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

时间:2019-05-14 06:40: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

第一篇: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

摘要:本案例属于一般心理问题,环境的变化打破来访者原有的依赖模式,为了获得爱和归属感的需要,来访者将情感转移他人,继而造成自身的情感困惑。在系统的了解了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后,咨询师运用“现实疗法”,让来访者看到自己的真正需求,认识到只有自己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帮助来访者找出满足需求的具体方式和计划。咨询效果尚可。

关键词:爱和归属感 现实疗法 选择理论 一、一般资料

来访者张某,女,1987年出生。

二、主诉

主诉:心里困惑,情绪低落

个人陈述:我出生于农村,在权威型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生活中从小不敢与父亲亲近。父母亲的脾气都十分急躁,经常当着我的面吵架。上大学以后,我与父母的关系逐渐亲近,但是,也未曾向父母袒露过自己的心声。父亲的个性踏实认真,凡事追求完美;母亲有些斤斤计较、爱钻牛角尖。我从六年级开始住校,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因此与父母的交流很少。受家庭的影响,我的性格偏于内向。大二开始,我喜欢上一个男孩A,男孩A也喜欢我,于是,我们迅速确定为男女朋友关系。在A的影响下,我的性格开始变的活泼开朗。两年来,我们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亲密,我也越来越依恋A,他是我唯一的知心朋友,在感觉上和我的亲人一样。大学毕业后,我回到老家上班,他到外地上班。从此以后,我再也不可能像以前一样任何时候都能联系上A,而A忙于工作也没时间和我有过多交流。两三个月后,我在网上遇到同学B,我们开始在网上交流频繁。

但是,这两个星期,我十分困扰,不知道是不是喜欢上了B。每当上QQ看见他在线,就禁不住去和他打招呼;当他不在线时,我还会有点小失落。但是,我不能喜欢他,我还有男朋友。我男朋友对我很好,平时我有什么心事都会和他说,他也是我最知心的朋友。只是

现在他刚上班,有很多事情要忙,稍微忽略了我,我相信过段时间就会好的。所以,我不能喜欢B,这样对我男朋友相当于是一种背叛。但是,我又控制不了自己的感情。而且,B好像也很喜欢我,可能知道我有男朋友,才压抑了他的感情。这段时间,我一直纠缠于这些事情,睡眠不好,工作效率也大大下降,也不想和男朋友联系太多,但又感觉很愧疚,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

三、观察、了解和他人反应的情况

张某的精神状态尚可,给人的感觉是偏于文静的,面部表情有些凝重,眉头紧锁。语速适中,语调很轻柔。刚开始时有些胆怯,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在咨询师的引导下,逐步进入主题。据张某的同学反应,张某性格极其温柔,脾气很好,偏于内向,加上现在在农村上班,生活圈很小,她很少会主动和其他的同事接触,交际圈子极其狭窄。如果有什么心事的话,她会选择藏在心里,不会主动和我们说。她男朋友对她很关心,每天至少通一次电话,只是感觉现在她对她男朋友有些不耐烦,有时候很爱找茬。

据了解其本人无重大疾病史,无家族精神病史。

四、心理测验的结果

SDS: 57分;SAS: 54分。

五、评估与诊断

1)根据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三原则,来访者主客观统一、心理活动内在一致、人格相对稳定,有良好的自知力,主动求助,希望解除困扰,无逻辑混乱,无知觉异常,无妄想。2)根据对来访者的初步观察及来访者在面谈过程中的表现,来访者情绪低落,情绪波动,情感纠结,并且出现此种情况的时间只有二周,无泛化现象。3)社会调查显示来访者的社会功能正常。4)鉴别诊断:本案例应与严重心理问题相区别的基础是:无退缩行为,无自杀倾向,无泛化现象,社会功能良好。5)由此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来访者的主要问题为:对男朋友过度依恋,新环境的改变导致依恋的原方式改变,引起不适应,导致来访者将情感依托转移到他人身上;人际交往意识淡薄。

六、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评估和诊断,并与来访者的沟通与协调,确定以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鼓励来访者结合各个方面认真思考自己行为背后的原因,逐步引导来访者认识到其问题背后的真实原因。

最终目标和长期目标:健全人格,在情感上增强自主独立性,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七、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和适用原理:

来访者表面上在情感上有了困惑,但是实际上是由于新环境的改变导致依恋模式发生变化,致使来访者情感发生转移。因此,我先从了解她的种种想法入手,通过一些方式让其看清现实,然后慢慢在咨询过程中帮助其理清思路,了解其整个思想的发展动态,继而拟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并且逐步修改和完善。帮助来访者慢慢地从困惑中解脱出来,达到援助以求自助的目的。

在整个咨询过程中,我主要采用“现实疗法”。“现实疗法”是威廉姆·格雷瑟于1962年创建,基于选择理论,他认为我们的需要不是直接得到满足的,我们所做的事情,从出生开始一直持续下去,记录的都是自己所做的感觉良好的事情。基本假设为生活是我们所能控制的,我们唯一可以控制的人就是我们自己。现实疗法强调当事人的责任和力量,重视当前的行为,协助当事人拟定明确的行为改变计划并切实执行,以尊重为基础建立彼此的信任关系,强调当事人自身的优点和潜能,避免当事人对咨询者产生依赖心理。治疗主要是教给来访者在对待生活中所需要之人时做出更有效的选择,咨询师与来访者建立满意的咨询关系是关键。现实疗法的主要目标是帮助来访者与他们世界中的人联系起来或重新联系起来,除了满足其对爱和归宿的需要,最基本的是帮助来访者学会满足其需要的更好方式。

该治疗方法的首要的要求是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也是我们咨询开始的第一步。咨询之前简要地给来访者介绍一下所使用的治疗方法。咨询开始后,首先要和当事人建立信赖关系,寻求来访者的需要并使其明确。在这个过程中,要有注意行为,延缓对来访者的判断,做出非预测的行为,恰当的使用幽默,坚持自我,促进自我表述,在来访者进行自我表述时注意表述中的主题、总结和聚焦。当来访者开

始认识到他们能改变自己的行为时,就主要集中于怎么样可以做出最好的选择。

2、双方义务和权利 来访者的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来访者的权利:

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来访者的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咨询师的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咨询师的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咨询师的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职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一周一次,每次1个小时左右,共3次,收费标准:每次60元。

八、咨询过程

共有三个咨询阶段:

1、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任务:

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2)了解基本情况,收集一般临床资料;

3)确定主要问题,探寻其基本需要及其改变意愿; 4)进行咨询分析。完成情况:

1)填写咨询登记表,介绍咨询中的相关事项与规则; 2)倾听求助者的诉说,鼓励其宣泄不良情绪,调整心态,获取了求助者的信任和理解;

3)收集求助者临床资料,了解其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探寻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4)布置咨询作业,要求来访者自己把三人关系用关系图表示,并尽可能的将自己对A、B的感觉一一列出,对比结果。

2、心理咨询阶段 任务:

1)进一步加强咨询关系,引导来访者找出自己的真实需要; 2)决定自己要什么,并自己对其进行评价; 3)商定行动计划。完成情况:

1)来访者清楚意识到自己对爱和归属感的需要; 2)认识到自己错误的交往模式;

3)制定了逐步改变交往模式的步骤,逐步扩大交际圈。附部分咨询过程对话:

咨询师:在你们相隔异地之前,你对你和你男朋友间的关系有什么感觉?仔细回忆一下,详细谈谈你的具体感受。

来访者:很好,我们经常在一起,有什么问题他都帮我解决,我有任何事情都会告诉他。那时,我无时无刻都会感觉到他的存在,我把他当成我的靠山,他也很呵护我(面带微笑)。

咨询师:那时,你是不是感觉自己很依恋他? 来访者:是的。

咨询师:现在你觉得你们关系怎么样?

来访者:感觉淡了好多,他要上班,压力大,就顾不上我了,他那上网也不方便,我们很久才视频一次。现在,很多事情我都憋在心里,不告诉任何人。有时候想和他聊天的时候,他都没时间。现在,我都不知道要男朋友有什么用了(情绪低落)。

咨询师:如果他和你在同一个地方,你希望从他那得到什么? 来访者:当然还是想以前那样,得到他足够多的关注、关心、爱护。

咨询师:那你现在从B那能得到这些感觉吗?

来访者:能感受到一些吧,至少能从他那得到一些关注。咨询师:那我可不可以说,你是为了得到关注,而期望与他的联系?

来访者:恩(思考了一会)。

咨询师:但是你觉得这种与他的交往是能让你心里更舒服吗? 来访者:和他聊天挺开心的,时间会过的很快。

咨询师:设想一下,如果不是他而是其他人,你觉得会不会有同样的结果?

来访者:应该会吧。

咨询师:那我们结合关系图总结一下我们刚才讨论的内容,你是不是觉得你期望从他们身上得到一种感觉,就是得到他们的关注或者说是爱。当男朋友给你的不足的时候,你又转向他人,这就让你对他产生了一些特别感觉。

来访者:好像是(貌似明白状)。

咨询师:如果交往的对象换成其他的人,比如,室友、同学,会

不会获得你期望得到的感觉?

来访者:可能吧。

3、结束与巩固阶段 任务:

1)学习如何建立人际关系; 2)开始实施计划; 3)加强与男朋友的交流。完成情况:

1)来访者意识到人际关系的建立有助于满足归属感的需要,学习了人际交往的一些技巧; 2)来访者下定决心做出改变; 3)重新决定了与男朋友交往的模式; 4)再次强调了以后的改变。

九、咨询效果评估

1)来访者的评估

我找到了自己问题的所在了,清楚了以后应该改变的方向。这些困扰都是我自己造成的,我自己可以改变。

2)来访者的同学评估

她变的开朗了一些,会主动的和我们交流,不再像以前一样闷着一张脸。

3)咨询师的评估

来访者已经清楚看到自己真正的需要,可以自己解决问题,采用合适的方式面对自己的需要。

4)咨询测量的结果正常 SDS:48分;SAS:46分。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7.第1版.(2)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7第1版.(3)[美] Gerald Corey著.石林等译.心理咨询及治疗的理论实践.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9第1版,215-225.7

第二篇:小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小学生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怎样疏导

---小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李建玲

一、案例:班上有个女同学张小玉,已经12岁,学习成绩还算好,但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说话,班级活动也不爱参加。一次小假结束,她所有的作业都一字没动,问她原因,她一句话都不说,再问,她就哭了。我只好打电话向她的家长了解情况,原来那几天她的奶奶去世了,孩子最依恋奶奶,情绪受到很大打击。

二、对这件案例的分析:

首先是张小玉性格比较内向,从小到大,她妈妈对她要求都很严厉,稍有不是就会严加责罚,所以她很怕妈妈,越到高年级越沉默寡言。而她奶奶对她比较慈祥,奶奶的离去让她心理上产生严重的失落感,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了。

三、处理办法

1、对妈妈进行教育。首先,让妈妈知道,教育孩子不是一味的过分严格,也不是一味的溺爱,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给孩子下定论,有什么事情一定要问清楚孩子。就算是孩子做错了,也要心平气和的教育孩子,一定要抛弃“棍棒之下出天才”的落后的教育方法。要把孩子看成独立的人,平等地进行对话,做个民主的家长。其次,要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孩子的行为、心理变化。让孩子多说话,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2、对于张小玉,我们可以用理性情绪疗法,让她明白,妈妈其实很爱她,对她严格要求也是为了她好。奶奶已经不在了,但还有爸爸妈妈以及老师同学,大家都爱护她,她不是孤单的。另外为她营造一个平等友爱的学习环境:我安排一个外向、活泼、乐于助人的同学做她的同桌。这样当她有困难时,同桌能热情地帮助她,帮助她恢复对自己的信心。同时在课堂上多关注她,发现优点及时表扬。

四、对这个案例的总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大,只要对他们进行细致地了解和具体地分析,抓住他们的优势和长处,就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实施有效的教育方法。从张小玉的情况看,性格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天生的,或是由于家庭、社会等因素造成的,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改变的。但是过于内向、不善于交际,是不健康的心理表现,是部分青少年身上存在的普遍现象,而不是个例。虽然,这个女同学性格还不是很外向,不是很有自信,但只要给她积极的心理辅导,在父母和老师的引导下,相信她会一天比一天会更有进步。

第三篇:小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小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一、案例:小红,8岁,来自农村。智力正常,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说话。一天小红叔叔不见5 毛钱,怀疑是小红偷的,小红的妈妈证实真的是小红的偷的情况下,打了小红,小红还是说不是她偷的,他妈妈说不承认就把她的手砍掉之类的话。令人想不到的是,小红真的自己用小刀把自己的小手指割了下来,拿着手指去找他妈妈并恳求妈妈说,自己已经把手指割掉了,求妈妈相信钱真的不是她偷的。幸好及时送到医院才保住了那个小手指。

二、相关背景:

1、小红:上一年级,平时比较乖,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但是很听话,特别是妈妈的话。在出院后记者问她割手指的时候疼不疼的时候,她说很疼,但是为了让妈妈相信她,她必须这么做。

2、小红家庭情况:爸爸对她没有那么严格,比较放松。相反,妈妈比较严格,做错事会挨骂,挨打。记者问他妈妈,对这件事的看法时,她妈妈说,虽然不确定是不是她偷,只是吓吓她而已,给她个提醒,好让她以后注意,就只是教育教育。

三、对这件事案例的分析:

首先是小红性格比较内向,不懂表达自己的想法,从小到大,小红的妈妈都是很严,小红就把妈妈当做权威,很怕妈妈,怕妈妈生气。所以当妈妈威胁说砍她的手时,以为妈妈真的是要砍她的手,为了不让妈妈生气,让妈妈相信她。他就去把自己的手指砍掉,让 妈妈不生气,相信她、原谅她。

其次她妈妈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对,不懂观察孩子,不了解孩子的心理,不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造成影响。平时她都是这样教育孩子的,都是以打骂的方式,让小孩听话。其实小红平时不说话,和听妈妈的话都是被妈妈威胁的,其实就是怕妈妈。

以上两个原因就造成了小孩割自己手指的悲剧

四、处理办法

1、对妈妈进行教育。首先,让妈妈知道,教育孩子不是一味的过分严格,也不是一味的溺爱,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给孩子下定论,有什么事情一定要问清楚孩子。就算是孩子做错了,也要心平气和的教育孩子,一定要抛弃“棍棒之下出天才”的落后的教育方法。要把孩子看成独立的人,平等地进行对话,做个民主的家长。其次,要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孩子的行为、心理变化。让孩子多说话,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2、对于小红,我们可以用理性情绪疗法,让她明白,妈妈其实很爱她,不是真正的想要砍她得手,只是想趁机教育她而已,妈妈的初衷是好的,只是用错方法而已。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一定要跟妈妈交流。妈妈以后不小心再说要砍她的手啊、叫她去死这样类似的气话的时候,不能盲目听话,要好好爱护自己。步骤如下:

1、试着给小红解释一下ABC理论,如果还是不完全明白的话,可以边引导边治疗。

2、首先问她为什么要在很痛的情况下,还要割自己的手指(自虐),这就是诱因事件A,从上面的背景知道,她是因为觉得是被妈妈误会,妈妈生气要砍她得手,所以她要自己砍手,让妈妈消气,相信她。

3、其次,问她在在妈妈说要砍她得手的看法,也就是说对产生A的看法,通过记者的对话,她说她认为只要她砍了手,妈妈就会不生气,就会相信她,所以她必须这样做。

4、问她是不是一定要这样做,从小红妈妈平时的教育方法来说,平时妈妈

就是这样教育她的,妈妈说什么他就必须做什么。不听她的话就会被打,妈妈就会不理她。所以她这次也要听妈妈的话,所以她砍自己的手,好让妈妈不生气,相信他。这就是情绪与行为结果C

5、我们会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驳斥她得那个不正确的判断,因为我们都知道在农村,教育孩子的方法还是通过打骂等方式,骂小孩是杂种,打小孩,用不听话就不要你,有的还叫小孩自己去死等不正常的语言来教育孩子。所以我们就举这些例子给她,说其实妈妈这样子说都是为了让小孩听话,做个好孩子。叫她不要盲目听从妈妈说出的对自己身体造成伤害的语言而自虐,好好保护自己,健健康康的成长,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才是妈妈的目的,妈妈永远不会真的要她去伤害自己。这就是D

6、让她理解妈妈的行为其实是爱她的情况下,我们对进行应对这种情况的方法:具体就是,当妈妈在误会她时,一定要好好跟妈妈交流,妈妈实在是不相信,那就算了,以后就好好听话,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如果自己真的做错了,妈妈再说出类似的话的时候,一定不要再听了,只要向妈妈道歉,请求妈妈原谅,保证以后不会犯错就可以啦。

五、对这个案例的总结:

其实造成这样的悲剧的主要原因是小红妈妈的教育方式,在妈妈的过分严格的教育下,小红已经不敢表达自己的看法了,甚至有些自闭。她得思维模式,只要是妈妈说得都要听,所以才会在8岁的时候还分不出妈妈的话是真是假。如果妈妈还是这样管教的话,就算她得年龄会不断增加,身体会成长,但是她得思维模式肯定还是这样,她得自闭症还会更加严重。所以教育妈妈在这个案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第四篇: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案例分析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案例分析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主旋律的奏响,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是全社会和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关系着国家的未来,社会的和谐。中小学生在压力,品行,情绪和情感,动机与需要,人际关系,人格等方面的心理问题的突显。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健康快乐成长。让烦恼远离少年,让心中没有情结。夯实青少年幸福人生的基石。积极探索青少年心理问题,及时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即是社会大家庭的关爱,也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青少年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随着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的发展之间的不平衡,以及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的增大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青少年学生发展成长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日益复杂,身心健康发展受到的负面影响愈发严重。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据资料10%——17%的学生心理异常。另据对398名在校学生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验(MHT)》的测查,发现7%的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其中女生高于男生,高年级高于低年级。男生的焦虑,抑郁,敌对,孤独的水平高于女生,而女生的恐惧明显高于男生。小学生存在异常心理较多的依次是人际关系,情绪,自我,动机,能力。中学生存在异常心理较多的依次是自我,情绪,能力,人际关系,动机。调查显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维护和促进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摆在学校教育无法回避的现实而紧迫的课题。二.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依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际状况,身心发展及他们在现实中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心理问题的程度和心理健康的十标准。可归纳为

(一)学习和升学方面的心理问题。如记忆障碍,思维障碍,考试焦虑,注意力分散,兴趣贫乏,厌学。

(二)品质与行为方面的心理问题。如偷窃,说谎,逃学,斗欧,欺负,退缩,离家出走,不良习惯。(三)情绪和情感方面的心理问题。如压抑,紧张,焦虑,沮丧,孤独,恐惧,冷漠及应激性抑郁。(四)人际关系和青春期方面的心理问题。如胆怯,自卑,自负,孤僻内向,相思及性压抑。

(五)个性与人格方面的心理问题。如固执,嫉妒,猜疑,自私,专横,破坏。

(六)严重心理问题。如神经症,强迫症,性变态。三.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人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具有相对独立的动态过程,因而制约心理健康的因素也是复杂多样的。即有单一因素,也有混合因素。是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心理问题的产生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五个方面。

1、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的影响主要来自遗传。虽然人的心理不能遗传。但是,人作为身心兼备的整体,与遗传因素的关系十分密切,特别是外貌、气质、神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更加明显。我们知道,人的心理的本质是脑的机能,没有脑的心理,或者说没有脑的思维是不可能的。人的心理现象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是神经系统和大脑活动的结果,神经系统和大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而人体的器官与遗传是上下承接的关系。异常心理中的精神障碍即精神疾病具有明显的血缘关系,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这正是遗传因素的影响。从父母遗传中获得的外貌和残疾对心理的影响也具有相关性。家族遗传的多毛现象(毛孩)对心理的影响也说明遗传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原因之一。另外,有病毒、细菌和外伤、中毒引发的躯体疾病而产生的情绪低落、精神偏离日常状态等心理压力也直接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因此,提高人口质量,防止近亲结婚,预防病菌感染是减少生物因素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

2、心理因素

心理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基础。个体的现实心理状态水平:认知水平的高低、情绪稳定的程度、人格完善的程度与防御外界刺激的能力呈正相关。即现实心理状态愈高,防御刺激能力愈强。首先,认知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认知发展不正常或认知之间关系失调,需要和动机长期得不到满足,认知滞后,而产生心理问题。其次,情绪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客观外界事物符合主体的需要,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而使人心境愉快身心舒适。反之客观外界事物不符合主体的需要,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经常处在波动而消极的情绪状态,则使人心境压抑身心疲惫。而导致心理问题。再次,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人格的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之间的差异,决定了心理活动的指向,心理活动常指向外部事物的外向型人格,活泼开朗,善于交际,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心理活动常指向自己内心世界的内向型人格,谨慎多虑,心胸狭隘,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而造成心理问题。因此,提高认知水平,强化积极情绪,培养健全人格是避免心理因素干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

3、家庭因素

家庭是人社会化的摇篮,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来说,家庭的影响很大。一方面,家庭结构完整,家庭功能健全。父爱、母爱、家庭经济、教育方式、感情交流协调的家庭。成员健全,关系融和,情感丰富,教育恰当,有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家庭结构不完整,家庭功能不健全。父爱、母爱、家庭经济、教育方式、感情交流不协调的家庭。成员不全,关系紧张,情感冷漠,教育不当,有害于子女的身心健康。因而,提高社会道德风尚,增强家庭成员素质,完善家庭功能是防止家庭因素困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思路。

4、学校因素 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向个体系统传授社会规范、价值观念、知识和技能的机构,是不可替代的社会化载体。个体进入学龄期后,学校成为其社会化最重要的场所。中小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学校的教育氛围、学习生活环境、师生同伴关系、校风学风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极为深刻。校风学风不正,学习负担过重,教育方式不当,教师责任心不强,师生情感对立,同学关系紧张,都会严重影响学生心理健康。造成心理压抑,精神紧张焦虑。据此,端正校园风气,丰富校园文化,促进校园和谐,加强职业道德是预防学校因素感染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

5、社会因素

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人们通过各种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关系决定着人的生存和发展。特别是社会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个体的价值观,社会生活中的封建残余和腐败堕落等丑恶现象对无瑕的青少年侵害甚大。社会的毒瘤—黄,赌,毒,恶势力,黑社会无不冲击着青少年的脆弱心理。大众传媒的负面效应:暴力、黄色的宣扬,也侵蚀着无邪的中小学生纯洁的心灵。社会风气日下,参照群体低下,“直错枉者上”不能盛行,势必给中小学生的内心造成更多的冲突和困惑。为此,净化社会风气,消除封建残余,加强法治建设,打击黑恶势力是防范社会因素侵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良药。

第五篇: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报告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论文

论文题目:

名:身份证号:准考证号:所在省市:所在单位:(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报告

王亚楠

***222

***00004858

安徽省阜阳市

安徽阜阳实验中学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报告

摘要:

甄某,女,14岁,初二学生,因弟弟出生,父母将更多精力放在弟弟身上,极不适应,与父母沟通出现问题而情绪低落,烦恼,痛苦,且产生自卑心理。经和求助者商量后决定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和认知疗法,使求助者对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和错误思维方式有所认识, 逐步引导求助者实施自我行为训练,缓解烦恼,痛苦情绪, 最终较好地实现了咨询的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促进了求助者的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

关键词: 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认知疗法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

甄某,女,14岁,初二学生,身高163厘米,长相漂亮,家中排行老大,还有一个弟弟,8个月。生长发育正常,身材高挑。父亲在某机关单位工作,母亲无业。家庭关系和睦,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均健在,但不同住,奶奶白天来帮忙照顾弟弟,晚上回自己家。

2.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出生在本市一个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自幼性格开朗,活泼好动,接受能力强,能歌善舞。入学后,学习成绩优秀,并担任班干部,同学关系融洽,喜欢舞蹈,并且拿过多个国家级、省市级名次。去年一次无意间看到妈妈在医院的体检报告,发现妈妈怀孕了。在家中大闹一场,要求妈妈不要这个孩子,后来全家协商,即使再有宝宝,也是最爱她的,宝宝出生后,随便她怎么对待都可以。但是,弟弟出生后,全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对自己冷落许多,多番努力争取爸妈关注未果。

3.精神状态

求助者衣着时尚,上身穿的是桃红色蝙蝠袖T恤,下神穿黑色短裙,银色亮钻凉鞋。举止得体, 待人有礼貌。注意力能集中,言语清楚,但语速较慢。情绪低落,不时落泪。

4.身体状态

自幼体健, 无重大疾病史,最近一个月食欲下降,并且睡眠质量稍有下降。

5.社会功能

学习成绩没有明显下降,仍担任班干部。同学之间关系尚好, 有两个要好的朋友。和父母能日常沟通。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情绪低落,高兴不起来,心烦,苦恼,自卑感很强,近来一个月吃不下饭,上床后迟迟不能入睡。

求助者主动来咨询,并向咨询师陈述了自己的情况:

去年一次无意间看到妈妈在医院的体检报告,发现妈妈怀孕了。在家中大闹一场,要求妈妈不要这个孩子,后来全家协商,即使再有宝宝,也是最爱她的,宝宝出生后,随便我怎么对待都可以。但是,弟弟出生后,什么都变了。全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爸爸每天下班回来不是陪弟弟玩,就是自己玩电脑游戏,我一跟他说话,他就烦。妈妈总说,我以后就靠我儿子了。奶奶说咱家还有一套房子,以后正好留给你弟弟娶媳妇。我觉得自己比不上弟弟的一个手指头,我在家里毫无地位可言。最近一个多月来,经常感觉情绪失落,没什么事能让我高兴起来,总是无端落泪,也不像以前那样活泼好动了,注意力偶尔不集中。日常学习和生活能够正常应付, 但自觉效率有所下降。对这些家里发生的事前思后想,上课容易走神,学习效率也好象降低了,上初二后,学习内容骤然难了很多,功课压力大,担心会进一步影响学习成绩,由此感到心烦意乱,不知道如何改变自己的状态,找回从前无忧无虑的自己,更不知道如何面对将来。迫切希望咨询师可以帮助自己,改善自己的心境状况。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1.咨询师观察

求助者衣着时尚,上身穿的是桃红色蝙蝠袖T恤,下神穿黑色短裙,银色亮钻凉鞋。举止得体, 待人有礼貌。刚进咨询室时显得很紧张,坐下主动说话,言语条理清楚,回答切题,语速稍慢,情绪波动大,不时落泪,对咨询结果有良好期望。

2. 班主任的反映

这孩子最近不爱说笑了,上课老走神,也不积极回答问题了,但是家庭作业能及时完成,班干部的工作也愿意承担。曾找她谈过一次心,但是什么都不愿说。

四、评估与诊断

(一)心理状态的评估与诊断

根据综合收集求助者的资料,求助者是正常心理范畴内的心理不健康,可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属于可以进行心理咨询的范畴。诊断依据如下:

1、根据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的三原则,求助者的消极情绪是由客观的社会事件(显性或隐性)引起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是统一的;求助者的知、情、意等心理过程是协调的;个性相对稳定,其个性没有发生明显根本的改变。有自知力,为自己所陷入的心理状态担忧,主动求助,迫切希望解除烦恼、痛苦,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所以可以排除精神病。

2、该求助者表现出烦恼痛苦,情绪低落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反应强度不很强烈,反应只局限于对在家中与父母弟弟相处这个范围内,没有影响逻辑思维,智能记忆等,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看,病程只有1个多月,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样性心理问题。

(二)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

根据判断精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主客观世界反映不协调,常常表现出幻觉、忘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个性发生根本改变等。而该求助者的知情意,主客观世界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助;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

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 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还不十分严重,无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时间少于2 个月,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与抑郁性神经症相鉴别

抑郁性神经症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特征的神经症,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患者有治疗要求,但无明显的运动性抑制或精神病情症状,生活不受严重影响。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2年,如有正常歇期,每次最长不超过两月,(至少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抑郁状态)。该求助者并无焦虑和躯体不适感,睡眠也无明显障碍,且症状出现仅一个多月,因此排除抑郁性神经症。

(四)原因分析

1、生物学原因:

该求助者今年14岁,正值青春期。她虽然迫切要求独立,但仍期待别人,特别是父母的关注。

2、社会性原因:

(1)客观社会事件,弟弟出生。(2)家庭的教养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父亲承担养家糊口的重任,忙于工作,与女儿缺乏沟通;母亲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儿子身上,对女儿的处境缺乏理解,对求助者的情绪问题有较大影响。

(3)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因对父母奶奶不满而最终采取回避的态度,以及求助者自己不愿和班主任老师沟通。

3、心理原因:

(1)存在明显的非理性观念和错误的思维方式。认为爸爸妈妈只能爱我一个,弟弟不该分走爸爸妈妈的爱。因为弟弟,爸爸妈妈对我关注少了。存在以偏概全的思维模式,夸大自己不良情绪体验。(2)被烦恼、痛苦、自卑情绪所困忧,自身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3)个性特征:苛求完美、敏感、多疑、极不自信,易受外界影响。

五、咨询目标的确定

咨询师和求助者共同商定,确立以下咨询目标:

(一)具体目标:缓解烦恼、痛苦情绪,减轻自卑感

(二)近期目标:

1、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首先,咨询师运用专业知识,使求助者正确认识到弟弟出生的意义以及家人之所以如此关注弟弟的原因,促进正确看待现状。

2、帮助求助者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

(三)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在达到上述目标的基础上,最终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人格发展完善。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咨询方法和原理

为实现咨询目标,拟采用合理情绪疗法与认知行为疗法。

1、合理情绪行为疗法。该疗法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事情本身无所谓好和坏,但当人们赋予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如果某人有正确的观念,他就可能愉快的生活,否则,错误的思想及与现实不符的看法就容易使人产生情绪困扰。因此只有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改变造成求助者情绪困扰的非理性观念,并建立起合理的、正确的理性观念,才能帮助求助者克服自身的情绪问题,以合理的人生观来创造生活,并以此来维护心理健康,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具体方法是:通过与求助者交谈,找出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性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分析,使求助者领悟自己的问题及其与自身的非理性观念的关系。咨询师运用多种技术,帮助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由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消除不良情绪和不适行为。

2、认知行为疗法

此疗法具有以下特点: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关系;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障碍的结果;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和行为方面的改变;通常是一种针对具体的和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的短期和教育性治疗。这种疗法建立在一种结构性的心理教育模式之上,强调家庭作业的作用,赋予求助者更多的责任,让他们在治疗之中和治疗之外都承担一种主动的角色,同时都注意吸收各种认知和行为策略来达到改变的目的。具体方法是:咨询师教给求助者如何通过一种评价过程来确认这些歪曲的和功能失调的认知,使求助者学会把他们的想法和现实中发生的事件区分开来,了解到认知对求助者自己的情感和行为的影响,使求助者学会识别、观察和监督自己的想法与假设,尤其是那些消极的自动想法。

(二)说明、确定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材料;(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1)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2)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合适的咨询师;(3)对咨询方案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1)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作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

(2)有权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义务:

(1)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2)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3)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4)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5)咨询师应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三)商定咨询时间、费用

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左右,预计进行5-6次咨询。免费。

八、咨询过程

(一)咨询关系建立和诊断阶段(第1次咨询)

采用摄入性会谈收集求助者的有关资料,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况、精神状态、行为特点以及求助动机,咨询师通过共情、理解、关注等技术与求助者初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使其感到被尊重、被接纳。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和限制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规则。与求助者共同确定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介绍咨询方法、原理及过程,签订书面协议。举例说明认知行为疗法,ABC 理论,使求助者认识到A、B、C 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结合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去思考自身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和错误认知模式。

(二)实施心理帮助的咨询阶段(第2-4次咨询)1.第2次咨询

根据合理情绪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诊断。通过提问、引导求助者回忆自从弟弟出生后,家人对待自己的态度改变。列举出求助者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辩论。使求助者领悟到: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和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自己应该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负责;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自身存在的各种症状。要求求助者回去以后完成两道家庭作业。一是继续思考咨询师本次咨询所说的话,分析自己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作好记录。二是让她向爸爸妈妈做一次小调查,让他们把对自己的印象写下来。下次咨询时带给咨询师看。

2.第3次咨询:

检查评估求助者的家庭作业。实际反馈的结果是:求助者对自己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分析比较到位,领悟得比较好。求助者通过调查了解到:爸爸认为她“爱美”“敏感“,妈妈认为她“冲动”“自我中心”“懒惰”。求助者觉得爸爸妈妈的说法比较符合自己的特点,自己应该做一些调整。咨询师和求助者一起分析作业,通过进一步辩论,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缓解。继续布置家庭作业:让求助者记录自己一周中每天的主要情绪和行为,并进行自我分析,找出其支撑的信念,并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学习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

3.第4次咨询:

求助者自述最近情绪好了很多。但是有时与父母沟通感觉很不顺畅。求助者举例说爸爸给弟弟买了很多漂亮的衣服和玩具,当自己也提出想买漂亮衣服时,被爸爸拒绝了。通过再次辩论,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在咨询师指导下,求助者学习换位思考技巧。先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对方的需要和他的不希望,反观自己现在的行为,可能存在的问题,尝试新的问题解决方案。继续布置家庭作业:求助者与父母各沟通一次,沟通前先进行换位思考。

(三):巩固与结束阶段(第5-6次咨询)

这个阶段咨询的目的主要是总结、巩固、提高。1.第5次咨询:

分析家庭作业,巩固前几个阶段所取得的结果,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和思维方式,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并对求助者的沟通技巧予以修正,指出其在换位思考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求助者在咨询结束后能利用学到的心理知识、方法技术应对今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2.第6次咨询:

求助者反映用换位思考法,与母亲商量购买参加艺术节用的舞蹈服。最后商定,母亲先帮忙购买,以后从自己的零花钱中扣除,并表示自己会帮忙照顾弟弟,减轻妈妈负担。母女两人对这次沟通的结果均表示满意。求助者认识到原来的一些想法的确不合理、不现实,对父母的认识有偏差,有歪曲,自述近来心情越来越好,并邀请咨询师观看她在艺术节的表演。咨询师和求助者全面回顾和总结整个咨询过程,帮助求助者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把咨询中获得的方法、体验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结束咨询。

八、咨询效果评估

(一)咨询师评估:

咨询的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基本实现,求助者基本消除或缓解了痛苦、烦恼的情绪。求助者在认知、情绪、行为模式上出现了积极变化,人际关系改善,自我认识趋于合理,能适当地评价自己。

(二)求助者的自我评估:

自述心情越来越好,与父母关系明显改善。认为以前的许多想法是自寻烦恼,现在感觉轻松了很多。

参考文献:

郭念峰《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年7月修订版。郭念峰《心理咨询师(操作技能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年7月修订版。郭念峰《心理咨询师(操作技能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年7月修订版。

下载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案例分析[本站推荐]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郭逸菲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是最近最为被社会关注的话题之一,我认为主要有这几方面引起:适应能力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恋爱问题。 今天我要谈的就是一......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及案例分析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及案例分析 学生时代,一个人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急剧变化。如果在这一阶段遇到心理问题,没有解决好,就可能影响今后的一系列发展,本应无忧的年纪,也会从此蒙上......

    心理案例分析

    心理案例分析 篇一:2013心理案例分析论文姜赟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姜赟 摘要:本案例中的求助者由于考试失利,而产生焦虑情绪。案例采用心理咨询初诊接待程序,充分了解求助者......

    心理案例分析

    他能面对现实了 案例介绍 吴某,男,16岁,某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偏低,爱好各项体育运动,特别喜欢打篮球,曾是学校篮球队的主力队员。由于训练时不慎伤到了腿,经广州三家......

    心理案例分析

    李某,女,15岁, 学习成绩较好,智商中上等。外向型性格,开朗,有个性,思维活跃,敢说敢做。但盛气凌人,自以为是,孤芳自赏,桀骜不驯,嫉妒心强;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和善良可言,皆唯利是图;对他......

    心理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一、山鹰,起飞了 以上的两位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不同导致了不同教育效果。相对赵老师来说,杨老师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长期发展;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关注学生的个性;关......

    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推荐五篇)

    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张用锋 云南星耀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摘要: 本文是一例关于焦虑情绪问题的心理咨询个案。咨询者主要运用认知情绪疗法对一小型个体美容店业主的焦虑情......

    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报告(五篇范文)

    “我要做个美丽女孩” --八年级女孩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咨询师简介:王智,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案例摘要: 张某,女,14岁,八年级学生,因不满意心脏手术后胸口留有疤痕,担心变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