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湖南女性文学与湖南旅游资源
论湖南女性文学与湖南旅游资源
发布时间:2011-8-
1信息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探索湖南女性文学与湖南旅游资源的拓展和延伸,力求创造出集湖南女性文学景观、湖湘人文景观-和湘楚自然景观为一体的湖南女性文学之旅,努力挖掘湖南旅游资源,使湖南女性文学之旅成为湖南旅游业的一大品牌。本文力求使文学和旅游之间形成互动,使湖南女性文学与湖南旅游相互渗透,在湖南女性文学之旅中,用更为生动形象的方式来解读湖南女作家作品,促进湖南女性文学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湖南女性文学;湖南旅游资源;女作家
在钟灵毓秀的三湘四水中,女性作家英才辈出。为了充分展示现代湖南女性文学的魅力,本文试图探索湖南女性文学与湖南旅游资源的拓展和延伸,力求创造出集湖南女性文学景观、湖湘人文景观和湘楚自然景观为一体的湖南女性文学之旅,努力挖掘湖南旅游资源,使湖南女性文学之旅成为湖南旅游业的一大品牌。
湖南省位于长江中下游流域,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人口6768万。湖南山川纵横、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是驰名中外的“鱼米之乡”。湖南历史悠久,物产丰富,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众多。全省有1处世界自然遗产,6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3个国家4A级旅游区,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6个国家森林公园,3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3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山水秀美,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把湖南的山山水水点缀得绚丽多姿。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以其独特的地质地貌,集奇、幽、险、秀于一身,堪称国之瑰宝;南岳衡山五岳独秀,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世外仙境桃花源和猛洞河、壶瓶山风光更是充满诗情画意。这里民族风情浓郁,众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在湖南的西南部,吉首德夯苗寨、怀化通道侗寨、永顺王村土家古镇,令人沉醉的歌舞和奇风异俗,让人们感受着别样的生活和文化体验。这里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炎帝陵、舜帝陵、龙山里耶秦简牍、岳阳楼、马王堆西汉古墓、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以及凤凰古城等一大批历史人物和人文景观,闪烁着源远流长的湘楚文化的灿烂光辉。这里还是名人辈出之地,屈原、蔡伦、朱熹等一大批历史名人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记载,清代以来的三百年间更是涌现出了陶澍、魏源、曾国藩、左宗棠、谭嗣同、黄兴、蔡锷、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罗荣桓、陶铸、胡耀邦、朱镕基等一大批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许多地方留有他们当年活动的遗迹,他们当中的一些女性亲属或后裔都是杰出的女性和文学功底深厚的女作家,特别是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诞生了丁玲、陈衡哲、谢冰莹、白薇、袁昌英、杨沫、残雪、龙应台、琼瑶等等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女作家,湖南秀丽的山山水水回荡着她们动人的文学足音。
东晋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过的桃花源,位于湖南北部的常德市桃源县,与常德市紧密相连。常德古名武陵,建城两千余年。武陵文化源远流长,孕育了一位杰出的湖湘女儿,这就是1904年出生于常德临澧的文学巨匠丁玲,她是中国女性文学的一座丰碑。1922年,丁玲离开家乡开始了她的文学远征,1928年她就发表了震撼文坛的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这时期她发表的作品都“具有‘五四’时期觉醒的新女性意识,她笔下的莎菲女士们追求个性解放、反抗封建礼教,发出了反叛之声”。特别是1932年她创作的《母亲》是“丁玲艺术探索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闪光点,是她以自己的母亲为原型创作的,小说描写女主人翁曼贞从封建传统文化中蜕变出来,开始跨入近代民主科学轨道,成为中国第一代新女性的代表,小说用细腻的笔触描写武陵民俗生活,借武陵城乡的变化,表现了20世纪初叶风气初开时湖南景象,舒展出一幅生动丰富的地方文化画卷”。20世纪40年代末她创作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经问世便驰名中外,并荣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二等奖。为了纪念这位文学女杰,临澧县建有丁玲故居、丁玲学校、丁玲大道、丁玲公园等供人参观流连。与临澧县相邻的石门县是常德地区一处山水秀丽、名胜荟萃的地方。距石门县城十三公里处有一座夹山寺,是澧水流域的佛教文化中心和茶道文化源头。相传李自成兵败后曾禅隐于此,寺旁的“奉天玉和尚墓”中出土了多件文物,证明该墓为李白成之墓。关于李自成的归宿,史学上有两种说法,一是兵败后在湖北九宫山遇害,即“九宫山殉难说”;一是在湖南石门县夹山灵泉寺(通称夹山寺)为僧,即“夹山寺禅隐说”。1944年丁玲的儿子蒋祖林在延安第一次听到了“丁玲是李白成之后裔”这个传说,据他说:丁玲是否是李自成的后裔,与李自成的归宿密切相关。如果“夹山寺禅隐说”得以成立,那么丁玲是李自成后裔之说也就不难进一步论定。同时这一主题也可作为湖南旅游资源延伸和拓展,让大家到这里来抉隐探微,使这个问题的探讨更加接近事实的真相!
湘潭韶山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杜鹃花开,漫山红遍。传说舜曾在这里演奏过“韶乐”,因而得名。这是一块革命圣地,一代伟人毛泽东就诞生在这里。李敏在《我的父亲毛泽东》中深情地书写了毛泽东青少年时期在韶山求学、生活及从事革命活动的事迹。祖籍在石门县的红色文学女将军、毛泽东的儿媳邵华在1978年写的《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流传至今,“韶山红杜鹃”之旅,成了湘潭市最具特色的旅游品牌。开国大元帅彭德怀的故居在湘潭县乌石镇,彭梅魁在《我的伯父彭德怀》中对彭德怀从家乡小镇走向革命道路的过程进行了详尽地描写。这里不仅有丰富的红色文学资源,还有厚积的文化、秀丽的山水。秉承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中西文化的中国现代知名女诗人和学者张默君工诗文,善书法,懂教育,被人称为“巾帼奇才”,她的祖籍就在湘乡市。还有许多湘潭籍的知名女作家旅居海外,如20世纪50年代第一个写出真实反映新中国实况、受到毛泽东亲切接见的美籍华人李惠英、三次参加法国总统竞选的女诗人成之凡(全国政协副委员长成思危的胞姐),台湾女作家彭树君等,在她们作品中的字里行间依稀可见楚人血液的涌流。
省会长沙是湖南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通信、金融的中心,也是我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楚汉名城”之誉的长沙具有三千多年的文明史,商代青铜铙、西汉古墓、三国简牍、天心古阁、白沙井水、岳麓书院处处流溢着星城远古的足音。近代以来长沙人文荟萃,英雄辈出,有“潇湘洙泗”及“革命摇篮”之称;这里有许多弥足珍贵的古文化遗迹。清末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的政治家、思想家谭嗣同,就是长沙浏阳人,他的夫人李闰在浏阳第一个办起了女校。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的故居在长沙宁乡县,他的女儿刘爱琴有《我的父亲刘少奇》等作品问世。长沙还产生了众多的女作家,杨开慧(毛泽东夫人)、朱仲丽(王稼祥夫人)、陶承、彭慧、王人美、廖静文、丹慧、汤素兰、旅美作家杨安祥等,她们的作品深受湖湘文化的影响。
毗连长沙的株洲醴陵市还产生了中国第一个留学英国的文学女硕士袁昌英。“她这位凭戏剧集《孔雀东南飞》而在中国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女作家,她的散文取材十分广泛。从满目瘦杨和泣柳的秦淮河畔到温渥清新的峨嵋金顶;从渺茫如梦的巴黎夜色到英国农家的乡间生活,”再到家乡乡村景物的优美描写,她用智慧的文字温暖着读者的心田。她出生于醴陵,幼年在乡间读私塾,12岁到上海,并两次出国(英、法)留学,又在京、沪、渝、鄂等地从事教学、写作等。文革中她遭迫害被遣送回乡,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终年78岁,1973年春葬在家乡她父亲的墓旁。
张家界以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闻名于世,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张家界辖区内的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这里的风景融峰、林、洞、湖、瀑于一身,“五步一个景,十步一重天”,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中国山水画的原本”。这块聚天地之灵气、揽日月之精华的人间仙境,更是哺育了许多精英人物。其中有中国十大元帅之一的贺龙,他的故居在张家界市的桑植县,境内的天子山、九天洞等是张家界奇丽风光中的精华;他的女儿贺捷生将军曾在这里写下了缅怀父亲贺龙的感人诗篇。
毗邻张家界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也具有丰厚的人文和旅游资源。近代杰出人物民国总理熊希龄、现代作家沈从文、画家黄永玉等,为凤凰县的历史记下了辉煌的一篇,而湘西永顺县是军旅女作家马忆湘的故乡,这里曾经绽开了一朵不败的《朝阳花》。
娄底是国家命名的森林城,风光绮丽,绿茵怡人。双峰洛阳湾古建筑群、九峰山古庵、新化北塔、洋溪文昌阁、涟源龙山药王殿、梅山龙宫、曾国藩故居富厚堂等名胜古迹各具特色,为优美的自然风光抹上了浓厚的历史文化色彩。这方神奇的土地,曾经以“梅山文化”发祥地、“湘军”主要策源地闻名于世。特别是近代湖湘文化的典型代表人物曾国藩的故里,原湘潭湘乡今娄底双峰荷叶镇与一大批湖南女作家有很深的渊源,曾氏的女性后代曾宝荪、曾宪楷等都受到曾氏家族的严格教育,还有葛健豪、向警予与唐群英、王灿芝(秋瑾之女)等都是文学功底深厚的女作家,她们大多积极出国留学,接受新思想,写出了大量具有进步意义、女权思想和革命精神的文学作品,是湖南新文化运动的女性先锋。娄底的新化还产生了蜚声中外的文学女兵谢冰莹,她曾与陈天华、成仿吾被誉为湖南新化“三才子”。
《从军日记》、《女兵自传》等作品奠定了她在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的崇高地位;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一生出版七十多部文学作品。她一生经历四次逃婚、二次从军,二渡扶桑,二次入狱,1948年赴台湾任教,1971年移居美国。一生坎坷磨难、漂泊无定,但她难以忘怀对家乡的思念:在散文《故乡》中她这样写到:“故乡,有如一个温柔多情的少女;故乡,好似一个勇敢慷慨的儿郎;自从漂泊以来,我没有一天不想她。”2000年1月94岁的她与世长辞,遵照她的遗嘱将她的骨灰撒入太平洋“让海水把我飘回去”,家乡至今仍保留着她故居的遗址。新化还有桥牌皇后兼传记作家杨小燕;娄底的涟源孕育了当代实力派女作家蒋子丹。
范仲俺作《岳阳楼记》使岳阳楼闻名遐迩,与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腾王阁比肩而立,有“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美称。台湾女作家蒋晓芸的祖籍就在岳阳市。在屈原投江的泪水河畔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任弼时同志的故居,画家兼作家的任远志著有《我的父亲任弼时》。而岳阳湘阴有近代湖湘文化又一代表人物清朝大臣左宗棠的故居。这里是“革命青春的杰出讴歌者”杨沫及她的胞妹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兼作家白杨的故乡。1980年10月杨沫曾回过朝思暮想的故乡湘阴,在她八十多年的生涯里,只回过唯一的一次故乡,但是在她的作品中却无不渗透着湖湘文化的精神③。杨沫的《青春之歌》是爱国主义的经典之作,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塑造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的优秀长篇小说。小说展现了从“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个历史时期,北京的一批青年大学生为了反对封建统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拯救危难中的祖国而进行顽强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真实、生动地揭示了一代知识分子走向革命的必由之路。这部小说影响了几代读者,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功认为《青春之歌》“既属于一个特定的时代,也属于更为永恒的时空。”
衡阳的旅游景观门类齐全,历史文化名胜古迹遍布全市。王船山的故居在衡阳县曲兰乡湘西村菜塘弯,始建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王船山后半生在此潜修十七年,遗著800余万字。“情爱画廊的丹青妙手”琼瑶也是祖籍衡阳县,为了满足海内外人士到琼瑶故里探寻地域文化现象的愿望,“琼瑶祖居旅游区”,即将对外开放。耒阳是神农创耒的发源地,是伟大发明家纸圣蔡伦的造纸之乡。这里产生了革命女秀才伍若兰(朱德夫人)、当代先锋作家残雪,显示着造纸与文学千丝万缕的联系。祖籍耒阳、生长于长沙、现定居在北京的残雪,她超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震惊了当代文坛,她“较多地接受了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创作别具一格,是中国文坛的奇异之花”(阎纯德语)。残雪是作品在国外被翻译出版最多的女作家。外国评论家对残雪的作品评论有佳:“就中国文学来说,残雪是一次革命,就任何文学水平来说,她是多年来出现在西方读者面前的最有趣、最有创造性的中国作家之一”。“残雪是本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文学中最有创造性的声音„„简言之,一位新的世界大师在我们当中产生了,她的名字是残雪”。残雪的作品不就是新的“世界文学”的强有力的、先驱的作品吗?([日本]《读卖新闻》)。而培养了“一代女魂”唐群英、创办《女报》第一人的陈撷芬、现代文学的拓荒者陈衡哲、文笔犀利的杂文家龙应台等女性作家的衡山县,曾是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表扬白果妇女为争女权而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的所在地,距离南岳衡山仅仅20余公里。也许衡山妇女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正是衡山籍女作家的共同特性。如最早留学美国的陈衡哲,率先拉开现代文学序幕,最早从事白话文学创作。1917年,她发表于《留美学生季报》的第一篇小说《一日》,是用现代白话文创作短篇小说的最早尝试。胡适把它视为“文学革命讨论初期中的最早作品”。她的《小雨点》、《西风》、《运河与扬子江》透出一种自由浪漫的气息,具有哲理思辨、清新隽永的风格。她的《洛绮思的问题》、《亚波拉与爱洛绮斯》、《一支扣针的故事》等等则是一系列妇女社会问题小说,具有她独特的女性意识。同时她还是中国第一位女教授。
郴州在衡岳之南,是我国历史名城,由秦少游作词、苏东坡作跋、米芾书写的《踏莎行·郴州旅舍》刻在苏仙岭的岩壁上,史称“三绝碑”。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将军曾被幽禁于此,写下了“恨天低,大鹏有翅愁难展”的名句。与此诗有类似心境的中国现代著名戏剧家白薇,1894年出生于郴州资兴东江河畔的秀流村,当年白薇在这里度过了少年的苦难岁月:14岁很想读书的她被父母逼嫁到一位恶毒的寡妇家给生病的独生子“冲喜”,在婆家受尽了虐待,后逃到衡阳、长沙读书,但父母仍逼她回婆家,她从一个粪坑里逃出来去了日本。这个从幽灵塔里逃出来的反抗女神,将所有的智慧和力量倾注到文学的创作上,创作出震撼文坛的多幕剧《打出幽灵塔》,该剧是“自该向封建桎梏禁锢下受苦难的姊妹们发出的斗争呼唤”,是妇女解放的呐喊。1948年冬,白薇因父亲去世回乡,此时资兴革命斗争风起云涌,她留下来参加游击斗争,1949年写于湘南游击队的散文中篇纪实小说《快乐的黄昏》,“用生动、优美、激昂的词,摄下了游击队解放资兴前夜的一些情景”,为家乡人民留下了一篇永志史册的优秀文学作品。以后到了北京,毛主席接见她时称赞说:“你是个好作家,又是个好战士!”郴州莽山地处南岭山脉北麓,以林海苍莽而闻名。这里是原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曾志同志(陶铸夫人)的故乡,她在《一个革命的幸存者——曾志回忆实录》中,记下了在这片土地上的苦涩的童年回忆。而今这里已成了生态旅游的圣地,还建有湘南年关起义的旧址。
怀化市位于湖南省西南边区,沅水中上游,南连广西桂林,北靠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张家界,是湘西南门户和交通枢纽。怀化市的芷江、沅陵、溆浦、洪江等地拥有不少风景名胜和历史文化遗迹。怀化还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向警予、滕代远、粟裕同志的故乡,这里保存有他们的故居和纪念馆;向警予同志故居在溆浦县卢峰镇,她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妇女运动领导人之
一、革命女诗人,向警予全身塑像的正面镌刻着陈云题写的“向警予同志纪念碑”八个镏金大字,其他三面刻有蔡和森所撰《向警予同志传》。
益阳市位于洞庭湖畔,资水在这里滚滚而过注入洞庭。桃花江畔清幽静美的凤凰山,传说是当年楚国三闾大夫屈原流放时行吟垂钓、写作《天问》的地方。益阳也是著名电影艺术表演家兼作家谢芳、新潮散文作家叶梦的故乡。
邵阳市山河毓秀,民风淳朴。由于受中原文化影响,开化甚早,这里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如唐代著名诗人胡曾、竭力支持郑和出使西洋的明代都御史兼两广总督李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进步思想家魏源、戊戌变法运动的积极支持者樊锥、民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驱蔡锷和谭人凤、当代著名的史学家吕振羽、音乐家、作曲家贺绿汀等等都是邵阳人的优秀代表。魏源的故居,坐落在隆回县金潭乡魏源湖边,女作家彭诚的籍贯在魏源故居隆回县,女作家贺晓彤的故乡在邵东县。
永州文物丰富,古迹众多。境内有见证人类最早培植水稻和制作陶器的玉蟾岩遗址,有为世人景仰的中华人文始祖舜帝陵,有柳宗元谪居永州十年留下的永州八记遗址、遗迹,有自唐至清历代形成的全国最大露天摩崖石刻浯溪碑林,有宋明理学开宗鼻祖周敦颐的濂溪故里,有为海内外瑶胞向往的千家峒瑶族祖居地,有九嶷山、阳明山、舜皇山三大国家级森林公园等。在陶铸的故里祁阳矗立着陶铸的铜像,陶斯亮为纪念父亲陶铸写的《一封终于发出的信》震撼全国。女书岛位于湖南省江永县上江圩镇普美村。全岛面积0.6平方公里,是湘江上源的一个生态绿岛,这里诞生了一种神秘的文字:这就是女性所创造的,唯女性所独有的交流工具——女书,2002年被列为“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女书作品一般书写在精制手写本、扇面、布帕、纸片上。女书具有文字学、语言学、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因而被国内外学者叹为“一个惊人的发现”、“中国文字史上的奇迹”。
由此我想到:发达的现代湖南女性文学与独创的湖南江永女书是否有一种历史的巧合?虽然两种女性的书写文字有着天壤之别,但可以说明湖南女性有着得天独厚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本文希望能引领读者进入秀绝天下的湖南女性文学之旅,并力求将悠远和辉煌的红色文化、湖湘文化、湖南女性文化和湘楚大地独具灵性的优美的自然风光与民俗风情相融合,力求在欣赏湖南自然景观的同时,着重从湖南女性作家生长环境的角度来诠释湖南女性文学的人文景观,用生动形象的方式来解读湖南女性文学,促进湖南女性文学的深入发展。作者: 朱小平《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二篇:湖南全省部分旅游资源推荐
湖南全省部分旅游资源推荐顶级风景莫错过
旅游,当然首选世界级旅游产品。湖南丰富的旅游资源中,有几处是顶级的,有的已成为各国游客选择的热点。作为湖南人,您当然不能错过。
湖南大学生态旅游规划中心主任刘云国教授,向本报读者推荐我省5个具有世界吸引力的旅游品牌。
一是湖南名片―――世界自然遗产之一张家界。主管旅游多年的副省长贺同新曾多次向外宾推介张家界。他说,看山一定要看张家界,大多数山是一座座,惟独张家界的山是一根根,这种独特的石英砂岩林世界罕见。据科学考证,张家界亿万年前是大片的海洋,由于地壳运动,陆地抬升,形成张家界独特的峰林奇观。在张家界森林公园徜徉,宛如穿过时光隧道,看见沧海变桑田。
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凤凰古城,与张家界相距2小时车程。这个沈从文小说里、黄永玉画里、宋祖英歌里一再提及的湘西小城,被国外作家称为中国最美的小城之一。张家界与凤凰古城,是山水与文化交相辉映的两颗明珠。
二是马王堆汉墓。刘云国教授认为,马王堆可以与埃及的金字塔媲美。马王堆汉墓中,生活在2000多年前的辛追,出土时完好无损,宛然熟睡。随之出土的还有墓葬中保存完好的西汉灿烂文明,如帛画、漆器、果实、种子、华丽的丝绸衣物等。看省博物馆的宝藏和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如同穿过2000年的时空,见证西汉的辉煌。
三是伟人毛泽东故里。毛泽东在湘潭、长沙度过了青少年时代。从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成长为一名志存高远的革命家。毛泽东的人格魅力为世人所景仰,大气磅礴的诗词广为流传。韶山、湖南一师、长沙清水塘等地,还留存着他生活的足迹。从长沙去韶山,一日游非常方便。
四是道县玉蟾岩。中、美及欧洲的考古学家在此联合考古,发现了近2万年前的稻种,将人类文明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引起世界轰动。袁隆平在湖南发明培育了杂交水稻,解决了全球不少人的吃饭问题。稻作文化的根源在湖南,也在湖南发扬光大,这个品牌对游客有极大的吸引力。道县还有月岩、理学家周敦颐的故居,山水人文资源相当丰富。
五是福寿南岳。南岳宗教文化在华人圈中颇具影响,尤其对东南亚、日本、韩国等信奉佛教的区域有较大吸引力。南岳的“福寿文化”品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潇湘山水信步游
用三五天驾车沿着旅游线路慢慢走,呼吸大自然新鲜空气,在田野边打个盹、晒晒太阳,也不失为一种美好的享受。
向读者推荐几条自驾游线路。
1、山水岳阳之旅。走京珠高速公路,到岳阳,登临岳阳楼,看八百里洞庭波澜壮阔。上君山岛吃全国独此一家的全鱼席。然后到天下第一村张谷英村、屈子庙,走平伍高速公路,沿汨罗江而上,到平江的幕阜山或连云山。一路走来是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流水、满山开遍的五彩野花,你可漫步,可漂流,吃地道的农家饭菜,放松身心。
2、茶马古道之旅。走长益高速公路到益阳下车,去梓山湖高尔夫球场打高尔夫,花乡农家乐钓鱼、打牌、吃农家饭。然后驱车沿着桃花江慢慢走,只见竹海清翠欲滴、羞山如美人伫立水边,一切宛如画中。顺着桃花江来到安化,这里曾是茶马古道的源头,可以品尝到百年古方制作的黑茶。你还可以去安化柘溪水库游玩,品尝有机鱼。然后驱车到安化高城村,在原始次生林里听听松涛。
3、神奇湘中之旅。走长潭高速到湘乡水府庙景区,这里的美景可与千岛湖媲美。然后到双峰参观曾国藩故居以及蔡和森纪念馆。第二天到新化县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游梅山龙宫。大熊山拥有3万亩原始次生林,山、水、林、庙相得益彰,一幅天然的“声、光、影、色”俱佳的立体画卷。在农家乐品尝新化三合汤、雷打鸭、珠梅鸡等美味。在娄底及新化,还可欣赏到傩戏、梅山武术、木偶戏、抬故事表演。
4、诗意常德之旅。千百年来,寻觅那片灿烂的桃花,已成为文人墨客的梦想,常德因为这片桃林充满诗意。先从太子庙下长张高速到汉寿县,这里紧邻西洞庭,新开发的清水湖9洞高尔夫球场颇有吸引力,只要花上100元就可玩上半天,还可畅游清水湖,参与划龙舟比赛。接着便是诗意盎然的常德城,这里全国独一无二的诗墙可要看看哦。顺着高速去桃花源,寻觅陶渊明的梦中桃源。吃过桃花源的擂茶,就可前往石门县,参观李自成归隐的夹山寺。然后走省道S303上湖南屋脊壶瓶山。壶瓶山的飞瀑、峡谷、吊桥、漂流、原始次生林,对于城里的游客来说,无不是一个接着一个的惊喜。在壶瓶山可品尝有机云雾茶、反季节的高山萝卜和野菜。在这里休息几天,也许您会流连山中岁月,不思人世间的繁华。
5、古朴怀化之旅。这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洋溢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入溆水,觅屈子吟踪,观思蒙碧水丹霞风光。走长张高速从常德入沅陵,访二酉洞、龙兴讲寺。传说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咸阳一书生冒着生命危险,将千卷书简顺着水路藏在二酉洞,保存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薪火。接着可以去洪江的古商城,这里曾是中部几省发达繁华的商业中心。洪江古商城完好地保存了明清建筑街道巷闾,如当铺、青楼、酒店、衙门等,有的木楼里还住着人家。到怀化,一定要去通道感受侗族文化,听侗族大歌,看风雨楼,品千人宴。当然,来怀化不得不去芷江,日本投降的受降坊、陈纳德将军的飞虎纪念馆,值得一看。
6、多彩邵阳之旅。走长潭、潭邵高速到邵阳,先到隆回参观魏源故居。然后去花瑶古寨。瑶族色彩斑斓的服饰、酸辣可口的饭菜,篝火中的动人山歌,值得细细品尝。夜宿魏源温泉,相当舒服。第二天到武冈,一定要去看看武冈颇有皇城气息的宋代古城。吃一碗味道极好的武冈米粉,买大袋刚刚卤好的热腾腾卤菜,一路下来的确有滋有味。接下来,大约1小时,就可以到达山水风景甲桂林的新宁�山。爬一线天、八角寨、辣椒峰,品尝山野菜;也可以在群山环抱中的扶夷江上,坐一竹筏,悠悠地行,兴致来了,脱衣下水畅游,江岸茂林修竹,天上白云飘飘,偶尔可听到山歌飘起,宛如置身天上人间。
7、人文永州之旅。永州宛如一本厚重的线装书。先驾车来到祁阳,体验金洞漂流的险峻多彩,然后到浯溪碑林,感受石头上的中国书法顶峰艺术。夜宿永州老城,可以去古潇湘八景之一的任何地方,倾听芭蕉夜雨。第二天去阳明山看高山红艳艳的杜鹃花,去道县看月岩、玉蟾岩、周敦颐故居,品尝道县天然温室的反季节蔬菜水果。第三天驱车到江永,看世界上奇特的女书文字和瑶族梦中的千家峒。江永土壤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出产的生姜、南瓜、蔬菜具有天然的香气,采购一些放在车上,再前往颇有唐代遗风的上甘棠村,感受这个古村落依稀留存的盛唐风韵。
就近休闲最宜人
如果不想出远门,就在城郊农家乐休闲,也是相当不错的选择。全省大约有近2000家农家乐,在这里可钓鱼、摘菜、赏花,漫步田野,体验快乐,放松身心。
各个城市公园,都准备了丰富的节目。如长沙晓园公园可赏牡丹。
在家门口的高山和森林公园里,沐浴森林浴,有益身心健康。长沙的岳麓山、大围山、黑麋峰,岳阳的大云山、幕阜山,株洲的神农谷,湘潭的韶山,邵阳的南山、黄桑,益阳的桃花山,郴州的莽山,永州的舜皇山,都是不错的去处。
在离家不远处泡温泉,也是非常好的放松。长沙的普瑞、灰汤、樱花温泉,张家界的江垭、万福温泉,邵阳的魏源温泉,郴州的天堂、悦来、龙女、苏仙温泉,都是休闲人士向往的地方。
第三篇:辣椒与湖南(推荐)
辣椒与湖南
摘要:辣椒原产于中美洲,传入中国后一发不可收拾,迅速占领中国各地。其作为一种外来作物,在中国只有几百年历史,却终结了两千年的花椒时代,并一跃成为湖南人的首选食材。湖南人与辣椒为伴,与辣椒起舞,将其变成湖南深深的烙印。辣味,列入五味,成为湘菜的最大特色,亦使湘菜列入中国十大名菜之一。关键词:辣椒 湖南 人才 三味椒 湘菜
辣椒,(学名:Capsicum annuum L.)辣椒属,为一年或有限多年生草本植物。辣椒原产于中拉丁美洲热带地区,15世纪时由哥伦布带回欧洲,从此风靡欧洲各国,并在明朝末年传入中国,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就说:“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这是比较公认的中国最早关于辣椒的记载。之后辣椒从沿海地区传入内地,至乾隆年间,贵州地区开始大量食用辣椒,紧接着与贵州相邻的云南镇雄和湖南辰州府(今湘西)也开始食用辣椒。嘉庆以后,有记载说,黔、湘、川、赣四省已开始“种(辣椒)以为蔬”了。湖南普遍开始吃辣椒则是在道光年间,据清代末年《清稗类钞》记载:“滇、黔、湘、蜀人嗜辛辣品”、“(湘鄂人)喜辛辣品”,“无椒芥不下箸也,汤则多有之”,说明清代末年湖南、湖北人食辣已经成性,没有辣椒都不吃饭了,甚至连汤里都要放辣椒。
辣椒能在湖南扎根,与湖南的地理气候是分不开的。湖南地势属于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岭山地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东南西三面环山,气候为大陆性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水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200-1700毫米之间。加上境内河流湖泊密布,下泄洪水遭长江和洞庭湖的顶托形成内涝,人民常受寒量内蕴之浸而易致湿郁。温差大,湿度高,或炎热难当,或寒气逼人。曾当过长沙太守的贾谊就云:“长沙为卑湿之地,不利于长寿。”由此,一方面,湖南的土地适宜辣椒的生长与繁衍,另一方面,辣椒驱寒祛湿的特点便成为湘人食谱的必然选择。另外由于经济与流通的原因,旧时湖南许多地方交通不便造成流通不畅,海盐和外地时令蔬菜难以运进来, 加上购买力较低,农民想到辣椒味美价廉,能在某种程度上替代盐的食用,特别是辣椒在湖南生长季节长,容易种,所以辣椒一经传入湖南,马上传播开了。
都是吃辣椒,吃法却不一样。四川人习惯辣椒加花椒,又麻又辣,俗称麻辣。
云南人喜欢把辣椒炸焦,炸出一股焦香味,叫做糊辣。贵州人往往把辣椒腌渍浸泡使之发酸,称为酸辣。陕西是咸辣。湖南人大都不事加工,就吃辣椒的本来面目。比起来,还是湖南人辣得本色,辣得纯正,辣得足实。长期大量吃辣椒,人自然会要勇敢刚烈。勇敢刚烈的程度,似乎与吃辣的辣度成正比。这种辣椒培养出来的民风,又进而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湖南”之名始于唐朝,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在衡州置湖南观察使。后经过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时期的发展,湖南较以前已有很大的改观,但近代以前,湖南人物罕见史传。一部《中国历代名人辞典》收录鸦片战争以前的历史名人3005人,其中湖南籍的仅23人,占同期全国名人总数的0.77%。而近代以来,情况就大不同了。据统计,从1840年到1919年,活跃在中国历史舞台的各类知名人物1238人中,湖南籍的就有116人,占总数的9.4%,而在著名的761位历史名人中,湖南籍的竟有83人,占总数的10.9%。另据《中共党史人物简介》列举的515位党史人物中,湖南籍的有89人,占总数的17.3%;其中党的杰出领导人和创建时期的主要领导人有13人,占总数的48%;在1955年授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245位中将以上的将帅中,湖南籍的有73人,占总数的28.7%。这种现象常令世人惊叹不已。一篇刊登在纽约《北美日报》上的“社论”这样称道:“湘籍历史名人、学者、政治家人数之多,近百年一直居各省之冠。”湖南人才井喷时期恰好与辣椒在湖南的传播和发展的时间相重叠,是否是因为辣椒激发了湖南人一直以来蓄积的力量,这就不得而知了,但应该有一些联系。
正如一句民谚:四川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美国记者斯诺在他的名著《西行漫记》中写道:“毛泽东的伙食也同每个人一样,但因为是湖南人,他有着南方人‘爱辣’的癖好。他甚至用辣椒夹着馒头吃。除了这种癖好之外,他对于吃的东西就很随便。有一次吃晚饭的时候,我听到他发挥爱吃辣的人都是革命者的理论。他首先举出他的本省湖南,就是因产生革命家出名的。他有列举了西班牙、墨西哥、俄国和法国来证明他的说法,附带说一句,‘赤匪’中间流行的一首最有趣的歌曲叫《红辣椒》。它唱的是辣椒对自己活着供人吃食没有意义感到不满,它嘲笑白菜、菠萝、青豆的浑浑噩噩,没有骨气的生活,终于领导了一场蔬菜的起义。这首《红辣椒》是毛主席最爱唱的歌。”也就是毛泽东的一个著名论断:“不吃辣椒不革命。” 由此可见辣椒与湖南的紧密关系,如鱼得水,如虎添翼。
由于湖南人嗜辣,使得湖南人培育出许多辣椒品种,不仅在国内饱受好评,而且还远销国外。其中嘉禾三味椒素有盛名,称雄于市。“三味椒”是嘉禾辣椒的别称,属传统名牌农业产品。其椒身部分辣味强盛,椒蒂部分辣而带水果香,椒嘴部分味甘甜,因其具有辣、香、甜三味而得名。据民国《嘉禾县图志》卷七记载:1929年嘉禾“制造出产麻、辣二品于西湖博览会”,获得好评。它畅销两广、南洋群岛、新加坡、斯里兰卡等地,驰名海内外。
在湖南,应用辣椒最多的当属湘菜。湘菜发源与成熟于鱼米之乡,历经各个时代的发展,成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以新鲜、价廉、物美为原则。加上刀工精细,火工到位,色、香、味、形俱佳,“既高贵典雅,华彩富丽,也清新淡雅,透逸素丽,还质朴古典,粗放壮丽”。湘菜在其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吸收外地菜肴的各种特点,另一方面将湖南口味推广到全国各地,其中湘军功不可没,由于湘军在各地作战,从而将湘菜带向全国各地。湖南督军谭延闿对美食情有独钟,邀请长沙名厨曹荩臣,学习借鉴粤菜、淮扬菜的优长,集中国各地菜肴的精华,把理论与技术融会贯通,使湘菜更加精美,表现更加出色。许多名菜也是在这时不胫而走,如全家福、百鸟朝凤、组庵鱼翅、子龙脱袍、霸王别姬、三层套鸡、东安子鸡、麻仁香酥鸭、花菇无黄蛋、牛中三杰等等,令全国人趋之若鹜,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纷纷开设湘菜馆。由于地区物产、社会习惯以及自然条件的不同,湘莱逐步形成了以长沙、湘潭、衡阳为主要代表的主流派。其他地区,也形成了自己的风味特色,如岳阳水产菜、益阳笋子菜、常德钵子菜、张家界野生菌菜、湘西酸味菜、怀化麻鸭菜、娄底金牛菜、邵阳铜鹅菜、永州蛇菜、郴州野味菜和南岳家菜等 , 虽各有千秋,却万变不离其辣。
参考文献
[1]蓝勇.生活在辣椒时代[J].辣椒杂志.2006(04).[2]蒋祖烜.辣椒湖南[J].新闻天地.2001(02).[3]蒋祖烜.无湘不成军 不辣不革命——《辣椒湖南》前言[J].中国辣椒.2001(01).[4]何光岳.《辣椒湖南》序[J].中国辣椒.2002(02).[5]周秋光.近代湖南的人才群体现象及其原因[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01).[6]袁越.辣椒新传[J].跨世纪(时文博览).2008(07).[7]蒋祖煊.湖南辣椒与湖南菜[J].辣椒杂志.2003(04).
第四篇:湖南西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对策
湖南西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对策
发布时间:2011-8-
3信息来源:《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年第10期。
作者:蒋才芳 王兆峰 转贴自:湖南社会学网引言
湖南省西部地区包括张家界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市,共辖24 个县(市、区),总人口约904 万人,土地总面积5.85×104km2 ,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8 %。湖南西部境内除汉族外,还集中居住了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瑶族和回族等少数民族。湖南西部不仅是该省自然旅游资源的富集区,南北纵贯的枝柳铁路把以张家界市为中心的湘西北旅游区和以怀化市为中心的湘西南旅游区串为一体,也是人文旅游资源的富集区,拥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和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由于该区域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民族分布特点,在很长一个时期实行了“土司”制度,因此湖南西部民族文化深厚,民俗风情浓郁。湖南西部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和开发述评
湖南西部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魅力无穷,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璀璨夺目的奇葩,在中外游人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该区域内文物古迹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除了有世界一流的名胜风景张家界、武陵源外还有猛洞河、千年古镇芙蓉镇,有“露天博物馆”之称的土司王朝故都——老司城、国家民俗文化风景区德夯,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古城、南方长城、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旧址、里耶战国古城以及沅陵大秦黔中郡遗址、纪念抗战胜利的建筑物群、被海内外誉称为“中国的凯旋门”——芷江受降纪念坊。
湖南西部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等少数民族在此繁衍生息,经过不断的传承和发展,并与其他兄弟民族交流融合,无论是居住、服饰、饮食,还是嫁娶、节庆和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都使该区域内传统民族文化独具特点,具有民族性、独特性、不可替代性和丰富多样性。如湘西境内传统建筑形式吊脚楼,苗族妇女与男青年喜爱的银首饰饰品,苗族歌为媒、土家族哭嫁的嫁娶婚俗,苗族赶秋、土家族社巴日摆手的节庆民俗,苗族人民唱苗歌与跳苗鼓、土家族打溜子与茅古斯的歌乐鼓舞,以及苗族赶年场、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七月
七、土家族赶年、四月八、六月六的民族节目[1]。
湖南西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这里有国家旅游风景名胜区1 个——武陵源,国家森林公园4个——张家界、天门山、永顺不二门、凤凰南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 处——永顺小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 处——沅陵县龙兴寺、溆浦县向警予故居、通道马田古楼、芋头侗寨古建筑群、永顺溪州铜柱、老司城遗址,国家4A 旅游景区2 个——武陵源、黄龙洞,国家3A 旅游景区1 个——芷江受降坊,省级风景名胜区16 个,省级森林公园5 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5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5 处[2 ]。现已开发景区12 处,主要景点景观400 余处,开辟旅游线路30 多条,修建简易游道3000 多km ,观光索道2 条,硬件设施累计投资6 亿多元。像吉首德夯苗族文化游、张家界—沅陵文物考古游、吉首—凤凰—黄丝桥南方长城考察游,怀化—通道侗文化风情游、怀化—芷江受降城历史教育游、怀化—安江农校袁隆平农科考察游等以其特有的文化旅游资源魅力使众多旅游者流连忘返。开发与保护的特殊作用
主要表现在: ①它是湖南西部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旅游业是经济文化型的产业,民族文化作为旅游资源的重要内容,包含了许多有价值的可开发资源。湖南西部是个民族文化积淀非常丰厚的民族地区,民族文化是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其民族村落、建筑形式、生活方式、服饰饮食、婚丧习俗、宗教信仰、音乐歌舞、节庆活动等,既包括了物质文明,又涉及了精神文明,这些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得如何,将直接决定着湖南西部旅游业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质量。②关系着湖南西部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依托,旅游产品品位的高低反映了策划、规划、开发者对文化的理解,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最终体现的是文化的竞争。湖南西部只有充分开发和保护本区域的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才能使该区域形成自然景观与社会人文景观全方位的角度共同开发的旅游格局,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旅游区,才能提高湖南西部旅游产品的档次与品位。湘西的里耶古城、凤凰古城、南方长城、黄丝桥古镇、德夯的苗族文化村、王村土家族古镇、永顺老司城、怀化芷江抗战和平园等,所反映的都是对民族文化充分理解和挖掘运用的典型。③是加快湖南西部旅游产业化进程的必由之路。与自然旅游资源相比,人文旅游资源是一种可增值的资源,是真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它具有极大的经济开发价值。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开发和利用人文旅游资源不但能产生新的人文精神,而且能创造新的经济价值,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种投资不多,又不破坏自然生态的朝阳产业[3]。从湖南西部自身的自然与人文条件来看,人文旅游资源开发是最能使该区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产业,也是最具前景的可持续发展产业。④它是湖南西部实施开发式扶贫的有效途径。继1990 年深圳成功地建成“中华民俗村”后,1995 年国家旅游局在全国开展了“’95 中国民俗风情旅游”活动,民俗旅游在全国兴盛起来,2000年国家旅游局开展了神州世纪游,民俗旅游就是其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4]。湖南西部历来属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充分利用和开发当地的山水风光和民俗旅游资源,可以逐步改变湘西地区的落后面貌,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不断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促使地方经济振兴和繁荣。开发与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 ①政府主导开发意识不强。在湖南西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过程中,政府主导开发意识欠缺,自主性开发较多,开发过程中,规模太小和不经济现象严重。各地、市存在着各自为政、各自为战的现象,缺乏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没有统一思想,缺乏全局考虑,开发成本高、收益小。②区域文化旅游要素整合不足,缺乏联动开发。湖南西部,一方面旅游资源、人力资源、交通、服务等方面的整合度不高,地区之间、县与县之间缺乏联合开发,多以本区文化资源为基础,局限在以地区、县或地方的小圈子里,不注意邻近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状况,不考虑文化资源整合的可能性与可行性,难以形成跨区域性的成熟旅游产品,造成文化旅游产品整体上竞争力不足。另一方面,就局部地区而言,村寨之间缺乏整合,没有形成民族文化村寨群的整体。③产品开发没有地方特色,品位不突出。目前湖南西部的民族文化旅游:一是仍以观光旅游为主体,产品层次低,产品构成单一,缺乏参与性、文化体验性的旅游项目,更缺乏以细分客源市场为目标的专项旅游项目。二是产品形式老化,创新能力不足。像凤凰这样有近二十年旅游开发历史的古城,从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到现在仍以传统低价值观光旅游产品为主,没有太多的创新,难以吸引回头客源。三是对高产品的民族文化资源,在文化品位的提升上工夫不足,对民族文化内涵挖掘和体现不够,使文化旅游的项目个性不突出,特色不鲜明。④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还较低。大湘西的民族文化旅游已逐渐形成一个品牌,如怀化的侗族风情、吉首德夯的苗族风情,但张家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和产品仍不广为人知。提到张家界,人们头脑中反应的只是那里奇特秀美的自然风景,因此湖南西部的张家界、湘西自治州、怀化应加强合作,大力宣传有大湘西区域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及其产品。⑤基础条件落后,缺乏强有力的保护性开发措施。
湖南西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普遍存在基础设施条件落后的问题,距离中心客源城市或交通枢纽较远。以湘西州里耶古镇为例,“北有西安兵马俑,南有里耶秦简牍”,凭着神奇的古迹和奇特的民族风情,里耶应该是一个更具旅游发展优势的地方,但它没有飞机场,距离张家界300km、长沙600km ,只有一条山丘公路连接县城。在开发利用中,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力度不够,缺少强制性的法规作后盾,文化资源破坏严重,有些甚至是边开发边破坏。如怀化通道县黄都侗文化村,新修建或改建了许多房屋,采用了许多现代建筑材料,与原村寨房屋格局不相符合,严重影响了参观游览中的整体效果。开发与保护的战略构思
首先,建立湖南西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区,树立该区域内张家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三位一体的大旅游、大市场、大资源、大开发全新观念,坚定不移地把旅游业作为先导产业来培育,以优势文化旅游资源为基础,突出重点,抓住特色,深度开发,合理布局。其次,实施区域联动开发战略,在总体开发格局上采取“点—轴—圈”的开发模式[5]。点,即一定文化旅游区内的旅游供给和需求的集中场所,如张家界、吉首、凤凰、芷江、沅陵;轴,是指一定区域内对旅游经济文化活动起联系作用和传递游客游乐的的水陆空旅游交通线;圈,即由旅游依托点、旅游交通线及各级旅游地共同组成的具有向心力和层次性的文化旅游区域,如吉首—凤凰—南方长城—怀化—芷江史迹文化圈。开发与保护的对策
开发与保护的对策包括: ①必须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在文化旅游资源的全面普查、市场定位、开发步骤、资源评估等方面,政府必须充分发挥整体、系统、科学、宏观调控及合理规划的主导职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协调各方面的利益。②区域联动开发。旅游经济是一种以横向联系为主要特征的开发性经济,联动开发可以实现文化旅游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开拓市场,避免各自为政、恶性竞争,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协调发展[6]。湖南西部要加强张家界市、湘西自治州、怀化市等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区域联合。③全面发掘民族文化,更新并提高品位。首先对湖南西部民族文化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全面普查,摸清家底;其次,对现存的民族文化展开行之有效的保护;第三,对民族文化进行全面的收集整理;第四,深入开展对民族文化的研究,深挖其文化内涵;最后,在以上基础上,对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民族风情、民间习俗、文化活动、庆典古韵、文化遗产、传统艺术、民间技艺、民族服饰、人文建筑、历史文化遗址、现代科技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旅游开发。④突出特色,着力品牌创新,加强宣传和推介。如吊角楼文化、村寨文化、原始狩猎文化、信仰文化、民间歌舞文化等以及土家族织锦系列产品、土家族传统食品系列产品,苗族腊染、刺绣系列产品,还有根雕、石雕、竹艺、民间剪纸、武陵盆景,这些都是特色[7]。经过精心策划和打造的凤凰历史文化古城游世界级旅游景区、里耶战国古城游世界级旅游景区,吉首民族风情游国家级旅游景区就是一种品牌创新。湖南西部政府和旅游行业各部门必须树立宣传意识,利用各种现代传媒手段,广泛宣传该区域特色的民族文化,让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游客了解和喜爱这种旅游形式。⑤开发与保护均衡发展,大力开发旅游商品。湖南西部文化旅游资源发展过程中,开发与保护应并重,开发是保护的必要体现,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保护是开发的前提,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同时该区域的民族商品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乡土色彩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限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应注重有民族特色的器具、衣饰、民间食品、民间工艺品等旅游商品的开发。
参考文献:
[1]武吉海.中国西部概览——湘西州[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104-116.[2]尹华光.湖南旅游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104-114.[3]赵惠强.西部人文资源开发研究[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256-266.[4]朱桃杏,陆林.近10 年文化旅游研究进展[J].旅游学刊,2005,(6)∶82-87.[5]刘晓霞.陕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人文地理,2004,(10)
[6]杨洪.湖南省西线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方向[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3,(5)∶346-347.[7]田敏.湘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 ,(2)31-34.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湘鄂渝黔边毗邻民族地区旅游产业集群及竞争力提升战略研究》(编号:05XJY025)。
第一作者简介:蒋才芳(1969-),男,湖南省洪江市人,吉首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主要从事旅游产业经济和企业战略管理研究。
第五篇:湖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湖南师
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注:凡选用中学语文教学论方向题目者,请将教师资格证复印件与论文同时寄交。
一、现代汉语
1、论熟语词
2、论某类词的修辞作用(如代词、量词等)
3、各种语法图解的比较研究
4、书评(评论某一语言学著作或某一语言学家的系列论著)
5、近年来出现的某些新词及其发展研究
6、论全句的修饰语
7、歧义现象和语境研究
8、确定语法病句的标准和修改病句的原则
9、词类的虚实标准和系统性
10、词的兼类和活用
11、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区别
12、实词的重叠形式及其用法
13、存现句的结构和用途
14、非主谓句在文章中的使用情况
15、句子分类的不同角度和句型
16、构词语素和成词语素的比较
17、复句与单句的区别
18、句子是怎样长起来的
19、句子成分位置的变化
20、成分的省略和结构的残缺
21、结构紧缩和结构杂合
22、多层定语的排列次序
23、复句关系的区别特征和系统性研究
24、汉字改革的历史和未来
25、语法知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6、谈谈概念与词语的关系
27、各种语句所表达的思维方式问题(可选一种或几种语句进行研究)
28、各种修辞方式中的逻辑问题(可选一种或几种修辞方式研究)
29、语篇衔接手段分析(可综合论述,也可选一种文体联系具体实例论述)30、应用语言学与语言教学
31、转换生成语法在汉语中的运用
32、语言中的普遍结构规律探索
33、修辞格关系的区别特征和系统性研究
34、汉语和英语标点符号的对比研究
35、汉语缩略词语的方法、特点和发展
36、试论汉语动词的小类
37、“五四”以来的汉语中的外来成分
38、从语言的分化与统一规律谈推广普通话
39、语言融合的内部规律 40、语义学中的哲学问题
41、心理语言学与儿童语言教学
42、汉外语言(就某一具体课题)的对比研究
43、语言、文字和其他符号之间的关系特性
44、口语和书面语的一致性和分离性
45、非动作句的主语、宾语(英汉语对比)的特殊性
46、对外(外国人、少数民族人)汉语教学问题
47、幼儿语言习得的规律
48、汉语语法规律(与英语对比)的灵活原则和经济原则
49、语言文字政策(外语教育、语文规划等)问题
50、语音特征、语义特征、语形(文字)特征及其区别性特征
51、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推广普通话、社会用字规范)
52、字根(末级部件)、词、词素(构成语素)研究
53、语言运用中的常规突破及其语境制约
54、语音和语义的静态概括性和动态具体性问题
55、汉语普通话音位归纳的宽严和汉语拼音方案问题
56、汉语方言的描写和特殊现象
57、句子分析的方法及系统性
58、语言文字生活中的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问题
59、汉字部件的笔画的定量定形问题 60、现代汉语与书法艺术 61、广告语言艺术 62、日常交际语言艺术
63、语言文字信息处理中的问题 64、复句关系的逻辑系统性
65、辞书编排、检索和选题设计问题 66、中文英文短语简缩比较
67、语素字和音素字的优点和缺点
68、现代汉语词的双音化和书面上的保守性及其对策
69、句子成分常规位置的变化及其条件 70、同音词和同音语素及同音词的分化 71、现代汉语拼音分词连写的规则 72、语言文字中的计量统计问题 73、新词语的产生和使用 74、利用汉语拼音使儿童提前进入阅读写作的研究 75、中学语法教学的方法
76、现代生活中的双语言双方言问题
77、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汉语方言自动融合替换研究
78、汉字结构的美学原则 79、汉字改革问题
80、英语和汉语(专有名称中)音节近似翻译和用字规范问题
81、汉语拼音符号中名称读音的调查分析 82、语素的再分类 83、比喻的典型性问题
84、日常生活中问话与答话的规律 85、广告语言中不合语法的现象
86、××市(或县、乡镇)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87、××市(或县、乡镇)地名研究
88、××话的特殊词汇(如“双峰话的特殊词汇”)89、××话的量词研究(如“韶山话的量词研究”)90、××话的代词研究(如“益阳话的代词研究”)91、××话的疑问句研究(如“长沙话的疑问句研究”)92、××话与普通话的语序比较(如“如阳话与普通话的语序比较”)
93、主语省略的修辞作用 94、连词连接作用研究
95、两个点号连用的条件和作用(如“叹号与问号连用的条件和作用”)
96、从××话看湖湘文化(如“从娄底话看湖湘文化”)
97、倒过来说的效果(如“一个草包”与“草包一个”,效果有何不同)
二、古代汉语
1、××方言中的古音遗留
2、××方言中的古语词
3、××方言词汇本字考
4、××方言与××方言语音比较研究
5、××方言与普通话×类语音比较研究
6、××方言中古×种语音的发展演变
7、××方言虚词的来源
8、××方言词汇研究
9、××方言×种句型的历史来源
10、中古××音在××方言中的演变
11、《说文解字》方言研究
12、《广韵》所引方言词汇
13、汉代的六书理论
14、《说文解字》的构形理论
15、《说文解字》与书同文
16、历代文字工具书研究
17、论转注与假借
18、部首论
19、《玉篇》部首研究 20、俗汉字研究
21、《说文》古文与汉字简化
22、形声字的多形多声与省声
23、六书与正字法
24、汉字的构造与识字教学
25、学习《说文解字》的心得
26、××书词汇结构研究
27、汉语词汇由单音节向多音节演变的内因
28、上古汉语双音词研究
29、连绵词研究
30、古汉语实词虚化现象
31、古代传注著作中的词语训释
32、中古汉语新词的产生与旧词的消亡
33、敦煌变文俗语词研究
34、古汉语同源词研究
35、假借义与引申义
36、中学古文教材中词语训释商榷
37、成语探源
38、古汉语词汇教学研究
39、《儒林外史》方俗语汇释 40、《西游记》语辞考
41、《三国演义》语辞考
42、二程语录俗语辞考释
43、××书的副词研究
44、××书的介词研究
45、××书的连词研究
46、××书的助词研究
47、《马氏文通》之前的语法研究
48、词类话用研究
49、××书的××句式研究 50、杨树达《词诠》研究
51、古汉语语法与古文献释读
52、古诗词语句的特殊语序
53、倒装与省略研究
54、论古代汉语的系动词
55、论古代汉语的数量词
56、语气词在判断句中的作用
57、《尚书》中的代词研究
58、《尚书》的“厥”、“其”研究
59、《尚书》的叹词综议 60、论《尚书》的省略 61、《水浒传》“得”字研究 62、《水浒传》被动句研究 63、《百喻经》中的被动句 64、古汉语中的几种述宾关系 65、《诗经》特殊语序研究 66、《诗经》的音节句读与语法句读 67、论“所以”68、古今小说语法新探
69、诸家《广韵》反切系统与三十六字母之比较
70、读《古代汉语》(教材)献疑 71、中学文言文的注释问题 72、××书(如《尚书·周记》)的修辞艺术
三、文艺理论
1、关于“席勒式”和“莎士比亚化”
2、恩格斯关于典型环境的论述
3、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美学观
4、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
5、《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美学思想
6、列宁的文艺思想研究
7、论“劳动创造了美”
8、鲁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贡献
9、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历史地位
10、论文学的社会效果
11、艺术典型研究
12、文学的意境与意象研究
13、文学风格、流派研究
14、关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15、文学的语言特征研究
16、论文学的审美性
17、论文学的主体性
18、文学与政治、文学与道德关系研究
19、文学与哲学、文学与宗教关系研究 20、关于文艺的商品性和社会效益
21、市场经济与文艺的发展
22、科技与文艺关系研究
23、关于文学与人性、人道主义的研究
24、反映论与文艺
25、新时期文艺理论批评的突破(可选一个或几个侧面进行研究)
26、关于新时期文艺论争的若干思考
27、论艺术真实
28、《乐记》文艺思想初探
29、刘勰的文艺思想研究
30、钟嵘的诗歌美学观念研究
31、论白居易的文学思想
32、论金圣叹的文学思想
33、论叶燮《原诗》对中国文学理论的贡献
34、论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美学思想
35、柏拉图的文艺观与他的政治观的关系
36、亚里士多德《诗学》对欧洲现实主义美学理论的影响
37、狄德罗美学思想研究
38、莱辛“诗”、“画”比较理论的意义
39、论黑格尔的自然美理论
40、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文艺观与其哲学观的关系
41、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思想研究
42、西方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文学观念
43、悲剧和喜剧的美学特征
44、论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科技美的特点(可分别选一种审美形态进行论述)
45、论山水园林的美
46、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47、审美心理研究
48、书法美学研究
49、音乐、舞蹈的审美特征研究 50、社会主义时期民间文学范围界限探讨
51、湖南地方民歌研究
52、湖南民间小戏研究
53、试论新民间故事
54、文学的消费和文学的传播研究
四、中国当代文学
1、试论新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发展轨迹
2、从当前小说创作看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合流趋势
3、论通俗文学的崛起及其发展势态
4、论寻根文学的审美特征
5、论新写实小说的审美特性
6、论新历史小说的创作特色
7、市场经济大潮与九十年代文学
8、关于世纪之交文学的思考
9、试论政治对“文革”前“十七年”文学的影响
10、论中国当代政治抒情诗
11、贺敬之、郭小川诗歌创作之比较
12、论闻捷《天山牧歌》的抒情特色
13、论建国头27年大陆诗歌创作的局限
14、艾青诗歌论
15、论“归来诗歌”的创作特征
16、“朦胧诗”兴衰探源
17、论朦胧诗对当代诗歌发展的贡献
18、简论舒婷爱情诗的艺术特色
19、论顾城诗歌的创作特色
20、舒婷、李清照诗歌创作比较论
21、舒婷、北岛诗歌创作比较论
22、论“新生代”诗歌的平民化倾向
23、试论新时期诗歌创作的嬗变
24、重评新中国头“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
25、论中国当代农村题材小说的演变
26、论当代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创作的贡献及其局限
27、论高晓声的小说创作
28、《创业史》、《山乡巨变》比较谈
29、再论《芙蓉镇》 30、论路遥的小说创作(《平凡的世界》、《人生》等均可)
31、论刘心武的小说创作
32、关于《绿化树》的思考
33、论张洁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演变
34、论《曾国藩》
35、论寻根小说的美学追求
36、论新写实小说的创作特征
37、论池莉的“烦恼三部曲”
38、论《古船》
39、论《白鹿原》的言论意蕴 40、白嘉轩论
41、论《白鹿原》中的女性形象
42、王蒙意识流小说得失谈
43、论苏童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系列
44、论余华的小说艺术
45、论“晚生代”作家的创作追求
46、汪曾祺、沈从文小说创作比较谈
47、论张承志小说创作的审美追求
48、论新时期湖南文学
49、论九十年代女性小说
50、王安忆(铁凝、陈染、林白、残雪等)小说创作论
51、贾平凹农村题材小说创作论
52、贾平凹中篇小说论
53、论贾平凹“商州系列”小说
54、莫言小说创作的价值及其缺陷
55、论《红高梁》
56、论杨朔散文的得与失
57、论秦牧散文
58、论刘白羽散文的浪漫主义特色
59、论杨朔、秦牧、刘白羽散文创作之异同 60、论新中国散文创作的历史演变 61、贾平凹散文论
62、论余秋雨散文的文化意蕴 63、试论新时期“女性散文” 64、也谈“小女人散文”
65、杨朔“散文模式”再评价
66、论新时期社会问题报告文学的审美特征 67、论贾鲁生报告文学创作的独特性 68、论黄宗英的报告文学 69、钱钢报告文学特色论
70、论近年报告文学的发展演变 71、从《陈毅市长》(或《陈毅出山》)看新时期戏剧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形象的创造 72、论荒诞川剧《潘金莲》 73、论话剧《狗儿爷涅槃》 74、影视艺术与商业化
75、对“王朔电影”的反思
76、论新时期电影创作中的爱情描写 77、论张艺谋电影创作特色 78、论金庸的武侠小说 79、琼瑶言情小说论
80、论琼瑶笔下的女性形象 81、三毛的散文世界 82、论余光中的诗文创作
83、海峡两岸言情小说之比较 84、海峡两岸女性小说之比较 85、论台湾乡土小说
五、中国现代文学
1、重评“鸳鸯蝴蝶派”
2、重评“《现代评论》派”
3、周作人对“五四”文学革命的贡献
4、“五四”文学革命初期白话诗的特征
5、论郭沫若《女神》的“崇高美”
6、论郭沫若后来对《女神》的修改
7、论汪静之的爱情诗
8、徐志摩诗歌中的“性灵”
9、论李金发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
10、闻一多与郭沫若诗歌的比较
11、闻一多的诗论对中国新诗的贡献
12、对鲁迅小说批判国民性主题的再认识
13、鲁迅小说与中国知识分子
14、鲁迅《故事新编》“油滑”小议
15、鲁迅《野草》与西方象征主义
16、鲁迅前后期杂文创作之比较
17、论二十年代“乡土小说”及其发展
18、冰心与庐隐之比较
19、叶绍钧与张天翼讽刺小说的比较 20、佛教与许地山
21、论废名的抒情小说
22、“自我抒情小说”的特色与发展
23、浅论“五四”时期的“言志派”散文
24、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的贡献
25、丁西林的喜剧与西方喜剧
26、重评“自由人”、“第三种人”
27、丁玲的“女性”题材小说的特点及其变化
28、评“社会剖析小说”
29、艾芜与沙汀艺术风格的比较
30、老舍小说对市民世界的表现与批判
31、老舍与中国传统文化
32、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世界”
33、沈从文的讽刺小说
34、新感觉派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
35、论巴金封建家族系列小说
36、论巴金小说创作风格的变化
37、论李吉力 人的《死水微澜》
38、评何其芳的《画梦录》
39、何其芳诗歌创作的特点及其发展 40、戴望舒与西方现代派诗歌
41、卞之琳诗歌的艺术特色
42、重评曹禺的《原野》
43、曹禺剧作的结构特色
44、曹禺剧作的语言艺术
45、论《雷雨》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
46、艾青诗歌与西方象征派诗
47、艾青诗歌创作的发展
48、艾青“诗论”的贡献
49、“九叶诗人”对新的贡献 50、解放区文学之我见
51、赵树理和孙犁小说创作之比较
52、钱钟书《围城》的讽刺艺术
53、张爱玲小说创作与中国传统文学
54、张爱玲小说创作与现代主义
55、徐讠于《风萧萧》的艺术特色
56、抗战时期历史剧创作研究
57、茅盾小说的性心理描写
58、重评吴荪甫
59、茅盾小说的结构艺术
六、古代文学
1、论《左传》的叙事方法
2、论《左传》的民本思想
3、论《左传》的战争描写
4、论《左传》的人物描写
5、论《左传》的外交辞令
6、《战国策》的语言艺术
7、论《战国策》的寓言
8、《左传》与《战国策》语言艺术之比较
9、《论语》的语言特色
10、《论语》中的人物形象
11、论《孟子》的论辩艺术
12、《孟子》的民本思想
13、论《庄子》的人格理想
14、《庄子》的语言艺术
15、论《庄子》的寓言艺术
16、论《庄子》的社会理想
17、孟子、荀子人性论之异同
18、荀、韩社会历史观比较
19、论《荀子》的修辞艺术 20、荀子的政治思想
21、论先秦儒家的人格理想
22、《韩非子》的法治思想评析
23、先秦诸子散文论说模式之演变
24、论《诗经》中“大小雅”的语言风格
25、论《诗经·国风》的抒情模式
26、论楚辞的意象构筑方式]
27、楚辞与《诗经》比兴之比较
28、《庄》《骚》比较
29、《庄》《骚》神话、历史传说运用之比较 30、《史记》中的“论赞”艺术
31、《史记》的叙事模式及其影响
32、《史记》、《汉书》思想倾向之比较
33、《史》、《汉》语言比较
34、论汉乐府民歌对建安诗歌的影响
35、论南北朝乐府之异同
36、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37、论曹植诗歌对前代诗歌艺术的借鉴
38、论曹植的辞赋创作
39、论王粲的诗、赋创作
40、论陶渊明诗文中的自我形象
41、陶诗的语言艺术
42、论南朝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43、论“永明体”
44、论庾信的骈文(或辞赋)创作
45、论初唐四杰的七言诗歌行(或五言律诗)创作
46、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之比较
47、盛唐山水诗同南朝山水诗之比较
48、论道家思想对李白的影响
49、李白与庄子
50、论儒家思想对杜甫的影响
51、论杜甫的七言律诗(或五言古体诗)
52、唐代禅宗的修行方式与“禅诗”
53、高、岑边赛诗之比较
54、论柳宗元的讽刺散文
55、韩、柳散文语言比较
56、韩愈散文对先秦两汉散文的继承和发展
57、白居易《长恨歌》对后世的影响
58、论白居易的“杂律”(或“闲适”诗)
59、论刘禹锡的咏史诗 60、论刘禹锡的民歌创作
61、李商隐、杜牧爱情诗之比较 62、李商隐、杜牧七绝之比较 63、论李益的边塞诗 64、论中唐的山水田园诗 65、“郊寒岛瘦”辩 66、论“元和体” 67、论“长吉体”
68、论唐传奇的叙事模式 69、论晚唐的小品文 70、司空图《诗品》评议
71、论唐人律诗、绝句对词体形式的影响 72、论花间词
73、温庭筠、韦庄词之比较 74、论欧阳修散文的审美倾向 75、论东坡诗中的“理趣” 76、论半山体
77、论王安石的散文
78、论黄庭坚诗的语言特色 79、论秦观词的审美价值 80、论李清照词的主体特质
81、论陆游对李白诗风的继承和发展 82、论诚斋体 83、论辛词对苏词的继承和发展(或苏辛词比较)84、论宋代的爱情诗 85、论范成大的田园诗 86、论姜夔词的艺术特色 87、元好问诗探析
88、马致远散曲的隐逸思想 89、小山散曲的“雅化”特征 90、元散曲的避世——玩世思想 91、关汉卿杂剧的女性形象 92、元杂剧的情节结构模式 93、元杂剧的悲剧精神
94、元杂剧婚恋模式的文化意蕴 95、《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美学特征 96、《三国演义》的叙事结构 97、《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98、李逵性格特征的文化意蕴 99、《西游记》的讽刺艺术 100、《西游记》幽默诙谐的美学风格 101、《西游记》取经团体的对立互补 102、《金瓶梅》的语言艺术 103、《三言》的情爱观 104、《琵琶记》的“风化”观念 105、《三国》《水浒》的女性形象塑造 106、明代诗文复古流派论 107、张岱小品文的情趣美
108、汤显祖传奇创作的人性思考 109、《笠翁十种曲》的荒诞之趣
110、《聊斋志异》的“痴人”形象 111、《儒林外史》的文化反思 112、纳兰性德词
113、晚清小说的漫画化手法 114、曹雪芹的悲剧观 115、《红楼梦》真假互补的叙事特征 116、《红楼梦》的对比思维 117、《红楼梦》的心理描写 118、“金玉良缘”、“木石前盟”的悲剧冲突 119、《红楼梦》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①黛玉与妙玉②宝钗与黛玉③尤二姐与尤三姐
④袭人与晴雯⑤元、迎、探、惜⑥宝玉与黛玉 120、《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比较研究
121、孔尚任《桃花扇》的艺术成就
七、外国文学
1、论古希腊文学的人本意识
2、论荷马史诗中的古代英雄形象
3、论《俄狄浦斯王》的命运观
4、论美狄亚的“爱”和“恨”
5、《神曲》的划时代性
6、论堂吉诃德形象的二重性
7、论《十日谈》的反封建意义
8、论莎士比亚喜剧中的新女性形象
9、夏洛克形象分析
10、福斯塔夫形象的美学价值
11、论奥瑟罗悲剧的成因和实质
12、李尔王形象初探
13、论麦克白的悲剧性
14、论哈姆莱特的忧郁和廷宕
15、从《哈姆莱特》看“莎士比亚化”
16、人文主义思想的反思——论莎士比亚的悲剧
17、欧洲两种文化传统的交流与合融——莎士比亚创作思想探究
18、爱情描写的不同内涵——《罗米欧与朱丽叶》与《熙德》比较
19、论答尔丢失形象及其塑造
20、从《伪君子》看古典主义创作得失
21、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论《阴谋与爱情》
22、时代的烦恼——论维特形象的典型意义
23、“浮士德精神”再议
24、论《浮士德》的辩证思想
25、一部个性解放的宣言书——论卢梭的《忏悔录》
26、论拜论诗歌中的讽刺
27、论《唐璜》的讽刺艺术
28、论雨果创作中的人道主义
29、从《巴黎圣母院》看雨果的人道主义
30、浪漫主义小说的典型——论《巴黎圣母院》的艺术特色
31、《悲惨世界》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浅议
32、论《悲惨世界》的思想价值及局限
33、雨果对革命的矛盾态度——评《九三年》
34、金钱对人性的毁灭——论葛朗台形象
35、从《高老头》看巴尔扎克世界的矛盾
36、拉斯蒂涅形象论析
37、论《高老头》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
38、论《高老头》中的“父爱”
39、论于连 40、《红与黑》是一部爱情小说吗?
41、从《包法利夫人》看福楼拜的艺术风格
42、论乔治·桑的田园小说
43、论简·爱
44、论希斯克厉夫的复仇
45、论《傲慢与偏见》的中庸思想
46、狄更斯创作中的“怪人”形象
47、《双城记》人道主义思想评析
48、论莫泊桑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49、《羊脂球》艺术探幽
50、论左拉创作中的自然主义
51、论普希金抒情诗的魅力
52、论叶甫盖尼·奥涅全形象的典型意义
53、论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
54、从《饮差大臣》看果戈理的讽刺艺术
55、《死魂灵》主题与果戈理的创作思想
56、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大雷雨》中卡捷琳娜形象探究
57、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宗教倾向
58、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复调结构
59、安娜悲剧说明了什么
60、从安娜形象塑造看托尔斯泰的“心灵辩证法”
61、转型时期俄国社会生活的真实图画——论《安娜·卡列尼娜》 62、《复活》中的“复活”刍议 63、聂赫留朵夫形象与托尔斯泰的世界观
64、从《复活》看托尔斯泰“最清醒”的现实主义
65、论玛丝洛娃形象
66、论高尔基早期创作的浪漫主义特色 67、巴威尔形象塑造及其在文学发展史上的意义 68、无产阶级新人的成长历程——论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
69、论保尔的人生观
70、保尔·柯察金形象的认识意义 71、论葛利高里的悲剧命运 72、《一个人的遭遇》对苏联文学的开拓 73、论索科洛夫形象
74、从《一日长于百年》看艾特玛托夫的“全球思维”
75、论《断头台》的悲剧意识
76、评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个人奋斗 77、“现代人的困惑”——论卡夫卡的孤独三部曲 78、《变形记》艺术探幽 79、海明威创作的艺术风格
80、海明威创作的“硬汉子”形象 81、论《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 82、海明威的个性与创作 83、论劳伦斯创作的性爱观
84、如何看待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荒诞” 85、论《百年孤独》的魔幻现实主义特征 86、《源氏物语》主题再议
87、人生理想的探索与追求——论《古檀迦利》 88、从《雪国》看川端康成的虚实对应的美学观 89、论中国和希腊神话的异同
90、俄国文学的“多余人”与中国现代文学的“零余者”
91、娜拉与子君——《玩偶之家》与《伤逝》比较 92、安娜与蘩漪悲剧比较
93、不同民族的吝啬鬼——葛朗强、普柳什金、严贡生形象比较 94、不同时代的个人奋斗者——于连与高加林形象比较
95、郝思嘉与王熙凤
96、异曲同工的挽歌——《源氏物语》与《红楼梦》比较
八、中学语文教学论
1、中学语文学科性质之我见
2、在教学中如何正确把握语文学科性质
3、论中学语文教学目的4、试谈中学语文教学目的的内涵
5、试论正确确定和努力实现语文教学目的
6、中学语文教学过程的思考
7、关于阅读教学过程的思考
8、关于写作教学过程的思考
9、关于听说教学过程的思考
10、谈谈中学语文教学的结构与课型
11、中学语文教学原则探微
12、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统一问题
13、听说读写训练关系浅探
14、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关系浅探
15、对语文学习课内课外相配合的认识
16、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浅识
17、略论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优化
18、我对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认识
19、中学语文教材比较研究 20、钻研语文教材心得谈
21、语文教材的处理艺术
22、试论语文教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23、试论语文教育中文化知识教育
24、试论语文教育中的智力培养
25、试论语文教育中的智力开发
26、试论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27、试论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28、谈谈语文课堂氛围(课堂调控)
29、从一堂课的教学谈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 30、特级教师语文教学艺术比较研究(或某一语文特级教师的专门研究)
31、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与收束艺术
32、语文课堂教学的教育机智
33、浅议单元教学(或自读课文教学)
34、试谈比较教学(或诵读教学)
35、鲁迅作品教学谈
36、语感与语文教学
37、关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教学的思考
38、关于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教学的思考
39、关于语文知识教学的思考 40、关于文言文教学的思考
41、关于阅读教学改革的思考
42、关于作文教学改革的思考
43、略论语文课外学习指导
44、略论语文教学测试改革
45、中学生学习心理调查(或其他语文教育调查)
46、关于语文教学板书设计
47、谈谈教育实习中的备课、预讲和评课
48、关于高师中文系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49、浅议中学语文教师素养(基本功、教学语言等)50、谈谈中学语文教学论的教学改革
51、语文活动课研究
52、语文选修课探讨
53、对语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54、语文教师素质与语文素质教育
55、语文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关联
56、语文教育与学生个性的发展
57、语文教育与心灵教育的关系探讨
58、语文教育与人格教育的关系探讨
59、语文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探讨 60、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调查研究 61、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研究 62、中学生课外练笔活动的调查研究 63、语文教育与文学教育的关系 64、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途径探讨 65、审美观与语文审美教育
66、语文教育中的民主意识教育 67、语文教育中的法制精神陶治 68、阅读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关系 69、写作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关系 70、听说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关系 71、语境与语文教学
72、毛泽东诗词的教学问题 73、唐诗的教学问题 74、宋词的教学问题
75、白话文与文言文教学的比较 76、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问题
77、如何评价语文老师的教学效果 78、教师人格与语文教育的关系 79、语文教师的教学口才探讨
80、语文学习中背诵课文问题探讨 81、学生的日记写作与语文水平的关系 82、学生的投稿性写作训练问题 83、表扬与语文学习态度的关系 84、批评与语文学习兴趣的关系
85、语文教师的人缘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86、必读课文与自读课文的比较教学 87、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配合与统一问题
88、语文课后练习研究
89、语文考试的题型问题探讨 90、语文考试的测试方法探讨 91、语文教学风格问题思考
九、写作学(含演讲与书法)
1、论写作学与文章学的关系
2、论五四以来写作学学科理论的发展轨迹
3、论写作学与文艺学、语言学和语文教学论之关系
4、新时期以来写作学研究述评
5、新时期以来文章学研究述评
6、论写作行为的内在运行机制
7、论写作行为的受众意识
8、论文学创作中的功利追求
9、论实用写作的程式化操作与创造性追求
10、论写作行为的文体意识
11、论写作技巧
12、论写作语言
13、论人格与写作的关系
14、论写作能力
15、论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16、论聚材的心理机制
17、论科技写作聚材的特点与规律
18、论文学创作积累材料的特点与规律
19、论写作观察 20、论体验
21、论感受
22、论写作动机
23、论写作灵感
24、论写作构思中的联想与想象
25、论篇章艺术
26、论线索
27、论角度
28、论言不尽意与言能尽意
29、论艺术空白 30、论节奏
31、论写作表达中的再创造
32、论文体美
33、论实用写作的美学追求
34、论行文得体
35、论表达的情境
36、论文采
37、论象征
38、论短篇小说创作规律
39、论微型小说创作规律 40、论长篇小说创作规律
41、论小说的文体规范
42、论小说叙事的技巧及规律
43、论荒诞
44、论变形
45、论氛围小说
46、论哲理小说
47、论问题小说
48、论纪实小说
49、论新写实小说 50、论抒情小说
51、论散文体小说
52、论小说非情节因素
53、论扁平人物
54、论符号人物
55、论圆型人物
56、论意识流手法
57、论小说次要人物的塑造
58、论小说的开放性情节结构
59、论中国笔记体小说 60、散文美质论 61、散文本质论 62、论散文笔调 63、论散文语言
64、论散文文体特征
65、论散文的“形散神不散” 66、散文意境与诗歌意境之比较 67、散文构思论 68、散文章法论
69、论象征散文的写作规律 70、论散文的审美价值 71、论文化散文 72、论随笔 73、论小品
74、论游记散文的审美特征 75、论杂文的审美特征 76、论杂文的“杂” 77、论杂文笔法
78、论杂文的“取类型” 79、论杂文写作的构思特点 80、论杂文的讽刺与幽默 81、论杂文的文体特征 82、论杂文的“味” 83、论杂文语言 84、论散文诗
85、论哲理诗(或咏物诗、儿童诗的创作规律)86、论诗歌意境 87、论意象诗 88、论意象叠加
89、论诗歌的构思特点 90、论诗的语言
91、论新闻写作的基本特点 92、论报告文学的审美特征 93、论报告文学的新闻性 94、论报告文学的文学性 95、论报告文学的政论性 96、论报告文学的时代性
697、论报告文学的写作技巧 98、论通讯与报告文学的区别 99、论消息导语写作的艺术 100、论公文写作的基本规律 101、论公文用语
102、论公文写作的心理机制 103、论调查报告的写作艺术 104、论广告词的写作艺术 105、论新闻采写的艺术
106、论写作障碍及克服的对策
107、论求异思维在写作构思中的运用 108、论写作主体的才、学、识、胆
109、论写作主体的知识构成与文体的对应关系
110、论写作行为的线性与非线性特征 111、论创造性思维及其技巧 112、论作文教学的方法与艺术 113、论快速作文法 114、论中学作文训练体系(如三级训练体系、“摹仿——创新”体系等)115、论作文评改艺术 116、论作文教学观念 117、论命题作文的艺术 118、论语感与语感的培养 119、论作文教学的美感教育 120、论写作教学中的风范教育 121、论小说作文教学的特点与技巧 122、论农村中学作文的教学
123、论作文教学中的强制与自由 124、论记叙文写作教学艺术 125、论议论文写作教学艺术 126、论说明文写作教学艺术 127、论“淡化文体”
128、论作文教学中的智能培养
129、论新编语文课本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及训练设计
130、论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症结与对策 131、论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与改革 132、口才学的研究对象和实践意义 133、演讲艺术研究 134、中外演说家研究
135、二王书风对后世的影响 136、颜真卿研究
137、孙过庭及其《书谱》研究 138、清代碑学研究
139、中国古代书法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