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日本农业生产标准化
日本农业生产标准化
发布时间: 2004-1-14 信息来源:
日本的农业生产标准化包含农产品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和工艺以及农产品的标准化等三个方面。
一、农产品生产环境标准化
农产品的生产环境对于生产特定的农产品来说,是有一定的标准化的。如农田水利的标准化,道路及坡面的绿化和建设标准等。例如关于道路坡面植被施工要领(1980)、设计要领(1985)等,对坡面建设的坡度、形状、排水沟、不同地区种植的植被类型、种类等都有详尽的规定和标准。
二、生产过程和工艺的标准化
在日本作为农产品的生产全过程,不用说具有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农作物从新品种选育的区域试验和特性试验方法和方案,到品种育成后新品种的栽培技术工艺规程,以及农产品的收获加工贮藏方法等都非常具体。以牧草品种选育为例,不同种类牧草的育成品系必须在规定的试验地进行区域试验。
为了明确育成品系的特性,使试验结果具有科学性、可比性,牧草育成品系除在指定的试验地进行区域试验外,还规定了新品系的特性鉴定标准和区域试验的实施调查标准。为了便于资料交流,试验数据的相互利用和计算机处理,对白三叶、紫花苜蓿、鸭茅、羊茅类、玉米等20多种牧草饲料作物制定了统一的种苗特性分类调查标准。所有的调查标准都规定了必须调查项目和参考调查项目,并对每个项目的记载标准都作了明确的规定。1.区域试验的实施调查标准
(1)牧草区域试验调查标准。现行的调查标准是在1964年标准的基础上,经过二次修订而成的。温带型多年生禾本科、热带型禾本科分别使用共同的标准;多花黑麦草、豆科的红三叶、白三叶、紫花苜蓿则分别有各自的标准。
区域试验的必须调查项目除了发芽好坏、鲜草产量、干物率、干物产量和病害外,其他项目因草种而不同。如①温带型多年生禾本科:始穗和抽穗期、株高、越夏后的刈割再生等;②热带型禾本科:早春长势,耐寒性、虫害、刈割时的抽穗率;③意大利黑麦草:刈割时的抽穗率、虫害、越冬越夏性、株高;④红三叶:返青期、始花期、株高;⑤白三叶:早春长势,混播时的比率、虫害、越冬越夏性;⑥紫花苜蓿:立苗时株高、早春株高、越冬前株高、晚秋长势、缺株率及倒伏程度等。
(2)饲料作物区域试验的实施调查标准。在日本主要有玉米、高粱和燕麦,其区域试验的实施调查标准也分为必须调查项目和参考调查项目。
(3)区域试验的耕种标准。在这个标准中,对牧草饲料作物新品系参加区域试验的播种期、播种方法、播种量、施肥量和施肥方法、刈割次数和其他管理要求等都作了具体的规定。如牧草的区域试验的小区面积为6平方米,重复4次,小区四周设置30厘米的保护区,以消除边际效应,试验重复进行3年。饲料作物区试的小区面积:玉米、高粱为10平方米,重复3次,燕麦为5平方米,重复4次,试验年限都是3年。2.特性鉴定试验标准
牧草的特性鉴定是指耐雪性、耐寒性和放牧特性鉴定。从家畜利用角度看放牧试验非常重要,现行的放牧适应性调查标准是1981年制定的,调查项目有:放牧时的抽穗程度、株高、始牧时现存量、放牧后的残食量;采食量和采食率、豆科比率、耐践踏性等20项。试验方法如下:分别草种设一牧区,把6-8个新品系重复5次,牧区面积0.2-0.5公顷,小区面积20-100平方米,同时放牧10-40头家畜,每年放牧5-8次。通过上述试验的品系,还要在指定机构进行品质分析,而只有按标准进行试验和测定后,才能申请日本牧草饲料作物品种审定和种苗法登记,并受法律保护。农作物的情况也是如此,如水稻抗稻瘟病育成品系的鉴定必须在指定的爱知县的山间试验地进行。
其他园艺及果树等作物都有类似的标准和规定。对于作物的栽培工艺也有相应的规程和标准。如水稻不同品种有相应的栽培指南,严格限定农药的使用时期和次数,以及化学肥料的使用时间和用量等。农业标准化在更多的情况下,包含农产品加工工艺和加工过程的标准化,这是由市场的需求所决定的。以鸡蛋的加工包装为例,须经过鲜蛋消毒→光照甄别→分级→包装后,才能上市流通。水果和果菜类的加工过程也大体相似。
三、农产品的标准化
在日本市场流通的农产品,应该说都是加工后,符合一定标准的农产品。所有农产品在进入市场前,都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严格的筛选和分级,市场销售优级优价。除肉类是以100克作计量单位外,蔬菜水果等大多是一定的数量作为计量单位;鱼虾等也是以条为计量单位。梨、苹果等多以只为计量单位,特别是高等级的,如1只价格多少,大白菜、包菜等是1棵或半棵售价多少,其他如青菜、韭菜、芹菜等则是1把(束)价格多少,没有见到以重量单位计价销售蔬菜水果的。而这种情况下,充分体现了优质优价。如1只LL级的苹果的价格可以购买到数量多达几十到上百倍的等外级苹果。更多的场合下,等外品的农产品是不进入市场销售,而作为加工用原料。
另外以鸡蛋为例,通常的零售单位是10只包装,根据蛋壳的红白、有无授精、大小(分L、M、S)以及不同种类鸡所产的蛋而价格都不相同。以红壳、有授精的较大的蛋价格相对较高、草鸡蛋也比蛋鸡蛋价格高得
第二篇:农业生产标准化
浅谈农业标准化对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
摘要:烟叶是烟草行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运用农业标准化手段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可推进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加快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保障烟叶产品安全,最终实现烟叶生产的“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关键词:农业标准化;现代烟草;问题;策略
Shallow talk on Developing Modern Tobacco Agriculture with Agriculture Standardization
ZHAO Xin-zhang 0805105116 Tobacco of class 08-2 , tobacco college,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Zhengzhou,henan,450002 Abstract: The tobacco leaf is the base of cigarette industry development.The cigarette industry is the local economy development.It also could help peasants get rid of poor.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Developing the modern tobacco agriculture with agriculture standardization could help construc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innovative system, accelerate the widespread using of practical techniques, promote the transform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ensure the safety tobacco leaf production.The final goal is to achieve the planting on a large scale, intensive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division of work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for the tobacco production.Key words: Agriculture Standardization;Modern Tobacco;Problem;Strategy 1 引言
标准化是当前世界经济、社会、文化、信息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国际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以及食物安全保障的必然要求【1】。标准化作为参与农产品国际贸易竞争的重要手段,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收入增加,都发挥着重要作用【2】。随着全球贸易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推行标准化生产,运用国际标准和制定完善企业标准,适应国际贸易规则,减少贸易壁垒、绿色壁垒和摩擦,成为首要任务。烟叶作为烟草行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地方区域经济发展、财政增税、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实现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烟草行业当前的主要任务。国家烟草专卖局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相继在烟叶产区开展了6批烟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指导产区运用农业标准化手段发展和规范烟叶生产经营,并取得显著成效,推进了传统烟草农业向现代烟草农业的转变。没有农业标准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如何运用农业标准化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已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产区关心的课题。农业标准化与现代农业的关系
2.1 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基础 2.1.1 标准体系的过程控制作用
标准化最重要的作用是过程控制作用,即准确识别过程、制订优化的程序和方法,实施标准得到最佳秩序、持续改进和提高,也就是常说的PDCA循环。农业生产过程中准确地识别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建立起系统化的标准,就形成了覆盖农业生产和加工全过程的标准体系【3】。
任何一个环节的失控就会使最终的产品质量失去控制,近年来反复出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就证明了这一点。因而在农业生产中加强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尤其重要。只有过程受到生产者和监管方法的控制,才能确保生产的结果符合市场的预期。2.1.2 保障农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农产品是农业生产和加工的最终结果,农业生产成果的集中体现,是农业产业利润实现的载体。农产品质量的最直接体现就是产品标准。产品标准是农业生产标准体系的核心,也是农业生产的目标。农产品质量标准既能够客观地反映市场,又能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不断改进和提高【4】。农业标准化还是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和调节农产品进出口的重要手段。我国加入WTO后,价格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受到了安全标准的挑战。我国90%的农产品出口企业,不同程度地受到国外技术壁垒的影响,如有机农产品、农业GAP生产等都是更高标准的农业生产。同时,由于我国标准 “门槛”低,加之检测能力弱,客观上为国外农产品大量进入我国市场提供了便利。在此形势下,加快建立符合国际规范和食品安全的农业标准化体系,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2.1.3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推进农业标准化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进产业化经营的有效途径。农业标准化既源于农业科技创新,又是农业科技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载体。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可以成倍地提高推广应用的覆盖面。同时,标准的提高又会推动科技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新时期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农业产业化的实施过程,既是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行为标准化的过程,也是规范干家万户农民生产行为和应对干变万化农产品市场的过程。可以说,没有农业的标准化,就难以实现农业的产业化。2.2 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更高水平的标准化 2.2.1 土地制度
规模化是现代农业的基本要素之一,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是土地制度。国外农业发达国家大多实行的是私人农场主或农田主制。这种形式也许更便于实施企业化式的标准化管理。目前,我国政府正在着力推进合理的土地流转制度,即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的基础上,鼓励土地经营权的流动,在一定范围内扩大农业生产的组织规模【5】。
2.2.2 农业产业化的市场规范机制
现代农业是直接面向市场的产业,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是必需条件。近几年来很多农产品出现价格的巨幅波动,造成农民收入大幅降低。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农业生产者综合素质还比较低,还不具备直接面向市场的能力;另一方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市场规范机制未完全建立起来,流通环节对农产品市场的主导作用太强,农业专业化合作社未能真正发挥联系市场的桥梁作用。而国外农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都是由专门的协会或公司来组织,相应的法律法规、行业协会标准等都起到约束和规范作用。农业标准化促进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
我国烟叶产区大多分布在“老、少、边、山、穷” 区,基础条件薄弱,烟农科技文化水平不高,农户种植分散,没有摆脱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且与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方式武装的现代农业有一定的差距。有研究表明,农业标准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石【6-7】。国内外实践经验表明,农业标准化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主要保证,是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前提。烟Ⅱ.十生产实施农业标准化是平台【8】。3.1 农业标准化推进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农业
标准化的灵魂就是创新,只有通过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创新,才能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验转化为标准,才能推进标准体系的不断更新改进,才能使标准富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农业标准体系建立是立足于先进的技术、管理和经验,同时,体系的建立也促进了农业生产技术、管理和机制的创新,以及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以烟叶生产为主的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就要依据“中式卷烟”发展需求,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质量、培育特色为目标,开展以烟草育种、改善烟叶香气质、提高香气量、降焦减害等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创新。标准化是科学管理的基础,其能够使管理及经验更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在烟叶生产标准化建设中,需要注重以落实技术、落实管理为主的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就需要开展以提高烟叶生产组织化程度的管理创新,研究并建立一批符合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烟农合作组织。3.2 农业标准化加快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标准是
科学技术的结晶,标准化以科学技术的综合研究成果为依据,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可靠性。农业新技术一旦用标准形式加以提高、统一、推广,使广大农民易于掌握,准确迅速地应用于生产实际,就能使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9】。近些年来,全国烟叶生产平稳发展、质量持续改进和科技不断进步,得益于烟草新品种选育、平衡施肥、集约化育苗、病虫害综合防治、密集式烘烤、封闭式密码收购等新技术、新措施的推广应用。农业标准既源于生产,又服务于生产。农业标准在生产实践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创新,其创新成果又通过标准的修订和完善再转化到标准中,既加快了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又促进了 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
3.3 农业标准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农业标准化是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助推器,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科技创新成果在生产上应用,需要一个规范的操作程序或规范,这就将科技成果按照标准的原理,以简化的形式写成相关标准或规程,在生产中按程序、按步骤执行和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在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通过全面实施烟叶标准化生产和科技创新,自行研制的“漂浮育苗剪叶机”、“烟苗大田移栽器”等多项科技成果,不仅转化为了技术标准,在生产中得以推广应用,而且也获得了国家专利【10】。在发展现代烟草农业过程中,要通过农业标准化建设平台,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深化科研项目管理改革、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完善技术队伍建设和创新激励机制,加快自我创新能力建设,整体提升企业和行业的综合竞争力。
3.4 农业标准化保障烟叶产品安全
烟叶及卷烟产品的安全性备受关注。农业标准化是生态环境健康和食物安全的重要保障【11】,要围绕农产品质量加快制定并完善检验标准、认证标准及管理标准,加大农业标准化中的监督力度【12】;要逐步完善烟叶质量监测体系,重点做好消除农药残留和化肥污染及防治动植物疫病的监测工作,全面提高烟叶质量和吸食安全水平;逐步建没无公害烟叶基地,对涉及烟叶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技术规范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尤其要配合无公害烟叶的生产,广泛开展质量监测和技术监督服务【13】。运用农业标准化手段,应积极发展无公害烟草、绿色烟草、有机烟草,通过技术标准的宣传贯彻,完善环境友好型技术的落实。农业标准化促使产区建立健全烟叶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和质量追溯机制,与之配套的农用物资检验、生产管理过程动态监控等,将贯穿烟叶生产全过程,做到了“抓源头、控过程”,从而实现环境友好、环境持续利用以及烟叶产品的安全。农业标准化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尚需关注的问题
4.1 农业标准体系框架的建立及维护
烟草农业标准化涵盖烟叶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是统一体的综合标准,其体系框架应包含影响烟叶生产的相关要素,如生态条件、品种、肥料、农药、生产技术、组织管理及服务等。在标准体系框架构建时,应充分考虑要素间的相关性及其对烟叶质量和烟叶特色影响,科学、系统地建立体系框架,并引用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使其与自己建立的企业标准融为一体,构建综合标准体系。此外,应提高制定和修订标准的速度,缩短周期,对于过时的农业标准,应及时修改更新【14】。在体系运行及实施过程中,要不断进行体系的维护和标准的更新,通过不断修订完善,实现体系的持续改进。4.2 农产品安全检测体系不完善
我国现有的质检机构数量与社会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从事高精尖检测和综合检测的机构较少,监测能力弱、速度慢、实验环境条件差、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检测单位力量小而分散且效率低下,检测特色没有体现,检验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分析检验人员追踪国外先进检验技术的机制还没有形成。这就造成在转基因食品及原料、饲料、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等关键检验项目上缺乏检验方法和相关标准,满足不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各种相关需要。另外,我国农业生产者及农产品批发市场分散,农村条件差异大,也是检测不到位的重要原因,影响了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和进入国际市场的进程。4.3 农业标准宣传贯彻要及时到位
要立足农业产业化建设,完善农业标准推广体系,加快农业标准推广进程【15】。标准及其体系是烟叶生产、经营、服务以及管理的执行体,标准及其体系建立后要及时运用到生产中,使其转化为生产力,为生产经营服务。我国许多农业方面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仍然被束之高阁,没有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向广大农民普及,存在重制定轻实施的现象【16】。农业标准化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是规范农业生产、保障消费安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17】。要用农业标准化推进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就必须重视和加大对标准的宣贯力度,要组建专门的班子和队伍开展标准宣传贯彻。在宣传贯彻时,可采用建立示范点、示范片、示范区的形式进行以点带面,树点示范,可通过发放技术资料、技术读本,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宣传、科普讲座、现场指导、技能比武、远程教育等形式对示范区内烟农进行标准宣传和指导培训。可以建立烟农学校、烟农夜校、金叶讲坛等培训基地和培训平台,给技术员和烟农一个接受新知识的场所。4.4 积极将农业标准化融入企业文化建设
要把握好行业“创新年”和发展现代烟草农业这个有利时机,围绕标准化生产和体系建设,积极将农业标准化融入企业文化建设。把“媒体互动、示范带动、样板驱动、上下联动”作为宣传标准化、宣传贯彻标准的主要途径;把实施标准化生产和管理作为企业文化的延伸和具体实践;将农业标准化融人烟农、烟区、烟叶的发展氛围中,为农业标准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最终实现烟草农业现代化和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我国农业标准化实施的对策
5.1 加大普及、宣传农业标准化知识工作的力度
提高农业标准化意识,必须抓好教育、培训和宣传【18】。农业标准化工作是一项新的内容和课题,基础薄弱,技术力量缺乏,因此,必须稳定并充实标准化队伍,搞好农业标准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对专(兼)职人员进行专题的农业标准化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标准化素质,加强对市场工作人员、经营大户、广大农民、农产品经营者的广泛宣传,为农业标准化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5.2 加强建立农业标准化理论与技术的研究
为进一步完善有关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提高标准化工作水平,应当加快对国际标准及出口贸易国标准的系统研究,加快农业生产技术规程、生态环境、产品质量分级、农药残留限量、兽药残留限量、有害重金属限量及检测方法等标准的制定或修订进程,确定配套的检测分析方法,加快对适用于现场应用的快速检测技术和设备的研究和开发,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运行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5.3 进一步扩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是检验某项科技成果、先进经验是否真正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的有效手段。要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必须提高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综合管理水平。示范区建设应以先进技术为手段,建立良好的示范机制和网络,以培育机制先进、创新性强、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为重点,发挥农业标准化示范工程对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组织形态和经营理念的示范带头作用,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5.4 加强农业标准实施应用监督检测力度
健全的农业标准监督体系建设涉及到检验检测、质量监督、行政执法和立法保护等机构。各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应严格把关,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和农产品的安全性检测,抓好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和检查督办制,建立较为完善的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和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监测网络。
5.5 完善农业标准化社会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高校、科研单位专家的力量,各地应尽快建立标准化协会,发挥协会在农业标准化服务中的作用【19】。专家通过和农民的沟通,了解农民的思想,了解农民的需求,提高标准制定和修订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各地要建立农业标准化信息网络,健全农业标准化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及时、准确、系统地收集和发布国内外农业标准化信息,通过网络对农业标准化的现状发展进行及时宣传,为广大农民开展咨询服务,同时提供农业标准化发展的最新信息,拓宽视野,推动农业标准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章家恩,陈建军,等.我国农业标准化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其战略思考【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25(2):157—159 【2】陈俊钦,陈石榕.农业标准化如何适应农产品国际贸易竞争【J】.福建热作科技,2004,29(2):44-46 【3】邹冬梅,陈成海,陈业渊.实施农业标准化促进热带现代农业发展【J】.热带农业工程。2009,33(6):53—56. 【4】李青常,杨永霞,范黎,等.充分发挥标准化生产的作用稳定烟叶质量【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0):137—139.
【5】吴浙.李静.土地流转对发展现代农业的作用分析们.安徽农业科学,2010(5):2599—2600.2623. 【6】姜轩彬,崔凯.国际农业标准化管理对国内农业经营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4,32(1):179—180 【7】陈华.生态农业是农业标准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上)【J】.广西农学报,2005(2):31—33 【8】李媛.农业标准化对吉林省农业发展的影响【J】.长春大 学学报,2006,16(5):14 【9】王兴录.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J】.现代简报,2004(1):224—225 【lO】李青常,范黎,等.烟草行业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标准导报,2005(5):8—9,12 【ll】邵旭平,霍发喜.当前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农业,2005(12):55 【12】李岩.我困农业标准化发展与调整方向的探讨【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26(2):130一133 【13】范黎,李青常,等.烟草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应建立科学有效的标准体系【J】.中国烟草科学,2005(2):5—7 【14】李小亭,刘峥颢,等.浅议我国农业标准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阴.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5,7(3):82—84 【15】武文罡,闽东红,等.陕西省农业标准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2):454-458 【16】吴杨.中国农业标准化建没的路径选择【J】.中国标准化,2007(3):56—57.60 【17】王孟宇。车国富.云南省农业标准化的现状与对策【J】.西南农业学报,2006(s):414_418 【18】匡远配,曾福生,刘瑞涵.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问题的探讨[J].北京社会科学,2002,(2):55—62. 【19】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农业标准化[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4.
第三篇:农业生产
互动关系,接触农科院农业研究所制定的各种战略以实现跨国交流和良好的社会口碑;认识当前西藏形势、环境条件等宏观现象,能够接触真实的实地操作,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并积累一定的经验,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实习内容
在实习的前两个星期,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下地对作物的长势进行分析,如株高、病虫害和当前生长发育阶段等分析。通过这些简单的工作,我了解到农学专业对作物分析的基本操作流程。当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带来繁琐的纠正工作。刚开始认为对于简单的记录工作完全可以胜任的我,慢慢麦在西藏仅有零星种植。广大农牧民群众缺乏对这一古老作物认识和了解,更谈不上科学管理,随着我区农区畜牧业的发展,燕麦不但是优质饲草,其籽粒还是优质饲料。其茎叶多汁、柔嫩、营养价值高,蛋白质、脂肪、可消化纤维均高于小麦、青稞秸秆,在西藏燕麦作为主要放牧,造成现在草场退化,产草量降低,载畜量下降,高原生态受到威胁。草畜矛盾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客观上要求加强人工草场的建设,调整畜种畜群结构,挖掘潜力提高饲草供给能力,所以发展燕麦生产势在必行,且迫在眉捷,是解决西藏草畜矛盾日益突出和实现农区畜
2、西藏燕麦科研与生产现状
2000年以后西藏自治区粮油基本实现了自给,广大人民群众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调整农业结构、扩大经济作物和饲草的种植比例。以此为契机,西藏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自2004年起,从全国不同省市引进优质饲草作物品种试种。尤其是自加入了“国家燕麦产业技术体系”并建立日喀则试验站后,从全国各相关燕麦研究机构引进200余份优质燕麦品种(系),进行品种筛选,从中选择出适宜西藏一江两河农区种植的优质燕麦品种:“白燕2号”、“农饲30”、“白燕8号”、“夏粮秋草”等栽培模式。使农民在短期内认可了燕麦是优质高产的饲草作物。
2.3示范推广
第四篇: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 河北省气候条件较好,温度适宜,日照充沛,热量丰富,雨热同季,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和林果种植,利用不同地区的不同自然条件,形成了八个农业分布区
1.坝上高原牧农林区
2.燕山山地丘陵林牧农区
3.燕山山麓平原农区
4.太行山山地丘陵林木区
5.太行山山麓平原农区
6.低平原农区
7.冀西北山间盆地农林牧区
8.滨海平原农牧渔盐区
指导同学们小组讨论,分析河北省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1.平原面积大。是华北大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面积广大,地形平坦开阔。
2.耕地面积大。现有耕地619.9万公顷,耕地面积广大。
3.土地类型多。河北省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呈半环状逐级下降。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类型齐全,是五种地形类型齐全的省区。齐全的地形类型,为开展农业的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4.中低产田面积大。开展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使中低产田转化为中高产田,增产潜力巨大。
5.农业已有相当基础。河北是我国重要粮棉产区。现有耕地619.9万公顷,大部分的地区农作物可一年两熟,但各地耕作制差异很大。全省的粮食播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高粱、谷子、薯类等。经济作物以棉花最重要,本省是我国重要产棉基地。邢台、邯郸素称“冀南棉海”。此外,油料、麻类、甜菜、烟叶也重要,与棉花合为本省五大经济作物。畜牧业是本省仅次于耕作业的重要农业部门。河北还是我国重要渔区之一,以沿海渔业为主,唐山秦皇岛是主要中心。本省盛产栗、杏、柿、梨等果品。
6.各类待开发的资源还很多。
(转折)虽然河北省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很优越,在农业生产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河北省发展农业的过程中叶存在着一定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1、水资源紧缺。河北省处于半干旱半湿润区,地表水时空分布不均,没有大江大河。春季河流容易断流。地下水已成为华北平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目前,石家庄、邢台、邯郸、保定、衡水、廊坊、唐山等城市的地下水开采量已占总供水量的70%以上。
2、旱涝灾害频发。河北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不足,故春季多发旱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变率大,多暴雨。加之地势低平,起伏和缓,蓄洪、泻洪能力不足。不合理的开垦使地表植被覆盖率降低,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下洪能力下降。因此在夏季,又极易发生洪涝灾害。旱涝灾害多发,极大影响了河北省的农业生产。
3、风沙。干旱时节尤其是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地表干易起沙;春季多大风。地势又比较低平,起伏和缓,缺乏风力屏障。人类不合理的开垦,出现沙荒地,使风沙肆虐。
4、盐碱。干旱时节尤其是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致使土壤盐分向地表积聚。地势低平,地下水位高,洼地排水不畅。在农业生产中,传统的灌溉方式如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5耕地面积逐渐减少。2005年末,河北省实有耕地总资源6396.2千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5.3%,人均耕地0.1公顷,低于全国人均平均水平。2005年内增加耕地数量8.1千公顷,年内耕地减少数量53.4千公顷。耕地面积减少趋势仍未得到控制。
6、人口的增加影响人均粮食占有量。
为了更好地推进河北省的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呢
1.继续深化农村改革,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2.加大农业投入
3.实行科教兴农战略
4.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
5.积极推广农业产业化经营
6.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河北省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步伐加快。粮食生产,初步形成以京山、京广铁路沿线为重点的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区域内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占全省优质专用小麦的75%以上。以京山、京广铁路沿线和张承坝下地区为重点的优质玉米产业带,种植规模继续扩大,占全省玉米面积的80%以上。以沧州、廊坊等地为重点的优质大豆面积继续扩大,对全省的大豆生产带动力增强。以张承地区为主的马铃薯产业带和以冀东卢龙、冀中永清、冀南大名为主的甘薯产业带正在加快建设。棉花生产,形成了以邯郸、邢台、沧州、衡水为重点的黑龙港流
域优质棉产业带,面积占到全省棉花播种面积的79%。油料生产,以冀东、冀中和冀南为重点的优质油料产业带,成为全省油料生产的重点地区。蔬菜生产,以中心市场为依托,着眼于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立足当地资源,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形成了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格局。到目前,张承地区无公害错季蔬菜、环京津地区精特蔬菜、冀南地区茄果类蔬菜、冀中地区日光温室蔬菜、沧衡地区大中棚蔬菜、冀东地区中小棚和露地蔬菜六大特色产区格局已基本形成。
第五篇:农业生产情况调查报告
××镇农业生产情况调查报告
××镇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北部,距广州市区20公里。总面积74.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466.67公顷,镇辖25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101条自然村,人口约8.4万,属全国一百个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广东省和广州市的中心镇,也是白云区著名的侨乡镇,有旅外华侨、港、澳、台同胞约7.6万人,遍布于全世界31个国家和地区。2002年,该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068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6556元,地方可支配纯收入7155万元,税收4247万元。
近年来,××镇农业生产工作坚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六”大和广州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促进人和农业生产的五项转变为目标,即(1)从产品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2)从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3)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型农业转变;(4)从单一型向多种种植型转变;(5)从计划农业向效益农业转变。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中心,切实加强对农业的指导和支持,发展“高产、高质、高效”农业,在稳定农村双层经营承包制的基础,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提高了农业的竞争力和产品的附加值,确保农业持续稳定增长。
一、××镇种植业基本情况
全镇总耕地面积41455亩,其中蔬菜19846亩,粮食作物水稻5934亩,花卉1651亩,水果2476亩,鱼塘面积9756亩。农业结构调整比例为:粮食面积占耕地面积15.3%,经济作物、菜、果、花卉面积占耕地面积60.7%,鱼塘占23.5%,具体种植业结构如下表: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镇政府切实地把发展“三高”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从发展大农业的目标出发,按照“高产、高质、高效”的要求,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实施第二轮土地承包,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制订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计划和措施。在农作物的品种布局,产品结构,科技含量等方面,按市场需求下功夫,在全镇41455亩耕地中,蔬菜等经济作物占84.7%;开展粮食创高产和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活动;扶持发展了一批种植,养植能手和大户;在确保农业投入的基础上,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地域优势,把生产、加工、销售结合起来,推广公司+农户的模式,提高了农业产值和效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产业化、基地化、集约化经营。主要有:(1)××片1800亩农业集约化示范园区的建设和生产;(2)××村450亩剑花基地和日产一吨的剑花加工场;(3)××村80亩鳄鱼龟、水鱼养植基地,自繁,自养的鳄鱼龟被推荐参加市农业博览会;
(4)开辟了从培养菌种到生产、销售一条龙的404.7亩草菇生产基地,草茹每天的上市量已达1.7万公斤,占广州市场上草茹总量的60%左右;(5)加速××村35亩热带观赏鱼基地的发展和销售国外的渠道;此外,将计划发展××、××村的花卉基地;××、××等村2600亩农业示范基地。
二、目前××镇农业生产情况存在的问题
1、耕地减少的势头未能得到遏止,过量的资源流失严重危及到农业之本。一方面,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迁建征地,另一方面,××镇正在进行中心镇的建设,工业园区和中心园区需要大量的土地,这些都致使耕地的减少态势未能得到有效的遏止,这对稳定主要产品的种植面积,保证农产品产量的稳定增长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2、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薄弱。近几年来,市、区财政支农支出占总比重年际间忽高忽低,起伏不定,未能形成一条稳定的轨道,镇政府对农业的投入严格受制于其经济实力,尤其是正处于中心镇建设的人和镇,对农业的投入就更加极其有限。农户投入的局限性也一直没能得到根本的解决,这就造成农业生产基础薄弱,不能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3、农产品大量增加,市场销售难。××镇属广州市中效,农村人口比例大,其中居民有17779人,农民有66626人,经济薄弱,基础设施滞后,供水、供电、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远不适应经济发展和农村市场繁荣的需要,市场的流通效率低,随着农产品大量增加,市场便成为制约着农产品销售的“瓶颈”。
4、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相对过剩。长期以来,××镇农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存在缺口,生产什么消费什么,生产什么卖什么,在温饱问题未能解决的情况下很少考虑农产品质量和种类,随着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农业收入稳定增长,市场需求对农业的约束作用日益突出。从农产品品种结构上看,大路品种多,优质品质少,大量积压的农产品多属普通型的农产品,而适销对路的优质农产品依然十分紧缺。就水果而言,品种雷同,品质较差,产期和上市期集中的龙眼、荔枝,烂市“烂”价情况就很突出。因此目前人和镇农产品市场的饱和,是农业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不高的低层次饱
和。
5、农民素质低,制约农业结构优化。农业结构调整是对农业生产资源,生产要素的重新排列组合,最终实现农业效益增加和结构优化。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素质越高,其收入也越高,对农业生产的调速能力也越强。根据人和镇有关统计部门的调查,从抽样的289个劳动力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8人,占2.77%;高中文化程度的有65个,占22.49%;初中文化程度的有132人,占45.67%;小学文化程度的有78人,占26.99%;文盲的有6人,占2.08%;初中经下文化程度共216人,占74.74%。所以,农民由于科技文化素质较低,是很难及时掌握现有的农业科技,更谈不上把握市场,对农业进行结构优化。
6、农业技术落后,资源利用不合理。农业生产“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但目前××镇农业科研,推广滞后。一方面,科技投入匮乏,农业基础研究滞后,缺乏一批具有突破性的技术储备;另一方面,由于体制和政策的影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渠道单一,活力不够,动力不足的矛盾也很尖锐,导致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不畅,推广效益低下。
7、农业产业化生产未能形成规模。××镇产业化生产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上还是未能形成规模,规模化、基地化、集约化生产的路子,目前还是处于探索阶段,没有真正打造品牌,做优农业;农业生产经营形不成一定规模,不能实现规模效益,无法构成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不能保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可持续发
展,高效益农业,未能真正发挥其经济效益,农村中丰富的农副土特产品无法得到有效的加工和利用,更难转为高附加值商品。
三、解决农业生产问题的建议
1、抓好有利时机。按照广州市政府的布暑,要切实搞好新机场高速公路、北二环高速公路景观带、流溪河两岸生态农业观光规划和流溪河沿岸景光带的工作。××镇应抓住机遇,依托流溪河沿岸的农田标准整治工作,把流溪河两岸所涉及的17个村属地域15101亩耕地,按照高标准建设标准化农田;把“两路”涉及的14个村,面积18000亩农田规划成田园化生态农业,抓好农田基础建设。
2、大力扩展农产品市场。目前农产品市场不十分适应时代的要求,××镇总耕地面积41455亩,其中蔬菜等经济作物占总耕地84.2%,粮食占15.3%,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农产品日上市量可达到30吨,因此建议打造一个大型的,具有农业信息化、农产品标准化的综合农贸市场。发展农业商贸体系,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
3、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确保农业增产。农业结构不合理,种粮效益差,农产品大量增加,农产品相对过剩,农业增长缓慢,农民增产不增收较为普遍,因此,建议在以往的基础上,进一步抓好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粮食在以往调减的基础上,继续调减,蔬菜、花卉在以往增加的比例上,再增加适当的比例,力使农业结构基本更趋于合理化。
4、做好农业生产管理的技术推广。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做好农业、科技的推广,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建设一支业务素质高、工
作效率高、服务质量好的技术推广队伍,发挥村级农技推广员的技术推广主力军作用,定期组织农民参加技术培训,通过办好示范基地、示范户,板报、宣传资料、广播、电视、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农民的农业素质培养,提高农民技术水平,引导他们走科技兴农之路。
5、积极探索集约化种植发展农业生产的路子,改进千家万户分散种植的传统生产组织形式,用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实现农业生产规模效益。近几年,一些村的农业示范基地通过发展集约化种植,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经验。集约化种植,有利于农业新技术的推广落实;稳定种植规模,有利于计划的落实和调控。尽管集约化种植这一新的生产形式仍在探索阶段,也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但方向是对的。应加强调查研究工作,积极完善各项管理措施,积极与农民建立长期稳定、相互合作、互为依赖的组织形式和减低风险的办法,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加快推进集约化种植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