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有感

时间:2019-05-14 06:55: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有感》。

第一篇:读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有感

读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有感

一.写作背景。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军无法保持进攻势头,从而重点巩固已有的占领区,并对国民党进行整治诱降。1938年底,汪精卫叛国投敌,蒋介石主张继续抗日,但却担心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战争继续发展;再加上顽固派不断制造同八路军的军事摩擦,国内政治形势严重恶化。在国际上,1939年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国际形势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正是在这种国内国际形势恶化的大背景下,毛泽东在1940年1月9日在延安作了题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的讲演,载于1940年2月15日在延安出版的《中国文化》创刊号,并于同年2月20日在延安出版的《解放》周刊上发表题目为《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写作《新民主主义论》首先是为了在全国人民面前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区别于其他政治力量的主张和自己的立场与观点,阐明中国的前进方向;其次是为了回击国民党顽固派进而统一全党的认识,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内的顽固派拼命鼓吹“一个主义,一个政党”的主张,以巩固它的“***”。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的“防共、限共、溶共、反共”方针,掀起了“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反共宣传浪潮,这使很多人对抗战前途和中国的未来担忧,对许多重大问题产生了模糊认识。

二.内容分析。

《新民主主义论》全文由15个部分构成,分别是:中国向何处去;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中国的历史特点;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驳资产阶级专政;驳“左”倾空谈主义;驳顽固派;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中国文化革命的历史特点;四个时期;文化性质问题上的偏向;民族的科学大众的文化。我们可以将这15个组成部分概括为六个主要方面:第一方面论述了,中国社会的性质。毛泽东指出,并不是从鸦片战争以来就有了中国现时的社会性质,而是在后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形成的。自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中国社会又逐渐产生资本主义因素以来,中国就已经逐渐的变成了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现在的中国,在日本占领区是殖民地,在国民党统治区,基本上也是一个半殖民地社会;而不论在日本占领区还是在国民党统治区,都是封建半封建制度占优势的社会;第二个方面,主要论述了中国革命和任务。它指出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中国社会的性质决定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革命需要进行对外推翻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对内推翻封建地主剥削的民主革命,其中,前者是主要矛盾。第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中国现时的社会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第四个方面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和领导力量。由于资产阶级参加革命的可能性和对敌人的妥协性,中国资产阶级“一身而二任焉”的两面性决定了资产阶级不能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者。并在此指明无产阶级才是中国革命的领导者,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动力。第五部分论述了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中国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是无产阶级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第六部分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这种共和国,一方面和旧式的、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的共和国相区别;另一方面,也和苏联式的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共和国有所区别。由于我国的社会性质,只能走区别于以上两种形式的第三种形式的道路,这就是所谓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固而是过渡的形式,但却是不可移易的必要形式。

三.启示。

《新民主主义论》这篇著作总结了鸦片战争以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论述了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次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有关民族和殖民地革命的理论。当今面对国际国内各种形势,我们必须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我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来发展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首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我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懈奋斗的核心精神,是科学的态度。唯有科学的态度和负责的精神,才能引导我们民族到解放。真理是不能主观的夸张,而是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其次,要坚持不懈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最后,发扬民主,团结民众,走群众路线。

第二篇:读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有感

读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有感

一.写作背景。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军无法保持进攻势头,从而重点巩固已有的占领区,并对国民党进行整治诱降。1938年底,汪精卫叛国投敌,蒋介石主张继续抗日,但却担心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战争继续发展;再加上顽固派不断制造同八路军的军事摩擦,国内政治形势严重恶化。在国际上,1939年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国际形势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正是在这种国内国际形势恶化的大背景下,毛泽东在1940年1月9日在延安作了题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的讲演,载于1940年2月15日在延安出版的《中国文化》创刊号,并于同年2月20日在延安出版的《解放》周刊上发表题目为《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写作《新民主主义论》首先是为了在全国人民面前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区别于其他政治力量的主张和自己的立场与观点,阐明中国的前进方向;其次是为了回击国民党顽固派进而统一全党的认识,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内的顽固派拼命鼓吹“一个主义,一个政党”的主张,以巩固它的“***”。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的“防共、限共、溶共、反共”方针,掀起了“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反共宣传浪潮,这使很多人对抗战前途和中国的未来担忧,对许多重大问题产生了模糊认识。

二.内容分析。

《新民主主义论》全文由15个部分构成,分别是:中国向何处去;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中国的历史特点;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驳资产阶级专政;驳“左”倾空谈主义;驳顽固派;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中国文化革命的历史特点;四个时期;文化性质问题上的偏向;民族的科学大众的文化。我们可以将这15个组成部分概括为六个主要方面:第一方面论述了,中国社会的性质。毛泽东指出,并不是从鸦片战争以来就有了中国现时的社会性质,而是在后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形成的。自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中国社会又逐渐产生资本主义因素以来,中国就已经逐渐的变成了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现在的中国,在日本占领区是殖民地,在国民党统治区,基本上也是一个半殖民地社会;而不论在日本占领区还是在国民党统治区,都是封建半封建制度占优势的社会;第二个方面,主要论述了中国革命和任务。它指出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中国社会的性质决定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革命需要进行对外推翻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对内推翻封建地主剥削的民主革命,其中,前者是主要矛盾。第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中国现时的社会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第四个方面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和领导力量。由于资产阶级参加革命的可能性和对敌人的妥协性,中国资产阶级“一身而二任焉”的两面性决定了资产阶级不能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者。并在此指明无产阶级才是中国革命的领导者,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动力。第五部分论述了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中国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是无产阶级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第六部分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这种共和国,一方面和旧式的、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的共和国相区别;另一方面,也和苏联式的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共和国有所区别。由于我国的社会性质,只能走区别于以上两种形式的第三种形式的道路,这就是所谓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固而是过渡的形式,但却是不可移易的必要形式。三.启示。

《新民主主义论》这篇著作总结了鸦片战争以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论述了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次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有关民族和殖民地革命的理论。当今面对国际国内各种形势,我们必须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我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来发展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首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我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懈奋斗的核心精神,是科学的态度。唯有科学的态度和负责的精神,才能引导我们民族到解放。真理是不能主观的夸张,而是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其次,要坚持不懈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最后,发扬民主,团结民众,走群众路线。

《新民主主义论》对辛亥革命伟大功绩和失败原因分析述要

辛亥革命结束了清王朝为时两百多年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并且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它的历史意义是不可估量的。然而它的革命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了,最后失败了。它既有成功的地方,又有不足的遗憾。毛泽东曾在不同的时期对辛亥革命做出了不同的评价。

从现有资料看,毛泽东对辛亥革命第一次作出具有独特看法的评价,是在他成为激进民主主义者并接受五四运动洗礼之后。1919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湘江评论》连载毛泽东的《民众的大联合》一文。文中对辛亥革命作了生动的描述。指出,辛亥革命使人们有了“一层觉悟”,这就是“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人们应该有话敢说,有事敢做。同时又指出,虽然辛亥革命所持之“主义”,是为一般民众所赞成的,但革命行动本身,却缺乏广大民众的参与,没有建立起“民众的大联合”。这是毛泽东对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局限的最早的说明。这里表达的基本观点,同他后来的论述是一脉相承的。

当大革命掀起高潮,农民群众日益显示革命主力军作用时,毛泽东进一步从有没有广大农民的拥护和参加这一根本点上,指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1926年夏,毛泽东在他主办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讲授农民问题时说:辛亥革命没有提出农民的要求和需要,没有为农民而奋斗,未得三万万二千万之农民来帮助和拥护,所以革命遭到失败,政权落于军阀之手。随后,在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他又指出:“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

然而,毛泽东把辛亥革命放到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整个过程中加以考察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论》之中。在此中毛泽东的主要观点有:

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如果从准备阶段算起,鸦片战争反对英国侵略就开始了,“而辛亥革命,则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很清楚的,中国当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这个第一步的准备阶段,还是自从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以来,即中国社会开始由封建社会改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来,就开始了的。中经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直到今天的抗日战争,这样许多个别的阶段,费去了整整一百年的工夫,从某一点上说来,都是实行这第一步,都是中国人民在不同的时间中和不同的程度上实行这第一步,实行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为了建设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而斗争,为了完成第一个革命而斗争。而辛亥革命,则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这个革命,按其社会性质说来,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这个革命,现在还未完成,还需付与很大的气力,这是因为这个革命的敌人,直到现在,还是非常强大的缘故。孙中山先生说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就是指的这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而这个革命的继续,则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自从一九一四年爆发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革命在地球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以来,起了一个变化。在这以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却改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而在革命的阵线上说来,则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了。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在世界资本主义战线已在地球的一角(这一角占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崩溃,而在其余的角上又已经充份显露其腐朽性的时代,在这些尚存的资本主义部分非更加依赖殖民地半殖民地便不能过活的时代,在社会主义国家已经建立并宣布它愿意为了扶助一切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解放运动而斗争的时代,在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一天一天从社会帝国主义的社会民主党的影响下面解放出来并宣布他们赞助殖民地半殖民地解放运动的时代,在这种时代,任何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如果发生了反对帝国主义,即反对国际资产阶级、反对国际资本主义的革命,它就不再是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而属于新的范畴了;它就不再是旧的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而是新的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即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了。

从以上论述可见,中国革命的第一步有辛亥革命开始,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为其继续。辛亥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从社会发展历史上看,奴隶主推翻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封建地主革掉奴隶主的命、资产阶级革封建地主阶级即民主主义革封建主义的命,这都是人类历史上的“大的革命”。即使辛亥革命以前的改良派,也有进步的一面。“孙中山比改良派又更进一大步,他公开号召实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和临时革命政府,并制定了一个《临时约法》。辛亥革命以后,谁要再想做皇帝,就做不成了。它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二、不能说辛亥革命完全失败。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辛亥革命打倒了直接依赖帝国主义的清朝皇帝,这是它的胜利。但后来没有巩固它的胜利,封建势力代替了革命,袁世凯代替了孙中山,它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辛亥革命、反袁运动等等,都是不彻底的成功”。辛亥革命没有成功,失败了。为什么失败?就是因为孙中山的领导集团犯了错误,有缺点。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里说到辛亥革命,主要是为以后的革命总结一些经验。例如:50年代后半期和60年代,毛泽东在回顾中国革命历程和历史经验时,仍经常讲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例如,1961年1月他在一次谈话中说:辛亥革命为什么成了一个革命呢?把皇帝推翻了呢?在辛亥革命以前,有上十年的舆论准备,包括康有为的戊戌变法运动,包括孙中山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然后就是1905到191 1那几年两个党的辩论,一个是梁启超,一个是孙中山,究竟是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经过那么长期的舆论准备,然后才有辛亥革命。毛泽东当时讲这段话的用意,是在说明我们搞社会主义还缺少精神准备,因而难免犯错误,以后要努力学习和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但他却从舆论准备这个角度说明了辛亥革命得以发动和实现推翻帝制的一个重要原因。再如,1961年9月,毛泽东会见英国元帅蒙哥马利,当蒙哥马利与毛泽东探讨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为什么没有成功时,毛泽东说:辛亥革命时,“孙中山没有提反帝、反封建的口号。人民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不提这两个口号,人民怎么会跟你走呢?”而纵观毛泽东的革命生涯,他是很重视群众的,这也正是中国共产党能够走向强大的原因。试问,地道战,地雷战,等战术离开了人民那一种能行得通?还有那无数民工用小轮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的胜利。正此外,他还不只一次地说明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同辛亥革命的继承关系。

毛泽东对辛亥革命的评论,包括了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及其在整个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连同它的准备阶段和后来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在内)中的重要历史地位、辛亥革命的最后结局及失败原因等多方面内容。这些评论,表明一位共产党领导人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先人奋斗历程的尊重。他的见解也是深刻的,符合历史实际的。

《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形式和发展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在20世纪中国革命的进程中,毛泽东正确分析了世界历史状况和中国国情,提出中国只有经过新民主主义,才能最终走向社会主义。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对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选择适合自身的社会发展道路,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等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论文关键词: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社会发展道路;世界历史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从近代中国和世界的实际出发,提出的关于中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的科学论断。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对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的研究,缺乏从世界历史性的整体高度来进行考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较大缺憾。本文力图从世界历史的角度对新民主主义论的某些有益方面作些尝试,以求教于各位学仁。

一、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观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恩格斯的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的理论基础。19世纪70年代以后,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俄国公社的发展道路问题时指出,由于俄国公社不是脱离现代世界而孤立存在的,它处在现代劳动环境和文化较高的时代.和资本主义生产所统治的世界市场联系在一起,如果俄国农村公社通过俄国革命能够在西方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得到及时帮助,实现先进文明成果和落后生产方的跨时空融合那么俄国就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实现社会制度的跨越。虽然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提出俄国可以在农村公社的基础上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但他们关于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思想是非常深刻的。那就是: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东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只要得到代表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先进文明成果的灌输、并运用这种成果对国内落后的生产方式进行根本改造,那么,它们就可以在世界历史的既有范围内实现社会制度的跨越。这是因为:随着巧世纪末以来世界历史的生成和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不一定非要等到这种矛盾在某一国家发展到极端尖锐的地步。才导致这个国家内发生冲突。由广泛的国际交往所引起的同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的竞争,就足以使工业比较不发达的国家内产生类似的矛盾。也就是说,在世界历史时代,任何一个民族国家探讨适合自身的社会发展道路.不仅要从本国生产方式的实际出发,而且必须充分考虑到世界范围内生产方式的影响和制约。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找到正确的社会发展道路。

2、列宁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的又一理论基拙。20世纪初,列宁在研究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俄国的社会发展道路时指出,随着资本主义由自由向垄断阶段的发展,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成了绝对规律,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以及剥削民族和被剥削民族的矛盾构成了世界范围的主要矛盾,由此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作为帝国主义“最薄弱环节”的俄国,资本主义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由于资产阶级统治比较薄弱,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而无产阶级的组织程度和觉悟程度都比较高,因此可以首先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在《论粮食税》中,列宁有一段十分精彩的论述:“德国和俄国在1918年最明显地分别体现了具体实现社会主义的两方面的条件:一方面是经济、生产、社会经济条件,另一方面是政治条件。’,乏针对第二国际的唯生产力者的论调,他深刻指出:“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虽然谁也说不出这个一定的‘文化水平’究竟是什么样的.因为这在各个西欧国家都是不同的)、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这个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这是因为:虽然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但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和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也就是说,在特定的世界历史背景下,某一民族国家可以首先通过革命手段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然后通过经济建设和文化技术达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整体水平。

第三篇:读新民主主义论有感

读《毛泽东选集》有感

假期无事在图书馆随便借了《毛泽东选集》,读完之后颇有感触,特别是对里面的新民主主义,因此动笔写了下来。

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篇文章发表于1940年,原题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实则全面地定义了新民主主义政治,新民主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文化,重新阐述了新三民主义较旧三民主义的先进性等。在最接近新中国成立的前期,无疑各种指导性的思想理论是最为混沌和模糊的时期。文章的篇首首先提出了我们要建设一个新中国,就得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开篇,是令我欣喜的。其原因一是,我以为文化内承载的意识形态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相信“枪杆子出政权”的毛泽东对它的认识必是可贵的;二是,从历史来看,我一直觉得从1919年五四运动时的新文化运动后,到新中国成立前,并没有在我心中可以被称作“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东西存在,所以我尤为好奇。但是,紧接着的下文,新民主主义文化又被归为政治与经济之下。“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是首先决定那一定形态的文化的;然后,那一定形态的文化又才给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马克思说:“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毛泽东觉得,再清楚不过了,这样一来新文化取决于新政治和新经济。于是,后文笔调回到了关于政经的无产阶级革命而非资产阶级革命,应联合苏联走共产主义道路上。其中有这么几句印象深刻。

一,“无产阶级的任务,在于不忽视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革命性,而和他们建立反帝国主义和反官僚军阀政府的统一战线。”我一直觉得在任何时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不是对立的关系。即使在那是的中国,毛口中的“大资产阶级”国民党和我们的共产党也并非完全对立的关系。一个兼容的心态,可以向前为自己开拓出广阔的道路,向后为自己留出一条多余的退路。我们要革命,我们更需要盟友,需要团结。法国大革命,结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果实,至此从封建社会转为资本主义社会。彼时的中国,是一个复杂的半封建半殖民社会,加之幅员辽阔,东西南北各个地区社会差异都是不小的,所以统一出一个具体而微阶级观点是艰巨而艰难的。毛提出“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可以看出这个分类标准,是不完整,不平行和难以客观定义的。我一直不解的是,是怎么区分资产阶级的大小呢。毛一直说大资产阶级的软弱的,屈服于帝国主义钱财的利益,是不可靠的。那么像卢作孚这样的爱国企业家,将资产贡献出来用作中国的发展与建设应该怎么归类呢。

二,是毛泽东对新三民主义的定义“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这两个定义是十分漂亮的。那时的中国工农阶级群众占尽十之八九,毛仍能提出应各革命阶级联合执政,可见他个人对***的认识并不停留在专上,他倡导的是融合各阶级的力量,各阶级都享有的权力。毛泽东的“革命论”是支持“多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他总结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他的“道”是支持大多数人的利益,这“多数”不管是黑白,只要是“多数”。他看到了中国十分之八农民的利益,就算被说成农民领袖,他也义无反顾,他敏锐的看到,农民的“道”符合中国大“多数”利益,才有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说。其次,民主也并未被遗忘,即使集中制在当下被践行得更深刻。

三,文中我最喜欢的毛说“新三民主义的共和国才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民国。我们现虽有中华民国之名,却没有中华民国之实。循名责实,就是今天的工作”没错,“循名责实”,实际上,理论和实际的脱节,才是真正钳制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另一方面,从革命的结果看,新民主主义让我们站起来了;从过程来看,“民主”完全被“新”的风采盖过了头,它曾何处栖身。朱厚泽曾反问他自己的过去“什么叫社会主义?”以社会为主义,为社会为主义,才叫社会主义。而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是,社会的主体是人民。我也相信学习马哲毛概,更重要的不是要去继承什么,而是实事求是地去发掘被忽略的,再权威的东西融入时代特征都会有被质疑的可能,却又是质疑让进步成为了可能。

第四篇:读《新民主主义论》有感

读《新民主主义论》有感.txt为什么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总要加上从前?开了一夏的花,终落得粉身碎骨,却还笑着说意义。读《新民主主义论》有感

内容摘要:对新民主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解与体会。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它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它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

读完《新民主主义论》后,体会最深的是新民主主义的先进文化建设。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至于新文化,则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东西,是替新政治新经济服务的。

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

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它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它同一切别的民族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相联合,建立互相吸收和互相发展的关系,共同形成世界的新文化;但是决不能和任何别的民族的帝国主义反动文化相联合,因为我们的文化是革命的民族文化。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这种工作过去还做得很不够。这不但是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还有外国的古代文化,例如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但是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所谓“全盘西化”(33)的主张,乃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公式的马克思主义者,只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开玩笑,在中国革命队伍中是没有他们的位置的。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义的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文化。

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科学的。它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在这点上,中国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能够和中国还有进步性的资产阶级的唯物论者和自然科学家,建立反帝反封建反迷信的统一战线;但是决不能和任何反动的唯心论建立统一战线。共产党员可以和某些唯心论者甚至宗教徒建立在政治行动上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但是决不能赞同他们的唯心论或宗教教义。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中国现时的新政治新经济是从古代的旧政治旧经济发展而来的,中国现时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但是这种尊重,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的地位,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对于人民群众和青年学生,主要地不是要引导他们向后看,而是要引导他们向前看。

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大众的,因而即是民主的。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要把教育革命干部的知识和教育革命大众的知识在程度上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结起来,把提高和普及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结起来。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而革命的文化工作者,就是这个文化战线上的各级指挥员。“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34),可见革命的文化运动对于革命的实践运动具有何等的重要性。而这种文化运动和实践运动,都是群众的。因此,一切进步的文化工作者,在抗日战争中,应有自己的文化军队,这个军队就是人民大众。革命的文化人而不接近民众,就是“无兵司令”,他的火力就打不倒敌人。为达此目的,文字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加以改革,言语必须接近民众,须知民众就是革命文化的无限丰富的源泉。

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这种文化,只能由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去领导,任何别的阶级的文化思想都是不能领导了的。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一句话,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这就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就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民国,这就是我们要造成的新中国。

我读完《新民主主义论》后,体会最深的是新民主主义的先进文化建设。

《新民主主义论》是借《中国文化》出版之际写出的,可见应该对于文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至于新文化,则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东西,是替新政治新经济服务的。

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

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种文化,只能由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去领导,任何别的阶级的文化思想都是不能领导了的。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一句话,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它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它同一切别的民族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相联合,建立互相吸收和互相发展的关系,共同形成世界的新文化;但是决不能和任何别的民族的帝国主义反动文化相联合,因为我们的文化是革命的民族文化。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这种工作过去还做得很不够。这不但是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还有外国的古代文化,例如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但是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所谓“全盘西化”(33)的主张,乃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公式的马克思主义者,只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开玩笑,在中国革命队伍中是没有他们的位置的。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义的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文化。

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科学的。它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在这点上,中国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能够和中国还有进步性的资产阶级的唯物论者和自然科学家,建立反帝反封建反迷信的统一战线;但是决不能和任何反动的唯心论建立统一战线。共产党员可以和某些唯心论者甚至宗教徒建立在政治行动上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但是决不能赞同他们的唯心论或宗教教义。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中国现时的新政治新经济是从古代的旧政治旧经济发展而来的,中国现时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但是这种尊重,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的地位,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对于人民群众和青年学生,主要地不是要引导他们向后看,而是要引导他们向前看。

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大众的,因而即是民主的。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要把教育革命干部的知识和教育革命大众的知识在程度上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结起来,把提高和普及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结起来。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而革命的文化工作者,就是这个文化战线上的各级指挥员。“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34),可见革命的文化运动对于革命的实践运动具有何等的重要性。而这种文化运动和实践运动,都是群众的。因此,一切进步的文化工作者,在抗日战争中,应有自己的文化军队,这个军队就是人民大众。革命的文化人而不接近民众,就是“无兵司令”,他的火力就打不倒敌人。为达此目的,文字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加以改革,言语必须接近民众,须知民众就是革命文化的无限丰富的源泉。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这种文化,只能由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去领导,任何别的阶级的文化思想都是不能领导了的。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一句话,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这就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就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民国,这就是我们要造成的新中国。

《新民主主义论》在最后指出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仍然适用于当代。毛主席在文章最后热情高呼:

新中国站在每个人民的面前,我们应该迎接它。

新中国航船的桅顶已经冒出地平线了,我们应该拍掌欢迎它。

举起你的双手吧,新中国是我们的。

如今中国的航船已经与世界各国并驾齐驱,扬帆破浪。

相信文化的风帆必将为中国的远航提供力量。

第五篇:读《新民主主义论》有感

读《新民主主义论》有感——中国必须要走的路徐杰2012110144应法(环境方向)

《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于1940年发表在《解放》刊物上的一篇系统的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政治、经济、文化纲领以及革命理论的著作。《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具有重大影响——结合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完整且逻辑严密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思想。由于笔者知识的局限性,只论述对该著作某一方面的理解及体会即毛泽东认为中国为什么要走社会主义道路。

一、时代背景

在发表《新民主主义论》之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顽固派在发动军事反共的同时,在文化思想上也对共产党进行抨击。他们利用一切宣传途径宣传:“共产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共产党没有在中国存在的必要”,“一切革命都已包括在三民主义里面”,等论断。其目的不言而喻——取消共产党,妄图实现一党之统治。毛泽东为了巩固民族团结,消除由国名党顽固派的反共宣传而带来的革命迷茫,指明革命方向并使革命者与革命同盟者坚信这条道路是正确的,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总结出了一套系统的,科学的革命理论。

二、毛泽东视域下的中国革命

毛泽东首先论述了中国革命的对象,这是非常必要的。孙中山先生发起的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革命,其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明确革命的对象,在反帝反封建的同时又寄望于帝国主义,没有认清

革命形势,失败是必然结果。毛泽东总结历史经验,在《新民主主义论》这样论述:这些统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形态就是我们革命的对象。我们要革除的就是这种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政治、旧经济和那为这种旧政治、旧经济服务的旧文化。在这里有必要说明毛泽东论述中所提到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毛泽东认为在被外敌侵占并统治的地区为殖民地——主要指日占区;被国民党占领的地区是为半殖民地;而无论是日占区还是国民党统治区都是半封建制度占优势的社会。

毛泽东深刻认识到了中国当时的形势,总结出革命不能一次性完成需要分阶段进行的革命进程。他深刻认识到中国不同于苏联,苏联在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之前是军事专政的帝国主义,国家性质具有完整性。而中国同时面临来自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如果学习苏联那势必不会有同样的结果。历史证明这样的论断是正确的,一次性革命是不现实的。中国革命应该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首先是改变中国当下的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其第一步的完成的标志是建立起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其次在这个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第一步与第二步的关系紧密相连,第一步是第二步的前提,没有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谈发展社会主义就是空想,第二步是第一步的必然结果,仅仅建立起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并不能使国家富强,需要发展社会主义才能使国家进步,不受外敌侵侮。

三、为何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十月革命之后世界上出现了两大社会形态,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讲诉社会是不断进步的,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时期会通过改革或者革命的方式向社会主义发展,因此社会主义是优于资本主义,更加能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人类进步。毛泽东认为:中国不可能会因为学习西方列强走资本主义道路而民富国强,其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国际环境,首先资本主义列国不是慈善家。他们不会给予快饿死的人任何帮助,即使手里捧满了面包。他们的目的就是欲将中国发展成为其殖民地,扩大市场,消除资本发展带来的经济危机。其次,社会主义阵营也不允许有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诞生。

2、国内环境,以大资产阶级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势力具有“一身而二任焉”的两面性,其不可能成为领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实现国家富强的中流砥柱,也不可能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加之,资本主义已经日薄西山,社会主义正蓬勃发展,如果选择走资本主义道路——这是一条西方国家走过的路,中国将同时面临来自两大阵营的压迫以及国内动荡的处境,这就决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必然的结果。

笔者认为,毛泽东对当时的环境及局势的分析是合理的,历史证明选择这条道路是正确的。但是,也许是由于想极力扩大两大社会形态的差距,打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官僚资本主义的嚣张气焰,鼓励革命,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轨迹的分析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实事求是。前面讲到,资本主义确系会过渡到社会主义,但有一个前提即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程度”最明显,最直观的体现就是该社会形态从诞生到结束的发展时间,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国从奴隶主义过渡到封建主义长达千年,英国是最早发展资本主义的国家,其从封建制度到发展资本主义也同样用了数百年,这说明社会形态改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从资本主义“来到人世间”到1940年不过短短两三百年,这段时间不足以使刚刚推翻封建制度正欲极力发展的社会制度被另外一种阻碍资本商人谋求私益程度丝毫不亚于前者的社会制度所取代。毛泽东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去看待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轨迹,忽略了历史发展规律,得到了资本主义已经处于日薄西山的境地的结论。事实上资本主义国家并不是已经进入衰退阶段,其与社会主义国家一样都是在发展,只不过社会主义制度性质决定了发展速度以及发展潜力都优于前者。

《新民主主义论》不仅仅是在与国民党顽固派思想交锋的武器,更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方针,它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方向与中国未来的前进道路,是一盏指路的明灯。其不但具有历史意义,同样具有现实意义。

下载读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毛泽东》有感

    读《毛泽东》有感 《毛泽东》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毛主席的生平事迹以及他的成长历程 毛泽东生于湖南韶山的一座小山村里,父亲毛顺生,母亲文其美,下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毛泽民、毛泽......

    读《毛泽东》有感

    读《毛泽东》有感 在读《毛泽东》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 毛泽东主席于1893年12月26日,诞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在1949年9月开始担任中华人民政......

    《毛泽东》读有感

    勇气与睿智成就伟大 ——读《毛泽东》有感 是谁,从一个简陋的农舍中走向了国际领导人的舞台?是谁,从一个农民的儿子成长为大国的领袖?又是谁,从一个山娃子蜕变为伟大的政治家、军......

    读毛泽东有感[大全]

    读《为人民服务》有感《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是毛主席一生中的光辉著作之一,很久以前就已经拜读过,而且印象深刻。这次重温这篇文章,读后倍感受益匪浅,自己的思想认识,再次得到......

    读《伟人毛泽东》有感

    读《伟人毛泽东》后感 ——少年立长志 摘要:稻田里,一个穿着肥裆蓝裤的男孩坐在竹凳上,乱蓬蓬的黑发在阳光下熠熠发亮。他身体单薄,但个头对于一个还没有到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是高......

    读《毛泽东传》传有感

    读《毛泽东传》有感 朱贤良1190103012 工会学院11级企事业文化班 这几天拜读了英国学者迪克.威尔逊的大作《毛泽东传》。之所以选择他写的《毛泽东传》是因为他首先是一个......

    读毛泽东传有感

    读《毛泽东传》有感 读了《毛泽东传》后让人不得不钦佩毛泽东的孜孜不倦的工作精神,朴实的生活作风,简明扼要的文风,指挥若定的作战风格,充满辩证法的工作思路,处处体现为人民服......

    读《毛泽东传》有感(精选合集)

    读《毛泽东传》有感 记得初中的时候,其实比较喜欢周恩来,因为老师说,周恩来一生没有犯过什么大错。而毛泽东的左倾错误时期十分影响中国当时的进步。然而上大学后才明白,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