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14:19: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职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职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第一篇:高职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高职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通过学习2010年继续教育课程,对第八讲大学生心理教育新探索十分感兴趣,通过对学习内容的深入阅读,了解了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必要性,同时对教材中归纳的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和产生原因及对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学习。

我不仅学习了一些心理辅导技巧,以前很多的疑问也得到了解决,也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下是一些收获:

一、加强了对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方面的重视

作为一名与学生密切接触,需要和学生打交道的教育工作者,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很多问题的产生,其实都是心理问题。我们应当及时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具体分析,采取适当的方法,解决学生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学习,也使我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重点是在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不是,或至少不仅仅是停留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上,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心理素质培养要体现在办学理念中,在教学目标中,在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但仅有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够的,我们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新生入学时要进行系统的适应性培训,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技能训练。

二、了解了心理健康辅导的基本技巧

因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天必须做的就是与各种各样的学生打交道,与他们谈心,与他们沟通,通过倾听讲座,了解到了很多平时容易忽视却又是最最常见的一些学生反常的表现,让我明白了要如何更好地分析学生的心理,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我们都知道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有一定的辅导技巧:接纳、倾听、共情等。当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需要帮助时,我们首先要接纳对方,即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对方,认真倾听困扰着对方的事情,对其产生共情,感受对方的感受,了解其情况,让对方的情绪得到宣泄,然后一起探讨,最后解决问题。当我们发现有某些特殊现象的学生时,应注意方式、方法,尽量先沟通,不要急于辅导,要先了解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要真诚、发自内心,尊重学生隐私,与其产生共鸣,只有掌握关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作为我们年轻教育工作者,虽然有工作的热情,缺少处理有的问题所需要的具体方法与技能,这就需要我们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去探讨。我意识到这也是我以后的发展方向,应该注重心理学等专业知识的学习,以便于更好的去为学生服务。

下面是本人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现象,是本人结合学习进行分析总结的内容,请老师多指导。

【案例】

小X同学,女19岁,职高三年。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她是一个懂事、能干并且十分精明的同学,作为学生干部更能尽职尽责的为同学服务、为班级做事、替老师分忧。但是由于性格外向,长得漂亮,还乐于交际,使得小X同学颇受男同学喜欢。也正式因为很有男生缘这一点,使得小X经常被感情的问题困扰,有一短时间经常很晚才回到寝室,偶尔还有逃课现象,即使上课的时候也经常精神不集中,学习成绩下滑很快,工作态度也不像以前那么积极。

一面是无法自行处理的个人感情问题,一方面是学习态度散漫,成绩下滑很快。小X更加的焦躁不安,动不动就会和同学发生矛盾。最初是和寝室的同学产生了隔阂,她觉得同寝室的同学排斥她。后来觉得总学不支持她工作,什么工作都很难开展,和班级同学发生口角和争执。为此和她关系较好的同学也找她谈过,想看看能不能找找问题的根源,但是她却以一种不以为然的态度,始终不能认识自己的问题。小X仿佛一个小刺猬,只要谁要帮他分担,替她解决问题,她都会很反感。

【分析】

造成小X精神面貌发生变化,学习成绩下降甚至以致难以合群的现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从小X的家庭情况来分析。

小X的母亲非常的相信孩子,平日的交流主要以了解情况为主,与孩子的沟通完全变成了孩子的“日常生活汇报”,孩子说什么母亲信什么。小X说自己很受男孩子的喜欢,母亲并没有提前警觉,而是让孩子要“看准人”,要注意“门当户对”。所以小X在和男同学交往的过程中没有一个正确的衡量标准,完全是凭着自己模糊的尺度进行判段,只要男生个子高、长得要帅、家庭条件好,又对自己有好感。小X就会很快的和其成为“要好的”朋友。再说,小X因为长得漂亮而十分的自信,经常有一种无名的优越感。因为平常与她接触的人都对她说恭维话,总是千方百计地去迎合她的口味,满足她的要求,所以她对一些男孩子认识不清楚。

其次是小X之前的老师对她的教育只是停留在学习知识的教育上,没有更多的设计道德教育、更没有培养她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这样就使得小X从一开始接触情感问题就处于混沌状态。之前的老师对她和男同学交往过密就很马上就限制住小X的行为,采取的是谈话——写保证书——找家长的行动套路。然而小X之前的老师过于急躁的方法,使得问题没有能够很好的决绝,小X仍旧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倒认为老师小题大做、封建、古板。最后是社会的发展和信息的快速传播,使得学生的心理年龄更加的成熟,并提前成人化,他们的想法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开放,我们说开放不见得是坏事,现在和小X一样的女同学不在少数,他们的思想开放,认为男生女生密切的交往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他们以没有道德标准,没有原则尺寸的方式去胡乱的开放就很令人担忧。

【策略】

1.多管齐下以诚畅谈

对小X这样的学生仅靠班主任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多方位强化管理。

于是我先同其家长商量,希望家长认真回忆与小X的谈话,并举出例子,作为教师适当的对家长所例举出来的现象进行分析,结合现状让家长意识到,与孩子沟通要有原则,要把握教育技巧适时的进行劝导。

同时我要求家长在相信小X的同时要对她的回家时间进行适当的控制,例如晚上不能晚于几点到家。同时让家长采取“零回报”制度,先和小X说明白,社会的复杂性,让小X在外出和朋友玩的时候提前告知家长,家长做到心中数。一方面可以防止意外发生,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孩子的动态。在小X外出回来之后,家长选择恰当的时机询问孩子外出后心情如何。可以问问都玩了什么,是不是以后可以带父母一起去。让小X逐渐的打开话匣子,在没有任何心理戒备的情况下和家长进行沟通,以便做到有问题提早发现。

小X的家长很支持我的观点,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小X的家长在与小X的沟通中得知了很多信息,并及时的反馈,使得学校和家长之间的信息沟通顺畅无阻,为进一步解决小X的问题,提前做好了准备。

2.耐心激励换位认知

“问题学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它要求教师要有耐心,对学生的不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忍耐、等待;对其转化过程中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同时要及时的抓住问题并及时的解决。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要进行道德教育和爱情观的教育。

因此,在小X到我的班级后,我首先安排她和班级里长得比较帅的男同学坐到一起,她很奇怪,还曾好奇的问我:“老师,我之前的老师总担心我出现问题,怕我和男同学走的太近,都很坚决的把我和女同学分到一座,您就不怕我出问题?”,我看着她没有说什么,只是微微的一笑,我想适时的保持沉默是拉近心理举例的良药。

小X见我没有正面的回答她,她企图挑战我的耐力。她和男同学走得很近,并且试图以自己的方式先博得男同学的好感,我发觉之后适时的制止了她。在与小X的谈话中,透露出我对她的信任,同时教育小X,作为一个女孩子应该自爱、自尊、自重。并希望她明白女孩子自身做不到自爱、自尊、自重,那么就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同时将她行为的意图剖析出来,让她知道老师不是希望接受她的挑战才做出之前的安排的。她很快就觉得自己的行为很无趣。

3.抓准时机建立正确导向

在班级内部小X没有和哪个男同学有什么密切的交往,但是很快的她就被其他年级的学生注意,出现问题的苗头,偶尔逃课。我的办法很简单,采取“零汇报”制度,上课之前到我这里报到,下课的时候报到,上课期间进行抽查,我们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游击战之后,她心中那份不忍让她不再逃课,她说:“老师,我真是服了您了,您怎么连自己的事情都不做,就看着我啊?”,我很感动她对我的那份不忍,我对她说:“只要能保证你的安全,保证你健康的学习、生活,我可以利用晚上的时间做我自己的事情。”

由于学校实行寄宿制度,在晚自习之后的就寝时间成了我们看管她的空白期,小X的室友反映她有不归寝的现象。在这样的事情面前,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获取证据,要真正的抓住她不在寝室的证据。最初我采取打电话的策略,给小X打电话,询问她是否在寝室,并要求她代替我到各个寝室查人数,看看是否有不归寝室的同学,小X很高兴的答应,在挂断小X电话之后,立即给其寝室的同学打电话找小X,室友会包庇她,替她撒谎,但是经过几回电话的“交锋”,我已经了解到了小X确实有不归寝室的记录。于是我采取了第二步就是现场抓,不以抓她的名义去,只是说抓晚归或者不归寝室的同学,为此我特意选择一天,在晚上寝室熄灯之后突击查寝室。在事实面前小X哑口无言,我也变得疲惫不堪,但是我想,我真的喜欢这个孩子,因为她不论哪个方面都表现的很优秀。

我:“你不回寝室,让我浮想联翩。”

小X:“老师你别瞎猜,我不会做出什么不好的事情。”

我:“你能组织别人头脑中的想法吗?如果所有人都和老师一样的想法,你想想看,你在同学心目中已经是什么形象了?”

小X:“随便他们怎么想吧,我管不了。”

我:“那你想让他们在毕业之后,谈及你的时候,发出怪异的感叹吗?还有很多和你生活在一个城市的同学,他们难道不会认识你未来的男朋友或是爱人,你能保证你未来的男朋友或爱人不知道你上学时候的表现吗?”

小X无言以对,我则是“乘胜追击”。

我:“你知道女生不注重自己的形象是什么后果,如果名声不重要,尊严不重要,那人的身体应该算是重要的吧?一旦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情,你能自己解决吗?”,我和她说了很多有关女性健康的东西,让她通过很多例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小X夜不归寝的情况基本上没有了,她变得安静了许多,我不去联想什么,因为作为教师,作为学生的朋友,我的责任是监督好他们,帮助他们选择正确的道路。在很长实践之后我与小X闲聊,她说:“为什么我妈妈从来不和我说这些(女性健康和性话题),我不知道会有那么多问题。”,我猛然间醒悟,孩子不是不知道羞耻,也不是不听话,只是有时候家长的“不面对”让孩子的好奇心占据了心理高地。小X告诉我,那个和她交往的男孩子曾经对她有过特殊的要求,但是由于我突然查寝,让一件危险的事情每有发生,她有点后怕。小X认为自己好幼稚,对自己认识不清,根本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

【收获与启示】

现在小X变得“听话”了,平时小X还能主动与我讲心理话,并且还很愿意听取我的意见,我们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

面对小X的转变,父母、老师、同学都很高兴。高兴之余,我得到了以下启示:

1.转变“问题学生”需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问题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习惯已造成偏差定势,要转变并非易事;况且其转变是反反复复的。为此,教师在转变“问题学生”的过程中,要充满信心,咬定青山不放松;同时,教师在转变过程中要有“四个心”,即对学生要有爱心,生活上要多关心,处理矛盾要当心,做思想工作要细心。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形成合力。“问题学生”的出现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他们的转化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教师可及时通过家长收集和反馈信息,全面了解“问题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全盘掌握其动态和变化;同时,要求家长努力改善家庭环境,改进教育方法,与教师通力协作,尽快促使“问题学生”的根本转变。

3.教育学生要因人而异。学生品德过错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不同,他们的年龄、性别、个性、喜好不同。因此,教师应根据其过错的程度和个性特点采取灵活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不能一概而论。

4.学校教育要增加生理教育的比重,尤其对女同学应该进行女性健康知识的讲座,让女学生在入学的时候就接受自重、自爱良好教育,让知道她们爱惜自己就等于守护爱情和幸福,让她们有对爱情负责的思想观念。

第二篇:小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小学生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怎样疏导

---小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李建玲

一、案例:班上有个女同学张小玉,已经12岁,学习成绩还算好,但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说话,班级活动也不爱参加。一次小假结束,她所有的作业都一字没动,问她原因,她一句话都不说,再问,她就哭了。我只好打电话向她的家长了解情况,原来那几天她的奶奶去世了,孩子最依恋奶奶,情绪受到很大打击。

二、对这件案例的分析:

首先是张小玉性格比较内向,从小到大,她妈妈对她要求都很严厉,稍有不是就会严加责罚,所以她很怕妈妈,越到高年级越沉默寡言。而她奶奶对她比较慈祥,奶奶的离去让她心理上产生严重的失落感,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了。

三、处理办法

1、对妈妈进行教育。首先,让妈妈知道,教育孩子不是一味的过分严格,也不是一味的溺爱,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给孩子下定论,有什么事情一定要问清楚孩子。就算是孩子做错了,也要心平气和的教育孩子,一定要抛弃“棍棒之下出天才”的落后的教育方法。要把孩子看成独立的人,平等地进行对话,做个民主的家长。其次,要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孩子的行为、心理变化。让孩子多说话,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2、对于张小玉,我们可以用理性情绪疗法,让她明白,妈妈其实很爱她,对她严格要求也是为了她好。奶奶已经不在了,但还有爸爸妈妈以及老师同学,大家都爱护她,她不是孤单的。另外为她营造一个平等友爱的学习环境:我安排一个外向、活泼、乐于助人的同学做她的同桌。这样当她有困难时,同桌能热情地帮助她,帮助她恢复对自己的信心。同时在课堂上多关注她,发现优点及时表扬。

四、对这个案例的总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大,只要对他们进行细致地了解和具体地分析,抓住他们的优势和长处,就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实施有效的教育方法。从张小玉的情况看,性格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天生的,或是由于家庭、社会等因素造成的,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改变的。但是过于内向、不善于交际,是不健康的心理表现,是部分青少年身上存在的普遍现象,而不是个例。虽然,这个女同学性格还不是很外向,不是很有自信,但只要给她积极的心理辅导,在父母和老师的引导下,相信她会一天比一天会更有进步。

第三篇:小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小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一、案例:小红,8岁,来自农村。智力正常,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说话。一天小红叔叔不见5 毛钱,怀疑是小红偷的,小红的妈妈证实真的是小红的偷的情况下,打了小红,小红还是说不是她偷的,他妈妈说不承认就把她的手砍掉之类的话。令人想不到的是,小红真的自己用小刀把自己的小手指割了下来,拿着手指去找他妈妈并恳求妈妈说,自己已经把手指割掉了,求妈妈相信钱真的不是她偷的。幸好及时送到医院才保住了那个小手指。

二、相关背景:

1、小红:上一年级,平时比较乖,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但是很听话,特别是妈妈的话。在出院后记者问她割手指的时候疼不疼的时候,她说很疼,但是为了让妈妈相信她,她必须这么做。

2、小红家庭情况:爸爸对她没有那么严格,比较放松。相反,妈妈比较严格,做错事会挨骂,挨打。记者问他妈妈,对这件事的看法时,她妈妈说,虽然不确定是不是她偷,只是吓吓她而已,给她个提醒,好让她以后注意,就只是教育教育。

三、对这件事案例的分析:

首先是小红性格比较内向,不懂表达自己的想法,从小到大,小红的妈妈都是很严,小红就把妈妈当做权威,很怕妈妈,怕妈妈生气。所以当妈妈威胁说砍她的手时,以为妈妈真的是要砍她的手,为了不让妈妈生气,让妈妈相信她。他就去把自己的手指砍掉,让 妈妈不生气,相信她、原谅她。

其次她妈妈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对,不懂观察孩子,不了解孩子的心理,不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造成影响。平时她都是这样教育孩子的,都是以打骂的方式,让小孩听话。其实小红平时不说话,和听妈妈的话都是被妈妈威胁的,其实就是怕妈妈。

以上两个原因就造成了小孩割自己手指的悲剧

四、处理办法

1、对妈妈进行教育。首先,让妈妈知道,教育孩子不是一味的过分严格,也不是一味的溺爱,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给孩子下定论,有什么事情一定要问清楚孩子。就算是孩子做错了,也要心平气和的教育孩子,一定要抛弃“棍棒之下出天才”的落后的教育方法。要把孩子看成独立的人,平等地进行对话,做个民主的家长。其次,要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孩子的行为、心理变化。让孩子多说话,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2、对于小红,我们可以用理性情绪疗法,让她明白,妈妈其实很爱她,不是真正的想要砍她得手,只是想趁机教育她而已,妈妈的初衷是好的,只是用错方法而已。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一定要跟妈妈交流。妈妈以后不小心再说要砍她的手啊、叫她去死这样类似的气话的时候,不能盲目听话,要好好爱护自己。步骤如下:

1、试着给小红解释一下ABC理论,如果还是不完全明白的话,可以边引导边治疗。

2、首先问她为什么要在很痛的情况下,还要割自己的手指(自虐),这就是诱因事件A,从上面的背景知道,她是因为觉得是被妈妈误会,妈妈生气要砍她得手,所以她要自己砍手,让妈妈消气,相信她。

3、其次,问她在在妈妈说要砍她得手的看法,也就是说对产生A的看法,通过记者的对话,她说她认为只要她砍了手,妈妈就会不生气,就会相信她,所以她必须这样做。

4、问她是不是一定要这样做,从小红妈妈平时的教育方法来说,平时妈妈

就是这样教育她的,妈妈说什么他就必须做什么。不听她的话就会被打,妈妈就会不理她。所以她这次也要听妈妈的话,所以她砍自己的手,好让妈妈不生气,相信他。这就是情绪与行为结果C

5、我们会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驳斥她得那个不正确的判断,因为我们都知道在农村,教育孩子的方法还是通过打骂等方式,骂小孩是杂种,打小孩,用不听话就不要你,有的还叫小孩自己去死等不正常的语言来教育孩子。所以我们就举这些例子给她,说其实妈妈这样子说都是为了让小孩听话,做个好孩子。叫她不要盲目听从妈妈说出的对自己身体造成伤害的语言而自虐,好好保护自己,健健康康的成长,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才是妈妈的目的,妈妈永远不会真的要她去伤害自己。这就是D

6、让她理解妈妈的行为其实是爱她的情况下,我们对进行应对这种情况的方法:具体就是,当妈妈在误会她时,一定要好好跟妈妈交流,妈妈实在是不相信,那就算了,以后就好好听话,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如果自己真的做错了,妈妈再说出类似的话的时候,一定不要再听了,只要向妈妈道歉,请求妈妈原谅,保证以后不会犯错就可以啦。

五、对这个案例的总结:

其实造成这样的悲剧的主要原因是小红妈妈的教育方式,在妈妈的过分严格的教育下,小红已经不敢表达自己的看法了,甚至有些自闭。她得思维模式,只要是妈妈说得都要听,所以才会在8岁的时候还分不出妈妈的话是真是假。如果妈妈还是这样管教的话,就算她得年龄会不断增加,身体会成长,但是她得思维模式肯定还是这样,她得自闭症还会更加严重。所以教育妈妈在这个案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第四篇:(一年级学生)学生心理案例分析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一、案例描述

2019年9月。我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开学第一天,我和刚升一年级的几位学生一起打扫校园卫生的时候,听到了一个小男孩——小赛(化名)的哭声。小赛家就在学校的对面,在教学楼下面,透过学校围栏可以看到他的家。这天早上,外婆送他到学校门口,他哭闹着不肯进学校,校长拉他进来关上校门之后,他就跑到围栏这里,抓着栏杆,看着外婆家,跳着脚,哭喊着外婆,直到他外婆关上大门也没有停止。第一天的印象太深刻了,我记住了他。接下来的时间,上学的时候,他几乎每天都会哭闹。从他的行为中,我感受到了他的焦虑——分离性焦虑。

二、成因分析

焦虑是一种强烈的消极情绪和紧张的躯体症状为特征的情绪状态。在这种情绪状态下,人们会对未来的危险或不幸感到不安。分离焦虑,是指个体与其依恋对象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

小学生分离性焦虑主要表现为:不愿上学,不愿离开家长,担心家长出意外,担心自己走失或被拐走。

1.个人因素

遗传因素:患焦虑症父母的子女,焦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父母的子女。经过了解,知道小赛的爸爸曾经也有过焦虑,小赛读二年级的表哥在一年级上学期也有相同的情况。

通过观察,我发现他会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常常会分神,同别人交流时,与人的眼神交流少。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分离焦虑源于某些需要的严重失衡与突然缺失。如生理需要及安全感缺失引起的归宿感与自尊心缺失。分离焦虑让他对日常生活中可能的危险和失败过分担心。比如,他经常对他外婆说:“外婆你要好好的”和“外婆,你一个人在家把门关好”。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自卑的心理使得他缺乏勇气,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如别人。这种分离焦虑情绪如果得不到排解,就会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在与外婆交谈时了解到,孩子的父母离得远,两人不常在一起。他小时候主要是妈妈带,与爸爸时间相处较少。三四岁的时候就非常黏妈妈,常常会因为和妈妈分离而哭闹。他的爸爸非常严厉,性格很急,不善于表达对儿子的爱,对儿子的教育往往是粗暴的。从亲子关系角度来看,小赛对母亲过度依赖,与父亲关系较为疏远。

后来他的父母要外出打工,小赛只能哭闹,他妈妈没办法,只能将他带到外婆家。小赛过了一个多月之后,她妈妈不顾他的哭闹,最后还是外出打工了。外婆说他妈妈走后,小赛在家时常哭闹,连睡觉都在喊“妈妈”,甚至还听到他说出“爸爸妈妈不要我了,我只有外婆了”这样的话来。与母亲的分离,让他极度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对环境的不适应,使得他极度地依恋外婆。

3.环境因素

应激事件特别是与威胁和危险有关的应激事件也促发分离焦虑。有研究发现,环境对男孩的影响比对女孩的大,而且相同环境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由于是新学期开始,并且刚升一年级,开始学园生活,小赛不太适应学校的生活。在与他交流时,他告诉我,外婆说过,“学校老师很严厉,不听话会被批评;会有作业,不做完作业不能玩”。这些话语加深了他的焦虑情绪。

刚开学,小赛不能适应小学生活,不愿融入到集体中。在社交上,小赛表现出一种回避的态度。刚开学,我发现他不太愿意跟别的同学玩。下课时间通常是跑到三楼去找二年级的表哥玩,上课铃响了,还不太愿意放开捏着哥哥衣角的手。有时候,在教室里安安静静地涂鸦,或者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看别人玩。在交谈时,他还说“只有哥哥才是我的好朋友”。

三、辅导方法

1.放松训练,心理暗示

在和小赛交流时,帮他做放松练习,躺在床上深呼吸。告诉他,当你忍不住想外婆的时候,可以深呼吸,缓解焦虑情绪。

同他一起说:“我真的很不错,我真的很不错,我真的真的很不错。”自己鼓励自己,加强心理暗示。

2.指导家长,加强情感引导

同外婆分析小赛出现哭闹的原因,帮家长认识自身的个性弱点,告诉外婆方法,改变孩子与家长的交感互动,特别是父亲的陪伴必不可少。明确告诉父母,要对孩子进行心理支持,多对孩子表达爱意,比如多视频聊天、打电话,关心他,帮助他,让小赛有安全感。

家长一定要耐心,帮助小赛正确认识导致其出现焦虑情绪的事情,教他正确管理情绪的知识,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让小赛讲讲上学的趣事,鼓励他与其他同学玩耍,让孩子对上学充满向往,消除恐惧焦虑。

外婆要注意培养孩子生活的自理能力,如吃饭、穿衣、完成作业、收拾物品等,不要让孩子养成对外婆过分依赖。

3.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认知——行为疗法(CBT)的理论基础是:人的认知会影响其情绪及行为,是治疗分离焦虑的最好方法。认知重建是指识别并帮助患者纠正在思维、自我形象、态度和信念等方面存在的不合理认知。

上课时,请他回答问题,回答出来后及时肯定,增加成就感;在他很好地完成劳动任务后,在班上表扬他,并选举他为劳动委员,增强归属感;他很听外婆的话,能主动给老师打招呼,在班会课上表扬他有礼貌;在他情况好些后,选他为护旗手,升国旗。经过表扬和鼓励,强化他优秀的品质,帮助他重新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心。

4.建立积极的师生及同伴互动,增强归属感

分离焦虑主要是孩子失去了所依恋的人,而出现不安全感。帮助他建立新的依恋关系,适应父母不在场的环境显得尤为重要。从本质上讲,师生关系是一种人——人关系。师生关系是师生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感化的社会互助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在知识和智力上,而且体现在思想和人格上。在学校,对小赛多加关怀,了解其学习进度,关注其心理状态,多鼓励引导,让他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

给班级同学做思想工作,让他们不要笑话小赛,反而要多关心他,帮助他,并且请一个细心的女孩关心他的情绪,一个开朗的男孩陪伴他玩游戏帮助他融入集体,感受同学的友爱。这样一个月下来,他有了新的朋友,笑容也多了起来,变得更加开朗勇敢。

四、评估反思

分离焦虑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情绪体验,一方面它会激发人们去彼此想念和珍惜,加深彼此的情谊,催生美好的诗句。另一方面,如果对它缺乏了解,不能正确的应对,就可能发展恶化,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现在的小赛和朋友嬉戏玩闹,积极乐观,已经看不到往日哭闹、焦虑的样子。他的外婆也说,小赛不再是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他现在很开心,很幸福。“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教育需要爱,需要方法。再多的教育手段,都离不开对孩子的爱。学校教育是群体教育,而家庭教育是个体教育,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帮助孩子形成一个正常、健康的人格。

第五篇:六年级学生心理案例分析

基于小学生心理教育实例分析报告

一、基本情况:

姓名:刘@

性别:男

年龄:12

所属班级:六(4)

二、问题行为概述:

比较自由散漫,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够关注,又因为缺少方法,也显得无能为力。该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上课经常发呆,与同学相处,别人稍微触犯他,他就会报以拳脚,而且,该生对老师的教育常常抱以漠然的态度。

三、原因分析:

经过和他父亲的交谈,侧面了解到他的父亲不太管教,回家时对该生所做的错事缺乏教育方式方法,常常是一味的打骂,同时他母亲对该生却很是溺爱,父亲的粗暴造成了他的固执和任性。

四、辅导过程:

第一: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他的父亲掌握一些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每周家长来接孩子,我都要同他交流孩子在学校在家的表现,交流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渐渐不再那么倔强。

第二: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开始,同学不愿意与他玩耍,他对老师的询问也是一问三不答,故意装作不知道的样子。我知道这是防御心理的表现,其实其内心还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关心的,他极需要被爱的感觉。他不愿意开口,我也不着急,而是主动与之接近,慢慢缩短心理距离,消除他内心的焦虑和冷漠。慢慢地,他不再那么抵触,也愿意与老师和同学沟通了。

第三:协同各科任老师,在课堂上,多创造一些给他表现的机会。课后,多给他补习。孩子这种性格的养成,许多不良习惯的形成,其实归根到底是学习成绩的差导致的。学习差,父责骂,学习差,老师责怪,学习差,自己自暴.....所以,课堂上老师们多次为他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心灵的交往,热情的鼓励,温暖着他那颗冷漠的心,使他重新找到了自信。

四、辅导后记:

虽然学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却永没有结束。孩子的不良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所以要改正也肯定需要漫长的时间,中间还可能出现反复,这需要我们老师更多的爱心耐心与信心。

下载高职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职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年级)学生心理案例分析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一让爱心和耐心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放眼当下孩子问题是当下很多父母关注的究竟如何看待自己的孩子,又如何让孩子健康成长,的确需要我们作为父母的用心来......

    学生心理教育工作案例分析

    学生心理教育工作案例分析 基本情况介绍: 王兵,男,五年级学生,性格外向,思维反应敏捷,脾气暴躁。其父任职某公司,母亲经营小商店,姐姐大专毕业做销售工作。该生自幼在家人的百般呵护......

    学生人际交往心理案例分析

    人际交往案例分析 良好的人际交往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 (一)良好的人际交往能让大学生内心变得宽容、理解和信任,这是心理健康的前提条件 大量事实表明,心胸是否宽广、包......

    高职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其对策

    高职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其对策 作者姓名:王婷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招生数量的逐年递增和全球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的就业......

    高三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高三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摘要】高三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环境中,心理十分敏感、脆弱,影响到他们与同学之间的交往,表现为多疑,过分注重同学对自己的评价,甚至失眠,本文主要通过分......

    (五年级)学生的心理案例分析

    基本情况介绍:靖@,男,五年级学生,性格外向,思维反应敏捷,脾气暴躁。其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由外公外婆抚养长大。该生自幼在家人的百般呵护下成长,倍受宠爱,成为家中的“霸王”,事事一帆......

    留守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留守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大桥学校 黄国锋 一、时代背景: 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出现了劳动力剩余的现象,许多家庭的主劳动力都外出务工或经商。于是,我校出现许多的留守学生。......

    个别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挫折教育个案分析 挫折教育课题组李克 基本情况 张某男,15岁,父亲为高中物理老师,母亲为数学老师,2010年入学,父母平时工作比较繁忙,但能够保证与学生在家的相处时间。较少跟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