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性和路径
论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性和路径
摘 要: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最广泛利益的代表,是中国的执政党,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必须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党的纯洁性,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政权取得的基础也是共产党在中国长期执政的保障。全面从严治党,一心一意为人民,为民族谋取利益,站在人民群众之中,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走群众路线,才能保证党的执政地位长久不衰。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建党;制度建设;反腐倡廉
一、引言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这一论述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成功实践的自信总结,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与建设规律的自觉遵循,不仅深化了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认识,也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新要求。总书记指出,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事关党和人民事业成败,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他说:“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地要被历史淘汰。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他指出:“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我们就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全党同志必须在思想上真正明确,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并不是自然而然就能长期保持下去的,不管党、不抓党就有可能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结果不只是党的事业不能成功,还有亡党亡国的危险。”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绝无私利可图。它应该接受人民的监督,而绝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它的党员应该站在民众之中,而决不应该站在民众之上。1
[]
二、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性
中国共产党是是中国唯一的执政党,要保持共产党在中国长期执政必须保证党的纯洁性,纪律性,保证始终代表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服务,防止一些目的不纯的人混入我们的队伍之中,腐蚀中国共产党。所以我们要从严治党,使广大党员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目的,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
从严治党要求我们党坚持党要管党,制定了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颁布了新党章,开展了整党,严肃整治党内不正之风,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开展“三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集中教育活动,持续开展反腐败斗争,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党要管党须臾不可懈怠,从严治党一刻不可背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章就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在各级党组织的全部活动中,都要坚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2[]
总书记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总书记指出:“通过长期实践和探索,我们在从严治党上取得了重大成果、积累了重要经验,总体做得是好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些年来,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四风‟问题越积越多,党内和社会上潜规则越来越盛行,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受到污染,根子就在从严治党没有做到位。有些地方和单位看起来党在管党治党,但没有管到位上,没有严到份上。这次活动之所以能取得明显成效,原因就是我们坚持言必信、行必果,认认真真管,实实在在严。这说明,只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而不是管一阵放一阵、严一阵松一阵,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不至于使小矛盾积重难返、小问题酿成大患。”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近年来,一些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府垮台,其中贪污腐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醒啊!近年来我们党内发生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性质非常恶劣,政治影响极坏,令人触目惊心。各级党委要旗帜鲜明的反对腐败,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止腐败,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自觉遵守廉政准则,既严于律己,又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决不允许以权谋私,决不允许搞特权。对一切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都必须严惩不贷,决不能手软。3 []
三、全面从严治党的路径
从严治党要搞好思想引领,加强理论学习,让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接受党的理念、认同党的规章制度。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4共产党也有他的作风,就是:艰苦奋斗!
[]这是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革命家的作风。5在多元多样的思想观念冲击下,个别党员干部丧失了应有
[]的信仰,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先从思想教育严起。要加强党性和道德教育,学好党章、用好党章,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正如习主席所指出的,“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执行者”。
从严治党要搞好廉政建设,坚决打击各种腐化堕落,也要积极防治各种腐化堕落的发生,给广大党员提前敲好警钟,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摧枯拉朽之势强力推进,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实现了取信于民的效果。但也必须看到,作风建设还面临艰巨任务,我们必须保持清醒,持续用力,首先要做到依法用权,建设廉洁政治。应以法律法规厘清市场与政府的职能界线,进一步清权、削权、确权,建立权力清单,约束权力事项,规范自由裁量权,透明运行权力,既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又让权力“晒太阳”。其次要大抓各项制度落实。党员干部要切实落实中央新修订的《准则》《条例》,坚决反“四风”、正作风,把为民、务实、清廉要求清晰化、具体化,真正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起表率作用,带头树立和发扬好传统、好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要深入改进反腐机制,完善反腐倡廉体系。要使监督权同决策权、执行权保持适当距离,强化其督责、查责、问责、追责的权威性,形成一套规范性办法。厉行廉洁政治,严惩公务人员之贪污行为,禁止任何公务人员假公济私之行为,共产党员有犯法者从重治罪。6使
[]广大党员干部不敢犯罪、不愿犯罪。
从严治党要走群众路线。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任何强敌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7]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
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党要继续经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就必须始终密切联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8
[]
四、结论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是中国唯一的执政党,只有从严治党,以党管党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切切实实落实党章要求,做到清白从政、廉洁为民,才能使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长久不衰,才能领到全国人民在共产主义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9页。[2]习近平.《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人民日报》2012年11月20日
[3]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9日 [4]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4页
[5] 毛泽东.《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2132-2133页 [6] 毛泽东.《毛泽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35页
[7] 毛泽东.《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81页 [8]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6月18日
第二篇:论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论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纵观我国现代化进程,未来的十年具有关键意义。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航船破浪前行的动力引擎。以什么样的勇气啃硬骨头、涉险滩,以什么样的智慧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什么样的方法破解改革难题,决定未来这十年能不能向历史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要提高改革决策部署的执行力。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既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具有战略意义,又全面具体,具有可操作性。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两个全面”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贯彻十八大精神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自觉顺应人民愿望和时代要求、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的鲜明立场,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勇于改革创新、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坚定信念和巨大勇气。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计划经济已经不能满足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计划经济体制暴露出许多弊端,总结起来,主要有三点,第一,对微观经济活动与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难以发挥有效的调节作用,容易产生生产与需求之间的相互脱节;第二,不能合理地调节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容易造成动力不足、效率低下、缺乏活力等现象;第三,计划容易脱离实际,造成不必要地巨大浪费等等缺陷。1992年10月12日,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正式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至今,可以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创新,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途径,时至今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取得了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国民经济飞速发展,GDP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文化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已初步建成了小康社会。但是,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增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贫富差距增大、就业难、工资低、生产方式落后、国家主要经济来源集中在第一产业等。
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不能满足中国未来发展的需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是摒弃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是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可以释放出巨大的改革红利。我国党政机构的公职人员,是公权力的主要行使者,特别是担任各级领导职务的人员,更是其中的核心。如果他们都能够正确地对待权力、金钱、美色,言行具有良好的道德约束,那么,我国政府的清廉就有了基础。离开公职人员的清正,就不可能有政府的清廉。同样,没有公职人员的清正和政府的清廉,政治清明也就只能是空话。当然,政治的清明还有更丰富的内涵。清明的政治,不仅要有官员的清正、政府的清廉,还要有基本的公平正义、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公众认同的政治制度。
对于公众最为关注、社会普遍诟病的特权问题,在以往的改革中曾经做出许多努力,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甚至愈演愈烈。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政治局作出转变作风的八项规定,社会反响广泛、热烈。在此基础上,如果我们能够全面清理、果断废除不合理的特权,并且建立起严格的制度监督权力,不仅可以保障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也为规范官员的待遇、约束官员的行为产生积极作用。对于弘扬民权,实际上是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不断拓展人民管理国家事务、公共事务的途径和范围。在这方面,如果没有完善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协商政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以及保障公平公正的司法制度等,是很
难想象的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总书记强调,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
总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可说是正当其时、机遇难得。我们有信心在党的十八大总体纲领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具体纲领指引下,打赢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进一步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历史验证了,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没有中国的未来。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以更大的勇气去继续探索深化改革的道路与模式,以更坚定的信心去践行改革开放的理念,用新的姿态迎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
第三篇:全面深化改革时期从严治党的路径探析
全面深化改革时期从严治党的路径探析
【摘 要】2014年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各个领域揭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中国共产党作为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成功的关键,在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继续推进从严治党不仅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也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更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需要。以作风建设切入从严治党,将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相结合引领从严治党,借反腐倡廉建设保障从严治党,实现从严治党的全面升级,是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障。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从严治党;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1-0024-02
一、全面深化改革时期从严治党的战略意义
(一)全面深化改革需要从严治党
自1978年起的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的强国之路,经过近40年的发展,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跃居世界前列,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但这并不代表中国的建设已经完成。2012年,习近平提出新的战略任务,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两个100年”的发展目标。为完成新阶段的发展任务,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突破性的将中国的改革升级,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主张。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已经完成了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任务,下一步就是要继续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本路径在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体举措在于各领域进行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要“?y筹推进各领域改革”,“零敲碎打”的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由此可见,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极为宏大的改革任务。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新阶段面对新的任务和要求,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是必要且必须的,这不仅符合从严治党的原则,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历史重任对党的必然要求。
(二)加强党的建设需要从严治党
2014年起,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一个拥有8 700多万党员,一个在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政党,如何在新阶段下经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的考验,如何扛得了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的危险,如何抵得住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诱惑,这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中国共产党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党,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中的先进分子,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在国家和社会中的地位以及肩负的历史使命也要求中国共产党治国要先治党,治党要从严。
党的建设作为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的重要法宝。面对复杂的执政环境、宏伟的奋斗目标,增强忧患意识、从严治党,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才能使中国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而且要知道“打铁还要自身硬”,党要管党,要不断自我净化、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要在从严治党中实现清正、清廉、清明。
(三)密切联系群众需要从严治党
中国的发展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党的领导是通过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发挥作用的,只有到人民群众中去,了解人民群众的想法和需求,才能够制定出正确恰当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同时人民群众需要党的领导。领导人民必须要有权威,权威从哪来,不是强权、压迫,更不是武力,权威来自于人民的信任和认可。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办实事,想人民之所想,解人民之所需,才能在人民群众中树立权威。此外,党的领导需要掌握规律,而规律从哪来,规律来自于人民群众的实践,要想掌握规律,必须密切联系人民群众。
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要清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不仅是喊口号,更重要的是从严治党。只有具备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原则,保持艰苦奋斗、清正廉洁作风的政党才能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共产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品质、优良作风,只有这样,才能同人民群众一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全面深化改革时期从严治党的路径
(一)以作风建设切入从严治党
中国共产党的作风作为党的性质的反映,是中国共产党的外在形象,是人民群众了解共产党的第一途径。如果作风出了问题,不仅会影响政党本身的发展,更严重的是会影响群众基础。因为作风问题本质即是党群关系问题。
为遏制不正之风对党的形象以及群众基石的破坏,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从严进行作风建设迫在眉睫。首先,破“四风”,立新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以及奢靡主义是当前人民群众最为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破坏党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因此务必要以壮士断腕的态度破“四风”,同时立新风,新风即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作风等。其次,作风建设常态化。作风问题不是一时就可以解决的,其具有“春风吹又生”的特点,之所以作风建设一直在抓,而问题一直在出,就是因为对作风问题认识不清。要明了推进作风建设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作风建设从没有休止符,以坚决的态度、持久的决心、细化的措施、长期的努力进行作风建设才是正道。最后,实现作风建设制度化。作风建设要抓常、抓细、抓长,更需要实现制度化,以具体的章程制度巩固建设成果。通过思想教育实践活动固然可以解决作风问题,但因作风问题反复性和顽固性的特点,就必须以制度权威来巩固作风建设成果,提升作风建设的效力。
(二)以思想和制度建设引领从严治党
从严治党,一靠教育,二靠制度,但当二者相合,同时、同向发挥作用可以达到1+1>2的效果。首先,教育即是对共产党进行思想建设。理念信念是思想建设之首。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之初起,就是一个拥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政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无论面对多么强大的敌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中国共产党都能支撑下去,靠的就是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所以必须坚持和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以抵制错误思潮的影响,譬如“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终结论”“修正主义”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只有补足精神上的“钙”,才不会得“软骨病”。同时,要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时代瞬息万变,国际和国内环境都在时刻发生的变化,只能从实际出发,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改革中遇到的困难,才能科学执政。中国共产党作为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在改革和建设的过程中,要时刻不忘学习马克思主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应对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和困难。
其次,从严治党不可忽视制度建设。制度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保障,在“五位一体”的党建系统中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是从严治党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无论是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乃至反腐倡廉建设最终都要落脚到制度建设,以具体的规章制度来巩固建设成果。但是目前党的制度体系仍存有不足,在执行力上仍存有偏差,因此,以问题为导向,以“于发周延,于事简便”为原则,建立具有针对性、时效性、操作性的制度,立明规矩,破“潜规则”是必要且必须的。此外,制度一经形成,必须要严格遵守,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党员、干部,无例外、无特权,使制度真正成为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硬约束。
(三)以反腐倡廉建设保障从严治党
腐败问题作为阻碍党的建设以及社会发展的“恶性肿瘤”,治理腐败可谓是历届领导集体的重要任务。中国目前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期,社会制度体系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缝隙和漏洞使贪污腐败者有机可乘,此外受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影响,部分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薄弱,从而造成党内存在贪污腐败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以零容忍态度治理腐败,“老虎”“苍蝇”一起打,在此以2015年为例,仅一年时间就有30多名中管干部被立案审查,40多名中管干部被开除党籍,全国共查处“四风”和腐败问题8万多起,处理9万多人,近2万人被通报曝光,落马的省部级官员总计120多名,违反八项规定接受党纪政纪处分的干部共计23 951人。这些数据可谓是不太光彩的“功勋章”,但从另一方面来讲,问题官员被处理对其他党员干部产生了一定的震慑力,使全党、全社会明晓一个道理:无论官有多大,只要有问题,只要违背党纪法规,都会被查处。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指示中,习近平为党员干部做人做事划出四条底线:法律底线、纪律底线、政策底?以及道德底线。划出这四条底线,不仅是让党员干部明底线,更重要的是守底线,只有明底线、守底线,才能推进政治生态风清气正,才能促进反腐倡廉的建设。此外,还需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想腐的自律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用腐的保护机制,从而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态。
参考文献:
[1]靳志强.论习近平党建思想的科学体系、特征和意 义[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4).[2]蒯正明.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研究[J].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2).[3]罗旭.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 力推进政治生态风清气正[N].光明日报,2016-01-13.[4]祁冰,唐淑楠.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路径选择 [J].理论界,2015,(7).[5]赵凌云,苏娜.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十大重 要论点[J].理论导报,2015,(1).[责任编辑:秦 超]
第四篇:论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论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2014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首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
那么,我党为什么要提出依法治国的思想呢?众所周知,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精神世界也越来越丰满。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相比,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有的法律法规未能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立法工作中部门化倾向、争权诿责现象较为突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执法体制权责脱节、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仍然存在,执法司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现象较为突出,群众对执法司法不公和腐败问题反映强烈;部分社会成员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权意识不强,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依然存在。
我们来举一个案例:刘迎霞违法收购案留下深刻的法治警示。“最美政协委员”刘迎霞非法收购齐齐哈尔自来水公司,十年来造成大量负面社会效果,这一改革残局留下深刻的法治警示。警示一:不受制约的权力将肆意践踏法律。孔凡荣介绍,支持刘迎霞的政府官员以权
压法不断升级。由于职工和部分中层干部不同意刘迎霞收购企业,不少人受到打击报复。警示二:没有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就谈不上法治政府。有群众指出,这次改革过程多次违反了政府依法行政原则,甚至多有违反《公司法》《合同法》《招标投标法》以及相关条例等行为。警示三:不依法行政难保市场经济运行。这次改革留下的后遗症,不仅涉及国有资产处置、职工就业、居民饮水安全、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问题。齐齐哈尔市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说,一些地方政府错误理解了市场化的内涵,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未起到应有作用,反被政府主导。这件事的警示意义,还在于“法无授权不可为”。
在时局的要求下,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国,并逐步实行。这些问题,违背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妨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必须下大气力加以解决。显而易见,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恩格斯曾经说过: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
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彻底否定人治,确立法大于人、法高于权的原则,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个人意志的影响;因为宪法集中体现了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是国家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也是公民权利的最重要法律保障。只有一切国家机关、组织和个人以宪法为最高行为准则,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才能真正体现公民权利至上的宪法原则,实现人民的权利和自由。
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国是一切国家机关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公民权利即民权至重。按照现代社会的人民主权原则,不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各级官吏,都是平等的公民,人民当家作主是国家政治的实质内容,公民权力是国家政治的根本。人民是一切权力的本源,也是一切活动或行为的价值或意义的本源,人民的意愿和利益是构建国家权力的至高无上的权威。执政要以人民的意愿为信号,以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创造创新能力,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现代化建设带来的发展成果,使现代化的发展过程本质上体现为一个人的的不断发展和
完善的过程。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条方针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实现“法治中国”的基本标准。科学立法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前提,严格执法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公正司法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防线,全民守法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基础。四者缺一不可。
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法制定法律,逐步建立起完备的法律体系,使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所谓“有法可依”,是指要制定反映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利益的、确认和保护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法律、法令、条例、决议、命令和方性法规,等等。这样才能使得社会主义社会中重要的和基本的社会关系,具有法律化、制度化的性质;也才能在事关国家和社会共同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形成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并上升为国家意志,取得全体公民一体遵守的法律效力,以便使人们在这些领域有章可循。
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国家各种事务。它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依法行政原则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具体要求,如何理解其内涵,落实其要求,关键在于能否建立起一套完备的法律体系和监督保障机制,包括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监督和保障机制。只
有建立起完善的法律体系,才谈得上法律优先和法律保留,才能够保障行政机关有法可依,严格依照法律办事。也只有健全各项监督和保障机制,才能防止行政机关自立“章法”、违法行政、滥用权力。可以说,我国宪法和法律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依法行政的保障机制,无论是权力机关的立法和监督活动,还是行政机关自身的监督体制,抑或是司法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机制,都对保障依法行政原则的贯彻落实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推进依法行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建立健全依法行政的保障机制也有一个过程。这就需要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不断努力,尽快完善各项监督和保障机制,推进依法行政的顺利实施。
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总之,依法治国要求各级国家机关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在日新月异的改革时代,人民更加期待公平正义,折射出社会和谐发展对法治的更高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党面对新形势的郑重宣示。“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要以人民的期待为导向,以法治巩固人民主体地位、维护人民合法权利;在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中,把法治精神融入规范社会行为的核心价值观,为建设法治中国打牢群众基础,给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注入澎湃动力。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角逐日趋激烈;当代中国,完备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任务愈发紧迫。中国正在经历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决定性的深刻变革。越是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发展关键期,越需要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确保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改革,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整体提升转化为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推力,让深刻变革中的我国社会既井然有序又生机勃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从战国时代的“万事皆归于一,百度皆准于法”,到今天中国共产党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绵延数千年的法治实践,推动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不断砥砺前行。我们坚信,随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一幅绘制中国迈上法治新境界的宏伟蓝图即将展开。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必将在现代化征程上拓展更加广阔的法治天空,让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振翅高飞。
第五篇:如何全面从严治党
十九、如何全面从严治党
1、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2、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相结合;
3、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
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我国政党制度与西方多党制度的区别
一、我国的政党制度与资产阶级两党制或多党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根本不同。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制定了反映中国工人阶级和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和意志的纲领。西方国家的两党制和多党制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基础上和资产阶级议会民主的政治原则下建立、发展起来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天然维护者。
二、我国各政党之间的根本利益与西方资产阶级各政党间的根本利益的情况不同 我国在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已不再存在根本利益对立的阶级和阶层,只是不同的阶级、阶层和利益集团还存在,他们仅在具体利益方面,存在着具体的差别。而西方国家各资产阶级政党之间则存在着主要利益冲突和激烈的政治斗争。
三、我国的多党合作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前提的各政党之间的通力合作、互相监督,不存在反对党、在野党的问题。
在我国人民民主专政体系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领导力量,其他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都要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这是我国政党制度的主要格局。西方国家实行的各主要政党轮流执政的制度,则在国家政权中,一党或几个党是执政党,另一个党或几个党就是反对党,在野党,因而存在着在朝党与在野党的根本利益纷争。
一、以党建为核心,抓好责任承担与落实。一是以抓重点、攻难点、促亮点为目标,狠抓党(工)委书记抓党建“20条标准”的落实。切实强化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意识,通过加强指导、严格考核,力争基层党建工作紧盯重点、突破难点、形成亮点。二是与党(工)委书记、机关党组书记签订目标责任书。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党的建设和中心工作一起抓,抓具体、抓深入。
二、以党性为根本,抓好思想教育与引导。一是加强党性道德教育。在干部教育培训中,探索把更丰富、更有针对性的有关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课程内容纳入党校主体班教学,更好地提高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二是加强警示警醒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组织党员干部去监狱开展廉政警示教育。
三、以党风为主题,抓好作风改进与建制。一是坚持常抓严抓。作风建设要严抓、细抓、常抓,做到水滴石穿,要真抓、实抓、很抓,做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二是要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党的有关作风建设的规定和规则,继续推行“三治三提”,使党的作风全面纯洁起来。
四、以干部为重点,抓好选拔任用与监督。一是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管理。坚持选拔一批“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优秀干部。二是加强干部监督工作。强化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加大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严格执行组织人事纪律。
五、以落实为关键,抓好制度完善与执行。一是完善制度规定。对于对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脱离实际、内容模糊不清、滞后于实践的,该废止的坚决废止,该修订的及时修订,切实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二是抓好制度执行。严格执行党员发展条例、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干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意见等规章制度,坚持做到执行制度不走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