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政许可法》的立法背景、基本原则(范文)
《行政许可法》的立法背景、基本原则
和对政府管理的影响
主讲人 :国家行政学院 副院长袁曙宏教授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授《行政许可法》。首先讲授《行政许可法》的基本理论。《行政许可法》今年7月1号就要正式实施。党中央、国务院对这部法律非常重视,国务院专门开了几次会议进行讲究,贯彻实施。今年1月6号,温家宝总理在省部长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的会议上做了重要讲话,专门进行部署。国家行政学院专门对省部长进行了一个星期的培训。对一部法律的实施这么重视,这在建国以来可能是第一次,充分说明这部法律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首先我要给大家介绍第一个问题:行政许可的含义、由来和功能。什么叫行政许可,它是怎么发展来的,有什么重要的功能?我们给《行政许可法》下了一个定义,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比如公民要开出租车,先要向出租车管理机关提出申请,出租车管理机关就会审查,认为你符合法定条件,就会让你来开出租车。这样一个活动、这样一个行为,就叫。根据这样一个定义,行政许可有四个含义,四个特征。
第一个特征,行政许可是一种外部行政行为。行政许可通俗意义上讲,就是行政审批。但是它不包括行政机关的内部审批,它是一种外部行政行为。比如行政机关内部的提职,一个处长要当局长,这种审批就不是行政许可。行政机关财务的审批、出国的审批,这些都不是行政许可。只有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申请了,相关单位批准,这才叫行政许可。所以它是一种外部行政行为,不是指行政机关内部的一种审批。像我刚才讲的出租车司机,再比如你要办一个学校,民办学校要审批,也是行政许可。这是第一个特征。
第二个特征,它是一种以申请的行政行为。行政机关对老百姓的审批,必须先有老百姓提出申请,没有申请,行政机关就不能批准公民办一个学校,那是不可能的。它不像行政处罚,也不像行政强制。当然老百姓不可能提出行政机关对自己进行处罚、进行拘留的申请。所以行政许可必须是一种依申请的行政行为,以申请为前提。
第三个特征它是一种单方行政行为。行政许可虽然需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出申请为前提,但是批准不批准是行政机关的事。行政机关可能批准也可能不批准,它不像行政合同。比如行政机关要建一个高速公路,通过招标,或者是拍卖的形式来出让,就必须签订一个行政合同来实现行政目的。这种情况下行政机关跟法人公民之间要达成一致。但是行政审批、行政许可是单方行政行为,公民,法人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行政机关可以给你许可也可以不给你许可,所以它是一种单方行政的行为。
第四个特征,行政许可是一种授益性的行政行为。什么叫授益性的行政行为?就是授予的授,利益的益。所谓授益性的行政成为,就是给公民,法人一种利益,这叫授益性的行政行为。它不是像行政处罚,我赋予你一种义务,我对你进行处罚,比如罚款1000元、10000元,给你设定一个义务,你必须要履行。也不是一种强制,你不履行我采取强制措施。行政许可是给公民、法人一种利益。我们讲的这四个特征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什么叫行政许可,它是一种单方行政行为,外部行政行为,依申请的行政行为,是一种授益性的行政行为。
行政许可作为一项法律制度,是怎么发展来的?行政许可是一个世界性的法律制度,但不是说一开始就有这个制度。在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之初,行政许可是很少的。资本主义政府刚建立的时候,是奉行越小政府,越好政府的理念,政府越小越好,越少干预越好,对经济社会的干预越少越好。所以当时讲的政府就是一种守夜人。政府把国防、外交、治安、税收管好就行。美国政府成立之初只有三个部:国防部、外交部、财政部。公务员只有五、六千人。为什么是这样一个情况呢?在政治上,资本主义政府刚建立之初,为了防止封建行政权的复辟和专横,必须把行政权牢牢的束缚住,就需要通过立法来设定政府的权力范围。政府必须要依法行政,牢牢地按照议会设定的法律来行使职权。通过司法法院来监督政府,使政府不敢违反法律。这是政治上的一种体制设计的原因。在经济上英国的亚当斯密写了《国富论》,被奠定了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他主张在经济领域,要采取绝对自由竞争,政府不能干预,这样让经济有最大的发展空间。这样一种体制、这样一种理论,统治了西方世界150年左右。所以在资本主义早期,行政审批、行政许可非常少。但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经济规模的扩大,也就是列宁讲的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了垄断,这时候光靠市场调节已经无法驾驭资本主义一个这么大的经济规模。在 1929年就发生了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新政措施:扩大政府权力,保障中小企业利益,保障充分就业等来促使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罗斯福新政以后,美国政府包括有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的行政权得到了非常大的扩张。这时候立法不仅是议会的事,政府也有立法权。政府也获得了司法权,即解决纠纷的权力。所以依法行政这个法包括政府本身立的法。这时候的观念,不是越小政府越好政府,而是越大干预越好政府。政府的权力,政府的职能,政府作用的范围,都得到了非常大的扩展。美国在这个前后,成立了一系列的独立管制委员会,有五六十个:有洲际贸易委员会、原子能委员会、航空委员会等一系列的委员会。行政许可主要是在这样一段时间,即20世纪以后为适应政府对经济社会管理的需要迅速扩展起来,发展起来的。在经济上,英国凯恩斯创造了凯恩斯主义,就是主张政府对经济、对社会全面干预。但是这样一种全面干预的模式,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带来了一系列的消极后果。它带来了经济活力的降低,行政成本的提高,行政效率降低,也影响了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所以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英国的撒切尔夫人开始了一系列自由化的措施,以后里根在美国也采取了一系列自由化的措施,在这个过程当中放松规置、放松许可。这样采取了一系列公共改革的措施,掀起了一场公共改革运动。主要是以放松规置、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为宗旨。这就是我们讲的资本主义国家行政许可发展的一个过程:从一开始没有规制,很少规制到20世纪以后,大幅度的强化规制、发展规制。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放松规制,我们国家的行政许可,有的说主要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我个人认为这个说法不完全正确,在计划经济时代,人财物、产供销都由政府来调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当中,原来的行政手段失效,法律手段也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加上部门利益、地方利益的扩张,部门、地方纷纷采取行政许可来扩大自己的权力,地方权力。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行政许可得到了急剧的发展。到了今天已经到了非改不可得程度。这就是行政许可在西方国家,以及在我们国家发展的来龙去脉。
行政许可有什么样的功能,它的存在有什么样的合理性?行政许可主要有三点功能:第一个是控制风险的功能,这是行政许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功能。行政许可通过对企业设定主体资格的限制,对标准的严格控制来防止发生经济风险、社会风险。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以后,为了解决当时的经济危机,经济风险,罗斯福上台采取了新政措施,对涉及到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企业,严格控制其设立标准。比如对烟花炮竹的设立标准要严格审查,它是不是符合要求,对炸药、医药、食品这些行业严格控制标准。以此来保障人民安全和国家安全。在美国“9·11”事件发生以后,美国政府,布什政府和一些学者在反思:他们认为“9·11”的发生,与过度放纵规制有关系。政府过度强调了提高出入境的速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的效率,这样使得一些恐怖分子进入了美国。同时像驾驶飞机这样的一些特殊的行业,也没有很好的进行审查。使得恐怖分子能够学会驾驶飞机。所以美国在“9·11”以后强化了规制,要求在一部分领域强化规制措施。比如现在它成立了国土安全部,移民局。同时出入境严格加以审查,使得签证非常困难。同时布什政府在发生了安然公司丑闻以后,对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的严格监督和规制措施。在发生了纽约和加州能源危机以后,他们认为主要也是规制过度放松,造成电力紧张。所以在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控制这样的危机和风险。所以许可第一个最重要、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控制风险。
第二个重要的功能就是配置资源。市场是配置资源最重要的手段,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只有通过市场来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才能最大限度的、最有效率的来利用资源。但是一些有限的资源,仅仅靠市场配置,政府不介入,可能会导致资源的垄断,或者导致资源的恶性的竞争。比如像土地、矿山、城市公共服务、自来水、电、公交、出租汽车一些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如果政府规制一点不介入,可能会带来非常大的问题。包括土地,我们采取了非常严格的许可制度,审批制度,但仍然发生了很多的问题。所以政府在资源配置当中要采取许可手段。但这个许可手段是一些以特定的市场调节的手段为基础,后面我会说到,比如它要以拍卖、以招标为基础,最后才加以审批。这是许可第二个重要的手段,即在配置资源方面的手段。
第三个重要的手段就是证明或者提供某种信誉、某种信息。政府为什么要有这个手段?因为政府比较有信誉,有公信力。比如对企业的设立,通过政府,通过政府工商机关,出具营业执照证明这个企业设立了,这样就比较有公信力。这样市场主体之间就能力比较信任了。再比如律师,通过司法行政部门发给律师资格证书。像律师、会计师、审计师,公证员,教师这样一些提供公共服务的特殊职业,要对他们的资格、资质来加以证明。这是讲许可的第三个重要功能。这就是我给大家介绍的第一个问题,行政许可的含义、由来和功能。
我给大家介绍第二个问题,行政许可法的立法意义和基本原则。首先我们讲为什么要制定《行政许可法》。我们国家的许可法制定了7年多,从1976年开始,专家就拿出了行政许可法的稿子,它是世界上第一部对行政许可制度进行综合性的统一调整的法。西方国家有行政许可法律制度,它都是在经济自然演进过程当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比如航空,中国发展了航空许可。比如矿山,逐步发展了矿山许可。比如原子能,逐步发展了原子能许可。所以它对每一个方面的许可都比较完善。但是我们国家因为要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实现整体的转型(这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经济体制转型),所以我们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综合性立法,来推动这个制度的转型。具体来讲它主要有四个重要的意义。
第一个,制定《行政许可法》是规范、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行为的需要。《行政许可法》颁布之前,各个单行的法律、法规、规章,包括其他规范性文件里面有大量的许可,但是非常混乱。第一种情况就是行政许可的范围不清,事项过多,管理就是审批,管理就要审批,这样一个管理十分盛行,造成什么事项都要审批。审批充斥了我们整个经济发展的领域,所以这个情况已经发展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任何一个部门的政府官员,觉得自己所在的部门要受到重视,要获得利益,就必须抓审批,抓许可。否则不仅外部的其他部门觉得对我不尊重、不重视,内部要想稳定也会更困难。
第二个原因是行政许可的设定权不明确。不仅是国务院各部委,省级政府,较大市政府,甚至一个乡政府、县政府都能设定许可,设定权被过分地滥用。
第三个,许可的环节多、周期长,手续繁杂,缺乏程序规范,群众办事十分困难。一个许可要半年、一年,甚至几年才能批下来,这样严重束缚了经济发展。现在一个IT项目,一项技术,如果一年或者一年多一点时间没有变成产品,这个技术就过时了。在经济竞争这么激烈的情况下,经济全球化、发展速度这么快的情况下,如果审批这么繁杂,一个企业要盖几十个章,上百个章,几百个章,极端的情况下,要盖一千多个章,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能建立。这是我们讲的第三个问题。
第四个是重审批,轻监管,或者只审批不监管。有一些外国企业讲,没有到过中国市场,觉得中国市场非常难进入,进入非常困难,有畏难情绪。但是进入中国市场以后,就认为中国市场进来的确很困难,但进来以后就比较轻松了:没有人监督你,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这样一种状态,肯定是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西方国家发达的市场经济,进去门槛很低,进去非常容易,但进去以后,你要想违法乱纪,随时有人来监督你,来查你。而我们进来很难,进来以后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我们市场经济的秩序和活力。
第五个是审批只有权力没有责任,缺乏公开有效的监督机制。为什么行政机关都抓审批权?因为这个权力能带来利益,但是他没有任何责任。所以现行的审批、、许可制度的一些问题造成我们必须要制定《行政许可法》来对它加以规范,加以约束。所以《行政许可法》不是保障许可权,扩大许可权,强化许可权。它是规范许可权,制约许可权,尽量削减许可权。所以这是我们讲为什么要制定行政许可法的第一点理由。
第二点,制定行政许可法是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需要。我们的政府职能,改革开放以来,经过20多年的转变,特别是90年代以后,取得非常大的成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去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但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不是意味着我们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了,可以高枕无忧了。而恰恰完善意味着攻坚,意味着最困难、最艰巨的任务还在后面。这个非常艰巨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改革我们的行政审批制度。它是计划经济体制的最后一个堡垒。为什么这么说?虽然经过这么多年,我们的政府职能转变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但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以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四项职能为核心的行政管理体制,市场经济体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原因就在于在原来的行政审批制度、行政许可制度下,我们的政府仍然是一种全能政府,什么都管。政府职能安排的逻辑顺序是,先政府后社会再市场。什么叫先政府?就是一切事情首先是政府去管,所谓政府是个全能政府。有人说计划经济下的政府,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都要管。不仅是从摇篮到坟墓,从出生到死亡要管。而且出生以前,要有准生证,没有准生证,不能出生。死亡,要有死亡证,不然不能火化。不仅现实世界要受到政府的管理,网上世界也要受到政府的管理。这里面的管理,大部分都是需要的,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不需要政府去管。但是由于传统的政府职能配置,所有的事情首先由政府来管,政府管不了的,由社会中介组织,由社会团体来管,最后才是由市场来解决。计划经济体制下,市场极度萎缩,后来几乎没有市场。在文革期间,改革开放以前,农民卖一点蔬菜,卖一点鸡蛋都是资本主义的尾巴,要割掉。这就证明市场已经极度萎缩,农村的农贸市场都取消了。《行政许可法》就是完全要颠倒政府职能的这种逻辑安排顺序:我们是确立先市场,后社会,再政府。什么意思?《行政许可法》明确规定,凡是老百姓可以自己作主的,可以不设定许可。婚姻登记条件不是规定,只要你个人承诺,你没有结婚,就可以登记结婚。不需要单位证明。老百姓自己作主的事,老百姓自己承诺就可以。尽管在实施当中,也要带来一些问题,像婚姻登记信息失真,但这些可以通过其他的方法跟户口联系起来解决。这是第一个价值取向,就是老百姓自己能作主的可以不设定许可;市场调节能解决的,可以不设定许可;社会中介组织通过自律管理能解决的,可以不设定许可;如果这个都解决不了,政府事后监管,通过事后监管能解决的,也可以不设定许可。行政许可必须慎用,是不得已二为之的一种手段。这就是政府的职能:首先是市场解决;市场解决不了,社会团体解决,社会中介组织解决;最后才是政府解决。而政府解决主要通过事后监管来解决。政府职能的配置顺序完全改变了,这对我们政府职能的转变将起非常关键的作用。同时它对推动我们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深化,也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从1998年开始我们就在地方进行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试点(我自己觉得)。,地方对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的积极性比国务院部委要高。为什么?因为地方政府现在经济压力很大,竞争非常激烈。有国内竞争,也有国际竞争。所以它要削减审批,降低门槛,来吸引外资。而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我觉得)国务院部委的积极性要比地方政府高,为什么有这种情况呢?因为有些地方政府认为,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水太清了就没有鱼了就会影响经济发展。这种看法是片面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地方开始,比如深圳,上海的浦东。期间总结了大量的经验,到2001年国务院成立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监察部。到2002和2003年,全国削减了1195项行政审批,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这种改革毕竟是行政推动式的一种改革。它的成果必须通过法律规范下来,确认下来,否则它就可能没有意义了。同时有些地方这种审批的削减可能只是在数字上做文章;还有一些地方,削减的是次要的、不是很重要的审批,而关键性的审批保留下来。所以审批制度改革要继续向前推进,进一步巩固这个成果,必须制定新的《行政许可法》。这是《行政许可法》制定的第二个意义。
第三个意义,我制定《行政许可法》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需要。党和政府、对腐败问题高度重视。就这两天,安徽省副省长王怀忠被执行死刑。根据我看过的一个资料,90年代以来省部级干部中被抓的腐败分子好像就有100多人,这个力度是很大的。反腐败更多的要依靠制度,要完善制度。我们既要重视惩治,更要重视预防,更要重视完善制度,确立制度的权威。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的一批批干部在阶级斗争为纲当中被整肃下台。改革开放之后,一批批干部在贪污腐败当中倒下。看起来,这个形势完全不一样,但实质的原因是一样的,就是我们缺乏制度对权力的监督,我们缺乏制度的权威。所以反腐败要靠完善制度。《行政许可法》,行政许可制度就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制度。1996年专家学者就起草了一个《行政许可法》的稿子。到了成克杰案件发生以后,(我个人觉得)中央高层对许可制度的改革非常重视。我记得在成克杰案件之后,尉健行同志在深圳就讲,立项审批,社会就是三四千万。这种项目的腐败,审批的腐败数额应当说是最大的。所以要通过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通过《行政许可法》的规范来源头上来预防和治理腐败,把政府的权力加以削减,加以分解,加以制约,使审批部门没有这么大的权力来腐败。这是第三个理由。
第四个理由,制定《行政许可法》是适应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的需要。中央政府在WTO议定书上承诺,我们要以透明、规范的形式来实施行政许可,要削减审批,消除地方的贸易壁垒和地方的封锁。所以《行政许可法》就是我们实现这个承诺的一个重要的部分。这就是要制定《行政许可法》的四个方面的意义。
我们讲《行政许可法》体现了什么样的基本原则,体现了什么样的立法精神呢?我个人认为它主要体现了五个方面的基本原则。第一个原则,就是合法与合理原则。《行政许可法》规定,许可的设定和实施,都必须合法。设定上、实施中,包括设定的主体要有权限,设定的程序要合格。我们这里讲的合法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设定的形式必须要合法。《行政许可法》规定,法律可以设定行政许可。行政法规在法律没有设定的前提下,可以设定许可,或者立行政法规。国务院的决议在行政法规法律没有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许可。但是临时性许可如果需要长期设定,就必须制定法律或者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部委的规章不能设定许可的一条明确取消了。省级政府现在可以设定紧急性的许可,情况紧急可以设定,但不能超过一年。超过一年就要改为地方性法规。省级人大和常委会,省会市人大和常委会,经济特区市的人大和常委会,比如深圳市、厦门市、珠海市、汕头市,还有国务院批准的18个较大的城市:既有沿海经济发达城市,比如青岛、大连、苏州;也有老工业城市,比如辽宁的鞍山、本溪、抚顺,河北的邯郸,安徽的淮南,这样一些地区的人大和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在法律、行政法规没有设定许可的情况下也可以设定许可。除了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省级政府规章以外,其他规范性文件,当然包括国务院的决议,其他规范性文件都不能设定行政许可。这就是合法性原则。
什么是合理性原则?合理性原则我前面讲了,就是整个的许可要体现市场的价值取向。设定许可前要先听证。通过听证来确定应该不应该设定许可。同时,老百姓自己能作主的,市场能调节的,社会中介组织能自己管理的,行政机关事后监管能够解决的,都可以不设定许可。而且许可即使设立了,过一段时间就要进行评估,认为可以不设立的,可以取消。如果地方政府认为,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许可在北京或者上海可以不设立,就可以报请国务院批准,可以取消。这些都体现了行政许可设立的合理性原则。这就是合法与合理原则。
第二个是便民效能原则。便民就是方便老百姓。《行政许可法》充分体现了便民原则。它的一系列措施,如老百姓可以网上审批,网上申请,可以要求行政机关解决多头审批,多层次审批等等一系列的制度,便民措施。所谓效能原则,就是提高行政机关的效率。《行政许可法》规定,如果老百姓申请了行政许可,能当场审批的,当场审批;不能当场审批的,20天以内要审批。特殊情况的,比如下一级行政机关要先审批的,报上级行政机关,如果其他行政机关要先审批的,然后再由一个行政机关最后审批。像这种情况,最多也不能超过40天或者45天。这就是它的效能原则。
第三个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这就所谓的“三公”原则。是我们行政机关行政行为非常重要的原则。公开,就是行政行为必须要公开。公开在1996年的当中就规定的很好。《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罚的依据必须公开,不公开不得实施,否则无效。去年我们的公开就规定的非常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如果发生了传染病,必须尽快地从发生传染病的地方,在八、九个小时之内报到国务院,要尽快、准确、及时、真实地向社会公开。公开原则对我们战胜非典、防治非典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行政许可法》对公开的规定非常充分。它规定所有许可的依据都必须公开,否则无效。许可的设项、条件、标准、期限一律公开;许可的过程和结果都要公开。这就是我们说的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通过公开措施,非常有利地防止腐败。
第二个是公平。公平就是不仅老百姓跟之间是公平的,许可机关不能够耍威风,搞特权;而且许可的申请人之间也是公平的,行政机关不能歧视待遇。比如老百姓申请开车出租车,不能够先申请的不给批准,给后申请的批准。《行政许可法》明确规定,如果申请一项许可,条件是一样的,按照先后顺序。先申请的先批准。这就是公平原则。
第三个是公正原则。公平和公开都是为了保证许可结果的公正。英美法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叫自然公正原则。这是英美法律的核心。它有三个要点:第一个要点,任何权利的损害都要有权利的救济。老百姓权利受到损害了,必须要给他救济渠道,不平则鸣。一个社会就像一个高楼一样,你不断给它加温,但如果没有出气孔,高楼就会爆炸。如果老百姓不断的有不平的事情发生,又得不到公正地解决,纠纷越积越多就会带来严重的问题。所以任何权利的损害都要有权利的救济。第二个要点,任何人都有为自己辩护的权利。任何人都可以为自己辩护。第三个任何人都不能做自己的法官。政府跟老百姓发生纠纷,政府不能自己说了算。这就是自然公正原则。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深层次的矛盾逐步凸现,很多纠纷大量产生,这就需要行政机关非常公正地来解决这些纠纷。按照国家信访局局长讲的话来说,我们现在信访案件比较多,他有四个80%的统计。第一个80%,就是我们现在的信访案件,80%左右都是在改革开放当中产生的。第二个80%,就是这些信访案件,80%左右老百姓都是有道理,或者有一定道理。第三个80%,就是这些信访案件都可以通过党和政府来得到解决。第四个80%,就是这些信访案件都能在基层党委和政府来解决。如果这个统计是正确的,我们就要充分运用公开、公平、公正手段,运用法律的机制,综合处理这些社会纠纷,这些信访案件,来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社会矛盾。这是我们讲的《行政许可法》第三个方面的原则。
第四个方面的原则,就是监督、责任、救济原则。监督原则非常重要。政府的权利必须要监督。法国著名的法学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当中讲了一段名言:他说,任何掌握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移的一条经验。他说要想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这是孟德斯鸠的名言。在那一段时间中,法国的另外一个法学家卢梭,英国的法学家(洛克)都提出了这样一些理论。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体制就是在这个理论基础上制定的。三种权力互相制约,互相制衡。我们国家不搞“三权分立”,我们是人民代表大会下的“一府两院”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府、法院、检察院从属于人民代表大会。但并不说明我们跟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政治制度不同,我们就不需要监督权力,我们同样需要监督权力。最近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这充分证明了我们党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高度重视。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来,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国家的监督法的草案也制定出来了。我们在《行政许可法》当中也充分体现了对许可权的监督,这点非常重要。
第二个是责任原则。我们原来许可只有权力,没有责任。《行政许可法》对责任规定的非常明确。责任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政府的责任。我们原来的法律对政府责任非常淡化,轻描淡写,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违法,承担什么养的责任不具体。《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许可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写得非常的明确,严格追究。另外一方面,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责任,就是《公民法》法人里的责任。《行政许可法》也规定得很细致。就是个人必须依法行使许可,进行许可活动,否则要承担法律责任。
救济原则。就是说行政机关违法了,公民、法人有保护我自己权利的渠道和制度。这就叫救济。《行政许可法》明确规定,如果老百姓、公民、法人对行政机关许可不服,有申辩权、陈述权,可以要求复议。工商局执照不发给我,我可以向上级工商局或者同级政府要求复议,可以到法院提起诉讼,可以要求国家赔偿。这就是救济原则。
第五个大的原则就是叫信赖保护原则。平等主体之间,公民、法人之间要有诚信原则。互相要诚信。没有诚信就没有市场经济。而跟老百姓之间法律地位是不对等的,政府享有行政权。政府如果认为公民违法了,违法《社会治安处罚条例》,就可以拘留之,公民不得对抗,就是不对等的。如果老百姓对政府依法给予的权益予以信赖,相信政府会保护我老百姓的合法权益,这就叫信赖保护原则。政府不能朝令夕改。今天给了我一个许可,过了一个月,过了半个月又撤销了,这是不允许的。政府不能轻易地撤销。如果是由于工作人员违法,贪污受贿,违反了法律程序而超越职权撤销的,政府要赔偿老百姓的损失。如果被许可人行贿,违法,就要自己承担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要分担责任。如果不是这些原因,一般不能撤销。如果是因为法律法规情况的变化,不需要许可了,或者是因为公共利益,社会利益,公共安全的需要,需要撤销这个许可的,要补偿老百姓的损失。
武汉去年就有非常好的例子。说武汉市政府当时解决所有的(麻木)问题。所谓(麻木)就是三菱车载客。几任政府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三菱车载客影响市容,影响交通安全,出了很多事故,造成交通拥挤。有上万辆(麻木)都是市政府原来有关部门颁发的,有营业执照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武汉市政府采取了补偿措施,一个(麻木)给你近万块钱,你不要再营业了,然后政府解决他们的就业,综合采取各方面的措施,最后问题解决了。大家都非常赞成这些错误,并且没有任何副作用。《行政许可法》第一次把信赖保护原则,就是说政府要有诚信,把它写进了法律。这本来是德国行政法当中的一个原则写进去,有利于建设诚信政府,增加政府的信任度。现在讲市场经济就是信誉经济。十六届三中全会决议也讲了,我们要建设诚信体系。而社会的诚信(我个人认为)中,个人信誉是基础,企业信誉是重点,政府信誉是关键。如果政府不依法行政,不严格执法,该处罚的不处罚,不该处罚的处罚,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社会治安非常不好,这个地方肯定没有政绩。所以,信赖保护原则的确立,有助于建设诚信政府,有助于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有助于老百姓对法律的信仰和遵从。这是我给大家讲的第二个大的问题,《行政许可法》的立法意义和基本原则。
我给大家介绍第三个大的问题,实施《行政许可法》对政府职能转变,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行政执法行为的深刻影响。我简单给大家点一点。
第一个它对政府职能转变的深刻影响。前面讲了,现行的审批制度是计划经济最后的一个堡垒。我们只有攻克了这个堡垒,才能对政府职能的转变起到关键作用。就是我们要建立一个先政府,后社会,再市场的这样一个政府职能安排的逻辑顺序。主要是政府职能就是四项:第一项是经济调节;第二项是市场监管;第三项是社会管理;第四项是公共服务。现在的审批制度改革,是总体上放松经济性的规制,部分放松社会规制,强化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这些规制。这样一来对我们政府职能转变起非常关键的影响。政府真正管到需要它管,管得住,又能管得好的事情。所以这是对政府职能转变的深刻影响。
第二是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刻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进行了五次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一次是1982年,主要是机构改革。第二次是1988年,我们当时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需要的行政管理体制。第三次是1993年,我们提出了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次是1998年。第五次是2003年。应当说这五次大的行政体制管理改革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但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适应民主法制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行政许可法》的颁布,无疑是我们行政管理体制极大的改革,这种改革极大的向前推动,有助于我们建设有限政府。因为行政审批在大量的削减,政府职能转变,全能政府变为。它有助于我们建设服务政府。因为审批事项大量削减了,老百姓申请许可更方便了,同时许可全部削减收费,不允许收费,除非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这样有助于我们建设服务政府,同时它还有助于建设阳光政府。《行政许可法》对公开原则确立的非常好。有助于我们建设诚信政府。信赖保护原则确立以后,有助于我们建设诚信政府。它有助于我们建设责任政府,对许可机关的责任,行政机关的责任《行政许可法》规定的非常详细。它有助于我们建设效能政府,因为它对效率的规定是空前的。在这之前没有一部法律像《行政许可法》对许可的申请,审查,批准,对许可的延展,期限规定得这么明确的。有助于我们建设法制政府,对许可事项的确立、许可权限、法律上规定、主体的设定、实施的程序等等,法律都规定的非常明确,并且规定要依法加以监督。所以它对法制政府是一个很大的推动。国务院最近可能要颁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来,要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制政府。法制政府目标的提出,对我们政府工作非常重要。这就是《行政许可法》对行政体制管理改革的非常大的意义。
第三个我们讲深刻影响是对行政执法行为的深刻影响。《行政许可法》的实施,从执法过程来看,将会推动执法重心从事前审批向过程监管转变,过程的监管向事后责任的追究转变。因为事前的审批大量削减了,为了防止市场主体的违法行为,必然要向过程当中进行监管,在事后进行责任追究。比如判断一个食品企业,一个饭店,是不是违法,是不是违反《食品卫生法》,完全可以通过秘密地抽查。像麦当劳,派人员对全球一万多家麦当劳店进行秘密抽查,发现不符合麦当劳卫生标准、食品标准的,第一次予以警告,第二次、第三次就吊销特许证。对市场主体的监督完全可以通过这种秘密的方式。要么不检查,要么就采取大活动的、扰民的措施来检查,这个就不合适了。我们要创新执法方式,在过程当中监管,事后进行责任追究。第二个从执法主体来看,它将推动执法主体的多元化。我们将对中介组织,社会组织实施许可。就是执法主体不仅仅指行政机关,中介组织、社会组织都会来执法,主体是多元的。同时执法方式,《行政许可法》实施将会淘汰重审批,重处罚,轻监督检查,轻服务引导这样一个模式。原来我们就是重审批,重处罚。一搞审批就处罚。现在我们要重监督检查,重服务引导,而且要创新执法的方式。我们要运用行政合同,行政指导,行政奖励这样一些方式。我们现在要特别重视奖励。比如我们现在为了建设西部,美化环境,采取退耕还林、退田还草、还水这样一些措施。采取这些措施不是采取处罚,像老百姓,农民不种树就处罚,不是这样子。而是种一棵树,给你多少粮食,给你多少钱。这样效果非常好,老百姓非常积极。虽然可能也有一些弄虚作假的情况,但可以采取相关措施来加以制止。所以我们讲要重行政合同、行政指导、行政奖励这样一些措施。
最后《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在行政执法里面,有助于公务员和许可机关在思维方式上确立公民的权利本位,政府的责任本位意识。老百姓、公民的权利是本位的。公民履行义务是为了享受权利,而不是为了履行义务享受权利,不能颠倒。老百姓要承担义务,是为了享受权利,而政府呢?责任是本位的。之所以给你这个权利,是因为你要承担这个责任。所以我们促使公务员从官本位、权本位、管本位向公民的权利本位,政府的责任本位转变。改变管理就是审批,乱了就要审批的这样一些不正确的看法。坚持行政许可的市场趋向,确立适应审批的这样一些意识。
这就是我给大家讲的第一讲,《行政许可法》基本理论。我给大家讲了《行政许可法》的含义、由来和功能;《行政许可法》的立法意义和基本原则,以及实施《行政许可法》对我们国家的政府职能转变;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行政执法行为的深刻影响。
第二篇:行政许可法(二):立法背景基本原则和对政府管理的影响 81.67
《行政许可法》的立法背景基本原则和对政府管理的影响试卷
行政许可法(二):
本试卷共有判断题 10 道,单选题 10 道,多选题 10 道,总分 100
立法背
分,60 分及格。
所属课程 景基本
原则和对政府管理的影响 倒计时 50:38
一、判断题(10 道)
1.行政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的重大利益关系,行政机关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申请人、利害关系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被告知听证权利之日起10日内提出听证申请。
正确 错误
2.违法设定行政许可不承担法律责任。
正确 错误
3.行政许可法2005年7月1日起施行。
正确 错误
4.行政机关作出的准予行政许可决定,应当公开,且公众也有权查阅。正确 错误
5.赋予公民特定资格的行政许可,该公民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吊销许可。
正确 错误
6.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其适用范围没有地域限制。正确 错误
7.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一般情况下应当撤销。
正确 错误
8.行政机关对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不得擅自改变。
正确 错误
9.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以不收费为原则,所需要经费应当由本级财政予以保障。
正确 错误
10.行政许可采取统一办理的,办理的时间一般不超过45日。
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10 道)
1.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给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依照()的规定给予赔偿。
A.国家赔偿法 B.行政处罚法 C.行政复议法 D.民法通则
2.行政许可设定机关应当()对其设定的行政许可进行评价
A.定期 B.长期 C.不定期 D.适时
3.临时性的行政许可()需要继续实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A.设定满一年 B.实施满一年 C.设定满两年 D.实施满两年
4.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可以对已设定的行政许可的实施情况及存在的必要性适时进行评价,并将意见报告该行政许可的()。
A.执行机关 B.设定机关 C.监督机关 D.审批机关
5.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可以对已设定的行政许可的实施情况及()适时进行评价,并将意见报告该行政许可的设定机关。
A.项目的可行性 B.推行的重要性 C.存在的必要性 D.设置的合理性
6.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未经行政许可,擅自从事依法应当取得行政许可的活动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并依法给予()。
A.刑事处罚 B.经济处罚 C.行政处罚 D.综合处罚
7.设定行政许可应规定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
A.实施时间、程序、效力 B.实施要件、程序、时效 C.条件、程序、期限 D.范围、程序、时效
8.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擅自收费或者不按照法定项目和标准收费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退还非法收取的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
A.通报批判 B.刑事处罚 C.经济处罚 D.行政处分
9.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给当事人的()造成损害的,应当给予赔偿。
A.期待利益 B.既得利益 C.合法权益 D.法定权益
10.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行政法规设定的有关()的行政许可,根据本行政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认为通过行政许可法第十三条所列方式能够解决的,报国务院批准后,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内停止实施该行政许可。
A.民族事务 B.宗教事务 C.经济事务 D.文化事务
三、多选题(10 道)
1.下列关于委托实施行政许可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受委托行政机关在委托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 B.受委托行政机关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行政机关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 C.委托方是行政机关,受委托一方可以是行政机关以外的其他组织 D.委托方和受托方必须都是行政机关
2.行政许可的实施和结果,除涉及()的外,应当公开。
A.国家秘密 B.商业秘密 C.个人隐私 D.国家利益
3.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除()规定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可以转让的外,不得转让。
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省级政府规章
4.设定行政许可,应当规定行政许可的()。
A.实施机关 B.条件 C.程序 D.期限
5.可以撤销行政许可的情形有()
A.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B.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 C.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D.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
6.申请人提出的申请材料具有()情形的,行政机关不予受理。
A.申请事项不属于行政机关职权范围 B.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 C.申请材料不齐全 D.申请材料不符合法定形式
7.具备()情形的,行政机关应当出具书面凭证。
A.行政机关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的 B.行政机关不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的 C.行政机关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D.行政机关作出不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8.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后,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的种类有()。
A.民事赔偿 B.国家赔偿 C.刑事责任 D.行政责任
9.下列属于行政许可证件的有()。
A.许可证 B.执照
C.行政机关的批准文件 D.资格证、资质证
10.下列()属于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
A.工商局 B.公安局 C.治安联防队 D.信访局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课程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小结
目前概论课普遍存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的现象,枯燥、乏味、没有新鲜感的教学过程影响着教学效果。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针对艺术类学生的特点,我花了大量的时间研究案例教学。在案例教学的实践中,虽然经历过几次小小的挫折,但在学生们的鼓励下,我坚持了下来,受益匪浅。
总结经验如下:
1、教学中盲目堆积案例。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听课,在《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授课过程中穿插了很多案例,而每个案例都讲不透彻。最后下课后,学生只记得讲了什么有趣案例,而没有记住授课的内容,以致本末倒置。这样使用案例,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空空如也,达不到教学目的。
2、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案例教学的授课过程中,我作为教师仍处于传授者的地位,从案例的介绍、问题的提出、分析的展开、结论的得出、所涉理论知识的深浅以及时间的把握等方面,均处于主导。真正让学生来思考、分析、讨论的情形并不多,反省一下,多为举例教学。在这种情形下的课堂,学生仍是看热闹的外人,而没有真正深入到案例中去。没有积极的思考,当然就不可能有深切的体会和收获。
基于个人对于案例教学的思考,形成了一篇名为《探析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案例选择与解释——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的论文,并获得“六届辽宁省高校青年德育工作者理论研讨会征文比赛”二等奖。
仅此论文,作为总结的一部分,向领导汇报。
(一)原理教学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1.可听性:案例导入使抽象概念生动鲜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具体知识的概括、总结与再思考的方式,达到对世界本质和一般规律的把握。静态的基本原理是枯燥的,它们的具体作用体现在应用的过程中。为此,《原理》课必须以案例为铺垫,使其生动化。比如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一节讲授中,教学案例是“南街村模式与华西村模式”的比较,不仅使学生看到中国新农村的美好前景,而且使学生能够领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能照搬别国的模式,不能一刀切,要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管理方式、多种运行机制共同发展。又比如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问题上,选用关云长败走麦城的典故。关羽并没有真正接受诸葛亮的劝诫,他把孙权看成是同曹操一样可恶的“碧眼小儿”;同时打击曹、魏两家,主次不分,全线出击,最终酝成地失人亡的悲剧。这些案例的分析,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增强了学习兴趣。
2.通俗性:案例介绍加深学生对深奥理论的理解
学生不是专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有些基本原理教师觉得容易理解,学生就是想不明白,这主要与他们的生活阅历与思维方式有关。“案例教学法”能使抽象理论具体化、通俗化,减少学生的畏惧心理和死记硬背的习惯。比如“哲学”中所讲的“属人世界”,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尤其是理工科学生,他们所认
为的世界就是基本粒子与场,不自觉地停留在机械唯物主义的层次上。授课中可以通过对“费尔巴哈生平”的分析,讲清这位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为什么不能冲破历史唯心主义牢笼。经过讨论,使学生对机械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有个比较清晰的区分,从而带动一系列难点的解决。又比如,学生对“认识来源于实践”感受不深,觉得很多成功来源于灵感和偶然。教学中选用摩尔根纂写《古代社会》一书的案例,向同学说明,为什么生活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摩尔根能写出研究原始社会的一部杰作?这离不开他的亲身实践,他除了对欧、美许多未开化的原始部落进行调查、考察、分析外,还在印第安易洛魁部落居住了40年之久,对原始部落的经济、社会组织、婚姻、家庭、习俗、宗教各方面都有了透彻的了解,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而灵感和机遇的捕获,往往是多次实践的结果。这些都能引起学生思考与探究的兴趣,从而有效克服了机械的思维模式。3.实用性: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论必须要满足学生探索社会问题的需要、追求事业成功和日后人生幸福的需要,才能提高学生对它的认同感。如在讲“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问题时,列举人们对SARS、对甲型H1N1流感等的不断认识,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始终处于追求真理的路上,学习是无止境的。在此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随之增强。
有部分同学尽管对美国侵占伊拉克表示愤慨,但又认为美国在人权保护方面做得不错。针对这一情况,在“人的本质与价值”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可以着重介绍阿布格莱布监狱美军虐囚事件、美国政府在世界各地秘密设立的监狱以及美国国内的人权问题的大量案例,让学生了解人权是基于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享有的和应当享有的各种基本权利。通过案例分析,深刻地揭露了美国人权政治双重标准以及人权外交的实质。
对于学生希望成才的渴望,可以在“意识”相关章节的讲授中,列举通过主观努力取得成功的伟人,如居里夫人等;也可以在人民群众与杰出人物有关章节的讲授中,列举毛泽东、罗斯福等历史人物,回答“什么是人才?如何成才?为什么人人都可以成才”的基本道理,受到同学的欢迎。
(二)案例选择的基本原则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起着重大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案例的典型性与新颖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相关性与辐射性相结合。这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艰巨性、严肃性和教学过程的复杂性所决定的,更是由独立学院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决定的。
1.典型性与新颖性
典型性是案例选取最基本的原则,是指要以讲授的知识为中心来选择案例,使案例服务于讲授的知识,而且被选案例要有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比如在讲到“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时,可以运用“六度空间理论”加以阐释;在讲授“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选择詹姆士·琴纳推广种牛痘遇到的困难做作为案例。这类案例具有典型性,容易说明问题,案
例的分析和讨论能够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原理、处理事情的方法和原则等。但有些典型案例比较陈旧,过于“正统”,如,用塞翁失马诠释对立统一规律,用田忌赛马诠释质量互变规律,虽然典型,但这些故事学生们早就耳熟能详。这个时候,就必须举一些具有新颖性的例子。
什么是新颖性?一是新近的。对于那些新近发生在国内国际的新闻时事,那些最近发生在校园里和学生身边的事情,大家都会关注。二是别人没听过的。教师的知识面一般来说比学生要宽,掌握的教学资源也比较多,应当发挥自己的特长,多举一些学生不熟悉的新奇案例。
典型案例很能说明问题,但有时候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新颖的案例能够弥补典型案例的不足,为大家喜闻乐见,但未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所以,应将二者结合起来。在案例的总体分配中,典型性案例和新颖性案例都应当占有一定的比例,二者不可有所偏废。
2.知识性与趣味性
在案例的选择和运用上,要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首先,要注重知识性。只有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了解更多知识,他们才会对课程和教师有较强的认同感。例如,在讲“货币的本质”时就给学生举世界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夏洛克、阿巴贡、泼留希金、葛朗台)的例子,往往这个时候,学生都在做笔记。
其次,趣味性非常重要。选择趣味性较强的案例,并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演绎出来,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案例不一定要求很长,但一定要贴切。例如,在讲授“资本”一节内容时,需要讲清资本的本质属性(资本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表现形式(资本表现为不同的物质形式)和基本特点(资本的运动性、增值性和返还性)。如果就理论讲理论就显得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记忆也不深刻。可以列举孙悟空七十二变的故事,孙悟空虽然可以有不同的变化,但它本身是孙猴子,以此来比喻资本虽然可以在不同运动阶段采取不同的物质形式,但它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价值。为了说明资本循环过程中的增值性,可以列举八十年代的流行歌曲《回娘家》里的一段歌词,指出资本在循环运动中带回的虽然不是“胖娃娃”,却也带回了“金娃娃”。通过讲述案例,增强了趣味性,使学生对“资本”这个知识点能有比较形象的理解。
在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的过程中,如果二者发生冲突,知识性为先。学生自然希望案例越有趣越好,但教师有自己的责任,而且案例过多,会冲淡课本知识,出现“喧宾夺主”的后果。
3.相关性与辐射性
所谓相关性,要求案例选取要与学生专业相关、与学生就业相关、与学生生活相关,即以选择最贴近学生的事例为原则。如在讲人生价值时,引入“北大才子卖肉”、“广州硕士卖猪肉”和“大学生做村官”等事件,由于这一系列事件和大学生就业以及人生价值的实现有密切联系,在学生中间获得强烈反响,课堂讨论的气氛也十分活跃。
除了相关性之外,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案例一定要能够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思维空间,要有较强的辐射性,要能够培养学生发散和创新的思维,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素质。如,在讲授经济和政治关系时,可以采用美国霸权主义的推行在世界范围内带来的后果,如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引导学生要正确认识霸权主义。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激烈的争论,提出许多很有见地的观点,使学生和教师均受益非浅。
(三)案例解释时应注意把握以下三对关系 1.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以加强互动性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是教学的客体,处于被动和服从地位。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以主角的身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简要介绍案例的相关背景,在讨论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主题展开。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们思想道德水平、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尤其是许多学生往往受现实阴暗面的影响较深,看问题往往具有较强的片面性和偏激性。他们过分关注社会腐败的一面,怀疑和否定社会积极的一面。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进行总结时,要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学生提出的观点进行论证或批判,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共同探讨,坚持正面教育,以理服人,使学生能够真正受到启发,真正能够解决思想中存在的种种困惑,切实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与理论讲授相结合以凸显科学性 案例教学固然很重要,但案例教学并不能完全取代理论教学。教师对相关原理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适当讲授,是教学中不能缺少的。案例中往往同时包含多个理论知识点,分析时比较复杂,难以理出头绪,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把理论知识讲透,又要能指导学生运用理论去分析实际。所以,学生如果没有必要的理论基础作为铺垫,案例讨论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在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中,理论教学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运用。因此,教师可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精讲知识;同时,根据理论教学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使二者相辅相承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理论讲授应当是诱导式和启发式的,应该与案例讨论结合起来。
3.授课方式与授课内容相结合以提高有效性
在教学中除了有好的案例之外,还必须恰当运用所选案例。运用案例进行教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对象来决定运用方式,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
①引子悬念式:上课前用案例引出要讲授的某一具体原理,给学生留下悬念,然后教师既可以结合案例讲授理论,也可以让学生听完理论,自己去分析判断案例,教师再做总结。
②简单列举式:是教师在系统讲授了某一理论后,举
一、两个案例,用刚讲过的理论去分析解剖,也可请学生先分析、发表意见,教师再做总结。这种方式
虽然层次不高,但灵活简便,节约时间,适合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各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人数较多的班级。
③课堂讨论式:教师把选择好的案例事先发给学生,并提出思考题,指定参考书目,由同学各自阅读、分析、思考,并将分析的意见写成发言提纲,在课堂上开展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辩论。例如在讲哲学对立统一规律时,引入取消中医的观点,请同学们分析评价。这种方式让学生以主角的身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其在民主自由的气氛中交流彼此的看法,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这种方式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比较多,适用于讲授教学重点内容,并且在人数较少的班级应用容易取得好的效果。
案例教学法强调“授之渔而非授之鱼”,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只是传授学生课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思考的过程,学生需要的不只是成堆的理论知识,更需要的是能够活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教师应赋予学生思考及行动的自由,发展学生个人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倾听和沟通的能力,增进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总之,在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对案例选择与解释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四篇:行政立法
行政立法
一、行政立法概述
1.行政立法
行政机关依法在职权范围内制定、修改、废止有关国家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文件的行为。
三层含义:
(1)从立法主体上看,行政立法是指各级行政机关,在我国即是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和直属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2)从立法权限和程序上看,各行政立法主体必须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立法程序进行立法。
(3)从立法内容上看,行政立法只涉及国家的行政管理,这是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立法的主要区别。
行政机关制定的行政文件可分为法律性和非法律性文性两大类。法律性的行政文件,指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主要由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构成,如中国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委及地方省级人民政府发布的规章;非法律性的行政文件,不具有法律效力,只对指定的部门和管理对象具有影响力,如行政管理过程中的指示、通知、报告、请示、批复、函件等行政措施。
2.行政立法的形式:职权立法和授权立法 3.行政立法与其他行政行为之间的区别:
(1)行政立法主体的法律限定性,即享有行政立法权主体是法律特别规定的行政机关或特定的行政首长(在我国,行政首长不享有完整的行政立法权),而不是所有的行政机关或行政首长。
(2)行政立法程序的法律限定性,即行政立法主体在行使这项权力时,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其严肃性超过其他行政行为。
(3)行政立法内容针对的对象具有普遍性,而不是针对特定的事和人。(4)行政立法结果具有规范性和反复适用性,其规范性通过法定的强制力保障其实施,在被废止和撤销之前,一直具有效力,可以反复适用。
(5)行政立法行为一般还有不可诉性,即对行政立法行为发生争议,一般不得通过司法途径进行裁决,我国目前的行政诉讼制度即使如此。(人民法院享有审理行政案件、裁决行政争议的权限。由于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裁决行 政争议时要参照行政规章,因此就要对行政规章进行司法审查,就要确定行政立法是否合法 有效,是否越权,是否违反法定程序。人民法院通过审查,如果认为相应行政规章违法、越 权或违反法定程序和法定形式,就可以向相应行政机关或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人民代表大 会提出撤销或改变的建议。在行政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如果发现行政法规和规章与宪法、法律相抵触,可以不予适用。人民法院虽然没有撤销行政法规、规章的权力,但法院对违法 的行政法规、规章不予适用,也是对行政立法的有效监督形式。)
二、行政立法主体 1.行政立法体制
我国是多级立法体制,根据现行的规定,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是中央一级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及其各部委、直属机关;地方上的有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的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民族自治地区(自治州、自治县)、省会市、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城市。《立法法》一方面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第七条),同时又将立法权限分配给了不同的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另一方面又分解了法律性规范的审查、批准、修改和撤销的权力,表明中国的立法权是在符合多级立法主体中分配。
2.行政立法主体
指依法获取行政立法权,可以制定具有法律意义的规范性行政文件的国家行政机关或行政首长。
根据宪法、《组织法》、《立法法》以及有关法律的规定,我国实际上拥有行政立法权的主体由中央行政立法主体和地方行政立法主体。
(1)中央行政立法主体——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国务院直属机构。
(2)地方行政立法主体。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据宪法,《组织法》、《立法法》,拥有所辖区域内行政管理事项的行政立法职权,从法理上也拥有受托立法权。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依据《地方组织法》和《立法法》的规定,可以根据法理和法规,就其职权范围内的行政事项制定规章。
地方行政立法主体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统称地方政府规章。3.行政立法权限
三、行政立法的类型 1.主动立法
是指行政机关根据行政需要在自己职权范围内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我国宪法规定,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行政决议和命令;省自治区、直辖市、省会市的人民政府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城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制定行政规章,《立法法》进一步明确了行政机关在职权事项内的主动立法权(国务院)和本行政区域具体行政管理事项的主动立法权(地方政府)。
主动立法是行政立法主体以自己的意志独立行使行政立法权,也就是说,在不与效力层级高的法律、法规所限定的内容相冲突的前提下,可以自主地制定行政法律规范。正是由于这一点,决定了在现实行政立法实践中,行政立法主体的主动立法积极性相对最高,由于缺乏必要的权力监控制度和明确的法律约束规则,主动立法权滥用的现象屡屡发生。
2.受托立法
又称委托立法或授权立法,很明显,这三种常见的译法都是立足于委托授权方,而从行政立法主体立场看,这种立法的行为显然是接受委托而行代理权的行为,故译受托立法更贴切。
受托立法是指行政立法主体依据特定法律的授权,或者有立法权的国家权力机关和上级行政机关的专门委托,在授权和委托的权限范围内,依据法定程序,代为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行为,对行政立法主体而言,这是一种被动的立法活动,受托立法权源自法定的授权或专门的委托。
我国《立法法》对授权立法制定了规则:
第一,授权与受托主体的限定性,只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具备授权立法的主体资格,其他立法主体不能进行立法权的授予;受托立法的主体只能是国务院和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第二,授权立法事项的限定性,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其专属立法事项(第8条)尚未制定法律时,有权做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但是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除外。对经济特区的授权立法事项没有明确限定,似可以参照上述规则执行。
第三,授权决定应当明确授权的目的和范围。
第四,受托行为行使的限定性,被授权机关应当严格按照授权目的和范围行使该项权利,不得将该项权利转授给其他机关。
第五,受托立法效力的限定性,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经济特区法规根据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的,只在本经济特区适用;授权机关有权撤销被授权机关制定的超越授权范围或者决定规定的机关备案;授权立法事项,经过实践检验,制定法律的条件成熟时,受托主体应当及时提请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法律制定后,相应立法事项的授权终止。
3.补充立法
也称延伸立法,是对法律的一种补充规定,也是行政机关因执行法律而订立的施行条例或细则加以规定或说明时,行政机关须订立一种执行细则以达到执行法律的目的。
我国宪法第89条规定国务院的第一项职权,便是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即内含有国务院可以进行补充立法。由于补充立法是对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的一种补充规定,补充的内容日然以被补充的法律为依据,不得违反该法律,不得超越法律的范围。一旦该法律被废止,补充立法的内容也随之失去效力。补充立法没有得到法律、法规的授权,不得创制新的法律规则。补充立法的合法性,一般均有立法机关或上级机关检查、监督。我国宪法规定,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自然包括了补充立法。
四、行政立法程序 1.立项
其一,立法提议,拥有立法提议权的主体主要是一级政府行政部门和行政机构,以及其他机构,至于各党派、社会团体,法人和公民是否拥有立法提议权,《法规条例》和《规章条例》都没有规定,从行政立法的实践来看,他们是可以建议立法的。
其二,立法计划,政府法制部门对立法申请进行汇总研究,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拟定本级政府和部门的立法工作计划。
其三,审批立项,国务院审批行政法规的计划,有立法权的国务院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审批规章的立法计划,审批立项的立法计划要明确行政法规或规章的名称、起草单位、完成时间等事项,立法工作计划在执行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
2.起草
是指列入立法计划的法规和规章,由行政立法主体组织拟写法律文件草案的过程的总称。行政法规有国务院组织起草,部门规章由国务院部门组织起草,地方政府规章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组织起草。
在现实的立法实践中,立法项目的课题研究先于具体起草工作,通过课题研究的形式,吸收立法事项的专业技术专家、政府官员、法律学者共同参与立法咨询工作,廓清该项法案要调整的范围、要解决的问题、立法指导原则、基本法律制度,与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协调,可借鉴的国内外资料,以及法律责任等。
第五篇:行政许可法试题
《行政许可法》知识竞赛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有关行政机关对其它机关或者对其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的_____、_____、_____等事项的审批,不适用行政许可法。(人事、财务、外事)
2、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_____、条件和程序。(权限、范围)3、2003年8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将于
____
____起施行。(2004年7月1日)
4、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因
____ 的需要,确需立即实施行政许可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可以设定的行政许可。
(行政管理、临时性)
5、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
告知申请人不受理。(即时)
6、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
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需要延长时间的,经
批准,可以延长十日,并应当告知申请人。(二十、本行政机关负责人)
7、行政机关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
日内向申请人颁发、送达行政许可证件,或者加贴、加盖检验、检测、检疫印章。
(十)8、行政机关在审查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时需要对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应当指派
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2)
9、有数量限制的行政许可,其标准有:受理在先标准、条件优越标准、、招标、拍卖、。(考试 抽签)
10、保护人民防空设施不受侵害,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破坏、侵占人民防空设施。(国家)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D)职能的组织,在法定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
A、行政管理
B、行政收费
C、行政审批
D、管理公共事务
2、行政机关提供(C)文本,不得收费。
A、行政许可决定书
B、行政许可证书
C、行政许可申请书格式
D、行政许可申请书
3、行政机关对申请人提出的行政许可申请,作出错误处理的是(D)。
A、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的,应当即时作出的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
B、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C、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D、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逾期不告知的,自逾期之日起即为受理
4、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不得向申请人提出(B D)等不正当要求。
A、违法行政收费
B、购买指定商品
C、索取财物
D、接受有偿服务
5、行政许可的实施和结果,除涉及(A)外,应当公开。
A、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
B、国家机密、个人隐私、商业秘密
C、商业机密、个人档案、国家保密
D、公民隐私、商业机密、国家内部文件
6、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申请人有依法取得行政许可的(D)权利,行政机关不得歧视。
A、公开
B、民主
C、自由
D、平等
7、行政机关作出的准予行政许可决定,(C)予以公开,公众有权查阅。
A、可以
B、适度
C、应当
8、设定行政许可,应当规定行政许可的(A)。
A、实施机关、条件、程序、期限
B、实施程序、实施机关、标准、依据
C、实施条件、标准、程序、收费
D、实施依据、实施机关、程序、条件
9、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且该许可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申请人在(C)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
A、B、2C、D、4
10、行政机关应当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有关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及需要提供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文本等在(C)公示。
A、电视
B、报纸
C、办公场所
D、行政机关网站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D)。
A、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申请人取得的行政许可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B、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依法需要听证、招标、拍卖、检验、检测、检疫、鉴定和专家评审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规定的期限内
C、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应当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D、当场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不出具书面决定
12、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进行监督检查,按照监督的来源划分,可以分为(AB)。
A、外部监督
B、内部监督
C、舆论监督
D、层级监督
13、关于行政许可设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
A、拟设定行政许可,应当采取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意见
B、起草单位应当向制定机关说明设定该行政许可的必要性、对经济和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听取和采纳意见的情况
C、设定行政许可,必须公开听证和登报征求意见
D、设定机关应当定期对其设定的行政许可进行评价
14、设置在有关单位的人民防空警报设施,由(D)维护管理,不得擅自拆除。
A:人防部门
B:所在社区
C:安装单位
D:所在单位
15、城市新建民用建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不修建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对当事人给予警告,并责令限期修建,可以并处(B)元以下罚款。
A:五万元
B:十万元
C:十五万元
D:二十万元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国务院有关部委等制定的部门规章有权设定一定范围内的行政许可事项。(错)
2、行政许可申请可以通过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对)
3、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行政机关能够当场作出决定的,可以于5日内作出书面决定。(错)
4、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其适用范围没有地域限制的,申请人取得的行政许可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对)
5、取得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行政许可的被许可人,有权自主决定停业、歇业。(错)
6、行政机关应当根据被许可人的申请,在该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对)
7、行政机关依法对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的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将监督检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予以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后归档。公众有权查阅行政机关监督检查记录。(对)
8、行政许可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并给予警告;行政许可申请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申请人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对)
9、《行政许可法》施行前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在《行政许可法》施行后继续有效。(错)
10、对于数量有限的行政许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申请人的申请均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机关可以在申请人中任意选择一人,准予行政许可,这属于行政机关自由裁量的权力范围。(错)
四、简答题(第1、3题,每题6分,第2、4题,每题7分,第5题,8分,共34分)
1、行政许可实施主体必具备哪几个方面的条件?
答:(1)、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2)、必须具有行政许可权;
(3)、必须在法定职责范围内实施行政许可;
2、《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1)合法原则;
(2)公平、公正原则;
(3)公开原则;
(4)便民、效率原则;
(5)诚信原则;
(6)责任原则;
(7)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原则。
3、在什么情况下行政机关应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依法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答:行政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应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4、行政许可有哪些法律救济途径?
答:(1)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2)行政赔偿;
(3)行政补偿。
5、被许可人可否要求变更行政许可事项?被许可人可否要求延续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的有效期?如果可以,请问如何申请?
答:被许可人可以要求变更行政许可事项,应当向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
被许可人可以要求延续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的有效期,应当在该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三十日前向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
全国建设系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知识竞赛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从所列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这体现了()。
A.公平原则
B.公开原则
C.信赖保护原则
D.便民原则
2.经公布的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作为实施行政许可的依据。
A.不得
B.可以
C.应当
D.视情况
3.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设定的有关经济事务的行政许可,根据本行政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情况,经批准后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内停止实施该行政许可。
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部门规章
4.行政许可法规定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A.地方性法规
B.地方政府规章
C.部门规章
D.国务院文件
5.临时性行政许可实施满()需要继续实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A.三个月
B.六个月
C.一年
D.两年
6.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权之前,必须经()批准。
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国务院主管部门
7.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可以对已设定行政许可的实施情况及存在的必要性适时进行评价,并将意见报告()。
A.本级人民代表大会
B.上级行政机关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D.行政许可的设定机关
8.申请人提供的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A.3B.C.7
D.10
9.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的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A.10
B.15
C.20
D.30
10.行政许可采取统一办理或者联合办理、集中办理的,办理时间不得超过()日。
A.20
B.30
C.4
5D.60
11.行政机关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 起()日内向申请人颁发、送达行政许可证件,或者加贴标签、加盖检验、检测、检疫印章。
A.10
B.1
5C.20
D.30
12.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在被告知听证权利后提出听证申请的,行政机关应当在()日内组织听证。
A.10
B.1
5C.20
D.30
13.行政机关举行听证会应当在举行听证的()日前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
A.3B.5C.7
D.10
14.被许可人需要延续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的有效期的,应当在该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日前向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
A.10
B.15
C.20
D.30
15.行政机关在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未作出准予延续决定的,视为()。
A.暂缓延续
B.不予延续
C.准予延续
D.自行延续
16.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应当由()承担。
A.申请人
B.行政机关
C.利害关系人
D.听证参加人
17.经过听证程序的,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根据是()。
A.专家论证结果
B.上级机关批复
C.听证笔录
D.主管领导意见
18.根据法定条件和程序,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行政机关应当指派()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核查。
A.1B.C.3
D.4
19.行政机关依法对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的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将监督检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予以记录,由()签字后归档。
A.作出许可决定的工作人员
B.被许可人
C.举报人
D.监督检查人员
20.行政机关对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应当进行()。
A.年检
B.定期检验
C.抽查
D.不定期检验
21.行政机关依据职权撤消违反法定职权作出的行政许可决定时,被许可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行政机关应当依法()。
A.给予赔偿
B.给予补偿
C.重新受理
D.举行听证
22.行政许可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并给予()。
A.罚款
B.警告
C.通报批评
D.停业整顿
23.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手段取得的行政许可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申请人在()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
A.1B.2C.D.5
24.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期限如何计算?()
A.以工作日计算,包含法定节假日
B.以工作日计算,不包含法定节假日
C.“5日”、“7日”是指工作日,不包含法定节假日
D.“10日”及其以上是指工作日,包含法定节假日
25.行政许可法自()起开始施行。
A.颁布之日
B.2004年3月1日
C.2004年5月1日
D.2004年7 月1日
二、多项选择题(从所列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1.制定行政许可法的主要目的是()。
A.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
B.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C.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D.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
2.行政许可的主要特征是()。
A.行政机关的管理行为
B.行政机关的内部行为
C.依申请的行为
D.准予相对人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3.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申请人有依法取得行政许可的平等权利,行政机关不得歧视。这体现了()。
A.公开原则
B.公平原则
C.公正原则
D.信赖保护原则
4.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享有的权利有()。
A.陈述权
B.申辩权
C.提起法律救济权
D.获得国家赔偿权
5.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的情形有()。
A.行政机关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 B.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废止
C.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 D.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 6.设定行政许可应当遵循的原则有()。
A.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
B.有利于发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
C.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D.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7.下列事项中可以不设行政许可的有()。
A.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事项
B.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事项
C.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
D.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解决的事项
8.下列事项中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有()。
A.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
B.直接涉及国家安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
C.企业的设立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事项
D.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事项
9.设定行政许可的,应当规定行政许可的()。
A.条件
B.实施机关
C.程序
D.期限
10.行政许可申请可以通过()等方式提出。
A.信函
B.电报、电传、传真
C.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
D.口头申请
11.地方性法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不得设定的行政许可有()。
A.临时性的行政许可
B.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登记及前置性行政许可
C.限制其他地区的商品进入本地区市场的许可
D.应当由国家统一确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资质的行政许可
12.有权设定行政许可的规范性文件包括()。
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部门规章
13.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在实施行政许可时,应当履行的义务有()。
A.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
B.在法定授权范围内实施行政许可
C.以授权机关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
D.对实施行政许可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14.委托行政机关在委托其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时,应当履行的义务有()。
A.公告受委托机关
B.公告受委托实施行政许可的内容
C.监督受委托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
D.允许受委托机关以委托机关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
15.实施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需要赋予特定权利事项的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应当通过()等公平竞争的方式作出决定。
A.招标
B.协议
C.拍卖
D.划拨
16.行政机关或者行业组织依法实施公民特定资格考试时,应当履行的义务有()。
A.公布资格考试的报名条件、考试大纲
B.组织强制性的资格考试的考前培训
C.指定培训教材或者其他助考材料
D.根据考试成绩和其他法定条件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17.专业技术组织依法对直接关系生命财产安全的设备实施的检验、检测,其检验、检测结论由()承担法律责任。
A.行政机关
B.专业技术组织
C.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D.专业技术人员
18.行政机关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许可书面决定的,应当履行的义务有()。
A.说明不予行政许可的理由
B.告知申请人享有行政复议的权利
C.告知申请人享有行政诉讼的权利
D.听取申请人的意见
19.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收取费用的,应当按照公布的法定()收费。
A.项目
B.标准
C.条件
D.程序
20.申请人取得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行政许可的,应履行的义务有()。
A.按照国家规定的服务标准,资费标准,向用户提供服务
B.按照行政机关依法规定的条件,向用户提供服务
C.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停业、歇业
D.定期向行政机关报告经营情况
21.被许可人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管辖区域外违法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的,对其处理方式是()。
A.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行政机关处罚
B.将被许可人的违法事实、处理结果抄告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
C.由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处罚
D.将被许可人的违法事实、处理结果抄告违法行为发生地的行政机关
22.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办理行政许可注销手续的情形有()。
A.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终止的
B.因不可抗力导致行政许可事项无法实施的
C.行政许可依法被撤消、撤回,或者行政许可证件依法被吊销的 D.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23.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或者其上级行政机关,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者依据职权,可以撤消行政许可的情形有()。
A.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B.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
C.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的 D.因不可抗力导致行政许可事项无法实施的 24.下列有关行政许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A.行政许可的实施和结果一律公开
B.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听证笔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C.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一律不得转让
D.申请人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25.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下列哪些情况下,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A.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的 B.不在办公场所公示依法应当公示的材料的
C.依法应当举行听证而不举行听证的,未依法说明不予行政许可理由的
《行政许可法》知识竞赛题(1)
一、填空题
1、有关行政机关对其它机关或者对其直接管理的 事业单位、、等事项的 审批,不适用行政许可法。
2、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范围、和。
3、有关行政许可 应当公布;,不得作为实施行政许可 依据。行政许可 的实施和结果,除涉及、或者 外,应当公开。
4、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的原则,提高,提供。
5、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享有、;有权依法申请 或提起 ;其合法权益因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受到,有权。
6、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依法取得 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 行政许可。
7、行政许可所依据 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或者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 发生,为了 需要,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变更或撤回已经生效 行政许可。由此给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造成财产损失,行政机关应当依法。
8、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加强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 监督检查。
9、根据行政许可法 规定,、、、、可以设定行政许可,除此以外,任何其它规范性文件一律都不得设定行政许可。
10、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因 需要,确需立即实施行政许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可以设定 行政许可。
11、地方性法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应当由 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 资格、资质 行政许可;不得设定企业或者其它组织 及其 行政许可。
12、法规、规章对实施 设定 行政许可作出 规定,不得增设行政许可。
13、规章法律草案,法规草案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草案,拟设定行政许可,起草单位应当采用、等形式听取意见。
14、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03年8月27日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将于 起施行。
15、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 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需要延长时间,经 批准,可以延长十日,并应当告知申请人。
16、行政机关作出准予行政许可 决定,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 日内向申请人颁发、送达行政许可证件,或者加贴、加盖检验、检测、检疫印章。
17、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 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视为。
18、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许可,应当 告知申请人不受理。
19、行政机关在审查申请人提交 申请材料时需要对实质内容进行核实,应当指派 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
20、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应当听证 事项,或者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听证 其他涉及 重大行政许可事项,应当举行听证。
21、被许可人需要延续依法取得 行政许可 有效期,应当在该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 日前向行政许可决定 行政机关提出申请。
22、行政机关对于申请人申请延续行政许可 申请逾期未作决定,视为。
23、行政机关应当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从事行政许可事项 活动实施。
24、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 原则,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25、法律、法规授权
组织在法定授范围内以自己 名义实施行政许可。
26、申请书需要采用格式文本,行政机关应当向申请人提供行政许可申请书格式文本,但是,申请书格式文本不得包含与申请行政许可事项 内容。
27、有数量限制 行政许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申请人 申请均符合法定条件、标准,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受理行政许可申请 作出准予行政许可 决定。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依照其规定。
28、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外,单个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一般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 日内作出许可决定。
29、被许可人需要延续依法取得 行政许可 有效期,应当在该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 日前向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行政机关提出申请,但是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 除外。
30、行政机关受理或者不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应当出具 和 书面凭证。
31、行政机关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许可 书面决定,应当,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权利。
32、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查时,发现行政许可事项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应当 该利害关系人。
33、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收取费用,应当按照 收费。
34、在实施行政许可过程中,未向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履行法定告知义务,情节严重,对 依法给予处分。
35、行政机关作出 准予行政许可决定,应当予以公开,有权查阅。
36、《行政许可法》规定了听证程序,行政机关应当于举行听证 日前通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听证 时间、地点等,听证应当制作笔录,最后行政机关应当根据 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37、法律、行政法规设定 行政许可,其适用范围没有地域限制,申请人取得 行政许可在 有效。
38、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或监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由其 责令改正,对 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39、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擅自收费或者不按照法定基础和标准收费,由其上级行政机关 ;对直接责任 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
40、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应听证 事项或者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听证 其他 重大行政许可事项,行政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
41、行政许可需要行政机关内设 多个机构办理,该行政机关应当 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
42、根据《行政许可法》规定,行政许可 和,适用本法。
43、根据《行政许可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享有 权、权。
44、根据《行政许可法》规定,行政机关采用 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解决,可以不设行政许可。
45、根据《行政许可法》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可以设定临时性 行政许可。临时性 行政许可实施满 年需要继续实施,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46、根据《行政许可法》规定,国务院对于尚未制定法律,可用行政法规 形式设定行政许可。必要时,国务院可以采用发布 方式设定行政许可。
47、根据《行政许可法》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行政法规设定 有关 行政许可,根据本行政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认为通过本法第十一条所列方式能够解决,报国务院批准后,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内停止实施该行政许可。
48、申请人要求行政机关对公示内容予以说明、解释,行政机关应当,提供 信息。
49、行政许可 实施和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以外,应当。
二、选择题
1、行政许可由_____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行使。()
A、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
B、具有行政管理权
C、具有行政许可权
D、各级人民政府
2、法律、法规授权 具有______职能 组织,在法定授权范围内以自己 名义实施行政许可。()
A、行政管理
B、行政收费
C、行政审批
D、管理公共事务
3、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法规、规章 规定,可以委托______实施行政许可。()
A、其他行政机关
B、其他国家机关
C、有关企业、事业组织
D、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 社会团体
4、经国务院批准,______人民政府根据精简、统一、效能 原则,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 行政许可权。()
A、较大 市
B、设区 市
C、县级以上
D、省、自治区、直辖市
5、行政许可需要行政机关内设 多个机构办理,该行政机关应当确定______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
A、本级行政机关
B、下级行政机关
C、一个机构
D、一级组织
6、行政许可依法由地方人民政府两个以上部门分别实施,本级人民政府可以确定一个部门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并转告有关部门分别提出意见后______,或者组织有关部门______、______。()
A、统一办理 联合办理 集中办理
B、集中办理 统一办理 联合办理
C、集中办理 联合办理 分别办理
D、联合办理 集中办理 统一办理
7、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不得向申请人提出______、______等不正当要求。()
A、违法行政收费 购买指定商品
B、索取财物 提供赞助
C、接受有偿服务 超越范围检查
D、购买指定商品 接受有偿服务
8、对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 设备、设施、产品、物品 检验、检测、检疫,除______规定由行政机关实施 外,应当逐步由符合法定条件 专业技术组织实施。()
A、法律、行政法规
B、法律、法规
C、法律、法规、规章
D、行政法规、规章
9、专业技术组织及其有关人员对所实施 检验、检测、检疫结论承担______。()
A、技术责任
B、行政责任
C、经济责任
D、法律责任
10、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和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但是,______另有规定,依照其规定。()
A、法律
B、法律、行政法规
C、地方政府法规
D、行政规章
11、行政机关提供______文本,不得收费。()
A、行政许可决定书
B、行政许可证书
C、行政许可申请书格式
D、行政许可申请书
12、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收取费用,应当按照公布 ______收费;所收取 费用必须全部上缴______,任何机关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
A、标准和内容 本级人民政府
B、法定项目和标准 国库
C、法定范围 上级行政机关
D、法定项目和标准 财政
13、关于行政许可申请材料,下列说法正确 是()。
A、行政机关应当将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规定 有关行政许可需要提交 全部材料 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在办公场所公示
B、行政机关可以根据申请人 要求对公示内容予以说明、解释,提供准确、可靠 信息
C、行政机关应当对申请材料实质内容 真实性负责
D、行政机关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交与其申请 行政许可事项无关 技术资料和其他材料
14、行政机关对申请人提出 行政许可申请,作出错误处理 是()。
A、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应当即时作出书面 不予受理 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
B、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 错误,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C、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 全部内容
D、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逾期不告知,自逾期之日起即为受理
15、关于行政许可期限,下列说法正确 是()。
A、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行政许可决定最长应当在受理之日起30日内作出
B、延长行政许可期限,应当经上一级行政机关批准
C、依法应当先经下级行政机关审查后报上级行政机关决定 行政许可,下级行政机关应当自其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审查完毕,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除外
D、行政许可采取统一办理或者联合办理、集中办理,每个行政机关办理 时间均不得超过四十五日
16、关于行政许可证件,下列说法错误 是()。
A、行政机关 证明文件不应当属于行政许可证件
B、行政许可证件应当加盖发证行政机关印章
C、行政机关作出准予行政许可 决定,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十日内向申请人颁发、送达行政许可证件
D、行政机关实施检验、检测、检疫,可以在检验、检测、检疫合格 设备、设施、产品、物品上加贴标签或者加盖检验、检测、检疫印章
17、下列说法正确 是()。
A、法律、行政法规设定 行政许可,申请人取得 行政许可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B、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依法需要听证、招标、拍卖、检验、检测、检疫、鉴定和专家评审,所需时间不计算在规定 期限内
C、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应当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权利
D、当场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行政机关可以不出具书面决定
18、关于行政许可听证,下列说法正确 是()
A、行政机关可以根据听证笔录,结合实际情况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B、行政机关应当指定行政机关法制机构负责人为听证主持人
C、听证一律公开举行
D、申请人、利害关系人认为听证主持人与该行政许可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有权申请回避
19、关于行政许可法第十二条第四项所列事项 行政许可,下列说法错误 是()。
A、行政机关实施检验、检测、检疫,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五日内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
B、行政机关根据检验、检测、检疫结果,作出不予行政许可决定,应当书面说明所依据 技术标准、技术规范
C、行政机关应当当场根据检验、检测、检疫 结果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D、行政机关应当根据检验、检测、检疫 结果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20、关于行政许可法第十二条第五项所列事项 行政许可,下列说法正确 是()。
A、申请人提交 申请材料齐全,行政机关应当当场予以登记
B、需要对申请材料 实质内容进行核实,行政机关应当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
C、申请人提交 申请材料符合法定形式,行政机关应当当场予以登记
D、需要对申请材料 实质内容进行核实,行政机关可以委托其下属事业单位进行
21、关于行政许可听证,下列说法正确 是()。
A、申请人、利害关系人要求行政机关组织听证,应当承担听证费用
B、听证举行前,行政机关应当一律对外公告
C、举行听证时,审查该行政许可申请 工作人员可以提供审查意见 证据、理由,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应当提出证据,并进行申辩和质证
D、申请人、利害关系人认为主持人与行政许可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有权申请回避
22、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多少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A、15日 B、10日 C、20日 D、5日
23、行政许可采取统一办理或者联合办理、集中办理,下列说法正确 是()。
A、办理 时间不得超过四十五日
B、四十五日内不能办结,经本级人民政府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日
C、四十五日内不能办结,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五日
D、四十五日内不能办结,经上一级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五日
24、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且该许可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申请人在()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25、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不予受理或不予行政许可,并给予()。
A、罚款 B、行政拘留 C、警告 D、罚金
26、作出许可决定 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或者监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责令改正。()
A、权力机关
B、监察机关
C、检察机关
D、司法机关
27、行政机关根据()规定,对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 重要设备、设施进行定期检查。()
A、法律、法规
B、法律、行政法规
C、国务院
D、省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28、行政机关应当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 有关行政许可 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及需要提供 全部材料 目录和申请书文本等在()公示。()
A、电视
B、报纸
C、办公场所
D、行政机关网站
29、下列关于行政许可说法正确 是()。
A、凡是行政审批,都是行政许可
B、行政许可包括行政机关对其直接管理 事业单位 人事、财务、外事等事项 审批
C、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 行为
D、行政许可包括基于所有者身份对国有资产管理事项 许可
30、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
A、法定 程序和期限
B、法定 条件和标准
C、法定 范围和内容
D、法定 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
31、关于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 原则,说法错误 是()。
A、应当遵循公平、公正 原则
B、应当遵循便民 原则
C、应当遵循协调 原则
D、应当遵循公开 原则
32、行政许可 实施和结果,除涉及什么外,应当公开()。
A、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
B、国家机密、个人隐私、商业秘密
C、商业机密、个人档案、国家保密
D、公民隐私、商业机密、国家内部文件
33、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申请人有依法取得行政许可 什么权利。()
A、公开 B、民主 C、自由 D、平等
34、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享有什么权利。()
A、陈述权、申辩权
B、申请仲裁权
C、要求违法实施行政许可损害 国家补偿权
D、提起民事诉讼权
35、不属于行政机关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 行政许可 理由是()。
A、行政许可所依据 法律、法规、规章修改,为了公共利益 需要
B、行政许可被许可人不再具备行政许可条件,为了公共利益 需要
C、行政许可所依据 法律、法规、规章废止,为了公共利益 需要
D、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 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为了公共利益 需要
36、下列应设定行政许可事项,说法错误 是()。
A、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
B、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
C、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
D、行政机关通过事后监督 方式解决 重大事项
37、下列事项应当设立行政许可 是()。
A、直接关系个人安全 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品
B、企业或者其他组织 设立等,需要确定主体资格 事项
C、直接关系利益 行业 市场准入等
D、提供服务并且直接关系个人切身利益 职业、行业
38、关于设定行政许可,下列说法错误 是()。
A、法律可以设定各类行政许可
B、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C、国务院发布决定设定行政许可一般具有长期性
D、必要时,国务院可以采用发布决定 方式设定行政许可
39、关于设定行政许可,下列说法正确 是()。
A、较大市政府规章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B、省政府规章设定行政许可最长期限为2年
C、国务院部门规章不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D、省政府规章不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40、地方性法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设定行政许可,错误说法是()。
A、可以设定可由国家统一确定 公民资格、资质 行政许可
B、不得设定企业设立登记及其前置性行政许可
C、不得限制其他地区 个人或者企业到本地区从事生产经营和提供服务
D、不得限制其他地区 商品进入本地区市场
41、下列说法错误 是()。
A、针对实际情况,对行政许可条件作出 具体规定,可以增设比上位法多 其他条件
B、法律、法规、省级政府规章及国务院发布 决定以外 其他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设定行政许可
C、规章可以在上位法设定 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
D、地方性法规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设定 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
42、设定行政许可,应当规定()。
A、实施机关、程序、条件、期限
B、实施程序、实施机关、标准、依据
C、实施条件、标准、程序、收费
D、实施依据、实施机关、程序、条件
43、关于行政许可设定,下列说法错误 是()。
A、拟设定行政许可,应当采取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意见
B、起草单位应当向制定机关说明设定该行政许可 必要性、对经济和社会可能产生 影响以及听取和采纳意见 情况
C、设定行政许可,必须公开听证和登报征求意见
D、设定机关应当定期对其设定 行政许可进行评价
44、停止实施行政法规设定 行政许可,说法错误 是()。
A、必须报国务院备案
B、必须是有关经济事务 行政许可
C、必须根据本行政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通过其他方式能够解决
D、必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
45、下列说法错误 是()。
A、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 期限以工作日计算
B、工作日不含法定节假日
C、不符合行政许可法规定 行政许可,自行政许可法公布之日起停止执行
D、行政许可法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46、行政机关应当按照行政许可 规定清理相关行政许可事项,不符合行政许可法规定,自()停止执行。()
A、行政许可法通过之日起
B、行政许可法发布之日起
C、行政许可法施行之日起
47、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或者监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责令改正。()
A、监察机关 B、检察机关 C、司法机关
48、财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向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所收取 费用。()
A、返还 B、变相返还 C、返还或者变相返还
49、结婚证是属于()
A、行政许可 B、行政确认 C、行政审查 D、行政复议
三、判断题
1、国务院有关部委等制定 部门规章有权设定一定范围内 行政许可事项。()
2、行政许可申请可以通过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
3、法律、行政法规设定 行政许可,其适用范围没有地域限制,申请人取得 行政许可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4、行政机关举行行政许可听证活动 费用由参与听证 当事人分担。()
5、《行政许可法》适用于有关行政机关对其他行政机关或者对其直接管理 事业单位 人事、财务、外事等事项 审批。()
6、法规、规章对实施上位法设定 行政许可作出 具体规定,根据实际情况,可以作一定 变通规定。()
7、行政许可申请人提交 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行政机关可以当场告知或者多次分别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 全部内容。()
8、申请人提交 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行政机关能够当场作出决定,也可以于5日内作出书面决定。()
9、行政许可听证 主持人,即本案 调查人员。()
10、申请人提交 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行政机关当场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可以不出具书面决定。()
11、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 规定,委托其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委托行政机关对受委托行政机关实施 行政许可行为 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12、行政许可申请可以通过信函、传真、电报、电话记录方式提出。()
13、一个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应当确定一个内设机构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另设一个内设机构统一送达是否准予行政许可 决定。()
14、经国务院批准,较大市 人民政府根据精简、统一、效能 原则,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 行政许可权()
15、依据法定条件和程序,简单 行政许可决定,需要对申请材料 实质内容进行核实,行政机关可以指派一名工作人员进行核查。()
16、依法应当先经下级行政机关审查后报上级行政机关决定 行政许可,下级行政机关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将初步审查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直接报送上级行政机关。()
17、在不违反上位法 条件下,规章可以在上位法设定 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
18、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19、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中请进行审查时,发现行政许可事项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应当告知该利害关系人。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应当听取申请人、利害关系人 意见。()
20、行政许可需要举行听证,由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 费用。()
21、行政机关应当根据被许可人 申请,在该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 决定;逾期未作决定,视为准予延续。()
22、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和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但是,行政机关提供行政许可申请书格式文本可以收取工本费。()
23、行政机关依法对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 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将监督检查 情况和处理结果予以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后归档。公众有权查阅行政机关监督检查记录。()
24、行政许可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并给予警告;行政许可申请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申请人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
25、《行政许可法》施行前有关行政许可 规定,在《行政许可法》施行后继续有效。()
26、行政许可 申请书必须采用格式文本。()
27、行政许可 申请人提交 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行政机关尽量要当场作出决定,并作出书面或口头 行政许可决定。()
28、行政机关一般在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30天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30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 批准可以延长15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除外。()
29、实施有限自然资源 开发利用事项 行政许可,行政机关应当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作出,以体现公平竞争。()
30、行政许可是依申请 行政行为,数量有限 许可,同等条件下,先申请 优先。()
31、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办理行政许可、实施监督检查时,如有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它利益,就是贪污犯罪,应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
32、结婚登记属于行政许可。()
33、对于数量有限 行政许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申请人 申请均符合法定条件,行政机关可以在申请人中任意选择一人,准予行政许可,这属于行政机关自由裁量 权力范围。()
34、有关行政许可 规定未经公布,不能成为实施该行政许可 依据。()
35、出于公益需要,行政机关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生效 行政许可,给相对人造成财产损失,行政机关应当赔偿。()
36、行政机关对被许可人依法提出 延续申请逾期未作决定,视为拒绝延续。()
37、行政机关可以适当收取许可证工本费。()
38、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依法需要听证,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不承担任何行政机关组织听证 费用。()
39、赋予公民特定资格 行政许可,依法应当举行国家考试,行政机关不指定教材,但应当组织考前培训。()
40、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当地实际,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 行政许可条件之外,适当增设其他条件。()
41、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 期限以工作日计算,含法定节假日。()
42、取得直接关系公共利益 特定行业 市场准入行政许可 被许可人,有权自主决定停业、歇业。()
43、对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许可,收到申请 行政机关应当在5日内告知申请人不受理。()
四、连线题
(一)对下列四部法律 施行时间进行连线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1996年10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2004年7月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1995年9月1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 1999年10月1日
(二)请根据行政许可 不同事项和它相适应 程序进行连线。
1、特许事项 检测、验收
2、认可事项 形式、审查
3、核准事项 考试、考核
4、登记事项 招标、拍卖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人事、财务、外事
2、权限 条件 程序
3、规定 未经公布 国家秘密、商业秘密 个人隐私
4、便民 办事效率 优质服务
5、陈述权、申辩权 行政复议 行政诉讼 损害 依法要求赔偿
6、已经生效
7、客观情况 重大变化 公共利益 给予赔偿
8、监督制度
9、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地方性法规、省级地方人民政府规章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行政管理 临时性
国家统一确定 设立登记 前置性
上位法 具体
听证会、论证会
2004年7月1日
二十 本行政机关负责人
十受理
即时
两
公共利益
三十
准予延续
有效监督
便民
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
没有直接关系
先后顺序
二十三十
加盖本行政机关专用印章 注明日期
说明理由
32、告知
33、公布 法定项目和标准
34、直接负责 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
35、公众
36、听证笔录
37、全国范围内
38、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督机关 直接负责 主管人员和其它直接责任人员
39、或者监察机关责令退还非法收取 费用 行政处分
40、涉及公共利益
41、确定一个机构
42、设定 实施
43、申辩 陈述
44、事后监督
45、一
46、决定
47、经济事务
48、说明、讲解 准确、可靠
49、公开
二、选择题
1、C
2、D
3、A
4、D
5、C
6、A
7、D
8、A
9、D
10、B
11、C
12、B
13、D
14、D
15、C
16、A
17、B
18、D
19、C 20、B
21、D
22、C
23、A
24、C
25、C
26、B
27、B
28、C
29、C 30、D
31、C
32、A
33、D
34、A
35、B
36、D
37、B
38、C
39、C 40、A
41、A
42、A
43、C
44、A
45、C
46、C
47、A
48、C
49、B
三、判断题
1、错
2、对
3、对
4、错
5、错
6、错
7、错
8、错
9、错
10、错
11、对
12、错
13、错
14、错
15、错
16、对
17、对
18、错
19、对 20、错
21、对
22、错
23、对
24、对
25、错
26、错
27、错
28、错
29、对 30、对
31、错
32、错
33、错
34、对
35、对
36、错
37、错
38、对
39、错 40、错
41、错
42、错
43、错
四、连线题
(一)对下列四部法律 施行时间进行连线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2004年7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1996年10月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1999年10月1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 1995年9月1日
(二)请根据行政许可 不同事项和它相适应 程序进行连线。
1、特许事项 招标、拍卖
2、认可事项 考试、考核
3、核准事项 检测、验收
4、登记事项 形式、审查
《行政许可法》知识竞赛题(2)及参考答案
五、问答题
1、《行政许可法》的立法背景?
答:(1)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
(2)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
(3)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客观要求。
(4)建设法制政府的客观必然。
(5)巩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果,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的需要。
2、《行政许可法》的立法宗旨?
答: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
3、《行政许可法》的立法目的?
答:(1)、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
(2)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3)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
4、《行政许可法》立法的重要意义?
答:(1)《行政许可法》的出台有利于推进和保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
(2)《行政许可法》的制定,将有力地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3)制定《行政许可法》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与国际规则相协调。
(4)依照《行政许可法》,在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的各个环节中,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权益将得到全面保障。
(5)《行政许可法》的制定,强化了行政机关的责任,有利于从根源上和制度上杜绝审批中存在的腐败现象。
5、什么是行政许可?
答: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称为行政许可。
6、什么是行政许可的四个特征?
答:(1)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为。
(2)行政许可是外部行为。
(3)行政许可是管理性行为。
(4)行政许可是准予相对人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7、《行政许可法》的适用范围?
答:依照《行政许可法》第一章第3条的规定: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适用本法。
8、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的七项原则是什么?
答: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遵循以下七项基本原则:
(1)合法原则;(2)公开、公平、公正原则;(3)便民原则;(4)救济原则;(5)信赖保护原则;(6)行政许可不得转让原则;(7)监督原则。
9、什么是“合法原则”?
答:合法原则,是指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
10、何为行政许可的“公开原则”?
答:(1)设定行政许可的过程应当是开放的;
(2)凡是行政许可的规定都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实施行政许可的依据;
(3)行政许可实施的程序都应当是具体、明确和公开的。
(4)行政许可的实施期限是公开的;
(5)行政机关作出的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应当予以公开、公众有权查阅。(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情况除外)。
11、何为行政许可的“公平、公正”原则?
答: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行使权力时,不仅在实体和程序上要合法,并且还要合乎常理。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时,应平等地对待所有个人和组织,禁止搞身份上的不平等。
12、“便民原则”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1)行政许可依法需要行政机关内设的多个机构办理的,该机关应当确立一个机构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
(2)应允许申请人通过信函、传真及电子数据交换等方式提出申请,并将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等在办公场所公示。
(3)应当场更正申请材料中的错误,申请材料不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4、对符合法定形式、材料齐全的申请,应当尽量当场受理,不得拖延。
5、应当严格在法定期限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或者办完有关事项。
13、“救济原则”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答:(1)陈述权和申辨权;
(2)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3)请求赔偿权。
14、什么是“信赖保护”原则?
答:行政机关作出许可后,不得擅自改变已经依法生效的行政许可,即使是因为政策变化,工作失误或经验不足等原因。如果由于公共利益的原因,确需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也要依法进行,尽可能提前告知老百姓,并对老百姓因此爱到的财产损失给予补偿。
15、什么是行政许可“不得转让”原则?
答:行政许可法第1章第9条规定:“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除法律法规规定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可以转让的外,不得转让”。
16、行政许可的监督包括哪两个方面?
答:一是行政机关内部的监督;二是行政机关对相对人的监督。
17、什么是行政许可的设定?
答:行政许可的设定是指国家机关依照职权和实际需要,在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中自行创制行政许可的行为。
18、设定行政许可的三项原则是什么?
答:(1)设定行政许可应当遵循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
(2)设定行政许可应当有利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3)设定行政许可要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19、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分为哪几类?
答:依照行政许可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可以总结为以下五项:(1)安全事项;(2)特许事项;(3)认可事项;(4)核准事项;(5)登记事项。
20、法定可设事项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不设行政许可?
答:(1)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
(2)市场竞争机制能有效调节的;
(3)行业组织或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
(4)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解决的。
21、地方性法规和省级政府规章对哪些事项不得设定行政许可?
答:地方性法规和省级规章不得设定应当由国家统一确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资格、资质的行政许可;不得设定企业或其他组织的设立登记及其前置性行政许可。
22、哪些法律规范和规范性文件具有行政许可设定权?
答: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地方性法规及省级政府规章具有行政许可设定权。
23、临时性许可的实施期限,临时性许可期满后如何处理?
答:临时性许可期限为一年,期满后如需继续实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24、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地方规章对实施行政许可是否有规定权?
答:有。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地方规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及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
25、为实施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作出的具体规定,能否增设行政许可或增设条件?
答:不行。法规、规章对实施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作出的具体规定,不得增设行政许可;对行政许可条件作出的具体规定,不得增设违反上位法的其他条件。
26、设定行政许可应当规定的内容?
答:应当规定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条件、程序、期限。
27、请简述设定行政许可的听取意见和说明理由制度?
答:起草法律、法规和省级人民政府规章草案,拟设定行政许可的,起草单位应当听取意见,并向制定机关说明设定行政许可的理由。
28、请简述行政许可评价制度?
答:(1)行政许可的设定机关应当定期对其设定的行政许可进行评价。
(2)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可以对已设定的行政许可的实施情况及存在的必要性适时进行评价,并将意见报告给该行政许可的设定机关。
(3)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行政许可的设定或实施机关就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提出意见和建议。
29、请简述授权停止实施行政许可制度?
答:《行政许可法》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行政法规设定的有关经济事务的行政许可,认为其在本区域内通过其他方式能够达到设定行政许可的管理目的的,报国务院批准后,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内停止实施该行政许可。
30、行政许可的法定实施主体有哪些?
答:行政许可由具有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法定职权和法定授权范围内实施。
31、行政机关能否委托其他行政机关或组织实施行政许可?
答: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可以委托其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但不能委托行政机关以外的其他组织或个人实施行政许可。
32、行政机关委托实施行政许可应当承担的义务。
答:委托机关应当将受委托行政机关和受委托实施行政许可的内容予以公告。
33、委托机关对受委托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行为应承担的责任和后果?
答:委托机关对受委托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行为应当负责监督,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34、受委托机关在什么范围内以谁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受委托机关能否再委托?
答:受委托行政机关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机关名义实施行政许可;不得再委托其他组织或个人实施行政许可。
35、什么叫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
答:经国务院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权。
36、行政许可需要行政机关内设的多个机构办理时,依法应当如何办理?
答:该行政机关应当确定一个机构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
37、行政许可由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分别实施时,可以怎样处理?
答:行政许可由地方政府两个以上部门分别实施的,本级政府可以确定一个部门受理许可申请并转告有关部门分别提出意见后统一办理,或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办理,集中办理。
38、《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许可过程中涉及的检验、检测、检疫的实施主体如何规定的?
答:对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设备、设施、产品、物品的检验、检测、检疫,除法律、法规规定由行政机关实施的外,应当逐步由符合法定条件的专业技术组织实施。
39、承担检验、检测、检疫的专业技术组织及其有关人员对检验、检测、检疫结论承担什么责任?
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0、《行政许可法》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纪律要求?
答: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不得向申请人提出购买指定商品,接受有偿服务等不正当要求。
41、《行政许可法》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办理行政许可的纪律要求?
答: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办理行政许可,不得索取或收受申请人的财物,不得谋取其他利益。
42、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提出行政许可申请?向谁提出?
答: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从事特定活动,依法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向行政机关提出申请。
43、申请人能否委托代理人提出行政许可申请?
答:可以委托代理人提出行政许可申请。但依法应当由申请人本人到行政机关办公场所提出行政许可申请的除外。
44、行政许可公示的内容。行政机关对公示内容应履行的义务?
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有关行政许可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应在办公场所公示。行政机关应对公示的内容予以说明、解释,并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
45、申请人申请行政许可时的法定义务有哪些?
答:申请人应如实向行政机关提交有关材料和反映真实情况,并对其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46、行政机关对申请人提供的申请材料能否提出附加要求?
答:行政机关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交与其申请的行政许可事项无关的技术资料和其他材料。
47、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如何处理?
答:应当即时告知申请人不受理。
48、申请事项不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的应当如何处理?
答:应即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
49、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如何处理?
答:应当允许当事人当场更正。
50、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如何处理?
答: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51、申请事项依法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如何处理?
答:应当受理该行政许可申请。
52、行政机关受理或不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应当出具什么凭证?
答:应当出具加盖本行政机关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
53、《行政许可法》对行政机关提高效率,方便申请人有何要求?
答: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和完善有关制度,推行电子政务,在行政机关的网站上公布行政许可事项,方便申请人采取数据电文等方式提出行政许可申请;应当与其他行政机关共享有关行政许可信息,提高办事效率。
54、什么情况下行政机关应当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答:申请人提交的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行政机关能当场作出决定的,应当场作出书面的行政许可决定。
55、什么情况下行政机关应指派人员对申请材料进行核查?
答:根据法定条件和程序,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行政机关应当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核查。
56、需要上级行政机关决定的行政许可应当如何办理?上级行政机关能否要求申请人重复提供申请材料?
答:下级行政机关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将初步审查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直接报送上级行政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不得要求申请人重复提供申请材料。
57、行政机关对许可申请审查后,发现什么情况应当告知利害关系人?
答:发现该许可事项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的,应当告知该利害关系人。
58、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申请审查后,应当如何作出决定?
答;除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应当在法定期限内按照规定程序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59、什么情况下行政机关应当依法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
答:申请人的申请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行政机关应依法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
60、行政机关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决定时应当履行哪些义务?
答;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61、行政机关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时应当履行的义务?
答:应当把该项行政许可予以公开。
62、请列举几样许可证件的种类?
答:(1)许可证执照或其他许可证书。
(2)资格证、资质证或其他合格证书。
(3)行政机关的批准文件或证明证件
(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许可证件。
63、行政许可的适用范围?
答:法律、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其适用范围没有地域限制的,申请人取得的行政许可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64、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一般期限是几天?可以延长的期限是几天?延长期限时,行政机关应当履行的义务是什么?
答:一般期限是二十天。二十天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天,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65、行政许可采取统一或联合、集中办理的期限是几天?可以延长的期限是几天?延长期限时,行政机关应履行什么义务?
答:行政许可采取统一或联合、集中办理的不得超过四十五天;四十五天内不能办结的,经本级人民政府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五天,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66、多层级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时,下级机关的审查期限是几天?
答:下级行政机关的审查期限是二十天。
67、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的决定后,颁发、送达行政许可证件或加盖标签和印章的期限是几日?
答:10日
68、依法需要听证、招标、拍卖、检验、检测、检疫、鉴定和专家评审的情况下,所需时间是否包括在法定期限内?行政机关对所需时间的告知义务及方式?
答:不包括在法定期限内。行政机关应当将所需时间书面告知申请人。
69、在什么情况下行政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
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应当听证的事项,或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听证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行政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
70、在什么情况下行政机关应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依法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答:行政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应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71、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提出听证申请的时限?行政机关收到申请后组织听证的时限?
答: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应在被告知听证权利之日起五日内提出听证申请,行政机关应当在二十日内组织听证。
72、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是否由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承担?
答: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
73、请详述举行听证的具体程序?
答:(1)行政机关应当于举行听证的七日前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必要时予以公告。
(2)听证应当公开举行。
(3)行政机关应指定审查该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以外的人员为听证主持人,申请人、利害关系人认为主持人与该行政许可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
(4)举行听证时,审查该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应当提供审查意见的证据、理由,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以提出证据,并进行申辩和质证。
(5)听证应制作笔录,听证笔录应交听证参加人确认无误后签字或盖章。
74、被许可人能否要求变更行政许可事项?
答:能,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办理变更手续。
75、被许可人能否要求延续行政许可的有效期?
答:能,但被许可人必须在该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三十日前向作出该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
76、行政机关应于何时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决定的,该许可是否继续有效?
答:行政机关应根据被许可人的申请,在该许可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
77、国务院实施行政许可的程序适用什么规定?
答:国务院实施行政许可的程序,适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78、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行政许可决定应以什么方式作出?
答:应通过招标、拍卖等公平竞争的方式作出决定。
79、需要赋予公民特定资格的行政许可决定应依据什么作出?
答:应当受理该行政许可申请。
52、行政机关受理或不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应当出具什么凭证?
答:应当出具加盖本行政机关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
53、《行政许可法》对行政机关提高效率,方便申请人有何要求?
答: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和完善有关制度,推行电子政务,在行政机关的网站上公布行政许可事项,方便申请人采取数据电文等方式提出行政许可申请;应当与其他行政机关共享有关行政许可信息,提高办事效率。
54、什么情况下行政机关应当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答:申请人提交的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行政机关能当场作出决定的,应当场作出书面的行政许可决定。
55、什么情况下行政机关应指派人员对申请材料进行核查?
答:根据法定条件和程序,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行政机关应当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核查。
56、需要上级行政机关决定的行政许可应当如何办理?上级行政机关能否要求申请人重复提供申请材料?
答:下级行政机关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将初步审查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直接报送上级行政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不得要求申请人重复提供申请材料。
57、行政机关对许可申请审查后,发现什么情况应当告知利害关系人?
答:发现该许可事项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的,应当告知该利害关系人。
58、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申请审查后,应当如何作出决定?
答;除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应当在法定期限内按照规定程序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59、什么情况下行政机关应当依法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
答:申请人的申请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行政机关应依法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
60、行政机关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决定时应当履行哪些义务?
答;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61、行政机关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时应当履行的义务?
答:应当把该项行政许可予以公开。
62、请列举几样许可证件的种类?
答:(1)许可证执照或其他许可证书。
(2)资格证、资质证或其他合格证书。
(3)行政机关的批准文件或证明证件
(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许可证件。
63、行政许可的适用范围?
答:法律、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其适用范围没有地域限制的,申请人取得的行政许可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64、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一般期限是几天?可以延长的期限是几天?延长期限时,行政机关应当履行的义务是什么?
答:一般期限是二十天。二十天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天,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65、行政许可采取统一或联合、集中办理的期限是几天?可以延长的期限是几天?延长期限时,行政机关应履行什么义务?
答:行政许可采取统一或联合、集中办理的不得超过四十五天;四十五天内不能办结的,经本级人民政府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五天,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66、多层级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时,下级机关的审查期限是几天?
答:下级行政机关的审查期限是二十天。
67、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的决定后,颁发、送达行政许可证件或加盖标签和印章的期限是几日?
答:10日
68、依法需要听证、招标、拍卖、检验、检测、检疫、鉴定和专家评审的情况下,所需时间是否包括在法定期限内?行政机关对所需时间的告知义务及方式?
答:不包括在法定期限内。行政机关应当将所需时间书面告知申请人。
69、在什么情况下行政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
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应当听证的事项,或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听证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行政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
70、在什么情况下行政机关应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依法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答:行政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应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71、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提出听证申请的时限?行政机关收到申请后组织听证的时限?
答: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应在被告知听证权利之日起五日内提出听证申请,行政机关应当在二十日内组织听证。
72、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是否由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承担?
答: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
73、请详述举行听证的具体程序?
答:(1)行政机关应当于举行听证的七日前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必要时予以公告。
(2)听证应当公开举行。
(3)行政机关应指定审查该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以外的人员为听证主持人,申请人、利害关系人认为主持人与该行政许可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
(4)举行听证时,审查该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应当提供审查意见的证据、理由,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以提出证据,并进行申辩和质证。
(5)听证应制作笔录,听证笔录应交听证参加人确认无误后签字或盖章。
74、被许可人能否要求变更行政许可事项?
答:能,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办理变更手续。
75、被许可人能否要求延续行政许可的有效期?
答:能,但被许可人必须在该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三十日前向作出该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
76、行政机关应于何时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决定的,该许可是否继续有效?
答:行政机关应根据被许可人的申请,在该许可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
77、国务院实施行政许可的程序适用什么规定?
答:国务院实施行政许可的程序,适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78、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行政许可决定应以什么方式作出?
答:应通过招标、拍卖等公平竞争的方式作出决定。
79、需要赋予公民特定资格的行政许可决定应依据什么作出?
答:依法应举行国家考试,行政机关根据考试成绩和其他法定条件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80、有数量限制的行政许可决定在有多数申请人的情况下,应根据什么作出?
答:行政机关应根据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的先后顺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
81、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和对许可事项监督检查能否收费?
答:不能收费。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82、行政机关提供行政许可申请书格式文本能否收费?
答:不能收费
83、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所需经费如何保障?
答: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所需经费应列入本行政机关的预算,由本级财政予以保障。
84、《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许可收费有哪些具体要求?
答: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收取费用的,应按照公布的法定项目和标准收费;所收取的费用必须全部上缴国库,任何机关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挪用、私分或变相私分。财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向行政机关返还或变相返还或变相返还实施行政许可收取的费用。
85、行政机关层级监督的规定?
答:上级行政机关应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行政许可实施中的违法行为。
86、行政机关对被许可人从事被许可事项监督检查的形式?
答:(1)书面检查;
(2)抽样检查、检验、检测及实地检查;
(3)建立被许可人自检制度。
87、行政机关实施监督检查的纪律?
答:行政机关实施监督检查,不得妨碍被许可人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索取或收受被许可人的财物,不得谋取其他利益。
88、行政许可监督检查的属地管理原则?
答:被许可人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管辖区域外违法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的,违法行为发生地的行政机关应依法将被许可人的违法事实、处理结果抄告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
89、公众举报权利和行政机关的查处责任?
答:个人和组织发现违法从事行政许可事项的活动,有权向行政机关举报;行政机关应及时核实,处理。
90、在什么情况下行政机关应当撤销行政许可?
答: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予以撤销。
91、在什么情况下行政机关可以撤销行政许可?
答:(1)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2)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3)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4)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的。
(5)依法可以撤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
93、具有法定撤销情节的行政许可在什么情况下不予撤销行政许可?
答: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不予撤销。
94、行政机关行使撤销权的赔偿责任。
答:行政机关撤销行政许可,被许可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政机关应依法给予赔偿。但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而予以撤销的,行政机关不予赔偿。
95、在什么情况下行政机关应当注销行政许可?
答:(1)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
(2)赋予公民特定资格的行政许可,该公民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的。
(3)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终止的。
(4)行政许可依法被撤销、撤回,或行政许可证件依法被吊销的。
(5)因不可抗力导致行政许可事项无法实施的。
(6)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
96、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什么情形之下,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依法受到行政处分?
答:(1)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的。
(2)不在办公场所公示依法应当公示的材料的。
(3)在受理审查、决定行政许可过程中,未向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履行法定告知义务的。
(4)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不齐全、不符合法定形式,不一次告知申请人必须补正的全部内容的,(5)未依法说明不受理行政许可申请或不予行政许可理由的。
(6)依法应举行听证而不举行听证的。
97、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办理行政许可,实施监督检查,索取或收受他人财物或谋取其他利益,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答: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98、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给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赔偿责任?
答:应当依照《国家赔偿法》的规定给予赔偿。
99、行政许可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行政许可的法律责任?
答:行政机关不予受理或不予行政许可,并给予警告;该申请事项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申请人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
100、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法律责任?
答:应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取得的行政许可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申请人在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01、被许可人在什么情形之下,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答:(1)涂改、倒卖、出租、出借行政许可证件,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行政许可的。
(2)超越行政许可范围进行活动的。
(3)向负责监督检查的行政机关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拒绝提供反映其活动情况的真实材料的。
(4)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
102、如何计算行政许可的法定期限?
答:行政许可的期限以工作日计算,不含法定节假日
103、《行政许可法》共有几章几条?
答:共8章83条。
104、《行政许可法》是在何时由何机关通过;将在何时开始施行?
答:《行政许可法》是在2003年8月27日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4次会议通过。该法将于2004年7月1日开始施行。
105、对《行政许可法》施行前有关行政许可规定应如何处理?
答:《行政许可法》施行前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如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自本法施行之日起停止执行。
106、小煤矿的关闭、各种营运车辆的取缔是否适用信赖保护原则?
答:对依法取得采矿许可的小煤矿、依法取得营运许可的车辆,如果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被许可人取得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撤回小煤矿的采矿许可证、车辆的营运证。由此对被许可人造成财产损失的,作出撤回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107、根据国务院关于整顿文化娱乐场所的文件,某市文化市场办按照市政府的部署,将该市130个娱乐游艺场所压缩到80个,这一行为是否属于撤回行政许可?文化部门是按照先来后到的原则还按经营条件的优劣决定哪些娱乐游乐场所予以保留?不予保留的,是否给予补偿?
答:对依法取得行政许可的娱乐游艺场所,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撤销行政许可。根据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依法撤回没有违法行为的被许可人取得的行政许可的,对被许可人因此受到的财产损失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108、某城市为控制大型批发市场(食品、药品、建材等批发市场)重复建设,要求新建批发市场报政府审批。问:对批发市场的数量进行控制,是否可以认为属于“公共资源配置”?
答:对这类事项,根据行政许可法第12条和第13条的规定,不应设定行政许可,也不属于公共资源配置。
109、法律的隐含性规定,如种子法第45条规定,种子检验员应经省级以上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是否可以视为设定了行政许可?
答:这要看种子检验员是否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如果种子检验员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则不是行政许可:如果种子检验员不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且未经考核合格,个人不得从事有关种子检验服务,则属于行政许可。
110、《旅行社管理条例》第6条规定:“设定旅行社,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三)有经培训并持有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人民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的经营人员。”是否可以视为设定了旅行社经营管理人员资格证书?
答:属于设定行政许可。同时,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设定个人资格的,应当规定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条件、程序、期限。
111、现行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设立的行政许可确需保留,但一时又难以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如何处理?
答:对国务院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属于行政许可法第12条规定的事项并且确需保留的,国务院部门应当提出意见报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经审核后确定予以保留的,按照规定程序由国务院发布决定予以设定。
112、提请国务院发布决定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是否应当包括实施机关、条件、程序、期限等内容?
答: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设定行政许可应当规定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条件、程序、期限。原则上,提请国务院发布决定设定行政许可,国务院决定中应当包括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条件、程序、期限。部门规章可以对有关条件、程序、期限等作具体规定。
113、对现行依据带密级的文件实施的行政许可如何处理?
答:属于行政许可事项的,均应按照国务院的规定进行清理。清理后确定不再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对设定该行政许可的有关文件予以修改、废止;清理后确定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应当制定法律、行政法规,或者由国务院发布决定予以设定。其中,清理后确定应予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如果其依据的法律文件因涉及国家安全等不宜公开的,可以改变管理方式,通过其他行政管理方式实现管理目的。
114、现行省级政府规章设定的行政许可项目,如确需保留,是否必须在2004年7月1日前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
答: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对行政许可法第12条所列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因行政管理的需要,确需实施行政许可的,省级人民政府现行规章设定的相应行政许可可以视为《行政许可法》第15条规定的临时性行政许可。
115、省级人民政府规章设定的临时性行政许可,实施满一年后仍需继续实施的,在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出台前的效力如何认定?
答: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省级人民政府规章设定的临时性行政许可,实施满一年后需要继续实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认为不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或者制定了地方性法规但未设定行政许可的,省级人民政府规章设定的行政许可停止实施。
116、行政许可法颁布前制定的法律、法规没有具体规定行政许可条件、程序和期限的,如何理解下位法的行政许可规定权?
答:2004年7月1日以后,设定行政许可,应当规定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条件、程序、期限。此前发布的法律、法规,设定了行政许可但未规定行政许可的条件、程序、期限的,规章可以对有关行政许可条件、程序、期限作出规定,修订法律、法规时应当补充有关行政许可条件、程序、期限的规定。
117、行政许可法第38条规定,申请人的申请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法定条件、标准是否包括部门规章中的条件?
答:根据行政许可法第16条的规定,部门规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部门规章对行政许可条件作出的规定未超出法律、行政法规的授权范围,或者没有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以外增设其他条件的,部门规章规定的条件可以作为行政许可决定的法定条件。
118、法律、行政法规没有明确规定某一事项实行行政许可制度,只规定:“×方面的管理办法、制度由国务院×部门制定。”部门规章可否就某方面的管理设定行政许可事项?
答:法律、行政法规只授权部门制定有关管理办法、制度的,不能视为法律、行政法规授权部门规章设定行政许可。
119、法律、行政法规明确规定:“某一事项由×部门审批”。该部门可否将行政许可事项部分委托其下级行政机关实施,即由下级行政机关初审、再由该部门终审?
答:法律、行政法规设定了一道行政许可,部门将初审权委托给下级行政机关,同时保留最终决定权,实际上是增加了一道行政许可,不符合行政许可法的规定。
120、规范性文件对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是否有规定权?
答:规范性文件可以在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但是,规范性文件对实施上位法作出的具体规定,不得增设行政许可:对行政许可条件作出的具体规定,不得增设违反上位法的其他条件。
121、如果法律、行政法规设定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变化,可否由部门规章在原上位法设定行政许可事项的基础上增设行政许可事项?
答:根据行政许可法第16条的规定,部门规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设定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变化,确需增设行政许可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修改法律、行政法规。
122、如何界定行政许可法第21条中规定的“有关经济事务的行政许可”?
答:“有关经济事务的行政许可”主要指企业、其他组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服务以及相关活动的行政许可。
123、目前,行政许可实施主体中的事业单位,如果没有法律、法规的明确授权,应当如何处理?
答:根据行政许可法第23条的规定,行政许可可以由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法定授权范围内实施。没有法律、法规授权,事业单位不得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
124、行政许可法第28条规定,对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设备、设施、产品、物品的检验、检测、检疫,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行政机关实施的外,应当逐步由符合法定条件的专业技术组织实施。行政机关的直属事业单位实施的检测,是行政机关的检测,还是法定条件的专业技术组织的检测?
答:对某一事项需要通过检验、检测、检疫的方式决定是否予以行政许可的,只能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主体实施行政许可;法律、行政法规未规定由事业单位实施检验、检测、检疫的,只能由行政机关实施。
125、行政许可法第58条的规定是否意味着国务院决定、地方性法规、省级人民政府规章创设的行政许可都不能收费?
答:行政许可法第58条规定,行政机关实施许可和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依照其规定。据此,国务院决定、地方性法规和省级人民政府规章设定的行政许可能否收费,要看有没有法律、行政法规的依据。
126、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后还能不能搞年检?
答:根据行政许可第62条的规定,行政机关不能对所有的事项进行年检。行政机关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进行定期检验。
127、行政许可法第55条第二款规定,行政机关实施检验、检测、检疫,应当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工作人员是否包括行政机关委托的技术专家等非行政机关在编人员?
答:行政许可法规定的工作人员是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128、行业组织能否剥夺由行政机关赋予的资格、资质?
答:对资格、资质的剥夺,是一种行政处罚。根据行政处罚法第17条的规定,法律、法规授权或者行政机关依法委托的组织可以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六、案例分析题
1、(案例)根据我国的有关法律规定,工商机关对于公民申请个体营业执照的申请,应当在一个月内给予书面答复,作出准予或不准予从事该营业活动的行政决定。公民A欲在其居住的社区内开办一个面向社区居民经营日常用品的零售店,向该社区所在的B工商局依法提交了相应的申请材料,但过了一个月,A仍未收到B工商局的任何书面答复。在此期间,A曾多次通过熟人到B工商局及其上级行政机关多次询问此事,但均未提出正式的书面材料,也没有收到B工商局及其上级行政机关的正式书面答复。为此,A欲寻求法律救济。
结合本案的案情,运用行政许可法律知识,请回答以下问题:
(1)本案中,A要求法律救济有哪些途径?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2)B工商局违反了行政许可法哪些规定?
(3)本案中,A如果提起行政诉讼,应对哪些事项承担举证责任?
2、(案例)某省甲、乙、丙三名律师决定出资合伙成立“新华夏律师事务所”,于是向该省司法厅提出口头申请成立律师事务所并提供了律师事务所章程、发起人名单、简历、身份证明、律师资格证书、能够专职从事律师业务的保证书、资金证明、办公场所的使用证明、合伙协议。但被告知根据该省地方政府规章相关规定,设立合伙制律师事务所必须有一名以上律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并且需要填写省司法厅专门设计的申请书格式文本。刚好乙为法学博士,于是三人交了50元工本费后领取了专用申请书,带回补正。次日,三人带了补正后的材料前来申请,工作人员A受理了申请,并出具了法律规定的书面凭证。后司法厅指派工作人员B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发现申请人提供的资金证明系伪造,但其碍于与甲三人是好朋友,隐瞒了真实情况,在法定期限内作出了准予设立律师事务所的决定并颁发了《律师事务所执业证书》。1个月后,资金证明被司法厅发现系伪造,遂撤销了“新华夏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事务所执业证书》。此间,甲乙丙三人已付办公场所租金2万元,装修费2万元。
请结合《行政许可法》规定回答以下问题:
(1)该省地方政府规章规定“设立合伙制律师事务所必须有一名以上律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条件是否合法?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