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系统简介与技术分析

时间:2019-05-14 06:36: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汽车安全系统简介与技术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汽车安全系统简介与技术分析》。

第一篇:汽车安全系统简介与技术分析

汽车安全系统简介与技术分析

汽车作为高速交通工具一直伴随着较高的危险性,汽车的安全性也一度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用户在购买汽车时,安全性可能是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从车身的重量、车身抗冲击能力、材料的强度等物理因素,到安全气囊的个数,都是人们高度重视的要求。

今天,安全带、气囊等被动式安全防护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下一代车辆设计的需求,而传感器、控制单元及内部软件算法等构成主动式安全保护机制的引入让用户的驾驶体验得到更有效的安全保障。

汽车主动式安全系统

军事专家在讨论各国武器防御系统风格的迥异之处时,经常涉及到所谓被动型系统和主动型系统,汽车安全系统的设计上也处处体现了这种思路。

汽车被动式安全系统的代表即为传统的保险杠、安全带、安全气囊等,主要目的是在意外发生时能尽量降低事故对车内人员的伤害程度。与之相对的主动式安全系统则考虑的是如何避免这种事故的发生。

实现对意外的主动避免和预防需要各种传感和探测系统,如前后视雷达、夜视系统、红外线探测、测距、CMOS/CCD影像监视,以及胎压自动监测系统(TPMS)等。主要的工作原理即传感器从外界获得所需的物理模拟信号值,转化为数字信号后再交由特定的控制单元进行分析,并进行有效的决策和预防措施。

图一 汽车安全系统从被动向主动方式发展的趋势图

1.预碰撞系统

汽车交通事故大都由于相对高速运动状态物体间的碰撞,而引起碰撞的原因大多与违反交通规则、驾驶人视线受阻和精力不集中有关,如酒后驾车、疲劳驾驶、驾驶期间接打电话和聊天等。目前许多厂家都在研究预碰撞(Pre-Crash)安全系统作为应对。

预碰撞安全系统可分为对车内人员(驾驶员和乘客)的保护和车外人员(车外行人和车辆)的保护两类,但安全保障的核心都是对碰撞动作的积极准备和防护措施。对于车内预碰撞安全系统,当相关传感器或雷达探测到潜在的碰撞危险,会首先向车内驾驶员发出警告,如警告无效则在0.6秒前启动自动剎车系统,根据驾驶员的刹车力量增加辅助油压以充分降低车速,避免碰撞。同时,预碰撞安全系统也会在车内为被动防护提供支持,如关闭车窗、调整座椅角度或安全带松紧程度以减轻碰撞强度和让安全气囊发挥更大作用等。在车外,预碰撞安全系统也可通过一系列措施尽量保护被撞对象的安全。如碰撞不可避免,安全系统会打开与行人受撞击面相对的外部安全气囊(如保险杠、风挡玻璃等处),尽量减少对其头、胸、腰等脆弱和致命部位的撞击力。

2.ACC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

所谓预碰撞系统,只能在碰撞发生之前做出的一系列积极准备,而并不是“预防”碰撞的发生。目前发展迅速的ACC(Adaptive Cruise Control),即自适应巡航控制,则能部分实现碰撞事故的预防。

ACC属于前向行驶的速度控制系统,主要功能在于控制本车与周边车辆的安全距离。其通过在车身四周配置的多个传感器和车内控制系统的先进算法向驾驶员提供安全驾车的辅助信息和建议,并在探测到潜在危险时向驾驶员及时发送警报,甚至直接介入车辆的操控系统加以干预。然而无论如何,ACC仅对刹车拥有部分干预程度,驾驶员仍然是驾驶的核心。

ACC实现速度和车距控制的关键在于锁定前方目标车辆,然后计算出该车的速度、加速度等行驶信息。车主会提前为ACC设定反应时间,ACC在行驶时则会再依据辆车的相对速度和当前车距计算出安全车距,并判断下一步的速度控制;而当辆车距离过近而超出ACC的控制范围,则系统切换至预碰撞安全处理系统。

3.驾驶警示系统

驾驶警示系统主要通过CCD/CMOS等传感器和影像设备作为监视手段,通过内置辨识系统判断车辆状态和驾驶员的行为是否正常,如出现问题则及时发出警示信号避免事故的发生。也有的驾驶警示系统能探测出驾驶员呼出气体的酒精浓度并给予适当的警告。此外后方和侧面的监视器也可属于驾驶警示系统,其可消除驾驶员的视觉死角,避免倒车时常见的碰撞事故。

驾驶警示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车道偏离警示(Lane Departure Warning, LDW)、驾驶危险警示、视觉死角警示(或称盲点检测)等。其中车道偏离警示主要在驾驶员驶入错误的车道进行警告,或在变换车道时提示其打方向灯等动作。

驾驶警示系统能为驾驶员的安全驾驶提供有效的辅助信息,但如果辅助信息不够全面则无法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一切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如果辅助信息过多或过于复杂,不但对安全驾驶无益,有时反而会让驾驶员疲于处理各种辅助信息而精力不集中,容易酿成事故。

此外,辅助信息通过何种手段发送给驾驶员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之一。屏显、仪表板、语音等属于传统的手段,目前还出现了“体感警示”的方式,即汽车通过振动踏板、座椅、方向盘等来向驾驶员发送信息,或引起其注意。

4.电子稳定程序

驾驶是人和车辆的结合,安全控制系统除了能对驾驶人员的行为和状态进行监控,还应能对车辆的行为实现有效控制。ESP(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即电子稳定程序,其整合了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和TCS(Traction Control System,循迹控制系统),属于主动式车辆安全系统,可协助驾驶员保持车辆的正常状态和行为,防止出现例如轮胎打滑和失控等现象的发生。

ABS称为防死锁剎车系统,当汽车轮胎出现死锁时,ABS会迅速点放刹车,防止车辆跑偏。与之相对的TCS称为循迹控制系统,当轮胎空转时,通过降低扭矩或轮胎的死锁来让轮胎重获抓地力。ESP通过将二者整合,在车辆出现侧滑或转向不足时,会分别对每个轮胎施加不同的制动力来修正行车轨迹。

传感器的类型与选用

无论是驾驶警示系统这类的辅助提示系统,还是电子稳定程序类的系统接控,其有效的工作基础是充分可靠的信息以及后台正确而迅速的判断能力。获得可靠信息的关键是传感器及其合理的分布;正确的判断力则来自控制系统的快速响应和可靠算法。

车辆用传感器依据其具体的特性和用途,分别位于车体的不同位置,主要包括雷达、红外线、LIDAR(Light Detecting and Ranging)、超声波、加速度传感器、CCD/CMOS影像系统等。

预碰撞系统中主要运用的传感器为毫米波雷达或激光雷达。其中毫米波雷达价格较高,主要面向高端车市场;而激光雷达的成本较低,仅为毫米波雷达的1/3左右,针对低价车市场。但在性能上,激光的波长较短,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不利于雨雪天等恶劣环境下的使用。

红外线及影像传感器为主的监视器技术主要用于行车时的障碍物识别及辅助视野等。红外线成像又可分为温度探测的远红外(FIR)技术和用于夜视的近红外(NIR)技术。FIR可探测具有温度的生物,其可将物体辐射出的热量显示为影像;NIR则主要用于夜间等视线不良的情况,可探测得比车灯照射距离更远,但同时也容易受到对面灯光的影响,其主要用于夜视等辅助路况显示。

如需要探测车外甚至车内的具体情况,则可使用CCD或CMOS元件作为视觉影像传感器。目前CCD/CMOS的应用日趋广泛,配合先进的视觉识别算法,其成像范围内的运动物体、路面状况及摩擦系数、路边的交通信号与标志、路面车道分隔线等都可被视别,完全可成为驾驶员的眼睛。

CCD/CMOS也可实现较大的动态,来表现昏暗和高反差环境下的图像细节,该技术通过捕捉高感光度和低感光度两种画面并加以合成的方式实现。此外,CCD/CMOS如果与上文所述红外线或雷达结合,则可组成混合式传感器(Sensor Fusion)。红外线发生器照射目标物体后,反射回的红外线被CCD/CMOS吸收,因此无论白天或夜晚均可对路况加以识别,为驾驶员提供功能强大的辅助视觉。

系统构架分析

汽车安全系统的预碰撞处理、安全速度/车距控制等各种警示与应变系统的原理都十分类似,即由ECU(中央电子控制单元)接受外界传感器的相关信息后,通过内置算法进行实时评估并决定最佳的应变措施。因此,汽车电子系统的设计上与一般系统设计并无太大差异,但硬实时性和可靠性是与其它电子控制系统相区别的显著特点。

首先以安全气囊(Airbag)控制系统为例。该系统主要由驾驶员及乘客面前的安全气囊,位于车身外的冲撞传感器(Satellite Sensor),安置于车门、座位和车顶等位置的加速度传感器(G-Sensor),以及通常为16位或32位MCU的ECU等几部分组成。当车身受到碰撞,冲撞传感器会立即向ECU发出信号,ECU则会收集碰撞强度、座椅位置、乘客重量、安全带情况等参数来进行迅速评估,并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电爆驱动器(Squib Driver)打开安全气囊来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

图二 安全气囊系统架构图

如图三所示,主动式悬挂系统(Active Suspension)也是汽车中比较常见的安保系统,其可大幅提高车辆的操控性。主动式悬挂系统主要由传感器、减震筒及计算机控制系统等组成。该系统可采集汽车的速度、加速度、负重、转向程度、左右G力等数据来由程序对悬挂系数,和底盘与地面的高度等进行实时调整。

图三 主动式悬挂系统架构组成

越来越多地国家的法律法规对防抱死煞车系统(Anti-lock Brake Systems, ABS)的性能提出了要求,对其可靠性的更高要求增加了ABS设计的复杂程度和研发难度。如图四所示系统中,ABS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车辆失速滑行的危险情况,当控制环节发现紧急刹车导致转速过低时,会迅速点放刹车,给予轮胎足够的滚动空间和更大的抓地力,防止车辆跑偏。该系统的关键是轮胎转速的测量。

图四 ABS系统构架图

图五所示系统为电子式动力辅助方向盘(Electric Power Assisted Steering, EPAS)系统,简称动力方向盘。相对于传统的油压式方向盘,EPAS采用电子式马达来为驾驶人员提供车轮转向的辅助控制。EPAS一般由传感器获得方向盘的位置、扭矩,再结合车速、发动机温度、电池供电情况等参数实现电子式马达的辅助控制。EPAS目前已逐渐进入市场,其不但能使引擎负载降低,还能进一步改善燃油的使用效率。

图五 动力方向盘系统构架

预拉紧安全带(Seat Belt Tensioner)也是先进的行车安全保障系统,其可作为碰撞系统中的子系统。预拉紧安全带在车辆正常行驶时给驾驶员与乘客较大的肩部空间,使其能享受驾驶与乘车的舒适;但在事故发生的瞬间,为保护人员安全,避免其向前冲击而造成的身体伤害,预拉紧安全带可迅速收紧,使人员紧靠座椅,减少其与前方物体发生碰撞的危险。

&nbs p;图六 预拉紧安全带系统架构图

结论

随着电子技术和控制科学的不断进步,汽车电子系统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车辆的安全防护系统也由传统的安全带、气囊等被动式系统,逐渐升级至预碰撞控制等主动安全系统。而这一切的实现则得益于多种传感器及其控制系统对行车、制动、引擎控制、车速控制、安全防护等性能的支持。

未来的汽车电子系统中,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等先进传感器的进一步发展、控制环节单芯片的趋势,以及车载网络系统的形成,都将对实时性、处理速度、数据传送能力等方面的性能大幅提高,届时人们在享受高速的出行便利的同时,也可得到最大限度的安全保障。

第二篇: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简介(2011)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发布时间:二〇一〇年三月

(报警部分)

第一部分:安全技术防范简介

安全技术防范是以安全防范技术为先导,以人力防范为基础,以技术防范和实体防范为手段,所建立的一种具有探测、延迟、反应有序结合的安全防范服务保障体系。他是以预防损失和预防犯罪为目的的一项公安业务和社会公共事业。

安全技术防范有两种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对于警察执法部门而言,安全技术防范就是利用安全防范技术开展安全防范工作的一项公安业务;而对于社会经济部门来说,安全技术防范就是利用安全防范技术为社会公众提供一种安全服务的产业。既然是一种产业,就要有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就要有系统的设计与工程的施工、服务和管理。

一、安全防范基本概念

安全防范的一般概念根据现在汉语词典的解释,所谓安全,就是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事故;所谓防范,就是防备、戒备,而防备是指作好准备以应付攻击或避免受害,戒备是指防备和保护。综合上述解释,是否可以给安全防范下如下定义: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中文所讲的安全是一种广义的安全,他包括两层涵义:一指自然属性或准自然属性的安全,其二是指社会人文性的安全,即有明显认为属性的安全。自然属性或准自然属性的安全的被破坏主要不是由人的有目的参与而造成的;社会人文性破坏,主要是由于人的有目的的参与而造成的。因此,广义的讲,我们常常说的安全防范主要是指狭义的安全,国

外通常叫“保安”。

在西方,不用“安全防范”这个词,而用损失预防和犯罪预防这个概念。就像中文的安全与防范连在一起使用。综上所述,安全防范既是一项公安业务(警察执行部门),又是一项社会公共事业和社会经济事业。它们的发展和进步,既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同时又为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提供和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大公共安全理念 所谓大公共安全理念,就是综合安全理念,就是为社会公共安全提供时时安全、处处安全的综合性安全服务。所谓社会公共安全服务保障体系,就是由政府发动、政府组织、社会各界(绝不是公安部一家、更不是公安部执法部门内部的某一机构)联合实施的综合安全系统工程(硬件、软件)和管理服务体系。

公众所需要的综合安全,不仅包括以防盗、防劫、防入侵、防破坏为主要内容的狭义“安全防范“,而且包括防火安全、交通安全、通信安全、信息安全以及人体防护、医疗救助防煤气泄漏等诸多内容。

二、安全防范的三种基本防范手段:人防、物防和技防

安全防范是社会公共安全的一部分,安全防范行业是社会公共安全行业的一个分支。就防范手段而言,安全防范包括人力防范、实体(物)防范和技术防范三个范畴。其中人力防范和实体防范是古已有之的传统防范手段,它们是安全防范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传统的防范手段也不断融入新科技的内容。技术防范的概念是在近代科学技术(最初是电子报警技术)用于安全防范领域并逐渐形成的一种独立防范手段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新的防范概念。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应用,“技术防范”的概念也越来越普及,越来越为警察执法部门和社会公众所认可和接

受,以致成为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新词汇,技术防范的内容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更新。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时代,可以说几乎所有的高新技术都将或迟或早的移植、应用于安全防范工作中。因此,“技术防范”在安全防范技术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重要,它已经带来了安全防范的一次新的革命。

安全防范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探测、延迟与反应。探测(Detection)是指感知显形和隐性风险事件的发生并发出报警;延迟(Delay)是指延长和推延风险事件发生的进程;反应(Response)是指组织力量为制止风险事件的发生所采取的快速行动。在安全防范的三种基本手段中,要实现防范的最终目的,都要围绕探测、延迟、反应这三个基本防范要素开展工作、采取措施,以预防和阻止风险事件的发生。当然,三种防范手段在实施防范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所不同。

基础的人力防范手段(人防)是利用人们自身的传感器(眼、耳等)进行探测,发现妨害或破坏安全的目标,作出反应;用声音警告、恐吓、设障、武器还击等手段来延迟或阻止危险的发生,在自身力量不足时还要发出求援信号,以期待做出进一步的反应,制止危险的发生或处理已发生的危险。

实体防范(物防)的主要作用在于推迟危险的发生,为“反应“提供足够的时间。现代的实体防范,已不是单纯物质屏障的被动防范,而是越来越多地采用高科技地手段,一方面使实体屏障被破坏地可能性变小,增大延迟时间;另一方面也使实体屏障本身增加探测和反应的功能。

技术防范手段可以说是人力防范手段和实体防范手段的功能延伸和加强,是对人力防范和实体防范在技术手段上的补充和加强。它要融入人力防范和实体防范之中,使人力防范和实体防范在探测、延迟、反应三个基本要

素中间不断地增加高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探测能力、延迟能力和反应能力,使防范手段真正起到作用,达到预期的目的。

探测、延迟和反应三个基本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关系。一方面,探测要准确无误、延迟时间长短要合适,反应要迅速;另一方面,反应的总时间应小于(至多等于)探测加延迟的总时间。

三、安全防范技术与安全技术防范

安全防范技术是用于安全防范的专门技术,在国外,安全防范技术通常分为三类:物理技术防范(Physical Protection)、电子防范技术(Electronic Protection)、生物统计学防范技术(Biometric Protection)。这里的物理防范技术主要指实体防范技术,如建筑物和实体屏障以及与其匹配的各种实物设施、设备和产品(如门、窗、柜、锁等);电子防范技术主要是指应用于安全防范的电子、通信、计算机与信息处理及其相关技术,如:电子报警技术、视频监控技术、出入口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其相关的各种软件、系统工程等。生物统计学防范技术是法庭科学的物证鉴定技术和安全防范技术中的模式识别相结合的产物,他主要是指利用人体的生物学特征进行安全技术防范的一种特殊技术门类,现在应用较广的有指纹、掌纹、眼纹、声纹等识别控制技术。

安全技术防范是以安全防范技术为先导,以人力防范为基础,以技术防范和实体防范为手段,所建立的一种具有探测、延迟、反应有序结合的安全防范服务保障体系。他是以预防损失和预防犯罪为目的的一项公安业务和社会公共事业。对于警察执法部门而言,安全技术防范就是利用安全防范技术开展安全防范工作的一项公安业务;而对于社会经济部门来说,安全技术防范就是利用安全防范技术为社会公众提供一种安全服务的产业。既然是一种

产业,就要有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就要有系统的设计与工程的施工、服务和管理。

四、安全防范技术的专业体系

安全技术防范作为社会公共安全科学技术的一个分支,具有其相对独立的技术内容和专业体系。根据我国安全防范行业的技术现状和未来发展,我们可以将安全防范技术按照学科专业、产品属性和应用领域的不同进行如下分类:A.入侵探测与防盗报警技术B.视频监控技术C.出入口目标识别与控制技术D.报警信息传输技术E.移动目标反劫、防盗报警技术F.社区安防与社会救助应急报警技术

实体防护技术G.防爆安检技术H.安全防范网络与系统集成技术I.安全防范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

由于安全防范技术是正在发展中的新兴技术领域,因此上述专业的划分只具有相对意义。实际上上述各项专业技术本身,都涉及诸多不同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的门类,它们之间又互相交*和相互渗透,专业的界限会变得越来越不明显,同一技术同时应用于不同专业的情况也会越来越多。

1.1概述

“安全防范”是公安保卫系统的专门术语,是指以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为目的,防入侵、防被盗、防破坏、防火、防暴和安全检查等措施。而为了达到防入侵、防盗、防破坏等目的我们采用了以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安全防范技术的器材设备,并将其构成一个系统,由此应运而生的安全防范技术正逐步发展成为一项专门的公安技术学科。

安全防范技术的器材、设备以及由其组成的系统能对入侵者做到快速反应,并及时发现和抓获罪犯,对犯罪分子有强大的威慑作用。而安全防范技术又能及时发现事故的隐患,预防破坏,减少事故和预防火灾,所以它是公

安保卫工作中很重要的预防手段。尤其是在现代化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犯罪更趋智能化,手段更隐蔽,加强现代化的安防技术就显得更为重要。

安全防范技术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社会上的重要单位和要害部门,如党政机关、军事设施、国家的动力系统、广播电视、通讯系统、国家重点文物单位、银行、仓库、百货大楼等等,这些单位的安全保卫工作极为重要,所以也是安全防范技术工作的重点。

党政机关,存放着大量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和科学技术等重大决策性文件和资料,是绝对机密的材料,它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这些机密同党和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一旦被盗、被窃,将会给党和国家和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甚至危及国家安全。

党政机关又是党政领导等人的工作场所,他们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程,所以公安保卫部门把确保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安全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用人防和现代化的防范技术来保证其人生安全,主要做好外国防线的周界防范,出入口的人防与技防,档案库、资料库、办公室的防入侵、防盗、防火的防范的系统工程。

在军事单位,在国防科研和生产单位,那儿存有或正在研制各种性能先进的武器装备或战略性武器,如核武器、导弹、飞机以及配套的电子或机械产品,它的研究、生产及其成果直接关系到国防现代化和国家的安危,其本身就是一项机密,一旦泄密将会造成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这些单位的周界、出入口、生产线和库房、资料档案室是安全防范的重点。

国家的重点建设项目,这些项目技术先进,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经济效益好,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直接影响了我国的财政收入,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起着重要 的作用,这些重点建设项目规模大、投资大、施工日期长,所以建设的全过程也是我们保卫工作的全过程,所有的原材料、设计图、资料、档案、重点关键设备、资金等全是我们防范的对象。

国家的重要文物单位、场所,保存了我为几千年的文化历史遗产,它反映了我国各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是研究历史、研究革命的最形象的实物,具有永久的保存价值。许多艺术品、工艺品反应了各历史世界文明的贡献,这些文物的价值是很难用金钱来衡量的,通常称无价之宝。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文物的盗窃和反盗窃斗争日趋激烈。坚决执行国家颁的“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的规定”,保护文物安全,反盗窃、反破坏是我们安防工作重点之一。

银行、金融系统、金库,历来是犯罪分子选择作案的重要场所。这些单位是制造、发行、储存货币和金银的地辩证,如果被盗、被破坏,不仅国家在经济上遭受重大损失,也会影响国家建设和市场的稳定。储蓄所,尤其是地处偏远的储蓄所,是现金周转的主要场所,建立电视监控、报警、通讯相结合的安全防范系统是行之有效的保卫手段,实践证明取得了明显的防范效果。

大型商店、库房是国家物资的储备地,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商品集中、资金集中,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有数以万计的人员流动。犯罪分子往往把这里作为作案的重要场所,因此这些场所的防盗、防火是安防工作的重点。

居民区的安全防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是社会安全防范的重点,决不能掉以轻心。社会治安的好坏,直接影响每个公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直接影响了每个公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安定团结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所以加强防火、防盗的职能,安装防撬、防砸的保险门,建立装有门窗开关报警器为主的社区安防系统是行之有效的防范手段。

利用安全防范技术进行安全防范道德对犯罪分子有种威慑作用,使其不敢轻易作案。如小区的安防系统、门窗的开关报警器能及时发现犯罪分子的作案时间和地点,使其不敢轻易动手。商品、自选市场的电视监控系统使商品和自选市场的失窃北大大减少,银行的柜员制和大厅的监控系统也使犯罪分子望而生畏,所以对预防犯罪相当有效。

其次,一旦出现了入侵、盗窃等犯罪活动,安全防范系统能及时发现、及时报警,电视监控系统能自动记录下犯罪现场以及犯罪分子的犯罪过程,以便及时破案,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重要单位,要害部门安装了多功能、多层次的安防监控系统后,大大减少了巡逻值班人员,从而提高效率,减少开支。

安装防火的防范报警系统,能在火灾发生的萌芽状态及时得到扑灭,以避免重大火灾事故的发生。

将防火、防入侵、防盗、防破坏、防暴和通讯联络等各分系统进行联合设计,组成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安防控制系统是我们安全防范技术工作的民展方向。

1.2 安全防范技术内容、器材和系统

根据我国各部门任务的分工情况,将入侵防盗报警、防火、防暴以及安全检查技术统称为社会公共安全防范技术。

安防系统通常由探测器、信号传输信道和控制器组成。

入侵探测器是用来探测入侵者移动或其它动作的由电子及机械部件组成的装置。它通常由传感器和前置信号处理电路两部分组成。根据不同的防范场所,我们选用不同的信号传感器,如气压、温度、振动、幅度传感器等,来探测和预报各种危险情况。如红外探测器中的红外传感器能探测出被测物体表面的热变化率,从而判断被测物体的运动情况而引起报警;震动电磁传感器能探测出物体的震动,把它固定在地面或保险柜上,就能探测出入侵者走动或撬挖保险柜的动作。前置信号处理电路将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放在处理后变成信道中传输的电信号,此信号常称为探测电信号。

信号传输信道种类极多,通常分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有线信道常数用双绞线、电力线、电话线、电缆或光缆传输探测电信号,而无线信道则是将控测电信号调制到规定的无线电频段上,用无线电波传输控测电信号。

控制器通常由信号处理器和千警装置组成。由有线或无线信道送来的探测电信号经信号处理器作深入处理,以判断“有”或“无”危险信号,若有情况,控制器就控制告警装置,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引起值班人员的警觉,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或直接向公安保卫部门发出报警信号。

用于安全防范技术的产品多种多样、各种不同类型传感器组成的探测器,应用在不同的地点、场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警器材名目繁多,对报警器材进行分类,有利于掌握它的工作原理、构造和适用的场合。

报警器材通常按其传感器种类、工作方式、警戒范围来区分。

1、按传感器种类分类:按传感器的种类,即按传感器探测的物理量工业来区分,通常有:开关报警器,震动报警器,超声、次声报警器,红外报警器,微波、激光报警器,烟感和温感报警器等等。

2、按工作方式来分类:按工作方式分类有:主动和被动报警器。被动探测报警器,在工作时不需向探测现场发出信号,而领先被测物体自身存在的能量进行检测。在接收传感器上平时输出一个稳定的信号,当出现情况时,稳定信号被破坏,经处理发出报警信号。而主动报警器因工作时,探测器要向探测现场发出某种形式的能量,经反向

或直射在传感器上形成一个稳定信号,当出现危险情况时,稳定信号被破坏,信号处理后,产生报警信号。

3、按警戒范围分类:按警范围分可分成点、线、面和空间探测报警器。点控制报警器官警戒的仅是某一点,如门窗、柜台、保险柜,当这一监控点出现危险情况时,即发出报警信号,通常由微动开关方式或磁控开关方式报警控制。线控制报警器警戒的是一条线,当这条警戒线上出现危险情况时,发出报警信号。如光电报警器或激光报警器,先由光源或激光器发出一束光或激光,被接收器接收,当光和激光被遮断,报警器即发出报警信号。面控制报警器警戒范围为一个面,当警戒面上出现危害时,即发出报警信号。如震动报警器装在一面墙上,当墙面上任何一点受到震动时即发出报警信号。空间控制报警器警戒的范围是一个空间的任意处出现入侵危害时,即发出报警信号。如在微波多普勒报警器所警戒的空间内,入侵者从门窗、天花板或地板的任何一处入分都会产生报警信号。磁控开关和微动开关报警器常用作控制报警器。主动红外、感应式报警器常用作线控制报警器。

震动式、感应式报警器常用作面控制报警器。而声控和声发射式、超声波、红我、视频运动式、感温和感烟式报警常用作空间防范控制报警器。也有按报警器材用途分类的,如防盗防破坏报警器、防火报警器、防爆炸报警器等。有时还按探测电信号传输信道分类,分有线报警器和无线报警器。

1.3 安全防范技术工程程序

安全防范工程是指用于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和预防灾害事故为目的的报警、电视监控、通讯、出入口控制、防爆、安全检查等工程。工程由建设单位提出委托,由持省市级以上公安技术防范管理部门审批、发放的设计、施工资质证书的专业设计、施工单位进行设计和施工。工程的立项、设计、招

标,委托、施工、验收必须严格按照公安主管部门要求的程序进行。

1.4 安全防范技术系统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尤其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犯罪分子犯罪智能化、复杂化、隐蔽性更强,因此促使防范技术手段不论在器件上,还是系统的功能上都有飞速的发展。器件上的探测器由大势所原先较简单、功能单一的初级产品发展成多种技术复合的高新产品。器件上的探测器由比较简单、功能单一的初级产品发展成多种技术复合的高新产品。如微波―被动红外复合的探测器,它将微波和红外探测技术集中运用在一体。在控制范围内,只有二种报警技术的探测器都产生报警信号时,才输出报警信号。它既能保持微波探测器可靠性强、与热源无关的优点又集被动红外探测器无需照明和亮度要求、可昼准备运行的特点,大大降低探测器的误报率。这种复合型报警探测器的误报率则单技术微波报警器误报率的几百分之一。又例如利用声音和振动技术的复合型双鉴式玻璃报警器,探测器只有在同时感受到玻璃振动时的振动和破碎时的高频声音,才发生报警信号,从而大大减弱因窗户的振动而引起的误报,提高了报警的准确性。电视监控系统飞速发展使安全防范的技术更有效,更直观。微光、红外摄像机的研究开发成功,能使安全防范实现全天侯及昼夜工作,摄像机的微型化和智能化使探测器更隐蔽。长时间录像装置能24小时、30天、甚至更长时间记录。一个大型的企业、几个分系统构成一个综合的安防系统,它既有人侵防盗的功能,又有防火、防暴和安全检查的功能。当某一被探测点发出报警信号,能自动通过电话线向报警中心报警,而报警中心也能自动探知报警信号的性质、地点及其它。探测信号的传输也由常规的模拟量的有线传输,转为数字的无线传输,大大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布线工作量,节约了材料和劳力。报警控制器采用了大容量的CPU,使信号和控制实现了计算机总线控制,大大降低了系统安装的工作量,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我们将继续采用更新的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一步提高安防器材的稳定性和可靠度,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功能,使人们的安全防范技术在打击犯罪、保护人民利益中作出贡献。

1.5现在使用的安防系统的分类 ●入侵探测与防盗报警技术

●视频监控技术

●出入口目标识别与控制技术

●报警信息传输技术

●移动目标反劫、防盗报警技术

●社区安防与社会救助应急报警技术

●实体防护技术

●防爆安检技术 ●生物识别技术 ●楼宇智能化集成系统

●安全防范网络与系统集成技术

●安全防范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

第二部分: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组成

一、防盗报警器的组成

防盗报警器通常由入侵探测器、信道和报警控制器三部分组成。

1、入侵探测器:入侵探测器是指安装在需要防范的部位或场所的能感知出现危险情况的设备。入侵探测器的必备条件:(1)具有说明书说明的产品标准所规定的功能;(2)要有过流保护;(3)要有防拆功能;(4)另敏度和范围可调;(5)宽电压工作范围;(6)要有直流备用电源;(银行、仓库、文物单位应为24小时,商业报警系统应为16小时)(7)接口为:警戒状态为无电位的常闭触点或导通电阻不大于100Ω,报警状态或未加电时为常闭触点开路或开路电阻不小于MΩ;(8)在正常气候下,连续工作7天不应该出现误报和漏报。入侵探测器通常由传感器和前置信号处理器两部分组成。传感器:将被探测的物理量(如力、压力、重力、应力、位移、速度、加速度、振动、冲击、温度、声响、强光等)转换成相应的,易于处理的电量(如电流、电压、电阻、电感、电容等)输出的一种转换装置。

前置信号处理器:将原始电信号进行加工处理,如放大、滤波等,使之成为适合在信道中传输信号,我们称之为探测电信号。

2、信道:是指信号传输的媒介。如双绞线、电话线、同轴电缆、超短波等,发射功率在1—10W。信道可分为:

(1)有线信道:布线方式:树枝状布线,这种线路自由排列,可做到线

路最短;环状布线,可靠性高,任一处断线不影响正常运行,同一线两处断线才需要维修。

(2)无线信道:无委分配给报警系统的专用无线电频率为:第一组:36.050兆赫;36.075兆赫;36.125兆赫。第二组:36.350兆赫;36.375兆赫;36.425兆赫。第三组:36.650兆赫;36.675兆赫;36.725兆赫。

3、报警控制器:性能要求:

(1)能给探测器供电12—15V;(2)具有报警功能,指示报警部位,发出声光警示;(3)防破坏报警功能,短路或断路报警;(4)自检功能;(5)报警输出;(6)报警输入分类,瞬时报警、紧急报警、延时报警、防拆报警等;(7)宽电源电压适用范围;(8)电源转换AC--DC;(9)过流保护;(10)过压运行;(11)欠压告警;(12)声压要求;(13)稳定性要求,连续7天正常工作;(14)耐久性要求,循环6000次不应有故障。

二、防盗报警器分类

1、开关报警器:由前置开关探测器(磁控开关、微动开关、行程开关等)、开关控制电路、音响控制电路和扬声器组成,见下图.2、振动探测器:能够响应由被探测目标走动、敲打墙壁、门窗、保险柜等物体引起振动,并进入报警状态的装置,见下图。

注意:安装环境必须没有声响信号干扰,安装位置要远离振动源(电机、电冰箱等),安装牢固,使用普通导线要远离电源线、电话线2米左右。

3、声控探测器:能够响应由空气传播的声响,并进入报警状态的装置,见下图。

注意:每个报警器都有一个“报警—监听”开关,其它报警器不具有自身复核这种能力,但是这种报警器对音频范围内的声干扰一般无能为力,如雷声、雨声、风声和室外的杂扰声等,必须安装于十分安静的区域。

4、超声波探测器:在密闭空间内形成稳定的声场,若破坏声场则引起报警,如下图。

注意:安装环境必须是密闭的,超声波发射机发射的超声波(机械波),可以充满整个空间,不留死角,不受干扰,只要发射与发射的频率相同,就不会报警,当入侵者在探测区域移动,便产生多普勒频移,于是报警。超声波会吸引昆虫,因此在昆虫多的地方不适宜使用。

5、微波探测器:接收器收到的微波信号频率与发射器的相同,则不产生报

警;当接收器收到的微波信号由于多普勒频移(多普勒效应)频率与发射器的不相同,则发出报警信号,如下图。

注意:微波探测器由于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因此它可以伪装和隐蔽安装,它不受空气流动、热源、光源、电话、空调设备等影响,有较好的可靠性;但是又由于穿透性较强,安装时要注意:(1)不能对着可移动物体;(2)必须注意安装位置和调整灵敏度,不能穿透防护区域;(3)安装必须牢固,不能晃动;(4)探头不能对着闪烁的光源;(5)安装位置高于地面2米。

6、主动红外探测器:发射机发射出一束经调制的红外光束,被接收机接收,形成一条由红外光束组成的警戒线,当红外光束被部分或全部遮挡,接收机收到的红外信号发生突变,提取这一变化,经放大并做适当处理,即控制发出报警信号,如下图。

注意:警戒范围内必须没有遮挡物,镜片用久了以后要除尘,考虑室外自然环境因素,实际警戒距离应为设计警戒距离的30%。

第三部分: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

(参见《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视频部分)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是安全防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被监控地区和部位安装各种摄像机、报警器、监听复核器等前端器材及辅助设备,把所产生的图像、声音和报警信息,通过有线或无线传输系统送到装有各种终端设备的主控中心、分控中心,在相应的监视器、喇叭、录像机(录音机)、报警显示板或CRT终端上进行图像、数据显示和记录,值班人员根据显示情况在控制台进行操作切换、跟踪监视、录像录音,也可由微机终端按预定方案进行程控处理;指挥人员通过有线电台或无线电台下达指挥命令,值班人员根据命令采取行动。所以,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广泛应用于保卫、治安、交通管理和消防等方面。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通常由前端设备、信道(传输设备)和终端设备组成。

一、前端设备

根据安全防范的使用要求,前端设备一般都公开或秘密的安装在现场的户内或户外,一年四季工作。因此,前端设备必须具有较高的技术指标和高可靠性,同时要求有相应的防护措施。

前端设备包括摄像机、多功能防护罩、固定或电动云台、探测器及接口控制设备,对摄像机来说,根据环境条件和使用条件要求必须配有适当的镜头,如定焦镜头、自动光圈镜头、自动/手动光圈变焦变倍镜头等。根据环境条件不同也可以选用黑白摄像机、彩色摄像机、普通摄像机、低照度摄像机、高清晰度摄像机等。

二、传输设备

传输设备承担着把前端设备产生的图像视频信号、监听音频信号和报警信号传送到控制中心的终端设备上,并把控制中心的控制和指令信号送到前

端设备。通常都采用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或两种方式相结合的传输系统。

1、有线传输方式

包括单缆多路载频(FM、AM)传输,光缆传输(单缆单路、单缆多路),电话线传输、双绞线传输、网络传输、同轴电缆(单缆单路、单缆多路)传输等。

2、无线传输方式

对于图像信号由于受视频带宽和信号拥挤的限制,一般采用单路载频(GMHZ)传送方式(小微波)。报警信号及其控制指令的无线传输,一般都与主机的通讯方式或各系统间的联网方式有关,一般在所规定的36MHZ频段内的9个频点上进行调制传输。

三、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是整个监控系统的中枢,包括显示记录设备、控制切换设备、通讯联络设备以及其它辅助设备等。

1、显示记录设备

从传输设备终端接收到的各种图像信号、监听信号和报警信号被送到中心控制室,根据系统功能要求在相应的设备上进行显示、监听、报警和录像(录音)。这些设备包括监视器、音箱、录像机、视频分配器、切换器、补偿器、时间信号发生器、报警显示板、云台控制器、电脑系统等。

2、控制切换设备

包括微处理器、硬件切换器、分配切换开关和调节机构等,根据系统功能要求进行控制、查询,从而得到所需要的信息,并通过传输系统送到终端,在相应的设备上进行固定、显示、录像等。

3、通讯指挥系统

主要用于指挥,包括对讲、电话、无线电台网等。

四、系统主要功能

1、多路信号输入,单路或多路视频信号输出

2、视频切换功能

3、摄像机编号显示、时间显示、汉子说明

4、报警复核

5、遥控功能

6、长时间自动录像

7、交直流电源可自动切换

五、有关摄像机几个参数的计算

1、摄像机成像尺寸:单位(mm)

METRIC Conversions(度量转换)mm╳0.03937=inch(英寸)

m╳3.281=feet(英尺)

2、通过图像来计算物体的尺寸(尺寸大小)

For example 1 :

3、 通过图像来计算镜头的焦距尺寸(焦距大小)

For example 2 :

4、 计算视角(视角大小)

如果焦距和成像大小已知,则视角可以通过以下计算

如果宽度用y’代替,这个公式给出了水平夹角的W.如果对角线的长度是已知,公式给出了对角的视角。

第三篇:《汽车动力与驱动系统综合分析技术》课程实施方案

《汽车动力与驱动系统综合分析技术》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实施方案

[课程实施方案说明]

一、分散培训1、17周共4个小模块20个单元任务

2、每个单元任务6个学时

3、每周10学时*17周=170学时

4、[1~5周]:(5*10)=50学时。利用每学期50个学时对20个任务课程解说与示范。

5、[6~12周]:分组实训=70学时。每学期从第10周开始对已学习单元学员进行测评,不合格者继续强化学习

6、[13~16周]:认证考核强化辅导=40学时

7、[17周]:综合测评考试认证=10学时

二、集中培训

1、如每天6个学时,120/6=20天的集中强化培训


【教学实施方案】:

(一)学员与师资:

1.分4大组,每大组8人,每小组4人*8组,教师四位,每大组1名组长,共4名。组长协助老师指导小组操作并为设备工具管理员。

2.每个项目提供操作示范学习课件,学生按学习课件步骤操作。

3.培训过程中出现设备问题,由教师或助理教师进行调试。

(二)教学场地规划:

1.规划4个实训区域,每个区域2个工位。

2.每个桌上至少要有1台可使用的电脑,共8台电脑,并能连接无线网络。

3.每个项目的设备和工具至少备用一套,用于强化补救教学考核用。

第四篇:汽车维修与检测技术专业简介

汽车维修与检测技术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必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熟悉汽车构造、性能和原理;能组织并实施各类汽车检测和修理;能够从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和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技能:具有发动机、底盘总成装配调整能力;具有汽车发动机、底盘、电器系统常见故障诊断、排除能力;具有使用各类设备、仪器、仪表对汽车进行检测的能力;专业核心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控系统、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专业主要实践环节: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实训、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实训、汽车维修中级工技能训练等。

获得职业技能证书:中级(或高级)CAD绘图员证书、至少获得下列一个中级(或高级)证书:汽车维修工、汽车维修电工;机动车驾驶证。

就业面向:毕业生主要在4S店和各类维修企业从事机电维修、服务顾问等工作;也可以在汽车制造企业与汽车检测站从事汽车性能检测工作。

第五篇: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机械制图(1)

课程性质、任务:

职业技术基础必修课。工程图样被喻为“工程师的语言”,是工程技术人员表达思想和交流工程技术信息的重要工具,是工程技术部门必不可少的技术文件。本课程主要讲授用投影表示空间几何问题的理论、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制图技能和阅读、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基础。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1).学习投影法(主要是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应用;(2).培养空间想象能力;(3).培养阅读、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4).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工作作风。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本课程知识点包括画法几何的正投影理论、组合体、轴测投影;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机件的各种表达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零件图;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正确地阅读、绘制(仪器、徒手)简单机器零件图等内容。

学生学习完课程后,应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了解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理解与掌握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中的制图的基本规定、图样画法,能正确地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掌握用仪器和徒手绘图的技能;会查阅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手册和零件手册;掌握螺纹及螺纹紧固件、齿轮的画法与规定标记,了解键、销、弹簧、轴承的画法与规定标记;应用所学投影理论、机械制图国家标准、零件图的相关知识、已培养起来空间想象能力,正确地阅读、绘制简单机器零件图。所绘图样应做到:投影正确,尺寸完整、字体工整、图面整洁,符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建议学时范围:

48学时-56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为考试,采用闭卷笔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1.《机械制图》第2版,刘小年、刘振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1 2.《工程制图习题集》第2版,汪勇、王和顺,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3.《AutoCAD 2006工程绘图教程》第2版,汪勇、张全、陈坤,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4.《AutoCAD 2006 工程绘图上机指导》第2版,徐红、汪勇,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先修课程名称:

无特别要求 其它说明:

二、课程名称:机械制图综合训练

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实践课。机械制图综合训练是培养学生应用已学基本理论、方法,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对学生绘图和识图能力的一个综合培训,强化制

第 1 页

图技能和阅读、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基础。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测绘15件左右零件的部件。该部件应包含典型零件(轴套类、盘盖类、箱体类等)及标准件和常用件(螺纹连接、齿轮)等。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本课程知识点包括了解和分析测绘对象,根据所给装配示意图与装配体,了解装配体的用途、性能、工作原理、结构特点,熟悉拆装顺序;阅读零件图;画出符合国家标准《机械制图》和《技术制图》规定的装配图;用计算机绘制零件图或装配图。学生学习完部件测绘后,应了解、使用测绘工具和仪器;掌握用徒手、AutoCAD绘制机械工程图样绘图的技能;会查阅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手册和零件手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正确地阅读、绘制(仪器、计算机)一般复杂程度机器的零件图和装配图。建议学时范围:

20学时-30学时。建议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为考查,提交测绘图纸。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1.《机械制图》第2版,刘小年、刘振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1 2.《工程制图习题集》第2版,汪勇、王和顺,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3.《AutoCAD 2006工程绘图教程》第2版,汪勇、张全、陈坤,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4.《AutoCAD 2006 工程绘图上机指导》第2版,徐红、汪勇,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5.《机械制图综合训练》指导书,校内自编 先修课程名称:

机械制图(1)、机械制图(2)其它说明:

三、课程名称:互换性与公差配合

课程性质、任务:

必修职业技术技术基础课,是联系设计系列和工艺系列课程的纽带,也是架设在基础课、实践教学课和专业课之间的桥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互换性、标准化与测量的基本知识,为学生今后能正确应用公差与配合标准和掌握测量基本技能打下基础。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本课程系统地论述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分析介绍了我国公差与配合方面的有关标准。课程内容包括绪言、圆柱公差与配合、长度测量基础、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光滑极限量规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互换性、标准化、与计量的基本概念,使学生在设计时初步具有从这方面考虑问题的能力;能正确理解有关标准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懂得其基本内容和特点,使学生初步学会合理选用公差与配合的原则和方法;了解几何参数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第 2 页

初步学会测量几何参数的基本技能,初步具有正确使用通用计量器具的能力。建议学时范围:

32学时-36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为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1.《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4版,廖念钊主编,中国计量出版社,2006.02 2.《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基础》,孔庆华、刘传绍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09 先修课程名称:

机械制图、机械原理及零件设计。其它说明: 无

四、课程名称:机械制图(2)

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职业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阅读、绘制(仪器、计算机)装配图,并能用CAD从事工程设计及应用。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基础。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本课程知识点包括读画装配图拆画零件图、计算机绘图基础、AutoCAD二维绘图、AutoCAD绘图设置与绘图辅助、图块与属性、工程标注、三维绘图与图形输出等。学生学习完课程后,应能绘制和阅读机械零件图和简单装配图,所绘图样应作到:投影正确,视图选择和配置较恰当,尺寸齐全,字体工整,图面整洁,且符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掌握AutoCAD绘图软件的基本知识、二维绘图方法和技能;能正确地使用AutoCAD进行三维建模;应用所学零件图、计算机绘图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使用AutoCAD绘制工程图样。符合工程制图国家标准。建议学时范围:

40学时-48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为考查,采用大作业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1.《机械制图》第2版,刘小年、刘振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1 2.《工程制图习题集》第2版,汪勇、王和顺,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3.《AutoCAD 2006工程绘图教程》第2版,汪勇、张全、陈坤,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4.《AutoCAD 2006 工程绘图上机指导》第2版,徐红、汪勇,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先修课程名称:

计算机基础、机械制图(1)

第 3 页

其它说明:

五、课程名称:汽车驾驶实习

课程性质、任务:

实习的性质:

实践选修 任务:

掌握汽车场地驾驶的基本技能。

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了解机件的认读、操作方法、上下车的姿势和方法等基本常识,在场地内能够掌握车辆的起步、前进、后退、行驶、变挡、转弯、调头、转8字、倒车进库等基本技能。建议学时范围: 16学时 实习时间分配:

1、实习目的、实习意义、实习内容、实习要求、纪律要求和安全要求的讲解20分钟左右;

2、车辆的起步、前进、后退、行驶、变挡、转弯、调头、转8字、机件的认读、操作方法、上下车的姿势和方法1-2小时

3、倒车进库40分钟左右

4、在车上考核每人20分钟左右 建议考核方式:

实践操作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1.四川省公路学会交通工程委员会培训部、成都市公路学会交通工程专业委员会合编,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材,1994年8月,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1.李福来等,汽车驾驶员培训教材,1997年1月,人民交通出版社

2.安全驾驶从这里开始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2005年1月,人民交通出版社 先修课程名称:

无特殊要求

六、课程名称:汽车构造(上)

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职业技术基础课,是培养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基本工作原理的必修课。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概念,了解基本工作原理,掌握汽车发动机总体构造,掌握曲柄连杆

第 4 页

机构、配气机构和进排气系统、汽油机燃料供给系、柴油机燃料供给系、汽油机点火系、润滑系、冷却系、起动装置等各机构和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以及工作原理,了解汽车发动机新结构,新技术及其发展方向等。建议学时范围: 42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考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1.陈家瑞,汽车构造(上册)(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1月 参考书:

1.臧杰、阎岩主编,汽车构造(上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08,2.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组编,汽车构造,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0,3.鲁民巧主编,汽车构造,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09 先修课程名称: 汽车机械设计基础、汽车机械制造基础 其它说明: 1.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利用实物,挂图,模型以及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手段进行讲授,以提高教学效果。

2.汽车发动机的结构、类型很多,教学内容很多。因此,在教学中要针对专业的要求精选内容,重点讲授。

3.教学中要重视实践操作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4.考虑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汽车发动机结构的日新月异,可在进行教学的时期结合当时汽车发动机的一些新技术、新结构进行介绍,可对上述教学内容作少量的、适当的调整。

七、课程名称:汽车构造(下)

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以汽车各总成及零部件的功能为主线全面而系统地讲授常见汽车底盘总成、零部件的作用、组成、工作原理、结构分析及调整等内容,了解现代汽车结构特点。本课程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职业技术基础课,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及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提供基础知识。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掌握汽车底盘各系统总成、部件的内容、功用、类型、要求(一般、特殊)、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汽车底盘各系统总成、部件的使用、保养、调整、故障分析等;要求学生能识读汽车或主要总成的装配图结构示意图,了解汽车及主要总成的装配关系,一般的技术要点和调整方法。建议学时范围:

56学时

第 5 页

建议考核方式: 考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1.陈家瑞主编,汽车构造(下册)(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8 参考书:

1.臧杰 阎岩主编,汽车构造(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8 2.周林福主编,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12 3.细川武志(日)编,汽车构造图册,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1 先修课程名称: 工程力学、机械制图 其它说明: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利用实物,挂图,模型以及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手段进行讲授,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课程名称:汽车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的性质、任务: 课程性质:

职业技术基础必修课。任务:

通过课程学习,应使学生以汽车这一复杂机械为例,学习机械原理及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汽车典型零部件的机构分析、选用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初步具有对于汽车上一般机械装置,能按照其使用要求进行典型汽车机械装置的选型、布置和总体方案设计的初步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学习后续汽车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今后从事机械工程技术工作提供基础知识。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了解汽车机械的组成及相关概念;机械设计的基本过程和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要求。理解机构结构分析的内容和目的;机构的组成、运动副的概念和分类;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机构自由度计算。了解滑动轴承、滚动轴承的类型、特点、组成、结构和应用场合。掌握滑动轴承、滚动轴承选材、滑润方式和滑润装置的应用。掌握滚动轴承的代号及类型选择和滚动轴承与滑动轴承的比较。重点: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的比较、特点及应用场合;滚动轴承的代号及类型选择(滚动轴承的受力分析、应力变化情况及其失效形式、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了解车用联轴器、万向节、离合器与制动器的类型、特点、组成、结构和应用场合。理解螺纹联接、紧固联接、弹簧的主要类型、材料和精度,各自特点及应用场合(如:发动机缸盖螺栓);掌握单个螺栓联接及螺栓组的计算方法。了解平面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基本要求及其应用,理解滑块的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其应用;理解平面四杆机构基本性质,理解连杆机构的组成(如:汽车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发动机罩盖、行李厢盖、汽车雨刷的四杆机构)。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断。重点:

第 6 页

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断。掌握极限位置、行程速比系数、急回特性、传动角、压力角、死点位置等基本概念。了解凸轮机构的组成、应用、分类、运动过程及运动参数,了解凸轮和滚子的材料及结构,理解凸轮表面典型线性。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应用和特点。重点:根据工作要求和使用场合选择凸轮机构的类型及凸轮机构的特点(如:发动机配气凸轮轴、分电器凸轮)。了解带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理解带传动的张紧和维护,了解带传动弹性滑动和打滑的区别,了解链传动的结构、特点、应用及运动特性。掌握汽车用各种传动带的标记和应用。重点:汽车用各种传动带的标记和各种传动带在汽车中的具体应用及计算(汽车上常用的齿型皮带和多楔型皮带简介、曲轴前端带传动、正时链传动),了解齿轮传动的类型和特点,了解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性,理解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条件,理解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根切现象、不根切的最少齿数、变位齿轮和齿轮模数的概念。了解斜齿圆柱齿轮齿面的形成与啮合特点,斜点圆柱齿轮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斜点圆柱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理解锥齿轮概念、齿轮参数及应用;了解蜗杆传动的应用、分类及其特点,了解轮系的概念、分类及功用。理解渐开线的形成、性质和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掌握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和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重点: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几何尺寸计算、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和圆锥齿轮强度计算。建议学时范围:

64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建议考试考核,课程成绩可以计入考勤成绩和平时作业成绩,其中考试成绩至少占70%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1.卢晓春主编,汽车机械基础(上、下册)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

1.孙恒主编,机械原理教程,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1第2版 2.申永胜主编,机械原理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第1版 3.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第7版 4.杨可桢等主编,机械设计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第1版 先修课程名称

机械制图、金工实习、互换性与测试技术、工程力学 其他说明

1、课程内容上偏重汽车采用机械零件的结构特点,选用原则或应用场合及要求,汽车常用机构传动设计基本要求和原理。加强对学生使用机械手册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汽车常用机械零件、常用机构传动相关设计计算方法的应用。

2、在教学手段上应注重汽车机械工程实例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演示机构运动仿真、校核等。通过教学录像、专题讲座、参观、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第 7 页

3、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各章节应布置相关习题或课外作业练习,提倡学生多思考,多联系实际。

4、本大纲仅明确了该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体系及目的要求,对于三个教学单元及各单元内各章的教学顺序未作要求。

九、课程名称:汽车电子及电器设备

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职业技术课,它主要研究汽车电器、电路及汽车电控技术,汽车电器历来是汽车上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电子技术在汽车上日益广泛、深入应用的今天,本课程对汽车设计、制造、应用、维修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汽车电器及电子设备的故障诊断、维修知识与技能的必修课。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通过学习,学生能对汽车电器各零部件如发电机、启动机、点火系等各总成的构造要熟悉了解,掌握其中重要部分的结构,进而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再对汽车电路及电子控制方式进行认识,掌握其中重要的知识点,最后能应用所学知识与汽车构造及维修结合,能对汽车电器设备进行故障诊断及维修。建议学时范围: 56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考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1.胡光辉主编,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检修,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 参考书:

1.刘振闻主编,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年 2.孙仁云、付百学主编,汽车电器及电子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 先修课程名称: 汽车构造、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其它说明: 该课程应用性强,讲解中应与生产实践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十、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制造工艺

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任务:使学生弄清楚发动机及汽车的生产过程,为学生毕业后到发动机、汽车制造企业及相关企业工作奠定基础。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典型零件机械加工方法、尺寸链分析计算、汽车装配工艺等有关知识,了解夹具设计、工艺文件编制、装配尺寸链建立等知识;使学生理解

第 8 页

从机械加工工艺观点去分析和评价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总成)的结构工艺性,了解汽车先进制造技术,了解汽车零件毛坯成型工艺。建议学时范围: 32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考查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1.韩英淳,汽车制造工艺学(第二版),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07 参考书:

1.王宝玺主编,汽车制造工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09 2.曾东建主编,汽车制造工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01 先修课程名称: 机械制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工程材料 其它说明: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若有条件,可以先去汽车、发动机制造企业参观实习,使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

十一、课程名称:汽车工程材料

课程性质、任务:

性质:本课程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课。

任务:是使学生对汽车零部件选用的材料及其加工工艺进行系统、全面的了解,掌握各种汽车材料的性能,合理使用材料,并能根据汽车零件的工作条件正确选用材料。课程涵盖各种材料的基本特征及选择材料与使用材料的原则和方法;各类构件、零件及工模具对所用材料的性能要求;性能特点及热处理工艺分析;抓住材料的成份—组织—性能这一主线,阐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衍变过程,进一步揭示发挥材料性能潜力的途径,以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在技术和经济合理的前提下,使材料的使用性能与产品的设计功能相适应。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依据汽车零件的使用性能、工艺性能和经济性选用适当的材料,并了解常用机械零件的选材。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现代汽车将各种各样的机械工程材料、装饰材料、石油化工产品等聚于一身,各种新材料及加工技术也在汽车上集中体现。因此,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学生必须了解这些材料及其加工方法,为后续专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重点掌握汽车运行材料、钢铁材料及其在汽车上的应用,非铁金属及其在汽车上的应用,非金属材料及其在汽车上的应用,汽车金属加工及汽车新型材料;了解各种汽车材料的类型、性能及应用;结合汽车工业的发展,一般了解国内外新型汽车材料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以求与行业发展同步。课程以知识必需、够用为原则,突出实用性,注重汽车材料的应用及汽车零件的选材,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基本具备能根据产品具体要求按照选材原则对零件进行选材和对其加工过程进行设计的能力。建议学时范围: 32学时

第 9 页

建议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1.王大鹏等主编.汽车工程材料.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1(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规划教材,ISBN:9787111313878)参考书:

1.郑明新.工程材料.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王笑天.金属材料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3.吴承建等.金属材料学.冶金工业出版社

4.王大鹏、王秀贞.工程材料学.机械工业出版社.先修课程名称:

《汽车构造(上)》、《汽车构造(下)》、《金工实习(冷加工)》、《金工实习(热加工)》 其他说明:

1.重点结合汽车构造的各部分总成和重要的零件讲述构件用钢、机械零件用钢、工具钢、铸铁等的选材原则。对特殊性能钢、陶瓷材料、复合材料等作为一般掌握。掌握材料合金化原理、合金元素对钢相变、组织、性能影响的一般规律。要求掌握常用钢、铸铁、有色金属等材料的牌号、成份、热处理规范、组织、力学性能和用途;能够根据汽车构件、零件的使用条件,具有合理选用材料,正确确定热处理技术条件的知识;并能对材料产品质量作初步分析,提出消除或预防热处理缺陷的措施。

2.本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可结合以多媒体来进行讲解,注意用新的信息来补充授课内容。本课程在系统的学习了《汽车构造(上)》、《汽车构造(下)》之后开设效果更佳。

3.每章讲授完毕后应配合本章的重点、难点内容布置适量的思考题,供学生进行全面复习。

十二、课程名称:汽车文化

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职业技术课,主要传授学生汽车发展史、汽车运动、各大汽车品牌、标识等知识,培养学生对汽车的兴趣,增加学生对汽车的了解。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了解世界汽车和中国汽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熟悉世界著名公司和中国主要汽车公司的发展概况、,熟悉各大汽车公司的品牌和标识,熟悉汽车发展史上出现的著名人物,了解汽车发展史中出现的奇闻轶事,掌握汽车的基础知识,了解汽车运动的发展和起源,了解未来汽车的方向。建议学时范围: 32~40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考试

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1.宋景芬,汽车文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01

第 10 页

参考书:

1.郎全栋,汽车文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先修课程名称: 无特别要求 其它说明: 本课程内容较多,因此,教学中要要抓住重点内容进行讲授,要求自学与课堂教学结合。

十三、课程名称:运筹学

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必修课程。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应了解运筹学对优化决策问题进行定量研究的特点,理解线性规划及其对偶理论、整数规划、图和网络、决策分析等分支的基本优化原理,掌握其中常用的模型和算法,具备一定的建模能力。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了解运筹学、线性规划模型的特点;理解线性规划最优化原理、单纯形法原理和对偶理论;掌握单纯形法及其矩阵描述、人工变量法、对偶单纯形法、灵敏度分析和运输问题的求解,能够对简单问题建模;重点掌握单纯形法原理和步骤、对偶性质、灵敏度分析、产销平衡运输问题的表上作业法;难点为单纯形法矩阵表示和互补松弛定理的运用;自学:改进单纯形法、产销不平衡的运输问题及其求解方法、运输问题的应用。理解分支定界法原理和步骤;掌握指派问题的解法,会利用0-1变量为某些整数线性规划问题的建模;重点掌握分支定界法的原理和指派问题的求解;难点是0-1规划建模。理解图与网络的基本概念,掌握最小树、最短路、的内涵及其解法;重点掌握Dijkstra法、最小生成树解法;自学:最大流、最小费用最大流问题、中国邮递员问题。理解决策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类型;掌握不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方法;自学全情报价值(EVPI)建议学时范围: 48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1.焦永兰,管理运筹学,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参考书:

1.徐玖平,胡知能等,运筹学(I类),科学出版社,2004; 2.胡运权,运筹学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先修课程名称:

高等数学 其他说明

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环节增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把握,结合实际问题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 11 页

十四、课程名称:汽车构造实习

课程的性质、任务 课程性质:

实践必修 任务:

通过对汽车整车及各总成零部件的拆装,了解现代汽车结构特点。熟悉汽车各总成的连接关系,掌握各总成的拆卸、装配、调整的方法和步骤,了解汽车发动机、电器和底盘的构造原理,掌握拆装工具的正确使用,进一步巩固汽车构造知识。同时具备对全车进行解体的操作技能。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实习前学生应全面复习汽车构造的相关内容,预习汽车实习指导书。实习期间应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定。

1、汽车总体结构认识实验

掌握汽车整车各系统在整车上的布置形式;了解汽车各主要总成件的相互位置关系;

2、发动机总成及部件拆装实验

掌握汽车发动机基本构造与工作原理,应学会使用拆装工具及设备,能独立完成汽车发动机整机拆装与调整实验和柴油机喷油泵和输油泵的拆装实验。

3、汽车底盘总成及部件拆装实验

掌握汽车底盘各系统总成、部件的典型结构和工作原理,应学会使用拆装工具及设备,能独立完成离合器拆装实验、变速器拆装实验、驱动桥拆装实验、减振器拆装实验、转向器拆装实验和制动器拆装实验。

4、汽车电器部件实验

掌握汽车电器各零部件、总成的构造、原理,应学会使用拆装工具及设备,能独立完成汽车发电机、启动机拆装及检测实验、汽车整车电路认识及车上电器故障检查分析实验。

5、汽车整车拆装实验

掌握汽车整车解体的步骤和操作方法;汽车拆装用工具、设备的操作与使用方法。了解汽车总装的工艺、顺序、操作方法及要求;严格遵守指导教师的要求,按操作程序进行汽车整车拆装。建议学时范围:

40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建议课程成绩从以下三部分考查:考勤成绩占10%,实习过程表现成绩占30%,实验报告成绩占60%。上述三项成绩若其中一项为零分,则本门课程成绩计零分。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1.臧杰、阎岩主编,汽车构造实习指导,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01 参考书:

第 12 页

1.臧杰主编,汽车构造,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8 2.陈家瑞主编,汽车构造(第四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8 其他说明

1、本课程先修课程为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汽车构造(上)、汽车构造(下)、汽车电子及电器设备

2、本课程是一门进行实物拆装、结构认识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是利用实物,进行教学,同时加以适当的理论讲授。

3、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锻炼学生吃苦耐劳、不怕脏的精神。同时锻炼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考虑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汽车结构的日新月异,可在进行教学的时期结合当时汽车的一些新技术、新结构进行所拆实物的选择,并可对上述教学内容作少量的、适当的调整。

十五、课程名称:车身结构与设计

课程性质、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车身的基本结构,掌握汽车车身设计中涉及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汽车车身设计的基本过程和设计规范。本课程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职业技术基础必修课,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提供基础知识。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了解汽车车身的发展历史及其演变过程,要求学生掌握汽车车身的基本结构,了解车身构件设计的一般方法,了解人体工程学在车身设计中的应用,了解汽车的通风、采暖与制冷的基本知识。掌握汽车车身设计的基本过程和设计规范,培养对车身造型的审美意识。建议学时范围: 48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考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1.黄天泽、黄金陵主编,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2。参考书:

1.马学高主编,汽车车身结构与修复技术,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2.程正,马芳武编著,汽车造型,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5。3.俞志豪,王祖铭主编,机械产品造型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10。4.高敏主编,产品造型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10。5.谷正气主编,轿车车身,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10。

6.周一鸣主编,车辆人机工程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12。7.杜子学主编,汽车造型,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7

第 13 页

先修课程名称: 汽车构造(下),汽车机械设计基础

十六、课程名称:仓储管理

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必修课程。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仓库建设规划、库存管理、仓储机械设备、仓库验收、仓库保管、仓库成本管理、仓库特种货物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初步具备这方面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并得到仓储管理有关的基本技能训练。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仓储管理的基本知识,理论,概念和方法。为学生以后深入学习,研究仓储管理和从事实际工作奠定基础。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了解仓储管理的基本概念,商品验收入库的基本流程,商品出库与发运的过程,仓库商品的保管与养护的方法;理解仓库管理合理化与绩效管理意义;掌握仓库建设规划、库存管理、仓储机械设备、仓库验收、仓库保管、仓库成本管理、仓库特种货物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运用所学知识能够对仓库的成本进行核算与控制。建议学时范围:

32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开卷考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刘莉主编,仓储管理实务,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1 参考书:

1.邬星根主编,仓储与配送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李永生、郑文岭主编,仓储与配送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郭元萍主编,仓储管理与实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先修课程名称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须学习物流机械与设备 其他说明

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可通过课后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增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把握,结合实际问题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十七、课程名称:车身制造工艺

课程性质、任务: 性质:本课程为汽车专业的职业技术课。

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汽车车身制造过程,熟悉车身制造的四个环节,包括冲压、装焊、涂装、内饰工艺,以及这四个工艺的工艺特点,工艺方法,工艺参数,工艺规范及其典型的工艺装备等基本内容。为从事汽车车身的设计制造、研究、教学和实践应用奠定基础。

第 14 页

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掌握汽车车身生产的四大工艺。掌握冲压工艺的基本知识以及车身的冲压与生产,了解车身的材料;对车身的装焊工艺、点焊设备以及装焊夹具与辅具等要熟练掌握;熟练掌握车身的涂装工艺及车身的内饰工艺,了解涂装材料和内装材料;对机器手、机器人的应用要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掌握汽车总装的基本流程。建议学时范围: 32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考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宋晓琳编著,《汽车车身制造工艺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 先修课程名称: 《车身结构与设计》 其它说明: 本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可结合以多媒体来进行讲解,注意用新的信息来补充授课内容。本课程在系统的学习了《车身结构与设计》之后开设效果更佳。

每章讲授完毕后应配合本章的重点、难点内容布置适量的思考题,供学生进行全面复习。

十八、课程名称:汽车检测诊断技术

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汽车各总成的常见故障的故障原因、部位和解决办法,掌握汽车各检测项目的检测规范、方法和步骤,能够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或相关标准,使用相关的检测设备,进行项目检测,并提供较为准确、可靠的技术数据,并分析汽车故障原因、故障部位和提出解决办法的能力。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教学内容主要分为汽车技术状况检测与故障诊断两部分。汽车检测部分要求了解检测的基础理论,熟悉相关标准、汽车技术状况检测所使用的检测设备,掌握各种检测方法,能根据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判断。汽车故障诊断部分要求了解诊断的基础理论,理解汽车各总成常见故障的诊断原理、思路、方法和步骤。应用检测结果分析故障原因、故障部位并提出解决方法。建议学时范围:

48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1.陈焕江,汽车检测与诊断(上册)(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普通高等教育交通

第 15 页

类“十五”规划教材 参考书:

1.孙成刚,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吴兴敏,汽车维修与诊断诊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先修课程名称:

汽车构造、汽车运用工程

十九、课程名称:汽车专业英语

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职业技术课,是一门建立在英语基础知识之上,适应市场需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汽车专业知识和英语语言能力,解决与国际汽车市场接轨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实用性课程。它是为响应我国逐步与国际贸易接轨的时代要求,适应职场需求,而为学生量身定做的一门课程,是为培养学生能够阅读原版英文汽车维修保养手册,增强学生对于汽车故障诊断、维修知识与技能的必修课程。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通过学习,主要使学生从学习性阅读转到应用性阅读,通过一定数量的专业英语文献阅读,掌握常见的汽车专业词汇和进口汽车维修保养手册的阅读和翻译,理解科技文章的语法结构、文体以及摘要的撰写方面的知识,最后要求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能从外文资料中获得专业需要的信息,能应用所学专业外语知识与汽车构造及销售、维修、保险等结合,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及就业后在企业后续拓展空间。建议学时范围: 32~40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考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1.吴金顺主编,汽车专业英语,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 参考书:

1.陈勇主编,汽车专业英语,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 2.邓贤贵,徐达主编,汽车专业英语,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年 先修课程名称: 汽车构造、大学英语 其它说明: 该课程应用性强,讲解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十、课程名称:物流机械与设备

课程性质、任务:

第 16 页

本课程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物流机械与设备的分类、组成、技术特点、工作原理等基本概念和知识、初步认识它们的使用方法和管理要求。为学生以后深入学习,研究和从事物流机械与设备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了解物流设备在物流业中的作用,物流设备的分类及其物流设备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常见的包装设备的用途及其各自特点;掌握包装设备的应用范围及选择原则;了解集装单元化设备,掌握仓储设备的概念、作用及分类;能够对仓库设备进行配置与选择;熟悉装卸搬运设备的概念、作用及分类;了解起重设备,搬运车辆,输送机类设备,堆垛机类设备,装卸搬运设备的配置与选择。了解运输设备的概念、作用及分类;熟悉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各类运输设备; 了解流通加工设备的概述、分类;了解条码识别技术及设备(射频识别技术及设备;IC卡识别技术及设备;POS系统;GPS和GIS)。掌握物流设备配置、选择的总体原则、方法和步骤;物流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物流设备的更新与技术改造;物流设备的经济管理。建议学时范围:

32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开卷考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1.黎青松主编,现代物流设备,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年 参考书:

1.魏国辰主编,物流机械设备的运用与管理,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年 2.常红、孟初阳主编,物流机械,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年 3.秦同瞬等编,物流机械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 先修课程名称:

运筹学、仓储管理 其他说明

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可通过课后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增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把握,结合实际问题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

十一、课程名称:汽车车身焊接技术

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任务:使学生弄清楚汽车车身焊接的各种方法及焊接中的注意事项,为学生毕业后到汽车制造企业及相关企业工作奠定基础。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了解电阻焊、气体保护焊、电弧焊接等操作方法,掌握焊接理论知识、焊接设备、焊装夹具结构与设计。建议学时范围:

第 17 页

32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考查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1.李远军主编,汽车车身焊接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09 参考书:

1.高元伟主编,汽车车身焊接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09 先修课程名称: 机械制图、汽车工程材料

二十二、课程名称:汽车运用工程

课程性质、任务: 性质:

本课程为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的职业技术必修课。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汽车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汽车动力性、汽车使用经济性、汽车行驶安全性、汽车公害、汽车平顺性和通过性、汽车在特殊条件下的使用、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汽车诊断和汽车使用寿命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汽车使用性能的平价方法,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规律。本课程是汽车合理运用,汽车检测,汽车性能评价以及汽车设计的基础理。课程基本要求:

了解汽车的使用条件及汽车运行工况;了解汽车操纵稳定性、通过性、平顺性;了解汽车的技术状况的变化以及使用寿命分析;了解更新理论,更新时刻确定以及总成互换修理的汽车寿命;了解汽车噪声。理解汽车技术状况与使用性能的变化,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原因与影响因素,以及汽车技术状况变化规律掌握汽车的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掌握运行材料的合理使用;掌握汽车制动性评价指标;掌握汽车走合期、低温、高原和山区、高温、无路等特殊条件下的使用;掌握汽车使用寿命,汽车使用寿命评价指标;运用汽车的动力性、燃料经济性的基本计算方法计算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建议学时范围:

48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考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1.高延龄主编,汽车运用工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4月第四版 参考书:

第 18 页

1.汽车理论,余志生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1月第四版 先修课程名称: 汽车构造 其它说明:

1、本课程系统性、实践性较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意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每章讲授完毕后应配合本章的重点、难点内容布置适量的思考题,供学生进行全面复习。

3、根据课程的特点,拟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二十三、课程名称:汽车测试技术

课程性质、任务: “汽车测试技术”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是机械类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及实验技能之一。

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掌握汽车工程中最基本的测试理论及分析方法;掌握汽车上常用物理量的测试;培养学生用试验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和处理机械工程中技术问题打下较好基础。课程知识点及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工程信号的时域,频域(重点)描述方法,理解测试装置的静、动态特性,以指导选择一个测试系统中的各个环节;掌握汽车上及常用传感器及测试装置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能根据或研究的要求选择和组成一较合理的测试系统。建议学时范围:

32学时 建议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1.唐岚,汽车测试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

1.黄长艺等,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 2.卢文祥,工程测试与信息处理,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3.施文康等,测试技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4.周生同,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5.王光铨等,机械工程测量系统原理与装置,机械工业出版社。先修课程名称: 本课程涉及知识面较大,学习本课之前,建议修读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等课程。

第 19 页

下载汽车安全系统简介与技术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汽车安全系统简介与技术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ASV汽车安全系统

    随着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行车安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很多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通过立法的手段来规范汽车安全性能的设计标准。中国由于汽......

    先进汽车安全技术

    先进汽车安全技术 xxx (学校,地址) 摘 要: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汽车普及带来的负面影响-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持续上升趋势,企业、学校、研究机构都加大了对汽车安全技术研究开......

    汽车被动安全技术

    汽车被动安全技术 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班级:车辆工程095 姓名:闫爽 学号:091201130 汽车被动安全技术 闫爽 (辽宁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辽宁,121001) 摘要:汽车给人类创......

    医院监控系统设计方案与技术分析

    医院监控系统设计方案与技术分析 某医院希望通过对各重要场所的监控,提高医院内的技防现代化水平,节约人力、物力,并能为医院的行政管理提供先进的手段。因院区占地广阔,其监控......

    汽车销售系统需求分析

    关于汽车销售系统的需求分析: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各大4S店及汽车销售公司对高效管理员工、车辆以及客户信息的需求也显得尤为迫切,希望可以有一套系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辐照交联汽车电线技术简介

    辐照交联汽车电线技术简介 【摘要】本文介绍了辐照交联线缆制造技术和辐照交联汽车电线的主要特点,分析了汽车电线的技术要求和目前国内外技术发展概况,预测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汽车安全气囊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汽车安全气囊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简述了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过程,在探讨安全气囊基本原理、种类和国外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对国内安全气囊应用现状和发展特征进行分析,......

    考试成绩分析系统需求简介

    考试成绩分析系统简介 一. 建设目的 1. 2. 对全市各学校每位学生在校的相对发展情况进行实时跟踪 。 对各校的教学绩效作诊断性评价,为市教学行政管理及教研部门的行政决策、......