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虎门销烟 说课稿
《虎门销烟》说课稿
尊敬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XX小学的X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虎门销 烟》。下面我想从两个方面谈谈我的设想。
一、说教材 1.对教材的分析
《虎门销烟》是苏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它是本单元培育学生民族精神的范文之一课文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它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再现了中国历史上让人激动、自豪的一幕。文章语言简练,赞美了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英勇豪迈的精神,荡漾着浓浓的爱国之情,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于让学生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御外侮的精神,同时,也通过此,让学生简单认识一下毒品的危害,让他们要明白:拒绝毒品,珍爱生命!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想象画面、观看幻灯片等形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
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3)学习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学生通过认识毒品的危害,树立远离毒品的思想。3.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4.教学难点:
体会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害,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二、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是现在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所以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课文所构建的“世界”中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语文能力和语文基础知识能有所提高,还能从中受到情感上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虽然本文仅仅是个内容较简单,易理解的描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但这其中的人文内涵可丰富了,是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题材。所以在教学中,虽然一方面我会注意一些基础知识的教学,如:用“先……再……然后……”复述故事和造句、理解“礼炮轰鸣”“群情沸腾”等词语……等等,但另一方面,我更加注重教学时对学生的爱国情感的熏陶,让大家简单了解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耻辱,了解一下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是如此地为中华民族扬威,令国人扬眉吐气,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简单认识一下毒品的危害。所以,在全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主要是以“读”为主,讲读结合,结合录象幻灯片演示,创造一个情景,让学生能在这个情景中体会到那种中国人的自豪,从而达到以看促感、从读中悟的效果。最后,再将学生的思想感情从对林则徐的敬佩提升到对祖国的热爱。此外,还可以借此让学生简单认识一下毒品的危害,形成拒绝毒品的意识。
第二篇:虎门销烟说课稿
虎门销烟说课稿
虎门销烟说课稿1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两个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理解销烟的主要经过。
难点:懂得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三、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一、简介人物,揭示课题。
1.出示挂图。这副图上人物是谁?你了解他吗?师补充介绍林则徐。
2.揭题。虎门(简介地点)销烟(事件,了解“烟”——鸦片的危害,为理解销烟的伟大意义做铺垫)
3.学习“销”字,结合课文,思考在文中的意思。还可以找到它的同义词——“毁”。(教写,并组词、描红)
4.探究: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自读课文 了解内容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做记号,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三、学习生字 检查自学
1.出示第一组生词:销毁 历史 虎门寨 水泄不通 赤着双脚 盐巴 欺侮
林则徐 短斤缺两
教师指读(正音)——领读——齐读。注重翘舌音:寨、渣;前鼻音:盐、斤。 相机说说对词语的理解。
2.出示第二组生词。:分外 一担石灰 收缴 烟渣 嚣张 (着重指导“分”“担”的读音。 )
3.出示第三组词语:壮丽 闻讯 应邀 礼炮轰鸣 群情沸腾 脊梁 咆哮 健步
一声令下 伟大壮举 (读读,并相机说说对词语的理解。 )
4.出示长句。
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礼台下,一侧/是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另一侧/是应邀前来观看的/外国商人。 (读准“着、朝、应”的读音;注意停顿,不读破句。)
四、朗读课文 分清脉络
1.分节指读与齐读相结合,师生评议。思考: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大致经过是怎样的?
2.理清文脉。: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1)交代了虎门销烟的时间。
第二段(2——5)具体写了虎门销烟的经过,并生动地描述了群情沸腾、人心大快的激动场面。
第三段(6)写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五、指导写字,掌握字形。
1.出示生字。朗读。
2.分析字形结构。弄清“史、赤、毁”的偏旁部首“口、赤”。
3.“寨、轰、抛”结构要匀称,笔画要紧凑。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4.抄写生字。
六、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1.熟读课文,重点了解销烟的经过。
2. 成语积累:写出与“水泄不通”意思相近的成语。(风雨不透、密不透风)
写出几个形容人多热闹的成语。(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熙熙攘攘、车水马龙)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描写动作的话。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一类生词)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
(一)把握全文。 1、联系第一课时对课文的了解,说说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 (值得纪念 伟大壮举 )
2、深入理解:值得纪念:不同寻常,值得我们记忆、牢记。 伟大壮举:雄壮、气势大。
(二)自学课文。
文章哪些地方表现了此次事件的不同寻常、气势盛大呢?
自学2——5小节,把你认为能表现这些方面的句子画下来,也可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想。
(三)读中感悟。
根据学生在自学中划出的句子,边指导朗读边理解感悟。
1、场面壮观、隆重。
a.人多,人们心情迫切,体现此举是正义之举,深得民心。
一大早从各地闻讯赶来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把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
b. 隆重……彩旗林立;……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外国商人……。
c.指名复述第2小结的内容,注重突出场面的壮观隆重。
2. 经过堪称“壮举”。
a.用简洁的词语说说3-5小节的内容:下令——销烟——结果。
b.下令。从“礼炮轰鸣、群情沸腾、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等词语中体会销烟的“壮”。
c.销烟。 (首先让学生说说销烟是分几步进行的。(第一步:撒盐巴;第二步:抛鸦片;第三步:倒石灰。)结合课外资料了解此举是林则徐深入民间讨教后总结出来的。这说明林则徐事前对销烟工作做了周密安排,反映了他销烟的坚定决心。 接着找出文中描写销烟经过的句子,读一读,看看课文用了什么词语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的。思考还可以加上什么词语。(先……再……然后)有条件地可以观看电影片段,让学生充分感受当时的场景。
d.引读: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把……。顿时……。
e..出示第四小节。自读,说说读时你想到了什么?引导感受此举的大快人心、顺乎民意,联想当时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深入体会中国人民爱祖国、抗外侮的感情和斗志。在此基础上再次朗读,读出“壮情”。
3.成果堪称“壮举”。
朗读第四小节,你认为应该读好哪些词语? 通过朗读指导,引导学生从“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等词语上感受此举战果之大。
4.感受意义深远。
a.看图,脑海里再现当时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
b、在感受中国人民昂扬斗志、爱祖国、抗外侮的激情的基础上,朗读第六小节,读好“沉重打击、不可欺侮”等词。
三、小结,布置作业。
1.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2.向家人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
四、指导复述课文。
指导复述课文。让我们再次感受虎门销烟的伟大壮举。
1.方法提示:理清每一节的要点,看板书提示。
2.学生各自练习同桌练习指名复述。
五、总结全文、互谈感受、情感升华。
虎门销烟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本文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全过程,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课文工6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第一自然段虎门销烟的时间,第二至五自然段具体叙述了虎门销烟的全国程,并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群情激奋、人心大快的销烟场面;最后一个自然段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说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结合课文具体的语句理解几个重点词语,并指导朗读。
3. 感受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的壮举,并通过朗读来表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抗拒的意识。
三、说教法
抓住课文第六小节中的中心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受这次销烟的伟大和壮观,并通过朗读指导来进一步的体会。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读词语。
2.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新授。
1. 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一次怎样的事件,默读课文,用文中的原句来回答。
(1)交流板书:伟大壮举
(2)依次理解“举”“壮举”“伟大壮举”。
(3)指导朗读“伟大壮举”。
2. 为什么说它是一次“伟大壮举”,先来读第二小节。
(1)自读,思考: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这是一次“伟大壮举”,画出有关句子,圈出关键词语,也可以写上自己的感受或理解。
(2)交流。
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这是一次伟大的壮举?引导学生找到有关句子,
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请具体说说自己的感受。(注意“挤”)
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这是一次伟大的壮举?(人多)
小结指导朗读。
3. 引读第三小节,你从哪里感受到这是一次伟大的壮举?
(1)交流出示“礼炮……”,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指导朗读。)
(2)引读“随着……”用自己的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模仿“先撒盐巴”用简单的语句概括。)
(3)看图简介销烟过程。
4. 指名读第四小节。
(1)师抓住“跳啊,叫啊”点评。
(2)练习后,再指名读,并请学生模仿老师进行评价。
(3)齐读。
5. 引读第五小节。
(1)这一小节中哪些词体现出这是一次伟大的壮举?说说你的理解与感受。
(2)练习朗读,评价。
(3)齐读。
6. 观看销烟录象。
你想对在场的外国商人说些什么?你想对林则徐说些什么?
7.小结齐读课文。
三、作业。
1. 朗读课文。
2. 预习小练笔: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
五、板书
7虎门销烟伟大壮举
虎门销烟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虎门销烟》是六年制小学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中的课文,课文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本文一共六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全文结构严谨,首尾照应,记叙清楚有序,课文重点是销烟的经过。此外,在叙事的过程中,通过生动的描写很好地渲染了当时欢快激动的场面,从侧面反映了,在国难当头之际,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这个壮举,真是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为中华民族扬威,令国人扬眉吐气,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气节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于让学生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御外侮的精神,同时,也通过此,让学生简单认识一下毒品的危害,让他们要明白: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2、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有条理地复述课文片段,并用“先……再……然后……”造句;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难点: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二、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是现在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所以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参与到课文所构建的“世界”中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语文能力和语文基础知识能有所提高,还能从中受到情感上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虽然本文仅仅是个内容较简单,易理解的描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但这其中的人文内涵可丰富了,是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题材。所以在教学中,虽然一方面我会注意一些基础知识的教学,如:用“先……再……然后……”复述故事和造句、理解“礼炮轰鸣”“群情沸腾”等词语……等等,但另一方面,我更加注重教学时对学生的爱国情感的熏陶,让大家简单了解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耻辱,了解一下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是如此地为中华民族扬威,令国人扬眉吐气,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简单认识一下毒品的危害。所以,在全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主要是以“读”为主,讲读结合,结合录象片段,创造一个情景,让学生能在这个情景中体会到那种中国人的自豪,从而达到以看促感、从读中悟的效果。最后,再将学生的思想感情从对林则徐的敬佩提升到对祖国的热爱。此外,还可以借此让学生简单认识一下毒品的危害,形成拒绝毒品的意识。
虎门销烟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组课文是以“典范人生”为文化主题。《虎门销烟》这篇课文讲的是1839年6月3日,民族英雄林则徐在虎门销毁鸦片的事,提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讴歌了林则徐的凛然正气。本文是一篇爱国主义的好教材,也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想象画面、观看录像等形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3)学习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学生通过认识“白色恶魔”的危害,树立远离毒品的思想。
3.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
4.教学难点:
体会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害,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二、说学生
本课内容是真人真事,但是,它距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久远,学生对这段历史比较陌生,对鸦片、对林则徐知之甚少,所以很难激起学生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如果仅仅利用第一课时老师对学生介绍的时代背景,学生不会有较深的体会。所以在课前我利用语文学科活动,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鸦片的`危害,了解林则徐的英雄事迹,还让学生观看了影片《鸦片战争》。这样,在补充教材、拓展教材、开发教材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起相关知识背景,拉近了学生与教材对话的距离,学生跨越了历史障碍。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其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虎门销烟》一文蕴含着丰富而伟大的情感内涵,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及人格的提升,最终求得语言和精神的整体共建?教学时应以读为本,通过形式多样的、充分地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深入地挖掘语言文字,品析重点词句,从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恰当、适时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地展示当时壮观的场面,更深切地感受林则徐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四、说教学程序
依据本课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分2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通顺。疏通字词。了解时代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理解、感悟、朗读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形象,感悟人物精神。
(我下面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注重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找准切入点,搭建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桥梁
首先从回顾课文内容入手,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以“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让你受感动”这个问题,搭建起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桥梁,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关注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让学生通过读读,想想,画画,写写,在切实而有效地读书活动中潜心会文、感同身受,实现与文本间零距离的“心灵对话”。引导学生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从课文描述的销烟场面的具体词句的理解和感悟中感受销烟的伟大意义和林则徐的爱国情怀。使林则徐这个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越来越丰满,受到其人格的熏陶。
二、以学生朗读为主线,抓住具体的语言文字感悟,使朗读和理解有机结合。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理解,获得思想启迪,受到情感熏陶。”刘勰也说:“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因此本节课不论是理解课文,还是感受人物精神,都通过让学生自由读、个别朗读、齐读等不同形式全方位的接触文本语言。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到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通过朗读体会人们兴奋心情和销烟的壮观场面,通过朗读体会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的英雄气节,学生自然产生了愤怒、激动、崇敬等强烈的情感体验。老师此时再不失时机地让学生通过“读”把这些情感表达出来。这些实践点的落实促成了学生语感的形成。言语实践和感悟入情水乳交融,读中感悟,感悟又更好地促进了学生把书读好。
三、以多媒体为手段,渲染课堂气氛,升华学生的情感。
教学时,在学生凭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展开丰富的想象的基础上,播放“销烟的壮观场面”和“人们欢庆的热闹场面”视频录像,把课文中对观看人群、销烟过程的描绘转化成活动的画面,对学生的情感升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让学生跨越了时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更真切地感受到当时场面的宏大,更真切地体会到老百姓欣喜若狂的心情。让学生身处其中,情处其中,心处其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使学生把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与情感升华融为一体。
四、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中国近代史上,林则徐是一位得到过很多赞誉的政治家,他的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体现着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所以在学生们充分理解了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后,我把林则徐正襟危坐在高台上的图像和课文插图中他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名言用大屏幕展示出来,又列举林则徐销烟时内外上下的重重阻力。让学生在拓展阅读中吸纳优秀人物的正义感,使这个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越来越丰满,接受高尚情操的熏陶,使这样的典范人生融入学生的生活与心灵。
总之,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非常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时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熏陶。力求以动人的朗读,感人的语言,创设情感氛围,以情动情,以声传情。使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始终沉浸在对英雄无比热爱、崇敬的情感之中,林则徐的高大形象深深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
虎门销烟说课稿5
一、说教材
本文的关键词是“虎门销烟”,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课文共6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第一自然段交代了虎门销烟的时间,第二~第五自然段具体叙述了虎门销烟的经过,并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群情激奋,人心大快的销烟场面;最后一个自然段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全文结构严谨,首尾照应,记叙清楚有序。课文的重点是销烟的经过。在叙事的过程中,还不惜笔墨地描述了老百姓对这件事地强烈反响,侧面反映了虎门销烟是顺乎民意地正义之举,是显示中国人民伟大力量的爱国行动。
二、说学生
这篇课文历史年代久远,学生对这段历史比较陌生,对林则徐不了解,对鸦片的危害不了解。因此,必须让学生充分了解那段历史,了解当年以及现在鸦片给中国人带来什么样的灾难,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认识虎门销烟地伟大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课前可以安排学生预习课文,上网搜集资料,了解虎门的地理位置,了解鸦片的危害,了解林则徐其人和他的英雄事迹。
三、说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销烟的的方法、顺序。
3、感受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的壮举,并通过朗读来表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抗拒毒品的意识。知道: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
四、说教学重、难点
1、理解群情激奋、大快人心的壮观场面及销烟过程。
2、明白: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
五、说教法、学法
1、运用勾画法找文中重点动词。
2、观看图片,体会鸦片对中国的危害。
3、感情朗读体会销烟经过的壮观,体会徐悲鸿为国争光的爱国情怀。
4、利用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这一写作方法,进行实践学习。
六、说过程
(一)了解鸦片、简介背景,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由于事件离学生年代久远,出示图片,进行解说,创设情境,可以了解此次销烟的背景和必要性。让学生知道:中国人当时在受欺侮。
(二)精读课文,理解场面壮观
设计意图: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精读课文,理解场面壮观、事件重大。
1、(出示图片,说图找相关段落)品读第2自然段,在明白的地方做批注,不明白的地方打问号。
设计意图:让学生会学习,重在掌握学习方法。
2、交流:(壮观、隆重)
为什么今天在人们的眼里就显得格外美呢?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赶来观看?(关心此事、禁烟愿望强烈)
为什么还要邀请外国商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打击卖鸦片的不法商人,就是要让外国侵略者看见自己的鸦片一点点销毁而心痛!维护中国人的尊严,告诉他们,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
3、林则徐是怎么销烟的呢?
(1)(出示图,说图)在课文中画出销毁鸦片经过的动词,文中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的?(感知销烟的顺序并复述)。
(2)(以读代讲)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老百姓的反应如何呢?
(3)了解“销毁鸦片的时间之长、数量之多。”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销烟的顺序并复述经过,达到复述课文的要求。
4、学习第6自然段。
看到此情此景的外国商人还敢向我们中国倾销鸦片吗?
指导朗读,体会虎门销烟的重大意义。
此时,你想对林则徐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销烟的伟大意义,进行说话训练。
(四)延伸:出示宣传画图片,认识毒品的可怕。
设计意图:进行远离毒品、拒绝毒品的教育。
(五)《虎门销烟》这个伟大壮举,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徐悲鸿励志学画》也向外国人证明了:中国人是有能力的,是不可欺侮的!请大家带着问题自读《徐悲鸿励志学画》。
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起因)
徐悲鸿是怎样励志学画的?(经过)
徐悲鸿励志学画结果怎样?(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自学,真正明白:中国人是有能力的,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
(六)作为祖国未来的你们,面对徐悲鸿,你们会说些什么?
(七)总结:《虎门销烟》《徐悲鸿励志学画》得出历史教训:落后就会挨打!学生谈话,此时你想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激发情感,进行爱国教育。
七、说板书
《虎门销烟》、《徐悲鸿励志学画》都是爱国教育的好教材,他们都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起因、经过、结果)编写的。我针对这些把题目设计为竖式板书,既美观,又实用,较有指向性。
第三篇:27,《虎门销烟》说课稿
虎门销烟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虎门销烟》是六年制小学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中的课文,课文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本文一共六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全文结构严谨,首尾照应,记叙清楚有序,课文重点是销烟的经过。此外,在叙事的过程中,通过生动的描写很好地渲染了当时欢快激动的场面,从侧面反映了,在国难当头之际,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这个壮举,真是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为中华民族扬威,令国人扬眉吐气,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气节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于让学生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御外侮的精神,同时,也通过此,让学生简单认识一下毒品的危害,让他们要明白: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2、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有条理地复述课文片段,并用“先„„再„„然后„„”造句;
○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难点: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二、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是现在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所以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参与到课文所构建的“世界”中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语文能力和语文基础知识能有所提高,还能从中受到情感上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我们知道,西方列强的鸦片贸易给中国人民带来严重危害,清政府爱国官员林则徐顺应民心,实行禁烟,真是大快人心啊,大家还记得,课文中用了什么词来形容这个日子吗?(值得纪念的日子)
为什么说这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呢?(“伟大壮举”)
为什么说这是一伟大壮举呢,它的“壮“表现在哪呢?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精读课文
1、自由朗读全文,并找出那些自然段是具体描写虎门销烟的“壮”字的?
(2~5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并说说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
(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②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板书:场面:壮观、隆重)
(2)指导朗读。
(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组织评议,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特别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在老百姓们的期待下,虎门销烟开始了。第几段写了虎门销烟的过程啊?
(第三自然段)
(2)默读第三自然段,然后说说销烟是分几个步骤进行的。
(板书: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
(3)从哪里可以看出销烟步骤的先后顺序?(“先„„再„„然后„„”)
(4)大家能看着黑板上板出的销烟步骤,通过这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语,用自己的话把销烟的过程跟大家说说。(学生按要求复述)
(5)用“先„„再„„然后„„”造句。
(6)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4、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过渡:虎门硝烟真是轰轰烈烈,真不失为一“伟大壮举”啊!这么多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老百姓的心情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播放虎门销烟片段,师配朗诵第四自然段)
(2)指导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教师点拨:①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②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你能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吗?把欢天喜地的“壮情”和撼人的力量读出来。)
(3)销烟的结果如何呢?能让老百姓们这么高兴。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一百六十年前,英国殖民者以走私鸦片来侵略中国,中国曾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是民族英雄林则徐,坚决领导了禁烟斗争,虎门硝烟的壮举,震惊世界,它不但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还向全世界表明——表明了什么?
(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指导学生朗读好这一句。(指名读——指导纠正——指名读——齐读)
三、拓展练说
(1)在国难当头之际,林则徐坚决反抗外敌,虎门销烟这个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为中华民族扬威,令国人扬眉吐气。如果此时你站在林则徐的雕塑面前,你想说什么?
(学生自由发挥回答)
(2)但是,当今世界,还是有许多坏人用毒品来害人,这种令人愤慨和忧虑的状况,更使我们敬仰和怀念林则徐„„如果你遇上了这样的坏人,你准备怎么做?
(学生自由发挥回答)
四、总结
百余年来,无数中华儿女、爱国志士为了抵御外来侵略,保卫祖国万里河山;为了维护祖国的独立与尊严,前赴后继、不屈不挠地同外敌作顽强的斗争。如今,我们的祖国日趋强大。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历史,而是应该时刻牢记“中国人民不可欺”。
五、板书设计
场面:壮观 隆重
伟大壮举 过程:撒盐巴 抛鸦片 倒石灰
时间:23天(200多万公斤)
第四篇: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怀化市洪江区东方红小学
周枞阳
教材简析:《虎门销烟》是S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文章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全过程,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课文共6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第一自然段虎门销烟的时间,第二至五自然段具体叙述了虎门销烟的全过程,并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群情激奋、人心大快的销烟场面;最后一个自然段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理念:新课程认为:小学语文教学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投身于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读书、感悟、交流、练习中学习语文,学会做人,习得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悟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难点: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流程:
一、了解背景,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罂粟花)上课前,老师先让大家来欣赏一幅图画。你觉得这些花长得怎么样?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
小结:这些花虽然有着美丽娇艳的外表,但它们的果实却能制成一种伤害人的身体甚至生命的毒品,那就是鸦片,俗称大烟。
2、介绍历史,引出课题
(课件出示图片)介绍当时历史情况。问:看到这些图片资料,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站出来一位民族禁烟英雄——林则徐,他被当时的道光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并在虎门海滩上将收缴来的鸦片全部销毁。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谁能采用给课题加上时间、人物的方法,用一句话来说说。(理解“销烟”:销毁鸦片)
二、直奔主题,提纲挈领
1、课文对虎门销烟这一历史事件是怎么评价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这句话,并勾画出来。
2、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勾画。
3、生读,出示“这一壮举,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4、质疑:同学们真会读书!针对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称这是“壮举”?为什么说“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过渡:问题提得真好!这个问题就是本课的重点。
三、细读品味,探究问题
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是“壮举”?
1、请孩子们带着问题读课文,在文中去勾画语句,寻找问题答案。(学习小组内交流)。
2、自读自悟,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
刚才孩子们读得认真,说得精彩。为什么说虎门销烟这一事件是“壮举”呢?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是“壮举”?我们来交流大家的学习成果。
(1)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第一、二、三自然段。)
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是啊,鸦片毒害中国人的身体,削弱中国人的斗志,现在要当众销毁鸦片,百姓怎能不欢欣鼓舞?怎能不拍手称快谁能读读这段话。
仿写排比句
(2)销烟过程的壮观。五自然段
让我们亲自去感受林则徐督战的销烟场面。请同学们看插图,你看到了些什么?说说你眼中的销烟场面。
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一场面吗?
(热火朝天、兴高采烈、挥汗如雨、群情振奋、烟雾缭绕、惊心动魄等)大家自由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勾画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销烟场面的导读:在这两个十五丈见方的销烟池,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
“销烟的 民夫先„然后„又„再..”
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销烟分了哪几步?
灌上水---倒海盐---切烟土---倒石灰
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先..然后..又..再„说一段话
看到这一场面,围观的群众?(欢呼雀跃), 从这个词你体会到此时人们的心情怎样?
导读:此时的人们多么激动,多么喜悦.在雷鸣般的欢呼声中„„.E
孩子们,整个这样的过程就是课题中的——销烟。
过渡:这样销毁鸦片仅仅是一天吗?(不是,销毁了二十三天)二十三天销毁了多少箱鸦片?(近两万箱)是啊,二十三天!这收缴来的近两万箱黑色的鸦片在池子里翻来滚去,那一团团白色的烟雾蒸腾、弥漫虎门滩整整二十三天!老百姓欢呼雀跃整整二十三天!近两万箱销毁的鸦片全部被卷入咆哮的大海!
孩子们,这销毁的仅仅是鸦片吗?(不是)那是什么?(是外国侵略者的威风)你从哪里知道的?
(3)研读第六自然段。
①请孩子们默读第六自然段。②看到如此大快人心的壮观场面,那些贩卖鸦片的外国商人是如何表现的?学生抓住“震惊”、“恭恭敬敬”、“摘下帽子”、“躬身弯腰’、‘垂手恭听”、“连声称是”,演示外国商人惧怕和垂头丧气的样子
③林则徐在说些什么呢?找到林则徐说的话多读几次。读书威严的气势。抽生读(读出强硬的语气)男生读(读出中国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气势)
四、升华情感,拓展训练
1、林则徐为了销毁鸦片,倡导禁烟运动,内有昏庸的反对派,外有横行霸道的外国侵略者,历经了重重困难。
2、可以说这是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林则徐曾说过“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现在,面对着端坐在我们面前的这位伟大民族英雄的塑像,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什么呢?(出示林则徐像)
3、抽生交流。
4、小结全课。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取得胜利的林则徐,不愧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让我们记住这伟大的名字——林则徐,记住这伟大的一天——1839年6月3日!虎门销烟!
附:板书设计
虎门销烟
值得纪念 震惊中外 伟大壮举 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第五篇: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将收缴洋人的近两百万箱鸦片当众销毁的壮观场面,虎门销烟
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到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辱的精神。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我们的心中,总有一些难忘的日子,你能说说那你对哪些日子记忆深刻吗?
2、今天,又将有一个难忘的日子走进我们的心中,那就是1839年的6月3日。
出示“1839年6月3日,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3、读了这句话,你想了解什么?(为什么值得纪念?这天发生了什么事情?)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虎门销烟》,齐读课题。
5、介绍历史背景,了解人物林则徐。了解英帝国走私鸦片对旧中国的危害。
19世纪初期,古老的中国在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下已日趋衰落,而同时期的欧美列强经济发展迅速。以英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企图用特殊的贸易——走私鸦片打开中国的大门,获取一本万利的不义之财。鸦片的大量走私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出示鸦片图片)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大量吸食鸦片使大量白银外流;中国人失去劳动力,军队失去战斗力。鸦片,给我们的民族带来耻辱,带来灾难!这时的人们多么希望有谁能站出来禁止鸦片,销毁鸦片,这一天终于来到了,那就是----(1839年6月3日),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在(虎门销烟)。
6、那课文中是如何描写林则徐虎门销烟这壮观场面的?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这些词语你们会读了吗? 出示词语:
历史
值得
盐巴
响彻
卷进
咆哮
应邀
收缴
销毁
响彻
嚣张
欺侮
烟渣
虎门寨 开了锅 一担担
水泄不通
震惊中外
(指读、开火车读、齐读,相机正音)
圈起“担”,你发现了什么?(多音字)分别为它的不同读音组个词。
三、理清文章脉络。
1、字词掌握了以后,课文是不是能读得更好呢?课文一共6小节,我请六位同学来读一读,在这个过程中,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哪一小节介绍了虎门硝烟发生的时间;,哪一小节介绍了虎门硝烟的经过;,哪一小节介绍了虎门硝烟的历史意义?
2、结合每一部分的内容,你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本文主要写了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寨销毁了两百多万斤鸦片,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嚣张气焰的事情。)
3、林则徐是怎么硝烟的,硝烟的场面又如何?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还记得刚才学的生字吗?再来读一读。
2、你准备怎么记下这些新朋友,说说你的方法。
3、会写了还要写的漂亮才行,看老师来写一个“寨”字,注意,寨下面的木第二笔是竖提,左右是两点。
4、现在请你们打开书,完成课后描红,描一个再在下面自己写一个。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围绕“壮”字,感受销烟场面的气势,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3、能够复述课文。教学重难点: 感受销烟场面的气势,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虎门硝烟》一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2、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抓住“壮举”,研读课文
虎门硝烟这件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同学们说的都深刻地反映了虎门销烟是一伟大的壮举。“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壮在字典里有三个意思:
a、健壮有力
b、伟大、有气魄
c、增加勇气或力量
(雄壮、气势庞大)现在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虎门销烟的“壮”?(抓每一小节的关键词句)
(一)场面壮:观看人多,仪式隆重
1、第二小节
a、“分外壮丽”体现了虎门销烟场面的隆重。从“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水泄不通”感受到人很多,场面非常的热闹盛大。
那你在读的时候应该怎么读?让我们感受到当时场面的盛大。b、“彩旗林立”和官员们身着朝服,让我感受到这个场地是精心准备的,十分隆重。
我们一般什么情况下会彩旗林立,然后人们都穿的西装笔挺的?是啊,都是相当隆重的场合,那你应该怎么读这个场面?
再请同学读一读这一自然段。我听出来,人很多,这样的场面的确只能用一个“壮”字来形容了。
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壮”?
2、第三小节
a、“礼炮轰鸣”“群情沸腾”让我感受到人们此时很激动兴奋,希望残害中国人民的鸦片快点被销毁。“震惊中外”说明此事非常轰动,很壮观。
群情沸腾是什么意思?你觉得人们可能在呼喊些什么?你来读一读这群情沸腾的场面。
b、“只见……难闻的气味”
为什么你从这里感受到场面壮观?亲手将鸦片销毁,看着它消失,有没有一种大快人心的感觉?如此激动人心的销烟过程,的确很壮观。你再来读一读。
3、第四小节
“跳哇”“叫哇”“响彻上空”,让人感受到销烟大得人心,老百姓们欢呼雀跃,声音震耳欲聋,场面壮观。
说得好,鸦片实在害人不浅,鸦片销毁,老百姓们当然欢天喜地,老百姓们会欢呼些什么?
这是一个让人震撼的场面,你能读出那股撼人的力量吗?(二)时间、数量壮(第六小节)
1、“整整持续”“两百多万斤”,体会到硝烟时间之长,数量之多,场面壮观。
2、我听到你将“两百多万斤”读的特别重,为什么?还有什么词也需要重读?还有谁来读一读?
三、升华情感、复述课文
1、种种画面再现了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此时你再想着刚才那一幕幕雄壮的画面,看着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
2、是的,林则徐了不起,虎门销烟更加了不起,作为中国人,让我们带着无比的士气读好课文的第六自然段。3、1839年的6月3日值得每一个中国人纪念,虎门销烟值得每一个人中国人铭刻在心,现在谁能复述虎门销烟这个伟大的历史事件?
4、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们记住这个人——林则徐,记住这一天——1839年6月3日。
板书设计
8、虎门销烟
教学反思:
观看人多
壮
仪式隆重
时间长 数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