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其对策

时间:2019-05-12 12:47: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职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其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职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其对策》。

第一篇:高职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其对策

高职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其对策

作者姓名:王婷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招生数量的逐年递增和全球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日趋显著。因此,认真研究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与心理调适对策将对我们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对策

一、当代高职毕业生典型就业心理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数量的逐年递增和全球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日趋显著。好高鹜远是影响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就业的重要心理障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就业意识不足,就业期望值高,缺乏积极的就业精神,就业心理准备不充分和缺少求职经验、技巧,不了解自己在职业发展中的优劣势,缺乏自我定位,不知何去何从。有的对招聘活动处在观望之中;有的对找工作还是专升本难以决策;有的面对就业单位下不了决心签约,担心后面还有更好的机会,等等。所谓正确的就业意识,就是个体把自己未来发展的具体追求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寄托在具体的职业角色上,并把职业的规范与要求作为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大多数的毕业生对自己将要进入的职业角色认知模糊。这主要表现在:

(一)他们的职业心理定位普遍比较模糊

具了解很多大学生从未规划过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或是对于自己将要从事某种具体的职业没有明晰的认识;有的是不清楚哪些是适合自己的职业或自己擅长做什么工作;更多的是不了解自己想要从事的职业的具体内容,当然就谈不上社会角色的定位。职业心理定位的模糊或是缺失最终导致了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盲目性。

(二)他们缺乏职业意识的获得与整合就业心理调查显示毕业生对职业的认知主要来自社会的渠道,但是他们获得的这些关于职业的相关信息是很不完整、很不系统的;同时他们在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的积累和锻炼等方面所作的准备也是非常薄弱的,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毕

业生对于职业角色的认知。对于未来的职业角色对自己的知识、技能、经验和性格等的要求不明晰,更没有系统的考虑自己将如何更快更融洽的融入新的工作环境和胜任新的工作角色。毕业生存在的这一现实而明显的缺陷也造成了他们求职的被动局面。

二、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心理问题的途径及其对策

(一)首先高职院校应该帮助毕业生调适自己的心理,引导他们走出就业心理误区。

1.加强就业全程指导

实施就业全程指导,即职业指导工作应从学生进校时就系统的进行开展。开设职业指导课程、进行职业指导讲座,让学生尽早地了解学业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如果学校能够开辟更多的与企业间的联合办学的渠道,或者学校能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积极拓展合作教育的模式,就能够更好的为学生提供岗位的实际锻炼。我们必须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专业实际、个性特点和当代社会环境特点及发展趋势出发,贯彻全程就业指导,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规划,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2.全面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如何决定着其在求职择业时的成功率和相应的职位层次。高职院校大学生应该在入学时就确定今后就业的目标,自觉地把大学学习同今后的就业紧密地联系起来,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自己的实用技能,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以适应将来在社会上从事职业岗位的要求。

3.加强就业心理咨询与辅导

在当今新形式下,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我们可以由院心理咨询中心牵头,全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参与,通过讲座、心理咨询、心理测验等方式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毕业生调适自己的心理,引导他们走出就业心理误区,排除心理障碍,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4.加强模拟面试、模拟招聘现场等模拟演练

毕业生缺乏面试、参加招聘现场的经验,我们可以通过模拟面试、模拟招聘现场等模拟演练,让毕业生亲身体验,提前积累经验及感受求职时各方面的压力,从而在实际求职中可以从容应对各种局面,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增加就业成功率。

(二)大学生自身应当及时调整心态,从容、冷静地面对就业这一人生重大课题,并做出正确、理智的选择。

1.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认识自我,主动寻找机遇

高职毕业生择业要知己知彼。知彼就是要了解择业的社会环境和工作单位,正确认识面临的就业形势,了解用人单位的需要。知己就是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要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缺点和短处,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要明确自己想做什么,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扬长避短,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自己,多参加招聘会,主动寻找机遇。

2.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职业技术教育使得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有了一定的专业技能,但是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能为企业和社会创造财富的大学毕业生方能称为人才。所以大学生要想使自己成为企业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就必须一入学就自觉地把学习同今后的工作紧密地联系起来,塑造自己,发展自己,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自己的技术应用能力。

3.坦然面对就业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高职毕业生在求职中遇到的挫折要比本科生多,这时,应该用冷静和坦然的态度待之,客观地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进行正确的归因。首先,在就业市场化、需求形势不佳、就业竞争激烈的条件下,出现求职失败是在所难免的,不能期望自己每次求职都能成功,要对可能出现的求职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总之,要正确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调整自己的求职策略,学会安慰自己,以便在下次的求职中获得成功。

三、结束语

高职院校毕业生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顺利地度过就业阶段,需要通过社会、高校、学生的共同努力。我们应积极教育高职毕业生合理定位、纠正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教育中的一些模糊认识,正确面对就业心理问题,消除心理障碍,走出就业误区,在择业的重要关头,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心理,顺利就业,这样才能使整个社会得到和谐、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黄希庭.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袁纲.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

劳动保障部:《关于当前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分析报告》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

一、近年就业政策与形势——就业心理的社会母系统分析近年就业政策与形势 就业心理的社会母系统分析 1. . 国际就业形势与中国“入世 影响。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研究 国际就业形势与中国 入世”影响。入世 影响 “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研究 报告显示: 亿经济活动人口中,报告显示:全世界 3O 亿经济活动人口中,失业人口有 1 至 5 亿,不充分就业人口有 7.5 亿至 9 亿”,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如同大 .,部分发展中国家一样,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同时“入世 对中国的劳 入世”对中国的劳 部分发展中国家一样,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同时 入世 动力市场造成短期冲击。动力市场造成短期冲击。2.高校连续几年扩招。高校连续几年的扩招,增幅较大,势必 .高校连续几年扩招。高校连续几年的扩招,增幅较大,造成高校毕业生高存量、高膨胀,造成高校毕业生高存量、高膨胀,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新的压力 和难度。加之“人世 因素,人世”因素 使我国人力资源在出现就业机会增多的 使我国人力资源在出现就业机会增多的 和难度。加之 人世 因素,同时,就业的难度增大;人才地位提高,伴随着人才争夺加剧; 同时,就业的难度增大;人才地位提高,伴随着人才争夺加剧;计 划配置减少,使市场配置增多等特点。划配置减少,使市场配置增多等特点。3.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影响。部分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影响。力相对滞后。面对这种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力相对滞后。面对这种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一改以 “统”、包”为特征的分配制度为现在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的 供 统、“包 为特征的分配制度为现在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的 为特征的分配制度为现在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的“供 需见面”、双向选择 之就业方式,表现出了不同的心理状态。双向选择”之就业方式 需见面、“双向选择 之就业方式,表现出了不同的心理状态。

4.国内就业结构总体不平衡。一是地理不平衡性。中国地域广 国内就业结构总体不平衡。一是地理不平衡性。国内就业结构总体不平衡 阔、人口聚集不均、地区各种因素差异明显决定着我国的就业形势 人口聚集不均、

在不同地区的差异性,人才需求也因而显出一定的地区差异。在不同地区的差异性,人才需求也因而显出一定的地区差异。二是 需求也因而显出一定的地区差异 结构性矛盾突出,买方市场形成,长短线的矛盾一时难以根本解决。结构性矛盾突出,买方市场形成,长短线
的矛盾一时难以根本解决。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取向就业乐观度差异明显。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取向就业乐观度差异明显。上述新形势、新情况对面临就业的大学生们来讲,上述新形势、新情况对面临就业的大学生们来讲,毫无疑问既 增加了就业的难度,同时又使他们面对难得的机遇和挑战。增加了就业的难度,同时又使他们面对难得的机遇和挑战。今日的 大学生可以在国家政策指导下,通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大学生可以在国家政策指导下,通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在一定 范围内自主择业,范围内自主择业,相对的自由与外在的压力都间接或直接地作用于 生活在社会中的大学生就业者的心理内环境。生活在社会中的大学生就业者的心理内环境。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维度——就业心理子系统结构分析 大学生就业心理维度 就业心理子系统结构分析 大学生群体是个体由青年期到成年期成长过程中一个特殊的群 大学生群体是个体由青年期到成年期成长过程中一个特殊的群 第二次心理断乳期”、边缘 体。集多种特殊性于一身,具有处于“第二次心理断乳期、“边缘 集多种特殊性于一身,具有处于 第二次心理断乳期 地位,心理延续尝负期”,多重价值观、人”地位,处于 心理延续尝负期,多重价值观、人格的再构成等 地位 处于“心理延续尝负期 心理内在原因;同时存在着环境中诱发因素的作用,心理内在原因;同时存在着环境中诱发因素的作用,使得大学生的 心理健康状况比个体一生中的其他阶段人群及处于这一时期的其 他群体明显要低。一般的观点认为 大学生就业期的心理问题主要 他群体明显要低。一般的观点认为“大学生就业期的心理问题主要 有挫折心理、从众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盲目攀比心理、有挫折心理、从众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盲目攀比心理、自 卑心理、依赖心理等 ② 及其他心理如注重实惠、卑心理、依赖心理等”②,及其他心理如注重实惠、坐享其成的心 态、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等等各说不一。笔者将各家之言予以梳理,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等等各说不一。笔者将各家之言予以梳理,归纳出大学生就业。心理的三个大的维度,分别为: 归纳出大学生就业。心理的三个大的维度,分别为: 的三个大的维度(-)认知心理维度(-)认知心理维度

大学毕业生择业认知心理是指他们在择业过程中对自己、大学毕业生择业认知心理是指他们在择业过程中对自己、对职 业及其周围社会环境等的认识、业及其周围社会环境等的认识、了解和择业中对事物的推理与判 断。就业形势的现

现状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认知程度。包括:第一,就业形势的现状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认知程度。包括:第一,自我认知不准确。一是产生自负;心理。表现为:择业期望值很高,自我认知不准确。一是产生自负;心理。表现为:择业期望值很高,把待遇是否优厚、交通是否便利、住房是否宽敞等作为选择标准,把待遇是否优厚、交通是否便利、住房是否宽敞等作为选择标准,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不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学校去工作,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不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学校去工作,往往会给用人单位留下“眼高手低、的不良印象。往往会给用人单位留下 眼高手低、眼高手低 浮躁虚夸”的不良印象。浮躁虚夸 的不良印象 二是产 生自卑心理。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评价过低,生自卑心理。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评价过低,力评价过低 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陷入不战 自败的困境之中。第二,对外围环境认知不确切。自败的困境之中。第二,对外围环境认知不确切。对环境估计不足 会出现坐等心理。这种情况通常出现于计算机、通信、会出现坐等心理。这种情况通常出现于计算机、通信、电子等信息 类等一类乐观专业和金融、财经、政法类二类职业前景专业。类等一类乐观专业和金融、财经、政法类二类职业前景专业。这些 专业 的学生思想不切实际,只注重经济意识和区域观念,讲究金钱第~、的学生思想不切实际,只注重经济意识和区域观念,讲究金钱第~、环境条件第一,不愿到待遇差、条件差的地方,结果出现了 高不 环境条件第一,不愿到待遇差、条件差的地方,结果出现了“高不 的状况。成,低不就”的状况。具有理想化趋向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便会 低不就 的状况 出现决策犹豫心理,从而错过许多良好的就业机会。出现决策犹豫心理,从而错过许多良好的就业机会。

(二)情绪心理维度 1.悲观情绪心理。此种』动理状况主要出现在就业的去向是回 .悲观情绪心理。此种』 生源所在地的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大学生,生源所在地的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大学生,或一些在学校受处分学生 身上。身上。

2. . 不满情绪心理。不满的对象可以是其周围的任何事物或人群。不满情绪心理。不满的对象可以是其周围的任何事物或人群。如对所在学校、如对所在学校、市、省不满(包括就业管理政策、户籍限制等)、省不满(包括就业管理政策、户籍限制

等)、对家庭成员的不满(包含对其的指导、干涉,对家庭成员的不满(包含对其的指导、干涉,对家庭的经济条件限 制等)、对周围同学不满(如嫉妒)等等。制等)、对周围同学不满(如嫉妒)等等。视具体的个人的关注点)、对周围同学不满 及实际情况而不同。及实际情况而不同。3 焦虑情绪心理。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焦虑情绪心理。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以及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以及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面临着种种剧烈的心理冲突该如何做出 正确的抉择,使这些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们深感困惑,正确的抉择,使这些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们深感困惑,出现焦虑 不安的心理。不安的心理。

(三)社会心理维度 1.从众心理。随着传媒对社会精英,特别是 数字精英、“管 .从众心理。随着传媒对社会精英,特别是“数字精英 数字精英”、管 理精英”大加宣传,经济价值体现 衡量“个人价值 理精英 大加宣传,“经济价值体现 衡量 个人价值 持过分积极 大加宣传 对 经济价值体现”衡量 个人价值”持过分积极 评价时,容易导致大学生忽视自身的个体特异性与自我的创造性,评价时,容易导致大学生忽视自身的个体特异性与自我的创造性,形成个人价值取向的从众心理。形成个人价值取向的从众心理。2.攀比心理。它导致不能积极地对自己进行正确、客观、公正 .攀比心理。它导致不能积极地对自己进行正确、客观、的分析,相互攀比,舍其所长,就其所短。的分析,相互攀比,舍其所长,就其所短。

三、大学生就业心理维度归因分析 对于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原因分析,首先要在社会(包括家庭、对于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原因分析,首先要在社会(包括家庭、学校)的场关系和国内就业形势的宏观系统中思考。家庭因素(父 的场关系和国内就业形势的宏观系统中思考。家庭因素(

母期望、父母职业及职业榜样、父母对子女专业及工作的关注、母期望、父母职业及职业榜样、父母对子女专业及工作的关注、父 母对各种职业的看法、父母的社会地位与社交能力、母对各种职业的看法、父母的社会地位与社交能力、父母教育子女 的方法、家中其他成员的影响、学生对父母的看法与态度等),学 的方法、家中其他成员的影响、学生对父母的看法与态度等),学),校因素(主修专业、培养方式、对教师的认同、同学朋友的影响、校因素(主修专业、培养方式、对教师的认同、同学朋友的影响、是否恋爱等),社会因素(社会传统的职业评价、社会职业地位、是否恋爱等),社

会因素(社会传统的职业评价、社会职业地位、),社会因素 社会角色模式等),职业信息的效力(信息的有效性程度)社会角色模式等),职业信息的效力(信息的有效性程度)等都构),职业信息的效力 成作用于大学生就业中心理的外在刺激因素;国际就业形势,入 成作用于大学生就业中心理的外在刺激因素;国际就业形势,“入 影响,世”影响,地区分布、行业部门分布与学科结构不平衡及近期教育 影响 地区分布、行业部门分布与学科结构不平衡及近期教育 与就业政策等均是外围的引导因素。与就业政策等均是外围的引导因素。其欢要归宿于大学生内在的因 素,个性特征,与就业有关的能力、兴趣、需要结构、性格特征、个性特征,与就业有关的能力、兴趣、需要结构、性格特征、自我意 识、价值观念、理想、个性专业倾向类型等交互作用影响着大学生 价值观念、理想、的就业心理与行为。的就业心理与行为。

四、大学生就业心理的改善与提高

(一)完善自我,塑造自身生存本能 完善自我,要改变错误、狭窄、扭曲的自我认知与社会认知。要改变错误、狭窄、扭曲的自我认知与社会认知。要求大学生 加强自我理解与分析,以平常心面对,加强自我理解与分析,以平常心面对,以保持冷静的思维来进行生 活中所谓重大的抉择。要孕育真、活中所谓重大的抉择。要孕育真、善、美的感受,持有良好心境,美的感受,持有良好心境,构筑完善情绪情感。排除诸如不满、愤感、构筑完善情绪情感。排除诸如不满、愤感、嫉妒、焦虑、恐惧等负 焦虑、

性情感对正常思维、决策的干扰。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 就业一终 性情感对正常思维、决策的干扰。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就业一终 生职业”和 一锤定终生 的择、就业观。建立新型就业观,一锤定终生”的择 生职业 和“一锤定终生 的择、就业观。建立新型就业观,强化择 主意识,树立正确的择、就业观,跳出从众、业的 e 主意识,树立正确的择、就业观,跳出从众、攀比等社会心 理陷讲。理陷讲。

(二)社会、学校等外在辅助作用 社会、1.建立学生——学校支持系统。积极开展大学生择业的心理指 .建立学生 学校支持系统。学校支持系统 导和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客观认识自己,做到正视现实,导和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客观认识自己,做到正视现实,敢于竞 争,不怕挫折,放眼未来。进行就业教育和择业指导,开展创业教 不怕挫折,放眼未来。进行就业教育和择业指导,育,增强其创业、竞争、挑战意识。坚持开展自主创业教育,树立 增强其

创业、竞争、挑战意识。坚持开展自主创业教育,正确的职业思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创造性思维,正确的职业思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实 创造性思维 践能力,积极参与社会竞争,“艰苦创业科技创业、走 艰苦创业科技创业、自主创业”之 践能力,积极参与社会竞争,艰苦创业科技创业 自主创业 之 路。2.建立学生——社会支持系统。加强就业市场和就业法规的建 .建立学生 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 设,完善市场机制,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公开、公正、公平的就业环 完善市场机制,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公开、公正、境。


第三篇: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

(作者未知)

【摘要】本文在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的基础上,指出了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心理问题的途径,以便最终引导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

【关键词】高职院校 就业心理 解决途径

随着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我国的高职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就业率成为衡量一所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主要核心评价指标。当前“人才高消费”现象的出现,同时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使高职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在此形势下,高职学生尤其显现出很多就业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学生的就业心理,加强学生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与文化素质等的协调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通过对我院国际合作、财经物流、软件艺术等系的多名毕业生、即将毕业学生进行电话访谈和问卷调查,结合对结果的详细统计,对毕业生表现比较突出的就业心理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当前毕业生要改变错误、狭窄、扭曲的自我认知与社会认知,建立新型就业观,强化择业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跳出从众、攀比等社会心理误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情绪问题

1.1.1 焦虑情绪

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而引起的,是一种复杂情绪的反应,是大学生中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情绪反应。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面临着“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和现实的矛盾,面临着种种剧烈的心理冲突该如何做出正确的抉择,使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们深感困惑,往往出现焦虑不安的心理。这种焦虑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就业的主动性和在应聘中真实水平的展现。

1.1.2 悲观情绪

这种情绪在平日学习成绩不好、努力不够、受过处分乃至经历过数次应聘失利或是应聘无门的学生中是普遍存在的。此外,这种悲观情绪还来自于伴随着人才市场供需严重失衡而出现的用人标准的大幅度提高给学生带来的潜在压力,高职院校学生在这方面受到的重创更加严重。

1.1.3 不满情绪心理

伴随着悲观情绪的产生,他们逆反和不满的情绪会油然而生,不满的对象可以是其周围的任何事物或人群。如对所在学校不满,对家庭成员的不满,对周围同学不满,对老师不满等等。视具体的个人关注点及实际情况而不同。

1.2 自我认知问题

自我认知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也是人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自我认知包括认知、情感、意志等多种心理机能的完整的心理系统。毕业生在择业时不能客观认识和评价自我,便会出现自我认知偏差,造成自我认知障碍。

1.2.1 期望值过高

表现为不能准确地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择业期望值高,把待遇是否优厚、是否可以在大城市就业等作为选择标准,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不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工作。这种不能给自己正确定位而产生高期望值的盲目求高心理使不少大学生往往与很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失之交臂。

1.2.2 自卑心理

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评价过低,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从而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之中。同时由于高职学生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而产生自卑心理,这就更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据调查结果,大约有45%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其中严重者超过21%,女生的比例较男生略高。

1.2.3 消极等待心理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一般情况下很少会出现在名牌学府毕业生中存在的自负心理,相对比较突出的心理特征更多地表现为“坐、等、靠”的依赖心理。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弱、盲目自信,关注自我多、关心他人少在就业问题上缺乏足够的重视,甚至把就业看作是父母、老师、学校的事情。心理问题产生原因

2.1 客观原因

一是从社会环境看,我国面临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大学扩招等等,就业竞争压力大。二从家庭环境看,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很高,不希望子女碌碌无为。三从个人社会关系方面看,大学生与周边朋友同事相比,只有一份好工作,才能显示其能力。这些客观因素相互叠加构成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源,使学生无所适从,压力重重。

2.2 主观原因

2.2.1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中心理矛盾突出阶段。

大学生正处于成长期,心理发展尚不平衡,对待问题有些茫从,不善于调整和平衡心理,往往会产生各种矛盾。

2.2.2 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不同步性。

处于求职中的大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心理还不成熟,生理与心理的发展有很明显的不同步性。加上个体环境的差异性,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也有很大差异,在求职中就表现出心理特征的复杂性、差异性。

2.2.3 求职本身是各种矛盾的汇集,是处在各种矛盾的艰难选择。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矛盾,如专业与爱好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地域与家庭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相互作用、相互交织,是他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使大学生处于心理不平衡境地。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心理问题的几个途径

3.1 从社会与企业角度:建立学生--社会支持系统

加强就业市场和就业法规的建设,完善市场机制,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公开、公正、公平的就业环境。积极配合学校的实习基地、订单培养等项目,协同学校,把对学生在校培养当成社会责任予以重视,形成学校、社会齐心协力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新局面。目前社会上存在人才高消费现象,歧视现象也较严重,有些用人单位不断攀比员工的学历,用高文凭高学历毕业生。高职院校毕业生感觉越来越难找工作。另一方面又存在用人低成本现象,用人单位喜欢用无文凭、未经培训无资格证的人,以降低劳动力成本,导致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高不成,低不

就”,就业率不高。所以,希望社会上的企业能够给这些受过职业技术训练的大学生一个机会,给他们展现自己的舞台,从职位需求方面给予缓解。

3.2 从高职院校角度:建立学生--学校支持系统

积极开展大学生择业的心理指导和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客观认识自己,做到正视现实,敢于竞争,不怕挫折,放眼未来。坚持开展自主创业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思想和择业观念,发散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积极参与社会竞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2.1 加强就业指导。

我们必须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专业实际、个性特点和当代社会环境特点及发展趋势出发,贯彻全程就业指导,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规划,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如树立个人需要服从社会需要、行业无贵贱、“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念,促使毕业生顺利就业、成功立业。

3.2.2 全面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毕业生要使自己真正成为企业和社会所欢迎的人才,就要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平时的学习中着重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职业能力、顽强的创业精神,毕业一上岗就能站得住、打得开,受到企业和社会的欢迎。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如何决定着其在求职择业时的成功率和相应的职位层次。高职院校大学生应该在入学时就确定今后就业的目标,自觉地把大学学习同今后的就业紧密地联系起来,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自己的实用技能,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以适应将来在社会上从事职业岗位的要求。

3.2.3 加强就业心理咨询与辅导。

在当今新形式下,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我们可以由院心理咨询中心牵头,全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参与,通过讲座、心理咨询、心理测验等方式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毕业生调适自己的心理,引导他们走出就业心理误区,排除心理障碍,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3.2.4 加强模拟面试、模拟招聘现场等模拟演练。

毕业生缺乏面试、参加招聘现场的经验,我们可以通过模拟面试、模拟招聘现场等模拟演练,让毕业生亲身体验,提前积累经验及感受求职时各方面的压力,从而在实际求职中可以从容应对各种局面,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增加就业成功率。

3.3 从大学生自身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客观的自我认知和评价

3.3.1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取向的心理测试,以对大学生的职业心理进行定位。在此基础上结合职业意识的指导训练,向学生详细介绍相关职业的概念、职业的种类、职业道德、职业知识等,并结合专业课的教学和现场实习帮助学生进行技能的训练和储备,还要注意辅之以谈话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特性评价。

3.3.2 在第一步的基础之上引导毕业生将自身的特质与就业的现实和职业岗位的现实要求相结合做全面、冷静、客观的自我分析,使之认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从而给自己一个客观的评价,以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迎接挑战。

3.3.3 辅之以有针对性的就业心理辅导,及时纠正毕业生在就业中因受挫所引发的心理失衡现象,同时教授其一些减压的有效方法。

同时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的推进和社会鼓励大学生艰苦创业的影响,有一部分创业意识较强的大学生毕业后利用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优势,或通过网络提供的便捷条件,或通过社会融资,或通过与投资商合作,自立

门户,办起公司,进行艰苦创业。这种理念也应得到高职学生的接受和认同,自主创业是有利于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在更广阔的舞台上体现人生的价值。4 结束语

高职院校毕业生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顺利地度过就业阶段,需要通过社会、高校、学生的共同努力,正确面对就业心理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消除心理障碍,走出就业误区,才能在择业的重要关头,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心理,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 王兆明.职业生涯规划[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2] 王兆明.就业创业实务[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3] Frederick T.L.Leong,James T.Austin.心理学研究手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4] 黄海霞,张骞.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与调适[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08).[5] 李琦,潘芳,江虹,刘强,龚明亮,李海.大学生就业心理准备中影响其应对方式的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02).[6] 查尔斯•莫里斯(Charles G.Morris),阿尔伯特•梅斯托(Albert A.Maisto)心理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7] 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第四篇:高职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高职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创纪录的达到795万,再加上中职毕业生和农村城镇化剩余劳动力转移,2017年全国新增劳动力超过2000万人。毕业生人数的激增、用人单位需求量的减少、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学生就业能力的不足和就业观念的偏差,使高职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一)理想与现实的偏差,使部分毕业生有业不就

部分高职毕业生就业观念过于务实,一方面他们有着远大的抱负,希望毕业后能够后轰轰烈烈的干一番事业,最大限度的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另一方面有些毕业生没能正确认清自己和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向往着工作体面、收入高、生活方便又轻松的工作,这就造成了不少毕业生“慢就业”,甚至有业不就。

(二)就业能力的不足,使部分毕业生有业难就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我国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同时,用人单位非常看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操作能力,看重毕业生的沟通、理解、学习、运用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由于高职生的文化水平与本科生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很多高职学生是从中职升上来,他们的学习习惯较差,自主学习能力较低,造成了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未能达到企业的用工需求,能力与需求的差距,导致部分高职毕业生有业难就。

(三)供需结构失衡,使部分毕业生无业可就

目前,我国劳动力就业市场总体供大于求,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和生产、管理、服务等基层管理人员。高职院校面临着招生的压力,许多高职院校不是以就业需求为导向设臵专业,而是以招生需求来设臵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许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毕业生。另一方面,一些用人单位存在着人才高消费现象,在招聘过程时随意提高学历要求,导致一大批高职毕业生无业可就。

第五篇: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的论文

【摘要】本文在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的基础上,指出了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心理问题的途径,以便最终引导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

【关键词】高职院校 就业心理 解决途径

随着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我国的高职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就业率成为衡量一所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主要核心评价指标。当前“人才高消费”现象的出现,同时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使高职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在此形势下,高职学生尤其显现出很多就业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学生的就业心理,加强学生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与文化素质等的协调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通过对我院国际合作、财经物流、软件艺术等系的多名毕业生、即将毕业学生进行电话访谈和问卷调查,结合对结果的详细统计,对毕业生表现比较突出的就业心理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当前毕业生要改变错误、狭窄、扭曲的自我认知与社会认知,建立新型就业观,强化择业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跳出从众、攀比等社会心理误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情绪问题

1.1.1 焦虑情绪

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而引起的,是一种复杂情绪的反应,是大学生中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情绪反应。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面临着“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和现实的矛盾,面临着种种剧烈的心理冲突该如何做出正确的抉择,使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们深感困惑,往往出现焦虑不安的心理。这种焦虑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就业的主动性和在应聘中真实水平的展现。

1.1.2 悲观情绪

这种情绪在平日学习成绩不好、努力不够、受过处分乃至经历过数次应聘失利或是应聘无门的学生中是普遍存在的。此外,这种悲观情绪还来自于伴随着人才市场供需严重失衡而出现的用人标准的大幅度提高给学生带来的潜在压力,高职院校学生在这方面受到的重创更加严重。

1.1.3 不满情绪心理

伴随着悲观情绪的产生,他们逆反和不满的情绪会油然而生,不满的对象可以是其周围的任何事物或人群。如对所在学校不满,对家庭成员的不满,对周围同学不满,对老师不满等等。视具体的个人关注点及实际情况而不同。

1.2 自我认知问题

自我认知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也是人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自我认知包括认知、情感、意志等多种心理机能的完整的心理系统。毕业生在择业时不能客观认识和评价自我,便会出现自我认知偏差,造成自我认知障碍。

1.2.1 期望值过高

表现为不能准确地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择业期望值高,把待遇是否优厚、是否可以在大城市就业等作为选择标准,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不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工作。这种不能给自己正确定位而产生高期望值的盲目求高心理使不少大学生往往与很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失之交臂。

1.2.2 自卑心理

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评价过低,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从而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之中。同时由于高职学生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而产生自卑心理,这就更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据调查结果,大约有45%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其中严重者超过21%,女生的比例较男生略高。

1.2.3 消极等待心理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一般情况下很少会出现在名牌学府毕业生中存在的自负心理,相对比较突出的心理特征更多地表现为“坐、等、靠”的依赖心理。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弱、盲目自信,关注自我多、关心他人少在就业问题上缺乏足够的重视,甚至把就业看作是父母、老师、学校的事情。心理问题产生原因

2.1 客观原因

一是从社会环境看,我国面临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大学扩招等等,就业竞争压力大。二从家庭环境看,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很高,不希望子女碌碌无为。三从个人社会关系方面看,大学生与周边朋友同事相比,只有一份好工作,才能显示其能力。这些客观因素相互叠加构成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源,使学生无所适从,压力重重。

2.2 主观原因

2.2.1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中心理矛盾突出阶段。

大学生正处于成长期,心理发展尚不平衡,对待问题有些茫从,不善于调整和平衡心理,往往会产生各种矛盾。

2.2.2 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不同步性。

处于求职中的大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心理还不成熟,生理与心理的发展有很明显的不同步性。加上个体环境的差异性,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也有很大差异,在求职中就表现出心理特征的复杂性、差异性。

2.2.3 求职本身是各种矛盾的汇集,是处在各种矛盾的艰难选择。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矛盾,如专业与爱好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地域与家庭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相互作用、相互交织,是他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使大学生处于心理不平衡境地。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心理问题的几个途径

3.1 从社会与企业角度:建立学生--社会支持系统

加强就业市场和就业法规的建设,完善市场机制,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公开、公正、公平的就业环境。积极配合学校的实习基地、订单培养等项目,协同学校,把对学生在校培养当成社会责任予以重视,形成学校、社会齐心协力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新局面。目前社会上存在人才高消费现象,歧视现象也较严重,有些用人单位不断攀比员工的学历,用高文凭高学历毕业生。高职院校毕业生感觉越来越难找工作。另一方面又存在用人低成本现象,用人单位喜欢用无文凭、未经培训无资格证的人,以降低劳动力成本,导致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高不成,低不就”,就业率不高。所以,希望社会上的企业能够给这些受过职业技术训练的大学生一个机会,给他们展现自己的舞台,从职位需求方面给予缓解。

3.2 从高职院校角度:建立学生--学校支持系统

积极开展大学生择业的心理指导和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客观认识自己,做到正视现实,敢于竞争,不怕挫折,放眼未来。坚持开展自主创业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思想和择业观念,发散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积极参与社会竞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2.1 加强就业指导。

我们必须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专业实际、个性特点和当代社会环境特点及发展趋势出发,贯彻全程就业指导,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规划,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如树立个人需要服从社会需要、行业无贵贱、“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念,促使毕业生顺利就业、成功立业。

3.2.2 全面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毕业生要使自己真正成为企业和社会所欢迎的人才,就要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平时的学习中着重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职业能力、顽强的创业精神,毕业一上岗就能站得住、打得开,受到企业和社会的欢迎。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如何决定着其在求职择业时的成功率和相应的职位层次。高职院校大学生应该在入学时就确定今后就业的目标,自觉地把大学学习同今后的就业紧密地联系起来,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自己的实用技能,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以适应将来在社会上从事职业岗位的要求。

3.2.3 加强就业心理咨询与辅导。

在当今新形式下,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我们可以由院心理咨询中心牵头,全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参与,通过讲座、心理咨询、心理测验等方式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毕业生调适自己的心理,引导他们走出就业心理误区,排除心理障碍,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3.2.4 加强模拟面试、模拟招聘现场等模拟演练。

毕业生缺乏面试、参加招聘现场的经验,我们可以通过模拟面试、模拟招聘现场等模拟演练,让毕业生亲身体验,提前积累经验及感受求职时各方面的压力,从而在实际求职中可以从容应对各种局面,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增加就业成功率。

3.3 从大学生自身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客观的自我认知和评价

3.3.1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取向的心理测试,以对大学生的职业心理进行定位。在此基础上结合职业意识的指导训练,向学生详细介绍相关职业的概念、职业的种类、职业道德、职业知识等,并结合专业课的教学和现场实习帮助学生进行技能的训练和储备,还要注意辅之以谈话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特性评价。

3.3.2 在第一步的基础之上引导毕业生将自身的特质与就业的现实和职业岗位的现实要求相结合做全面、冷静、客观的自我分析,使之认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从而给自己一个客观的评价,以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迎接挑战。

3.3.3 辅之以有针对性的就业心理辅导,及时纠正毕业生在就业中因受挫所引发的心理失衡现象,同时教授其一些减压的有效方法。

同时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的推进和社会鼓励大学生艰苦创业的影响,有一部分创业意识较强的大学生毕业后利用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优势,或通过网络提供的便捷条件,或通过社会融资,或通过与投资商合作,自立门户,办起公司,进行艰苦创业。这种理念也应得到高职学生的接受和认同,自主创业是有利于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在更广阔的舞台上体现人生的价值。结束语

高职院校毕业生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顺利地度过就业阶段,需要通过社会、高校、学生的共同努力,正确面对就业心理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消除心理障碍,走出就业误区,才能在择业的重要关头,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心理,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 王兆明.职业生涯规划[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2] 王兆明.就业创业实务[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3] Frederick T.L.Leong,James T.Austin.心理学研究手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4] 黄海霞,张骞.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与调适[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08).[5] 李琦,潘芳,江虹,刘强,龚明亮,李海.大学生就业心理准备中影响其应对方式的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02).[6] 查尔斯·莫里斯(Charles G.Morris),阿尔伯特·梅斯托(Albert A.Maisto)心理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7] 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下载高职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其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职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其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

    国际教育学院 中新1105傅强2011070362 点亮一盏心灯 ——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 打开搜索引擎google,在大约15000项“心理高压人群”查询结果中,有一半以上关于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心理挫折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心理挫折分析及对策摘要:人生逆境十有八九,真正在生活中一帆风顺的人是很少的,生活不可能静如止水,波澜不惊,我们时时都会面对各种变故,常常都会碰到各种厄运和灾难。在......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其对策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其对策 内容摘要: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应届毕业生逐年增多,2001年至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由115万猛增到610万。在人流滚滚的就业大军中,大学毕......

    浅谈高职学生就业定位问题现状及对策

    浅谈高职学生就业定位问题现状及对策 吴 薇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工程系,江苏 太仓215411)摘 要:当前,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尽管主要存在着“人找岗位”的现......

    高职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精选五篇)

    高职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通过学习2010年继续教育课程,对第八讲大学生心理教育新探索十分感兴趣,通过对学习内容的深入阅读,了解了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必要性,同时对教材中归纳的大......

    高职院校心理问题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心理问题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姓名:严娟学号:53012109 摘要:由于受到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的各种因素影响,有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出现了程度不等的心理健康问题,如自卑、......

    高职就业导向分析

    高职就业导向分析 根据教育部高教司的委托,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于2003年12月10日至2004年1月10日对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570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以......

    高职就业形势分析

    高职就业形势分析 高职生就业何以难? 成高职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是社会上普遍存在对高职生的误解,很多人以为“高职”就是“职高”,其实高职生是实用型高级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