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章节练习题

时间:2019-05-14 06:19: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章节练习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章节练习题》。

第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章节练习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章节练习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

1.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提出反对教条主义任务的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张闻天

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据是()。

A.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

B.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

C.西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D.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二、多项选择题

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们都()。

A.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B.反映近代中国的时代要求

C.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

D.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

E.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这是因为()。

A.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B.它们都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它们具有相同的社会理想

D.它们都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E.它们都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三、简答题

1.简述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2.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3.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四、辨析题

1.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的全部思想的总和。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三个代表”的三句话,并不构成一个体系。

五、材料分析题

1、以下是关于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态度的材料。材料l “凡是毛王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摘自《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1977—02—07 材料2 有些同志说,我们只拥护“正确的毛泽东思想”,而不拥护“错误的毛泽东思想”,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材料3 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恢复毛泽东同志的那些正确的东西嘛,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一种态度。(2)根据材料2,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另一种态度。(3)指出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是什么。

(4)根据材料3,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是什么。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单项选择题

1.解放思想意味着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是()。

A.从根本上不能统一

B.可以达到绝对的统一

C.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两者不相关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实事求是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二、多项选择题

1.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是()。

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目的B.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归宿

C.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D.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归宿

E.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2.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做到与时俱进,就要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

A.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B.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

C.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D.从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中解放出来

E.从轰轰烈烈的形式主义中解放出来

三、简答题

1.如何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2.阐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历史发展。

四、辨析题

1.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与时俱进。2.解放思想意味着放飞思想,也就是意志自由。

第三章社会主义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

1.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什么是解放思想,怎样坚持解放思想

B.什么是实事求是,怎样坚持实事求是

C.什么是改革开放,怎样实施改革开放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邓小平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是在()年。

A.1978

B.1980

C.1992

D.1995

二、多项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没有搞清楚(),而这正是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A.什么是社会主义

B.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

D.什么是解放思想 E.什么是实事求是 2.实现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是()。A.消灭剥削

B.消除两极分化

C.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人的全面发展

E.民主法制

三、简答题

1.简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内涵。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四、辨析题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论断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2.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富裕就是社会主义。第四章社会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党的()。A.十一届六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五大

2.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关键是()。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因为改革是()。

A.为了解放生产力

B.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C.要对原有体制进行根本性改革 D.引起经济、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

E.对原有的经济制度进行根本性变革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包括()。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防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E.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

三、辨析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社会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五、论述题

1.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第五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群众同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

B.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矛盾

C.实现共同富裕与社会分配不公之间的矛盾

D.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

A.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 B.对社会各个方面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 C.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的经济体制意义上说的 D.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的政治体制意义上说的

二、多项选择题

1.实行改革开放是()。

A.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B.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

C.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

D.社会主义国家的一贯政策

E.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

2.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

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目的 C.发展是手段

D.稳定是目的 E.稳定是前提

三、简答题

1.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2.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四、辨析题

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五、论述题

I.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与改革的关系? 2.怎样理解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六章建设中国特色的社合主义经济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

A.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B.在不需要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完全自由地发挥作用的经济体制

C.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D.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2.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基础是()。

A.社会主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B.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C.存在旧的社会分工,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D.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

A.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在宏观调控上,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使社会主义的优势和市场经济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

E.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就其都是市场经济而言,两者具有共性

2.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公有资产在各个地方和产业中都占优势

C.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D.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E.国有经济的比重大于非公有制经济

三、简答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四、辨析题

1.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就不应该强调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2.私营企业主的个人所得属于按劳分配。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如何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六、材料分析题

下面是有关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的材料:

据国家统计局的一份研究报告测算,1997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4 772.4亿元,其中公有经济实现56 676.2亿元,非公有经济实现18 096.2亿元,分别占整个国民经济的75.8%和24.2%。在公有经济中,国有经济实现31 295.6亿元,集体经济实现25 380.6亿元,分别占国民经济的41.9%和33.9%。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公有经济实现增加值6 517.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7%,其中国有成分4 860.2亿元,集体成分1 656.9亿元,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5%和2.2%,混合经济中的公有经济比1996年增加了1.7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分别增加了1.5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测算资料表明,公有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长期处于绝对优势的状况发生了明显变化,非国有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58.1%,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已由1978年的0.9%上升到1997年的24.2%,成为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请根据材料回答:

(1)概要说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2)说明公有制经济地位的变化。(3)说明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变化。(4)说明国有经济地位的变化。第七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 度,民主党派是()。

A.执政党

B.反对党

C.在野党

D.参政党

2.列宁说,民主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是一个东西,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这句话表明()。

A.民主的实质是少数服从多数

B.民主就是承认人人在政治上一律平等的国家

C.民主的本质是民主集中制

D.民主首先而且主要是指一种国家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原则区别是()。A.经济基础不同

B.阶级实质不同 C.国家结构形式不同

D.宗旨不同 E.主体不同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A.最高权力机关

B.最高行政机关

C.最高立法机关

D.最高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E.最高领导机关

三、简答题

1.简述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的一致性。2.简述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依据。3.简述依法治国的基本内容。

四、辨析题

1.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政治权利不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列宁却说:“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

2.人权高于主权。

五、论述题 1.在我国,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制度?

2.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A.民主法制建设

B.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C.树立共产主义理想

D.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

A.培养“四有”新人

B.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C.弘扬民族精神

D.弘扬科学精神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以下保证:()。

A.为实现一个伟大的目标而形成共同理想和道德原则

B.为现代化建设指明正确的方向和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

C.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物质保证

D.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政治保证

E.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大量的人才和科技成果、智力支持

2.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是()。

A.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B.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衡量和检验文化工作的成果

C.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

D.要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推进文化创新

E.要坚持指导思想多元化

三、简答题

1.简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2.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3.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联系。

四、辨析题

1.先进文化是以先进生产力为基础的,因此,在我国生产力尚不发达的情况下,不应提出建设先进文化的目标。

2.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的认识上,有一种说法:“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

第九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单项选择题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A.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B.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C.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D.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着力点是()。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C.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 D.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

二、多项选择题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A.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B.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C.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D.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E.就是要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2.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格局可以概括为()。

A.市场主导

B.党委领导

C.政府负责

D.社会协同

E.公众参与

三、简答题

1.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2.简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四、辨析题

1.稳定的社会就是和谐社会。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第十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一、单项选择题

1.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是()。

A.反对和遏制“台独”

B.推进两岸“三通”

C.促进两岸政治谈判

D.回到“九二共识”

2.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的关于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重要讲话是()。

A.《告台湾同胞书》

B.《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C.《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二、多项选择题

1.台湾问题是()。

A.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B.中国的内政问题

C.中美关系的最大障碍

D.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E.“二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2.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实现两岸统一,就是()。

A.用武力方式来解决

B.通过经济交流的方式来解决

C.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来解决

D.通过政治谈判的方式来解决

E.力争用和平手段来解决、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三、简答题

1.简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意义。2.简述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四、辨析题

1.香港和澳门被外国势力侵占后实行殖民统治,沦为外国的殖民地。

2.台湾问题绝不能无限期地拖下去。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一国两制”是中国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

2.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构想的一贯性和连续性?

第十一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是由于()。

A.战争与革命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人口增长失控,资源被破坏,环境恶化

C.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引起的战争时起时伏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 2.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是()。

A.一极化

B.两极格局

C.多极化

D.三足鼎立

二、多项选择题

1.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必须()。

A.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和强权政治

B.树立新安全观

C.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维护世界多样性

E.解决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

2.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

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B.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独立自主

E.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三、简答题

1.简述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2.简述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具体内容。(四、辨析题

1.恐怖主义是威胁世界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2.多极化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五、论述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对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丰富与发展。第十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一、单项选择题

1.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是()。

A.资产阶级

B.无产阶级

C.农民阶级

D.工人阶级

2.江泽民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指出,个体、私营经济中的广大从业人员是()。

A.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B.职业和身份比较固定的弱势群体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D.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

二、多项选择题

1.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对象包括()。

A.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B.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C.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D.与我国有联系的外籍华人

E.结成反帝反霸统一战线的国际友人

2.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实践证明,这一制度有利于()。

A.保障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B.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C.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进步

D.国家的稳定和统一,抵御国外敌对势力的颠覆和破坏

E.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融合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2.如何理解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3.简述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

4.简述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四、辨析题

1.知识分子是当代先进生产力的真正代表。

2.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前提和基础。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依靠力量?

2.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我国的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 第十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

A.实现共产主义

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2.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知识分子

D.民主人士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包括()。

A.政治领导

B.思想领导

C.组织领导

D.经济领导

E.技术领导

2.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是()。

A.理论联系实际

B.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为人民服务

D.密切联系群众

E.批评与自我批评

三、简答题

1.简述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2.简述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理由。3.简述改善党的领导应着力解决的问题。4.简述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本要求。

四、辨析题

1.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根本上决定着党的前途和命运。

2.中国共产党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2.为什么说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第二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练习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作业一

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1分)

1.20世纪70年代以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新的时代主题。

2.(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4.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6.邓小平理论思考并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根本的理论问题。

7.“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9.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10.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11.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思考和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指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3.思想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14.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

15.1945年4月,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同时也在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6.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

17.邓小平多次强调,(实践)是检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18.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做到与时俱进,关键在于(创新)。

19.我们今天讲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0.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21.(实事求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22.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23.经过延安整风,党内普遍认识到,(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甚至把它看作的党的思想路线的代名词。24.党的三大作风中,(理论联系实际)是最根本的。

25.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论新阶段》的报告中第一次使用了“实事求是”这个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命题,向全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

26.在我国,比较早地关注过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问题的是(毛泽东)。

2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8.党的十三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9.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30.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展开。

3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总的说来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32.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33.党的十五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34.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最大的实际是(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3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37.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38.标志社会主义从理论形态走向现实世界的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39.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是在(1992南巡讲话)。40.邓小平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是在(1988年)。4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42.邓小平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加以强调有重要指导意义。

43.党的十八大把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概括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八个基本要求之一。

44.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国家国际地位的重要标志。45.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46.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之梦)。47.社会主义比起资本主义来,最大的优越性在于实现(共同富裕)。48.坚持科学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以人为本)。

49.邓小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从当代中国的实际出发,阐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50.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执政后必须(发展生产力),并在此基础上使人民富裕起来。

二、多项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与毛泽东思想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其历史依据包括(ABCD)。

A.最初的理论成果是后来理论形成的思想来源B.原先的探索为后来的理论形成提供了历史实践依据

C.我国以往的教训对于后来的理论形成具有借鉴意义D.对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与教训的吸收和借鉴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包括(BCD)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现途径、行动指南和根本保障是(ABC)。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4.20世纪70年代以后,时代主题变化的主要表现是(ABD)。

A.世界开始了多极化的进程 B.发展成为世界各国最为关注的问题D.新的科技革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十分突出 5.科学发展观思考和回答了中国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其主要内容包括(ABCD)。

A.第一要义是发展B.核心是以人为本C.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D.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6.“三个代表”是指: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ABD)。

A.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D.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7.毛泽东早期使用“思想路线”这个概念是在(BC)。

B.1929年写的一封信中C.1930年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中 8.毛泽东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确定撰写的文章有(BCD)。

B.《实践论》C.《矛盾论》D.《反对本本主义》 9.实践检验真理也发展真理。因为(ABD)。

A.实践的发展推动人们对真理的认识不断发展B.实践手段的进步促进人们对真理的认识不断发展 D.实践的过程无限性决定了真理发展的无限性

10.应该辩证地看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ABCD)。

A.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最终标准B.实践标准不排斥逻辑标准C.实践标准不否认逻辑标准D.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 11.从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ABCD)。”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这个概念很好地揭示了(CD)。

C.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D.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 13.党的十三大(AB)。

A.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B.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4.党的十八大(CD)。

C.强调指出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D.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15.分析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B)的客观依据。

A.基本路线B.基本纲领

1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ABD)。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坚持改革开放 17.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AC)。

A.立国之本C.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18.十七大、十八大根据党的基本路线的新表述对基本纲领加以完善,进一步补充的内容是(CD)。

C.社会建设D.生态文明建设

19.我国现阶段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表现在各方面,包括(ABC)。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上层建筑 20.社会主义的本质是(BD)。

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1.邓小平在1980年指出社会主义有两条压倒一切的标准是(AB)。

A.发展生产力B.提高人民收入 22.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D)。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23.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ABCD)。

A.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B.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C.社会更加和谐D.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4.以人为本作为推动发展的核心,就是要(ABCD)。

A.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

B.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C.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5.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为三步走,即(ABC)。

A.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到20世纪末,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比较富裕 作业二

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1分)

1.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邓小平对“三个有利于”标准的重要表述,是在(1992年)。

3.2001年,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全面开放的新阶段,其标志性事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4.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改革开放)。5.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6.就性质而言,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7.我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8.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不断改善人民生活)。9.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是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10.我们党提出改革开放决策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学说)。11.“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12.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13.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14.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5.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16.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离不开政府,政府主要运用(经济)手段调节和干预经济。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是指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基本上可以归结为按(生产要素)分配。19.国有经济起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20.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了一个大政策,即(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2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2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能利用(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既注重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又注重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23.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

24.党的十八大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2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26.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27.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8.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9.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人民当家作主)。

30.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畴是党的(十八大)。3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多党合作)。

32.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3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核心在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4.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

35.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是(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36.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7.先进文化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反映时代(进步潮流)的文化。38.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39.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4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解决的是(走什么路)、实现什么样目标的问题。41.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42.哲学社会科学作为现代国家的一种(战略性资源),其研究能力和成果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43.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创造性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

4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

45.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

46.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华,确立了人们行为的价值尺度。

47.(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48.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49.提高全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50.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中国共产党和我们国家重要的(政治)优势。

二、多项选择题(共50分,每小2分。)

1.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作出实行改革开放重大决策的深刻历史背景是(AB)。

A.我国整个经济情况实际上是处于一个缓慢发展和停滞的状态

B.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2.我国改革开放的目的是(ABC)。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现代化、人民富裕、民族振兴

B.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确保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3.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指(AB CD)。

A.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B.改革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 C.改革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主要是强调(CD)。

C.对于改革的一些具体政策措施,必须从抽象的姓“社”姓“资”的争论中摆脱出来 D.在改革的性质问题上不能不问姓“社”姓“资”,必须理直气壮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5.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CD)。

A.改革是动力C.稳定是前提D.发展是目的

6.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地提出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是(ABD)。

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7.党的十八大强调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主要是做到一个立足点、“四个着力”、“五个更多依靠”,其中“四个着力”是指(ABCD)。

A.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B.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C.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D.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8.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经济制度,是由(AB)决定的。

A.社会主义性质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

9.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ABCD)。

A.生活富裕B.乡风文明C.村容整洁D.管理民主

10.党的十五大指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ABC)。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C.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 11.公有制经济包括(ABCD)。

A.国有经济B.集体经济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 12.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ABCD)。

A.个体经济B.私营经济C.外资经济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 1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ABC)。

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各民族共同繁荣 14.依法治国是(ABCD)。A.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B.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15.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AB)。

A.这是政治制度完善和发展的必然要求B.这是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ABCD)。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7.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ACD)。

A.政治协商 C.民主监督 D.参政议政 18.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

A.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B.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C.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D.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19.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于(BC)。

B.它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C.它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0.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长效机制的要求是(ABCD)。

A.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B.重在实际行动C.重在持之以恒D.重在形成机制 21.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要构建的新型文化管理体制包括(ABC)。

A.党委领导B.政府管理C.行业自律

22.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我们要努力开创(ABCD)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A.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B.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C.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D.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

23.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必须大力弘扬(AC)教育,弘扬时代新风,促进人际和谐。

A.民族精神C.时代精神

2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ABC)。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5.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的“三加快”、“一加强”的重点任务包括(BCD)。

B.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C.加快发展文化产业D.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 作业三

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1分)

1.我国历史上孔子曾说过的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是(“爱无差”)。

2.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文件是(《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3.党的十八大在十七大确立的社会建设目标的基础上,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社会建设的新目标。4.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5.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6.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贯彻始终的是(以人为本)。7.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8.第一次将“社会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奋斗目标提出来的是党的(十六大)。

9.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要明确(它是我们的治国理想、治国方略、治国机制、治国结果)。10.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11.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12.(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13.“生态文明”无论是作为理论还是实践,都是因人类活动导致的(人与资源环境矛盾)日益尖锐化的产物,是人类对工业化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导致的生存和发展危机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

14.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生态问题具有(全球性),解决生态危机对人类的威胁和挑战,需要全世界的共同努力。15.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质上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6.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中反映人类进步与(自然)存在和谐程度的状态。17.关于发展问题的世界性讨论由1962年(《寂静的春天》)一书出版开始。

18.1973年中国召开了(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通过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确定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战略方针。

1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20.生态文明建设是(条件),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构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21.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大目标之一,并首次将人与自然和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写入党章。

22.在人类社会早期,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人类被动的服从自然状态)下的共存关系。

23.(.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系统阐述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都达到新的水平。

24.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粗放,消耗大、浪费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高,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过程中,(.资源和能源)约束越来越大,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受到严峻挑战。

25.在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中,要把利用(自然力)修复生态系统放在首位。

26.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7.作为历史遗留问题,澳门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是葡萄牙殖民主义者通过胁迫清政府签订(《中葡北京条约》(1887年))不平等条约霸占的。

28.日本是通过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1895年)),割占我国台湾的。29.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30.祖国大陆完成统一,以(西藏获得和平解放)为标志。31.台湾与大陆的分离状态是(抗战胜利后)的遗留问题。

32.中国一向秉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信条,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33.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时间分别是(1997年07月01日和1999年12月20日)。3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核心是(祖国统一)。

35.1992年,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的“九二共识”是指(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36.中国政府主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方针,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目的是(对付台独和某些外国势力把台湾从祖国大陆分离出去的图谋)。

37.当前维护世界和平的根本途径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38.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39.始终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是(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40.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阶级和最基本的动力是(工人阶级)。41.被称为人民民主专政坚强柱石的是(人民军队)。

42.被称为中国共产党政治上的一大优势,是战胜困难、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保证的是(统一战线)。43.党的建设的一切活动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44.关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之间的关系,以下说法错误的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现实要求和具体体现)。

45.国家有关部门在广泛进行民意调查的基础上,经过一年多的研究论证,确定了新的节假日调整方案。这体现的执政方式是(民主执政)。

46.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共同繁荣)。

47.党的十八大从战略的高度出发,要求加快推进“学习型政党、服务型政党、创新型政党”建设。加强党的建设的主线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48.改革开放后,我国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是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49.对“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的理解,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50.自觉贯彻群众路线,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多项选择题(共50分,每小2分。)

1.党的十八大强调,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BC),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B.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C.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2.和谐社会就是(CD)的社会。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 3.党的十八大强调,加强社会建设,必须(ABCD)。A.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B.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C.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D.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4.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必须坚持(ABCD)。

A.以人为本,科学发展B.改革开放,民主法治C.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D.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5.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是指(ABCD)。

A.学有所教 B.劳有所得C.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D.住有所居 6.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是(AC)。

A.马克思主义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7.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其重要性在于这是我们(ABC)的必然要求。

A.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B.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C.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

8.2002年,党的十六大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发展和(BCD)相协调写入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

B.资源C.环境D.人口

9.坚持(BCD)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方针。

B.保护优先C.自然恢复为主D.节约优先

10.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日益增大,主要表现在(ABCD)。

A.资源约束加大B.环境污染严重C.生态系统退化D.气候变化问题突出

11.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个长期的过程,要坚持把(AD)作为根本动力,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形成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

A.科技创新D.改革开放

12.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出一条(ABD)、高产出、能循环、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A.低投入B.低消耗D.少排放

13.着力推进(ABD)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A.绿色发展B.循环发展D.低碳发展

1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ABC)。

A.提出阶段B.成熟阶段C.进一步发展和法制化阶段

1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第一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BC)。

B 1978年12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发表C.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16.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共中央对于港澳的政策是(AB)。

A.暂时不动B.“长期打算,充分利用”

17.“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涵义是(ABC)。A.一个国家,两种制度B.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C.力争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18.党的十八大报告表明的在坚持既定原则的前提下的对台方针政策,主要是(ABCD)。

A.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B.要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C.要努力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D.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 19.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主要有(ABD)。

A.独立自主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20.工人阶级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ABD)。

A.是我国的领导阶级B.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D.是维护社会稳定强大而集中的社会力量 21.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施行社会主义新型民族政策,其内容包括(ABD)。

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D.区域自治

22.知识分子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体现在(BC)。

B.是教育科学文化工作的基本力量C.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

23.党的十八大从战略的高度出发,向全党提出了建设(BCD)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任务。

B.学习型C.服务型D.创新型 24.民族区域自治(ABCD)。

A.是我们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B.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C.能保证少数民族在自己的聚居区内实现当家作主的权利D.能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增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 25.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对象包括(BC)。

B.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C.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第三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练习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练习题

(第十章)

一、单项选择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

A.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是一致的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C.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致的D.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一致的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

A.精神文明建设B.思想道德建设C.党的建设D.全民素质的提高

3、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

A.教育和科学文化建设B教育和道德建设

C.科学文化道德建设D.党的建设

4、精神文明是()

A.物质文明的对立物B.指教育科学和文化C.指思想和道德

D.人类改造主观世界的积极成果,包括思想建设成果和文化建设成果.5、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A.完成祖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B.实现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

C.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实现全国人民小康生活的目标

6、邓小平和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两手抓”方针中的关键是()

A.一手抓改革,一手抓打击犯罪B.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

C.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D.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7、思想道德建设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

A.内容和动力B.目标和方式C.性质和方向D.基础和动力

8、十五大报告指出,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根本B.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

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根本D.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B.发展教育和科学

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10、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A.公益性文化B.普及文化知识C.体制机制创新D.传播先进文化

二.多项选择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A.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B.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

C.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D.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E.把握和落实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关键是正确理解和实行“两手抓,两手

都要硬”的战略方针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包括()

A鲜明的时代性B.浓郁的民族性C.实事求是的科学性D.高度的民

主性和深广的群众性E.勇于改革的创造性

3.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

A.精神支柱问题B.精神动力问题C.思想保证问题

D.公民素质问题E.智力支持问题

4.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必须坚持()

A.为人民服务B.以用为上C.为社会主义服务

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E.社会主义文化优于资本主义文化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了()

A.思想道德建设B.科学文化建设C.综合国力建设D.生产力建

设E.上层建筑建设

6.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

A.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B.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

C.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D.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E.坚持集体主义,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

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A.马列主义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E.西方

理论

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是()

A.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C.经济效益服从社会

效益

D.积极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E.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传

9.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大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A.认识世界B.传承文明C.创新理论D.咨政育人E.服务社会

10.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A.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创造生

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

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B.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

C.要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在关键环节上实现新突破

D.要一切以经济效益为出发点E.既要积极又要稳妥

三、判断题

1.当今时代,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

争中掌握主动权。

2.和谐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4.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褒荣贬辱的新风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

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

6.先进文化是以先进生产力为基础的,因此,在我国生产力尚不发达的情况

下,不应提出建设先进文化的目标。()

7.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把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统一起来。

()

8.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9.为了培养更多的人才,教育应该产业化。()

10.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需要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支撑。()

四.简答题

1、基本概念

(1)综合国力

(2)先进文化

(3)民族精神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

五、论述与材料分析题

根据毛泽东的下面论述,阐述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基本方针及对于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20分)

材料1

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许多珍贵品。„„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533—534页

材料2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这种工作过去做得还很不够。„„

但是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份,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706页—707页

材料3

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

——摘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

参考答案要点

一、单项选择题:

1、B2、B3、A4、D5、C6、D7、C8、D9、A10、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2、ABCD3、AB4、AC5、AB6、ABCD7、ABCD8、ABDE9、ABCDE10、ABCE

三、判断题

1.(√)2.(×)3.(√)4.(√)5.(√)

6.(×)7.(√)8.(√)9.(×)10.(√)

四.简答题

1、基本概念

(1)综合国力,一般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一个主权国家在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教育、文化、资源、外交和民族的意志力、凝聚力等方面的实力和影响力的总和,是主权国家生存、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其国际影响力。它既包括物质实力和精神实力,也包括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2)先进文化是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顺应人类文明发展趋势、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文化。先进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灵魂,是历史发展的内驱力。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

(3)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培育起来的,为本民族成员共同具有的民族性格、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民族道德品格和价值准则的总和,是一个民族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础上,继承和吸取人类文明的成果并加以发展和创造的新型的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之一,主要包括了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1)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2)教育和科学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3)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1)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决定的;是由先进文化的战略地位决定的;就是要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2)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

(1)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

(3)积极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

五、论述与材料分析题

答:(1)毛泽东的论述深刻阐明了共产党人对待中外文化历史遗产的正确态度。即大量吸收中外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因为一切民族、一切国家都有自己的长 处,这是人类文明的进步成果。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不应当割断历史,应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2)承继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吸收外国进步文化的目的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促进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毛泽东提出的我们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基本方针。

(3)对待中外文化遗产,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一切照抄,机械搬运。

(4)毛泽东的论述对于指导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外开放,必须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吸收一切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但同时必须增强我们的免疫力,自觉抵制腐朽落后文化的侵蚀,保持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的纯洁性。

第四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一章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叙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理论成果? 3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主要内容是什么? 4如何科学的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含义? 6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1、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2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含义?

3为什么说事实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三章

1近代中国的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2新民主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的内容是什么

3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民主主义革命相比的特点是什么? 4近代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在哪里?

5为什么说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 6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经验中三大法宝及相互关系?

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包含哪两个联盟?两个联盟的关系如何? 第四章 1正确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的过渡性?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及相互关系是什么? 3简述社会改造的基本经验? 第五,六章

1叙述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和社会主义不本质理论的意义? 2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3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4我国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5我国经济发展的三步走战略是什么?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7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内容? 8简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七章

1邓小平同志在1992南方讲话中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什么? 2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3正确认识对外开放和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4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5如何理解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第八章

1简述邓小平同志在1992南方讲话中关于计划和市场的精辟论述? 2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和基本特征?

3为什么我国要坚持已公有制为主体,多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4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包含哪些经济成分?

5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有何意义? 6当今和今后一个时期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第九章 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包含拿哪些下内容?。2我国的国体和政体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4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

5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第十章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要文化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2核社会主义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

3社会主义荣辱观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4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第十一章

1如何理解建设社会主要和谐社会的六条总要求?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如何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4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第十二章 1简述:一国两制的意义? 2简述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对台政策?

3简述2005年胡锦涛提出的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的内容? 第十三章

1为什么说和平发展是当今主题? 2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第十四,五章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有哪些? 2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积极的执政成功经验有哪些?

3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是什么? 4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为什么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5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第一章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3-4)2叙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理论成果?(P6-8)3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主要内容是什么?(P15-19)4如何科学的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P21P2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含义?(P11)6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P36)第二章

1、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P48.P52)2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含义?(P55.P50)3为什么说事实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三章 1近代中国的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2新民主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的内容是什么

3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民主主义革命相比的特点是什么?(P74)4近代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在哪里?(P74)5为什么说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P80)6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经验中三大法宝及相互关系?(P81)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包含哪两个联盟?两个联盟的关系如何?(P82-83)第四章 1正确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的过渡性?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及相互关系是什么?(P93)3简述社会改造的基本经验? 第五,六章

1叙述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意义?(P117)内容:(P117)意义:(P121)

2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P137)3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141-142)4我国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P143 5我国经济发展的三步走战略是什么?P155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是什么?P147-148 7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内容?P151 8简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P157第一段 第七章

1邓小平同志在1992南方讲话中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什么?(P167)2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P168-169)3正确认识对外开放和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P171)4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P164)5如何理解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P172)第八章

1简述邓小平同志在1992南方讲话中关于计划和市场的精辟论述?(P181)2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和基本特征?(P183)

3为什么我国要坚持已公有制为主体,多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P186)4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包含哪些经济成分?(P190)5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有何意义?(P193)6当今和今后一个时期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P207-208)第九章

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包含拿哪些下内容?。(P220-233红色字)2我国的国体和政体是什么?P222 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P228 4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P236PP236-237 5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P220-221 第十章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要文化的根本任务是什么?P251 2社会主义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P255P256 3社会主义荣辱观包括哪些主要内容?P261 4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P253-254 第十一章

1如何理解建设社会主要和谐社会的六条总要求?P276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P281 3如何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P284-290 4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第十二章

1简述:一国两制的意义? P303-304 2简述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对台政策?P312-313 3简述2005年胡锦涛提出的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的内容?P311 第十三章

1为什么说和平发展是当今主题?P318-319 2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P330-331 3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P332-333 第十四,五章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有哪些? P336-339 2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积极的执政成功经验有哪些? 3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是什么? P366 4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为什么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P364-365 5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P367-368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答: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叙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理论成果?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1、历史进程(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2)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进行了科学回答,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道。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形态的伟大创新。(3)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的核心主题,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4)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向前推进,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战略思想。

3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的理论、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4如何科学的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答毛泽东的伟大功勋是永远不可磨灭的,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必须完整地准确的理解和运用毛泽东思想,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夺取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具有重大意义。坚持毛泽东思想不是坚持毛泽东的个别结论,更不是坚持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而是坚持由那些经过实践检验的基本原理构成的科学体系,特别是坚持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方法,即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含义?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6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答。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只有紧紧抓住和不断推动发展,才能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第一,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第二,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第三,坚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统筹兼顾,就是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1、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答:基本内容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根本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2)根本途径:理论联系实际(3)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4)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要意义重(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发展和丰富。(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2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含义?答,就是在实践中,要从实际出发,不受约束地去探索事物的规律性。也就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去探索客观规律。

3为什么说事实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答1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创造性理论,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2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这个精髓,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规划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一系列以“两手抓”为重要内容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等等。3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这个精髓,在改革发展稳定、经济政治文化、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构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提出“三个代表”要求并把它同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4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贯彻这个精髓,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扎扎实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1近代中国的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答 国情: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2新民主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的内容是什么? 答: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基本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 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主要内容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主要内容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3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民主主义革命相比的特点是什么? 答民主主义革命,是针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社会性质而决定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而新民主主义革命又是因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不同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的资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就是井冈山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经过国民革命失败和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失败的教训,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国情(也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相联系而找到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奋斗道路!

4近代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在哪里? 新民主主义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领导”,就是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这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 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也是中国革命取得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

5为什么说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 答,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只能是武装革命。2)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3)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这恰恰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6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经验中三大法宝及相互关系?答: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个法宝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包含哪两个联盟?两个联盟的关系如何?答一个是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即工人阶级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其中工农联盟是基础。二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即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同一切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在这两个联盟中前者在阶级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劳动阶级的联盟,是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的主体。其中工农联盟为主体的联盟是最基本的、主要的。第二个联盟,在一定条件下,还包括一部分大资产阶级的联盟是非基本的,但又是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必须依靠第一个联盟,尽可能扩大第二个联盟,发挥两者作用,使他们互相促进。1正确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的过渡性?答: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些经济成分中,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因此,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及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3简述社会改造的基本经验? 答: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进行和平改造。

1叙述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和社会主义不本质理论的意义 答“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首先,它突破了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传统观念” ]不难看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同当年马克思恩格斯揭示的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就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所要达到的最高价值目标。坚持社会主义必须坚持这个奋斗目标。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不仅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时代性。这又一次证明邓小平理论在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2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答.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达状态,我们必须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3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答 1.是由社会主义建立的历史条件决定的。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建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之上的,从而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已经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使我国的生产力和市场经济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日趋成熟和日臻完善。2.是由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条件决定的。经过解放后四十多年的建设,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实力有了巨大增长,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我国还没有完全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达状态,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完善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这种现实状况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来改变这种落后的现状,然后才能进入较高级的发展阶段。3.是由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际环境决定的。我国目前已经达到的经济技术水平和综合国力,同当今世界范围内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这就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从不发达进入发达状态,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4我国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答: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我国经济发展的三步走战略是什么? 答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 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上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答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和主要内容。

7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内容? 答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其基本措施: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本措施有: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三大制度;发展民主,健全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三个面向”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其基本措施: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繁荣学术和文艺。上述三大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8简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答是在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改善方面的目标1)强调了国家经济总量的提高,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2)强调了完成工业化的任务,提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3)强调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提出“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4)强调与人民生活质量有关的收入、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提出“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二是在政治文明建设方面的目标,提出“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三是在精神文明建设和科教文化发展方面的目标,提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是在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目标,提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邓小平同志在1992南方讲话中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什么? 答,指出:“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从此,三个“有利于”成为人们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

2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答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社会稳定,改革发展稳定是三位一体、内在统一的 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在三者的关系中,改革作为动力,在改革中求发展,在稳定中搞改革,改革必须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作为目标,改革、稳定为了发展,以发展求得稳定,以发展为深化改革奠定基础;稳定作为前提,在稳定中实现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发展中巩固稳定

3正确认识对外开放和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答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是统一的,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发展对外开放的基础,而发展对外开放则有利于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相辅相成的,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1、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

2、实行对外开放是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4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答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5如何理解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答1)全方位:不论对资本主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2)多层次:根据地区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等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开放3)宽领域: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开放

1简述邓小平同志在1992南方讲话中关于计划和市场的精辟论述? 答: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2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和基本特征? 答明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1.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要做到:1)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2)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3)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3为什么我国要坚持已公有制为主体,多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答1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2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不够,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4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包含哪些经济成分?答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股份制企业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非公有制经济个体企业私有企业国外企业

6当今和今后一个时期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答第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牢牢把握“三个转变”这一基本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三个转变”,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等方面,对经济发展提现了新的更高要求

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包含拿哪些下内容?答。1,人民民主专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我国的国体和政体是什么?答人民民主专政是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政体

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答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答(1)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2)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同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完全一致的。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民主与法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5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答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要文化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社会主义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 答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2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它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这一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3社会主义荣辱观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4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答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1如何理解建设社会主要和谐社会的六条总要求? 答 1.民主法治。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2.公平正义。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3.诚信友爱。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4.充满活力。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5.安定有序。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上述六条重要原则,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深刻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3如何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答 一是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二是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三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四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五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六是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4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全党要紧紧围绕上述任务,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抓住重点、整体推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长新本领,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

1简述:一国两制的意义? 答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第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第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3简述2005年胡锦涛提出的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的内容? 答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第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1为什么说和平发展是当今主题? 答: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这是世界各种矛盾发展变化和世界抑制战争因素不断增长的合力作用的结果,第一,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留下深重灾难和沉痛教训,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的追求十分强烈,民心向背,对霸权主义和世界大战形成越来越大的遏制力量。第二,世界经济的发展加深了各国利益的相互交织和相互依赖,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进程使世界各种主要力量彼此制衡,对霸权主义战争政策的牵制力量在增加,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三,核武器等毁灭世界的战争工具形成的“恐怖平衡”,也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第四,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发展,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第五,生存与发展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继续发展和保持优势也是发达国家面临的问题,对内图稳,对外思和,是多数国家的政策取向,对抑制战争起到积极作用。

进入新世纪后,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但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世界还很不安宁,人类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

2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努力发展同各类国家的关系。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统一的原则。

3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答: 第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第二,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第三,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第四,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第五,谋求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第六,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有哪些? 答 : 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 3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是什么? 答: 性质是: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宗旨是全必全意为人民服务

4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为什么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答1.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2.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3.党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党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必然选择。

5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答第一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安居乐业。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第三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五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概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一)、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拓和奠基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二)、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在今后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中所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也都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范畴。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的前提下,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探索开辟出来的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道路。这条道路是前无古人的道路,没有任何既有先例可循,也没有任何现成经验可以借鉴,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和总结。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发展经验,尤其是深刻反省社会主义发展中经历的曲折和教训的基础上,坚持走自己的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3、三十多年来,我们党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坚持不懈地推进改革开放,开拓进取,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推进。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并坚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走和平发展道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我们党在实践基础上坚持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把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认识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综合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体布局上,总结实践经验,从原来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上升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格局,全面涵盖了人与人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目标上,凝练总结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四大价值目标;在理论形态上,创造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摄其中,形成了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

(四)、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越走越坚定,越走越清晰。我们党多次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坚持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我们也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头的旗帜。我们更是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要求,即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阐述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即“八个必须坚持”,使我们不仅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上,而且在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路上,都更加清晰,更加全面。

二、来源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些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主题,又科学地回答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所面临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是一个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的科学理论体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果,必须加倍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三、实践特色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1、一切从实际出发。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艰辛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积极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开创和不断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实践的继承性与实践的创新性相统一的鲜明特色。

2、理论联系实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新时期创新型实践中开创和不断发展的。中国共产党准确把握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和利益诉求,顺应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在改革开放的“第二次革命”中,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型实践没有任何模式可循,党领导人民在“摸着石头过河”、“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增强探索的预见性、规律性、系统性。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许多成功经验都是来自基层,来自人民群众。我们党始终坚持从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中总结经验、汲取智慧。

3、实事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着实践智慧。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党领导人民群众沉着和成功地应对各种风险考验,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在三十多年来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僵化封闭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没有复制任何国家的发展模式,在独立自主的探索实践中成功应对各种危机以及重特大自然灾害,坚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取得了令国人骄傲、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我国经济总量跃升到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四、理论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并不断引领实践创新的产物。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突出了“老祖宗不能丢”与“讲新话”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始终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这已成为推动理论创新、指导实践创新的根本方法。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原则在运用中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这一科学理论成果紧紧围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理论主题,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创造性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基本观点,构成了科学的理论体系,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彰显了实践主体的理论自觉。

五、民族特色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和民族生存繁衍的命脉。中国共产党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继承、弘扬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同时又赋予民族精神以新的内容和活力。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独立自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能够顽强进取、百折不挠、生生不息、永不停止,靠的就是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数千年来支撑着中华民族从苦难的往昔走到辉煌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集中地反映了这种民族精神,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基本内容之一,并与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融合,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无数志士仁人的不懈追求。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维新改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都没有成功。当中国共产党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国人民看到了民族复兴的曙光,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无数考验,不仅新中国诞生了,而且我们开辟了一条新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凝聚先贤们探索精神和思想成果的道路,是引领全体人民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光辉旗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民族复兴,是当代中国向世界展现的民族理想。

六、时代特色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背景下开创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都充分融入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充分体现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但是,认识都是历史的、具体的,需要随着客观过程的推移和实践的深化而继续发展。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

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化,各国利益相互交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国各民族只有以人类文明成果为资源宝库,广采博纳,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才能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进程中,以科学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包括有分析地借鉴吸收当代思想理论成果,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改革开放不仅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也让中国更快地走向世界。

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在今后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中所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也都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范畴。

下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章节练习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章节练习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前言:本学期的复习参考资料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新鲜出炉啦,由于时间仓促及本人上课的不专心和能力有限,有很多地方没整理进来,也存在整理错误的情况,一定会有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推荐)

    通过深入的学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对中国的历史进程有了科学的认识,对中国现阶段的国情有了较为深刻的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练习题题3(5篇范文)

    中央电大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开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B )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办好......

    20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答案

    一、论述题 1、联系实际说明,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答:历史和现实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问答题/材料题/论述题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如何正确认......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8章第三节 重点 辨析题:第1章第五节科学发展观;第12章两岸关系 判断题:20个一章一个 (1) 第7章 (2) 第1章 第一节 最后一个问题 最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09-11-29 23:06:57阅读:4503次 一、实践教学的目的 搞好实践教学,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根本要求,也是......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论文参考题目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e研究 2、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研究 3、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