最大化行为将减少歧视性工资差别。如果顾客愿意为歧视企业更多的支付,或者如果政府通过了要求企业歧视的法律,竞争市场上的歧视就会继续进行下去。 第二十章 收入不平等和贫困 引言: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一个人的收入取决于这个人劳动的供给与需求,供给与需求又取决于天赋能力、人力资本、补偿性工资差别和歧视等等。我们对于收入分配的讨论分三步进行: 1)确定我们社会当中不平等的严重程度。2)我们考虑对政府在改变收入分配的时候应该起到的作用的不同观点。3)我们旨在帮助社会最贫困成员的各种公共政策。第一节 不平等的衡量 可以看到,一个国家的各个阶层的收入不是平等的。这一点是很显然的。常用的收入判断标准是 贫困率:家庭收入低于成为贫困线的绝对水平的人口百分比。贫困线:由联邦政府根据每个家庭规模确定的一种收入的绝对水平,低于这一水平的家庭被认为是处于贫困状态。贫困和种族、年龄、家庭结构有关。想一想也是,比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就是比中原地区要贫困些。中年人肯定比青年人更加富有。单亲家庭肯定比双亲都上班的家庭要贫困些。那么,有了这些收入分配和贫困率的数据我们就一定能够真正的了解社会的不平等的程度了么? 这里我们有好几个问题我们可能没有考虑到: 1)实物转移支付 政府以住房补贴,医疗服务等提供的物品和劳务形式。2)生命的经济周期 人一生的收入肯定不可能一直一样高,谁都知道人的工资在一个公司里一般会逐渐提高的。 3)暂时收入与持久收入 农民的收入就和年成有关系。我们无法知道那一年是丰收年,那一年会歉收。最后需要谈到的一点是:我们认为的富人阶层,穷人阶层他们会一直稳定不变么?显然不是。经常听过一夜暴富,或者一夜之间倾家荡产的。他们就反映了这个变化。第二节 收入再分配的政治哲学 功利主义,自由主义和自由意志主义。功利主义追求的是社会效用的最大化,功利主义的政府必须使得更大平等的好处与扭曲激励的损失平衡。因为政府不能无成本的进行收入再分配。自由主义主张应该选择注定公正的政策。这种公正要有一位在“无知面纱背后”的无偏见评论者来评价。这个时候政府会追求最小效用最大化标准。也就是政府的目标实施的社会上状况最差的人的福利最大化。自由意志主义,政府应该惩罚犯罪并实现自愿的协议,但是不应该进行收入的再分配。他们认为,机会平等比收入平等更加重要。 这样说来,如果甲比乙赚的钱多。三种不同观点的人会有什么样的不同看法呢? 功利主义者会认为:我们这个社会需要平等,但是,我们需要看到还有激励存在的必要,所以我们可能还会有一个平衡点。自由主义认为:我们先需要站在立场之外看问题,我们既不是甲也不是乙。所以实际上我们可能趋向于让甲把一部分钱给乙。让乙越满意越好。他要求的再分配比功利主义多。自由意志主义认为:我们不应当去干涉这种事情的发生,我么只要保证甲乙二人都用同样的机会去工作,只要甲的钱不是偷的抢的就行了。第三节 减少贫困的政策 他们的好处我们暂且不谈,看看他可能带来的一些影响。 最低工资法——可能减少了就业机会 福利——可能鼓励人们称为“需要帮助者” 负所得税——可能补贴由于懒惰而贫困的人 实物转移支付——可能提供人们并不需要的东西 虽然这些政策可以帮助一些家庭脱贫,但是他们也有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反对意见:反贫困计划和工作激励。 第二十一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 这一篇写得真的是很精彩!!第一节 预算约束:消费者的购买力 消费者预算约束线表示在其收入和物品价格为既定的时候,它可以购买不同的可能的产品组合。预算约束的斜率等于这些物品的相对价格。 第二节 偏好: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无差别曲线:我们用无差别曲线表示消费者相同满足程度的消费组合。 同一条无差别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斜率等于消费者愿意用一种商品替代另一种商品的比率。这个比率称之为边际替代率。 黄色的无差异曲线比蓝色的要高。 四个特点: 1 对较高的无差异曲线的偏好大于较低的无差异曲线 谁不想拥有的东西越多越好。2 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为了使消费者同样满足,在你减少它的一种物品的需求的时候你必须要增加另外一种物品的数量。由此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3 无差异曲线不相交 如果相交表明在某一点处两条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使得消费者满足的程度相等。这个是不可能的。 4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表明人们更愿意放弃它已经大量拥有的东西了。 极端的无差异曲线 1 完全替代品(直的) 物品很容易替代,人们对两种物品的边际替代率不变 2 完全互补品(折角) 第三节 最优化:消费者的选择 最优选择处消费者选择的两种物品的组合要使得边际替代率等于相对价格。 收入效益和替代效益 那么价格的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如何呢? 它可以分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一种价格变动使得消费者移动到更低或更高无差异曲线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它是一种低价格使得消费者状况变好引起的价格变动。替代效应:一种价格变动使得消费者沿着一条界定的无差异曲线移动到有新边际替代率一点时所引起的消费者变动。 它是一种价格变动鼓励更多消费变得便宜的物品引起的变动。换句话说:收入效益是有向更高无差异曲线移动引起的消费变动。 替代效益是有不同边际替代率的无差异曲线上一点引起的消费变动。)一种物品的价格变动可以分解为收入效益和替代效益(和物理里的模型的分解有些类似 下面的这幅图反映了两者的变化: A->B替代效益,B->C收入效益。消费者绝对不会选择B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认为消费者从原来的最优点A到新的最优点C需要分解成为两个过程:A->B,B->C。A->B人们沿着无差异曲线移动,B->C,两个点具有相同的边际替代率。 下面我们将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来分析一些具体的案例: 第四节 三种应用 1)所有的需求曲线不见得都是向右下方倾斜——比如吉芬物品(价格上升引起需求量增加,少)2)工资如何影响劳动供给 工资上升了。你是多工作,还是多休息呢?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那么你可能多工作。反之,你可能减少工作。替代效应使得工作更多,收入效应使得工作减少。这个我们还可以结合劳动供给曲线是向哪个方向倾斜。有这么一种说法:更高工资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为什么,就是我们在第18章讲到。3)利率如何影响家庭储蓄 利率上升。你是多储蓄还是减少储蓄呢?替代效应使得储蓄更多,收入效应使得储蓄减少。中国现在一般是用减少利率来减少储蓄。但是实际上效果没有想象当中的明显。为什么?可能是我们收入效应的作用也相当的大。抵消了一部分力的作用。 评论:这一章难度大!很多概念都难于理解。请有兴趣的朋友和我联系,大家一起讨论! 第二十二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 经济学并不是一个发展完全的学科,它还在不断的发展当中。对于经济学,我们有3个处在经济学前沿的题目。他们分别是: 1)对称经济学——人们在生活当中不免有人比另外一些人知道更多的消息,你能保证别人知道的你全都知道么(这就是不对称)。2)政治经济学——运用经济学工具去理解政府的职能。3)行为经济学——把心理学的观点用于研究经济问题。 第一节 不对称信息 隐蔽性行为 道德危险:一个没有受到完全监督的人从事不忠诚或者不合意的行为的倾向。 比如为了得到保险公司的赔偿故意去弄坏已经投保的车子,投保了巨额人身保险的人去…… 他出现的关键在于一方无法完全的获取另一方完全的信息,导致道德危险的出现。 再解释两个概念。代理人:一个为委托人完成某种行为的人。委托人:让代理人完成某种行为的人。 恩。雇佣关系是一个好的委托人与代理人的例子。老板是委托人,工人是代理人。道德危险是工人在没有受到完全监督的情况下偷懒。那么,雇主可以这么做防止道德危险的出现。a)更好的监督(强力监督) b)高工资(失去工作就难找这样的工作了)c)延期支付(比如年终奖金) 隐蔽性特征 逆向选择:从无信息买者的角度看,无法看到特征混合变为不合意的倾向。真得很晦涩,他的意思也就是卖者对要出售的物品的特征了解的比买者多的市场上产生的问题。也就是说买东西的人要承担更大的质量风险。我们为什么总是不愿意在网络上买东西,就是这个原因,人们当面购物,能够得到更多的信息,而在网络上购物的话,人们能够获取的信息要少很多,相对于人们得到的这些便宜(网上的东西总是稍微便宜些),人的或许并不会选择在网上购物。直到有一天人们渐渐对网络购物的质量得到了信赖…… 还有几个典型的例子: 1)二手车市场 2)劳动市场(职工出售劳动力,人们了解自己能力,大公司用高薪招人)3)保险市场(保险公司高价抵制健康的人购买保险?) 为私人信息发信号 发信号:有信息的一方向无信息的一方披露自己私人信息所采取的行为。),告诉被人自己的能力。对了,给女朋友送礼也是发信号哦。表明了你有多么的爱她……可千万别发错了,送钱给她——发出正确的信号哦。恩,我们在前几个章节就谈过了。广告,就是一种信号,找工作,说我是某某大学毕业,是研究生,博士,也是一种信号。这种信号成本都很昂贵,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发的起的。也就是说,我们力图向委托人提供高质量的东西。在交谈的时候,有的人非常善于表现自己,他们也是在发出信号。。。所以,我们在生活当中要善于发出信号(高质量的 信息披露的筛选 筛选:无信息的一方引起有信息的一方披露信息所采取的行动。 举个例子,你去电子城买数码相机,你到了一家,你会问,这个型号的相机怎么样,到了另外一家,你又会说,上一个怎么样,他这个有什么好的,于是JS会给你披露一些关于相机的好于不好的细节,至于那个好......那就要你自己去筛选了。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 我们需要讲的是,这个政治经济学(公共选择学科)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两码事。 以下我们会涉及到这些论点: 孔多赛悖论(Condorcet paradox): 多数规则没有产生可传递的社会偏好。 也就是他会有两个结果,1)确定议程会对民主选举的结果产生影响 2)多数投票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社会真正的想要什么 我在这里想要给出田忌赛马的故事作为例子。齐国的马真的是最好的马么?其实他并没有真正的体会出我们想要的结果——也就是最好的马。所以说,什么叫做先下手为强。同样的两个能力差不多的人,也许你早下手一些,你要占据的优势可能就要明显的多。 阿罗不可能定理:数学结论表明:在某些假设情况下,没有一种方案能把个人偏好加总为一组正确的社会偏好。中值选民是王: 多数规则将选出中值选民最偏好的点。这里会发生一个奇怪的事情哦。我们看下面这个图就知道了。我们需要记住的是,少数人的观点不会被过多的人重视。 我们看到。黄色的区域是中值部分,尽管他的人数不是最多。但是选择他的优势最大,因为它会赢得60个人的支持(小于10亿美元的选择)。如果你选择绿色的15亿美元的话,只能得到40个人支持,尽管选择绿色的人数最多。但是它不是中值选民。 这样的话,我们以后再投票的时候就要小心了。注意,你的观点不是要得到最多的人的支持,而是要得到中间选民的支持。这样才是对的。:) 第三节 行为经济学 经济学和心理学结合出现了行为经济学。 经济学十大原理里面我们就假定了人们总是理性的。但是,果真如此么?在博弈论的研究当中,我们就说过,人们总是习惯去惩罚不遵守规定的人......因为人们关心社会的公正。你能保证你10岁以前你一直认为是对的观点现在还有效么——我基本上可以保证这个世界不需要这么多的总统,国家主席之类的官——哈哈,现在你可能不这么想了吧,因为你的观点在变化。 有这样的一些观点: 1)人们并不总是理性的 a.人们总是过于自信。 b.人们过分注意观察到的小数。你已经知道了一个1000的样本通过了测试,但是你突然发现有第1001个样本没有通过测试,实际上的通过率已经很高了。但是人们过于关注小的数字,而忘记了大局的观念。 c.人们拒绝改变自己的思想。还记得华氏911这部电影么,他的结果使得支持戈尔的更加支持戈尔,支持布什的更加支持布什,其余并没有改变什么。2)人们关心公正 恩。博弈理论那一章我们有提到一个观点就是这样的,人们会去惩罚不遵守规定的人。3)人并不总是一致的 人们定的计划要是都能按照计划进行就神了! 第一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做出决策的时候人们不得不在不同的目标之间做出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比如读大学,要考虑到不能工作带来 的工资损失)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比如应该读到什么时候才能拿到最好的工资,博士,硕士呵呵)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比如去超市买东西很便宜,于是我们去买,结果买了很多 的不需要的东西,反倒花了更多的钱) 经济相互交易的三个原理: 5)贸易能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想想如果没有贸易,我们还处于自然经济的状况,那 么我们需要做所有的事情,需要去做冰箱,彩电……不可能吧。没有贸易就没有竞争了,那 么我们就可能在某一领域被人们垄断,想想封闭的中国,我们可能不能得到很多的先进的科 技,但是我们现在和很多的国家贸易,这样我们可以享用更多的先进的技术)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这个东西从我学过的邓小平理论当中可以 反复地看到,无形的手,价格!) 7)政府有的时候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我们需要政府来维持这个社会的治安……,抄一 句:促进效率和促进公平〈尽管很多的时候他们是一对矛盾,有的时候政府也不一定能做到 这一点〉市场失灵)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的三个原理: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就是劳动生产率,你工作一个 小时,那么你能够创造出多少的财富。那么我们要提高生活水平,我们就需要去得到良好教 育,现在我就在这么做,呵呵,拥有生产工具——我现在需要一台电脑,速度要快些,屏幕 要液晶的更好,以及获取最好技术的机会——这我需要向导师和图书馆,师兄多多请教了,还要自己去争取机会!)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这个好理解,不就是通货膨胀么)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菲利普斯曲线——增加货币的供应 量,可以至少短期的失业率〈其实我还是不懂为什么?〉,但是会造成通货膨胀) 第二章 向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第一节 作为科学家的经济学家 为什么我们会把经济学家作为一个科学家来看待呢? 经济学家同样的需要去观察世界,冷静地建立并且检验有关世界如何运行的各种理论。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学家更多的是关注历史提供的自然实验——因为你不可能为了 去验证一些数据去影响国家的经济运行,所以说经济学里的“实验”不是那么好做的。 那么如何去做呢? 我们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世界,建立理论,再去进一步的观察(检验!)……在观察世界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出一定的假设,这些假设会有利于我们的观察。当然,假设并不是永远的成立。比如我们去买东西,如果商店就在门口,我们可以假设买东西所花 费的时间为零,如果是在 3 站地以外的话,这个假设就不能成立。 建立起经济模型。两个模型:循环流向图,生产可能性边界 定义一下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概念。这两个家伙基本上可以见名见意。 前者,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后者,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某个市场 上如何相互交易。 或者这么说吧。如果你关心的是货币和失业率的关系,那么你所关心的话题应当是宏观 经济学。而如果你看到的是一个公司如何在生产某种产品上决策,你所关心的应当是微观经 济学的东西。 第二节 作为政策顾问的经济学家 我们说,当经济学家去解释世界的时候,我们认为他们是科学家。当经济学家尝试帮助改善世界的时候,他们是政策顾问。实证分析: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规范分析:企图描述世界如何运行的观点。 比如说,国家的财政管理提高了资金利用率。国家应当进一步的加强对私营企业的监管力度。第三节 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原因 科学的判断不同,价值观不同,感觉与现实。 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看,我们实证理论的正确性的看法不同,理论的依据自然不一样。比如我认为人们应当是高储蓄率好,这样有利于经济的增长,但是有的人可能认为低储蓄率 好。这就是分歧。 价值观也可能不同。怎么会是最公平的?是看长远的利益,还是看眼前的,还是看中期 的利益。 但是,有的时候经济学家对某些问题看法一致的时候,政府的决策者或者普通的群众可 能觉得这个看法脱离了实际,从而不予接受这些观点。这都是有可能的。 附加一点:因果关系的分析。我们在分析事实的时候一定要分清楚谁是原因,谁是结果。有没有被忽略的第三者原因。这样子会使我们在做出判断的时候避免得出荒谬的结论。 第三章 相互依存性和贸易的好处 从一个简单的例子开始吧。假设有这样的的两户人家,陈家人捕鱼,李家人种地。陈 家人每天可以捕 8 斤鱼。李家人每天可以种 15 斤粮食。如果他们各自为营的生活的话。每 天都是过着这样的单调的生活了。如果可以有贸易的存在,那么它们之间可以交换铲平,贸 易可以让每个人去享受更多的东西。 举个现在的例子吧。家里面的各种电器,蔬菜,粮食,什么东西不是经过贸易得来的呢! 我们不可能为了可以看电视而去生产电视机…… 每个人都消费本国和世界各国的其他人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相互依存和贸易之所以合 意,是因为它可以使得每个人享用更多数量和品种的物品和劳务。 现在的一个问题是,如果一个人在每个领域都很擅长的话,他还有必要去贸易么?看看: 那么我们可以看,如果陈家人每天可以捕 8 斤鱼或者种 24 斤粮食。李家人每天可以捕 5 斤鱼或者 20 斤粮食。 要是我现在从主观看来,李家人不管怎么样都会占了很大的便宜了,那么陈家人还会选 择去交易么? 机会成本:陈家人得到 1 斤鱼的机会成本是 3 斤粮食。李家人得到 1 斤鱼的机会成本是 4 斤粮食。那么李家人在生产粮食方面具有比较优势。那么陈家人在生产鱼方面具有比较优 势。 绝对优势:陈家人不管在生产鱼还是在粮食方面都具有绝对优势。不多说,如果陈家人每天(5,9)李家人每天(3,8)。 陈家人每天(8,0)李家人每天(0,20) 他们交换:(-3,10)(3,-10)结果: (5, 10) (3, 12) 看,我们可以使得陈家人吃更多的粮食,李家人吃更多的粮食。 其实他们的价格定在(鱼为1)1:3和1:4之间就行,两家都会有好处的。这样子。贸易的好处是根据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 第四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第一节 市场与竞争 市场:某种物品和劳务的一群买者和卖者 竞争市场:有许多的买者和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竞争的种类: 我举个例子 中国铁路——垄断市场 中国的各家民航公司,电信公司——寡头市场 中国的杂志市场——垄断竞争 现在的玩具生产市场——完全竞争 还需要解释一下。看看左边的批注…… 第二节 需求 需求——和买者相关。 需求量: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量。 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的观点。引入了两个东东:需求表和需求曲线(向上倾斜)。很 simple 的。就是价格和需求量之间 的一个关系。 假使不是每个人都刷牙。呵呵,还是可能的。 我要一管牙膏,这是我的个人需求,那么,我们全校的人(甚至全国)需要的牙膏数目 则是这个学校(全国)的市场需求了。 我不用牙膏,而用洗牙水,洗牙水被称作为替代品(substitute)。牙膏要是太贵了,人们 可能就会去买更多的洗牙水。更好的例子是肥皂和洗衣粉。 牙膏使用的增多会引起人们对牙刷的需求,牙刷称为互补品(complement)。红酒和酸梅 也算是吧。 影响买者的变量有以下几个: 价格(沿需求曲线移动),收入,相关物品价格(替代品和互补品),嗜好(这个东西好 cool,所以我要买),预期(明天加工资,今天上馆子,呵呵),买者数量(学校扩招,新来了大一新生,牙膏要好卖了)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正常物品,低档物品。呵呵。正常物品就是其他条件相同的 时候,收入增加,需求量增加。低档物品就是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收入增加,需求量减少 的物品。曼坤给的例子是公共汽车。我想了想,那些街头的小贩卖的东西也算吧。我们这些 没钱上馆子的人会光顾这些地方,但是有了钱了,你就可能不能去了。 第三节 供给 供给:和卖者相关。 供给量:卖者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量。 供给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的观点。引入了两个东东:供给表和供给曲线(向下倾斜)。很 simple 的。就是价格和供给量之 间的一个关系。(类同于需求,但是注意曲线的倾斜方向是不同的) 同样的有市场供给和个人供给。个人供给组成了市场供给。 影响供给曲线的变量有以下几个: 价格:沿着供给曲线移动。 投入价格:供给量和投入的价格负相关。想想,如果生产手机的成本很高,就很少有公 司会去上马手机的生产线了。反之,就有很多的公司投入这个市场。 技术:看看蒸汽机如何改变了这个世界就知道了。正比! 预期:如果明天卖出这个产品会赚更多的钱,企业就会减少今天的供给。卖者的数量:生产者少了,供给自然会减少。 第四节 供给和需求的结合 均衡:供给和需求达到了平衡的状态。均衡价格:使供给与需求平衡的价格。 均衡数量:当价格调整到使供给与需求平衡时的供给量和需求量。供求定理:认为任何一种物品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供求平衡的观点。超额供给——引起过剩 和超额需求——引起短缺 分析均衡变动的三部曲: A.区定该事件是移动供给还是需求曲线,还是两者都移动。B.区定两个曲线移动的方向。 C.用供求图说明这种一动如何改变均衡价格和数量。 本课当中的一个关键点:市场经济当中,价格是引导经济决策,从而指引配置稀缺资源 的信号。价格确保了供给和需求的平衡。 注意一点:供给、供给量、需求、需求量的关系。 供给曲线中曲线的位置表示的供给,而横轴表示的是供给量 需求曲线中曲线的位置表示的需求,而横轴表示的是需求量。 第五章 弹性及其应用 第一节 需求弹性 弹性:需求量和供给量对其决定因素中某一种的反应程度衡量。需求价格弹性:衡量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几个有意思的结论: 1. 相近替代品的可获得性。有了可替代品需求弹性大。2. 必需品和奢侈品。奢侈品的需求弹性大。 3. 市场的定义。市场范畴大时需求弹性小。市场范畴小时需求弹性大。(单看猪肉包 子这个市场,它的需求弹性显然很大,因为我还可以买很多其他的替代品来替代包子这个食 物) 4. 时间的长短。物品往往随着时间的变长而更具弹性。 几个图表要能够分清。在需求曲线上:通过某一点的需求曲线越平坦,需求的价格弹性 就越大。通过某一点的需求曲线越陡峭,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小。所以说:接近越 I 形状的 需求曲线,价格弹性小,接近于 E 形状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大。 总收益:一种物品买者支付的量和卖者得到的量,用该物品的价格乘以销售量来计算。对应到需求曲线上就是曲线上一点的纵坐标和横坐标的乘积 一个规律:当需求缺乏弹性时,价格和总收益同方向运动 当需求富有弹性时,价格和总收益反方向运动 很有用的一个规律,总是在反复的用到这个规律。利用弹性大和弹性小这个规律可以在 需求曲线这个模型上面得出很多的结论。 其他的需求弹性: 1. 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收入变动的百分比 解释一下:正常物品——收入弹性为正数,和低档物品——为负数,这很容易想象,我 有了钱了,可能就不会上马路边的小馆子吃饭了,或者更可能不会去买一些低档的东西,呵 呵。在正常物品中,食物和衣服的收入弹性小,奢侈品的收入弹性大。那是,不管你有没有 钱,你都得吃饭啊。 2.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物品 1 的需求量变动百分比/物品 2 的价格变动百分比 解释一下:替代品负,互补品正。 第二节 供给弹性 供给价格弹性:衡量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供给价格弹性=供给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同样采用中点法。 我们说,供给价格弹性取决于买者发辫他们生产的物品的伸缩性。在长期而言,供给价 格弹性可能很大,但是在短期而言,供给价格弹性可能很小。这很容易理解。你想,对于一 个现有的工厂,我不可能突然之间能增加一倍的产量,但是如果是长期而言,我可能去开一 个新的车间,这样我可以轻而易举的使我们的产量翻番。另外,对于某些情况 p89 图 5-7 我 们说供给水平低的时候,供给价格弹性高。反之,供给水平高的,供给价格弹性低。这是因 为有可能企业有一定的闲置的生产能力 第六章 供给、需求和政府政策 第一节 价格控制 首先介绍两个概念:价格上限 和价格下限 举个例子说明价格上限怎么的影响我们的市场的结果。 比如最高租金限制。也就是在一个城市里面房子的租金最高可以到什么程度。 当供求的平衡价格低于价格上限的时候,我们说,价格上限对于我们的价格和销售量是 没有影响的。 当供求的平衡价格高于价格上限的时候,我们说,价格的上限对于我们的价格和销售量 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比如房屋租赁市场吧。如果你规定了一个价格上限,那么,如果这个时候房子短缺的话,我们的房东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他就会各种不同的分房机制来控制租房者,比如我现在 所在的北航就是,我们住在大运村,房子最近相对比较便宜,但是学校有一个租金的上限,因此,我们现在去找学校的房管中心的时候,他们的态度非常的不好,有了什么问题也不能 解决。如果取消了租金的控制……(呵呵,如果学校的房子多了的话,那么我们就有的选择 了)。因为从长期而言,房屋的租赁市场的需求和供给的弹性都很大,短期而言都很小的。所以,如果他没有利润,就不会去在长期阶段去投资新建更多的房子,这样,我们的需求就 更加得不能满足,因为供给被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了。 所以从短期而言,我说,价格上限的控制影响不会是很明显,但是从长期而言,我们说 这些影响会慢慢的体现出来。 当然,如果你定的价格上限非常的高,以至于平衡点很少达到的话,那么,这个价格上 限就不会去影响我们的供给和需求的平衡。 一句话,价格上限可能会让买者买不到它需要的东西。(李武 says)(本来是为了买者的 利益着想的) 举个例子说明价格下限怎么的影响我们的市场的结果。 一句话,价格下限可能会让卖者卖不出它需要的东西。(李武 says)(本来是为了卖者的 利益着想的) 看看劳务市场。(曼坤给的例子) 我们订了一个最低工资,表示公司要使要雇人的话,最少要拿这个钱,如果我的这个最 低工资太高的话,可能增加我们的劳务供应,减少我们的劳务需求,这样,劳务市场的供应 过剩,这样子话~~~~失业率就要上升了。瓦赛,这个结论和我们想像当中的不一样啊。那 么说,现在我们不应该定最低工资了??? 换个例子,如果说一个计算机软件都规定了价格下限,每个软件都卖 10000 块,这样子,我们可都去生产软件了。于是,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在 10000 块这个点上,会有更多的软件 生产出来,但是,需求并没有增多,反倒是减少了。于是生产过剩……卖不出去了。 但是,如果说,我们这个市场的软件本来就要卖 15000,那么,我们说这个价格下限不 会有任何的影响。 这么看来,价格控制往往伤害了他想要帮助的人。那么怎么办,比如,我们政府可以给 租房者提供补助,这样就不会打击房主的积极性了。比如,我们可以给低收入的劳动者减税,而不是让企业发更多钱。但是,曼坤说了,这样也不是很完善。 可以看到,在价格上限对于比他值大的平衡价格会产生影响。在价格下限对于比他值小的平衡价格会产生影响。 第二节 税收 这个东西,我到现在还是很混乱。 税收归宿问题:关于由谁来承担税收负担的研究。向买者征税,会引起需求曲线下移。向卖者征税,会引起供应曲线左移。 惊讶的结论:对买者征税和对卖者征税是相同的。在两种情况下,税收这个“楔子”都 使供给和需求曲线相对移动,在新的均衡时,买者和卖者分摊税收负担。对买者和卖者征税 的唯一区别就是谁把钱交给政府。 税收抑制了市场活动。对一种物品征税时,该物品在新均衡时的销售量减少了。 买者和卖者分摊税收负担。新均衡时,买者对该物品支付的更多,卖者得到的更少了。 弹性与税收归宿。供给富有弹性,需求缺乏弹性的时候,买者承担更多的税收。需求富 有弹性,供给缺乏弹性的时候,卖者承担更多的税收。很容易理解,弹性衡量条件不利的时 候,买者或卖者离开市场的意愿。征税的时候,选择小的一方(弹性小)不能轻而易举的离 开市场,所以,要承担更多的税收。税收负担倾向于落在缺乏弹性的一方。 所以我们看到的一个案例就是美国废除了大多数的奢侈品税。因为生产奢侈品的工人的 供应曲线弹性低,所以他们更多地承担了税收而不是像比尔盖茨这样的人。 第七章 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 福利经济学:研究资源如何影响经济福利。——会得到的结论:市场上的供求平衡可以 使买者和卖者得到的总利益最大化。 第一节 消费者剩余 支付意愿:买者愿意为某种物品支付的最高价格。消费者剩余:买者的支付意愿减去买者的实际支付量。 我想买一个书包的愿意支付的最高价钱是 50 元,张蕊想买一个书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 钱是 100 元。如果书包卖 60,那么我就不会去买这个书包。而对于张蕊,她得到的消费者 剩余是 40 元。如果书包卖 40,那么我也会买,我得到书包的消费者剩余是 10 元,张蕊得 到的书包的消费者剩余是 60,其中,有 20 元是相对于书包卖 60 时候的额外的消费者剩余。 对于需求曲线:需求曲线以下的和价格以上的面积衡量市场的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带来了什么东西呢?它衡量了消费者从一种物品中得到的买者自己感觉到 的利益。如果决策者想尊重买者的利益,这是一个好的衡量标准。大多数市场上,消费者剩 余反映了经济福利。——如果这个消费者是理性的话。如果不管花不少钱,买者都愿意的话,那么我们也没有话可说的。那么,她的消费曲线就不是上面这样子的了。曼坤举的例子是吸 毒者的例子,不管是高价低价,他们都会愿意去买!天!这还有什么可说的。 第二节 生产者剩余 成本:卖者为了生产一种物品必须放弃的每种物品的价值。 举个例子:我为了编软件。这是一个机会成本,我要放弃我的休息时间,我还要去学习,我要用电脑,等等等等。 生产者剩余:卖者出售一种物品的得到的量减去卖者的成本。结论:价格之下和供求曲线以上的面积衡量市场的生产者剩余。 结论:我们用生产者剩余来衡量卖者的福利 第三节 市场效率 效率:资源配置是使社会所有成员得到的总剩余最大化的性质。平等:福利在社会成员中分配的公平性。 效率是关心如何地把蛋糕做大,公平是关心如何去分配蛋糕。 总剩余: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的总和——是供给和需求曲线到均衡数量之间的面积。总剩余 =买者的评价-买者支付量+卖者得到量-卖者的成本(只有在平衡点的时候)=买者的评价-卖者的成本 观点: 1)自由市场把物品的公平分配给对这些物品评价最高的买者。这种评价由卖者的支付 意愿来表示。 2)自由市场将需求分配给可以以最低的成本生产这些物品的卖者。 3)自由市场生产使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 总和最大化 的产量。——所以社会计划者通 过增加或减少物品的生产量并不能增加经济福利。 结论:市场上的供求平衡可以使买者和卖者得到的总利益最大化。 但是:看到的是,我们所有的假设都是在完全的市场竞争的前提下。我们要看到 市场失灵!——市场势力和外部性是两个普遍的例 子。 问题:曼坤的书:p133, 9,10 题。不会。在于总剩余这个问题,我分得很不清楚。 第八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 一种物品的税收使得该物品的买者和卖者的福利减少了,而且,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 的减少常常超过了政府筹集到的收入。总剩余——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税收收入之和 ——的减少称作为税收的无谓损失。 税收有无谓损失,是因为它使买者少消费和卖者少生产,而且,这种行为变动使市场 规模缩小到使总剩余最大化的水平之下。由于供给和需求弹性衡量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状况变 动的反应程度,所以弹性越大,意味着无谓损失越大。 税收增加越多,它对激励的扭曲越大,无谓损失增加越多。税收收入最初随着税收规 模的扩大而增加,但是最终由于高税收减少了市场规模,也就减少了税收收入。 这一点学过数学的人都会知道。我想。呵呵。求税收的那个矩形的面积,必定是在某个 时候有一个最大值。而这个最大值的点,我们在下面这个图里可以看出,并不是蓝色的线条 所示的区域,而是中间的某个位置。这就是我们这个模型要取得最大税收的点。 但是,随着税收的增加,我们的无谓损失一直在增加,这一点我们不容忽视。也就是,税收的增加在达到某个点之后不会再增加,但是无谓损失一直在增加。这就是结论。 第九章 应用:国际贸易 通过比较没有国际贸易时的国内价格和世界价格,可以确定自由贸易的影响。国内价 格低表明,该国在生产这种物品上有比较优势,而且将成为出口者。国内价格高表明,世界 其他国家在生产这种物品上有比较优势,而且该国将成为进口者。 当一国允许贸易并成为一种物品的出口者时,该物品的生产者状况变好,而该物品的 消费者状况变坏。当一国允许贸易并成为一种物品的进口者时,该物品的生产者状况变坏,而该物品的消费者状况变好。但是这两种情况下,贸易的好处大于损失。关税——进口的税——是市场接近于没有贸易时存在的均衡,因此,减少了贸易的好 处。虽然国内生产者的状况变好,而且政府增加了收入,但是消费者的损失大于这些好处。 d和 f 区域是关税带来的无谓损失。 进口配额的影响与关税类似。但是,在进口配额时,进口许可证持有者得到了有关税 时政府得到的收入(图中的蓝色区域),但是消费者的损失大于这些好处。 有各种配额限制贸易论:保护工作岗位,保卫国家安全,有助于幼稚产业,防止不公 平竞争以及对外国的贸易限制做出反应。尽管这些观点在某些情况下有某些优点,但经济学 家相信,自由贸易通常是一种更好的政策。 第十章 外部性 第一节 外部性和市场无效率 所谓使市场最适合量,是考虑到外部性的影响之后的。我们说,市场达到了所谓的均衡 点的时候,有的时候可能并没有把外部性的因素考虑进去,比如我们家的那个橡胶厂,肯定 没有把污染的因素考虑进去。它的所谓的均衡,是建立在我们环境的污染这个基础之上的。它的外部性是负的。比如技术溢出(发明创新),它的外部性是正的。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正外部性;负外部性。 外部性的内在化: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 总之:政府可能对有负外部性的物品征税和对有正外部性的物品补助来把外部性内在 化。 正外部性的例子:技术溢出。对待技术溢出的方法: 1. 政府旨在促进技术进步行业的经济干预——产业政策。 争论:衡量问题极其复杂,没有准确的衡量,政治制度最终补贴那些最有政治影响的行 业,而是那些产生了最大正外部性的行业。 2. 专利保护。 第二节 外部性的私人解决办法 科斯定理:一种观点,认为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的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他 们就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了。 这样,在协商之后,双方可以达成一种协议,在这种协议当中,每个人的状况可以变 好,而且,结果是有效率的。 事实上:我们还有交易成本的存在。 第三节 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成本 当外部性引起市场达到一种无效率的资源配置时,政府可以以两种方式中的一种做出反 应。 命令与控制政策直接管制行为。市场为基础的政策提供激励,以使私人决策者选择自己 来解决问题。 1. 管制(问题在于政府管制这需要了解某些行业和这些行业可以采用的各种技术的细 节,而政府管制者要得到这些信息是困难的) 2.Pigovian tax(庇古税)和补贴(完全有弹性)3. 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完全无弹性) 第十一章 公共物品和公有资源 第一节 不同类型的物品 排他性: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是该物品的特性。竞争性: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减少其他人使用该物品的特性。竞争性 排他性 是 否 是 私人物品:有竞争性有排他性 冰激凌蛋卷 衣服拥挤的收费道路 自然垄断:无竞争性有排他性消防有线电视不拥挤的收费道路 否 公有资源:有竞争性无排他性 海洋中的鱼 环境 公共物品:无竞争性无排他性 拥挤的不收费道路国防知识不拥挤的不收费道路第二节 公共物品 搭便车者:得到收益避开支付——所以私人在提供这种物品时,就存在搭便车的激励。结论:私人市场不会提供公共物品,所以政府在确信总收益大于成本的情况下,可以提 供公共物品。 重要的几种公共物品 国防 基础研究反贫困(有分歧)(福利制度)第三节 公有资源——具有竞争性 共有地悲剧:一个寓言,说明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为什么公有资源的使用大于合意的水平。 结论:政府通过管制或者税收来减少对公有资源的是用来解决公有资源的过度使用,政 府也可以把公有资源变为私有。 一些重要的公有资源: 清洁的空气和水 拥挤的道路鱼类,鲸鱼,和其他的野生生物问题:p198 曼坤书 2 题 第十二章 税制的设置 平均税率:总收入除以支付的总税收。 边际税率:增加 1 美元收入支付的额外税收。 定额税:每个人交等量的税收。(被认为很有效率,但是没有兼顾公平) 受益原则:认为应该根据人们从政府的服务中得到的利益来纳税的思想。能力纳税原则:认为应该根据一个人可以承受的负担来对这个人纳税的思想。 纵向平等:主张支付能力高的纳税人应该缴纳更多税的思想。 比例税:高收入的纳税人和低收入的纳税人缴纳收入中相同比例的税收。 累退税:高收入的纳税人缴纳税收在收入中的比例低于低收入的纳税人 的税收。 累进税:高收入的纳税人缴纳税收在收入中的比例高于低收入的纳税人 的税收。(中国 现在执行的就是这样的税收政策) 横向平等:主张有相似支付能力的纳税人应该缴纳等量税收的思想。 说明: 纵向平等:富人和穷人之间比较 横向平等:同等收入的人之间的比较。 内容提要: 美国政府用各种用各种税收筹集收入。联邦政府最重要的税是个人所得税和用于社会 保障的工薪税。州与地方政府最重要的税是销售税和财产税。税制的效率是指它给纳税人带来的成本。除了资源从纳税人向政府的转移,税收还有 两个成本:第一是税收改变了激励和行为引起的资源配置扭曲;第二是遵守税法的管理负担。税制的平等涉及到税收负担是否公平的分配到人民中。根据受益原则,人们根据他从 政府得到的收益来纳税是公平的。根据支付能力原则,人们根据他们承受的财务负担的能力 来纳税是公平的。当评价税收的平等性时,重要的是要记住从税收归宿研究得出的结论:税 收负担的分配与税单的分配不是同一件事。 当考虑税法的改变时,决策者经常面临着效率与平等之间的权衡决策。大多数关于税 收政策争论的产生是因为人们对这两个目标的侧重有所不同。 税收归宿问题:谁来支付税收? 第十三章 生产成本 第一节 什么是成本? 总收益:企业出售其产量所得到的量。总成本:企业购买生产投入所支付的量。利润:总收益减去总成本。 显性成本:要求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隐性成本:不要求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由上批注可得到两个不同的利润概念: 经济利益:总收益减去总成本,包括显性和隐性成本。会计利益:总收益减去显性成本。 第二节 生产与成本 生产函数: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和产量之间的关系。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边际产量递减: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的增加而减少的特征。 第三节 成本的各种衡量 固定成本:不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可变成本:随着产量的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平均成本 平均总成本 ATC:总成本除以产量。平均固定成本 AFC:固定成本除以产量。平均可变成本 AVC: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边际成本 MC(marginal cost):额外一单位的产量增加所引起的总成本增加。 结论: 1. 递增的边际成本 mc 2. U 形的平均总成本(U 形的底部——是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有效规模))3. 边际成本和平均总成本之间的关系 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下降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上升 边际成本和平均总成本相交于有效规模 总的结论: 1,随着产量的增加,边际成本最终要上升。2,平均的总成本曲线是 U 形的。 3,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在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交。第四节 短期与长期成本 很容易想象,短期之内一个工厂的建立不是说能建就能建的。因此,像工厂这样的成本 只能是算作固定成本,但是于长期而言,一家大公司可以去兴建很多的工厂,这样而言,对 于短期而言的固定成本对于长期而言的也是可变的。 为什么?因为在长期当中,企业沿着长期曲线移动时,他根据产量调整工厂规模,这样,在长期当中,企业可以选择他想用那一条短期成本曲线。但是在短期当中,它不得不用它过 去选择的短期曲线。 规模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减少 规模不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规模收益不变:长期平均总成本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第十四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我们说,企业有很多的种类,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供给曲线与他的各种成本有什么关 系呢? 这些成本——我们在上一章已经学过了: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接下来的内容就是我们在竞争市场上对这些企业的行为的分析: 第一节 竞争市场 定义:有许多的买者和卖者,以至于每个卖者和买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的市场 特点: 市场上有很多的买者和卖者。每个卖者提供的物品大体相同。企业可以自由的进入或退出市场。 竞争企业的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 产量(加仑)价格(美元)总收益(美元)平均收益(美元)边际收益(美元) (Q)(P)(TR=P*Q)(AR=TR/Q)(MR=△TR/△Q)1 6 6 6 6 2 6 12 6 6 3 6 18 6 6 4 6 24 6 6 5 6 30 6 6 第二节 利润最大化与竞争企业的供给曲线 边际成本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的交点是利润最大化的的点 短期而言,如果企业的边际成本小于平均可变成本,企业将暂停营业。长期而言,如果企业的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总成本,企业将退出市场。边际成本曲线就是企业的供给曲线。 为什么企业在 P〈ATC(图中认为 MC 曲线就是 P 供应曲线,所以 MC 代表的值和 P 一 致)的时候不退出而是继续在市场经营,直到 P 因为,在短期之内,固定成本无法改变,如果不去经营,还是要付出这些固定成本,在 做出一个短期之内是否停止经营的决策时,固定成本称作为沉没成本。 而与此相比,当经营者决定完全离开当前的行业时(作出退出市场的长期决策),它可 以说,固定成本并没有沉没。 看下图: 下面这两幅图反映了价格与总平均成本之间的面积表示的意义。此时,注意 MC曲线 和 P 曲线的区别。 第三节 竞争市场的供给曲线 价格=平均总成本=边际成本 在自由进入与退出的市场上,长期中利润为零。在长期均衡时,所有企业在有效规模 时生产,价格等于最低平均总成本,而且,企业数量的调整满足在这种价格时的需求量。需求变动在不同时间范围内有不同的影响。在短期中,需求的增加价格上升,并使利 润增加,而需求减少降低了价格,并引起亏损。但是如果企业可以自由进入和退出市场,那 么,在长期中企业数量调整使市场回到零利润均衡。实际上,长期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生产资源的数量可能有限,会引起成本上升企业有不同的成本企业获得零利润仍旧经营?因为它的会计利润是正的。(我们的所说的成本当中包括 了机会成本) 第十五章 垄断 垄断:一种没有相近替代品的产品的唯一买者的企业 第一节 产生垄断的原因 1. 垄断资源 例子:南非的戴比尔斯钻石公司的钻石。垄断了世界上 80%的钻石生产 说明:实际上垄断很少产生于这个原因。因为现实经济非常巨大,而且资源由许多人共 同所有。 2. 政府创造的垄断 例子:专利和版权法是政府如何为公共利益创造垄断的例子。 说明:——需要注意的是决定专利和版权的法律既有利益也有成本。它们的利益是增加 了对创造性动力的激励。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利益被垄断定价的成本所抵消。 3. 自然垄断 由于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向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劳务而产生 的垄断。 例子:城市供水系统。 说明:这是想当然的。如果一个城市只有一家供水公司,那么它铺设的管道就能得到充 分的利用。这样,他供水的成本是最低的。如果有两家以上的公司,供水的成本势必要上升。 实际上,公共物品和公有资源当中有很多的自然垄断的例子。经济中有排他性而无竞争 性的例子都是这样的。比如,很少有人使用的桥的例子。桥的收费站具有排他性,桥的使用 没有竞争性(肯定够用了)。 第二节 垄断者如何做出生产的定价决策 1. 清楚地认识到: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和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不一样的。垄断企业 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竞争企业的保持水平。 为什么? 因为从主观上讲。垄断企业当中占有的份额如此之大以至它的需求曲线和市场的需求曲 线的走向有类似之处——我的意见——而竞争企业在市场当中占有的份额非常的小,基本上 它的产量不会影响的市场的价格,所以对它的需求是一个平行的直线。但是可以分析出来。它的需求曲线富有完全的弹性。 2. 垄断者的利润。可以从下图当中得出: http://img.tianyablog.com/photo/2005/2/27/443388_86456.jpg 小 tips: 专利到期并没有使垄断者失去全部的市场势力。一些消费者仍然忠于有品牌的 药品。这使得以前垄断者至少可以收取比新的竞争者略高一点的价格。 第三节 垄断的福利代价 1. 无畏损失。显然从下图可以看出,边际成本和需求的交点处是有效的产量水平。但 是我们的垄断价格却是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交点。这样就会带来无谓损失。 http://img.tianyablog.com/photo/2005/2/27/443389_86456.jpg 垄断引起的无畏损失类似税收引起的无畏损失。 第四节 对垄断的公共政策 决策者会有以下的四种方法: 努力是垄断行业更有竞争性 ——用反托拉斯法增强竞争。——问题:政府是否能够进行必要而有相当准确的成本-收益分析。——例子: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分解。美孚石油公司的分解。管制垄断者的行动 ——问题:企业亏损:政府补贴企业 允许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不能激励垄断者降低成本:允许企业从降低成本党忠义更高利润的形势得到利益。——例子:水厂,电力公司等等 把一些私人垄断变为公共企业 ——公有制 ——问题:投票机制不如利润机制可靠。——例子:。。无所作为 ——+.+或者解释成什么也不做。因为前几个政策都有缺点。这个前提是市场失灵带来 的损失比这些政策带来的损失都要小。 第五节 价格歧视 定义:以不同的价格向不同的顾客出售同一种物品的经营做法。 分析:只有在垄断经营当中才有价格歧视的出现。为什么,因为在竞争市场当中,没有 一个企业愿意向任何一个顾客收取低价格。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接受任何企业收取的高价 格。 ——因为它可以通过低价格从其他的企业那里得到。 价格歧视的例子: 1. 电影票——儿童票,老人票等等。(儿童和老人的支付意愿低,由此成功地实现价 格歧视) 2. 飞机票价。比如对周六停留一个晚上的往返票收取低价——个人更愿意接受,而公 务出差的人可能不能接受。由此实现价格歧视。 3. 折扣券——麦当劳之类的就有啊。没钱的人可能去刻意收集。但是有钱的人才懒得 收集。由此实现价格歧视。 4. 奖学金——对贫困学生提供。 5. 数量折扣——买得越多越便宜这个例子我们在超市里屡见不鲜。——实际上不是每 个人都愿意买一大堆东西的,或许它只要一个单位就可以了。而不是一打。 6.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日本的电器在日本买的价格比在中国便宜。但是我们没有机 会得到和日本一样的价格。这也成功地实现的价格歧视。但是如果有人专么从日本收购电器,在中国出售。这就使得这些生产商不能实现价格歧视。 7. 读研的时候有公费和自费之说。这也是一个价格歧视。 结论:完全的价格歧视的极端情况下,垄断的无畏损失消失。 第十六章 寡头 第一节 在垄断和完全竞争之间 寡头和垄断竞争 寡头:只有几个提供相似或相同产品的卖者的市场结构。 比如:原油,网球,中国的移动和联通,生产 cpu 的 Intel 和 AMD 等等。垄断竞争:许多出售相似或相同产品的企业的市场结构。比如:电影,小说等等。 寡头市场上企业的数量越多,产量和价格越接近于竞争下存在的水平。第二节 只有少数几个卖者的市场 试想一下我们中国的联通公司和移动公司。他们两家公司主导了国内的移动通信业。实际上,他们有可能在私底下达成了某种提供的服务数量和收取价格的协议——这种一 个市场上企业之间就生产的产量或收取的价格达成的协议可以称之为勾结。以一致的方式行 事的企业集团成为卡塔尔(cartel)。 拿零售市场的家电零售商来说吧——国美,苏宁,大中。他们这些寡头希望形成卡特 尔而赚取最大的利润。实际上真的会如此么?比如市场上卖 120 台冰箱时候大家赚的最多。如果每一家都卖 40 台。那么大家赚取的利润会最大。实际上,国美可能想:如果我卖 60 台,那么,虽然每一台的价格下降了。实际上我还是要赚的多啊。 哪里会想到苏宁和大中也是这么想的。于是一共卖了 180 台。国美的赚钱计划泡了汤。。 这就被称作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相互作用的经济主体在假定所有的其他主体 所选战略为既定的情况下选择自己最优战略的状态。 原油市场就是一个好的例子。我们可以看看欧佩克控制石油生产这个卡塔尔的效果。第三节 博弈论和合作经济学 首先看看什么是博弈论:这门学科是:研究人们在各种策略的情况下如何行事。 囚徒困境的解释:两个被捕获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 对双方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很困难的。 甲和乙得到的刑期取决于他们是坦白还是保持沉默并取决于另外一个人的决定。 如果选择之后 无论另外一个参与者采用何种策略,他都是一个参与者最好的策略,那 么这种策略称之为优势策略。 比如甲乙都选择坦白。。这样他们之间的合作就会被打破。不可能享受到每人都只有一 年的最优待遇。 公有资源,做广告,军备竞赛,寡头都是一个好的博弈例子。 人们有的时候会去惩罚不合作者:这会在某种程度上维持住合作。(可能博弈进行的次 数不是一次) 第四节 针对寡头的公共政策 贸易限制和反托拉斯法。 决策者通过反托拉斯法来防止寡头从事减少竞争的行为。案例: 1. 转售价格控制:规定某某产品全国统一零售价 XXX 2. 掠夺性定价: 占据了 80%的市场,突然降价到成本以下。想要挤出竞争者。。3. 搭售:微软的操作系统搭售浏览器,媒体播放软件等等。 第十七章 垄断竞争 某些市场既有竞争特点又有垄断特点—— 垄断竞争的概念:许多出售相似而相同的产品的企业的市场结构。三大特点: 1)许多卖者:许多的企业争夺相似的企业顾客群体。 2)产品差别:每个企业生产的一种产品至少与其它企业生产的这种产品有所不同。因 此每个企业不是价格的接收者,而是面临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3)自由进入:企业可以无限制的进入或者退出一个市场。因此市场上的企业的数量一 直调整到经济利润为零的时候为止。 比如:书籍,cd,电脑游戏,餐馆,家具,等等。第一节 有差别产品的竞争 1.1 短期的垄断竞争企业: 面对着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短期当中,这两种市场类型(垄断和垄断竞争)是类似 的。 1.2 长期的均衡 1)正如在垄断市场上一样,价格大于边际成本。这个结论的得出是因为利润最大化要 求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以及由于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使得边际收益小于价格。 2)正如在竞争市场上一样,价格等于平均总成本。这个结论的得出是因为自由进入和 退出使得经济利润为零。 第二点表明了垄断如何不同于竞争!1.3 垄断竞争的完全竞争 两点说明: 1.过剩的生产能力 2.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加成 一个说法:真得很有感触(垄断竞争市场是卖者向买者寄圣诞卡的市场)。为什么!因 为有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加成!想想那些好的酒店,其实他们就是一个垄断竞争者,他们会 给那些住过的客人寄贺卡,其实是想拉拢客源。每多住一个人,他的利润就多一份。所以他 才会有这个利益的驱动去给你发贺卡。如果是多住少住赚的钱一样多。我不相信他会这么做! 第二节 广告 注:广告,品牌,更多的是出现在垄断竞争市场!因为垄断竞争当中的固有的产品差别 使企业使用广告与品牌。 广告 对于广告的支持者:认为广告抑制了竞争,使得买者不关心相似产品的价格差别。 对于广告的反对者:认为提供了信息。决策者现在更接受广告使得市场更具竞争力的观点! 我怎么看待:能做得起广告,至少能说明一点,这个公司有钱!有实力!在某种意义上 值得信赖! 品牌 反对品牌:品牌使得消费者感觉到并不存在的差别。支持品牌:1)品牌给消费者提供了在购买之前不易判断质量的产品质量信息。 2)品牌给企业提供了保持高质量的激励。因为企业保持自己品牌的声誉有经济目的。 我怎么看待:反正我自己上超市买东西总是先看品牌,我觉得有品牌放心。 第十八章 生产要素市场 为什么计算机程序员的工资会比加油站的加油的员工的工资高? 因为人们愿意为计算机软件花费大量的资金。而不会愿意为加油站的员工付这么多的 钱。这些工人的工资反映了他们所生产的物品的价格。 什么是生产要素? 用于生产物品和劳务的投入。 劳动,土地,资本是三种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接下来我们将对他们进行逐一的分析。第一节 劳动需求 劳动的边际产量和劳动的边际产量值。 增加一单位的劳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量。这个好理解,想想多雇佣了一个工人,他肯定 带来某种影响,不管他是使得产量增加了还是减少了。一般而言,多雇佣一个工人会增加一 定的产量。这个增量就是所谓的劳动的边际产量。 此时的劳动的边际产量乘以该产品的价格就是所谓的边际产量值。 对于一个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而言,边际产量值曲线也就是劳动需求曲线。 对于一个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而言,每一种要素要达到该要素的边际产量值等于其价格这 一点上。 引起劳动需求变化的因素: 1)产品价格 产品价格变动的时候,边际产量值变动,劳动需求曲线移动。比如价格上升,增加了每 个工人的边际产量值,所以增加了劳动需求… 2)技术变革 技术进步会引起边际产量值的变动。由此。和上面一致:比如技术革新增加了每个工 人的边际产量值,所以增加了劳动需求… 3)其他要素的供给 一种要素的供给量会影响其它的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加油站没有油可卖会引起加油站 员工的边际产量,由此对加油员的需求就会降低。中国足球没有市场了(没有观众),会对 每个足球运动员的边际效益产生影响,对足球运动员的需求也会减少。 第二节 劳动的供给 劳动的供给我们将在第 21 章的家庭决策论当中更加详细的叙述。简单的说明: 工作和闲暇的取舍。 我想说,在工作和闲暇之间的取舍对于一个人相当的重要。真的是一个人的工资越来越 高他就不愿意去休息了么。那么比尔盖茨就不用睡觉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尽管人们 的工资越高,享受闲暇的机会成本就越大,人们可能会减少休息。可是不要忘了一点,当人 们的钱多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人们已经很富了,这个时候人们可能去选择休息而不是继续 挣钱。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说为什么美国总统会经常去度假,某某明星会去出国休息,等等。 那么什么会引起劳动供给的增加呢? 嗜好变动 社会的大趋势变动。旧中国是男主外,女主内。现在不然,妇女一样需要工作。由此,对劳动供给增加。可供选择的机会改变 计算机专业现在的工资很高,所以很多不学计算机的人都投向了计算机业。计算机业的 劳动供给增加。其他行业的劳动供给减少。移民 这个对中国看来就是大量的优秀的人才流向美国等国家,美国的劳动供给增加。而中国 相应的行业劳动供给减少。 第三节 劳动市场的均衡 工资调整使劳动的供求平衡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产量值 下面两幅图反映了劳动供给的移动 这幅图我给的一个例子是去过去广东打工的人的例子: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广东,那么,劳动的供给增加。所以均衡工资下降,就业量增加。 结合下面的这张图,有更多地解释现在的民工荒问题。 虽然说现在广东的工人人数在增加,可是劳动需求在增加。人均的工资不够高的情况下,你当然招不到工人。很显然是事情。广东的现在的人均工资必然经历一个上升的过程。不可 能有无限的民工。也就是说劳动力供给的弹性不是无限大的。 第四节 其他的生产要素:土地和资本 相对于土地市场,资本市场更加富有弹性一些。我们同样可以有由供给和需求模型来分 析他们。 生产要素之间是有联系的。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了。改变任何一种生产要素供给的事件 会改变所有要素的收入。 第十九章 收入和歧视 第一节 决定均衡工资的若干因素 1.1 补偿性工资差别: 是指为了抵消不同工作的非货币特性而产生的工资差别。为什么上夜班的人的工资要高?因为人们都不愿意去上夜班。 1.2 人力资本: 是指对人教育和在职培训投资的积累。最主要的人力资本类型是教育。 所以说受教育多的人工资高并不奇怪吧。因为受教育高的工人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这 一点和马克思看法一致哈)实际上,这个工资差别可以认为是对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的教育成 本的一个补偿性的工资差别。 可是现在的社会熟练工人和不熟练工人的收入差距为什么会越来越大呢? 实际上现在有两个争论: 一个是认为国际贸易改变了对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的相对需求。非熟练工人可以从更加便宜的国家获得。 一个认为技术变革改变了对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的相对需求。电脑替代了很多非熟练工人的工作。单看看北京城铁里面的检票的就知道了。城铁用的 是机器。环线里面用的是两个人——还得倒班吧。 实际上两种假设都有可能。1.3 能力、努力和机遇 三者共同作用。 1.4 教育是区分高能力工人和低能力工人的一种方法。他发出了一种信号,告诉雇主。这个人能力强一些。这个和人力资本理论共同作用,决定了工人的工资。 1.5 超级明星现象 主要产生在: 市场上的每一位顾客都想要享受最优生产者提供的物品。使最优最优生产者以低成本向顾客提供物品可能的是生产这种物品所用的技术。所以说,永远不会有超级售货员,超级司机。。因为他们至少不可能满足第二点。为什么有超级明星…你说呢?张学友的磁带和一个不出名的明星的磁带都是 10 块,你 买哪一块?因为第一点不同。 1.6 高于均衡工资:最低工资法、工会和效率工资 这个概念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对于某些工人而言,他们的工资会比供求平衡的水平高! 第一个原因是:最低工资法。政府规定了最低工资。第二个原因是:工会的市场势力。还记得几年前的 NBA 劳资纠纷么。这就是工会和 老板(企业)之间的一个博弈。有了工会,工资会高 10%~20%。 第三个原因:效率工资。企业会发现高工资是有利的。由此,他会保持较高的工资来 增加工人的劳动效率,减少工人的流动性。 第二节 歧视经济学 收入当中的差别是基于种族、性别或者其他的因素的歧视。实际上歧视的衡量很困难。人们应该根据人力资本和工作特性的差别进行校正。 竞争市场倾向于限制歧视对工资的影响。如果一个工人群体的工资由于边际生产率无关 的原因而低于另一个工人群体,那么,非歧视企业将比歧视企业盈利更多。(雇主的歧视行 为的反映)。利润的最大化行为将减少歧视性工资差别。如果顾客愿意为歧视企业更多的支 付,或者如果政府通过了要求企业歧视的法律,竞争市场上的歧视就会继续进行下去。 第二十章 收入不平等和贫困 引言: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一个人的收入取决于这个人劳动的供给与需求,供给与需求又取决 于天赋能力、人力资本、补偿性工资差别和歧视等等。 我们对于收入分配的讨论分三步进行: 1)确定我们社会当中不平等的严重程度。 2)我们考虑对政府在改变收入分配的时候应该起到的作用的不同观点。3)我们旨在帮助社会最贫困成员的各种公共政策。第一节 不平等的衡量 可以看到,一个国家的各个阶层的收入不是平等的。这一点是很显然的。常用的收入判断标准是 贫困率:家庭收入低于成为贫困线的绝对水平的人口百分比。 贫困线:由联邦政府根据每个家庭规模确定的一种收入的绝对水平,低于这一水平的家 庭被认为是处于贫困状态。 贫困和种族、年龄、家庭结构有关。 想一想也是,比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就是比中原地区要贫困些。中年人肯定比青年人更 加富有。单亲家庭肯定比双亲都上班的家庭要贫困些。 那么,有了这些收入分配和贫困率的数据我们就一定能够真正的了解社会的不平等的程 度了么? 这里我们有好几个问题我们可能没有考虑到: 1)实物转移支付 政府以住房补贴,医疗服务等提供的物品和劳务形式。2)生命的经济周期 人一生的收入肯定不可能一直一样高,谁都知道人的工资在一个公司里一般会逐渐提高 的。 3)暂时收入与持久收入 农民的收入就和年成有关系。我们无法知道那一年是丰收年,那一年会歉收。 最后需要谈到的一点是:我们认为的富人阶层,穷人阶层他们会一直稳定不变么?显然 不是。经常听过一夜暴富,或者一夜之间倾家荡产的。他们就反映了这个变化。 第二节 收入再分配的政治哲学 功利主义,自由主义和自由意志主义。 功利主义追求的是社会效用的最大化,功利主义的政府必须使得更大平等的好处与扭曲 激励的损失平衡。因为政府不能无成本的进行收入再分配。 自由主义主张应该选择注定公正的政策。这种公正要有一位在“无知面纱背后”的无偏见 评论者来评价。这个时候政府会追求最小效用最大化标准。也就是政府的目标实施的社会上 状况最差的人的福利最大化。 自由意志主义,政府应该惩罚犯罪并实现自愿的协议,但是不应该进行收入的再分配。他们认为,机会平等比收入平等更加重要。 这样说来,如果甲比乙赚的钱多。三种不同观点的人会有什么样的不同看法呢? 功利主义者会认为:我们这个社会需要平等,但是,我们需要看到还有激励存在的必 要,所以我们可能还会有一个平衡点。 自由主义认为:我们先需要站在立场之外看问题,我们既不是甲也不是乙。所以实际上 我们可能趋向于让甲把一部分钱给乙。让乙越满意越好。他要求的再分配比功利主义多。 自由意志主义认为:我们不应当去干涉这种事情的发生,我么只要保证甲乙二人都用同 样的机会去工作,只要甲的钱不是偷的抢的就行了。 第三节 减少贫困的政策 他们的好处我们暂且不谈,看看他可能带来的一些影响。 最低工资法——可能减少了就业机会 福利——可能鼓励人们称为“需要帮助者” 负所得税——可能补贴由于懒惰而贫困的人 实物转移支付——可能提供人们并不需要的东西 虽然这些政策可以帮助一些家庭脱贫,但是他们也有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反对意见:反贫困计划和工作激励。 第二十一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 这一篇写得真的是很精彩!!第一节 预算约束:消费者的购买力 消费者预算约束线表示在其收入和物品价格为既定的时候,它可以购买不同的可能的产 品组合。预算约束的斜率等于这些物品的相对价格。 第二节 偏好: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无差别曲线:我们用无差别曲线表示消费者相同满足程度的消费组合。 同一条无差别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斜率等于消费者愿意用一种商品替代另一种商品的比 率。这个比率称之为边际替代率。 黄色的无差异曲线比蓝色的要高。四个特点: 对较高的无差异曲线的偏好大于较低的无差异曲线 谁不想拥有的东西越多越好。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为了使消费者同样满足,在你减少它的一种物品的需求的时候你必须要增加另外一种物 品的数量。由此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无差异曲线不相交 如果相交表明在某一点处两条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使得消费者满足的程度相等。这个是不 可能的。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表明人们更愿意放弃它已经大量拥有的东西了。 极端的无差异曲线 1 完全替代品(直的) 物品很容易替代,人们对两种物品的边际替代率不变 2 完全互补品(折角) 第三节 最优化:消费者的选择 最优选择处消费者选择的两种物品的组合要使得边际替代率等于相对价格。收入效益和替代效益 那么价格的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如何呢? 它可以分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一种价格变动使得消费者移动到更低或更高无差异曲线所引起的消费变动。它是一种低价格使得消费者状况变好引起的价格变动。 替代效应:一种价格变动使得消费者沿着一条界定的无差异曲线移动到有新边际替代率 一点时所引起的消费者变动。 它是一种价格变动鼓励更多消费变得便宜的物品引起的变动。 换句话说:收入效益是有向更高无差异曲线移动引起的消费变动。替代效益是有不同边际替代率的无差异曲线上一点引起的消费变动。)一种物品的价格变动可以分解为收入效益和替代效益(和物理里的模型的分解有些 类似 下面的这幅图反映了两者的变化: A->B 替代效益,B->C 收入效益。消费者绝对不会选择 B 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 们认为消费者从原来的最优点 A 到新的最优点 C 需要分解成为两个过程:A->B,B->C。 A->B 人们沿着无差异曲线移动,B->C,两个点具有相同的边际替代率。 下面我们将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来分析一些具体的案例: 第四节 三种应用 1)所有的需求曲线不见得都是向右下方倾斜——比如吉芬物品(价格上升引起需求量 增加,少) 2)工资如何影响劳动供给 工资上升了。你是多工作,还是多休息呢?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那么你可能多 工作。反之,你可能减少工作。替代效应使得工作更多,收入效应使得工作减少。 这个我们还可以结合劳动供给曲线是向哪个方向倾斜。 有这么一种说法:更高工资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为什么,就是我们在第 18 章讲 到。 3)利率如何影响家庭储蓄 利率上升。你是多储蓄还是减少储蓄呢?替代效应使得储蓄更多,收入效应使得储蓄减 少。 中国现在一般是用减少利率来减少储蓄。但是实际上效果没有想象当中的明显。为什 么?可能是我们收入效应的作用也相当的大。抵消了一部分力的作用。 评论:这一章难度大!很多概念都难于理解。请有兴趣的朋友和我联系,大家一起讨论! 第二十二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 经济学并不是一个发展完全的学科,它还在不断的发展当中。对于经济学,我们有 3 个处在经济学前沿的题目。他们分别是: 1)对称经济学——人们在生活当中不免有人比另外一些人知道更多的消息,你能保证 别人知道的你全都知道么(这就是不对称)。 2)政治经济学——运用经济学工具去理解政府的职能。 3)行为经济学——把心理学的观点用于研究经济问题。 第一节 不对称信息 隐蔽性行为 道德危险:一个没有受到完全监督的人从事不忠诚或者不合意的行为的倾向。 比如为了得到保险公司的赔偿故意去弄坏已经投保的车子,投保了巨额人身保险的人 去…… 他出现的关键在于一方无法完全的获取另一方完全的信息,导致道德危险的出现。 再解释两个概念。 代理人:一个为委托人完成某种行为的人。委托人:让代理人完成某种行为的人。 恩。雇佣关系是一个好的委托人与代理人的例子。老板是委托人,工人是代理人。道德 危险是工人在没有受到完全监督的情况下偷懒。 那么,雇主可以这么做防止道德危险的出现。a)更好的监督(强力监督) b)高工资(失去工作就难找这样的工作了)c)延期支付(比如年终奖金) 隐蔽性特征 逆向选择:从无信息买者的角度看,无法看到特征混合变为不合意的倾向。 真得很晦涩,他的意思也就是卖者对要出售的物品的特征了解的比买者多的市场上产生 的问题。也就是说买东西的人要承担更大的质量风险。我们为什么总是不愿意在网络上买东 西,就是这个原因,人们当面购物,能够得到更多的信息,而在网络上购物的话,人们能够 获取的信息要少很多,相对于人们得到的这些便宜(网上的东西总是稍微便宜些),人的或 许并不会选择在网上购物。直到有一天人们渐渐对网络购物的质量得到了信赖…… 还有几个典型的例子: 1)二手车市场 2)劳动市场(职工出售劳动力,人们了解自己能力,大公司用高薪招人) 3)保险市场(保险公司高价抵制健康的人购买保险?) 为私人信息发信号 发信号:有信息的一方向无信息的一方披露自己私人信息所采取的行为。),告诉被人自己的能力。对了,给女朋友送礼也是发信号哦。表明了你有多么的爱她…… 可千万别发错了,送钱给她——发出正确的信号哦。恩,我们在前几个章节就谈过了。广告,就是一种信号,找工作,说我是某某大学毕业,是研究生,博士,也是一种信号。这 种信号成本都很昂贵,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发的起的。也就是说,我们力图向委托人提供高 质量的东西。在交谈的时候,有的人非常善于表现自己,他们也是在发出信号。。。所以,我们在生活当中要善于发出信号(高质量的 信息披露的筛选 筛选:无信息的一方引起有信息的一方披露信息所采取的行动。 举个例子,你去电子城买数码相机,你到了一家,你会问,这个型号的相机怎么样,到了另外一家,你又会说,上一个怎么样,他这个有什么好的,于是JS会给你披露一些关 于相机的好于不好的细节,至于那个好......那就要你自己去筛选了。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 我们需要讲的是,这个政治经济学(公共选择学科)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学是两码事。 以下我们会涉及到这些论点: 孔多赛悖论(Condorcet paradox): 多数规则没有产生可传递的社会偏好。也就是他会有两个结果,1)确定议程会对民主选举的结果产生影响 2)多数投票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社会真正的想要什么 我在这里想要给出田忌赛马的故事作为例子。齐国的马真的是最好的马么?其实他并没 有真正的体会出我们想要的结果——也就是最好的马。 所以说,什么叫做先下手为强。同样的两个能力差不多的人,也许你早下手一些,你要 占据的优势可能就要明显的多。 阿罗不可能定理:数学结论表明:在某些假设情况下,没有一种方案能把个人偏好加总 为一组正确的社会偏好。 中值选民是王: 多数规则将选出中值选民最偏好的点。 这里会发生一个奇怪的事情哦。我们看下面这个图就知道了。我们需要记住的是,少数 人的观点不会被过多的人重视。 我们看到。黄色的区域是中值部分,尽管他的人数不是最多。但是选择他的优势最大,因为它会赢得60个人的支持(小于10亿美元的选择)。如果你选择绿色的15亿美元的 话,只能得到40个人支持,尽管选择绿色的人数最多。但是它不是中值选民。 这样的话,我们以后再投票的时候就要小心了。注意,你的观点不是要得到最多的人 的支持,而是要得到中间选民的支持。这样才是对的。:) 第三节 行为经济学 经济学和心理学结合出现了行为经济学。 经济学十大原理里面我们就假定了人们总是理性的。但是,果真如此么?在博弈论的研 究当中,我们就说过,人们总是习惯去惩罚不遵守规定的人......因为人们关心社会的公 正。你能保证你10岁以前你一直认为是对的观点现在还有效么——我基本上可以保证这个 世界不需要这么多的总统,国家主席之类的官——哈哈,现在你可能不这么想了吧,因为你 的观点在变化。 有这样的一些观点: 1)人们并不总是理性的a.人们总是过于自信。 b.人们过分注意观察到的小数。你已经知道了一个1000的样本通过了测试,但是你突然发现有第1001个样本没有通过测试,实际上的通过率已经很高了。但是人们 过于关注小的数字,而忘记了大局的观念。 c.人们拒绝改变自己的思想。还记得华氏911这部电影么,他的结果使得支持 戈尔的更加支持戈尔,支持布什的更加支持布什,其余并没有改变什么。 2)人们关心公正 恩。博弈理论那一章我们有提到一个观点就是这样的,人们会去惩罚不遵守规定的人。3)人并不总是一致的 人们定的计划要是都能按照计划进行就神了! 第一篇 1)通过对理论的检验表明,该理论在许多情况下使用(但并不是在一切情况下都适用),由于理论成功解释了人们所观察到的现象,所以仍然有学习的价值。2)经济学实验是实验的替代品,是历史所提供的自然试验。 3)货币量变动的长期效应(假设所有价格完全可变)和短期效应(假设价格完全固定)4)通过假设撇开与所研究问题无关的许多经济细节,所有模型,都为了加深我们对现实的理解而简化了现实。 5)循环流量图: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和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6)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斜率与工人的熟练程度 7)经济学家的双重身份:实证是科学家,规范是政策顾问。8)经济学家主张各异的原因: 1、对世界如何运行的不同实证理论的正确性看法不一致; 2、不同的价值观。 9)应该征收收入税还是消费税? 10)当一个未用任何坐标轴表示的变量发生变动时,曲线就会移动。当图形某个坐标轴上的某个变量变动时,曲线并不移动。这种变动称为沿着曲线的变动。11)一个量对另一个量变动的反应用斜率来表征。 12)从图形中无法得出因果关系,因为有1忽略的变量(打火机没有引起癌症,因未同时确保其余变量保持不变)2反向因果关系(旅行车没有引起家庭人口增加)13)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在资源与技术给定的情况下,一个社会最多能够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 14)专业化和贸易使人获益的原因是它使人们可以专门从事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活动。15)如果生产者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较少,就可以说该生产者在生产该种物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16)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行为。 第二篇 1)如果你想知道,任何一件事件或政策将如何影响经济,你应该先考虑它将如何影响供求 2)香烟和大麻是替代品还是互补品? 3)供给弹性表明企业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快慢程度。 4)丰年谷贱伤农。农业技术的进步将使农民的收入降低,进而导致农民离开农业 5)立法者可以决定税收来自买者的口袋还是来自卖者的口袋,但他们不能用立法规定税收的真正负担。税收归宿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力量。 6)税收负担更多地落在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方身上。奢侈品税的废除。7)在分析政府政策时,供给和需求是首要的、最有用的分析工具。8)需求曲线图形中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以上的面积是消费者剩余。9)提出消费者剩余概念的目的是对市场结果的合意性做出规范性判断。10)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减去实际支付的价格。生产者剩余是买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 11)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是经济学家用来研究市场中买者与卖者福利的基本工具。这些工具有助于我们解决一个基本的经济问题:有自由市场决定的资源配置是合意的吗? 12)消费者剩余=买者的评价-买者支付的量,生产者剩余=卖者得到的量-卖者的成本;总剩余=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买者的评价-买者支付的量+卖者得到的量-卖者的成本=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买者的评价(-买者支付的量+卖者得到的量)-卖者的成本=买者的评价-卖者的成本 13)如果资源配置使总剩余最大化,我们可以说,这种配置表现出效率。14)市场失灵:市场力(market power)和外部性(externality) 15)税收(或某种其他政策)扭曲了市场结果时所引起的总剩余减少被称为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 16)税收引起无谓损失是因为它使买者和卖者不能实现某些贸易的好处。税收组织了某些湖里的贸易的发生,使得这一部分的剩余无谓损失掉了。17)供给与需求的弹性越大,税收的无谓损失也就越大。 18)当人们在争论政府应该提供更多的服务还是减少税收负担时,这种分歧部分是源于他们在劳动供给弹性和赋税无谓损失是的不同观点。 19) 20)降低税率鼓励人们增加他们的劳动供给,故而拉弗和里根的观点就以供给学派经济学而闻名。 21)比较贸易之前的世界价格和国内价格可以说明一国有没有比较优势,国内价格反映了机会成本。22)出口国的得失 当一国允许贸易并成为一种物品的出口者时,国内该物品生产者的状况变好,而国内该物品消费者的状况变坏。 从赢家收益超过了输家损失的意义上说,贸易使一国的经济福利增加了。23)进口国的得失 当一国允许贸易并成为一种物品的进口者时,国内该物品消费者的状况变好,而国内该物品生产者的状况变坏。 从赢家收益超过了输家损失的意义上说,贸易使一国的经济福利增加了。24)关税的无谓损失 关税会引起无谓损失,仅仅是因为关税是一种税,与大部分税收一样,它扭曲了激励,并使稀缺资源配置背离了最适水平。面积D代表纺织品过度生产的无谓损失,而面积F代表纺织品消费不足的无谓损失。关税的总无谓损失是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和。 25)自由贸易的其他利益:增加了物品的多样性;规模经济;增加了竞争;加强了思想交流 26)各种限制贸易的观点:保护工作岗位、保卫国家安全、帮助幼稚产业、防止不公平竞争以及对外国的贸易限制做出反应。 第四篇 1)负外部性: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 正外部性:社会价值大于私人价值 2)负外部性使市场生产的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正外部性使市场生产的数量小于社会合意的的数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对有负外部性的物品征税并给予有正外部性的物品补贴来使外部性内在化。 3)用于纠正负外部性影响的税收被称为矫正税(庇古税)。矫正税与大多数其他税不同,它改变了激励,使其考虑到外部性的存在,从而使资源配置向社会最适水平移动。因此,矫正税既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又提高了经济效率。通过征收矫正税还可以减少别的类型的税收的无谓损失。 4)矫正税和污染许可证的等价性 5)外部性的私人解决:道德规范;慈善组织;政府提供允许计算所得税时扣除慈善捐赠的税制来鼓励这种外部性;企业的多类型经营;利益各方签订合约 6)科斯定理:私人经济主体可以解决他们之间的外部性问题。无论最初的权力如何分配,有关各方总可以达成一种协议,在这种协议中,每个人的状况都可以变好,而且结果是有效率的。 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他们就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交易成本:各方在达成协议与遵守协议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 7)因为交易成本的存在,在私人协商无效时,政府有时可以发挥作用。 8)税制的效率是指它给纳税人带来的成本。纳税人的税收成本:税收本身,税收扭曲经济引起的无谓损失;管理负担 一种有效率的税制是所引起的无谓损失和管理负担很小的税制 9)消费税优于收入税 10)决定所得税无谓损失的是边际税率 11)公平目标:收益原则;支付能力原则(纵向平等:比例税,累退税,累进税;横向平等)12)税收平等的讨论被戏称为税收归宿的粘蝇纸理论,忽略了税收的间接影响 13)经济学家可以说明设计税制时社会必须面临的权衡取舍,并帮助我们避免那些牺牲了效率而从平等来看也没有任何好处的政策。 第五篇 1)机会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 2)使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有效规模 3)规模经济是指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减少;规模不经济是指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规模收益不变是指长期平均总成本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专业化;协调问题 4)竞争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决定了企业在任何一种价格时愿意供给的物品数量,因此,边际成本曲线也是竞争企业的供给曲线;竞争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是边际成本曲线在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以上的那一部分。(不考虑固定成本——即沉没成本)短期如果P 5)竞争企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总成本曲线之上的那一部分。6)短期:有固定数量企业的市场供给 短期市场供给曲线是固定数量的竞争企业供给曲线的加总 长期:有进入和退出的市场供给。当市场无利可图即利润为零时,进入和退出才会停止。 长期市场供给曲线是一条价格等于最低平均总成本的水平线 7)零经济利润,但非零的会计利润,使得竞争企业依然留在市场上。 长期供给曲线有时候向右上方倾斜,但由于企业在长期中比在短期中更容易进入和退出,所以长期供给曲线一般比短期供给曲线更富弹性。 8)垄断企业:唯一卖者,产品无相近替代品。垄断产生的基本原因是进入壁垒,而进入壁垒的主要形成原因有:垄断资源,政府管制(专利法,版权法),生产流程 9)垄断者的边际收益总是小于其物品的价格。10)垄断者不谈供给曲线 11)垄断成本包括由垄断产生的无谓损失和为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而游说政府所花费的成本。 12)无谓损失:垄断者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而引起的无效率。13)价格歧视是利润最大化垄断者的理性策略;要求能根据支付意愿划分顾客,即不存在市场套利;可以增进福利,消除垄断定价固有的无效率,只不是增加的总剩余归属于垄断企业。14)反托拉斯法;对自然垄断企业的管制;公有制 15)垄断竞争市场长期均衡时的需求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相切的证明?? 16)对垄断竞争企业或自然垄断企业要求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会使他们亏损。特别是垄断竞争企业,在管制前就已经处于零利润状态。17)垄断竞争企业:过剩生产力,价格加成 第六篇 1)一个竞争性的、利润最大化企业雇佣的工人数要达到劳动的边际产量值等于工资的那一点。 2)一个竞争性的、利润最大化企业,边际产量值曲线也是劳动需求曲线。 3)当一个竞争企业雇佣的劳动达到边际产量值等于工资的那一点时,它的产量也就达到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那一点。 4)劳动需求曲线移动:产品价格,技术变革,其他要素的供给 5)验证经济理论的素材还可以从国外获取,事实上,除了国外和历史,我们没有别的地方可以获得了。 6)劳动需求分析表明,工资等于用劳动的边际产量值衡量的生产率。7)劳动、土地和资本各自赚到了他们在生产过程中的边际贡献的价值。 8)任何一个时点的均衡租赁收入等于要素的边际产量值。一块土地或资本的均衡购买价格取决于当前的边际产量值以及预期未来会有的边际产量值。 9)黑死病给农民阶级带来了经济繁荣,而减少了有土阶级的收入。10)新古典分配理论:每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报酬量取决于该要素的供给与需求。需求又取决于该要素的边际生产率。在均衡时,每种生产要素赚到了它在物品和劳务生产中的边际贡献的价值。 11)工人的工资反映了他们所生产物品的市场价格。12)一种要素供给的变动会改变所有要素的均衡收入。 13)补偿性工资差别:为了抵消不同工作的非货币特性而产生的工资差别; 14)工资差别的影响因素:工作性质,人力资本(受教育程度),能力,努力,机遇,劳动所服务的受众大小;高于均衡的工资:最低工资法,公会,效率工资 15)关于教育的观点:人力资本理论(提高生产率)与信号理论(未提高生产率,但提供了高能力的信号) 16)竞争性市场经济对雇主的歧视提供了一种自然的矫正方法——利润动机。在与那些既对赚钱感兴趣又关心歧视的企业的竞争中,只对赚钱感兴趣的企业处于优势地位。17)竞争市场包含一种自发矫正雇主其实的方法。只关心利润的企业进入市场倾向于消除歧视性工资差别。只有在顾客愿意为维持歧视性做法进行支付或政府强制歧视时,竞争市场上的这种工资差别才能维持下去。 18)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可以有效率的配置资源,却不一定能保证公平地配置资源。因为公平的观念因人而宜。 19)功利主义: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选择使社会上所有人总效用最大化的政策。 20)自由主义: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选择必要的公正的政策。这种公正要由一位在“无知面纱”背后的无偏见观察者来评价。 21)自由至上主义: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惩罚犯罪并实行自愿地协议,但不应该进行收入再分配。(过程是公正的,机会平等比收入平等更重要) 22)减少贫困的政策:最低工资法;福利;负所得税;劳动所得税抵免;实物转移支付;反贫困计划与工作激励 23)决策者面临平等和效率之间的权衡取舍。越平等分割蛋糕,蛋糕就会变得越小。 第七篇 1)消费者选择的两种物品组合要使边际替代率等于相对价格;相对价格是市场愿意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而边际替代率是消费者愿意用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在消费则最优时,消费者对两种物品的评价(用边际替代率表示)等于市场的评价(用相对价格表示)。所以在这种消费者最优时,不同物品的市场价格反映了消费者对这些物品的评价。 2)收入效应: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移动到更高或更低无差异曲线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3)替代效应: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沿着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变动到有新边际替代率的一点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4)吉芬物品:价格上升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5)经济学前沿:不对称信息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行为经济学 6)通过选择不同的保险单而披露自己的私人信息 7)不对称信息: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信号传递 8)政治经济学:[1]孔多塞悖论:多数原则没有产生可传递的社会偏好,投票的顺序会影响结果;[2]阿罗不可能性定理:一个数学结论,它表明在某些假设条件下,没有一种方案能把个人偏好加总为一组正确的社会偏好。[中值选民定理]一个数学结论,表明如果要选民沿着一条线选一个点,而且,每个选民都想选离他最偏好的点最近的点,那么,多数原则将选出中值选民最偏好的点。民主的逻辑:多数原则并不是达到考虑到每个人偏好的一种折中,而是只注意到正好在分布中间的那个人。 9)行为经济学:[1]人不总是理性的。有限理性:过分自信,过分重视身边的细枝末节而忘记他们不过是大数据中小小的一个,不愿改变自己的观念[2]人关注公正;[3]人有时是矛盾的,既想达成长远利益,又想得到即时满足。 第七篇 1)GDP同时衡量两件事:经济中所有人的总收入和用于经济中物品与劳务产出的总支出 2)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is the market value of all final goods and services produced within a country in a given period of time.3)政府通过估算租金价值而把自有房产包括在GDP中;GDP不包括非法生产与销售的东西;也不包括在家庭内生产和销售的东西。中间物品的价值已经包括在最终物品的价格中了,不重复计算在内;作为存货的中间产品例外。 4)只涉及现期生产的物品和劳务,不包括过去生产的东西的交易。如二手车交易的价值不包括在GDP中; 5)GNP国民生产总值 -折旧= NNP国民生产净值 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障支付(社会保障税)+政府转移支付 PI个人收入 -个人所得税 DPI个人可支配收入 6)支出(需求):Y=C+I+G+NX。(从国内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全部卖掉所得价值的角度,因此需要加上出口,减去进口部分) 消费: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 投资: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购买用于生产其他物品的物品) 政府购买: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 7)名义GDP:既反映经济中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数量,又反映这些物品与劳务的价格。真实GDP:只反映物品和劳务的数量。由于real GDP衡量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的生产,所以,它反映经济满足人们需要与欲望的能力,因此,作为衡量经济福利的指标要优于名义GDP。GDP平减指数:只反映物品和劳务的价格 8)第二年的通货膨胀率= 第二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100% 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9)GDP数据的最显著特点是真实GDP一直在增长,第二个特点是增长并不稳定。宏观经济学大部分内容是要解释真实GDP的长期增长与短期波动。 10)CPI消费物价指数,固定篮子,相互比较的每一期的有代表性的物品和劳务的权重,各期价格。消费物价指数=当年一篮子物品和劳务价格100 基年一揽子价格通货膨胀率=第二年CPI-第一年CPI100% 第一年CPI11)CPI消费物价指数: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生产物价指数:企业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12)GDP平减指数衡量总物价水平的变动。 13)CPI用于衡量生活费用的变动,存在的问题:替代偏向(由于相对无价变动导致一篮子消费的结构变化);新产品的引进,人们偏好的变化;无法衡量的质量变动(价格未变但品质变化了),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CPI高估了真实的通货膨胀。CPI之重要在于政府计划使用消费物价指数来调整物价总水平的变动的,还是社会保障补助金额,税收减免等等的确定。 14)CPI与GDP deflator的区别在于[1]消费者购买与国内生产,在进出口不可忽略时差异较大;[2]CPI是固定篮子的现期价格比基期价格,而GDP deflator是现期生产的现期价格比上 基期价格,区别在计算的物品与劳务的选取上。15)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经济变量: 16)指数化:根据法律或美元数量的协议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的自动调整。工资,社会保障补助,税率。 17)衡量美元数量变动的利率称为名义利率,根据通货膨胀校正的利率称为真实利率。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名义利率告诉你,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银行账户中的美元数量增加有多快;而真实利率告诉你,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银行账户中的购买力提高有多快。 第八篇 1)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问题:富国怎样才能维持它们的高生活水平?穷国应该采取什么政策来加快经济增长,并加入发达国家的行列? 2)那些研究经济增长的经济学家试图解释是什么引起生活水平如此巨大的差别 3)不同时点上货币量的标准物价指数无法充分反映经济中新物品的引入,因此,通货膨胀被高估了,其暗含的则是真实经济增长率被低估了。 4)生产率的决定因素:[人均物质资本]:用于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设备和建筑物存量;[人力资本]工人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自然资源][技术知识] 5)教育和社会制度是一国的财富(无形资产) 6)自然资源是增长的限制吗?技术进步会提供避免这种限制的方法,我们保存这些资源的能力的增长比它们的供给减少的速度要快。从大多数自然资源的价格是稳定的或下降的中可以看出。稀缺性反映在市场价格中是一直上升的。 7)经济增长与公共政策:储蓄与投资;追赶效应,因资本的收益递减;外国直接投资;教育——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人力资本的正外部性证明了已公共教育为形式的大量人力资本投资补贴的正确性,穷国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人才外流;对人的投资——健康和营养;产权和政治稳定;自由贸易(内向型政策,幼稚产业论,外向型政策,地理);研究与开发;人口增长(导致了自然资源紧张,稀释了资本存量,促进了技术进步)8)金融体系由帮助将一个人的储蓄与另一个人的投资相匹配的机构组成。9)金融市场:想储蓄的人可以借以直接向想借款的人提供资金的机构。最重要的两种的金融市场是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 10)债权的利率差异主要原因是:期限(长期风险更高),信用风险,税收待遇(国债利息收入不纳税) 11)股票市场上股票交易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反映了人们对公司未来赢利性的预期。股票指数是计算出来的一组股票价格的平均数,用于监测整体股票价格水平,作为未来经济状况的可能指标。 12)金融中介机构:储蓄者可以借以间接地向借款者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 银行 共同基金(向公众出售股份,并用收入来购买股票与债券资产组合的机构) 13)金融体系中发生的事件是理解整个经济发展的关键。 14)国民储蓄(储蓄):在用于消费和政府购买后剩下的一个经济中的总收入 Y=C+I+G,国民储蓄S=I=Y-C-G=(Y-T-C)+(T-G)=私人储蓄+政府储蓄 15)可贷资金市场模型,储蓄(私人储蓄和公共储蓄)是可贷资金供给的来源,投资(希望借款进行投资的家庭与企业)是可贷资金需求的来源,共同决定均衡利率。 16)政策I:储蓄激励。对利息收入征税大大减少了现期储蓄的未来回报,减少了对人们储 蓄的激励。改变税法以鼓励储蓄。一个建议是扩大特殊账户的合法性,允许人们的某些储蓄免于征税,比如个人养老金账户。17)政策I:投资激励。投资赋税减免 18)政策3:政府预算赤字与盈余(政府通过发行国债借款来实现预算赤字,T-G小于零,政府储蓄供给减少;盈余则T-G大禹陵,公共储蓄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右移,偿还债务。主要影响可贷资金供给,投资需求来源于家庭和企业)19)政府预算赤字减少了国民储蓄、投资和长期经济增长。20)挤出:由政府借款所引起的投资减少。 21)金融学:研究人们如何在某一时期内做出关于配置资源和应对风险的学科。22)现值的概念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当利率上升时,投资——可贷资金的需求量——减少。(因预期收益恒定,预期收益的现值取决于利率,因存银行获益更大) 23)因为边际效用递减,失去1000美元损失的效用大于赢得1000美元获得的效用,因此,人们是风险厌恶者。 24)保险的作用在于分摊风险,问题: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25)根据有效市场假说,股票价格反映了所有可获得的信息,没有一种股票是比其他任何股票更好的购买选择。最好的选择时购买多元化的有价证券组合。(因为市场有效,信息有效,剩余已被攫取光了)有效市场假说认为,胜过市场是不可能的。26)大多数失业是短期的,但在任何一个既定时间所观察到的大多数失业却是长期的。那些成为失业者的大多数人将很快找到工作,而经济中的大部分失业问题是由少数长期没有工作的工人所造成的。 27)失业是工资高于均衡水平所导致的。过高的工资产生的可能原因是:最低工资法,公会和效率工资。 第十篇 1)中央银行:监管银行体系和调节经济中的货币量。 2)公开市场操作:买卖政府债券。央行对政府债券的公开市场购买增加了货币供给;对债券的公开市场出售减少了货币供给。 3)货币工具:公开市场操作、法定准备金、贴现率(央行向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利率)。4)在一个部分准备金银行制度中,经济中的货币部分取决于储户和银行家的行为。5)货币供给影响失业的机制 6)政府的存款保险政策是有代价的:那些存款得到保证的银行家在发放贷款时失去了规避坏账风险的激励,但好处是更稳定的银行体系。 7)古典通货膨胀理论。物价水平与货币价值:如果P是用货币衡量的物品与劳务的价格,那么1/P就是用物品与劳务衡量的货币价值。当物价总水平上升时,货币价值下降。 8)货币供给:银行体系;货币需求:经济中的平均物价水平。在长期中,物价总水平调整到使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水平。 货币数量论:一种认为可得到的货币量(货币供给)决定物价水平,可得到的货币量(货币供给)的增长率决定通货膨胀的理论。 9)古典二分法:名义变量和真实变量的理论区分。 10)货币供给变动对真实变量的无关性称为货币中性。(适用长期)11)MVPY名义GDP=物价指数*真实GDP。货币数量论 12)通货膨胀税:政府通过创造货币而筹集的收入 13)费雪效应: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所进行的一对一的调整。(长期) 14)通货膨胀的成本:[1]皮鞋成本:当通货膨胀鼓励人们减少货币持有量时所浪费的资源[2]通货膨胀增加了企业必须承担的菜单成本。[3]相对价格与资源配置不当。市场经济依靠相对价格来配置稀缺资源。[4]通货膨胀引起的税收扭曲[5]混乱与不方便[6]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特殊成本:任意的财富再分配(如债权债务人之间的财产再分配等) 第十一篇 1)净出口=资本净流出 2)Y=C+I+G+NX,Y-C-G=S=I+NX S=I+NCO储蓄=国内投资+资本净流出(国内资本的购买和国外资本的购买) 3)名义汇率:一个人可以用一国通货交换另一国通货的比率。 4)真实汇率是一个人可以用一国的物品与劳务交换另一国的物品与劳务的比率。5)真实汇率名义汇率国内价格 国外价格6)汇率指数 7)利用不同市场上同一东西的价格差的过程称为套利。 8)一价定律:一种物品在所有地方都应该按相同的价格出售,否则就有未被利用的可以获取利润的机会。(无套利条件)9)第一种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任何一单位通货应该能在所有国家买到等量的物品。10)一单位本国货币在两国购买力相同:1/P=e/P*,真实汇率与国内物品和国外物品的相对价格就不会变:1=e P/P*,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两国通货之间的名义汇率必然反映这两个国家的物价水平:e=P*/P.11)当中央银行印发了大量货币时,无论根据它能买到的物品与劳务,还是根据它能买到的其他通货,这种货币的价值都减少了。12)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局限性,即汇率的变动并不总能保证一国货币在所有国家始终都具有相同的真实价值:[1]一些物品不可贸易;[2]一些可贸易物品并不能完全替代国外的相应物品。但基本逻辑是可信的。 13)可贷资金应该解释为国内生产的可用于资本积累的资源流量。无论是购买国内资本资产还是购买国外资本资产,这种购买都增加了可贷资金的需求。14)本国真实利率上升会导致资本净流出降低。 15)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可贷资金市场和外汇市场汇率模型的一种特例。 16)资本净流出的关键决定因素是真实利率,国内真实利率高,使国内资产更具有吸引力,资本净流出与真实利率呈负相关关系。资本净流出曲线把可贷资金市场和外汇市场联系起来。 17)真实利率是相对于未来物品与劳务的现期物品与劳务的价格;真实汇率是相对于国外物品与劳务的国内物品与劳务的价格。 18)在一个开放经济中,政府预算赤字提高了真实利率,挤出了国内投资,引起美元升值,并使贸易余额倾向于赤字。 19)贸易政策并不影响贸易余额,也就是说,直接影响出口或进口的政策并没有改变净出口。贸易政策的微观经济影响大于宏观经济影响。经济学家通常反对这种贸易政策,因为自由贸易使各个经济能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事,从而使各国居民状况更好。贸易限制妨碍了从贸易中获得的好处,从而减少了整体经济福利。 20)墨西哥的资本外逃提高了墨西哥的真实利率,并降低了外汇市场上墨西哥比索的价值。(利率上升,通货贬值) 21)两个市场是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可贷资金市场和外汇市场。 第十二篇 1)衰退:真实收入下降和失业增加的时期。萧条:严重的衰退。 2)什么因素引起了经济活动的短期波动呢?如果可能的话,能够用什么公共政策来防止收入减少和失业增加的时期出现呢?决策者如何作为? 3)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来分析各种事件和政策的短期效应:大多数经济学家用来解释经济活动围绕其长期趋势的短期波动的模型; 4)经济波动的三个关键事实:事实1:经济波动时无规律且不可预测的;事实2:大多数宏观经济变量同时波动;事实3:随着产量减少,失业增加 5)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货币供给变动影响名义变量而不影响真实变量。“货币是一层面纱”,为了理解这些真实变量,我们需要透过面纱去观察。在某种意义上说,在古典世界中,货币无关紧要。 6)总供给与总需求曲线:用CPI或GDP deflator 衡量的物价总水平;用真实GDP衡量的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的产出。 特定市场的供求模型:买者和卖者的行为取决于其把资源从一个市场转移到另一个市场的能力(从一个市场转向另一个市场的微观经济替代)。 7)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两者负相关的原因): Y=C+I+G+NX,G政府支出由政策固定 [1]物价水平与消费:财富效用。物价水平下降提高了货币的真实价值,并使消费者富有,这又鼓励他们更多地支出。消费者支出增加意味着物品与劳务需求量更大。相反,物价水平上升降低了货币的真实价值,并使消费者变穷,这又减少了消费者支出以及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 [2]物价水平与投资:利率效应。物价水平下降降低了利率,鼓励更多的用于投资品的支出,从而增加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相反,物价水平上升提高了利率,抑制了投资支出,并降低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 [3]物价水平与净出口:汇率效应。当美国物价水平上升引起美国利率上升时,美元在外汇市场上的真实价值下降了。这种贬值刺激了美国的净出口,从而增加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相反,当美国物价水平上升并引起美国利率上升时,美元的真实价值就会上升,而且这种升值减少了美国的净出口以及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最重要的是利率效应。 总需求曲线是根据一个既定的货币供给量做出的。 8)总需求曲线总是向右下方倾斜;而总供给曲线的走势则取决于所考察的时间长短。在长期中,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而在短期中,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9)10)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原因:[1]根据粘性工资理论,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是因为名义工资是基于预期的无价确定的,并且当实际物价水平结果不同于预期水平时,名义工资不会立即作出反应。工资的这种粘性激励了企业在实际物价水平低于预期时少雇佣工人,生产较少的产量,而在实际工资高于预期时雇佣更多的工人,生产较多的产量。[2]粘性价格理论(菜单成本);[3]对相对价格的错觉。 11)预期物价水平上升减少了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并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12)13)总需求移动的长期效应是一种名义变动(物价水平下降),而不是真实变动(产量相同)。 14)15)滞涨:产量减少而物价上升 16)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 17)总供给移动:会引起滞涨;提供影响总需求的政策维持了产量,但以加剧通货膨胀为代价。第34章 18)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会影响总需求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确定的货币供给;财政政策:政府支出与税收水平用于抵消总需求的变动 19)两个利率理论:可贷资金理论和流动性偏好理论的不同 长期,可贷资金,强调经济中储蓄倾向和投资机会的重要性 短期,流动性偏好,强调货币政策的重要性。 20)利率效应:物价↑ →货币需求↑ →利率↑ →投资↓ →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 物价水平和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21)流动性偏好理论:凯恩斯的理论,认为利率的调整使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平衡。22)长期中的货币政策不起作用,长期中的财政政策在可贷资金市场起作用。23)货币供给和税收通过影响企业或家庭的支出决策间接使总需求曲线移动;政府购买直接使总需求曲线移动。 24)货币政策的乘数效应与挤出效应。25)乘数效应:当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了收入,从而增加了消费支出时引起的总需求的额外变动。投资加速数 26)乘数=1/(1-MPC)。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最初一个较小的变动最终会对总需求产生较大的影响。 27)影响总需求移动:股市高涨,国外经济衰退 28)挤出效应:当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从而减少投资支出时所引起的总需求的减少。 政府购买↑ →收入↑ → 货币需求↑ →利率↑ →投资↓ →总需求减少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名词解释 (注:有小部分相同名词在不同章有不同解释,考试会避免,12章不考,所以 81到92可以不看) 1、稀缺性 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2、经济学 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3、效率 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4、平等 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 5、机会成本 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6、理性人 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7、边际变动 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8、激励 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9、市场经济 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服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10、产权 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11、市场失灵 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12、外部性 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13、市场势力 单个经济活动者(或某个经济活动小群体)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14、生产率 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服务数量。 15、通货膨胀 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16、经济周期 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17、循环流量图 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18、生产可能性边界 表示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19、微观经济学 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的学科。20、宏观经济学 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的学科。 21、实证表述 试图描述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观点。 22、规范表述 试图描述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观点。 23、绝对优势 一个生产者用比另一个生产者更少的投入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 24、机会成本 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25、比较优势 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 26、进口品 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27、出口品 在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28、市场 由某种物品或服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29、竞争市场 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30、需求量 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的数量。 31、需求定理 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32、需求表 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33、需求曲线 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34、正常物品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35、低档物品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 36、替代品 一种物品价格的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的增加的两种物品。 37、互补品 一种物品价格的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的减少的两种物品。 38、供给量 卖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的数量。 39、供给定理 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该物品的供给量增加的观点。40、供给表 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41、供给曲线 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42、均衡 市场价格达到使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的水平时的状态。 43、均衡价格 使供给与需求平衡的价格。 44、均衡数量 均衡价格下的供给量与需求量。 45、过剩 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状态。 46、短缺 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状态。 47、供求定理 认为任何一种物品的价格都会自发调整,使该物品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的观点。 48、弹性 衡量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某种决定因素的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 49、需求价格弹性 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用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50、总收益 一种物品的买者支付从而卖者得到的量,用该物品的价格乘以销售量来计算。 51、需求收入弹性 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用需求变动百分比除以收入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52、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另一种物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用第一种物品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第二种物品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53、供给价格弹性 衡量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用供给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54、价格上限 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高价格。 55、价格下限 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低价格。 56、税收归宿 税收负担在市场参与者之间进行分配的方式。 57、福利经济学 研究资源配置如何影响经济福利的一门学问。 58、支付意愿 买者愿意为某种物品支付的最高量。 59、消费者剩余 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60、成本 卖者为了生产一种物品而必须放弃的所有东西的价值。61、生产者剩余 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62、效率 资源配置使社会所有成员得到的总剩余最大化的性质。63、平等 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地分配经济成果的性质。64、无谓损失 市场扭曲(例如税收)引起的总剩余减少。65、世界价格 一种物品在世界市场上通行的价格。66、关税 对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征收的一种税。67、外部性 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68、外部性内部化 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69、矫正税 旨在引导私人决策者考虑负外部性引起的社会成本的税收。70、科斯定理 认为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他们就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的观点。71、交易成本 各方在达成协议与遵守协议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72、排他性 一种物品具有的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该物品的特性。73、消费中的竞争性 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将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的特性。74、私人物品 既有排他性又有消费竞争性的物品。75、公共物品 既无排他性又无消费竞争性的物品。76、公共资源 有消费竞争性但无排他性的物品。77、俱乐部物品 有排他性但无消费竞争性的物品。78、搭便车者 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但避免为此付费的人。79、成本-收益分析 比较提供一种公共物品的社会成本与社会收益的研究。80、公地悲剧 一个说明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为什么公共资源的使用大于合意的水平的寓言。81、预算赤字 政府支出大于政府收入。82、预算盈余 政府收入大于政府支出。83、平均税率 支付的总税收除以总收入。84、边际税率 增加1美元收入所支付的额外税收。85、定额税 对每个人等量征收的税收。86、受益原则 认为人们应该根据他们从政府服务中得到的利益来纳税的思想。87、支付能力原则 认为应该根据一个人可以承受的负担来对这个人征税的思想。88、纵向平等 主张支付能力更强的纳税人应该缴纳更多税收的思想。89、横向平等 主张有相似支付能力的纳税人应该缴纳等量税收的思想。90、比例税 高收入纳税人和低收入纳税人缴纳收入中相同比例的税收。91、累退税 高收入纳税人缴纳的税收在收入中的比例低于低收入纳税人的这一比例。92、累进税 高收入纳税人缴纳的税收在收入中的比例高于低收入纳税人的这一比例。93、总收益 企业出售其产品所得到的货币量。94、总成本 企业用于生产的投入品的市场价值。95、利润 总收益减去总成本。96、显性成本 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97、隐性成本 不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98、经济利润 总收益减总成本,包括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99、会计利润 总收益减总显性成本。100、生产函数 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物品产量之间的关系。101、边际产量 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102、边际产量递减 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特征。103、固定成本 不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104、可变成本 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105、平均总成本 总成本除以产量。106、平均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除以产量。107、平均可变成本 可变成本除以产量。108、边际成本 额外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109、有效规模 使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 110、规模经济 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减少的特性。111、规模不经济 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增加的特性。112、规模收益不变 长期平均总成本在产量变动时保持不变的特性。113、竞争市场 有许多交易相同产品的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一个买者与卖者都是价格接受者的市场。114、平均收益 总收益除以销售量。115、边际收益 增加一单位销售量引起的总收益变动。116、沉没成本 已经发生而且无法收回的成本。117、垄断企业 作为一种没有相近替代品的产品的唯一卖者的企业。118、自然垄断 由于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向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服务而产生的垄断。119、价格歧视 以不同价格向不同顾客出售同一种物品的经营做法。120、寡头 只有少数几个提供相似或相同产品的卖者的市场结构。121、垄断竞争 存在许多出售相似但不相同产品的企业的市场结构。122、寡头 只有少数几个卖者提供相似或相同产品的市场结构。123、博弈论 研究在策略状况下人们如何行为的理论。124、勾结 一个市场上的企业之间就生产的产量或收取的价格达成的协议。125、卡特尔 联合起来行事的企业集团。126、纳什均衡 相互作用的经济主体在假定所有其他主体所选策略为既定的情况下选择他们自己最优策略的状态。127、囚徒困境 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128、占优策略 无论其他参与者选择什么策略,对一个参与者都为最优的策略。129、生产要素 用于生产物品与服务的投入。130、生产函数 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物品产量之间的关系。131、劳动的边际产量 增加的一单位劳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量。132、边际产量递减 一单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性质。133、边际产量值 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乘以该产品的价格。134、资本 用于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设备和建筑物。135、补偿性工资差别 为抵消不同工作的非货币特性而产生的工资差别。136、人力资本 对人的投资的积累,如教育和在职培训。137、工会 与雇主谈判工资和工作条件的工人协会。138、罢工 工会有组织地从企业撤出劳动。139、效率工资 企业为了提高工人的生产率而支付的高于均衡工资的工资。140、歧视 对仅仅是种族、民族、性别、年龄或其他个人特征不同的相似个人提供不同的机会。141、贫困率 家庭收入低于一个称为贫困线的绝对水平的人口百分比。142、贫困线 由联邦政府根据每个家庭规模确定的一种收入绝对水平,低于这一水平的家庭被认为处于贫困状态。143、实物转移支付 以物品和服务而不是以现金形式给予穷人的转移支付。144、生命周期 在人的一生中有规律的收入变动形式。145、持久收入 一个人的正常收入。146、功利主义 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选择使社会上所有人总效用最大化的政策。147、效用 衡量幸福或满足程度的指标。148、自由主义 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选择被认为是公正的政策,这种公正要由一位在“无知面纱”背后的无偏见观察者来评价。149、最大最小准则 一种主张,认为政府的目标应该是使社会上状况最差的人的福利最大化。150、社会保险 旨在保护人们规避负面事件风险的政府政策。151、自由至上主义 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惩罚犯罪并实行自愿的协议,但不应该进行收入再分配。152、福利 补贴贫困者收入的政府计划。153、负所得税 向高收入家庭征税并给低收入家庭补贴的税制。154、预算约束线 对消费者可以支付得起的消费组合的限制。155、无差异曲线 一条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消费组合的曲线。156、边际替代率 消费者愿意以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157、完全替代品 无差异曲线为直线的两种物品。158、完全互补品 无差异曲线为直角形的两种物品。159、正常物品 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160、低档物品 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161、收入效应 当价格的某种变动使消费者移动到更高或更低无差异曲线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162、替代效应 当价格的某种变动使消费者沿着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变动到有新边际替代率的一点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163、吉芬物品 价格上升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164、道德风险 一个没有受到完全监督的人从事不诚实或不合意行为的倾向。165、代理人 一个为另一个人(称为委托人)完成某种行为的人。166、委托人 让另一个人(称为代理人)完成某种行为的人。167、逆向选择 从无信息一方的角度看,无法观察到的特征组合变为不合意的倾向。168、发信号 有信息的一方向无信息的一方披露自己私人信息所采取的行动。169、筛选 无信息的一方所采取的引起有信息的一方披露信息的行动。170、政治经济学 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政府。171、康多塞悖论 多数原则没有产生可传递的社会偏好。172、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一个数学结论,它表明在某些假设条件之下,没有一种方案能把个人偏好加总为一组正当的社会偏好。173、中值选民定理 一个数学结论,表明如果要选民沿着一条线选一个点,而且,每个选民都想选离他最偏好的点最近的点,那么,多数原则将选出中值选民最偏好的点。174、行为经济学 经济学中将心理学的观点考虑进来的分支学科。 《经济学原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1.人们是如何决策的。这其中包括四个原理: 原理一,人们面临着权衡取舍。此原理典型的注释 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了得到某个你喜欢的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个喜欢的东西,因此,作出决策要求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或者几个目 标之间有所取舍。认识到生活中的权衡取舍的重要,因为人们只有了解自己可以得到的选择,才能作出良好的决策。 原理二,一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当作出任何一项决策时,决策者应该认识到伴随每一种可能的行动而带来的机会成本。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生活中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的增量调整,经济学界称这些调整为边际变动。在许多情况下,个人和企业通过考虑边际量,将会作出更好的决策。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行动。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作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因此,在分析任何一项政策时,不仅应该考虑直接影响,而且还应该考虑激励发生作用的间接影响。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它将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 2、人们如何相互交易。包括三个理论。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解读:比较优势,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用自己擅长的与别人进行交换,人们从相互交易中获利。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解读:亚当斯密斯“无形的手”。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解读: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但在公共品、垄断等方面市场有时会失灵,这时就需要政府介入。 个人的决策和人们的相互交易,共同组成了“经济”。 3、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解读:同样10个人做蛋糕,如果生产能力越强,比如A蛋糕房采用手工做,B蛋糕房采用机器辅助。肯定是B蛋糕房的产量大,因为机器的帮助,B蛋糕房的人均产量就比A蛋糕房要多了,也就是生产率高于A。因此10个人可以分的蛋糕更多了,也就是生活水平越好了。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解读:通货膨胀,一斤米能够一个人吃三天,这个价值是不变的。以前工资低,卖5角,现在卖1元,是因为你工资涨了钱不值钱了,但米的价值一直还在。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解读:物价会刺激生产,当物价上涨了,短期内,就有更多的工作机会,失业率就会下降。第二篇: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笔记
第三篇:曼昆经济学原理摘抄笔记
第四篇:曼昆《经济学原理
第五篇:曼昆经济学原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