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华网毛泽东纪念馆献花数超过1亿朵
中华网毛泽东纪念馆献花数超过1亿朵
2013年12月2日凌晨2点35分截图 中华网毛泽东纪念馆的献花数于2013年11月28日下午4时左右超过100000000(1亿)朵,无数网友见证了这个伟大的时刻。
中华网网上纪念馆是免费的公益纪念馆,从理论上说,任何人都可以在该馆建立一个纪念馆,纪念自己所怀念的人,网友们可根据自己的意愿为各纪念馆献花、祭奠、留言。该馆是由电脑根据献花数自动排序的,献花数多的排在前面。由于毛主席纪念馆的献花数并远远超过其他各馆,所以,长期处于“今日特别纪念”位置,高居首页榜首。
根据2013年12月2日凌晨2点35分记录,在首页榜首下面,位于前20位的分别是杨开慧、毛泽民、周总理、朱德、两弹一星之父钱学森、毛岸青、毛泽建、贺子珍、马克思、毛泽谭、毛楚雄、恩格斯、白求恩、罗荣桓、列宁、老革命李尔重、李大钊、杨根思、浩然、张思德纪念馆。截至2013年12月2日凌晨2点45分,张思德纪念馆的献花数为4914706朵。
笔者注意到,在6分钟之前,截至2013年12月2日凌晨2点39分,总设计师纪念馆的献花数为1943530朵,比排在第21位的张思德还少2971176朵。看来,尽管主流媒体多年来不遗余力地吹捧总设计师,总设计师却被越来越多的网友所抛弃。笔者注意到总设计师纪念馆里的留言,虽有一部分“赞帖”,更多的却是“骂帖”。
有网友注意到,11月28日,又是一个“28”,这天离12月26日正好“28”天,伟大领袖毛主席真是跟“28”这个神奇数字有缘,这天恰好又是“感恩节”,是一个让人铭记终生的日子。
第二篇: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导游词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参观。
我馆是1964年建成开放的。最初的馆名为“韶山毛泽东同志旧居陈列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题写了馆名。1982年11月,中央批准改为“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现在的馆牌是1983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题写的。现在大家所在的位置是序厅。这尊毛泽东汉白玉雕像是序厅的主体,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雕塑家刘林创作。选择的是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以前这一
特定历史时期的形象。
这幅巨型油画《日出东方》,由军事博物馆青年画家李如创作。
序厅顶部采用浅拱造型和弧形灯带,寓意毛泽东思想光照千秋;两边红色花岗岩斜柱形似红旗,寓意
毛泽东思想的光辉永不褪色。
纪念馆现有12个展室,有《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基本陈列和《毛泽东遗物展》、《毛泽东一家六烈士》两个专题陈列。《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主要介绍毛泽东的生平业绩,采用声、光、电、场景制作和多媒体等高科技和现代化陈列手段,使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达到高度统一,系统、生动地反映了毛泽东的丰功伟绩和人格风范;《毛泽东遗物展》主要介绍毛泽东1949年6月15日入住中南海到1976年9月9日逝世,27年零3个月中留下的部分遗物,反映毛泽东崇高的人格精神和丰富的生活情趣;《毛泽东一家六位烈士》展,介绍的是毛泽民、毛泽覃、杨开慧、毛泽建、毛岸英、毛楚雄6位烈士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人类进步
事业舍家为国、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
现在请大家随我到展室参观。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这首家喻户晓、脍炙人
口的民歌,唱出了亿万人民对毛泽东的崇敬与怀念。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他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探索的一生。他集政治家的睿智,理论家的谋略,诗人的豪情于一身,把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中国和世界。他为中国各民族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为维护世界和平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的名字,他的思想,他的精神,他的品格,将永远鼓舞中国共产党人和各族人民
继续推动中国历史的前进。
毛泽东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第一部分 立志救国 追求真理
毛泽东诞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韶山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在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他通过孜孜不倦地学习、思考和探索,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最终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文)。
面对内外压迫,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这组浮雕反映的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
争的情景(浮雕)。
地处湖南省中部的湘潭县韶山冲,偏僻闭塞,但也同样无法远离近代中国深重的苦难。
第一组 走出乡关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在韶山冲上屋场(油画)一个农民家庭。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是一个精明能干的农民。他早年因为家贫当过兵,回乡后,一边种田一边做些小生意。到毛泽东出生时,家境渐
渐富裕起来。这是1919年11月毛泽东与父亲在一起(照)。
毛泽东的母亲姓文,是湘乡县凤音乡唐家坨人,在家排行第七,因此,大家都叫她文七妹。文氏心地善良,终生信佛,对穷苦的乡亲充满同情,时常提供帮助。这是1919年春毛泽东与母亲在一起(照)。毛泽东8岁开始在南岸私塾读书。他在韶山读了6年书,换了7处私塾。这是他读过的《诗经》、《论语》、《中等适用算术教科书》(书)。他常常偷偷地读被称为“杂书”的《水浒传》、《西游记》、《三
国演义》等书。
1907年到1909年春,毛泽东辍学在家务农。这是他耕种过的稻田(照)和大雨来临之际,毛泽东在帮邻居家抢收谷子(画照)。
辍学期间,毛泽东白天劳动,晚上帮父亲记帐。夜深人静时,就在桐油灯下如饥似渴地看书,经常通
宵达旦。他读遍了韶山冲所有能借到的书。
1909年春到第二年春,毛泽东到乌龟井、东茅塘私塾继续求学,拜毛简臣、毛麓钟为师。1910年秋,毛泽东离开韶山,到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临行前他改写了日本人月性的这首诗留给
父亲(文),表示自己发愤求学的志向: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第二组 上下求索
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是一所新式学校,除传统的经史子籍外,还新设了自然科学、英语等课程(照)。在这里,毛泽东接触到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这是他读过的《新民丛报》(文)。1911年春,毛泽东考入湘乡驻省中学。为了表示与清政府彻底决裂,他带头剪掉了辫子。同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毛泽东投笔从戎参加了湖南新军,在二十五混成协五十标第一营左队当了一名列兵。
第三篇:游芝山红楼及毛泽东故居纪念馆有感
四月中旬,教育系党课第二组全体学员踏上了红色之旅,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芝山红楼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忆往昔,岁月峥嵘。看今朝,众多的文物,动人的故事,收获甚多。
走进芝山红楼,映入眼帘的是高19.32米的三字型纪念碑,这座纪念碑造型新颖,寓意深刻,主碑既像面红旗,又像把尖刀,体现红军主题。纪念碑上有聂荣臻将军提名“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纪念碑”。
接着就是红砖青瓦的纪念馆,在蓝天白云的映衬在,显得格外庄严肃穆。1932年毛主席率领东路军从长汀出发,挥师东进,占领龙岩,一举攻克漳州,距今已是70周年了。走进红楼内部,我们依稀可以感受到革命先辈生活在漳州的点点滴滴。毛主席给周恩来同志关于漳州战役决策的三封电文、漳州战役天宝决战的示意图、占领漳州的战果图、还有邓子恢王海萍等伟大人物的头像,这些都让我们这些后代子孙深深体会到了伟大的红军革命精神。
走进毛主席工作室,却只看到简陋的床铺和一张办公桌,谁能想到这竟是主席的办公室?他用自己的行为形成了清正廉洁的作风,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就是人民的领袖!这种清正廉洁的共产党人作风,让我久久难以忘怀,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恒久的典范,也许现在的生活条件比那时好多了,但我们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勤俭的美德,更要保持清廉的作风!通过感受革命先辈的生活遗迹,使我在心灵上受到了震撼,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人生信念和理想,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努力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广大同学,共同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第四篇:毛泽东纪念馆一篇震撼国人的留言
毛泽东纪念馆一篇震撼国人的留言
总有一天,总有一天,人们的良心将会发现:人民曾经拥有过,那么扬眉吐气的日子。
一个旷古未有的、伟大的民族英雄,以压倒一切敌人的气概,洗雪了1840年以来的所有耻辱和悲伤。
从董存瑞到黄继光,他们证明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总有一天,这个国家的的历史将会记载:人民曾经谱写过,气壮山河的诗篇。
一个农民的儿子,在一块农业国的土地上,用社会主义创造了,属于人民的工农业体系。
从钱学森到王进喜,他们证明了:社会主义建设者,第一次把谋生的劳动,变成了光荣与神圣的使命。
总有一天,中国的历史学家将会承认:这个从来不缺少帝王将相的古国,曾经拥有一位真正的人民领袖。
这个被无数敌人咒骂的人,却没有一个私敌。除了他的思想,也没有遗产。
但他有一个牺牲者的名单:从杨开慧到毛岸英......总有一天,人们会明白:为什么一个中国人逝世,世界53个国家下半旗,联合国最快下半旗...总有一天,总有一天,人们会明白:为什么天南海北、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亿万各族人民,为一个从来都没见过的人逝世,而悲痛欲绝....总有一天,总有一天,人们会明白:为什么这么多年了,瞻仰遗容的人总是排队长龙,参观故居的人总是川流不息...总有一天,总有一天,人们会明白:为什么罗瑞卿大将走出秦城的第一件事,是来到天安门向领袖像敬礼;
为什么,叶帅在80年代一听见别人提起毛泽东的名字或者谈论毛主席,就激动得老泪纵横甚至嚎啕大哭;
为什么,陈毅元帅病重期间,几个月都靠输液维持生命,未曾吃进一粒米;
而在12月26日,他却要求吃面,看他吃的非常艰难,护理人员都劝他别吃了,他费力地说:今天是毛主席生日,我要为他吃长寿面啊!所有在场人员都感动热泪...他们跟主席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谁能用语言描述? 总有一天,人们会明白:为什么亚非拉的朋友感激“毛主义”带给了他们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的勇气。
一个天生蔑视所有强权并敢于把一切剥削欺压人民的体系和规则撕碎的革命者,必然受弱小民族和国家的爱戴。从越南到古巴,从格瓦拉到曼德拉,他们证明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彻底的民主宣言。总有一天,几千年靠天吃饭的农民将会记起:他们曾经组织起来过,把拜神的诚恐变成了改天换地的自豪。
八万座水库,上亿亩大寨田,就连土得掉渣的社办企业,日后也成为改革中的异军突起。
一个小农经济的王国,也曾经有过农业合作社的欢歌。
总有一天,这个国家的人民将会想起:他们曾经跟随自己的领袖,进行过一场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探索,进行过一次追求平等和世界大同的理想主义战斗。
从纺织女工郝建秀到拿工分的农民宰相陈永贵,他们证明了:社会主义国家劳动人民地位就是高。
总有一天,西点军校的课本终将承认:不怕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就怕毛泽东化!
这支把支部建在连上,把官兵平等和军爱民、民拥军视为生命的军队,从上甘岭到珍宝岛,书写的都是以弱胜强的传奇和不朽的军魂。
总有一天,嫦娥故乡的飞船将在月球登陆: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精神挺起了中国的脊梁,于是,新中国拥有无数的“第一次”,消灭了无数的“不可能”,也无数次的令西方世界“刮目相看”。
总有一天,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后代,会感概向往长辈们曾经经历过的哪个时代,会把德、智、体全面发展作为人生的价值目标取向,会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教诲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总有一天,共和国的史册会这样铭记:他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也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中最卓越最勇敢的领袖之一;他让他的祖国拥有了主权与尊严,他让他的人民拥有了主人公的荣光,而他的名字总是与“人民”联系在一起的。
总有一天,这个党的后代们,会不容置疑的感悟到:
凝聚着先辈们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思想,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是引领人类构建大众政治文明的灯塔;
而只有当中国在这一思想牵引下,博发出民族强大凝聚与向心力时,才是我中华巨龙的真正腾飞之时。
而这一思想的精髓就是:“永远站在大多数人民一边!”
总有哪么一天,我们将代代传颂这个人的名字: 人民领袖毛泽东!他永远是人民心中不落的红太阳!
*毛伟人,终究成为中华文化符号!
当时间走下去,空间更加舒展,他终究还会成为一种独特的富有生命力的文化,沉淀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与基因,并和这个国家与民族在现代化历程中最好的那些部分结合,不断展示出新的光彩。
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北京中南海,他的心脏停止跳动。他属蛇,摩羯座,自称长着一张“大中华”的脸。1893年12月26日出生在湖南湘潭韶山冲。2003年12月26日,在他诞辰110周年的那一天,他的第四代,重孙毛东东出生。在看重血脉绵延的中国传统文化思维里,这是一个仿佛天人感应的时间节点。这种奇妙也令人想起,他没有见过他的惟一嫡孙、1970年出生的毛新宇。“毛泽东为什么没有见过自己惟一的孙子?”这个问号蝌蚪一样从某个缝隙游进民间并被迅速围观。种种离奇甚至荒诞的猜测更像夏夜鼓噪的蛙声。
其实,晚年他没见的不仅是毛新宇,他几乎没见过他的第三代,甚至还有失散多年的儿女。83年,他见惯了太多生离死别,死别生离。他有太多破碎与缺失。在失去儿子毛岸英的那一刻,他有苍凉甚至绝望的生命感。
但他有超越常人的生死观,因为心中强烈的天将降大任、改造国家与民族的历史使命感。他是一个“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逆天”反抗者,在他改造国家与民族甚至改变世界的理想图谱里,他对中国传统伦理观生命观有一种惊人的穿透力。他的家以鲜血和生命完全融入了他的国:他领导的国,以全新的姿态震撼了天下。其生命光彩飞扬,雄浑与沉郁交织,一位传记作者说,“在他个人完整的身体里,保存着中国革命的历史。”
他不是圣人,但更不是凡人。他拨动了世界,创造了新的时间。在新时间这个巨大的容器里,个体生命与家族血脉的绵延对于他来说早已与天地、与国家融为一体。“不大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寻常人物能文能武能胜神。”韶山毛氏祠堂前,无法考证作者的这副对联,就像一个伟大的田野预言。在他离去38年的特别时刻,当我们试图踏进那条生命长河,凝神感知他的83年,他的家国天下,却发现此时的“毛泽东” 已成为一个意蕴丰富的文化载体。“毛泽东”已不只是现实中的那位毛泽东,还有无数缠绕在这株大树上的政治、社会、文化等等复杂内容。对于老百姓来说,“毛泽东”包含着“公平正义”的社会理想和价值追求。他在中国民间已经变成了一个神话般的存在。他的画像成为司机们挂在车前的平安符;新年初一,韶山毛泽东广场上会有无数祭拜者。就算他有错,人们说,他终究是为了老百姓。
这样的情景,就像他的一位传记作者所说:一株大橡树正在老去,但包括它在内的大森林却展示出新的光彩和形状。他已经创造了一种思想。当时间走下去,空间更加舒展,他终究还会成为一种独特的富有生命力的文化,沉淀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与基因,并和这个国家与民族在现代化历程中最好的那些部分结合,不断展示出新的光彩。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中秋节刚过,他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他的追悼会,是他的第三代与他第一次团圆。包括他的嫡孙、毛岸青之子,1970年出生的毛新宇;1972年出生的外孙女孔东梅、外孙王效芝。除了长外孙孔继宁,直到去世,毛泽东没有见过他们中任何一位。不仅如此,毛泽东和贺子珍失散民间多年的孩子,也终未得见。
其实,人们多么渴望毛新宇他们都能和普通人家的孩子那样,承欢祖辈膝下。毛泽东喜欢孩子,就像李敏说的,“像所有老人一样,隔代亲。”他一定有很多的精彩故事可以讲给他的孙辈们听,孩子们一定也可以给他带去无数的欢乐与温馨。但人们翻遍图文史料,至今也没有找到他和孙辈们的画面。
人们也多么希望他能有一个花好月圆式的美好晚年,像传统戏曲的结尾那样和美团圆。苦难深重而终得解放的老百姓,对于这位给了他们一个新世界的人,既怀抱对待父亲般的敬仰与忠诚,又有一颗纯朴的赤子之心。
“毛泽东为什么没有见自己唯一的孙子?”问号背后,有着老百姓的朴素心愿和深深遗憾。他的外孙孔继宁曾感慨,他晚年没有享受到幸福的家庭生活,这是“外公的悲哀”。但,对于这位见惯种种生离死别的老人来说,他已超越悲哀与遗憾。
他来自人民,还是回到人民之中——1962年10月27日,中国对印反击战取得节节胜利的当口,李敏的儿子、毛泽东的外孙孔继宁出生。他很高兴:“我70岁官升一级!”在李敏写的书《我的童年与领袖父亲》中,留下了毛泽东与第三代在一起的唯一场景:“父亲工作累了,顺脚就去看看小外孙,抱抱、亲亲、逗逗小家伙。”
不久,李敏一家搬出了中南海。直到去世,毛泽东再也没有见过他的第三代。他与孙辈们的交集只停留在照片与名字上。毛新宇的名字来自毛泽东的一句诗;1972年李敏的女儿出生,毛泽东看了李敏带去的外孙女的照片,以他名字中的“东”和他最喜欢的花“梅”为其取名。
毛泽东不仅没有见过他们,他和贺子珍失散民间多年的三个孩子,也终未得见。
最令人感慨的,是关于他的儿子“毛毛”毛岸红的下落。据相关资料,毛毛的寻找过程几经周折。贺子珍的妹妹贺怡在寻找毛毛的途中遇车祸而亡;而一位被贺子珍认为是毛毛的孩子,因为有另一位母亲相认而再起**。毛泽东说,他来自人民,还是回到人民之中吧。
“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 让孩子们回到人民之中,是他对失散未见的孩子的心愿。寻找他的孩子们的种种回忆资料或许难辨真假,但这已不重要。当年毛泽东安慰失去毛妹的贺子珍说:“我们革命是为了造福下一代,而为了革命又不得不丢下下一代。我们现在只能这样。”
为了革命,除了这些失散的孩子,毛泽东还付出了六位至亲的生命。自从1927年秋天,他离开长沙板仓杨家大屋他的妻儿领导秋收起义,他生命中有六位亲人都因为“毛泽东”这个人而死。
妻子杨开慧,于1930年11月14日被枪杀在长沙识字岭。她的死讯直到数月后毛泽东才得知,“开慧之死,百身莫赎。”上世纪80年代,人们在维修杨开慧家老宅时,意外发现了杨开慧写给毛泽东的8篇寄不出去的文字书信。她将书信藏在砖缝和檐下,待它们重见天日,她的润芝却永未能睹。29岁的儿子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牺牲,是他最后一次失去他至亲至爱的人。1922年10月24日,29岁的毛泽东当了父亲。按毛家的宗谱排序,这个伢子应该排“远”字辈,但他说自己早已“离经叛道”,妻子开玩笑说如果怕祖宗责怪,倒叫她想起“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岸”,成为这对新式夫妻为孩子取名的自定义序名。“毛岸英”,是第一个延续他的生命基因与血脉的名字。8岁时,毛岸英就和母亲一起入狱,后流落上海,与父亲分别19年后才相逢。但仅仅5年后,上天就夺走了他。
毛泽东深知战场的危险,炮弹不长眼睛。但他决然冒着这样的风险送儿子上了战场。他没能第一时间得知儿子的死讯,甚至没能接儿子回家:毛岸英埋葬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他默默藏起了儿子的衣物。这些物品多年后才被人发现躺在仓库里,摆放得整整齐齐。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晚年的毛泽东,喜欢吟诵庾信的《枯树赋》:“此树婆娑,生意尽矣……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据他身边的工作人员透露,他们听到他两次吟诵这篇赋,第一次就是在1951年,58岁的他在中南海丰泽园的办公室里,突然得知爱子早已牺牲在朝鲜的消息时;第二次是1976年,83岁的他在中南海游泳池住地书房里,周恩来、朱德两位国家领导人逝世,他突患心肌梗塞抢救过来之后。《枯树赋》伴随着他极度的悲痛忧伤。在这位老人低沉的吟诵中,丝丝渗透的,是他在那个瞬间苍凉甚至绝望的生命感。但,他不怕死,多次谈到死,还对他的保健医生吴旭君说,他死了要开“庆祝会”,大家都要穿得漂漂亮亮去参加。“因为新陈代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他还说自己在世时吃鱼比较多,死后要火化,骨灰撒到长江里喂鱼。吴旭君回忆当时毛泽东对她说,“你就对鱼说:鱼儿呀,毛泽东给你们赔不是来了。他生前吃了你们,现在你们吃他吧,吃肥了好去为人民服务。这就叫物质不灭定律。”
83年,他见惯太多生离死别、死别生离,对生命有一种比常人更深刻的穿透力和感悟力。
他独特的生死观背后,是强烈的天将降大任、改造国家与民族的历史使命感。不按常规,不拘常理,他是一个“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逆天”反抗者,也是一个渴望建立美好新秩序的理想主义者。他的家以鲜血和生命完全融入了他改造国家与民族的宏大使命。亲人的生死,交织着那个年轻政党和古老国家一次又一次的生死危机。亲人的鲜血和无数人的鲜血一起,沉积为黑冷肥沃的淤泥土壤,终于开出新国新民的娇艳之花。
他不是圣人,也是五谷杂粮所养之血肉身躯。但他更不是凡人,他的生命,本身就是一个传奇。历史证明,他的生命属于整个中国和中华民族,他不仅是毛氏家族的家长。这是国家与民族之幸。
他拨动了世界,创造了新的时间。他终将成为一种独特的富有生命力的文化。
他的时间开始了——1893年12月26日,光绪19年冬至后的第五天。韶山冲的一户毛姓人家,添了第一个男丁。算命先生说他缺水,孩子的父亲便给他取名叫“泽东”。在他的钟表上,此刻的时针指向一个内忧外患的晚清中国。中国最后一个王朝苟延残喘,正被虎视眈眈的工业列强瓜分。五千年文明古国向何处去?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这个国家的精英由此开始千难万险的道路探索。韶山冲走出来的这个少见的高个子男人,怀抱强烈的改造国家与民族的使命感,在血雨腥风中成长为意志刚强如铁的中国共产党领袖、一个独立自主的崭新国家的缔造者。他的人民再也不用害怕被欺凌与侵略。他甚至将世界由二极变成三角,创造了一个新的国际秩序。
这是一个“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逆天”反抗者,也是一个渴望建立美好新秩序的理想主义者。
他的第一个反抗对象,是他的父亲。在父亲面前,他像一只尖硬的刺猬。有一次父亲打了他,他跑到家门口的池塘前威胁说要跳下去。10岁的时候,他造了私塾老师的反:他不肯站起来背书,并像梁山好汉一样逃到山上,三天后才回家。1919年下半年,他成为长沙地区“五四”运动的领导者,并发起了第一场公共政治斗争,斗争对象是湖南的军阀统治者。他还创办了新锐杂志《湘江评论》,在红色格子的薄纸上起草文章,开始直率而大胆地发表他的政治观点。他像个浑身长刺、绝不轻易服周的愤怒青年。但他幸好碰到了优秀的人生导师,尤其是“长沙大儒”杨昌济。他还遇上了未来的爱人、老师的女儿杨开慧。两个蓬勃青春生命的融合,订立了那个时代最早觉醒者爱情与命运的生死契约。良师与爱情,都让他的生命能量得到极大的充盈,元气丰沛、动力十足。
28年后,他的预言成真——1921年7月,28岁的毛泽东赴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如果我们全力以赴,共产党在30至40年的时间里,就能统治中国。”这个年轻人凭什么自信满满?要知道,他将要参加的这个大会只有12名代表。但他和这个政党要反抗的,是一个军阀混战、列强环伺的半殖民半封建老大帝国。他们立志要改变整个中国。28年后,他的预言成真。
一个政党的核心是领袖,领袖的核心是意志与思想。这位未来领袖的青年时代堪称饱满与完美:良师益友、爱妻娇子,和可以奉献一生的奋斗方向。这都是他敢于反抗旧传统、旧秩序的第一轮“斗争”成果。他尝到了“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的滋味。这深远地影响他深层性格与心理形成:不畏强权,不惧强力、不守常规、不拘常理的行为方式;浓厚的唯意志、唯精神的理想主义色彩;只有不断地打碎旧秩序,才能建立新秩序的强烈心理预期。正是这位不信邪的湖南人,在数次关键节点“破旧立新”挽救了年轻政党的生命:1927年9月9日,34岁的他第一次实践“枪杆子里出政权”,将一支1000多人的队伍引向了农村。他提出“农村包围城市”、反主流的“城市暴动”之道而行之。这是一条从没有人走过的新路,艰险异常。但他以钢铁般的意志,带领这支队伍走向了胜利。1949年9月9日,55岁的他搬进北京中南海菊香书屋。他成为新中国的伟大缔造者。这是“逆天”反抗者的巅峰胜利。
渴望建立美好新秩序的理想主义者——在世界的竞技场上,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时间开始了!
但他几乎没有片刻喘息,他的新对手——一个更强大的世界旧秩序恶狠狠地连续地扑向襁褓中的新生中国。首先是朝鲜战争爆发。毛泽东的儿子和三十八万中国儿女的鲜血,.赢得了苏联对新中国的重新认识与重视,奠定共和国基石的黄金十年。但数年后苏联老大哥变脸,美国落井下石,竞相援助印度以联手压制中国。瞅准美苏爆发古巴导弹危机,毛泽东打了一场漂亮的对印反击作战,教训了挑畔者。随后中美破冰、新中国重返联合国……他建立了一个新的国际秩序格局:二极变成了三角。
他是一个渴望建立美好新秩序的理想主义者,他一直在与新中国的现实与他理想间的差距抗争:他总是不满现实,总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去改变,达到某种他理想中的良好状态。对于这位凡事都取决于自己意志的强有力领袖来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1966年,74岁的毛泽东放出一批“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年轻的红卫兵小将们高喊“造反有理”去砸烂旧世界。十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但他理想中的新秩序在现实面前撞得头破血流。这是一位理想主义者的悲剧。但悲剧也让后来者清醒。因为经历过“文革”,邓小平改革开放的国策迅速得到民众的拥护,快速推进。
命运之神,对他格外眷顾——或许,正是这种强烈的改造民族与国家甚至世界的使命感,这种舍我其谁的强大气场与能量,连对他的家人格外苛刻的命运之神,也对他格外眷顾。他的精彩的生命,相随的是政党的生机勃勃,或者,两者相辅相成。家与国的运与势,有着奇特的交织。1927年9月9日,领导秋收起义的毛泽东唯一一次被捕,但他找准机会逃跑,此后几十年的战斗中,他从未受过伤。在延安,正当中年的毛泽东有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新家,年轻的妻子和跑进跑出的孩子。一位在延安见过他的美国外交官说,那个时候的他“色彩鲜明,天造地设”。从抗日统一战线到持久战到三大解放战役,他和战友们的巅峰之作一个接一个,共产党也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
1966年5月15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标志“文革”兴起的《五一六通知》。此后,他身边曾经亲密的战友一个个被打倒、死去。1971年9月13日,林彪之死给了他致命打击,身体迅速走下坡。1976年3月,一场世界罕见的陨石雨在吉林降落,听完这则新华社电讯,他走到窗前,遥望天空:“天摇地动,天上掉下大石头,就是要死人哩。”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他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他终将会成为一种独特的富有生命力的文化——83年,种种生离死别,死别生离,他终究看淡,滴水入海。但这滴水的浓度,至今未有化开。甚至,它变成谁都能发声的意见广场。
“毛泽东”,是那里鲜明的标记。他已退场,却恍如依然在场。
其实,对于这位一己之胸怀可纳入一国之宏大的伟人,今天的人们可能无法站在山脚去评论山顶的风光,也难以取一瓢水而试图解说整个大海。任何脱离当时的历史现实和情境,对历史人物所做的抽象评价和判断,都只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同时,我们也只有在更久远的时空长河里,才能更清晰地看到,他对于这个国家和民族到底意味着什么。2014年9月9日,他已离开人间38年,但人们仍会在中秋这个全家团聚的时刻争议他为什么不见长孙这样的家常,津津乐道他爱吃的红烧肉,他的“不吃辣椒不革命”。无论时世如何变迁,中国老百姓永远在心灵深处为他留有重要位置。“毛泽东”已成为一个鲜明的符号,标记着“公平、正义”的社会价值观,成为一个意蕴丰富的文化载体。他已经创造了一种思想,他终究会成为一种独特的富有生命力的文化。它将沉淀、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与基因,并和这个国家与民族在现代化历程中最优秀的那些部分融合,不断展示出新的光彩。
第五篇:静宁县“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省第五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静宁县“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
省委宣传部命名甘肃省第五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新闻来源:中国陇南网 责任编辑:李晓芬 发布时间:2012-01-23 进入论坛>>
中国陇南网讯(记者 薛小平)日前,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作出决定,命名静宁县“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庆城县博物馆等67个纪念馆、博物馆为甘肃省第五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市徽县“徽成两康战役”纪念馆等10个纪念馆、博物馆名列其中。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做大做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事业,省委宣传部组织有关专家对各地推荐申报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验收,经过认真筛选,决定命名静宁县“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等67个纪念馆、博物馆为甘肃省第五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市徽县“徽成两康战役”纪念馆、康县陕甘川边区游击队纪念馆、成县五龙山战役纪念馆、徽县江洛镇龙头新村展览馆、康县蚕桑示范展览馆、文县尖山乡宋坝新村展览馆、武都区八一中学灾后重建展览馆、礼县甘肃秦文化博物馆、武都区深圳中学灾后重建博物园、武都区马街镇姜家山村灾后重建文化园被列为甘肃省第五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省委宣传部希望被命名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按照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管理试行办法,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全面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管理工作,广泛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提升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发展水平,振奋精神、凝聚力量,为全省文化建设乃至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据了解,从2006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按照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实施意见》的精神,加强组织领导,配备专门人员,推进设施建设,健全规章制度,挖掘内部潜力,运用现代手段,成为激发全省各族人民爱国爱家乡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和甘肃精神的重要阵地,陶冶道德情操、提升品德修养的重要场所,了解祖国灿烂文明、掌握历史知识的重要课堂,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全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而独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