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政治 7-2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课后强化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2013-2014学年高中政治 7-2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课后强化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一、选择题
1.为了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我们应()A.初次分配中解决好效率问题,再分配中解决好公平问题 B.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格局 C.统筹城乡发展,将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农村工作上来 D.发挥市场在收入分配中的基础作用,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强调社会的公平与和谐,因此B项符合这一要求。解决效率和公平问题是不能分开的,不是两个过程,故A表述错误,应排除;C项中的“国家的中心工作转移”表述错误,应排除C项;D项做法不利于社会公正与和谐,故应排除D项。
孔子说:“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据此回答2~3题。
2.孔子的话中错误之处在于()①违背了社会公平原则 ②违背了效率原则 ③割裂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④把平均主义当成公平A.①②③ C.①③④ [答案] B [解析] 注意此题为逆向选择题。孔子强调了“均”即公平,但又把公平绝对化,犯了平均主义错误,从而不利于效率的提高,故①不符合题意。
3.这一观点中的合理成分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益的启示是()①要消除收入差距 ②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③要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分扩大 ④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A.①② C.③④ [答案] C
B.②③④ D.①②④
B.②③ D.①④ [解析] 孔子的话合理之处在于看到分配公平的重要性,启示我们重视公平,①要消除收入差距是不现实的。③④均有利于社会公平,②是效率问题,不符合题目要求。
4.按收入高低把总人口等分为高、中、低三组,下图所示为各组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的两种不同状态。下列做法有利于由状态a向状态b转变的是()
①加大扶贫开发与救济力度 ②个人收入按超额累进税率缴税 ③发挥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 ④降低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 A.①② C.②④ [答案] A [解析] 回答本题关键是要弄懂由状态a向状态b转变,就是要求调节过高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因此①②符合题意;单靠市场调节不会解决收入差距问题,③不选;④说法错误,故选A。
5.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应该()A.坚持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B.完善分配制度,理顺分配关系 C.国家加大对低收入者的补贴 D.由国家统一制订劳动报酬的具体标准 [答案] B [解析] A项无助于公平;C项为措施之一,不全面;D项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6.对效率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投入越少,就意味着效率越高 ②产出越多,就意味着效率越高
③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越高,就意味着效率越高 ④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B.①③ D.③④
A.①② C.①③ [答案] B
B.③④ D.②④
[解析] 效率要比较投入与产出两者之间的关系,①②只强调某一方面都是错误的;③④正确。
7.国企高管层的天价薪酬和职务消费问题的存在说明()A.我国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B.按管理要素分配是国企中主要的分配方式 C.国有企业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 D.在我国分配领域还存在不公平的现象 [答案] D [解析] “天价薪酬”强调在我国分配领域存在不公平的现象,A、C不符合题意;B说法错误。
8.基尼系数是国际上衡量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重要指标,基尼系数越大表明分配差距越大。2012年我国基尼系数为0.474。下列做法中,能降低基尼系数的是()A.坚持再分配主要由市场调节 B.坚持平均分配,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C.始终坚持效率第一
D.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答案] D [解析] 降低基尼系数实现公平必须重视政府在再分配中的作用,如果主要由市场调节,只会扩大收入差距;坚持平均分配,会扼杀积极性;C说法片面;只有D项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降低基尼系数,故选D。
9.解决下面漫画中问题的措施有()
①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
②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 ③工资薪金所得实行超额累进税率 ④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A.①③④ C.①②③ [答案] C [解析] 漫画反映了企业中存在的分配不公问题,①②③均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④是针对企业生产而采取的措施,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0.2013年1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2年主要经济数据,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接近52万亿元,增速为7.8%;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695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分别为9.6%、10.7%,“跑赢”了GDP增速。同时物价上涨得到有效控制,2012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上涨2.6%,回落2.8%。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1)城乡居民收入跑赢GDP有何意义?(2)简述政府在再分配中实现社会公平的作用。
[答案](1)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对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2)通过再分配实现社会公平,政府要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创新拓展
一、选择题
1.下列对“社会公平”理解正确的是()①指“机会公平”,即市场主体间具有平等的竞争地位 ②指“结果公平”,即强调人们收入分配的公平,防止贫富分化 ③使全体人民都能平均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④使各地区、各部门都能同步发展和同等富裕 A.①③ C.①② [答案] C [解析] ③中的“平均”不对,应该是“平等的”,④中“同步发展和同等富裕”是不可能的。
B.②③④ D.①②④
B.①④ D.③④ 2.“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2013年,党和国家将“民富”目标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①坚持公平优先,完善分配制度 ②增加货币供应量
③促进经济增长,增加社会财富 ④提高工资标准,增加居民收入 A.①②
C.③④
[答案] C [解析] ①中的“坚持公平优先”,说法不准确;货币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超过会诱发通货膨胀,不利于实现“民富”目标 , ②不是正确措施。③④是实现“民富”目标的合理措施。
3.目前,“看病难、看病贵”、“就业失业问题”和“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是我国最突出的三大社会问题。对此,政府应该()A.积极发展经济,鼓励效率优先 B.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拉动经济增长 C.提高人民币汇率,增加社会财富 D.调整经济政策,更加注重分配公平[答案] D [解析] 解决三大社会问题政府应该注重分配公平,A、B、C主要是针对效率问题。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之间的组合模式有多种多样,下图中你认为比较恰当的组合应该在()
B.②③
D.①④
A.AA′区间之内 C.A′或B′点上
B.BB′区间之内 D.AB区间之内
[答案] D [解析] A′A区间注重了效率,忽视了公平;BB′区间注重了公平,忽视了效率;A′和B′点走向了极端;只有AB区间恰当处理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故选D。
5.在日本企业界,每次开会要计算会议成本,公式为:会议成本=本公司每小时平均工资的3倍×2×开会人数×会议时间(小时),以每小时平均工资的3倍计算,是因为劳动产值要高于平均工资;乘以2,是因为参加会议要中断经常性工作,损失要以2倍计算。与会人数越多,会议开得越长,会议成本就越高,对此看法正确的是()①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②效率提高就是资源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③减少会议,缩短会议,就会提高效率 ④计算会议成本就会提高效率 A.①② C.①④ [答案] A [解析] ③④中的“就会”说法太过绝对化,故排除③④。6.漫画《行业差别》给我们的启示是()
B.①③ D.②④
①要改革分配制度,进行公平分配 ②要消除行业收入差别
③要加快垄断行业改革,调整国家和企业关系
④制定并落实反垄断政策,放开准入,引入竞争,形成相对合理的行业利润率和工资率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C [解析] 由垄断行业薪金曝光而引发的社会舆论轰炸在近几年愈演愈烈,5到10倍的收入差距使中国的整个收入分配制度蒙上了不和谐的阴影。①③④都是改革行业收入分配不公的有效措施。要改变过大的行业收入差距而不是消除行业的收入差距,搞平均主义,故应排除②。
7.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以下有利于在初次分配中促进社会公平的措施是()A.强化财政的社会保障功能
B.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C.强化市场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D.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推进工资集体协商 [答案] D [解析] 初次分配是在企业内部进行的,D正确。A属于再分配措施;B既涉及初次分配也涉及再分配;单纯的市场调节会导致收入差距拉大,C错误。
8.在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总体稳步增长的同时,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却在拉大。结合下边漫画,在下列举措中,能够促进收入差距问题解决的是()
①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 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③提高财产性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 ④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漫画的意思是居民的收入差距体现在初次分配领域,启示国家要在初次分配中注重公平,也就是说要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和最低工资标准,②④正确。①③与题意不符。
9.某地五个行业从业人员的年平均工资收入情况如下图所示:
材料告诉我们()A.各行业存在收入差距可优化资源配置
B.初次分配、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C.当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达到总体小康
D.缩小我国当前行业收入差距应该坚持效率优先原则 [答案] B [解析] 通过图可以发现某地五个行业从业人员的年平均工资收入差距较大,体现了分配不公平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B正确,A、C、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0.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该企业合理的做法应该是什么?
(2)再分配中国家应如何解决漫画中的问题?(最少列举三条措施)。
[答案](1)该企业应该确定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在初次分配中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讲求效率,将劳动报酬与贡献挂钩,反对平均主义,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又要维护公平,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以协调企业和职工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2)①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②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既要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大。③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合理的公平分配,以兼顾各阶层群众的利益,特别是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措施类主观题解题方法突破
【典型例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2012年我国基尼系数为0.474。目前我国收入差距体现在多方面、多领域。城乡差距长 时间在3:1以上的高位上运行;不同职业之间乃至同一职业内部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金融、电力、石化、烟草等领域的国有垄断企业员工收入比其他行业高出十多倍乃至几十倍,一些中层经理人员年薪在百万元以上,其一年的收入是普通工人一辈子都赚不到的。
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国家应如何解决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从而实现社会公平。
[解析] 1.背景信息: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收入分配是否公平。这既是当前一种客观现实,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热点问题。如何缩小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这不仅是普通民众关注的问题,也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
2.设问分析:掌握国家解决收入差距扩大所采取的措施,回答此题注意两方面的知识:一是生产决定分配,首先要把“蛋糕”做大;二是分配方式、分配原则的问题,要注意把“蛋糕”切好的问题。
3.理论依据:生产决定分配,实现社会公平所采取的措施。
[答案](1)大力发展生产力,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全体人民的收入都有所增长。(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3)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政府要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合理、公平分配。
【名师支招】 措施类主观题的解题方法 1.措施类试题的设问形式
措施类试题常以如何解决、采取什么措施(对策、途径、方法)、怎么实现、合理建议等形式出现。
2.措施类试题的解题思路
(1)定范围,要明确设问中所要求的具体领域是什么,是从经济方面,还是政治方面,还是文化方面。
(2)定主体,采取什么措施往往可以从不同主体出发加以考虑,在审设问时一定看清是明确了主体,还是让你自己根据材料明确不同主体。
(3)“三联系”
一是联系教材,解答措施型试题时首先要做的便是联系教材,看看教材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或方法。
二是联系材料,看看材料提供了哪些有用信息,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或困难,就要对 症下药地提出措施;如果材料呈现的是成功经验,就要对材料中的措施与经验加以概括总结,并使之与教材理论相符合。
三是联系时政知识,从时政知识、党和国家的现行方针政策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以致用】
经济学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低收入者、高收入者相对较少,中等收入者占绝大多数的收入分配结构,可以说是最理想的收入分配结构。这种结构要比我国目前的金字塔型收入结构稳定得多。在十八大报告提出“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这一要求下,中央强调对不同的收入群体采取不同的调节办法,决心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
从经济制度上看,你认为怎样才能构建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
[答案](1)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发挥各种所有制形式在社会财富增长中的作用。
(2)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促进社会财富的快速增长。
(3)同时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通过发挥政府作用和强化税收调节,实现社会公平。
第二篇:高中政治《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说课稿
各位评委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逐一进行介绍: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地位和作用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是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学习这门课程既能帮助我们认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经济现象、获得必要的知识与技能,还能帮助同学们了解国家经济制度、政策、发展状况。这一框题能够引导同学们关心国家经济发展、树立责任意识。同时本框内容理解起来相对困难,结合历年考题,常常在材料题中出现,分值较高。因此,讲好和学好本框内容十分重要。
2、说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
识记效率、公平的含义;掌握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能够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具体事例。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他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②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会课后反思。形成全面看待问题的辨证思维方法,为将来《生活与哲学》的学习打下基础。③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纠正学生对“公平”概念的错误理解,避免不必要的仇富心理。
3、说教学重点难点及依据 ①重点及依据
重点: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怎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依据:本框题的内容对于高一同学来说理解起来有些抽象,但又经常与社会现实、时政热点、政策法规结合起来考察。因此我把这个知识点定为重点。②难点及依据
难点:对公平的理解
依据:同学们进入高中不久,价值观念尚未定型,容易受不良社会现象的误导,对社会不公现象的理解容易钻牛角尖,对国家和政府的信心不足,我将引导他们辨证看待问题。
4、课时安排及教具准备
大约需要1个课时;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授课形式,增强同学们的直观感受。
二、说学情
同学们进入高中不久,价值观念尚未定型,看问题容易偏激和片面。我将在课程中加强对他们辨证思维和全局观念的培养。因为本框内容存在一定难度,所以对不同的同学和不同的知识点我设立了不同的要求,所有我要求同学识记“公平”“效率”的概念,掌握“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怎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理解能力较强的同学不仅要掌握还要能熟练应用。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对于本框的内容不能急于求成,可以结合练习和考试进行讲解。
三、说教法及依据
主要采取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
依据:本框内容不易理解,学生接触得也少,采取讲授法能更好地巩固知识点,帮助他们理解问题。采取案例分析法更贴近生活,更易于接受,还能提高分析能力。
四、说学法及其依据
主要采取课堂讨论法,在布置课后小作业时也加入了调查法。
依据:课堂讨论能活跃气氛、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调查法鼓励同学实事求是,有利于对理论知识的深化。
五、说教学过程
1、思路设计与环节安排
我根据教材内容与同学们的接受能力(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①复习旧课:回顾我国分配制度
②导入:通过询问到食堂打菜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讨论,导入“公平”这一概念,说明每个领域对公平有着不同理解。
③播放一小段视频(关于社会中存在的不公现象),讲解“公平”,根据教材及PPT中对公平的两种不同观点让同学们进行讨论,讲解、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公平。④利用“个税起征点”“贪污犯与贫困者”“初次分配”三个案例带领同学分析思考,总结出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方法。
⑤利用“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引出“效率”的概念 ⑥请同学们分析PPT上的漫画及课本中的例子,思考并讨论效率与公平有什么关系,怎样处理两者间的关系。
⑦回顾知识点,适当提问,当堂检查学习效果。⑧布置课后思考题。
2、教与学双边活动安排
在环节安排时我就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通常由老师引出话题,学生马上进行课堂讨论,老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总结,最后进行巩固。师生在分析案例时有更多的思想交流。不仅仅是老师在教、学生在学,而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遇到疑问能够及时解决。
3、重、难点的处理
讲授重点时我采取了案例分析法,让同学们进行课堂讨论,我再进行总结,这样增强了同学们的参与感,能理解得更全面和深入。在讲授难点时先播放一段视频,激发同学们的兴趣,让大家关注相关社会问题,再通过对课本和PPT上的两种不同观点进行辨析,同学们接受起来更容易一些。
4、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主要采取PPT课件,在课件中穿插了视频、漫画、图片和案例,内容饱满。书写板书,知识点清晰、有条理,便于记忆、总结和复习。
5、布置作业
上网搜索南昌、北京、拉萨的最低工资标准分别是多少。联系所学知识观看十七大的相关新闻。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下去思考一下社会中存在哪些不公平现象,有哪些解决措施,也可以几名同学一起做一些简单的小调查。主要采取课后思考题的形式,不增加课后负担。题目分成两个等级,第一类是贴近生活的,第二类需要一定的思考和实践,第二类题目可以选做。
六、板书设计
第七课
第二框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一、公平
1、含义(难点)
2、社会公平的体现——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3、我国收入分配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重点)①我国分配制度——制度保证 ②初次分配——重要举措 ③再分配——重要举措
二、效率
含义: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三、效率与公平(重点)
1、两者有何关系
2、怎样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七、说教后反思
本节课思路清晰,教学手段丰富;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老师共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因为离同学们的实际较远,理解起来还是会有难度,有的同学可能没有完全掌握,以后作业、联系、考试中涉及到相关问题时我会再着重强调,以帮助同学更好地理解。
各位评委,我的说课稿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立的,充分体现了学生、老师共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望各位评委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第三篇:高中政治 课时作业(十四)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新人教版必修1
课时作业(十四)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社会公平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下列关于社会公平问题的正确理解是()A.社会成员的收入要平均
B.要充分保护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益权 C.使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D.消除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
解析:C A项错误,公平不等于平均;B项的结果会在一定程度上拉大收入差距;D项不现实,利益冲突无法全面消除。故选C项。
2.有人认为“收入分配的公平就是要消除收入差距”这种观点()①是正确的,因为平均才能真正实现公平,公平就是没有差别 ②是错误的,收入分配的公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而不是消除差距 ③是正确的,它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④是错误的,它割裂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A.①② C.①③
B.②③ D.②④
解析:D 收入分配的公平不等于绝对的平均,它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而不是消除收入差距。题中观点否认了差距,实际上否认了效率,割裂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故②④正确,①③说法错误。
3.中央提出,“十二五”规划要“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以富民促进公平,以公平促进富国。这是因为效率和公平具有一致性,表现在()A.公平就是消灭差别,有差别就不是公平
B.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C.效率和公平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存在对立 D.发展经济必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解析:B 本题考查公平与效率的关系。A、C两项表述错误,曲解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D项与题目无关。
4.漫画反映的是央企高管薪酬首次与职工工资挂钩。这一做法()
①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悬殊
②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③有利于强化政府对央企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④有 1 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D 央企高管薪酬与职工工资挂钩,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共同富裕,故①②正确;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故④正确。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据此回答5~7题。5.收入分配的公平是()①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 ②与平均主义没有区别 ③要求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 ④同步富裕共同致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C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它要求社会成员间的收入不能过于悬殊,这与平均主义是有根本区别的,而同步富裕是不可能的。所以①③表述正确,②④错误。
6.公平的收入分配()①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②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③有助于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④体现了国家对知识人才的尊重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A ④所述内容是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的作用,故不符合题意。①②③是对公平收入分配的正确认识。
7.在我国,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证是()A.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B.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C.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D.公有制在我国的确立
解析:B 结合题意、联系知识分析,在我国,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所以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8.十八大提出,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目标。对“两个同步”目标的理解,正确的是()①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②有利于完善分配格局,使分配政策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点 ③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④有利于促进收 入分配公平,保障和改善民生
A.①② C.①④
B.③④ D.②③
解析:C “两个同步”增长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促进收入分配公平,①④正确;“两个同步”有利于实现由国强到民富的转变,②说法不正确;③与题意无关。
9.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2014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分批出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而且还有可能缩小,主要表现是过去几年中低收入人收入增幅快于高收入人群。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的原因。
答案:①经济持续发展,为缩小收入差距提供了物质基础。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③不断改善民生,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的收入,持续地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④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正确处理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提高了效率,又促进了公平。
解析:获取和解读材料中“农民收入增加、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信息,调动和运用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知识,从分配制度完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等方面分析原因。
10.“晒工资”正在成为当下的一种时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最近,一份农民工的工资单在网上引起了网友们的围观与热议。据这份工资单显示,有农民工的收入最高一月超过万元,最低也在5 000元以上。不少网友尤其是白领阶层的网友在表达羡慕的同时也表现出失落,也有部分网友对农民工的高工资表示认同。
(1)运用收入分配的知识,谈谈应如何理性看待农民工的“高工资”现象。
(2)“晒工资”晒出了许多人的失落。从效率与公平的角度分析,网友们怎样才能由“晒工资”变成“晒幸福”。
答案:(1)①在我国,劳动者的收入是与劳动者的劳动数量与质量紧密联系的。农民工的“高工资”是与其付出的劳动量相挂钩的。网友们应理性地看待劳动付出与劳动收入的关系,不能简单地拿工资数量作对比。②在我国,收入分配是以承认劳动差别与劳动能力的大小为前提的,农民工的工资也存在差别。这启示白领朋友们,应着眼于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通过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来提升自己的工资水平。盲目地攀比工资数量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③网友们在对比农民工的高工资后显示出失落,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要提高脑力劳动者的收入。
(2)①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维护收入分配公平,把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②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制度。让民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③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以解放与发展生产力,通过推动经济效率的提升为分配公平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④初 次分配与再分配都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收入分配的因素、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回答第(1)问,要结合我国的分配制度思考“高工资”的原因;同时还要认识到“高工资”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脑体倒挂的问题。第(2)问,关键是思考怎么提升劳动者的幸福感。从效率与公平的角度看,一是要注重效率,为劳动者的幸福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二是要注重分配公平,防止收入差距过大对民众情绪造成伤害。调用教材中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的知识来作答即可。
第四篇:《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学案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学案
一、知识回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据此回答例1——例4
[例1]下列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的是()
A.经营风险收入
B.国有企业职工的奖金和津贴
c.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所得
D.外资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例2]实行按劳分配之所以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是因为
A.它把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
B.它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c.它消除了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
D.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
[例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直接原因是()
A.生产力水平
B.所有制结构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D.我国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
[例4]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有人通过向企业或个人提供技术和信息资料取得一定的收入,这种收入属于()
A.
按劳分配
B.
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收入
二、自主学习
、公平
(1)含义:
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
,要求保证人们的
生活需要。(注意:收入公平不等于平均主义)
(2)意义:是社会主义
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 关系,实现
发展、社会。
(3)实行社会公平的措施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
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
②保证
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
a意义: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b措施:当前要着力提高
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
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
机制和
机制。
③
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
措施: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
收入,调节
收入,取缔
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
2、效率
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
与 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程度。效率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3、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
(2)矛盾性:二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又存在矛盾。
4、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
,又要。
(2)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既要反对
,又要防止
;
既要落实
,又要提倡
;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
三、教师精讲.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坚持效率优先
(1)
效率的含义
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2)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的影响。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就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大大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效率。
因此,要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那就要在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原则。
2、兼顾社会公平
(1)公平的含义
公平的含义比较宽泛,我们这里学的是收入分配的公平。它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它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是根据社会的不同利益主体在社会经济交往活动中,按照他们都能够接受的规则处理相互的利益关系,在承认物质差别性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相对平等,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它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公平是绝对的平均主义,不考虑客观差异;是不讲效率的“公平”,实际上是不公平,它妨碍了效率,阻碍了生产的发展,结果使人民长期处于贫穷状态,结果不是共同富裕,而是共同贫穷。
(2)坚持收入公平分配的意义
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3)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首先,效率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提高效率是增加社会财富的根本途径,它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公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它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活稳定。二者是对立的。
其次,二者又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社会公平的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前提与基础的公平,只能是普遍贫穷。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提高效率的积极性。
(4)“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基本含义和要求
效率优先,实质是发展生产力优先,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要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首要目标;兼顾公平,是指社会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社会具有生机喝活力。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首先,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再次,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注重效率有利于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在再分配中,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第五篇: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说课稿
高中政治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题的内容。该框在本单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承接了教材第一框题所介绍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介绍在分配的过程中应该坚持的原则。同时,本框题内容涉及到国家收入的再分配,为第八课第二框《财政与税收》的内容起到了铺垫作用。
2、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收入分配的公平
依据:收入分配上注重公平,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重要体现,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相区别的显著标志之一。把握好这一问题,有利于学生全面的理解我国的收入分配问题,同时进一步提升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2)难点:
①如何在收入分配方面实现社会公平②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依据:高一学生的知识占有量少,思维能力不足,对党的政策理解起来有些难度
二、目标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及学生的学习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①识记:效率、公平的含义
②理解: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及措施;效率与公平的辨证关系及如何处理
③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具体事例,说明说如分配如何实现公平(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辨证的认识和对待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
②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确认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率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依据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高一学生的认知结构,我计划采取以下教法和学法。
二、教法与学法
1、教法。①情景教学法法②自学阅读和讲授结合法③讨论式教学法
2、学法。①自主学习②探究学习③合作学习
三、过程分析
(一)导入新课
漫画:某公司收入分配状况:老总:豪宅靓车全有啦,副总吃吃喝喝洗桑拿,科长精打细算全家花,职工这俩钱儿咋拿回家?
思考:你能看出这家公司的收入分配状况存在什么问题吗?在你的身边有没有类似的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漫画,激发学生对本课的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一、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意义
2、措施
A课堂探究:
1、什么是公平?公平是平均主义吗?公平允许差异存在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用找关键词的方法准确掌握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B多媒体展示:
1、1978年到2007年我国基尼系数的变化,并注解基尼系数的含义和作用。
2、网络“晒工资”引发的对收入分配不公的评论
问题:根据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你认为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有什么现实意义?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迫在眉睫,那么,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呢?(过渡到下一问题)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阅读教材,熟悉所学内容,总结要点。C课堂探究:
多媒体展示:
1、02年到06年居民收入、企业和政府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变化比较,以及居民收入比重下降产生的影响 2导入漫画,第一组问题:
1、材料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什么问题?这种现象对实现社会收入分配公平会产生那些负面的影响?你认为国家应该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第二组问题:观察漫画回答:在这个公司中,收入差距过于悬殊存在于哪些人之间?这会产生什么负面影响?你认为国家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设计意图:
1、设学生在提前阅读教材的基础上,配合感性材料,升华对理性知识的认识,理解“两个合理比重”突破难点 D多媒体:近几年我国出台的一系列减税免税的措施
问题: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措施?国家为什么要采取这些措施?
设计意图:
1、通过税收政策的调整加强学生对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理解
2、使学生能够初步区分初次分配与再次分配的措施
注意问题: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所以需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大胆发言,教师避免为赶时间而替学生回答问题。
二、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1、效率的含义
2、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
3、如何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课堂探究:导入漫画 分配不公,公司面临破产:新任领导的竞聘演讲 甲:我要公平,公平才能得人心,要一碗水端平,大家工资平均算 乙:我要效率,效率是企业的生命,收入差距必须拉大 丙:我要……
问题:
1、你认同甲和乙的观点吗?为什么?
2、如果你是丙,你会如何改革公司原先不合理的分配制度?
设计意图:
1、通过体验角色,使学生理解并能够学会处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突破难点。
2、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三)知识巩固
通过“我的收获”小环节的设置,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回顾本课学习的过程和学到的知识,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体系。谈谈自己本课在思想上的收获,升华认识。
(四)作业设计——调查报告
要求学生回家调查自己家里的收入近年来的变化情况,并探究与这些变化相联系的国家政策。体会这一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加深对所学习知识的理解、运用。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高中思想政治
人教2003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效率的含义、公平的含义、效率与公平的辨证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辨证的认识和对待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如公平、效率的矛盾,使学生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问题。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积极效益的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2学情分析
所带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见多识广,对收入分配公平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看问题比较片面和肤浅,由于各种媒体的传播,一些负面的信息对学生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对当前国家关于处理效率和公平的政策的认识可能会发生偏差。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效率与公平的含义、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辨证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在收入分配中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
情境一:老李是某国企钢铁厂老员工。1986年进入钢铁厂,正好20岁,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凭着吃苦耐劳,很快就成了厂子里的劳动模范。90年代中期,钢厂效益一度下滑,老李发现这是工资的激励作用不够,“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大家缺乏干劲。但是没人敢向这种 “公平”氛围挑战。老李担心厂子的前途,悄悄地向厂里提交了一份“打破大锅饭”的建议书。问题一:你认为老李提的建议好吗?为什么?
情境二:钢铁厂在2008年进行改革,并成功上市。后来厂里来了一位有魄力的新老总,招收了许多名牌大学生,还更新了厂里的生产线。老李发现,自己已经不再是80年代末的那个风云人物了。虽然工龄不短,但是不会新技术,工资只有2000多元;而刚分配来的大学生技术员却拿到了5000元。听说新来的老总因为贡献大,年薪达到100万,一些买了股票的员工也大赞改制的好处。老李想着生病的妻子,想着读大学学费紧张的儿子,他越来越困惑,并经常发牢骚,认为这不公平。问题二:你认为老李发牢骚对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学生回答基础上归纳:上图反映了当前我国在收入分配领域中存在的某种不公现 象。这也就是今天我们要共同探讨的话题——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活动2【讲授】新课讲授
二、讲授
过渡:公平的含义较宽泛,涉及经济、政治、法律等各个领域。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今天的课我们将围绕公平的收入分配解决三个疑问:什么是公平的收入分配?实现公平的收入分配有何意义?如何才能实现公平的收入分配?
1、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学生阅读:P60页第一、二段。准确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探究材料:美国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而中国则是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 的财富,财富集中度远远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教师:请你结合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说说现在我们国家收入分配不公平有何表现?(举例一、二)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列举2种情况,学生判断哪种情况才是正确的:
教师:①收入分配的公平指的是一种相对平等,而不是绝对平等,它与平均主义根本不同;②收入分配的公平并非不要差距,而是指差距不能过于悬殊,适当的差距意味着效率;③收入分配的公平强调必须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这是对人生存权的尊重。
探究:据世界银行的测算,欧洲与日本的基尼系数大多在0.24到0.36之间,而中国2014年的基尼系数高达0.469.中国基尼系数从30年前改革开放之初的0.28已上升到2014年的0.469.这是社会利益共享机制发生严重断裂的显著信号。(人们通常认为0.4是基尼系数的警戒线,一旦基尼系数超过0.4,表明国民财富已高度集中于少数群体。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社会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0.4-0.5为“差距偏大”,0.5以上为“高度不平均”。)
教师: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超过警戒线。这给我国带来哪些不利的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2)分配公平的意义 学生阅读:P60-P61 教师归纳: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和谐进步。过渡:其实,收入分配的公平说说容易,做起来是很难的,它需要有制度和政策上的保证。(3)促进公平的措施 学生阅读:P61页并回答。第一、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评析:按劳分配体现公平,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效率。
答案要点:(1)按劳分配是指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这种分配方式既体现了效率,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又体现了公平,即实行同工同酬。(4分)
(2)按生产要素分配既体现了效率,即根据劳动者的质量、作用和贡献获得相应的收人;也体现公平,各种生产要素都可以根据其对生产的贡献获得收人。(4分)探究练习:
材料1:2010-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见PPT表格)探究问题:描述2010-2012年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你的对策。
答案:2010-2012年期间,我国国家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增长很快,说明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说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步(或说明我还没有让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发展的成果。(2分)
第二、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知识延伸1:国民收入的分配。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指在物质生产领域内部进行的分配。
例证:1990年,中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为53.4%,2001年该比例降至51.4%,2007年则只有39.74%。自2000年到2007年,中国劳动报酬占比下降了11.66个百分点。1920至1929年,美国劳动报酬占其国民净收入的比重为60.5%。而到了1980-1984年期间,该比例则升至74.3%,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而中国则恰恰相反。第三、再分配注重公平
教师: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实现公平分配。
材料: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今天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个税起征点由二审稿的3000元提高到3500元。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重新公布的《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所得以为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三千五百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个人所得税法》将现行的9级超额累进税率调整为7级,第一级税率为3%。
2、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学生阅读:P62第一段。什么是效率?怎样提高效率?
(1)效率的含义:产出与投入的比率。用公式表示是:效率=产出/投入(产出一般指生产总值,投入指成本)材料:中国共产党在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上的理念更新:
1992年,十四大提出,针对平均主义的分配体制,提倡讲求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做到“兼顾效率与公平”。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先富带动后富,走共同富裕道路。
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理念,为此,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2007年10月,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要注重效率与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第一、两者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公平是效率的保证。第二、两者又存在着矛盾。(3)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 学生阅读:P62最后一段。
三、小结
四、练习《精炼优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