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就业导向分析

时间:2019-05-14 19:07: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职就业导向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职就业导向分析》。

第一篇:高职就业导向分析

高职就业导向分析

根据教育部高教司的委托,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于2003年12月10日至2004年1月10日对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570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以及少量的普通本科院校的高职学院、成人高校,进行了2003年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截止2004年1月10日,共收到28个省市自治区347所高职高专院校(近19.4万名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反馈。

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毕业生就业率(6月底一次派遣就业率和12月底的实际就业率)、未就业率和不就业率等三个项目。各校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未来三年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就业情况预测,也作为这次调查的内容。

从就业情况看高职教育3大特点:培养模式创新 开展产学合作 拓宽就业渠道

面向需求 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调查表明,部分高职学校、专业之所以能保持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办学有特色,就业受欢迎。

特色,就是区别于其它普通高校的一种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是全新的形态,教学体系改革的目标是能力本位的方向。这种不可替代性的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解决或正在解决着因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而带来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工艺、技能应用性专门人才匮乏的需求矛盾。

(1)从专业设置切入,力求实现“产销”链接

调查表明,解决就业问题的基础环节是专业设置要适应市场要求。很多学校搭建与市场需求这一链接的第一步,就是从专业设置切入。专业设置瞄准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向,在广泛调研的前提下,组成由行业、企业、学校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人才需求预测、产业发展前景分析、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安排、主干课程设置、能力结构要素、专业开办条件以及专业建设的社会可利用资源等方面进行评议、论证、审核;在此基础上,决定该专业设置与否。一大批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专业应运而生,如“会展策划”、“微电子技术”、“软件工程”、“商务日语”、“商务韩语”、“通关管理”、“工程监理”、“产品营销与商业策划”、“机电技术操作”、“数控技术”、“模具制造”、“机械电子”、“眼镜技术”等——这是很多学校保持较高就业率的一个必备的前提条件。

通过这种产销链接的形式,学校专业设置的定向是明确的,专业建设的目标是清楚的。同时,由于社会需求的不确定性,进行专业调整、改造,同样需要这种产销链接的形式,给予专业建设以新的内涵。很多学校一些传统专业的改造、专业外延的扩大、专业内容的整合、专业方向的拓展,甚至一些专业的撤销或停止招生,同样是这种产销链接的形式在发挥着作用,如“秘书/计算机应用与维修”、“纺织工艺/工业外贸”、“机械设备及自动化/工业外贸”,“机电一体化与市场营销”、“服装工艺与国际贸易”、“广告设计与企业策划”、“纺织品检测与国际贸易”等复合型专业的设立,以及“仓储管理”调整为“物流管理”、“国际商务”调整为“报关与国际商务”、“国际贸易”调整为“国际贸易与日语”等情况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正是由于这些专业瞄准社会需求,突出办学特色,培养用人单位急需的技术、工艺、管理、服务岗位的应用性专门人才,所以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能找准就业方向,较快地进入到工作岗位。

(2)从培养模式做起,努力打造订单培养方式

调查表明,很多学校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做起,进行教学体系的改革,努力打造订单式的培养方式,在满足用人单位对应用性人才的需求方面迈出了卓有成效的步伐。

——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整合。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结构安排正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内进行调整,取而代之的是“2+1”的模式(即两年在校学习、一年在企业实训)、企业介入的方式(即根据企业需要,调整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课程整合的方法(即调整部分基础与专业基础课程,增加技术基础课,安排技术含量高的实训课程)等。

——实施订单培养试点。鉴于一些学校的办学管理体制本来就隶属于相应的产业集团,他们积极利用这种天然的联系纽带,进行订单式的培养试点;另外一些学校瞄准市场需求,主动根据用人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包括实施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方法等各方面的调整,适应了企业技术岗位对技术、工艺、技能性专门人才的需要,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快能进入职业环境,适应技术要求,安心岗位工作,用人单位非常欢迎这类订单培养方式。

——推行毕业设计、岗位训练和就业安置相结合的方法。以往的毕业设计方法正逐渐被毕业设计、岗前训练和就业安置相结合的“三合一”方式取代。毕业设计环节大都放到企业中去进行,同时进行上岗前的训练,企业通过这一环节,了解毕业生并作为企业接收的考察过程。

——开展各种技术竞赛、科研训练等活动。无论是教育部与信息产业部每两年一次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还是各省的技术、技能大赛,高职高专院校逐渐成为主角。高职高专学生通过参加比赛,参与竞争,提高了技术应用能力。同时,一些高职高专学生积极参加由教师承担的科研与科技服务等活动,对提高自身的实际技能起到了促进作用。这种社会性的竞赛,尤其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学校和学生,正在受到用人单位的特别关注。

(3)从双证培养入手,搭建企业需求人才的桥梁

双证培养在一些建校时间较长的高职高专院校早有实践,并建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取得了很大成效,一些学校的毕业生接受双证书培养的比例达到90%,推动了毕业生的就业。

——逐步扩大提高 双证书培养制度的实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些学校由原来起步阶段(技术等级培训)初、中级的3-5个工种,逐步扩大到以中、高级职业资格培训教育为主要内容的10-20个职业岗位,从而加大了培训的技术含量,提高了适应要求。

——逐步引入规范 双证书培养制度从无到有,现已在更多的学校内实行。但是,每个专业如何对口社会需求以及实施哪几个相应的职业资格培养还在摸索,这是一个尚需逐步完善、健全的工作领域。目前,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的学校正在深入进行研究、调整,其结果会是专业性更突出,适应性更明确,对毕业生就业会更具有拉动作用。

——逐步纳入计划 随着双证书培养制度的不断完善,高职高专院校在总结自身工作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将双证书培养制度化,即正式纳入教学计划安排,组织评估,检查双证书培养的实际成效。目前,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安排的,均为试点时间较长、具有工作基础且社会基本认可的一些职业岗位资格证书。

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既是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保障,在一些学校做得很有成效。如在大学生就业相对困难的内蒙古自治区,2003年7月初全区2000余名高职毕业生的签约率仅为36.7%,而青城大学毕业生此时签约率为100%。原因是,青城大学面向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进行技能培训,313名毕业生在校两年内共考取了1327个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整合资源 打通产学合作的途径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离不开产业、企业的需求导向,而产业、企业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的巨大可利用资源。调查结果反映,很多学校已经认识到:高职教育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层次参与。他们通过积极打通产学合作的途径,拓展技术与技能培养的教育资源,提高了毕业生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适应程度。

初始阶段——一般性的参与合作。企业参与接收学生实习、选用优秀毕业生、给予一些资金支持、开展联谊等活动。从调查中反映出,这类较浅层次的合作对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全局影响不大。

过程之中——协助性的介入合作。企业介入高职教育的办学过程,参与新专业设置论证、教学计划开发、课程开发、毕业设计与论文指导等环节,同时接收毕业生实习训练。这种协助性的介入合作,对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工作起到了推动与促进的作用。调查表明,很多学校都采用了这种方式。

最终目标——互动性的产学合作。学校、企业共同实施高等职业教育。这种形式是在前两种形式的基础上进行的互动性产学合作。这种深层次的合作,是将学生培养全过程的绝大部分内容由学校、企业合作完成,企业已经成为“育人主体”的一部分;学校主动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企业发展活动,协助企业完成营造“学习型企业”的任务。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做到校企双方资源的有效共享。这种形式在一些高职高专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中已初见端倪,并赋予了合作双方更积极、更有活力的合作空间。当然,这种形式目前只是在少数一些学校和具有行业主管隶属关系的学校内能够实施,但它无疑会在更大程度上推动订单培养方式的实施。

拓宽渠道 扩大毕业生就业的领域

随着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对高职高专毕业生而言,走向基层,走向一线,走向西部,这应该是必需的。

调查结果表明,2003年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既有国企、三资企业、事业单位,又有民营、股份、个体等企业,而后者愈来愈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是在基层,在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一线;就业岗位主要是一线的技术、工艺、技能方面的管理与操作人员。

就业状况反映4大问题:办学不适应社会需求 地域差异影响就业 突发情况延缓就业 尚未得到社会认同

调查表明,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学校办学不适应社会需求

一些学校与专业之所以存在着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与市场需求脱离,无论是办学指导思想,还是人才培养模式,都沿袭了普通高校的传统办学思路,其根本点是没有面向市场需求,没有把就业作为导向。

地域经济发展的状况影响就业率

调查表明,经济发达地区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的需求是大的,前提是毕业生具备实际工作能力。反之,经济发展速度较慢的地区,本身对人才吸纳的能力有限,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更加困难。依据对2003年12月底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新疆为60.8%,四川为64.6%,安徽为61.64%,而北京则为84.5%,广东为88.9%。

突发情况延缓了毕业生的就业

“非典”疫情在一定时间内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特别是导致了一些服务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好。

另外,2003年是我国1999年本科扩大招生后的首届毕业生就业年,本科毕业生人数的激增,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了冲击,影响了就业率。

社会不认同高职高专学历

调查反映出,社会对高职高专的认识还是存在着很多偏差。在许多地区的招聘会上,一些用人单位声明“高职高专毕业生免谈”。这种情况既有高职高专不适应需求的一面,也有现行的人事管理体制、用工制度、毕业生待遇等因素的影响。而现实的情况是:各个行业(基层)急需大量的具有实际技能的新生劳动者,而大批高职高专毕业生找不到适合自己发挥作用的岗位。

2003年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实际状况

根据347所高职高专院校的有效数据统计,截止2003年12月底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平均为87.6%,未就业率平均为11.7%,不就业率平均为0.7%。其中,“就业率”项目中5个具体栏目所占的比例分别为:签约率平均为56.8%,待签约率平均为18.4%,上岗率平均为7.7%,升学出国率平均为11.2%,自主创业率平均为5.9%。

此次调查还反映出,2003年6月底的毕业生一次派遣就业率平均为60.9%,未就业率平均为37.9%,不就业率平均为1.2%。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2003年12月底较6月底毕业生就业统计数据大幅攀升。

另据此次调查反馈的347所高职高专院校统计资料表明,2003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的学校有153所,占调查反馈学校总数的44.1%。其中,对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就业率较高的专业调查统计,就业率在95%以上的专业共有383个。

同时,部分高职高专院校2002年12月底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显示,2003年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较2002年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有一定的提升,增幅为1.9个百分点。

另外,2003年12月底与6月底高职高专男女毕业生的就业比,调查统计分别为:1.22∶1和1.29∶1。调查表明,由于管理方法的不同步,毕业生的就业率不等同于签约率。

高职高专毕业生往往首选三资、大型企业等用人单位,之后再向民营、私企等中小企业应聘,其签约时间必然拖后;同时一些民营、私企根本不办理就业协议,这样的情况出现了:一方面毕业生已经走入工作岗位,另一方面仍然没有办理协议手续。

有的学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高达90%以上,而此时的签约率仅为1%;一次就业率高出同期签约率10倍、20倍、30倍的院校在广东并不是少数,如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科技管理干部学院、广东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广东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广州市职工大学、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等。这说明,签订就业协议已不再是毕业生就业与否的惟一标志。

2003年高职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

数控机床操作,汽车维修,生产线设备维护,微电子技术组装、检修,机电设备管理、调试、安装、维修、操作,生产线操作,功能测试技术,品质检验,生产工艺,计算机应用,会计,酒店管理,农资经营,农产品加工,园林绿化,民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监理,产品营销与商业策划,通关管理,各类综合文秘,各类艺术设计岗位。未来三年高职专业需求情况

根据部分高职高专院校提供的情况,下列地区未来三年的专业需求较大。

华北地区 计算机信息技术,电子商务,广告设计,文秘,物业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机电一体化,应用电子,建筑装饰,数控技术等。

东北地区 工业电气自动化,汽车运用与维修,机电一体化,物业管理,计算机应用与维护,数控技术,装潢,农业实用生物技术,畜牧兽医,保护地园艺,平面形象设计,建筑装饰,市场营销,旅游酒店管理等。

华东地区 机电一体化,应用电子,数控技术,电气技术,计算机应用与维护,电子工程,机械制造,旅游管理,工民建,市场营销。

中南地区 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模具制造,数控技术,机械电子设计、制造,汽车维修,工民建,建筑装饰,艺术设计,市场营销,宾馆管理等

第二篇:高职就业形势分析

高职就业形势分析

高职生就业何以难?

成高职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是社会上普遍存在对高职生的误解,很多人以为“高职”就是“职高”,其实高职生是实用型高级职业技术人才,既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又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所以不少单位普遍反映“高职生好用,而且比较踏实”。

二、是学生和家长对就业期望值太高、不切实际。

三、是现在的各种人才招聘会几乎没有高职生的专门“领地”和信息。

四、是高职教育的改革本身还不到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某些专业设置、基础理论还达不到高职教育的要求,作为学校要努力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五、是用人单位的用人误区。“研究生多多益善,本科生研究研究,专科生(高职生)不要不要”,认为招聘高学历人才的相对收益高,更划算。用人单位应避免“人才高消费”,做到“人尽其才”。

高职生就业率为何高?

北京高校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为85.3%,而高职生的就业率还不到60%,但有五六所好的高职校一次性就业率达到了90%以上。

面对人才市场上,高职“旺需”与高校高职人才“滞销”之间的矛盾,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线联平认为,从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上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十分需要的。高职毕业生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他们在相应的岗位上,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强,他们比较安心于基层工作,有吃苦精神。经过努力,会得到社会的理解、认同,成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

以下是这些高就业率的高职院校共同的成功之路:

第一:办高职始终瞄准市场“缺口”。专业设置不赶时髦,不搞“本科压缩版”,为老专业更新、新专业设置出谋划策。此外,专业设置要跟着“未来的市场”转。

第二:人才培养“适销对路”。企业需要怎样的高职人才?有突出实践能力的人才。第三:多途径探讨高职求职就业之路,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

第三篇:基于就业”为导向浅谈高职体育教学改革要点专题

基于“就业”为导向浅谈高职体育教学改革要点

“以就业为导向”已经逐渐发展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方针和思想,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高校在探索体育教育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也应该加强对高职体育教学的重视,以就业为导向对体育教学改革进行适当的研究和探索,进而逐步提升体育教育质量,保证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满足社会不断变化发展的人才需求,促使体育教育能够真正为学生的就业发展而服务。

“就业”导向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创新近几年,我国高职教育在国家的支持和经济的推动下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并且高职院校在建设发展过程中结合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整和创新,希望能够进一步增强人才培养工作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契合度,真正将学生培养成为能够为社会建设贡献一定力量的人才。基于此,高职院校在探索体育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也应该明确“就业”导向的重要性,结合市场需求对体育教育活动进行优化调整,实现体育教育与学生职业发展的有效对接,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推进提供重要的保障。

一、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实践进行综合分析,能够发现新时期虽然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受到新教育理念的影响尝试进行改革创新,逐步提升教学质量,但是在实际组织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体育课程中教学内容的设置缺乏系统性

在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中由于学校领导人员和教师、甚至学生自身都尚未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在课程安排和课程内容的选择方面,存在随意性。一般由教师自由选择和设置教学内容,虽然也能够实现对学生相关体育技术动作的培养,深化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但是由于教学内容设置的随意性过强,教师在教学规划中不注意明确教学目标,导致学生的学习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学生的主体作用无法凸显出来,体育教学效果相对较差,体育教育在培养职业人才方面的作用受到限制。

(二)教学资源匮乏

对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能够发现,现阶段国家对高职院校的招生管理相对松散。受此影响,高职院校招生数量急剧增多,但是在不断扩招的同时高职院校却并未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调整,特别是在体育教育资源投入方面严重不足,导致体育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已经对学校体育教学活?拥目?展产生不良影响,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尚未构建科学系统的体育教学课程体系

部分学校由于缺乏对体育教育的重视,在课程体系的构建方面相对忽视,没有结合高职院校的教育特色构建完整的体育教育体系,对体育教育活动的优化开展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同时,由于体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受到限制,高职院校在开设体育课程的过程中也无法获得学校的全面支持,对体育教育效果的获取产生了相应的限制性影响。

(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考核评价工作单一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虽然已经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加强对体育教育的重视,并且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引入一些趣味性教学元素,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是,综合分析,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考核评价工作的改革发展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传统考核评价方式占据主要地位,不利于考核评价作用的发挥和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

二、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创新的重要性

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能够看出,现阶段,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活动的开展受到极大的限制,教学水平偏低,教学效果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与学校就业辅导工作的联系性不足,无法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所以,在新时期背景下,高职院校十分有必要以就业为导向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创新,进而真正发挥出体育教育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以就业为导向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创新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以就业为导向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创新能够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满足社会需求。高职院校在探索体育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需求进行全面分析,并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德智教育,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加以培养,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契合度,实现高职院校培养优秀人才的目标。其次,高职院校结合就业需求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也符合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能够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逐步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专业工作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对学生的团队意识、团队精神培养也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能有效促进学生未来获得更为稳定的职业发展。

三、基于就业导向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创新的措施

(一)以就业为导向设定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和教研人员在全面把握学生未来就业需求的基础上对体育教学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增强体育教学与学生专业发展的契合度,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保证体育教学活动能够真正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而服务,充分发挥出体育教育的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强化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针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过于单一的问题,新时期以就业为导向,体育教师在探索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突出职业教育体育特征。如针对旅游专业的学生,教师就应该适当的增加攀岩、登山等方面的教学内容;针对文科专业的学生,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讲解一些瑜伽、乒乓球等相对轻松的体育训练内容;针对经济相关专业的学生,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适当的渗透一些国际体育项目教学内容,增强体育教育与学生专业发展的契合性,为学生就业能力的强化提供良好的支持。

(三)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高校传统教学模式不仅无法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对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也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所以高职院校在探索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结合就业导向,应该打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构建特色的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兴趣的基础上也实现对体育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体育教学的科学性。

(四)加强体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以就业为导向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创新离不开良好师资队伍的支持,所以高职院校在体育改革中也应该认识到师资队伍建设对重要性,结合就业需求对体育教师实施再教育,保证教师不仅具备专业的体育教育能力,还能够将就业指导工作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实现对体育教学的全面革新,促进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在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过程中应该正确认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并结合教学改革的实际需求对体育教学活动进行优化创新,进而真正实现体育教育与职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高度对接,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而服务。唯有如此,高职院校才能够真正发挥出体育教育的重要作用,促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性提升。

参考文献:

[1]刚良.探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J].科技资讯,2016,(4):75-76.[2]任晓燕.以就业为导向视野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J].时代教育,2016,(14):48.[3]沈铁.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4):24-25.[4]邵慧明.以就业为导向视野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12):115-116.

第四篇: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育论文

摘要:我国素质教育明确强调,老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必须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立足点和核心,保证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真正地走向社会岗位,发挥个人的作用。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之下,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高职教育,同时作为我国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能够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高职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为核心和基础,采取创造性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以及实践,将个人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学习实践中,以此来实现个人的长远发展和个性化成长。该文以高职英语为切入点具体分析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策略,以期为实现我国高职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以就业为导向;高职英语教育

1引言

在推动国家经济建设的过程之中,职业教育在我国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社会地位越来越重要。其中高等职业教育符合时代对人才培养的实质需求,能够为社会培养出综合的复合型人才,另外结合相关的实践调查可以看出,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越来越明显,但是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出现了许多不同的问题及情况。在落实相关实践教学的过程之中,高等职业院校主要以人才培养为立足点和切入点,实际的人才培养计划以及目标忽略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基本方向,实际的教学策略与学生个人的就业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在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的过程之中,这一现象体现得尤为明显。如果站在微观的角度对我国高职英语教育体制进行分析,那么可以看出现有的教育体制无法更好地满足社会以及市场发展的实质需求,高职生的英语水平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这一点严重影响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对高职英语教育体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存在一定的实践教育意义,符合我国高职英语教育改革的相关要求。

2高职英语教育的特点

高职英语教育的内容以及环节相对较为复杂,在落实相关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英文老师必须要充分考虑各类影响因素,立足于高职英语教学的具体特点,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的教学实践,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保障学生能够在主动学习以及小组内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全方位成长以及发展。

2.1具有高等英语教育与职业英语教育的双重属性

与普通高等教育之中的英语教育相比,高职英语教育具备职业教育的特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国际教育的分类标准,在对高等职业教育进行分析时,明确强调,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内容主要以面向实际,面向具体职业为切入点,保证学生能够在实践学习之后获得从事某一个职业或行业的实际技能以及知识,另外完成一级学业的学生,往往能够直接具备进入劳务市场的相关能力以及条件。其次,与中职英语教育相比,高职英语教育存在高等英语教育的特点,大部分的课堂内容以及教育结构尽管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在教育模式以及教育理念上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真实需求,符合社会各界以及不同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以及标准。除此之外,在知识的深度以及广度上,高职英语教育能够突破中职英语教育所存在的各类不足,为学生的全方位成长及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2高职英语教育培养的是实用型的人才

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我国许多老师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只关注简单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提升,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之中只能够掌握一定的数量的词汇以及语法,但是与他人在生活实践以及交流的过程之中,无法用英语来进行主动的沟通以及表达。另外许多学生往往连一份英语报纸都看不懂,在写英文函件的过程之中感到无从下手,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在于我国现有的英语教学过于传统和落后,大部分的英语老师只注重哑巴式的英语教学模式,以学生的死记硬背为切入点和基础,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词汇量的大量积累,尽管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保证学生打下坚实的英语学习基础,但是对于任何一门语言学习来说,掌握语言的具体表达技巧并进行主动的应用以及实践才是核心以及前提,只有保证学生将所学习到的语言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语言学习的作用及价值。高职英语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以实际应用为基础和前提,鼓励学生进行主动的实践以及探究,保证学生能够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提升。在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过程之中,高职英语课堂主要以模拟实训的形式为基础和前提,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积极地开展不同的课外实践活动,将就业实习与课外实践活动相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机会。另外即使学生无法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促进个人实践应用能力和水平的提升,高职院校也会采取因材施教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从目前来看,高级英语老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采取情景模拟的形式来为学生提供具体感知的机会,鼓励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书面交际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的提升,为学生的全方位成长以及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落实高职英语教学的过程之中,学校加大投入改善现有的实际条件以及实习环境,另一方面,在开放式办学条件的引导之下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以及互动,保证学校与企业的互利共赢,依托现有的服务质量以及服务水平,充分地实现外企资源的优化利用以及配置,以此更好地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为不同行业及领域培养出应用型的高级英语人才。

2.3主要强调专门用途英语教学

在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高职英语教学十分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和实用性,深入分析高职英语教学的内涵以及实质,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究和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实现个人的良性发展。结合我国语言学界的相关要求以及研究结论可以看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英语教学主要包括学术英语以及专门用途英语两大体系。其中,在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学术英语主要以培养专门的外国语言工作者为核心和基础,专门用途英语则主要培养在特定行业领域之中能够使用英语与他人进行交流以及实践的专门人才,由此可以看出,后者主要是职业英语。高职英语教育老师必须要立足于英语教学的现实条件以及相关要求,明确英语的具体属性以及人才培养标准,通过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有效落实为社会培养出综合性的人才。

3高职英语教育的现状

3.1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落后

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我国许多高职英语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所选择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过于落后以及传统,严重偏离以就业为导向的具体方向,忽略了高职教育的具体要求,难以保证学生在以能力为本位教育理念的引导之下实现个人的全方位成长。其次,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基础和前提,在落实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之中,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忽略了人才培养以及综合职业能力提升的本质特点,难以保障自身的人才教育目标符合岗位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实际的教学质量以及教育水平不容乐观,学生个人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综合素质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另外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来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落后,导致英语教学忽略了学生需求的真实分析,没有直接将学生的需求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出发点以及前提,难以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提升。从教学模式上来看,许多高职院校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仍然以黑板以及课本加粉笔的教学形式为主,大部分老师只能够进行英语知识的简单传授,学生只能够被动地接受老师知识的灌输,老师在讲台上进行知识的传授,学生在课堂之中记笔记,其中老师是课堂中的主角以及主体,学生是听众,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以及沟通,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为主。另外这种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所获得的学习以及提升的机会相对较少,许多学生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个人学习的灵活性以及自觉性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大部分学生过于依赖课堂学习,学习较为被动以及机械。结合相关的实践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难以将个人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不同的工作岗位之中,个人的就业能力较差,缺乏一定的社会竞争力。

3.2高职特点不突出,学生学习积极性丧失

传统办学模式的影响导致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之中往往千篇一律,整齐划一,没有结合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以及不同学生的爱好和实际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地选择及划分。另外对于一些高职院校来说,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两种极端,一种是整个课堂非常安静,老师在课堂中唱独角戏,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以及互动较少,往往各取所需,互不干涉;另一种则是整个课堂氛围非常热闹,人声鼎沸,老师往往无法更好地表达个人的意见以及看法,学生在整个课堂之中互相闲聊以及逗乐打趣。任何一种极端情况都会严重影响学生个人成绩的有效提升,同时许多教师也对现有的英语课缺乏信心,实际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不容乐观。

3.3方式落后,不符合就业需要

其中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在制订教学计划过程中明确强调,英语属于考试课,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主要以笔试为主,通过一张标准化的试卷来衡量学生的最终学习情况以及学习水平。其次,在对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行分析时也会以此为依据和重要的参考。另外还有一部分学校往往将学生的成绩作为是否取得毕业证的参考依据,这一点不仅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实质要求,同时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难以实现个人的全方位成长以及发展。在这种较为落后及单一的考核方式影响之下,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引导的过程中只注重学生词汇量的积累以及笔试成绩,将过多的时间以及精力放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上,过分看重最终的分数,忽略了学生综合英语表达能力以及表达技巧的提升,难以实现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缺乏一定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将个人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工作之中。

4高职英语教育改革的基本对策

为了真正保障高职英语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实质要求,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人才,在高职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英语老师需要以学生就业的总体目标为前提,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为依据,积极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及教学手段,有效落实高中英语教学。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这一教学任务,英语老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从国家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妥善处理好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以及素质提升之间的相关性,对现有的考核方式以及教学模式、教学理念进行不断更新,通过师资队伍的有效建设来保障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应用水平的提升。

4.1努力更新高职英语教育观念,适应就业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综合实力有了极大的提升,不同的领域以及行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在社会经济大力发展的过程之中,社会各界对人才以及智力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其中高职英语教学必须要积极地以就业为导向,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有效地突破传统应试教育所存在的各类不足,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首要任务以及基础,保障学生在完成专业技能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之上实现个人听说读写以及翻译能力的整体提升。

4.2提高高职院校教师能力,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保障

要想保障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英语学习的技巧以及精髓,英语老师首先需要立足于时代发展的真实需求,积极地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后期的学习以及培训来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以及教育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老师个人的教育能力会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方向,只有一个综合经验较为丰富同时教育水平较高的老师才能够保障学生更好地完成个人的学业,在不同的岗位中发挥出个人的价值。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主,为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技术以及专业理论,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之下实现技术与专业理论实现了紧密的联合。高职英语老师除了需要精通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熟练掌握不同的专业技能,通过言传身教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主动地引导。对此,高职院校必须要注重提高老师的综合能力,以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作为最终的目标以及要求,专业课老师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以及文化素质,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熟练地掌握专业的实践技能。除此之外,学校还需要对老师在不同领域中的科技推广能力以及生产经营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高职教育的实践要求,加强对学生的科学引导,让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走向工作岗位。

4.3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就业的关键

老师需要采取分类分层次的教学,立足于学生考试成绩及学习情况,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之下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其中分层次的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保证学生在打好前期英语学习基础的前提之上更好地实现自身综合英语应用能力及水平的提升。另外在学生就业的过程之中,分层次的教学还能够让学生明确个人的职业就业方向,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主动性地学习以及提升。另外老师还需要注重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学习成绩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以及口头交际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有效的突破传统单一性的教学模式,以英语的实用性以及实践性为前提,明确趣味性以及文化性的具体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及计算机平台来实现教学手段的丰富和发展,积极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地参与及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学生的全方位成长以及发展。

5结语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能够为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高职英语老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实现英语教学手段的有效突破以及革新。

参考文献:

[1]贾方.关于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5(01).[2]黄克孝.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思考[J].职教论坛,2004(03).[3]川子.中国高等教育:直面入世冲击——浅析跨入WTO门坎的我国高等教育[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2(Z1).[4]李红.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和专业英语合作教学[J].外语教学,2001(01).[5]仲臻.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素质教育的构建[J].成功(教育),2013(05)

[6]魏涛.高职行业英语教学中的困境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3(10)

[7]顾琦.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体系构建——以湖北理工学院专科公共英语教学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2(21).

第五篇:高职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高职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创纪录的达到795万,再加上中职毕业生和农村城镇化剩余劳动力转移,2017年全国新增劳动力超过2000万人。毕业生人数的激增、用人单位需求量的减少、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学生就业能力的不足和就业观念的偏差,使高职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一)理想与现实的偏差,使部分毕业生有业不就

部分高职毕业生就业观念过于务实,一方面他们有着远大的抱负,希望毕业后能够后轰轰烈烈的干一番事业,最大限度的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另一方面有些毕业生没能正确认清自己和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向往着工作体面、收入高、生活方便又轻松的工作,这就造成了不少毕业生“慢就业”,甚至有业不就。

(二)就业能力的不足,使部分毕业生有业难就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我国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同时,用人单位非常看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操作能力,看重毕业生的沟通、理解、学习、运用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由于高职生的文化水平与本科生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很多高职学生是从中职升上来,他们的学习习惯较差,自主学习能力较低,造成了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未能达到企业的用工需求,能力与需求的差距,导致部分高职毕业生有业难就。

(三)供需结构失衡,使部分毕业生无业可就

目前,我国劳动力就业市场总体供大于求,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和生产、管理、服务等基层管理人员。高职院校面临着招生的压力,许多高职院校不是以就业需求为导向设臵专业,而是以招生需求来设臵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许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毕业生。另一方面,一些用人单位存在着人才高消费现象,在招聘过程时随意提高学历要求,导致一大批高职毕业生无业可就。

下载高职就业导向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职就业导向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职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kszl 高职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于灜雨1靳丽梅2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的形势日趋严峻,如何面对错综复杂的就业形势成为高职大学生面对的另......

    会计学专业就业导向分析报告

    会计学专业就业导向的分析报告 黄山学院作为黄山市唯一的高校,是皖南黄山市与宣州市两地市的唯一所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是黄山学院具有历史沿革和办学实力的老专业。自1994年......

    以就业为导向推动高职学院教学改革论文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是高职学院的主要职能。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新兴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涌现,社会急需大批掌握现代科技知......

    试析以就业为导向,探索高职教育规律论文

    论文摘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形成崭新的高职教学模式,以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努力探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规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论文关键词:就......

    高职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其对策

    高职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其对策 作者姓名:王婷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招生数量的逐年递增和全球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的就业......

    就业导向的行政管理专业方向模块分析

    就业导向的行政管理专业方向模块分析摘要:行政管理专业在办学过程中由于起步晚,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通过对行政管理专业方向模块的分析,发现通过学科体系的优化,以及导师制的实践......

    基本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摘要:创新创业能力是就业能力的核心内容,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过程中存在理念不清晰、......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金融实训教学模式探析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金融实训教学模式探析 [摘 要]基于“就业导向”下的高职金融实训教学对于高职金融教学向高标准、高水平的高职教育推进工作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