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先导式”习作教学模式分析
小学语文“先导式”习作教学模式分析
摘要:作文是学生表达能力及综合能力的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从目前小学生现状看,有很多学生极其地畏惧写作文。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在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方法还不够完善,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兴趣。文章通过几个方面介绍了小学语文先导式习作教学模式的理念、方式、对各个方面的意义,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先导式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习作实践,培养小学生的书面表达、阅读表达以及观察思维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习作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相当重要的环节。“先导式”习作教学模式是以小学生为对象,将“导”代替传统意义上的“教”,从而带动小学生识字、阅读、表达、思维等各方面的发展,多方位开发小学生表达能力、思维拓展等方面的潜能。所以,习作的先导式教学模式对今后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学语文习作“先导式”教学模式是以“导”而非“教”为主要教学理念,采用表达和交流的方式,依靠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所学得的知识为基础,从而建立的一种新型的习作教学模式。采用这种模式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体现语文教学的综合性,为培养良好的习作习惯和提高习作水平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小学语文习作“先导式”教学模式的方式
“先导式”习作教学模式贯彻落实语文课程的教学理念,采用导写的方法,在小学语文习作的“先导式”教学模式方式中,主要采用的教学方式就是“情境创设―感受交流―自行习作―互评修正”。
(一)情境创设
合适的情境可以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而且情境的选择可以让学生大胆进行写作。
在小学语文习作中,教师可以自行选择创设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学生个人生活的情境、创设社会生活的情境等来进行教学,以“趣”作为导向、以“真”作为基础、以“美”作为追求、以“思”作为核心。所以,习作“先导式”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依据合适的教学内容,创设合适的情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感受交流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这就要求师生之间拥有真正的交流。
在创设情境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要展开沟通与交流,这样才能形成真正的互动,让学生可以“说”出自身的感受,让学生有内容写,更好地打开学生书面表达的通道。这种“先导式”的习作教学模式可以逐渐的打消学生害怕写作的心理阴影,让他们爱上习作,善于表达,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师的习作教学质量。
(三)自行习作
教师在课上已引导了学生进入创设的情境中,所以自行习作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行依据所创设的情境和自己要写的作文,拟定题目,自由书写。
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教师要做的就是指导学生选择自身最擅长的表达方式,让他们做到自由倾吐、自行习作。
(四)互评修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传统的习作教学中的评改是单向的教师“评”,而“先导式”习作教学模式中,采用教师与学生互评修正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参与到自己及其他同学的作文修整中,教师进行示范性的点评。这样可以让每位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根据各自从互评中所得到的反馈信息,从而更好地对自己的习作做更全面的修改。
二、小学语文习作“先导式”教学模式的意义
(一)“先导式”习作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意义
1.听、说、读、写能力的共同提升。
小学生的习作,是初步掌握书面表达能力的练笔。“先导式”习作教学模式将“导”放在相当重要的首位,让学生可以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表达自己对习作主题的想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培养他们写作兴趣,乐于表达与沟通。
2.情感体验,培养创新。
习作教学的情感体验是多元的,在“先导式”习作教学模式中,让小学生在写作时“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学出自己最想表达的话。因此,这一习作教学模式,很好地将情感体验和创新思维贯穿于小学生的整个习作中,无论是情境的创设中还是最后的互评中,这种教学模式都一定程度上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的培养以及真挚情感的表达。
3.观察事物和扩大阅读的良好习惯培养。
小学生惧怕、厌烦习作,就是因为平时没有更好地积累素材。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没有从生活中留心观察事物,没有生活中的素材,是写不出带有真挚情感的作文的。再者,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可以让小学生在习作中逐渐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所以,“先导式”习作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观察身边事物及扩大阅读量的良好习惯。
(二)“先导式”习作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意义
教师在此种习作模式下,可以体会到作文教学中换位思考的重要性,也会感受到作文评价的不同模式,以及教学观念及理念的创新和互动。
1.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小学语文“先导式”习作教学模式,让教师可以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可以参与到课堂中进行角色的扮演,从而在这种轻松的环境里抓住习作的重点。这样的体验会让学生习作描写得更生动与真诚,从而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2.改变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
教师在传统的作文评价教学模式中,总是针对作文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而忘记了学生作为主体的观点和看法。“先导式”习作教学模式中的作文评价是相互的。教师针对作文情况先谈出自己的看法,学生担任评委,挑出习作中的优点与不足,让学生自己可以亲身体会到完善作文的整个过程,从而增加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习作能力。
3.创新教学观念及理念。
传统的习作教学模式按照传统的教学观念及理念作为理论支撑,这种传统的做法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过分强调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而新理念强调的是“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性”。所以,“先导式”习作教学模式也在教学观念及理念上做了创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可以在教师引导创设的习作情境中,感知身边的事物、景物,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习作方法,让他们爱上写作文,而不是把习作当成“苦差事”。
(三)“先导式”习作教学模式对语文课程的意义
我国语文课程中长期存在“重理解、轻表达”的现象,这导致很多学生语文的题目做得相当不错,但表达能力却十分欠缺。这种现象的根源就在于教师把语文课程当作应试教学,而真正的语文课程是要以学生在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收获作为最终教学目的的。
所以,“先导式”习作教学模式正是将理解和表达共同融合在一起,将习作教学更好地与听、说、读、写、表达等方面结合,不仅提高了小学生习作能力,更培养了小学生喜欢语文课程,爱上习作,爱上语文。
三、结语
小学作文教学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包括了字、词、句、篇的方方面面。所以,小学习作教学亟待选择一种合适的教学模式让小学生爱上习作课。“先导式”习作教学模式正是从新颖的教学方式、创新的教学理念,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让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逐渐喜欢语文作文,不断提升其习作能力,不断提升教师作文教学质量,不断打开小学生自身思维,让他们可以在“导”的模式里体会到身边事物、人物的美好,从学习习作中体会到生活的美好,树立良好的学习观、生活观。
参考文献:
[1]蒋蓉.小学语文教学论[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12.[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3.[3]宋翠英.小学作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J].教学方法,2015,(1):95.
第二篇: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分析
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分析
摘要: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是以写作或者说文为主要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表达或交流的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本文对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的优势、特点与实际运用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先导式 优势 教育创新
随着我国语文多媒体教学水平的不断进步,语文教学重点已实现了由内部结构到语言功能的转变,教学工作者对语言与外部环境结合的重视程度也大大提高。语文学习过程就是在不同环境下进行表达的练习过程,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帮助学生将表达与语境结合起来,这将是大有裨益的。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据了半壁江山,然而小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缺乏情感表达、词汇贫瘠等问题。同时,在传统教学观念下,写作教学是高年级教师的责任,但实质上低年级学生练习看图写话就是在为日后的写作教学打基础。教学实践证明,作文先导式教学的实施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1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概况
所谓作文先导式教学就是以写作或者说文为主要教学方式,通过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借此达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效果。因此,作文先导式教学实质上是语文教学的一场革命。
1.1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做法
作文先导式教学打破了固有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自主进行表达或交流,再以作文的形式内化阅读和识字过程中所学的知识。在作文先导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可以机动地调整方案,使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学习语文知识。
1.2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作文先导式教学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的固有模式,不再是单一地传授课本知识。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作文或是说文的过程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情景模式下的教学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它更加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也得到了保障。
2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2.1系统性
人类的认识活动自成系统,只有对于事物进行整体把握才能将机体的整体性唤醒。因此,教师便运用了这一理论,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组织教学活动,全面培养学生识字、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写作要点。
2.2主动性
在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中,教师所起的作用仅仅是引导。教师通过设计情境或组织活动的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理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且大胆思考,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要相信学生有妥善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建立学习主动性。
2.3趣味性
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存在很强的趣味性。教师往往能抓住小学生爱玩好动的特点,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娱乐中感受语言的独特魅力。
2.4丰富性
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绝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它所建立起来的学习空间是丰富而又开放的。无论校内还是校外,课堂或是课余,作文先导式教学能让学生运用在课堂中学会的方法,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积累素材。
2.5互动性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常规思路是学生听老师讲然后动手写作。而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却是在促进写作教学成为一个互动的过程。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互动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3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法
3.1作文先导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作文先导式以看图写话、观察日记、仿写儿歌、编写故事等训练为主要教学手段,大致分为游戏说写、绘画说写、创作说写、想象说写、复述说写这五种类型。①游戏说写。在游戏时间或是课外活动时间,老师可以在组织学生玩耍的过程中诱导学生进行说写能力的训练,这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方式。②绘图说写。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变化,低年级学生普遍有较浓厚的绘画兴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创作自定义主题的儿童画,再让他们口述自己的色彩搭配并将自己所说的内容写下来,这也是对学生语文和美术等综合能力的培养。③创作说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做一些小制作、小艺术品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然后组织他们相互交流创作的心得,这在培养他们说写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能感受到自己动手的乐趣。④想象说写。小学生的内心世界存在着天马行空的幻想,应该把握住他们的这一特点,利用听有声读物等方式支持学生发挥自身丰富的想象力去阐述观点。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并使他们的错误观念得到及时纠正。⑤复述说写。可以让学生以背诵或是复述的方式,将优美的诗词和有趣的故事与大家分享,这可以为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
3.2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强作文先导式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运用先进的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建立生动有趣的情境,充分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情境体验和阅读交流,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地组织教学,运用说文的作文教学方法,对于小学生的汉语拼音和阅读理解进行重点培养。通过多媒体所展示出的生动的画面,小学生很容易地就能够进入情境去观察思考,在视觉上对教学内容便有了清晰的把握。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着去概述图片中所描述的内容,让学生在表达中理解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对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与此同时,根据学生实际的情况制定出书面作文训练方案,通过让学生将生活中的真实事件记录下来或是描写身边的人物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进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运用上述方法可以充分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帮助学生主动地进行表达和交流,最终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结论
小学生的学习潜力是不可估量的,需要教师的悉心引导与耐心培养。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有效地激发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写话的能力,更为学生日后学习写作打下了夯实的基础,使小学生的整体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吕艳辉.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2]刘申.关于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237.[3]王晓真.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方式探微[J].教师,2013,24:69.
第三篇: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探索
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学习难度略高,通过新课改,语文的教学方式变得多样化,经过了多种措施的整改,“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就是一个重要整改措施。作文先导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十分普遍,也是我国教育发展必须的一个举措,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性格、习惯等自身因素也要有所掌握,新的教学模式只能通过不断的探寻摸索,才能够不断完善,进而可以完全适用于教学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
前言:小学是学习语言的基础阶段,口语能力还未完全完善的时候,就要将语言以文字的方式书写出来,这显然十分困难。如何将口语变为书面语言就成为小学教师面对的一大难题。作文先导式的引入,不仅在完善学生的语言表达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也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不断的锻炼,随着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引入,给小学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灵感,弥补了之前小学教育的种种不足。
一、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概念
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是将语言表达作为中心,不仅要培养作文能力,同时也要将说文变成学生的必要能力。这种新的教育模式能降低写作难度,增加学生写作兴趣,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写作灵感,彻底打破传统语文教育的牢笼,以建设全新教育模式为契机,鼓励学生自我发现和自我挖掘,善于运用大脑进行分析、思考,同时教师不断引导学生主动交流、沟通,以作文的形式调起字词积累的积极性,培养善于表达、阅读的能力。要发挥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功能,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每个学生的个人情况进行不同的引导,对教学内容也要合理的安排规划,最好能够实现教学的多样化、动态化,这样的课堂就会变得充满趣味。总之,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各方面因素为基础,通过亲身经历来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二、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优势
1.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作文先导教学模式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要充分利用每一位学生的个人因素,依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爱好进行个性化教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小学是规范学生和培养学生最好的时期,也是对事物充满好奇的一个阶段,所以要利用这段特殊时期,对学生的勇于探索、分析问题进行鼓励和耐心讲解。同时也要激励学生要用于亲身体验,相信学生的自我挖掘的能力,不要给学生压力,放开手让其大胆发现、体验、探索、解决问题,让学生有疑问时就提、又不懂就问。
2.实现多元化教育。
人是个多元化的生物,认知活动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也就是人的认知活动是由不同因素组成的一个整体,所以人们对任何事物的认知都需要将其元素进行整合,才能达到对事物的充分了解,看到事物的本质才是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作文先导教学模式对关于教育的相关元素进行整合,在教学活动中融入不同的元素,让学生对写作产生不同兴趣,有了兴趣便有了积极性,经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不经意间完成探索发现,在完成写作的同时,也同时培养了阅读、认字等能力,在学生的语言发展方面举足轻重。
3.增加教育活动性。
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各方面还不成熟,所以对许多人、事提出疑问,针对这一独特的时期,教师要学会充分利用,要善于发现学生生活中最为关心的事。例如,可以以此为主体开展相关活动,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通过亲身体验,然后把自己的见闻、感受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等写作完成后学生就可以拥有成就感,对文字的潜在意义就有了十分深刻的了解,并且对所学的语文知识加强印象,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引入
1.激励学生勇于表达。
语言表达是人类交流的简易方式,同时也是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想表达出来,激励学生要勇于表达、善于表达、勇于提问、敢于提问,并对问题进行充分讨论,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要耐心解答,对于勇于表现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和肯定。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词汇量,也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和吸收知识的能力,阅读量的提升有助于对自己兴趣的确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例如,通过对相关兴趣书籍进行深入阅读,逐渐的积累知识,了解其写作风格,能够印象深刻、巧妙利用,对写作极为重要。
3.对学生的写作要仔细指导。
抄袭对写作百害而无一利的,但是仿写是写作最好的开端。例如,作文内容可以逐渐的由短到长,慢慢引导学生掌控字、词、句,也可以通过工具书等辅助书籍,对学生的语句控制进行加强,对不认识、不会用的字词要自主查询,增加自身词汇量和知识量。
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建立,可以将学生的发展变得更加全面、多元。小学生的发展空间是丰富的、无限的,教师不应该画出一个边框来限制他们的发展。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教师引导学生体验、感受、思考的过程。教师要学会“对症下药”,打破传统语文教育理念,这对于提高?W生课堂上知识吸收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辉蓉,朱德全.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实验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7.[2]张慧贤.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实验研究[J].考试周刊,2013.
第四篇:小学语文习作课教学模式
自主习作,快乐赏评
一、缘起和阐释
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小学生对习作存有畏惧心理,对其缺乏兴趣。教师批改作文时感到负担很重,而且实效性并不大。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既减轻教师作文批改的负担又有效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双赢呢?我们学校语文教研组尝试把“自主习作,赏评结合”的方法应用于习作教学。
二、操作模式
(一)放手积累
学生写作之前要有一个积累素材的过程。素材从何而来?怎样使学生乐于积累习作素材呢?
1、自主阅读
阅读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阅读的根基有多厚,写作的高度就有多高。①自主②③④
第五篇:浅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挖掘快乐写作的源泉
——三年级作文教学初探
冯庙小学
冯晓颂
内容提要: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习作教学。摒弃传统习作教学。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快乐写作”,“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
教学
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痛。教师指导得有板有眼,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语言车载船装,但学生作文依然是假话连篇,更是干巴巴的,让人沮丧。看到这些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视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我认为这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习作教学。因此只有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弃传统习作教学。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快乐写作”,“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一、习作指导生活化,让学生愿写、能写。
1、突破时空,走进学生的生活
小学现行课程安排一周仅有两堂习作课。要求学生在八十分钟内 于教室完成,指导拟稿,修改、誊写。似乎学生习作所需的信息全部贮存于大脑之中,习作时只要提取后稍作加工即可,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况且“倚马可待”的奇才自古以来有几个?更何况刚刚学写的小学生。这样看来,学生在习作指导的课堂“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应是情理之中。从这个角度看情有可愿,而在于教师,是我们教师使学生远离了丰富多彩的习作源泉——生活。因此我们习作教学首先打破“一篇习作教学就是两课时的习作教学”这沿袭了几十年的做法,而让我们的习作时空飞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因此我们习作指导首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因此,一篇习作的练习的周期不是两课时,而应根据具体习作的要求,可以是一周,也可是两周,甚至一个月。学生所写之作当然不是“空话”与“套话”,而是他们眼中的世界与生活。
2、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活化生活积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倾吐欲望。
当然激活学生情感也不是件易事,其基本因素必须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师生间必须是零距离,其次激发学生对选题的兴趣,再者便是创设一定的情境。
3、习作方法指导坚持以学定教,让学生能写。
在与学生的座谈中,我了解到好多学生都是凭着感觉走笔,一个环节该写与否,该详与否,全然不知,这无疑给我们教者敲响警钟——习作指导不得法,或者说教师的习作指导学生消化不了,更谈不上领悟运用,回忆一下我们一般习作指导流程,审题指导→选材指导→表 达方式与技巧的指导→学生练习。不难发现,这种流程突出了教师的主导,而削弱学生的主体,从“审题”到“表达技巧”都是教师在灌,我们不禁要问:这样高度概括的、抽象的指导能让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接受吗?这样的习作指导的针对性何在?——怎能完成根据教参与以往教学其它学生的经验,指导学生去进行这本创造性极强的习作呢?从审题到选材,甚至如何表达,都被我们“辛苦”的教师所代替,习作思路被教者所匡定,学校接触到题目后,还没有来得及有自己充分的思考,教者就“及时”作指导,这样使学生在习作时都努力体现教者的思路,表达出教者的理解,导致学生习作“千篇一律”,而学生创造性地在这“千篇一律”中被扼杀,这样的习作练习学生能不怕吗?学得能不累吗?对习作能感兴趣吗?
那么,我们应如何进行习作指导呢?在实践中,我初步探索出一种“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以学定教的习作指导策略,建立以评改为中心环节的作文教学模式,学生初写→师生评点习作→互评→自改成互改→誊写→再改……,这样把习作前的观察与构思,拟稿与初步的修改完全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甚至在校外,置于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完成。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地进行观察、构思、拟稿、自改、互改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张扬了个性,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将教师的指导环节融于对具体习作的点评之中,并置于学生拟稿之后,这样让教师在指导前可以通过学生初稿,了解到最真实具体的学情,而后的学定教有针对性的点评方案,这样“从学生中来”的有针对性的具体形象的习作指导,学生很容易接受,当然,这样指导下,学生的习作,绝不会千篇一律。
二、实施动态指导性评阅,让学生乐写
《新课标》要求我们教学评价的不仅甄别与筛选的功能,而应能促进学生发展的发展性评价。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则要我们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独立体验与感受,结合自己的实践,笔者认为当前习作评价应注意以下四点。
1、尊重主体的独立感受:评阅学生的习作时,我们不能以成人眼光或教者的生活经验来看待评价孩子的表述,这方面李吉林老师曾经介绍一个例子:她任教的班上有一个学生写了句:“原来阿姨是女的”这句话,这句话不是一句大废话吗?但李老师在批改时并没要求该学生删去。她说,因为这个孩子以前并不知道阿姨是女的,现在她发现了,并要将这个发现与同学老师一同分享,这难道错了吗?多么细心的呵护啊,孩子当然愿望对李老师“写自己心里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更“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2、分层而评,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翻开一个班的作文本便可发现,得“优”的老是那几个学生,得“中”甚至“差”的总是跳不出“中”与“差”的圈,一个习作总是得“中”或“差”的学生,他们的习作自信在被一个接着一个的“中”与“差”中击得粉碎,而远离成功的彼岸。因此在实践中我采取了分层而评的策略,增强各层次学生的习作自信心,让他们每人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①面对全体学生分层而定,不同层次的学生,评定等第的标准不同。②对一个学生的要求则循序渐进的,如我对一个习作后进生最初得优的标准是:顶格不写逗号、句号、问号等标点符号,接下去得优的标准是:“要分段”……这样逐步提高,一步步将之引入成功的彼岸。
3、指导性批阅,促进学生再发展。
从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批阅作为一篇作文教学的终节环节,从而使这环节的教学功能仅是“评定包改”甄别优劣,学生在这一教学的环节几乎没有收获,仅得优者受到鼓励而己。而低等第者反而再次受到打击,削弱习作的信心。
那么“批阅”这一环节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其教学的功能,促进学生发展呢?
批阅这个习作教学环节应是:根据习作的具体情况,采取恰当的形式予以再指导,然后,让学生根据指导、再改、再练、再提高的过程,而不是对习作做个简单的评定而己,更不能为了保持作文本的“清楚”“清洁”而使学生的习作失去质量再提高,习作体会内化升华的最佳时机。
那么这种“恰当的形式”一般有哪些呢?最普遍是通过批注,指导学生再修,再提高,这就要求我们的批注面对学生,具有指导性与可操作性。而那些“中心突出,语句通顺”之类的套话,学生看了不知所措,也得不到任何受益更不能激发学生去思考与行动的评语早就该销声匿迹了。再一种形式就是面批,当面指导。其次就是再次对具有典型性的习作进行集体点评。
4、动态评定,让学生对习作充满希望。
习作等第的评定不能一锤定音,应实施动态性的等第评定,促进优生更“优”,差生,变优,具体做法是:得“良或优”的习作,经学生成功的修改后,我们可以把这篇习作重新评定为“良+”或“优+”(与学生约定中+=良,良+=优,优+=特优),学生若再作修改,习作还可以再作评定。直到学生自我满意为止。这样动态性的评定,对于习作后进生来说,给了他们很容易的“得优”的机会,对自己的习作充满希望与信心。专 题 小 结
冯庙小学 冯晓颂 2016-06-30
教
小 结
冯庙小学 冯晓颂 2016-06-30
育
教 学 小 结
冯庙小学 冯晓颂2016-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